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历史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设计(精选6篇)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设计(精选6篇)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设计(精选6篇)七年级上历史复习教案篇一5、西周的兴亡(1)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发领导了灭亡商朝的战争,大战与牧野。

周武王建立了周朝,前期都城在镐京(今天的陕西西安西)历史上称为西周。

(2)分封制:为了控制全国广大地区,周王让自己的子弟,亲戚功臣和一些古帝王的后代在各地去建立封国。

这就是分封制。

封国的统治者叫国君(一般称诸侯)。

享有统治和管理封国的土地和人民的权力。

同时,必须承担拥戴周王为共同的天子,定期朝见周王,参加周王主持的重要的典礼仪式,贡献财宝和特产,服从周王调遣出征作战等义务,否则将受惩罚。

(3)西周初年,一共建立了71个封国,重要的有,鲁,齐,燕,晋,宋。

姓姬的封国有53个。

(4)西周末年,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和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尖锐,公元前771年犬戎族攻破镐京周幽王被杀死,西周结束。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设计篇二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存【课程标准】简述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等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

【教学目标】识记与理解:记住他们生活的时代、地域和种植的粮食作物。

理解自然条件对农耕生活的影响。

能力和方法:通过识图,培养观察能力;通过观察原始农耕时代的器物,培养审美能力;通过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旧石器和新石器的比较,培养学生掌握、运用比较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中国对世界农业起源的贡献,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体验原始农耕劳动的甘苦及其所创造的价值,认识劳动的价值和意义。

通过他们适应、利用与改造自然,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河姆渡和半坡遗址为重点,前者更重。

难点为新石器的涵义,原始居民的生活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大汶口墓葬所反映的社会情况。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一、导入新课我们一日三餐吃的主食是什么?……导入农业及农业的起源而导入本课的新课学习。

(科考队进入下一站,来到浙江余姚……)利用学生熟悉的内容谈话,接近历史与现实距离二、河姆渡遗址该遗址是何地发现的?发现了些什么?这些发现能说明什么问题?能画出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房屋吗?除此以外,他们还从事哪些生产活动?你知道稻谷是如何种植、储存、加工、食用的吗?当地的气候条件怎么样?这与先民的这些生活习惯有什么关系?指导学生阅读P12史海拾贝。

初一历史教案

初一历史教案

初一历史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历史学科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理解历史的相关概念以及历史事件的定义和分类。

3.掌握历史研究的方法和工具。

4.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历史学科素养。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历史学科的定义和研究对象,以及历史的相关概念和分类。

同时,介绍历史研究的方法和工具,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三、教学重点1.历史学科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历史的相关概念和分类。

3.历史研究的方法和工具。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利用精心设计的导入活动引起学生兴趣,例如通过一张地图让学生猜测相关历史事件的发生地点。

步骤二:概念讲解1.介绍历史学科的定义和研究对象,让学生了解历史学科的基本概念。

2.介绍历史的相关概念,如历史时期、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帮助学生理解历史的基本要素。

步骤三:历史分类1.介绍历史的分类方法,如按时间划分的历史分类和按地理范围划分的历史分类等,让学生了解不同的历史分类方式。

步骤四:历史研究方法和工具1.介绍历史研究的方法,如文献研究、考古发掘、史料整理等,让学生了解历史研究的具体方法。

2.介绍历史研究的工具,如历史地图、古代文物等,让学生了解历史研究中常用的工具。

步骤五:活动设计1.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小组研究,选取一个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进行深入研究,并向全班进行汇报。

步骤六:总结和展望1.通过讲解和活动的方式,让学生进行总结和回顾,巩固所学的历史知识。

2.展望下一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五、教学延伸1.鼓励学生自主阅读相关历史书籍和资料,扩展历史知识面。

2.鼓励学生参观博物馆、历史遗迹等实地考察,加深对历史的理解和认识。

六、教学评价1.通过学生的活动和汇报,评价学生对历史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通过课堂回答问题和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对历史研究方法和工具的掌握情况。

3.通过学生的参观活动报告和阅读书评等方式,评价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程度。

初一年级历史教案(专业18篇)

初一年级历史教案(专业18篇)

初一年级历史教案(专业18篇)教案的撰写还需要教师及时进行反思和调整,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进行修订和改进。

以下是一些一年级语文教案的范文,供教师们在备课时参考和借鉴。

七年级历史教案历史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初中历史的课堂教学却不是暮气沉沉的。

墨守成规的传统教学渐行渐远,全新的教学理念因对学生个体需求的尊重而诞生,创设生机勃勃的课堂成为每位教师的理想。

因此,我在教学设计中力避“教”和“学”的简单相加,努力追求师生良性互动、共同发展的课堂教学新格局,尝试构建平等、民主、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实践引导者、促进者与欣赏者的角色。

实现了教学理念的转变,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也会随之改变。

我认为,《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已经将教材的定位从单纯的知识传承载体转变为有效学习的辅助工具,教材的功能须通过教师的设计与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方能体现。

从地位与作用看:本课居于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的第三课,既对两宋社会风貌进行了总体描述,又从中体现了民族融合的重要主题。

