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电化学葡萄糖传感器测定人体血糖班氏尿糖估计法确定胰岛素用量

合集下载

电化学发光法测定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及C肽的价值

电化学发光法测定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及C肽的价值
医疗装备 2 0 1 7 年1 月第 3 0 卷第 1 期M e d i c a l E q u i p m e n t , J a n u a r y . 2 0 1 7 , V o 1 . 3 0 , N o . 1

医学检验 ・
电化 学 发 光 法 测 定 2型 糖 尿 病 患 者 胰 岛 素 及 C 肽 的 价 值
( 1 4 . 2 7±2 . 5 3) U / m l 、( 2 0 . 8 ±4 . 2 8 ) u , m l ,C肽依 次 为
年龄 4 4 ~ 8 0岁 ,平均 ( 6 4 . 2±5 . 1 )岁 ;病程 l 一 2 0年 ,平 均 诊 断标 准 …;年 龄 1 8 ~ 8 0岁 ;患者 知情 同意 , 自愿参 加。 排除标准 :合 并严 重躯体疾病 ( 如恶性肿 瘤 ,严重 肾、脑 、
焦湃 ,沈靓 ,刘世 铖
1 呼伦 贝尔市人 民医院 :2呼伦贝尔市鄂温克疾控中心 ( 内蒙古呼伦 贝尔
0 2 1 0 0 8)
[ 摘
要 ]目的 分析 电化学 发光法测 定 2型糖尿病 患者胰 岛素及 c肽 的价 值。方法
选择 2 0 1 5年 9
月至 2 0 1 6年 1月治 的 3 0例 2型糖 尿病 患者为试验组 ,同期进行体 检 的健康成 人 3 0例 为对照组。采 用 电化
心疾 病等 );合 并糖 尿病 足 、糖尿病 视 网膜病 变等并发 症 (1 . 7 9 ±0 . 5 1 ) g / L 、( 8 . 9 7±1 . 6 8 ) g a ( 1 . 8 4± 0 . 4 3 ) g / L , 但进食 1 h 、2 h后 ,试验组胰岛素和 C肽水平与对照组 比较
1 资 料 与 方 法

最新血糖的测定实验报告

最新血糖的测定实验报告

最新血糖的测定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最新的血糖测定技术,对样本中的血糖水平进行准确测量,以评估该技术在临床诊断和疾病监控中的应用潜力。

实验方法:
1. 样本准备:选取10名健康志愿者和10名糖尿病患者,分别采集其空腹静脉血液样本。

2. 测定技术:采用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技术进行血糖测定,该技术利用特定的酶或氧化还原聚合物作为生物识别元素,通过电流的变化来测定血糖浓度。

3. 数据收集:记录每位受试者的血糖测定值,并与标准生化分析仪的测定结果进行对比。

4. 统计分析:使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算两种方法的一致性及相关性。

实验结果:
1. 健康志愿者的血糖水平在3.9至6.1mmol/L之间,平均值为
5.2mmol/L。

2.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在7.0至22.5mmol/L之间,平均值为
13.5mmol/L。

3. 最新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技术的血糖测定值与标准生化分析仪的测定值具有高度一致性(相关系数r=0.985)。

4. 实验误差分析显示,新方法的误差范围在±5%以内,满足临床应用的精度要求。

讨论:
本实验结果表明,采用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技术进行血糖测定具有高准
确性和可靠性。

与传统的生化分析方法相比,该技术具有操作简便、快速响应和低成本的优势,适合在资源有限的环境中使用。

此外,由于其便携性,该技术也适合于家庭自我监测血糖,有助于糖尿病患者的日常管理。

结论:
最新血糖测定技术展现出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能够为糖尿病患者提供更为便捷的血糖监测手段。

未来的研究将进一步探索该技术的长期稳定性和在不同人群中的适用性。

测定尿糖原理的班氏法解析

测定尿糖原理的班氏法解析

测定尿糖原理的班氏法解析测定尿糖是人体健康监测的重要指标之一。

尿糖的测定方法众多,其中班氏法是常用的一种。

本文将介绍班氏法的原理和操作步骤,以及其在尿糖测定中的应用和局限性。

班氏法是利用酚作为还原剂与硫酸铜(Fehling液)反应,生成红色的氧化铜沉淀,进而定量测定尿液中的糖分含量。

该方法的原理基于尿液中的还原性物质(如葡萄糖、果糖等)能与酚一起氧化,生成对应的酚醛酸,同时将硫酸铜还原为氧化铜沉淀。

而尿液中没有还原性物质时,硫酸铜会保持蓝色。

接下来,让我们逐步解析班氏法的操作步骤。

我们需要准备班氏试剂,它是由Fehling A液和Fehling B液组成的。

Fehling A液含有硫酸铜和硝酸铜,Fehling B液含有碱式酱油盐和酚。

接下来,我们将尿液样品与班氏试剂混合,并进行加热。

在加热的过程中,如果尿液中含有还原性物质,它们将与酚一起氧化,生成红色的氧化铜沉淀。

这种沉淀的形成可以用肉眼观察到。

我们需要注意一个重要的步骤,就是控制加热的时间和温度。

如果加热时间太短或温度过低,尿液中的还原性物质可能没有完全氧化,导致实验结果偏低。

相反,如果加热时间太长或温度过高,还原性物质可能过度氧化,导致实验结果偏高。

完成反应后,我们可以通过比色法来定量测定尿液中的糖分含量。

可以利用分光光度计来测量生成的氧化铜沉淀的吸光度,然后与已知浓度的糖溶液进行比较,从而确定尿液中的糖分含量。

然而,班氏法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该方法只能定性和定量测定还原性糖分,对非还原性糖分的测定效果较差。

班氏法对其他物质的干扰比较敏感,如某些药物和尿液中存在的其他化合物。

在使用班氏法测定尿糖时,需要注意样品的处理和准备,以确保准确性和可靠性。

班氏法是一种常用的测定尿糖的方法,其原理是利用酚作为还原剂与硫酸铜反应,从而测定尿液中的糖分含量。

然而,该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对于准确的尿糖测定,我们建议结合其他方法和技术,以获得更全面、准确和可靠的结果。

简单介绍胰岛素的测定方法

简单介绍胰岛素的测定方法

简单介绍胰岛素的测定方法摘要:胰岛素是体内一类重要的多肽激素,同时它也是临床上治疗糖尿病的一线药物。

因此不论是在体测定胰岛素的含量,还是在复杂的药物体系中对胰岛素准确定量,意义都非常重大。

正如我们所知,为了正确评价不同剂型中的胰岛素在人体中的确切疗效和安全性,必须研究胰岛素在动物和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规律,这是解释生理学、药效学和毒理学正确合理地进行临床试验必不可少的重要资料,而对胰岛素的准确定量正是这些研究工作的基础。

另外,对于药剂本身而言,对胰岛素的准确定量,不但是质量标准的建立的基础,而且也是评价药物处方的关键。

关键词:胰岛素;生物检定;免疫学与传统药物相比,胰岛素类药物属生物技术药物,它们本身具有种属特异性、免疫原性和非预期的多向性活性等特点,这就给胰岛素类药物的分析方法提出了特殊的要求。

