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前期诗文

合集下载

十一、明代诗文

十一、明代诗文

一、明初诗文:
• 2、台阁体与茶陵派:
• ①台阁体:指以当时馆阁名臣杨士 奇、杨荣、杨溥等为代表的一种文 学创作风格。明代初年,在朝廷上 层流行的诗歌艺术风格,点缀升平, 歌功颂德,内容平庸,粉饰现实; 形式上雍容华贵,典雅工整。
一、明初诗文:
• ②茶陵派:从成化到弘治年间,对文 坛有重要影响的是以湖南茶陵人李东 阳为代表的诗文流派,称茶陵派。 • 李东阳强调学问,认为“台阁体”学 问浅,对唐诗缺少学习,提出诗学汉 唐的复古主张,强调较多的是对法度 声调的掌握,对后来“前、后七子” 的文学复古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第四节 明代诗文
一、明初诗文: 二、明中叶诗文: 三、明末诗文:
一、明初诗文:
• 1、宋濂、刘基、高启的创作: • ①宋濂(1310~1381),字景濂, 号潜溪,浦江(今浙江义乌)人。 明朝开国初期的文坛领袖,被推为 “开国文臣之首”。政治家、学者、 散文家。刘基评价:“当今文章第 一”。代表作《送东阳马生序》、 《秦士录》、《王冕传》。
三、明末诗文:
• B、开创评点派,小说戏曲方面进 行评点。 • 《李卓吾先生批评三国志》《李卓 吾先生批判忠义水浒传》、《李卓 吾先生批评西游记》、《李卓吾先 生批评北西厢记》。 • 文笔细腻,观点深刻,美感不足。
李贽
泉州李贽故居
三、明末诗文:
• ②公安派:在晚明文学领域具有相当影响 的文学派别,主要人物有袁宗道、袁宏道、 袁中道三兄弟,其中袁宏道的影响尤为突 出,是公安派的首要人物。因他们是湖北 公安人,所以人称公安派。
宋濂
宋濂故居
宋濂祠堂
宋濂墓
一、明初诗文:
• ②刘基(1311~1375),字伯温,青 田(今浙江文成县)人。明开国功 臣,封诚意伯。政治家、学者、文 学家、诗人。《郁离子》是其1358 年弃官归隐青田后所著,2卷18篇 195则,郁离,文明之意,象征着 太平盛世文明之治,“郁离子”乃 是作者假托的人物。

明代前期的诗文戏剧和文言小说

明代前期的诗文戏剧和文言小说
——《青丘子歌》
B、建功立业之壮志
我少喜功名,轻事勇且狂。 顾影每自奇,磊落七尺长。 亦将二三策,为君致时康。 公卿可俯拾,岂数尚书郎。 《赠薛相士》
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 钟山如龙独西上,欲破巨浪乘长风。 江山相雄不相让,形胜争夸天下壮。 秦皇空此瘗黄金,佳气葱葱至今王。 我怀郁塞何由开,酒酣走上城南台; 坐觉苍茫万古意,远自荒烟落日之中来! 石头城下涛声怒,武骑千群谁敢渡? 黄旗入洛竟何祥,铁锁横江未为固。 前三国,后六朝,草生官阙何萧萧。 英雄乘时务割据,几度战血流寒潮。 我生幸逢圣人起南国,祸乱初平事休息。 从今四海永为家,不用长江限南北。
《越歌》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 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 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父怒,挞之,已 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 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 怖。冕小儿,恬若不见。
—— 宋濂《王冕传》
明代前期的诗文、戏剧和文言 小说
一、明代前期的诗文 1、高启
高启(1336—1374)字季迪,号青丘子,晚号槎轩,长
洲(今江苏苏州)人。
其诗快若迅鹘乘飙,良骥蹑景,丽若太 阳朝霞,秋水芙蓉。
——王世贞《明诗评》
青丘诗,众长咸备,学无常师。才气豪 健而不剑拔弩张,辞采秀逸而不字雕句绘。 俊亮之节,醇雅之音,施于山林、江湖、 台阁、边塞,无所不宜。有明一代学古而 化,不泥其迹者,惟此一人。
——《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
C、失恃的惊悸
隔葉棲身穩,移柯忽意驚。 ——《新蟬》 流藻舞波寒,驚虯翔壑冷。 ——《月林清影》
竹動鳥驚夢,草涼蟲語悲。 《次韻內弟周思敬秋夜同飲白蓮寺池上》

明代诗文课件2

明代诗文课件2
表现壮志难酬的苦闷,想象丰富,风格雄浑,颇具浪漫 色彩。
第3页,共30页。
3、高启 长州人。元末隐居不仕,入明任翰林
院编修。性情疏放,39岁被朱元璋腰斩。有《青 丘高季迪诗文集》。
高启“诗才雄富”,“为一代巨擘” (《四库 全书总目·凫藻集提要》)。与杨基、张羽、徐 贲并称“吴中四杰”。
“启天才高逸,实据名一代诗人之上。其于诗, 拟汉魏似汉魏,拟六朝似六朝,拟唐似唐,拟宋似 宋。凡古人之所长,无不兼之。振元末纤秾缛丽之 习,而返之于古,启实为有力。然行世太早,殒折 太速,未能熔铸变化,自为一家。” (《四库全 书总目大全集提要》 )
茅坤: 唐、宋并举,以编选《唐宋八大家文钞》
著称,但也有偏于形式之病,无形落入另一 窠臼。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秦汉之文有 窠臼,自李梦阳始;唐宋之文亦有窠臼,则 自坤始”。
唐宋派中真正能摆脱道学束缚并取得较高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成就的是著名散文家归有光。
第20页,共30页。
2、归有光
号震川,昆山人。家世寒儒,自幼苦读, 但场屋不利,60岁始中进士,官至南京太仆寺 丞。有《震川集》。
第18页,共30页。
唐宋派成员趣味各异:王慎中、唐顺之是宗宋 派、道学派。
唐顺之:“三代以下之文,莫如南丰(曾巩);
三代以下之诗,未有如康节(邵雍)者。”(《与王
遵岩参政》)
王慎中:“由西汉而下,(文章)莫盛于有宋庆
历、嘉佑之间,而粲然自名其家者,南丰曾氏也”
(《曾南丰文粹序》)
第19页,共30页。
③推崇 “闾阎妇人孺子所唱”歌谣(《序小修
诗》)。继承元白传统,语言平易,不用典故,多用俗
语,“宁今宁俗,不肯拾人一字”。 ④将“性灵”神秘化,有唯心倾向。

