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版高考化学总复习专题一物质的量与化学计算教学案苏教版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 1.1.2 物质的量教案 苏教版必修1

高中化学 1.1.2 物质的量教案 苏教版必修1

第二节 物质的量(2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

2、初步学会物质的量、摩尔质量、质量、微粒数之间的简单换算。

【教学重点】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的概念。

【教学难点】物质的量、摩尔质量、质量、微粒数之间的换算。

【教学过程】〖引入〗物质的转化要关注和考虑三个方面的因素:①转化方法的选择② 条件的控制 ③物质间的定量关系化学反应是按一定的微粒量进行的,而实际过程中我们往往按一定的质量,如克、吨计,为了把微观粒子和宏观物质联系在一起,人们引入了物质的量的概念。

一、物质的量:是表示一定数目粒子集合体的物理量。

1、单位:摩尔,符号为mol0.012kgC —12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即为1mol 微粒数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单位:mol -1,近似值为6.02×1023mol -1二、摩尔1、定义:是表示物质的量的单位,每摩尔物质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微粒。

2、适用范围:只适用于微观粒子,不适用于宏观粒子。

3、书写方法:例1molFe ,读时一定要指明微粒的名称。

注意:(1)物质的量度量的对象是微粒集体,微粒可以是分子、原子、离子、电子、中子、质子等。

(2)使用物质的量一般用符号标明微粒,如1mol H 2O ,5mol H +等。

摩尔作为物质的量的单位,不能用来表示宏观物体的多少,使用摩尔时必须指明微粒的种类。

三、物质的量与微粒数之间的关系 〖问题解决〗学生完成1、物质的量与微粒数之间的关系 n=N/N A2、不同物质的物质的量相等,则所含有的粒子数目相等21n n =21N N3、应用:应用于化学方程式 C + O 2点燃 CO 2①微粒个数 1 1 1扩大倍数 1×N A 1×N A 1×N A②物质的量 1mol 1mol 1mol四、摩尔质量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

符号: M ,单位: g·mol-1〖思考〗摩尔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的关系是什么?当物质的摩尔质量以g·mol-1为单位时,在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

2018高考化学苏教版 一轮复习课件1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共24张PPT)

2018高考化学苏教版 一轮复习课件1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共24张PPT)
专题一 PART 01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题型分类突破│专题强化训练
专题一
பைடு நூலகம்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考情剖析
化学常用计量是化学计算的基础,贯穿于高中化学始终,是每年高考的必 考内容。高考主要考查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阿伏伽德罗定律、气体 摩尔体积等概念的理解或利用物质的量在元素化合物、化学理论方面计算 中的应用,其计算技巧经常是要求考生巧妙利用化学方程式蕴含的学科特 有守恒思想、差量思想进行有关计算。如2016年全国卷Ⅰ第36题、全国 卷Ⅱ第26题、全国卷Ⅲ第28题和2015年全国卷Ⅰ第9题、第36题。
题型分类突破
1.叠加法(利用化学方程式的加合建立关系式,如利用木炭、水蒸气制取氨气)
由木炭、水蒸气制取NH3的关系式为3C~4NH3。
题型分类突破
2.元素守恒法[利用微粒(原子)守恒建立关系式或利用化学方程式之间的化学计量数间 的关系建立关系式]
经多次氧化和吸收,由N元素守恒知:NH3~HNO3。
[答案 ]
[解析] 根据关系式2MnO4-~5H2C2O4,以及滴定0.200 0 mol/L H2C2O4标准溶液20.00 mL平均消耗KMnO4溶液24.48
mL,可求出c(KMnO4)=
则样品中m(KMnO4)= L×158 g/mol,其纯度为
mol/L,
mol/L×0.1
×100%。
题型分类突破
题型分类突破
题型二 利用差量法计算 “差量法”就是利用化学反应前后物质间所出现的差量关系解决化学问题的方法。即依 据化学反应前后的某些“差量”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变化量成正比而建立的解题方法。 差量法只与反应前后相应的差量有关,不必追究各成分在反应前后具体的量,能更深刻 地抓住本质,可使化学计算独辟蹊径,化繁为简,变难为易,大大简化运算量,提高运 算准确度。中学常见的差量问题有反应前后固体(或溶液或气体)质量差法、反应前后气 体体积差(或气体物质的量差或恒容容器内气体的压强差)法、热量差法。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教案苏教版必修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教案苏教版必修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教案苏教版必修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掌握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及计算方法。

2. 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在化学研究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

3. 通过对物质的量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物质的量的概念及其意义。

2.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3. 物质的量的计算。

4.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中的应用。

5. 物质的量与质量、体积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物质的量的概念、物质的量的计算、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中的应用。

2. 难点:物质的量与质量、体积的换算关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物质的量的本质。

2. 利用实例分析,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物质的量的应用。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 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一杯咖啡中含有多少咖啡因?”等问题,引出物质的量的概念。

