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三年级说课稿

合集下载

小学科学说课稿(集锦15篇)

小学科学说课稿(集锦15篇)

小学科学说课稿(集锦15篇)小学科学说课稿1一、说教材《温度和温度计》是科教版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中的资料。

教材分为四部分(课件出示四个部分一:比较水的冷热。

活动二:观察温度计。

活动三:摄氏温度的读和写。

活动四:读出温度计指示的度数。

)第一个活动让学生经过自身的体验来感知温度,并得出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第二个活动以学生们在“冷水与热水”中积累的经验为基础,引出温度和温度计的概念。

第三个活动的重点是训练学生对摄氏温度认读和记录第四个活动是指导学生如何准确地使用温度计。

其中重点是训练学生对摄氏温度的认读和记录,难点是引导学生识读零下温度。

二、依学情说目标我所应对的是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对温度和温度计没有很深的了解。

学生可能听说过温度计,也曾用体温计测量过体温,但真正使用温度计测量过其他物体温度的学生估计极少。

所以根据大纲要求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制定如下:(课件出示知识目标:使学生明白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物体的温度能够用温度计来测量。

本事目标:经过学生参与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和观察本事。

情感目标:从温度计这种工具的精巧设计体验科学的魅力,理解测量工具使用规定的意义,并愿意遵守这些规定。

)三、说教学策略和学法在确定了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的基础上,我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是(课件出示:巧设悬念-----实验感知---观察思考-----实践运用)这个教学策略和方法体现了变教给学生知识为教会学生学习,在大胆想、充分做而获取感性认识的同时培养学独立获取知识和进行科学探究的本事。

课堂上,我指导学生采用(课件出示:问一问想一想做一做说一说用一用)的方法来学习。

问自我不懂的地方想教师提出的问题,做自我研究的实验,说自我理解的资料,用所获的知识释疑。

学生始终在教师的引导下动脑、动手、动口。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

四、说教学程序为完成教学目标,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进取性,我的教学安排如下。

小学科学教科版说课稿(优秀7篇)

小学科学教科版说课稿(优秀7篇)

小学科学教科版说课稿(优秀7篇)小学科学说课稿篇一一、说教材《它们吸水吗》是教科版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本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们周围的材料》中的第4课。

重点是让学生了解材料的吸水性与他们的'用途的关系,为后面学习打好基础。

本课主要是通过实验进行教学的,因此从能力培养来看,属于“实验能力”系列。

小学生的学习,最好是以直接经验的形式掌握。

这是因为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是以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由具体到抽象。

为此,了解材料的吸水性,必须由学生自己去探索,亲自动手实验,从而进行观察,得出结论。

而三年级学生年龄小,对实验接触少,动手能力差,故而结合本课及学科基本要求,特制定: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观察,比较木片、纸片、金属片、塑料片的浸透性的大小。

2、了解纸的制作过程,并能自己动手实践,增强材料循环使用,节约资源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用观察的方法比较材料的吸水性。

教学难点: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吸水性与材料的组成和结构有关。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准备:1、大小厚度尽量相同的纸片、木片、塑料片、金属片各十片。

(每组一份)2、稀释的红墨水、滴管。

(每组一个)3、餐巾纸、铅画纸、放大镜(每组一份)4、杯子、筷子、毛巾、卫生纸(每组一份)5、放大的蔡伦相一张。

(播放古代造纸录像)本课是实验课,要上好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发挥主题作用,从而完成任务。

二、说教法低年级学生对实验很感兴趣。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采用的教学方法是以“实验法”为主。

学生能看得见,摸得着,在实验过程中得到直观、生动的感性认识,有利于学生学习本课教学重、难点,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同时培养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提高实验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三、说学法从学生实际出发,为顺利完成教学目标,抓重点、破难点,在学法方面从以下几点指导:1、继续学习实验法。

2、在实验中学会观察、描述。

3、能自己动手实践,造一张纸。

四、说教学程序心理学研究表明:只有经常启发学生动手、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通过手脑并用建立鲜明、清晰、正确的表象。

三年级新教科版科学《我们研究天气现象》说课稿

三年级新教科版科学《我们研究天气现象》说课稿

三年级新教科版科学《我们研究天气现象》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1 教材内容本单元主要通过观察、实验和探究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天气现象的基本概念,如天气的变化、各种类型的天气等。

1.2 教材特点本单元教材内容丰富,实用性强,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实际观察和实验了解天气现象的基本概念,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二、教学目的2.1 教学目标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 了解天气现象的基本概念;- 掌握观察、实验的基本方法;- 培养探究精神,培养科学思维能力。

2.2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天气现象的基本概念;- 培养学生实际观察和实验天气现象的能力。

2.3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和科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方法本单元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法- 观察法- 实验法- 探究法四、教学流程4.1 教学设计本单元教学设计如下:4.2 具体教学过程4.2.1 打开课堂本节课开始前,教师应该和学生打招呼,营造轻松的研究氛围。

