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准则(GB1353-2009玉米质量指标)
不完善粒检验培训资料
3、整精米称重:米重主要用于检测和计算黄粒 米和互混。
4、整精米检验:检验过程中,只考虑米的长度 是否达到平均长度的四分之三,不考虑整米或碎米、 不区分未熟、不考虑饱满程度。
2、病斑粒:粒面带有病斑,伤及子叶 的颗粒。检验过程中,粒面带有病斑,拨 开种皮后,籽粒表面有病斑痕迹的即为病 斑粒。
4、热损伤粒:从整批大豆来看,子叶颜色明 显变色即为热损伤粒。
11.附录A
• 不完善籽粒拣出时,将未熟粒、破碎粒合并称量,损伤粒 中的热损伤粒单独称量后,合并到损伤粒中再称量损伤粒 中,称量损伤粒的质量。
因此玉米中的不完善粒不包括未熟粒,对玉米未熟粒不需要检出。
2 不完善粒
虫蚀粒被虫蛀蚀,并形成蛀孔或隧道的颗粒。
检验时应注意观察经虫蚀的胚或胚乳是否形成蛀孔或隧道,同时还应细致观察 粒面是否有细小蛀孔,以免漏检。
对于只受虫蚀,但未形成蛀孔或隧道,仅仅在颗粒表面有轻微的虫蚀痕迹,而 且没有虫尸、虫网,应作为完善粒。
• 损伤粒 – 热损伤粒:因受热而引起子叶变色和损伤的颗 粒热损伤粒。
4.术语和定义
• 破碎粒:子叶破碎达本颗粒体积1/4及以上的颗粒。 子叶残缺(包括整半粒)、横断、破裂的颗粒缺失部分超过1/4均归属为 破碎粒。
需观察整体样品的外观特征,确定籽粒的破碎程度。
1、未熟粒:籽粒不饱满,瘪缩达粒面 1/2及以上或子叶青色部分达1/2及以上(青 仁大豆除外)的、与正常粒显著不同的颗 粒。检验过程,是否应该首先注意籽粒的 饱满程度?小颗粒籽粒饱满归属完整粒。
(3)自然热损伤:储存期间因过量呼吸,胚部或胚乳 显著变色的颗粒。检验过程中,对于自然晾干的玉米样品 ,只要检验过程中玉米籽粒的胚部或胚乳显著变色即归属 热损伤粒。从现象上来看,自然热损伤的颜色变化可能比 烘干热损伤的颜色变化较浅,主要是由于检验背景(玉米 样品整体的颜色)而引起的。
国家粮油质量标准
国家粮油质量标准 Hessen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最新国家粮油质量标准1、稻谷(GB1350-2009):⑴整精米率指标按1-5等级分别为:籼稻:≥50%、≥47%、≥44%、≥41%、≥38%粳稻:≥61%、≥58%、≥55%、≥47%、≥44%⑵等外级:出糙率低于5等的稻谷⑶标签标识要求:在包装物上或随行文件中注明产品的名称、类别、产地(县)、收获时间,为稻谷产品溯源提供根据和方便。
2、玉米(GB1353-2009)⑴按1-5等容重指标分别为:≥720g/L、≥685g/L、≥650g/L、≥620g/L、≥590g/L等外级:<590 g/L⑵5个等级可以兼顾我国东北地区和华北地区,以及主产区丰年、平年和歉年的玉米质量,同时各等级也能够与各主要玉米生产国家要求相一致。
⑶不完善粒按1-5级分别为:≤4%、≤6%、≤8%、≤10%、≤15%⑷对于水分>18%的玉米,须将水分降到18%以下,待玉米样品冷却至室温后再测定容重。
⑸标识要求。
3、大豆(GB1352-2009)⑴高油大豆按粗脂肪含量(干基)指标分为1-3等分别为:≥22%、≥21%、≥20%,低于20%的大豆不作为高油大豆,其它质量指标与普通大豆3等相同。
⑵高蛋白大豆按蛋白质含量(干基)指标分为1-3等分别为:≥44%、≥42%、≥40%,低于40%的不作为高蛋白大豆,其他指标与普通大豆2等相同。
⑶普通大豆定等指标使用完整率代替纯粮率进行定等,质量等级仍为1-5级分别为:≥95%、≥90%、≥85%、≥80%、≥75%,⑷新标准取消东北黄大豆与一般黄大豆分类,根据种皮与子叶颜色将大豆分为:黄大豆、青大豆、黑大豆、其他颜色大豆、混合大豆等,并要求黄大豆、青大豆和黑大豆中同类型大豆不低于95%,不符合要求的归为混合大豆。
⑸我国新标准中首次对损伤粒单独进行要求,1-5等损伤粒分别要求≤1%、≤2%、≤3%、≤5%、≤8%,其中热损伤粒分别为:≤%、≤%、≤%、≤1%、≤3%。
《玉米》国家标准修订情况说明
5、增加了检验规则
按照质量管理和监管的要求,在新标准文 本中增加了检验规则,对检验的一般规则、 检验批和结果判定作了明确解释,便于使 用操作。
6、增加了标签标识要求
增加了检验规则和标签标识的规定,提出 了应在包装物上或随行文件中注明产品的 名称、类别、等级、产地、收获年度和月 份等要求。 保障了用户和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进一步维护了三者的利益,也便于产品的 溯源和召回,确保粮食质量安全。
全国粮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第一届七次会议
2007年4月20日,在北京召开了全国粮油标准化 技术委员会第一届七次会议,各位委员对《玉米》 国家标准的送审稿进行讨论审定,并投票表决原 则通过了该标准送审稿。
07年4月23日《玉米》标准修订工作组根据专家提 出的意见,重新整理,形成《玉米》国家标准报批 稿。
玉米标准修订工作组第二次会议
2006年11月1日,国家粮食局标准质量中心组织在长 春召开了《玉米》国家标准修订工作组第二次会议, 吉林省、辽宁省、黑龙江省、河北省、河南省、内 蒙古自治区等省(区)粮食局、陕西省粮油质检站 和河南工业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和代表参加了会议。
会议主要内容
通过了玉米标准修订工作方案; 明确了玉米标准修订的基本框架、修订的主要内容; 明确了各单位任务分工; 重点对《高水分玉米容重定等问题》进行专题研究, 决定由吉林、辽宁、黑龙江、内蒙古自治区粮食局和 中储粮吉林分公司、黑龙江分公司、辽宁分公司、内 蒙古分公司共同承担高水分玉米容重定等实验工作, 河南工业大学、吉林省粮食局负责数据分析汇总。
2007年3月23日,国家粮食局发文,征求国家发展和改革委、 财政部、农业部、商务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各 省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中储粮总公司、中粮集团公司、有 关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全体粮标委委员及技术工作组等对 《玉米》国家标准的意见,并同时在粮标委网站公开征求全 社会的意见。 共接到反馈意见47条,其中采纳和部分采纳的有17条,部 分采纳7条,未采纳有23条。根据反馈意见,对标准进行了 修改,形成《玉米》国家标准送审稿。
