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文体知识大全

合集下载

记叙文文体知识

记叙文文体知识

一、记叙文文体知识1、记叙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2、记叙的线索⑴物线:以具体事物或是物的特征为线索,如《白杨礼赞》以白杨树的不平凡为抒情线索贯穿全文。

(2)人线:以人物或人物的特征为线索,如《背影》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

(3)事线:以中心时间为线索,如《变色龙》以景观奥楚篾洛夫处理狗咬人事件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

(4)感情线:以思想感情为线索,如《荔枝蜜》以我对蜜蜂的感情变化为线索,不大喜欢-------想去看看-------赞赏蜜蜂------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

(5)时间、地点线:以时间推移或空间变换为线索,如《藤野先生》以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为叙事线索组织材料,在东京的见闻和感受------到仙台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离别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

(6)见闻线:以我的见闻为线索,如《孔乙己》以小伙计“我”的所见所闻塑造了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

3、记叙的顺序常用的记叙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三种。

4、表达方式:记叙(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议论(1)描写从对象分:@人物描写:外貌描写(肖像)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景物描写自然环境作用:烘托氛围或人物心情社会环境作用:交代当时的时代背景。

(3)描写的角度: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4)记叙文中的抒情#直接抒情#寓情于景、托物抒情(5)记叙文中的议论作用:画龙点睛(6)记叙文中的说明作用:补充记叙文中需要交代的事情5、常见的表现手法对比、铺垫、象征、伏笔、烘托、照应、设置悬念、欲扬先抑(先扬后抑)、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虚实结合、动静相衬、以小见大、联想想像等6、修辞方法及作用(1)比喻:作用:用×事物比喻×事物,形象的写出了×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人物)的……的情感。

(2)借代:不拿群众一针一线(部分代整体)路上走来两个红领巾(特征代整体)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具体代抽象)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专有名词代泛称)上面坐着两个老爷,东边的一个是马褂,西边的一个是西装。

记叙文文体知识清单

记叙文文体知识清单

研臻教育内部资料记叙文文体知识清单1.表达方式(5种):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主要运用文体)记叙文小说散文议论文说明文2.中考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①比喻、拟人:(作用)生动形象。

②排比、对偶、反复:(作用)增强文章的气势,读起来具有音韵美和节奏感。

③夸张:(作用)突出事物的特征.④设问:(作用)通过自问自答的方式能引发读者的思考,引起读者的共鸣。

⑤反问:(作用)加强肯定的语气.补充3种可能会考查的:⑥互文:在古文中,把属于一个句子(或短语)的意思,分写到两个句子(或短语)里,解释时要把上下句的意思互相补足,就是互文.例如:秦时明月汉时关.译:(错误)秦朝时期的明月和汉朝时期的边关。

(正确)秦朝、汉朝时期的明月和边关。

⑦顶真:指上句的结尾与下句的开头使用相同的字或词,用以修饰两句子的声韵的方法。

(作用)不但能使句子结构整齐,语气贯通,而且能突出事物之间环环相扣的有机联系。

例如:归来见天子,天子坐名堂.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⑧通感: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以感觉写感觉”。

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等各种官能可以沟通,不分界限。

例如:《荷塘月色》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嗅觉与听觉的转移)。

宗璞的《紫藤萝瀑布》香气似乎是浅紫色的(嗅觉与视觉的转移)。

3.记叙线索及其作用:线索(明线和暗线∕单线和双线):核心人物或人物的某一特征(《背影》),(某一具有意义的)核心事物(《羚羊木雕》),核心事件(《社戏》),时间(《登上地球之巅》),地点(《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者的感情及感情的变化过程(静态的和动态的)(《荔枝蜜》).作用:①是贯穿全文的脉络,②把文章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③使文章调理清楚、层次清晰。

4.人称及其作用:第一人称(我、我们):①亲切感②真实感③便于直抒胸臆④作为事件的见证人增加文章的真实感⑤刻画人物形象及性格特征。

记叙文知识(大全五篇)

记叙文知识(大全五篇)

记叙文知识(大全五篇)第一篇:记叙文知识记叙文是指记人、叙事、写景、状物等类的文章。

古代的记、传、序、表、志等,现代的消息、通讯、简报、特写、传记、回忆录、游记等,都属于记叙文的范畴。

项目记叙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记叙人称第一人称(我、我们)作者本人,或虚构人物;也可以是主要人物或次要人物。

