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指导:从模仿到创造
作文:从模仿到创新
之 ,盖 学之 既 久 , 自然纯 熟 。 ”冰 心 先生 说 : “ 常 常抄 袭 ,就 我 是 说 ,模仿 别 人 的好句 子 。 ”张志 公 先生 说 : “ 文 的使 用是 一 语 种 技 能 ,一 种 习 惯 , 只 有通 过 正 确 的 模 仿 和 反 复 的 实践 才 能 养 成 。 ”而 在 长 期 的 语 文 教育 教学 中 ,我 们 所 遵 循 的 一些 基 本 原 则 和方 法 如 “ 多读 多 写 ” “ 写 结合 ” “ 读 范文 引路 ” “ 书破 万 读 卷 ,下笔 如有 神 ”和 “ 读唐 诗 三 百首 ,不会 作 诗也 会吟 ”等 , 熟 其 本 质都 是 “ 仿 ” 。因此 ,我 们应 该对 模 仿有 正确 的 理解 。 写 模 作 中,我 们不 但 不应 该 反对 学生 的模 仿 ,而 且要 鼓励 学 生从模 仿 开始 学 习写作 ,从模 仿 中掌 握写 作 的基 本知 识和 原理 ,在 模 仿 中 学会 写作 的基 本规 律及方 法 ,进 而 由模仿走 向成 熟、走 向创新 。 三、模仿 是创 新 的基 础 创 新 是 时代 的 主旋 律 ,也 是 教 育 的终 极 课程 标 准 》指 出 : “ 写作 教学 应着 重培 养 学生 的观 察 能力 、 想 像 能 力和 表 达 能 力 ,重 视 发 展 学 生 的思 维 能 力 ,发 展 创造 性 思 维 。 ” “ 励 学 生 自由地 表 达 、 有 个性 地 表 达 、 有 创 意 地 表 鼓 达 。 ”模仿 是 作文 的开 始 ,但 不是 作文 的 本身 ,更 不是 作 文 的最 终 目的 。模 仿 就 如 帮 助 你 学 会 走 路 的 拐杖 ,它 只 是 一 种 辅 助 工 具 ,虽 然可 以帮你 ,但 具备 独 立行 走 的能 力时 最终 需要 抛 弃 。用 在 写作 上 ,就 是说 有 了模 仿 的能力 之后 ,我们 应该 向更 高 的 目标 进 发 ,这就 是创 新 。正 如 开始 时我 们要 求 “ 古人 合 ” ,但 当模 与 仿达 到一 定的熟 练程度 后 ,我们则要 求 “ 与古人 离 ”。 创 新 的基础 是 模仿 ,它需 要 旧的知 识 为桥 梁 。陆机 《 文赋 》 日: “ 或袭 故而 弥新 ,或 沿 浊 而 更 清 。 ” 古人 云 : “ 者 偷 其 浅 字 , 中者 偷其 意 ,高者 偷 其气 。 ”说 的都 是模 仿 中的创 新 。 “ 吐 糟 粕而 吸 精华 ,略 形貌 而 取神 骨 ” ,在 吸 收对 方优 点 的 同时融 入 自己 的特色 ,在模 仿 当中注 意 了解 别人 的 用意 ,发 现规 律 掌握 精 髓 ,然 后 逐渐 灌注 进 自己的个 性特 征 ,把 它变 成 自己的东 西 , 向 创 新发 展 ,才 能避 免 因简 单 的外在 摹仿 所 导致 的雷 同。正 如 叶文 玲在 《 的 “ 我 长生 果 ”》 一文 中所 说 的 : “ 悟 出 了一 点 道理 : 我 写 作要 写 真情 实感 ,作 文 练 习,开 始 离不 开借 鉴和 模仿 ,但真 正 打 动人心 的东 西,该 是 自己呕心沥 血 的创造 。” 四 、模仿要 目标 明确 ,循序 渐进 写 作 涉 及 到 的 知 识 很 多 , 而 一 篇 好 的文 章 值 得 学 习 的地 方 也 很 多 ,学生 在每 一 次模 仿之 前应 有所 侧 重 , 明确 自己通 过仿 写 到 底想 从 中学 到什 么 ,争 取每 一次 学有 所 获 。而这 些模 仿 借鉴 的 内容可 以是例 文独 特 的构 思 ,精美 的布 局 ;也 可 以是例 文 新颖 的 立 意 ,巧 妙 的取材 ;还 可 以是 例文 恰 当 的修辞 ,生动 的语 言 ,凡 此 种种 ,不一 而足 … …具 体到 哪~ 篇文 章 ,模 仿者 都 必须 有个 明 确 的认 识 ,才 能做 到有 的放矢 ,提 高 学 习效率 。此 外 ,根 据 学生 学 习 的心 理和 生理 特 点 ,学 习 的 目标 设置 应 由少 到 多、 由简 单到 复 杂 ,循 序渐 进 ,这样 才 能夯 实基 础 ,逐 步提 高 。最 简单 的 方法 是 ,从 字 、词 、句 、篇 入 手 , 由局 部 到整 体 , 由形 式 到 内容 ,逐 层 推进 , 由形似 到神 似 ,最 终达 到个性 化的创 造 。 五 、文若 春华贵 出新 积 累 一 模 仿 一 创 新 是 初 学 写 作 的 基本 范式 。课 文 是 语 文 教 学 的载 体 ,大 多文 质 兼美 ,教 师应 该 以课 文 为范 本 ,因势 利 导 , 进 行 写作 指导 ,而 学 生也 应 该 以课 文 为蓝 本 ,举 _反三 ,活 学活 - 用 。然 而 仅凭 教材 中的课 文还 是远 远 不够 的 ,广泛 的课 外 阅读 才 是 作文 的源头 活水 。韩愈 说过 : “ 以 为耕 ,文 以 为获 。 ”没有 学 阅读 的耕 耘 ,就没 有 写作 的收 获 。学 生在 广泛 的阅读积 累之后 , 就 能够 将 优秀 作 品 的遣 词 造句 、谋 篇布 局 的方 法 牢记 于心 ,然 后 “ 葫芦 画瓢 ”。但模 仿 毕竟 只 是创 作 的第 一步 ,一 味模 仿 甚至 依 生搬 硬套 必然 不会 有好 的效果 ,这 就 需要 创新 。…篇 好 的文 章其 创 新精 神主要 表现在 以下 几个方 面 : ( )立 意 新 。人 云 亦 云 ,拾 人 牙 慧 , 是 思想 、情 感 和 才 一 能平庸 的表现 。立 意 的新 颖 ,就 是要 求 作者 具有 明彻 、犀 利 的 眼 光 , “ 自己 的眼睛 去看 别人 见 过 的东西 ,在 别 人 司空 见惯 的 东 用 西身 上 能够 发现 出美 来 ” 。这种 新颖 ,虽然 来 自于 “ 人心 中 皆 人 有 ”的普 通 事物 ,但 因 为凝聚 着 作者 自己独特 的发现 、理解 和 感
小学语文论文:从模仿到创造——学名师上课心得
从模仿到创造——学名师上课心得每每看到名师的课,都会自内心地发出一阵赞叹。
在赞叹之余,也总要学着人家的样子试一回。
可结果却总又不尽人意,因为我发现名师的课堂、学生与我的一切有着天壤之别。
我自己呢,上课前是满腔热情,到了课中是举步维艰,课后更是一只斗败了的公鸡——蔫了。
