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初一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成语故事

合集下载

成语类文言文阅读训练题(含答案)

成语类文言文阅读训练题(含答案)

成语类文言文阅读训练题(含答案)成语类文言文阅读训练一、文言文阅读(共18题;共206分)1.小古文阅读。

卧薪尝胆吴既赦①(shè)越,越王勾践反②国,乃苦身③焦思,置胆于坐④,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曰:“女⑤(rǔ)忘会(kuài)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chónɡ)采;折节⑥下贤人,厚遇宾客;振⑦贫吊⑧死,与百姓同其劳。

终灭吴。

【注释】①赦:免除或减轻刑罚。

②反:同“返”,返回。

③苦身:使自己的身体劳累。

④坐:同“座”,座位。

⑤女:同“汝”,你。

⑥折节:放下身架。

⑦振:同“赈”,救济。

⑧吊:慰问。

(1)阅读短文,结合注释给下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①厚遇宾客()A.相遇B.对待,款待C.机会②置胆于坐()A.坐下B.椅子C.座位(2)“女忘会稽之耻邪?”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其意思是:________(3)文中画线句子是对勾践的()描写。

A.语言B.心理C.动作D.神态(4)勾践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2.文言文阅读凿壁偷光①匡(kuàng)街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dāi)③,衡乃穿壁④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注释:①本文选自《西京杂记》,②区街:西汉经学家。

③速:到,及,不逮,指烛光照不到。

④穿壁:在墙上打洞,穿:凿。

(1)下列说法只有2项是正确的,分别是()和()。

A.读“匡衡勤学而无烛”时可以这样停顿:“匡衡/勤学/而/无烛”。

B.匡衡偷邻居家的蜡烛来照着读书。

C.这是《西京杂记》中的一个故事。

D.匡衡穿过墙壁到邻居家看书。

(2)匡衡是一个________的人,我还知道跟他一样的古人是________。

3.课外阅读。

东施效颦(pín)①西施病心而颦其里②,其里之丑人见而美③之,归④亦捧心而颦其里。

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⑤妻子⑥而去之走。

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最新初一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成语故事

最新初一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成语故事

第一编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话题一成语故事(一)闻鸡起舞名篇阅读:初,范阳祖逖①(tì),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薄②,同寝,中夜闻鸡鸣,蹴③(cù)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选自《资治通鉴》)注释:①祖逖:晋朝人,少孤,轻财好侠,慷慨有节操,博览古今书籍。

②司州主簿:官名。

③蹴:踢。

标题解读:“闻鸡起舞”原意为半夜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

实战演练:1、解释下列带点词在文中的含义。

(1)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________________(2)此非恶.声也________________(3)因.起舞______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注意加点字词的翻译)(1)中夜闻.鸡鸣。

________________(2)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闻鸡起舞”的故事对我们有什么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揠苗助长名篇阅读:宋①人有闵②(mǐn)其苗之不长而揠③(yà)之者,芒芒然④归,谓其人⑤曰:“今日病⑥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⑦而往视之,苗则槁⑧(gǎo)矣。

(选自《孟子•公孙丑上》)注释:①宋:周代诸侯国。

②闵:忧虑。

③揠:拔。

④芒芒然:疲倦的样子。

⑤其人:指他家里人。

⑥病:累坏。

⑦趋:快走。

⑧槁:草木枯干。

名篇解读:“揠苗助长”的意思是把禾苗拔起,帮助其生长。

初中语文成语故事

初中语文成语故事

初中语文成语故事引导学生接触成语、熟悉成语,既能使他们体验到成语故事的乐趣,又能使他们开阔视野,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初中语文成语故事。

初中语文成语故事1:刮目相看东吴吕蒙,勇敢善战,20多岁就已成为名将,但出身贫贱,早年没有读书机会,在吴主孙权的启发下,于繁忙的军旅生活中,利用一切空隙时间发愤读书,越读越起劲。

随着知识领域的不断扩大,见解也日益深刻。

军师鲁肃领兵经过吕蒙驻地,以为吕蒙是个大老粗,不屑去看他。

部下有人建议,吕将军进步很快,不能用老眼光看他,还是去一趟吧!鲁肃前去看望,吕蒙设宴招待。

席上,吕蒙问:军师这次接受重任,和蜀国大将关羽为邻,不知有何打算?鲁肃答道:兵来将当,水来土淹,到时再说吧!吕蒙听了,婉言批评说:现在吴蜀虽然结盟联好,但关羽性同猛虎,怀有野心,战略应该早定,决不能仓促从事啊!并为鲁肃筹划了五项策略。

鲁肃听了,非常折服,并拍着吕蒙的背亲切地说:我总以为老弟只会打仗,没想到学识与谋略也日渐精进,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啊!初中语文成语故事2:城狐社鼠晋朝时候,朝廷上有个左将军叫王敦,他的长史官是谢辊,他俩常在一块议论朝廷上的事情。

有一天,王敦对谢辊说:“刘隗这个人,奸邪作恶,危害国家,我想把这个恶人从君王身边除掉,以此来报效朝廷。

你看行吗?”谢鲲想了一想,摇着头说:“使不得呀,刘隗的确是个坏人,但也是城狐社鼠啊!要挖掘狐狸,恐怕把城墙弄坏;要用火熏死老鼠,或用水灌死老鼠,又怕毁坏了神社庙宇。

如今这个刘隗就好比那城上的狐狸、社庙里的老鼠。

他是君王左右的近臣,势力相当大,又有君王作靠山,恐怕不容易除掉他。

”王敦听了谢辊的话,虽然心里不高兴,也只好罢休。

初中语文成语故事3:作威作福东汉刘懿皇帝死后,中常侍(宦官名)孙程趁机联络了18个宦官,迎立济阴王刘保做了皇帝,这就是汉顺帝。

汉顺帝18岁时,举行京中会考,南郑人李固在会考中名列第一,被汉顺帝封为“议郎”。

李固为人正直,疾恶如仇,敢于直言,他看不惯宦官们政权夺利、贪赃枉法的丑恶行径,多次上书汉顺帝。

文言文的成语故事

文言文的成语故事

文言文的成语故事文言文的成语故事成语故事有着独特的魅力,它既具有丰富的内涵,深远的意义,又有妙趣横生的典故和灵活多变的语言环境,下面是文言文的成语故事,欢迎参考阅读!文言文的成语故事1:曾子杀彘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翻译:曾子的夫人到集市上去,他的儿子哭着闹着要跟着去。

他的母亲对他说:“你先回家呆着,待会儿我回来杀猪给你吃。

”她刚从集市上回来,曾子就要捉猪去杀。

她就劝止说:“只不过是跟孩子开玩笑罢了。

”曾子说:“妻子,可不能跟他开玩笑啊!小孩子没有思考和判断能力,要向父母亲学习,听从父母亲给予的正确的教导。

现在你欺骗他,这是教孩子骗人啊!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再相信自己的母亲了,这不是现实教育的方法。

” 于是曾子就杀猪煮肉给孩子吃。

文言文的成语故事2:狐假虎威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

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地使我长百兽。

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吾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兽见之皆走。

虎不知兽畏已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翻译:老虎寻找各种野兽吃掉他们,抓到(一只)狐狸。

狐狸说:“您不敢吃我!天帝派遣我来做各种野兽的首领,现在你吃掉我,是违背天帝的命令。

你认为我的(话)不诚实,我在你前面行走,你跟随在我后面,观看各种野兽看见我有敢不逃跑的吗?”老虎认为(狐狸的话)是有道理的,所以就和它(一起)走。

野兽看见它们都逃跑了。

老虎不知道野兽是害怕自己而逃跑的,认为(它们)是害怕狐狸。

文言文的成语故事3:毛遂自荐秦之围邯郸,赵使平原君求救,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

平原君曰:“使文能取胜,则善矣。

文不能取胜,则歃血于华屋之下,必得定从而还。

成语故事文言文训练

成语故事文言文训练

寓言、成语故事文言文训练一、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妻适市反,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曾子妻之市之:往 B.顾反,为女杀彘反:.同“返”C.妻适市反适:往 D.特与婴儿戏耳特:特别2.翻译句子: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二、(欧阳修)四岁而孤,家贫无资。

太夫人以荻(与芦苇相似的草本植物)画地,教以书字。

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

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街坊)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抄录未毕,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

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1.选出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A、以荻画地以:用B、教以书字书:写C、使学为诗为:作为D、及其稍长把及:等到2.翻译句子:抄录未毕,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

三、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解释加点字的含义。

(1)先自度.其足(2)吾忘持度.(3)至之.市2.翻译句子:宁信度,无自信也。

四、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1.解释加点字的含义。

①蜀之鄙.有二僧_________ ②吾欲之.南海__________③西蜀之去.南海________ ④子何恃.而往__________2.翻译句子: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阅读-语文七年级上册成语故事--《塞翁失马》

