小学文言文总复习(小升初)

合集下载

2023年小升初语文总复习《文言文阅读》(附答案解析)

2023年小升初语文总复习《文言文阅读》(附答案解析)

2023年小升初语文总复习《文言文阅读》
一.试题(共20小题)
1.(2022•江北区)
成衣匠
今京城内外成衣者①,皆宁波人也。

昔有人持匹帛②命成衣者裁剪.遂询主人之性情、纪,状貌并何年得科第③,而独不言尺寸,其人怪之。

成衣者曰:“少年科第者,其性傲,履必挺,需前长而后短;老年科第者,其心慵④,背必伛⑤,需前短而后长,至于尺寸,成法也何必问耶!”
注释:
①成衣者:裁缝。

②匹帛:一匹丝绸。

③得科第:在科举考试中考中。

④慵(yōng):困倦,精神不振。

⑤伛(yù):曲背,驼背。

(1)解释带点字的意思。

①今京城内外成衣者,皆.宁波人也。

②遂.询主人之性情、年纪、状貌并何年得科第,而独不言尺寸。

(2)解释句子的意思。

少年科第者,其性傲,胸必挺。

(3)这段文言文主要说明。

①做事情一定要问清楚。

②做事要善于观察,把握特点。

③学本领要虚心向他人学习。

④请别人做事要有礼貌。

2.(2022•浉河区)课内阅读。

学弈
弈秋,通国
..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
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
..之矣。

为是其智
第1页(共52页)。

小升初语文文言文必考

小升初语文文言文必考

小学升初中古文复习之“字词句篇”一、必考字词(一)之1.用作代词可以代人、代物、代事。

代人多是第三人称。

译为“他”——他们)、“它”——它们)。

例: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义,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马说》2.用作助词a.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

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

例: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论战》b.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时应省去。

例:宋何罪之有?——《公输》c.结构助词。

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时,“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译时可省去。

例: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爱莲说》d.音节助词。

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

例:顷之,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狼》3. 用作动词可译为“去、往、到”。

例: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二)其1.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他”(们)、“她(们)”、“它(们)”。

例:妻跪问其故。

——《乐阳子妻》2.活用为第一人称相当于“我(的)”、“自己(的)”。

例:并自为其名。

——《伤仲永》3.在句中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

例:其真无马邪?——《马说》4.指示代词相当于“那”、“这”之类的词。

例: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核舟记》5.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

例: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为学》(三)以1.用作介词表示凭借,译为“凭、靠”。

例:乃入见。

问:“何以战?”——《曹刿论战》表示工具、方式、方法,译为“用、拿、把、按照”。

例: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以”后省略介词宾语。

)——《为学》例:策之不以其道。

——《马说》2.用作连词表示并列、承接、修饰,“以”相当于“而”。

例: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

小升初阅读_文言文

小升初阅读_文言文

文言文的总复习掩耳盗铃范氏之亡也①,百姓有得②钟③者。

欲负④而走⑤,则⑥钟大不可负;以⑦椎⑧毁之,钟况⑨然有音。

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⑩掩其耳。

———选自《吕氏春秋.自知》注释:①范氏是春秋末期晋国的贵族,后被晋国的智氏、韩氏、魏氏等贵族联合攻灭,逃往齐国。

②得:得到。

③钟:古代的打击乐器。

④负:背、驮。

⑤走:跑。

⑥则:但是。

⑦以:用。

⑧锤:(chuí)槌子或棒子。

⑨“况”(hu àng)然:“况”地;况,拟声词,形容钟声。

⑩遽(jù):急速地。

原词是掩耳盗钟。

释文:范氏灭亡了,有个人趁机偷了一口钟。

想要背着它逃跑,但是,这口钟太大了,背不动;于是用锤子把钟砸碎,刚一砸,钟锽锽的响声很大。

他生怕别人听到钟声,来把钟夺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耳朵紧紧捂住继续敲。

寓意:告诉我们做了坏事,想让别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自作聪明的结果,只能是自己害自己。

滥竽充数——《韩非子﹒内储说上》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

廪食以数百人。

宣王死,湣王立,好听之,处士逃。

译文:齐宣王让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

根本不会吹竽的南郭处士请求给齐宣王吹竽,宣王很高兴。

官府给他的待遇和那几百人一样。

齐宣王死后,他的儿子齐湣王继位。

齐湣王也喜欢听吹竽,但他喜欢让他们一个一个地吹听独奏,而南郭处士不会吹竽,只好灰溜溜地逃走了。

寓意:告诉我们做人要老老实实,要有真才实学才行。

何氏献璧——《韩非子﹒何氏》和氏献璧:楚人卞和,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

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

”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

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

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

”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

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

王闻之,使人问其故。

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

2023小升初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 真题汇编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2023小升初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 真题汇编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2023小升初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真题汇编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一、文言文阅读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文侯与虞人期猎魏文侯①与虞人②期③猎。

