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必修二 伴性遗传 教案
人教版必修2生物:2.3 伴性遗传 教案
![人教版必修2生物:2.3 伴性遗传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8088aa2360cba1aa811daf4.png)
伴性遗传【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伴性遗传的概念;(2)概述伴性遗传的特点;(3)掌握伴性规律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2.能力目标(1)通过提问的方法,引导学生探究伴性遗传的概念、遗传特点,培养学生探究的科学思维方法;(2)通过讲解道尔顿发现红绿色盲症的过程,培养学生要善于发现、把握生活中的小问题,并养成对发现的问题科学探究的意识;(3)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揭示事物规律的能力;(4)通过对遗传图解进行观察、推理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综合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5)通过伴性遗传规律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认同假说—演绎推理的方法在建立科学理论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2)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及对科学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伴性遗传的规律。
2.难点: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方式和伴性遗传的规律。
【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课件、启发式教学、循序渐进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练习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一、引入色觉的测试,让学生观察红绿色盲检查图,问学生这几张图里画的是什么?(色觉测试图2张),问问学生有哪位分辨不出的。
然后再将一张道尔顿的图片呈现给学生们看,问是否认识这个人,发生在他身上有个什么样的故事,然后由老师讲解道尔顿发现红绿色盲的故事,从而引出红绿色盲病,这时可以问问学生,假如当时道尔顿看到了上述两张红绿色盲检查图,能否分辨的出来?并再次追问为什么分辨不出来?红绿色盲究竟是一种什么病?当学生回答完上述的问题后,老师可以追讲抗维生素D佝偻病,并问上述两种病中男女比例为什么不一致?为什么上述两种遗传病在遗传表现上总是和性别相联系?为什么两种遗传病与性别关联的表现又不相同呢?通过大概讲解摩尔根在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中,子二代白眼果蝇都是雄性的,从而假设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经过一番的证明,证明了假设的正确性,从而引导学生作出控制人类红绿色盲、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假设,从而引出伴性遗传的概念。
2.3伴性遗传教学设计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
![2.3伴性遗传教学设计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e762e6ac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a2.png)
1、完成教材P38的概念检测及拓展应用
2、完成教材P40的复习与提高
3、完成配套练习相应习题
八、板书设计
第3节伴性遗传
一、人类红绿色盲——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二、抗维生素D佝偻病——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
三、外耳道多毛症——伴Y染色体遗传
九、教学活动建议
1、用好“问题探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精心设计引言,自然切入主题;
决定某些性状的基因位于________上,在遗传上总是和____相关联,这种现象称为伴性遗传。
展示红绿色盲检查图,概述人类红绿色盲是一种常见的人类遗传病,患者不能分辨红色和绿色。
利用问题串,引导学生对典型的红绿色盲家族系谱图进行遗传分析
问题①:红绿色盲基因是显性基因,还是隐性基因?
问题②:I1号是红绿色盲患者,他是否将色盲基因传给II2号?这说明色盲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位于Y染色体上?
1min
1min
1min
15min
15min
5min
15min
5min
回顾旧知
回归教材
利用色盲检查图,引起学生兴趣
小组合作,分析、讨论
通过演绎、比较和分析等科学思维,归纳红绿色盲的遗传特点
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并利用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社会责任意识。
小组合作,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归纳、总结的科学思维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用时
设计意图
【知识回顾】:果蝇的眼色遗传
【伴性遗传】
【情景引入】
【红绿色盲家族系谱图】
【学以致用:分析血友病】
【分析“抗维生素D佝偻病】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伴性遗传》教案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伴性遗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58e2488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d0.png)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伴性遗传》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方式。
2、说明伴性遗传的概念;概述伴性遗传的特点。
3、识别遗传家系图,判断常见遗传病的遗传方式。
4、了解伴性遗传的传递规律在生产实践的应用。
(二)能力目标1、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讨论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揭示事物规律的能力。
2、通过对遗传图解进行观察、推理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综合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讨论和探究过程中,训练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通过道尔顿发现红绿色盲的故事,启发学生认同道尔顿尊重科学、对小事认真分析和研究的科学态度。
2、在了解常染色体遗传病及伴性遗传传递规律的基础上,是学生理解生物学知识在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方面的实际意义。
二、教学重点1、运用基因分离定律分析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性状的传递方式以及这些性状与性别之间的关系。