《玉米》新标准GB 1353-2017与旧检验标准GB 1353-2009对比
Nov. 2017 CHINA FOOD SAFETY 49行业聚焦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关系着国计民生。
《玉米》标准的变更先后经历了《玉米》GB1353-1999、《玉米》GB1353-2009、《玉米》GB1353-2017。
《玉米》GB 1353-2017是目前最新的检验标准,是强制性标准,与GB 1353-2009略有不同。
本文主要对比了它们的技术差别。
标准的性质《玉米》GB 1353-2017与《玉米》GB 1353-2009的性质均为强制性标准。
GB 1353-2017与GB 1353-2009的主要技术差异规范性引用文件的差异GB 1353-2017《玉米》增加了GB276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增加了GB 276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增加了LS/T 6103《粮油检验粮食水分测定水浸悬浮法》;增加了LS/T 6117《粮油检验容重测定水浸悬浮法》;减少了GB 13078《饲料卫生标准》;减少了LS/T 3701 《HGT-1000型谷物容重器》。
定义有变化的术语(1)容重:按规定方法测得单位容积内玉米籽粒的质量,以克/升(g/L)表示。
(2)不完善粒:有缺陷或受到损伤但尚有使用价值的玉米颗粒。
包括虫蚀粒、病斑粒、破损粒、生芽粒、生霉粒和热损伤粒。
(3)破损粒:旧标准中是“破碎粒”,新标准中是“破损粒”,但它们的定义内容却是相同的。
(4)生芽粒:幼芽或幼根突破表皮,或幼芽或幼根虽未突破表皮但胚部表皮已破裂或明显隆起,有生芽痕迹的颗粒。
(5)热损伤粒:发热或干燥受热后籽粒显著变色或受到损伤的颗粒,包括自然热损伤粒和烘干热损伤粒。
(6)干燥热损伤粒:干燥受热引起的表皮或胚或胚乳显著变色,籽粒变形或膨胀隆起的颗粒。
(7)色泽、气味。
色泽:具有一批玉米固有的综合颜色和光泽。
气味:具有一批玉米固有的正常气味,无异味。
(8)增加了“水分含量”定义。
样品中所水分的质量占玉米总质量的百分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玉米GB135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玉米GB1353GB1353—1986《玉米》已实施12年之久,在这期间我国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
玉米的食用比例大幅下降,目前主要作为饲料原料和工业用粮;玉米品种及栽培、收获方式均有较大的改变。
根据目前的情况并参考其他农业大国的标准,本次修订对原标准做了如下重要技术改变:将纯粮率定等改为容重定等。
将水分指标统一为不超过14. 0%。
增加不完善粒指标,定为不超过5.0%。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GB 1353—1986。
本标准的附录A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粮食储备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国家粮食储备局标准质量管理办公室;参加起草单位:吉林省粮食局、陕西省粮食局、广西壮族自治区粮食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唐瑞明、龙伶俐、陶英、李长久、谢玉珍、张雪梅、封成斌。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玉米的定义、分类、质量指标、检验方法、检验规则及包装、运输、贮存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收购、贮存、运输、加工、销售的商品玉米。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5490—1985 粮食、油料及植物油脂检验一般规则GB 5491—1985 粮食、油料检验扦样、分样法GB/T 5492—1985 粮食、油料检验色泽、气味、口味鉴定法GB/T 5493—1985 粮食、油料检验类型及互混检验法GB/T 5494—1985 粮食、油料检验杂质、不完善粒检验法GB/T 5497—1985 粮食、油料检验水分测定法3 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容重粮食籽粒在单位容积内的质量,以克/升(g/L)表示。
3.2 不完善粒受到损伤但尚有使用价值的颗粒。
包括下列几种:3.2.1 虫蚀粒:被虫蛀蚀,伤及胚或胚乳的颗粒。
3.2.2 病斑粒:粒面带有病斑,伤及胚或胚乳的颗粒。
玉米小麦容重器的使用方法
玉米小麦容重器的使用方法小麦的质量要求中,容重、不完善粒、杂质、水分、色泽、气味等都是用来判定小麦等级的指标,其中小麦的1-5等级中,对容重有严格的要求,比如一级要求容重≥790g/L,二级要求容重≥770g/L,三级要求容重≥750g/L,四级要求容重≥730g/L,五级要求容重≥710g/L,因此对于粮食收购或相关的行业人员而言,熟练掌握玉米小麦容重器的使用方法,就显得尤为必要了。
容重是粮食收购的必检项目之一,根据GB1353-2009《玉米》新国际中测量粮食容重要求和GB/T5498《粮油、油料检验容重测定仪法》谷物玉米小麦容重器,小麦玉米小麦容重器,玉米玉米小麦容重器是测量粮食等级的专用测量工具,容重是单位体积的重量,小麦、玉米容重是一升小麦、玉米在标准的玉米小麦容重器实验下的重量(克)。
GHCS-1000玉米小麦容重器是小麦容重测定中,广泛采用的一种容重器,具有操作简单,测定准确等优点,为小麦品质的准确判定提供了重要的数据依据。
