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地方鸡种的保护与开发利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地方鸡种的保护与开发利用
邹剑敏
(江苏省家禽科学研究所扬州 225003)
我国地方鸡种资源的多样性、民族饮食文化的渊源性及各地市场需求的多元性,使得“地方鸡种的保护与利用”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也是广大科研工作者和生产经营者致力合作的基础。
一 我国地方鸡种资源的保护
国际社会认为,动物遗传资源是未来食品、环境和社会经济稳定的一种资源。保持动物遗传资源多样性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极其重要的。目前世界上畜禽遗传资源的保存和利用存在两种情形:一方面,发达国家大量饲养的只是少数经济价值高的品种和他们的杂交种;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虽然品种资源丰富,但保存不当以及对外来品种不加区别的引进,造成地方品种品质降低和数量减少。
1 摸清了我国地方鸡种资源家底
鸡品种的形成与分布,与自然生态和社会经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我国各地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程度不同,经过长期的自然选育,形成了外貌特征、遗传特性、生产性能各异的众多优质鸡品种。
1976年,农业部组织全国农、科、教等部门,开展了一次较大规模的畜禽品种资源调查,历时九载,基本摸清了全国比较发达地区的品种资源状况,并出版了5部《中国畜禽品种志》。 1995年又对西南、西北的偏远地区进行了一次为期4年的畜禽资源补充调查。江苏省家禽科学研究所参与了调查工作。2006年,农业部组织在全国开展畜禽品种普查工作,目前已经基本完成调查工作,正在进行有关材料整理。
多年来调查结果表明:我国的禽种资源丰富,鸡种类型有肉用、蛋用、兼用和其他;体重大的4千克,小的只有0.6千克左右;羽色有黄羽、白羽、黑羽、芦花、哥伦比亚羽;蛋壳颜色有白壳、粉壳、青壳、红壳等等。全国地方鸡种大至分布如下。
东南区:浦东鸡、仙居鸡、萧山鸡、白耳黄鸡、丝毛乌骨鸡(江西的泰和鸡、福建的白绒鸡、广东的竹丝鸡)、江山白羽乌骨鸡、崇仁麻鸡、河田鸡、惠阳胡须鸡、杏花鸡、清远麻鸡、霞烟鸡、桃源鸡、溧阳鸡、鹿苑鸡、狼山鸡、中原斗鸡、漳州斗鸡
黄淮海区:北京油鸡、寿光鸡、济宁鸡、固始鸡
西南地区:彭县黄鸡、峨眉黑鸡、武定鸡、版纳斗鸡
东北区:林甸鸡、大骨鸡
黄土高原区:静原鸡、边鸡、阳鸡、正阳三黄鸡
青藏高原区:藏鸡
蒙新高原区:边鸡、吐鲁番鸡
2 建立了家禽品种资源保护体系
在资源调查的基础上,按照特征、特性等遗传性能和地区分布等选择性的进行了地方品种的保存工作。上世纪50年代全国建立了一批种畜禽场;80年代,国家投入上亿元资金在各地建立了一大批各具特色的优良地方品种资源场。“八五”期间,农业部又确认了83个国家级重点种畜禽场,对一些优良地方品种资源场的基础设施进行了建设。“九五”开始,国家启动了畜禽种质资源保护项目,采取了原产地保种和异地基因保存相结合的方式。现阶段我国主要采取保种场、保护区和基因库三种方式开展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工作,以保种场为主,保护区和基因库为辅,场、区、库互为补充。保种场以活体保护为手段,保护单一品种资源。我国众多的地方鸡品种在原产