4.2.2 看图猜天气教师出示几张图片,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天气,引导学生开始对天气现象产生兴趣,从而对本单元有更好的研究认识。

4.2.3 自己动手做天气预报让学生自己做天气预报,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造力,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4.2.4 实验后小结学生通过实验了解了天气现象的变化,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巩固研究成果。

4.2.5 总结本节课研究内容教师应该对本节课研究内容进行总结,巩固学生的研究成果,并给予必要的肯定和鼓励。

五、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实际观察、实验结果、探究报告等方式对学生在本节课中的研究情况进行总结,并针对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和指导。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采用了观察、实验、探究等方式,让学生充分了解和认识了天气现象的基本概念,但是在实际授课过程中,仍然存在教学设计不够合理、教学方法不够灵活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认识液体》 说课稿

《认识液体》 说课稿

《认识液体》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认识液体》。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认识液体》是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的内容。

这一单元主要围绕物质的状态展开,而液体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常见形态。

通过对液体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物质的特性和变化。

本节课的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介绍了液体的共同性质,如具有一定的体积、没有固定的形状、会流动等。

其次,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和比较不同液体的性质差异,如颜色、气味、透明度、黏稠度等。

最后,引导学生思考液体在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教材的编排注重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好奇心强、喜欢探索的阶段。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到了许多液体,如牛奶、水、食用油等,但对于液体的性质和特点并没有系统的认识。

学生在之前的科学学习中,已经初步掌握了观察和比较的方法,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但在实验设计、数据记录和分析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液体具有一定的体积、没有固定的形状、会流动等共同性质。

(2)了解不同液体在颜色、气味、透明度、黏稠度等方面存在差异。

2、科学探究目标(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简单工具对液体进行观察和比较。

(2)能够设计简单的实验,探究液体的性质。

(3)能够记录和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分析实验结果。

3、科学态度目标(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了解液体在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2)意识到科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认识液体的共同性质。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空气能占据空间吗》优质说课稿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空气能占据空间吗》优质说课稿

《空气能占据空间吗》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空气能占据空间吗”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六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一、教材及学情分析《空气能占据空间吗》是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空气”中的第二节课。

通过本单元第一课时“感受空气”,学生已经感受到空气的存在,也知道了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空气是否也和其他物质一样,占据空间呢?这个问题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也会存在一些争议。

因此,在学生认识空气确实存在的基础上,认同空气和其他物质一样,能够占据空间,组织开展实验探究活动尤为重要,也为本单元第三课时“压缩空气”奠定了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在理解教材和分析学情的基础上,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L通过实验观察到空气占据了空间。

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2,用实验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一定的空间;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观察和解释。

也是本节课教学难点。

3.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形成尊重科学的态度。

三、说教法学法为了更好的突破教学重难点,使本节课更具有层次性,使用以下教法学法。

四、说教学准备为了帮助教学目标更有效的达成,我将从以下两个实验进行改进。

教材中原实验①是杯子垂直压入水中,实验时如果杯子接触水面时没有垂直进入水中,水就会溢入杯内,将纸弄湿,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

而且学生在操作时将纸团紧塞到杯底,纸团容易掉到水里,且不能重复利用,不利于环保。

原实验②杯底打孔,学生在操作时存在安全性隐患。

那么基于这些,本实验改进的着重点在于利用常见的材料,通过改进两个创新实验,让学生直观的认识空气占据空间,并依据证据归纳,概括空气占据空间的性质。

改进的实验器材:透明塑料水槽、打气筒、矿泉水瓶(完整的和去底的矿泉水瓶各一只)、橡胶管、乒乒球,这是改进后的实验装置。

五、说教学过程改进实验后,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我们要在实验的环节中一步一步落实,接下来我将重点说说我的教学过程:第一个环节创设情景,我采用这样有层次、有逻辑的提问方式,引发学生深度思考,让他们的关注点聚焦到本课的实验上,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

小学科学《纸》说课稿

小学科学《纸》说课稿

小学科学《纸》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科学《纸》。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纸》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 1 课。

本单元的主题是“材料”,旨在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及其性质。

而“纸”作为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且熟悉的材料,是开启本单元学习的良好切入点。

本节课主要通过观察、比较和实验等方法,让学生了解纸的特性和用途,激发学生对材料世界的探究兴趣。

教材内容包括“观察一张纸”“比较不同的纸”“研究纸的吸水性”“了解纸的来源”等部分,逐步引导学生深入认识纸这种材料。

二、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对于纸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知道纸可以用来写字、画画、折纸等。

但是,他们对于纸的特性和来源可能缺乏系统的认识和深入的思考。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喜欢动手操作,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简单的实验能力,但在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目标知道纸是由纤维组成的,不同的纸在吸水性、结实程度等方面存在差异。