而当前掌握托普云农GHCS-1000玉米小麦容重器的使用方法,第一可以学会谷物电子容重器的操作使用方法,第二则是学会小麦容重的测定方法。
因此针对于检验人员、企业技术人员或者是专业院校的学生,都有重要的意义。
那么下面就来介绍一下GHCS-1000玉米小麦容重器的使用方法。
①电子称校准。
②去皮(将排气锤放入容量筒放在电子称上取零)。
③安装底座,插上插板放上排气锤,套上中间筒及小颗粒专用筒。
④关上漏斗阀装入小麦样品刮平,打开漏斗阀让谷物流入中间筒,迅速抽取插板让小麦样品流入容量筒,再插上插板一次取下小颗粒专用筒和中间筒,倒出插板上多余的小麦样品,卸下底座放在电子称上称量,打印结果。
以上就是GHCS-1000玉米小麦容重器的使用方法,通过准确测定小麦的容重,在结合其他的检测项目数据,就可以准确判断此小麦的等级,从而为小麦的价格制定和合理的定等提供参考依据,保证小麦交易中的公平公正,维护供求双方的利益。
(整理)国际标准gb1353-玉米质量指标
目前,获得人们的偏好、支付意愿或接受赔偿的意愿的途径主要有以下三类:①从直接受到影响的物品的相关市场信息中获得;②从其他事物中所蕴含的有关信息间接获得;③通过直接调查个人的支付意愿或接受赔偿的意愿获得。3.1鉴别玉米中的霉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其毒素
A.国家根据建设项目影响环境的范围,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实行分类管理霉变玉米中还往往同时存在呕吐霉素和玉米赤霉烯酮。呕吐毒素(DON)是单端孢霉稀族真菌毒素中一种分子量较小的代谢物,是由各种镰刀菌,尤其是禾谷镰孢菌产生的。其产毒菌株适宜在阴凉、潮湿的气候条件下生长,当谷物的水分含量为22%时,在很短的时间内,谷物即可产生大量的呕吐毒素。呕吐毒素养素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人中毒后会产生胃部不适,恶心、呕吐、头痛、头晕、腹痛、腹泻,还可有全身无力、口干、流涎,少数患者有发烧、颜面潮红等症状。畜禽呕吐毒素中毒后一般表现为厌食、呕吐、腹泻,影响免疫和
3.不同等级的环境影响评价要求玉米破碎粒和整粒谷物中串珠镰孢菌B1毒素的含量研究表明,碎粒及其它谷物废料中的霉菌毒素是整粒谷物的30-500倍。这主要是因为整粒谷物有起保护作用的外层果皮。所以饲料厂和养殖场对玉米的选择要建立严格的检测指标(主要有水分、容重、霉变、胚变、破碎度、杂质和虫蛀等指标)。玉米副产物主要有DDGS、DDG、玉米蛋白粉、玉米蛋白饲料、玉米胚芽粕等。这些副产物在美国和欧洲能够被很好的利用,且使用价值很高。但在国内,由于我们的玉米在收获和储存过程中感染较多的霉菌,这些被感染的玉米大多被用来生产玉米副产物,且由于霉菌产生的霉菌毒素化学性质较稳定,不受玉米加工过程的影响,这些霉菌毒素大多存留在玉米副产物中,甚至被浓缩,含量是普通玉米的三倍以上。粮食在收获期间遭受连阴雨天气,很容易产生霉变。霉变后的粮食如小麦、玉米、花生、大麦、大豆等容易产生黄曲霉毒素、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等有毒有害物质。霉菌对玉米的污染途径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玉米本身传带。寄附在玉米种子上的霉菌,常随播种而传至田间,成为玉米霉害的来源,重新导致作物带菌,而这种带菌的玉米在收获后,又从田间回到仓库。二是自然媒介的传播。霉菌孢子广泛存在于空气之中,植物从生长到收获、储藏,与各种自然物广泛接触,霉菌可随气流、雨水、尘埃、以及昆虫等有害动物传播到玉米上来。三是储藏环境的感染。粮库、堆栈的内外境,常存在一个相对平衡的霉菌区系,常常造成谷物的感染。
大豆玉米小麦质量术语及等级标准
大豆玉米小麦质量术语及等级标准大豆-GB1352-2009一、完整粒perfectkernel:籽粒完好正常的颗粒。
二、未熟粒immaturekernel:籽粒不饱满,瘪缩达粒面二分之一及以上或子叶青色部分达二分之一及以上(青仁大豆除外)的,与正常粒显著不同的颗粒。
三、损伤粒damagedkernel受到严重摩擦损伤、冻伤、细菌损伤、霉菌损伤、生芽、热损伤或其他原因损伤的大豆颗粒。
包括:虫蚀粒、病斑粒、生芽粒、涨大粒、生霉粒、冻伤粒、热损伤粒。
1、虫蚀粒insect-boredkernel:被虫蛀蚀,伤及子叶的颗粒。
2.病斑粒spottedkernel:粒面带有病斑,伤及子叶的颗粒。
3.生芽、涨大粒sproutedkernel:芽或幼根突破种皮或吸湿涨大未复原的颗粒。
4.生霉粒mouldedkernel:粒面生霉的颗粒。
5.冻伤粒frost-damagedkernel:因受冰冻伤害籽粒透明或子叶僵硬呈暗绿色的颗粒。
6.热损伤粒heat-damagedkernel:因受热而引起子叶变色和损伤的颗粒。
四、破碎粒brokenkernel:子叶破碎达本颗粒体积四分之一及以上的颗粒。
五、杂质impurities:通过规定筛层和经筛理后仍留在样品中的非大豆类物质,包括:筛下物、无机杂质、有机杂质。
1.筛下物passedsievematerial:通过直径3.0mm圆孔筛的物质。
2.无机杂质inorganicimpurity:泥土、砂石、砖瓦块及其他无机杂质。
3.有机杂质organicimpurity:无使用价值的大豆粒、异种类粮粒及其他有机物质。
六、色泽、气味color,odor:一批大豆固有的综合色泽和气味。
七、高油大豆high-oilsoybean:粗脂肪含量不低于20%的大豆。
高蛋白质大豆high-proteinsoybean:粗蛋白质含量不低于40%的大豆。
八、完整粒率percentofperfectkernels:完整粒占试样的质量分数。
玉米验收技术综述
玉米目录第一节、玉米检测标准第二节、关于玉米的品质第三节、玉米的成分第四节、玉米镜检第五节、接收除杂问题第六节、玉米易霉变的原因第七节、霉变的危害第八节、防霉和脱霉第一节、玉米检测标准【GB1353 —2009 】玉米一、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1、容重玉米籽粒在单位容器内的质量,以克/升(g/L)表示。
2、不完善粒受到损伤但尚有使用价值的玉米颗粒。
包括虫蚀粒、病斑粒、破碎粒、生芽粒、生霉粒和热损伤粒。
