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松的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极拳松的阶段
太极拳松的阶段
太极界前辈们常说:“太极拳三年化拙劲,十年不出门”。化拙劲就是指习练太极拳者,必须从“松”入手,用“松”来化掉本身的拙劲。只有在习练过程中不断提高“松”的层次,拙劲才能被逐渐化掉,柔劲,刚劲才能逐渐而生。但对“松”的概念有些人模糊不清,什么是太极拳要求的“松”?怎样才能做到“松”?成为困扰习练者的关键问题。笔者习练太极拳几十年,在实践中把“松”分成三个阶段,用以练功教学,效果尚佳。
第一阶段的松是“自然松”。
初练太极拳的人,由于身体协调性较差,思想意识不能放松,一时很难松下来。往往越不想用力,手脚却越发僵。如遇这种现象,首先要放松思想意识。李亦畲《五字诀》中说:“心不静则不专,一举手前后左右全无定向。”故走架首先要心不妄动。不要想得太多,不要有意做作,要顺其自然。实在松不下来,那就不如索性随它去,这样反而会自然松下来。
第二阶段的松是“引长松”。
在做太极拳动作时,在意念引导下放长松。练习方法:如做向前伸臂动作时,眼通过手指上方往前看。放长意念引长臂部,松开腕、肘、肩各关节及臂部肌肉。向前行步时,要意想如迈步探坑,引长腿部,松开踝、膝、胯各关节及腿部肌肉。松腰下沉
头上领,引长上身松开脊椎各节。
第三阶段是“松劲”。
即在意念引领下向四面八方对拉松,“伸筋拔骨”,松中含有张力。松中寓紧,紧中寓松,松而不懈,紧而不僵。精神提起,支撑八方。犹如气球充气,球体向四面八方“涨松”。练习方法:习练太极拳套路时,一个动作完成后,停顿5—6个呼吸,意念引领全身向四面八方松,不可用力。松开八段(手指、手掌、小臂、上臂、背脊、脚、小腿、大腿),九节(指、腕、肘、肩、颈、踝、膝、胯、腰),松到位后再做下个动作,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练习后,上一个动作松到位了,下个动作就会自然由内而动起,、这就是由习练太极单开始的“必然”阶段,升化到了“自然”阶段。到了这个阶段,练一套太极拳才真正做到连绵不断,一气呵成。
太极拳松的种类
第一是松静。
即锻炼一种放松的心态,这也是放松的人手点。武式太极拳一代宗师武禹襄公日:“先在心,后在身。”心静无为是实现松的前提和保证。练太极拳首先要心静,只有神经中枢(大脑)松静,思想集中,心平气和,才可以开始动作。太极名家蒋家骏先生说:“未随出势,先将脑筋静下来,摒除杂念,身心放松,去掉拘束……练拳时先松心,后松身,心身俱松之后,其意气便可自然地沉到丹田了。”全身肌肉、韧带、骨骼以及各个脏器的放松程度,是受大脑神经兴奋程度影响的。练功时,大脑越入静,神经兴奋程度就越低。骨肉就越松,血液流动就越好。
但是练大脑入静的功夫绝非几日之功,需要一个锻炼过程。
心静不是强令内心镇静,而是要使急切求松的心情趋于缓和、坦然和宽松,继而才能进入无欲无求之境界。单一地求松并不能做到真松、全松。不少习练太极拳者虽深知盘拳揉手须周身放松肢体无一处用拙力、无一处僵滞的要求,但却因找不到要领而很难真正做到,他们往往只知道放“松”肢体去练拳。这样从形体动作上看似柔软优美,但周身或多或少总有一部分没有放松。其实实现松的障碍就在于行拳者自身急切求松的意图,他们往往越急切地想放松,心情反而越紧张,一颗心老悬着放不下来。
刻意追求和意念过重的心理因素,恰恰导致了与真松境界的背道而驰。有些人把太极拳练得软绵绵,稍微用一点力却又僵硬了,精神也提不起来,这样既没有柔,也没有刚,这种练法练成的不是“由松人柔,运柔成刚,刚柔相济”的太极拳,而是一种体操式的太极拳,即圈内人俗称的太极操。松静是练好太极拳的必要条件,阴阳虚实是练习太极拳的灵魂,传统太极拳的最高境界是纯以神行,仅看到神的忽隐忽现,刚柔的痕迹是看不出来的。