阅读-语文七年级上册成语故事--《塞翁失马》
AABC型词语: 洋洋得意、念念不忘、头头是道、欣欣向荣、斤斤计较、 窃窃私语、亭亭玉立、息息相关、多多益善、默默无闻
知识积累
(1)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了“塞翁失马” 这个 成语,其实现在大家常常把它和另一句一起连用。
现在人们常常这样用:“塞翁失马,焉知非 福”,也作“塞翁失马,安知非福”。这句话的意 思和“塞翁失马”的意思一致,比喻一时虽然受到 损失,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 下可变为好事,反之亦然。形容人的心态,一定要 乐观向上,任何事情都有二面性,不好的一面,有 可能向好的一面转化。
失马 得马 儿子坠马
安慰塞翁 前来祝贺 纷纷慰问
没准会带来好福气 也许会惹出什么麻烦 或许是福气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塞翁面对丢失马和得到马以及儿子摔下马 不同反应的故事,告诉我们福和祸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坏事 可以变成好事,好事也有可能变成坏事的道理。
文章梳理
(2)大家是如何理解“塞翁失马”这个成语的?
马不停蹄:比喻不停顿地向前走。
头脑风暴
(1)大家在生活中有没有遇见类似的事情呢, 可不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呢?
家庭作业
(1)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再写出3个AABC类型的词语,不要和课堂上的重复哦!
(3)课堂上讲的有“马”字的
五个成语是:(
)、(

)、(
)、( )。
)、
为优秀的 自己鼓掌!
8、 不久,匈奴兵大举入侵,青年人被应 (yìng)征(zhēng)入伍,塞翁的儿子因为 摔断了腿,不能去当兵。入伍的青年都战死 了,唯有塞翁的儿子保全了性命。
文章研读
面对孩子摔断了腿,塞翁是如何反应? 邻居们认同塞翁说的话吗?
塞翁的孩子为什么会保全性命?

初中语文白话文成语故事

初中语文白话文成语故事

1、掩耳盗铃出处: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自知》【原文】范氏之亡也①,百姓有得钟者②.欲负而走③,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④,钟况然有音⑤.恐人闻之而夺已也,遽掩其耳⑥.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译文】智伯消灭范氏的时候,有个人趁机偷了一口钟,准备背着它逃跑.但是,这口钟太大了,不好背,他就打算用锤子砸碎以后再背.谁知,刚砸了一下,那口钟就"咣"地发出了很大的响声.他生怕别人听到钟声,来把钟夺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两只耳朵紧紧捂住.害怕别人听到钟的声音,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捂住自己的耳朵就以为别人也听不到了,这就太胡涂了.2、请君入瓮出处:唐•张鷟《朝野佥载•周兴》【原文】或告文昌右丞周兴与丘神绩通谋,太后命来俊臣鞠之.俊臣与兴方推事对食,谓兴曰:“囚多不承,当为何法?”兴曰:“此甚易耳!取大瓮,与炭四周炙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俊臣乃索大瓮,火围如兴法,来起谓兴曰:“有内状推兄,请兄入此瓮.”兴惶恐叩头伏罪.【译文】唐朝女皇武则天,为了镇压反对她的人,任用了一批酷吏.其中两个最为狠毒,一个叫周兴,一个叫来俊臣.他们利用诬陷、控告和惨无人道的刑法,杀害了许多正直的文武官吏和平民百姓. 有一回,一封告密信送到武则天手里,内容竟是告发周兴与人联络谋反.武则天大怒,责令来俊臣严查此事.来俊臣,心里直犯嘀咕,他想,周兴是个狡猾奸诈之徒,仅凭一封告密信,是无法让他说实话的;可万一查不出结果,太后怪罪下来,我来俊臣也担待不起呀.这可怎么办呢?苦苦思索半天,终于想出一条妙计.他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酒席,把周兴请到自己家里.两个人你劝我喝,边喝边聊.酒过三巡,来俊臣叹口气说:“兄弟我平日办案,常遇到一些犯人死不认罪,不知老兄有何办法?”周兴得意地说:“这还不好办!”说着端起酒杯抿了一口.来俊臣立刻装出很恳切的样子说:“哦,请快指教.”周兴阴笑着说:“你找一个大瓮,四周用炭火烤热,再让犯人进到瓮里,你想想,还有什么犯人不招供呢?”来俊臣连连点头称是,随即命人抬来一口大瓮,按周兴说的那样,在四周点上炭火,然后回头对周兴说:“宫里有人密告你谋反,上边命我严查.对不起,现在就请老兄自己钻进瓮里吧.”周兴一听,手里的酒杯啪哒掉在地上,跟着又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连连磕头说:“我有罪, 我有罪,我招供.”3、高山流水出处战国•郑•列御寇《列子•汤问》原文: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翻译:音乐才子俞伯牙喜欢弹一曲《高山流水》,却没有人能够听懂,他在高山上抚琴,曲高而和寡.终于有一天,有一个砍柴的樵夫经过,听懂了他的《高山流水》,这个人就是钟子期.俞伯牙的知音是钟子期,他们约好两年后见面,可是两年后钟子期却没有露面.俞伯牙多方打听才知道,原来钟子期已经病死了,不可能再赴他的约定,俞伯牙悲痛欲绝,他知道子期是唯一能够听懂他音乐的人,如今子期已死,再不会有人听懂他的音乐了,于是他在子期的坟头摔了他心爱的琴,也表示他对知音的敬重和珍惜.这就是那段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伯牙痛心疾首怀念子期,人们用此感叹知音难觅.4、唇亡齿寒【出处】左丘明《左传•僖公五年》原文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公曰:“晋,吾宗也,岂害我哉?”对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大伯不从,是以不嗣.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为文王卿士,* (肙力)在王室,藏于盟府.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逼乎?亲以宠逼,犹尚害之,况以国乎?”公曰:“吾享祀丰洁,神必据我.”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繄物.’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冯依,将在德矣.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弗听,许晋使.宫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腊矣,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为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5、望梅止渴【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原文: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译文:有一次,曹操率领部队行军时一时没有找到水源,士兵们都干渴难忍.于是曹操传下命令说:“前面有一篇大梅林,梅子结满枝头,既甜又酸,可以解渴.”士兵们听了这话,都流出口水,靠这种办法,使部队坚持走到前边有水源的地方.6、盲人摸象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洪进禅师》原文:《大般涅盘经》三二:“尔时大王,即唤众盲各各问言:‘汝见象耶?’众盲各言:‘我已得见.’王言:‘象为何类?’其触牙者即言象形如芦菔根,其触耳者言象如箕,其触头者言象如石,其触鼻者言象如杵,其触脚者言象如木臼,其触脊者言象如床,其触腹者言象如瓮,其触尾者言象如绳.”译文:从前,有四个盲人很想知道大象是什么样子,可他们看不见,只好用手摸.胖盲人先摸到了大象的牙齿.他就说:“我知道了,大象就像一个又大、又粗、有光滑的大萝卜.”高个子盲人摸到的是大象的耳朵.“不对,不对,大象明明是一把大蒲扇嘛!”他大叫起来.“你们净瞎说,大象只是根大柱子.”原来矮个子盲人摸到了大象的腿.而那位年老的盲人呢,却嘟嚷:“唉,大象哪有那么大,它只不过是一根草绳.”7、拔苗助长《孟子•公孙丑上》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译文:古时候宋国有个人,嫌禾苗长得太慢,就一棵棵的往上拔起一点,回家还夸口说:“今天我帮助苗长了!”他儿子听说后,到地里一看,苗都死了.天下不助苗生长的人实在很少啊.以为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妄自帮助它生长的,就像拔苗助长的人,非但没有好处,反而危害了它.急于求成,一心只想让庄稼按自己的意愿快长高,结果落得一个相反的下场.8、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唯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天鹅)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译文: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人.让他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人一心一意,聚精会神,认真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人虽然也听讲,可是心里却想着天上有天鹅飞过,怎样拿弓箭去射它,这个人虽然和那个专心致志的人在一起学习,成绩却不如那个人.是他的智力不如那个人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做事要一心一意、专心致志,才能成功.9、截竿进城《笑林》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坚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译文:鲁国有个人扛着根又粗又长的毛竹进城.到了城门口,他把毛竹竖起来拿,被城门卡住了,他把毛竹横着拿,又被两边的城墙卡住了.他折腾了半天,累得气喘吁吁,还是进不了城.旁边有个老头儿边看边乐:“你可真是个大草包!脑袋瓜里就只有一根弦!我这一大把年纪,过的桥比你走的路还多,你怎么不请教请教我呢?”卖毛竹的人连忙向他打躬作揖:“您老多指教吧!”老头儿捋(lǚ)着白胡子说:“这事儿简单.你把毛竹锯为两段,不就进去了吗?”“毛竹锯断了就不顶用了.”“那总比你卡在城外强吧!”卖毛竹的人就借了把锯子,把毛竹锯断,拿进城去了. 告诉我们我们要多动脑,不要让头脑僵化了.10、入木三分原文:《书断•王羲之》“晋王羲之,字逸少,旷子也.七岁善书,十二见前代《笔说》于其父枕中, 窃而读之.父曰:‘尔何来窃吾所秘’羲之笑而不答.母曰:‘尔看《用笔法》, 父见其小,恐不能秘之.’语羲之曰:‘待尔成人,吾授也.’羲之拜请,今而用之,使待成人,恐蔽儿之幼令也.父喜,遂与之.不盈期月,书便大进.卫夫人见,语太常王策曰:‘此儿必见《用笔诀》,近见其书,便有老成之智.’流涕曰:‘此子必蔽吾名.’晋帝时祭北郊,更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译文:晋代王羲之,字逸少,是王旷的儿子.七岁就擅长书法,十二岁时在父亲的枕中看到古代的《笔说》,就偷来读.父亲(发现后)问:“你为什么偷我秘籍?”王羲之笑而不答.母亲说:“你看《笔说》.”父亲见他小,怕他不能守住秘密.就对王羲之说:“等你长大成人后,我再传授给你.”王羲之诚恳的请求父亲:“现在就给我用吧.倘使等到我成人,恐怕会埋没幼年的才华.”父亲很高兴,于是就给了他.不到一个月,书法便大有长进.卫夫人见了后,对担任太常官的王策说:“羲之一定是看了《笔说》,最近看他的书法,已有了老成稳重的风格.”泪流满面地说:“这孩子一定会比我还有名.”晋帝时,朝廷在北郊举行祭祀大典,更换祝版时,工人削去他的字,渗入木板三分.形容书法笔力强劲,也比喻见解、议论十分深刻、恰切.11、闻鸡起舞《晋书•祖逖传》【古文】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译文当初,范阳人祖逖,年轻时就有大志向,曾与刘琨一起担任司州的主簿,与刘琨同寝,夜半时听到鸡鸣,他踢醒刘琨,说:“这不是令人厌恶的声音.”就起床舞剑.渡江以后,左丞相司马睿让他担任军咨祭酒.祖逖住在京口,聚集起骁勇强健的壮士,对司马睿说:“晋朝的变乱,不是因为君主无道而使臣下怨恨叛乱,而是皇亲宗室之间争夺权力,自相残杀,这样就使戎狄之人钻了空子,祸害遍及中原.现在晋朝的遗民遭到摧残伤害后,大家都想着自强奋发,大王您确实能够派遣将领率兵出师,使像我一样的人统领军队来光复中原,各地的英雄豪杰,一定会有闻风响应的人!”司马睿一直没有北伐的志向,他听了祖逖的话以后,就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仅仅拨给他千人的口粮,三千匹布,不供给兵器,让祖逖自己想办法募集.祖逖带领自己私家的军队共一百多户人家渡过长江,在江中敲打着船桨说:“祖逖如果不能使中原清明而光复成功,就像大江一样有去无回!”于是到淮阴驻扎,建造熔炉冶炼浇铸兵器,又招募了二千多人然后继续前进.形容人很勤奋12、杯弓蛇影【原文】尝②有亲客③,久阔④不复来.广⑤问其故,答曰:“前在坐,蒙⑥赐酒,方欲饮,见杯中有蛇,意甚恶之⑦,既饮而疾⑧.”于时⑨河南⑩听事(11)壁上有角(12),漆画作蛇(13).广意(14)杯中蛇即角影也.复置酒于前处,谓客曰:“酒中复有所见不(15)?”答曰“所见如初.”广乃告其所以(16),客豁然意解(17),沈疴(18)顿愈.【翻译】乐广有一位亲密的朋友,分别很久不见再来了.问到原因时,友人告诉说:“前些日子他来你家做客,承蒙你的厚意,正端起酒杯要喝酒的时候,仿佛看见杯中有一条"小蛇"在晃动.心里虽然十分厌恶它,可还是喝了那杯酒.回到家里,就身得重病.”当时河南听事堂的墙壁上挂着一张角弓.乐广心想,杯中所谓的"小蛇"无疑是角弓的影子了.于是,他便在原来的地方再次请那位朋友饮酒.问道:“今天的杯中还能看到'小蛇'吗?”朋友回答说:“所看到的跟上次一样.”乐广指着墙壁上的角弓,向他说明了原因,客人恍然大悟,积久难愈的重病一下子全好了.在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问题,都要问一个为什么,都要通过调查研究去努力弄清事实的真相,求得正确解决的方法.13、按图索骥[原文]《汉书•梅福传》伯乐《相马经》有“隆颡蛈日①,蹄如累麴”之语②.其子执《马经》以求马,出见大蟾蜍③,谓其父曰:“得一马,略与相同,但蹄不如累麴尔!”伯乐知其子之愚,但转怒为笑曰:“此马好跳,不堪御也④.”[译文]伯乐《相马经》中有“高高的额头,眼睛鼓起,马蹄像叠起来的酒药饼子”之类的话.他的儿子,拿着父亲写的《相马经》,到处找好马.他按照书上所绘的图形去找,发现有一只癞蛤蟆很像书中写的千里马的特征,便高兴地把癞蛤蟆带回家,对父亲说:“我找到一匹千里马,只是蹄子不像叠起来的酒药饼子.”父亲知道儿子愚笨,不生气反而笑道:“这马喜欢跳,不好驾驭.”比喻按照线索寻找,也比喻办事机械、14、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译文]战国时,楚国有个人坐船渡江.船到江心,他一不小心.把随身携带的一把宝剑掉落江中.他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一个记号,说:“这是我宝剑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个记号.”船靠岸后,那楚人立即从船上刻记号的地方跳下水去捞取掉落的宝剑.捞了半天,仍不见宝剑的影子.其实他又怎么找得到宝剑呢?船继续行驶,而宝剑却不会再移动.像他这样去找剑,真是太愚蠢可笑了.15、叶公好龙叶公好龙,室中雕文尽以为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拖尾于堂.叶公见之, 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神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夫似龙而非龙也.[译文]从前有个叫叶公的人非常喜欢龙.在他的家里,墙上画着龙,柱子上雕着龙,穿的盖的上面都绣着龙.天上的真龙听说叶公喜欢龙,就来到叶公家拜访他,长长的尾巴伸在堂上,把头探进窗户里张望.叶公看到天上的真龙后,吓得魂飞胆破,脸色都变色了,急忙躲起来.原来,叶公喜欢的不是真龙,而是那些画的、绣的、刻的假龙.16、郑人买履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译文]郑国有个人想去买双鞋,他先比量了一下自己的脚,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於在座位上.他匆忙去到集市上,忘了带那尺码.他已经拿到鞋子,却说:「我忘记带尺码来了.」又转回家去取.等到他赶回来,集市已散,他终於没有买到鞋.有人问他说:「你为什麼不用自己的脚试一试鞋子的大小呢?」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17、自相矛盾楚人有卖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译文]楚国有个既卖盾又卖矛的人.(他)称赞他自己(的盾)说:“我这盾牌的坚固,没有东西能使它被刺穿.”(他)又称赞他的矛说:“我这矛的锋利,对于任何东西没有不能被它刺穿的.”有人说:“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牌,会怎么样?”这个卖东西的人不能够回应了.那不能被刺穿的盾牌和没有不能刺穿的矛,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18、守株待兔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得得,而身为宋国笑.宋国有个农夫种着几亩地,他的地头上有一棵大树.一天,他在地里干活,忽然看见一只兔子箭一般地飞奔过来,猛的撞在那棵大树上,一下子把脖子折断了,蹬蹬腿就死了.这个农夫飞快的跑过去,把兔子捡起来,高兴地说:“这真是一点劲没费,白捡了个大便宜,回去可以美美地吃上一顿了.”他拎着兔子一边往家走,一边得意地想:“我的运气真好,没准明天还会有兔子跑来,我可不能放过这样的便宜.”第二天,他到地里,也不干活,只守着那棵大树,等着兔子撞过来.结果,等了一天什么也没等到.他却不甘心,从此,天天坐在那棵大树下等着兔子来撞死.他等呀等呀,直等到地里的野草长得比庄稼都高了,连个兔子影也没有再见到.。