2、探究伴性遗传的传递方式,概括出伴性遗传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1、遗传家系图的判别、解题方法及思路。
2、探究伴性遗传的传递方式,概括出伴性遗传的特点。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案、学案五、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读书指导法,自主学习法等六、课时分配:2课时象。
教师利用一下问题,引导学生分析上述家系图。
讨论:1、家系图中患病者是什么性别的?说明色盲遗传与什么有关?(答案:男性。
与性别有关。
)2、Ⅰ代中的1号是色盲患者,他将自己的色盲基因传给了Ⅱ代中的几号?(答案:3号和5号。
)3、Ⅰ代1号是否将自己的色盲基因传给了Ⅱ代2号?这说明红绿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Y染色体上?(答案:没有。
因为Ⅰ代1号传给Ⅱ代2号的是Y染色体,如果色盲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则Ⅱ代2号肯定是色盲患者。
)4、为什么Ⅱ代3号和5号有色盲基因而没有表现出色盲症?(答案:因为Ⅱ代3号和5号只有一条染色体上有色盲基因,而色盲基因是隐性基因,被显性的正常基因所掩盖。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教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71d1bf850e2524de5187e23.png)
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知识网络】一、性别决定1.概念:雌雄异体的生物性别决定的方式2.染色体(1)常染色体:雌雄个体中相同,不决定性别(2)性染色体:雌雄个体中不同,决定性别3.类型(1)XY型①染色体:雄性:常染色体+XY(异型);雌性:常染色体+XX(同型)。
②生物类型:某些鱼类、两栖类,所有哺乳动物、人类、果蝇和雌雄异株的植物(菠菜、大麻)。
(2)ZW型①染色体:雄性:常染色体+ZZ(同型);雌性:常染色体+ZW(异型)。
②生物类型:鸟类、蛾蝶类4.过程:(以XY型为例)亲代 XX♀× XY♂↓↓配子 X 1/2X 1/2Y子代 1/2XX♀ 1/2XY♂二、伴性遗传1.概念: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遗传与性别相联系的遗传方式2.类型(1)伴X隐性遗传①患者基因型:XbXb(患病的女性);XbY(患病的男性)。
②遗传特点:a.隐性致病基因及其等位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b.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c.往往有隔代交叉遗传现象;d.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一定患病。
③实例:色盲、血友病、血管瘤、果蝇的白眼、女娄菜的狭披针形叶(2)伴X显性遗传①患者基因型:XAXA、XAXa(患病的女性);XAY (患病的男性)。
②遗传特点:a.显性的致病基因及其等位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b.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c.具有世代连续性;d.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一定患病。
③实例:抗VD佝偻病、钟摆型眼球震颤。
(3)伴Y遗传①患者基因型:XYM(Y染色体上的基因无等位基因,所以也无显隐性之分)。
②遗传特点:患者全为男性,且“父→子→孙”③实例:外耳道多毛症。
【考点透视】一、考纲指要基础知识的考查,主要以人的色盲、血友病、果蝇的有关性状、植物的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等为主要途径。
考查对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的理解、掌握情况。
随着高考对能力要求的提高,其综合知识的考查主要是以跨章节的学科内综合为主,考查运用已有知识和技能分析新材料新情景的能力。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教案-3_伴性遗传_教学设计_教案_4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教案-3_伴性遗传_教学设计_教案_4](https://img.taocdn.com/s3/m/c0f61f3602768e9950e73845.png)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说出伴性遗传概念;2、通过分析红绿色盲遗传方式,能说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特点。
3、能概述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特点。
能力目标1、通过小组讨论分析红绿色盲婚配方式中患病基因的遗传规律,培养学生与他人沟通、合作交流的能力;2、通过分析遗传图谱,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在此过程中学会自主归纳总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体验探究遗传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2、了解伴性遗传病,树立优生优育的良好的责任感。
2.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的规律及特点;教学难点红绿色盲基因的传递规律分析。
3. 教学用具4. 标签教学过程【导入】讲解故事,导入新课在我国最隆重的节日当属春节,西方国家也有类似于我们春节的节日,叫做圣诞节。
18世纪,道尔顿在圣诞节就为妈妈精心挑选了一双棕灰色的袜子,开开心心的送给妈妈,妈妈收到礼物以后却对道尔顿抱怨袜子颜色太过于鲜艳说,你买的这双樱红色的袜子,让我怎么穿呢?道尔顿很疑惑,于是拎着袜子去问周围的人,只有他弟弟和他的观点相同,道尔顿通过仔细对比分析发现,他和他弟弟的色觉不正常,原来他们都是色盲。
就这样,道尔顿成了第一个发现人类红绿色盲症患者的人,他也是被发现的第一个红绿色盲患者。
红绿色盲是一种常见的遗传病,患者通常不能正常区分红色和绿色。
现在我们就来做个测试看看你们是不是红绿色盲患者。
经调查,我国男性色盲患者约7%,女性色盲患者约0.5%,可以发现红绿色盲的遗传与什么相关?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伴性遗传。
【讲授】一、伴性遗传概念一、伴性遗传概念请同学们勾画23页伴性遗传概念。
伴性遗传:基因在性染色体上,其遗传总是与性别相关联的现象叫做伴性遗传。
【板书】2.3伴性遗传一、概念接下来我们就首先以红绿色盲症为例来研究伴性遗传规律。
【活动】二、伴性遗传规律【板书】二、遗传规律1、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要研究人类遗传病的规律,做遗传实验肯定是不可行的,通常,我们会通过分析研究家系图,从中获得信息。
人教版生物高中必修二《伴性遗传》教案
![人教版生物高中必修二《伴性遗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cfe42e2ce2f0066f4332233.png)
伴性遗传一、伴性遗传1.概念: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表现出与性别相关联的遗传方式。
2.人类的伴性遗传病二、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1.鸡的性别决定(1)雌性个体的两条性染色体是异型的,表示为ZW 。
(2)雄性个体的两条性染色体是同型的,表示为ZZ 。