明代诗文的发展历程

明代诗文的发展历程

明代诗文的发展历程《明代诗文的发展历程》一、初期:高启与明初诗歌风貌原文:《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

钟山如龙独西上,欲破巨浪乘长风。

江山相雄不相让,形胜争夸天下壮。

秦皇空此瘗黄金,佳气葱葱至今王。

我怀郁塞何由开,酒酣走上城南台。

坐觉苍茫万古意,远自荒烟落日之中来。

石头城下涛声怒,武骑千群谁敢渡?黄旗入洛竟何祥,铁锁横江未为固。

前三国,后六朝,草生宫阙何萧萧。

英雄乘时务割据,几度战血流寒潮。

我生幸逢圣人起南国,祸乱初平事休息。

从今四海永为家,不用长江限南北。

衍生注释:“瘗(yì)黄金”:指秦始皇在金陵埋下黄金以镇王气。

“黄旗入洛”:三国时吴主孙皓听术士说自己有天子气,于是带五千人入洛阳,结果失败。

这里表示福运衰败。

“铁锁横江”:晋伐吴时,吴人用铁链横于江面阻挡晋军船舰,却未能成功。

赏析:主题上,这首诗以登雨花台眺望长江的所见所感为主题,既有对金陵江山形胜的描绘和历史兴衰的感慨,又包含了对新的统一王朝的歌颂。

情感十分复杂,既有对昔日山河动荡、朝代兴替的深沉喟叹,也有对当下太平的欣慰。

表现手法上,写景气势恢宏,以“大江”“钟山”的雄奇来烘托金陵的壮美。

在叙事抒情方面,于历史事件的回顾中自然流出感慨,例如陈述三国六朝的兴亡,最后递进到对明王朝的兴起和四海一家的描写。

作者介绍:高启,他是元末明初著名诗人。

他性格孤高耿介,才华横溢。

元末时隐居吴淞江畔,入明后曾被朱元璋召修《元史》,任翰林院编修。

但后来因所作诗文被朱元璋猜忌,最终被腰斩,他的诗雄健奔放又清新超拔,在明诗的发展历程中有重要地位。

运用片段:1. 在一堂历史课上,老师讲到明初的大一统局面,说道:“大家看啊,就像高启诗中所说‘从今四海永为家,不用长江限南北’,明朝的建立统一了很多地区,结束了之前的战乱割据,这在当时真的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变革啊。

”2. 在江南的一次旅行当中,到达南京的游客站在雨花台上望着眼前的长江,脑海里浮现出高启的诗句:“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

明代的诗文

明代的诗文

• 夫情能动物,故诗足以感人。荆轲变徵,壮士瞋 目;延年婉歌,汉武慕叹。凡厥含生,情本一贯, 所以同忧相瘁,同乐相倾者也。
• 吟以呻其郁,曲以导其微,引以抽其臆,诗以言 其情,故名因象昭。合是而观,则情之体备矣。 夫情既异其形,故辞当因其势……此乃因情立格, 持守圜环之大略也。
• 前七子皆为弘治间进士,属少年新进,以才气自 负。对国运危机的敏锐感受、对官场腐败和士风 苟且的现状的深刻不满。如李梦阳“傲睨当世” (顾璘《国宝新编·李梦阳传》),在政治上以 “气节”“震动一世”(《四库全书提要》); 康海“訾议诸先达,忌者颇众”(《明史》本 传);
• 徐祯卿诗论颇多精辟、独到之处,在追随李、何 后其诗歌风格出现了明显的变化。
• 康海、王九思主要成就在散曲、杂剧,诗多率直。 边贡、王廷相短诗清新、明快,但总体成就较逊 色。
• 4、时政题材中的危机感与批判意识
• 李梦阳的《述愤》《叫天歌》、《时命 篇》、《杂诗三十二首》、《自从行》等。 李梦阳的《秋望》: 黄河水绕汉边墙,河上秋风雁几行。 客子过濠追野马,将军弢箭射天狼。黄尘 古渡迷飞挽,白月横空冷战场。闻道朔方 多勇略,只今谁道郭汾阳。
• 2、何景明(1483—1521),字仲默, 号大复,河南信阳人 。
• 《与李空同论诗书》中说:“仆观尧、 舜、周、孔、子思、孟子之书,皆不 相沿袭,而相发明,是故德日新而道 广,此实圣圣传授之心也。后世俗儒, 专守训诂,执其一说,终身弗解,相 传之意背矣。今为诗不推类极变,开 其未发,泯其拟议之迹,以成神圣之 功;徒叙其已陈,修饰成文,稍离旧 本,便自杌陧。如小儿倚物能行,独 趋颠扑。虽由此即曹、刘,即阮、陆, 即李、杜,且何以益于道化也?”
• 刘基则以寓言集《郁离子》而 树立了另一种风格,一种讽世 的高远却犀利的风格。其中很 多篇幅对元末混乱的时局和世 象给予嘲讽,也不完全是针对 统治者的。最有名的《卖柑者 言》 。