从内容与目标看:(知识与能力:)学生在学习本课的过程中,将了解宋代社会生活的大概风貌,包括当时流行的服饰、饮食的主要特点、居住条件和房屋建筑的样式、交通工具、文化娱乐活动以及节庆风俗等,并通过辨别宋代社会衣食住行各方面变化,尝试从图片、诗词等资料中捕捉有效信息,领略宋代的社会风貌,从而使自己的识图能力、判断能力、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的能力的到锻炼,并且运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看待历史的发展,认识到文化是特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理解宋代社会生活发生变化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对宋代社会风貌呈现出万千气象的原因的讨论中,学生将在教师引导下发现丰富多彩的宋代社会生活,是宋代高度发达的社会经济的体现,是民族交往民族融合的结果,同时还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及其传承性,对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的认同感油然而生,民族自豪感增强。

(过程与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我设计为学生提供更多直观感性的材料,尽可能拉近历史与他们的距离;创设情境、让全班同学带领卡通人物“游览”东京,体验宋代的社会生活,力争将探究式的学习方法融入愉快的学习。

初中初一历史人教版教案

初中初一历史人教版教案

初中初一历史人教版教案
教学目标:学习掌握中国古代历史的基本概念和重要事件,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过程和特点。

教学重点: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主要朝代和重要事件,认识历史的演变和发展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时代特征和历史文化的影响。

教学准备:教科书、图片资料、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中国古代历史画卷或图片,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厚重与悠久。

二、新课讲解(15分钟)
1.讲解中国古代历史的起源与传说,介绍夏、商、周三代的建立和变迁。

2.介绍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变革和思想盛行。

3.讲解秦朝的统一和汉朝的兴盛,介绍唐宋明清等朝代的得失及特点。

三、教学活动(20分钟)
1.分组进行历史小组讨论,让学生们结合教材内容,探讨中国古代历史的演变过程及其重要意义。

2.展示相关历史资料,让学生们通过观看图片资料等,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文化遗产和发展成果。

四、课堂练习(10分钟)
布置历史题目,让学生们在书面上回答相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堂总结与反思(5分钟)
通过学生们的回答,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梳理中国古代历史的主要朝代与事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历史文化的重要意义。

六、作业布置
布置学生写一篇关于中国古代历史的小论文,对中国古代历史的演变和发展进行总结和反思。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对中国古代历史的概况有了初步的认识,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与演变有了初步理解。

在今后的学习中,需要进一步深化对中国古代历史的了解,探究历史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教学设计(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致辞、规章制度、策划方案、合同协议、条据文书、心得体会、职业规划、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insights, career planning,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教学设计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教学设计5篇历史是客观存在的,无论文学家们如何书写历史,历史都以自己的方式存在,不可改变。

七年级关于历史的教学设计教案

七年级关于历史的教学设计教案

七年级历史的教学设计教案七年级关于历史的教学设计教案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七年级关于历史的教学设计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七年级关于历史的教学设计教案1[知识与能力]掌握教材中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认识到开发边疆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1、以多种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能力;2、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方面材料综合起来的思维能力及独创、灵敏是思维品质的培养;3、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国家兴衰、个人成就、个人成败的原因。

[重点]两汉经营西域[难点]历史人物的作用与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相互关系的史观。

[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方式与方法]以讨论为中心的综合启发式教学[授课过程]一、复习、提问上节内容二、导入新课:今天我们一块学习第17课两汉经营西域和丝绸之路三、讲授新课:(1)张骞出使西域:1、西汉时期,人们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新疆地区和更西的地方,称为西域。

2、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

3、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管理西域事务,这是西域各国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的开始。

(2)丝绸之路:从长安往西经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运到西亚,再由西亚转运到欧洲。

(3)班超经营西域:1、公元73年,东汉政府派班超出使西域。

2、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3、166年,大秦的使臣来到东汉,这是欧洲国家同我国直接友好往来的开始。

四、小结。

展示课件知识点汇萃五、作业附:板书设计一、张骞出使西域:1、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称为西域。

2、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张骞出使西域。

3、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管理西域事务,这是西域各国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的开始。

二、丝绸之路:从长安往西经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运到西亚,再由西亚转运到欧洲。

初一历史教学设计范文5篇

初一历史教学设计范文5篇

初一历史教学设计范文5篇历史,或简称史,指对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行动,以及对这些事件行为有系统的记录、诠释和研究。

下面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一历史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仅供参考。

初一历史教学设计1《商鞅变法》教学目标:识记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的标志、商鞅变法开始变法的时间和变法的主要内容,理解商鞅变法的原因和意义。

重点:商鞅变法的内容商鞅变法的评价难点:改革与保守派的观点分歧变法的某些措施含义及作用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看教材38页的简表,分析秦国在战国前期的形势,排在七雄的末位,但中后期秦国却强大起来,并通过一系列战争灭掉了六国,完成了国家的统一。

那么,秦国是怎样走向强国之路的呢?——商鞅变法(这是一条主要途径)二、教学过程(一)秦孝公求贤(为什么要实行变法?)1、原因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社会原因):铁器的普遍使用和牛耕的推广(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