特别是药代动力学研究,它的前提就是建立可靠的测定方法。

好的胰岛素测定方法的主要标志是:特异性高,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回收率高、线性范围宽。

如何专一地识别胰岛素又不受其它组分的干扰是检测方法建立的主要难题,另外胰岛素的给药量一般极低,更要求高灵敏度测定方法。

许多常规的药物分析方法在用于胰岛素分析时在特异性、灵敏度和精确度方面都有所欠缺。

本文扼要介绍目前用于胰岛素测定的主要方法。

1. 生物检定法生物检定法的基本原理是在体内和体外组织,或细胞对被测药物的某种特异反应,通过剂量(或浓度)效应曲线对目标生物技术药物定量分析(绝对量或比活性单位),一般分为在体分析和离体组织(细胞)分析两种。

整体生物分析法测定过程对实验条件的要求较严格,操作程序较多,而许多活性细胞因子已建国际通用的标定国际单位的特定依赖细胞株和标准方法,利用这些系统进行研究是相对可靠的。

对于体内实验,一般需要建立动物模型,观察指标也需要建立相应的检查方法,因而耗时数周才能完成,价格昂贵又费时,而且观察终点受主观因素影响,造成灵敏度较低。

电子血糖仪工作原理

电子血糖仪工作原理

电子血糖仪工作原理电子血糖仪是一种便携式的医疗设备,被广泛应用于监测血糖水平和管理糖尿病。

它的工作原理基于测量血液中葡萄糖浓度的变化,以提供准确且实时的血糖读数。

一、电化学传感器原理电子血糖仪采用电化学传感器来测量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

电化学传感器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工作电极、参比电极和计数电极。

血液样本进入血糖仪时,葡萄糖分子与工作电极表面上的特定酶发生反应。

这个酶通常是葡萄糖氧化酶,它能够将葡萄糖转化为葡萄糖酸。

二、电流生成和读数当血液中的葡萄糖分子与工作电极上的酶反应时,电化学传感器会产生微弱的电流。

这个电流的强弱与葡萄糖浓度成正比。

仪器通过测量电流的大小来计算葡萄糖浓度,并将结果以数字形式显示在仪器的屏幕上。

一些电子血糖仪还可以将数据传输到智能手机或电脑上,方便用户进行长期的血糖监测和记录。

三、校准和控制为了确保测量的准确性,电子血糖仪需要进行校准。

校准通常是在仪器初始化或更换传感器时进行的。

校准过程涉及将已知浓度的葡萄糖溶液添加到血糖仪中,并与仪器读数进行比较。

校准后的仪器可以提供更准确的血糖读数。

四、血液取样和处理为了获得准确的血糖读数,血液样本的质量和处理过程也非常重要。

电子血糖仪通常使用指尖或手掌上的血液样本进行测试。

用户需要首先清洁和消毒采血部位,然后使用血糖仪提供的一次性针头将指尖刺破,以得到足够的血液样本。

一些仪器可以使用其他采血部位,如手臂或大腿。

在样本采集后,血液样本会与血糖仪中的试剂进行反应,产生电流和血糖读数。

一些仪器使用光学传感器来检测反应产生的颜色变化,并将其转换为相应的血糖浓度。

五、日常使用和维护为了确保电子血糖仪的准确性和长期可靠性,用户需要遵循一些日常使用和维护的注意事项。

首先,用户应按照说明书上的指示正确使用电子血糖仪。

其次,定期校准仪器以确保准确的读数。

此外,定期更换电池和传感器,以确保仪器始终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最后,应定期清洁仪器,并妥善存放,避免受潮或损坏。

糖病患者的胰岛素剂量计算

糖病患者的胰岛素剂量计算

糖病患者的胰岛素剂量计算糖尿病患者是一类需要长期使用胰岛素的患者,他们的胰岛素剂量的计算非常关键。

合理的胰岛素剂量计算可以维持患者的血糖水平稳定,防止低血糖和高血糖的发生。

本文将介绍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剂量计算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胰岛素剂量计算的方法1. 初始剂量计算:在初始阶段,根据患者的体重和胰岛素敏感度来计算初始的胰岛素剂量。

一般来说,每公斤体重需要0.3-0.6单位的胰岛素。

患者的胰岛素敏感度可以通过医生的评估来确定。

2. 持续剂量调整:初始剂量只是个起点,患者需要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剂量的调整。

持续剂量调整要根据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饮食摄入和运动情况来决定。

一般来说,如果患者的血糖较高,可以逐渐增加胰岛素剂量;如果血糖较低,可以适量减少胰岛素剂量。

3. 目标血糖控制:胰岛素剂量的计算要以达到目标血糖控制为前提。

患者需要根据医生的指导,设定合理的目标血糖范围。

常规目标为空腹血糖在6.1mmol/L以下,餐后血糖在8.0mmol/L以下。

4. 确定胰岛素类型和给药方式:胰岛素有不同的类型,如快速作用型胰岛素、中等作用型胰岛素和长效型胰岛素等。

患者需要根据医生的建议选用适合自己的胰岛素类型。

胰岛素可以通过注射、泵送等方式进行给药,患者需要学会正确的给药技巧和方法。

二、胰岛素剂量计算的注意事项1. 定期监测血糖水平:患者需要定期测量自己的血糖水平,以便及时调整胰岛素剂量。

一般来说,空腹血糖应在每餐前测量,餐后血糖应在餐后2小时测量。

2. 饮食和运动的调整:饮食和运动对于胰岛素剂量的计算至关重要。

患者需要遵循医生的饮食建议,控制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摄入,并合理安排运动时间和强度。

饮食和运动的调整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控制血糖水平,减少胰岛素剂量的需求。

3. 避免突然停药:患者在使用胰岛素的过程中,不要突然停药,以免导致血糖波动过大。

如果需要停药或更改剂量,应咨询医生的意见,并按照医生的指导逐渐调整剂量。

4. 注意低血糖的风险:由于胰岛素的使用,患者可能会出现低血糖的情况。

如何测胰岛素注射量

如何测胰岛素注射量

如何测胰岛素注射量文章目录一、如何测胰岛素注射量二、长期打胰岛素的危害三、如何治疗胰岛素抵抗如何测胰岛素注射量1、如何测胰岛素注射量1.1、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不达标糖化血红蛋白反映了最近两三个月血糖的平均水平,首先要控制在7%以下,进一步达到6.5%以下。

如果糖化血红蛋白不达标,说明治疗方案需要进行调整。

1.2、空腹血糖异常建议将空腹血糖控制在6.0毫摩尔/升左右。

若空腹血糖异常往往需要调整睡前的胰岛素剂量。

1.3、餐后2小时血糖升高餐后2小时血糖一般应控制在8.0毫摩/升左右。

餐后血糖升高大多与进食过多或餐前胰岛素剂量不足有关。

1.4、发生低血糖若发生低血糖反应(如出冷汗、心悸等),有条件的话,应及时检测血糖并进食,在饮食与运动规律的情况下,应减少胰岛素的剂量。

1.5、饮食和运动变化糖尿病患者规律饮食和运动是很重要的,饮食和运动发生变化,就需要相应调整胰岛素的用量,特别是在减少进食或运动量增加时应及时减少胰岛素剂量。

2、最合理的胰岛素治疗方案最合理的胰岛素治疗方案应尽可能模仿生理性胰岛素分泌模式。

在临床治疗中,通常是用中效胰岛素(或长效人胰岛素类似物)补充“基础胰岛素”之不足;用短效胰岛素(或超短效人胰岛素类似物)补充“餐时胰岛素”之不足。

一般来说,“基础胰岛素”的剂量通常是根据空腹血糖水平来调整,而“餐时胰岛素”的剂量主要是根据餐后2小时的血糖来进行调整,同时还要结合饮食及运动情况,有时为了避免低血糖的发生,还要将下一餐前的血糖值考虑在内。

