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地貌

合集下载

河流地貌名词解释

河流地貌名词解释

河流地貌名词解释河流地貌:指平原和盆地中的主要河流河段。

岩性坚硬、均匀、一致或为灰色、紫色、深灰色的岩石,常发育有规则的河流地貌。

它们被侵蚀成为冲积平原和盆地。

河流地貌与第四纪沉积物关系密切,即当河流经历强烈侵蚀时,其下游地区常形成有明显相对高度差异的第四纪沉积区。

河流地貌是由于河流不断侵蚀河床和两岸山地、高原而形成的地貌,如河漫滩、三角洲、冲积平原、河口沙洲等。

具有陡峻坡度和平坦顶面以及一条较长而深的河谷等特征,也就是一般所说的v型谷。

这些特征在许多山地都有出现。

冲积平原是由于河流的侧向迁移,被搬运物质堆积而成。

常呈扇形,成因是流水从凸岸侵蚀,而凹岸沉积。

三角洲是河流将巨大的碎屑物带到下游而形成的,三角洲可形成在河口或海湾内,还可延伸到海洋里。

河流的侧向迁移使河流携带泥沙和碎屑沿地势向海方向迁移,河流的侧向迁移造成两种情况:向海方向运动,河流的水下部分侵蚀搬运作用增强,使两岸受到侵蚀,凹岸沉积;另一种是河流的水上部分沉积作用加强,使河流扩宽并在凹岸沉积。

当两者的速率相等时,河流便稳定下来,从而形成了三角洲。

三角洲的形成过程是由于河流泥沙和碎屑在不同的速率下沉积,当它们到达海边后,开始建立沉积区域,形成向陆方向的迁移,然后再建立堆积区域,如此反复的结果,形成三角洲。

在地质构造上位于背斜两翼的山岭或高原,往往具有由东西走向的构造带、断层崖或褶曲等地质构造。

例如在河南省伏牛山的东坡,在西高东低的缓斜面上,有一系列与北北东向构造线平行的、大致南北走向的断层,由南北两端向东逐渐转变为东西走向。

这是由于北北东向断层的压缩性较强,对东西两侧地块产生挤压力,使地块在断层两侧产生挤压隆起,向南的隆起是熊耳山,向北的隆起是伏牛山,熊耳山和伏牛山之间的一部分,相对地来说比较稳定,为构造运动的低点,故多数新构造运动发生在这里。

褶曲是褶皱作用的一种表现形式。

凡具有面状弯曲的褶皱称为褶曲。

河流堆积作用可分为两个阶段,即搬运作用和堆积作用。

河流地貌分类

河流地貌分类

河流地貌分类
河流地貌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河流地貌分类方式:
1. 河流形态:根据河流的形态,可以将河流分为不同的类型。

其中包括以下几种:
- V形谷:初期河流通过溯源侵蚀和下蚀作用形成的,又称U形谷。

- 河湾:中期河流通过侧蚀作用形成的,具有向河流下游逐渐变宽的特点。

- 槽形河谷:成熟期河流通过下蚀和侧蚀作用形成的,具有相对宽阔和平坦的河床。

- 冲积扇:河流出山口位置,形成的扇形堆积地貌。

2. 河流地貌环境:根据河流地貌形成的环境,可以将河流地貌分为以下几种:- 平原河流地貌:主要分布在河流中下游,河床较平缓,河岸坡度较小。

- 山地河流地貌:主要分布在河流上游,河床狭窄,河岸坡度较大。

- 河流地貌气候:主要是根据河流地貌的形成与当地气候条件的关系进行划分。

- 河流地貌地质:主要根据河流地貌的形成与地质构造的关系进行划分。

这些分类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河流地貌的特点和形成过程,同时也为河流地貌的研究和保护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地貌学河流地貌

地貌学河流地貌

地貌学河流地貌
地貌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形态、成因和演变的学科。

河流地貌是地貌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河流的形成、演变和分布规律,以及河流与其它自然地理要素(如气候、地形、地质等)之间的相互作用。

河流地貌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气候、地形、地质构造和人类活动等。

在气候变化、地壳运动、地质构造和人类活动的作用下,河流会发生发育、演变和改造等过程。

这些过程不仅影响河流的形态和分布,也影响流域的水文、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活等方面。

在河流地貌的研究中,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河流的发育和演变:研究河流的形成、发展和消亡过程,以及河流水位、流量和流向的变化规律。

2.河流的形态:研究河流的平面形态、断面形态和水流形态等特征,以及这些特征的变化规律。

3.流域的地貌特征:研究流域的地形、地貌和地质特征,以及这些特征对河流发育和演变的影响。

4.人类活动对河流地貌的影响:研究人类活动对河流地貌的影响,包括水利工程、土地利用、城市化等对河流形态和演变的影响。

通过河流地貌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地球表面的形态和演变规律,为环境保护、土地利用和城市规划等方面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河流地貌的研究也有助于深入了解河流与人类文明的相互作用,为历史地理和文化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

地理河流地貌

地理河流地貌

地理河流地貌地理河流地貌是指由河流运动与地貌相互作用形成的地貌形态。

河流地貌丰富多样,包括河谷、河流、河口、河流网络等多种形态。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介绍地理河流地貌。

1. 河流的形成河流的形成与地球的水循环密切相关。

在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云之后,会形成降水,其中一部分降至地面形成河流。

河流由水源、沟谷、河道和河口等组成。

2. 河流的分类根据河流的性质和特点,可以将其分为冲击河、冰川河、季节性河、年流量河等不同类型。

冲击河是由强烈的冲击力造就的,其流域地质较为坚硬;冰川河则是由冰川运动形成;季节性河通常在洪水季节水位较高;年流量河则是指全年都能保持持续水流的河流。

3. 河流的地貌特征河流地貌特征独具一格。

河谷是河流中最典型的地貌,可分为V型河谷和峡谷。

V型河谷常见于水流较缓慢的地区,其地貌特征为两侧山峦陡峭;峡谷则是由于水流冲刷而形成的深而窄的河谷。

在平地上,河流会形成河网,这是由于水流在平地上蚕食而形成的多条分支河道。

4. 河口地貌河口是河流注入海洋或湖泊的部分。

河口地貌丰富多样,既有三角洲,也有海湾、海角等地貌。

三角洲是由河流携带的泥沙在河口积累而形成的,常呈三角形状,其形成过程包括侵蚀、输运和沉积等环节。

5. 河流地貌对人类的影响河流地貌与人类活动息息相关。

河流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也为农业、工业等提供了发展基础。

同时,河流地貌也具有一定的风景价值,吸引了大量的旅游者。

6. 河流地貌的保护与管理河流地貌的保护与管理是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任务之一。