秦国相对落后(自身原因):会盟都不让参加,魏国侵略却无力还击。

2、办法改革内政,变法图强,发布求贤令。

(秦孝公深感落后就要挨打)商鞅来到秦国。

理解“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二)商鞅主持变法1、时间:公元前356年。

2、背景:得到秦孝公的支持。

3、主要内容:经济上:改革土地制度——废除“井田制”、实行土地私有;重农抑商——奖罚分明。

政治上:奖励军功——论功行赏,不论贵贱;迁都咸阳,推行县制——强化国家管理,设31县;严明法令——实行连坐法。

4、变法的影响:触犯了贵族利益——商鞅被车裂处死。

取得成效——连妇女儿童都知道“商君之法”。

(三)秦国的变化1、性质:是战国后期一次重要的政治和社会改革。

2、成果:废除旧制度,建立新制度;秦军的战斗力大大提高;社会经济得到发展。

3、兴修水利工程:都江堰和郑国渠。

(四)小结秦国是怎样走上强国之路的呢?前期势弱——秦孝公决心变法图强——商鞅主持变法——取得显著成果(强大)思考: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五)板书设计1、秦国为什么要实行变法?2、变法前期秦孝公采取怎样的办法?社会进步(社会):铁器、牛耕(标志)改革内政、变法图强、发布求贤令(商鞅)秦国落后(自身):鄙视、挨打3、商鞅变法的具体内容?4、变法产生怎样的社会影响(见小字部分)?经济:改革土地制度—废除井田制触犯贵族的利益——商鞅被车裂处死重农抑商—奖罚分明取得成效——妇女儿童都知道商君之法政治:奖励军功—论功行赏、不论贵贱迁都咸阳,推行县制—强化国家管理严明法令——实行连坐法5、变法取得怎样的成果?6、变法成功与否?(性质:是一次重要的政治和社会改革)分析秦孝公变法的目的—变法图强,建立了新制度,军队战斗力提高,经济得到发展。

7年级历史教案(精选10篇)

7年级历史教案(精选10篇)

7年级历史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7年级历史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7年级历史教案1【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明太祖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废除丞相和中书省,以六部处理朝政,设置锦衣卫,以八股取士以及明成祖迁都北京、实行削藩、增设东厂等加强君主专制的基本史实,包括政治、文化方面的措施及特点。

通过联系以往封建王朝加强中央集权、维护统治的措施与明朝的相关措施对比,概括明朝加强君权的特点,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综合分析、对比史实的能力;通过对科举制度的评价,提高学生运用辩证的两点论的方法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

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明朝君权的加强,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同时它又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在政治上的表现。

【教材分析】本课的重点是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明朝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度空前强化的时期。

明太祖通一系列措施加强君主集权,奠定了明朝君主专制政治体制的基本格局。

这些措施具有不同于前代的明显特点,如特务统治的出现、思想专制的强化等,其作用一方面巩固了明王朝的统治,创造了比较安定的政治局面,另一方面也给明朝的统治埋下了危机。

本课的难点是八股取士。

这是明代科举考试的重大变化,是君权加强在思想文化方面的体现。

【教学过程】一、明朝的建立时间:1368年都城:应天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1368年秋天,明军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

二、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1、改革行政机构,加强君主权力对比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与明朝的中央政权机构示意图,有什么变化?——少了三省这一环节,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

对比元朝的行省制度与明朝的三司,有什么不同?——地方三司直属中央。

朱元璋为什么要取消三省,设立三司。

从中央到地方政权组织的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谁的权力增强了?——皇帝明朝时期,皇帝的权力空前加强。

七年级历史教案设计

七年级历史教案设计

七年级历史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七年级历史课程所涉及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掌握相关的历史概念和史实。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和教师讲解,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中国古代史(远古时期至鸦片战争)1.1 原始社会的演变1.2 夏商周时期的兴衰1.3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1.4 秦朝的统一与灭亡2. 第二章:中国近代史(鸦片战争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1 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2.2 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2.3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2.4 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3. 第三章:中国现代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3.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与初期建设3.2 文化大革命与改革开放3.3 现代化建设的成就与挑战3.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三、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查找资料,提高自学能力。

2. 合作探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教师讲解:结合教材和多媒体教学资源,进行生动有趣的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 作业与测试:布置适量的作业和进行定期的测验,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期末考试:进行全面的知识点考核,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合适的七年级历史教材,为学生提供权威的学习材料。

2. 多媒体教学资源:制作精美的PPT和教学视频,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3. 历史博物馆和遗址: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加深对历史史实的理解和感受。

六、教学计划1. 课时安排:每个章节安排2课时,共30课时。

2. 教学进度:按照教材的顺序,逐章节进行教学。

3. 复习与预习:学生在课后进行复习和预习,准备课堂讨论和提问。

七年级历史教案设计5篇

七年级历史教案设计5篇

七年级历史教案设计5篇七年级历史教案设计5篇作为一位历史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下面是给大家整理的七年级历史教案设计,欢迎大家查阅。

七年级历史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标】一、识记与理解: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先秦至南北朝时期的艺术成就:战国编钟,秦始皇陵兵马俑,王羲之与《兰亭序》,顾恺之与《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二、能力和方法:通过指导学生鉴赏战国编钟、秦始皇陵兵马俑、《兰亭序》、《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等艺术作品,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通过对历史文物价值的讨论,培养学生历史分析、评价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杰出的艺术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欣赏,陶冶情趣,养成学生发现美、感受美、追求美、创造美的意识;通过对杰出艺术成就的原因分析,使生认识到人民的创造性是历史文明和历史进步的根本动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战国编钟、秦始皇陵兵马俑。