那么,到底问题出在哪儿?是因为我没有出神入化的多媒体课件,是因为我们的学生的认知水平低于城市学生,还是作为教师的我存在着教学艺术方面的问题?最近在网上又发现了特级教师孙双金执教的《天游峰的扫路人》的课堂实录。
一看,的确非凡。
正好我也要上这一课,学着点名家的,岂不事半功倍?一上,画虎不成反类犬。
1、初备——操作学习。
读完了长达六页的课堂实录,我觉得他的教学思路特别清晰,而且课也上得实在,没用时髦的多媒体课件,甚至连图片、音乐都没有。
我想:这就更好了,我们平常的上课也是如此简单的。
就第一课时来说,就是根据课题进行提问、读书、再提问这么几个环节。
于是,我就喜滋滋地把孙老师的教学思路转移到我的备课纸上,捧着书本进了教室。
2、突变——手足无措。
上课了,从揭题入手。
接下来是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朗读。
开始学生也是挺喜欢的,读得很是有滋有味。
可接下来就出问题了:不知不觉中,我觉得时间过得飞快,可书却没能读多少;更糟的是,不光是我,很多学生也变得索然无味了,一个个耷拉着脑袋,无精打采的。
于是这部分的学习只好草草收场,我赶快带领学生进入第三环节的学习。
尽管我有些丧气,可还得强打精神,问:读了课文,你有什么问题?经过这一调动,学生又活跃起来了,提出了许多问题。
可是,有一个重要的一个问题,学生却没有能提出,而这个问题,恰恰又是第二课时上课要用的问题,我早已在这里预设了,等着学生提出来。
恼人的是,学生就是不提这个问题。
下课铃响了,无可奈何之下,我就只好自己搬出了这个问题。
3、反思——初明端倪。
下课了,我一直在想,如何让学生读书更有兴趣呢?如何引导学生提出这个问题呢?百思不得其解之下,我又翻开长达六页的课堂实录,一句一句地仔细审阅,很快,我似乎找到了“答案”:我一直让学生不断地读书,开始时,学生当然情绪高涨;可这样的时间一长,学生还有什么劲呢?而孙老师是怎么做的呢?他先让一两个学生读,读后进行评价,指出学生读书中的优缺点,然后让学生们同桌互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这样,全体学生都得到了训练,都参与到学习中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浓郁了。
关于模仿的作文
关于模仿的作文篇一:小学生作文模仿与创造1、模仿是创作的第一步。
茅盾说过:“‘摹仿’是创作的第一步。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几乎一切创作都是从模仿开始的。
胜于蓝之青,何尝不是出于蓝?模仿为学生的继承和创造提供了坚实的基石。
教无定法,写亦如此。
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说:“善学者,得鱼忘筌(音qúan,竹或草编的渔具);不善学者,刻舟求剑。
”意思是捕到了鱼,忘掉了筌。
比喻掌握了方法,就忘了本来依靠的工具。
仿写中的“忘筌”也不是真的记不起来,而是形成自己的方法后对原有方法的一种不自觉地无视。
模仿正是教会了学生从范文中先学到法,即从无法到有法;然后在不断的模仿中得到并领会精神实质,养成习惯进而形成能力,忘掉方法,即从有法又走向无“法”,从而完成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这一认知飞跃。
中小学生处于人生的初始阶段,模仿性强,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表现欲,思维也较少受到束缚,敢于尝试,敢于批判,敢于超越。
如果我们能够在他们有关写作的思维模式定型之前把握这一时机,进行从模仿到创造的转化教育。
通过对不同类型的范文进行模仿,让他们在模仿中体验创造的乐趣,领悟写作技能的诀窍,受到立意构思的启迪,得到遣词造句的点化,掌握布局谋篇的方法,培养模仿创新的思维,收获仿写成功的喜悦,那么,孩子们将受益终生。
笔者曾教过的一个学生在仿写出《扩张药水》后曾惊喜地说:“文章原来可以这样写,创作原来是这样的!”2、历代名家关于模仿创新的论述。
凡是已有定评的大作家,他的作品全部就证明着应该怎样写。
(鲁迅)“摹仿”是创作的第一步。
(茅盾)艺术的事情大都始于模仿,终于独创。
不模仿打不起根基,模仿一辈子,就没有了自我??从模仿中蜕化出来,艺术就得到了新的生命——不傍门户,不落窠臼,就是所谓独创了。
(叶圣陶)课文无非是个例子。
(叶圣陶)语文的使用是一种技能,一种习惯,只有通过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
(吕叔湘)初学写作是经过有意或无意的模仿阶段,从中学会写作技巧。
创造源于模仿作文
创造源于模仿作文《创造源于模仿》模仿,是学习的一种方式,也是创造的基础。
从人类的发展历程来看,许多伟大的创造都源于对自然或他人的模仿。
正是通过模仿,我们积累了经验,汲取了智慧,从而为创造提供了可能。
模仿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
当我们还是婴儿时,我们通过模仿父母的语言和行为来学习说话、走路等基本技能。
在成长过程中,我们不断地模仿周围的人和事物,从中获取知识和信息。
例如,我们通过模仿老师的解题方法来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通过模仿艺术家的作品来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
可以说,模仿是我们成长的基石,没有模仿,我们就无法快速地适应社会和掌握各种技能。
然而,模仿并不意味着完全复制或抄袭。
真正的模仿是在学习他人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思考和创新,从而实现超越。
例如,日本在战后初期,通过模仿欧美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迅速实现了经济的崛起。
但日本并没有止步于此,而是在模仿的过程中不断进行改进和创新,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技术和管理模式,最终在世界经济舞台上占据了一席之地。