是日④,饮酒乐,天雨⑤。

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⑥之⑦?”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⑧乐,岂⑨可不一会期哉?”乃⑩往,身自罢之⑪。

(节选自《资治通鉴・魏文侯书》)【注】①魏文侯:战国时魏国国君,在诸侯中有美誉。

①虞人:管理山林的小官员。

①期:约定。

①是日:这天。

①雨:下雨。

①焉:何,哪里。

①之:到,往。

①虽:即使。

①岂:难道。

①乃:于是,就。

⑪身自罢之:亲自取消了这次活动。

1.用现代汉语写出“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原文中的六个字概括左右阻止文侯出猎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从这则小故事中,你看出了魏文侯具有怎样的美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言文。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shǎo shào)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tāng shāng)汤乎若流水。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wèi wéi)世无足复为.(wèi wéi)鼓琴者。

4.请你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5.伯牙是传说中善于弹琴的人,锺子期是善于听琴的人,由于这个传说,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作________,用成语________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

6.“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的意思是________。

7.伯牙的琴声除了表现巍巍的大山、汤汤的流水之外,还会表现什么?照样子补充。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方鼓琴而志在_________,锺子期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升初古诗文复习题含参考答案

小升初古诗文复习题含参考答案

小升初古诗文复习题含参考答案第一篇:小升初古诗文复习题含参考答案学生古诗文复习题含参考答案1、李白在《望天门山》中写道:(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王之涣在《登鹳雀楼》中的诗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李白在《早发白帝城》中的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描写春天的诗:诗名是(《春日》)、(《春晓》),诗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春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3、描写夏天的诗:诗名是(《小池》)、(《所见》),诗句是:(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4、描写秋天的诗:诗名是(《山行》)、(《山居秋暝》)诗句是:(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5、描写冬天的诗:诗名是(《江雪》)、(《咏梅》)诗句是:(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6、赞美黄河雄伟气势的诗:(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赞美庐山瀑布的诗:(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赞美柳树的诗:(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赞美小草的诗:(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赞美春雨的诗:(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7、借物以赞美人的一种精神的诗句:(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梅”具有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特点。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小升初语文专项 文言文阅读(二)(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小升初语文专项 文言文阅读(二)(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小升初期末专项总复习——文言文阅读(二)(一)《孙叔敖纳言》孙叔敖为楚令尹①,一国②吏民皆为贺。

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③。

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④,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父日:“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⑤。

”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

”父曰:“位已高意益下⑥,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

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选自《说苑·敬慎》【注释】①令尹:楚国官名,相当于宰相。

②国:指都城。

③吊:吊唁。

④受吏民之垢:意即担任宰相一事,这是一种谦虚的说法。

⑤患处之:灾祸就隐伏在那里。

⑥意益下:越发将自己看低。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4分)①有一老父衣.粗衣②孙叔敖.再拜曰③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④官益大而心益小.2.翻译下列句子。

(6分)(1)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为贺。

(2)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

(3)位已高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

3.文中那位“老父”对孙叔敖提出治楚“三策”的内容是什么?(用文中语句回答)楚国令尹孙叔敖位高权重,可面对一普通“老父”却是先“正衣冠”后“再拜”,由此可见他是怎样一个人?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4分)(二)《书谢御史》谢御史者,吾楚湘乡谢芗泉先生也。

当乾隆末,①宰相和珅用事,权焰张。

有宠奴常乘和车以出,人避之,莫敢诘。

先生为御史,巡城遇之,怒,命卒曵下奴,笞之。

奴曰:“敢笞我!我乘我主车,汝敢笞我!”先生益大怒,痛笞奴,遂焚烧其车。

曰:“②此车岂复堪宰相坐耶!”九衢中,人聚观,欢呼曰:“此真好御史矣!”和珅恨之,假他事削其籍以归。

先生文章名一时,③喜山水,乃遍游江浙,所至,人士争奉筇屐迎。

饮酒赋诗,名益高,天下之人,皆传称“烧车御史”。

和珅诛,复官部郎以卒。

【注】九衢(qú):四通八达的道路。

【精品】小升初语文专项总复习文言文阅读题一(5篇,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精品】小升初语文专项总复习文言文阅读题一(5篇,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精品】小升初专项总复习文言文阅读题一(一)鲁人徙越鲁人身善织屦,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