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期末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20200708145707)

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期末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20200708145707)

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期末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一请君入瓮或告文昌右丞周兴与丘神绩通谋,太后命来俊臣鞫①之。

俊臣与兴方推事对食②,谓兴曰:“囚多不承,当为何法?”兴曰:“此甚易耳!取大瓮③,以炭四周炙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俊臣乃索大瓮,火围如兴法,因起谓兴曰:“有内状④推兄,请兄入此瓮!”兴惶恐,叩头伏⑤罪。

(选自《朝野佥载·周兴》)【注释】①鞫(jú):审讯,审问。

②推事对食:一边讨论案件,一边相对饮酒。

③瓮:坛子。

④内状:官内递出的状辞。

⑤伏:通“服”,承认。

【阅读提示】武则天为了镇压反对她的人,任用了一批酷吏。

其中有两个人最为狠毒,一个叫周兴,一个叫来俊臣。

他们利用惨无人道的刑罚,杀害了许多正直的文武官吏和平民百姓。

选文写酷吏来俊臣审讯另一个酷吏周兴谋反案,生动地诠释了“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自主训练】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俊臣与兴方.推事对食(正在)B. 囚多不承.(承担)C. 此甚易.耳(容易)D. 以炭四周炙.之(烘烤)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谓兴曰:“囚多不承,当为何法?”(2)有内状推兄,请兄入此瓮!3.“火围如兴法”一句中“兴法”的步骤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4.“请君入瓮”的故事,揭露了酷吏的残忍,如果换个角度思考,这则成语故事还告诉我们什么?二抱薪救火四年,秦破我①及韩、赵,杀十五万人,走我将芒卯②。