同样,中国的高铁技术也是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创新,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了中国的一张名片。
创造是模仿的升华。
当我们在模仿中积累了足够的知识和经验后,就会产生创新的欲望和能力。
创造是对已有知识和经验的重新组合和突破,是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
例如,牛顿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实验,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爱迪生在模仿前人发明的基础上,不断尝试和改进,发明了电灯等众多重要的发明。
这些伟大的创造都是在模仿的基础上实现的,它们不仅改变了人类的生活,也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在当今社会,模仿和创造同样重要。
我们应该善于学习他人的优点和经验,通过模仿来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同时,我们也要勇于创新,敢于突破传统思维的束缚,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创造,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创造源于模仿。
模仿是创造的基础,创造是模仿的升华。
只有在模仿中学习,在创造中发展,我们才能不断进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从模仿到创新——略议作文的生动表达
从模仿到创新——略议作文的生动表达一篇好文章要有严谨的审题,要有好的立意,要有充实的材料,要有巧妙的构思,其实,还有一点也是不可或缺的——作文的表达。
如果你不能把你的思想准确、清晰、形象、生动地表达出来,就不能打动读者,自然也很难称得上是一篇真正的好文章。
那么,如何提高作文表达能力呢?一、重视课文中句式段落的仿写许多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给人一种“舍本逐末”的感觉,主要表现在学生的作文与语文课本的学习是脱节的。
其实,语文课本应该是学生提高作文表达能力最直接有效的范本,通过仿写课本提供的范例,是学生学会准确表达、有感情的表达、优美的表达、生动的表达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不同的课文在表达上有不同的特色,所以,在仿写的时候,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分别就这些具有特色的描写、议论、抒情或说明的句子与段落进行“各取所需”。
二、指导学生学会思维迁移当然,仿写课文只是一个方面。
如果学生完全以课文为主,必然会对学生形成一种思想上的束缚,使其思维空间不能完全打开,形不成自己的风格。
比如学生从课文《我与地坛》中感受到作者对母亲深沉的爱,如果在此基础上,学生的思维做一个迁移——到生活中再找一些有审美内涵的歌颂母亲的意象,如“春晖”、“大地”等词语,然后再适当地使用修辞格、比喻句、拟人等,自然就会形成一些优美的句子。
再比如,高考话题作文的现实指向性越来越强,很多话题直接在提示语中指出要联系实际,要求考生直面现实、关注现实、思考现实,这符合人对自身的认识规律,也符合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审视自我、关注社会、思考人生的作文若能挖掘到一定的深度,自然会得到阅卷教师的青睐。
2004年高考天津卷中的“同样一堆树根……要求以‘材’与‘非材’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想到这样一些方面:社会是丰富多彩的,尺度也应该是丰富多彩的。
大自然不仅需要大海,也需要小溪;不仅需要皑皑雪山,也需要广袤平原;社会不仅需要革命家、军事家、科学家,也需要工人、农民、教师。
2025届高考模拟作文“模仿与创新”导写及范文展示
高考模拟作文“模仿与创新”导写及范文展示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①人类从未停止过模仿,人模仿动物发明了飞机、潜水艇、雷达等先进的机械设备,人模仿人却也有邯郸学步、东施效颦的笑话,而今出现的AI机器人可以说是在用机器模仿人。
②近日,北京一所小学的一位语文老师发现,班上一位经常“咬笔头”的学生写出了一篇出色的作文。
然而,让老师没想到的是,这篇作文原来是他借助AI 改写鲁迅文章而成的。
③机器的思考是编程形成的,而人类的思考靠的是自主意识。
——艾伦·图灵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作文指导写作时,在文章开头,要明确提出自己的观点。
论证部分需要运用丰富的论据来支持和证明论点,论据具有典型性和新颖性。
结论部分,需要对文章的主要观点进行总结升华。
如在开头提出“我们应反思何以运用科技,才能使人类文明立于科技洪流中而然不倒”的观点,然后论述,面对新科技应保持自主思考,此乃“道”也。
纵使强大的人工智能可以撰写近乎完美的学术论文,但自主思考是人类拥有的最美好的能力,苏格拉底曾言“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故怎能弃之。
接着论述,面对新科技应守住道德底线,此亦是“道”。
新科技扩大了人的能力、亦扩大了人的欲望,正如网友所言“科技把世界缩小了,却把人类的欲望放大了”,若立起人之所以为人的道德底线,就为过度的欲望设置了有效的刹车机制,故怎能不立之。
最后总结,升华观点,做事的王道,永远是守住根本,守住“道”。
面对新科技的冲击,我们若也能守住人之所以为人之“道”便可求“术”、用“术”驭“术”。
立意:1.尊重模仿的同时,更要培养创新思维。
2.在享受科技便利的同时,保持对人类智慧的尊重和培养。
3.保持清醒的头脑,理解科技的双刃剑特性。
范文展示我在,自当思邯郸学步、东施效颦为何让人哂笑千载?深思之,或许正是“学”与“效”时缺乏自主意识独立思考,机械地模仿、亦步亦趋规行矩步造成的吧?法国作家帕斯卡说,“人类是一根会思考的苇草。
