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确定原子的电子层排布

合集下载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①能量最低原理:电子层划分为K<L<M<O<P<Q,对应电子层能量增大;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按照能量较低者低优先排布原则.②每个电子层最多只能容纳2n2个电子。

③最外层最多只能容纳8个电子(K层为最外层时不能超过2个)次外层最多只能容纳18个电子(K层为次外层时不能超过2个倒数第三层最多只能容纳32个电子注意:多条规律必须同时兼顾。

简单例子的结构特点:(1)离子的电子排布:主族元素阳离子跟上一周期稀有气体的电子层排布相同,如钠离子、镁离子、铝离子和氖的核外电子排布是相同的。

阴离子更同一周期稀有气体的电子排布相同:负氧离子,氟离子和氖的核外电子排布是相同的。

(2)等电子粒子(注意主要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①10电子粒子:CH4、N3、NH2、NH3、NH4、O2、OH H2O、H3O F HF、Ne、Na Mg2、Al3等。

②18电子粒子:SiH4、P3、PH3、S2、HS H2S、Cl HCl、Ar、K Ca2、PH4等。

特殊情况:F2、H2O2、C2H6、CH3OH③核外电子总数及质子总数均相同的阳离子有:Na NH4、H3O F OH NH2;HS Cl前18号元素原子结构的特殊性:(1)原子核中无中子的原子:11H(2)最外层有1个电子的元素:H、Li、Na;最外层有2个电子的元素:Be、Mg、He (3)最外层电子总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数的元素:Be、Ar(4)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C ;是次外层电子数3倍的元素:O ;是次外层电子数4倍的元素:Ne(5)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一半的元素:Li、P(6)电子层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H、Be、Al(7)电子总数为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Be(8)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Li、Si元素周期表的规律:(1)最外层电子数大于或等于3而又小于8的元素一定是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1或2的元素可能是主族、副族或0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元素是稀有气体(He例外)(2)在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的ⅡA、Ⅲ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差别有:①第2、3周期(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都相差1;②第4、5周期相差11;③第6、7周期相差25(3)同主族、邻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差①位于过渡元素左侧的主族元素,即ⅠA、ⅡA族,同主族、邻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之差为下一周期元素所在周期所含元素总数;相差的数分别为2,8,8,18,18,32②位于过渡元素左侧的主族元素,即ⅢA~ⅦA族,同主族、邻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之差为下一周期元素所在周期所含元素种数。

(完整版)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总结

(完整版)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总结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①能量最低原理:电子层划分为K<L<M<O<P<Q,对应电子层能量增大;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按照能量较低者低优先排布原则.②每个电子层最多只能容纳2n2个电子。

③ 最外层最多只能容纳 8个电子(K 层为最外层时不能超过2个)次外层最多只能容纳18个电子(K 层为次外层时不能超过2个倒数第三层最多只能容纳32个电子注意:多条规律必须同时兼顾。

简单例子的结构特点:(1)离子的电子排布:主族元素阳离子跟上一周期稀有气体的电子层排布相同,如钠离子、镁离子、铝离子和氖的核外电子排布是相同的。

阴离子更同一周期稀有气体的电子排布相同:负氧离子,氟离子和氖的核外电子排布是相同的。

(2)等电子粒子(注意主要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①10电子粒子:CH 、N 、NH 、NH 、NH 、O、OH 、H O 、H O 、F 、HF 、Ne 、Na 、Mg 、Al 等。

4-3-23+4-2-23+-++2+3 ②18电子粒子:SiH 、P 、PH 、S 、HS 、H S 、Cl 、HCl 、Ar 、K 、Ca 、PH 等。

4-33-2-2-++2+4 特殊情况:F 、H O 、C H 、CH OH222263 ③核外电子总数及质子总数均相同的阳离子有:Na 、NH 、H O 等;阴离子有:++43+F 、OH 、NH ; HS 、Cl 等。

---2--前18号元素原子结构的特殊性:(1)原子核中无中子的原子:H11(2)最外层有1个电子的元素:H 、 Li 、Na ;最外层有2个电子的元素:Be 、Mg 、He(3)最外层电子总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数的元素:Be 、Ar(4)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C ;是次外层电子数3倍的元素:O ;是次外层电子数4倍的元素:Ne(5)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一半的元素:Li 、P(6)电子层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H 、Be 、Al(7)电子总数为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Be(8)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Li 、Si元素周期表的规律:(1)最外层电子数大于或等于3而又小于8的元素一定是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1或2的元素可能是主族、副族或0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元素是稀有气体(He 例外)(2)在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的ⅡA、ⅢA 族元素的原子序数差别有:①第2、3周期(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都相差1;②第4、5周期相差11;③第6、7周期相差25(3)同主族、邻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差①位于过渡元素左侧的主族元素,即ⅠA、ⅡA族,同主族、邻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之差为下一周期元素所在周期所含元素总数;相差的数分别为2,8,8,18,18,32②位于过渡元素左侧的主族元素,即ⅢA~ⅦA族,同主族、邻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之差为下一周期元素所在周期所含元素种数。

