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初三数学知识点归纳
苏教版初三数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苏教版初三数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苏教版初三数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第一章一元二次方程思维导图:知识点归类知识点一: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一元二次方程是指通过移项可以使右边为0,而左边只含有一个未知数的二次多项式。
注意:一元二次方程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三点:①方程是整式方程。
②它只含有一个未知数。
③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在判断时,需将方程化成一般形式。
知识点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问题的步骤可以归纳为“审、设、列、解、检验、答”六步。
1)“审”是指读懂题目,弄清题意,明确哪些是已知量,哪些是未知量,以及它们之间的等量关系.2)“设”是指设未知数,在一道应用题中,应恰当地选择其中的一个未知量用字母x表示,然后根据各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将其他几个未知量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出来.3)“列”就是指列方程,一般先找出能够表达应用题全部含义的一个相等关系,然后列代数式表示相等关系中的各个量,就得到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即方程.4)“解”是指解方程,即求出未知数的值。
5)“检验”是指检验方程的解能否保证实际问题有意义。
在解实际应用题时,一定要注意检验求得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根是否与题意相符,不相符的一定要舍去。
6)“答”是指完成以上步骤后,回归到原始问题,写出答案。
第二章对称图形-圆圆是轴对称图形,每一条直径都是它的对称轴,因此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下面介绍圆的知识点。
知识点一:圆的基本概念1、半径:圆上一点与圆心的连线段。
2、直径:连接圆上两点有经过圆心的线段。
3、弦:连接圆上两点线段(直径也是弦)。
4、弧:圆上两点之间的曲线部分。
半圆周也是弧。
1)劣弧:小于半圆周的弧。
2)优弧:大于半圆周的弧。
知识点二:圆的对称性1)圆是满足x轴对称的,这样只需要计算原来的1/2点的位置。
2)圆是满足y轴对称的,这样只需要计算原来的1/2点的位置。
3)圆是满足y = x or y = -x轴对称的,这样只需要计算原来的1/2点的位置。
苏教版初中数学知识点

苏教版初中数学知识点苏教版初中数学知识点概述一、数与代数1. 有理数- 有理数的概念- 有理数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 有理数的比较大小- 绝对值的概念及性质2. 整数- 整数的性质- 整数的四则运算- 整数的因数与倍数- 质数与合数3. 代数表达式- 单项式与多项式- 代数式的加减运算- 乘法公式与因式分解- 分式与分式的运算4. 一元一次方程与不等式- 方程与方程的解- 解一元一次方程- 不等式及其解集- 一元一次不等式及其解法5. 二元一次方程组-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 代入法与消元法解方程组 - 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6. 函数- 函数的概念- 函数的表示方法- 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 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二、几何1. 平面图形- 点、线、面的基本性质- 角的概念及分类- 三角形的性质与分类- 四边形的性质与分类- 圆的性质2. 几何图形的计算- 面积与体积的计算公式- 三角形、四边形的面积计算 - 圆的周长与面积- 空间图形的体积计算3. 相似与全等-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 相似多边形- 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4. 解析几何- 坐标系的概念与应用- 直线与曲线的方程- 点、线、面间的几何关系三、统计与概率1. 统计-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统计图表的绘制与解读- 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计算- 方差与标准差的概念及计算2. 概率- 随机事件的概念- 概率的计算与表示- 事件的可能性分析- 独立事件与条件概率四、综合应用题1. 数学问题的实际应用- 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建模的基本概念- 应用题的解题策略与方法2. 数学探究活动- 数学问题的发现与提出- 数学探究的方法与步骤- 数学结论的归纳与证明以上是苏教版初中数学的主要知识点概述,每个部分都包含了相应的概念、性质、公式和解题方法。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会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学习进度,逐步深入讲解每个知识点,并通过大量的练习题来巩固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苏教版九年级数学上知识点

