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种鉴定记录

合集下载

标准菌种管理规程

标准菌种管理规程

标准菌种管理规程目的:规范药品微生物学检定用菌的管理,最大限度降低变异率,确保菌种的溯源性与稳定性,从而确保微生物学检验结果的准确可靠。

职责: QC 主管负责菌种的申购、接受、保存、分发,微生物检验员负责菌种的确认、传代、使用及销毁。

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检定用菌种的管理,包括菌种的申购、保存、传代、使用及销毁等。

内容:1术语标准菌种是指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医学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提供的冷冻干燥菌。

传代用菌种是指用标准菌种制备的采用特定保存方法长期固定保存的菌种,用于传代及制备工作用菌种。

工作用菌种是指用标准菌种或传代用菌种接种至普通琼脂斜面培养后,作为日常工作使用的菌种。

菌种的代是指将其接种至一新鲜培养基上或培养基内,每萌发一次即称为一代,从菌种保藏中心获得的冷冻干燥菌种为第0 代。

2.标准:2.1 检定菌的申购QC主管每年根据检定菌种的使用情况(包括临时检验需要),提出购买计划,交由质量管理部部长审批后,向中检所菌种保藏中心或省(市)药检所购买冻干菌种(标准菌种);也可以直接向省(市)药检所购买传代用菌种,购买时,需询问与确定菌种的代数,以便传代时控制代数。

2.2 检定菌的接收菌种到达实验室后,由QC主管接收菌种,检查其名称和数量,以及每一支的完整性,同时将菌种的所有信息,填写在《检定菌接收记录》(附表 1)上,内容包括:名称、数量、编号(无编号者按检定菌种的编号原则编号)、代数、来源、接收日期、接收人等,贴好标签并储存于 2-8?C直到需要使用时。

储存期最长不超过 5 年。

2.3 检定菌的保存2.3.1 工作用菌种的保存工作用菌种采用斜面低温保存法。

将菌种接种在适宜的固体斜面培养基上,待菌生长充分以后,转移至2~8℃冰箱中保存。

此法仅用于工作用菌种的短期保存,并应随时检查其污染杂菌和变异等情况,发现异常情况,经应灭活处理后销毁。

保存时间根据菌种种类而不同,细菌: 1 个月;酵母菌: 2 个月;霉菌及芽胞: 3 个月。

菌种鉴定的分子生物学方法

菌种鉴定的分子生物学方法

菌种鉴定的分子生物学方法——16S rDNA 测序鉴定菌种一. 原理细菌中包括有三种核糖体RNA ,分别为5S rRNA 、16S rRNA 、23S rRNA 。

5S rRNA 虽易分析,但核苷酸太少,没有足够的遗传信息用于分类研究;23S rRNA 含有的核苷酸数几乎是16S rRNA 的两倍,分析较困难。

而16S rRNA 相对分子量适中,又具有保守性和存在的普遍性等特点,序列变化与进化距离相适应,序列分析的重现性极高,因此,现在一般普遍采用16S rRNA 作为序列分析对象对微生物进行测序分析。

16S rRNA 对应于基因组DNA 上的一段基因序列称为16S rDNA ,rRNA 基因由保守区和可变区组成。

在细菌的16SrDNA 中有多个区段保守性,根据这些保守区可以设计出细菌通用物,可以扩增出所有细菌的16SrDNA 片段,并且这些引物仅对细菌是特异性的,也就是说这些引物不会与非细菌的DNA 互补,而细菌的16S rDNA 可变区的差异可以用来区分不同的菌。

因此,16SrDNA 可以作为细菌群落结构分析最常用的系统进化标记分子。

随着核酸测序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微生物的16S rDNA 序列被测定并收入国际基因数据库中,只要将基因序列放入基因数据库进行对比,便可快速的鉴定所测定的细菌种属,这样用16Sr DNA 作目的序列进行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更为快捷方便。

二. 技术路线该方法包括细菌基因组DNA 提取、16S rDNA 特异引物PCR 扩增、扩增产物纯化、DNA 测序、序列比对等步骤。

具体技术路线如下:三. 方法步骤(一)细菌基因组DNA 提取(酶解法)1. 挑取单菌落接种到10 mL LB 培养基中37℃振荡过夜培养。

细菌培养液基因组DNADNA 提取PCR 扩增16S rDNA 片段片段回收连接克隆载体阳性克隆鉴定 测序2. 取2 mL培养液到2 mLEP管中,8000 rpm离心2分钟后倒掉上清液。

