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确定原子的电子层排布

怎样确定原子的电子层排布
怎样确定原子的电子层排布

怎样确定原子的电子层排布

一、电子层容量原理

?在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中,每个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2,这个规律在一些无机化学教材中叫做最大容量原理。我认为,该原理并不能全面反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真实情况,其一,它只适合于离核近的内电子层,且不是最大,而是等于2n 2;其二,离核远的外电子层,实际排布的电子数则远远小于2n 2,根本不能用此原理来描述。离核近的内电子层与离核远的外电子层,各有其电子容量的规律,原子的电子层排布,就是这两种规律结合而成的。为此,我总结出内电子层和外电子层的各自的容量规律,并将两者结合起来,称为“电子层容量原理”,其内容如下:

设ω为原子的电子层数,n 为从原子核往外数的电子层数,m 为由原子最外层往里数的电子层数。

当n <22+ω时,为内电子层,每个电子层容纳的电子数=2n 2。 当n ≥22+ω时,为外电子层,每个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2(m+1)2.

核外只有k层时,最多容纳2个电子。

?由上述两个关系组成的电子层排布如下:

?从以上图示可知,原子的电子排布是两头少,中间多。

应用电子层容量原理,可使外电子层不用2n 2,避免出现太大偏差.

应用外电子层的公式,可以取代中学教材中的如下规律:

(1) 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最外层为K 层,则不超过2个)。

(2) 次外层电子数不超过18个。

?(3) 外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个.……

因为这些规律可直接从外电子层的公式推出。

稀有气体原子的电子层排布则是很规整的相等关系,其内电子层电子数为2n2,外电子层电子数为2(m +1)2,因此,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电子层结构是一种稳定结构.主族元素的

原子,最外层未达到2(m +1)2个电子(即8个电子),一般副族元素的原子,最外层和次外层的

电子数均小于2(m+1)2。原子的电子层数越多,出现未填满电子数2(m+1)2的外电子层数

就越多。它可用下式计算:未排满2(m+1)2个电子的电子层数最多为2

ω(当为偶数)或21-ω(为奇数)。例如:核外有6个电子层的元素,没有排满2(m +1)2个电子的外电子层数最多为6

/2=3。镧系元素的原子,一般就有4、5、6三个电子层的电子数未达到2(m +1)2。

?2n 2是由电子运动状态的四个量子数及泡利不相容原理所得出的关系,而2(m +1)2却是由能级交错现象所得出的关系。

对于多电子原子,由于电子的屏蔽作用和穿透作用,出现了原子轨道的交错现象,产生了与元素周期表中周期相对应的能级分组,能级组的通式为ns 、(n -2)f 、(n -1)d 、np 。从第3电子层起,出现E n d>E (n +1)s ,从第4电子层起,出现E nf >E(n +2)s .因此,在次外层电子数未达到最大容量时,已出现了最外层电子的填充,而最外层电子数未达到最大容量时,又

进行次外层电子的填充;并且在更高的电子层出现之前,最外层中只可能出现s 轨道和p轨道排有电子,因而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8个;次外层中只能出现s 轨道、p轨道和d 轨道排有电子,其容纳的电子数不超过18个;余类推。例如,铅(Pb )原子最外层为6s 26p 2,共4

个电子;次外层为5s 25p 65d 10,共18个电子;外数第3层为4s 24p64d 104f 14,共32个电

子。如果某原子的6d轨道上占有电子,那末,它就不是最外层,按照能级高低的顺序,7s 轨道将会排上2个电子。若第7层是最外层,则第6层就是次外层了。

利用电子层容量原理,可以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确定原子的电子层排布,写出原子结构示意图,推断元素在周期表里的位置.

二、饱和结构和稳定结构

?饱和结构是指原子的每个电子层的电子数都达到2n 2的电子层结构,能够达到饱和结构的原子是不多的,只有氦原子(2)、氖原子(2、8)。

稳定结构则是指符合电子层容量原理的电子层排布,即内电子层的电子数都达到2n2,而外电子层的电子数都达到2(m +1)2。稀有气体原子的电子层结构是这种稳定结构. ?由上述叙述可知,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中所谓的饱和结构和稳定结构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并且只能出现在稀有气体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中,其它元素原子的电子层结构都不是稳定结构,

更不可能是饱和结构,因为它们的电子层结构至少有一个外层电子数未达到2(m +1)2。但

是这些原子有失去或得到电子形成稀有气体原子的电子层结构,这是是引起化学反应的根本原因.这种具有稀有气体原子电子层结构的离子,我们把它简称为稀型离子(稀型离子在元素周期的推断题中往往是很重要的条件和解题的关键).因此,稀型离子的电子层结构是符合电子层容量原理的。我们一般把这种稳定结构叫做2电子结构和8电子结构,这是常见的一种稳定结构.除此以外,离子的电子层结构还有最外层为18电子的,不足18电子的,以及外电子层为(18+2)电子等的稳定结构。

?三、能级交错的规律

?对于核外电子排布的能级交错现象,我总结出以下规律。不同电子层上的能级发生交错的条件是:

亚层差=电子层差+1

即:ns <(n -1)d,ns <(n -2)f ,np <(n -1)f,……

由此可以得出核外电子排布的能级高低顺序图:

1s 2s2p 3s 3p3d 4s3d4p 5s4d5p 6s 4f 5d 6p 7s

也可以从上关系中得出:从L层才会出现能级交错现象,即s 和d的能级交错;而从P 层才会出现s和f 的能级交错;从O层才会出现p 和f的能级交错.由到组成一个能级组,目前周期表中含有七个能级组,对应周期表里的七个周期。每一能级组中所所包含的电子数,就是对应周期的元素个数.如第6能级组为6s 4f 5d 6p,共有32个电子,对应周期表里的第六周期的32个元素。

四、推断元素

已知元素的原子序数推断元素,确定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一般有三种方法。 1.利用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用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从第一周期元素数目减起,直到减不够为止.如55号元素,55―2―8―8―18―18=1,故该元素为第六周期、第ⅠA 族元素,为铯(C s).