表达效果:真实可信、亲切自然;便于直抒胸臆。

第二人称(你、你们)直接对话,亲切自然;拉近距离:便于交流,便于(作者直接)抒情。

第三人称(他、他们)不受时空限制,自由记叙、客观表达。

记叙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时间(4)地点(游踪)(5)作者的情感(6)明暗线索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记叙顺序(1)顺叙(按事情发展顺叙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作用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倒叙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作用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插叙(叙事时插入插叙相关的另一件事)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作用象,突出中心。

方法A 看题目、(格式: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表现了(赞美了、中心)揭示了)……。

找主题句:找首 B 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

归纳中心三部曲A 概括: a 要素归纳法: b 共性提取法: c 捕捉关键词法:B 归纳:在概括的基础上提炼任务的精神品质、事件的本质特归纳:在概括的基础上提炼任务的精神品质、作者的思想情感等。

点作者的思想情感等。

B 的内容看社会根源、C 升华:升华:社会意义,了解作者意图等意图等。

由的内容看社会根源、社会意义,了解作者意图等。

人物分析1、人物肖像神态、(多方面2、人物语言、分析)分析)3、人物心理、4、人物行为、5、思想品质与性格特点思想品质:共有的思想本质。

如爱国主义等。

性格特点:对人对事的态度合行为方式上所体现的心理特点。

记叙文常考文体知识梳理

记叙文常考文体知识梳理

记叙文常考文体知识梳理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以叙述、描写、抒情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

散文按照所写内容分为叙事散文和抒情散文。

叙事散文的六要素:时间、也点、人物、事件的起因、住过、转累,,如《背影》一文:时间一一推算为六年前,即1919年;地点——南京车站;人物一一父亲和“我”:事件的起因——“我”去北京读书,父亲到车站送别:经过一一父亲到车站送别,展现深沉的父爱;结果怀念父亲。

掌握叙事的六要素,有助于分析文章的结构,理清事件发生、发展的脉络,继而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主旨。

写作手法一般包括三个方面内容: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

(1)常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有五种:描写(人物描写、景物描写、环境描写、直接描写、间接描写等)、抒情、议论、说明、叙述(顺叙、倒叙、插叙)。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

其中,人物在这三要素中占有主要地位,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创作的核心任务。

(1)人物。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来表现主题的。

小说通过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为描写、心理描写等来刻画人物形象,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是具有典型性格的人物形象。

如《故乡》中善良又麻木的闰土,《我的叔叔于勒》中自私冷漠的菲利普夫妇,等等。

(2)情节。

情节是小说矛盾冲突的演变过程,小说的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的作品还有序幕和尾声,完整的故事是由生动的情节构成的。

(3)环境。

小说的环境分为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孔乙己》中的咸亨酒店。

自然环境是环绕人物周围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百草园。

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①反衬人物性格,对刻画人物形象起衬托作用;②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理活动及感受:③交代故事发生的情境,为人物活动提供具体的背景,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记叙文文体知识清单

记叙文文体知识清单

研臻教育部资料记叙文文体知识清单1.表达式(5种):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主要运用文体)记叙文小说散文议论文说明文2.中考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①比喻、拟人:(作用)生动形象。

②排比、对偶、反复:(作用)增强文章的气势,读起来具有音韵美和节奏感。

③夸:(作用)突出事物的特征。

④设问:(作用)通过自问自答的式能引发读者的思考,引起读者的共鸣。

⑤反问:(作用)加强肯定的语气。

补充3种可能会考查的:⑥互文:在古文中,把属于一个句子(或短语)的意思,分写到两个句子(或短语)里,解释时要把上下句的意思互相补足,就是互文.例如:时明月汉时关。

译:(错误)朝时期的明月和汉朝时期的边关。

(正确)朝、汉朝时期的明月和边关。

⑦顶真:指上句的结尾与下句的开头使用相同的字或词,用以修饰两句子的声韵的法。

(作用)不但能使句子结构整齐,语气贯通,而且能突出事物之间环环相扣的有机联系。

例如:归来见天子,天子坐名堂。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⑧通感: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以感觉写感觉”。

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等各种官能可以沟通,不分界限。

例如:《荷塘月色》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嗅觉与听觉的转移)。

宗璞的《紫藤萝瀑布》香气似乎是浅紫色的(嗅觉与视觉的转移)。

3.记叙线索及其作用:线索(明线和暗线∕单线和双线):核心人物或人物的某一特征(《背影》),(某一具有意义的)核心事物(《羚羊木雕》),核心事件(《社戏》),时间(《登上地球之巅》),地点(《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者的感情及感情的变化过程(静态的和动态的)(《荔枝蜜》)。