临床细菌培养鉴定流程及报告.介绍

临床细菌培养鉴定流程及报告.介绍

3.分离培养 ⑴一般培养: 用定量接种环或无菌微量 加样器取尿液0.001ml或0.01ml(已使用 抗生素患者),接种于血平板和麦康凯/中 国兰平板,不能定量时需用倾碟法记数, 35~37℃培养18~24小时。 (2)特殊培养: 对临床要求真菌、淋病奈 瑟菌及结核菌等培养者,根据细菌所需 条件接种相应特殊培养基,放臵相应条 件下进行培养。
(三 ) 尿 尿路感染是指尿道内有大量微生物繁殖 而引起的尿路炎症。从肾脏排泌出来的 尿液正常情况下是无菌的,如果在尿液 中分离出细菌(排除污染因素)即为菌 尿,同时伴有感染症状者称为尿路感染。 根据感染部位可分为上尿路感染(肾盂 肾炎)及下尿路感染(膀胱炎),男性 还可出现前列腺炎。
1.尿中常见分离菌
⑵采血时间及采血量 采血培养应该尽量在使
用抗菌药之前进行,在24小时内采集2~3份血
培养(一次静脉采血注入到多个培养瓶中应视
为单份血培养)。对间歇性寒战或发热应在寒 战或体温高峰到来之前0.5~1小时,采集血液, 或于寒战或发热后1小时进行。成人采血量8~ 10ml,儿童1~5ml。血液和肉汤之比1:5 ~1:
(2)标本采集 a.清洁中段尿 最好是晨尿,是临床上 最常留取尿标本的方法 b.耻骨上膀胱穿刺法 是评估膀胱内细 菌感染的“金标准” c.直接导尿法 d.小儿收集包 e.留臵导尿
(3)标本运送 标本采集后应及时送检, 2小时内进行接种,否则应臵4~8℃冰箱 保存,冷藏保存标本时间不得超过8小时。
(2)报告方式 初步报告:在分离出细菌后,进行革兰 氏染色,作出初步报告。 最终报告:有意义的阳性结果报告,应 报告菌落计数、细菌种名及药敏结果。 无意义的阳性结果报告,报告菌落 数、革兰氏染色形态特征,并注明是纯 培养或是混合菌生长。 阴性结果报告:应报告无菌生长和菌落计 数<1000cfu/ml或 <100cfu/ml尿。

球菌的培养与鉴定(实验)

球菌的培养与鉴定(实验)
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表皮葡萄球菌阴性。
链球菌属
(一)菌落特征(血琼脂平板) • 肺炎链球菌
– 灰色,较小, α溶血,“脐窝”状凹陷,有荚膜菌株可 成粘液样
• 化脓性链球菌(A群)
– 灰白色,较小,半透明,无/有光泽,周围有较大的β 溶血环
• 无乳链球菌(B群)
– 灰白色,较A群大,平坦,有光泽,不透明,周围有狭 窄的β溶血环
蕈糖 乳糖 麦芽糖 蔗糖 甘露糖
四、操作步骤
(2)肺炎链球菌
Optochin敏感试验 胆汁溶菌试验(有对照)
(3)化脓性链球菌与无乳链球菌
杆菌肽敏感试验 CAMP试验
四、操作步骤
(4)粪肠球菌
触酶试验 65g/LNaCl 胆汁-七叶苷试验 精氨酸双水解酶试验(有对照管) 甘露醇 山梨醇 阿拉伯糖 棉子糖
球菌的培养与鉴定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刘婷婷
1
实验目的
2
实验内容
3
实验材料
4
操作步骤
5
实验结果
一、实验目的
• 掌握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肠球菌属的 菌落特点、染色形态及鉴别实验;
• 了解其它球菌的菌落特点、染色形态及鉴 别。
二、实验内容
葡萄球菌属
金黄色葡萄球菌 表皮葡萄球菌
链球菌属
肺炎链球菌 化脓性链球菌 无乳链球菌
3 结果
在两种细菌划线交界处出现箭头状透明溶血环区 为阳性,否则为阴性。
CAMP试验
链球菌属
2、肺炎链球菌
Optochin敏感试验:+ 胆汁溶菌试验:+ 荚膜肿胀试验:+ 分解菊糖
Optochin敏感试验
1 原理
Optochin能干扰肺炎链球菌叶酸合成,抑制 细菌生长,故肺炎链球菌对其敏感。

菌种记录表格

菌种记录表格
工作用菌种
操作人
数量
编号
有效期
保存
方法
数量
编号
有效期
保存
方法
分离与纯化过程

附表3:《检定菌种使用登记台账》
记录名称
检定菌种保存、领用登记台账
代码
页次
1
共1页
收到日期
名称及编号
数量
接收人
移交人
领用日期
用途
数量
发放人
领用人
附表4:《检定菌种观察记录》
记录名称
检定菌种观察记录
代码
页次
1
共1页
日期
冰箱温度(℃)
塞子是否松动
是否霉变
处理措施
观察人
附表5:《检定菌种鉴定记录》
记录名称
检定菌种鉴定记录
代码
页次
1
共1页
菌种名称及编号
鉴定原因
开始鉴定日期
鉴定人
复核人
年月日
鉴定项目
菌落形态
革兰染色
显微镜下形态
典型生化反应特征
鉴定结论
日期:年月日
附表6:《检定菌种使用登记台账》
记录名称
检定菌种使用登记台账
代码
页次
1
共1页
领用日期
名称及编号
数量
使用人
制备菌悬液浓度
(CFU/ml)
用于检验的
产品批号
记录名称
废弃菌种(物品)销毁处理记录
代码
页次
1
共1页
日期
被处理菌种(物品)名称
销毁原因
处理方式
批准人
操作人
监督人
备注:废弃菌种要标明编号、数量(支)