魏将段干子请予秦南阳以和。

苏代③谓魏王曰:“欲玺④者段干子也,欲地者秦也。

今王使欲地者制玺⑤,使欲玺者制地⑥,魏氏地不尽则不知已。

且夫以地事⑦秦,譬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王曰:“是则然也。

虽然,事始已行,不可更矣。

”(选自《史记·魏世家》) 【注释】①我:文中指魏国。

②芒卯:人名,魏国的将军。

③苏代:人名,苏秦的弟弟,战国时有名的说客。

④欲玺:想要升官。

⑤使欲地者制玺:让想得到土地的人掌握官位。

《成语故事》阅读推荐(五篇)

《成语故事》阅读推荐(五篇)

《成语故事》阅读推荐(五篇)第一篇:《成语故事》阅读推荐《成语故事》阅读推荐成语是中华民族语言文化艺术的结晶,蕴涵着丰富的智慧与哲理。

每个成语背后都有一个精彩绝伦的故事,这些故事或寓意深刻、耐人寻味,或幽默诙谐、充满智慧。

阅读这些妙趣横生的成语故事,对学生了解祖国的历史文化、开阔视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大,都有着极大的益处。

本学期,我们二上年级的语文第四单元识字四,就是一个专门学习成语的单元。

为了结合课文内容,拓展课外积累,我们可以向学生推荐这本《成语故事》。

这是由出版社出版的一本《成语故事》,篇幅短小,浅显易懂,另外它还是一本注音版的书,对学生来说没有阅读障碍,非常适合二上年级的学生阅读。

通过看《成语故事》,学生不但能积累大量的成语,还能明白它们的意思,出处等,平时说话和写文章时也能够正确运用它们了。

相信通过看这本书,学生会有很大的收获。

那么,怎样让学生更好地深入阅读呢,本学期,我们班还举行了“每月一本”的读书活动。

也就是每月的月初,向学生推荐一本好书,围绕读一读、讲一讲、演一演、聊一聊……一系列的形式开展活动,第二篇:成语故事1.揠苗助长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农夫,他总是嫌田里的庄稼长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觉得禾苗好像总没有长高。

他心想:有什么办法能使它们长得高些快些呢?有一天,他来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

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费了不少的力气,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了,可是他心里却很高兴。

回到家里还夸口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好几寸!”他儿子听了,赶忙跑到田里去看,发现田里的禾苗全都已经枯死了2.不可救药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

凡伯不但有诗才,而且善于治理国事。

后来,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

可是,周厉王飞横跋扈,枉法断事。

奸臣则百般诌媚讨好。

凡伯直言相劝,列数朝政弊端,奸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

周厉王对凡伯十分厌烦,从此,奸臣出入宫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

成语故事阅读与答案

成语故事阅读与答案

成语故事阅读与答案1.一日千里:1.(1)长江中下游(2)土地纵横(3)人口(4)长江(5)长厚的人(6)即使(7)我谦词2.(1)向东,名状(2)西进,名动(3)称王,名动(4)使亡,使动(5)让......为王,使动3.D2.一叶障目:1.B 2.D3.(1)(听了)多日就厌倦得不能忍受,哄她说:“看不见你了。

”(2)带着树叶到集市,当着人面拿人家的东西。

(3)县令受理这个案子,那个楚人自己说了事情的来龙去脉4.(1)土地,纵横(2)别人,物品。

文言中的两个单音词,合起来恰似现代汉语中的一个双音词。

3.一鸣惊人:1.C 2.(1)官吏们荒于政事,胡作非为;诸侯共同侵犯(齐国)(2)诸侯震慑惊恐,都把劫掠的土地归还齐国。

3.“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赏一人,诛一人,省兵而出。

”4.(1)省介词‘于’;(2)省宾语“之”,省主语“楚人”(3)省主语“楚人”4.一箭双雕:1.(1)A(2)A(3)C 2.(1)嫁,名动(2)勇猛矫健的人,形名(3)当副手,形名(4)礼待,名动(5)亲切友好地对待,名动5.三人成虎:1.之,矣,而,也,于,者 2.(1)做人质(2)距离(3)超过(4)明察(5)结束 3.朕,不谷孤6.三令五申:1.曰;“前,心;左,手;右,手;后,背” 2.也,以,于,之,也,乎,以,之3.(1)A (2)C (3)C 4.(1)发布(2)熟悉(3)“促”(4)示众(5)略7.千金买骨:1.C 2.(1)B (2)D (3)A 3.C8.千变万化:1、帝王去世;自己死;交兵;上厕所;候任2、(1)中原地区(2)给坐席(3)确实(4)节拍(5)仔细(6)功效3、A 4、A,B,C,E9.亡羊补牢:1、州侯,夏侯,鄢陵君,寿陵君2、“专淫逸奢靡,不顾国政”3、(1)确实,诚心;(2)宠幸,幸运;(3)离开,往;(4)俗;(5)牲口圈;(6)只 4、(1)名动(2)形名 5、楚国虽败,若能及时总结教训,设法补救,砺精图治,还有补救10、五十步笑百步:1、曰:“寡也,矣。

中国成语故事七年级

中国成语故事七年级

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一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

经过时间的打磨,千万人的口口叮传,每一句成语又是那么深刻隽永、言简意赅。

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中国成语故事七年级,欢迎查阅。

中国成语故事七年级1战国时代,强大的秦国常常欺负赵国。

在代表赵国出使秦国中,蔺相如智勇双全,把和氏璧安全带回赵国,在渑池大会上又保全了赵国的荣誉,被拜为上卿,地位跃居大将军廉颇之上。

廉颇很不服气,说:“我为赵国立了多少汗马功劳,才有今天。

蔺相如凭着三寸不烂之舌倒爬到我头上来了。

哼!见到蔺相如,我一定要给他点颜色看看。

”为避免和廉颇见面,蔺相如就称病不上朝。

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门,远远的瞧见廉颇的车马迎面过来,赶快退到小巷子里,让廉颇的车马先过去。

蔺相如的门客们觉得蔺相如胆小怕事,请求离去。

蔺相如劝阻他们,说:“你们看廉将军跟秦王比,哪一个厉害些?”门客们说:“当然是秦王厉害些。

”蔺相如说:“对呀!秦王我都不怕,我怎么会怕廉将军呢?秦国不敢来侵犯赵国,就是因为我们赵国文臣武将团结一心。

如果我们两人不和,秦国就有机可乘了。

”廉颇知道了,赤着膀子,背着荆条,来到蔺相如的家里请罪,他说:“我是个粗人,见识少,气量窄。

哪儿知道您竟如此容忍我,请您处罚我吧。

”“负荆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中国成语故事七年级2春秋时期,卫国的国君卫献公残暴无道,引起了人们的不满。

后来,卫国的大夫孙文子和宁惠子发动政变,将卫献公赶下台,另立卫殇公。

宁惠子临死前觉得自己错了,将儿子宁悼子叫到跟前说“我曾将献公赶出了卫国,我死以后,你要把他接回来。

”说完,就去世了。

一直流亡在外的卫献公听说宁惠子已死,便开始了复国的活动。

他派人同宁悼子联系,并许诺自己回国后让宁悼子掌权,自己不管朝政,只管宗庙、祭祀的事。

宁悼子有些心动,和诸位大臣们商议。

大家都反对。

因为将卫献公接回来很简单,问题是卫献公虽然流亡多年,但残忍暴虐的脾气依旧没什么变化。

成语故事初中必备_

成语故事初中必备_

成语故事初中必备_有些成语在试题中出现的频率高,又或者是直接让你猜意思,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成语故事初中必备成语,供大家参考精选成语一:按兵不动春秋末期,诸侯争霸,弱肉强食,位于晋国东部的一个弱小国家——卫国,长期以来受着强大晋国的压迫,苦不堪言。

这个时候卫国的国君——卫灵公,毅然投靠了与晋国同样强大的齐国,缔约结盟。

这种做法令当时晋国的执政卿赵鞅十分恼怒,集结大军准备讨伐卫国,大军出发前,赵鞅先派大夫史默出使卫国,暗中调查卫国内部的情况,并约好在一个月后回来报告,可是,一个月,两个月很快过去了,史默仍旧没有消息,赵鞅不知道究竟出了什么意外情况,晋国内部也开始议论纷纷,史默已经被卫国杀害,不可能再回来了。

况且卫国只不过是一个弱小的国家,不如干脆出兵,一举击破,赵鞅否定了这种说法,他认为卫国之所以敢背叛晋国投靠齐国,一定已经做好了十分充分的准备,贸然进攻,会使晋国损失巨大,所以在史默控听消息回来之前,决不能草率采取行动。