此方法可以确定每一个元素,但必须熟悉元素周期表的结构,记住每一周期的元素个数.

2.利用电子排布式确定元素。如55号元素,其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 63s 23p 63d

104s 24p64d105s25p 66s 1,得出该元素为第六周期、第ⅠA 族元素,为铯(Cs )。

此方法可以确定每一个元素,但必须熟悉能级高低顺序,能正确地写出它的电子排布式。

3.利用原子结构示意图.周期序数=电子层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由此确定元素在周期表里位置,并知道是什么元素。

利用电子层容量原理,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可以确定稀有气体元素和Ⅳ-Ⅶ族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排布,写出原子结构示意图.

?例如,Rn 原子核外有86个电子,有6个电子层。22+ω=2

24+=4。

当n <4时,每个电子层的电子数用2n2

计算,这样,可得出K 、L 、M层的电子数依次为2,8,18.

当n≥4时,每个电子层的电子数用2(m +1)2计算:

?N层,即外数第3层,m =3,电子数=2(3+1)2=32。

O 层,即次外层,m =2,电子数=2(2+1)2=18。

?P层,即最外层,m =1,电子数=2(1+1)2=8。

故Rn 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为:2,8,18,32,18,8。

?又如,52号元素,原子核外有5个电子层。这是一个主族元素,最外层没有达到8个电子。

22+ω=225+=3.5。 ?即n<3.5的K 、L 、M层的电子数用2n2计算,分别为2,8,18。

?n >3.5的N层为次外层,用2(m+1)2计算电子数,为18,余下的电子数就应排在最外层(O 层),其电子数为52-(2+8+18+18)=6。

?故该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排布为:2,8,18,18,6。

如果只知道原子序数,不知道电子层数,则可按下述方法确定原子电子层排布。

稀有气体元素的电子层结构为:① 从内层往外数,每个电子层电子数为2n 2;② 从外层往里数,每个电子层电子数为2(m+1)2;③ 以上两种关系,相交而止。

?例如,54号元素Xe ,有54个电子,按2n2确定K、L 、M 层的电子数,分别为2,8,1

8.(N 层电子数为32,前4层的总电子数将大于54,不可能)前3层的总电子数为2+8+18=28,剩余电子数为54-28=26.

?按照2(m +1)2,最外层8个电子,次外层18个电子,共26个电子,故Xe 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为2,8,18,18,8.

又如主族元素114号元素的原子,按2n 2可排出:

??K L M N

2 8 18 32

60

?还剩114-60=54个电子。按2(m+1)2得出:

? 外数第3层 次外层 最外层

? 32 18 x

50

?因此,最外层电子数应为x=54-50=4.该原子的电子层排布是2,8,18,32,32,18,

化学元素核外电子排布表教学文稿

元素核外电子排布表 精品文档

76 锇Os [Xe]6s2 4f14 5d6 2.8.18.32.14.2 77 铱Ir [Xe]6s2 4f14 5d7 2.8.18.32.15.2 78 铂Pt [Xe]6s1 4f14 5d9 2.8.18.32.17.1 d8->d9,注① 79 金Au [Xe]6s1 4f14 5d10 2.8.18.32.18.1 d9->d10,注①全满 80 汞Hg [Xe]6s2 4f14 5d10 2.8.18.32.18.2 81 铊Tl [Xe]6s2 4f14 5d10 6p1 2.8.18.32.18.3 82 铅Pb [Xe]6s2 4f14 5d10 6p2 2.8.18.32.18.4 83 铋Bi [Xe]6s2 4f14 5d10 6p3 2.8.18.32.18.5 84 钋Po [Xe]6s2 4f14 5d10 6p4 2.8.18.32.18.6 红色为放射性元素 85 砹At [Xe]6s2 4f14 5d10 6p5 2.8.18.32.18.7 86 氡Rn [Xe]6s2 4f14 5d10 6p6 2.8.18.32.18.8 [Rn] 87 钫Fr [Rn]7s1 2.8.18.32.18.8.1 88 镭Ra [Rn]7s2 2.8.18.32.18.8.2 89 锕Ac [Rn]7s2 5f0 6d1 2.8.18.32.18.9.2 f1->f0,注②全空 90 钍Th [Rn]7s2 5f0 6d2 2.8.18.32.18.10.2 f2->f0,注②全空 91 镤Pa [Rn]7s2 5f2 6d1 2.8.18.32.20.9.2 f3->f2,注② 92 铀U[Rn]7s2 5f3 6d1 2.8.18.32.21.9.2 f4->f3,注② 93 镎Np [Rn]7s2 5f4 6d1 2.8.18.32.22.9.2 f5->f4,注② 94 钚Pu [Rn]7s2 5f6 2.8.18.32.24.8.2 95 镅Am [Rn]7s2 5f7 2.8.18.32.25.8.2 加粗为人造元素 96 锔Cm [Rn]7s2 5f7 6d1 2.8.18.32.25.9.2 f8->f7,注②半满 97 锫Bk [Rn]7s2 5f9 2.8.18.32.27.8.2 98 锎Cf [Rn]7s2 5f10 2.8.18.32.28.8.2 99 锿Es [Rn]7s2 5f11 2.8.18.32.29.8.2 100 镄Fm [Rn]7s2 5f12 2.8.18.32.30.8.2 101 钔Md [Rn]7s2 5f13 2.8.18.32.31.8.2 兰色为估计排布式102 锘No [Rn]7s2 5f14 2.8.18.32.32.8.2 103 铹Lr [Rn]7s2 5f14 6d1 2.8.18.32.32.9.2 104 Rf [Rn]7s2 5f14 6d2 2.8.18.32.32.10.2 105 Ha [Rn]7s2 5f14 6d3 2.8.18.32.32.11.2 106 [Rn]7s2 5f14 6d4 2.8.18.32.32.12.2 107 [Rn]7s2 5f14 6d5 2.8.18.32.32.13.2 108 [Rn]7s2 5f14 6d6 2.8.18.32.32.14.2 109 [Rn]7s2 5f14 6d7 2.8.18.32.32.15.2 110 [Rn]7s1 5f14 6d9 2.8.18.32.32.17.1 d8->d9,注① 111 [Rn]7s1 5f14 6d10 2.8.18.32.32.18.1 d9->d10,注①全满112 [Rn]7s2 5f14 6d10 2.8.18.32.32.18.2 113 [Rn]7s2 5f14 6d10 7p1 2.8.18.32.32.18.3 114 [Rn]7s2 5f14 6d10 7p2 2.8.18.32.32.18.4 115 [Rn]7s2 5f14 6d10 7p3 2.8.18.32.32.18.5 116 [Rn]7s2 5f14 6d10 7p4 2.8.18.32.32.18.6 117 [Rn]7s2 5f14 6d10 7p5 2.8.18.32.32.18.7 灰色为未发现元素118 [Rn]7s2 5f14 6d10 7p6 2.8.18.32.32.18.8 ②d亚层在f亚层外,常多填d亚层,少填f亚层(使之趋于全空/半满) 精品文档