了解纸的发明和制作过程。

2、科学探究目标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工具对纸进行观察和比较。

能够设计简单的实验来探究纸的吸水性等特性。

3、科学态度目标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激发学生对材料世界的探究兴趣,培养创新精神。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节约用纸的重要性,树立环保意识。

了解纸的生产和使用对环境的影响。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纸的特性和用途。

教学难点:设计实验探究纸的吸水性,并能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五、教学方法为了达成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1、观察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不同的纸,发现它们在颜色、厚度、纹理等方面的差异。

《我们来做 “热气球”》说课稿(教案)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我们来做 “热气球”》说课稿(教案)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科学《我们来做“热气球”》说课稿各位领导老师,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六课《我们来做“热气球”》。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展开。

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

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通过前面五课的学习, 学生已经知道空气具有质量、能占据空间,还可以被压缩,本课从热气球的升降现象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通过指导学生制作“热气球”,让学生对“热空气会上升”的现象形成感性认识,并尝试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解释“热气球现象”。

学生通过简单的热气球模拟实验,对空气的这种物质有一个感性、直观的认知,知道“热空气会上升,空气变冷后会下降”这一原理。

二、说学情热气球是生活中比较有趣的一个物件,三年级的学生对此很感兴趣,可能他们已在电视电影上看过热气球。

因三年级的学生年龄小,缺少团队意识和安全意识。

在平常的实验也很少用到火,而本课的实验需要使用明火,所以要给学生强调实验安全事项和小组合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三、说教学目标1、空气受热后会膨胀变轻而上升,变冷后又下降。

2、能通过模拟实验认识和描述某些生活现象。

能运用画图、书写等形式记录实验现象。

3、知道在一定条件下,科学实验是可重复的。

4、了解燃放孔明灯的危险性。

了解热空气上升原理在生活中的一些应用。

四、说教学重难点重点:空气受热后会膨胀变轻而上升,变冷后又下降。

难点:用与空气有关的游戏和活动,丰富学生的认知,发现空气的更多特征,以证实自己的观察结果。

五、说教学法从新课标的教学要求来看,让学生记住几个知识点并不难,难就难在如何通过学习来真正激发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让学生积极参与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大胆表现,真正达到知识与情感的和谐统一。

小学生们大都具有很强的好奇心,但自制力和理解力相对较差在教学中,我通过语言描述、实物演示、知识渲染等手段创设课堂的教学情景。

《水与生命》小学科学一等奖说课稿

《水与生命》小学科学一等奖说课稿

《水与生命》小学科学一等奖说课稿1、《水与生命》小学科学一等奖说课稿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总归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

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水与生命》小学科学说课稿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各位领导以及在座的老师,大家好。

我叫赵彬彬,是育才实验小学的科学教师。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生命离不开水》。

一、首先我阐述的是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本节课是以生活中最常见的物质水作为研究对象。

水是组成世界万物的重要物质。

人体内有水、动物体内有水、植物体内也有水。

水是生命之源,可以说我们的一切都离不开水。

在本课的学习中,让学生了解水与生命最深层次的关系,使同学们体会到水的重要意义,也为以后本单元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科学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水是动物、植物和人体的组成部分,它在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了解常见食物中的含水量。

2、能力目标能和同学交流自己对本课的不同看法,设想没有水的世界将会变成什么样?3、情感目标学生能意识到水与生命的密切关系,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和水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4、说教学准备课前准备充分是上好一节课的基础,结合本节课的需求,师生应做如下准备。

(1)多媒体课件(2)塑料袋、杯子、剪刀、水、新鲜树叶、芹菜、橡皮筋、红墨水三、说教法根据本节教学目标及教材特点,我除了采用常用的讲述法、谈话法、演示法等一般方法以外,主要还采用了1/多媒体辅助教学法2/引导探究法3/分组讨论法等。

以上教学方法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愉快的学习氛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日益高涨。

四、说学法教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学,学生一旦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就能获得更多的知识,本节课我强调以探究为主,学生主动参与动手实践为辅的学习方式。

小学科学说课稿三篇

小学科学说课稿三篇

小学科学说课稿三篇小学科学说课稿篇1【教学目标】根据相关内容的调整和课程标准要求,制定以下目标:过程与方法●知道人体有哪些感觉器官,能运用各种观察器官进行观察;●利用放大镜、望远镜、听诊器等工具观察,体会到用工具观察更有效;●综合运用各种感官辨识和配制饮料。

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是观察;●知道观察的作用;●知道各种感官收集不同的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到观察是不断发现和深入思考的源泉,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体验到工具可以扩展人的感官功能——技术对科学的发展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意识到所有感官一起工作,观察才会更全面、更准确。