电子层排布

电子层排布

电子层electronic shell电子层,或称电子壳,是原子物理学中,一组拥有相同主量子数n的原子轨道。

电子在原子中处于不同的能级状态,粗略说是分层分布的,故电子层又叫能层。

电子层可用n(n=1、2、3…)表示,n=1表明第一层电子层(K层),n=2表明第二电子层(L层),依次n=3、4、5时表明第三(M层)、第四(N层)、第五(O 层)。

一般随着n值的增加,即按K、L、M、N、O…的顺序,电子的能量逐渐升高、电子离原子核的平均距离也越来越大。

电子层可容纳最多电子的数量为2n^2。

电子层不能理解为电子在核外一薄层空间内运动,而是按电子出现几率最大的区域,离核远近来划分的。

亨利·莫斯莱和巴克拉首次于X-射线吸收研究的实验中发现电子层。

巴克拉把它们称为K、L和、M(以英文子母排列)等电子层(最初K 和L 电子层名为 B 和A,改为K 和L 的原因是预留空位给未发现的电子层)。

这些字母后来被n值1、2、3等取代。

电子层(electronic shell)的名字起源于波尔模式中,电子被认为一组一组地围绕著核心以特定的距离旋转,所以轨迹就形成了一个壳。

电子在原子核外排布时,要尽可能使电子的能量最低。

一般来说,离核较近的电子具有较低的能量,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加,电子的能量越来越大;同一层中,各亚层的能量是按s、p、d、f的次序增高的。

这两种作用的总结果可以得出电子在原子核外排布时遵守下列次序:1s、2s、2p、3s、3p、4s、3d、4p……当原子处在基态时,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遵循三个原则:(1)泡利不相容原理(2)能量最低原理(3)洪特规则泡利不相容原理我们已经知道,一个电子的运动状态要从4个方面来进行描述,即它所处的电子层、电子亚层、电子云的伸展方向以及电子的自旋方向。

在同一个原子中没有也不可能有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两个电子存在,这就是保里不相容原理所告诉大家的。

根据这个规则,如果两个电子处于同一轨道,那么,这两个电子的自旋方向必定相反。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3. 从原子序数11依次增加到17,下列所叙递变关 系错误的是( AB ) A.电子层数逐渐增多 B.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C.最高正价数值逐渐增 D.从硅到氯负价从-4到-1 4. 原子半径由小到大,且最高正价依次降低的 ( A ) A. Al,Mg,Na B. N,O,F C. Ar,Cl,S D. l,P,Si
(3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次外层电子数不超过18个电子;
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
3.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
3Li 11Na
+19 2 8 8 1 +3 2 1 +11 2 8 1
19K
37Rb 55Cs
+37 2 8 18 8 1
+55 2 8 18 18 8 1
2.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
3.原子半径的递变规律
微粒半径大小比较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一.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1、电子层的划分 电子层 (用n表示) 电子层符号
1 2 3 4 5 6 7
K 近 L M N O P Q 远
离核距离
电子能量高低


2、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1)各电子层最多容纳2n2个电子; (2)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电子 (K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2个);
1、原子半径大小的比较
同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同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2、同种元素 (1)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比较:阴大阳小 < 如:Cl- > Cl Na+ ______Na (2)同元素不同价态阳离子: 数大径小 < Fe3+ _____ Fe 2+ < Fe
3、同结构 序大径小 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 离子半径越小 r(O2-) > r(F-) > r(Na+) > r(Mg2+) > r(Al3+)

原子的电子层排布

原子的电子层排布

原子的电子层排布
电子的排布规律
1、电子是在原子核外距核由近及远、能量由低至高的不同电子层上分层排布。

2、每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²个(n代表电子层数)。

3、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第一层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

4、电子一般总是尽先排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即先排第一层,当第一层排满后,再排第二层,第二层排满后,再排第三层。

电子云是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概率密度分布的形象描述,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的某区域内出现,好像带负电荷的云笼罩在原子核的周围,人们形象地称它为“电子云”。

它是1926年奥地利学者薛定谔在德布罗伊关系式的基础上,对电子的运动做了适当的数学处理,提出了二阶偏微分的的著名的薛定谔方程式。

这个方程式的解,如果用三维坐标以图形表示的话,就是电子云。

电的速度虽然很快,仅次于光速,但是在没有形成电路之前,一个电子走完1米长的导线大约要1小时长,比蜗牛还慢!
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规律:
1、第一层不超过2个,第二层不超过8个;
2、最外层不超过8个。

每层最多容纳电子数为2n2个(n代表电子层数),即第一层不超过2个,第二层不超过8个,第三层不超过18个;
3、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只有1个电子层时,最多可容纳2个电子)。

4、最低能量原理:电子尽可能地先占有能量低的轨道,然后进入能量高的轨道,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