2.实例分析重点聚焦1.什么是伴性遗传?2.伴性遗传有什么特点?3.伴性遗传在实践中有什么应用?[共研探究]在婚前体检中,汤姆辨别不出红绿色盲检查图中的图形,被医生确定为红绿色盲,而他的父母色觉都正常。
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请思考分析人类的染色体组成(1)正常男性的染色体组成为44+XY,正常女性的染色体组成为44+XX。
(2)只有一部分生物具有性染色体,主要有XY型和ZW型。
有些生物无性染色体,如玉米是雌雄同株的植物,无性染色体。
(3)男性个体进行正常减数分裂时,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分离,因此次级精母细胞不可能同时存在X、Y两条性染色体。
(4)X、Y是一对特殊的同源染色体。
X和Y染色体都有一部分与对方不同源,但也有一部分是同源的。
二者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在X、Y的同源区段,基因是成对的,存在等位基因;在非同源区段,不存在等位基因。
(5)色盲基因b位于X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
请填写下表:2.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1)汤姆是色盲,他的妻子露丝色觉正常,但露丝的父亲是色盲。
请思考露丝婚后所生的孩子会患有色盲吗?请写出遗传图解进行说明。
提示:由题意可以判断露丝为红绿色盲女性携带者,他们婚配的遗传图解如下:根据遗传图解得出:露丝婚后所生的男孩中,色盲和正常概率各为1/2;所生女孩中,携带者和色盲的概率各为1/2。
(2)汤姆的外祖父是色盲,则色盲基因的遗传途径为:外祖父→母亲→汤姆。
(3)为什么色盲女性的父亲和儿子一定是色盲患者?提示:男性只有一条X 染色体,当女性为色盲时,基因型为X b X b ,其中一条X 染色体必然来自于父亲,故父亲的基因型为X b Y ,表现为色盲;色盲女性若生一个儿子,则必将一条X 染色体传给儿子,故儿子的基因型为X b Y ,也是色盲。
人教版高中学习生物必修2第2章第3节伴性遗传教案
![人教版高中学习生物必修2第2章第3节伴性遗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ccdf72fb14e852459fb571e.png)
一、课题:《伴性遗传》二、教育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伴性遗传的看法2〕比较基因分散定律与伴性遗传,理解它们的一起点和伴性遗传的特别性,申明伴性遗传的特点3〕理解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形式及其伴性遗传的规律2、技术目标:1〕使学生学会运用资料及图形解决分析问题的综合本事。
2〕使学生掌握伴性遗传的特点,应用规律解决实质问题,熟习解答遗传问题的技术、技巧。
3、感情目标:1〕培育学生的慎重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
经过学习和理解伴性遗传的转达规律培育学生辩证唯心主义的思想。
三、课型与课时新讲课,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育器具幻灯片课件,多媒体,教材表示图五、教育要点1.伴性遗传的特点2.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形式及其伴性遗传的规律六、教育难点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形式及其伴性遗传的规律七、教育形式1.教法伴性遗传的知识对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比较抽象,于是我采纳学生阅读议论、联合教师举例以及解说表示图进行教育,最后再利用多媒体课件使学生的形象思想和抽象思想相联合,产生深刻的印象。
其余,着重学生独立观察发现、探究沟通,多鼓舞学生思虑并互相议论,扬长避短,并进行概括总结,富裕发挥学生的智慧。
学法在学法上,我从学生的特点,知识阻碍,动机和兴趣长进行分析〔1〕开始是学生特点分析:中学生心理学研究指出,高中阶段要抓住学生特点,踊跃采纳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育形式以及学生遍布的踊跃主动参加的学习形式,这样能够引起学生兴趣,有效地培育学生本事,促使学生个性发展。
〔2〕此后在知识阻碍上:关于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形式及其伴性遗传的规律学生不易理解,所以教育中应予以简单清楚,由浅入深的来进行分析。
〔3〕其次在动机和兴趣上:应鲜亮本课的学习目标,富裕利用教育幻灯片、教材表示图以及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沟通议论,在讲堂上富裕调换学生的学习踊跃性,引起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
八、教育过程〔一〕导入新课简单让学生回首前面性别选择形式,人的性别选择形式是属于XY型。
《伴性遗传》教学设计5篇
![《伴性遗传》教学设计5篇](https://img.taocdn.com/s3/m/1f4c962026fff705cd170a5a.png)
A.男患者与女患者结婚,其女儿正常 B.男患者与正常女子结婚,其子女均正常
C.女患者与正常男子结婚,必然儿子正常女儿患病
D.患者的正常子女不携带该患者传递的致病基因
3.纯种芦花鸡(ZBZB)与非芦花鸡(ZbW)交配,产生F1,F1雌雄个体间交配,F2中雌性芦花鸡与非芦花鸡的比例是 ( )
课型:新授 主备: 同备: 审批:
《伴性遗传》教学设计3
课标要求:概述伴性遗传。
学习目标:
知识:1.领会伴性遗传的特点。 2.理解抗维生素D佝偻病。
能力:1.通过分析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遗传,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2.举例说出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情感:通过学习,树立优生、关爱生命、关爱遗传病患者的意识。
(1)若后代全为宽叶雄株个体,则亲本的基因型为
(2)若后代全为宽叶,雌雄植株各半时,则亲本的基因型为
(3)若后代全为雄株,宽叶和窄叶个体各半时,则亲本的基因型为
(4)若后代性比为1:1,宽叶个体站3/4,则亲本的基因型为
8.现有一母子去医院看病,医生发现其母亲患有血友病(血友病是一种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用h表示其致病基因),儿子有色盲,随即医生在其儿子的病历上写上血友病,为什么?试写出儿子的基因型。
3.生物界中,性别决定方式主要有两种,即 和 ,大多数生物是 ,而鸟类和蛾类是 ;前者的雌性个体由两条 的染色体决定,即 ,雄性个体由两条
的染色体决定,即 ;后者的雌性个体由两条 的染色体决定,即 ,雄性个体由两条 的染色体决定,即 。三.合作探究:
1.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特点。
2.ZW型遗传方式的特点。
伴性遗传教案-生物高二必修二第二章第三节人教版
![伴性遗传教案-生物高二必修二第二章第三节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73d7a97f58fafab069dc02df.png)
第2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3节伴性遗传(必修二)一、考纲要求:1.以XY型性别决定为例,了解雌雄异体的生物,其性别主要是由性染色体组成的差异决定的。
2.以人的红绿色盲为实例,了解性染色体上基因所控制性状与性别相关联的特殊遗传现象。