苏教版九年级数学上知识点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的有效工具。
而九年级是初中最后一年,也是学生接触到了较为深入的数学知识。
本文将就苏教版九年级数学上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介绍,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第一章有理数的运算有理数是数学中的重要概念,九年级的数学课程中有理数的运算是比较重要的一部分。
1.加减乘除四则运算: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是九年级数学中的基础,要掌握运算规则和运算法则。
2.绝对值:绝对值是一个数与零点之间的距离,学生需要了解绝对值的概念以及求解绝对值的方法。
第二章线性方程与线性不等式解线性方程和线性不等式是九年级数学的一项重要内容,需要学生掌握解线性方程的基本方法。
1.一元一次方程:学习如何解一元一次方程,学生需要了解方程解的概念和方程的基本性质。
2.线性方程组:学习如何解线性方程组,学生需要了解方程组的概念和线性方程组的求解方法。
3.一元一次不等式:学习如何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学生需要了解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和解不等式的方法。
第三章几何初步初中几何是数学中一个重要的分支,九年级数学中的几何初步部分是对前两年几何知识进行回顾和拓展。
1.平面与空间的直角坐标系:了解平面和空间的直角坐标系,学会利用直角坐标系进行图形的表示。
2.平行线与垂直线:了解平行线和垂直线的定义和性质,学会判断平行线和垂直线的方法。
3.三角形:了解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学会判断三角形的方法。
第四章统计与概率统计与概率是数学中的另一个重要分支,九年级数学中的统计与概率部分是对基础统计与概率知识的扩展和深入。
1.均值与中位数:了解均值和中位数的概念,学会求解一组数据的均值和中位数。
2.直方图和折线图:学会绘制和解读直方图和折线图,了解数据的分布情况。
3.概率:了解概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学会计算简单事件的概率。
总结:通过对苏教版九年级数学上的一些重要知识点的介绍,希望能够帮助九年级的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九年级数学知识点全册苏教版

九年级数学知识点全册苏教版数学作为一门学科,无论是在课堂还是在生活中,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九年级作为初中阶段的最后一年,数学的学习也呈现出更加深入和复杂的特点。
本文将对九年级数学知识点进行全面的介绍,帮助同学们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1.函数与方程式在九年级数学中,函数与方程式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通过学习函数与方程式,我们可以了解到数学中的变量和未知数的关系,并能在实际问题中应用这些知识来解决相关问题。
比如,通过函数的图像可以推断函数的特点;通过方程式的解可以求出未知数的值。
函数与方程式的学习需要同学们灵活运用代数运算和推理能力。
2.几何与三角函数几何与三角函数也是九年级数学中的一大内容。
通过几何的学习,我们可以掌握线段、角度、面积等基本概念,并能够运用这些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三角函数则是与角度相关的函数,包括正弦、余弦、正切等。
学习三角函数可以帮助同学们了解角度之间的关系,从而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比如测量高楼的高度、计算航行船只的位置等。
3.平面与空间图形九年级数学中还包括平面与空间图形的学习。
通过学习平面与空间图形,同学们可以掌握正多边形、圆、锥体、球体等图形的性质,并能运用这些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比如计算图形的面积、体积;判断图形的相似性等。
平面与空间图形的学习需要同学们具备观察、思考和推理的能力,这些能力在数学学习中是非常重要的。
4.统计与概率统计与概率是九年级数学中的另一个知识点。
通过学习统计与概率,同学们可以了解到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方法,从而得出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同时,通过学习概率,同学们可以了解到某件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大,从而在实际问题中做出合理的判断。
统计与概率的学习需要同学们具备整理数据、推断结论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5.数学建模九年级数学中还存在一个重要内容,即数学建模。
数学建模是将数学的知识和方法应用到实际问题中,通过建立适当的数学模型,来研究和解决问题。
数学建模是培养同学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的体现。
苏教版九年级数学全册知识点汇总

苏教版九年级数学全册知识点汇总(总16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第一章教学内容:证明(二)重点:直角三角形,线段垂直平分线与角平分线的证明难点:证明逆命题的真假,角平分线的证明及其对逆命题的理解易错点: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和角平分线的定理及逆定理的判别第二章教学内容:一元一次方程重点:用配方法,公式法,分解因式法解一元一次方程难点:黄金分割点的理解,用配方法解方程易错点:利用因式分解法和公式法解方程第三章教学内容:证明(三)重点: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难点: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的证明易错点:各定理之间的判别第四章教学内容:视图与投影重点:某物体的三视图与投影难点:理解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的区别易错点:三视图的理解,中心投影与平行投影的区别第五章教学内容:反比例函数重点: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的概念与性质难点:反比例函数的运用,猜想,证明与拓展易错点:主要区别反比例函数与 x轴和与y轴无限靠近第六章教学内容:频率与概率定义和命题:频率与概率的概念难点:理解用频率去估计概率易错点:频率是样本中才出现的,概率是整体中出项的苏教版九年级数学上知识点汇总第一章图形与证明(二)1.1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简称“三线合一”)。
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称“等角对等边”)。
1.2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简称“HL”)。
角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角平分线的判定: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直角三角形中,30°的角所对的直角边事斜边的一半。
(完整版)苏教版九年级数学全册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教学内容:证明(二)重点:直角三角形,线段垂直平分线与角平分线的证明难点:证明逆命题的真假,角平分线的证明及其对逆命题的理解易错点: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和角平分线的定理及逆定理的判别第二章教学内容:一元一次方程重点:用配方法,公式法,分解因式法解一元一次方程难点:黄金分割点的理解,用配方法解方程易错点:利用因式分解法和公式法解方程第三章教学内容:证明(三)重点: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难点: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的证明易错点:各定理之间的判别第四章教学内容:视图与投影重点:某物体的三视图与投影难点:理解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的区别易错点:三视图的理解,中心投影与平行投影的区别第五章教学内容:反比例函数重点: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的概念与性质难点:反比例函数的运用,猜想,证明与拓展易错点:主要区别反比例函数与 x轴和与y轴无限靠近第六章教学内容:频率与概率定义和命题:频率与概率的概念难点:理解用频率去估计概率易错点:频率是样本中才出现的,概率是整体中出项的苏教版九年级数学上知识点汇总第一章图形与证明(二)1.1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简称“三线合一”)。
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称“等角对等边”)。
1.2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简称“HL”)。
角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角平分线的判定: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直角三角形中,30°的角所对的直角边事斜边的一半。
1.3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定理1: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定理2: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定理3: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苏教版九年级数学知识点整理