酸奶菌种的分离及鉴定(5篇)

酸奶菌种的分离及鉴定(5篇)

酸奶菌种的分离及鉴定(5篇)第一篇:酸奶菌种的分离及鉴定酸奶菌种的分离及鉴定乳酸菌是指一群通过发酵糖类,产生大量乳酸的细菌总称。

乳酸从形态上可分为球菌和杆菌,并且均为革兰氏染色阳性、在缺少氧气的环境中生长良好的兼性厌氧性或厌氧性细菌。

目前,对乳酸菌的应用研究,着重于食品(如发酵乳制品、发酵肉制品和泡菜)和医药工业等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

目前市售的各种酸奶制品中, 作为发酵剂的乳酸菌, 通常为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这两株菌。

用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酸杆菌混合培养发酵的乳酸饮品能补充人体肠道内的有益菌,维持肠道的微生态平衡,且含有易于吸收的营养素,具有抑制腐败菌、提高消化率、防癌及预防一些传染病等功效,并能为食品提供芳香风味,使食品拥有良好的质地。

保加利亚乳杆菌(L.Bulgarius):长杆形,直径1-3mm左右,能产生大量的乳酸。

酸碱度方面,为耐酸或嗜酸性,因低pH能防止一些微生物的生长;温度方面,为嗜温至少许嗜热,最适生长温度在37-45℃之间,对低温非常敏感。

嗜热链球菌(S.thermophilus):卵圆形,直径0.7-0.9微米,呈对或链状排列,无运动性。

为健康人肠道正常菌群,可在人体肠道中生长、繁殖。

可直接补充人体正常生理细菌,调整肠道菌群平衡,抑制并清除肠道中对人具有潜在危害的细菌。

本研究对市售主要品牌酸奶中(河南花花乳业生产的酸奶)乳酸菌进行了分离鉴定,并进一步探讨制备酸奶条件(温度、时间等),以达到最佳的天然酸奶质量效果。

一、实验内容(1)乳酸菌的分离纯化1.无菌操作倒平板、十倍稀释、划线分离,恒温培养2.菌落观察与镜检 3.筛选生产用菌株(2)优化酸奶制作条件1.制备发酵液2.不同条件下,接种发酵菌剂并发酵生产 3.观察发酵情况4.品尝发酵产品,进行质量评价 5.记录结果二、实验器材1)菌种:新鲜乳酸饮料(标记只含有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2)试剂:脱脂奶粉、蔗糖、1.6%溴甲酚绿乙醇溶液(溴甲酚绿、无水乙醇)、酵母膏、琼脂、革兰氏染液(结晶紫染液、卢戈氏碘液、95%乙醇、沙黄)、75%乙醇、香柏油、1mol/L NaOH、1mol/L HCl、碳酸钙;0.4gNaOH固体、4.2ml浓HCL(分析纯)、20gCaCO3固体、酵母膏20g、琼脂30g香柏油、脱脂奶粉100g、蔗糖10g;3)仪器:高压蒸汽灭菌锅、恒压干热灭菌箱、超净工作台、光学显微镜、培养箱、pH试纸、酸乳瓶、培养皿(φ9或φ12)、试管、300ml三角瓶(带玻珠)、移液管、天平、牛角匙、电炉、量筒、漏斗、漏斗架、玻璃棒、棉塞、吸管、线绳、标签、500ml锥形瓶、250ml锥形瓶、250ml烧杯、酒精灯、石棉网、接种针(环)、擦镜纸四、实验方法4.1乳酸菌的分离纯化 4.1.1分离(1)配制BCG牛乳培养基,分装三角瓶,包扎,灭菌备用。

检定菌种领用、使用记录

检定菌种领用、使用记录
□黑曲霉□培养基适用性检查
□成品 □中间品 □饮用水 □内包材 □原辅料
□黑曲霉悬液制备 □菌种传代□菌种鉴定
□微生物方法学验证 □培养基适用性检查
□微生物方法学验证 □培养基适用性检查
□成品 □中间品 □饮用水 □内包材 □原辅料
□黑曲霉悬液制备 □菌种传代□菌种鉴定
□微生物方法学验证 □培养基适用性检查
□成品 □中间品 □饮用水 □内包材 □原辅料
□黑曲霉悬液制备 □菌种传代□菌种鉴定
□微生物方法学验证 □培养基适用性检查
□成品 □中间品 □饮用水 □内包材 □原辅料
检定菌种领用、使用记录
文件编号:SOR-ZL-042-A/0
检定菌种名称:
领用日期
领用菌种编号
领用人
发放人
用途
使用人
备注
□成品 □中间品 □饮用水 □内包材 □原辅料 □黑曲霉悬液制备 □菌种传代□菌种鉴定 □微生物方法学验证 □培养基适用性检查
□成品 □中间品 □饮用水 □内包材 □原辅料
□黑曲霉悬液制备 □菌种传代□菌种鉴定