3.通过红绿色盲患者与正常色觉间的婚配后代色觉情况的学习,学会分析性染色体上基因传递的特点,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性别决定及伴性遗传的讲解,认同有关近亲婚配的危害;5.通过性别决定的学习,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通过色盲这一伴性遗传的学习,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XY型性别决定方式2.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及伴性遗传的规律教学难点: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及其伴性遗传的规律三、专家建议:在“伴性遗传”的教学设计中,大量的使用了提问题的教学方法,通过不断的应用启发性、循序渐进和理论联系实际等教学原则,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将传统的单一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转变成以引导学生探究-发现式的教学策略,以讲授法、谈话法和讨论法并重,同时灵活穿插其它的教学方法,实现多种教学方法综合灵活的应用。
在探究、合作、讲授过程中完成知识的目标,同时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即完成教学目标中的能力目标,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力争将新课标的理念落实到教学实践中来四、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讨论法、总结法五、教学用具教学课件六、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大家都知道,人类性别有男性和女性,他们都是受精卵发育的个体,为什么有的发育成雌性个体,有的发育成雄性个体?(二)、伴性遗传1、性别决定概念:一般是指雌雄异体的生物决定性别的方式。
决定时间:精卵细胞结合时2、性别决定的方式(1).XY型性别决定性别男性:女性:44+XY 44+XX配子 22+X 22+Y 22+X44+XX 女孩 44+XY男孩关键:雄性能产生两种不同类型的精子实例:人、很多昆虫、某些鱼类、两栖类、哺乳动物、菠菜、大麻等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与非同源区段在人类的性染色体中,X染色体较大,Y染色体较小,它们的不同区段分布着不同的基因,每个区段的遗传情况各不相同。
2022-2023学年 必修2 人教版 伴性遗传 教案
![2022-2023学年 必修2 人教版 伴性遗传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c897d63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92.png)
第3节伴性遗传课标要求核心素养概述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传递和性别相关联。
1.通过实例分析,认同性染色体上的基因的传递和性别相关联。
(生命观念、科学思维)2.分析各种婚配组合的遗传情况,归纳遗传病的遗传规律。
(科学思维、社会责任)3.通过案例分析,探索伴性遗传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科学思维、社会责任)基础知识·双基夯实一、伴性遗传1.特点:__性染色体__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遗传与__性别__相关联。
2.常见实例(1)人类遗传病:人的__红绿色盲__、__抗维生素D佝偻病__和血友病等。
(2)果蝇:__眼色遗传__。
二、性别决定自然界中性染色体决定性别的方式有__XY型__和__ZW型__两种。
三、人类红绿色盲症与抗维生素D佝偻病1.人类红绿色盲症(1)人的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型女性男性基因型__X B X B____X B X b__X b X b__X B Y__X b Y 表型正常正常(携带者)__色盲__正常__色盲__①男性患者__多于__女性患者;②往往有隔代__交叉遗传__现象;③女性患者的__父亲、儿子__一定患病。
2.抗维生素D佝偻病(1)基因的位置:__性染色体(X)__上。
(2)患者的基因型①女性:__X D X D__和__X D X d__。
②男性:__X D Y__。
(注:抗V D佝偻病基因用D/d表示)(3)遗传特点①女性患者__多于__男性患者;②具有__世代连续性__;③男患者的__母亲、女儿__一定患病。
四、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1.鸡的性别决定(1)雌性个体的两条性染色体是__异型__的(ZW)。
(2)雄性个体的两条性染色体是__同型__的(ZZ)。
2.根据雏鸡的羽毛特征来区分雌性和雄性。
图例如下:(注:芦花、非芦花基因B/b)〔学霸记忆〕1.决定它们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在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叫作伴性遗传。
2.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雌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雄性为XY;ZW型性别决定的生物,雄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Z,雌性为ZW。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伴性遗传教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伴性遗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e78d3a0482fb4daa58d4ba0.png)
《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高二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三节)一、教材与学情分析1、教材分析及重难点的确定本节教材的核心内容是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
通过对人的染色体分组图和性别决定图解的介绍,得出XY型性别决定方式。
这部分内容是教学的重点但不是难点。
详细介绍了人类红绿色盲的发现过程、基因型和表现型、婚配图解及其主要特点,体现出伴X隐性遗传病的遗传规律。
教学中要重点落实遗传图解的规范书写,重点落实让学生理解色盲遗传的规律,对其它伴性遗传方式的分析和理解要进行难点突破。
在第六章中,该节内容若只研究XY染色体的遗传,属于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若同时研究XY染色体与另外一对常染色体的遗传,则属于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
综合常染色体分析实际问题时,教学中应进行难点突破。
本节内容与细胞分裂、受精作用、生殖发育等其它章节内容有一定的联系,教学中要注意引导。
2、学情分析及重难点的突破学生已经会认识染色体结构,就能看懂染色体分组图,并分析出男女之间性染色体组成上的差异,进而理解人的XY型性别决定方式。
所以,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看书、讨论和书写性别决定图解,就能掌握性别决定这部分重点知识。
学生有了基因分离定律的知识基础,知道了红绿色盲症是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色盲基因(隐性)控制,就能正确书写基因型和表现型;通过对性别决定图解的书写和分析,就能看懂红绿色盲症的婚配图解,并通过书写6种婚配图解和分析其特点,就能总结出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
所以,教学中通过学生介绍,启疑看书,规范书写,分析讨论,师生共同总结,循序渐进的进行重点落实。
学生能理解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就能分析其他伴性遗传病的遗传规律。