5、泡利原理:每个原子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2个电子,且自旋状态相反。

6、洪特规则:当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时,基态原子中的电子总是优先单独占据一个轨道,且自旋状态相同。

1.2.1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1.2.1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
二、元素周期律
1、概念:
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 的变化的规律叫做元素周期律。
2、本质:
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是元素原子核外 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随堂练习:
1、R元素形成的化合物RH3,其中R的化合价是其 最低负化合价,则R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是:
111
88
77
N(氮) O(氧) F(氟)
70
66
64
Ne(氖) —
11~17 号元素 Na(钠) Mg(镁) Al(铝) Si(硅) P(磷)
原子半
径/pm
186
160
143
117
110
S(硫) 104
Cl(氯) Ar(氩)
99

提示:(1)稀有气体元素原子半径的测定依据与其它元素不同,没有可比性。 (2)表中数据的单位是pm(皮米),1pm=10-12m。
1.2.1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一、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原子结构示意图
一、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各电子层排布的电子数
电子层(从里到外为K、L、M······层) 核电荷数
原子核
一、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1、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1)核外电子按能量高低分层排布(运动)
电子层: 根据电子的能量差异和通常运动区域离核
(能层)
〔观察思考2〕观察下表:原子序数为3~9、11~17的元素的原子 半径。用横坐标表示元素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以纵坐标表 示原子半径,根据数据表作图,表示出3~9、11~17的元素的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原子半径的函数图像。
3~9号 元素
原子半 径/pm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①能量最低原理:电子层划分为K<L<M<O<P<Q,对应电子层能量增大;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按照能量较低者低优先排布原则.②每个电子层最多只能容纳2n2个电子。

③最外层最多只能容纳8个电子(K层为最外层时不能超过2个)次外层最多只能容纳18个电子(K层为次外层时不能超过2个倒数第三层最多只能容纳32个电子注意:多条规律必须同时兼顾。

简单例子的结构特点:(1)离子的电子排布:主族元素阳离子跟上一周期稀有气体的电子层排布相同,如钠离子、镁离子、铝离子和氖的核外电子排布是相同的。

阴离子更同一周期稀有气体的电子排布相同:负氧离子,氟离子和氖的核外电子排布是相同的。

(2)等电子粒子(注意主要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①10电子粒子:CH4、N3、NH2、NH3、NH4、O2、OH、H2O、H3O、F、HF、Ne、Na、Mg2、Al3等。

②18电子粒子:SiH4、P3、PH3、S2、HS、H2S、Cl、HCl、Ar、K、Ca2、PH4等。

特殊情况:F2、H2O2、C2H6、CH3OH③核外电子总数及质子总数均相同的阳离子有:Na、NH4、H3O等;阴离子有:F、OH、NH2;HS、Cl等。

前18号元素原子结构的特殊性:(1)原子核中无中子的原子:11H(2)最外层有1个电子的元素:H、Li、Na;最外层有2个电子的元素:Be、Mg、He (3)最外层电子总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数的元素:Be、Ar(4)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C ;是次外层电子数3倍的元素:O ;是次外层电子数4倍的元素:Ne(5)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一半的元素:Li、P(6)电子层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H、Be、Al(7)电子总数为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Be(8)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Li、Si元素周期表的规律:(1)最外层电子数大于或等于3而又小于8的元素一定是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1或2的元素可能是主族、副族或0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元素是稀有气体(He例外)(2)在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的ⅡA、Ⅲ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差别有:①第2、3周期(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都相差1;②第4、5周期相差11;③第6、7周期相差25(3)同主族、邻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差①位于过渡元素左侧的主族元素,即ⅠA、ⅡA族,同主族、邻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之差为下一周期元素所在周期所含元素总数;相差的数分别为2,8,8,18,18,32②位于过渡元素左侧的主族元素,即ⅢA~ⅦA族,同主族、邻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之差为下一周期元素所在周期所含元素种数。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Br
和81 35
Br
其近似的相对原子
质量为80.2

81 35
Br
物质的量分数
整理课件
【例】(2005年江苏高考题)我国的“神舟”
五号载人飞船已发射成功,“嫦娥”探月工程也
已正式启动。据科学家预测,月球的土壤中吸附
着数百万吨的32He,每百吨32He核聚变所释放的 能量相当于目前人类一年消耗的能量。在地球上,
00全国高考题 整理课件
⒈原子的构成是本节重点,掌握的关系式:
整理课件
ZAX
的含义:代表一个质量数为A、 质子数为Z的原子。
X A +d c-+-
Ze
中各个字母的含义: A:质量数; Z:质子数; e:原子个数; c:电荷数 d: 化合价
整理课件
⑵电性关系: 原子:核电荷数(Z)=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阳离子:核电荷数(Z)=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倒数第三层最多只能整容理课件纳32个电子
原子的构成
整理课件
阅读表1-7,质子、中子、电子的电性和电量 怎样?比较三种粒子的质量大小、带电荷情况。 什么是相对质量?
(1)收集材料:结合初中所学的有关原子结 构的初步知识填写下表:
构成原子的微粒 电子
原子核
质子
中子
电性和电量 质量/kg
负电荷
正电荷
0
核电荷数(Z)=核内电子数+电荷数 阴离子:核电荷数(Z)=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核电荷数(Z)=核内电子数—电荷数 ⑶质量关系: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⒉元素、核素、同位素
整理课件
和Na+具有相同质子数和电子数的微粒是:A来自A、NH4+ C、H2O