因此,糖尿病患者要学会自己检测血糖,根据血糖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及时调整胰岛素的种类和剂量,特别是在饮食和运动量有改变或者合并其他疾病的情况下,更应及时调整避免低血糖反应及高血糖状况。

3、胰岛素检测方法是什么检测胰岛素含量的方法有免疫学法和生物检定法。

其中免疫学法的检测方法是利用蛋白多肽药物抗原来决定簇部位的单克隆或多克隆抗体特异识别被检药物,再通过放射计数,比色等方式来进行测量胰岛素含量。

胰岛素运用计算方法

胰岛素运用计算方法

胰岛素如何计算用量正常人的空肚血糖保持在 3、3~6、1mmol/L(60~110mg/dl), 餐后半小时到 1 小时之间一般在 10、0mmol/L(180mg/dl) 以下 , 最多也不超出 11、1mmol/L(200 mg/dl), 餐后 2 小时又回到 7、8mmol/L(140 mg/dl) 。

胰岛素如何计算用量( 一) 如何估量其初始用量 :糖尿病患者在开始使用胰岛素治疗时 , 一律采纳短效胰岛素。

并且 , 必定在饮食与运动相对稳固的基础上 , 依以下方法估量初始用量 , 尔后再依病情监测结果调整。

1、按空肚血糖估量 :每天胰岛素用量 ( μ)=[ 空肚血糖 (mg/dl)-100]x10x体重(公斤)x0、6÷1000÷2100 为血糖正常值 ;x 10 换算每升体液中高于正常血糖量;x 0 、6 就是浑身体液量为60%;÷1000 就是将血糖 mg换算为克 ;÷2就是 2 克血糖使用 1μ胰岛素。

为防止低血糖 , 实质用其 1/2--1/3量。

2、按 24 小时尿糖估量 : 病情轻 , 无糖尿病肾病 , 肾糖阈正常者 , 按每 2 克尿糖给 1μ胰岛素。

3、按体重计算 : 血糖高 , 病情重 ,0 、5--0 、8μ/kg; 病情轻 ,0 、4--0 、5μ/kg;病情重 , 应激状态 , 不该超出 1、0μ/kg 。

4、按 4 次尿糖估量 : 无糖尿病肾病 , 肾糖阈基本正常 , 按每餐前尿糖定性 "+" 多少估量。

一般一个 "+" 需 4μ胰岛素。

5、综合估量 : 体内影响胰岛素作用的要素许多 , 个体差别较大 , 上述计算未必切合实质 , 故应综合病情、血糖与尿糖状况 , 先给必定的安全量 , 而后依病情变化逐渐伐整。

( 二) 如何分派胰岛素用量按上述估量的状况 , 每天三餐前 15--30 分钟注射 , 以早饭前 >晚饭前 >午饭前的用量来分派。

血糖检测仪的原理

血糖检测仪的原理

血糖检测仪的原理
血糖检测仪的原理是通过测量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来判断一个人的血糖水平。

血液样本通常是通过在手指或其他体部采集一小滴血液来获取的。

血糖检测仪通常采用电化学法进行测量。

电化学法是一种常见的测量生物体内物质浓度的方法。

血液样本中的葡萄糖首先与特殊的试剂进行反应,产生的化学物质会产生电流。

血糖检测仪会测量这个电流的大小,并将其转化为葡萄糖浓度。

血糖检测仪通常包含了一个电极和一个测量电路。

电极通常由一个薄片构成,上面涂有一层特殊的试剂。

当血液样本被放置在电极上时,试剂与葡萄糖反应并产生电流。

电流通过电路进行放大和测量,然后被转化为一个数字信号来显示葡萄糖浓度。

为了确保准确性,血糖检测仪通常会要求用户在使用前进行校准。

校准是通过在仪器中引入已知浓度的葡萄糖溶液来进行的。

这样可以调整仪器的测量准确性,以保证后续实际血液样本的准确性。

总的来说,血糖检测仪的原理是利用电化学法测量血液样本中葡萄糖的浓度,从而判断一个人的血糖水平。

这种方法便捷、快速,并且可以在家中自行进行。

血糖测定的原理

血糖测定的原理

血糖测定的原理
血糖测定是用来检测人体血液中葡萄糖含量的方法,常用于糖尿病患者的日常管理和健康监测。

血糖测定的原理主要包括两种常用的方法:光学测定法和电化学测定法。

光学测定法是通过光线经过血液样品后的吸收量来间接测定血糖浓度。

具体来说,血液样品中的葡萄糖分子会吸收特定波长的光线,吸光度与葡萄糖浓度成正比。

测量时,仪器会向血液样品中发射特定波长的光线,然后通过检测光线经过样品后的吸收量来计算出血糖浓度。

电化学测定法则是基于葡萄糖在电极表面发生氧化反应来间接测量血糖浓度。

这种方法通常使用电化学传感器,传感器表面覆盖着葡萄糖氧化酶。

当血液样品接触到传感器时,葡萄糖会被氧化酶催化生成葡萄糖酸,并伴随着电子的转移。

通过测量电流的变化,就可以计算出血糖浓度。

无论使用何种方法,血糖测定通常需要将血液样品放在专用试纸或传感器上,然后将试纸或传感器插入测量仪器中进行分析。

一般来说,血糖测定仪器会根据测量结果输出相应的数字或显示屏上的血糖水平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血糖测定仅能提供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不能用于其他疾病的诊断。

此外,血糖测定结果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饮食、运动、药物使用等。

因此,若需要准确的血糖水平信息,请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测量和解读。

(完整版)胰岛素耐受实验

(完整版)胰岛素耐受实验

1、胰岛素耐受实验(ITT)
胰岛素用量根据小鼠的年龄和性别来决定,一般理想用量是使葡萄糖水平在注射30min 后下降至注射前的40%左右。

小鼠胰岛素耐受实验的胰岛素用量一般为0.5-1.2U/kg,胰岛素用生理盐水稀释,如用量0.5U/kg,配制浓度0.5U/ml。

0.75U/kg,0、15、30、60min测血糖;0.027U/10g=2.7U/kg
上午禁食4小时,正常饮水。

下午试验,称体重,标记序号,注射胰岛素前测血糖,胰岛素按体重计算注射量,在15min、30min、45min、60min分别测血糖,实验完毕,每笼补充上饲料。

2、葡萄糖耐受实验(GTT)
小鼠葡萄糖耐受实验的葡萄糖用量一般为1.5-2g/kg,如葡萄糖2 g/kg,用生理盐水配制20%葡萄糖溶液。

1g/kg,0、15、45、75、105min测血糖,10%葡萄糖注射液,注射量0.1mg/10g体重。

前一天下午5点禁食,16h即次日上午9点,饮水正常。

注射前测血糖,腹腔注射葡萄糖,每g注射0.01ml,每只间隔1min,在15min、30min、60min、90min、120min分别测血糖,实验完毕,每笼补充上饲料。