2. 讲解:讲解物质的量的定义、意义及其单位摩尔。

3. 演示:通过实验或动画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

4. 练习:让学生进行物质的量计算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拓展:讲解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中的应用,如化学反应的摩尔比等。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物质的量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布置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和应用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物质的量概念、摩尔单位以及物质的量计算的掌握情况。

2. 练习批改:对学生在课堂练习和作业中的表现进行评估,分析其对物质的量计算和应用的掌握程度。

3. 学生互评: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相互评价,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七、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检查是否全面、清晰地讲解了物质的量的相关知识。

高考化学复习专题一1.1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计算课件苏教版

高考化学复习专题一1.1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计算课件苏教版

2.[2015·全国新课标卷Ⅱ改编]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 值。60 g丙醇中存在的共价键总数为_1_1_N_A____;1 L 0.1 mol·L- 1的NaHCO3溶液中HCO- 3 和CO23-离子数之和__小__于____(“大 于”“小于”或“等于”)0.1NA;钠在空气中燃烧可生成多种 氧化物,23 g钠充分燃烧时转移电子数为__1N_A_____;235 g核素 23952U发生裂变反应:23952U+10n―裂―变→3980Sr+13654Xe+1010n,净产
3.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定 义,并能进行计算。
围绕阿伏加德罗常数、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等结合物质的组成与 结构、氧化还原反应、化学键、电离等知识,考查物质的量或离子数 的计算,形式为选择题;穿插于无机化工流程题及实验题中,考查有 关物质的量的简单计算,如纯度、产率等;有关阿伏加德罗常数的选 择题,在各选项涉及的关联知识不断创新,范围不断扩大,如可逆反 应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有机物中共价键的计算;选择型计算题一般 都有简便解法,常见的守恒法、差量法和极限法。
Na与O2反应生成钠的氧化物(Na2O和Na2O2),Na由0价升 高到+1价,23 g钠的物质的量为1 mol,充分燃烧时转移电子
数为NA。核素23952U发生裂变反应:23952U+10n―裂―变→9308Sr+15346Xe+
10
1 0
n,净产生的中子(
1 0
n)数为10-1=9;235
g核素
[易错警示] (1)摩尔质量、相对分子质量、1 mol物质的 质量在数值上是相同的,但含义不同,三者的单位也不同。摩 尔质量的单位为g·mol-1,相对原子(或分子)质量的单位为1,1 mol物质的质量单位为g。

高中化学专题1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第2课时物质的量学案苏教版必修1

高中化学专题1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第2课时物质的量学案苏教版必修1

量,摩尔只是表示物质的量的单位,故 B 错; C 项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简称摩,符号为
mol ,故 C 正确; D 项国际上规定, 0.012 kg C-12 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为 1 摩,故 D 错。
2.下列有关物质的量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物质的量也可理解为物质的数量 B.0.012 kg C-12 中约含有 6.02× 1023 个碳原子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氮原子的质量就是氮的相对原子质量 B.氢氧化钠的摩尔质量是 40 g C. 1 mol H 2SO4 中含 1 mol H 2 D . 1 mol H 2O 的质量是 18 g 答案 D
马鸣风萧萧整理
》》》》》》》》》积一时之跬步 臻千里之遥程《 《《《《《《《《《《《
C. 1 mol 水中含有 2 mol 氢和 1 mol 氧 D . 1 mol 任何物质都含有 6.02×1023 个分子
马鸣风萧萧整理
》》》》》》》》》积一时之跬步 臻千里之遥程《 《《《《《《《《《《《
答案 B
解析 A 选项,物质的量是专有名词,不可更改,错误;
B 选项,碳是由原子构成的,根据
摩尔质量的理解
(1)对于具体的物质,其摩尔质量是确定的,不随物质的量的多少而变化,也不随物质的聚集
状态的变化而变化。 (2)由于电子的质量非常小,所以离子的摩尔质量以
g·mol -1 为单位时,其数值近似等于该离
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
(3)具有固定组成的混合物, 1 mol 该混合物的物质的量称为该混合物的平均摩尔质量。
1 mol 微观粒子的粒子数, 符号为 N A
① N A 是一个实验值, 现取 6.02× 1023 作计 算依据。 ② N A 的单位: mol - 1

2017-2018学年高一化学苏教版必修1教学案:专题1 第一单元 第二课时 物质的量 Word版含解析

2017-2018学年高一化学苏教版必修1教学案:专题1 第一单元 第二课时 物质的量 Word版含解析

第二课时 物质的量1.国际上是如何规定相对原子质量的?提示:相对原子质量:以1个碳-12原子质量的1/12作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和它相比所得的比值为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计算公式:相对原子质量=一个原子的质量m (C -12)×112。

