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高中必修一物理实验专题

合集下载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全册实验汇总(2022新高考一轮复习)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全册实验汇总(2022新高考一轮复习)

人教版必修第一册实验实验一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 1 - 实验二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 - 8 - 实验三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 - 13 - 实验四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 20 -实验一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1.平行:纸带和细线要和木板平行。

2.两先两后:实验中应先接通电源,后让小车运动;实验完毕应先断开电源,后取纸带。

3.防止碰撞:在小车到达长木板末端前,应让小车停止运动,要防止钩码落地和小车与滑轮相撞。

4.减小误差:小车的加速度要适当大些,可以减小长度的测量误差,加速度大小以能在约50 cm的纸带上清楚地取出6~7个计数点为宜。

5.纸带选取:选择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舍弃点迹密集部分,适当选取计数点。

6.准确作图:在坐标纸上,纵、横轴选取合适的单位长度(避免所描点过密或过疏,而导致误差过大),仔细描点连线,不能连成折线,应作一条直线,让各点尽量落到这条直线上,落不到直线上的各点应均匀分布在直线的两侧。

1.根据纸带测量的位移有误差。

2.电源频率不稳定,造成相邻两点间的时间间隔不完全相等。

3.纸带运动时打点不稳定引起测量误差。

4.用作图法作出的v-t图线并不是一条直线。

5.木板的粗糙程度并非完全相同,这样测量得到的加速度只能是所测量段的平均加速度。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实验题》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实验题》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实验题》专项练习题(含答案)1.“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主要采用的方法是_____(填“理想实验法”或“控制变量法”),作出如图所示的1am图像,由图可知,a与m成_____(填“正比”或“反比”)。

2.如图甲所示,点光源位于S,右侧为竖直放置屏幕的横截面,P点位于S与屏幕之间中点,且SP连线垂直于屏幕。

让一个小球从P点静止释放,光照射小球在屏幕上形成影子,影子在屏幕上的移动情况被数码相机连拍功能拍摄下来。

图乙为拍摄到影子下落过程中的部分图像,已知该数码相机每秒拍摄10次,空气阻力忽略不计。

(1)影子运动至位置C时的速度为___________m/s;此时小球的速度为_________m/s。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2)若影子的v—t图像如图丙所示,可求得当地重力加速度g=___________。

(用字母表示)3.利用打点计时器和小车来做“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关于本实验的操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A.本实验应用比值定义法B.砝码和砝码盘的总质量越大,实验误差越小C.平衡摩擦力时,应将砝码盘用细线跟小车连在一起D.本实验应先接通打点计时器再释放小车(2)在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的实验中,得出的a-F图线如图所示,发现图线既不过原点,又不是直线,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填序号)。

A.没有完全平衡摩擦力,且小车质量较大B.平衡摩擦力过度,且小车质量较大C.没有完全平衡摩擦力,且砝码和砝码盘的总质量较大D.平衡摩擦力过度,且砝码和砝码盘的总质量较大(3)如图为某次实验所得的纸带,已知打点计时器的时间间隔为0.02s,相邻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从图中可计算出小车的加速度为________m/s2(保留2位有效数字)。

4.小明在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小车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时,得到一条纸带如图甲所示.在纸带上选择0、1、2、3、4、5共6个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纸带旁并排放着带有最小分度值为1毫米的刻度尺,刻度尺的零刻度线跟“0”计数点对齐.(1)小明使用的是6V的学生交流电源,则所需选取的打点计时器如图_______(填“乙”或“丙”);打点计时器的打点周期为_______,图中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T= ;(2)根据纸带可判定物体做直线运动(选填“匀加速”、“匀减速”或“匀速”).(3)由图甲可以读出三个计数点1、3、5跟0点的距离,并填入下面表格中:距离测量值/cms1 1.20s2s312.00(4)小车通过计数点“2”的瞬时速度表达式为v2= (用字母T、s1、s2、s3表示,不一定全用上),代入数据得 m/s;小车做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a= m/s2.(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5)小明根据实验数据绘出如图丁所示的s-t2图线(s为各计数点至起点0的距离),则图像的斜率表示.5.如图甲所示为“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装置图,其中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1)关于此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A.同一次实验中,O点位置不允许变动B.实验中,只需记录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和O点的位置C.拉橡皮筋的细绳适当长些D.橡皮筋弹性要好,拉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时,拉力要适当大些(2)某同学已画出某次实验中两弹簧测力计拉力的示意图及两个拉力的合力F,如图乙所示,这个合力F是力F1和F2合力的________(填“理论值”或“实际值”),如果用“”作为标度,则该同学量出的F的值为________(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6.如图甲所示,一与电脑连接的拉力传感器固定在竖直墙壁上,通过细绳拉住一放在长木板上的小铁块,细绳水平伸直,初始时拉力传感器示数为零。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实验题》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实验题》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实验题》专项练习题(含答案)1.用气垫导轨和数字计时器能够更精确地测量物体的瞬时速度.如图所示,滑块在牵引力的作用下先后通过两个光电门,配套的数字毫秒计记录了遮光条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时间为△t1=4.0×10﹣3s,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为△t2=1.0×10﹣3s,已知遮光条的宽度为4.20mm.(1)滑块通过光电门1的速度v1=_____m/s,通过光电门2时的速度v2=_____m/s.(保留三位有效数字)(2)由此测得的瞬时速度v1和v2只是一个近似值,它们实质上是滑块通过光电门1和2时的平均速度,要使瞬时速度的测量值更接近于真实值,下列两个措施中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A.换用宽度更窄的遮光条 B.换用宽度更宽的遮光条.2.(1)在DIS实验中,通过测量遮光板的宽度以及用光电计时器测量遮光板通过光电门时遮光的时间,可以求得速度,该速度本质上是____(填“平均速度”或“瞬时速度”)。

若运动物体从同一位置开始运动,而遮光板的宽度不同,在下表中的四个速度中,哪个更接近于物体通过光电门瞬间的速度?____(填“①”“②”“③”或“④”)。

(2)“用DIS 测定加速度”的实验中,通过位移传感器获得小车运动的v -t 图象如图(a )所示。

小车在AB 区域内的运动可视为___运动,此区域内小车的加速度a =__m/s 2。

(3)如图(b )所示,为测量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小车的加速度,将宽度均为b 的遮光板A 、B 固定在小车上,测得二者间距为d 。