胰岛素的计算方法

胰岛素的计算方法

胰岛素的计算方法正常人的空腹血糖维持在3.3~6.1mmol/L(60~110mg/dl),餐后半小时到1小时之间一般在10.0mmol/L(180mg/dl)以下,最多也不超过11.1mmol/L(200 mg/dl),餐后2小时又回到7.8mmol/L(140 mg/dl)。

胰岛素怎样计算用量(一)怎样估算其初始用量:糖尿病患者在开始使用胰岛素治疗时,一律采用短效胰岛素。

而且,一定在饮食与运动相对稳定的基础上,依下列方法估算初始用量,而后再依病情监测结果调整。

1、按空腹血糖估算:每日胰岛素用量(μ)=[空腹血糖(mg/dl)-100]x10x体重(公斤)x0.6÷1000÷2100为血糖正常值;x 10换算每升体液中高于正常血糖量;x 0.6是全身体液量为60%;÷1000是将血糖mg换算为克;÷2是2克血糖使用1μ胰岛素。

2、按24小时尿糖估算:病情轻,无糖尿病肾病,肾糖阈正常者,按每2克尿糖给1μ胰岛素。

3、按体重计较:血糖高,病情重,0.5--0.8μ/kg;病情轻,0.4--0.5μ/kg;病情重,应激状态,不应超过1.0μ/kg。

4、按4次尿糖估算:无糖尿病肾病,肾糖阈基本正常,按每餐前尿糖定性"+"多少估算。

一般一个"+"需4μ胰岛素。

5、综合估算:体内影响胰岛素作用的身分较多,个体差异较大,上述计较未必吻合实际,故应综合病情、血糖与尿糖情况,先给一定的安全量,然后依病情变化渐渐调整。

(二)怎样分派胰岛素用量按上述估算的情况,逐日三餐前15--30分钟打针,以早餐前>晚餐前>午餐前的用量来分派。

由于早餐前体内拮抗胰岛素的激素分泌较多,故胰岛素用量宜大一些;而一般短效胰岛素作用高峰时间2--4小时,因此午餐前用量最小;多数病人睡前不再用胰岛素,至次日晨再用,故晚餐前又比午餐前要用量大。

如睡前还用一次,则晚餐前要削减,而睡前的用量更少,以防夜间低血糖。

测试仪器血糖的原理是

测试仪器血糖的原理是

测试仪器血糖的原理是测试仪器血糖的原理主要基于葡萄糖氧化酶和电化学测定法。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两个原理。

一、葡萄糖氧化酶原理:葡萄糖氧化酶是一种催化剂,可将葡萄糖氧化为葡萄糖酸,并产生一个电子。

这个电子进一步与电极反应,形成电流。

测试仪器中的电极能够测量到这个电流的强度,并通过一系列的计算和算法来确定血糖浓度。

首先,将被测血液样本添加到测试带上。

这个测试带上涂有葡萄糖氧化酶。

当血液样本与葡萄糖氧化酶接触时,葡萄糖氧化酶会催化葡萄糖的氧化反应。

这个反应会产生葡萄糖酸和一个电子(也可以说是电子对)。

电子会沿着电极传导,并形成一个电流信号。

测试仪器通过测量电流的强度,就能得出相应的血糖浓度。

不同的测试仪器可能有不同的测量方式。

有些仪器采用电流测量法,有些则通过电压差或电阻变化来测量。

无论使用何种测量方法,核心原理都是通过葡萄糖氧化酶将血液中的葡萄糖氧化成葡萄糖酸,并测量由此产生的电流、电压或电阻变化来确定血糖浓度。

二、电化学测定法原理:电化学是利用电流、电压和电荷等物理化学性质来研究物质变化和测量性质的方法。

血糖仪中的电化学测定法原理主要有两种:安培法和库伦计。

1. 安培法:安培法是通过测量葡萄糖氧化反应电子转移引起的电流来确定血糖浓度。

在测试带上,葡萄糖氧化酶催化葡萄糖氧化反应,产生电子流。

通过电极之间的电流来测量这个电子流的强度,从而确定血糖浓度。

2. 库伦计:库伦计是通过测量电解质溶液中离子迁移引起的电荷量来确定血糖浓度。

在测试带中,葡萄糖氧化酶催化葡萄糖氧化反应,生成的电子会引起电解质的离子迁移。

通过测量这个离子迁移产生的电荷量来确定血糖浓度。

无论是安培法还是库伦计,电化学测定法在血糖仪中都是通过测量电流或电荷量来确定血糖浓度。

这种方法具有灵敏度高、准确度好、响应速度快等优点,因此在血糖测试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综上所述,测试仪器血糖的原理主要基于葡萄糖氧化酶和电化学测定法。

通过葡萄糖氧化酶催化葡萄糖的氧化反应,产生电子,通过电流、电压或电荷量的测量,从而确定血糖浓度。

班氏法测定尿糖实验报告

班氏法测定尿糖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班氏法测定尿糖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

2. 学会使用班氏试剂检测尿液中的葡萄糖含量。

3. 了解尿糖检测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价值。

二、实验原理班氏法是一种经典的尿糖定性试验方法。

该方法的原理是:葡萄糖含有醛基,在高热、碱性溶液中,能将试剂中的蓝色硫酸铜还原为黄色氢氧化亚铜,出现红色氧化亚铜沉淀。

通过观察沉淀的颜色深浅,可以判断尿液中的葡萄糖含量。

三、实验材料1. 班氏试剂2. 尿液样本3. 试管4. 热源5. 移液器四、实验步骤1. 鉴定试剂:取少量班氏试剂于试管中,加入尿液样本,混合均匀,加热煮沸。

若溶液颜色变为红色,则说明班氏试剂有效。

2. 加样:取1ml尿液样本于试管中,加入1ml班氏试剂,混合均匀。

3. 加热:将试管放入热源中,加热煮沸1-2分钟。

4. 观察:煮沸后,取出试管,待其冷却至室温。

观察溶液颜色变化,若出现红色沉淀,则说明尿液中含有葡萄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正常尿液:在实验中,正常尿液样本加热煮沸后,溶液颜色变为红色,但无红色沉淀出现。

这表明正常尿液中的葡萄糖含量较低,不足以使班氏试剂发生颜色变化。

2. 糖尿病尿液:在实验中,糖尿病尿液样本加热煮沸后,溶液颜色变为红色,并出现红色沉淀。

这表明糖尿病尿液中含有较高浓度的葡萄糖,使班氏试剂发生颜色变化和沉淀。

六、实验讨论1. 班氏法的优点:班氏法是一种简单、快速、经济的尿糖定性试验方法。

该方法的操作步骤简单,易于掌握。

同时,班氏试剂可长期保存,不必现配现用。

2. 班氏法的不足:班氏法对葡萄糖的检测灵敏度较低,且易受其他还原糖的干扰。

此外,班氏法的结果判断主要依靠肉眼观察,主观性较强。

3. 改进措施:为了提高班氏法的检测灵敏度,可以采用以下措施:(1)提高班氏试剂的浓度;(2)使用更高灵敏度的检测仪器;(3)结合其他尿糖检测方法,如葡萄糖氧化酶法等。