2.1 虫蚀粒被虫蛀蚀,并形成蛀孔或隧道的颗粒。
2.2 病斑粒粒面带有病斑,伤及胚或胚乳的颗粒。
2.3 破碎粒籽粒破碎达本颗粒体积五分之一以上的颗粒。
2.4 生芽粒芽或幼根突破表皮,或芽或幼根虽未突破表皮但胚部表皮已破裂或明显隆起,有生芽痕迹的颗粒。
2.5 生霉粒表面生霉的颗粒。
2.6 热损伤粒受热后籽粒显著变色或受到损伤的颗粒,包括自然热损伤粒和烘干热损伤粒。
自然热损伤粒:储存期间因过度呼吸,胚部或胚乳显著变色的颗粒。
烘干热损伤粒:加热烘干时引起的表皮或胚或胚乳显著变色,籽粒变形或膨胀隆起的颗粒。
3、杂质除玉米粒以外的其他物质,包括筛下物、无机杂质和有机杂质。
3.1 筛下物通过直径3.0mm 圆孔筛的物质。
3.2 无机杂质泥土、砂石、砖瓦块及其他无机物质。
3.3有机杂质无使用价值的玉米粒、异种粮及其他有机物质3.4色泽、气味一批玉米固有的综合颜色、光泽和气味。
4、质量要求和卫生要求卫生要求食用玉米按GB2715及国家有关规定执行5、检验方法5.1扦样、分样:按GB5491执行。
5.2 色泽、气味检验:按GB/T5492 执行。
5.3 类型及互混检验:按GB/T5493 执行。
5.4 杂质、不完善粒检验:按GB/T5494 执行。
5.5 水分检验:按GB/T5497 执行。
5.6 容重检验:按附录A 执行。
水分不高于18% 的玉米直接测定容重,高于18% 的玉米应按附录B 的规定降水后再测定容重。
饲料原料质量要求玉米1原料描述晒干或烘干的成熟玉米2感官
饲料原料质量要求玉米1 原料描述晒干或烘干的成熟玉米。
2 感官指标籽粒饱满整齐、均匀,胚不可变黑,鲜亮金黄或黄红色或黄白色或白色,色泽均匀,回味甜、无发热、无霉变、无异味、无虫蛀,不得掺假,不得添加国家禁止添加的任何物质。
3 项目指标符合GB 1353-2009要求表项目指标1 原料描述面粉加工副产物,以小麦为原料,磨制精粉后除去小麦麸、胚及面粉外的部分即饲料用次粉。
2 感官指标浅白色粉末,麸皮较少,色泽均匀一致;无杂质、发霉、发热及结块现象;具特有小麦香甜及面粉味,无发酸、发酵或发霉气味;不可掺有本品以外的其它物质。
3 项目指标符合NY/T 211-1992要求项目指标1 原料描述:鳀鱼、沙丁鱼等红肉鱼种全鱼或鱼杂碎加工为原料,蒸汽低温间接加热或低温真空干燥而得。
2 感官指标:淡黄色、黄褐色粉状物,色泽新鲜一致,具有鱼粉正常气味,不可有酸败、腐臭等腐败现象;无结块、发酵、霉变、虫蛀现象。
3 项目指标符合GB/T 19164-2003项目指标1 原料描述浸提或预压浸提及膨化加工所得。
2 感官指标淡黄色至黄褐色,色泽应一致,太深表示加热过度或黄豆原料变质,太浅可能加热不足;口感舒适,烤黄豆香味,不可有生豆味、酸败、霉味、焦化及其它异味;质地均匀,呈不规则碎屑片状,若太粗或太细均不适宜,不应有过多外壳和杂物。
不应掺杂本品以外其它杂物。
3 项目指标符合GB/T 19541-2017项目指标1 原料描述又称全脂米糠、洗(细)米糠、精米糠和油米糠。
是指糙米精制过程中脱除的果皮层、胚及胚芽等的混合物。
2 感官指标淡黄色或淡褐色粉末;新鲜一致的米香味、口感甜,无哈味、酸败、腐臭等异味;无虫蛀、无发霉、结块、掺杂和掺假。
外表有油感,尝之无沙石、谷壳类杂质,且略有甜味。
会含少量碎米和粗糠。
3 项目指标符合GB 10371-1989要求项目指标膨化大豆粉1 原料描述大豆经高温高压膨化而成。
2 感官指标淡黄色至淡黄褐色,色泽应一致,太深表示加热过度或黄豆原料变质,太浅可能加热不足,外表应光亮有光泽,外表越油亮表示大豆细胞破壁越好,其消化率也越好。
《玉米》质量标准
9 包装、储存和运输
• 9.1 包装 • 包装应清洁、牢固、无破损,缝口严密、结实,不
得造成产品撒漏。不得给产品带来污染和异常气味。
• 9.2 储存 • 应储存在清洁、干燥、防雨、防潮、防虫、防鼠、
无异味的仓房内,不得与有毒有害物质或水分较高 的物质混存。
• 9.3 运输 • 应使用符合卫生要求的运输工具和容器运送,运输
注:“——”为不要求
• 5.2卫生要求 • 5.2.1 食用玉米按GB2715及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 5.2.1 饲料用玉米按GB13078及国家有关规定执
行。
• 5.2.3 其他用途玉米按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执行。 • 5.2.4 植物检疫按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执行。
• 6 检验方法 • 6.1 扦样、分样:按GB 5491执行。 • 6.2色泽、气味检验:按GB/T 5492执行。
• 各类玉米质量要求见表1.其中容重为定等指标,3等为中。
表1玉米质量指标
等级
1 2 3 4 5
等外
容重g/L
≥720 ≥685 ≥650 ≥620 ≥590 <590
不完善粒含量/ %
总量 其中:生霉粒
≤4.0
≤6.0
≤8.0 ≤10.0
≤2.0
≤15.0
——
杂质% 水分% ≤1.0 ≤14.0
色泽、气味 正常
GB 2715 粮食卫生标准 GB/T 5490 粮食、油料及植物油脂检验 一般规则 GB 5491 粮食、油料检验扦样、分样法 GB/T 5492 粮食、油料检验色泽、气味、口味鉴定法
GB/T 5493 GB/T 5494
粮食、油料检验类型及互混检 验法 粮食、油料检验杂质、不完善
粒检验法 GB/T 5497 粮食、油料检验水分测定法
两用容重器的校准方法和分类介绍
两用容重器的校准方法和分类介绍容重是粮食收购的必检项目之一,根据GB1353-2009《玉米》新国际中测量粮食容重要求和GB/T5498《粮油、油料检验容重测定仪法》。
容重是什么?相信很多人还有所疑惑,容重是单位体积重量,如小麦、玉米容重就是一升小麦、玉米在标准的容重器中的重量(单位:克)。
反映了玉米、小麦种子的饱满程度和受水分、杂质的影响等。
玉米容重作为定等的依据,代替了以往的纯粮率。
一升玉米的重量,就叫玉米的容重。
容重越大,质量就越高,虫蛀空壳的、瘪瘦的玉米粒就越少,品质相对来说就高。
托普云农谷物容重器,小麦容重器,玉米容重器是测量粮食等级的专用测量工具,容重是单位体积的重量,小麦、玉米容重是一升小麦、玉米在标准的容重器实验下的重量(克)。