《核外电子排布》教学设计

《核外电子排布》教学设计 思南三中何显勇 一、教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原子的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及其排布规律; (2)会画原子结构图示意图; (3)知道元素的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关系最密切。 2、能力目标 通过对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想象和描述,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对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事物之间是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的,初步学会科学抽象的学习方法; (2)通过对核外电子排布知识的学习,让学生体会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性。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知道原子核外电子是如何分层排布的;会画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难点: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间相互制约关系。 三、教学过程 [引入] 水是由水分子构成;铁是由铁原子构成;氯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课题3就给我们讲了有关离子的知识。在学习离子之前,我们再走进原子的内部结构进行更深入的了解。 我们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的体积仅占原子体积的几万分之一,相对来说,原子里有很大的空间。电子就在这个空间里作高速的运动。那么电子是怎样运动的?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电子又是怎样排布在核外空间的呢?

一、核外电子的排布 [讲述] 核外电子的运动规律与宏观物体不同:它没有确定的轨道,我们不能测定或计算它在某一时刻所在的位置,也不能描绘出它的运动轨道。 [提问]是不是原子核外的电子的运动就没有规律呢?核外电子的运动有什么规律呢?如:钠原子核外有11个电子,这11个电子是聚成一堆在离核相同的距离处运动,还是分散在离核不同的距离处运动?为什么?(学生思考) [讲述] 在多电子原子里,一方面电子和原子核之间因带有异性电荷而有吸引力,这个吸引力倾向于把电子尽可能拉得靠近原子核。另一方面,电子和电子之间因带有同性电荷而相互排斥,这个排斥力迫使电子尽可能远离,当吸引力和排斥力达到平衡时,核外电子就分布在离核不同的区域运动,而且分布在不同区域的电子能量不同。电子能量低的,在离核较近的区域运动,电子能量高的,在离核较远的区域运动。也就是说,核外电子是分区域运动的,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核外电子的分层运动,又叫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提问] 原子核外的不同区域,既然能量有高低,那么,可否把它们按照能量的高低来划分为不同的层次呢? [讲述] 我们将电子离核远近不同的运动区域叫做电子层。离核最近的叫第一层,依次向外类推,分别叫做一,二,三,四,五,六,七层,通常用字母表示为:K、L、M、N、O、P、Q。即在多个电子的原子里,核外电子是在能量不同的电子层上运动的。 [提问] 核外电子的排布有没有一定的规律?既然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那么核外电子是先排能量低的电子层,还是先排能量高的电子层? 1、核外电子总是最先排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即排满第一层再排第二层,依次类推。 [提问] 每一个电子层上容纳的电子数目有没有一个限度?(学生思考回答) 2、每一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2个。(n为电子层序数) 3、最外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第一层为最外层时最多只能容纳2个电子)。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教学设计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是高中必修二第一章的内容,是在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的理论基础上进一步的深入学习,而本节内容——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又是本章的核心内容,是后面学习元素周期律的基础。 二、学生分析 学生初中时已经学习了原子的构成和元素,对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这一知识点也做了初步了解,所以在此节内容的学习之前学生就已经具备了一些原子的相关基础知识。同时也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能够对一些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特征。 2.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基本规律,能用原子(离子)结构示意图表示常见原子(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尝试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原子核外电子分层排布、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及其规律。 难点: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间相互制约关系。 五、教学过程 【引入】大家好,这节课我们进入到新课的学习:

【板书】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提问】在进入新课内容之前,我们先来复习一下以前学习的内容。初中的时候在《物质构成的奥秘》这一章当中我们就学习了原子的相关知识,下面我们来回顾一下,什么是原子?原子由什么微粒构成? 【学生回顾】…… 【板书】 外电子数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的负电荷核外电子:带一个单位 中子:不带电 个单位的正电荷质子:带原子核原子????????1 【教师】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而原子核又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其中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中子不带电。核外电子则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 【提问】那么为什么原子对外显电中性呢? 【学生】质子所带的正电荷数等于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数,所以原子不显电性。 【教师】很好,其中我们还学习到了一个重要的等式关系: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质子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相互抵消,导致原子不显电性。 【过渡】好,我们都知道了原子的结构。现在我们来研究一下电子在原子核外究竟是怎么运动的。 【教师】大家来看ppt 上这张熟悉的原子结构图。我们可以看到原子核外有一圈圈的层状区域,由里往外分为好几个圈层,这就是我们以前初三所学习到的电子层——核外电子的运动有自己的特点,它不像行星绕太阳旋转有固定的轨道,但却有经常出现的区域,科学家把这些区域称为电子层。而核外电子就是在这样不同的电子层内运动,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这些都是同学们初中已经学习过的内容。 【过渡】那么,大家知道了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之后,是不是产生了这样的疑问:核外电子究竟是怎么分层排布的呢?好,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共同解决同学们的疑问——我们来探究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板书】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提问】我们来看这个原子结构,从黄色最里一层原子层到蓝色最外一层原子层,