明代前期诗文

明代前期诗文

明代前期诗文明初:诗歌以高启、杨基、袁凯等为代表。

散文则宋濂、刘基最有影响。

永乐至成化间:以三杨为代表的“台阁体”盛行。

成化至弘治间:以李东阳为首的茶陵派为代表。

第一节明初诗歌与散文一.明初诗歌 1、吴中四杰:高启、杨基、张羽、徐贲四人在明初诗坛较有名气,均为吴人,故有“吴中四杰”之称。

2、高启,字季迪,号青丘子,长洲人,因苏州知府魏观案受牵连,被腰斩于市,年仅39岁,有《高太史大全集》行世。

《宫女图》:女奴扶醉踏苍苔,明月西园侍宴回。

小犬隔花空吠影,夜深宫禁有谁来?《四库提要》:“天才高逸,实据明一代诗人之上。

”清人赵翼在《瓯北诗话》“(明代)开国诗人第一。

”毛泽东:“明朝最伟大的诗人。

”高启主张取法于汉魏晋唐各代,师古之后成家,认为要“兼师众长,随事模拟,待其时至心融,浑然自成,始可以名大方而免夫偏执之弊。

”(《独庵集序》)纪晓岚:“其于诗,拟汉魏似汉魏,拟六朝似六朝,拟唐似唐,拟宋似宋,凡古之所长无不兼之。

”高启的诗雄健有力,富有才情,开始改变元末以来缛丽的诗风。

学诗兼采众家之长,无偏执之病。

但从汉魏一直摹拟到宋人,又死于盛年,未能熔铸创造出独立的风格。

高启诗歌的内容: A:表现个人的生活理想与精神境界,摆脱伦理的羁绊而获得自由发展的个人化要求。

如《青丘子》等。

B:表现自由精神遭受环境摧残、压迫的苦闷及自我价值难以实现的苦闷。

如《池上雁》等。

高启诗歌中“惊”字频率出现极高:如《新蝉》“隔叶栖身隐,移柯忽意惊”;《次韵内弟周思敬秋夜同饮白莲寺池上》“竹动惊鸟梦,草凉虫语悲”;《雨中客僧舍》“客梦方暂逝,竹间风雨惊”;《宴顾使君东亭隔帘观竹下舞妓》“玉钩正荡月,罗袖忽惊风”。

诗人在写景状物时,常烘托一种凄清的气氛,“惊”字的运用,则增入恐惧、颤动的因素,这其实是诗人主观心境的反映,这种情绪的产生源于与幻灭俱来的失落感和危机感。

C:登临怀古之作,如《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等。

D:反映当时社会现实,如战乱生活等,如《吴越纪游??过奉口战场》。

明代前期诗文风格演变及主要流派梳理

明代前期诗文风格演变及主要流派梳理

明代前期诗文风格演变及主要流派梳理在明代前期,诗文风格经历了丰富多彩的演变,形成了多样化的流派。

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不仅呈现出明朗清新、生动活泼的特点,还体现了对古典传统的继承与创新。

本文将对明代前期诗文风格的演变和主要流派进行梳理。

诗歌流派田园诗田园诗是明代前期最具代表性的流派之一,它以田园生活为主题,描绘了农民的生活场景和情感体验。

代表作品有杨慎的《临江仙》、王夫之的《秋坪小蚓》等。

田园诗以其清新明快的风格,在明代文坛上独树一帜。

宫廷诗宫廷诗是明代宫廷文学的代表流派,主要由宫廷诗人创作。

这些诗歌多以宫廷生活、宫廷爱情为主题,体现了明代皇帝和贵族们的生活体验和情感挣扎。

李贽、徐渭等诗人的作品是宫廷诗的代表之作。

江南诗江南诗是明代前期的另一重要流派,以描绘江南风光和江南人文为主题。

这类诗歌通常具有柔婉、清丽的风格,表现出对江南地域的热爱和赞美。

文学巨匠汤显祖的《牡丹亭》便是江南诗的杰作之一。

散文流派清明文清明文是明代前期比较兴盛的散文流派之一,它追求文字简练、意境清新,多以抒发情感、描绘景物等为主题。

代表作品有徐渭的《菩萨蛮》、杨慎的《临江仙赋》等。

辞赋明代前期的辞赋也颇受推崇,它注重用词精确、意境丰富,以表达情感为主要目的。

辞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特点,常被用于歌颂英雄、描绘风景等。

辞赋家黄庭坚的《长恨歌》、唐寅的《水调歌头》等作品都是当时辞赋的佳作。

总的来说,明代前期诗文风格的演变与流派的形成,展示了当时文学界的繁荣与多元。

不同流派相互影响、融合,共同为明代文学增添了绚丽的色彩,为后世文学创作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第三章 明代前期诗文