所以,教学中可以通过启疑,让学生课后先书写、先分析,第二课时再归纳总结。
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本身就是学生的难点,具体应用于解决伴性遗传问题时,对学生来说就更加困难了,如果再融入遗传系谱图综合分析,就成了高中生物学中最难的内容之一了。
所以,教学中应遵循让学生由浅入深的认知规律,先解决分离定律的应用,再突破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最后才是遗传系谱图的综合应用;还要通过精选例题、讲清思路、重在过手和检测反馈来进行难点突破。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教学教案《伴性遗传》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教学教案《伴性遗传》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01836986bd97f192279e990.png)
高中生物《伴性遗传》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伴性遗传的概念;(2)概述伴性遗传的特点;(3)掌握伴性规律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2能力目标(1)通过提问的方法,引导学生探究伴性遗传的概念、遗传特点,培养学生探究的科学思维方法;(2)通过讲解道尔顿发现红绿色盲症的过程,培养学生要善于发现、把握生活中的小问题,并养成对发现的问题科学探究的意识。
(3)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揭示事物规律的能力;(4)通过对遗传图解进行观察、推理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综合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5)通过伴性遗传规律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认同假说—演绎推理的方法在建立科学理论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2)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及对科学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伴性遗传的规律。
2、难点: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方式和伴性遗传的规律。
三、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课件、启发式教学、循序渐进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练习法、讲授法。
四、学情分析本节内容承接了上一堂课的内容,是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特殊情况,摩尔根在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假设中就假设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从而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所以通过讲解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特点,逐步引导学生理解伴性遗传的概念,对学生来说做到这一点并不难,学生已经学习了孟德尔的两大遗传定律,又学习了该定律的细胞学基础,对于学生来说,学习和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方式也是有基础的,通过引导和讲解也是可以有个很好的掌握,在学生现有知识面的情况下学习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总结出伴性遗传的特点,并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即应用所学的知识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一)引入色觉的测试,让学生观察红绿色盲检查图,问学生这几张图里画的是什么?(色觉测试图2张),问问学生有哪位分辨不出的。
“伴性遗传”教学设计--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
![“伴性遗传”教学设计--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a64b0c2c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cd.png)
“伴性遗传”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及学情分析“伴性遗传”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2 章第3 节。
课标中与本节相关的次位概念是“3.2.4 概述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传递与性别有关”。
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本节内容,能够以人类红绿色盲或血友病的研究为例,分析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概括出伴性遗传的概念,举例说出伴性遗传的类型和遗传特点及在实践中的应用。
必修2 第1 章中通过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阐述了遗传的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第2 章引入减数分裂,从细胞层面加深对遗传定律的认识,并明确基因在染色体上。
伴性遗传的内容是基因的分离定律在性染色体上的应用,本节内容既是对“减数分裂”“基因在染色体上”及“遗传规律”的提升和应用,又是学习人类遗传病的基础,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授课对象为高一普通班学生,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已经对遗传图解、配子的形成方式和后代的表现型与基因型的分析有一定基础。
但是由于这两章内容较为抽象,学生理解较为困难,因此本节内容若按照常规方法教学,学生会感觉枯燥乏味,科学思维较难得到提升。
因此本节课以情境为导向,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随着情境难度的提升,让学生实现从了解、知悉到应用的深度学习过程。
学生能够在情境中获得新知,并且利用所学的知识在新的情境中解决新的问题。
2 .教学目标( 1) 在给定的情境下,能提出遗传有关的生物学问题,依据家系图推断个体的基因型,确定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方式。
( 2) 针对具体的遗传问题,利用遗传的基本规律,书写规范的遗传图解,从亲代的性状表现预测子代的遗传类型和频率,总结伴性遗传的遗传规律,并给出恰当的遗传咨询建议。
( 3) 利用伴性遗传的特点探究区分雏鸡性别的交配方式,利用掌握的知识与方法解决新的情境问题,达成科学思维的迁移内化。