●养成对周围物体进行仔细观察的习惯。

【教学准备】课件,装有苹果、梨子、荔枝的黑色塑料袋,望远镜,放大镜,听诊器,显微镜,红糖水,白糖水,配方奶,红糖,白糖,奶粉,小勺,一次性筷子,一次性塑料杯等。

【教学实录】活动一:认识眼睛的观察作用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幅美丽的图片,想知道是什么吗?生:(露出好奇的目光)想。

师:(播放图片)请静静地观察图上都有些什么?比一比,看谁观察得最仔细。

(生观察图片)师:谁先来说说观察到了什么?比一比,看谁听得最认真。

(生描述观察到的景物,师引导学生补充)师:(点一位没有发言的同学)他们说到的你都观察到了吗?生:有些没有发现。

师:为什么没有发现呢?生:我观察没他们仔细。

师:老师相信你以后也能和他们一样仔细观察的。

师:刚才同学们用自己敏锐的双眼观察了图片上这些景物,其实眼睛是我们身体重要的感觉器官,我们用眼睛有目的的、仔细地看,可以观察到很多事物。

[课中反思1]:根据三年级学生的观察特点,选用观察图片来替代教材中观察自己的眼睛的活动,便于学生与同学比较观察同一物体时存在的差异。

在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观察到的现象这一环节时,注重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在不断补充、追问等多边交流中让学生体验到观察时要仔细、交流时要倾听,强化了观察和交流的正确方法。

小学三年级科学说课稿范文

小学三年级科学说课稿范文

小学三年级科学说课稿范文小学三年级科学说课稿范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三年级科学说课稿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三年级科学说课稿1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的说课题目是《糖到哪里去了》,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对本节课作具体阐述。

一、说教材本课是鄂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13课。

二、说教学目标本课通过做水的溶解性实验,知道水能溶解一些物品,比如糖和高锰酸钾等,从而知道什么叫溶解现象。

并探究如何加快物体在水中的溶解。

三、说教学重难点本课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溶解现象”,难点在于加快物体溶解有哪些方法,以及对日常生活中出现的溶解现象作出解释。

四、说教法和学法结合本课特点,我主要采取教师引导,让学生分组亲手做实验,通过自己观察溶解过程来理解“溶解现象”。

五、说教学过程本课教学拟分两个部分进行,即研究什么是“溶解现象”和研究如何加快溶解。

1、研究“溶解现象”(1)观察现象,提出问题。

①观察白色砂糖是什么样子的。

②观察砂糖在水中的变化情况:把砂糖放进水中,渐渐地砂糖的小颗粒就看不见了。

学生在观察砂糖的溶解时,会使用各种感官。

因此及时提醒学生:当你不知道是什么物质时,千万不要去尝。

③根据现象提出问题:糖到哪里去了?2、对问题作出推测(估计有几种说法)①化了;②到水里去了;③变得很小,到水里去了;④变得很小很小,分散到水里去了。

(3)设计实验为了验证自己的推测,设计实验。

课前教师准备好有颜色的物体(高锰酸钾)代替砂糖进行实验。

(4)做实验学生分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提醒学生用一小粒高锰酸钾放入水中,不搅拌,静静地观察一分钟,观察发生了什么变化?引导说出:颗粒周围有紫红色的像云雾一样的物体向外扩散,用木筷搅一下,扩散加快,最后一杯水全部变成了均匀的紫红色。

2023年小学科学说课稿万能(5篇)

2023年小学科学说课稿万能(5篇)

2023年小学科学说课稿万能(5篇)小学科学说课稿篇一教学目的1、认识各种通信懂得人们常用通信电报、电话进行联络。

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现代的各种通信,培养学生学科学的兴趣。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二、指导看图,说说图上画的都是什么样式的通信。

1、引导看图。

2、小组互相讨论3、指名说(1)烽火报警(2)驿马送信(2)飞鸽传信(4)电话(5)步话机(6)电报(7)卫星通信(8)电视电报(9)移动通信三、组织学生讨论你们见过这些通信吗?它们有什么好处?四、师介绍各种通信在现代化中的用处。

五、课堂训练1、思考:(1)你知道哪些通信方式?(2)这些通信是怎样通信的?2、学生分小组讨论3、小组汇报讨论情况。

六、课堂小结七、布置作业课后收集其它的通信方式。

小学科学说课稿篇二一、教材分析《消化器官》是湖北教育出版社小学《自然》五年级下册第23课,内容主要包括:认识人体的消化器官、认识消化器官的作用、消化器官卫生保健教育,是继《食物的营养》之后具体认识人体的器官。

消化器官是人体的主要组成部分,在人体知识中占有重要地位,学习消化器官,既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消化器官在人体的主要作用,又为今后学习人体的其它器官作了必要的准备。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消化器官的作用和消化的过程,教学难点是食物被人体消化吸收的过程。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人体的消化器官及功能,知道食物的大致消化过程。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探究精神,提高学生分析、综合和想象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三、教学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分组实验材料——试管、淀粉液、小烧杯、碘酒、滴管四、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激发探究欲望⑴演示实验:出示两根装水的试管和一些米饭、白糖,把白糖和米饭分别放入盛水的试管里摇动,让学生观察出现的实验现象。