作用:①是贯穿全文的脉络,②把文章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③使文章调理清楚、层次清晰。

4.人称及其作用:第一人称(我、我们):①亲切感②真实感③便于直抒胸臆④作为事件的见证人增加文章的真实感⑤刻画人物形象及性格特征。

第二人称(你、你们):①亲切感②便于情感交流③如同与读者交流,拉近与读者之间的距离。

记叙文体常识

记叙文体常识

记叙文体常识1、概念作者主要运用记叙、描写两种表达方式进行叙事、写人、写景状物,表现人物思想性格和道德风尚、揭示人生哲理和社会本质、反映自然规律等所作的文章。

2、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3、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4、角度直接(正面)、间接(侧面)。

5、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6、段落层次。

7、中心思想。

8、描写对象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细节描写。

9、描写方法外貌(肖像)、语言(对话、独白)、神态(神情)、动作(行动)、心理。

10、记叙线索叙事线索、抒情线索。

一、阅读方法与技巧(一)理解概念1、表达方式主要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渗透其中。

记叙体现在事件的叙述中,揭示事理,反映人物思想性格。

描写体现在人物或环境的描摹中,表现人物形象、渲染气氛、衬托情感、推动情节发展。

抒情体现在叙事过程中,作者对自然、人生、社会的感悟、体验而表达出的喜、怒、哀、愁等爱憎感情,有直抒胸臆、间接抒情之别。

说明体现在叙事过程中,对个别事物进行具体形象的说明,使记叙内容更详尽充实。

议论体现在叙事过程中,对人物形象、事件所内含的意义进行哲理性分析表述,深化文章主题。

2、记叙范围主要是叙述事件、刻画人物形象、描写自然景物和社会面貌。

3、记叙主题主要包括人物的思想性格、道德风尚、自然规律、人生哲理、社会本质意义。

(二)辨析要素、人称、角度、顺序、线索。

1、要素通常在行文中直接找出或从文中找出关键字词归纳概括。

时间、地点文中表示具体时空的词句。

人物一般把握主人公的形象特点及次要人物的衬托作用。

事件的起因在掌握主要事件的基础上以“为什么发生这件事”示问解答。

事件的经过一般是主要事件的具体化,以“发生了什么事”示问解答。

事件的结果事件的结束,以“这件事最后怎么样”示问解答。

2、人称通过辨析相关标志,予以确定。

第一人称通常以“我、我们”的身份或语气叙述事件,使文章内容更真实确凿。

第二人称通常以“你、你们”的称谓来叙述事件,使文章的情感表达更亲切感人。

记叙文的文体知识

记叙文的文体知识

第一讲记叙文阅读一、记叙文的文体知识1.记叙文的概念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兼以议论、抒情、说明来表达中心的一种文体。

如小说、散文、寓言、童话、故事、通讯、游记、传记、回忆录等。

2.记叙文的分类3.记叙文的要素六要素。

4.记叙的顺序(一般有三种):①顺叙,即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顺序来写。

这种写法课使事情的来龙去脉清晰地表现出来。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②倒叙,即把事情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片段先写出来,然后写事情的发生、经过等。

它分为两类,一是把事情的结局先写出来,然后按照时间顺序倒叙事情的发生、发展的经过;二是,把后面发生的某一情节提到前面去,暂时中断中心事情的叙述而进入另一个相关的事情的叙述。

由于倒叙改变了记叙的自然程序,阅读时应特别注意“倒”“顺”之间的起讫点,认清那些起关键作用的词句和段落。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③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情的过程中,由于某种需要暂时把叙述的线索中断一下,进行有关的另一件事情的叙述。