原子结构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第五章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原子结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高考新动向】 【考纲全景透析】 一、原子的构成 1. 原子的构成 原子的组成表示式:X,其中X为原子符号,A为质量数,Z为质子数,A-Z为中子数。2.基本关系 ①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②阳离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电荷数 ③阴离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电荷数 ④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 3.元素、核素、同位素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元素、核素和同位素的概念的比较

二、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1.电子层的表示方法及能量变化 圆圈表示原子核,圆圈内标示出核电荷数,用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电子层的电子数。要注意无论是阳离子还是阴离子,圆圈内的核电荷数是不变的,变化的是最外层电子数。 离核由近及远→电子能量由低到高 2.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规律 核外电子的分层运动,又叫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其主要规律有: (1)能量规律 原子核外电子总是先排能量最低的电子层,然后由里向外,依次排布在能量逐步升高的电子层(能量最低原理)。即排满了K 层才排L 层,排满了L 层才排M 层。 (2)分层排布规律 ①原子核外每个电子层最多容纳2n 2 个电子。 ②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电子(K 层为最外层不能超过2个电子)。 ③原子次外层电子数不超过18个电子(K 层为次外层不能超过2个电子)。 【热点难点全析】

〖考点一〗原子的构成及概念比较 1.构成原子的粒子 2.组成原子的各种粒子及相互关系 (1)原子或分子:质子数(Z)=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2)阳离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所带电荷数 (3)阴离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所带电荷数 3.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系物、同分异构体的比较 〖提醒〗(1)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对于原子不易出错,对于阴、阳离子容易出错。应清楚阳离子核外电子数少于质子数,阴离子核外电子数多于质子数。 (2)元素、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系物、同分异构体的判断关键是描述的对象。如: ①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两微粒不一定是同种元素,如Ne和H2O。 ②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两微粒不一定互为同位素,如14N2和13C16O。 ③2H2和3H2既不是同位素,也不是同素异形体。 【典例1】铀(U)是重要的核工业原料,其中23592U是核反应堆的燃料,下列关于23592U和23892U的说

原子结构 核外电子排布

专题5 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 第一单元原子结构核外电子排布 课时训练练知能、提成绩限时测评 (时间:40分钟) 测控导航表 基础过关 1.(2013甘肃河西五市第一次联考)下列有关错误!未找到引用源。Po叙述正确的是( C ) A.Po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10 B错误!未找到引用源。Po与错误!未找到引用源。Po互为同素异形体 C.Po位于第6周期ⅥA族 D错误!未找到引用源。Po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为84 解析:Po元素有多种核素,210只是错误!未找到引用源。Po这种核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A错误错误!未找到引用源。Po与错误!未找到引用源。Po是Po的不同核素,者互为同位素,而同素异形体是指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B错误;第6周期的稀有气体原子序数是86,故Po应为第6周期ⅥA族元素,C正确错误!未找到引用源。Po原子

核内的中子数为:210-84=126,D错误。 2.(2013漳州模拟)不具有放射性的同位素称之为稳定同位素,稳定同位素分析法在科学研究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如2H、13C、15N、18O、34S等常用作环境分析指示物。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B ) A.34S原子核内中子数为16 B.16O与18O互称同位素 C.13C和15N原子核内的质子数相差2 D.2H+结合OH-的能力比1H+更强 解析:34S原子核内中子数为34-16=18,A错误;16O与18O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互为同位素,B正确;13C的质子数为6,15N的质子数为7,两者质子数相差1,C错误;2H+与1H+化学性质相同,D错误。 3.(2014山东实验中学一模)金属钛对体液无毒且有惰性,能与肌肉和骨骼生长在一起,有“生物金属”之称。下列有关错误!未找到引用源。Ti和错误!未找到引用源。Ti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错误!未找到引用源。Ti和错误!未找到引用源。Ti原子中均含有22个中子 B错误!未找到引用源。Ti与错误!未找到引用源。Ti为同一核素C错误!未找到引用源。Ti与错误!未找到引用源。Ti互称同位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相同,都在第4 纵行 D.分别由错误!未找到引用源。Ti和错误!未找到引用源。Ti组成的金属钛单质互称为同分异构体 解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Ti和错误!未找到引用源。Ti原子中中

高中化学《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律》教案9苏教版必修2.doc

专题一: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第一单元: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 素周期律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课标内容: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会考考纲: 1.了解核外电子的排布(B) 2.能画出1~18 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B)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二)过程与方法 掌握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通过 1-20 号元素的原子和离子结构示意图的学习,扩展到主族元素的电子排布规律的认识,初步体会归纳与演绎的学习方法。 (三)情感与价值观 通过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了解物质运动的复杂性和特殊性 二、教学重、难点和突破方法 教学重点:了解原子的结构,能画出1~18 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教学难点: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三、教学过程: (一)设计思路 由原子的构成→原子核外电子分层排布运动→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二)教学媒体和教具 学案、练习题、图表 (三)课堂教学流程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下表是构成原子的各微粒的一些参数,请根据表中所提供的信息回答问题: 表 1 微粒质量 /kg 相对质量电性和电量 /C 质子 1. 673×10 -27 1.007 +1. 602×10 -19 中子 1. 675× 10-27 1.008 0 电子9. 109×10 -31 1/1836 -1. 602×10 -19 问题解决: 1.原子是由、和三部分构成的。 2.在原子中,质量集中在上,其大小是由和之和决定的。 3.在原子中:== 4.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 交流与讨论:原子核带正电荷,核外电子带负电荷,正负电荷相互吸引,那为什么电子 不会落入原子核内呢? 2.进行新课