第三章  明代前期诗文

2
2 刘基
元末进士,明朝开国功臣,明初著名诗文家.
寓言体散文最具影响,《买柑者言》是传世名作.文中 深刻揭露封建官僚"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腐朽本质,构 思巧妙,讽刺辛辣,语言犀利. 寓言体散文集《郁离子》共18章,195篇,写于元末. 《狙公》章较为著名. 长篇神话诗《二鬼》,隐喻自己和宋濂遭遇,曲折表现 壮志难酬的苦闷,想象丰富,风格雄浑,颇具浪漫色彩.
3,高启
长州人.元末隐居不仕,入明任翰林院编修.性情
疏放,39岁被朱元璋腰斩.有《青丘高季迪诗文集》. 高启"诗才雄富","为一代巨擘" (《四库全书总 目凫藻集提要》).与杨基,张羽,徐贲并称"吴中四 杰". "启天才高逸,实据名一代诗人之上.其于诗,拟汉魏似 汉魏,拟六朝似六朝,拟唐似唐,拟宋似宋.凡古人之所长, 无不兼之.振元末纤秾缛丽之习,而返之于古,启实为有力. 然 行 世 太 早, 殒折 太速 , 未能 熔铸 变化 , 自 为一 家 ." (《四库全书总目大全集提要》 )
�பைடு நூலகம்
2,于谦
是台阁颓风中一枝独秀的诗人,其《石灰吟》《咏煤炭》 是台阁颓风中一枝独秀的诗人, 石灰吟》《咏煤炭》 》《咏煤炭
借物言志,清新刚劲,质朴无华,明白如话. 借物言志,清新刚劲,质朴无华,明白如话.
3,茶陵派
指明前期成化, 指明前期成化,弘治年间以湖广茶陵
人李东阳为首的一个诗歌流派.其成员有谢铎, 人李东阳为首的一个诗歌流派.其成员有谢铎,张 泰,邵宝等人.他们做诗强调宗唐法杜,着眼于音 邵宝等人.他们做诗强调宗唐法杜, 前后七子" 调,法度,具有从"台阁体"向"前后七子"转化 法度,具有从"台阁体" 时期的过渡特点. 时期的过渡特点. 李东阳著有《怀麓堂诗话》一卷. 李东阳著有《怀麓堂诗话》一卷.

第七章 明代诗文

第七章  明代诗文
第一节 明代前期诗文 第二节 明代中期诗文复古 第三节 明代后期诗文
明初宋濂、刘基、高启 三杨与“台阁体” 李东阳与“茶陵派” 李梦阳与“前七子” 王世贞与“后七子” 归有光与“唐宋派” 三袁与“公安派” 钟惺、谭元春与“竟陵派” 明末张溥、陈子龙、夏完淳等。
第一节 明代前期诗文
一、明初诗文代表作家作品
《西湖七月半》节录
• 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止可看看七月 半之人。看七月半之人,以五类看之。其 一,楼船萧鼓,峨冠盛筵,灯火优傒,声 光相乱,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看之; 其一,亦船亦楼,名娃闺秀,携及童奕, 笑啼杂之,环坐露台,左右盼望,身在月 下而实不看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声 歌,名妓闲僧,浅斟低唱,弱管轻丝,竹 肉相发,亦在月下,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 月者,看之;
袁宏道《虎丘记》
虎丘去城可七八里,其山无高岩邃壑,独 以近城,箫鼓楼船,无日无之。凡月之夜, 花之晨,雪之夕,游人往来,纷错如织, 而中秋为尤胜。 • 每至是日,倾城阖户,连臂而至。衣冠 士女,下迨蔀屋,莫不靓妆丽服,重茵累 席,置酒交衢间,从千人石上至山门,栉 比如鳞。檀板丘积,樽罍云泻,远而望之, 如雁落平沙,霞铺江上,雷辊电霍,无得 而状。


布席之初,唱者千百,声若聚蚊,不可辨识。 分曹部署,竞以歌喉相斗;雅俗既陈,妍媸自别。 未几而摇头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已而明月浮 空,石光如练,一切瓦釜,寂然停声,属而和者, 才三四辈。一箫,一寸管,一人缓板而歌,竹肉 相发,清声亮彻,听者魂销。比至夜深,月影横 斜,荇藻凌乱,则箫板亦不复用, • 一夫登场,四座屏息,音若细发,响彻云际, 每度一字,几尽一刻,飞鸟为之徘徊,壮士听而 下泪矣。
• 其次,公安派在“信心而出,信口而谈” 的口号下,不免有浅俗率直的弊病;而竟 陵派则在总体上追求一种“幽情单绪”、 “孤行静寂”的文学审美趣味,同公安派 的浅俗率直相对立。 • 再者,竟陵派也较为敏锐地看到了公安派 末流俚俗肤浅的创作弊病,企图另辟蹊径, 不能不说具有一定的胆识。

按时间顺序列举明代诗文流派

按时间顺序列举明代诗文流派

按时间顺序列举明代诗文流派明代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学的辉煌成就。

明代的诗文流派丰富多样,反映了当时社会风貌和文化氛围。

本文将按时间顺序列举明代诗文流派,并对其进行简要介绍。

1.田园诗流派:明代初期,以陶渊明的田园诗为代表的田园诗流派兴起。

这一流派主要描绘了农村生活和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社会现实的不满。

代表作品有《桃花源记》、《归园田居》等。

2.丰神诗流派:明代中期,以杨慎的丰神诗为代表的丰神诗流派兴起。

这一流派注重形象描绘和情感表达,以丰富而生动的语言塑造形象,表达内心情感。

代表作品有《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临江仙·玉宇琼楼》等。

3.浪漫主义诗流派:明代中后期,以杨基的浪漫主义诗为代表的浪漫主义诗流派兴起。

这一流派追求个人感受和想象力的发挥,以奇特的意象和富有幻想的情景描写,表达对理想世界的向往。

代表作品有《临江仙·月下归船风雨霾》、《临江仙·梅花乱葬岗》等。

4.古文复兴流派:明代后期,以文徵明的古文复兴为代表的古文复兴流派兴起。

这一流派重视古文的艺术性和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对古代文化进行研究和传承。

代表作品有《石破天惊·洞箫吹血翻黄沙》、《梦游天姥吟留别》等。

5.诗词曲联流派:明代时期,诗、词、曲、联四者齐飞,相互影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诗词曲联流派。