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原则

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原则

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原则
⑴能量最低原理:电子在原子轨道中的排布,要尽可能使整个原子系统能量最低。

⑵Pauli不相容原理:同一原子轨道最多容纳两个自选方式相反的电子,或者说同一原子中不可能存在一组四个量子数完全相同的电子。

⑶Hund规则:在相同n或相同l的轨道上分布的电子,将尽可能分占m值不同的轨道且自旋平行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S层最多容纳2个电子,p层最多容纳6个电子,d层最多容纳10个电子,f层最多容纳14个电子,g层最多容纳18个电子。

⑷全满半满最稳定。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则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则

第3课时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则[目标定位] 知道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两原理一规则”,会正确书写原子的电子排布式和电子排布图。

一、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原则 1.能量最低原理原子核外的电子应优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能级里,然后由里到外,依次排布在能量逐渐升高的能级里。

能级的能量高低顺序如构造原理所示(对于1~36号元素来说,应重点掌握和记忆“1s →2s →2p →3s →3p →4s →3d →4p ”这一顺序)。

2.泡利原理(1)在一个原子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2个电子,而且它们的自旋状态相反,这一原理被称为泡利原理。

(2)因为每个原子轨道最多只能容纳 2个电子且自旋方向相反,所以从能层、能级、原子轨道、自旋方向四个方面来说明电子的运动状态是不可能有两个完全相同的电子的。

如氟原子的电子排布可表示为1s 22s 22p 2x 2p 2y 2p 1z ,由于各原子轨道中的电子自旋方向相反,所以9个电子的运动状态互不相同。

3.洪特规则(1)在相同能量的原子轨道上,电子的排布将尽可能占据不同的轨道,而且自旋方向相同,这就是洪特规则。

(2)通俗地说,洪特规则可以表述为电子总是尽量自旋平行地分占不同的轨道。

如碳原子的电子排布图是,而不是。

(3)洪特规则的特例在等价轨道(同一能级)上的电子排布处于全充满、半充满和全空状态时,具有较低的能量和较大的稳定性。

相对稳定的状态⎩⎪⎨⎪⎧全充满:p 6、d 10、f 14全空:p 0、d 0、f 0半充满:p 3、d 5、f 7如24Cr 的电子排布式为1s 22s 22p 63s 23p 63d 54s 1,为半充满状态,易错写为1s 22s 22p 63s 23p 63d 44s 2。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两原理一规则”(1)能量最低原理:电子在原子轨道上的分布要尽可能地使原子的能量最低。

(2)泡利原理:每个原子轨道最多容纳两个电子且自旋方向必须相反。

(3)洪特规则:当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能量相同)的不同轨道时,总是优先单独占据一个轨道,而且自旋方向相同。

怎样确定原子的电子层排布

怎样确定原子的电子层排布

怎样确定原子的电子层排布一、电子层容量原理在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中,每个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 2,这个规律在一些无机化学教材中叫做最大容量原理。

我认为,该原理并不能全面反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真实情况,其一,它只适合于离核近的内电子层,且不是最大,而是等于2n 2;其二,离核远的外电子层,实际排布的电子数则远远小于2n 2,根本不能用此原理来描述。

离核近的内电子层与离核远的外电子层,各有其电子容量的规律,原子的电子层排布,就是这两种规律结合而成的。

为此,我总结出内电子层和外电子层的各自的容量规律,并将两者结合起来,称为“电子层容量原理”,其内容如下:设ω为原子的电子层数,n 为从原子核往外数的电子层数,m 为由原子最外层往里数的电子层数。

当n <22+ω时,为内电子层,每个电子层容纳的电子数=2n 2。

当n ≥22+ω时,为外电子层,每个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2(m +1)2。

核外只有k 层时,最多容纳2个电子。

由上述两个关系组成的电子层排布如下:从以上图示可知,原子的电子排布是两头少,中间多。

应用电子层容量原理,可使外电子层不用2n 2,避免出现太大偏差。

应用外电子层的公式,可以取代中学教材中的如下规律:(1) 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最外层为K 层,则不超过2个)。

(2) 次外层电子数不超过18个。

(3) 外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个。

……因为这些规律可直接从外电子层的公式推出。

稀有气体原子的电子层排布则是很规整的相等关系,其内电子层电子数为2n 2,外电子层电子数为2(m +1)2,因此,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电子层结构是一种稳定结构。