目的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测量气温说课稿

测量气温说课稿

测量气温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测量气温》。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测量气温》是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天气单元的重要内容。

本单元主要引导学生关注天气现象,了解天气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而测量气温作为了解天气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学生认识天气的特点和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教材首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气温现象,提出问题“气温是怎么测量出来的”,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接着,教材介绍了气温计的结构和使用方法,并安排了测量气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测量气温的技能。

最后,教材通过对测量数据的分析和比较,引导学生发现气温的变化规律。

二、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对天气现象已经有了一定的观察和感受,但对于气温的测量方法和原理还比较陌生。

他们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欢动手实践,但在观察、分析和归纳能力方面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来掌握测量气温的知识和技能。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目标知道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空气温度。

了解气温计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认识到气温是不断变化的,能根据测量数据发现气温的变化规律。

2、科学探究目标能够正确使用气温计测量气温,并记录测量结果。

能够根据测量数据绘制气温折线统计图,分析气温的变化趋势。

3、科学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对天气现象的关注和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团队合作精神。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气温对人们生活和生产的影响,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气温计的使用方法和气温的测量。

教学难点:根据测量数据绘制气温折线统计图,分析气温的变化规律。

五、教法与学法为了达成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教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感受空气说课稿

感受空气说课稿

感受空气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感受空气》。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感受空气》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空气》单元的起始课。

本单元以空气为研究对象,引导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认识空气的特征和性质,了解空气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本节课主要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让学生感受空气的存在,认识空气的一些特征,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材内容包括“聚焦”“探索”“研讨”和“拓展”四个板块。

在“聚焦”板块,提出了“空气有什么特征?我们是怎么知道的?”这一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

“探索”板块安排了三个活动:一是感受空气的存在,通过塑料袋装空气、气球鼓起来等方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空气的存在;二是传递游戏,比较空气、水和石头的不同特征;三是感受空气能否占据空间,通过将纸团放入杯子底部倒扣入水的实验,观察纸团是否会湿,来理解空气占据空间。

“研讨”板块引导学生交流和总结在探索活动中的发现,进一步深化对空气特征的认识。

“拓展”板块则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思考并尝试用生活中的材料来证明空气的存在。

二、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对于空气有一定的生活经验,知道空气是存在的,但对于空气的特征和性质缺乏系统的认识和深入的思考。

他们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但在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学生能感受到空气的存在。

2、知道空气具有无色、无味、透明、会流动、能占据空间等特征。

科学探究目标:1、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能用多种感官和简单的方法观察、描述空气的特征。

2、能借助实验材料,通过实验操作,证明空气的存在和一些特征。

科学态度目标:1、培养学生对空气的研究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能如实记录和描述自己的观察结果。

《认识液体》 说课稿

《认识液体》 说课稿

《认识液体》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认识液体》。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认识液体》是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的内容。

本节课是在学生对固体有了一定的认识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液体的性质进行观察和研究。

通过对液体的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了解液体的特点,为后续学习物体的状态变化等知识打下基础。

教材首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液体,如牛奶、水、食用油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活动,如观察液体的颜色、透明度、气味、流动性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液体的性质。

二、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但对于科学实验的方法和步骤还不够熟悉。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对固体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对于液体的性质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来获取知识,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

三、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液体有确定的体积和质量,没有固定的形状。

(2)了解液体的一些常见性质,如颜色、透明度、气味、流动性等。

2、科学探究目标(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观察液体的性质。

(2)能够通过实验比较不同液体的性质差异。

3、科学态度目标(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了解液体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科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意识到合理使用和节约液体资源的重要性。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认识液体的性质,如颜色、透明度、气味、流动性等。

(2)理解液体有确定的体积和质量,没有固定的形状。

2、教学难点(1)通过实验比较不同液体的性质差异,并进行准确的描述和记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1)直观演示法:通过展示各种液体的实物、图片和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液体的性质。

最新小学科学说课稿一等奖(优质(优秀3篇)

最新小学科学说课稿一等奖(优质(优秀3篇)

最新小学科学说课稿一等奖(优质(优秀3篇)小学科学说课稿一等奖篇一《水》这课是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水和空气》的第一课。

水是地球上十分重要的物质,也是液体的典型代表。

学生已经在生活中积累了大量有关水的认知经验,比如水可以用来洗衣服,水可以喝等等。

这些知识是有趣的,和生活情景直接相关,学生对于水也比较感兴趣。

根据对学生情况的初步分析和教材的初步分析。

我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爱玩、爱动,特别是对三年级的学生的学习特点,整节课我以“找水”来贯穿,这样就比较贴近玩中学。