这一流派注重韵律和音韵的运用,以及意境的表达,成为明代文学的一大特色。

代表作品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杨慎)、“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文征明)等。

6.小令流派:明代时期,小令成为一种重要的诗歌形式,以其短小精悍、表达直接的特点受到广泛欢迎。

明代的小令流派丰富多样,既有描写爱情的,也有描写社会生活的。

代表作品有《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冯梦龙)、《汉宫春·楼阁生辉夜》(戚继光)等。

7.戏曲流派:明代戏曲以其丰富多样的剧种和独特的表演形式成为明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九章明代诗文词曲

第九章明代诗文词曲

(二)北方的王九思、康海
王九思[寨儿令]《对酒》
热功名一枕蝶,冷谈笑两头蛇, 老先生到今瞧破些。 枉费喉舌,枉做豪杰,越伶俐越着呆。 绕柴门山色横斜,扫香阶花影重叠。 浊醪沉醉也,稚子紧扶者。 嗟!再休去风波里弄舟揖。
康海[雁儿落带过得胜令] 《饮中闲咏》
【雁儿落】数年前也放狂, 这几日全无况。 【得胜令】闲中件件思,暗里般般量。
金、张第游麋鹿,王、谢宅长野蒿,都不如 手镘(màn)坚牢。
内容分析:前三句为鼎足对,具体写泥瓦匠 之勤劳,四、五句言瓦匠一生勤劳,意思深 入一层。六、七、八句整体赞扬瓦匠及其勤 劳,用封建世家大族的富贵无常反衬勤劳乃 立家之本。
(三)冯惟敏(1511~约1580)
北曲名家,有散曲集《海浮山堂词稿》。 曲中的辛弃疾。多写农民题材。对遭遇自 然灾害和官府捐税之苦的农家给予关注与
2、把生活琐事引到载道的古文中来,能以小见大,在 平淡中见深沉,于平凡中发掘诗情画意,提高了古 文的应用价值。如 《项脊轩志》题虽写轩,实则怀 人。借一轩来记归家三代妇女。睹物思人,悼亡念存, 虽笔触很清淡,却感情极真挚。
第三节 明代后期诗文(1573-1644)
一、李贽(1527-1602年),号卓吾,明末杰出思想家和进步
唐宋派的创作
王、唐主要活动在嘉靖初年。 唐顺之《文编》 :秦汉散文,唐宋八大家的大量散文。 茅坤《唐宋八大家文钞》,盛行天下。
归有光(1506—1571),号震川,有《震川先生集》. 《震川先生全集》。他被誉为“明文第一”(黄宗羲 《明文综序》),时人称他为“今之欧阳修”。
散文类型:学术、赠序、杂记、墓志铭等。杂记五十 篇是他散文的精华,最有价值和影响。
二、唐宋派
明代正德、嘉靖年间以王慎中、唐顺之、 茅坤、归有光等为代表的一个散文复古流派。 不满前后七子的“文必秦汉”之说,反对雕 琢和模拟、复古和僵化,提倡学习唐宋古文 的法度、文风,强调自然流畅、直抒胸臆, 具有自己的面目。

明代前期诗文 (2)

明代前期诗文 (2)
第三章 明代前期诗文
作家人数和诗文作品总量来看,明代远超唐宋。 《千顷堂书目》著录的明人别集大约就有近5000种, 《明诗综》收录的诗人约有三、四千人。
缺乏巨匠也缺少创新。 明代前期诗文是指明开国至弘治年间的一段时 间。在这个时间里,又可以永乐为界,分为两 个时期。
明初诗文
• 黄宗羲《明文案序》:“有明之文莫
• •
股、中股、后股。代圣贤立言,范围不出四书五 经 实质:专制帝王愚弄士子的工具,士子进身荣显 的敲门砖 精神:不能疑古,不能发挥 妙诀:奉命说话
• 分期
苏翔凤:“文之在明,犹诗在唐也,初 唐浑穆,盛唐昌明,中唐名秀,至晚 唐而忧时悯俗之意发而为言,感激淋 漓,动人也易。洪宣之文,初唐也; 成、弘、正、嘉之文,盛唐也;隆、 万之文,中唐也,„„启、祯则晚唐 也。”
其他诗人
• 地域色彩的诗人群体 • 吴中四杰:高启、杨基、张羽、徐贲 • 闽诗派:林鸿、高棅 • 江右诗派:刘崧为代表 • 粤诗派:孙贲为代表
• 于谦 • 卷入宫廷政变,成为英宗复位的祭品 • 诗歌分两类 • 忧国忧民 • 抒写意志和坚贞节操
第三节 八股文
• 影响大:明初1369至清末1905 • 异名:制艺、制义、时文。 • 体制:破题-承题-起讲-四比八股:起股、虚 •
• 内容以粉饰太平、歌功颂德为主旨,
风格雍容华贵、典雅工丽,所采用的 文体以诗歌为主,兼及散文,多属应 酬、题赠或应制、颂圣之作。 台阁体标志着明代文人的独立人格已 经被统治者彻底摧垮。
• 茶陵诗派
• 弘治、正德年间 • 宰辅权臣李东阳 • 主张是以杜甫诗风匡正台阁体的无病
呻吟、千篇一律,注重诗歌语言的艺 术,有《怀麓堂诗话》传世。 • 代表着台阁体内部的新变