2.什么是相对分子质量?提示: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即是相对分子质量。

3.制取O 2的反应2H 2O 2MnO 2,2H 2O +O 2↑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多少?分子个数之比呢?提示:H 2O 2、H 2O 、O 2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分子个数之比都为 2∶2∶1。

[新知探究]探究 物质的量的概念、单位(1)概念: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用来表示一定数目微粒的集合体,符号为n 。

(2)单位:摩尔(简称摩),符号为 mol 。

(3)1 mol 的标准:1 mol 某种微粒集合体中所含的微粒数与0.012_kg_C -12中所含的原子数相同。

[必记结论](1)物质的量是一个专用名词,在表述时不可增减,不能理解为“物质的质量”或“物质的数量”。

(2)物质的量的单位是摩尔,简称摩,符号mol,只用于表示微观粒子的多少,不适合表示宏观物质。

例:1 mol苹果、1 mol铁元素等说法都是错误的。

(3)在使用物质的量表示物质时,最好用化学式指明具体粒子的种类。

如1 mol氢的说法是错误的,而一摩尔氢分子或1 mol H2的表述是正确的。

(4)微粒个数的数值只能是正整数,而物质的量表示的是很多个微粒的集合体,其数值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

例:5 mol H2O、0.5 mol H2O。

(5)对于用化学式表示的微观粒子或它们的特定组合,还应明确微粒间的内在联系。

如1 mol Al2(SO4)3中含2 mol Al3+和3mol SO2-4。

(6)在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不仅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微粒个数关系,还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物质的量的关系。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教案苏教版必修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教案苏教版必修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教案苏教版必修一、教学目标1. 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掌握物质的量的表示方法。

2. 掌握物质的量的计量单位,包括摩尔、克/摩尔等。

3. 能够运用物质的量来描述和计算微观粒子,如原子、分子、离子等。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物质的量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2. 物质的量的计量单位,如摩尔、克/摩尔等。

3. 物质的量的计算,包括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的关系。

4. 物质的量的实际应用,如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物质的量的浓度计算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物质的量的概念、表示方法及计量单位。

2. 难点:物质的量的计算和实际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物质的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利用实验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 运用小组讨论法,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4. 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发学生对物质的量的思考,导入新课。

2. 理论讲解:讲解物质的量的概念、表示方法及计量单位。

3. 实验演示:进行物质的量相关的实验,如溶液的配制、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等。

4.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运用物质的量进行计算和分析。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心得。

6.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物质的量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练习题:布置相关练习题,检查学生对物质的量计算和应用的能力。

3.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

4.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苏教版必修高中化学教材。

2. 实验器材:实验室常用的仪器和设备,如滴定管、烧杯、试管等。

3. 多媒体课件:制作相关的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教案苏教版必修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教案苏教版必修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教案苏教版必修一、教学目标:1. 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掌握物质的量的表示方法。

2. 掌握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了解摩尔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3. 能够运用物质的量描述微观粒子,如原子、分子、离子等。

4. 能够进行有关物质的量的简单计算。

二、教学重点:1. 物质的量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2. 摩尔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3. 物质的量在微观粒子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1. 物质的量的理解及与微观粒子的关系。

2. 摩尔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准备:1. 教材《高中化学》苏教版必修。

2. 教学PPT。

3. 教学视频或动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氧气瓶、化肥袋等,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量概念。

2. 新课导入:介绍物质的量的概念,讲解物质的量的表示方法。

3. 知识讲解:讲解摩尔的定义,演示摩尔的计算方法。

4. 课堂互动:进行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练习,引导学生运用物质的量描述微观粒子。

5. 知识拓展:介绍物质的量在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物质的量的重要性。

7. 布置作业:布置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和应用的练习题。

8. 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通过布置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和应用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课堂问答: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回答问题的准确性,了解学生对物质的量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单元测试:进行单元测试,全面评估学生对物质的量的概念、表示方法和应用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拓展:1. 物质的量的进一步研究:引导学生深入研究物质的量的其他方面,如阿伏伽德罗常数等。

2. 物质的量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讲解物质的量在化学反应中的重要性,如化学方程式的平衡等。

3. 物质的量与质量的关系:引导学生探究物质的量与质量之间的关系,加深对化学概念的理解。

八、教学反思:1. 学生反馈:根据学生的课后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2018版化学(苏教版)高考总复习专题一教学案--物质的量与化学计算含答案

2018版化学(苏教版)高考总复习专题一教学案--物质的量与化学计算含答案

课时4 物质的量与化学计算在近几年高考中,对化学计算的考查逐年增加,而学生平时养成的重思维而轻结果的做题习惯,也使化学计算成为制约学生得高分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加强化学计算能力也成为教学重点。

最常见的化学计算方法有关系式法、差量法、终态法、守恒法等。

在这几种计算方法中,充分体现了物质的量在化学计算中的核心作用和纽带作用,依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又是各种计算方法的基础,其解题步骤如下:①根据题意写出并配平化学方程式。