检验用菌种管理制度

检验用菌种管理制度

检验用菌种管理制度编制人/日期:审核人/日期:批准人/日期:修订页目录1. 目的 (4)2. 适用范围 (4)3. 职责 (4)4. 程序 (4)5. 相关文件 (11)6. 记录表样 (11)1.目的规范公司微生物实验使用的检验用菌种的管理。

2.适用范围适用于检验用菌种的管理,包括菌种的采购,保存,传代,使用及销毁。

3.职责检验员负责本制度的执行。

质管部负责人对检验员的实际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4.程序4.1菌种的定义4.1.1标准菌种指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医学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提供的冷冻干燥菌;4.1.2 传代用菌种指用标准菌种制备的采用特定保存方法长期保存的菌种,用于传代及制备工作用菌种;4.1.3工作用菌种是指用标准菌种或传代用菌种接种至普通琼脂斜面、半固体培养基培养后,作为日常工作使用的菌种。

工作用菌种的传代次数应严格控制,不得超过5代(从菌种保藏机构获得的标准菌种为第0代);4.1.4本文中检定菌种包括传代用菌种和工作用菌种。

4.2菌种的采购和验收4.2.1微生物检测人员根据菌种的使用情况,提出年度购买计划,交质管部经理审批;4.2.2向中检所菌种保藏中心或省(市)药检所购买冻干菌种(标准菌种)或传代用菌种,购买时,需确定菌种的代数,以便控制传代代数;4.2.3菌种到达实验室后,检查其名称和数量,以及每一支的完整性,同时将菌种的所有信息,填写在《检定菌种接收记录》,并将其暂贮存于2-8℃冰箱中,在一周内必须完成转种。

4.3菌种的保存4.3.1 斜面低温保存法操作方法:将菌种接种在适宜的固体斜面培养基上,待菌生长充分以后,转移至2-8℃冰箱中;4.3.2半固体石蜡低温保存法操作方法:将菌种穿刺接种到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中,待菌生长充分以后,经培养箱培养后取出,用无菌液体石蜡滴加到半固体琼脂菌种管表层约0.5cm高度,转移至2-8℃冰箱中;4.3.3 甘油冷冻管保存法操作方法:4.3.3.1用无菌接种环轻轻刮取经冷冻复溶增菌后并接种至平板或琼脂斜面的菌苔,并通过接种环与试管壁之间的轻轻摩擦而使细菌充分扩散到预先装入试管中的0.9%无菌生理盐水;4.3.3.2调整菌液浓度,向已制备好的菌悬液中加入等体积的无菌含20%甘油的0.9%无菌生理盐水,即为10%甘油菌悬液;4.3.3.3轻轻振摇,使内容物充分混合,分装于无菌小试管,转移至-20℃冷冻条件下;4.3.4各菌种的保存方法、条件及期限,见下表1表1 传代用菌种保存方法、保存温度、保存期限4.4标准菌种的复苏和确认4.4.1标准菌种的复苏4.4.1.1在生物安全柜内用75%的酒精擦拭冻干菌种管(安瓿)的外表面并让其自然风干。

食用菌菌种的鉴定报告

食用菌菌种的鉴定报告

食用菌菌种的鉴定报告
尊敬的鉴定专家,
此次食用菌菌种鉴定报告旨在鉴定所提供的菌种样品。

经过详细的观察和分析,我们对该样品进行了以下描述和鉴定结果:
1. 外部形态特征:
样品为菌盖呈圆形的食用菌,直径约为5-8厘米。

菌盖颜色
为深棕色,表面呈现有小鳞片的结构。

菌褶呈白色,较厚且密集。

菌柄高度约为8-10厘米,基部稍粗。

2. 内部结构特征:
我们切开样品,发现菌肉为均匀白色,质地较韧。

菌盖和菌
柄的内部均未发现异味。

3. 真菌的显微观察:
经过显微镜下的观察,我们鉴定这是一种菌丝菌。

菌丝细长,无色透明,囊泡和分生孢子形成端部。

4. 鉴定结果:
综上所述,根据外部形态特征、内部结构特征和真菌的显微
观察,我们可以初步确定该样品的菌种为某某蘑菇属(学名),但无法确切识别到具体的物种级别,因为还需要进一步的分子鉴定和比较分析。

请注意,本鉴定报告提供的结果仅供参考,进一步的实验和分析可以提供更准确的鉴定结果。

我们建议您咨询更专业的菌种
鉴定机构,以获得更确切的结果和建议。

希望这份报告对您有所帮助。

如果您对我们的工作有任何疑问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谢谢。

此致,
XXX(您的姓名)
鉴定报告编写人。

检定菌种接收、传代记录(附表1-7)