或谓之曰:“子必穷矣。

”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

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注释】[①身:自己。

②屦(jugrave;):用麻、葛等制成的鞋。

③缟(gǎo):白绢,周时人用缟做帽子。

④履:鞋。

这里用作动词,指穿鞋。

⑤跣(xiǎn):赤脚。

⑥被:同“披”。

1.解释加点的词语。

(2分)(1)或谓之曰 ( )(2)屦为履之也( )(3)而越人被发( )(4)以子之所长( )2.下面句子中的“穷”字与其他各项不同的一项是( )(2分)A.子必穷矣B.欲使无穷,其可得乎C.穷困潦倒D.无穷无尽3.翻译句子。

(2分)鲁人身善织履,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

4.根据短文内容回答鲁人不可徙越的原因。

(2分)5.简要概括这篇寓言的主要故事情节。

(2分)6.本文的主题可以有多种理解,请写出来(至少三种)。

(2分)(二)不责僮婢唐临性宽仁,多恕。

尝欲吊丧,令家僮归取白衫,僮乃误持馀衣,惧未敢进。

临察之,谓曰:“今日气逆,不宜哀泣,向取白衫且止。

”又令煮药,不精,潜觉其故,乃谓曰:“今日阴晦,不宜服药,可弃之。

”终不扬其过也。

阳城尝绝粮,遣奴求米。

奴以米易酒,醉卧于路。

城迎之,奴未醒,乃负以归。

及奴觉,谢罪。

城曰:“寒而饮,何害也!”1.解释。

(1)尝: (2)向:(3)扬: (4)过:(5)易: (6)负:2.翻译。

终不扬其过也。

3.你赞同唐临、阳城的做法吗?为什么?(三)赵人患鼠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①,中山人予之。

猫善扑鼠及鸡。

月余,鼠尽而鸡亦尽。

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②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

吾之患③在鼠,不在乎无鸡。

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④,坏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

不病⑤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

若之何而去夫猫也!” (选自刘基(郁离子))[注释]①中山:即中山国,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

小升初常考文言文12篇

小升初常考文言文12篇

小升初常考文言文12篇小升初语文常考文言文1.酒以成礼原文钟毓(yù)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

其父时觉,且托寐以观之。

毓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

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

”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

”(选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注释①托:假装。

②酒以成礼:酒是用来完成礼仪的。

③寝:睡觉。

④因:趁机。

⑤时:当时。

⑥何以:为什么。

⑦觉:醒。

⑧值:当......时。

⑨且:尚且,暂且。

文言知识释“觉” 上文“其父时觉”中的“觉”,不是指“发觉”,而是指“醒”,句意为当时他们的父亲醒过来了。

又,文言文中的“睡觉”,指睡后醒来。

又,“盗半夜入室,主人未觉”,意为小偷半夜入室,而主人为醒。

参考译文钟毓兄弟小时候,正赶上父亲午睡时,趁机一起偷喝药酒。

他们的父亲当时睡后醒来,姑且装睡看看他们要干什么。

钟毓行礼后喝酒,钟会喝酒不行礼。

随后父亲问钟毓为什么要行礼,钟毓说:“酒是完成礼仪的,不敢不行礼。

”又问钟会为什么不行礼,钟会说:“偷本来就不是礼仪,所以不行礼。

”阅读训练1.解释①寝:睡觉。

②因:趁机。

③时:当时。

④何以:为什么2.翻译:①且托寐以观之。

译文:父亲姑且假装睡着来看他们(做什么)。

②既而问毓何以拜。

译文:随后父亲问钟毓为什么要行礼。

3.你认为钟毓和钟会兄弟俩哪个更有道理?答:钟会的说法应该更有道理,因为偷窃已不附礼仪,再拜那就是假的遵守礼仪了。

2.常羊学射原文常羊学射于①屠龙子朱。

屠龙子朱曰:“若欲闻射道②乎?楚王田③于云梦④,使⑤虞人⑥起⑦禽而射之,禽发⑧,鹿出于王左,麋交⑨于王右。

王引弓欲射,有鹄⑩拂王旃⑾而过,翼若垂云⑿。

王注矢于弓⒀,不知其所射。

养叔⒁进曰:“臣之射也,置⒂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十发而十中。

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郁离子》注释①于:向。

②道:道理。

③田:同“畋”,打猎。

④云梦:古代湖泽名,泛指春秋战国时楚王的游猎区。

小升初小古文总复习

小升初小古文总复习

阅读训练之文言专题(共6课时学生用)在小学阶段,我们其实已经开始接触和学习文言文了,进入初中以后,文言文占语文教材的三分之一,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近年来,名校的小升初考试都会命制文言文阅读的试题,而且难度越来越大。

打好文言文学习基础,不仅有助于我们在小升初考试中拿下高分,更为初中轻松学习文言文奠定坚实的基础。

【技巧归纳】学习文言文,主要从以下四点入手:①把握文言实词和重点虚词的意义;②理解、翻译文言语句;③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在联系、内容、写作方法、技巧;④积累、背诵文中重点语句、段落,背诵文言诗词。