②依据题中所给信息及化学方程式判断过量物质,用完全反应物质的量进行计算。

③把已知的和需要求解的量分别写在化学方程式有关化学式的下面,两个量及单位“上下一致,左右相当”。

④选择有关量(如物质的量、气体体积、质量等)的关系作为计算依据,列比例式,求未知量.解题模板:现以2H2+O2点燃,2H2O为例,方程式中有关量的关系如下:2H 2 + O 2 =====点燃 2H 2O 化学计量数之比 2 ∶ 1 ∶ 2物质的量之比 2 mol ∶ 1 mol ∶ 2 mol错误! 2×22。

4 L ∶ 1×22。

4 L质量之比 4 g ∶ 32 g ∶ 36 g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气体体积之比(相同状况下)≠质量之比。

根据化学方程式列比例式时应遵循上述比例关系。

注意: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所列比例是否正确的判断依据是:“上下单位要一致,左右单位要对应”。

如微点聚焦一解答连续反应类型计算题的捷径—-关系式法关系式法是表示两种或多种物质之间“物质的量"关系的一种简化式子。

在多步反应中,它可以把始态的反应物与终态的生成物之间的“物质的量”关系表示出来,把多步计算简化成一步计算。

正确书写关系式是用关系式法解化学计算题的前提。

【示例1】(江苏高考节选)软锰矿(主要成分MnO2,杂质金属元素Fe、Al、Mg等)的水悬浊液与烟气中SO2反应可制备MnSO4·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SO2===MnSO4.(1)质量为17。

苏教版化学1第一单元第二节物质的量教学设计

苏教版化学1第一单元第二节物质的量教学设计

【板书】 2、 1 mol 粒子的数目是0.012 kg 12C 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目,约为6.02×1023个。

3、 1 mol 粒子的数目又叫阿伏加德罗常数,符号为N A ,单位mol -1。

【讲解】 阿伏加德罗是意大利物理学家,他对6.02×1023这个数据的得出,有着很大的贡献,用其名字来表示该常数,以示纪念。

【投影练习1】 填空1. 1 mol H 2所含氢气分子的个数 。

2. 2 mol 氢分子含 个氢原子。

3. 1 mol SO -24是 个硫酸根离子。

【讲解】 物质的量只限制了所含粒子个数的多少,并没限制粒子种类,所以,使用摩尔时应注明所指粒子是哪种。

【投影练习答案略】【投影练习2】判断正误,说明理由。

A. 1 mol 氢 × 没有指出是分子、原子或离子B. 1 mol CO 2 √C. 1 mol 小米 × 小米不是微观粒子【评价上题,得出结论】【板书】 4。

使用摩尔时,必须指明粒子的种类,可以是分子、原子、离子、电子等。

【投影】 根据摩尔的有关知识,进行计算。

1. 1.204×1024个H 2含多少 mol 氢气分子?2. 5 mol 的O 2中有多少个氧气分子?3. N A 个水分子的物质的量是多少?(已知,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 A )【投影练习答案略】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得出:粒子总个数、阿伏加德罗常数、物质的量三者的关系为:【板书】 5.n N N A= 【讲解】 摩尔是一个巨大数量粒子集合体,可以有0.5 mol O 2,0.01 mol H 2SO 4等,而分子、原子等,就不能说0.5个或0.01个。

【投影练习】1.0.5 mol 水中含有 个水分子。

2.2 mol 水中含有 个水分子, 个氢原子。

3.1 mol H 2SO 4中含有 个H 2SO 4分子, 个硫酸根离子。

4.1 mol HCl 溶于水,水中存在的溶质粒子是什么?它们的物质的量各是多少?5.1个水分子中有 个电子,1 mol H 2O 中呢?【投影练习答案略】7.板书设计(板书完整呈现教与学活动的过程,最好能呈现建构知识结构与思维发展的路径与关键点。

2018-2019学年高中化学同步苏教版必修1学案:专题1 第一单元 第二课时 物质的量 Word版含解析

2018-2019学年高中化学同步苏教版必修1学案:专题1 第一单元 第二课时 物质的量 Word版含解析

第二课时物质的量—————————————————————————————————————[课标要求]1.了解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2.认识物质的量及摩尔质量的含义。

3.掌握物质的量与N A、质量、微粒数的关系。

,1.物质的量表示含有一定数目微粒的集合体的物理量,其符号为n,单位为摩尔。

2.阿伏加德罗常数是指0.012 kg C-12中所含的原子数,符号为N A,单位为mol-1,N A近似为6.02×1023 mol-1。

3.摩尔质量是指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在以g·mol-1为单位时,其数值等于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

4.物质的微粒数、质量与物质的量的关系:n=NN A =m M。

5.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等相应物质的微粒数之比和物质的量之比。

物质的量1.物质的量(1)含义:表示含有一定数目微观粒子的集合体,符号为n。

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的7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2)意义:物质的量把一定数目的微观粒子与可称量的宏观物质联系起来。