作文教学三部曲——赏、仿、创
给人耳 目一新之感 、 4 多样化 体裁 就是 引导学生根据 同一题材 , 写 著名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 曾说过 :模仿是学习的必经之路。’ “ ’ 模仿优秀 表达巧, 出不 同文体的作文 。
( 想 象 作 文 二)
葫芦中, 感受作者 的表情达 意、 谋篇布局、 遣词造句的精髓 , 在模仿 中锻炼 自
一
要求学生针对“ 楼房越 来越多 , 水泥 路越来越宽 ” 这一现象进行写作时 , 记性 比不上烂笔头。优秀的作品给人的启示太多, 光靠脑记不行, 还要教育 如 ; 变化快的; 有反映改革开放政 学生养成“ 不动笔墨不读书 ”勤做读书笔记) ( 的习惯。可 以摘抄好词好句 或 引导学生多角度 。学生有反映社会 日新月异 、 人 有 应做好城市 片段 ,可以记录 当时读后感受 ……学生在欣赏中积累大量的写作知识与写 策好 , 民生活水平 不断提高的 ; 反映成百上千亩 良田被毁 ,
教 学 设计
作文教学三部 曲—— 赏 、 、 仿 创
河北省武安市西土山 乡西马庄 小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韩海杰
摘 要: 著名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曾说 过:模仿是 学习的必经之路 。 国画大师 齐白石老人 曾说过 : 学我者生 , “ ” “ 像我者死! ” 这句名言不仅在 学画上适用, 在 实际教 学工作 中, 我们经常无意识地把这 两者割裂开来 , 造成作文教学指导上急功近利、 事倍功半的现 象。在教 学中只要 我们把 赏与 写紧密结合, 注重先 赏后写 , 仿到创 , 由 循序渐进 , 就能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文教学的模仿与创新
浅谈作文教学的模仿与创新摘要:在作文教学训练的实践中,可以采取模仿的形式,由教师提供一些模仿的句子和文章,让学生先品味、鉴赏,然后再去学写、仿写,以期达到模仿的目的。
由此可见,正确的模仿还有助于人的成长。
作文教学的形式开始多样化。
写作理论告诉我们,所谓仿写,就是作文者模仿某些范文的立意、构思、布局谋篇或表现手法,进行作文的一种写作训练方法。
无疑是一条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一种方法。
在习作训练中,注重仿写的训练,在仿写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在仿写中积累写作方法,在仿写中逐步创新提高,就能让学生轻松地、较快的跨入写作的大门。
关键词:创新模仿与创新众所周知,模仿就是学习借鉴。
吕叔湘说:“一个人学习是从模仿开始的。
”张志公先生说:“模仿是写作的必由之路。
”这些话很有见地。
在作文教学训练的实践中,可以采取模仿的形式,由教师提供一些模仿的句子和文章,让学生先品味、鉴赏,然后再去学写、仿写,以期达到模仿的目的。
由此可见,正确的模仿还有助于人的成长。
新课程实施以来,语文作文教学出现了一些新局面,譬如学生的个性得到尊重,作文教学的形式开始多样化。
经过几年的作文教学,我想读写结合中的模仿不只是一种方法,那么,什么是读写结合中的仿写呢?写作理论告诉我们,所谓仿写,就是作文者模仿某些范文的立意、构思、布局谋篇或表现手法,进行作文的一种写作训练方法。
作文教学中进行模仿训练,无疑是一条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一种方法,我谨以自己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模仿的目的是为了创新雨果曾经说过:“第一个把女人比作鲜花的是天才,第二个把女人比作鲜花的是庸才。
”仿写是为了学习积累,如果我们只是一味模仿,就会止步不前。
仿写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灵活运用,形成自己的东西。
一是嵌入法。
嵌入法就是在仿写的过程中加入自己的东西。
例如对火烧云一课的仿写,训练要求是抓住景物颜色、形状的变化,而我们在仿写的过程中还可以要求学生考虑景物明暗的变化,景物随时间、季节的变化,有些景物甚至有声音、气味的变化。
模仿是创新的开始,也只是开始写申论作文
模仿是创新的开始,也只是开始写申论作文全文共8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我们每个人都是从模仿开始的呢!你们想想,当我们还是小宝宝的时候,我们是怎么学会说话、走路、吃饭的呢?我们是通过模仿爸爸妈妈的言行来学习的。
没错,就是一开始模仿别人,然后慢慢掌握了这些本领。
模仿对我们来说太重要啦!想象一下,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要自己重新发明所有的东西,那岂不是要浪费很多时间和精力?还好我们可以从前人和周围人那里学习,然后在此基础上创造新的东西出来。
就像是我们学写字,一开始都是模仿老师写的字,后来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不过啊,单单模仿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加入自己的创意和思维。
比如有些小朋友就喜欢模仿动画片里的人物,开始还是简单模仿,后来慢慢加入了自己的创意,做出了全新的角色出来。
对吧,大家都这样尝试过吧?创新就是从模仿开始的。
很多伟大的发明和创造,都是建立在前人的基础之上的。
就连世界上最聪明的科学家,也是从模仿和学习他人开始的。
所以说,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去尝试模仿和创新哦!不过啊,模仿归模仿,我们还是要尊重原创的成果,不能剽窃哦。
比如抄袭别人的作业就是错误的做法,我们要有自己的原创思维。
对于一些有版权的作品,如果要使用,就要经过作者的许可。