苏教版九年级数学知识点整理【数的开方】1.平方根的定义:若x2=a,那么x叫a的平方根,(即a的平方根是x);留意:(1)a叫x的平方数,(2)已知x求a叫乘方,已知a求x叫开方,乘方与开方互为逆运算.2.平方根的性质:(1)正数的平方根是一对相反数;(2)0的平方根还是0;(3)负数没有平方根.3.平方根的表示方法:a的平方根表示为和.留意:可以看作是一个数,也可以认为是一个数开二次方的运算.4.算术平方根:正数a的正的平方根叫a的算术平方根,表示为.留意:0的算术平方根还是0.5.三个重要非负数:a2≥0,|a|≥0,≥0.留意:非负数之和为0,说明它们都是0.6.两个重要公式:(1);(a≥0)(2).7.立方根的定义:若x3=a,那么x叫a的立方根,(即a的立方根是x).留意:(1)a叫x的立方数;(2)a的立方根表示为;即把a开三次方.8.立方根的性质:(1)正数的立方根是一个正数;(2)0的立方根还是0;(3)负数的立方根是一个负数.9.立方根的特性:.10.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留意:?和开方开不尽的数是无理数.11.实数: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实数.12.实数的分类:(1)(2).13.数轴的性质:数轴上的点与实数一一对应.14.无理数的近似值:实数计算的结果中若含有无理数且题目无近似要求,则结果应当用无理数表示;假如题目有近似要求,则结果应当用无理数的近似值表示.留意:(1)近似计算时,中间过程要多保存一位;(2)要求记忆:初三数学下册学问点整理1.解直角三角形1.1.锐角三角函数锐角a的正弦、余弦和正切统称∠a的三角函数。
假如∠a是Rt△ABC的一个锐角,则有1.2.锐角三角函数的计算1.3.解直角三角形在直角三角形中,由已知的一些边、角,求出另一些边、角的过程,叫做解直角三角形。
2.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2.1.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当直线与圆有两个公共点时,叫做直线与圆相交;当直线与圆有公共点时,叫做直线与圆相切,公共点叫做切点;当直线与圆没有公共点时,叫做直线与圆相离。
九年级数学(苏教版)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图形与证明(二)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定理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称“等角对等边”) 证明:两角及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为“AAS ”) 等边三角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60o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到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定理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简写为“HL ”) 定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定理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定理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定理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定理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定理矩形的4个角都是直角 定理矩形的对角线相等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定理菱形的4条边都相等定理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定理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定理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不是从已知条件出发直接证明命题的结论成立,而是先提出与结论相反的假设,然后由这个“假设”出发推导出了矛盾的结果,从而证明了命题的结论一定成立。
这种证明的方法称为反证法。
证明: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定理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定理有3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定理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定理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证明: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定理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定理等腰梯形同一底上的两底角相等 定理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第二章数据的离散程度一组数据中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能反映这组数据的变化范围,我们就把这样的差叫做极差(range )。
初三数学知识点归纳苏教版