难点:王羲之、顾恺之的书画成就和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价值。

【课前准备】课前收集有关秦始皇陵兵马俑和王羲之的故事。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一、导入新课问学生,有哪些同学学过美术、音乐、书法?你们知道中国有哪些重要的美术作品、乐器、书法作品?而引入本课。

二、战国编钟指导学生阅读、观察编钟图,谈谈发现。

抽学生讲知音的故事。

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音乐成就。

三、秦始皇陵兵马俑先阅读教材、观察书上的图,谈谈有什么感想。

教师将知识要点落实在教材上。

突出其在雕塑的崇高地位。

四、王羲之的书法阅读教材,落实知识点。

仔细观察书上的字帖,让学生畅所欲言。

抽两个学生来讲王羲之的故事。

谈王羲之的品格。

五、顾恺之的绘画阅读教材,找出要点。

教师讲解,指导学生观察两幅名画,体会之。

补充讲“三绝”。

七年级历史教案设计篇2【教学目标】识记与理解:记住《史记》的作者及写作年代,理解《史记》的体例、成就及影响。

初中初一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教案5篇

初中初一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教案5篇

初中初一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教案5篇初中初一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教案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明朝北京紫禁城、明长城、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宋应星和《天工开物》,徐光启和《农政全书》,使学生认识明朝我国包括建筑在内的古典科技取得的杰出成就,是人类科技百花园中的瑰宝。

同时分析总结出明朝我国科技发展的时代特点,即对传统古典科技的总结居多,对近代自然科学的运用和发展尚少,潜藏着发展停滞的危机,以此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横向联系指导学生编制表格,归纳本课知识;纵向联系,归类比较,明长城与秦长城的比较。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明朝科技成就的认识,培养学生自尊自信,但不固步自封的民族情怀,通过选取对本课涉及的三位科学家事迹的介绍,探究他们取得杰出成就的原因,从而培养学生刻苦学习,勤于思索,脚踏实地,开拓进取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重点是北京紫禁城及李时珍和《本草纲目》。

难点是包括建筑在内的科技成就所体现的时代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解释课题:课题“时代特点”的涵义是指明朝初期在世界上还居于地位,但是到了明朝中后期特别是清朝时,发展已停滞下来,逐渐地落伍了。

2、过渡讲解,置疑:这时仍于世界的科技成就有哪些?为什么说这时我国科技发展已停滞下来?学了本课就会知晓。

二、新课教学(一)雄伟的北京紫禁城和明长城。

学生阅读121-122页导入框,本目课文,插图,资料等,作读书标记,并进行小组活动,思考回答:1、紫禁城是什么时候开始营建的?是哪两朝皇帝曾经居住的地方?是个什么样的建筑?(放多媒体北京紫禁城),学生作答。

它是明成祖营建的,是明清两朝皇帝居住的地方,其中的宫殿楼阁金碧辉煌,是我国也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

强调紫禁城又被称为故宫,是北京城的一部分。

2、长城,指导学生在122页地图上标出明长城的东西两端。

(嘉峪关、鸭绿江)3、比较明长城与秦长城有什么不同?A:建筑材料--秦朝以土筑为主,明朝的东段用砖、石。

7年级历史教学计划5篇

7年级历史教学计划5篇

7年级历史教学计划5篇7年级历史教学计划篇1一、指导思想执行《历史课程标准》,以提高历史学科教学质量为中心,坚持教育创新。

积极参与课程改革,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继续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

培养学生识图、读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弘扬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

完成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的历史教学任务,争取平均分、优秀率、合格率都超过漳河镇平均水平。

三、学生情况分析八年级学生正处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过渡阶段,掌握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合作技巧及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但大部分学生还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也不扎实。

学生对历史较感兴趣,但学习的自觉性较差。

四、教材分析本学期所授的内容是中国历史现代史部分。

教科书由单元和课组成。

每一个单元为一个学习主题,每一个学习主题下分若干课。

本册共七个单元,共二十一课。

由文化课和活动课两种课型组成,以课为单位。

每课课文由提示、正文、阅读课文、图、表、资料、解释、每课一得以及课文中思考题和课后练习,活动建议等组成。

其中正文紧扣教学大纲目标要求,可作为课堂教学应完成的基本任务。

其余内容,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与要求。

五、教学措施1、认真钻研新课程教学目标和要求,认真备好每节课,明确重点、难点,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

2、广泛应用多媒体资源进行教学,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讲究教学技能和教学艺术,加强课堂教学的设计,增强趣味,幽默感。

要充分运用多媒体、历史地理、图画、图表,积极创造条件,以教学的直观性,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兴趣。

七年级历史教学设计

七年级历史教学设计

七年级历史教学设计关于七年级历史教学设计有哪些?历史,或简称史,指对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行动,以及对这些事件行动有系统的记录、诠释和研究。

接下来是关于七年级历史教学设计的文章,期望能帮助到大家!七年级历史教学设计1[知识与能力]以教材中课文显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和提示中对学生应掌控知识的要求。

[进程与方法]1、以多种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能力;2、将浏览、听讲、识记三方面材料综合起来的思维能力及独创、灵敏是思维品质的培养;3、口头表达能力的锤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批评地继承秦始皇的道德、精神;2、了解国家兴衰、个人成绩、个人成败的原因。

[要求]1、开动脑筋,解放思想,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2、观点鲜明,论据充分,史论结合,有理有据;3、不同观点的交锋要以理服人,要讲求辩论的技能。