总之呢,通过模仿我们可以学到很多知识和本领,但光模仿是不够的,我们还要在此基础上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去创造出全新的东西出来。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进步,创造出更多更好的发明和作品!大家都要勇于尝试和创新哦!篇2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小时候,我们都很喜欢模仿别人的样子。
可能是模仿老师讲课的神态;可能是模仿家长做家务的动作;也可能是模仿电视上演员的台词。
模仿别人,似乎成了我们学习新事物、了解这个世界的一种方式。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模仿肖战在《陈情令》里的打戏动作。
哥哥最喜欢看那个电视剧,每次看到肖战用剑舞动,场面那么帅气,我就忍不住也想模仿一下。
于是,我拿起一根拖把柄当做长剑,对着镜子学习他挥剑的姿势。
模仿到创造的作文
模仿到创造的作文
我喜欢模仿别人,从小就经常模仿老师的讲课方式,模仿同学的行为举止。
开始只是单纯的模仿,后来慢慢发现,通过模仿可以让我变得更好。
比如模仿老师的讲课,让我理解知识点的方法更清晰。
模仿优秀同学认真学习的态度,让我的学习效率也得到提高。
我也会模仿书中的人物形象,来锻炼自己的想象力。
但是,模仿不能停留在表面,最重要的是要在模仿中进行创新和改进。
我会根据自己的情况,对老师的讲课方式进行改进,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我也不会完全同学的所有行为,而是融入自己的个性。
现在我明白了,模仿是创造的源头。
通过对他人的模仿学习,再加上自己的思考和创新,就可以创造出属于自己独特的东西。
我会继续努力,在模仿的基础上,给予自我的思考,从中获得提高和进步。
《从模仿到创造:可复制的创造力》随笔
《从模仿到创造:可复制的创造力》读书记录目录一、内容简述 (2)1.1 书籍简介 (2)1.2 作者介绍 (4)1.3 研究背景与意义 (4)二、模仿作为创造的起点 (5)2.1 模仿的定义与重要性 (6)2.2 模仿在创新中的作用 (7)2.3 模仿的类型与方法 (9)三、从模仿到创新的转变过程 (10)3.1 创新的定义与特征 (11)3.2 转变过程中的关键因素 (12)3.3 案例分析 (13)四、复制力 (14)4.1 复制力的概念与内涵 (15)4.2 提升复制力的途径 (16)4.3 复制力的实际应用案例 (17)五、模仿与创新的结合策略 (18)5.1 模仿与创新的关系 (19)5.2 结合策略的实践方法 (21)5.3 案例分析 (21)六、创造力的培养与提升 (22)6.1 创造力的定义与构成要素 (23)6.2 培养创造力的途径与方法 (24)6.3 提升创造力的实用建议 (26)七、结论 (27)7.1 研究总结 (28)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29)一、内容简述《从模仿到创造:可复制的创造力》是一本关于创造力的书籍,作者通过对大量案例的研究,探讨了创造力的本质、来源以及如何在实践中培养创造力。
本书的核心观点是:创造力并非天生,而是可以被激发和培养的。
创造力的产生源于个体对现有知识、技能和经验的整合与拓展,这一过程需要不断地尝试、失败、反思和改进。
提高创造力的关键在于培养个体的思维灵活性、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意识。
作者首先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创造力的产生机制,指出创造力的激发与个体的心理状态密切相关。
作者通过对比不同领域的创新案例,揭示了创造力在实践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还提出了一系列实用的创造力培养方法,如跨界学习、思维导图、创意训练等,以帮助读者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提高创造力。
《从模仿到创造:可复制的创造力》一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看待创造力,使我们认识到创造力并非遥不可及的天赋,而是可以通过学习和实践逐步培养和提升的能力。
学习范文从模仿到创新
学习范文从模仿到创新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范文是一座宝贵的知识宝库。
通过学习范文,我们能够汲取他人的智慧和经验,不断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而这个过程,往往是从模仿开始,逐渐走向创新。
模仿,是学习的第一步。
当我们初次接触某种文体或者写作主题时,往往会感到迷茫和无从下手。
此时,范文就像是一位指引方向的导师,为我们展示了清晰的结构、流畅的语言和合理的论证。
例如,在学习议论文写作时,我们可以通过模仿优秀的范文,了解如何提出鲜明的论点,如何运用恰当的论据来支持论点,以及如何进行有条理的论证。
模仿并非简单的抄袭,而是对范文的深入分析和学习。
我们要研究范文的篇章结构,看作者是如何开头引人入胜,如何在中间展开论述,又是如何结尾有力地总结观点。
同时,我们还要关注范文中语言的运用,学习其词汇的选择、句式的变化以及修辞手法的运用。
以一篇描写风景的范文为例,作者可能会运用生动的形容词来描绘景色,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让景色更加鲜活。
我们在模仿时,不是照搬原句,而是尝试理解作者运用这些手法的目的和效果,然后在自己的写作中进行类似的尝试。
然而,仅仅停留在模仿阶段是远远不够的。
如果一直依赖模仿,我们的写作就会失去个性,变得千篇一律。
因此,在模仿的基础上,我们要逐渐探索创新。
创新,是写作的灵魂所在。
它让我们的作品与众不同,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创新可以体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是观点的创新。
我们在面对相同的主题时,可以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分析。