七、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班氏法测定尿糖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

新型葡萄糖电化学传感器的研究与分析应用开题报告

新型葡萄糖电化学传感器的研究与分析应用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论文题目一种基于无酶的电化学葡萄糖传感器的研究选题意义:传感器和传感器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的重要部分,它在我们的生活生产中无处不在,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在各种期刊上已经发表了大量关于传感器的各种领域的论文;包括分子识别、纳米技术、聚合物化学、微流技术、分子生物学都能作为潜在的传感器应用技术;无论在现在还是在将来,传感器都拥有巨大的价值;传感器可以测量环境组成、健康状况、机器性能、食品质量等等;举例来说,汽车发动机内如果安装上氧气传感器,通过检测氧气含量,可以帮助优化发动机内的空气-燃料比,从而实现优化引擎性能,提高能效比;葡萄糖传感器如果能实现连续在线检测,糖尿病人就可以实时监测自身的血糖变化,从而调节饮食,控制血糖浓度,或者按照需要注射胰岛素;如果将传感器连上封闭控制的胰岛素注射器,还能实现胰岛素的自行注射,使糖尿病人过上普通人的生活;因此,对葡萄糖传感器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有酵葡萄糖传感器比较,无酶葡萄糖传感器具有以下优点:首先,无酶葡萄糖传感器不受糖易变性失活的影响,不需要在特殊条件下保存,比有酶葡萄糖传感器使用寿命要长;其次,制备无酶葡萄糖传感器比较简单,没有把酶修饰到电极上的技术难题;再次, 无酶型的传感器制备成本要比有酶葡萄糖传感器便宜,因为酶的制备和纯化都较为困难,这就导致酶的使用价格比较高;最后无酶葡萄糖传感器的稳定性和重现性方面都比有酶生物传感器优良,因为它不受修饰到电极上的酶的数量的影响;虽然近年来电化学方法检测葡萄糖体现出大量的优点,然而这些新型材料在检测葡萄糖时也表现出一定的缺点,如无酶葡萄糖传感器氧化选择性并没有酶电极传感器的选择性好,当样品中存在大量的抗坏血酸AA和尿酸UA时,使用镍电极检测也有相应的响应电流;而且部分无酶葡萄糖传感器成本也比较高,容易发生氯离子中毒等等,这些缺点都大大限制了它们的应用;因此,制备一种成本较低、高选择性、可快速可靠检测葡萄糖的无酶葡萄糖传感器仍是科研工作者关注的焦点;研究背景:检测葡萄糖含量的方法有很多种;实验室常用的方法是碘量法,实际应用中常用的方法有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分光光度法、旋光度法、气相色谱法、生物传感器法,此外还有比色法、薄层色谱法等;葡萄糖的检测方法很多,各有利弊;髙效液相色谱法中的离子色谱法在近年来发展非常快;银类杂多酸常常用作分光光度法分析中的重要显色剂,用来测定桂、等物质;旋光度法常常用作检测葡萄糖的一种辅助方法,这是由于葡萄糖的结构比较复杂;用气相色谱法检测分析葡萄糖时,操作过程较为复杂,需要对葡萄糖进行桂酸化预处理;使用生物传感器法检测葡萄糖时,表现出线性检测范围宽、灵敏度高、成本比较低等优点,所以生物传感器法检测葡萄糖应用前景较好;葡萄糖传感器的研究一直为化学与生物传感器研究的热点,基于其使用变换器的物理化学原理,葡萄糖传感器可分为电化学传感器、压电传感器、热电传感器、声学传感器和光学传感器等等,其中电化学传感器是最早研制的生物传感器;按有无使用酶用于构建葡萄糖传感器,可将葡萄糖电化学传感器分为基于酶的葡萄糖电化学传感器和无酶电化学传感器;对于酶电极的电化学葡萄糖传感器的研究已经进行了几十年,同时也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但是随着研究的发展,人们发现,用酶来修饰电极暴露出了越来越多的缺点,比如电极稳定性不好,因为GOD在电极构造、储存和使用的过程中容易发生变性;酶的成本较高;GOD固定到电极上的过程复杂,仍然没有一种完美的方法,使得其既能满足酶的稳定性和高效性,又能使其不易脱落、失活;实验操作条件需要严格控制;实验数据重现性较差;抗干扰能力差等等;这些因素影响了酶电极葡萄糖生物传感器的灵敏度、稳定性及重现性,也限制了其产业化发展;因此,越来越多的科研工作开始关注无酶电极来解决这些问题;随着酶修饰电极葡萄糖传感器的缺点不断出现人们开始更多的关注无酶葡萄糖传感器;碳纳米管、稀有金属纳米材料、金属合金、以及金属纳米氧化物,等材料逐渐用于构建无酶葡萄糖传感器;用无酶葡萄糖传感器检测葡萄糖时,其表现出良好的电催化活性,总体来看,优点有线性范围广,检测限低,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同时表现出很好的可重现性以及长期稳定性;纳米材料的一个应用是制备纳米级电极;对于纳米结构材料修饰的电极来说,纳米颗粒尺寸较小,表面的键态及电子态与内部的状态不同,从而使纳米颗粒表面活性的位置大大增加,而且纳米颗粒比表面积大、表面自由能高、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因此使纳米材料修饰电极具有较好的反应活性和选择性,进一步使修饰电极对某些特定物质的电化学行为产生某种特有的催化效应;纳米材料修饰电极主要有以下三类;(1)碳纳米管修饰电极;(2)金属纳米材料修饰电极;3纳米半导体材料修饰电极;国内外研究现状:很多文献报道使用碳纳米管或者将金属纳米材料与碳纳米管复合后的材料用作构建无酶葡萄糖传感器,检测葡萄糖时表现出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如Jian-Shan Ye等人使用多壁碳纳米管电极检测葡萄糖就表现出较好的电催化活性;稀有金属如Au、Ag、Pt等材料,常用做电极材料,制成无酶葡萄糖传感器来检测葡萄糖,并表现出良好的性能;如SejinPark等人用介孔Pt电极来检测葡萄糖,表现出良好的选择性、灵敏度以及稳定性;金属合金如Pt-Pb材料用于电极材料检测葡萄糖时,具有良好的电催化性能;如Jingpeng Wang等人合成纳米多孔Pt-Pb材料,用来检测葡萄糖时表现出很好的电催化活性;金属纳米粒子Pt、Ni等材料,也常用于修饰电极构建葡萄糖传感器检测葡萄糖,表现出良好性能;如Lian-Qing Rong等人在碳纳米管上修饰了高度分散的Pt纳米粒子,并用此材料钻-多壁碳纳米管Pt-MWCNTs 修饰电极,以及Li-Min Lu等人制备了Ni纳米线阵列电极,这些材料用于电化学方法检测葡萄糖时,都表现出良好电催化性能;金属氧化物如MnO2或金属纳米氧化物如纳米CuO等材料,常与碳纳米材料复合后,用于制成无酶葡萄糖传感器来检测葡萄糖,也表现出良好的性能;如Jin Chen等人将制备的MnO2/MWCNTs复合材料修饰到电极表面检测葡萄糖,表现出很好的电化学性能;Liao-Chuan Jiang等人用氧化铜纳米粒子修饰多壁碳纳米管制成CuO/MWCNTs电极来检测葡萄糖,也表现出良好的选择性、灵敏度以及稳定性;课题内容:1、本研究工作的目标在于通过纳米过渡金属氧化物NiO修饰碳糊电极、过渡金属Au的纳米复合材料修饰玻碳电极,构建无酶葡萄糖传感器,检测葡萄糖;并进一步探索了如何提高电化学无酶葡萄糖传感器的性能,改善它的选择性、灵敏度、检测限以及稳定性;2、工作准备:1在前期工作中,我们尝试使用了几种过渡金属氧化物的纳米材料修饰碳糊电极,用于检测葡萄糖;2 Ni、NiO或者NiOH2能够在电极表面通过NiOOH/NiOH2氧化还原对催化葡萄糖的电化学氧化;我们将氧化镍与碳糊混合制备电化学葡萄糖传感器;该材料可用于修饰玻碳电极,检测葡萄糖,表现出良好的电化学性能;研究步骤:一纳米过渡金属氧化物构建无酶葡萄糖传感器1、实验仪器1CHI842B电化学工作站2磁力揽拌器3YP15K电子天平4PH030A型干燥箱2、主要试剂纳米过渡金属氧化物NiO、Pr6O11、Sm2O3、Y2O3、CeO2、Nd2O3、Dy2O3Nanjing EmperorNano Material Co. Ltd.;石墨粉;石蜡;葡萄糖;实验用水为二次超纯水Milli-Q,其它试剂均为分析纯,使用前不需任何处理;标准溶点毛细管;3、电极的制备碳糊电极的制备:将石墨粉与石蜡按质量比为5:1混合,用研钵研磨后,形成碳糊;然后在一根毛细管中装入一定量的碳糊并压实,将一根铜丝从毛细管另一端插入电极,并用胶固定;碳糊电极的修饰:分别将纳米过渡金属氧化物NiO、Pr6O11、Sm2O3、Y2O3、CeO2、Nd2O3、Dy2O3与磨好的碳糊按照质量比1:5研磨混合后,取少量修饰到碳糊电极顶端大约1mm,用于检测葡萄糖;将纳米过渡金属氧化物NiO与磨好的碳糊按照质量比1:9研磨混合后,取少量修饰到碳糊电极顶端,用于检测葡萄糖;二纳米氧化镍材料修饰电极检测葡萄糖1、实验仪器1 Cm842B电化学工作站2磁力搜拌器3 YP15K电子天平4 PH030A型干燥箱5扫描电子显微镜2、主要试剂纳米过渡金属氧化物NiO Nanjing Emperor Nano