它也有两种情况,一是插入的内容跟时间也有关联,在叙述过程中插入一段从前发生的事。

这种插叙一般都要交代起讫点,阅读时应注意;二是对人或情况作一些说明介绍,跟叙述的时间顺序没有什么关系,插入的前后不一定有过度衔接的话。

作用:补充交代或说明,使叙述更加充分,弥补单凭顺叙难以交代清楚的必要内容,使文章更充实、更周密、在结构上更紧凑。

5.记叙文的线索(板块:线索细说)线索是指贯穿全文、连接全部材料的一种因素(依据)。

记叙文的线索有多种形式:有的以时空转换为线索,人物活动、事情发展、景物变化等.6.记叙的人称记叙文中的第一人称:以“我”的口吻或角度展开叙述是第一人称。

作用:采用第一人称,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和真实感。

在一般记叙文和散文中,“我”即作者本人;在小说中,“我”不是作者本人。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记叙文文体知识梳理(共64张PPT)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记叙文文体知识梳理(共64张PPT)

①制造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②引出下文的……事件或人物。
记叙顺序:
插叙
由于表达方式、情节的需要, 暂时中断主线的叙述,而插入 有关的事情或片段,以使读者 有更全面的了解,插叙后再接 着主线继续叙述。
①写出了……内容,交代了……原因; ②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 ③丰富人物形象,突出中心;
举例:
《背影》内容概括:冬日的一个下午(时间), 在南京火车站(地点),“我”(人物)坐火车去北 京上学(起因),父亲(人物)来车站送“我”(经 过),“我”看着父亲离开的背影,发出“不知 何时再能与他相见”的感慨(结果)。

记叙文的分类
记叙文的分类
叙事散文 抒情散文 哲理散文
小说
特征? 区别?
线索分类: 地线
以地点的 转换为线索。
如: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从题目就能看出文章是以 地点的转换来组织材料的。
线索分类: 时线
以时间的 推移为线索。
如: 《伟大的悲剧》以时间的推移(1912年1 月16日这一天——1月18日——2月17日 夜里1点钟——3月2日——一天中午—— 3月21日——3月29日)为线索,记叙了斯 科特和他的队员探险南极,从绝望而归 到悲壮毁灭的全过程。
线索分类:
感情线
以人物思想 感情的变化
为线索。
如: 《阿长与〈山海经〉》以 “我”对阿长的情感变化 (憎恶、讨厌——敬重、 爱戴)为线索。
线索分类:
双线并行
有时一篇文章有明暗两条线索,如《藤野先生》 明线是藤野先生(见藤野先生的原因——与藤野先 生的交往——与藤野先生惜别——别后忆藤野先 生),暗线是鲁迅的爱国情感。统编教材中这样的 文章还有很多,如《一棵小桃树》明线是小桃树的 经历,暗线是“我”的经历。

记叙文文体知识

记叙文文体知识

记叙文文体知识一、什么是记叙文记叙文是以记叙和描写作为主要的表达方式,以写人、叙事、状物、绘景作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常见的新闻、通讯、叙事散文、小说、故事、人物传记都可以当做记叙文来进行阅读。

记叙文主要的表达方式是记叙和描写,除了这两种主要的表达方式之外,还可以有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记叙文中的议论、抒情起点明主旨、深化中心思想的作用。

记叙文中记叙是议论的基础,议论是记叙的深化。

记叙文所写的人和事,一般是真人真事,有的记叙文是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加工,使真人真事更能反映生活,并高于生活。

记叙文反映生活并不是象镜子直接照抄照搬现实生活,而是经过作者的选择、提炼、加工。

现实生活为记叙文提供了写作的基础,同中心思想密切相关的素材,就写入记叙文中,成为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