就这样等了半年之久,史默终于回来了。

赵鞅问他:“为什么耽搁这么长的时间呢。

史默答道,经过六个月的观察,卫灵公很有才干,国内贤臣很多,人民拥戴,举国上下团结一心。

如果我们要依靠武力使卫国屈服,是要付出巨大的代价的。

经过这半年来,还是寻找不到卫国的弱点,所以我只好回来了。

赵鞅听后,同意史默的看法,暂时打消了攻打卫国的念头,按兵不动,等待时机。

成语意思:时机不成熟的时候贸然行动是要付出代价的。

精选成语二:井底之蛙一只青蛙,住一口井里。

它高兴时,在井里跳来跳去,天热了,在水中游上游下,觉得很快活:我是井里的主人,多么逍遥自在!它正在自得其乐的时候,忽然听见有人在叫它。

它抬起头向井口一看,只见一只大海龟的头几乎遮去了井口上的半丬天。

只听见大海龟问它:青蛙老弟,你见过大海吗?青蛙说:大海有我的井大吗?海龟老兄,欢迎你下井来作客。

大海龟被它说动了心,真想下井去看看。

可是,它左腿还没跨进井去,右腿的膝盖已被井栏绊住了。

文言文的成语小故事_成语故事大全

文言文的成语小故事_成语故事大全

文言文的成语小故事故事是我国独有的文化,可与古相提并论,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文言文的成语小故事。

文言文的成语小故事1:北冥有鱼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翻译: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

鲲的体积,真不知道大到几千里;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鹏。

鹏的脊背,真不知道长到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天边的云。

这只鹏鸟呀,随着海上汹涌的波涛迁徙到南方的大海。

南方的大海是个天然的大池。

文言文的成语小故事2:士别三日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便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翻译:当初,孙权对吕蒙说:“您现在担任要职,不可以不!”吕蒙以军中事务繁多为借口推辞了。

孙权说:“我难道要您研究经典成为博士吗?只要您广泛阅读,见识从前的事情罢了,您说事务繁多,哪里比得上我呢?我常常读书,自己觉得有很大的收获。

”于是吕蒙开始学习。

到了鲁肃经过寻阳,跟吕蒙一道议论军事,非常惊讶地说:“您现在的才干谋略,不再是当年吴地的阿蒙!”吕蒙说:“读书人离别三日,就应该重新别眼相看。

大多数哥为什么这么迟才改变看法呢!”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辞别。

文言文的成语小故事3:高山流水蜀僧抱绿绮,西下峨嵋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翻译:四川僧人抱弹名琴绿绮,他是来自巴蜀的峨嵋峰。

他为我挥手弹奏了名曲,好象听到万壑松涛雄风。

高山流水音调一洗情怀,袅袅余音融入秋天霜钟。

不知不觉青山已披暮色,秋去也似乎暗淡了几重!文言文的成语小故事4:凿壁借光匡衡勤学而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发书映光而读之。