[活动目的]秦始皇是我国历第一位皇帝,一生中做过很多事情,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

通过小品、讨论的情势,进一步认识秦始皇的是非功过。

[难点]历史人物的作用与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相互关系的史观。

[课时]1课时[课型]活动课[方式与方法]以讨论为中心的综合启示式教学[授课进程]唐朝大诗人李白曾写诗称赞秦始皇: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击浮云,诸侯尽西来。

面对迎面而来的千古一帝,你有什么看法?一、找一找和议一议第一,我们要把全班同学按你们各自的意愿分成政治家组和暴君组两大组,各大组再分成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小组,分头搜集材料。

政治家组的同学,要想尽办法搜集有利于秦始皇的材料,以论证他是个杰出政治家;暴君组的同学则要寻觅秦始皇的暴政材料,以论证秦始皇是暴君。

其次,我们要把找到的材料在组内相互交换,并把它们—一制成小卡片。

方便我们在讨论课上使用。

再推荐胆子大、口才好的三位同学作为组的讨论代表。

二、说一说你准备好了吗?你想在同学们眼前,发挥你的口才吗?来吧,参与我们的讨论课,来。

(1)营建环境气氛:请书法好的同学在黑板写上秦始皇是杰出的政治家还是暴君,教室四周贴几张同学们亲手画的秦始皇漫画像,桌椅摆成两大组面对面坐的情势,讨论代表席摆上政治家暴君字样。

七年级学生的历史科目设计教案5篇

七年级学生的历史科目设计教案5篇

七年级学生的历史科目设计教案5篇七年级学生的历史科目设计教案1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匈奴的兴起和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所作的贡献,匈奴与两汉的关系,包括汉武帝时期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呼韩邪单于归汉和昭君出塞,为学生初步掌握中华民族形成的历史过程和正确认识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奠定基础。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究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和昭君出塞所起的历史作用,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思考“汉武帝以前和汉武帝时期,西汉对匈奴的不同政策及原因”,培养学生比较和分析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祖国的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民族友好是我们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

昭君出塞促进了汉匈的友好相处,受到后人的称赞。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一、重点和难点冒顿统一蒙古草原是本课重点。

匈奴是中国北方蒙古草原的古老少数民族,战国时建立奴隶制政权。

活跃于秦汉时期的历史舞台。

匈奴杰出的首领冒顿第一次统一了蒙古草原,匈奴的统治进入鼎盛时期。

匈奴的兴起对中国北方草原的统一和经济开发做出了贡献。

学习这段历史,可使学生感性认识到祖国的历史是境内各民族共同缔造的,各民族都对祖国历史发展做出了贡献。

这也为理解匈奴与两汉的“和”与“战”做了铺垫。

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是本课又一重点。

汉武帝时经济的繁荣和国力强盛为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准备了条件。

反击匈奴的胜利使西汉北部边郡得到安定,有利于中原农业文明的发展。

正确理解当时的民族关系是本课的难点。

民族关系的表现形式主要是战与和。

匈奴南下掠夺,是掠夺战争。

虽然没有侵略与被侵略的性质,但是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因为它给汉匈人民带来了灾难。

在和平时期,各族人民之间的杂居相处,友好往来,还有和亲、边境贸易等。

各民族之间的友好往来和合作是历史的主流。

二、教法建议1.教师可以先引出昭君墓图片,生动形象地描述昭君墓和董必武《谒昭君墓》的诗碑,提出“匈奴是怎样崛起的?昭君出塞与匈奴和亲是怎么回事?”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由此导入新课。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教案(精选7篇)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教案(精选7篇)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教案(精选7篇)初中历史教学设计教案(精选篇1)一、知识目标1.掌握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经济结构和实行工业化的必要性。

2.掌握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内容及取得的成就。

3.掌握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诞生过程及其内容和意义。

二、能力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2.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综合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的工业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工业化开始起步。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第一部宪法的颁布,真正地体现了人民的意志,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显著成就。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和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教学难点: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性质。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学生阅读教材导入框教师由此导入一、第一个五年计划【教师提问】阅读教材18页—19页,思考新中国成立之初,经济上面临怎样的局面(背景)(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多媒体出示背景(1)1952年主要产品产量表。

(2)中国、印度、美国的工业的对比表格。

(3)毛泽东的话语。

教师归纳背景1: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超过历史水平背景2:我国工业水平落后【教师提问】=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改变当时的经济状况,我国政府制定了什么学生回答: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多媒体展示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图片)【教师过渡】下面请同学们把课本第二段内容看一下,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内容。

[教师要求]请大家把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内容复述一遍。

多媒体展示一五计划的任务[教师引导]现在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第一个五年计划为什么要以发展重工业为主一般来讲,应该是先发展轻工业、农业和商业,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才对呀大家可以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1.当时的国情,中国的工业基础太薄弱。

2.受苏联发展的影响[教师引导]下面我们来看一下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所取得的成就。

历史优秀教学设计(共4篇)

历史优秀教学设计(共4篇)

历史优秀教学设计〔共4篇〕第1篇:初中历史优秀教学设计初中历史优秀教学设计第一篇:初中历史优秀教学设计教学目的:通过学生掌握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内容及对洋务运动的评价等知识点,培养提取要点才能;通过将前后知识进展联络和比照学习,培养论从史出的意识;通过讨论并辨证评价洋务运动,理解评价历史事件的根本标准并初步学会使用,具备根本的辨证考虑才能。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洋务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与主要内容。