由于人类活动的不当,一些河流地貌正面临着破坏和退化。

因此,应加强相关法规的制定和实施,保护河流地貌的完整性和可持续性。

总结地理河流地貌是地球表面最为重要和常见的地貌类型之一。

河流地貌丰富多样,包括河谷、河流、河口等多种形态。

正确认识和保护河流地貌,对于保护地球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河流地貌 知识点 高三

河流地貌 知识点 高三

河流地貌知识点高三高三河流地貌知识点【引言】河流地貌是地球表面的一种自然景观,是由水流的侵蚀和沉积作用形成的。

高三地理课程中,学生需要了解河流地貌的形成过程、特征以及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本文将从这几个方面展开,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河流地貌知识点。

【一、河流地貌的形成过程】河流地貌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侵蚀和沉积两个阶段。

1. 侵蚀阶段:河流在山地或高原上发源,水流受重力作用向低处流动,通过对地表岩石的侵蚀,逐渐形成河谷。

河流的侵蚀作用主要包括冲刷、切割和溶蚀。

冲刷是指河水冲击地表岩石,使其破碎和移动;切割是指河水通过冲刷作用,将河床不断切割深化;溶蚀是指河水溶解地表岩石中的溶解性矿物质,使其消失。

2. 沉积阶段:河流在下游平原地区速度减慢,携带的物质开始沉积。

河流的沉积作用主要包括物质沉积和地貌沉积。

物质沉积是指河水携带的沉积物在河床中沉积,形成河床沉积物;地貌沉积是指河流在平原地区形成河漫滩和三角洲等地貌。

【二、河流地貌的特征】河流地貌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 河谷:河流侵蚀形成的河谷呈V字形,两岸陡峭。

河谷的特征包括谷底、谷壁和谷缘。

谷底是指河床,通常为岩石或沉积物覆盖;谷壁是指河谷两侧的陡峭岩壁;谷缘是指河谷两侧平坦的地形。

2. 河流曲折:河流在流动过程中,由于地质构造和地貌条件的影响,会出现弯曲、回流等现象,形成曲折的河道。

河流曲折的程度与地质构造、河流流量等因素相关。

3. 河口:河流注入海洋或湖泊时,形成的开口处称为河口。

河口的特征包括宽阔平缓、水势平稳、沉积物丰富等。

4. 河漫滩:河流在平原地区沉积物沉积形成的广阔平原称为河漫滩。

河漫滩的特征包括平坦、肥沃、水源丰富等。

【三、河流地貌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河流地貌对人类活动具有重要的影响。

1. 农业利用:河漫滩的平坦和肥沃特征使其成为农业生产的理想区域。

许多农田都分布在河流附近,利用河流的水源进行灌溉,提高农作物产量。

2. 水资源利用:河流是人类生活和工业生产的重要水源。

河流地貌知识点范文

河流地貌知识点范文

河流地貌知识点范文河流地貌是指由水流冲刷、侵蚀、沉积等作用形成的地貌特征。

河流地貌的形成与水体的流动和地貌的发展密切相关,同时也受到地质结构、气候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下面将介绍一些关于河流地貌的知识点。

1.河流的特征:河流的形成是由于降雨和融雪等因素使得地表积水,形成了水系。

河流具有源头、河道、河口等部分。

河源是指河流的起点,通常是高地或山脉的最高处,水流从这里出发。

河道是河流的主体部分,河流顺着一定路径流向低洼的地方。

河口是指河流注入湖泊、海洋等地方的地段。

2.河流侵蚀作用:河流通过冲刷、磨蚀、溶解等作用,侵蚀着岩石和地表的地层。

河水中的流速越快,冲击力越大,侵蚀能力也越强。

河水对河床的冲刷作用使得河流的河床形成了不同的地势。

3.河流的地势:河流的地势因为河水的侵蚀和沉积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系统。

河流的地势由上游到下游逐渐变化。

上游是指河水流动最快的地方,水流切割河床,深度相对较大,河道比较窄。

中游地势较平缓,河道逐渐变宽。

下游地势非常平坦,河流水流较为缓慢。

4.河流的流态:河流的流态可分为层流和急流两种。

层流是指河水以相对平缓的流速顺着河底流动。

急流是指河水流速快,河水流动更为剧烈。

在急流中,河水流动非常迅速,形成了峡谷等地貌。

5.河流的河谷:河流的冲刷和侵蚀作用导致河床的深度变化,形成了河谷。

河谷由中央河床和两侧的河岸组成。

河谷的宽度和深度与河流的流量、流速以及侵蚀能力有关。

河流的下切和侵蚀形成了峡谷和峡谷。

峡谷是指两侧的山脉或高岸之间的狭长河谷,峡谷的地势复杂,陡峭。

河流下切形成断崖。

6.河流的三角洲:河流在注入湖泊、海洋等地方时,河水流速减慢,携带的沉积物逐渐沉积。

长期累积,河水形成了一个三角形的三角洲。

三角洲的形态和规模取决于河流的径流量、泥沙量以及水流的速度和海洋的潮汐等因素。

7.河流的沉积物:河流携带的沉积物主要包括颗粒物质、石头、沙子、岩石等。

在河床狭窄的地方,沉积物会堆积形成砂洲和滩涂。

河流地貌

河流地貌

河流地貌河流地貌(fluvial landforms),河流作用于地球表面,经侵蚀、搬运和堆积过程所形成的各种侵蚀、堆积地貌的总称。

河流作用是地球表面最经常、最活跃的地貌作用,它贯穿于河流地貌的全过程。

无论什么样的河流均有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并形成形态各异的地貌类型。

河流一般可分为上游、中游与下游3 个部分。

由上游向下游侵蚀能力减弱,堆积作用逐渐增强。

河流根据平面形态、河型动态和分布区域的不同,有不同的类型。

依平面形态可分为顺直型、弯曲型、分汊型和游荡型;按河型动态主要分为相对稳定和游荡型两类。

山区与平原的河流地貌各自有着不同的发育演化规律与特点。

山区河流谷地多呈V或U形,纵坡降较大,谷底与谷坡间无明显界限,河岸与河底常有基岩出露,多为顺直河型;平原河流的河谷中多厚层冲积物,有完好宽平的河漫滩,河谷横断面为宽U或W形,河床纵剖面较平缓,常为一光滑曲线,比降较小,多为弯曲、分汊与游荡河型。