( 4) 通过对遗传病的分析,逐步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和世界观,能在实际生活中树立男女平等、理性看待遗传病的生物学观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二章《2.2.3伴性遗传》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作业设计)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二章《2.2.3伴性遗传》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作业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c78c9ab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85.png)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二章《2.2.3伴性遗传》教学设计B.该病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C.部分女性患者病症较轻D.男性患者与正常女性结婚,儿子一定是患者[学以致用4]人类鸭蹼病是一种罕见的伴Y染色体遗传病。
下列关于鸭蹼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控制该遗传病的基因存在等位基因B.建议患者生一个女儿C.男性患者产生的精子均含有该病的致病基因D.女性也可能得鸭蹼病[学以致用5]人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大小、形态不完全相同,但存在着同源区(Ⅱ)和非同源区(Ⅰ、Ⅲ),如右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段Ⅲ上的致病基因控制的,则患者均为男性B.若X、Y染色体上存在一对等位基因,则该对等位基因位于同源区(Ⅱ)上C.位于同源区段Ⅱ上的基因,其控制的性状与性别相关联D.由同源区段Ⅱ上基因控制的隐性遗传病,携带者双亲的儿女患病的概率可能相等任务三运用伴性遗传理论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活动2]针对下列两组婚配关系,你能做出怎样的生育建议?说明理由。
①男正常×女色盲②男抗VD佝偻病×女正常[ 活动3]根据性状推断后代性别,指导生产实践:已知控制鸡的羽毛有横斑条纹的基因只位于Z染色体上且芦花(B)对非芦花(b)为显性,请设计选育“雌鸡”的遗传杂交实验,并写出遗传图解。
任务四伴性遗传的应用及相关计算1.遗传系谱图中遗传病遗传方式的判断例1:分析下述伴性遗传系谱图,据图回答以下问题,并总结遗传病遗传方式判断的一般方法。
[问题设计](1)甲的遗传方式为①主要特点:②判断依据:(2)乙的遗传方式为①主要特点:②判断依据:(3)丙的遗传方式为①主要特点:②判断依据:归纳总结:2.遗传病概率计算例2.下图为两种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其中一种为伴性遗传病,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甲、乙两病分别属于遗传病。
(2)甲病用字母A、a表示,乙病用B、b表示,请分别写出1--8号个的基因型。
伴性遗传 教案-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
![伴性遗传 教案-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965123f2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27.png)
第3节《伴性遗传》教学设计一、设计思路1、学习内容分析:本节内容建立在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基础上,引入基因在性染色体上,并且后代会出现红绿色盲、抗维生素D佝偻病等疾病遗传,可以用画图的方式表现遗传过程。
2、学习者分析:高中阶段的学生处于形式运算阶段,已经具备了理解抽象知识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生命观念:掌握伴性遗传的概念,能够概述伴性遗传。
2、科学思维:分析伴性遗传的特点,理解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及其伴性遗传的规律,举例说出与性别有关的其他几种遗传病及特点。
3、科学探究:能够综合分析问题,举例说出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4、社会责任:培养学生的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能够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培养社会责任。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伴性遗传的特点,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及其伴性遗传的规律。
2、教学难点: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及其伴性遗传的规律。
四、方法和策略1、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2、教学策略:归纳、练习五、媒体使用板书、幻灯片六、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的组织与引导学生行为教学意图课前准备1、学生通过图书或网络查阅与伴性遗传有关的疾病。
2、查阅人与其他动物(如鸡)在性别遗传上的区别。
通过图书或网络查阅、与其他同学沟通交流、小组合作提前预习学习内容,对知识有基本了解盲,在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叫提问:XY染色体有哪些差异。
讲述:Y染色体由于过于短小、缺少与X染色体同源的区段而没有这种基因。
一、分析红绿色盲。
讨论以下问题:1.红绿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位于Y染色体上?2.红绿色盲基因是显性基因,还是隐性基因?写出人的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区别。
分析遗传图解,思考相关问题。
小组讨论,沟通交流,期待教师解答。
以审思的思维,动态的心理状态思考遗传特点。
用到生活中。
图片展示,直观、易理解学生思考和讨论,培养思考能力思考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主要有什么情况。
学生思考后回答: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情况。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教案-3_伴性遗传_教学设计_教案_3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教案-3_伴性遗传_教学设计_教案_3](https://img.taocdn.com/s3/m/132ad1604b35eefdc9d33345.png)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了解红绿色盲和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遗传现象概述伴性遗传的特点理解伴性遗传的特点举例说出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2.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难点]:1.重点:伴性遗传的特点2.难点: 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3. 教学用具4. 标签教学过程一)记忆改变学习活动:复习2.2记忆节节清内容(二)新课引入创设情景:(幻灯展示)红绿色盲检查图,抗维生素D佝偻病图一、伴性遗传的概念: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所以这种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叫做伴性遗传。