[特别提醒]“物质的量”是一个专有名词,是一个整体,不能拆开来理解,不能说成“物质量”或“物质的质量”等。

2.摩尔: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如同米是长度的单位一样。

摩尔简称摩,符号为mol。

3.阿伏加德罗常数(1)概念:0.012_kg C-12中所含的原子数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符号为N A,其近似为6.02×1023_mol-1。

(2)1 mol的标准:1 mol某种微粒集合体中所含的微粒数与0.012_kg_C-12中所含的原子数相同。

(3)物质的量(n)、阿伏加德罗常数(N A)与微粒数(N)之间的关系:N=n·N A。

4.摩尔质量(1)概念: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符号:M,单位:g·mol-1。

(2)数值:当微粒的摩尔质量以g·mol-1为单位时,在数值上等于该微粒的相对分子(或原子)质量。

【精品】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1.1《物质的量》参考教案

【精品】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1.1《物质的量》参考教案

精品化学教学资料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第2课时物质的量学习目标:1.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懂得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

2.了解摩尔质量的概念,学习物质的量、物质的微粒数、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之间关系,初步学会它们之间的简单计算。

学习重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阿伏加德罗常数以及摩尔质量的定义。

学习难点:“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摩尔质量”这一概念在学生头脑中的初步形成。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引入]教师在讲台上准备一堆散粉笔和几盒十根装粉笔,让一位学生上来做游戏:先从散的粉笔中数出二十根,下面同学为他计时,在从几盒十根装粉笔中数出二十根,同样计时。

引导学生注意前后对比。

提问]同样是整理出二十跟粉笔,为什么第二次会这么快呢?过渡]是的,因为我们把散的粉笔十根集合在一起,放在盒子里面,这样更方便我们统计。

那么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比如一箱牛奶二十四盒,一打鸡蛋十二个,一箱啤酒十二瓶。

对于这种宏观细小的物质,我们为了方便经常将它变为一个集和的概念来进行统计,比如“箱”,“打”“盒”。

那么在我们的化学中,对于数目车成千上万的粒子,我们为了方便是不是更应该引入一个集合的概念呀?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表示集合概念的新物理量。

同学们翻到课本第7页第一单元第二节,先预习课本。

二、推进新课教学环节一:物质的量板书]一、物质的量1. 物质的量:将一定数目的微观粒子与可称量物质之间联系起来的物理量。

符号:n。

说明](1)物质的量是一个物理量的名称,它包括4个字,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不可加减字。

(2)物质的量是以微观粒子为计量的对象,而这里的“微粒”是指构成物质的“基本单元”,这个基本单元可以是分子、原子、离子、中子、质子、电子等单一微粒,也可以是这些微粒的特定组合。

引入]每一种物理量都有它相应的单位。

例如:质量的单位是“千克”,长度的单位是“米”,那么物质的量的单位是什么呢?讲述]科学上,物质的量用12g C-12所含的碳原子这个微粒集体作为计数单位,我们称之为“摩尔”。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教案苏教版必修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教案苏教版必修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教案苏教版必修一、教学目标1. 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掌握物质的量的表示方法。

2. 掌握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能够进行有关物质的量的简单计算。

3. 能够运用物质的量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 物质的量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2. 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1. 物质的量的概念的理解。

2. 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的掌握。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引导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物质的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采用实例解析法,通过具体实例讲解和练习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解决问题。

五、教学内容1. 物质的量的概念:物质的量是表示物质含有一定数目微观粒子的物理量,用符号n表示,单位是摩尔(mol)。

2. 物质的量的表示方法:用物质的量表示的微观粒子,如分子、原子、离子等,可以用n表示,例如n(H2O)表示水分子的物质的量。

3. 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根据物质的量的定义和有关物质的量的公式,可以进行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

例如,已知一个物质的量为n1,另一个物质的量为n2,若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化学反应关系,可以根据化学反应的化学计量数,计算出反应物和物的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

教案结束。

六、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物质的组成和微观粒子的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物质的量的概念:详细讲解物质的量的定义、表示方法和单位,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物质的量的基本概念。

3. 讲解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通过示例讲解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让学生能够运用物质的量的概念进行简单计算。

4. 练习与讨论:布置一些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5.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物质的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物质的量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七、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我通过提问、讲解、示例和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物质的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教案苏教版必修1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教案苏教版必修1

苏教版必修一物质的量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了解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数之间的关系。

.使学生了解学习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使学生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4.使学生了解摩尔质量的概念。

了解摩尔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之间的关系。

5.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

掌握有关概念的计算。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抽象概括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并通过计算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和运用、巩固概念。

情感目标使学生认识到微观和宏观的相互转化是研究化学的科学方法之一。

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的思想。

强调解题规范化,单位使用准确,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主要介绍物质的量及其单位和摩尔质量。