当地建有保种场。保护区是在原产地中心产区划定特定区域来保护特定的遗传资源。基因库以低温生物学方法或活体保护为手段,可以异地保护多个遗传资源。2000年农业部和江苏省共同投资近千万元在我所建成了我国第一座、世界上最大的地方禽种资源基因库,保存体型外貌各异的地方鸡种如泰和鸡、仙居鸡、固始鸡、萧山鸡、北京油鸡、狼山鸡、白耳鸡、鹿苑鸡、大骨鸡、茶花鸡、斗鸡、藏鸡、新狼山鸡、石歧鸡、青壳蛋鸡等21个鸡种,其中抢救了在原产地已灭绝鸡种2个(鹿苑鸡、萧山鸡)、濒危鸡种4个(惠阳鸡、狼山鸡、中国斗鸡、崇仁麻鸡)。随后国家在江苏和福建建成水禽资源基因库。
3 开展了品种资源的研究和开发工作
(1)立法保护畜禽品种资源
2006年实施的《中国人民共和国畜牧法》将原《种畜禽管理条例》中的相关内容作为专门一章写入该法。《畜牧法》第二章“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共9条,主要规定了畜禽遗传资源保护、调查、发布和鉴定评估制度,畜禽遗传资源保护规划和名录的制定主体,畜禽遗传资源的主要保护手段为基因库、保种场和保护区,畜禽遗传资源进出境和共享惠益管理等基本内容。
今年5月,农业部将原国家家畜禽遗传资源管理委员会调整成立了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负责畜禽遗传资源的鉴定、评估和畜禽新品种、配套系的审定。江苏省家禽科学研究所为家禽委员会的主任委员单位。
(2)开展品种资源基础性研究
近20年,国家加强了畜禽品种资源的基础研究,开展了部分畜禽品种的种质特性和遗传距离测定等方面的系统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
系统开展鸡保种理论和保种方法研究,形成鸡小群保种方法——“家系等量随机选配法”。用人工控制各家系繁殖平衡,其近交系数增量低于群体遗传学近交增量的公式推导计算的近交系数。使保种群原有的遗传特性和生产性能保持相对稳定,减少群体内的基因频率漂变。
利用经典遗传育种技术测定鸡种生物学特性和经济性状等。研究阐明了某些鸡种的种质特性及肉品质等性状的遗传规律。同时将禽种资源的形成、产地及分布、体形外貌、生产性能、相关研究等材料搜集、整理,建成了中国家禽资源数据库。
(3)推进品种资源开发利用
为使我国丰富的畜禽品种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在加强保护的同时,重点抓了畜禽品种的产业化开发。近20年来,运用现代育种技术和手段,选育了一大批专门化品系和新品种,涌现了一批由育种、生产、加工企业为一体的畜禽资源开发利用模式,使许多畜禽地方品种的主要优良性状得以保持,生产性能有了较大提高。
地方禽种资源基因库的建立及其相关研究优质鸡种资源的开发利用、家禽生产可持续发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4 地方品种资源保护面临严峻挑战
(1)畜禽品种资源保护投入不足,设施与手段落后。
由于我国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工作起步较晚,保种体系不健全,保护措施不配套,资金投入严重不足。目前仅国家重点保护的78个畜禽品种中,有14个品种无保种场,有近一半以上的资源场经营困难,开展保种工作的难度很大,部分品种的优良性状严重退化或丢失。
(2)畜禽品种资源保护与开发缺乏创新机制。
我国畜禽品种资源保护的组织形式单一,多数资源场处于被动保种,对畜禽品种的培育、优良遗传基因的开发利用不够,科研工作滞后,造成多数品种保护和利用脱节。以生产、加工企业为主体,以开发利用促保护的模式仅仅是一部分,而大部分地方品种得不到很好的保护。
(3)部分畜禽品种出现数量减少、濒危、甚至灭绝的现象。
由于大量引进外来高产鸡种以及对地方品种开发利用不当,我国畜禽品种数量逐渐减少和消失。80年代畜禽品种资源普查结果表明,我国灭绝的品种10个,濒临灭绝的品种8个,数量减少的有20个。这种趋势随着近年进一步加剧,据1995-1998年对全国17个省331个地方品种动态调查,有50个畜禽品种数量锐减,14个品种濒临灭绝,又有5个品种已经灭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