难点:关于如何组织好课堂辩论;评价洋务运动。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出示《法国佳士得拍卖圆明园鼠首兔首铜像》图片,这些是今年来法国艺术品市场最高规格的文物珍品展之一。

这些在海外漂泊了已经140多年珍贵历史文物什么时候可以回到祖国怀抱的,会让我们不得不想起近代史上的什么事件?对,是第二次战争英法联军抢劫、烧毁圆明园。

学习新课(展示时间轴)让我们把视线放在第二次战争刚刚完毕的1860年,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当历史的进入19世纪60年代的时候,贫弱的清政府在刚刚失败于英法之手的时节,却还要不得不去拼命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这说明当时的中国面临的是一种什么场面?(生答:内忧外患)对,当时的清政府正处于内忧外患之中。

面对此背景,假设你是当时的一名朝廷重臣,你会向皇帝提出那些方法解除危机呢?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后发言,注意归纳要点)那我们再来看看当时清政府内部一些官员是怎么说的?课堂辩论:分别扮演洋务派和顽固派代表人物辩论完毕老师着即引导并展示洋务派曾国藩和李鸿章的话提问:两人有一个共同的什么主张呢?(学习西方国家技术) 看来我们中也有一些同学与这些官员的想法不谋而合!这局部官员在战争中亲眼目睹了或亲身感受到了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他们对清军武器装备的落后有切肤之痛,因此他们才敢于大胆抛弃“天朝上国”的落后观念,提出了向洋人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军事技术的想法,有这种思想的人在当时被称为洋务派,正是在他们的推动下,洋务运动拉开了序幕,古老而落后的近代中国迈出了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这也正是中国在近代化道路上迈出的第一步。

历史课初一教案

历史课初一教案

历史课初一教案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到古代国家的重要发展和演化过程,理解历史对现代社会的重要性,并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内容:一、古代国家的发展概述1. 石器时代及其影响2. 文明的诞生与开端3. 世界古代文明的兴起二、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1. 多媒体资料的展示2. 合作学习活动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古代文明的图片和文物,引发学生对历史的好奇心,并提出问题:“为什么要学习历史?”二、讲授概述(15分钟)1. 石器时代及其影响详细介绍石器时代的特点、生活方式以及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2. 文明的诞生与开端通过多媒体展示古代文明的发展过程,引导学生了解古代国家的诞生与开端。

3. 世界古代文明的兴起简要介绍埃及、巴比伦、古希腊、古罗马等古代国家的兴起和发展,并引发学生对这些国家的好奇心。

三、合作学习活动(20分钟)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古代国家进行深入研究,包括该国家的发展历程、建筑、艺术等方面。

小组成员共同合作完成研究报告,并通过PPT或海报的形式展示给全班。

四、分享与讨论(15分钟)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和讲解,其他小组进行提问和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五、总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历史的重要性以及培养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的重要性。

六、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根据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写一篇关于自己所感兴趣的古代国家的作文,并在下节课上进行交流。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媒体展示、合作学习和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了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在合作学习活动中,学生通过深入研究一个古代国家,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信息整合能力。

通过学习历史,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认识当下的社会现象,并为未来提供经验借鉴。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需要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活动安排,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封建 君主集权 进一步加 强。
活跃课堂 气氛,让学 字狱的 原因
事例加深 了对文字 狱的理解, 便于了解 文字狱的 危害。


1、以歌谣对本节课重点内容进行小结 清朝采用满洲制,内阁六部都设置. 但留满洲议政王,议政决策军国事. 雍正始设军机处,大臣跪地做记录. 思想文化搞禁锢,康雍乾时最残酷. 文字狱案搞恐怖,阻碍发展和进步. 2、出示板书,加深对知识体系的理解。 1、清朝时期我国封建君主专制得到进一步强化的标志是( B ) A、设立议政王大臣会议 B、设立军机处 C、大兴文字狱 D、实行八旗制度 2.军机处创设于( C ) A.顺治时期 B.康熙时期 C.雍正时期 D.乾隆时期 3、清朝设立军机处的目的是( C ) A、防止大臣专横擅权 B、提高内阁的地位 C、加强皇权 D、加强军国大事的保密性 4、在我国封建社会,“文字狱”最为严重的朝代是( D ) A、秦朝 B、汉朝 C、明朝 D、清朝 议一议清朝君主集权的强化,在后来的历史上产生了什么影响?(学生讨论 后回答) 教师点评:积极方面:有利于多民族国家巩固,社会安定。 消极方面:不利于观念创新、思想解放、社会进步,是封建制度走向衰落在 政治上的表现。 (特别说明为何说是封建制度走向衰落在政治上的表现。所谓物 极必反,空前的强化只是封建制度的回光返照,无法挽回封建制度和封建社会的 瓦解。 ) 消极方面 远远大于 积极方面(或弊大于利) 此问题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深奥,课后可以继续探讨。