地貌类型中包括侵蚀与堆积地貌两类,前者有:侵蚀河床、侵蚀阶地、谷地、谷坡;后者含:河漫滩、堆积阶地、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等。

河流阶地是河流地貌中重要的地貌类型,可以分为:侵蚀阶地、堆积阶地(分上叠与内叠阶地)、基座阶地和埋藏阶地。

对河流阶地的类型及其河谷的结构的研究,可以分析河流地貌的过去,了解现在,预测河流发育的未来。

长江流域水能资源 hydroenergy resources of the Yangtze River Valley长江流域面积180.85×104km2,平均年降水量1075mm,平均年径流量达9560×108km3,居世界第三位。

全河长6300多公里,干流落差5400m,是世界最大的,上游支流雅砻江、大渡河、岷江、嘉陵江、乌江的落差也达2000~4000m,故水能资源丰富。

长江流域水能理论蕴藏量为2347.8TWh,可开发水电装机容量227.0GW,年发电量1100TWh,居世界第一位。

河流地貌知识点总结

河流地貌知识点总结

河流地貌知识点总结一、河流地貌的形成与特征1.河流地貌的形成河流地貌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主要包括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和地貌演化三个阶段。

在侵蚀作用阶段,河流主要依靠流水的冲刷力和研磨力剥蚀地表,形成峡谷、崖瀑、河谷等地貌特征;在沉积作用阶段,河流则将冲刷下来的物质通过搬运沉积作用,形成洪积平原、冲积扇等地貌特征;在地貌演化阶段,河流地貌将不断变化,如溶蚀平原、冲积扇收敛、流域坡消失等。

2. 河流地貌的特征河流地貌的特征主要包括河流谷地形、沉积地形、峡谷地貌等。

河流谷地形是河道冲刷作用和侵蚀作用的结果,如峡谷、V字谷、U字谷等,具有典型的V形、U形河谷。

沉积地形是河流沉积作用的结果,包括洪积平原、冲积扇、三角洲等,特点是平坦开阔、土壤肥沃。

峡谷地貌是河流侵蚀作用的结果,如瀑布、深潭、崖壁等,地形陡峭、景色壮观。

二、河流地貌的分类和作用1. 河流地貌的分类河流地貌按照地形特征和地质条件的不同,主要可以分为下切谷地貌、平原河流地貌、冲击河流地貌等。

下切谷地貌是河流长期侵蚀形成的峡谷、V字谷、U字谷等地形;平原河流地貌是河流长期冲积形成的洪积平原、三角洲、冲积扇等地形;冲击河流地貌主要是冲刷作用在地质条件特殊的区域形成的特殊地貌,如瀑布、深潭等。

2. 河流地貌的作用河流地貌在地质、水文、气候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地质方面,河流地貌是地球地质构造和地表运动的重要指示;在水文方面,河流地貌是地表水循环和地下水运动的重要标志;在气候方面,河流地貌对气候形成和变化也具有一定的影响。

此外,河流地貌也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水利工程建设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河流地貌的保护和利用1. 河流地貌的保护河流地貌的保护是保护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生态环境保护、地质遗迹保护、文化景观保护等。

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应加强对河流水域和周边生态环境的保护,保持河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在地质遗迹保护方面,应加强对特殊地质遗迹和地质景观的保护,保护地质遗迹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在文化景观保护方面,应加强对河流沿岸文化遗产和历史景观的保护,保护文化景观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河流地貌名词解释

河流地貌名词解释

河流地貌名词解释流水地貌是指河流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产生的地表形态,包括河谷地貌、阶地地貌和沟口地貌等。

1)河谷地貌:当河流与前方基岩接触时,发生强烈侵蚀,切割后原有的河谷深度迅速减小甚至完全消失,这种河谷称为河谷,也称为峡谷。

2)阶地地貌:阶地分为上、中、下三级阶地,其规模依次缩小。

阶地主要发育在河流的中游河段,多出现在侵蚀平原与盆地之间,河流穿行其间并有基岩出露,称为“两阶地”。

如果下一级阶地被侵蚀殆尽而裸露,上一级阶地残留在地面上,则称为“不对称阶地”。

3)沟口地貌:位于河流转折端部,河谷展宽而两侧相对下降的斜坡称为谷坡,两岸谷坡陡峻的部分称为谷肩,二者之间的过渡地段称为谷缘,连接两谷缘的凸形浅滩称为河漫滩。

从纵剖面看,谷坡谷肩谷缘共同组成一个具有一定高度的斜坡面。

河谷横剖面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垂直高差为h的横断面组成,称为河谷横剖面,用l表示。

当河谷横剖面超过1000m长时,需要加以简化,将横剖面分解为若干小段,取小段的平均值称为中位横剖面,用L表示。

不同河段或不同河段的各横剖面可能呈现出不同的形状。

按河流中的相对位置不同,河谷横剖面又可分为主槽式、支谷式、直线式和蛇曲式。

主槽式河谷横剖面当河流主流集中流经河谷某一段时,形成深槽,深槽底板高程较其他横剖面低,当其他横剖面达到稳定时,深槽将继续扩展,故称为主槽式河谷横剖面。

当河流主流不集中或河床比降大于0.05时,常出现分汊,河道变得弯曲,当河流中有几条分汊汇入主槽时,称为复式河流。

2)阶地地貌一般发育于山麓或宽谷地带的坡麓,两侧谷坡逐渐降低,谷坡上往往有基岩出露,称为阶地。

山麓阶地又称山前阶地,一般呈阶梯状分布,按其规模可分为基座阶地、高阶地和低阶地三类。

其中基座阶地宽阔平缓,一般在1~3米左右,多数已被夷平;高阶地也称峰顶阶地,位于河流源头和上游,阶面宽10~20米,地势起伏明显,规模巨大;低阶地位于河流下游,阶面较窄,一般只有5~15米,多分布在两侧谷坡中的凹地或谷底中部的洼地。

河流地貌的类型

河流地貌的类型

河流地貌的类型1.流水地貌地表流水在陆地上是塑造地貌最重要的外动力。

它在流动过程中,不仅能侵蚀地面,形成各种侵蚀地貌(如冲沟和河谷),而且把侵蚀的物质经搬运后堆积起来,形成各种堆积地貌(如冲积平原),这些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统称为河流阶地。