当小车匀加速经过光电门时,测得两遮光板A 、B 先后经过的时间Δt 1和Δt 2,则小车加速度a =_____。

3.电火花打点时器,是一种使用_____电源的计时仪器,工作电压为_____V ,当电源频率为50Hz 时,它每隔_____s 打一次点.如图是某同学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条实验纸带,A 、B 、C 、D 、E 为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标出,由于C 点不够清晰,只量得三个数据如图,则此小车运动的加速度为_____m/s 2,C 点的速度v C 的大小等于_____m/s .4.重物带动纸带自由下落,测本地重力加速度。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实验题》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实验题》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实验题》专项练习题(含答案)1.某探究小组在物理实验室做“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

实验室现有的器材有:方木板一块,白纸一张,量程为5N的弹簧测力计两个,橡皮条(带两个较长的细绳套)一条,图钉(若干个)。

(1)除了现有的,实验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_____;(2)实验时,主要的步骤是:①如图甲所示,在铺有白纸的水平木板上,橡皮条一端固定在A点,另一端拴两个细绳套;②如图乙所示,用两个弹簧测力计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绳与橡皮条的结点伸长到某位置并记为O点,记下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和F2及______;③如图丙所示,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使绳与橡皮条的结点拉到O点。

记下此时细绳的方向及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为______N;④如图丁所示,已按一定比例作出了F1、F2和F力的图示。

探究小组的紫珠和黑柱同学都猜想三个力的大小和方向符合“平行四边形”的规律。

如何检验猜想呢?紫珠同学提出用虚线把拉力F的箭头端分别与F1、F2的箭头端连接,看看所围成的形状是不是像一个平行四边形;黑柱同学则认为应该以F1、F2为邻边做平行四边形,看看所得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是不是几乎与F重合。

关于这两种检验方案,你认为合理的是:______。

A.只有紫珠同学的方案合理 B.只有黑柱同学的方案合理 C.两个方案都合理2.为研究实验小车沿斜面向下运动的规律,经过实验得到下表速度和时间的关系,请作出表示小车速度和时间关系的图象。

时间t/s 0 0.1 0.2 0.3 0.4 0.5速度v/(m. 1s ) 0.38 0.63 0.88 1.11 1.38 1.623.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探究加速度与物体所受合外力F及质量M的关系实验.图1为实验装置简图,A为小车,B为打点计时器,C为装有砂的砂桶(总质量为m),D为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木板.①若保持砂和砂桶质量m不变,改变小车质量M,分别得到小车加速度a与质量M及对应的1M数据如表所示.根据表数据,为直观反映F不变时a与M的关系,请在图2所示的方格坐标纸中选择恰当的物理量建立坐标系,并作出图线________.从图线中得到F不变时,小车加速度a与质量M之间存在的关系是_____.次数 1 2 3 4 5小车加速度a/(m•s﹣2) 1.98 1.48 1.00 0.67 0.50小车质量M/kg 0.25 0.33 0.50 0.75 1.00质量倒数1M/kg﹣1 4.00 3.00 2.00 1.33 1.00②某同学在探究a与F的关系时,把砂和砂桶的总重力当作小车的合外力F,作出a﹣F图线如图3所示,试分析图线不过原点的原因是_____.③在这个实验中,为了探究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要保持第三个物理量不变,这种探究方法叫做_____法.4.(1)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______电源的计时仪器,当电源的频率为50Hz时,振针每隔______秒打一个点,如图所示为一次记录小车匀变速直线运动情况的纸带,图中A、B、C、D、E为相邻的记数点,相邻记数点间有四个点未画出。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实验题》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实验题》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实验题》专项练习题(含答案)1.某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沿水平面运动的小车加速度a与小车所受的水平拉力F的关系。

在滑轮上挂上沙桶,使小车在水平面上作匀加速运动,读出弹簧秤的示数F,由打出的纸带算出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

保持小车质量M不变,逐渐增大沙和沙桶的总质量m,重复多次上述实验步骤,得到多组F、a值,不计滑轮的摩擦。

(1)实验中打下的一条纸带如图所示,A、B、C、D、E为选取的计数点,打点计时器所用的电源频率为50Hz,则小车的加速度___________m/s2。

(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2)下表为某同学做本实验所获得的F和a的多组数据①在坐标纸中作出小车的加速度a随拉力F的变化图象; __________________②根据上述小车的加速度a随拉力F的变化图象,写出小车加速度a与拉力F的关系式为a=___m/s2。

2.(1)电磁打点计时器接“6V 50Hz”电源,它的打点周期是_____s;现在用它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通过打点的纸带测出物体的加速度,但实验时电路中交流电的频率高度50Hz,而在实验过程中仍按频率等于50Hz进行计算,则计算出的加速度值与物体实际的加速度值相比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2)如图所示是将电源频率调为50Hz后打点计时器打出纸带,图中A、B、C、D、E、F点是按时间顺序先后打出的计数点(每两个计数点间有三个计时点未画出).用刻度尺量处A 与B、E与F之间距离分别为2.40cm和0.84cm,那么小车的加速度大小是_______2m s(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运动过程中,小车的速度逐渐_______(填“增大”、“增小”或“不变”).3.某实验小组做“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如下图所示,实验步骤如下:①用两个相同的弹簧测力计互成角度的拉细绳套,使橡皮条伸长,结点达到纸面上某一位置,记为O1;②记录两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1和F2的大小和方向;③只用一个弹簧测力计,将结点仍拉到位置O1,记录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3的大小和方向;④按照力的图示要求,做出拉力F1、F2、F3;⑤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做出F1和F2的合力F;⑥比较F1和F的一致程度;(1)本次实验需要用到带细绳套的橡皮筋,图中最合适的是______;(2)某次用弹簧秤拉橡皮筋时弹簧秤的指针位置如图所示,弹簧秤示数为______N;(3)改变F1和F2,重复步骤①至⑥进行第二次实验,记下结点位置O2,位置O2______(选填“必须”或“不必”)与位置O1相同;(4)实验中,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同时拉,两绳夹角小于90°,一个弹簧测力计示数接近量程,另一个超过量程的一半,请说明这样的操作______(选填“合理”或“不合理”),理由是______;(5)某同学在坐标纸上画出了如图所示的两个已知力F1和F2,图中小正方形的边长表示2N,两合力用F表示,F1F2与F的夹角分别为θ1和θ2的关系正确的有______;A.F1=4N B.F=12N C.θ1=45° D.θ1<θ24.某同学用图所示的装置测定重力加速度 (电源频率为50Hz)(1)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的工作电压为_________V,打点周期是___________s。