【实战训练】一、朗读下列选文,读出停顿放风筝青草地,放风筝。

汝前行,吾后行。

1、“汝”这个字,读音是,意思是。

2、“吾”这个字,读音是,意思是。

菊梅、兰、竹、菊者,四君子也。

菊花盛开,清香四溢。

其瓣如丝,如爪。

其色或黄、或白、或赭、或红。

种类繁多。

性耐寒,严霜既降,百花零落,惟菊独盛。

二、你能为下列文段画出标点吗?1. 乡间农家竹篱茅屋临水成村水边杨柳数株中夹桃李飞燕一双忽高忽低来去甚捷2. 缸中有金鱼一猫伏缸上欲捕食之失足坠水中急跃起全身皆湿三、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文后问题龟兔竞走龟与兔竞走①。

兔行速,中道而眠。

龟行迟,努力不息。

及兔醒则龟已先至②矣。

注释①走:跑②及:等到。

至:到文言小练习1. 古文中的“竞走”和现代竞走运动是不同的,“竞”的意思是,“走”在古文中的意思是,合起来就是。

2. 请用“/”为下面的句子划分停顿,只划一处。

及兔醒则龟已先至矣3. 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4.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⑴兔行速.,中道而眠。

速:⑵及.兔醒,则龟已先至矣。

及:4.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五官争功口与鼻争高下。

口曰:“我谈古今是非,尔①何功居上我?”鼻曰:“饮食非我不能辩。

”眼谓鼻曰:“我近鉴毫②端,远观天际,唯我当先。

”又谓眉曰:“尔何功居上我?”眉曰:“我虽无用,亦如世有宾客,何益主人?无即不成礼仪。

小升初文言文复习

小升初文言文复习

小升初文言文复习一、《孟母三迁》原文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

”遂迁居市旁。

孟子又嬉为贾人炫卖之事,母曰:“此又非所以处吾子也。

”复徙居学宫之旁。

孟子乃嬉为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

”遂居焉。

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

(选自刘向《列女传》)译文孟子小时候家离墓地很近,常常玩办理丧事的游戏,他母亲说:“这不是我可以用来安置儿子的地方。

”于是搬迁到集市旁边,孟子又做学商人卖东西的游戏。

他母亲说:“这也不是我可以用来安顿儿子的地方。

”又搬家到学堂旁边。

于是,孟子就又做些拱让食物的礼仪的游戏,他母亲说:“这里可以用来安顿我的儿子。

”他们就在那里住了下来。

等孟子长大成人后,学成六艺,获得大儒的名望.字词解释:【舍】家。

【墓间之事】指埋葬、祭扫死人一类的事。

【乃】:于是,就。

【嬉】游戏,玩耍。

【贾(gǔ)人】商贩。

【炫卖】同“炫”,沿街叫卖,夸耀。

【徙】迁移。

【俎豆】古代祭祀用的两种盛器,此指祭礼仪式。

【徙居】搬家。

【及】等到。

【大儒】圣贤。

【揖让进退】即打拱作揖、进退朝堂等古代宾主相见的礼仪。

【揖】作揖。

【遂】于是。

从故事中,我们知道:孟母三迁的故事告诉我们良好的人文环境对人的成长及品格的养成至关重要,孟子后来成为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我想这和他有一个睿智的母亲是分不开的。

二、《司马光砸缸》原文司马光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光持石击瓮,水迸,儿得活。

译文司马光七岁的时候就像一个大人一样非常懂事,听到老师讲解《春秋》,非常喜爱,放学之后又为家人讲他所学到的,因此他也明白了春秋的内涵.从此书不离手,甚至忘记了饥渴,冷热,一心都扑到了书里.有一次,他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

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厂里。

(小升初)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文言文总复习(一)

(小升初)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文言文总复习(一)
6、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答:一个人如果没有真才实学,只会装腔作势,弄虚作假,迟早要露出
马脚而被淘汰的。
7、用一个成语概括这个故事是滥竽充数,此成语也可引中为以“次货充好货。”有时也可用来表示谦虚,说自己本领不高,充数而已。
二、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①/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注释:
度(duo):量长短。
郑:春秋时代一个小国的名称,在现今河南省的新郑县。
欲:想要。
履:音(lǚ),革履,就是鞋子。
者:......的人。
先:首先。
而:然后。
置:放,搁在。
之:代词,此处指量好的尺码。
其:他的。
坐:通假字:座;座位;现在与古代不同。
至:等到。
之:到...去。
而:却。
忘:忘记。
操:拿,携带。
好:喜欢
一一听之:吹竽人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宣王悦之(很高兴,很喜欢)(2)廪食以数百人(官府供食)
2、解释下列句子
(1)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南郭处士请求为齐宣王吹竽。
(2)缗王立,好一一听之。他的儿子王继位。王也喜欢听吹竽,但他喜欢让他们一个一个地吹。
3、南郭处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为什么要“请为王吹竽”?
③孤犊之鸣(叫声)④即掉尾奋耳(摆动)
(2)翻译下面句子。
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牛并非没有听见,而是这种曲调不适合它听。
即掉尾奋耳,蹀躞而听。牛立刻摇着尾巴,竖起耳朵,走来走去地听起来了。