河流两侧阶梯状的地形称为河流阶地。

阶地在河谷地貌中较普遍,每一级阶地由平坦的或微向河流倾斜的阶地而和陡峭的阶坡组成。

一条经历长期发展过程的河流,两岸常出现多级阶地,由河流河漫滩向谷坡上方,依次命名为一级阶地、二级阶地、三级阶地……位置愈高的阶地形成的时间愈久,因而受破坏程度也愈大,反映在形态特征上也往往很不明显。

阶地的形成,主要是因为河流在以侧向侵蚀为主扩展谷底的基础上,转为深向侵蚀为主加深河谷,前者形成河漫滩或谷底平原,后者将河床位置降低到河漫滩或谷底平原以下。

因此阶地面实质上是古老或早期的河漫滩,而阶坡则是河流深向侵蚀作用所形成的谷坡。

河流侵蚀作用改变的原因往往是地壳运动或者相当大范围气候的变化。

2.岩溶地貌岩溶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喀斯特地貌。

除溶浊作用以外,还包括流水的冲蚀、潜浊,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

(1)岩溶地貌发育的阶段性在气候条件和地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由上升的石灰岩高地开始,岩溶地貌发育可按幼年期、青年期、壮年期、老年期四个阶段顺序发展,各个阶段有一定的地貌组合。

①幼年期非可溶性岩石被剥蚀后,可溶性岩石裸露,地表水开始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作用,地面常川现石芽和溶沟,以及少数漏斗。

②青年期河流进一步下切,河流纵剖面逐渐趋于均衡剖面,地表水绝大部分转为地下水。

这时,漏斗、落水洞、干谷、盲谷、溶蚀洼地广泛发育,地下溶洞也很发育,有许多地下河。

③壮年期地表河流受下部不透水岩层的阻挡,或者地表河下切侵蚀停止,溶洞进一步扩大,洞穴发生坍陷;许多地下河又转为地面河,同时发育许多溶蚀洼地、溶蚀盆地和峰林。

河流地貌的知识点总结

河流地貌的知识点总结

河流地貌的知识点总结一、河流地貌的基本概念河流是地球表面上的一种重要的地表水体,在地质历史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各种地貌形态,如峡谷、漫滩、冲击平原等。

河流地貌是由河流长期的侵蚀和冲击作用形成的地貌特征,是地球地貌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河流地貌的形成机制1. 侵蚀作用:河流通过流水的冲击和侵蚀作用,可以改变地表地貌,形成各种河谷、峡谷等地貌形态。

2. 运移作用:河流通过水流的运移作用,可以将岩石颗粒、泥沙等物质搬运到远处,形成沉积层地貌。

3. 沉积作用:河流在流域下游和入海口等地方,会将搬运的各种物质进行沉积,形成各种河口三角洲、漫滩、冲击平原等地貌形态。

三、河流地貌的分类和特征1. 河流谷地地貌:由河流侵蚀形成的峡谷、河谷、断崖等地貌形态。

2. 河流平原地貌:由河流沉积形成的冲击平原、漫滩、河口三角洲等地貌形态。

3. 河流洪积地貌:由河流经常泛滥形成的洪积扇、冲积扇、冲积平原等地貌形态。

4. 河流湖沼地貌:由河流湖泊形成的内流湖泊、湿地、沼泽等地貌形态。

四、河流地貌的地质意义1. 河流地貌是地球地质演化过程的重要记录,可以反映地球地质构造、地质作用和地质环境等信息。

2. 河流地貌是水文地质、沉积地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研究地下水、水文地质、土壤侵蚀和地貌演变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五、河流地貌的保护意义1. 河流地貌是自然资源的宝库,对人类文明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需要加强保护和合理利用。

2. 河流地貌是地质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保护自然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

3. 河流地貌是旅游资源和教育基地,可以进行地质科普、科研考察和旅游观光等多种活动。

总之,河流地貌是地球地理环境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地质学、水文学、地貌学和旅游地理学等多个学科领域都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和应用前景。

未来,随着地球科学领域的不断发展和深入研究,河流地貌的研究将会更加深入和广泛,为人类认识和保护自然环境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和实践经验。

河流地貌知识点

河流地貌知识点

河流地貌知识点地球上的河流地貌是由水的冲刷和侵蚀作用形成的,它是地球表面地貌演变的重要组成部分。

河流地貌的形成过程复杂而有趣,本文将从河流的起源、类型、地貌特征以及地貌演变等方面介绍河流地貌的一些基本知识点。

一、河流的起源河流通常起源于高海拔地区的降水,如雨水或雪水。

随着降水的积蓄,水体开始向低海拔地区流动,形成了河流的起源。

河流的起源通常在山脉或高原的腹地,通过水文循环的作用,水体将沿着最低地势的方向流动,形成了河流的起点。

二、河流的类型根据河流的水流特点和地貌形态,河流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河流类型:1.山区河流:这种类型的河流起源于高海拔的山脉区域,它们的水流湍急,河道多为峡谷状,有明显的垂直侵蚀和横向侵蚀特征。

2.平原河流:平原河流主要流经平坦的地势,水流相对平缓。

它们的河床比较宽阔,河水通常呈弯曲的走向,形成了弯曲的河道。

3.内流河流:内流河流是流入内陆的河流,河水不会流入海洋。

内流河流的特点是水量较小,流域面积相对较小。

4.激流河流:激流河流是指水流湍急,流速较快的河流。

这种类型的河流常常在峡谷、陡坡等地形条件下形成。

三、河流地貌特征河流地貌具有独特的特征,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河流地貌特征:1.河道:河道是河流的主要通道,它是河流冲刷和侵蚀的结果。

不同类型的河流具有不同形状和特征的河道,如山区河流的峡谷状河道,平原河流的宽阔河床等。

2.河谷:河谷是河流冲刷和侵蚀形成的地形,通常是沿着河流两岸的陡坡区域。

河谷的形状和地貌特征受水流的侵蚀和沉积作用影响。

3.洪水平原:洪水平原是指河流经常泛滥时形成的平坦地区。

当河流水量超过河床容量时,河水会溢出河道,形成洪水,洪水平原是洪水带来的泥沙沉积形成的。

4.河口:河口是河流流入海洋或湖泊时形成的地形,通常是河流与海洋或湖泊的交汇处。

河口地区通常是泥沙沉积丰富的地区。

四、河流地貌演变河流地貌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它会随着水文变化和地质作用而发生演变。

高三地理河流地貌知识点

高三地理河流地貌知识点

高三地理河流地貌知识点地球上有着众多的河流,它们孕育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也塑造了地球的地貌。