第八章明代诗文

第八章明代诗文
第八章 明代诗文
一、 (1)个人体验 (2)怀古《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 (3)反映现实 《江上见逃民家》 《宫女 图》
(2)宋濂 以文见长,强调文以明道,辅政翼教。以 传记和记叙散文成就最高。 传记:《秦世录》《王冕传》《记李歌》 叙事写景文:《环翠亭记》 应制文:《阅江楼记》
七、晚明小品文
1、独抒性灵 表现自我 2、适意、乐生的审美情趣 3、日常化、生活化的描写 山水花草或平常细琐的生活。如袁宏道 《西湖二》,张岱《西湖七月半》。
八、明末诗文 总体上是复古与求真相结合。复兴 传统文化精神,实际上是儒家的社会责 任感,表现了现实忧患意识和国破家亡 沉痛的思想感情。 如陈子龙诗歌《秋日杂感》,夏完 淳诗《别云间》散文《狱中上母书》
3、革新文风的意义 从理论上清算了拟古文风,破除了 “文以载道”的传统观念,摆脱了诗文 创作以复古求革新的思维模式 4、诗文理论、创作的意义 强调文学的个性化、真实性、通俗 性。
5、时代特色 反映了晚明时期士人人生价值观念、 生活方式、生活趣味的转变,表现了求 新、求变、表现自我、张扬个性的时代 精神。
五、公安派
1、公安派 明代以湖北公安人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为代表的文学派别,文学主张强调“独抒性灵, 不拘格套” 。 作者认为“真人”、 “醉者”、 “稚子” 、 “山林之人”、“闾阎妇人”是有性灵的人。 反之,年长者尤其是官场中人是失去了性灵 的人。
2、“性灵说”文学主张的内涵 (1)抒写个性、表现情感 (2)以“真”为美的文学审美观 “真声”、“真诗”“新奇”之 文。 (3)浅易率直的表达 反对模拟、剿袭,文学发展观。
2、文学主张内涵 主要标举欧阳修(叙事文)、曾巩 (说理文)之文,以自然平淡风格为尚。 关注现实人生,强调文以明道。同 时又主张心性的显露和文风的率意。

明代诗文

明代诗文

(二)后七子
到嘉靖(1522—1566)初,前七子逐渐偃祺息鼓, 约在嘉靖二十七年(1548)进士出身的李攀龙、王 世贞相结交讨论文学,决定重举李梦阳、何景明诗 歌的文学复古旗帜。后二年,徐中行,梁有誉、宗 臣中进士,与李、王结成诗社,遂有“五子之称。 后又增加谢榛、吴国伦,称“后七子”。其中王世 贞影响最大。李、王的复古主张在很大程度上承接 了李梦阳等前七子的文学思想,以为“文自西京、 诗自天宝而下,俱无足观,于本朝独推李梦阳” (《明史· 李攀龙传》)。


代表了晚明散文所具有的时代特色,体现着 古代散文向现代方向的转变。 特点:

1、内容题材上趋于生活化、个人化,在风格 上出言灵巧,情趣盎然,渗透着晚明文人特有的 生活情调和人生趣味。 2、率真直露,注重真情实感,作家的性情跃 然纸上。

3、晚明小品文
张岱(1597——1676)
字宗子,一字石公,号陶庵, 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晚明 散文的最后一位大家和集大成 者。一生未曾入仕,明亡入山 著书。有《陶庵梦忆》、《西 湖梦寻》、《嫏嬛文集》等。
五、明末文坛

继晚明江南士大夫政治团体东林党后, 明末江南地区一些文人组织相继崛起。崇 祯初年,太仓人张溥、张采等发起带有政 治团体性质的文社——复社。与此同时, 松江人陈子龙和同邑夏允彝(其子为少年 英雄诗人夏完淳)、徐孚远等创建几社, 与复社彼此呼应。
(四)唐宋派
嘉靖年间,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 光等作家,反对前七子“文必秦汉”的文 学观,标举唐宋古文,故称为唐宋派。一 方面,他们提倡唐宋古文的载道传统,注 重文章的实用性;另一方面,也主张直抒 胸臆,信手写出。
归有光(1507—1571)
其文善用简洁疏淡的笔墨, 描写家人、朋友之间的日常 琐事,言近旨远,充满感情。 《项脊志》、《寒花葬志》 等作极负盛名。黄宗羲推宗 其为明文第一人。

第三章明代前期诗文

第三章明代前期诗文

第六章 明代传奇的发展与繁荣
第一节 明初传奇概述

明传奇是明代戏曲的主体,从南戏到传奇的 发展,一方面是格律从自由趋于严整,一方 面是语言由本色趋于文雅。由于明初文化专 政主义的控制,使南戏复兴的势头受到严重 挫折,真正的戏曲杰作绝无。同时传奇在民 间继续得到发展,一个突出表象就是海盐腔、 余姚腔、弋阳腔、昆山腔这四大声腔于入明 后广为流传,形成了明初传奇的一大景观。
临川派:以汤显祖为首的戏曲流派。
追随汤显祖艺术风格的临川派作家 主要有吴炳、孟称舜和阮大铖等人。 他们大多只是继承了汤显祖注重文 采、才情,不受形式、格律约束的 特点,而忽略了汤氏注重立意、以 情反理的思想追求。
“沈汤之争”:是指明后期以沈璟为领
头人的吴江派曲学家群体,与以汤显祖 为楷模的临川派,这两大戏剧流派的竞 争。沈璟剧作的思想倾向偏于保守,倡 导封建伦理道德的气息比较浓厚,他还 强调语言的通俗自然,及他影响最大的 声律论。重视内容词采的临川派和强调 格律的吴江派分歧的焦点在于:沈璟是 从曲乐的角度要求文词服从声律,而汤 显祖则是从曲文的角度要求声律服从文 词。沈汤之争,反映了明代戏曲家对戏 曲规律的探索和认识。
一、李贽:“诗何必古选,文何必先秦,
降而为六朝,变而为近体,又变而为传 奇,变而为院本,为杂剧,为《西厢 记》,为《水浒传》不可得而时势先后 论也”。