两用容重器就是专门测量种子容重的专业仪器,为了避免误差,我们在使用前可以对仪器进行校准,具体方法如下:在容量筒内加入四级标准祛码,移动标尺上的大小游锤,与标尺刻度上的数据进行对比,新仪器一般在出厂前都已经校正准确,只需按此检查一下即可,但也有因为使用期较长或保管不善的仪器会发生偏差,这主要由于大、小游锤里的铅块在拆装时漏失或人为添加铅块所造成,这时就要进行校准,方法是在大、小游锤中添加或减少铅块, 直至容量筒内放置的标准祛码质量与标尺刻度上反映的数量相当为止。
两用容重器包括电子容重器和机械容重器两种,他们之间区别就是一个电子称量,一个机械称量,就像我们生活中用的称是一样的。
其它在操作上没有区别,只是电子容重器更加简单、测量结果更加准确。
我们需要根据自己测量物质,选择型号大小,比如玉米是大颗粒,小麦是小颗粒。
电子容重器还有带可以打印功能的,实现了在显示称重结果的同时自动打印测试结果。
我们还需要选择一个专业的卖家,托普云农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我们给你提供全方位指导服务,如出现质量问题也有专业的售后帮您排忧解难。
利用电子两用容重器、容重器技术参数:1、测量大颗粒料斗直径:40mm2、工作电压:AC220V ±10V50Hz3、功率:10W4、工作环境要求环境温度:5-40℃相对湿度:<90%RH5、根据谷物电子容重器产品测量品种分为小颗粒(料斗直径30mm)、大颗粒(料斗直径40mm)和两用型三种测量仪器;6、最大工作称量:1000±2g7、最小工作称量:100g8、分辨率:1g9、容重筒容积:1000±1.5ml10、测量小颗粒料斗直径:30mm利用电子两用容重器、容重器型号列表:有带打印和不带打印两款谷物电子容重器:以下型号可以配置充电电池、无需再用交流,适用于不同的型号,加充电电池每台增加一百元。
玉米生霉粒检验判定技术说明
玉米生霉粒检验判定技术说明中储粮内蒙分公司、内蒙古粮油质检中心二〇一五年三月按照国家粮食局标准质量管理办公室下发《关于玉米生霉粒检验判定标准有关技术问题的说明》(质检办便函【2015】12号)的要求,依据现行《玉米》等相关国家标准的规定,现对玉米生霉粒检验判定标准有关技术问题说明如下:玉米生霉粒含量的测定不可避免的涉及到4个国家标准,GB5491 粮食油料检验扦样、分样法GB1353-2009 玉米GB/T5494-2008 粮油检验粮食油料杂质、不完善粒检验GB/T22505 粮油检验感官检验环境照明的要求一、扦样、分样法由于生霉粒分布的极度不均匀性,要求扦样分样要高度精确,特别是在粮食收购验质和入库验收环节要尤为注意。
检验人员应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扦、分样。
●在扦样方法中规定:一般以同品种、同批次、同等级、同生产年份、同储存条件为一个检验单位。
●小型仓房可在五同条件下,以代表数量不超过2000吨为原则,按权重比例从各仓房扦取适量样品合并,充分混合均匀后分样,形成检验样品。
●大型仓房和圆仓均以不超过2000t作为一个检验单位,每增加2000吨应增加一个检验单位。
扦样点的布置应以扦取的样品能够反映被扦区域粮食质量的整体状况为原则。
●散装的粮食根据堆形和面积大小分区设点,按粮堆高度分层扦样,用扦样器按区按点、逐层扦取样品,各点扦取的样品应当均匀,数量一致。
●分区设点方法:高大平房仓350㎡左右分区,各区设中心、四角5个点●区数在2个以上的,两区界线上的两个点为共同点(两区共8个点,三区共11个点,以此类推,区数+1×3-1 ),普通仓房粮堆边缘的点设在距边缘约50cm处(高大平房仓粮堆边缘的点设在距边缘约1m处)。
分层方法:粮堆在2米以下,分上下两层;堆高在2米-3米的,分上、中、下三层,上层在粮面下10-20cm处,中层在粮堆中间,下层在距底部20cm处;堆高在3-5m时,应分4层;堆高在5m以上时酌情增加层数。
国际准则GB玉米质量指标
一、国际标准GB1353-2009玉米质量指标等级容重/g/L不完善粒含量%杂质含量%水分含量%色泽、气味总量生霉粒量1≥720≤4.0 ≤2.0≤1.0≤14.0正常2 ≥685 ≤6.03≥650 ≤8.04≥620≤10.05 ≥590 ≤15.0等外<590—注:“—”为不作要求;二、玉米霉菌毒素一、玉米及其副产物DDGS中的霉菌含量和毒素1.1玉米霉菌种类和含量玉米是我国传统的大宗农产品,其产量、消费量和出口量在国际上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在玉米的生产和贮存过程中,由于不当的生产方式和环境条件,导致霉菌在玉米中污染和繁殖;玉米中大量霉菌的存在,严重影响了玉米的品质,同时由于霉菌产生的多种真菌毒素对人类健康带来直接和潜在的危害;玉米是饲料和养殖业主要大宗原料,我国玉米主要产地在北方地区,如山东、河南、山西、内蒙和东三省等;不同地区,同一季节收获的玉米所带菌属有较大差别,同一地区、不同季节、不同年份的玉米所带菌属也不一样;玉米受霉菌感染的程度也与玉米的成熟度、玉米粒的完整度等有较大关系,成熟度差及破损粒较多的玉米易受霉菌的侵染;有人对筛出的玉米破碎粒和整粒谷物中串珠镰孢菌B1毒素的含量研究表明,碎粒及其它谷物废料中的霉菌毒素是整粒谷物的30-500倍;这主要是因为整粒谷物有起保护作用的外层果皮;所以饲料厂和养殖场对玉米的选择要建立严格的检测指标主要有水分、容重、霉变、胚变、破碎度、杂质和虫蛀等指标;玉米副产物主要有DDGS、DDG、玉米蛋白粉、玉米蛋白饲料、玉米胚芽粕等;这些副产物在美国和欧洲能够被很好的利用,且使用价值很高;但在国内,由于我们的玉米在收获和储存过程中感染较多的霉菌,这些被感染的玉米大多被用来生产玉米副产物,且由于霉菌产生的霉菌毒素化学性质较稳定,不受玉米加工过程的影响,这些霉菌毒素大多存留在玉米副产物中,甚至被浓缩,含量是普通玉米的三倍以上;粮食在收获期间遭受连阴雨天气,很容易产生霉变;霉变后的粮食如小麦、玉米、花生、大麦、大豆等容易产生黄曲霉毒素、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等有毒有害物质;霉菌对玉米的污染途径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玉米本身传带;寄附在玉米种子上的霉菌,常随播种而传至田间,成为玉米霉害的来源,重新导致作物带菌,而这种带菌的玉米在收获后,又从田间回到仓库;二是自然媒介的传播;霉菌孢子广泛存在于空气之中,植物从生长到收获、储藏,与各种自然物广泛接触,霉菌可随气流、雨水、尘埃、以及昆虫等有害动物传播到玉米上来;三是储藏环境的感染;粮库、堆栈的内外境,常存在一个相对平衡的霉菌区系,常常造成谷物的感染;二、霉变玉米的危害粮食在收获期间遭受连阴雨天气,很容易产生霉变;霉变后的粮食如小麦、玉米、花生、大麦、大豆等容易产生黄曲霉毒素、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等有毒有害物质; 