初三数学知识点归纳苏教版课堂临时报佛脚,不如〔课前预习〕好。
其实任何学科都是一样的,学习任何一门学科,勤奋都是最好的〔学习〔方法〕〕,没有之一,书山有路勤为径。
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一些初三数学的学问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关怀。
初三新学期数学学问点苏教版一元一次方程:①在一个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指数是1、这样的方程叫一元一次方程。
②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或乘以或除以(不为0)一个代数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去分母,移项,合并同类项,未知数系数化为1。
二元一次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所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二元一次方程组:两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
适合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一组未知数的值,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个解。
二元一次方程组中各个方程的公共解,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代入消元法/加减消元法。
2、不等式与不等式组不等式:①用符号”=“号连接的式子叫不等式。
②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③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者除以一个正数,不等号方向不变。
④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方向相反。
不等式的解集:①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
②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全部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③求不等式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
一元一次不等式:左右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的不等式叫一元一次不等式。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①关于同一个未知数的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②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这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③求不等式组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组。
初三下册数学学问点〔总结〕一、锐角三角函数正弦等于对边比斜边余弦等于邻边比斜边正切等于对边比邻边余切等于邻边比对边正割等于斜边比邻边二、三角函数的计算1/ 3幂级数c0+c1x+c2x2+...+cnxn+...=∑cnxn(n=0..∞)c0+c1(x-a)+c2(x-a)2+...+cn(x-a)n+...=∑cn(x-a)n(n=0..∞)它们的各项都是正整数幂的幂函数,其中c0,c1,c2,...及a都是常数,这种级数称为幂级数.泰勒展开式(幂级数展开法)f(x)=f(a)+f(a)/1!.(x-a)+f(a)/2!.(x-a)2+...f(n)(a)/n!.(x-a)n+...三、解直角三角形1.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互余。
苏教版九年级数学全册知识点汇总(K12教育文档)

苏教版九年级数学全册知识点汇总(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苏教版九年级数学全册知识点汇总(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苏教版九年级数学全册知识点汇总(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精品文档考试教学资料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第一章教学内容:证明(二)重点:直角三角形,线段垂直平分线与角平分线的证明难点:证明逆命题的真假,角平分线的证明及其对逆命题的理解易错点: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和角平分线的定理及逆定理的判别第二章教学内容:一元一次方程重点:用配方法,公式法,分解因式法解一元一次方程难点:黄金分割点的理解,用配方法解方程易错点:利用因式分解法和公式法解方程第三章教学内容:证明(三)重点: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难点: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的证明易错点:各定理之间的判别第四章教学内容:视图与投影重点:某物体的三视图与投影难点:理解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的区别易错点:三视图的理解,中心投影与平行投影的区别第五章教学内容:反比例函数重点: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的概念与性质难点:反比例函数的运用,猜想,证明与拓展易错点:主要区别反比例函数与 x轴和与y轴无限靠近第六章教学内容:频率与概率定义和命题:频率与概率的概念难点:理解用频率去估计概率易错点:频率是样本中才出现的,概率是整体中出项的苏教版九年级数学上知识点汇总第一章图形与证明(二)1。
1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简称“三线合一”)。
苏教版九年级数学全册知识点总结

2.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HL4.等腰梯形的性质和判定5.中位线 三角形的中位线梯形的中位线。
1.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3.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4个判定定理 矩形的性质和判定 菱形的性质和判定:3个判定定理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2个判定定理注意:(1)解决梯形问题的基本思路:通过分割和拼接转化成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进行解决。
即需要掌握常作的辅助线。
(2)梯形的面积公式:()lh h b a S =+=21(l -中位线长) 九年级数学全册知识点总结上册 第一章、图形与证明(二)(一)、知识框架(二)知识详解2.1、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性质及推论性质: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判定: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等角对等边)推论: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即“三线合一”)2.2、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定理性质定理: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相等,并且每个角都等于60度;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都满足“三线合一”的性质;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有3条对称轴。
判定定理:有一个角是60度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或者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2.3、线段的垂直平分线(1)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及判定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判定:到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2)三角形三边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
(3)如何用尺规作图法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以线段的两个端点A、B为圆心,以大于AB的一半长为半径作弧,两弧交于点M、N;作直线MN,则直线MN就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
2.4、角平分线(1)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判定定理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判定:在一个角的内部,且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初三数学知识点苏教版