这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

特别是物质的量这个词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陌生、难以理解。

容易和物质的质量混淆起来。

因此教材首先从为什么学习这个物理量入手,指出它是联系微观粒子和宏观物质的纽带,在实际应用中有重要的意义,即引入这一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然后介绍物质的量及其单位,物质的量与物质的微粒数之间的关系。

教师应注意不要随意拓宽和加深有关内容,加大学生学习的困难。

关于摩尔质量,教材是从一些数据的分析,总结出摩尔质量和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的区别和联系,自然引出摩尔质量的定义。

有利于学生的理解。

本节还涉及了相关的计算内容。

主要包括:物质的量、摩尔质量、微粒个数、物质的质量之间的计算。

这类计算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有关化学计算的能力,还可以通过计算进一步强化、巩固概念。

本节重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本节难点:物质的量的概念的引入、形成。

教法建议1.在引入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时,可以从学生学习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入手,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理解物质的量是联系微观粒子和宏观物质的桥梁,可以适当举例说明。

2.物质的量是一个物理量的名称。

不能拆分。

它和物质的质量虽一字之差,但截然不同。

高中化学第一章第二节中常用的物质的量教案苏教版必修一

高中化学第一章第二节中常用的物质的量教案苏教版必修一

第3节: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课标要求】1、知道物质的量是度量物质所含微粒多少的物理量,通过物质的量可以建立起宏观量和微观量的联系。

2、知道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的含义,明确1摩尔的含义,并能进行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数之间的换算。

3、知道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的含义,能够进行物质的量与物质的质量、标准状况下气体的体积、溶液中溶质的含量之间的换算。

4、能利用物质的量及相关的量定量的认识化学反应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5、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了解容量瓶在配制中的作用(对于配制过程中过细的操作过程,全面的误差分析等在此不作要求)。

【考纲要求】1、理解物质的量的含义,并能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2、了解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mol)、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含义3、根据物质的量与微粒(原子、分子、离子等)数目、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下)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有关计算4、能根据要求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教材内容呈现】1、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了解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数之间的关系。

通过“迁移·应用”让学生从物质的量的角度来认识物质的微观构成。

2、通过对1mol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交流研讨,提出摩尔质量和气体摩尔体积这两个概念,让学生了解物质大量、摩尔质量和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以及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和气体的体积之间的关系。

3、通过活动探究,使学生了解一定体积的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以及溶液体积、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质的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

4、通过“交流·研讨”,让学生从物质的量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

【教学建议】1、运用“联想、质疑”提出问题,让学生认识引入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的必要性,对物质的量的概念本身不宜强化。

对物质的量的进一步理解,可以通过学生对“1mol”的认识的深入而逐步深化。

2、建议教师举一些实际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介绍“化小为大”的思路。

高一化学第三节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教案苏教版

高一化学第三节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教案苏教版

高一化学第三节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教案苏教版高一化学第三节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教案教学目标概览:(一)知识目标:1、学生掌握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法和格式。

2、使学生加深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等概念的理解及对化学规律的认识。

(二)能力目标:1、通过各化学量的相互转化,提高学生运用公式计算的能力。

2、通过化学方程式系数的意义的引导,提高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3、通过析题,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及逆向思维能力。

4、通过一题多解,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与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1、通过比较化学量的差异和联系,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2、通过计算题格式及思维过程的规范训练,培养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3、通过课堂反馈习题,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教学方法:讲解、阅读、课堂练习教学过程:[引入课题]本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板书]第三节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二)[板书] 1、2mol氯气与元素A的单质完全反应生成0.8 mol的氯化物AClx,则x值为( )A.1B.2C.3D.4[板书]解法一: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2A+xCl2====2AClxx mol 2 mol1.2 mol 0.8 mol x=3解法二: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得失电子总数相等关系求解设A的化合价为x则A失去的电子为0.8x molCl2得到的电子为1.2 mol×2=2.4 mol故0.8x=2.4 x=3解法三:因为两者完全反应,所以AClx中的氯原子和氯气中的氯原子守恒即:0.8x=1.2×2 x=3答案:C[板书]2、将14gNa2O和Na2O2的混合物加入足量的水中充分反应后,生成标况下的气体1.12L,所得溶液的体积为400mL。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物质的量》【创新教案】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物质的量》【创新教案】

物质的量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主要介绍物质的量及其单位和摩尔质量。

这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

特别是物质的量这个词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陌生、难以理解。

容易和物质的质量混淆起来。

因此教材首先从为什么学习这个物理量入手,指出它是联系微观粒子和宏观物质的纽带,在实际应用中有重要的意义,即引入这一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然后介绍物质的量及其单位,物质的量与物质的微粒数之间的关系。

教师应注意不要随意拓宽和加深有关内容,加大学生学习的困难。

关于摩尔质量,教材是从一些数据的分析,总结出摩尔质量和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的区别和联系,自然引出摩尔质量的定义。