“童心说”:李贽提出的观点。 离经叛道、 张扬个性,是他文学思想的纲领和文学批评 的标准;李贽的文学观主要见于他的《童心 说》:“童心者,真心也”。也就是真实的 思想感情。他认为“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 于童心者也”。要保持童心,就必须割断与 道学的联系,他把写真言情的小说和戏曲的 地位抬得很高,认为一切表现“童心”的文 章都是好文章。

明代前期诗文

明代前期诗文

第三节 明代的八股制艺文
• 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 后股、束股。
第四章 明代中期的文学复古
• 第一节 李梦阳与前七子的文学复古 • 一、 前七子:也叫弘正七子。它是明代 弘治、正德年间以李梦阳、何景明为首的 一个复古主义文学流派,其成员有徐祯卿、 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 • 二、李梦阳:号空同子,官至户部尚书。
第六章 明代传奇的发展与繁荣
• 第一节 明初传奇概述 • 明初传奇带有浓厚伦理教化意味,即道学 气。代表作是邱濬的《五伦全备记》、邵 璨的《香囊记》。
第二节 明代中期三大传奇
• 1、李开先的《宝剑记》 • 2、梁辰鱼的《浣沙记》 • 3、相传为王世贞或其门人所作的《鸣凤记》
第“诗必 盛唐,大历以后诗勿 读。”又说:“西京 之文实。东京之文弱, 犹未离实矣。六朝之 文浮,离实矣。唐之 文庸,犹未离浮也。 宋之文陋,离浮矣, 愈下矣。元无文。” (《艺苑卮言》卷3)
第三节 前后七子文学复古的得失与 影响
• 一、首先,他们论文推崇秦汉,论诗则古体宗汉 魏,近体宗盛唐,这是根据“取法乎上”的原则, 借崇高的古典典范来反对台阁体的空洞无物和八 股文的浅陋闭塞,同时也是借此来排斥深受理学 风气影响的宋元诗文。 • 二、其次,与当时尊情抑理的思潮相联系,他们 还鼓吹真情,赞扬民间文学,提出文学应是真实 情感表现的主情论调,包含有引导文学摆脱程朱 理学和传统道德束缚之意,与晚明文学的新精神 遥相呼应,体现了对文学本质的新理解。
第三章 明代前期诗文
• • 第一节 明初诗歌与散文 明初诗坛的“吴中四杰”:高启、杨基、 徐贲(bēn)、张羽。 • 一 、诗歌创作 • 1、高启,字季迪,号青丘子,长州(今江 苏苏州)人。 《青丘高季迪诗文集》 • 2、《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
明代前期诗文
明初:诗歌以高启、杨基、袁凯等为代表。 散文则宋濂、刘基最有影响。 永乐至成化间:以三杨为代表的“台阁体” 盛行。 成化至弘治间:以李东阳为首的茶陵派为代 表。

第一节 明初诗歌与散文



一.明初诗歌 1、吴中四杰:高启、杨基、张羽、徐贲四人在明 初诗坛较有名气,均为吴人,故有“吴中四杰”之 称。 2、高启,字季迪,号青丘子,长洲人,因苏州知 府魏观案受牵连,被腰斩于市,年仅39岁,有《高 太史大全集》行世。 《宫女图》:女奴扶醉踏苍苔,明月西园侍宴回。 小犬隔花空吠影,夜深宫禁有谁来?



宋濂继承唐宋古文家“文以明道”的观点,注重 “以道为文”的文道一元论:“文非道不立,非道 不充,非道不行。”认为文“非专指乎辞翰之文 也”,甚至认为孟子死后,“世不复有文”,这就 将表现作家生活个性化体验和独特文采的文学创作, 排斥在体道之“文”以外,他的不少作品都有道学 气。 文道合一代表官方立场,自《后汉书》起,官方修 史多并立《儒林》、《文苑》二传,而《元史》则 单立《儒林传》,“经艺文章,不可分而为二”, “文不本于六艺,又乌足谓之文哉?”



2、茶陵派 茶陵派活动于成化、弘治年间,以李东阳为首(按: 李为湖南茶陵人),主要成员有谢铎、张泰、陆釴、 邵宝、鲁铎、石珤等。 茶陵派针对台阁体卑冗委琐的风气,提出效法汉唐 的复古主张,以为:“汉唐及两汉之体,已不复 讲。”(《镜川先生诗集序》) 茶陵派主将李东阳历官馆阁四十馀年,其创作未能 完全摆脱台阁体的影响,但他们的复古的主张,对 其后前七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高启诗歌的内容: A:表现个人的生活理想与精神境界,摆脱伦理的羁绊而获 得自由发展的个人化要求。如《青丘子》等。 B:表现自由精神遭受环境摧残、压迫的苦闷及自我价值难 以实现的苦闷。如《池上雁》等。高启诗歌中“惊”字频率 出现极高:如《新蝉》“隔叶栖身隐,移柯忽意惊”;《次 韵内弟周思敬秋夜同饮白莲寺池上》“竹动惊鸟梦,草凉虫 语悲”;《雨中客僧舍》“客梦方暂逝,竹间风雨惊”; 《宴顾使君东亭隔帘观竹下舞妓》“玉钩正荡月,罗袖忽惊 风”。诗人在写景状物时,常烘托一种凄清的气氛,“惊” 字的运用,则增入恐惧、颤动的因素,这其实是诗人主观心 境的反映,这种情绪的产生源于与幻灭俱来的失落感和危机 感。

相对而言,宋濂的一些人物传记及记事写景之作, 较富文学性。如《王冕传》:“王冕者,诸暨人。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 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 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 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 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 恬若不知。”