初中语文文言文成语故事

初中语文文言文成语故事

1、掩耳盗铃出处: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自知》【原文】范氏之亡也①,百姓有得钟者②.欲负而走③,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④,钟况然有音⑤.恐人闻之而夺已也,遽掩其耳⑥.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译文】智伯消灭范氏的时候,有个人趁机偷了一口钟,准备背着它逃跑.但是,这口钟太大了,不好背,他就打算用锤子砸碎以后再背.谁知,刚砸了一下,那口钟就"咣"地发出了很大的响声.他生怕别人听到钟声,来把钟夺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两只耳朵紧紧捂住.害怕别人听到钟的声音,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捂住自己的耳朵就以为别人也听不到了,这就太胡涂了.2、请君入瓮出处:唐•张鷟《朝野佥载•周兴》【原文】或告文昌右丞周兴与丘神绩通谋,太后命来俊臣鞠之.俊臣与兴方推事对食,谓兴曰:“囚多不承,当为何法?”兴曰:“此甚易耳!取大瓮,与炭四周炙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俊臣乃索大瓮,火围如兴法,来起谓兴曰:“有内状推兄,请兄入此瓮.”兴惶恐叩头伏罪.【译文】唐朝女皇武则天,为了镇压反对她的人,任用了一批酷吏.其中两个最为狠毒,一个叫周兴,一个叫来俊臣.他们利用诬陷、控告和惨无人道的刑法,杀害了许多正直的文武官吏和平民百姓. 有一回,一封告密信送到武则天手里,内容竟是告发周兴与人联络谋反.武则天大怒,责令来俊臣严查此事.来俊臣,心里直犯嘀咕,他想,周兴是个狡猾奸诈之徒,仅凭一封告密信,是无法让他说实话的;可万一查不出结果,太后怪罪下来,我来俊臣也担待不起呀.这可怎么办呢?苦苦思索半天,终于想出一条妙计.他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酒席,把周兴请到自己家里.两个人你劝我喝,边喝边聊.酒过三巡,来俊臣叹口气说:“兄弟我平日办案,常遇到一些犯人死不认罪,不知老兄有何办法?”周兴得意地说:“这还不好办!”说着端起酒杯抿了一口.来俊臣立刻装出很恳切的样子说:“哦,请快指教.”周兴阴笑着说:“你找一个大瓮,四周用炭火烤热,再让犯人进到瓮里,你想想,还有什么犯人不招供呢?”来俊臣连连点头称是,随即命人抬来一口大瓮,按周兴说的那样,在四周点上炭火,然后回头对周兴说:“宫里有人密告你谋反,上边命我严查.对不起,现在就请老兄自己钻进瓮里吧.”周兴一听,手里的酒杯啪哒掉在地上,跟着又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连连磕头说:“我有罪, 我有罪,我招供.”3、高山流水出处战国•郑•列御寇《列子•汤问》原文: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翻译:音乐才子俞伯牙喜欢弹一曲《高山流水》,却没有人能够听懂,他在高山上抚琴,曲高而和寡.终于有一天,有一个砍柴的樵夫经过,听懂了他的《高山流水》,这个人就是钟子期.俞伯牙的知音是钟子期,他们约好两年后见面,可是两年后钟子期却没有露面.俞伯牙多方打听才知道,原来钟子期已经病死了,不可能再赴他的约定,俞伯牙悲痛欲绝,他知道子期是唯一能够听懂他音乐的人,如今子期已死,再不会有人听懂他的音乐了,于是他在子期的坟头摔了他心爱的琴,也表示他对知音的敬重和珍惜.这就是那段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伯牙痛心疾首怀念子期,人们用此感叹知音难觅.4、唇亡齿寒【出处】左丘明《左传•僖公五年》原文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公曰:“晋,吾宗也,岂害我哉?”对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大伯不从,是以不嗣.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为文王卿士,* (肙力)在王室,藏于盟府.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逼乎?亲以宠逼,犹尚害之,况以国乎?”公曰:“吾享祀丰洁,神必据我.”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繄物.’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冯依,将在德矣.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弗听,许晋使.宫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腊矣,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为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5、望梅止渴【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原文: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译文:有一次,曹操率领部队行军时一时没有找到水源,士兵们都干渴难忍.于是曹操传下命令说:“前面有一篇大梅林,梅子结满枝头,既甜又酸,可以解渴.”士兵们听了这话,都流出口水,靠这种办法,使部队坚持走到前边有水源的地方.6、盲人摸象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洪进禅师》原文:《大般涅盘经》三二:“尔时大王,即唤众盲各各问言:‘汝见象耶?’众盲各言:‘我已得见.’王言:‘象为何类?’其触牙者即言象形如芦菔根,其触耳者言象如箕,其触头者言象如石,其触鼻者言象如杵,其触脚者言象如木臼,其触脊者言象如床,其触腹者言象如瓮,其触尾者言象如绳.”译文:从前,有四个盲人很想知道大象是什么样子,可他们看不见,只好用手摸.胖盲人先摸到了大象的牙齿.他就说:“我知道了,大象就像一个又大、又粗、有光滑的大萝卜.”高个子盲人摸到的是大象的耳朵.“不对,不对,大象明明是一把大蒲扇嘛!”他大叫起来.“你们净瞎说,大象只是根大柱子.”原来矮个子盲人摸到了大象的腿.而那位年老的盲人呢,却嘟嚷:“唉,大象哪有那么大,它只不过是一根草绳.”7、拔苗助长《孟子•公孙丑上》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译文:古时候宋国有个人,嫌禾苗长得太慢,就一棵棵的往上拔起一点,回家还夸口说:“今天我帮助苗长了!”他儿子听说后,到地里一看,苗都死了.天下不助苗生长的人实在很少啊.以为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妄自帮助它生长的,就像拔苗助长的人,非但没有好处,反而危害了它.急于求成,一心只想让庄稼按自己的意愿快长高,结果落得一个相反的下场.8、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唯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天鹅)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译文: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人.让他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人一心一意,聚精会神,认真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人虽然也听讲,可是心里却想着天上有天鹅飞过,怎样拿弓箭去射它,这个人虽然和那个专心致志的人在一起学习,成绩却不如那个人.是他的智力不如那个人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做事要一心一意、专心致志,才能成功.9、截竿进城《笑林》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坚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译文:鲁国有个人扛着根又粗又长的毛竹进城.到了城门口,他把毛竹竖起来拿,被城门卡住了,他把毛竹横着拿,又被两边的城墙卡住了.他折腾了半天,累得气喘吁吁,还是进不了城.旁边有个老头儿边看边乐:“你可真是个大草包!脑袋瓜里就只有一根弦!我这一大把年纪,过的桥比你走的路还多,你怎么不请教请教我呢?”卖毛竹的人连忙向他打躬作揖:“您老多指教吧!”老头儿捋(lǚ)着白胡子说:“这事儿简单.你把毛竹锯为两段,不就进去了吗?”“毛竹锯断了就不顶用了.”“那总比你卡在城外强吧!”卖毛竹的人就借了把锯子,把毛竹锯断,拿进城去了. 告诉我们我们要多动脑,不要让头脑僵化了.10、入木三分原文:《书断•王羲之》“晋王羲之,字逸少,旷子也.七岁善书,十二见前代《笔说》于其父枕中, 窃而读之.父曰:‘尔何来窃吾所秘’羲之笑而不答.母曰:‘尔看《用笔法》, 父见其小,恐不能秘之.’语羲之曰:‘待尔成人,吾授也.’羲之拜请,今而用之,使待成人,恐蔽儿之幼令也.父喜,遂与之.不盈期月,书便大进.卫夫人见,语太常王策曰:‘此儿必见《用笔诀》,近见其书,便有老成之智.’流涕曰:‘此子必蔽吾名.’晋帝时祭北郊,更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译文:晋代王羲之,字逸少,是王旷的儿子.七岁就擅长书法,十二岁时在父亲的枕中看到古代的《笔说》,就偷来读.父亲(发现后)问:“你为什么偷我秘籍?”王羲之笑而不答.母亲说:“你看《笔说》.”父亲见他小,怕他不能守住秘密.就对王羲之说:“等你长大成人后,我再传授给你.”王羲之诚恳的请求父亲:“现在就给我用吧.倘使等到我成人,恐怕会埋没幼年的才华.”父亲很高兴,于是就给了他.不到一个月,书法便大有长进.卫夫人见了后,对担任太常官的王策说:“羲之一定是看了《笔说》,最近看他的书法,已有了老成稳重的风格.”泪流满面地说:“这孩子一定会比我还有名.”晋帝时,朝廷在北郊举行祭祀大典,更换祝版时,工人削去他的字,渗入木板三分.形容书法笔力强劲,也比喻见解、议论十分深刻、恰切.11、闻鸡起舞《晋书•祖逖传》【古文】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译文当初,范阳人祖逖,年轻时就有大志向,曾与刘琨一起担任司州的主簿,与刘琨同寝,夜半时听到鸡鸣,他踢醒刘琨,说:“这不是令人厌恶的声音.”就起床舞剑.渡江以后,左丞相司马睿让他担任军咨祭酒.祖逖住在京口,聚集起骁勇强健的壮士,对司马睿说:“晋朝的变乱,不是因为君主无道而使臣下怨恨叛乱,而是皇亲宗室之间争夺权力,自相残杀,这样就使戎狄之人钻了空子,祸害遍及中原.现在晋朝的遗民遭到摧残伤害后,大家都想着自强奋发,大王您确实能够派遣将领率兵出师,使像我一样的人统领军队来光复中原,各地的英雄豪杰,一定会有闻风响应的人!”司马睿一直没有北伐的志向,他听了祖逖的话以后,就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仅仅拨给他千人的口粮,三千匹布,不供给兵器,让祖逖自己想办法募集.祖逖带领自己私家的军队共一百多户人家渡过长江,在江中敲打着船桨说:“祖逖如果不能使中原清明而光复成功,就像大江一样有去无回!”于是到淮阴驻扎,建造熔炉冶炼浇铸兵器,又招募了二千多人然后继续前进.形容人很勤奋12、杯弓蛇影【原文】尝②有亲客③,久阔④不复来.广⑤问其故,答曰:“前在坐,蒙⑥赐酒,方欲饮,见杯中有蛇,意甚恶之⑦,既饮而疾⑧.”于时⑨河南⑩听事(11)壁上有角(12),漆画作蛇(13).广意(14)杯中蛇即角影也.复置酒于前处,谓客曰:“酒中复有所见不(15)?”答曰“所见如初.”广乃告其所以(16),客豁然意解(17),沈疴(18)顿愈.【翻译】乐广有一位亲密的朋友,分别很久不见再来了.问到原因时,友人告诉说:“前些日子他来你家做客,承蒙你的厚意,正端起酒杯要喝酒的时候,仿佛看见杯中有一条"小蛇"在晃动.心里虽然十分厌恶它,可还是喝了那杯酒.回到家里,就身得重病.”当时河南听事堂的墙壁上挂着一张角弓.乐广心想,杯中所谓的"小蛇"无疑是角弓的影子了.于是,他便在原来的地方再次请那位朋友饮酒.问道:“今天的杯中还能看到'小蛇'吗?”朋友回答说:“所看到的跟上次一样.”乐广指着墙壁上的角弓,向他说明了原因,客人恍然大悟,积久难愈的重病一下子全好了.在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问题,都要问一个为什么,都要通过调查研究去努力弄清事实的真相,求得正确解决的方法.13、按图索骥[原文]《汉书•梅福传》伯乐《相马经》有“隆颡蛈日①,蹄如累麴”之语②.其子执《马经》以求马,出见大蟾蜍③,谓其父曰:“得一马,略与相同,但蹄不如累麴尔!”伯乐知其子之愚,但转怒为笑曰:“此马好跳,不堪御也④.”[译文]伯乐《相马经》中有“高高的额头,眼睛鼓起,马蹄像叠起来的酒药饼子”之类的话.他的儿子,拿着父亲写的《相马经》,到处找好马.他按照书上所绘的图形去找,发现有一只癞蛤蟆很像书中写的千里马的特征,便高兴地把癞蛤蟆带回家,对父亲说:“我找到一匹千里马,只是蹄子不像叠起来的酒药饼子.”父亲知道儿子愚笨,不生气反而笑道:“这马喜欢跳,不好驾驭.”比喻按照线索寻找,也比喻办事机械、14、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译文]战国时,楚国有个人坐船渡江.船到江心,他一不小心.把随身携带的一把宝剑掉落江中.他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一个记号,说:“这是我宝剑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个记号.”船靠岸后,那楚人立即从船上刻记号的地方跳下水去捞取掉落的宝剑.捞了半天,仍不见宝剑的影子.其实他又怎么找得到宝剑呢?船继续行驶,而宝剑却不会再移动.像他这样去找剑,真是太愚蠢可笑了.15、叶公好龙叶公好龙,室中雕文尽以为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拖尾于堂.叶公见之, 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神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夫似龙而非龙也.[译文]从前有个叫叶公的人非常喜欢龙.在他的家里,墙上画着龙,柱子上雕着龙,穿的盖的上面都绣着龙.天上的真龙听说叶公喜欢龙,就来到叶公家拜访他,长长的尾巴伸在堂上,把头探进窗户里张望.叶公看到天上的真龙后,吓得魂飞胆破,脸色都变色了,急忙躲起来.原来,叶公喜欢的不是真龙,而是那些画的、绣的、刻的假龙.16、郑人买履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译文]郑国有个人想去买双鞋,他先比量了一下自己的脚,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於在座位上.他匆忙去到集市上,忘了带那尺码.他已经拿到鞋子,却说:「我忘记带尺码来了.」又转回家去取.等到他赶回来,集市已散,他终於没有买到鞋.有人问他说:「你为什麼不用自己的脚试一试鞋子的大小呢?」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17、自相矛盾楚人有卖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译文]楚国有个既卖盾又卖矛的人.(他)称赞他自己(的盾)说:“我这盾牌的坚固,没有东西能使它被刺穿.”(他)又称赞他的矛说:“我这矛的锋利,对于任何东西没有不能被它刺穿的.”有人说:“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牌,会怎么样?”这个卖东西的人不能够回应了.那不能被刺穿的盾牌和没有不能刺穿的矛,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18、守株待兔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得得,而身为宋国笑.宋国有个农夫种着几亩地,他的地头上有一棵大树.一天,他在地里干活,忽然看见一只兔子箭一般地飞奔过来,猛的撞在那棵大树上,一下子把脖子折断了,蹬蹬腿就死了.这个农夫飞快的跑过去,把兔子捡起来,高兴地说:“这真是一点劲没费,白捡了个大便宜,回去可以美美地吃上一顿了.”他拎着兔子一边往家走,一边得意地想:“我的运气真好,没准明天还会有兔子跑来,我可不能放过这样的便宜.”第二天,他到地里,也不干活,只守着那棵大树,等着兔子撞过来.结果,等了一天什么也没等到.他却不甘心,从此,天天坐在那棵大树下等着兔子来撞死.他等呀等呀,直等到地里的野草长得比庄稼都高了,连个兔子影也没有再见到.。

七年级语文课文历史成语故事大全

七年级语文课文历史成语故事大全

七年级语文课文历史成语故事大全成语的学习是令多少人头疼的一件事,因为比较枯燥难记,不过如果大家熟练掌握,然后在写作上面经常引用成语的话,也可以增加你作文的文采,从而提高写作水平,今天小编教大家从故事的角度切入成语的学习,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提高对于成语的兴趣,享受语文学习。

1、呕心沥血唐朝著名的诗人李贺,七岁就开始写诗做文章,才华横溢。

成年后,他一心希望朝廷能重用他,但是,他在政治上从来没有得志过,只好把这苦闷的心情倾注在诗歌的创作上。

他每次外出,都让书童背一个袋子,只要一有灵感,想出几句好诗,他就马上记下来,回家后再重新整理、提炼。

母亲总是心疼地说:“我的儿子已把全部的精力和心血放在写诗上了,真是要把心呕出来才罢休啊!”李贺在他短暂的二十六年生涯中,留下了240余首诗歌,这是他用毕生的心血凝结而成的。