初三数学知识点苏教版学习从来无捷径。
每一门科目都有自己的学习方法,但其实都是万变不离其中的,数学作为主科之一,和语文英语一样,也是要记、要背、要讲练的。
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一些初三数学学问点,盼望对大家有所协助。
九年级下册数学学问点归纳一组计算公式1.圆周长公式2.圆面积公式3.扇形面积公式4.弧长公式5.弓形面积的计算方法6.圆柱、圆锥的侧面绽开图及相关计算点的轨迹六条根本轨迹有关作图1.作三角形的外接圆、内切圆2.平分确定弧3.作确定两线段的比例中项4.等分圆周:4、8;6、3等分重要协助线1.作半径2.见弦往往作弦心距3.见直径往往作直径上的圆周角4.切点圆心莫忘连5.两圆相切公切线(连心线)6.两圆相交公共弦初三数学上册学问点归纳1.数的分类及概念数系表:说明:分类的原那么:1)相称(不重、不漏)2)有标准2.非负数:正实数与零的统称。
(表为:x0)性质:假设干个非负数的和为0,那么每个非负数均为0。
3.倒数:①定义及表示法②性质:A.a1/a(a1);B.1/a中,aC.04.相反数:①定义及表示法②性质:A.a0时,aB.a与-a在数轴上的位置;C.和为0,商为-1。
5.数轴:①定义(三要素)②作用:A.直观地比拟实数的大小;B.明确表达肯定值意义;C.建立点与实数的一一对应关系。
6.奇数、偶数、质数、合数(正整数自然数)定义及表示:奇数:2n-1偶数:2n(n为自然数)7.肯定值:①定义(两种):代数定义:几何定义:数a的肯定值顶的几何意义是实数a在数轴上所对应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②│a│0,符号││是非负数的标记;③数a的肯定值只有一个;④处理任何类型的题目,只要其中有││出现,其关键一步是去掉││符号。
初三新学期数学学问点苏教版一、圆的定义1、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点组成的图形。
2、在同一平面内,到一个定点的距离都相等的点组成的图形。
二、圆的各元素1、半径:圆上一点与圆心的连线段。
苏教版数学九年级知识点

苏教版数学九年级知识点一、全等三角形全等三角形是指具有相同形状和大小的三角形。
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主要有以下几种:1. SSS 判定法: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2. SAS 判定法: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和夹角分别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3. ASA 判定法: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一条边和夹在这条边上的两个角分别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4. AAS 判定法: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和夹在这两个角上的一条边分别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二、平行线与比例1. 平行线的判断:如果两条直线上的任意一对相应角相等,则这两条直线平行。
2. 平行线的性质:平行线间距离相等,平行线截割的两条平行线上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3. 常见的平行线相交情况:同位角相等、内错角互补、外错角对应互补。
4. 平行线的斜率性质:两条平行线具有相同的斜率。
5. 重要定理:平行线截割同一平面内的直线,对这些直线上的任意一对对应线段成比例。
三、勾股定理勾股定理是指在直角三角形中,直角边的平方等于另外两条边平方和的关系。
即:若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是a、b、c,且直角边为c,则有c² = a² + b²。
四、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1. 正弦定理:在任意三角形ABC中,边a、b、c与其对应的角A、B、C之间满足正弦定理的关系:a/sinA = b/sinB = c/sinC。
2. 余弦定理:在任意三角形ABC中,边a、b、c与其对应的角A、B、C之间满足余弦定理的关系:c² = a² + b² - 2abcosC。
五、三角函数1. 正弦函数:在直角三角形中,正弦函数定义为对边与斜边的比值,记作sinθ = a/c。
2. 余弦函数:在直角三角形中,余弦函数定义为邻边与斜边的比值,记作cosθ = b/c。
3. 正切函数:在直角三角形中,正切函数定义为对边与邻边的比值,记作tanθ = a/b。
九年级数学苏科版知识点大全

九年级数学苏科版知识点大全九年级数学是学生数学学习的最后一年,在这一年里,学生将会接触到更加深入和复杂的数学知识。
本文将为大家总结九年级数学苏科版的知识点大全,帮助学生更好地准备和复习数学考试。
一、整式与分式整式是指只包含数和变量的式子,其中变量的指数只能是非负整数。
分式是指整式的商,其中分母不为零。
在九年级数学中,学生需要掌握整式的加减乘除运算,以及分式的化简与运算。
二、方程与不等式方程是指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对于一次方程、二次方程和分式方程,九年级的数学要求学生掌握解方程的方法与技巧。
不等式是指含有不等关系的代数式,学生需要学会解不等式和区间的表示。
三、图形的性质与变换九年级的数学将进一步研究图形的性质与变换。
学生需要熟悉各种常见图形的性质,如三角形、四边形和圆等,以及它们的角度、边长和面积计算方法。
同时,学生还需要学会图形在平面上的平移、旋转、翻转和对称等变换。
四、函数与解析几何函数是数学中的重要概念,九年级数学要求学生了解函数的定义、性质和图像,以及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和分段函数的特点。
解析几何是代数与几何相结合的学科,学生需要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直线方程和圆的方程等内容。
五、统计与概率统计学是数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九年级数学将要求学生学习统计的基本概念与方法,包括数据的收集整理、频数表与频率分布表的制作、统计量的计算和数据的分析等。
概率是统计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生需要学习事件与概率的关系、事件的独立性和互斥性等内容。
六、三角函数与平面向量三角函数是数学中的重要概念,九年级数学要求学生学习正弦、余弦和正切等三角函数的定义和性质,以及它们的应用。
平面向量是代数与几何相结合的数学工具,学生需要学习向量的表示、运算和模的计算等内容。
七、立体几何与体积计算立体几何是数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九年级数学要求学生学习各种常见立体的性质与特点,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和球等。
同时,学生还需要学会计算立体的体积和表面积,以及解决相关的问题。
苏教版初三数学知识点