河流地貌是地球表面由河流侵蚀、运移和沉积作用所形成的地形类型,具有丰富的特征和变化。

在高三地理中,学习和理解河流地貌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一、河流的形成与发展河流是在长时间的天然侵蚀和运移过程中形成的地表水道。

它的形成与降水、地形和地质条件密切相关。

首先是降水,降水是河流形成的原始条件,没有降水就不会有河流。

其次是地形,起源于山区的河流受到斜坡和河槽的限制,河流长期侵蚀和运移,逐渐沿着蓄水盆地或者平原发展出来。

最后是地质条件,地质构造和岩石性质对河流的形成和发展也有重要影响。

二、河流的流域特征河流的流域是整个河流系统的集水区域,它是河流形成和发展的自然条件。

河流的流域具有特定的形态特征,包括面积、形状、降水量、地下水资源和土壤等。

河流的流域面积决定了河流的长度和流量大小,形状会影响水量的集中程度,降水量决定了河流的水量充沛程度,地下水资源和土壤条件对河流的水质和水生态环境具有重要影响。

三、河流的侵蚀与运移作用河流的侵蚀作用是指河流通过水流的冲击、磨蚀和溶蚀作用来侵蚀河床和岸边的地表物质。

河流的侵蚀作用对地表物质的运移具有重要影响,它可以将侵蚀所得的物质带走,并通过河流的流动将其携带到远处。

这些被携带的物质经过长时间的运移和淤积,会形成丰富的沉积物,进一步塑造河流地貌。

四、河流的流动特征与沉积作用河流的流动特征是指河流水体的速度、流向和流量等方面的特点。

河流的流动规律受到河床形态、细观因素和降雨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河流的流量大小决定了河流的水力条件,流速则影响了泥沙的悬浮运移能力。

河流的沉积作用是指河流承载的泥沙在流动过程中沉积下来的过程,形成了河床、滨防和洪积平原等地貌特征。

五、河流地貌的类型与特征河流地貌的类型丰富多样,根据地质特征和河流形态可以将其划分为冲沟地貌、河谷地貌和洪积地貌等。

冲沟地貌是由于长期河流侵蚀形成的V字型的沟谷地形;河谷地貌则是河流侵蚀和淤积作用所形成的U字形或者河谷平原;洪积地貌是由于河流的冲刷和沉积作用形成的河床、滨防和洪积平原等。

河流地貌_精品文档

河流地貌_精品文档

河流地貌河流是地球上最常见的自然地貌之一,由于其重要的地理和环境功能,深受人们的关注。

河流地貌是指由河流的流动和侵蚀作用所形成的地表特征和地貌形态。

河流地貌的形成与水的侵蚀、泥沙的运移、沉积和河床的改变等过程密切相关,呈现出丰富多样的地貌类型。

首先,河流地貌可以分为山区河流地貌和平原河流地貌两种类型。

山区河流地貌主要分布在高山和丘陵地带,地势陡峭,水流湍急。

由于地形的起伏,山区河流形成了许多峡谷、峡湾、瀑布和急流等特殊地貌。

山区河流的水量大、坡度大,流速快,侵蚀力强,对地表的侵蚀作用明显。

而平原河流地貌则主要分布在平坦的平原地区,水流缓和,各地貌特征相对简单。

其次,河流地貌可以根据水流的特征分为冲刷河流地貌和沉积河流地貌。

冲刷河流地貌是指河流通过剧烈的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如陡坡、峡谷、瀑布等。

在上游地区,河水冲刷力强,侵蚀岩石,形成陡峭的河谷和狭窄的河槽。

这些地貌通常具有壮丽的景观和特殊的生态环境。

而沉积河流地貌则是指河流在平坦地区形成的沉积物积累,如河滩、河床和洪积平原等。

这些地貌的形成主要是通过河水带来的泥沙和岩石的沉积堆积而形成,通常具有广阔的平坦地表和丰富的农田资源。

河流地貌还可以根据流量的变化分为常流河流地貌和间歇河流地貌。

常流河流地貌是指河流在全年不间断地流动的地貌形态。

这种河流通常具有规则的河道和稳定的河床,形成了一种稳定的河谷地貌。

常流河流地貌在各个季节都具有相似的形态和特征,对周围的地质、生物和人类活动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而间歇河流地貌则是指河流在雨季和干季交替的地貌形态。

由于季节性的水流变化,这些河流通常形成了明显的季节性岩石沉积物,如干涸的河床和季节性湖泊等。

河流地貌对于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河流地貌是水资源的重要来源和储存地,有利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河流地貌的特点和形态决定了河水的特性和质量,对于农业、工业、供水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其次,河流地貌是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物种的分布、繁衍和迁徙具有重要的影响。

河流地貌的概念

河流地貌的概念

河流地貌的概念河流地貌是指河流系统的地貌特征,它由河流的形态、方向和活动及其他影响溪流发展的因素而形成。

它是一个复杂的差异定义,它包括河流的特征、流域的形成和河流景观的多样性。

河流地貌是一个多层次的概念,可以分为三个主要组件:形态地貌学;流域地貌学,以及河流景观地貌学。

形态地貌学是指河流地貌特征的表面形态,主要有河流河谷、河岸、河槽、河滩、湖泊以及陡坡等。

河流河谷是河流系统中最重要的特征,它主要由折交造山、河谷水位沉降、河流切割造成。

河岸是河谷边缘形成的地貌特征,其形态一般为低、平的河岸,或者山腰处的台地。

河槽是河流系统中最为明显的地貌特征,它的形状取决于河流的地形特征,比如河槽的宽度,深度,流速等。

河滩是河流系统中最重要的地貌特征之一,它的形态取决于河流的流量,水深,渗透率等因素。

湖泊是河流的水体积聚水的结果,它的形态取决于水位长期变化和流域水源的分布等因素。

河流系统中最为显著的地貌特征是陡坡,它们是河流以及河谷分水脉的支流,地貌特征是山脉地谷的垄壁。

流域地貌学是指河流系统的整体地貌特征,主要有河流的水系,流域的山脉和盆地,河流的源流及支流,河口和河流的体积流量等。

河流系统的水系可分为三种:源水系,支水系和口河流系。

源水系是河流系统的发源地,它由上游河流、山谷及湖泊形成;支水系是河流系统中位于中游和下游的支流,它们形成河流系统的分水脉;口河流系是河流系统的口河,由河口形成,河口的形成取决于河流的形态特征以及流域的地形特征。