1、学生活动:情景剧《道尔顿的礼物》2、填写色觉基因型3、填图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症(P36)(1) 红绿色盲基因的特点:①色盲基因是只位于_X___(X、Y)染色体上的_隐性基因;②男性只要在X染色体上有色盲基因就表现为患病。
(2)总结红绿色盲症遗传的规律: (X染色体隐性遗传规律)①色盲患者男性多于女性:女性只有_XbXb才表现为色盲,XBXb不表现色盲,是携带者;男性只要X染色体上带有b基因,就表现为色盲;②交叉遗传(父传女,母传子):一般是由男性患者通过他的女儿传给外孙。
当然,也有可能是女性携带者或女性患者通过她的儿子传给孙女。
一般具有隔代遗传现象。
③女性色盲患者,其父肯定患色盲,其儿子肯定患色盲。
三、抗维生素D佝偻病(X染色体显性遗传规律)患者基因型:患病女性XDXD、XDXd;患病男性XDY。
遗传特点:①X染色体上显性致病基因,②女性的发病率高于男性,③具有世代连续性;④男性患者的母亲和女儿一定患病。
四、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1、性别决定类型:______XY型______和____ZW型_________。
2、在家禽饲养时,根据伴性遗传规律,多养母鸡多产蛋,提高经济收入。
课后习题1、色盲基因携带者产生的配子是( )A.XB和Y B.Xb和Xb C.Xb和Y D.XB 和Xb2、人类的红绿色盲和血友病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其隐性致病基因在亲代与子代间的传递方式中哪一项不存在( )A.母亲→女儿B.母亲→儿子C.父亲→女儿D.父亲→儿子3、父亲患病,女儿也一定患病,那么该病的致病基因是( )A.常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B.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C.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D.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4、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有一个患色盲的儿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节伴性遗传[学习目标] 1.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及伴性遗传的特点。
(重点)2.举例说出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重、难点)3.明确鸡的性别决定方式和遗传特点。
知识点1 伴性遗传的概念及人类红绿色盲症请仔细阅读教材第33~36页,完成下面的问题。
1.伴性遗传(1)概念: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其在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叫做伴性遗传。
(2)常见实例:人类的红绿色盲、抗维生素D佝偻病和果蝇的眼色遗传等。
2.人类红绿色盲症(1)致病基因及其位置①显隐性:红绿色盲基因是隐性基因。
②位置:红绿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没有等位基因。
(2)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与表现型(3)红绿色盲的主要遗传方式①方式一由图解分析可知:男性的色盲基因只能传给女儿,不能传给儿子。
②方式二由图解分析可知:男孩的色盲基因只能来自于母亲。
③方式三由图解分析可知:女儿色盲,父亲一定色盲。
④方式四由图解分析可知:父亲正常,女儿一定正常;母亲色盲,儿子一定色盲。
(4)遗传特点①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②具有交叉遗传现象,即男性色盲的基因来源于母亲,且只能传给女儿。
③女性患者的父亲和儿子一定患病(该特点在遗传系谱图中,判断遗传方式时有应用)。
知识点2 抗维生素D佝偻病和伴Y遗传请仔细阅读教材第36页,完成下面的问题。
1.抗维生素D佝偻病(1)致病基因及其位置①显隐性: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显性基因。
②基因位置:位于X染色体上。
(2)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基因型和表现型(3)遗传特点①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
②具有连续遗传现象。
③男性患者的母亲和女儿一定患病。
2.伴Y遗传病下面为人类外耳道多毛症患者的遗传系谱图,请据图归纳:致病基因只位于Y染色体上,无显隐性之分,患者后代中男性全为患者,女性全为正常。
简记为“男全患病,女全正常”。
知识点3 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请仔细阅读教材第36~37页,完成下面的问题。
1.伴性遗传的应用生物的性别决定方式2.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1)根据生物性状判断生物性别已知鸡的性别决定是ZW型,芦花鸡羽毛和非芦花鸡羽毛是一对相对性状,分别由一对等位基因B和b(位于Z染色体上)控制。
①请写出下列表现型对应的基因型②根据雏鸡的羽毛特征来区分雌性和雄性(2)优生指导有一位女性血友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患者和正常男性结婚,建议他们生女孩;男性抗维生素D佝偻病患者和正常女性结婚,建议生男孩。
要点一性别决定1.染色体类型(1)按形态不同划分:同源染色体和非同源染色体。
(2)按功能不同划分: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
性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有关,如人类的第23号染色体。
常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无关,雌雄个体中相同的染色体,如人类的第1~22号染色体。
2.人类的染色体组成人的体细胞中含有46条染色体,其中44条是常染色体,有两条是性染色体(如图所示)。
性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有关,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和Y两条形态、大小不同的染色体,女性的性染色体是两条形态、大小相同的X染色体。
3.性染色体的起源与进化性染色体是由常染色体进化而来的,随着进化的深入,X染色体与Y染色体的同源部分会越来越少,Y染色体逐渐缩短,并可能最后消失,如蝗虫中雄蝗2N=23(XO),雌蝗2N=24(XX),因此X和Y 染色体越原始,二者的同源区段就越长。
根据X、Y染色体的形态差异,可将其分为X、Y同源区段(Ⅰ),X非同源区段(Ⅱ-2),Y非同源区段(Ⅱ-1)三个部分,如下图所示:4.性别决定(1)性别决定常见方式生物界中很多生物都有性别差异,雌雄异体的生物,其性别主要由性染色体决定。
根据生物体中性染色体差异,生物中主要存在XY 型和ZW型两种性别决定类型。
[特别提醒] 性别决定只出现在雌雄异体的生物中,雌雄同体的生物不存在性别决定问题。
(2)性别决定时期:受精作用过程中精卵结合时。
(3)性别决定的剖析①只有雌雄异体的生物才有性染色体,雌雄同株的植物无性染色体。
②性染色体决定型是性别决定的主要方式,此外,有些生物的性别决定还与受精与否、基因的差别以及环境条件的影响等有密切关系。
如:a.蜜蜂的未受精的卵发育成雄蜂,由受精卵发育成的幼虫,若以蜂王浆为食,就发育成蜂王,若以花蜜为食就发育成工蜂。
b.温度影响性别分化,如蛙的发育,性染色体组成为XX的蝌蚪,温度为20 ℃时发育为雌蛙,温度为30 ℃时发育为雄蛙。
c.日照长短对性别分化的影响,如大麻,在短日照、温室内,雌性逐渐转化为雄性。
③性染色体是一对同源染色体,既存在于体细胞中,也存在于生殖细胞中。