比如,当大家都在赞美春天的生机勃勃时,我们可以思考春天是否也会带来一些烦恼,比如花粉过敏、雨水过多导致的不便等。
这种独特的观点能够让我们的文章脱颖而出。
其次是素材的创新。
在写作中,使用新颖的素材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我们可以通过广泛的阅读、观察和积累,获取与众不同的素材。
比如,在写关于友谊的文章时,不局限于常见的朋友之间互相帮助的事例,而是讲述一段在困难中通过共同的兴趣爱好建立起深厚友谊的经历。
高中生作文从“模仿”到“创新”渐变的技巧略谈
高中生作文从“模仿”到“创新”渐变的技巧略谈作者:王学松来源:《作文成功之路(高考冲刺)》 2020年第9期江苏省宿迁中学王学松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要指导学生从模仿开始,通过模仿掌握写作的基本方法和基本策略,学会写作和创新,写出具有个性特点和风格的作品。
这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一种写作方法,也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必经之路。
模仿是写作的基础,会让学生更了解写作的模式和思路,在此基础上创新,会体现出学生的能力和才华。
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时间的沉淀和素材的积累,促进学生作文实现华丽转身。
一、大量阅读,积累写作素材写作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学生不断地积累,在阅读中获得写作素材。
只有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学生才能够灵活应用,信手拈来。
教师要让学生多阅读,而且广泛阅读,从阅读中学习谋篇布局、语言运用等作文技巧和方法,从而使学生视野开阔,产生阅读兴趣,为写作奠定基础。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要完成语言和素材的积累,确保在以后的写作过程中灵活应用语言,并善于运用素材。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关键。
二、模仿尝试,探究写作方法1.语言模仿模仿是学习写作的第一步,可以降低写作难度,使学生感受到写作是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的,让学生通过模仿学会写作,掌握写作技巧。
在模仿过程中,学生要关注语言的应用,通过模仿优美的语言开启模仿的道路。
例如看到“伸出你的双手”,学生可以模仿“敞开你的心扉”“拥抱你的热情”等。
看到“看待他人的角度”,学生可以模仿“看待他人的态度”等等。
词汇的模仿,表达了相似的含义,却变化了语言。
学生还可以模仿修辞,例如看到“宽容似一把花伞,给人以舒适,倾盆大雨将至,即使自己淋雨也会永远当人头顶的天空”这样的比喻句,学生可以模仿“宽容如一场小雨,给人以清爽,即使衣服都湿了,也依然心情舒畅”。
2.内容模仿学生需要通过认真阅读范文模仿写作,对各种体裁和类型的文章心中要有数。
始于模仿终于独创作文
始于模仿终于独创作文模仿是创造力的基础,它是我们理解和接受他人成果的基本方式。
当我们了解以往的经典作品时,我们的眼睛、耳朵和心灵就会得到熏陶,从而培养出独创的能力。
当模仿让我们熟悉一些技术,创造力才会真正展现出来。
英国诗人托马斯史坦伯格曾说过:“模仿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给你带来前所未有的洞察,也可以服从事情的惯例,让你陷入无尽的模仿之中”。
模仿的确可以阻碍我们发展创造力的能力,但它也能发挥重要的作用:帮助我们快速了解技术,真正开发独创性。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模仿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从古代的"六艺",到现代的电影,模仿一直是不可或缺的。
艺术家们借助这种模仿能力,把其他艺术家的经典作品诠释出自己的创造力。
作家也经常模仿别人,或许他们不会只停留在模仿,而是把模仿做为真正成就作品的基础,为他们创作出具有独特风格的作品。
对于创造力的发展来说,模仿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我们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去品味既有的作品,去接受他人的智慧。
了解古老的技术,相信自己有能力使其更完美,把握这一呼吸,让自己努力成就一部杰出的作品,这就是最真实的创作过程。
最终,有人把模仿形容为一种“仿真”,我认为仿真比模仿更有意义。
“仿真”是把他人的经典作品做到一定程度,然后再改进,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新作品,这是一种更加自由的创造力发挥。
当你熟悉技术的同时,你也正在步入正确的创造性思维之门。
创作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从模仿开始,它需要熟悉技术,勤加思考,勇于尝试,最终在流淌的灵感中,将模仿与独创完美结合,创作出属于自己的作品。
从《孙子兵法》到《论语》,从古代文学到现代电影,模仿是一直存在的,也将永远是创作力最重要的一部分。
模仿,始于仿真,终于独创,这正是创作能力发展的真正历程。
初二作文:创新从模仿中来作文800字
创新从模仿中来题记:凡富于创造性的人必敏于模仿,凡不善于模仿的人决不能创造。
经常听一些人或者在就浏览网站中看到国人和外国人评价我们中国人,说我们中国人厉害,只要出现一些东西,不管是什么,只要拥有一个,就能模仿出无数个。
以前,我是汽车电子专业的一名学生,对于专业我或多或少知道些,再加上自己平常的一些兴趣爱好,对汽车也有了一些了解。
就拿我国的汽车行业来说,模仿使我国汽车在车型、内饰、性能等都有很大的变化,就比如我国的众泰公司,在保时捷公司出售卡宴之后,众泰公司也立马模仿出了众泰T700,还有大众公司出售途锐之后,众泰公司也立马模仿出了众泰T600,等等例子说明了我国汽车事业的推进与发展。