在河流的支流中,溪流的河床与河谷的形态特征有关。

河流景观地貌学是指河流系统的景观特征,主要是山、谷、湖、河流等景观元素的组合。

河流景观的特点及变化是由多种因素影响的,主要有自然历史地质因素、人类活动因素以及河流系统及其相关地貌元素的影响。

河流景观是一个复杂而多样的概念,可以分为山脉景观、谷地景观、湖泊及河流景观、河流岸线景观、河流桥梁等不同景观元素,这些景观元素都是河流景观的主要组成部分。

河流地貌

河流地貌

10测绘--王平河流地貌河流地貌分多种类型,河谷地貌,河床地貌,河漫滩,河流阶地,河口三角洲与河口湾都属于河流地貌的范畴,下面对着几种常见的河流地貌做一些介绍。

一、河谷地貌河谷是由河流长期侵蚀而成的线状延伸的凹地,它的底部有着经常性的水流,至于其他成因如构造运动所成的谷地如果没有河流出现,都不能称为河谷。

河谷的长短不一,大的河谷长达数千公里,如亚马逊河为6516千米,尼罗河为6484千米,长江为6380千米。

河谷由谷坡和谷底两大部分组成,谷坡的形态有凸形、凹形、直线形、阶梯形等。

谷底是夹在两坡之间的平坦面,这个平坦面由河床及河漫滩组成。

其中河床是河谷中最低部分,它有经常性的水流,在它两侧为高起的河漫滩,它只是在洪水泛滥时才被淹没,故又称为洪水河床(图4-12)。

河谷的发育过程大致有三个阶段,并且相应地产生三种谷形:1.峡谷。

又称“V”形河谷,流水沿着地形的原始倾斜地面开始侵蚀时以垂直下切侵蚀为主,这在由基岩组成的山区河谷中表现最为明显。

河谷横剖面呈“V”形,两壁较陡,谷底狭窄;谷底即为河床,没有河漫滩,河床纵剖面坡降很大,河床底部起伏不平,水流湍急,沿河多急流、瀑布;河谷平面形态较平直。

如我国著名的长江三峡——瞿塘峡、巫峡、西陵峡,那里是“两岸乳岩半空起,绝壁相对一线天”;又如金沙江上的虎跳涧峡谷,深达2500~3000米,谷底宽不到100米;美国的科罗拉多峡谷,谷深达1500~1800米。

它们都是世界上著名的大峡谷。

2.河漫滩河谷。

“V”形河谷进一步发展,下切作用减弱,侧向侵蚀加强,谷底拓宽,并有河漫滩发育,就转变为箱形的河漫滩河谷。

河漫滩河谷谷底的扩宽是有限度的,它的宽度大小与河流流量、河岸抗冲强度和河床纵比降三者有关:式中:Q是流量,R i是河岸抗冲强度,J是河床纵比降。

此外,地下水和坡面片流对河谷的拓宽也有明显的影响。

在湿润气候区,由于地下水量丰富而造成滑坡和强烈的片流侵蚀,加速了谷坡的后退;而在干旱地区,这些作用不明显,故谷坡较为稳定。

高中河流地貌知识点总结

高中河流地貌知识点总结

高中河流地貌知识点总结一、地表水循环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地表水循环是水在地球上的循环过程。

地表水循环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等一系列过程。

其中,河流是地表水循环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它在地表水循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二、河流的定义河流是地表水在地表流动的一种形式。

由于地球上的地形和地势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河流地貌。

河流是地球上主要的地表淡水资源,对于维持地球生态平衡、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三、河流地貌的基本要素1. 水系:是指地球上由河流和湖泊组成的系统。

2. 河谷:是指河流在地表流动过程中侵蚀削蚀形成的地形。

3. 河床:是指河流流动的底部,由沉积物和岩石组成。

4. 河漫滩:是指河水泛滥时会淹没的土地。

5. 河流三角洲:是指河流口处由于泥沙的积聚而形成的地形。

四、河流地貌的类型1. 冰川河流地貌:冰川河流地貌是指由于冰川的侵蚀和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地貌。

例如,冰川谷地、冰碛平原等都是冰川河流地貌的具体表现。

2. 古老河谷地貌:古老河谷地貌是指由于地壳运动等地质作用而形成的古老河谷。

古老河谷地貌在地表形态上具有明显的特征,比如V型谷、U型谷等。

3. 河流三角洲地貌:河流三角洲地貌是指由于河流泥沙的积聚而形成的地貌。

三角洲地貌在地表形态上呈现出扇形状,并且有很强的肥沃性。

4. 河漫滩地貌:河漫滩地貌指由于河水泛滥而形成的地貌。

河漫滩地貌在地表形态上呈现出扇形状,并且土壤肥沃、适合农业。

五、河流地貌的形成过程1. 河流溯源:河流起源于雨水和融雪,是地表水循环的开始。

大部分河流起源于山地或丘陵地带。

2. 河流侵蚀: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会对地表产生侵蚀作用。

侵蚀作用包括崖蚀、上游侵蚀和侧向侵蚀等,这些侵蚀改变了地表的形态。

3. 河流运移:河流在运动过程中会携带大量的泥沙和碎石,这些被携带的颗粒物质会对地表产生改变。

4. 河流沉积: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会将携带的泥沙和碎石沉积在地表,形成河漫滩、三角洲等地貌。

河流地貌的概念

河流地貌的概念

河流地貌的概念
河流地貌是指由河流在长时间作用下形成的地形、地貌、地物,主要包括河道、河谷、水库、洪水平原、堆积地、冲刷地等。

河流地貌是地球上最常见的地貌类型之一,在地理学领域占有重要的地位。

河流地貌是由水流作用形成的,水流的速度和量不同,所形成的地貌也不同。

在水流作用下,地表物质被冲刷、搬运和沉积,因此河流地貌具有高度的地貌形态变化。

在河道中会形成多种特殊的地貌形态,如滩地、瀑布、峡谷等。

河流地貌的形成过程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流域面积、降雨量、坡度、河流的输沙能力等。

世界各地的河流地貌差异很大,例如三峡大峡谷、大峡谷、长江流域等,都是由不同地质构造、水文气候条件和地貌演变作用的结果。

河流地貌的形成不断地推动和改变着地球表面的形态和生态环境。

由于人类活动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很多地区的河流地貌遭受到严重的破坏和破坏,这不仅会对当地的自然环境造成威胁,还会对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

因此,对河流地貌的保护和利用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河流地貌文档

河流地貌文档

河流地貌引言河流地貌是地球表面上最常见的地貌类型之一,它是由水流对地表的侵蚀和输运所形成的。

河流地貌广泛分布于全球各个地区,包括山地、丘陵、平原等不同类型的地形上。

本文将介绍河流地貌的基本概念、形成过程以及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河流地貌的概述河流地貌是指由河流形成的地貌特征,它包括河流发育的各个阶段以及与河流相关的地貌要素,如河床、河岸、冲刷谷等。