第2讲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练习题

第二讲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练习题 一、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电子的能量并不相同,能量低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能量高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远的区域运动。我们常用电子层来表明。离核最近的叫第一层,离核稍远的叫第二层,依次类推,由近及远叫三、四、五、六、七层,也可依次把它们叫做K、L、M、N、O、P、Q层。核外电子的分层运动,又叫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如图。科学研究证明,电子一般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即最先排布K层,当K层排满后,再排布L层,依次类推。 1-20号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排布 核电 荷数 元素 名称 元素 符号 各电子层的电子数核电 荷数 元素 名称 元素 符号 各电子层的电子数 K L M N K L M N 1 2 3 4 5 6 7 8 9 10 氢 氦 锂 铍 硼 碳 氮 氧 氟 氖 H He Li Be B C N O F Ne 1 2 2 1 2 2 2 3 2 4 2 5 2 6 2 7 2 8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钠 镁 铝 硅 磷 硫 氯 氩 钾 钙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 2 8 1 2 8 2 2 8 3 2 8 4 2 8 5 2 8 6 2 8 7 2 8 8 2 8 8 1 2 8 8 2 核外电子排布的一般规律是:①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目是2n2;②最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2个),次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目不超过32个;③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然后再由里往外依次排布在能量逐步升高的电子层里。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原理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原理 处于稳定状态的原子,核外电子将尽可能地按能量最低原理排布,另外,由于电子不可能都挤在一起,它们还要遵守保里不相容原理和洪特规则,一般而言,在这三条规则的指导下,可以推导出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情况,在中学阶段要求的前36号元素里,没有例外的情况发生。 核外电子排布原理一——能量最低原理 电子在原子核外排布时,要尽可能使电子的能量最低。怎样才能使电子的能量最低呢?比方说,我们站在地面上,不会觉得有什么危险;如果我们站在20层楼的顶上,再往下看时我们心理感到害怕。这是因为物体在越高处具有的势能越高,物体总有从高处往低处的一种趋势,就像自由落体一样,我们从来没有见过物体会自动从地面上升到空中,物体要从地面到空中,必须要有外加力的作用。电子本身就是一种物质,也具有同样的性质,即它在一般情况下总想处于一种较为安全(或稳定)的一种状态(基态),也就是能量最低时的状态。当有外加作用时,电子也是可以吸收能量到能量较高的状态(激发态),但是它总有时时刻刻想回到基态的趋势。一般来说,离核较近的电子具有较低的能量,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加,电子的能量越来越大;同一层中,各亚层的能量是按s、p、d、f的次序增高的。这两种作用的总结果可以得出电子在原子核外排布时遵守下列次序:1s、2s、2p、3s、3p、3d、4s、4p…… 原子轨道能量的高低(也称能级)主要由主量子数n和角量子数l决定。当l相同时,n越大,原子轨道能量E越高,例如E1s<E2s<E3s;E2p<E3p <E4p。当n相同时,l越大,能级也越高,如E3s<E3p<E3d。当n和l 都不同时,情况比较复杂,必须同时考虑原子核对电子的吸引及电子之间的相互排斥力。由于其他电子的存在往往减弱了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吸引力,从而使多电子原子的能级产生交错现象,如E4s<E3d,E5s<E4d。Pauling根据光谱实验数据以及理论计算结果,提出了多电子原子轨道的近似能级图。用小圆圈代表原子轨道,按能量高低顺序排列起来,将轨道能量相近的放在同一个方框中组成一个能级组,共有7个能级组。电子可按这种能级图从低至高顺序填入。

核外电子排布、原子结构示意图、电子式、8电子稳定结构

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1.原子结构行星模型告诉我们,核外电子在原子核外的外周运动,那么原子的核外电子是怎样排布在原子核外的呢?下图是1~20号元素核外电子的排布图,仔细观察图像,回答下列问题:注:在圆内标出原子的核电荷数,外面用弧线表示电子层,每层排的电子数目在弧线上标出。 (1)第一层最多排_______个电子,第二层最多排________个电子,第三层最多排______个电子。规律:第n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______________(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 (2)最外层最多排_______个电子。 (3)第二层电子的能量比第一层电子的能量_________(填“大”或“小”,提示:从原子核对电子的作用思考)。 2.电子层的表示方法及能量变化: 3.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1)能量最低原则:核外电子总是先排布在能量______的电子层里,然后再按照由______向______的顺序依次排布在能量逐渐升高的电子层里。 (2)电子分层排布的原则: ①第n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______。 ②最外层不超过________个(K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_____个)。 4.原子结构示意图:在圆内标出原子的核电荷数,外面用弧线表示电子层,每层排的电子数目在弧线上标出,如: 5.阴阳离子的形成: (1)当原子__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时便形成阴离子,如N3-、O2-、F-。 (2)当原子__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时便形成阳离子,如Na+、Mg2+、Al3+。

规律: a.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时,原子易______(填“得”或“失”)电子形成_____离子(填“阴”或“阳”)。 b.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时,原子易______(填“得”或“失”)电子形成_____离子(填“阴”或“阳”)。 6.“8e”稳定结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8e”稳定结构可知,N元素常见的化合价是________,S元素常见的化合价是__________。规律: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__________________,元素的最低负化合价=_________________。 7.原子的电子式: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由_________________决定,我们常用小黑点或×来表示 元素原子的最外层上的电子。分别写出下列粒子的电子式: Na_______、Na+__________、Cl_________、Cl-________、NH4+_________、OH-_________。 8.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 (1)电子层数越多,微粒半径越______,如r(O)______ r(Na)。 (2)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越大,微粒半径越_________,如r(Mg)______ r(Al)。 (3)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也相同,电子数越多,微粒半径约___________,如r(Cl)______ r(Cl—)。规律:不同的原子结构对应不同的性质(如化合价、半径大小等),这就是“结构决定性质”。9.核外有十电子的微粒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核外有十八电子的微粒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1.(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1.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A.在多电子的原子里,能量高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远的区域内运动 B.核外电子总是先排在能量低的电子层上,如M层只有排满18个电子后才能排N层 C.两种微粒,若核外电子排布完全相同,则其化学性质一定相同 D.微粒的最外层只能是8个电子才稳定 1.2.A元素原子L层比B元素L层少2电子,B元素的核外电子总数比A元素的核外电子总数多5个,则A、B 可形成(D) A.AB B.A2B C.A2B3 D.B2A3 例2.(原子或离子结构示意图、电子式的书写) 2.写出下列原子或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和电子式: (1)碳原子(C)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钾原子(K)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硫离子(S2-)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铝离子(Al3+)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讲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练习题