可能因为地域的不同,我国和英、法、美、日的一些新潮,一些艺术眼光有所不同,所以他们制造出的一些东西是人们觉得帅气,觉得大气,更加让他们的技术先进,使车子变得更加受欢迎。
以前,我国汽车给人们的感觉是笨重、耗油、车型丑等各种缺点,以至于中国人宁愿多出十几万甚至几十万、几百万来合资买台车,也不愿意买国产车,到现在完全不用担心这些了,少花几十万可以买到跟合资车一样的车型,性能甚至比日系车更省油的车子,像哈弗H7,它的内饰、装置、车型和日本丰田公司的汉兰达一样,但它的价格却比汉兰达便宜了十几万,像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这就是模仿给人们带来的好处,带来的创新,带来的发展。
不光汽车行业如此,还有手机行业,记得在我小时候,人们用的翻盖手机,后来,改用直板手机,再后来有了触屏手机,当时我也有一部触屏手机,而那时,我还是班里唯一拥有一部触屏手机的人,但后来,出现了苹果手机后,使手机变得更薄、更大、更轻,手机内存也越变越大,陆续也出现了OPPE,OPPE。
VIVO、酷派大神,魅族手机等模仿着苹果手机的品牌而火爆起来,而且价钱也比苹果手机便宜很多,有的还比苹果手机更漂亮,更轻,这也是模仿给我们带来的便利。
现在,我国的经济还不够发达,所以只有模仿才能更容易发展,也只有模仿,才能学习先进的技术,才能创新,才能使我们更快的走向创新世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模仿到创造
刘影
写作是一个模仿
..活动。
不管你是谁,在写作的最初阶段,少不了模..性的创造
仿。
人生识字模仿始,从你开始接触文字,看到的第一个故事,学到的第一篇文章,背下来的第一首小诗,它们都是别人的,是早已存在并供你模仿的范本。
这些范本给了你一个又一个形式,你学习它们,熟悉它们,糅合它们,不知不觉开始运用它们。
有一天你可以自由写作了,写了一段又一段文字,你觉得那是你写的,其实那里面大部分都是别人留给你的,真正属于你的部分很少。
当然,这里面到底还是有真正属于你的东西,这就是创造了。
据此,我们可以对不同的写作者进行程度上的划分:学生基本上是在模仿;作家模仿得更隐晦些;大家则更多的是在创造自己的东西,但还是免不了模仿。
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就知道中学写作训练的重点应该是什么,不会对模仿训练感到情怯和底气不足。
有很多语文老师,提起中学作文训练,总要大谈创新,极力反对模仿。
表面上,他们似乎在鼓励创新。
实际上,他们也没“创新”出什么来,只不过换了一种方式在守旧。
更有甚者,“新”没“创”出来,“旧”也没“守”住,邯郸学步爬着回,只留下一堆空洞的口号。
中学阶段,写作训练应该以模仿为主。
教师应注意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习、模仿、运用已有范本的成熟表达形式,熟练表达自己的内容、情感。
文章的表达形式掌握了,内容、情感才有栖身之所。
有人常以文章“形式华丽、内容空洞”为由反对形式,殊不知即使形式不“华丽”,内容也会依旧“空洞”。
正如丑人穿丽服一样,不能因为人丑了就反对漂亮衣服,——人真丑,穿什么衣服都还是丑,怪不得衣服。
中学的写作训练,我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限制形式,不限主题;第二阶段,限制主题,不限形式;第三阶段,不限主题,不限形式。
下面结合具体例子谈谈这三个阶段的写作训练。
一、限制形式,不限主题
每届带高一的新生,我都会布置一篇命题作文考查新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如《九月,九月》《中学第一周》等),这些作文内容上反映的东西其实差不多,真正分出高下的是形式。
每次这些作文给我的总体感觉都差不多:作文没有好的表达形式,语言干巴,情思不畅。
而语言干巴和情思不畅的原因归根结底还是作文没有运用好的表达形式。
这样的问题,不从仿写入手训练语言表达形式,老师搞再多的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训练也解决不了问题。
因此,高一作文训练我重点从仿写入手,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在训练中逐渐学会运用好的语言表达形式。
这一阶段,我只训练学生进行“微写作”,即写短小的片段。
拟定的写作要求是“限制形式,不限主题”,即由老师提供范本,学生只能按照老师提供的范本进行写作,但不限制内容。
以课文《故都的秋》为例,我要求学生以原文开头三段为范本或以开头两段和结尾两段为范本,自由仿写,进行“微写作”训练。
下面是两位学生的作业——
放假
李梦然
放假,无论什么时候的假期,总是好的;可是啊,夏天的暑假,却来得特别
的长,来得慢。
我的不惜等待,要从开学等到过年,更要从过年等到来年的七月,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假期”,这夏天的假期。
冬天,假期当然也是有的;但时间过得快,日子来得短暂,玩得显然不够,并且经常因刮风下雨而不敢出门;一个人夹在平常周末零星半点的假期,或作业多得可怕的几天休息中间,平平淡淡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放松。
假期的快乐,假期的悠哉,假期的情趣与美好,总体会不到,感受不出,领略不到十足。
假期并不是上学,也不是补课,那一种紧张忙乱的状态,在度过假期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
不逢快乐的暑假,已经将近四个月了。
在往年的暑假,总要想起游泳池的乐趣,雪糕的冰霜,西瓜的清甜,空调的给力。
即使暑假不出门去吧,就是在苦闷的暑假,独自一人宅在家中,早晨起来,喝一杯果汁,在沙发上一坐,你也能看到电视里缤纷的画面,听的到电视机里发出的声音。
吸着冰凉的果汁,朝电视细数着一个一个精彩的片段;或在卧室里,静对着电脑屏幕发呆,自然地感受到暑假的悠闲。
说到玩电脑,我以为一边吹空调、吃西瓜玩电脑者最佳,吹空调玩电脑者次之,只玩电脑者最下。
最好,还要在玩完电脑后,还有点时间看电视最好啦!