教学 过程 导 入 新 课
学 生
设 活
计 动
设计 意图
渲染气氛 和提起学 生兴趣,引 入新课

1、 课前教室内播放《康熙王朝》主题曲: 《向天再借五百年》 2、教师组织教学活动后提出问题:知不知道这是哪部电视剧的主题曲?( 《康熙 王朝》 )康熙是哪个朝代的人物?(清朝)讲到清朝,很多同学已经对这个朝 代有所理解,那请同学来谈一下对这个朝代的初步印象。 (学生畅所欲言) 3、教师强调:区分历史和文艺创作,勿受误导。然后过渡到新课。 一、满洲的兴起和清朝的建立 1、 满洲的兴起 学习清朝的兴起这一个朝代的出现就必须提到一个民族和一个人物。一个民 族,这个民族就是女真族,在明朝时期生活属于奴儿干部司, (展示地图)属于 明朝管辖范围,但受到汉人的民族压迫。 一个人物,这一个人物就是努尔哈赤(展示努尔哈赤的图片) ,请学生介绍 女真杰出领袖努尔哈赤的事迹。 (简单扼要讲明) (1) 统一女真各部; (2) 在赫图阿拉建立后金; (3) 迁都沈阳,改都城为盛京。 这是努尔哈赤的主要事迹,那么我们来活动一下脑筋,思考一个问题。 动脑筋:努尔哈赤同宋元时期的几位少数民族首领有哪些共同之处?先回忆 到底有哪几位少数民族首领。 (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再加以总结) 统一本民族各部; 建立本民族政权; 推动本民族的发展; 影响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 他们都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强调:我们不能像古代的汉人那样歧视少数民族,少数民族是中华民族不可 分割的一部分,属于中华大家庭中的成员。
点明清王 朝的处境
温故而知 新。 本节课可 以说是我 国皇权强 化的总结 阶段,回顾 是必要的。
点明为何 要设置军 机处
通过对比, 分析说明 军机处的 设立标志




军机处:军机大臣什么都要听皇帝的,自己没有任何权利。 再对比军机处设立前后皇帝权力的变化情况。 得出结论:军机处的设立标志我国封建君主集权进一步加强。 动脑筋:女生:“军机处的设立,提高了办事效率,有好处。”男生:“设 立军机处,官员们什么都得听皇帝的,他们的政治责任感和创造精神都没有了, 一点好处也没有。”你同意他们谁的说法,为什么?(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总结) 两种说法都有道理,又都不全面。第一种说法,强调了军机处起到君主集中 大权、可以快速下达命令、避免大臣办事扯皮、拖拉的作风。第二种说法,强调 了军机大臣什么都得听皇帝的,自己没有任何权力,从而便丧失政治责任感和创 造精神。如果将两种看法结合起来,就更全面、客观了。 以上情况说明军机处的设置是清朝加强君主集权政治上的关键措施。这样, 全国的军政大权就完全集中在皇帝一人,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 权进一步强化。皇帝已经完全抛开政府,霸占了整个国家,专制主义发展到了顶 峰。 2、 思想上:文字狱 清朝的集权不仅在政治上采取措施,还在思想领域加强思想控制,清朝到底 在思想控制上采取什么措施呢?我们先看一段有班级的几位同学扮演的短剧。 一位学生扮演皇上,两位学生扮演侍卫,一位扮演官员。一位官员向皇上呈 上一首诗,皇上看了大怒, “夺朱非正色,异种也称王。明显是在侮辱朕是异种。 来人,来人,拉出去斩了。 ” 教师分析剧中内容,点明这就是文字狱。 课本的定义:统治者从知识分子诗词文章中摘取只言片语,歪曲解释,借题 发挥,罗织罪状而兴起的冤狱。 教师说明: 清廷为了树立其专制统治的淫威, 不许人们有丝毫的不满和反抗, 稍涉嫌疑严加镇压。 其次是由于民族矛盾的存在。 为防范汉族人民的不满和反抗, 就特别注意加强思想统治,甚至不惜采取血腥的镇压手段。 文字狱自古就有,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最为严重。 (展示三位皇帝的图 片) 事例 1:“胡中藻狱”, 一把心肠论浊清。 (学生分析) 事例 2:查嗣庭是雍正时的礼部侍郎,他在江南主持科举考试时,出了一道考 题“维民所止”。这本是《大学》中的一句话,却被清政府押入狱,死在狱中。雍 正命人把他戮尸示众,其家属也被流放边远地区。 动脑筋:“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上面的两句诗是雍正帝时的 一位进士写的,他被斩首。你认为诗里有什么问题吗? 学生讨论、发言,抓住“明月”“清风”,这两句诗是写景的,本身没有任 何问题。 清朝统治者疑神疑鬼, 捕风捉影, 硬是认为“明”暗指“明朝”, “清” 影射“清朝”,暗喻明朝重视人才,清朝不重视人才,是怀念明朝,不满清朝, 便把他处死了。 通过了解上述事例,思考一个问题。假如你生活在清朝,你觉得文字狱会对 你的生活造成什么影响?(学生思考后回答)从而总结出文字狱的危害。 (1)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 (2)许多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治,从而禁锢了思想。 (3)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让学生明 白满洲的 发展史