苏教版初三数学知识点学习从来无捷径。
每一门科目都有自己的学习方法,但其实都是万变不离其中的,数学作为主科之一,和语文英语一样,也是要记、要背、要讲练的。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一些初三数学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三新学期数学知识点苏教版一元一次方程:①在一个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指数是1、这样的方程叫一元一次方程。
②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或乘以或除以(不为0)一个代数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去分母,移项,合并同类项,未知数系数化为1。
二元一次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所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二元一次方程组:两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
适合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一组未知数的值,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个解。
二元一次方程组中各个方程的公共解,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代入消元法/加减消元法。
2、不等式与不等式组不等式:①用符号”=“号连接的式子叫不等式。
②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③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者除以一个正数,不等号方向不变。
④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方向相反。
不等式的解集:①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
②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所有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③求不等式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
一元一次不等式:左右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的不等式叫一元一次不等式。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①关于同一个未知数的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②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这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③求不等式组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组。
3、函数变量:因变量,自变量。
在用图象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时,通常用水平方向的数轴上的点自变量,用竖直方向的数轴上的点表示因变量。
一次函数:①若两个变量X,Y间的关系式可以表示成Y=KX+B(B为常数,K 不等于0)的形式,则称Y是X的一次函数。
苏教版初三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

苏教版初三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第一章一元二次方程1. 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一元二次方程是只含有一个未知数的整式方程,并且可以化成ax^2+bx+c=0(a, b, c为常数,a≠0)的形式。
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在判断一个方程是否为一元二次方程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方程是整式方程。
•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
•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
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1)配方法配方法的思路是将方程转化为(x+m)^2=n的形式,它的一边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另一边是一个常数。
当n≥0时,两边同时开平方,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便可求出它的根。
配方法的步骤如下:•先把常数项移到方程的右边。
•再把二次项的系数化为1。
•同时加上一次项系数的一半的平方,最后配成完全平方公式。
(2)公式法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 b, c为常数,a≠0),当b^2-4ac≥0时,它的根可以用求根公式来求解。
求根公式为:x=(-b±√(b^2-4ac))/2a公式法的步骤如下:•将一元二次方程的各系数分别代入求根公式。
•计算判别式b^2-4ac。
•根据判别式的值,确定方程的根的情况。
(3)因式分解法当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边为0,而另一边易于分解成两个一次因式的乘积时,我们就可以将方程分解成两个一元一次方程,这两个一元一次方程的解就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根。
因式分解法的步骤如下:•把方程右边化为0。
•看看是否能用提取公因式、公式法(这里指的是分解因式中的公式法)或十字相乘进行因式分解。
•如果可以,就可以化为乘积的形式,从而求出方程的根。
3.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如果方程ax^2+bx+c=0(a, b, c为常数,a≠0)有两个实数根x1, x2,那么:•x1+x2=-b/a•x1x2=c/a4.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一元二次方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模型和工具。
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时,一般将解题过程归结为“审、设、列、解、检验、答”六步:•审:读懂题目,弄清题意,明确哪些是已知量,哪些是未知量,以及它们之间的等量关系。
初三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苏教版

初三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苏教版
一、数的基本概念
1、数的概念:数是用来表示、比较和操作同一类事物的个数
或多少的抽象概念。
2、数的基本概念:数的基本概念有自然数、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数和分数。
3、数的种类:数的种类有实数、复数、有理数、无理数、虚
数等。
4、数的表示:数可以用十进制、二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
等表示。
二、代数
1、代数运算:代数运算包括加法、减法、乘法、除法、指数、开方等。
2、代数式:代数式是由常数、变量和运算符构成的表达式。
3、方程:方程是由等号分割的两部分,左边是一个代数式,
右边是另一个代数式或常数。
4、不等式:不等式是由不等号分割的两部分,左边是一个代
数式,右边是另一个代数式或常数。
三、几何
1、几何图形:几何图形是由点、线、面等构成的图形。
2、平面几何:平面几何是研究平面上的图形的几何学科。
3、立体几何:立体几何是研究三维空间中的图形的几何学科。
4、几何运算:几何运算包括求面积、求体积、求距离等。
四、数列
1、数列:数列是按一定规律排列的数的有限序列。
2、等差数列:等差数列是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之差都相等的数列。
3、等比数列:等比数列是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之比都相等的数列。
九年级苏教版数学知识点