小升初语文总复习(课内文言文)

小升初语文总复习(课内文言文)

小升初语文总复习课内文言文汇总三年级上册《司马光》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进,儿得活。

【译文】一群小孩子在庭院里面玩,一个小孩站在大缸上面,失足跌落缸中被水淹没,其他的小孩子都跑掉了司马光拿石头砸开了缸,水从而流出,小孩子得以活金。

三年级下册《守株待兔》宋人有耕田者。

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未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译文】从前宋国有个农民,田地中有一树桩。

跑得飞快的兔子撞在树桩上扭断脖子而死。

从此农民等在树桩旁希望再得只兔子。

兔子没等到,却成了宋国的笑柄。

四年级上册《精卫填海》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湮于东海。

【译文】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

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因此化为精卫鸟。

经常口衔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

《王戎不取道旁李》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数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译文】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许多小孩一起玩耍。

他们看见路边李树上果实累累,压得树枝都弯下去了,许多孩子都争先恐后地奔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动。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李树在路边竟然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

”摘来一尝,的确如此。

四年级下册《囊萤夜读》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家贫,不常得油。

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译文】晋朝人车胤谨慎勤劳而不知疲倦,知识广博,学问精通。

车胤家境贫寒,不能经常得到香油点灯,以便在灯下读书。

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绢做成透光的袋子,装几十个萤火虫照着书本,夜以继日地学习。

《铁杵成针》磨针溪,在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译文】磨针溪是在眉州的象耳山脚下。

精华小学文言文小升初真题汇总30篇(带答案)精选全文完整版

精华小学文言文小升初真题汇总30篇(带答案)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精华小学文言文小升初真题汇总30篇(带答案)文言文阅读1(2019·北京小升初真题)阅读文言文《师旷论学》,回答文后问题。

师旷论学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臣闻.之:()善.哉:()2.用“︱”划分画线句子的朗读节奏盲臣安敢戏其君乎3.写出文中师旷连续运用比喻的句子,并说出它们说明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晚;听说;好。

2.盲臣︳安敢︱戏其君乎?3.文中师旷连用了:“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这三个比喻。

意在说明:学无止境,只要想学习,任何时候都可以学有所获。

(2018·湖北省小升初真题)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①弓缴②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注释:①援:拉。

②弓缴:弓箭。

4.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A.诲:_____B.俱:_____5.请翻译句子大意: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4.教导,教育一起,一同5.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讲,心里却认为有天鹅将要到来(到达、飞过来),老想着要拉开弓箭将它射下。

文言文阅读2(2018·浙江省小升初真题)顾长康画人顾长康画人,或数年不点目精。

人问其故,顾日:“四体妍蚩,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完整小升初小古文总复习

完整小升初小古文总复习

阅读训练之文言专题(共6课时学生用)在小学阶段,我们其实已经开始接触和学习文言文了,进入初中以后,文言文占语文教材的三分之一,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近年来,名校的小升初考试都会命制文言文阅读的试题,而且难度越来越大。

打好文言文学习基础,不仅有助于我们在小升初考试中拿下高分,更为初中轻松学习文言文奠定坚实的基础。

【技巧归纳】学习文言文,主要从以下四点入手:①把握文言实词和重点虚词的意义;② 理解、翻译文言语句;③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在联系、内容、写作方法、技巧;④ 积累、背诵文中重点语句、段落,背诵文言诗词。

【实战训练】一、朗读下列选文,读出停顿放风筝青草地,放风筝。

汝前行,吾后行。

1、“汝” 这个字,读音是_________ ,意思是____________2、“吾”这个字,读音是__________ ,意思是____________菊梅、兰、竹、菊者,四君子也。

菊花盛开,清香四溢。

其瓣如丝,如爪。

其色或黄、或白、或赭、或红。

种类繁多。

性耐寒,严霜既降,百花零落,惟菊独盛。

、你能为下列文段画出标点吗?1.乡间农家竹篱茅屋临水成村水边杨柳数株中夹桃李飞燕一双忽高忽低来去甚捷2.缸中有金鱼一猫伏缸上欲捕食之失足坠水中急跃起全身皆湿、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文后问题龟兔竞走龟与兔竞走①。