检定菌种接收、传代记录(附表1-7)

用途 用于 20220301 批次产品初始污 染菌阳性对照菌 用于洁净区环境监测沉降菌阳 性对照菌 用于菌悬液的制备
文件编号:
废弃菌种(物品)销毁记录
日期 被处理菌种(物品)名 销毁原因 处理方式
销毁人 销毁监督人
备注:废弃菌种要标明编号、数量(支)
表码: 接收日期
名称
代号
编号
标准菌株库存记录 数量 代次
来源
检查情况 保存条件 接收人Biblioteka 备注:表码: 接收日期
名称
编号
检定菌种接收记录
数量 代次
来源
检查情况 保存条件 接收人
备注:
表码: 菌种名称
传代前菌种代次 传代前菌种状态
检定菌种传代记录
大肠埃希菌
0代 正常
菌种代号
传代前菌种保存方 法
传代数量
备注
表码: 日期
检定菌种观察记录
塞子是否
冰箱温度(℃)
是否染菌
松动
处理措施
记录人
文件编号: 菌种名称及编号
鉴定原因
菌落形态
检定菌种鉴定记录 开始鉴定日期
革兰氏染色
鉴定 项目
显微镜下形态
典型生化特征 鉴定结果:
备注:
操作人:
复核人:
文件编号: 领用日期 菌种名称
检定菌种使用登记台账
菌种编号
数量
使用人
CMCC(B)44102
冷藏>-30℃ 1支
传代日期
2022.3.1
编号
E.c-G1-220301-01
传代用菌种
□工作用菌种
培养基信息 生产批号:
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TSA)
生产日期:

乳酸菌的鉴定

乳酸菌的鉴定

乳酸菌的鉴定吲哚试验1).试管标记:取装有蛋白胨水培养基的试管2支,分别标记乳酸菌和空白对照。

2).接种培养:以无菌操作分别接种少量菌苔到标记乳酸菌的试管中,标记有空白对照的不接种,置37摄氏度恒温箱中培养24~48小时。

3).观察记录:在培养基中加入乙醚1~2 ml ,经充分振荡,使吲哚萃取至乙醚中,静置片刻后乙醚层浮于培养液的上面,此时沿管壁缓慢加入5~10滴吲哚试剂,如有吲哚存在,乙醚层呈玫瑰色,此为吲哚试验阳性反应,否则为阴性反应。

糖发酵试验1).试管标记:取分别装有葡萄糖,蔗糖发酵培养液试管各2支,每种糖发酵试管中分别标记乳酸菌和空白对照。

2).接种培养:以无菌操作分别接种少量菌苔至以上各相应试管中,每种糖发酵培养液的空白对照均不接菌。

将装有培养液的杜氏小管倒置试管中,置37摄氏度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观察结果。

3).观察记录:与对照管比较,若接种培养液保持原由颜色,其反映结果为阴性;如果培养液呈黄色,反映结果为阳性。

培养液中的杜氏小管内有气泡为阳性反应,杜氏小管内没有气泡为阴性反应。

1.2.3 乳酸的检测选用已经分离的菌种做小型发酵实验,取发酵液的上清液约10 ml于试管中,加入10%硫酸1 ml ,再加2%高锰酸钾 1 ml ,此时乳酸转化为乙醛,把事先在含氨的硝酸银溶液中侵泡的滤纸条搭在试管口中,微火加热试管至沸,观察滤纸变化。

1.结果和分析2.1 乳酸菌的分离提纯在平板上出现了圆形稍扁平的黄色菌落,周围培养基变为黄色,初步定为乳酸菌⑴,取出少量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了链球状和杆状两种形状(如图一2.2乳酸菌的鉴定该菌种的菌落为圆形稍扁平的黄色菌落,有杆状和链球状两种形状。

在吲哚试验中,加入菌种的试管无任何变化,证明为阴性反应(如图二)。

说明该菌不具有分解色氨酸产生吲哚的能力。

也说明此菌种不是大肠杆菌,因为大肠杆菌的吲哚试验证明为阳性。

在糖发酵试验中,在加入葡萄糖的发酵培养液中加入菌种后,培养液变为黄色,反应结果为阳性,且杜氏小管内无气泡(如图三);加入蔗糖的发酵培养液中加入菌种后的反应结果也为阳性且杜氏小管内无气泡(如图四)。

疾控中心检定菌保存、传代、使用、销毁标准操作规程

疾控中心检定菌保存、传代、使用、销毁标准操作规程

检定菌种保存、传代、使用、销毁标准操作规程1.目的:为规范微生物学检定用菌的管理,确保菌种的溯源性与稳定性,从而确保微生物学检验结果的准确可靠。

2.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检定用菌种的管理,包括菌种的申购、保存、传代、使用及销毁等。