主族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未达到2(m +1)2个电子(即8个电子),一般副族元素的原子,最外层和次外层的电子数均小于2(m +1)2。

原子的电子层数越多,出现未填满电子数2(m +1)2的外电子层数就越多。

它可用下式计算:未排满2(m +1)2个电子的电子层数最多为2ω(当为偶数)或21-ω(为奇数)。

元素电子排布规律

元素电子排布规律

洪特规则德国人洪特(F.Hund)根据大量光谱实验数据总结出一个规律,即分子分布到能量简并的原子轨道时,优先以自旋相同的方式分别占据不同的轨道,因为这种排布方式原子的总能量最低。

所以在能量相等的轨道上,电子尽可能自旋平行地多占不同的轨道。

例如碳原子核外有6个电子,按能量最低原理和泡利不相容原理,首先有2个电子排布到第一层的1s轨道中,另外2个电子填入第二层的2s轨道中,剩余2个电子排布在2个p 轨道上,具有相同的自旋方向,而不是两个电子集中在一个p轨道,自旋方向相反。

1适用范围该定则只适用于LS 耦合的情况。

有少数例外是由于组态相互作用或偏离LS 耦合引起的。

该定则可用量子力学理论和泡利不相容原理来解释。

该定则对确定自由原子或离子的基态十分有用。

2洪特规则前提洪特规则前提:对于基态原子来说在能量相等的轨道上,自旋平行的电子数目最多时,原子的能量最低。

所以在能量相等的轨道上,电子尽可能自旋平行地多占不同的轨道。

例如碳原子核外有6个电子,按能量最低原理和泡利不相容原理,首先有2个电子排布到第一层的1s轨道中,另外2个电子填入第二层的2s轨道中,剩余2个电子排布在2个不同的2p轨道上,具有相同的自旋方向,而不是两个电子集中在一个p 轨道,自旋方向相反。

作为洪特规则的补充,能量相等的轨道全充满、半满或全空的状态比较稳定。

根据以上原则,电子在原子轨道中填充排布的顺序为1s 2s 2p 3s 3p 4s 3d 4p 5s 4d 5p 6s 4f 5d 6p 7s 5f 6d…。

3详细信息具体内容:对于特定电子排布,不同组态的LS耦合,洪特规则确定了能量排列顺序:(1)总自旋S越大,能量越低(2)S相等情况下,总轨道角动量L越大,能量越低(3)在S和L都相等情况下,对于未满半壳层或刚好半壳层,总角动量J越小能量越低,否则,J越大能量越低。

下面我们运用核外电子排布的三原则来讨论核外电子排布的几个实例。

氮(N)原子核外有7个电子,根据能量最低原理和泡利不相容原理,首先有2个电子排布到第一层的1s轨道中,又有2个电子排布到第二层的2s轨道中。

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总结

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总结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①能量最低原理:电子层划分为K<L<M<O<P<Q,对应电子层能量增大;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按照能量较低者低优先排布原则.②每个电子层最多只能容纳2n2个电子。

③最外层最多只能容纳 8个电子(K层为最外层时不能超过2个)次外层最多只能容纳18个电子(K层为次外层时不能超过2个倒数第三层最多只能容纳32个电子注意:多条规律必须同时兼顾。

简单例子的结构特点:(1)离子的电子排布:主族元素阳离子跟上一周期稀有气体的电子层排布相同,如钠离子、镁离子、铝离子和氖的核外电子排布是相同的。

阴离子更同一周期稀有气体的电子排布相同:负氧离子,氟离子和氖的核外电子排布是相同的。

(2)等电子粒子(注意主要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①10电子粒子:CH4、N-3、NH-2、NH3、NH+4、O-2、OH-、H2O、H3O+、F-、HF、Ne、Na+、Mg+2、Al+3等。

②18电子粒子:SiH4、P-3、PH3、S-2、HS-、H2S、Cl-、HCl、Ar、K+、Ca+2、PH+4等。

特殊情况:F2、H2O2、C2H6、CH3OH③核外电子总数及质子总数均相同的阳离子有:Na+、NH+4、H3O+等;阴离子有:F-、OH-、NH-2; HS-、Cl-等。