黄曲霉毒素是由一组真菌黄曲霉、曲霉等产生的一组化学结构类似的真菌毒素,目前已分离鉴定出12种;其基本结构为二呋喃环和香豆素,前者为基本毒性结构,后者与致癌性有关;试验证明,黄曲霉素可引起肝细胞变性、坏死,损害肝脏,故它是一类肝毒素;哺乳动物的细胞培养液中含有微量黄曲霉毒素时,便可使细胞致死,所以它又是一类细胞毒素;世界卫生组织已明确认定黄曲霉毒素为致癌物,许多科学家甚至认为,黄曲霉毒素是目前已知的致癌性最强的生物代谢产物;我国粮食及食品中黄曲霉毒素限量标准是:20μg/kg玉米、花生仁、花生油、玉米胚油B1,10μg/kg大米、其他食用油,5μg/kg其他粮食、豆类、发酵食品B1,不得检出婴儿代乳食品;霉变玉米中还往往同时存在呕吐霉素和玉米赤霉烯酮;呕吐毒素DON是单端孢霉稀族真菌毒素中一种分子量较小的代谢物,是由各种镰刀菌,尤其是禾谷镰孢菌产生的;其产毒菌株适宜在阴凉、潮湿的气候条件下生长,当谷物的水分含量为22%时,在很短的时间内,谷物即可产生大量的呕吐毒素;呕吐毒素养素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人中毒后会产生胃部不适,恶心、呕吐、头痛、头晕、腹痛、腹泻,还可有全身无力、口干、流涎,少数患者有发烧、颜面潮红等症状;畜禽呕吐毒素中毒后一般表现为厌食、呕吐、腹泻,影响免疫和繁殖机能,并导致血磷和碱性磷酸酯酶的活性下降;我国建议供人食用的谷物DON含量不得超过1mg/kg,小麦、面粉、玉米、玉米粉均应≤1000μg/kg; 玉米赤霉烯酮简称ZEN是由在潮湿环境下生长的镰刀菌群主要是真菌禾谷镰刀菌产生的一种雌激素真菌毒素;它首先是从赤霉病玉米中分离出来的,主要存在于玉米和玉米制品中,小麦、大麦、高梁、大米中也有一定程度的分布;它具有较强的生殖毒性和致癌作用,可引起动物发生雌激素中毒症;我国粮食卫生标准中规定小麦、玉米中玉米赤霉烯酮的限量为60μg/kg;可见,人畜食用毒素含量超标的玉米后,会出现霉毒素中毒现象,能够诱发肝癌、免疫和生殖机能下降等疾病,急性中毒还能产生恶心、呕吐、头疼、头晕、腹痛、腹泻等症状;人畜长期食用低剂量的霉变玉米,毒素会在体内沉积;特别是对动物而言,毒素会在动物肌肉组织有很高含量的残留,而正常烹饪过程不会对它有破坏,也就是说,它可以通过动物组织对人类健康构成危害,并且这种有害物质的残留远远比药物残留危害严重得多;因此,产生霉变的玉米应集中收购、专仓储存、及时送质检机构检测,经检验毒素含量超标的玉米,只能作为工业用粮定向销售,严防流入口粮市场和用于饲料加工;三、如何鉴别和处理玉米中的霉菌及其毒素3.1鉴别玉米中的霉菌及其毒素发霉玉米的特征是玉米胚芽部变黑或变暗,有明显发霉气味;玉米发霉后经水洗有时不易轻易看出,且霉味不浓,但其胚芽部颜色发暗,破开外皮可以发现内部发黑,这种玉米一般出现在夏秋季节;霉玉米鉴别方法一般可以参考如下:1、发霉后的玉米表现玉米皮特别容易分离;2、观察胚芽,玉米胚芽内部有较大的黑色或深灰色区域为发霉的玉米,在底部有一小点黑色为优质的玉米;3、在口感上,好玉米越吃越甜,霉玉米放在口中咀嚼味道是很苦的;4、在饱满度上,霉玉米比重低,籽粒不饱满,取一把放在水中有漂浮的颗粒; 3.2处理玉米中的霉菌及其毒素一、物理脱毒法1、水洗法:将发霉的玉米磨成碎粉,倒进缸中,加入3-4倍的水,然后进行搅拌静置浸泡,每日搅拌换水2次,直至浸泡的水由茶色变成无色为止;2、脱胚去毒法:将玉米磨成1.5-4.5毫米的小颗粒,加5-6倍的清水后进行搅拌、胚部碎片因轻而浮在水面上,将其捞出或随水倒掉,如此反复数次,即可达到脱胚去毒的目的;3、用石灰水浸法;将发霉玉米粉碎成直径1.5-5毫米的小颗粒,然后将过120目筛后的石灰粉按0.8-1%的比例掺入发霉玉米中,最后将掺入石灰粉的料和水按1:2的比例倒入容器中搅拌1分钟,然后静止0.5-5小时,将水倒出,再用清水冲洗2-3次,一般去毒率可达91%以上;二、化学脱毒法1、碱煮处理法;按每1000克发霉玉米加入清水3000克,再加入500克苏打粉或1000克石灰共煮,待煮到饲料裂开时,让其冷却,然后再用清水冲洗到没有碱味时即可使用;2、中草药熏蒸法;用含芳香油的中草药如山苍子油在60℃条件下熏蒸发霉玉米,对黄曲霉毒素有解毒去毒的作用;栓皮能加速黄曲霉毒素的氧化而解其毒性;四、国家对玉米中霉菌毒素含量的最大允许量根据中国国家有关规定,上述各种毒素的最高限量分别为:黄曲霉毒素 20μg/kg,烟曲霉毒素500μg/kg,赭曲霉毒素20μg/kg,T-2毒素80μg/kg,呕吐毒素500μg/kg,玉米赤霉烯酮 100μg/kg;中国饲料卫生标准GB13078-2001要求玉米中黄曲霉毒素的允许量为≤50μg/kg,而我国粮食及食品中对玉米的黄曲霉毒素限量标准是:20μg/kg;饲料卫生标准GB13078-2001中规定,玉米霉菌总数允许量为<40×103个/克,但是霉菌总数并不能代表玉米被霉菌毒素污染的程度;最准确的方法是检验各种毒素的含量;在中国,玉米生霉粒比重南方高于北方,黑龙江重于辽宁和吉林;年景不好的时候,大部分玉米生霉粒都会超过2%;2007年秋季,东北、河北、山东等地在玉米收获期间都普遍降雨,可以预计霉菌毒素的污染程度比较普遍和严重;我国建议供人食用的谷物DON含量不得超过1mg/kg,小麦、面粉、玉米、玉米粉均应≤1000μg/kg;同时我国也遵循国际上的标准制定了我国的霉菌毒素含量标准,分别是:黄曲霉AFB1:5ppb、呕吐霉素DON:1000ppb、赤霉烯酮:500ppbppb是什么意思μg/kg;。
玉米国家标准GB/1353
玉米国家标准GB/135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353-1999代替GB135 3-__-04-01实施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玉米的定义、分类、质量指标、检验方法、检验规则及包装、运输、贮存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收购、贮存、运输、加工、销售的商品玉米。