八股文与戏剧有相通之处: 明黄君甫善为八股,揣摩举子业十年,颇为自诩, 以所作与汤显祖。汤却“辄掷之地”,要他“焚所 为文”,授以《牡丹亭》。君辅闭户展玩,久而文 思泉涌,果然中式。张祥和说自己得力于《西厢 记》,并说王昶也得力于《牡丹亭》。 钱钟书说:“窃谓欲揣摩孔孟情事,须从明清两代 佳八股文求之,真能栩栩欲活。”


尤侗《怎当他临去秋波那一转》: 破题:想双文之目于临去,情以转而通焉。 承题:盖秋波非能转,情转之也。然则双文虽去, 其犹有未去者存哉! 起讲:张生若曰:世之好色者,吾知之;来相怜, 去相捐也。此无他,情动而来,情尽而去耳。钟情 者,正于将尽之时,露其微动之色,故足致人思焉, 有如双文者乎?
第二节 台阁体与茶陵派


一、台阁体:指以当时馆格文臣杨士奇、杨荣、杨 溥为代表的一种文学创作风格。其内容大多比较贫 乏,多为应制、题赠、酬应而作,题材多“颂圣德, 歌太平”。 台阁体盛行原因:1、与作家身份生活境遇有关;2、 经过明初的整修调治,政治逐步稳定,国力逐渐强 盛,提供了合适的创作氛围。3、明初以来的高压 政策,使文人不敢充分表达个人思想。
明代八股文代表作家:王鏊、钱福、唐顺之、 归有光、胡友信、茅坤等。 前期形式相对自由,中期趋于僵化,唐顺之、 归有光等主张“以古文为时文”,后期有所 突破,八股作者多能借题发挥,议论时政, 悲时悯俗,抒发个人胸襟。

第三节 明代的八股制义文

八股文有许多异称,如八比,制艺、制义 (过去皇帝的命令称“制”,所以皇帝命作 的文艺称“制艺”,命讲的义理称“制 义”)、经义(明清科举主要从四书五经出 题,阐发其义理,故有此称),时文、时艺 (与古文相对,表示当朝的文体),《四书》 文(从四书中出题最多,故亦用作代称)。
C:登临怀古之作,如《登金陵雨花台望大 江》等。 D:反映当时社会现实,如战乱生活等,如 《吴越纪游· 过奉口战场》。

3、杨基,字孟载,号眉庵,吴中人,少有诗 名。有《眉庵集》。 杨基早年诗作意象新巧,运辞精工,显示出 感受细腻、敏锐的艺术才华。如《新柳》等。 入明后,则怀旧的伤感和自叹身世的悲哀。 如《遇史克敬询故园》:“三年身不到姑苏, 见说城边柳半枯。纵有萧萧几株在,也应啼 杀城头乌。”





承题——便是进一步作主题的补充,类似“副标题” 的作用,具有承上启下的使命,以三句为标准。 起讲——较深入地说明这个问题的用意所在,内容 大意,最多不超过十句 。 四比——四比分为八股,就是逐条分析,正面如何, 反面如何等等,是文章的主体。 收合——收场结束语,一般约八句之内。 八股文特征:体用对偶,代古人语气为之。

八股文是一种文体 ,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破题、承题、起讲(以上又合称冒子);接 着是提比、小比、中比、后比、(或者说是 提比、中比、后比、束比),也就是四比、 八股;文末是收合。

“破题”——从破字,我们可以看出这里有 “解开”、“分析”的意思,就是要开篇先 把题义点明。 如赵时言《子曰》的破题: “匹夫而为天下法,一言而为天下师。”前 句破“子”字,后句破“曰”字,真是才华 横溢。其又破自己的名字:“姓冠百家之首, 名居四序之先。” 又如《学而第一、为政第二》,有破曰: “学而后为政,未闻以政学者也。”


4、袁凯,字景文,号海叟,华亭人,有《海 叟集》。少时因赋《白燕》诗而得名,人称 “袁白燕”。
二、明初散文创作 1、宋濂,字景濂,号潜溪,浦江(今属浙江) 人,曾受业于吴莱、柳贯、黄溍等大儒。明 初朝廷“一代礼乐制作,濂所裁定者居多”, 被称为“开国文臣之首”,后因其孙受胡惟 庸案牵连,全家贬谪茂州,途中病死于夔州, 有《宋学士文集》。

2、刘基,字伯温,青田人,为明开国功臣,封诚 意伯,有《诚意伯文集》。《明史》本传称他: “所为文章,气昌而奇,与宋濂并为一代之宗。” 其寓言作品集《郁离子》较有特色。吴从善《郁离 子序》云:“郁离者,文明之谓也,非所以自号。 其意谓天下后世若用斯言,必可底文明之治耳。” 全书分十八篇,共有190多则,“大概矫元室之弊, 有激而言也。”名篇有《卖柑者言》、《楚有养狙 以为生者》等。
《四库提要》:“天才高逸,实据明一代诗 人之上。” 清人赵翼在《瓯北诗话》 “(明代)开国诗人 第一。” 毛泽东:“明朝最伟大的诗人。”




高启主张取法于汉魏晋唐各代,师古之后成家,认为 要“兼师众长,随事模拟,待其时至心融,浑然自成, 始可以名大方而免夫偏执之弊。”(《独庵集序》) 纪晓岚:“其于诗,拟汉魏似汉魏,拟六朝似六朝, 拟唐似唐,拟宋似宋,凡古之所长无不兼之。” 高启的诗雄健有力,富有才情,开始改变元末以来 缛丽的诗风。学诗兼采众家之长,无偏执之病。但 从汉魏一直摹拟到宋人,又死于盛年,未能熔铸创 造出独立的风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