与其它少 数民族首 领进行比 较,提高学 生的归纳、 比较和评 价历史人 物的能力。




2、清朝的建立 学生介绍努尔哈赤的继承人皇太极的事迹。 (展示皇太极的图片) 改族名为满洲和改国号为清。 (说明改族名为满洲的原因:抹去女真臣服于 明朝的历史,要在民族地位上与汉族平起平坐,有利于征服明朝。 ) 提出问题:清朝的强势崛起的同时,明朝的发展又如何呢?(展示明朝疆域 图) 统治腐败,之后李自成推翻明朝,吴三桂投降清朝,清兵入关。 (展示图片: 1644 年北京的三位皇帝:明朝的崇祯、农民起义军首领李自成、清朝的顺治。这 一部分简单点明即可) 动画展示满洲的兴起与清朝建立的过程。 (作为第一部分的小结) 过渡:清朝入关后,统治的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多民族大国, (同 时展示清朝的疆域图)统治者本身又是少数民族,而各地又出现一些“反清复明” 的运动,怎样才能有效地实行统治,才能维护自己的政权呢?假如你是清朝的统 治者你会怎么做?(加强中央集权) 二、君主集权的强化 回顾历代加强中央集权政治上的措施(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 秦朝:秦始皇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焚书坑儒” 。 西汉:削弱王国势力和相权,设刺史和司隶校尉;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隋唐:科举制和三省六部制。 北宋:杯酒释兵权。 元朝:行省制度。 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施行廷杖制度;八股取士。 教师点明,明朝皇权空前强化,那有没有使皇权的强化达到绝后呢?(从而 过渡到清朝加强皇权的措施。 ) 1、 政治上:设立军机处 讲述清初的中央政权机构, (展示清初行政结构图)设立内阁和六部,保留 满洲特有的议政王大臣会议。 提出问题:同学们觉得哪一个机构权力最大呢? 从清初中央政权机构的设置情况可以看出,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存在不仅架空 了内阁和六部,虽然保证了贵族的利益,但也限制了君主的权力。 展示图片:沈阳故宫。提出问题:从建筑风格上看能否看出君主的权力有所 不同?(学生思考后回答)沈阳故宫突出了皇帝的中心位置和王公大臣的重要地 位,说明王公大臣对皇帝的牵制作用。 视频:电视剧《小宝与康熙》的片段展现议政王大臣鳌拜的权力,对皇权的 威胁极大,所以必须限制议政王大臣的权力。 讲述雍正帝如何设置军机处,多媒体展示政令传达结构图。 皇帝→军机大臣→中央各部或地方官员。军机大臣根据政令的紧急程度决定 政令传达的速度, 地方官员汇报事情可以直接向皇帝上奏, 不用经过上一级官员。 说明军机处设立,办事效率大大提高。也从政令传达的结构图中了解军机大臣的 地位和作用,就像清代史学家赵翼讲的: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 赞画于其间。](学生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军机大臣的任务只是传达抄写皇帝的 旨意,而不能把自己的意见夹杂进去。 对比:军机大臣与议政王大臣权力的区别。军机处设立前后皇帝权力的变化 情况。 (用表格进行比较) 议政王大臣会议:一切军国大事都要经过议政王大臣会议的讨论。一经决定 连皇帝都不能改变。
1 2 (1)比较法。○努尔哈赤同宋元时期的几位少数民族首领的比较,总结他们的共同之处。○历
教 学 内 容 教 学 对 象
教 学 策 略
代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的比较。 (2)归纳法。归纳历代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通过比较分析,加深对本课知识的理解掌 握 (3)讨论法。充分利用课文中的“动脑筋” ,多和大家交流。如,对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措施 利弊的认识,要和同学们多交流,学会全面评价历史现象。 (4)巧用资料,理解知识。如在学习“文字狱”的知识时,可以多补充有关资料和实例,以 更好地理解“文字狱” 。
课题
17 课 君主集权的强化
执教者
刘继军




1、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和掌握满洲的兴起,清朝的建立及对全国的统治,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措施。 (2)归纳努尔哈赤的活动,与其他少数民族首领进行比较,提高学生的归纳、比较和评价历 史人物的能力。 (3)分析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影响、清朝制造“文字狱”的影响等问题,培养学生初步运用 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文字狱”的社会危害,理 解政策制定得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到社会发展的道理。评价专制主义集权制度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 (1)学生收集资料,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并且进行资源整合。 (2)展示探究题,启发学生思考。 (3)通过人物介绍,多媒体资料,小故事,历史短剧,增加学生的信息量。 (4)分组讨论。 (5)教师评价,起到激励作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满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成员,为祖国历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认识清朝君主集权的高度强化是封建制度走向衰落的表现。 (3)认识清朝大兴文字狱造成“万马齐喑”的局面,不利于社会进步和发展。 1、内容分析:本节课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满洲的兴起和清朝的建立;第二部分是君 主集权的强化。 2、重点与难点:本课的重点是君主集权的强化、君主集权强化的利弊作用。君主集权的强化 一方面加强了君主的权力,有利于政治安定;另一方面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不利于社会 的发展。 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经过近一年的历史学习,初一年级的学生初步具备历史比较、分 析的能力,既有对历史学科的浓厚爱好,也具备一定的理性分析能力。学生因此在教学中要注 重趣味性与学科严谨性、科学性相融合。学生自我表现欲强、思维活跃,通过创设情境能够调 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进而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技能。 1、 教学设计思路:对客观评价清朝、后期学习的延续起开篇之义,尤为重要。根据新课改的 理念和学习的需要,我对教学内容做了一些调整和拓展,以三个“一”为教学主线:一个 民族——满族的兴起;一个政权——清朝的建立;一个主题——君主集权的强化;引导学 生比较、分析,总结历史规律,从而完成教学目标。 2、 教学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