河流地貌的形成与水的过程密切相关,包括降水、径流和地下水的相互作用。

河流地貌是地球表面水文循环和地质变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河流地貌的形成过程河流地貌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通常经历以下几个阶段:侵蚀、输运和沉积。

侵蚀侵蚀是河流地貌形成的初级阶段,它通过水的冲击力和溶解作用使得河流在底蚀和岸蚀中逐渐改变地表形态。

在底蚀过程中,河水冲刷河床,使得底部岩层逐渐被侵蚀削减,形成V 形河谷。

在岸蚀过程中,河水侵蚀河岸,进一步加深河谷。

侵蚀过程还包括侧向侵蚀和垂直侵蚀,它们共同作用使得河流地貌变得更加丰富多样。

输运输运是河流地貌形成的重要阶段,它是指河流通过水流运载物质,如颗粒物、泥沙等。

输运过程中,河流具有强大的能量,能够将岩层磨碎并运至下游,产生河流的输运能力。

输运过程中的物质运载可以分为悬移负荷、悬浮负荷和底负荷。

河流地貌的形态和特征受到输运过程中物质类型、沉积速率和流速等因素的影响。

沉积沉积是河流地貌形成的最后阶段,它指的是河流将输运的物质沉积到河床和河岸上。

沉积过程是通过河流的减速和能量消散来实现的,当流速减慢时,河水无法再承载输运物质,使得物质沉积下来。

沉积过程中形成了河床沉积物、洪积平原、三角洲等地貌特征。

沉积物的组成和性质取决于输运过程中的物质来源和环境条件。

河流地貌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河流地貌对人类活动具有重要影响,它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自然资源河流地貌中的河水、沙石和泥沙等物质是重要的自然资源。

河水是人类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的重要水源,河床和河岸上的砂石可用于建筑和道路建设,泥沙可用于农田改良和土地复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
10. 内力作用主要影响河流的 A.流向 B. 含沙量 C. 汛期 D. 流量


选A,内力作用包括地壳运动、岩浆 活动和变质作用,在内力作用下,地 表变得高低不平,影响河流的流向。 含沙量、流量、汛期更多受气候、植 被、土质等因素的影响。
河流在弯曲段存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的现象。 法国罗讷河上的圣贝内泽桥始建于1177年,13世纪和15世纪 曾大修和重建,1668年被废弃。1669年的大洪水冲毁了河流右 岸的桥墩,后来左岸的残桥(图7左侧图中粗实线)成为旅游景 点——圣贝内泽断桥(图7右照片) 右岸为凹岸,流速大,水深,侵蚀 左岸为凹岸,流速小,水浅,堆积
下游
侵蚀 向下、 方向、 源头侵蚀 影响 加深和延长 形状
向两岸侵蚀 拓宽
V形
U形
洪积扇
天山与阿尔金山之间的 洪积扇
河口三角洲:指河口段的扇状冲积平原。河流入海时, 因流速减低(加上潮汐顶托作用),所挟带的大量泥 沙,在河口段淤积,逐渐形成扇面状的堆积体。
分析黄河三角洲扩展 速度快的原因。
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水土 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大; 河口潮差小,潮流搬运能 力弱。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选C,凹岸流速快,受侵蚀作用,水深,利于建码头
一、世界和中国主要河流
⑴亚洲-湄公河 恒河 印度河 中亚两河 西亚两河 ⑵欧洲-莱茵河 伏尔加河 世 ⑶非洲-尼罗河 刚果河 尼日尔河 赞比西河 界 ⑷北美洲-密西西比河 ⑸南美洲-亚马孙河、巴拉那河 ⑹大洋洲-墨累河
⑴太平洋水系--长江、黄河、澜沧江、珠江等 中 ⑵印度洋水系--怒江、雅鲁藏布江等 国 ⑶北冰洋水系--额尔齐斯河 ⑷内流河--塔里木河 确定位置 河流概况 流经气候区和地形区 分析水文特征
N