三年级学生刚接触科学,我认为小学科学是一门启蒙课,教学的重点就是对科学感兴趣,这其实也是一项很重要的任务,需要我们的老师不断的探究与实践。

因为水是学生平时很常见的物质,《水》这课也是第一课,为下面的教学做了铺垫。

根据我对本课的设计思路,我为该课的教学制定了如下目标:科学概念物体可以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类,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液体和气体都没有固定的形状。

过程与方法:1、用网状图展现对事物的认识。

2、熟练运用各种感官对物质进行观察对比,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根据物质的相同点确立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1、积极参与有关水的已有认识的研讨,发表有根据的见解意识到水是地球上的重要资源。

2、在识别水的活动中,学会小组合作。

围绕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一)激趣导课以猜谜语的形式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二)结合课件,认识水。

在这个环节中由浅入深,层层递进。

通过让学生回忆,了解学生的前概念。

为下面的探究活动打好基础。

(三)探究活动,找水这是本节课的重点,认识水和其他物质。

这个环节我是通过“找水”来贯穿整个过程。

让学生在石头、木头、树叶、空气、醋这几种物质里,借助于身体器官来辨认几种物质并找出水。

(四)分类这一部分让学生把几种物质进行分类,分成固体、液体、气体。

(五)倡议节水,进行思想教育(六)课堂小结,谈收获(七)布置课外作业总的来说,我的设想和实际操作还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能有所改进。

《水能溶解多少物质》说课稿

《水能溶解多少物质》说课稿

《水能溶解多少物质》说课稿尊敬的评委老师们,上午(下午)好!我是编号XX的考生,我今天的说课题目是《水能溶解多少物质》。

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与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流程及板书设计这六个维度展开我的说课内容。

一、说教材分析《水能溶解多少物质》位于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水》单元,作为第五课,它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在前四课奠定的水的物态变化基础上,本课引入了水的溶解特性,为后续关于加速溶解、混合与分离的学习铺设了道路。

《2022年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3-4年级的学生通过观察,能够描述一定量的不同物质在一定量水中的溶解情况。

本节课通过复习“食盐、红糖等物质可溶于水”的知识点,聚焦于“定量水能溶解食盐与小苏打的具体质量”,引导学生经历“假设—讨论—验证”的科学探究流程,运用对比实验法探索两者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差异,培养控制变量、避免干扰的实验素养。

学生将通过实验数据认识到,等量的水中不同物质的溶解量存在差异性。

本课通过回顾“食盐、红糖等物质能够溶解在水中”,聚焦“一定量的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和小苏打”,学生经历“猜测-讨论-验证”,用对比实验来研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得出同样多的水能够溶解的食盐和小苏打的质量是不同的,并使学生初步建立控制实验变量,防止干扰的实验意识。

通过实验数据,发现不同物质在等量的水中溶解的量是不一样的。

二、说学情学生在一年级时已通过《它们去哪儿了》了解到水能溶解盐、红糖而不溶小石子,形成了初步的溶解概念。

本课在此基础上深化,引导学生探究特定物质的具体溶解量。

学生过去在生活中没有关注过这一问题,预测多样。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应该适时引导,规范操作的实验现象明显且直观,有助于学生发现并理解“等量水中不同物质溶解量有差别”。

三、说教学目标、重难点根据教材和学情,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1.科学观念:知道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在一定量的水中是不同的;2.科学思维:能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对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可能不同进行推理和提出猜想,这也是本节课的难点;3.探究实践:学生通过设计对比实验,并动手探究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同时这也是本课的重点。

三年级新教科版科学上册《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说课稿

三年级新教科版科学上册《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说课稿

科学《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说课稿开始: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今天我将要说课的课题是《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

一、说教材本课是《水》单元的最后一课,隶属于《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物质科学领域,指向“物质在发生变化时,构成物体的物质可能改变,也可能不变”这一科学概念。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知道了水有三态变化,也初步建立起了“物质是不断变化的”认识,同时,通过食盐和沙混合物的分离实验,学生也已初步建立起自然界“物质循环”“变化可逆”的概念。

本节课探究的内容是有些物体的形状或大小发生了变化,如被切成小块、挤压、拉伸,撕成小碎片等,但物质本身的组成成分却没有改变。

聚焦部分提出了研究内容“它们的变化与水的形态变化是不是相同呢?”激发学生思考物质发生了哪些变化。

探索部分由三个活动组成,第一个活动是用橡皮泥做各种东西,让橡皮泥发生变化;第二个活动是用纸做各种东西,让纸发生变化;第三个活动是比较橡皮泥和纸的变化与水的变化的相同之处。

在研讨环节,提出了两个问题“橡皮泥、纸的变化与水的变化有什么相同的地方?”“生活中,你还能找出类似水这样的变化吗?”这两个问题引发学生思考物质在发生变化时,构成物质的本质是否发生了改变,指向构成物质本身。