唐代文学家韩愈,曾写过这样两句诗:“刳(kū)肝以为纸,沥血以书辞。

”即是说挖出心肝来当纸,滴出血来写文章。

后来人们常用“呕心沥血”比喻极度劳心苦思。

2、请君入瓮唐朝女皇武则天,为了镇压反对她的人,任用了一批酷吏。

其中两个最为狠毒,一个叫周兴,一个叫来俊臣。

他们利用诬陷、控告和惨无人道的刑法,杀害了许多正直的文武官吏和平民百姓。

有一回,一封告密信送到武则天手里,内容竟是告发周兴与人联络谋反。

武则天大怒,责令来俊臣严查此事。

来俊臣心里直犯嘀咕,他想,周兴是个狡猾奸诈之徒,仅凭一封告密信,是无法让他说实话的;可万一查不出结果,太后怪罪下来,我来俊臣也担待不起呀。

这可怎么办呢?苦苦思索半天,终于想出一条妙计。

他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酒席,把周兴请到自己家里。

两个人你劝我喝,边喝边聊。

酒过三巡,来俊臣叹口气说:“兄弟我平日办案,常遇到一些犯人死不认罪,不知老兄有何办法?”周兴阴笑着说:“你找一个大瓮,四周用炭火烤热,再让犯人进到瓮里,你想想,还有什么犯人不招供呢?”来俊臣连连点头称是,随即命人抬来一口大瓮,按周兴说的那样,在四周点上炭火,然后回头对周兴说:“宫里有人密告你谋反,上边命我严查。

简短成语故事七年级

简短成语故事七年级

简短成语故事七年级成语故事大都是两三千年以来流传下来的或接连产生的,随着社会的开展演进,依据社会生活的实际须要,表达新思想意识的成语,就自然会不断地接连地产生,更须要我们现如今的传承下去,下面为大家细心整理了一些关于简短成语故事七年级,欢送查阅。

简短成语故事七年级1据记载,战国时期,诸侯称霸天下。

有识之士提出了两种主见,即“合纵”和“连横”。

前者主见弱国联合抗击强秦,后者主见弱国跟随秦折服其他弱国。

当时的齐、楚、燕、韩、魏、赵六国之间的合纵盟约非常坚固,秦国的相国张仪觉察后,便辞去职务,来到魏国,打算准备劝魏王退出纵约。

张仪得到魏襄王的信任,被任命为相国。

但魏襄王很有主见,他知道秦国野心很大,不讲信义,所以不愿联合秦国。

秦王闻之大怒,一面派大军袭取魏地,一面派人暗中不断厚赠张仪财宝。

四年后,魏襄王死,儿子哀王继位。

张仪又劝告魏哀王投靠秦国,也遭到拒绝。

张仪便暗中要秦国进攻魏国。

魏国战败了。

其次年,魏国又被齐国战胜于观津(今河北武邑东南)。

秦国又乘机攻魏,他们先把韩国大将申差的军队打了个一败涂地,使其他诸侯为之震惊。

魏国的失败,导致了纵约国关系出现裂痕。

张仪利用这种形势,劝服哀王依附秦国。

他从分析魏国地理形势、兵力状况、目前境况、“合纵”协约不行信等不利条件入手,最终用“积羽沉舟”作譬如,指出魏国假如无视这些不利因素,就会像轻的羽毛大量积累能压沉大船一样,遭到覆亡的危急。

魏哀王最终听从了张仪的劝议,背离“合纵”协议,恳求和秦国“连横”。

简短成语故事七年级2顾恺之是东晋时人,字长康,晋陵无锡人。

他多才多艺,不但诗赋写得很好,而且字也写得非常美丽。

他特殊擅长的是绘画,是当时的画家。

他年轻的时候,曾经做过大司马桓温的参军。

顾恺之跟随桓温南征北战很多年,两人结下了非常深厚的友情。

有一次,顾恺之跟随桓温到江陵去视察部队。

到江陵的其次天,江陵的官员前来拜见桓温,并送来许多捆当地的特产——甘蔗。

桓温见了非常开心,就说:“这里的甘蔗是非常出名的,大家一起来尝尝。

古代成语故事七年级[大全]

古代成语故事七年级[大全]

古代成语故事七年级[大全]第一篇:古代成语故事七年级[大全]成语故事包涵着我国从古代到现在的大道理大智慧,通过描写生活的一些简单的事,让我们感觉到有趣从而明白需要知道的,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一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古代成语故事七年级,欢迎查阅。

古代成语故事七年级1秦朝末年,继陈胜、吴广揭杆而起以后,不少英雄豪杰和诸侯也都纷纷起兵抗秦。

其中势力的要算刘邦和项羽领导的两支队伍。

陈胜、吴广死后,原来六国的一些贵族各抢各的地盘,秦将章邯、李由等则趁机打击起义军,予以各个击破,这时,项羽的叔父项梁召开了会议,让大伙推选一位楚王,以便统一领导抗秦的力量。

找来找去,找到了楚怀王的一个13岁的孙子,于秦二世二年(公元208年),立为楚王,也称为楚怀王。

当时,包括项羽、刘邦在内,各路反秦军队的将领在表面上服从楚王的领导,楚王也和大家约好,谁先进秦都咸阳谁就为王。

后来,刘邦先进了咸阳,项羽对此不甘心,想借楚王的命令改变原来的盟约,谁知一请示楚王,得到的回答是“照前约,谁先进关谁做王。

”项羽一听火了,就夺了楚王的实权,尊他为义帝。

后来,干脆指使人把楚王杀了。

不久,刘邦兴兵攻打项羽。

当时,有一个被人称为董公的三老(县或乡中管理教化的老年人)对刘邦说,打项羽得找个名目,并给刘邦出主意说,可借义帝被杀这件事做点文章。

刘邦一听有道理,于是就大举为义帝发丧,并且派人告诉各路诸侯说:“义帝是大家立的,现在项羽指使人谋杀了义帝,真是大逆不道,我愿意和你们一道去征伐杀害义帝的人。

”在以上这个故事中,“大逆不道”这句成语是指严重违背某种封建道德。

后来,人们常用这句成语比喻专制者对起来造反的人所加的罪名。

古代成语故事七年级2春秋时,晋平公有一次问祁黄羊说:“南阳县缺个,你看,应该派谁去当比较合适呢?”祁黄羊毫不迟疑地回答说:“叫解狐去,最合适了。

他一定能够胜任的!”平公惊奇地又问他:“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你为什么还要推荐他呢!”祁黄羊说:“你只问我什么人能够胜任,谁最合适;你并没有问我解狐是不是我的仇人呀!”于是,平公就派解狐到南阳县去上任了。

初中成语故事

初中成语故事

初中成语故事初中4字成语故事(通用10篇)成语中有大量的由历史故事和历史典故演绎而成的,了解了一个成语,就等于了解了一个历史故事或一段精彩的历史。

下面是初中生4字成语故事,一起来学习下吧!初中成语故事 1【成语】:班门弄斧【拼音】:bān mén nòng fǔ【解释】: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

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

【成语故事】: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

多用于自谦。

采石江边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来来往往一首诗,鲁班门前弄大斧。

这是明朝梅之涣写的题李白墓诗。

李白,字太白,好饮酒,人称李谪仙,是唐代伟大的诗人。

关于他的死,有种种神话似的传说。

例如,有的说李白晚年浏览洞庭、岳阳和金陵(现在的南京)等地。

一天,泊舟采石江边(采石,北临长江,今安徽当涂县境内)。

晚上,月明如昼,李白在舟中对月畅饮,喝得大醉,见水中月影,竟探身去捉,便堕江而没。

有的传说更神,说这时江中忽然风浪大作,有巨鲸奋鬣而起,仙童二人,手持旌节,请李白坐于鲸背,音乐前导,腾空而去。

这些传说,当然不能信为,但是在采石,后来却因此出现不少名胜。

不但有李白墓,还有谪仙楼、捉月亭等,并引起了无数游人的兴趣。

有些文章不通、却想冒充风雅的游人更在李白墓上胡诌乱题,十分可笑。

梅之涣的这首诗,就是讥讽这类游人的。

他认为在大诗人的墓上乱题歪诗,简直是“鲁班门前弄大斧”——太不自量。

鲁班,据说姓公输,名般,是战国时代的鲁国人,也称鲁般。

他是一个善于制作精巧器具的能手,人们叫他“巧人”。

民间历来把他奉为木匠的始祖。

谁敢在鲁班面前卖弄使用斧子的技术?也就是说,想在大行家面前显示自己的本领,这种太不谦虚的可笑行为,就叫做“鲁班门前弄大斧”,简作“班门弄斧”。

和俗语所说的“关公面前耍大刀”的意思差不多。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在他《为王氏伯仲唱和诗》所作的序中说:“操斧于班郢之门,斯强颜耳。

”(郢,指另一个古代的操斧能手,参看“斧正”。

“强颜”,是厚着脸皮的意思。

最新经典成语故事初一

最新经典成语故事初一

经典成语故事初一中国历史悠久,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汉语更是渊远流长的文学,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而成语则是汉语的精髓,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一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以深刻形象的故事典故讲述一些道理,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经典成语故事初一,欢迎查阅。