有利于学生的理解。

本节还涉及了相关的计算内容。

主要包括:物质的量、摩尔质量、微粒个数、物质的质量之间的计算。

这类计算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有关化学计算的能力,还可以通过计算进一步强化、巩固概念。

本节重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本节难点:物质的量的概念的引入、形成。

教法建议:1.在引入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时,可以从学生学习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入手,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理解物质的量是联系微观粒子和宏观物质的桥梁,可以适当举例说明。

2.物质的量是一个物理量的名称。

不能拆分。

它和物质的质量虽一字之差,但截然不同。

教学中应该注意对比,加以区别。

3.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但是这一概念对于学生来讲很陌生也很抽象。

再加上对高中化学的畏惧,无形中增加了学习的难点。

因此教师应注意分散难点,多引入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引发学习兴趣。

4.应让学生准确把握物质的量、摩尔的定义,深入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1)明确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是以微观粒子为计量对象的。

(2)明确粒子的含义。

它可以是分子、原子、粒子、质子、中子、电子等单一粒子,也可以是这些粒子的特定组合。

(3)每一个物理量都有它的标准。

科学上把0.012kg 12C所含的原子数定为1mol作为物质的量的基准。

1mol的任何粒子的粒子数叫做阿伏加德罗常数。

最新-高中化学《18物质的量》学案 苏教版必修1 精品

最新-高中化学《18物质的量》学案 苏教版必修1 精品

物质的量班级_______姓名_________学号_______[学习目标]1、知道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2、初步学会物质的量与微粒数之间的简单计算[课前检测]1. 下列反应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化合反应B、置换反应C、分解反应D、复分解反应2. 下列反应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Fe2O3 + 3CO △2 Fe + 3CO2 B、NH4NO3△N2O↑ + 2H2OC、2NaHCO3△Na2CO3+ CO2↑ +H2O D、Cu2(OH)2CO3△2CuO + CO2↑ + H2OE CaCO3+2HCl=CaCl2+CO2+H2OF CaO+H2O=Ca(OH)2G 2KMnO4===K2MnO4 +MnO2 +3O2 H CaCO3===CaO + CO2I N2 + 3H2 ===2NH3 J 6NO + 4NH3 ==5N2 + 6NO[情景设计]到目前为止我们学过哪些物理量呢?[资料]基本物理量及其单位物理量长度质量时间电流热力学温度发光强度符号l m t I T I单位名称米千克秒安开坎单位符号m kg s A K cd在化学反应中的微粒质量很小但数目很大,如何把一定数目的微观粒子与可称量的宏观物质联系起来呢?所以引进第七个基本物理量——物质的量[概念形成]1、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的一个___________,符号:_____2、物质的量的单位:______,简称为_______,符号:_______[情景设计] 1打纸500张 1包香烟20支 1摩尔微粒有多少呢?[概念形成] 规定1摩尔微粒集合体含有的微粒的数目与0.012 kg C-12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目相同3、阿伏加德罗常数:0.012kg C-12中所含的碳原子的数目符号: N A N A≈6.18×1183mol-11mol任何粒子集体含“阿伏加德罗常数”个粒子[典型例题]1、计算下列物质的微粒数或物质的量⑴0.5molH2中的氢分子数;⑵1molNaCl中的氯离子数;⑶1molH2SO4中的氧原子数;⑷1.218×1184个水分子的物质的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状况下)≠质量之比。根据化学方程式列比例式时应遵循上述比例关系。
注意: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所列比例是否正确的判断依据是:“上下单位要一致,左
右单位要对应”。如
微点聚焦一 解答连续反应类型计算题的捷径——关系式法
1
关系式法是表示两种或多种物质之间“物质的量”关系的一种简化式子。在多步反应中,
它可以把始态的反应物与终态的生成物之间的“物质的量”关系表示出来,把多步计算简
mol·L-1 的 NaOH溶液完全中和,则原化合物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 )
A.45%
B.36%
C.20%
D.40%
解析
本题可用关系式法来求解,由
S~SO2~SO3~H2SO4~2NaOH得:n(S)=
12n(NaOH)=
1 2
×(10.0×10-3)
L×0.50
mol·L-1=0.002
5
0.002 mol,w(S)=
223
测定过程中发生的反应如下:
①2Cr3++3S2O2- 8 +7H2O===Cr2O2- 7 +6SO2-4 +14H+
②Cr2O2- 7 +6I-+14H+===2Cr3++3I2+7H2O ③I2+2S2O2- 3 ===2I-+S4O2- 6
5
mol × 0.22
32 g
g·mol-1
×100%≈36%。
答案 B
2.(2016·潍坊模拟节选)金属表面处理、皮革鞣制、印染等都可能造成铬污染。六价铬比
三价铬毒性高,更易被人体吸收且在体内蓄积。
以下为废水中铬元素总浓度的测定方法:
准确移取 25.00 mL含 Cr2O 2- 7 和 Cr3+的酸性废水,向其中加入足量的(NH ) S O 溶液将 Cr 3
(2)准确称取 0.171 0 g MnSO4·H2O 样品置于锥形瓶中,加入适量 H3PO 和 NH4NO3 溶液,加 4
热使 Mn2+全部氧化成 Mn3+,用 c(Fe2+)=0.050 0 mol·L-1 的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滴定过
程中 Mn3+被还原为 Mn2+),消耗 Fe2+溶液 20.00 mL。计算 MnSO4·H2O 样品的纯度(请给出 计算过程)。
样品的纯度为:0.171
0
g×100%=98.8%
【解法模板】
关系式法解题步骤
1.在多步连续进行的化学反应中考虑,关系式法。
在进行多步反应的计算时,一般的解题步骤为