【典例1】下列有关人类性染色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人的性别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B.体细胞中性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C.精子中都含有一条Y染色体D.女儿的性染色体有一条来自父亲[解析] 人类的性别决定方式是XY型,在男性的体细胞中有一对异型性染色体XY,在女性的体细胞中有一对同型性染色体XX;男性产生的精子有含X染色体和含Y染色体两种类型;女儿的两条性染色体,一条来自父亲,一条来自母亲。
[答案] C[针对训练1] 下列有关性染色体及伴性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 )A.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Y染色体都比X染色体短小B.一般情况下,双亲表现正常,不可能生出患红绿色盲的女儿C.含X染色体的配子是雌配子,含Y染色体的配子是雄配子D.各种生物细胞中的染色体都可分为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解析] 在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中,有的生物Y染色体比X染色体短小,如人,有的生物Y染色体比X染色体长,如果蝇,A错误;一般情况下,双亲表现正常,可能生出患红绿色盲的儿子,不可能生出患红绿色盲的女儿,B正确;含X染色体的配子既有雌配子也有雄配子,含Y染色体的配子只能是雄配子,C错误;没有性别之分的生物没有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之分,如豌豆,D错误。
[答案] B要点二伴性遗传的类型及特点1.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1)实例:人类红绿色盲(B、b)的婚配组合及后代性状表现(2)典型系谱图(3)遗传特点①患者男性多于女性。
例如人类的红绿色盲(B、b),女性只有X b X b才表现为色盲,而X B X b表现为正常;而男性只要X染色体上带有色盲基因b,就表现为色盲。
所以人群中红绿色盲男性患者约7%,而女性只有0.5%。
②具有隔代遗传现象:从典型的红绿色盲家系系谱图可以看出:第一代有患者,第二代没有出现患者,而在第三代又出现了患者。
③具有交叉遗传现象:男性的红绿色盲基因只能从母亲那里得到,以后又只能传给自己的女儿。
2.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1)实例:抗维生素D佝偻病(D、d)的基因型和表现型(2)典型系谱图(3)遗传特点①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
②连续遗传。
③男性患者的母亲和女儿一定是患者。
④正常女性的父亲和儿子都是正常的。
3.伴Y染色体遗传(1)实例:人类外耳道多毛症。
(2)典型系谱图(3)遗传特点①患者全为男性,女性全正常。
因为致病基因只位于Y染色体上,无显、隐性之分。
②具有世代连续现象,即致病基因由父亲传给儿子,儿子传给孙子,也称为限雄遗传。
【典例2】果蝇的红眼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其隐性性状为白眼,在下列杂交组合中,通过眼色即可直接判断子代果蝇性别的一组是( )A.杂合红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B.白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C.杂合红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D.白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解析] A组合子代中雌果蝇都是红眼,雄果蝇有红眼也有白眼,无法通过眼色分辨雌雄;C组合子代雌雄个体均有红眼和白眼,也无法通过眼色分辨雌雄;D组合子代雌雄个体都表现为白眼,不能分辨雌雄;只有B组合子代中雌果蝇都是红眼,雄果蝇都是白眼,故B 正确。
[答案] B[针对训练2] 下列有关红绿色盲的叙述,正确的是( )A.父亲正常,儿子一定正常B.女儿色盲,父亲一定色盲C.母亲正常,儿子和女儿正常D.女儿色盲,母亲一定色盲[解析] 儿子的色盲基因来自母亲,与父亲无关,A错误;女儿色盲,基因型为X b X b,一个X b来自母亲,一个X b来自于父亲,则父亲的基因型为X b Y,所以父亲一定色盲,B正确;母亲正常,基因型为X B X b或X B X B,若为X B X b,则可能生出色盲儿子,如果其父亲色盲,则也可能生出色盲女儿,C错误;女儿色盲,基因型为X b X b,一个X b来自母亲,母亲可能为X B X b或X b X b,则母亲不一定色盲,D错误。
[答案] B要点三根据遗传系谱图判断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判断遗传方式的常规解题思路:在分析系谱图判断遗传方式时,先确定是否为细胞质遗传→是否为伴Y染色体遗传→确定显隐性→确定是伴X染色体遗传还是常染色体遗传。
1.确定是否为细胞质遗传(母系遗传)若系谱图中子女的表现型总与母亲相同,则为母系遗传;若系谱图中出现母亲患病孩子正常,或者孩子患病母亲正常的情况,则不是母系遗传。
典型母系遗传系谱图如下图所示。
2.确定是否为伴Y染色体遗传病若系谱图中患者全为男性,而且患者后代中男性全为患者,女性都正常,即“父病子病女不病”或“传男不传女”,则为伴Y染色体遗传。
典型伴Y染色体遗传病系谱图如下图所示。
3.确定是显性遗传病还是隐性遗传病(1)无病的双亲,所生的孩子中有患者,即“无中生有”,一定是隐性遗传病(图1)。
(2)有病的双亲,所生的孩子中出现无病的,即“有中生无”,一定是显性遗传病(图2)。
4.确定是常染色体遗传还是伴X染色体遗传(1)在已确定是隐性遗传的系谱中①若女性患者的父亲和儿子都患病,即“女病父必病”或“母病子必病”,则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系谱图如下图所示。
②若双亲正常女儿患病,则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即“无中生有,且有病女”,系谱图如下图所示。
(2)在已确定是显性遗传的系谱中①若男性患者的母亲和女儿都患病,即“子病母必病”或“父病女必病”,则最可能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系谱图如下图所示。
②若双亲患病女儿正常,则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即“有中生无,且无病女”,系谱图如下图所示。
5.不能确定的遗传类型若系谱图中无上述特征,只能从可能性大小方面推测。
【典例3】图中甲、乙、丙、丁表示四种遗传病系谱图,■和●分别表示男、女患者,□和○分别表示男、女正常。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系谱图甲、乙所示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一定相同B.肯定不属于白化病遗传的系谱图是丁C.系谱图丁中的夫妇再生—个正常小孩的概率为1/4D.可能的遗传方式最多的系谱图是丙[解析] 系谱图甲所示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系谱图乙所示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或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白化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而系谱图丁所示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假设控制系谱图丁中性状的基因为A和a,则系谱图丁中夫妇的基因型均为Aa,这对夫妇再生一个正常小孩(aa)的概率为1/4;系谱图丙所示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可能有3种,分别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