高级高中物理必修一实验

高级高中物理必修一实验

实 验一、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原理:2x aT ∆=注意: 1、什么是x ∆x ∆是x 2与x 1之差,而题目往往给的位移(x )01、02、03、04、05、06的位移,千万不能直接做差。

先算01、23、34、45、56的位移,然后再差。

2、逐差法41123x x a T -=52223x x a T -= 63323x x a T -= 123654321239a a a x x x x x x a T ++++---==①是不是一定要用逐差法理论上讲,只要是实验数据,就一定要这样做。

但有时题目给出的12与01、23与12……的位移差相同,随便拿一组数据,根据212x x a T-=(注意分母)计算就可以。

②若题目只给了两组数据例如右图中,只给了x 1和x 5,只要根据2()m n x x m n aT -=-可得2()m nx x a m n T -=-3、怎么算TT 是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由两个因素决定① 打点计时器所接的电源频率(原因高二学习时会讲到)决定打出点的时间间隔01t f=,一般所用电源频率为50Hz ,即所打出点的时间间隔为。

另电源应选交流电源。

② 相邻计数点间有几个打出点的时间间隔。

若为n 个打出点的时间间隔,则T=nt 0 4、注意x ∆的单位(在这个问题丢分的同学特别多)一般题目给出的x ∆的单位为cm ,应化成m 。

在计算中,一般相邻的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经过平方后变成,刚好与分子中的cm 化成m 的10-2约去。

还可求瞬时速度(除0、6两点)原理:时间中点的瞬时速度等于该段的平均速度 如1212x x v T +=、2322x x v T+=…… 注意分母为2T若要求0、6点速度,可在01、56段应用运动学公式求解0 1 2 3 4 5 6 x 1 x 2 x 3 x 4 x 5 x 60 1 2 3 4 5 6x 1 x 5练习⑵某同学用右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研究小车在斜 面上的运动。

高一知识点物理实验大全

高一知识点物理实验大全

高一知识点物理实验大全一、引言物理实验是高中物理教学中非常关键的一环,通过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观察实验现象的能力。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系列适合高一学生的物理实验,涵盖了高一物理的各个知识点。

二、力的实验1. 弹簧的弹性系数实验实验目的:测量弹簧的弹性系数。

实验原理:胡克定律。

实验步骤:(略)2. 摩擦力实验实验目的:研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不同物体、不同施加力的关系。

实验原理:静摩擦力、动摩擦力的概念。

实验步骤:(略)3. 动量守恒实验实验目的: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实验原理:动量的定义、动量守恒定律。

实验步骤:(略)三、能量的实验1. 弹性势能的实验实验目的:研究弹簧的弹性势能与形变的关系。

实验原理:弹簧的弹性能。

实验步骤:(略)2. 重力势能的实验实验目的:研究物体的重力势能与高度的关系。

实验原理:重力势能的定义、计算公式。

实验步骤:(略)3. 动能守恒实验实验目的:验证动能守恒定律。

实验原理:动能守恒定律的概念。

实验步骤:(略)四、电磁学实验1. 电流的大小与电阻、电压的关系实验实验目的:研究电流的大小与电阻、电压的关系。

实验原理:欧姆定律。

实验步骤:(略)2. 磁场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磁铁的磁场分布。

实验原理:磁场的概念。

实验步骤:(略)3. 法拉第电磁感应实验实验目的:研究法拉第电磁感应现象。

实验原理: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实验步骤:(略)五、光学实验1. 光的反射实验实验目的:研究光的反射现象。

实验原理:光的反射定律。

实验步骤:(略)2. 光的折射实验实验目的:研究光的折射现象。

实验原理:光的折射定律。

实验步骤:(略)3. 球面反射实验实验目的:研究球面反射现象。

实验原理:球面反射定律。

实验步骤:(略)六、声学实验1. 声波传播实验实验目的:研究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特性。

实验原理:声波的传播速度公式。

实验步骤:(略)2. 声音的共振实验实验目的:研究声音的共振现象。

(完整word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四大实验题

(完整word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四大实验题

高中物理必修一四大实验题◆匀速直运的研究:⑴ 目的:研究自由落体运的位移、速度化律⑵ 原理:重物拖着直着落(忽视阻力和空气阻力),打点器打出的下重物的着落程,通只数点的剖析研究,即可研究出自由落体运的性和运律。

⑶ 器械:磁打点器(含复写,低沟通源)或火花打点器,、重物、架台。

⑷ 步:①把打点器直固定在架台上,接好源。

②把穿两个限位孔,下端用到重物上,重物凑近打点器。

③用手捏住上端把拉成直状,先接通源,再松开重物自由着落,重物落地后,立刻关源。

④重复几次,取一条点迹清楚的剖析,用刻度尺量上的点距离。

⑤瞬速度的算:隔很短,可用某段的均速表示某一刻的瞬速,即Vn=⑥作出小运的 v-t。

⑸注意事:① 前重物停在凑近打点器的地点,能够最大限度利用的有限度。

② 先启打点器,待其工作定后再放③打完一条要立刻关源,防止其圈而坏。

⑹ (算):情看 2.3 的工具式物体做匀加快直运,加快度是a,在各个相等的T 里的位移分是s1、 s2、 s3⋯⋯有:△ s=s -s =s -s =s -s =⋯⋯ =aT2s -s =(s -s )+(s-s )+(s -s )=3aT2s -s =s -s =⋯⋯ =3aT2 213243414332215263若奇数段,扔掉一段后分两段行位移差量算,偶数段,直接分两段用位移差公式算即可。

◆胡克定律的研究:⑴ 目的:研究力与簧伸的定量关系⑵ 器械:两根簧,同量砝、槽各五个、毫米刻度尺一根、架台一个。

⑶ 步:①将一簧挂在架台上,用刻度尺量,数据入表中。

②在簧上挂一,用刻度尺量,数据入表中。

③在簧上挂2、 3、 4、5 个相同量的,用刻度尺量,数据入表中。

④分算各数据中簧的伸量⑤以力坐,伸量横坐建系描点⑥ 点成,所描的点不必定全在直上,但要注意使两的点数量大概相同。

⑦以簧伸量自量,写出函数的表达式,并分析表达式中常数的物理意。

⑷ :同一簧中,其伸量与所受作使劲大小成正比,而常数表示簧的度系数。

高一物理必修一实验题与解析

高一物理必修一实验题与解析

高一物理必修一实验题与解析高一物理必修一的实验题目有很多,通常包括力学,电学,热学和光学等。

其中,力学实验涉及力与运动,力学又分为坐标运动和动量守恒;电学实验可以分为直流电和交流电,其中可以测量电压,电阻,电容,磁场,变压器等;热学实验涉及传热的几何分布,拉普拉斯定律,活塞定律,定温热电偶等;光学实验可以分为定向光学和色散,实验题目有几何光学,非球面反射,折射,色散,干涉,衍射等。