3、定义:标准菌种是指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医学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提供的冷冻干燥菌。

传代用菌种是指用标准菌种制备的采用特定保存方法长期固定保存的菌种,用于传代及制备工作用菌种。

工作用菌种是指用标准菌种或传代用菌种接种至普通琼脂斜面培养后,作为日常工作使用的菌种。

菌种的代是指将其接种至一新鲜培养基上或培养基内,每萌发一次即称为一代,从菌种保藏中心获得的冷冻干燥菌种为第0代。

4.职责:4.1检验科负责提出菌(毒)种的购买申请,并按国家有关生物安全法规的要求做好使用管理和销毁工作。

4.2总务科负责实施采购,检验科负责保存、验收。

5.规程:5.1.检定菌的申购检验科每年根据检定菌种的使用情况(包括临时检验需要),提出购买计划,交由中心分管主任审批后,向中检所菌种保藏中心购买冻干菌种(标准菌种);也可以直接向省(市)疾控部门申请提供传代用菌种,需询问与确定菌种的代数,以便传代时控制代数。

5.2.检定菌的接收菌种到达实验室后,由菌(毒)种保管人接收菌种,检查其名称和数量,以及每一支的完整性,同时将菌种的所有信息,填写在《检定菌种接收记录》(附表1)上,并将其暂贮存于4~8℃冰箱中,在一周内必须完成转种。

5.3.检定菌的保存5.3.1.工作用菌种的保存工作用菌种采用斜面低温保存法。

将菌种接种在适宜的固体斜面培养基上,待菌生长充分以后,转移至2~8℃冰箱中保存。

此法仅用于工作用菌种的短期保存,并应随时检查其污染杂菌和变异等情况,发现异常情况,经应灭活处理后销毁。

保存时间根据菌种种类而不同,细菌:1个月;酵母菌:2个月;霉菌及芽胞:3个月。

5.3.2.传代用菌种的保存采用甘油冷冻管保藏法或液体石蜡保存法。

(完整word版)微生物菌种的分离纯化、培养、鉴定及保藏实验

(完整word版)微生物菌种的分离纯化、培养、鉴定及保藏实验

实验微生物菌种的分离纯化、培养、鉴定及保藏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

了解微生物的分离纯化方法。

2.学习检测水中大肠菌群的方法。

3。

学习微生物的保藏及鉴定方法。

4。

熟悉革兰氏染二、实验原理多管发酵法多管发酵法包括初发酵试验、平板分离和复发酵试验三个部分。

发酵管内装有乳糖蛋白胨液体培养基,并倒置一德汉氏小套管.乳糖能起选择作用,因为很多细菌不能发酵乳糖,而大肠菌群能发酵乳糖而产酸产气.1.初发酵试验水样接种于发酵管内,37℃下培养,24小时内小套管中有气体形成,并且培养基混浊,颜色改变,说明水中存在大肠菌群,为阳性结果。

48小时后仍不产气的为阴性结果。

2。

平板分离初发酵管24至48小时内产酸产气的均需在复红亚硫酸钠琼脂(远藤氏培养基)或伊红美蓝琼脂,平板上划线分离菌落。

3.复发酵试验以上大肠菌群阳性菌落,经涂片染色为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者,通过此试验再进一步证实。

原理与初发酵试验相同,经24小时培养产酸产气的,最后确定为大肠菌群阳性结果。

三、实验器材及试剂1。

水样污水样本2、培养基及试剂:二甲苯、苯酚、琼脂粉、香柏油、乳糖胆盐液体培养基、伊红美蓝琼脂(EMB)、营养琼脂培养基、革兰氏一液、革兰氏二液、革兰氏三液、革兰氏四液。

3、器材及耗材:双目显微镜、恒温培养箱、恒温干燥箱、洁净工作台、紫外线灯管、紫外线灭菌手推车、接种环、试管、酒精灯、滤纸、擦镜纸、载玻片、打火机、棉花、滴瓶、长塑料篓、纱布、吸耳球、产气管、培养皿、移液管等四、实验方法及步骤1。

第一天实验前的准备1)配制3支乳糖胆盐液体培养基,每支10mL,并加入产气管.配置营养琼脂培养基,灌装进2支试管中,配置200mL伊红美兰培养基150mL,于121℃高温高压灭菌20分钟,后放进恒温干燥箱。