二、说学情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对水的三态变化有了全面的认识,知道水会变成水蒸气,水蒸气也可以变成水,水会结冰,冰会融化成水等一系列的变化,无论是水蒸气、水还是冰,它们本身的组成成分没有发生改变。

但是对于其他物质发生的变化,如形状、体积、质量等方面的改变,在变化后是否还是同一种物质,学生对此是不够清晰的,没有进行深入思考。

三、说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一些物质的状态虽然发生了变化,但一般来说物质本身的组成成分却没有改变,如水的三态变化。

科学探究目标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探究活动中,通过猜测、观察、实验、研讨等发现事实、做出判断、发展思维。

利用文字、图表、图画等方式描述观察、实验的结果,并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2.4空气有质量吗》优质说课稿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2.4空气有质量吗》优质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空气有质量吗。

根据新课改的理念,我将以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过程分析、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1.教材分析本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空气》的第四课,属于物质科学领域,本课分为4个部分:聚焦部分、探索部分、研讨部分、拓展部分。

(1)聚焦部分:通过水和空气的比较,聚焦到本课的研究主题是空气有质量吗。

(2)探索部分:利用简易天平,在天平两端分别放皮球和绿豆,以增减绿豆数量的方法衡量皮球内的空气质量的变化来探究空气是否有质量。

这是本课的重点环节。

(3)研讨部分:围绕着实验中发生了什么和你猜想的结果一样吗等核心问题分析实验现象获得证据支持,得出科学结论。

(4)拓展部分:利用简易天平,将皮球里的空气放出一部分后天平还会平衡吗?反向验证空气是有质量的。

在本课之前学生们已经知道了空气是可以被压缩的,在充好气的皮球里还可以打入更多的空气,在本课之后学生将要学习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以及空气和我们的生活。

在这节课中我将带领学生通过探究认识空气有一定的质量,并且空气的质量是可以测量的。

2.学情分析(1)学习状况:本课内容的学习对象为三年级学生,他已经在一二年级中接触过科学课,对生活中常见的科学学习也充满兴趣和探索意愿,对于空气有着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学习中会对空气是否有质量这一研究主题的理解带有更多的个体感性的认识。

(2)学生情况:同样好奇、好问、好提问是三年级学生的特点。

(3)解决对策:在本课的教学中,要根据这些学生的年轻特点,从学生喜欢的学习开始活动,通过体验活动逐步用自己的理解,解释空气有质量这一科学概念。

为最终形成空气这个大概念找到更多的知识支撑。

3.教学目标(1)科学观念:知道空气有一定质量,并且空气的质量是可以测量的。

(2)科学思维:能够应用科学的方法测量空气的质量。

(3)探究实践:不同的测量方法会影响测量的准确性。

2024《温度和温度计》说课稿三年级科学说课稿范文

2024《温度和温度计》说课稿三年级科学说课稿范文

2024《温度和温度计》说课稿三年级科学说课稿范文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温度和温度计》,下面我将就这个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1、《温度和温度计》是三年级科学教材中的一节课。

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关于天气、季节和温暖寒冷等常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让学生认识和理解温度及其测量的重要知识点。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①知识目标:了解温度的概念和表示方法,掌握使用温度计测量室内外温度的方法。

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类和比较的能力,培养学生使用温度计进行测量的操作技能。

③情感目标:让学生了解温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爱护自然的情感。

二、说教法学法本节课的教法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和实验教学法。

在启发式教学法中,我会通过提问和引导学生进行探索,让学生主动发现和思考温度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在实验教学法中,我会设计简单的温度测量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和观察,加深对温度和温度计的理解。

三、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准备了温度计、实验用具和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

温度计用于实验和示范测量,实验用具则用于进行温度测量实验。

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则用于展示温度计的种类和使用方法,以及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效果。

四、说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为导入、探究新知、温度测量实验、实际运用和全课总结五个环节。

1.导入环节:通过展示一幅图片或一段视频,让学生观察和描述不同温度下的现象,引发学生对温度的认知和兴趣。

2.探究新知环节:通过提问和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让学生探索温度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同时,通过多媒体展示和实物示范,让学生了解不同种类的温度计和它们的使用方法。

3.温度测量实验环节:设计简单的温度测量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温度计,测量室内外的温度,并记录数据。

通过实验,让学生加深对温度的理解和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说课稿(优秀9篇)

说课稿(优秀9篇)

说课稿(优秀9篇)说课稿篇一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植物中的第5课植物的叶,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明,不妥之处,请各位评委和老师指正。

一、说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科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12―一三页植物的叶。