第二讲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练习题 一、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电子的能量并不相同,能量低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能量高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远的区域运动。我们常用电子层来表明。离核最近的叫第一层,离核稍远的叫第二层,依次类推,由近及远叫三、四、五、六、七层,也可依次把它们叫做K 、L 、M 、N 、O 、P 、Q 层。核外电子的分层运动,又叫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如图。科学研究证明,电子一般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即最先排布K 层,当K 层排满后,再排布L 层,依次类推。 核外电子排布的一般规律是:①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目是2n 2;②最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8个(K 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2个),次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目不超过32个;③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然后再由里往外依次排布在能量逐步升高的电子层里。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1.结构示意图(原子、离子) 2.电子式(原子、离子) [课堂练习]写出下列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和电子式: 结构示意图:Na+;Cl-;Ar ;K+;N ;O 电子式:S2-;K+;S;P ;He 。 练习 一、选择题 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是最小的粒子 B.所有粒子都带中子 C.原子呈电中性,所以原子不含电荷 D.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原子中电子在核外运动没有确定的轨道 B.电子云中小黑点的疏密表示电子在核外某处出现机会的多少 C.离原子核越近的电子越不容易失去 D.在原子中,除最外层电子层,每层上的电子数必符合2n2个 3.下列各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中性原子中:核外电子数=核内中子数 B.中性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C.在R2-中:电子数=核内质子数-2 D.在R2+中:电子数=核内质子数+2 4.在构成原子的各种微粒中,决定原子种类的是() A.质子数 B.中子数 C.质子数和中子数 D.核外电子数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学习目标】 1. 认识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轨道能量顺序图; 2. 学会用电子排布式、轨道表示式表示原子结构; 3. 运用能量最低原理、泡利不相容原理、洪特规则书写1~36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和轨道表示式。 【学习重、难点】 能量最低原理、泡利不相容原理、洪特规则 【学习方法】自学讨论法、探究总结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鲍林近似能级图 多电子原子中各原子轨道能量的高低顺序如下规律: 1.相同电子层上原子轨道能量的高低:ns

b、角量子数l(角量子数l确定原子轨道的形状,并和主量子数n一起决定电子的能级) 角量子数l 0、 1、 2、 3 、4… 相应原子轨道 s、 p、 d、 f 、g… c、磁量子数(磁量子数m决定原子轨道在空间的取向) 磁量子数m = 0,±1,±2… 我国化学家徐光宪总结归纳出能级的相对高低与主量子数n和角量子数l的关系为: 规律:(n+0.7l)愈大则能级愈高 (n+0.7l)第一位数字相同的,能量相近,合并为同一能级组 能级组的划分是导致周期表中化学元素划分为周期的原因 [过渡]描述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涉及电子层、原子轨道和电子自旋。 二、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所遵循的原理 1.能量最低原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子轨道能量高低顺序见上) 2.泡利不相容原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出:同一原子中,不可能有两个电子处于完全相同的状态。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1.2.1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元素周期律》巩固练习及答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1.2.1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元素周期 律》巩固练习及答案 1.元素的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元素原子量的递增,量变引起质变 B.元素的原子半径呈周期性变化 C.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 D.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呈周期性变化 【解析】元素周期律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随着元素核电荷数的递增发生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答案】C 2.已知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原子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氧原子的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示意图为 ,则下列原子中,与氧原子的化学性质相似的是( )。 【解析】氧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6,C项所示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也是6。 【答案】C 3.下列叙述中不符合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基本规律的是( )。 A.核外电子总是优先排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上 B.K层是能量最低的电子层 C.N电子层为次外层时,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为18 D.各电子层(n)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为n2 【解析】第n电子层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为2n2。 【答案】D 4.A和B是两种短周期元素,A-和B2+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原子序数:A>B B.电子总数:A>B C.原子半径:A>B D.离子半径:A->B2+ 【答案】D 5.下列各组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错误 ..的是( )。 A.Li、Be、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 B.P、S、Cl元素最高正价依次升高 C.Na、K、Rb的电子层数依次增多 D.N、O、F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解析】此题考查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结构、原子半径、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呈周期性的变化,A、B、C三项均正确,D项中原子半径应是依次减小。 【答案】D 6.已知33As、35Br位于同一周期,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As>Cl>P