2)包扎5套培养皿,包扎6根1mL、1根10mL移液管和3支滴管。

于121℃高压灭菌锅中灭菌20分钟。

3)称取一定量的液体石蜡,约为锥形瓶的三分之一。

于121℃高温高压灭菌20分钟。

菌种的分离与鉴定---大肠杆菌与枯草芽孢杆菌的简单染色及大小测定

菌种的分离与鉴定---大肠杆菌与枯草芽孢杆菌的简单染色及大小测定

菌种的分离与鉴定---大肠杆菌与枯草芽孢杆菌的简单染色及大小测定(一)实验目的及要求1.学习并掌握微生物的制片及简单染色的基本技术2.了解枯草芽孢杆菌和大肠杆菌的形态特征并相互区别3.巩固显微镜操作技术及无菌操作技术(二)实验原理1.染料是一类苯环上带有发色基团和助色基团的有机化合物,前者赋予了染料颜色的特征,后者使染料能变成盐,简单染色是指用单一染料对菌体进行染色2.带负电荷的细菌通常与带正电荷的碱性染料结合,所以一般用碱性染料对细菌染色(三)实验器材及实验用品实验器材:显微镜、染料废液缸、接种环、酒精灯、镜台测微尺、香柏油、滤纸、毛细玻璃管、吹风机、载玻片等实验用品:碱性美兰染料、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生理盐水、香柏油等(四)实验内容简单染色:1.涂片载玻片浸在乙醇缸中待用,用镊子取出两片载玻片,分别在缸内壁上沥一下,然后用酒精灯烧去玻片上残余乙醇和可能存在的油污,残留的乙醇烧尽即可,不要一直灼烧载玻片;用记号笔分别在两张载玻片上做好记号,一个载玻片用于观察枯草芽孢杆菌,另外一个用于观察大肠杆菌。

分别在两片载玻片的中央滴上半滴生理盐水,在酒精灯旁用接种环分别从枯草芽孢杆菌和大肠杆菌培养基上沾取菌种涂抹在载玻片上,使菌液在载玻片上形成均匀的菌膜。

2.干燥自然干燥或用电风机冷风吹干3.固定涂菌面朝上,通过火焰2-3次,此操作称为热固定,其目的是让细胞质凝固以固定细胞形态,并使之牢固地附着在载玻片上。

固定温度不应太高(以玻片背面不太烫手为宜)4.染色将载玻片平放于载玻片支架上,滴加染液覆盖涂菌部位即可,用碱性美兰染料染色时要染1-2分钟5.水洗倾去染液,用缓流自来水冲洗,水流不宜过急、过大,应使水从载玻片的一端落下,勿直接冲洗涂片处,至洗出的水呈无色为止6.干燥用吸水纸吸去多余水分,自然干燥或电吹风冷风吹干7.镜检涂片干燥后置于显微镜下观察记录微生物大小的测定:8.校正目镜测微尺将镜台测微尺刻度面朝上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

菌种鉴定报告(一)

菌种鉴定报告(一)

菌种鉴定报告(一)菌种鉴定报告•什么是菌种鉴定报告?•菌种鉴定报告有什么用处?•如何读懂菌种鉴定报告?什么是菌种鉴定报告?菌种鉴定报告是一份科学实验结果的记录,主要包括菌株鉴定结果、生化鉴定结果和药敏试验结果等多个方面的信息。

通常由专业的实验室完成,每个菌株的鉴定需要进行多次实验才能得出准确结果。

菌种鉴定报告有什么用处?菌种鉴定报告可以帮助医生和科研人员做出正确的诊断和防治措施。

比如,感染性疾病需要对菌株进行鉴定,才能对症下药,提高治疗效果;另外,部分疾病会出现病原体耐药性的情况,药敏试验结果可以指导抗生素的使用。

如何读懂菌种鉴定报告?菌种鉴定报告一般会包括以下内容:1.菌株鉴定结果:菌种属名、种名、小种名等信息。

2.生化鉴定结果:通过菌株生化特性的检测进行鉴定,如产酶活性、酸碱度、氧需求量等。

3.药敏试验结果:对常用抗菌药物进行检测,确定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和耐药性。

4.图表说明:通常是为了更直观地呈现实验结果,如菌株的生化反应图、药敏试验图等。

需要注意的是,在读取菌种鉴定报告时,一定要仔细核对整个报告,了解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尽可能地了解不同检测方法在不同环境下的误差范围,以避免产生误判。

5.实验说明:对实验流程、使用的仪器和试剂等进行详细说明,方便其他科研人员进行该实验的复现。

6.结论: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和说明,重点说明该菌株的特点和应用前景等。

7.参考文献:列出该实验所参考的文献,以便读者查阅。

在读取菌种鉴定报告时,需要注意一些常见的术语和内容。

比如,菌种命名方法,包括拉丁名、小写字母缩略写法等;药敏试验结果的解读,包括对每种药物的敏感度和抗性等级的判断和分类;生化鉴定结果的判断,需要注重实验条件和方法的标准化。