九年级苏教版数学知识点一、整数1. 整数的定义及其运算规则2. 整数的加减运算3. 整数的乘法运算4. 整数的除法运算5. 整数的乘方与开方二、有理数1. 有理数的定义及其表示方法2. 有理数的加减法运算3. 有理数的乘除法运算4. 有理数的比较与大小关系5. 有理数的乘方与开方三、代数式与方程式1. 代数式的概念及其基本运算2. 方程式的概念与解的意义3.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4.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5. 一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四、二次根式与二次方程1. 二次根式的定义及其运算法则2. 二次根式的化简与展开3. 二次方程的定义及其解的意义4. 二次方程的求解5. 二次方程的应用题五、平面图形的性质1. 三角形的分类与性质2. 四边形的分类与性质3. 特殊四边形的性质4. 圆的性质与方程式5. 平面图形的计算题与应用题六、立体几何的性质1. 空间直线与射影2. 空间角的概念与性质3. 正交与垂直4.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5. 空间几何体的计算题与应用题七、概率与统计1. 随机事件的概念与性质2. 概率的计算与判断3. 伯努利试验及概率模型4. 统计图表的制作与分析5. 可能性的计算与应用八、函数与图像1. 函数的概念与性质2. 函数的表示与运算3. 一次函数与一次函数图像4. 二次函数与二次函数图像5. 函数与图像的应用题九、直线与线段1. 求解直线的斜率与截距2. 判断直线的位置关系与相交情况3. 线段的定义与性质4. 线段的长度与比例计算5. 直线与线段的应用题十、比例与相似1. 比例的概念与性质2. 比例的计算与应用3. 平行线与比例4. 相似三角形的定义与性质5. 相似三角形的计算与应用这些九年级数学知识点是根据苏教版教材整理而来,涵盖了整数、有理数、代数式与方程式、二次根式与二次方程、平面图形的性质、立体几何的性质、概率与统计、函数与图像、直线与线段、比例与相似等数学内容。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同学们将能够掌握数学的基础概念和运算技巧,并能够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中。
苏教版【数学】九年级全册知识点梳理

第一章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1、一元二次方程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0(02≠=++a c bx ax ,它的特征是:等式左边十一个关于未知数x 的二次多项式,等式右边是零,其中2ax 叫做二次项,a 叫做二次项系数;bx 叫做一次项,b 叫做一次项系数;c 叫做常数项。
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1、直接开平方法利用平方根的定义直接开平方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方法叫做直接开平方法。
直接开平方法适用于解形如b a x =+2)(的一元二次方程。
根据平方根的定义可知,a x +是b 的平方根,当0≥b 时,b a x ±=+,b a x ±-=,当b<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
2、配方法配方法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方法,它不仅在解一元二次方程上有所应用,而且在数学的其他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配方法的理论根据是完全平方公式222)(2b a b ab a +=+±,把公式中的a 看做未知数x ,并用x 代替,则有222)(2b x b bx x ±=+±。
3、公式法公式法是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方法,它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方法。
一元二次方程)0(02≠=++a c bx ax 的求根公式:)04(2422≥--±-=ac b aac b b x 4、因式分解法因式分解法就是利用因式分解的手段,求出方程的解的方法,这种方法简单易行,是解一元二次方程最常用的方法。
三、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根的判别式一元二次方程)0(02≠=++a c bx ax 中,ac b 42-叫做一元二次方程)0(02≠=++a c bx ax 的根的判别式,通常用“∆”来表示,即acb 42-=∆四、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如果方程)0(02≠=++a c bx ax 的两个实数根是21x x ,,那么a b x x -=+21,ac x x =21。
九年级数学苏教版知识点全集