力学实验题目:1、探究质点运动的惯性:设置同心圆半径为R的惯性轮,放置质点,并对质点施加一个固定矩。

观察质点运动轨迹,分析质点运动的惯性;2、探究物体运动的位移关系:设置一个质点在竖直的轨道上行进(不考虑重力的影响),观察物体运动的位移和时间的变化关系;3、探究惯性运动的惯性定律:模拟一个气体在密闭容器中的运动,可以对比气体的运动量变化,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电学实验题目:1、测量电压:设置一个桥式电路,测量桥式电路所输出电压值;2、测量电阻:设置一个电路,测量总电阻值;3、测量电容:设置一个电路,测量所容纳的电容量;4、测量磁场:设置一个电磁场源,测量磁场强度;5、测量变压器:将变压器的两端接入两个电源,测量两端输出电压的变化;热学实验题目:1、测量传热的几何分布:设置一个实验装置,明确传热的几何分布;2、测量拉普拉斯定律:设置一个装置,以观察拉普拉斯定律对热传导的影响;3、测量活塞定律:用活塞定律制作一个工具,可以测量不同物质的温差;4、测量定温热电偶:制作一个定温热电偶,测量物体的温度,记录其变化曲线;光学实验题目:1、探究几何光学:设置一个光源,并将其安装在扁平的透镜上,观察其辐射出的光的变化;2、探究非球面反射:设置一个非球面反射镜,并反射出多条光线,观察它们在空间上的变化;3、探究折射:将水放入一个容器,然后将光束投射在水表面,记录折射角的变化情况;4、探究色散:制作一个碟片,观察色散的变化,以及空间上的反射光的色调;5、探究干涉:设置一个双光源干涉仪,用它来观察干涉图形的变化;6、探究衍射:用玻璃棱镜实验,观察当光线穿过棱镜时,衍射光线的变化情况。

高中物理必修1实验

高中物理必修1实验

1.4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一、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低压交流的计时仪器,其结构如图所示。

它的工作电压是4~6V 。

电源频率是50Hz 时,它每隔O .02s 打一个点。

电火花计时器是利用火花放电时在纸带上打出小孔而显示出点迹的计时仪器,其结构如图所示。

使用时,墨粉纸盘套在低盘轴上,并夹在两条纸带之间。

当接通220V 交流电源,按下脉冲输出开关时,计时器发出的脉冲电流经接正极的放电针、墨粉纸盘到接负极的纸盘轴产生火花放电。

于是在运动的纸带上就打出一列点迹。

当电源频率是50Hz 时,它每隔O .02s 打一次点。

如果把纸带跟运动的物体连接在一起,打点计时器便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这些点既记录了运动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也记录了相应的时间。

通过对纸带上点子之间距离的研究,可以了解物体运动的情况。

二、注意事项①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应打出轻重合适的小圆点,如遇到打出的是短横线,应调整一下振针距复写纸片的高度使之增大一点。

②使用计时器打点时,应先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稳定后,再释放纸带。

③释放物体前,应使物体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的位置。

④使用电火花计时器时,应注意把两条白纸带正确穿好,墨粉纸盘夹在两纸带之间,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时,应让纸带通过限位孔,压在复写纸下面。

三、对打上点的纸带进行数据处理目的是研究纸带或与纸带相连的物体的运动况。

设打点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为T ,那么纸带上相邻两个点所表示的时间间隔就是T 。

如果数出纸带上一系列点的总数为N ,则打这些点所用的总时间为t=(N-1)T 。

如果测出这N 个点之间的总距离s ,则t 时间内纸带运动的平均速度为如果纸带做匀速直线运动,此式计算出来的就是纸带的运动速度。

2.1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教具准备学生电源、导线、打点计时器、小车、钩码、一端带有滑轮的长木板、带小钩的细线、纸带、刻度尺、坐标纸实验问题一:打点计时器结构如何?问题二:用打点计时器测小车的速度所需哪些实验器材、实验步骤?步骤:(1)把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平放(一高一低可否?)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远离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

(完整)高一物理必修一实验题

(完整)高一物理必修一实验题

(完整)高一物理必修一实验题-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高一必修一实验题1、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源的频率为50 Hz,记录小车运动的纸带如图所示,在纸带上选择6个计数点A、B、C、D、E、F,相邻两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各点到A点的距离依次是2.0 cm、5.0 cm、9.0 cm、14.0 cm、20.0 cm。

(1)根据学过的知识可以求出小车在B点的速度为v B=__________ m/s,CE间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 m/s。

(2)以打B点时为计时起点,建立v-t坐标系如图所示,请在图中作出小车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图线。

(3)根据图中作出的图线可得小车运动的加速度为__________ m/s2。

2、一个质点正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现用固定的照相机对该质点进行闪光照相,闪光时间间隔为1 s。

分析照片得到的数据,发现质点在第1次、第2次闪光的时间间隔内移动了2 m,在第3次、第4次闪光的时间间隔内移动了8 m,由此可求得()A.第1次闪光时质点的速度 B.质点运动的加速度C.从第2次闪光到第3次闪光这段时间内质点的位移 D.质点运动的初速度3、某同学为估测摩托车在水泥路上行驶时的加速度,设计了下述实验:将输液用过的500 mL的玻璃瓶装适量水,连同输液管一起绑在摩托车上,调节输液管的滴水速度,使其刚好每隔1.00 s滴一滴。

该同学骑摩托车,先使之加速至某一速度,然后熄火,让摩托车沿直线滑行。

图为某次实验中水泥路面上的部分水滴(左侧为起点)。

设该同学质量为50 kg,摩托车质量为75 kg,g=10 m/s2,根据该同学的实验结果可估算:(1)骑摩托车加速时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 m/s2;(2)骑摩托车滑行时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 m/s2。

4、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记录纸带运动的时间,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 Hz,如图所示是一次实验得到的一条纸带,纸带上每相邻的两计数点间都有四个点未画出,按时间顺序取0、1、2、3、4、5、6七个计数点,用刻度尺量出1、2、3、4、5、6点到0点的距离分别为1.40 cm、3.55 cm、6.45 cm、10.15 cm、14.55 cm、19.70 cm.由纸带数据计算可得计数点4所代表时刻的瞬时速度大小为v4=__________ m/s,小车的加速度大小a=______m/s2。