南方的美女
刘铭
美女,无论是什么地方的美女,总是好的;可是啊,南方的美女,却特别来得温婉,来得贤淑,来得可人。
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武汉赶上苏州,更要从苏州赶上杭州旅游的理由,也不过是想瞧一瞧这美女,这南方的美女。
武汉,美女当然也是有的,但脾气来得烈,说话来得狠,嗓门显得时常粗而大。
一个人夹在苏州杭州江浙的市民中间,赏心悦目地过去,只能感觉到一点点香甜。
美女的气质与姿色,是看不饱,欣赏不到十足。
美女并不是火焰,也不是冰川,那种火热,或是冰傲,在真正美女上,是不合适的。
南方的美女,当然有她的特异的地方。
娇小,玲珑,可爱,温柔……虽不热情奔放,但回味无穷。
比起武汉的美女,正像是红酒之与白酒,芭蕾之于恰恰,咖啡之于可乐。
美女,这南方的美女,若是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
如果不是借鉴了郁达夫《故都的秋》的表达形式,以这两位高一学生的文笔,是难以将“放假”和“美女”写得如此出彩的。
这说明了掌握好的表达形式对自由酣畅表达内容、抒发情思的重要性。
在这一阶段的写作训练中,通过模仿,进行“微写作”训练,学生已经意识到了范本的重要性,为第二阶段的写作训练作了准备。
二、限制主题,不限形式
第二阶段的写作训练,我开始限制主题,像考场作文一样,只允许学生写规定的主题,但是不限形式。
这里的“不限形式”不是说学生写作没有形式,而是要求学生必须要有好的表达形式,但是老师不再限定学生具体用哪一种形式。
在这一阶段,我要求学生准备摘抄本,让学生在课外收集好的范本,熟悉不同的表达方式。
每次作文,都必须运用平时积累的范本表达方式。
优秀作文,附上模仿范本,全班印发学习。
这一阶段,每次训练,各种表达有新意、让人眼睛
一亮的作文层出不穷。
后来我干脆搞了一个“美文天天读”活动,在教室的一角每天贴一篇学生写的美文,供全体师生浏览。
如下面两个片段——
夜
杨倩
昼,能给人以光明,能带来新的希望,使万物灵气变得芳香,真正给人寂寞的,不是昼而是夜。
无边无际的黑,无边无际的暗,不详其生气,不知其变化,睡梦中过,令人迷茫。
夜是断肠人的黑幕,不知夜为什么降临,又为何这样空寂,独居,夜而冷落。
古人有感伤过:“夜长争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
”
音乐
何浩风
音乐和音乐是不相同的。
肖邦的音乐。
似乎总透着股诗意,有一种摄心的美;贝多芬的音乐呢,激奋,昂扬,好像你随便听上一节,它就能将寒冰升华为炙焰;莫扎特的音乐,一并褪去宫廷的奢华,静谧自然,如月下的林畔,朦胧,迷幻;巴赫的音乐,虽然悦耳且精妙,但它融入情感后,层次就不一样了,自灵魂奏响的音乐圣洁脱俗像降临尘世的维纳斯。
所以聆听古典,要侧耳凝神。
听着指尖流淌在琴键上弹奏出的美妙音符,你会想,原来灵魂和音乐是这世间最佳的精神伴侣啊。
相较而言,流于形式的音乐,就没有什么格外动听之处了。
情似抒未抒,心没有共鸣,此时的音乐,也给人乏味无趣、断断续续之感。
这些精彩片段,都是学生在我限定了主题的前提下写的,但因为他们有了范本,掌握了好的表达方式,写出来的文字文采斐然,让人刮目相看。
这一阶段,学生写作兴趣被空前激发,佳作频出。
好的作品,我开始推荐发表。
《长江日报》《武汉晚报》《语文教学与研究》刊登了不少我学生的作品。
三、不限主题,不限形式
第二阶段“限制主题,不限形式”的训练,兼顾了考场作文的需要,但是还不够。
有一部分学生,经过两个阶段的训练,有了范本意识,自觉不自觉地开始糅合范本,表达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他们能自由而灵巧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这部分学生开始对写作有了更高的追求,这时不应该再用“作文”的概念禁锢他们,而应该放开限制,不限主题,不限形式,让他们自由写自己想写的东西。
刘影,著名作文教师,现执教于湖北省武汉市常青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