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5490-1985粮食、油料及植物油脂检验一般规则GB/5491-1985粮食、油料检验扦样、分样法GB/T5492-1985粮食、油料检验色泽、气味、口味鉴定法GB/T5493-1985粮食、油料检验类型及互混检验法GB/T5494-1985粮食、油料检验杂质、不完善粒检验法GB/T5497-1985粮食、油料检验水分测定法3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容重粮食籽粒在单位容积内的质量,以克/升(g/L)表示。
3.2不完善粒受到损伤但尚有使用价值的颗粒。
包括下列几种:3.2.1虫蚀粒:被虫蛀蚀,伤及胚或胚乳的颗粒。
3.2.2病斑粒:粒面带有病斑,伤及胚或胚乳的颗粒。
3.2.3破损粒:籽粒破损达本颗粒体积五分之一(含)以上的颗粒。
3.2.4生芽粒:芽或幼根突破表皮的颗粒。
3.2.5生霉粒:粒面生霉的颗粒。
3.2.6热损伤粒:受热后外表或胚显著变色和损伤的颗粒。
3.3杂质通过规定筛层和无使用价值的物质,包括下列几种:3.3 .1筛下物:通过直径3.0mm圆孔筛的物质。
3.3.2无机杂质:泥土、砂石、砖瓦块及其他无机杂质。
3.3.3有机杂质:无使用价值的玉米粒、异种粮粒及其他有机杂质。
3.4色泽、气味一批玉米固有的综合色泽和气味。
4分类4.1根据玉米种皮颜色分为三类:4.1.1黄玉米:种皮为黄色,并包括略带红色的黄色玉米。
4.1.2白玉米:种皮为白色,并包括略带淡黄色或粉红色的白色玉米。
大连商品交易所玉米交割质量标准
附件9:
大连商品交易所玉米交割质量标准
(FC/DCE D001-2009)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用于大连商品交易所交割的黄玉米质量指标、分级标准及检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大连商品交易所玉米期货合约交割标准品和替代品。
2 引用标准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353-2009 玉米
GB/T 20570-2006 玉米储存品质判定规则
3 定义
本标准采用的定义按GB 1353-2009和GB/T 20570-2006解释。
4 质量指标
4.1玉米期货合约交割标准品品质技术要求:
4.2玉米期货合约质量差异扣价:
4.3 玉米储存品质技术要求:入库指标,宜存;出库指标,宜存或轻度不宜存。
4.4 散粮交割玉米出库不完善粒总量允许范围为≤11%。
4.5 卫生检验和植物检疫按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执行。
5 检验方法
按照GB 1353-2009和GB/T 20570-2006执行。
6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大连商品交易所负责解释。
对GB1353_2009玉米容重测定方法的探讨
2011,N o.7检测分析61收稿日期:2011-04-13;修回日期:2011-06-07作者简介:高清海(1955-),男,站长,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粮油检测。
对GB 1353)2009玉米容重测定方法的探讨高清海,吕 宏(白山市粮油卫生检验监测站,吉林白山 134300)摘 要:国标5玉米6GB 1353)2009于2009-09-01起正式实施代替GB 1353)1999,新标准修订了附录A 5玉米容重的测定方法6,取消了高水分玉米容重增补,增加了附录B 5玉米快速干燥降水设备技术条件及操作方法6。
为了掌握玉米容重测定方法,按GB 1353)2009标准测定方法对高水分玉米(27.8%)降水到17.4%(接近玉米收购水分要求)与13.1%(接近玉米入仓水分要求)时的容重进行了测定,针对玉米容重测定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玉米容重;国家标准;测定方法中图分类号:T S207.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3-6202(2011)07-0061-02容重是玉米定等的主要指标。
玉米容重的大小反映了玉米籽粒的饱满度、完整度、均匀度和粒度的大小。
新国标GB 1353)2009修订了附录A 5玉米容重的测定方法6,将GH CS-1000型谷物容重器排气砣置于插板下改为排气砣置于插板上。
测定过程中改变了玉米进入容量筒的途径,导致玉米容重测定值发生了变化。
取消了高水分玉米容重增补,规范快速降水操作规范。
原标准中对水分大于18.0%的玉米进行容重增补的规定,与实际检测结果有一定差异,特别是水分超过23%玉米的差异更为明显。
为解决水分大于18.0%玉米容重测定问题,在新标准中增加了附录B 5玉米快速干燥降水设备技术条件及操作方法6,通过实验室快速干燥降水设备和快速水分测定仪,将玉米水分降到18.0%以下,待玉米样品冷却至室温后再按照附录A 测定玉米容重。
本文选取吉林省白山地区2010年收购的高水分玉米(27.8%),按照国标GB 1353)20095玉米6中容重测定的方法,将其分别干燥到17.4%(接近玉米收购水分要求)、13.1%(接近玉米入仓水分要求),然后对这两种不同水分玉米样品的容重进行了测定,对测定数据做了简单的统计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心整理
一、?国际标准(GB1353-2009玉米质量指标)?
等级?容重/(g/L)?不完善粒含量%?杂质含量%?水分含
量%?
色泽、气味?
总量?生霉粒量?1?≥720?≤4.0?≤2.0?
≤1.0?
≤14.0?
正常?
2?≥685?≤6.0?3?≥650?≤8.0?4?
≥620?
≤10.0?
5?≥590?≤15.0?等外?<590?—?注:
二、玉米霉菌毒素?
一、玉米及其副产物?DDGS?中的霉菌含量和毒素
量霉菌的存在,严重影?响了玉米的品质,?