高一知识点物理实验题汇总

高一知识点物理实验题汇总

高一知识点物理实验题汇总实验一:测量重力加速度实验目的:测量地球上的重力加速度。

实验材料:- 一个小球- 一根细线- 一个计时器- 一个尺子- 一个支架实验步骤:1. 将小球通过细线与支架相连,使其能够自由摆动。

2. 将支架固定在平稳的桌面上。

3. 用尺子测量细线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4. 将小球从较大摆角处释放,记录下小球一次完整摆动所用的时间 t。

5. 根据记录的数据,计算出重力加速度的值 g。

实验二:测量金属材料的线膨胀系数实验目的:测量不同金属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的线膨胀系数。

实验材料:- 不同金属材料的棒状样品(如铁、铝、铜等)- 一个测温仪- 一个恒温水槽- 一个尺子- 一个夹子实验步骤:1. 准备多个金属棒状样品,并使用尺子测量其初始长度。

2. 将一个金属样品夹在夹子中,固定在水槽中部。

3. 打开恒温水槽,使水槽内水温稳定在一个较低的温度,记录下该温度。

4. 使用测温仪测量金属样品的温度,并记录下来。

5. 计算出金属样品的线膨胀系数。

实验三:测量电池的电动势实验目的:测量电池的电动势,了解电池的负载特性。

实验材料:- 一个电池- 一个电压表- 多个电阻丝- 两根导线实验步骤:1. 将电压表的两个引线与电池的正负极连接起来。

2. 测量电池的电动势,并记录下来。

3. 将一根电阻丝连接到电池的正负极之间。

4. 分别测量不同电阻下的电压,并记录下来。

5. 通过记录的数据绘制出电压与电阻的关系曲线。

实验四:测量光的折射率实验目的:测量透明介质的折射率。

实验材料:- 一个光源- 一个直尺- 一个半球透镜- 一个白纸- 一个尺子实验步骤:1. 将半球透镜课堂放在白纸上,并用直尺固定。

2. 在半球透镜之外的一侧,绘制一条垂直于透镜表面的直线,并标记为 AO。

3. 将光线从 AO 线上垂直入射到半球透镜上,观察光线经过透镜后的折射情况,找到出射光线的位置,并标记为 BO。

4. 测量 AO 和 BO 之间的距离,并记录下来。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实验专题(高一)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实验专题(高一)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灿若寒星**整理制作)实验专题(高一物理)1.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探究物体的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实验时,小盘和砝码牵引小车,使小车做初速为零的匀加速运动。

(1)此实验中可以不测量加速度的具体值,原因是: .(2)通过改变 ,就可以改变小车所受到的合力。

(3)在探究加速度与质量关系时,分别以 为纵坐标、 为横坐标作图象,这样就能直观地看出其关系。

2.像打点计时器一样,光电计时器也是一种研究物体运动情况的常见计时仪器,每个光电门都是由激光发射和接收装置组成。

当有物体从光电门通过时,光电计时器就可以显示物体的挡光时间。

现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设计一个“探究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合外力、质量关系”的实验,图中NQ 是水平桌面、PQ 是一端带有滑轮的长木板,1、2是固定在木板上间距为l 的两个光电门(与之连接的两个光电计时器没有画出)。

小车上固定着用于挡光的窄片K ,让小车从木板的顶端滑下,光电门各自连接的计时器显示窄片K 的挡光时间分别为t 1和t 2。

(1)用游标卡尺测量窄片K 的宽度(如图)d = m (已知l >>d ),光电门1、2各自连接的计时器显示的挡光时间分别为t 1=2.50×10-2s 、t 2=1.25×10-2s ;(2)用米尺测量两光电门的间距为l ,则小车的加速度表达式a = (各1 2PK Q N夹子小车小车Fa0 量均用(1)(2)里的已知量的字母表示);(3)该实验中,为了把砂和砂桶拉车的力当作小车受的合外力,就必须平衡小车受到的摩擦力,正确的做法是________ ______; (4)某位同学通过测量,把砂和砂桶的重量当作小车的合外力F ,作出a -F 图线。

如图中的实线所示。

试分析:图 线不通过坐标原点O 的原因是 ; 曲线上部弯曲的原因是 .1.⑴探究的是加速度与其它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其它答法只要正确就给分。

如: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在相同的时间内,位移与加速度成正比) (2分)⑵砝码的数量 (1分);⑶ a (或m 1)(1分)、m 1(或a )(1分) 2.(1)5.15×10-3m (2分);(2)2221222212)(t lt d t t a -=(2分) (3)不挂砂和砂桶,调节长木板的倾角,轻推小车让其下滑,直至两个光电计时器的读数相等为止。

高一物理必修一专题复习 力学实验

高一物理必修一专题复习 力学实验

高一物理必修一专题复习力学实验一、基础训练1、(1)打点计时器分为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交流电源,如电源的频率是50Hz 时,振针每隔0.02s 打点一次.当物体拖动纸带运动时,打点计时器便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点,这些点记录了运动物体的 位置 和发生相应位移所用的时间 ,据此可定量研究物体的运动.(2)实验过程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 先接通电源,再使纸带运动B. 先使纸带运动,再接通电源C. 将接好纸带的小车停在靠近滑轮处D. 将接好纸带的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2、(1)如图所示的计时装置可以近似测出气垫导轨上滑块的瞬时速度.已知固定在滑块上的遮光条的宽度为4.0 mm,遮光条经过光电门的遮光时间为0.040 s.则滑块经过光电门位置时的速度大小为( )A. 0.10 m/sB. 100 m/sC. 4.0 m/sD. 0.40 m/s(2)如图所示,为测量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小车的加速度,将宽度为b 的挡光片A 和B 固定在小车上,测得二者间距为d.当小车匀加速经过光电门时,测得两挡光片先后经过的时间为Δt 1和Δt 2,则小车加速a=(3)为减小实验误差,可采取的方法是( )A. 增大宽度bB. 减小宽度bC. 增大间距dD. 减小间距d3、(1)在“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实验中,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细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它伸长到某一位置O 点.为了确定两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这一步操作中必须记录的是( )A. 橡皮条固定端的位置B. 描下O 点位置和两条细绳套的方向C. 橡皮条伸长后的总长度D. 两个弹簧测力计的读数(2)做实验时,根据测量结果在白纸上作出如图所示的图,其中O 为橡皮条与细绳的结点,图中的 F 是F 1和F 2的合力的理论值; F ’ 是F 1和F 2的合力的实际测量值.4.如图1所示的装置,图中小车的质量用M 表示,钩码的质量用m 表示.(1) 要顺利完成该实验,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有 刻度尺 、 天平 .(2) 为使小车所受合外力等于细线的拉力,应采取的措施是 平衡摩擦力 ;要使细线的拉力约等于钩码的总重力,应满足的条件是M>>m.(3) 在保持小车所受合外力一定的情况下,对实验得到的一系列纸带进行处理,测得小车加速度a 与其质量M 的数据如下表:为了寻求a 与M 间的定量关系,请利用表中数据在图乙的直角坐标系中选取合适的横坐标及标度作出图象.二、方法指导例1、(1)教材用如图所示的装置验证牛顿第二定律时选择的研究对象是: 小车M (“小车M ”或“小车与小桶的系统M+m ”)(2)若取小车M 为研究对象,我们怎样测量小车的合外力F ?当满足条件①平衡摩擦力②M>>m 两个条件后可以认为T=mg(3)怎样平衡摩擦力?平衡摩擦力后如果增加小车的质量是否需有重新平衡摩擦力? 撤去牵引重物,垫高木板一端,轻推小车,使纸带上打出的点分布均匀,表示已经平衡摩擦力了。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实验题》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实验题》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实验题》专项练习题(含答案)1.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探究加速度a与所受合外力F及质量m的关系的实验,图甲为实验装置简图。