兔行速,中道而眠。

龟行迟,努力不息。

及兔醒则龟已先至②矣。

注释①走:跑②及:等到。

至:到文言小练习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文中的“竞走”和现代竞走运动是不同的,“竞”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走”在古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 ,合起来就是__________________ 。

2•请用“/”为下面的句子划分停顿,只划一处。

及兔醒则龟已先至矣3.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小升初语文总复习资料汇总

小升初语文总复习资料汇总

小升初语文总复习资料汇总一、词语解释1. 同音异形词同音异形词指的是读音相同,但书写形式不同的单词。

如:洒、萨、撒、飒等。

2. 同音异义词同音异义词指的是读音相同,但意思不同的单词。

如:苍蝇和蝇虎,都读成yíng,但一个是昆虫的名字,一个是杀虫的工具。

二、古诗文1. 《离骚》离骚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首名篇,作者是屈原。

这首诗在文学史上被称为“辞赋体”代表作,它充分体现了作者对祖国的忠诚和对人民的深情厚谊。

2. 《论语》孔子是中国著名哲学家和教育家,他在春秋时期提出了孔子思想,有《论语》这本书,收录了他的思想和教育经验。

《论语》是中国古代教育文化中的经典之作,深受广大读者喜爱。

三、文言文阅读1. 《红楼梦》《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的一部小说。

整部小说叙事虚构,人物个性深刻,描写细致入微,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2. 《西游记》《西游记》是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所创作的一部神话小说,以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故事为主线,描写了四位主角历经千辛万苦,不断挑战各种危险,最终获得成功的传奇故事。

四、作文指导1. 议论文议论文是我们在中考作文中可能遇到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讲某一观点是对的或是错误的,并给出自己的理由和证据。

在写作时需要注意论据的选择和语言的表达。

2. 说明文说明文是中考作文中另一种常见的文体,通常需要对某一事物或现象进行简单的介绍或解释,并给出相关的事实和例子。

在写作时需要注意使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和具体的例子来让读者更好地理解。

五、练习题1.默写《离骚》的起始部分。

2.说明什么样的人适合阅读《红楼梦》。

3.写一篇300字的议论文,谈谈你对网络安全问题应该怎么看待和处理。

以上是小学语文总复习资料的部分内容,同学们可以结合自己的课本和教材进行查看、和练习。

希望大家在考试中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

部编版语文1-6年级日积月累文言文小升初复习资料

部编版语文1-6年级日积月累文言文小升初复习资料

学弈 《孟子·告子上》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 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 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 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两小儿辩日 《列子·汤问》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 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 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自相矛盾 《韩非子·难一》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 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 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 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 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பைடு நூலகம்
杨氏之子 《世说新语·言语》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 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 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 是夫子家禽。”
五年级上册
【四字词语】
太平盛世 国泰民安 政通人和 人寿年丰 多事之秋 兵荒马乱 家破人亡 哀鸿遍野
丰衣足食 夜不闭户 流离失所 民不聊生
安居乐业 路不拾遗 生灵涂炭 内忧外患
五年级下册
【文化常识】 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 不惑:指人四十岁。 及笄:指女子年满十五岁。 花甲:指人六十岁。 弱冠: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纪。 古稀:指人七十岁。 而立:指人三十岁。 期颐:指人一百岁。
四年级下册
【常用语】
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知读书迟。 日读书一日功,一日不读十日空。 学习不怕根底浅,只要迈步总不迟。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小升初文言文知识点汇总

小升初文言文知识点汇总

小升初文言文知识点(一)文言实词古汉语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和量词。

至于代词,在古汉语中,因其语法作用特殊,一般归为虚词。

文言词汇中出现频率最多的是实词,较难掌握的也是实词。

熟悉实词主要是掌握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知识。

1. 识别通假字,掌握其本字、读音和意义。

古今通假现象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对于我们来说,一要掌握通假现象的原则,即通假字和本字读音必须相同或相近,如“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中“要”通“邀”,读作“yāo”;二要靠平时积累,牢记所学课文中注释所指出的通假字。

注意,如果通假字与本字读音不同,应读本字的现代读音。

如“火齐之所及也”中“齐”通“剂”,应读“jì”。

2. 辨析词的古今义,古今异义的词语是学习文言文的重点之一。

一要注意古今词义的差别,积累课内所学课文中的古今异义词,如“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中“河”专指“黄河”;而现在已是一个普通名词,成为河流的通名。

再如:“扁鹊望桓侯而还走”中“走”是“跑”的意思;现代汉语中的含义是“行走”。

二要注意不要把连在一起的两个文言单音词误认为现代汉语的双音合成词。

如“中间力拉崩倒之声”中“中间”是两个词,意思是“里面夹杂着”。

3. 正确解释多义词在不同语境中的意思义。

在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情况很多,同一个词,在这个句子里是一个意义,在那个句子里又是另一个意义。