原子结构及电子排布-习题

1.描述原子中电子运动状态的四个量子数的物理意义各是什么?它们的可能取 值是什么? 2.微观粒子的运动特征是什么并对每个特征进行简单的解释。 3.根据原子轨道近似能级图,指出下表中各电子层中的电子数有无错误,并说明 (1)s电子绕核运动,其轨道为一圆周,而p电子是走∞形的; (2)主量子数n为1时,有自旋相反的两条轨道; (3)主量子数n为4时,其轨道总数为16,电子层电子最大容量为32; (4)主量子数n为3时,有3s,3p,3d三条轨道。 5.下列各组量子数哪些是不合理的,为什么? (1)n = 2,l = 1,m = 0 (2)n = 2,l = 2,m = –1 (3)n = 3,l = 0,m = 0 (4)n = 3,l = 1,m = 1 (5)n = 2,l = 0,m = –1 (6)n = 2,l = 3,m = 2 6.已知M2+离子3d轨道中有5个电子,试推出:(1)M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2)M原子的最外层和最高能级组中电子数;(3)M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7.写出原子序数为24的元素的名称、符号及其基态原子的电子结构式,并用四个量子数分别表示每个价电子的运动状态。 8. 说明下列各对原子中哪一种原子的第一电离能高,为什么? S与P Al与Mg Sr与Rb Cu与Zn Cs与An Rn与At 9.对某一多电子原子来说,(1)下列原子轨道3s、3p x、3p y、3p z、3d xy、3d xz、3d yz、3d z2、3d x2-y2中,哪些是等价(简并)轨道? (2)具有下列量子数的电子,按其能量由低到高排序,如能量相同则排在一起(可用“<”、“=”符号表示): (A) 3、2、1、+ 1 2;(B) 4、3、2、- 1 2 ;(C) 2、0、0、+ 1 2 ; (D) 3、2、0、+ 1 2;(E) 1、0、0、- 1 2 ;(F) 3、1、1、+ 1 2 。 10.确定一个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应遵循哪些规则?下列电子排布式各违犯了哪一规则? (1) 7N:1s2 2s2 2p x2 2p y1(2) 28Ni :1s2 2s2 2p6 3s2 3p6 3d10 (3)22Ti:1s2 2s2 2p6 3s2 3p10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应遵循三大规律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应遵循的三大规律》 (一)泡利不相容原理: 1.在同一个原子里,没有运动状态四个方面完全相同的电子存在,这个结论叫泡利不相容原理。 泡利:奥地利物理学家,1945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2.根据这个原理,如果有两个电子处于一个轨道(即电子层电子亚层电子云的伸展方向都相同的轨道),那么这两个电子的自旋方向就一定相反。 3.各个电子层可能有的最多轨道数为,每个轨道只能容纳自旋相反的两个电子,各电子层可容纳的电子总数为2个。 (二)能量最低原理: 1.在核外电子的排布中,通常状况下,电子总是尽先占有能量最低的原子轨道,只有当这些原子轨道占满后,电子才依次进入能量较高的原子轨道,这个规律叫能量最低原理。 2.能级:就是把原子中不同电子层和亚层按能量高低排布成顺序,象台阶一样叫做能级。 (1)同一电子层中各亚层的能级不相同,它们是按s,p,d,f的次序增高。

不同亚层:ns< np< nd< nf (2)在同一个原子中,不同电子层的能级不同。离核越近,n越小的电子层能级越低。 同中亚层:1s< 2s< 3s;1p< 2p< 3p; (3)能级交错现象:多电子原子的各个电子,除去原子核对它们有吸引力外,同时各个电子之间还存在着排斥力,因而使多电子原子的电子所处的能级产生了交错现象。 例如:E3d >E4S , E4d >E5S,n≥3时有能级交错现象。 3.电子填入原子轨道顺序:1s 2s2p 3s3p 4s3d4p 5s4d5p 6s4f5d6p 7s5f6d7p,能级由低渐高。 (三)洪特规则: 1.在同一亚层中的各个轨道上,电子的排布尽可能单独分占不同的轨道,而且自旋方向相同,这样排布整个原子能量最低。 2.轨道表示式和电子排布式: 轨道表示式:一个方框表示一个轨道 电子排布式:亚层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该亚层轨道中电子的数目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1、Pauli不相容原理:每个轨道最多只能容纳两个电子,且自旋相反配对 2、能量最低原理:电子尽可能占据能量最低的轨道 3、Hund规则:简并轨道(能级相同的轨道)只有被电子逐一自旋平行地占据后,才能容纳第二个电子 另外:等价轨道在全充满、半充满或全空的状态是比较稳定的,亦即下列电子结构是比较稳定的: 全充满---p6或d10 或f14 半充满----p3或d5或f7 全空-----p0 或d0或f0 还有少数元素(如某些原子序数较大的过渡元素和镧系、锕系中的某些元素)的电子排布更为复杂,既不符合鲍林能级图的排布顺序,也不符合全充满、半充满及全空的规律。而这些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是由光谱实验结构得出的,我们应该尊重光谱实验事实。 对于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只要掌握一般规律,注意少数例外即可。 处于稳定状态的原子,核外电子将尽可能地按能量最低原理排布,另外,由于电子不可能都挤在一起,它们还要遵守保里不相容原理和洪特规则,一般而言,在这三条规则的指导下,可以推导出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情况,在中学阶段要求的前36号元素里,没有例外的情况发生。 1.最低能量原理 电子在原子核外排布时,要尽可能使电子的能量最低。怎样才能使电子的能量最低呢?比方说,我们站在地面上,不会觉得有什么危险;如果我们站在20层楼的顶上,再往下看时我们心理感到害怕。这是因为物体在越高处具有的势能越高,物体总有从高处往低处的一种趋势,就像自由落体一样,我们从来没有见过物体会自动从地面上升到空中,物体要从地面到空中,必须要有外加力的作用。电子本身就是一种物质,也具有同样的性质,即它在一般情况下总想处于一种较为安全(或稳定)的一种状态(基态),也就是能量最低时的状态。当有外加作用时,电子也是可以吸收能量到能量较高的状态(激发态),但是它总有时时刻刻想回到基态的趋势。一般来说,离核较近的电子具有较低的能量,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加,电子的能量越来越大;同一层中,各亚层的能量是按s、p、d、f的次序增高的。这两种作用的总结果可以得出电子在原子核外排布时遵守下列次序:1s、2s、2p、3s、3p、4s、3d、4p…… 2.保里不相容原理 我们已经知道,一个电子的运动状态要从4个方面来进行描述,即它所处的电子层、电子亚层、电子云的伸展方向以及电子的自旋方向。在同一个原子中没有也不可能有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两个电子存在,这就是保里不相容原理所告诉大家的。根据这个规则,如果两个电子处于同一轨道,那么,这两个电子的自旋方向必定相反。也就是说,每一个轨道中只能容纳两个自旋方向相反的电子。这一点好像我们坐电梯,每个人相当于一个电子,每一个电梯相当于一个轨道,假设电梯足够小,每一个电梯最多只能同时供两个人乘坐,而且乘坐时必须一个人头朝上,另一个人倒立着(为了充分利用空间)。根据保里不相容原理,我们得知:s亚层只有1个轨道,可以容纳两个自旋相反的电子;p亚层有3个轨道,总共可以容纳6个电子;f亚层有5个轨道,总共可以容纳10个电子。我们还得知:第一电子层(K 层)中只有1s亚层,最多容纳两个电子;第二电子层(L层)中包括2s和2p两个亚层,总共可以容纳8个电子;第3电子层(M层)中包括3s、3p、3d三个亚层,总共可以容纳