(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1)图乙所示为某次实验得到的纸带,根据纸带可求出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2(保留三位有效数字);(2)保持小盘及盘中砝码的质量不变,改变小车质量m,分别得到小车的加速度a、小车质量m及对应的1m的数据如下表:小车的加速度a/(m·s-2) 1.90 1.72 1.49 1.25 1.00 0.75 0.50 0.30 小车的质量m/kg 0.25 0.29 0.33 0.40 0.50 0.71 1.00 1.67质量的倒数1mkg-1 4.00 3.45 3.03 2.50 2.00 1.41 1.00 0.60请在如下图所示的坐标纸中画出a—m的图象____,并由图象求出小车的加速度a与质量的倒数1m之间的关系式是_____________。

2.某实验小组为了测定气垫导轨上滑块的加速度,滑块上安装了宽度为d的遮光条.如图甲所示,滑块在牵引力作用下先后通过两个光电门,配套的数字计时器记录了遮光条通过第一光电门的时间△t1为0.05s,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t2为0.01s,遮光条从开始遮住第一个光电门到开始遮住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t为0.20s.用游标卡尺测量遮光条的宽度d,卡尺示数如图乙所示.(1)读出遮光条的宽度d=___________cm.(2)估算滑块的加速度a=___________m/s2(保留两位有效数字)(3)为了减小实验误差,下列措施最合理的是___________.A.尽量减小钩码质量B.遮光条宽度越窄越好C.其他条件不变多次测量取平均值3.下表是某同学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的实验中所测的几组数据.请在如图所示的坐标纸上作出F-x的图线.4.打点计时器是高中物理中重要的物理实验仪器,图中甲、乙两种打点计时器是高中物理实验中常用的,请回答下面的问题.(1)甲图是________打点计时器,采用的是________交流电源.(填“低压”、“220V”)(2)乙图是________打点计时器,采用的是________交流电源.(填“低压”、“220V”)(3)在某次实验中,物体拖动纸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打点计时器所用的电源频率为50 Hz,实验得到的一条纸带如图所示,纸带上每相邻的两个计数点之间都有4个点未画出.按时间顺序取0、1、2、3、4、5六个计数点,实验中用直尺量出各计数点到0点的距离如图所示(单位:cm)①在计数点1所代表的时刻,纸带运动的瞬时速度为v1=________ m/s,物体的加速度a=_______ m/s2.(保留两位有效数字)②该同学在测量的时候没有将计数点5的数值记录下来,根据前面的数值可以推算出计数点5到0点的距离为______cm.5.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1)则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A.在同一次实验中,结点O的位置可以随意变动B.使用弹簧测力计应使弹簧测力计与木板平行C.实验中,不仅需要记下弹簧测力计的读数,还需要记下细绳套的方向D.在用两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时,两细绳间的夹角应尽量大些(2)若他将遗漏内容补上后,如图(a)所示,是他利用坐标纸记下的橡皮筋结点位置O点及两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试在图(a)中作出无实验误差情况下F1和F2的合力图示,并用F 表示此力____。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实验题》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实验题》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实验题》专项练习题(含答案)1.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用如图装置来测定当地重力加速度,主要操作如下:①安装实验器材,调节试管夹(小铁球)、光电门和纸杯在同一竖直线上;②打开试管夹,由静止释放小铁球,用光电计时器记录小铁球在两个光电门间的运动时间t,并用刻度尺(图上未画出)测量出两个光电门之间的高度h,计算出小铁球通过两光电门间的平均速度v;③保持光电门1的位置不变,改变光电门2的位置,重复②的操作。

测出多组(h,t ),计算出对应的平均速度v;④画出v-t图像。

请根据实验,回答如下问题:(1)设小铁球到达光电门1时的速度为v0,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

则小铁球通过两光电门间平均速度v的表达式为________。

(用v0、g和t表示)(2)实验测得的数据如下表:实验次数 1 2 3 4 5 6h(cm)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t(s)0.069 0.119 0.159 0.195 0.226 0.255v(m·s-1) 1.45 1.68 1.89 2.05 2.21 2.36请在下图坐标纸上画出v-t图像________。

(3)根据v-t图像,可以求得当地重力加速度g=______ m/s2,试管夹到光电门1的距离约为______ cm。

(以上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2.某兴趣小组设计出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小车的加速度跟合外力的关系,图中与小车左端相连的是测力传感器,小车放置在表面各处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长木板上.按甲图装配好实验器材,先测出小车运动时所受摩擦阻力,逐渐向砂桶中添加细砂粒,当观察到小车刚开始运动时,记下传感器的最大示数为F0,可认为摩擦阻力为F0.(1)将小车放回初位置并用手按住,继续向沙桶中添加一定量的砂粒,接通频率为50Hz 的交流电源使打点计时器工作,然后释放小车,记下小车下滑过程中传感器的示数F1,打出一条纸带.再继续向沙桶中添加砂粒,多次重复实验,打出多条纸带,图乙为某次实验打出的一条纸带,纸带上每四个计时点记为一个计数点,按时间顺序,取0、1、2、3、4、5、6六个计数点,用刻度尺量出1、2、3、4、5、6点到0点的距离(单位:cm),分别标注在相应的计数点的下方,则小车的加速度a= m/s2(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2)算出各次小车的加速度和合力F(F=F1-F0),获得多组数据,描绘小车加速度a与F的关系图像,纸带与打点计时器间的摩擦可忽略,下列图像可能正确的是________.(3)在上述实验中写出一条的主要误差来源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电磁打点计时器连接的电源频率为50Hz .某次实验打出的纸带如图所示,舍去前面较密集的点,从0点开始,每五个连续计时点取1个计数点,标以1、2、3…,用刻度尺测出各计数点与0计数点之间的距离,图中所标数据的单位是cm .则小车通过计数点4时的速度4v =__________m /s ,运动的加速度a =__________2m /s .4.如图所示为“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图。