Material Co. Ltd.;石墨粉;石蜡;葡萄糖;抗坏血酸AA;尿酸UC;实验用水为二次超纯水Milli-Q,其它试剂均为分析纯,使用前不需任何处理;标准焰点毛细管直径1mm;3、电极的制备碳糊电极的制备:将石墨粉与石錯按质量比为5:1混合,用研钵研磨后,形成碳糊;然后在一根毛细管中装入一定量的碳糊并压实,将一根铜丝从毛细管另一端插入电极,并用胶固定;碳糊电极的修饰:将纳米过渡金属氧化物NiO与磨好的碳糊按照质量比1:9研磨混合后,取少量修饰到碳糊电极顶端大约1mm,用于检测葡萄糖;预期研究结果:1、探索不同含量的NiO对修饰电极检测葡萄糖的影响;将不同含量的NiO 碳糊修饰到碳糊电极表面,分别选择NiO:CP=l: 5和NiO:CP=l: 9的碳糊修饰电极,检测葡萄糖;NiO修饰电极对葡萄糖的电催化响应信号与溶液中的OH-浓度和修饰材料表面的氧化还原电对NiOH2/NiOOH的含量相关2、基于Ni、NiO、Ni0H2的无酶电化学葡萄糖传感器已经多次被报道;将纳米NiO修饰的碳糊电极在高电位范围内进行扫描处理,然后检测葡萄糖;希望所得的无酶葡萄糖传感器在检测葡萄糖时能够有更好的响应速度,更高的灵敏性,更宽的检测范围等;研究进度安排2014年至2014年,课题内容确定,听取具体指导,着手准备所需仪器设备及药品;2015年至2015年,根据课题内容收集相关资料,确定论文题目,着手实验的开展;2015年至2015年,完成毕业论文任务书及开题报告,做好毕业论文的前期工作;2015年至2015年,实验阶段,收集相关数据,开展实验;2015年至2015年,数据处理,撰写毕业论文;2015年至2015年,毕业论文答辩,评定成绩;毕业论文总结;2015年至2015年,毕业论文工作总结;参考文献:1Jiang L C,Zhang W D. A highly sensitive nonenzymatic glucose sensor based on CuO nanoparticles-modified carbon nanotube electrodeJ. 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 2010,25: 1402-1407.2 王亮,尚会建,王丽梅.葡萄糖检测方法研究进展J.河北工业科技,2010,272: 132-135.3 兰丹.基于纳米金增强的酶基化学发光生物传感器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4 庄贞静,肖丹,李毅.无酶葡萄糖电化学传感器的研究进展JJ.化学研究与应用,2009,2111: 1486-1493.5 吴国权.多壁碳纳米管和纳米金修饰金电极葡萄糖传感器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6 汪晓霞.金纳米材料用于葡萄糖生物传感器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7 Ghindilis A L, Morzunova T Q Barmin A V,et al. Potentiometric biosensors for cholinesterase inhibitor analysis based on mediatorless bioelectrocatalysisJ. 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 1996,119: 873-880.8 Pandey P C, Mishra A P. Novel potentiometric sensing ofcreatinineJ.Sensors and Actuators B: Chemical, 2004,992-3: 230-235.9 Reybier K, Zairi S, Jaffrezic-Renault N, et al. The use of polyethyleneimine for fabrication of potentiometric cholinesterase biosensorsJ. Talanta,2005,566:1015-1020.10Sen S, Giilce A. Polyvinylferrocenium modified Pt electrode for the design of amperometric choline and acetylcholine enzyme electrodesJ. 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 2004,1910: 1261-1268.11Gutes A, Cespedes F, Alegret S, et al. Determination of phenolic compounds by a polyphenol oxidase amperometric biosensor and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analysisJ. 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 2005,208: 1668-1673.12Clark L C, Lyons C. Electrode systems for continuous monitoring in cardiovascular surgery J. Annals of the New York Academy Sciences,1962,1021:29-32.13Updike S J,Hick G P. The enzyme electrodeJ. Nature, 1967,21492:986-988.14Wang J. Eleetrochemieal Glueose BiosensorsJ. Chemical reviews,2008,1082: 814-825.15Turner A P F, Karube I,^Ison G S. Biosensors:Fundamentals and Applications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7.16Guilbault G Q Lubrano G G. An enzyme electrode for amperometric determination of glucose J. Analytica ChimicaActa, 1973,643:439-455.17Cass AE Q Davis Q Francis G D, et al. Ferrocene-mediated enzyme electrode for amperometric determination of glucoseJ. Analytical Chemistry, 1984,56:667-671.18Cenas N K, Kulys J J. Biocatalytic oxidation of glueose on the conductive charge transfer complexJ. Bioelctrochem Bioenerget, 1981,8:103-113.19Park S,Boo H, Chung T D. Electrochemical non-enzymatic glucose sensorsJ.Analytica ChimicaActa, 2006,556:46-57.20胡贵权,管文军,李星.纳米碳管葡萄糖生物传感器的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2005,395: 668-671.21王酉,徐惠,李光.基于碳纳米管修饰丝网印刷碳糊电极的葡萄糖和尿酸生物传感器J.