2021版新高考化学(人教版)一轮复习课题16 原子结构 核外电子排布原理

课题16原子结构核外电子排布原理学习任务1原子结构核素

一、原子构成 1.构成原子的微粒及其作用 原子(A Z X)?????原子核???? ?质子(Z 个)——决定元素的种类中子[(A -Z )个]在质子数确定后 决定原子种类同位素核外电子(Z 个)——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 的化学性质 2.微粒之间的关系 (1)原子中:质子数(Z )=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2)质量数(A )=质子数(Z )+中子数(N )。 (3)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数=质子数-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4)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质子数+阴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3.微粒符号周围数字的含义

4.两种相对原子质量 (1)原子(即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一个原子(即核素)的质量与一个12C原子质量的1 12的 比值。一种元素有几种同位素,就有几种不同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2)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按该元素各种天然同位素原子所占的原子百分比(丰度)算出的平均值。例如:A r(Cl)=A r(35Cl)×a%+A r(37Cl)×b%。 二、元素、核素、同位素 1.元素、核素、同位素的关系 2.同位素的特征 (1)同一元素的各种核素的中子数不同,质子数相同,化学性质几乎相同,物理性质差异较大。 (2)同一元素的各种稳定核素在自然界中所占的原子百分比(丰度)不变。 同位素的“六同三不同”

3.氢元素的三种核素 1 H:用字母H表示,名称为氕,不含中子; 1 2 H:用字母D表示,名称为氘或重氢,含有1个中子;1 3 H:用字母T表示,名称为氚或超重氢,含有2个中子。1 4.几种重要核素的用途 1.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2.原子结构示意图

化学元素核外电子排布表

元素核外电子排布表 只供学习与交流

76 锇Os [Xe]6s2 4f14 5d6 2.8.18.32.14.2 77 铱Ir [Xe]6s2 4f14 5d7 2.8.18.32.15.2 78 铂Pt [Xe]6s1 4f14 5d9 2.8.18.32.17.1 d8->d9,注① 79 金Au [Xe]6s1 4f14 5d10 2.8.18.32.18.1 d9->d10,注①全满 80 汞Hg [Xe]6s2 4f14 5d10 2.8.18.32.18.2 81 铊Tl [Xe]6s2 4f14 5d10 6p1 2.8.18.32.18.3 82 铅Pb [Xe]6s2 4f14 5d10 6p2 2.8.18.32.18.4 83 铋Bi [Xe]6s2 4f14 5d10 6p3 2.8.18.32.18.5 84 钋Po [Xe]6s2 4f14 5d10 6p4 2.8.18.32.18.6 红色为放射性元素 85 砹At [Xe]6s2 4f14 5d10 6p5 2.8.18.32.18.7 86 氡Rn [Xe]6s2 4f14 5d10 6p6 2.8.18.32.18.8 [Rn] 87 钫Fr [Rn]7s1 2.8.18.32.18.8.1 88 镭Ra [Rn]7s2 2.8.18.32.18.8.2 89 锕Ac [Rn]7s2 5f0 6d1 2.8.18.32.18.9.2 f1->f0,注②全空 90 钍Th [Rn]7s2 5f0 6d2 2.8.18.32.18.10.2 f2->f0,注②全空 91 镤Pa [Rn]7s2 5f2 6d1 2.8.18.32.20.9.2 f3->f2,注② 92 铀U[Rn]7s2 5f3 6d1 2.8.18.32.21.9.2 f4->f3,注② 93 镎Np [Rn]7s2 5f4 6d1 2.8.18.32.22.9.2 f5->f4,注② 94 钚Pu [Rn]7s2 5f6 2.8.18.32.24.8.2 95 镅Am [Rn]7s2 5f7 2.8.18.32.25.8.2 加粗为人造元素 96 锔Cm [Rn]7s2 5f7 6d1 2.8.18.32.25.9.2 f8->f7,注②半满 97 锫Bk [Rn]7s2 5f9 2.8.18.32.27.8.2 98 锎Cf [Rn]7s2 5f10 2.8.18.32.28.8.2 99 锿Es [Rn]7s2 5f11 2.8.18.32.29.8.2 100 镄Fm [Rn]7s2 5f12 2.8.18.32.30.8.2 101 钔Md [Rn]7s2 5f13 2.8.18.32.31.8.2 兰色为估计排布式102 锘No [Rn]7s2 5f14 2.8.18.32.32.8.2 103 铹Lr [Rn]7s2 5f14 6d1 2.8.18.32.32.9.2 104 Rf [Rn]7s2 5f14 6d2 2.8.18.32.32.10.2 105 Ha [Rn]7s2 5f14 6d3 2.8.18.32.32.11.2 106 [Rn]7s2 5f14 6d4 2.8.18.32.32.12.2 107 [Rn]7s2 5f14 6d5 2.8.18.32.32.13.2 108 [Rn]7s2 5f14 6d6 2.8.18.32.32.14.2 109 [Rn]7s2 5f14 6d7 2.8.18.32.32.15.2 110 [Rn]7s1 5f14 6d9 2.8.18.32.32.17.1 d8->d9,注① 111 [Rn]7s1 5f14 6d10 2.8.18.32.32.18.1 d9->d10,注①全满112 [Rn]7s2 5f14 6d10 2.8.18.32.32.18.2 113 [Rn]7s2 5f14 6d10 7p1 2.8.18.32.32.18.3 114 [Rn]7s2 5f14 6d10 7p2 2.8.18.32.32.18.4 115 [Rn]7s2 5f14 6d10 7p3 2.8.18.32.32.18.5 116 [Rn]7s2 5f14 6d10 7p4 2.8.18.32.32.18.6 117 [Rn]7s2 5f14 6d10 7p5 2.8.18.32.32.18.7 灰色为未发现元素118 [Rn]7s2 5f14 6d10 7p6 2.8.18.32.32.18.8 ②d亚层在f亚层外,常多填d亚层,少填f亚层(使之趋于全空/半满) 只供学习与交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