前18号元素原子结构的特殊性:(1)原子核中无中子的原子:11H(2)最外层有1个电子的元素:H、 Li、Na;最外层有2个电子的元素:Be、Mg、He(3)最外层电子总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数的元素:Be、Ar(4)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C ;是次外层电子数3倍的元素:O ;是次外层电子数4倍的元素:Ne(5)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一半的元素:Li、P(6)电子层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H、Be、Al(7)电子总数为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Be(8)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Li、Si元素周期表的规律:(1)最外层电子数大于或等于3而又小于8的元素一定是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1或2的元素可能是主族、副族或0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元素是稀有气体(He例外)(2)在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的ⅡA、Ⅲ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差别有:①第2、3周期(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都相差1;②第4、5周期相差11;③第6、7周期相差25(3)同主族、邻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差①位于过渡元素左侧的主族元素,即ⅠA、ⅡA族,同主族、邻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之差为下一周期元素所在周期所含元素总数;相差的数分别为2,8,8,18,18,32②位于过渡元素左侧的主族元素,即ⅢA~ⅦA族,同主族、邻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之差为下一周期元素所在周期所含元素种数。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如果将来填满第八周期,此周期将有多少种元素? 分析下表填写下列空白:
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各电子层的电子数 K
2He(氦) 10Ne(氖) 18Ar(氩) 36Kr(氪) 54Xe(氙) 86Rn(氡)
L 8 8 8 8 8
M
N
O
P
2 2 2 2 2 2 8 18 8 8 8 18 18
Si P
H2SO4 强酸
Cl
HClO4 最强酸
S
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14Si
15P
16S
17Cl
对应氧化物 氧化物的水化物 酸性强弱 单质与H2反应条件
SiO2
弱酸
P2O5
H4SiO4 H3PO4
Cl2O7 SO3 H2SO4 HClO4
最强酸
中强酸 强酸 逐渐增强 加热
高温
加热 点燃或光照
气态氢化物及稳定性
Mg、水、 酚酞
大量气泡、溶液 变红
加热前——无明显现象, 加热后——大量气泡, 红色明显
2Na + 2H2O ═ 2NaOH + H2 ↑
Mg + 2H2O ═ △ Mg(OH)2 + H2 ↑ (缓慢)
结论:Mg的金属性不如Na
第二组实验:Mg、Al与盐酸反应 反应物 Mg、盐酸 现 象
反应迅速,产生 大量气泡 反应较慢,缓 缓产生气泡
L 8 8 8 8 8
M
N
O
P

2 2 2 2 2 2 8 18 8 8 8 18 18
18 32 18
2 2
8 18 32 32 18 8 8 18 32 50 32 18 8

原子的结构:电子排布

原子的结构:电子排布
1 2 AB A2 B2
慕利肯标度(M): M=0.21(I1+Y),I1和Y的单位需用eV,均取正值。 阿尔雷特和罗昭的电负性标度(AR):
AR
可按Slater法估算。
Z* 3590 2 0.744 ,r为共价半径(pm),Z*=Z-, r
周期表中电负性的特点: 金属的电负性小, 从左到右电负性增加,从上到下电负性减小。 电负性差别大的以离子键为主,相近的以共价键为主,电负 性相同或相近的金属之间以金属键结合。
emhm?????bkhee???电子结合能原子轨道能级在中性原子中当其他电子处于其最低能态时电子从指定的轨道上电离时所需能量的负值
电 子 排 布
2.4.4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则
1. Pauli不相容原理
2.能量最低原理
3. Hund规则
1. Pauli不相容原理
在同一原子轨道最多能容纳两个电子,但是它们的自旋状态必 须相反。或者说不可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电子,它们的n, l,
m, ms完全相同.
Ψ 0
2

1s
2p
3p
3d
2.能量最低原理
电子优先填充到能量最低的原子轨道
3.洪特(Hund)规则及补充
在一组能量相同的等价轨道上,电子尽可能分占不同的轨道, 且自旋相同。 如果有多个电子,其主量子数n和角量子数l均相同,则其磁 量子数m尽量不同且自旋量子数ms相同。 3个电子→2p
2.6 元素基本性质的周期性
元素的基本性质,如:原子半径(r)、电离能(I)、电子亲和 能(Y)、电负性()、电子结合能等。
1.原子半径 原子半径的数值具有统计平均的含义,原子半径包括: 共价半径、离子半径、金属半径和范德华半径等等。

re原子价电子排布式

re原子价电子排布式

re原子价电子排布式原子价电子排布式是元素原子或分子中电子排布的一种方式,排布方式可以确定由原子的环境和能量的改变所决定的化学性质。

有时,两个原子的结合可以使电子排布变得更稳定,也就是,原子可以以不同的形式结合,而这种排布的能量结构影响了各种和原子结合的化学反应的特性。

Re原子价电子排布式是由普朗克分子轨道理论分析得出的,它指的是原子的电子层次排布方式。

在这种排布方式中,总电子数通常等于原子价数,即原子外层有多少电子。

它是根据原子的普朗克轨道模型,确定各个原子价电子排布来计算相应原子量子数下每个电子被放置在各个能量级中的情况。

Re原子价电子排布式可以用原子核周围外层电子的排列方式来描述,排列方式分为s、p、d和f四大部分。

S型的排列指的是包含一个轨道的原子,称为s轨道。

p型指的是包含三个轨道的原子,分别称为px、py和pz轨道。

d型指的是包含五个轨道的原子,分别称为dxy、dxz、dyz、dx2-y2和dz2轨道。

f型指的是包含七个轨道的原子,分别称为fxyz、fx2-y2、f2z2、fx2、f2xz、f2yz和fz3轨道。

原子价电子排布式可以用图表来表示,表中记录了原子拥有电子数目及每个电子归属于各轨道的情况。

一般情况下,符号“↑”代表每条轨道有一个电子,而符号“↓”则代表每条轨道有两个电子。

例如,氢原子价电子排布式为:s1,这代表氢原子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占据s轨道。