阅读文言文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多义词的情况,这是培养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重要基础。

怎样确定它们在句子中的意义,要根据上下文和文章内容来考虑。

如“温故而知新”,“故”的意思是旧的,“桓侯故使人问之”,“故”意思是特意。

在学习时,还应对一词多义现象及时总结、归纳,并牢记例句。

4. 词类活用。

在古代汉语中,词类一般是比较稳定的,但是有些词在特殊情况下会改变它的词性,起了另一类词的作用。

这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叫“词类活用”。

例(1)妇抚儿乳。

【精品】小升初语文类型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三(5篇,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精品】小升初语文类型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三(5篇,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小升初期末专项总复习——文言文阅读三《曹彬仁爱》曹武惠王,国朝名将,勋业之盛,无与为比。

尝曰:“吾为将,杀人多矣,然未尝以私喜怒辄戮一人。

”其所居堂屋敝,子弟请加修葺,公曰:“时方大冬,墙壁瓦石之间,百虫所蛰,不可伤其生。

”其仁心爱物盖如此。

( 张光祖《言行龟鉴》)[注释] 蛰:动物在冬眠时潜伏在土中或洞穴中不食不动的状态。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其所居.堂屋敝()(2)吾为.将()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句。

时方大冬,墙壁瓦石之间,百虫所蛰,不可伤其生。

3.文章开头介绍曹武惠王是“国朝名将”,其作用是什么?4.文章通过、这两件事刻画了曹武惠王“”的德行。

《猿母中箭》僧悟空在江外,见一猿坐树梢,弋人①伺其便,射之,正中母腹。

母呼其雄至,付子已,哀鸣数声,乃拔箭堕地而死。

射者折矢弃弓,誓不复射。

(《墨客挥犀·三》)[注释]①弋人:射鸟的人。

即下文的“射者”。

1.解释加点的词语。

付子已.()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射者折矢弃弓,誓不复射3.用自己的话回答,射者为什么“誓不复射”?4.读了这则故事,你有什么体会?《赵人患鼠》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

中山人予之,猫善捕鼠及鸡。

月余,鼠尽而其鸡亦尽。

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①去诸?”其父曰:“是非若②所知也。

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

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③,坏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

不病于④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而去夫猫也!”[注释]①盍:何不。

②若:你。

③垣墉:泛称墙。

④病于:病,有害。

于,比。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1)猫善.捕鼠及鸡()(2)弗食.鸡则已耳()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3.“猫善捕鼠及鸡”的特点表现在4.这则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赵母训子》赵武孟初以驰骋田猎为事,尝获肥鲜以遗母,母泣曰:汝不读书而田猎,如是吾无望矣!竟不食其膳。

武孟感激勤学,遂博通经史,举进士,官至右台侍御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训练文言文复习升初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小升初语文学校的过程中,文言文是语文学校的一个难点。

下面是文言文相关的一些知识点及解题方法,希望在大家学习的过程中有所帮助。

通假字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高兴。

《论语十则》2、汝知之乎?女,通“汝”,人称代词,你(你知道怎样教导别人吗?)。

《论语十则》3、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知通“智”,智慧。

谁说你知道的事情多呢《两小儿辩日》4、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止通“只”。

《狼》5、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坐”通“座”,座位。

他先在家里拿根绳子量好自己脚的尺寸,就把量好的尺寸放在自己的座位上了《郑人买履》6、出门看火伴“火”通“伙”,伙伴。

《木兰诗》7、才美不外见“见”通“现”,出现。

《马说》8、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愚公移山》9、小惠未偏,民弗从也。

偏通“遍”,遍及,普遍。

《曹刿论战》10、一切乌有。

乌通“无”,没有。

《山市》古今异义1、绝境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无出路的境地。

例句: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桃花源记》)2、交通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主要用于称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

例句: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桃花源记》)3、穷古义:穷尽。

今义:经济贫困。

例句:复前行,欲穷其林。

(《桃花源记》)4、鲜美古义:鲜艳美丽。

今义:指(食物)味道好。

例句: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桃花源记》)5、布衣古义:平民。

今义:棉布衣服。

例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出师表》)6、感激古义:感动振奋。

今义:感谢。

例句:由是感激。

(《出师表》)7、可以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对某事表赞同。

例句: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曹刿论战》)8、开张古义:扩大。

今义:开业(多指商业部门)。

例句:诚宜开张圣听(《出师表》)9、涕古义:泪。

今义:鼻涕。

例句: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出师表》)10、兵古义:兵器。

今义:士兵。

例句:兵甲已足(《出师表》)11、狱古义:案件。

今义:监禁犯人的地方(监狱)例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论战》)12、池古义:护城河。