综上所述,菌种鉴定报告是对菌株进行鉴定的重要实验成果,具有重要的医学和科研应用价值。

在读取菌种鉴定报告时,需要细心、认真、客观地分析每个部分的实验结果和结论,以便理解和应用。

标准菌株期间核查记录表

标准菌株期间核查记录表
2.3革兰氏染色。
核查记录:
1.增菌培养结果:24h后营养肉汤浑浊,营养琼脂斜面及平板生长良好。
2.选择性培养基结果:PALCAM平板上的菌落呈灰绿色,表面光滑,湿润,边缘整齐,周围有黑色水解围;李斯特氏菌显色培养基上的菌落呈蓝绿色,表面有光泽、湿润,边缘整齐,无白色晕环。
3.生化鉴定结果:见梅里埃VITEK 2 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分析结果(附件1)。
4.革兰氏染色及镜检结果:革兰氏阳性菌,见图片(附件2)。
核查结论:确认该标准菌株为:。
检验者:复核者:
标准菌株期间核查记录表
菌种名称及菌号
所内编号
工作菌株
供应商
核查时间
英诺克李斯特氏菌ATCC 33090
英诺-S01
冻存管
第3代
广东环凯
2019.10.15
鉴定依据
GB 4789.30-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验
核查方法:
1.增菌培养:无菌条件下,把冻存管中的英诺克李斯特氏菌加入脑心浸液培养基BHI_________________,充分混匀后于36℃±1℃培养过夜,取适量的菌悬液于营养肉汤______________和营养琼脂_____________上,36℃±1℃培养24h。
2.鉴定:
2.1选择性培养及鉴定:将上述培养物分别划线于下列相应的琼脂平板上,置36℃±1℃√PALCAM平板___________________培养24h~48h
√李斯特氏菌显色培养基____________________培养24h~48h
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进行鉴定。GP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微生物培养和鉴定实验报告

微生物培养和鉴定实验报告

微生物的培养与鉴定实验报告刘琳1131428 环境科学同组:陈氏秋张一、实验目的1.学习微生物(细菌)鉴定的原理和方法。

2.掌握微生物(细菌)的快速鉴定操作步骤与自动化分析技术。

3.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并掌握微生物(细菌)的鉴定思路。

4.强化生物学知识,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二、实验原理细菌鉴定是细菌分类学中最实用的部分,与工、农业生产及人类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动、植物检疫,食品卫生检验,人类及动、植物病原诊断,环境微生物学研究等领域均需要细菌鉴定方面的工作。

细菌的鉴定是确定一个新的分离物是否属于一个已被命名的分类单元的过程。

主要包括分离培养、显微镜观察、生理生化试验、血清学检验和动、植物接种等环节或技术。

此外,还有噬菌体敏感性及抗生素敏感性试验等。

细菌鉴定首先要有一个分类系统做基础。

根据这个分类系统,找出各分类单元间相互区分的一系列特征,构成一个鉴定系统,即细菌鉴定的检索表。

换言之,检索表由一系列有关细菌特征的问题构成,这些问题引导人们通过一个分类系统来确定一个菌株的分类地位。

检索表有双歧式和表格式两种形式。

本实验采用表格式检索表。

表格式检索表(鉴定特征表) 只对分类群的特征进行总结。

而不给分类特征以等级化的排列。

表格式检索表往往包含较多的性状特征,因而看起来比双歧式复杂。

但比双歧式优越。

表格中记为“﹢”的结果是该分类单元中90%以上的成员为阳性的特征。

因此,允许被鉴定对象的个别特征不确定。

三、实验材料器材:ID32E接种条、6cm培养皿、接种环、火焰灯、接种台、恒温培养箱、ATB Expression仪、移液管、移液枪药剂:生理盐水、培养18~24h的接种菌、石蜡油、James 指示剂四、实验步骤1.准备好ID32E接种条、6cm培养皿、接种环、火焰灯、移液管、移液枪、接种菌、石蜡油、生理盐水等用品,放到接种台上,并打开火焰灯。

2.用移液管移取5ml的生理盐水加入到6cm培养皿中。

3.把接种环放到火焰灯上烧红(保证细菌全部烧死),之后在旁边冷却,等温度降至100°左右时放入接种菌试管中的琼脂部分再冷却至常温,之后挑取接种菌,并放到培养皿中涂布均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呈红色,即为革兰氏阴性菌(G)。鉴定结果:□革兰氏阳性菌(G+);□革兰氏 阴性菌(G)
油镜观察镜检结果:
2.生化特征鉴定试验
生化试验
鉴别现象
结果
精品文档
3.结果判断
根据中国药典Βιβλιοθήκη ?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的现行版进行结果判断。
确认结果 :
鉴定结果:
检验人:
检验时间:
精品文档
标准储备菌种纯度特性确认记录
菌种来源:
检验日期:
菌种纯度、形态的确认
操作方法
所用培养基
培养条件
菌落形态特征
取接种环轻轻沾取
名称:
温度:
菌落菌液于琼脂平
皿上或斜面琼脂培
养基上
批号:
时间:
1.革兰染色
操作方法:取洁净载玻片,用接种环沾取1〜2滴纯水至于载玻片上,再沾取少 许培养物菌苔,于纯化水仔细研匀,使涂片上的菌悬液均匀并微显浑浊, 待干后 进行革兰染色,镜检。结果说明:菌体呈蓝紫色,即为革兰氏阳性菌(G+);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