关于高级高中必修一物理实验专题

关于高级高中必修一物理实验专题

高一物理实验专题一、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1、电磁式打点计时器:6V 以下的交流电。

电火花式打点计时器:220V 的交流电。

2、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 ,打点间隔为3、根据纸带算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4、算各点的瞬时速度,描点法做出V —t 图实验:1、先开电源,然后释放小车。

2、开头过于密集的点舍掉,一般每5个点或每隔4个点取一个计数点,使相邻计数点之间时间间隔为T =数据处理:计算法:根据纸带求某点瞬时速度和加速度(1)求某点瞬时速度,如:T 指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1)瞬时速度(2)求加速度:a 、理想纸带(即ΔX 相等):b 、不理想纸带(即ΔX 不相等):用逐差法注意化单位 数据处理:图象法: 1根据所得数据,选择合适的标度建立坐标系,让图象尽量分布在坐标系平面的大部分面积。

2、此实验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所以要用直线拟合数据点,让尽可能多的点处在直线上,不在直线上的点应均匀地分布在直线两侧,个别偏离较大点舍去 。

二、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1. 实验目的:验证互成角度的两个力合成时的平行四边形定则2. 实验原理:(1)两个力F 1、F 2的作用效果与一个力F '的作用效果相同:使像皮绳在某一方向伸长一定的(相同)长度。

(2)以F 1、F 2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求出F 1、F 2的合力F ,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比较F '与F 。

如果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F '与F 相同,就验证了两个力合成时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3. 实验器材:方木板一块;白纸;图钉(若干);橡皮条;细绳套(两个);弹簧秤(两只);三角板;刻度尺;铅笔。

4. 实验条件:为使橡皮绳有较明显的伸长,同时弹簧测力计有较大的示数,两测力计所拉线绳之间的夹角不宜过大和过小,一般在60°~120°之间较合适。

5. 主要测量:用两个测力计拉线绳,使橡皮条伸长,绳的结点到达O 点,记录此时两个测力计的数值F 1和F 2及两个力的方向;用一只测力计重新将结点拉到O 点,记录此时F 的大小和方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物理实验专题一、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1、电磁式打点计时器:6V 以下的交流电。

电火花式打点计时器:220V 的交流电。

2、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 ,打点间隔为3、根据纸带算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4、算各点的瞬时速度,描点法做出V —t 图实验:1、先开电源,然后释放小车。

2、开头过于密集的点舍掉,一般每5个点或每隔4个点取一个计数点,使相邻计数点之间时间间隔为T =数据处理:计算法:根据纸带求某点瞬时速度和加速度(1)求某点瞬时速度,如:T 指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1)瞬时速度(2)求加速度:a 、理想纸带(即ΔX 相等):b 、不理想纸带(即ΔX 不相等):用逐差法注意化单位 数据处理:图象法: 1根据所得数据,选择合适的标度建立坐标系,让图象尽量分布在坐标系平面的大部分面积。

2、此实验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所以要用直线拟合数据点,让尽可能多的点处在直线上,不在直线上的点应均匀地分布在直线两侧,个别偏离较大点舍去 。

二、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1. 实验目的:验证互成角度的两个力合成时的平行四边形定则2. 实验原理:(1)两个力F 1、F 2的作用效果与一个力F '的作用效果相同:使像皮绳在某一方向伸长一定的(相同)长度。

(2)以F 1、F 2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求出F 1、F 2的合力F ,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比较F '与F 。

如果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F '与F 相同,就验证了两个力合成时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3. 实验器材:方木板一块;白纸;图钉(若干);橡皮条;细绳套(两个);弹簧秤(两只);三角板;刻度尺;铅笔。

4. 实验条件:为使橡皮绳有较明显的伸长,同时弹簧测力计有较大的示数,两测力计所拉线绳之间的夹角不宜过大和过小,一般在60°~120°之间较合适。

5. 主要测量:用两个测力计拉线绳,使橡皮条伸长,绳的结点到达O 点,记录此时两个测力计的数值F 1和F 2及两个力的方向;用一只测力计重新将结点拉到O 点,记录此时F 的大小和方向。

6. 实验步骤(1)用图钉把一张白纸钉在水平桌面上的方板上。

(2)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A 点,橡皮条的另一端固定拴上两个细绳套。

(3)用两只弹簧秤分别钩住细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结点达到O 点。

(如图所示)用铅笔记下O 点的位置及两条细绳套的方向,并分别记录两弹簧秤的读数F 1和F 2。

(4)用铅笔和刻度尺从力的作用点(位置O )沿两条细绳套的方向画直线,按选定的标度作出F 1、F 2的图示,然后,以F 1、F 2为邻边用刻度尺和三角板作平行四边形,过O 点画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即为合力F 的图示。

(5)只用一只弹簧秤,通过细绳套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同样的位置O ,记下细绳套的方向和弹簧秤的读数F ',用刻度尺从O 点按选定的(相同)标度沿记录的方向作出F '的图示。

(6)比较力F '与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的合力F 的大小和方向,看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是否相同。

T X X V V EG F 265+==2T X a ∆=(7)改变两力F 1、F 2的大小和方向,再重复实验两次,从实验结果中得出结论。

7. 数据记录与处理(1)记录:(2)处理:用作图法比较F 与F '的大小和方向。

8. 注意事项(1)使用弹簧秤前,应将弹簧秤水平放置,然后检查、矫正零点,并应了解弹簧秤的量程、单位和精度(最小刻度),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

(2)本实验中,为减少实验误差,应选用规格相同的弹簧秤,且要对其性能进行检验,具体方法是:将两弹簧秤的自由端钩在一起,沿水平方向拉伸,若两弹簧秤的读数一样,即可选用,否则,不可选。