而氧原子价电子排布式为:2s2 2p4,表示氧原子外层有六个电子,前两个分别占用s和p轨道,后四个占用另外四个p轨道。

原子价电子排布式有一定的局限性,它不能用于描述原子核周围电子交叉作用的非对称性,非简单的电子结构以及原子和分子核在极低温度下所表现出来的一些特性。

外,由于原子价电子排布式的计算复杂度等因素,它通常只能用于处理比较小的系统。

总之,Re原子价电子排布式是一种极为重要的概念,它是描述原子和分子电子排布方式的重要方法。

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原子与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也有助于探究原子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从而为研究复杂化学反应提供基础和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怎样确定原子的电子层排布
一、电子层容量原理
ﻩ在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中,每个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2,这个规律在一些无机化学教材中叫做最大容量原理。

我认为,该原理并不能全面反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真实情况,其一,它只适合于离核近的内电子层,且不是最大,而是等于2n 2;其二,离核远的外电子层,实际排布的电子数则远远小于2n 2,根本不能用此原理来描述。

离核近的内电子层与离核远的外电子层,各有其电子容量的规律,原子的电子层排布,就是这两种规律结合而成的。

为此,我总结出内电子层和外电子层的各自的容量规律,并将两者结合起来,称为“电子层容量原理”,其内容如下:
设ω为原子的电子层数,n 为从原子核往外数的电子层数,m 为由原子最外层往里数的电子层数。

当n <22+ω时,为内电子层,每个电子层容纳的电子数=2n 2。

当n ≥22+ω时,为外电子层,每个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2(m+1)2.
核外只有k层时,最多容纳2个电子。

ﻩ由上述两个关系组成的电子层排布如下:
ﻩ从以上图示可知,原子的电子排布是两头少,中间多。

应用电子层容量原理,可使外电子层不用2n 2,避免出现太大偏差.
应用外电子层的公式,可以取代中学教材中的如下规律:
(1) 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最外层为K 层,则不超过2个)。

(2) 次外层电子数不超过18个。

ﻩ(3) 外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个.……
因为这些规律可直接从外电子层的公式推出。

稀有气体原子的电子层排布则是很规整的相等关系,其内电子层电子数为2n2,外电子层电子数为2(m +1)2,因此,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电子层结构是一种稳定结构.主族元素的
原子,最外层未达到2(m +1)2个电子(即8个电子),一般副族元素的原子,最外层和次外层的
电子数均小于2(m+1)2。

原子的电子层数越多,出现未填满电子数2(m+1)2的外电子层数
就越多。

它可用下式计算:未排满2(m+1)2个电子的电子层数最多为2
ω(当为偶数)或21-ω(为奇数)。

例如:核外有6个电子层的元素,没有排满2(m +1)2个电子的外电子层数最多为6
/2=3。

镧系元素的原子,一般就有4、5、6三个电子层的电子数未达到2(m +1)2。

ﻩ2n 2是由电子运动状态的四个量子数及泡利不相容原理所得出的关系,而2(m +1)2却是由能级交错现象所得出的关系。

对于多电子原子,由于电子的屏蔽作用和穿透作用,出现了原子轨道的交错现象,产生了与元素周期表中周期相对应的能级分组,能级组的通式为ns 、(n -2)f 、(n -1)d 、np 。

从第3电子层起,出现E n d>E (n +1)s ,从第4电子层起,出现E nf >E(n +2)s .因此,在次外层电子数未达到最大容量时,已出现了最外层电子的填充,而最外层电子数未达到最大容量时,又
进行次外层电子的填充;并且在更高的电子层出现之前,最外层中只可能出现s 轨道和p轨道排有电子,因而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8个;次外层中只能出现s 轨道、p轨道和d 轨道排有电子,其容纳的电子数不超过18个;余类推。

例如,铅(Pb )原子最外层为6s 26p 2,共4
个电子;次外层为5s 25p 65d 10,共18个电子;外数第3层为4s 24p64d 104f 14,共32个电
子。

如果某原子的6d轨道上占有电子,那末,它就不是最外层,按照能级高低的顺序,7s 轨道将会排上2个电子。

若第7层是最外层,则第6层就是次外层了。

利用电子层容量原理,可以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确定原子的电子层排布,写出原子结构示意图,推断元素在周期表里的位置.
二、饱和结构和稳定结构
ﻩ饱和结构是指原子的每个电子层的电子数都达到2n 2的电子层结构,能够达到饱和结构的原子是不多的,只有氦原子(2)、氖原子(2、8)。