2、教材的地位及作用:这节课是学生学习科学课的第五课,在第一课中,学生已经初步理解了什么是科学观察。

对大树的观察是一个比较大的系统观察,而这节课是学生将宏观观察转向一个小局部观察的开始。

可以说这一课是引入细致观察的一个铺垫,看起来非常简单和肤浅,但是就是在这些看起来没有什么好观察、非常肤浅的观察活动中要引领学生发现更多关于植物的叶的知识。

这节课是对叶子的整体进行一个初步的观察,为以后两节课对树叶进行细致的局部观察做好铺垫。

3、教学目标的设计:学习目标:让学生经历对落叶从“摘”到“捡”的认识过程,知道植物的叶是多种多样的,经历简单的对树叶的颜色、形状、大小等属性的观察过程。

能力目标:会统计捡到的落叶的数量和种数,能根据一定的判断标准,区分同一种叶和不同种的叶,初步意识到观察是细致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收集植物的叶,对叶子进行观察分析比较分类等活动激发学生研究树叶的兴趣,培养爱护环境,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4、重点、难点的确定: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科学有序的观察事物,指导学生从颜色、形状、大小等特征对叶进行观察。

教学难点:判断是否同一种叶的标准。

5、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各种各样的落叶。

二、说学情分析:本课面对三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他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比较关注自己周围的事物。

能够根据老师的具体要求进行有目的观察,有初步的小组合作意识,有一定的观察事物和研究事物的能力。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教师要随时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给予适当的评价。

在设计时,注重设计开放式的学习环节,给学生提供充分发表意见的空间;注意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组织适当的小组合作学习,重视学生的语言交流;注意引导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进行思考,把科学观察与科学思考结合起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科学三年级说课稿
科学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它需要教师的知识储备更广因为科学涉及到物质世界、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等众多领域;需要的课前准备更为充分以下是小学科学三年级说课稿欢迎阅读
一、说课文
1、教学内容
《认识液体》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下册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的第三课
2、教材简析
本单元是依据物质世界板块中关于“物体的特征”等具体内容标准建构的它指导学生利用多种方法认识固体和液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在现阶段完成对固体和液体的认识体现“要想全面认识一个事物需要多种多样的方法的设计思想
《认识液体》是本单元的第三课学生已学习了《认识固体》了解了固体的一些性质因此我充分利用学生已学过的知识来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认识液体
本课是以液体为研究对象通过运用多种感官来认识液体了解液体的常见性质引发学生对液体其他性质的认识在探究液体性质的过程中学会用简单的器材进行研究以及运用多种方式将观察到的现象表述出来实现课程标准中制定的目标——认识液体
3、教学目标(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
(1)过程与方法
△能运用感官和简单器材研究液体有性质
△能够运用语言、文字、图片等多种方式将观察到的现象表述出来
(2)知识与技能
△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广漠知道液体的颜色、味道、轻重、流速、表面张力等性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愿意与同学合作交流体验合作与分享快乐
4、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体验液体轻重、流速、表面张力的性质
二、说教法、学法
美国教育家杜威这样说到:“学生求知的目的不在于知识的本身而在于使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新课程标准也有这样的一个理念:“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主要依据”因此本课为了让学生认识液体的性质我设计了大量的观察、实验活动等为学生全面认识液体的多和种性质提供多种探究方法在课堂上我主要引导学生以①自主学习②提出
疑问③实验探究④合作学习等方式使学生知道表述一种液体只从它
的颜色、气味、味道等这些表面性质是不够的还要从它的形状、轻重、流速、表面张力等多方面、多角度去说才能说得更加具体、更加全面通过这一探究过程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三、说教学过程
亲复种标准的基本理论要求遵循学生的认知活动规律我根据这一理念运用简单易行的科学探究活动展开整个教学过程提出问题—
进行猜测——讨论研究方法——实验验证——得出结论逐步完成教
学目标
(一)以旧引新激趣导入
根据学生在上一课中所学《认识固体》的知识引出本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认识液体》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猜猜这些常见液体?并说说自己凭什么来判定我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板书:颜色、透不透明、气味、味道接着向学生交代这些都是液体具有的特点在科学上把这些特点叫做性质(板:性质)
这样以旧引新的导入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急于了解、认识液体的其他性质
(二)研究液体的其他性质
这是本课突破重点、难点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好时机
1、引导学生知道还能从些方面去研究液体的性质
2、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行猜测——怎样研究——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3、各小组一边做实验一边完成表格的填写
4、各小组汇报实验经过、发现及得出的结论
(三)全文小结
通过回顾本堂课所学的有关液体的知识最后得出要全面认识一个事物需要用多种多样的方法
四、说知识延伸
在本课结束之前我设计了课外延伸这一环节因为知识是无止境的要学习更多的知识就必须不断地去观察、猜测、研究我让学生回去做实验把两和睦不同的液体倒放在一起会出现什么有趣现象做好记录下节课来汇报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应简明、清晰能充分体现知识的内在联系我设计的板书如下:
3、认识液体
性质:颜色、气味、味道、透不透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