传感技术学报,2006,195: 2077-2083.22Zhang M,Smith A, Gorski W. Carbon nanotube-chitosan system for electrochemical sensing based on dehydrogenase enzymeJ Analytical Chemistry, 2004,7617: 5045-5050.23Park S,Chung T D,Kim H C. Nonenzymatic glucose detecticni usmg mesoporous platinumJ. Analytical Chemistry, 2003,75: 3046-3049.24Rong L Q,Yang C,Xia X H. Study of the nonenzymatic glucose sensor based on highly dispersed Pt nanoparticles supported on carbon nanotubesJ,Talanta, 2007,72: 819-824.25Wang J P, Thomas D F,Chen A C_ Nonenzymatic Electrochemical glucose sensor based on nanoporoxis PtPb networksJ, Analytical Chemistry,2008,80;997-1004.26Wang X, Hu C,Liu H. Synthesis of CuO nanostructures and their application for nonenzymatic glucose sensingJ. Sensors and Actuators ,144:220-225.27Chen J, Zhang W D, Ye J S. Nonenzymatic electrochemical glucose sensor based on MnfVMWNTs nanocompositeJ. Electrochemistry Communications, 2008,10: 1268-1271.28Ye J S, Wen Y, Zhang W D,et. al. Nonenzymatic glucose detection using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 electrodesJ, Electrochemistry Communications, 2004,61: 66-70.29Quan H,Park S-U,Park J. Electrochemical oxidation of glucose on silver nanoparticle-modified composite electrodesJ. Electrochimica Acta,2010,55:2232-2237.30Lu L M,Zhang L, Qu F L, et al. A nano-Ni based ultrasensitive nonenzymatic electrochemical sensor for glucose : enhancing sensitivity through nanowire array strategy J. 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 2009,251:218-223.31Wilson R, Turner APR Glucose oxidase: an ideal enzymeJ. 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 1992,73: 165-185.32邢亮.基于纳米材料的无酶传感器研究D.湖南大学,2010.33余海湖,姜德生.金纳米粒子自组装薄膜的光谱学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2,223: 511-514.34 Kiyofumi K, Nakamura M,Koumoto K. Magnetoresponsive smart capsules formed with polyelectrolytes, lipid bilayers and magnetic nanoparticles J.ACS Applied Material and Interfaces, 2010,23: 768-773.35I Can X W,Geng Z R, Wang Z L,et al. Magnetic 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 for aspirin recognition and controlled releaseJ. Nanotechnology,2009,2016: .36杨海朋,陈仕国,李春辉.纳米电化学生物传感器J.化学进展,2009,211:210-216.37Chaxych D, Cheng Q,Reichert A, et al. A "litmus test" for molecular recognition using artificial membranesJ. Chemistry and Biology, 1996, 32:113-120.38Kilian K A, Lai L M H,Magenau A,et tissue culture: in situ monitoring of the activity of protease enzymes secreted from live cells using nanostructured photonic crystalsJ. Nano Letters, 2009,95: 2021-2025.39Jiang X Z, Ge Z S, Xu J, et al. Fabrication of multiresponsive shellcross-linked micelles possessing pH-controllable core swellability and thermo-tuoable corona permeabilityJ Biomacromolecules, 2007, 810:3184-3192.40卢柯,卢磊.金属纳米材料力学性能的研究进展J.金属学报,2000,368:785-791.41Luo H X5 Shi Z J,Li N Q,et al. Investigation of the electrochemical and electrocatalytic behavior of single-wall carbon nanotube film on a glassy carbon electrodeJ, Analytical Chemistry,2001,735: 915-920.42Britto P J,Santhanam K S V5 Ajayan P M. Carbon nanotube electrode for oxidation of DopamineJ. Bioelectrochemistry and Bioenergetics. 1996,411:121-125.43Britto P J, Santhanam K S V, Rubio A, et al. Improved charge transfer at carbon nanotube electrodeJ. Advanced Materials, 1999,112: 154-157.44Rinzler A G, Liu J,Dai H, et al. Large-scale purification of single-wall carbon nanotubesrprocess product, and charaeterizationJ. Applied Physics A, 1998,671:29-37.45杨占红,吴洁清,李晶.碳纳米管的纯化-电化学氧化法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1,3: 446-449.46Bai Y,Sun Y Y,Sun C Q. Pt-Pb nanowire array electrode for enzyme-free glucose detectionJ. 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 2008,244: 579-585.47Cherevko S,Chung C H. Gold nanowire array electrode for non-enzymatic voltammentric and amperometric glucose detectionJ. Sensors and ActuatorsB,2009,1421: 216-223.48Ding Y,Wang Y,Su L,et al. Electrospun Co304 nanofibers for sensitive and selective glucose detectionJ, 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 2010,262:542-548.49Li C C, Liu Y L,Li L M,et al. A novel amperometric biosensor based on NiO hollow nanospheres for biosensing glucoseJ. Talanta, 2008,771: 455-459.50Miao F,Tao B T, Sun L,et al. Amperometric glucose sensor based on 3D ordered nickel-palladium nanomateriai supported by silicon MCP arrayJ.Sensors and Actuators B,2009,1411: 338-342.51Pham X H,Bui M-P N,Li C A,et al. Electrochem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a single-walled carbon nanotube electrode for detection of glucoseJ. Analytica ChimicaActa, 2010,6711-2: 36-40.。