经典成语故事初一1话说有一天,县令应郴(chēn)请自己的下属杜宣来家里喝酒。

酒席设在厅堂里,俩人面对面落座,应郴给杜宣倒酒,杜宣背后的墙面上悬挂着一张红色的弓,由于光线的折射,弓的影子映射在杜宣的酒杯中,犹如蛇形一样。

杜宣低头一看自己的酒杯,以为真有一条蛇在杯中蠕动,顿时吓啦一跳。

可是应郴是自己的顶头上司,领导倒的酒不敢不喝啊,杜宣没办法,只能一咬牙一跺脚,硬着头皮把这杯酒给喝啦。

应郴再给他倒酒的时候,杜宣就借故推辞,没待一会儿就起身告辞啦。

回到家中,杜宣越想越觉得不对劲,感觉刚才喝下去的那条蛇好像在肚子里蠕动,顿时觉得胸闷腹痛,结果一病不起,连吃饭喝水都非常困难。

家里人请啦很多大夫来诊治,可都诊断不出病因,病情也不见好转。

过啦几天,应郴来杜宣家中看望他,问他是怎么得病的,杜宣便讲啦那天喝酒时酒杯中有蛇的事。

应郴安慰啦他几句,就回家啦。

他坐在厅堂里反复回忆,为什么杜宣的酒杯里会有蛇呢。

突然,墙上挂的那张红色的弓引起啦应郴的注意。

他立即坐在那天杜宣坐的位置上,取来一杯酒,果然,酒杯中有弓的影子,猛一看,确实像是一条蛇在蠕动。

应郴这下明白是怎么回事啦,马上命人把杜宣接来,让他坐在那天坐的原位上,情景重现,让他仔细观察酒杯里的影子,并对他说,老杜啊,你说那杯子里的蛇,不过是墙上那张弓的倒影罢啦。

杜宣仔细一看,果然如此,这下他心中的疑虑立即消失,所谓的病也很快就痊愈啦。

是此,杯弓蛇影。

经典成语故事初一2名医扁鹊,有一次去见齐桓公。

他在旁边立啦一会儿对桓公说:“你有病啦,现在病还在皮肤的纹理之间,若不赶快医治,病情将会加重!”桓公听啦笑着说:“我没有病。

”待扁鹊走啦以后,桓公对人说:“这些医生就喜欢医治没有病的人把这个当做自己的功劳”十天以后,扁鹊又去见桓公,说他的病已经发展到肌肉里,如果不治,还会加重。

七年级简短成语故事5篇

七年级简短成语故事5篇

七年级简短成语故事5篇成语故事包涵着我国从古代到现在的大道理大智慧,通过描写生活的一些简单的事,让我们感觉到有趣从而明白需要知道的,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一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七年级简短成语故事,欢迎查阅。

七年级简短成语故事1春秋时,齐景公自从宰相晏婴死了之后,一直没有人当面指谪他的过失,因此心中感到很苦闷。

有一天,齐景公欢宴文武百官,席散似后,一起到广场上射箭取乐。

每当齐景公射一支箭,即使没有射中箭鹊的中心,文武百官都是高声喝彩:“好呀!妙呀!”“真是箭法如神,举世无双。

”事后,齐景公把这件事情对地的臣子弦章说了一番。

弦章对景公说:“这件事情不能全怪那些臣子,古人有话说:“上行而后下效。

”国王喜欢吃什么,群臣也就喜欢吃什么;国王喜欢穿什么,群臣也就喜欢穿什么;国王喜欢人家奉承,自然,群臣也就常向大王奉承了。

”景公听了弦章的话,认为弦章的话很有道理,就派侍从赏给弦章许多珍贵的东西。

弦章看了摇摇头,说:“那些奉承大王的人,正是为了要多得一点赏赐,如果我受了这些赏赐,岂不是也成了卑鄙的小人了!”他说什么也不接受这些珍贵的东西。

后人便把“上行下效”来形容上面的人喜欢怎么做,下面的人便也跟着怎么做。

在我们的现实社会里不是正多看这样的人和这样的事吗?例如一家公司的主持人经常在外吃喝玩乐,不理业务,他的下属也跟着不务正事,这便是“上行下效”。

这成语约含义是否定的,所以它形容的也一定是不好的事情了。

七年级简短成语故事2春秋时期,鲁国有个的音乐家,名字叫公明仪。

他对音乐有极深的造诣(yì),善于弹琴。

他的琴声优美动听,人们听到如此美妙的琴声之后往往如醉如痴。

有一年的春天,他带着琴来到城郊的田野散步,和煦(xù)的春风将青草的芳香吹到他的面前,让他心情非常舒畅。

他环顾四周,发现不远处有一头大公牛正在吃草。

他兴致勃发,突发奇想要为这头公牛演奏一曲,于是他拨动琴弦,对着这头公牛弹奏了一首高雅的《清角之操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编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
话题一成语故事
(一)闻鸡起舞
名篇阅读:
初,范阳祖逖①(tì),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薄②,同寝,中夜闻
鸡鸣,蹴③(cù)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
①祖逖:晋朝人,少孤,轻财好侠,慷慨有节操,博览古今书籍。

②司州主簿:官名。

③蹴:踢。

标题解读:
“闻鸡起舞”原意为半夜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

实战演练:
1、解释下列带点词在文中的含义。

(1)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________________
(2)此非恶.声也________________
(3)因.起舞_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注意加点字词的翻译)
(1)中夜闻.鸡鸣。

________________
(2)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闻鸡起舞”的故事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揠苗助长
名篇阅读:
宋①人有闵②(mǐn)其苗之不长而揠③(yà)之者,芒芒然④归,谓其人⑤曰:“今日病⑥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⑦而往视之,苗则槁⑧(gǎo)矣。

(选自《孟子•公孙丑上》)
注释:
①宋:周代诸侯国。

②闵:忧虑。

③揠:拔。

④芒芒然:疲倦的样子。

⑤其人:指他家里人。

⑥病:累坏。

⑦趋:快走。

⑧槁:草木枯干。

名篇解读:
“揠苗助长”的意思是把禾苗拔起,帮助其生长。

比喻违反事物的发现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客观事物的发展有它的规律,仅靠良好的愿望和热情是不够的。

实战演练: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闵其.苗之不长(那些)
B. 芒芒然归.(回来)
C.谓.其人曰(对……说)
D.予.助苗长矣(我)
2、翻译下面的句子。

(注意加点词的翻译)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说说本文对我们的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守株①待兔
名篇阅读:
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②(lěi)而守株,冀③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选择《韩非子》)
注释:
①株:露出地面的树桩。

②耒:农具名,状如木叉。

③冀:希望。

名篇解读:
宋国人的可笑行为形象有力地论证了这样一个道理:那些不能随着情况的变化而有所变化,盲目地效法过去而一成不变的人,和那个宋国人一样会成为后人的笑柄。

实战演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兔走.触株______________ (2)因释.其耒______________
(3)冀复.得兔______________ (4)而身为.宋国笑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注意加点字词的翻译)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守株待兔”的故事可笑在什么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自相矛①盾②
名篇阅读:
楚人有鬻(yù)③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
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夫(fú)④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选自《韩非子•难一》)注释:
①矛:古代兵器,用于刺杀。

②盾:古代作战时防身的武器。

③鬻:卖。

④夫:句首语气词,表示要发表议论。

名篇解读:
说话、写文章如果前后抵触,就会矛盾百出,楚人把两个相互矛盾的东西放在一起,就犯了自相矛盾的错误。

为了卖出货物,他片面夸大“矛”与“盾”各自的优点,使自己陷于尴尬的境地。

“自相矛盾”一词就来源于这个故事。

实战演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誉.之曰__________ (2)物莫能陷.也__________
(3)吾矛之利.__________ (4)其人弗.能应也__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之”字的意思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 誉之.曰
B. 陷子之.盾
C. 以子之.矛
D.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注意加点字词的翻译)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楚人为什么“弗能应也”?(用原文中的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习题 5-1. 如图,一轻绳跨过两个质量为m 、半径为r 的均匀圆盘状定滑轮,绳的两端分别挂着质量为m 2和m 的重物,绳与滑轮间无相对滑动,滑轮轴光滑,两个定滑轮的转动惯量均为2/2
mr ,将由两个定滑轮以及质量为m 2和m 的重物组成的系统从静止释放,求重物的加速度和两滑轮之间绳内的张力。

解:受力分析如图 ma T mg 222=- (1)
ma mg T =-1 (2)
βJ r T T =-)(12 (3)
βJ r T T =-)(1 (4)
βr a = (5)
联立 g a 41=
, mg T 811=
5-2. 如图所示,一均匀细杆长为l ,质量为m ,平放在摩擦系数为μ的水平桌面上,设开始时杆以角速度0ω绕过中心O 且垂直与桌面的轴转动,试求:(1)作用于杆的摩擦力矩;
(2)经过多长时间杆才会停止转动。

(1) 设杆的线l
m =λ,在杆上取一小质元dx dm λ=
gdx dmg df μλμ==
gxdx dM μλ= 考虑对称
mgl gxdx M l μμλ⎰==204
12 (2) 根据转动定律d M J J dt
ω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