一篇记叙文不必面面俱到地实录生活。

二、记叙文的六要素在记叙文中,把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称为记叙文的六要素。

一篇记叙文应该交代清记叙文的六要素,这样才能使文章眉目清楚,有始有终,完整地表达中心思想。

掌握六要素,有利于把握整篇文章。

交代事情的起因和结果用概括叙述,交代事情的经过用具体叙述。

三、记叙的线索记叙文的线索是贯穿全文、将材料串连起来的一条主线,它把文章的各个部分联结成一个统一整体。

如果说丰富而生动的材料是一颗颗珍珠,那么线索就是将这些珍珠串连起来的彩线。

在记叙文中确立线索很重要。

记叙文的线索主要有以下几种:①以实物为线索。

有些文章往往是以一个具体的实物贯穿全文,将各种人或事都集中到它的周围,以此来展开故事情节。

②以人物为线索。

有的记叙文,按人物动作行为的变化、思想性格的发展、人生历程的见闻来组织材料,把人物作为文章的线索。

③以事件为线索。

情节通常包括事件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几部分,有些文章事件本身便是线索。

④以时间为线索。

有的文章是以时间的推移来组织材料的,时间就成为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

⑤以地点为线索。

记叙文文体知识要点

记叙文文体知识要点

记叙文文体知识要点〔1〕以记叙文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叫记叙文.语言特点,生动,形象.〔2〕作品中所反映的生活和作者对生活的看法,就是记叙文的中心,也叫中心思想.中心思想是依靠人,事,景,物这些材料来表的.因而记叙文的材料必须为中心思想效劳,做到中心明确,集中.〔3〕记叙文的顺序主要有几种:顺叙,倒叙,插叙.顺叙:按事件的发生,开展结局的过程记叙. 倒叙: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到文章的开头写,然后再按时间顺序写事件的经过. 插叙:在记叙过程中,有时需要插入另一些有关的情节,然后再按着记叙原来的事情.〔4〕记叙文中的详略安排应该是能突出中心的材料应该详写;与中心有关系,但是不很重要的材料,应该略写;与中心无关的材料应该舍弃.这样,才能使记叙的中心集中,鲜明,突出.〔5〕记叙文的样式常见有:对现实生活中典型人物和事迹作具体报道的通讯.用文字语言和文学手法描述真人真事的特写.记叙山川景物,旅途见闻为主的游记. 追忆本人或生活经历和社会活动的回忆录,传记,访问记等.它们共同特点是:所写内容必须真实,不容许随意夸张或缩小事实,更不能编造虚构,即要有真实性;对所写的内容又要求作必要的加工.力求文章中心突出,形象鲜明,构思精巧〔6〕特写是报告文学的一种样式,它截取人物或事件的某个片断,细致地加以描述.〔7〕传记一般分两类:一类记叙自己的生平;一类记叙他人的生平。

传记的主要特点是实录,要##事求是,不允许虚构夸X。

传记在表达上以记叙为主,也可以适当插入议论,描写。

传记记叙的顺序一般以时间为序。

人物和人物故事的区别在于人物故事只要具体写出人物的某个事件或某几件事就行了。

小传那么要求写出人物的出生地,出生年月,主要经历等。

人物自传的繁简区别在于自传可以根据需要采用不同写法,可以写自己全部经历,也可以写自己某个时期的经历。

2 说明文文体知识要点〔1〕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按一定的要求讲解事物或事理的文章称为说明文。

记叙文文体知识

记叙文文体知识

六、记叙文的表达方式
五种表达方式: 记叙(叙述) 描写 抒情 说明 议论
记叙:把人物的经历和事物的发展变化 过程表达出来 说明:简要地解说事物,阐明事理,使 所叙之人、事、物更清楚。
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
A. 类型:记叙文中的议论,有先叙 后议、先议后叙之分。
B. 作用:增加文章的思想深度,引 起读者的思考,直接点明和加深所 写事物、事件的意义。
? ②语言(对话)描写和行动(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 ××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 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 ③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 性格或者××品质。
? ④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 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如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天气、季节和景
? 6)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如《孔乙己》以小伙计 “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塑造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
? 技巧:注意题目、文中多次出现的字眼、议论抒情的句子。
四、常见的叙述顺序
? 1.叙述类型: ? 顺叙:按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写。如:《一面》,
文章按时间顺序记叙了作者和鲁迅的见面经过,表现了鲁迅 关心劳动人民、关心进步青年的思想,并突出了“一面”给 我的鼓舞。 ? 倒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然后再按顺序进行叙述, 也就是在记叙的时间上与事情的实际是相反的。如:《背影》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这是文章的开头一句,它开宗明义,落笔点题,用追叙的手 法,再现了两年前作者终生难忘的往事。 ? 插叙:在叙述过程中,由于内容的需要,中断原来情节的叙 述,插入和内容有关的情节和事件,然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 如:《驿路梨花》,以我和老余一早一晚的所见所闻为线索, 通过设置悬念和巧妙穿插,刻画了一组人物,展示了他们助 人为乐的美好心灵。其中解放军建造茅屋和哈尼姑娘梨花照 料茅屋属于插叙部分。

记叙文文体知识汇总

记叙文文体知识汇总

记叙文文体知识记叙文主要是指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一类的文章。

具体地说,它是借助叙述、描写、抒情等手段记叙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的情态及其发展过程,用以表现作者的思想、抒发作者的某种感情的文章。

1、记叙文的要素。

记叙性的文章,无论是记人还是叙事,都要写出是什么人、什么事,事情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发生的,原因是什么,结果又怎样。