今义:小水塘、池塘。

例句: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孟子>二章》)13、居古义:停留、过了。

今义:居住、住所。

例句:居十日,扁鹊复见(《扁鹊见蔡桓公》)14、走古义:“跑”的意思。

今义:行走。

例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15、汤古义:热水。

今义:菜或面做的稀状食物。

例句:及其日中如探汤(《两小儿辩日》)16、去古义:离开。

今义:到……去例句: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两小儿辩日》)17、再古义:第二次。

今义:又一次。

例句: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曹刿论战》)之的用法1、“之”作代词的用法最多而一牧童见之,之代指书画处士笑而然之,之:代词,指牧童说的话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代词,指学过的知识2、“之”作动词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动词“到”3、“之”作结构助词“的”圣人之道4、“之”起调节音节作用,不译久之,目似瞑其的用法1、代词,指“他、她、它(们)的”欲知其轻重,指“它的”,大象2、.“其”用在句首,表示希望、祈使、疑问等语气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第一个“其”,表反问语气,可译作“难道”;第二个“其”,表推测语气,可译作“恐怕”。

而的用法用作连词,连结词与词,短语与短语,句子与句子,表示前后两部分的并列、承接、转折、等关系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但是,表转接)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表并列)3、温故而知新。

(然后,表承接)常见的语气词一般放在句尾,表陈述、疑问、感叹等,常见的有“也,矣、乎、耶、邪”。

1、此画斗牛也也,也用在句末,语气词,译作“呀”2、谬矣,矣:语气词,了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乎,语气词,吗文言文语句的翻译翻译时既要字句对应,又要根据需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译文完整、准确、得体。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一般有:①留。

即保留人名、地名、官名或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词语。

②补。

即补充单音词为双音词,或补出省略成分等。

③删。

即删除不需要译出的虚词等。

④换。

即用意思相同的现代汉语词替换古汉语词。

⑤调。

即调整词序或语序,使之合乎现代汉语习惯。

(二)文言实词古汉语实词包括、、形容词、数词和量词。

至于代词,在古汉语中,因其语法作用特殊,一般归为虚词。

文言词汇中出现频率最多的是实词。

熟悉实词主要是掌握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知识。

1.识别通假字,掌握其本字、读音和意义。

一要掌握通假现象的原则,即通假字和本字必须相同或,如“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中“要”通“邀”,读作“yāo”;二要靠平时积累,牢记所学课文中注释所指出的通假字。

注意,如果通假字与本字读音不同,应读的读音。

如“火齐之所及也”中“齐”通“剂”,应读“jì”。

2.辨析词的古今义,古今异义的词语是学习文言文的重点之一。

一要注意古今词义的,积累课内所学课文中的古今异义词,如“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中“河”专指“”;而现在已是一个普通名词,成为的通名。

再如:“扁鹊望桓侯而还走”中“走”是“跑”的意思;现代汉语中的含义是“行走”。

二要注意不要把连在一起的两个文言单音词误认为现代汉语的双音合成词。

如“中间力拉崩倒之声”中“中间”是两个词,意思是“里面夹杂着”。

3.正确解释多义词在不同语境中的意思义。

在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情况很多,同一个词,在这个句子里是一个意义,在那个句子里又是另一个意义。

阅读文言文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多义词的情况,这是培养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重要基础。

怎样确定它们在句子中的意义,要根据上下文和文章内容来考虑。

如“温故而知新”,“故”的意思是,“桓侯故使人问之”,“故”意思是特意。

在学习时,还应对一词多义现象及时总结、归纳,并牢记例句。

4. 词类活用。

在古代汉语中,词类一般是比较稳定的,但是有些词在特殊情况下会改变它的词性,起了另一类词的作用。

这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叫“词类活用”。

例(1)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弛,形容词作动词,放下。

例(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作,乱,“使……混乱”;劳,“使……劳累”。

例(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耻,形容词作,以……为耻。

【针对练习】(一)奕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为文中加点字注音。

解释加点字。

使弈秋诲二人弈() B. 思援弓缴而射之()C. 虽与之俱()D. 为是其智弗若与()翻译句子。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二)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jù)锲(qì)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选出下面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是吾剑之所从坠(这) B.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代词,代指剑)C.不亦惑乎(迷惑)D..求剑若此(像)翻译下面句子。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jù)锲(qì)其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寓言讽刺了怎样的人?《刻舟求剑》讽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国古代有很多寓言故事,例如“掩耳盗铃”、“自相矛盾”、“守株待兔”,请从这三个寓言中选一个,说说它的寓意。

寓言故事:___________寓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家庭作业】回家请同学们把上面三篇古文翻译成现代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