2

2.在涉及反应较多的化工流程或反应过程中考虑,特定关系式法。
在化工流程题中,计算某种物质的质量分数或在多步复杂的反应过程中进行某个特定量的
化成一步计算。正确书写关系式是用关系式法解化学计算题的前提。
[典题示例]
【示例 1】 (江苏高考节选)软锰矿(主要成分 MnO ,杂质金属元素 Fe、Al、Mg等)的水悬
2
浊液与烟气中 SO2 反应可制备 MnSO4·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 +SO2===MnSO4。 2
(1)质量为 17.40 g 纯净 MnO2 最多能氧化________L(标准状况)SO 。 2
2
点燃 2H2 + O2 = = = = = 2H2O
化学计量数之比 2 ∶ 1 ∶
物质的量之比 标体况积下之气比体
2 mol ∶ 1 mol ∶ 2×22.4 L ∶ 1×22.4 L
2 2 mol
质量之比
4 g ∶ 32 g ∶ 36 g
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气体体积之比(相同
计算,可以考虑利用某种微粒(或原子)的守恒关系或物质的特定组成关系建立关系式解题

[体验感悟]
1.在 O 中燃烧 0.22 g 由硫元素和铁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使其中的硫元素全部转化为 SO2 2
,将这些 SO2 全部转化为 SO3,生成的 SO3 完全被 H O 吸收,所得的 H2SO4 可用 10.0 mL 0.50 2
1.00×10- 3mol, 则 n(Mn2+ )= n(Fe2+ )= 1.00×10- 3mol, m(MnSO4·H2O)= 1.00×10-
0.169 g
3mol×169
g·mol-1=0.169
g,故
MnSO4·H2O
样品的纯度为: 0.171
0
g×100%=98.8%。
答案 (1)4.48
课时 4 物质的量与化学计算
[课时诠释] 在近几年高考中,对化学计算的考查逐年增加,而学生平时养成的重思维而轻结果的做题 习惯,也使化学计算成为制约学生得高分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加强化学计算能力也成为 教学重点。最常见的化学计算方法有关系式法、差量法、终态法、守恒法等。 在这几种计算方法中,充分体现了物质的量在化学计算中的核心作用和纽带作用,依据化 学方程式的计算又是各种计算方法的基础,其解题步骤如下: ①根据题意写出并配平化学方程式。 ②依据题中所给信息及化学方程式判断过量物质,用完全反应物质的量进行计算。 ③把已知的和需要求解的量分别写在化学方程式有关化学式的下面,两个量及单位“上下 一致,左右相当”。 ④选择有关量(如物质的量、气体体积、质量等)的关系作为计算依据,列比例式,求未知 量。 解题模板:现以 2H2+O2 点燃,2H O 为例,方程式中有关量的关系如下:
20.00 mL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n(Fe2+)=0.050 0 mol·L-1×
-1=1.00×10-3mol
1 000 mL·L
n(Mn2+)=n(Fe2+)=1.00×10-3mol
m(MnSO4·H2O)=1.00×10-3mol×169 g·mol-1=0.169 g
0.169 g
MnSO4·H O 2
解析 (1)根据提供的化学方程式知,1 mol MnO2 氧化 1 mol SO2,则 17.40 g 纯净的 MnO2 最
17.4 g
多能氧化标准状况下 SO 的体积为
2
87
g·mol-1×22.4
L·mol-1=4.48
L。
(2)根据滴定原理可得关系式:Mn2+~Mn3+~Fe2+,n(Fe2+)=0.050 0 mol·L-1×0.02 L=
4228
+氧化成 Cr2O2- 7 ,煮沸除去过量的(NH ) S O ;向上述溶液中加入过量的 KI溶液,充分反
4228
应后,以淀粉为指示剂,向其中滴加 0.015 mol·L-1 的 Na S O 标准溶液,终点时消耗
223
Na S O 溶液 20.00 mL。计算废水中铬元素总浓度(单位:mg·L-1,写出计算过程)。已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