如果不交代清楚,记叙就不完整,内容就说不明白。

这就是记叙的“六要素”。

2、记叙文的体式。

我们这里所说的“体式”,是指文章的不同样式,是文章外部形式上的特征。

记叙文的体式是多种多样的,诸如新闻、通讯、报告文学、人物传记、游记、日记、书信等等。

这里所说的记叙文,通常可以分为记人叙事类、写景状物类和抒情类三种。

记人叙事又有比较简单的记叙与比较复杂的记叙之分。

为了认识和学习的方便,这里将比较复杂的记叙划分出来,称为“比较复杂的记叙文”。

抒情类记叙文,与作为文学体裁的散文又是一脉相通的,很难也没有必要严格区分。

(1)记人叙事类记叙文。

这是一般记叙文的主体。

记人、叙事密不可分。

记人,就要写人的活动,而人的活动无不表现为事件;叙事,就要写事件的过程,而任何事件的过程,又无不是人物活动的体现。

所以记人和叙事类记叙文是很难截然划分的,有时甚至可以看成同一类型。

尽管如此,记人和叙事,毕竟是两种不同倾向的记叙文,有必要加以区别。

二者的主要差别在于写作的出发点和着眼点有所不同。

记人的记叙文着眼于写人,叙事是为了通过人物的行为、活动,表现人物的思想面貌、精神品质和性格特点,无须过多地渲染事件本身。

(2)写景状物类记叙文和抒情类记叙文。

写景为主和状物为主的记叙文,比较容易区别,困难在于写景状物类记叙文与抒情类记叙文的区别。

这是因为,写景、状物离不开抒情,而抒情又往往需要借助景和物,这就是所谓“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

因此,写景、状物和抒情在一篇具体的文章中常常是结合在一起的。

这两类文章在体式上具有两重性:作为一般文章,被视为记叙文;作为文学作品,则可称为散文。

记叙文文体知识

记叙文文体知识

记叙文文体知识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记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如小说、散文、寓言、故事、通讯、游记、传记、回忆录等。

它的主要特点是通过生动的形象和事件来反映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的中心思想是蕴含在具体材料之中的,是通过对人、事、景物的生动描写来表现的。

记叙文的另一特点,就是以记叙为主,采用综合表达方法,包括记叙中的描写、记叙中的说明、记叙中的议论和抒情等。

一、记叙文的分类:从写作内容与方式看,分为简单的记叙文和复杂的记叙文。

根据写作对象分四类:1.写人的记叙文;2.叙事的记叙文;3.写景的记叙文(即散文);4.状物的记叙文。

记叙文阅读重点:①写人的记叙文侧重分析人物形象。

这就要求在阅读中重点分析人物的肖像、言行、心理描写和他所处的环境,从而总结出人物的性格、精神品质与业绩。

②叙事的记叙文侧重分析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以及事情的意义和影响。

③写景状物的记叙文侧重分析景物或物的特点、状写的顺序以及文章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需要注意的是文中的主人公,不能只凭着文章中着墨的多少来判断,只能依据文章的中心来判断。

三、线索:是贯穿文章始终的脉络。

作者是通过线索将表现中心的材料联珠缀玉般地交织起来,使文章的各个层次贯通弥合,形成一个严密的整体。

1、类型:①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

在以时间为线索的作品里,它的线索是有语言标志的。

有时具体地写出某年某月某日,有时则笼统地说:“过了些日子”,有时用描绘景物、时令的变化来交待时间的延续。

②以空间的变换为线索。

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此文章题目“从……到……”就可以看出文章所写之人,所叙之事是以地点的转移来组织材料的,像这样由一个地点到另一个地点的转移为线索来写出人物的见闻和感受的文章很多,文中人物活动的空间很大,地点的转换很具体而且明显,至少变换的地点有两个或两个以上。

(完整版)记叙文文体知识梳理

(完整版)记叙文文体知识梳理

记叙文文体知识梳理1. 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 记叙文的顺序及作用(1)顺叙: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写。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符合人们的认知习惯。

(如:《紫藤萝瀑布》中作者从见到紫藤萝写起,由远及近,并由此引出人生感悟,面对这一片紫色的花海,原先的悲痛也化为宁静。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代前面发生的事件。