9.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曲流的东岸是侵蚀岸 B. “数家新住处”应位于乙地 C. 诗中叙述的情境一般发生在河 流的上游 D. 河流流向为自南向北 选B,根据等高线弯曲状况,河流向 南流,右岸为其西岸,受侵蚀;甲为 凹岸,受侵蚀。侧蚀作用一般发生在 河流中下游。
“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 古岸 崩欲尽,平沙长未休。想应百年后,人世更悠悠。”读唐朝诗 人胡玢的诗,结合图3和所学知识,回答9~10题。
b
河流发育中期,河流的侵 侧蚀 为主,河 蚀以________ 侵蚀 ,在凸岸 流在凹岸______ 堆积 ,使河流更加弯曲, ______ 河谷拓宽。
河流发育的后期,河谷横 U 形。 剖面呈______
c
河流的侵蚀地貌 阶段 图例 向两岸侵蚀 凹岸侵蚀 凸岸堆积 拓宽 初期 上游 中期
中游 后期
学习目标
• 掌握流水侵蚀作用的三种形式及对地表形态的 影响。 • 理解河谷的形成过程。 • 了解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 • 理解冲积平原的三个组成部分以及形成过程。
一、河流侵蚀地貌 1、河流侵蚀类型
类型
溯源侵蚀 下蚀 侧蚀
侵蚀方向
向源头方 向侵蚀 向下侵蚀 向两侧侵蚀
河谷形态变化
使河谷延长 使河谷加深 使河谷展宽
多个洪积扇连接形成 洪积—冲积平原
2、河漫滩平原
分布:发育于河流中下游
河床:平水期河水占据的谷底 河漫滩:经常被洪水淹没的谷底部分
河谷横剖面示意图
2、河漫滩平原
形成原因:
河流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 堆积体逐渐扩大,在枯水期露出水面。
河漫滩
河流凸岸堆积,形成河漫 滩;多个河漫滩连接在一 起,形成河漫滩平原。
谢谢!
三、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1.河流影响聚落的分布 城市往往沿河分布
生产、生活用水 水运 河流冲积平原
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水源充足,农业发达 军事防卫
2.河流影响聚落的位置
图中A、B两地中,更容易发育成城镇的是____ B 。 避开洪水 B聚落位于地势较高的小丘上,目的是__________ 。 便于取水 。 A聚落位于地势较低的河边,目的是________
袭夺点附近河谷走向的急转弯称为袭夺湾。金沙江被认为曾流入 红河,后被长江袭夺。长江为袭夺河,金沙江为被夺河,红河为 断头河。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①②③ ④最可能为河流 袭夺点 的是( ) A.① B. ② C.③ D.④
② 上面还有一截河流
2.下列关于袭夺河与被夺河关系叙述正确的 是( ) ①流量大的河流袭夺流量小的河流; ②侵蚀力强的河流袭夺分水岭另一侧的河流; ③弯曲河道的河流袭夺平直河道的河流; ④河谷地势较低的河流袭夺河谷地势高的河 流 A.①② B.②③ C.② ④ D.①④
丰水期 枯水期 河漫滩
3.河流在弯曲处的流水作用是( C ) A.凹岸、凸岸均为侵蚀 B.凸岸侵蚀、凹岸堆积 C.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D.凹岸、凸岸均匀堆积 4.下列诗句中能体现河流堆积地貌的是( B ) A.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B.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C.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D.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黄河三角洲
分别讨论下列三种情况下,黄河三角洲的面积变化 (1)黄土高原水土保持见成效,水土流失减轻 (2)黄河中上游修建了许多水库 (3)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
(1)河流含沙量减少,沉积减弱,三角洲增长放慢甚至减小。 (2)水库拦水拦沙,导致河流径流量、含沙量均减小,沉积 减弱,三角洲增长放慢甚至减小。 (3)海平面上升,海浪侵蚀加强,三角洲增长放慢甚至减小。 相关案例:尼罗河下游修建阿斯旺大坝后,尼罗河三角洲萎缩 相关观点:有人认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利于造陆,不是坏事 总结: 含沙量增加,沉积为主;含沙量减少,侵蚀为主。 径流量增加,侵蚀为主;径流量减少,沉积为主。 海平面上升,侵蚀为主
比较断桥处河流左右岸附近 河水的深浅及流速差异,说 明该断桥能保存至今的原因
【2013海南】
【2013上海】流水地貌是由流水塑造而形成的地表形态。 9.在右图所示河流的②处,流水作用主要表现为 A.搬运 B.堆积 C.侵蚀 D.风化 选B,②处为凸岸,流速慢,为堆积作用 10.如果在图示的①、②、③、④四处进行码头选址,比较 合适的是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图4 河流示意图
17.河流入海泥沙量的减少可能对河口三角洲带来的 影响是 A.地下水位下降 B.河水流速减慢 C.淤积速度加快 D.出现侵蚀后退
选D,泥沙量减少,河口泥沙堆积减弱,在海浪的 侵蚀下,三角洲可能出现后退。
“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 古岸 崩欲尽,平沙长未休。想应百年后,人世更悠悠。”读唐朝诗 人胡玢的诗,结合图3和所学知识,回答9~10题。
一、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
(一)河流侵蚀地貌
溯源侵蚀:使河谷延长 使河谷加深,形成峡谷(V形谷) 下切侵蚀: 侧向侵蚀: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形成河漫滩,使 河谷展宽,更为弯曲,形成U形谷 (如荆江“九曲回肠”)
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会破坏和搬运地表物质,形成侵蚀地貌。
a
河流发育初期,河流的侵 下蚀 和 蚀作用以________ 溯源侵蚀 为主,使河谷 ________ 加深 和______ 延长 , 不断______ V 形。 河谷横剖面呈______
水系
干流、支流和水系 分水岭和流域
自然界中,相邻几个水系在内外因素的影响下, 总有一个水系发展成为主水系.其侵蚀活跃,下 切较深,使其支流的溯源侵蚀和侧向侵蚀也较为 强烈,甚至切穿分水岭,夺取分水岭另一侧位置 较高河流的河源段.
溯源侵蚀
使河谷延长 一般发生在河流 源头区
河流袭夺
河流的袭夺是这样进行的: 一道山脉,实际上也是一道分水岭,在山脉 的两侧都发育了河流,它们依照河流的本性都在向 着源头方向(也就是分水岭方向)进行溯源侵蚀, 随着侵蚀不断进行,源头就向着分水岭的方向发展, 最后总有一条河会最先切开分水岭,切开分水岭的 河与分水岭那边的河流相遇,相遇的结果就是在哪 里相遇,就在哪里把那条河拦腰截断,把其相遇处 以上的部分夺过来,让其成为自己的一部分.这就 是所谓的河流袭夺.
谁的侵蚀力更强,谁最先切开分水岭,谁就会把分 水岭那侧的河流夺过来,最后分水岭两侧的河流就 连成一条河,分水岭被切开了,峡谷也就形成了.
在河流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也有叫“河流 的逆袭”。河流切穿分水岭,把分水岭另一侧 河流抢夺过来,使原来流入其它流域的河流改 向流入切穿分水岭的河流,这种现象叫河流袭 夺。左图到右图为某河流袭夺过程示意 图,
水运终点:其上游可通航,其 下游为急流、险滩或瀑布,无 法通航,因此成为货物集散地, 渐渐形成城市,如金沙萨。 图中最容易形成大城市的是 乙(两河交汇处,水流量大, 有3个方向的河运之便利)
3.河流影响聚落的形态、规模
华北平原 江南水乡
聚落形态 团状 带状 沿河分布 聚落规模及其原因 规模大:河网较稀疏,耕地连片 规模小:河网密布,耕地破碎
(山区河谷深而窄, 无洪水之忧)
总结: 容易形成城镇的地点: 两河交汇处 河流入海口 河运起点与终点 过河点
A
B
水运起点:其上游为急流、 险滩或瀑布,无法通航, 其下游可通航,因此成为 货物集散地,渐渐形成城 市,如赣州、宜宾。 过河点:成为河流两岸货 物集散地,容易形成城市。
水运起点
水运终点
过河点 大桥
3、三角洲平原
分布:河流入海口
3、三角洲 形成原因:
①河流携带大量泥沙进入 海洋; ②河流入海处坡度平缓, 流速减慢,河流携带泥沙 堆积; ③海水的顶托作用
练习
读图下图,比较图中河流a,b,c三处的位置与三幅断面图,回答 题。 1.河流位置与断面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D ) A.①—a,②—b,③—c B.①—b,②—a,③—c C.①—c,②—b,③—a D.①—c,②—a,③—b 2.与河流位置,a 、b、c对应的外力作用分别是( A ) A.侵蚀,搬运,沉积 B.侵蚀,沉积;搬运 C.沉积,搬运,侵蚀 D.搬运,沉积,侵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