要松得好,就要加强心性方面的修炼,在推手对练中尤为重要。没有良好的心性修养,心里松不下,形体又如何能松得好呢?内外松不好,又怎能使自己听劲灵敏、化劲干净、发劲干脆呢?松是太极拳劲道的根本,松不下去便无法求得整体劲。推手时,往往是越怕输的人精神越紧张,也越容易犯僵硬、丢顶、拱架之病。所以在练习推手时,要从练“吃亏”人手,敢于让对方进来,练习能吞、能容的本领,练放长、大幅度的引进,不怕吃亏,不怕输,从而有意识地借对方的来力锻炼自己的松活、引化的本领。学太极拳不久的爱好者,要先松心后松身,不宜过早找劲,亦不
宜追求练松功的“气感”,应该首先求得神经中枢的松,接着求得皮肤腠理和肌肉韧带的放松,再接下去是关节的放松和用意识导引内脏的放松,如胸松腹实、气沉丹田等。松自然能柔,而柔却不一定能松,所以要先求松,松而柔生,进而松柔兼备,进而松而能沉。
第二是松展。
在大脑人静、意念导引下,要有序地使全身各个脏器、肌肉、韧带、关节处处松开、松展、拉长。拳论中讲的“皮毛要攻,骨节要松”、“对拉拔长”、“逢上必下”、“前去之中必有后撑”等等要领,都是这种对称张开、节节贯穿要求的体现。腰胯以上松开往上领拔,腰胯以下松开往下沉坠,上领采天之气,下沉接地之力,这就是松展的重要体现之一。(若练低架拳求松展长功,宜注重这个要领,否则容易造成下肢僵紧不活,影响全身放松。)初练太极拳者,更要力求开展,力求舒展,进而要求“开展之中有团聚之意”,开中有合,合中有开,开合相寓。
第三是松沉。
松沉包括内气下沉、重心下移和一些重要关节的松沉。松沉不是动作的下砸、下蹲,亦不是整个身子低下去,而指的是丹田内气的下沉。太极拳名家蒋家骏先生说:“只要周身松开了,气自然会沉下去。日久内劲自生,脚下也会沉稳。”打拳时,除了“虚领顶劲”以外,身体其他部位都应处于松沉的状态。如上肢的松肩、坠肘,下肢的松胯扩膝、涌泉穴贴地、脚趾抓地,中盘的松胸实腹,都是这种周身松沉的要求。这种肢体上的松沉,有利于真气下沉,重心下移,从而稳固下盘。下盘沉稳,又有利于中盘
和上盘的轻灵,从而达到轻沉兼备,一旦松柔与轻沉兼备,在往后的行拳中就会处处体现八面支撑的势态。放松要松得干净,要丝毫杂念也没有,要瞬间放松到脚下。能松腰,则气自能下沉,两足增力,桩功稳固。
真的放松到意、气、力都沉入脚底,且人地很深时,会感觉有一种东西从脚底向上升腾起来。渐渐充盈全身,将人向上拔起。有了向上领起的感觉,便会加深全身向下松沉的体验,这时才能真正领会“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的拳意,而项顶头悬也会于自然中形成。就太极拳的特点来说,这里说的“松沉”是相对“松而轻浮”来说的。一般人认为“沉”与“重”是一样的,实际上这是一种误解。在武术词典里“重”为有形,其力呆滞。而“沉”则不同,沉劲活,似松非松,似紧非紧。在松沉的同时,一定要注意防止双重之病;在轻灵的同时,亦一定要注意克服双浮之病。
第四是松活。
松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各个关节的旷量松活,二是以丹田为核心带动肢节顺逆缠绕之柔韧性的松活。关键在于通过打拳,特别是通过松腰和胯裆劲的锻炼,不断增强关节的松活性、韧带的柔韧性和肌肉的弹性,从而做到“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使周身各个环节都能随心所欲地达到圆活、灵敏、滑润,变化轻快,使各个有轴的关节旷量不断加大,可以向四面八方自由转动,以保证发劲时节节畅通,极快地把周身之力调整集中到施力点上去。从动作的形态上来讲要求松圆,动作非圆即弧,在腰胯的带动下身体各部做螺旋的缠绕运动,合也螺旋,开也螺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