九年级数学苏教版知识点全集九年级数学是学习数学的关键年级,也是对于学生建立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时期。
在这个级别上,学生将进一步学习各种数学知识点,并应用它们来解决实际问题。
下面是九年级数学苏教版知识点的全集:1.有理数- 有理数的概念和性质- 有理数的比较和排序- 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有理数的乘法和除法运算-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2.代数式与多项式- 代数式的概念和性质- 代数式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代数式的乘法运算- 多项式的概念和性质- 多项式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多项式的乘法运算3.方程与不等式- 一元一次方程与一元一次不等式- 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 一元一次方程组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二元一次方程组与二元一次不等式组4.平面图形的认识与证明- 平面图形的分类与性质- 三角形的分类与性质-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 正方形、矩形和菱形的性质和判定- 平面镶嵌与平面对称性5.单位变换与解决实际问题- 长度、面积和体积的单位换算- 长度、面积和体积的实际问题应用- 质量和容积的单位换算- 质量和容积的实际问题应用6.统计与概率- 统计调查的方法和步骤- 统计图表的制作和分析- 事件的概念和基本概率- 事件的概率计算- 组合与排列的概率应用7.几何变换- 平移、旋转和翻转的概念- 平移、旋转和翻转的性质和判定- 平移、旋转和翻转的坐标变换8.函数与图像- 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一次函数的应用和图像特征- 二次函数的应用和图像特征- 三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应用和图像特征9.平面向量- 向量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向量的运算和性质- 平面向量的应用以上是九年级数学苏教版知识点的全集。
通过系统学习这些知识点,学生将能够全面掌握九年级数学的基础知识,并能够灵活运用它们解决各类数学问题。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并勇于挑战自己,在数学领域取得优异的成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初三数学知识点归纳
第二十六章二次函数
26.1 二次函数及其图像
二次函数(quadratic function)是指未知数的次数为二次的多项
式函数。
二次函数能够表示为f(x)=ax^2+bx+c(a不为0)。
其图像是一条主轴平行于y轴的抛物线。
一般的,自变量x和因变量y之间存有如下关系:
一般式
y=ax∧2;+bx+c(a≠0,a、b、c为常数),顶点坐标为(-b/2a,-
(4ac-b∧2)/4a) ;
顶点式
y=a(x+m)∧2+k(a≠0,a、m、k为常数)或y=a(x-h)∧2+k(a≠0,a、h、k为常数),顶点坐标为(-m,k)对称轴为x=-m,顶点的位置特征和
图像的开口方向与函数y=ax∧2的图像相同,有时题目会指出让你用
配方法把一般式化成顶点式;
交点式
y=a(x-x1)(x-x2) [仅限于与x轴有交点A(x1,0)和 B(x2,0)的
抛物线] ;
重要概念:a,b,c为常数,a≠0,且a决定函数的开口方向,
a>0时,开口方向向上,a0时,抛物线向上开口;当a0),对称轴在y
轴左; 因为若对称轴在左边则对称轴小于0,也就是- b/2a0, 所以
b/2a要小于0,所以a、b要异号
可简单记忆为左同右异,即当a与b同号时(即ab>0),对称轴在
y轴左;当a与b异号时(即ab0时,抛物线与x轴有2个交点。
Δ= b^2-4ac=0时,抛物线与x轴有1个交点。
_______
Δ= b^2-4ac0时,函数在x= -b/2a处取得最小值f(-b/2a)=4ac-b²/4a;在{x|x-b/2a}上是增函数;抛物线的开口向上;函数的值域是{y|y≥4ac-b^2/4a}相反不变
当b=0时,抛物线的对称轴是y轴,这时,函数是偶函数,解析式变形为y=ax^2+c(a≠0)
特殊值的形式
7.特殊值的形式
①当x=1时 y=a+b+c
②当x=-1时 y=a-b+c
③当x=2时 y=4a+2b+c
④当x=-2时 y=4a-2b+c
二次函数的性质
8.定义域:R
值域:(对应解析式,且只讨论a大于0的情况,a小于0的情况请读者自行推断)①[(4ac-b^2)/4a,
正无穷);②[t,正无穷)
奇偶性:当b=0时为偶函数,当b≠0时为非奇非偶函数。
周期性:无
解析式:
①y=ax^2+bx+c[一般式]
⑴a≠0
⑵a>0,则抛物线开口朝上;a0,图象与x轴交于两点:
([-b-√Δ]/2a,0)和([-b+√Δ]/2a,0);
Δ=0,图象与x轴交于一点:
(-b/2a,0);
Δ0 且X≧(X1+X2)/2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a>0且
X≦(X1+X2)/2时Y随X
的增大而减小
此时,x1、x2即为函数与X轴的两个交点,将X、Y代入即可求出解析式(一般与一元二次方程连
用)。
交点式是Y=A(X-X1)(X-X2) 知道两个x轴交点和另一个点坐标设交点式。
两交点X值就是相对应X1 X2值。
26.2 用函数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
1. 如果抛物线与x轴有公共点,公共点的横坐标是,那么当时,函数的值是0,所以就是方程的一个根。
2. 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的位置关系有三种:没有公共点,有一个公共点,有两个公共点。
这对应着一元二次方程根的三种情况:没有实数根,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有两个不等的实数根。
26.3 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