稳定结构则是指符合电子层容量原理的电子层排布,即内电子层的电子数都达到2n2,而外电子层的电子数都达到2(m +1)2。

稀有气体原子的电子层结构是这种稳定结构. ﻩ由上述叙述可知,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中所谓的饱和结构和稳定结构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并且只能出现在稀有气体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中,其它元素原子的电子层结构都不是稳定结构,
更不可能是饱和结构,因为它们的电子层结构至少有一个外层电子数未达到2(m +1)2。


是这些原子有失去或得到电子形成稀有气体原子的电子层结构,这是是引起化学反应的根本原因.这种具有稀有气体原子电子层结构的离子,我们把它简称为稀型离子(稀型离子在元素周期的推断题中往往是很重要的条件和解题的关键).因此,稀型离子的电子层结构是符合电子层容量原理的。

我们一般把这种稳定结构叫做2电子结构和8电子结构,这是常见的一种稳定结构.除此以外,离子的电子层结构还有最外层为18电子的,不足18电子的,以及外电子层为(18+2)电子等的稳定结构。

ﻩ三、能级交错的规律
ﻩ对于核外电子排布的能级交错现象,我总结出以下规律。

不同电子层上的能级发生交错的条件是:
亚层差=电子层差+1
即:ns <(n -1)d,ns <(n -2)f ,np <(n -1)f,……
由此可以得出核外电子排布的能级高低顺序图:
1s 2s2p 3s 3p3d 4s3d4p 5s4d5p 6s 4f 5d 6p 7s
也可以从上关系中得出:从L层才会出现能级交错现象,即s 和d的能级交错;而从P 层才会出现s和f 的能级交错;从O层才会出现p 和f的能级交错.由到组成一个能级组,目前周期表中含有七个能级组,对应周期表里的七个周期。

每一能级组中所所包含的电子数,就是对应周期的元素个数.如第6能级组为6s 4f 5d 6p,共有32个电子,对应周期表里的第六周期的32个元素。

四、推断元素
已知元素的原子序数推断元素,确定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一般有三种方法。

1.利用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用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从第一周期元素数目减起,直到减不够为止.如55号元素,55―2―8―8―18―18=1,故该元素为第六周期、第ⅠA 族元素,为铯(C s).
此方法可以确定每一个元素,但必须熟悉元素周期表的结构,记住每一周期的元素个数.
2.利用电子排布式确定元素。

如55号元素,其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 63s 23p 63d
104s 24p64d105s25p 66s 1,得出该元素为第六周期、第ⅠA 族元素,为铯(Cs )。

此方法可以确定每一个元素,但必须熟悉能级高低顺序,能正确地写出它的电子排布式。

3.利用原子结构示意图.周期序数=电子层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由此确定元素在周期表里位置,并知道是什么元素。

利用电子层容量原理,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可以确定稀有气体元素和Ⅳ-Ⅶ族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排布,写出原子结构示意图.
ﻩ例如,Rn 原子核外有86个电子,有6个电子层。

22+ω=2
24+=4。

当n <4时,每个电子层的电子数用2n2
计算,这样,可得出K 、L 、M层的电子数依次为2,8,18.
当n≥4时,每个电子层的电子数用2(m +1)2计算:
ﻩN层,即外数第3层,m =3,电子数=2(3+1)2=32。

O 层,即次外层,m =2,电子数=2(2+1)2=18。

ﻩP层,即最外层,m =1,电子数=2(1+1)2=8。

故Rn 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为:2,8,18,32,18,8。

ﻩ又如,52号元素,原子核外有5个电子层。

这是一个主族元素,最外层没有达到8个电子。

22+ω=225+=3.5。

ﻩ即n<3.5的K 、L 、M层的电子数用2n2计算,分别为2,8,18。

ﻩn >3.5的N层为次外层,用2(m+1)2计算电子数,为18,余下的电子数就应排在最外层(O 层),其电子数为52-(2+8+18+18)=6。

ﻩ故该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排布为:2,8,18,18,6。

如果只知道原子序数,不知道电子层数,则可按下述方法确定原子电子层排布。

稀有气体元素的电子层结构为:① 从内层往外数,每个电子层电子数为2n 2;② 从外层往里数,每个电子层电子数为2(m+1)2;③ 以上两种关系,相交而止。

ﻩ例如,54号元素Xe ,有54个电子,按2n2确定K、L 、M 层的电子数,分别为2,8,1
8.(N 层电子数为32,前4层的总电子数将大于54,不可能)前3层的总电子数为2+8+18=28,剩余电子数为54-28=26.
ﻩ按照2(m +1)2,最外层8个电子,次外层18个电子,共26个电子,故Xe 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为2,8,18,18,8.
又如主族元素114号元素的原子,按2n 2可排出:
ﻩﻩK L M N
2 8 18 32
60
ﻩ还剩114-60=54个电子。

按2(m+1)2得出:
ﻩ 外数第3层 次外层 最外层
ﻩ 32 18 x
50
ﻩ因此,最外层电子数应为x=54-50=4.该原子的电子层排布是2,8,18,32,32,1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