胰岛素用量估算之欧阳家百创编

胰岛素用量估算之欧阳家百创编

胰岛素用量估算在确定胰岛素治疗时,首先需要使饮食总量及运动量相对稳定,并在此基础上,根据患者的体重、病情、血糖、尿糖等估算胰岛素的初始用量。

一般主张在胰岛素初始治疗时,一律选用短效(正规)胰岛素,以便于剂量的分配和调整,但在国外对某些病情不重的病人,初始治疗选用中效胰岛素早餐前一次注射,然后逐步调整剂量。

美国国际糖尿病中心及Joslin糖尿病中心主张胰岛素初始剂量为每千克体重每天03~05U,但考虑到我国人民热量摄入相对较少,潘孝仁等教授主张初始剂量应从每日4~8U开始。

下面的方法仅作参考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1按体重计算法:(1)病情轻的患者:尚有一定量的胰岛素分泌,初始剂量可按每千克体重每日04~05U计算。

(2)病情较重,症状典型的Ⅰ型患者:实际体重较标准体重减轻20%以内,无急性应激情况,血糖较高,病情不稳定者,初始剂量可按05~08U/kg·d计算。

(3)病情严重,病程较长,有应激情况,如感染、手术等,胰岛素用量需相应增加,但一般不超过10U/kg·d。

例如:某患者体重62kg,Ⅰ型糖尿病,撊嘁簧贁症状明显,无急性应激,其胰岛素用量为30U/d 左右。

2按生理需要量估算:研究发现,当成人胰腺全部切除后,每日胰岛素的生理需要量为48U左右。

因此,从理论上讲,即使胰岛功能完全丧失,每日胰岛素用量也只需48U左右。

但是,体内外许多因素可影响胰岛素的用量,而且药用胰岛素不同于内生胰岛素,个体对药用胰岛素的敏感性不同,故胰岛素用量宜从小剂量开始,一般先用24~30 U/d,每隔2~3天调整一次剂量,直至血糖控制良好。

3按血糖浓度估算:一般地说,每单位胰岛素可氧化分解葡萄糖2g,根据患者的实际血糖值,可以计算出体内多余的葡萄糖总量,进而推算出胰岛素的用量。

(1)根据公式:其计算公式为:[实测血糖浓度(mmol/L)?56 mmol/L(正常血糖浓度)]×180×体重(kg)×06/(1000×2)欧阳家百(2021.03.07)公式中因体液总量占体重的60%,故体重×06为体液总量,重量单位为kg,换算成体积单位为L;公式分子中(实际血糖浓度?56 mmol/L)为过剩量葡萄糖的浓度,其单位为mmol/L,换算成mg/L需乘以系数180,因此上述公式中分子的最终结果为过剩的葡萄糖量,单位为mg,再除以1000即换算成g,然后按每2g糖需胰岛素1 U(即除2)即可得胰岛素需要量。

血糖测量的电化学原理

血糖测量的电化学原理

血糖测量的电化学原理血糖测量的电化学原理血糖测量的电生物化学原理是当施加一定电压于经酶反应后的血液产生的电流会随着血液中的血糖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通过精确测量出这些微弱电流,并根据电流值和血糖浓度的关系,反算出相应的浓度。

所以,确定这个关系是问题的核心。

但其关系复杂,受多方面因素影响。

电压强度、所使用的试条以及检测的血液量都会对其产生影响。

理论上需要在所有浓度点上大量实验才能确定最终的关系。

在实际操作中,只需在选择若干重要浓度点做大量实验,然后采用曲线拟合或插值等数据处理方式来确定其与电流值之间的关系。

血糖测量通常采用电化学分析中的三电极体系。

三电极体系是相对于传统的两电极体系而言,包括,工作电极(WE),参比电极(RE)和对电极(CE)。

参比电极用来定点位零点,电流流经工作电极和对电极工作电极和参比电极构成一个不通或基本少通电的体系,利用参比电极电位的稳定性来测量工作电极的电极电势。

工作电极和辅助电极构成一个通电的体系,用来测量工作电极通过的电流。

利用三电极测量体系,来同时研究工作电极的点位和电流的关系。

如图1所示:方案描述该血糖仪提供多种操作模式以适应不同场合的应用,另外提供了mmol/L,mg/dl,g/l三种常见测量单位的自由切换并自动转换。

该三个单位之间的转换关系如下:1mmol/L=18 mg/dL 1mmol/L=0.18 g/L 1 mg/dL=0.01 g/L针对不同国家地区的不同要求,血糖仪可以采用以上任意一种单位来显示测量结果,转换的方式采取使用特殊的代码校正条来实现。

(1)单片机及内部硬件资源的充分利用。

Silicon labs C8051F410单片机内部集成了丰富的外围模拟设备,使用户可以充分利用其丰富的硬件资源。

C8051F410单片机的逻辑功能图如图2所示。

利用其中12位的A/D转换器用来做小信号测量,小信号电流经过电流采样电路最终转换为电压由该A/D采样,然后以既定的转换程序计算出浓度显示在液晶板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种通过获取信息并把其转换为某种信 号加以传输与处理的过程非常类似于人利 用感官感受外界信息并把其送达到大脑进 行处理的过程。
人的味觉
在人类的感觉中,视觉、听觉和触觉获取的是物理信息,与 之相关的传感器被分类为物理传感器.嗅觉、味觉获取的是化 学信息,称为化学传感器。
人的嗅觉和味觉,即人的化学感觉有种种局限,它对许多有味 物质的感觉比较迟钝同时能感觉的化学对象的种类亦有局限. 比如人的嗅觉不能识别有毒的一氧化碳,因而常常在不知不觉 中中毒。
根据信号转换技术的不同,可将化学传感器分为 电化学传感器、光化学传感器、质量化学传感器和 热化学传感器。
The End
例如,加尿后烧开显橘 红色,就应在上次用量 的基础上加12单位的 胰岛素。这种办法很麻 烦,而且是半定量的。
在葡萄糖传感器问世之前,患者需采 用所谓“班氏试验尿糖估计法”来指 导胰岛素注射量。这一方法相当烦琐, 需备酒精灯一个、试管一支、吸管一 支、班氏剂一瓶。每次注射胰岛素前, 取班氏试剂2毫升放入试管中,置酒 精灯上烧开,开后试剂保持蓝色不变, 说明试剂有效,加入病人尿液3滴, 再置酒精灯上烧开,根据试剂的变色 情况决定胰岛素用量的增减.
如何实现信号转化
电化学传感器就是将分析对象的化学信息转换成电 信号的传感装置。从1906年第一支化学传感器产生 以来,大半个世纪中化学传感器的信号转换均集中 在将化学信息直接以电信号(如电流、电位、电阻 等)表达的方式上。
直到最近30多年,随着光纤通信技术和物理传感 器(如石英晶体微天平、压电表面声波器件等)的 发展,化学家们才将化学传感器的信号转换由单纯 的电信号拓展到光信号、热信号、质量信号等多个 领域。
用电化学葡萄糖传感器测定人体血糖胰岛素增减量(单位) >+16 +12 +8 +4
蓝 0或-4
班氏尿糖估计法确定胰岛素用量
用电化学葡萄糖传感器 测定人体血糖
• 葡萄糖传感器传 感器的响应原理:
是葡萄糖氧化酶 (GOD)参与的 酶促反应:
装置由三部分组成:血糖 传感器、供药泵、胰岛素 药源。传感器、泵与病人 的血液三者构成一个闭环 控制系统(图)。传感器 将测定的信号变为对供药 泵开启与关闭的指令,使 糖尿病病人能像正常人一 样保持最恰当的血糖含量
我们周围的传感器
电冰箱、微波炉、空调机有温度传感器; 电视机有红外传感器; 录像机、摄像机有湿度传感器; 液化气灶有气体传感器; 汽车有速度、压力、湿度、流量、氧气等多种 传感器……
基本概念
•获取被测量对象的信息 •把获取的信息进行转换,即将其转换成一 种与被测量有对应关系的便于传输处理的 信号(通常是电信号) 例如,利用铂金电阻器通过惠斯登电桥将 温 度信息转换成电阻变化信号;利用玻璃 电极将pH值信息转换为电压变化信号等。
种类繁多的化学传感器的出现,突破了人的感官的局限,使 人类的化学感觉在广度上和深度上都得到了延伸。简单而言, 化学传感器是模仿人类化学感觉器官的人造仪器。例如,半导 体气味传感器对人鼻嗅之无味的一氧化碳,其检测灵敏度可低 至百万分之几,这一数值远低于空气中允许存在的一氧化碳浓
度。安装这样的传感器可有效地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