(3)使用弹簧秤测拉力时,拉力必须沿弹簧秤的轴线方向。

在实验中弹簧秤、橡皮条、细绳套应位于与纸面平行的同一平面内,要防止弹簧秤卡壳、弹簧秤或橡皮条与纸面产生摩擦。

(4)使用弹簧秤测力时,拉力应适当地大些,以减小误差,但拉伸不要超过量程。

(5)选用的橡皮条应富有弹性,能发生弹性形变,不能选用老化了的橡皮条,实验时,一方面,缓慢地将橡皮条拉伸到预定的长度,看它能否滞缩缩回到原长;另一方面,用一个弹簧秤多次拉伸相同的长度,看弹簧秤的读数是否相同。

(6)同一次实验中,橡皮条拉伸后结点的位置O 必须保持不变。

(7)作力的图示时,标度不宜过小,应尽可能使图画得大些,但不能超出纸外。

9. 误差分析实验中误差的来源有弹簧秤的精度误差和两只弹簧秤规格不严格相同造成的误差、读数不准造成的误差和作图不准确带来的误差等等。

另外,实验中弹簧秤与板面不严格平行和弹簧秤卡壳以及弹簧秤或橡皮条与纸面产生摩擦等等。

两个分力F 1、F 2间的夹角θ越大,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图得出的合力F 的误差越大,所以实验中两个分力的夹角不要太大,误差只能减小不能消除,实验中要严格遵循实验操作规程,以减小实验误差,实验中若用一只弹簧秤可以减小由于两只弹簧秤规格不同而造成的误差。

三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2. 实验原理测定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最基本的是测出位移和时间的关系,如图实4—1所示,1S 、2S ……n S 是相邻两计数点间的距离,S ∆是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里的位移之差,即121S S S -=∆,232S S S -=∆……,T 是两个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且T= 秒(n 为两计数点间的间隔数)由运动学公式得:212aT S S S =-=∆;T 是恒量。

当a 为恒量时,S ∆也为恒量,即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S ∆必为恒量,它是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必要条件。

3. 实验器材打点计时器、纸带、复写纸片、低压交流电源、小车、细绳、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刻度尺、钩码、两根导线。

4. 实验步骤(1)记录: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3321a a a a )/(2s m 。

(2)处理:利用逐差法处理纸带数据求物体运动的加速度。

① 若所选记数点为0,1,2,…6。

,故物体运动的加速度21234563219)()(3TS S S S S S a a a a ++-++=++=② 若所选记数点为0,1,2,3,4,则21234214)()(2TS S S S a a a +-+=+= ③ 若所选记数点0,1,2…5,则舍去3S ,加速度21245216)()(2T S S S S a a a +-+=+= 6. 注意事项(1)应调整使细绳与木板平行,小车运动要平稳。

(2)选用合适的钩码,使小车的加速度适当大一些,可以减小长度的测量误差。

加速度大小以能在约50cm 的纸带上清楚地取出7~8个计数点为宜。

(3)要在钩码(或沙桶)落地处放置软垫或砂箱,防止撞坏钩码。

(4)要在小车到达滑轮前用手按住它或放置泡沫塑料档块,防止小车掉在地上或撞坏滑轮。

(5)操作时,应先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稳定打点后再释放小车。

(6)纸带运动时不要让纸带与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摩擦。

(7)纸带上所选取的记数点不宜太长,不要分段测量各段位移,应一次性测量出各计数点到记数起点O 之间的距离,读数时估读到毫米的下一位。

(8)处理纸带数据时,应注意1S ,2S …n S 是连续相邻相等的时间内的位移,而不是各计数点到起点O 的距离。

四验证牛顿第二定律一【实验器材】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薄木垫、小车、细线、小桶及砂、打点计时器、低压交流电源、导线、天平(带一套砝码)、毫米刻度尺、纸带及复写纸等。

二【实验步骤】1、用天平测出小车和小桶的质量M 0和m 0,并记录数值;2、按照要求安装实验器材,此时不把悬挂小桶用的细绳系在车上,即不给小车加牵引力;3、平衡摩擦力,在长木板不带定滑轮的一端下面垫薄木板,并反复移动其位置,直到打点计时器正常工作后,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可以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为止。

4、记录小车及车内所加砝码的质量;称好砂子后将砂倒入小桶,把细绳系在小车上并绕过定滑轮悬挂小桶;此时要调整定滑轮的高度使绳与木板平行;接通电源,放开小车,待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好点后,取下纸带,做好标记。

5、保持小车的总质量不变,改变砂的质量(均要用天平称量),按步骤4中方法打好纸带,做好标记。

6、在每条纸带上选取一段比较理想的部分,分别计算出加速度值。

7、用纵坐标表示加速度,横坐标表示作用力(即砂和砂桶的总重力mg ),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相应的点,如果这些点在一条直线上,便证明了质量一定的情况下,加速度与合外力成正比。

8、保持砂和桶的质量不变,在小车上加砝码(需记录好数据),重复上面的实验步骤,求出相应的加速度,用纵坐标表示加速度,横坐标表示小车及砝码的总质量的倒数1,M 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相应的点,如果这些点在一条直线上,就证明了合外力一定的情况下,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

三【注意事项】1、实验中始终要求砂和砂桶的总质量(m)远小于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M),一般情况下要满足10m<M。

只有这样,砂和砂桶的总重力才能视为小车所受的拉力。

2、平衡摩擦力时不要挂小桶,但小车要挂纸带并接通打点计时器;有两个作用:一是从纸带上打出的点子来判断小车是否匀速运动,二是在平衡摩擦力时也要平衡振针和纸带之间的摩擦(如果使用电火花计时器,该摩擦可以忽略)。

平衡摩擦力是使小车重力沿斜面的分力与小车运动时所受到的所有摩擦力相平衡。

3、在每次打过点的纸带上,都要注明小车的质量和拉力数值,以免在分析数据时造成错误。

4、小车每次释放前应靠近打点计时器,且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小车停止运动前应按住小车。

【例题2】如图所示,是某次利用气垫导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关系的实验装置安装完毕后的示意图,图中A为砂桶和砂,B为定滑轮,C为滑块及上面添加的砝码,D为纸带,E为电火花计时器,F为蓄电池,电压为6V,K是电键,请指出图中的三处错误。

(1)(2)(3)【答案】(1)B接滑块的细线应水平(或与导轨平行);(2)C滑块离计时器太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