和潜在?的危害。
??粒的完整度等有较大关系,成熟度差及破损粒?
素是整粒谷物的?30-500?倍。
?
殖??度、杂质和虫蛀等指标)??蛋白饲料、玉米胚芽粕等。
?价值很高。
但在国内,由于我们的玉米在收
?且由于霉菌产
中,??粮食在收获期间遭受连阴雨天气,很容易产生霉
霉烯酮等有?一是玉米本身传带。
寄附在玉米种??而这种带菌
?子广泛存在于空气之中,植物从生长到收获、储藏,与各种自然物广泛接触,霉?菌可随气流、雨水、尘埃、以及昆虫等有害动物传播到玉米上来。
三是储藏环境?的感染。
粮库、堆栈的内外境,常存在一个相对平衡的霉菌区系,常常造成谷物的感染。
?
二、霉变玉米的危害?
????粮食在收获期间遭受连阴雨天气,很容易产生霉变。
霉变后的粮食如小麦、玉米、花生、大麦、大豆等容易产生黄曲霉毒素、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等有毒有害物质。
??
????黄曲霉毒素是由一组真菌(黄曲霉、曲霉等)产生的一组化学结构类似的真菌毒素,目前已分离鉴定出12种。
其基本结构为二呋喃环和香豆素,前者为基本毒性结构,后者与致癌性有关。
试验证明,黄曲霉素可引起肝细胞变性、坏死,损害肝脏,故它是一类肝毒素。
哺乳动物的细胞培养液中含有微量黄曲霉毒素时,便可使细胞致死,所以它又是一类细胞毒素。
世界卫生组织已明确认定黄曲霉毒素为致癌物,许多科学家甚至认为,黄曲霉毒素是目前已知的致癌性最强的生物代谢产
物。
我国粮食及食品中黄曲霉毒素限量标准是:20μ?g/kg(玉米、花生仁、花生油、玉米胚油)(B1),10μ?g/kg(大米、其他食用油),5μ?g/kg(其他粮食、豆类、发酵食品)(B1),不得检出(婴儿代乳食品)。
??
????霉变玉米中还往往同时存在呕吐霉素和玉米赤霉烯酮。
呕吐毒素(DON)是单端孢霉稀族真菌毒素中一种分子量较小的代谢物,是由各种镰刀菌,尤其是禾谷镰孢菌产生的。
其产毒菌株适宜在阴凉、潮湿的气候条件下生长,当谷物的水分含量为22%时,在很短的时间内,谷物即可产生大量的呕吐毒素。
呕吐毒素养素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人中毒后会产生胃部不适,恶心、呕吐、头痛、头晕、腹痛、腹泻,还可有全身无力、口干、流涎,少数患者有发烧、颜面潮红等症状。
畜禽呕吐毒素中毒后一般表现为厌食、呕吐、腹泻,影响免疫和
繁殖机能,并导致血磷和碱性磷酸酯酶的活性下降。
我国建议供人食用的谷物DON含量不得超过1mg/kg,小麦、面粉、玉米、玉米粉均应≤1000μ?g/kg。
??
????玉米赤霉烯酮(简称ZEN)是由在潮湿环境下生长的镰刀菌群(主要是真菌禾谷镰刀菌)产
?g/kg。
??
????
低剂量的霉变玉米,毒素会在体内沉积。
残留,而正常烹饪过程不会对它有破坏,并
专仓储存、及时送质检机构检测,
粮市场和用于饲料加工。
?
3.1?鉴别玉米中的霉菌及其毒素
?水洗有时不易轻易看
破开外皮可以发现???
?分离;2、观察胚芽,
?在底部有一小点黑色为优质的玉米;3、在口感上,?在口中咀嚼味道是很苦的;4、在饱满度上,霉玉米比重低,
?
3.2?
?3-4?倍的水,然后进行搅?
?2、脱胚去毒法:将玉米磨成?1.5-4.5?毫米的小颗粒,加?5-6?倍的清水后进行搅?拌、胚部碎片因轻而浮在水面上,将其捞出或随水倒掉,如此反复数次,即可达?到脱胚去毒的目的。
?3、用石灰水浸法。
将发霉玉米粉碎成直径?1.5-5?毫米的小颗粒,然后将过?120?目筛后的石灰粉按?0.8-1%的比例掺入发霉玉米中,最后将掺入石灰粉的料和水?按?1:2?的比例倒入容器中搅拌?1?分钟,然后静止?0.5-5?小时,将水倒出,再用清?水冲洗?2-3?次,一般去毒率可达?91%以上。
??
二、化学脱毒法?1、碱煮处理法。
按每?1000?克发霉玉米加入清水?3000?克,再加入?500?克苏打粉?或?1000?克石灰共煮,待煮到饲料裂开时,让其冷却,然后再用清水冲洗到没有?碱味时即可使用。
?2、中草药熏蒸法。
用含芳香油的中草药如山苍子油在?60℃条件下熏蒸
发霉玉?米,?对黄曲霉毒素有解毒去毒的作用。
?栓皮能加速黄曲霉毒素的氧化而解其毒性。
? 四、国家对玉米中霉菌毒素含量的最大允许量?
根据中国国家有关规定,上述各种毒素的最高限量分别为:黄曲霉毒素?20μg/kg,?烟曲霉毒素?500
μg/kg,?赭曲霉毒素?20μg/kg,?T-2?毒素?80μg/kg,?呕吐毒素?500μg/kg,玉米赤霉烯酮?100μg/kg?。
中国饲料卫生标准(GB13078-2001)要求玉米中黄曲霉毒素的允许量为?≤50μg/kg,而我国粮食及食品中对玉米的黄曲霉毒素限量标准是:20μg/k?g。
饲料卫生标准(GB13078-2001)中规定,玉米霉菌总数允许量为<40×103?个/克,但是霉菌总数并不能代表玉米被霉菌毒素污染的程度。
最准确的方法是?检验各种毒素的含量。
在中国,玉米生霉粒比重南方高于北方,黑龙江重于辽宁?和吉林。
?年景不好的时候,?大部分玉米生霉粒都会超过?2%。
?2007?年秋季,?东北、?河北、山东等地在玉米收获期间都普遍降雨,可以预计霉菌毒素的污染程度比较普遍和严重。
?我国建议供人食用的谷物?DON?含量不得超过1mg/kg,小麦、面粉、玉?米、玉米粉均应≤1000μg/kg。
同时我国也遵循国际上的标准制定了我国的?霉菌毒素含量标准,分别是:黄曲霉(AFB1)?:5ppb、呕吐霉素(DON)?:1000ppb、?赤霉烯酮:500ppb(ppb是什么意思?μg/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