作用: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与可读性。

(如:《地下森林断想》中先写作者去寻觅地下森林,其次凭想象叙写地下森林是怎么样在逆境中诞生、成长的,最后写它的胜利。

)(3)插叙:叙事时中断叙述,插与之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如:《故乡》中当“我”的母亲谈到闰土时,作者用“这时候,我的脑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

”引出对少年闰土形象的插叙,使闰土现在与过去的不同形象及不同生活境况形成鲜明对比,充实了文章内容,深入挖掘了主题思想。

)(4)补叙:也叫追叙,叙述结束时,补充交代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

作用:起补充交代的作用,行文严密;使人物形象更丰富,中心更突出。

(如:《智取生辰纲》中叙述在黄泥岗松林内七个贩枣的客商劫走了生辰纲的过程。

看到这里,读者自然生疑:同一桶酒,贩枣客商喝得,为什么杨志等人就喝不得?这时,作者不慌不忙地交代了吴用、晁盖等七人的姓名,并介绍了他们使用障眼法、当面吃酒以瓢下药的经过。

这样,通过补叙使得事件真相大白。

)3. 记叙文的人称及作用(1)第一人称:以“我”的口吻或者角度展开记叙。

第一人称的“我”有时是作者本人,有时是经过艺术加工的“我”。

作用: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如:《孔乙己》中以酒店小伙计的第一人称“我”的角度来叙事,能做到客观叙述,通过“我”的耳闻目睹,来描绘孔乙己的性格和不幸遭遇,使故事的可信程度大为提高,故事的情节亦显得亲切自然。

记叙文文体知识

记叙文文体知识

记叙文文体知识1.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2.人物描写的方法有: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3.常见的表达方式有:记叙﹑议论﹑说明﹑描写﹑抒情4.记叙的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顺叙的作用:叙事完整,条理清晰,便于读者迅速掌握事件全过程;倒叙的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突出主题;插叙的作用:补充情节,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5.叙事的人称分为: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第一人称:以“我”的口吻展开叙述;好处:给人以亲切、真实的感受,增强作品的说服力和感染力;第二人称:运用第二人称代词展开叙述;好处:便于倾诉,便于抒情;第三人称:以第三者的地位叙述事件、情节或场景;好处: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写作更加自由灵活。

6.小说三要素:人物、环境、故事情节7.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的叙述和典型的环境描写,反映社会生活。

8.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①渲染气氛②烘托心情③衬托人物形象④铺垫照应⑤推动情节发展⑥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交代时代背景9.小说根据篇幅长短可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小小说(微型小说)10.小说根据题材可分为:历史小说、科幻小说等。

11.故事情节一般分为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时还有序幕和尾声)12.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地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

13.散文的特点:形散而神不散(形散神聚);“形散”是指取材广泛,表现手法多样;“神不散”(“神聚”)是指散文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集中。

14.散文可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哲理散文。

15.小说中的“我”都不是作者自己,只是作者塑造的人物形象;散文中的“我”都是作者自己。

16.记叙文内容概括的方法=人物+事件17.记叙文是通过人物的言行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品质。

记叙文文体知识大全

记叙文文体知识大全

记叙文文体知识大全现代文阅读知识点、题型及答题技巧归类前言:现代文考查文体(三大文体):1、记叙文:包括:1)小说——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小小说。

2)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议论性散文即哲理散文。

特点:形散神不散(形散神聚)。

3)剧本、消息、通讯、童话、回忆录等。

2、说明文3、议论文第一章记叙文阅读文体知识、题型及答题技巧记叙文是以写人记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结合议论和抒情,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

广义的记叙文包括新闻、通讯、特写、传记、访问记、游记、报告文学、回忆录、童话、寓言、散文、小说等。

根据初中教学的特点,我们重点研究小说及散文。

要掌握的内容概括为八个字“要人修表,线顺描表”。

可以采用谐音通俗地解释为:“要想让人修表,先理顺秒表。

”每一个字都代表一种文体知识,具体内容如下:一、要:要素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答题技巧:分析记叙文的要素,就是要明确:谁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因为什么(起因)、在干什么(经过)、结果怎样。

一般情况下,这六要素中的人物、时间、地点作为开端,往往出现在文章的开头,事件的起因、经过常作为记叙文的主体部分放在文章的中间,结果作为记叙文的结局常放在记叙文的末尾。

小说: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开端、发展、、结局)、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题型:1、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是什么?2、请概括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3、本文的主人公是谁?(主人公的确定和主题有关。

)4、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某一人物的形象。

5、某人物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6、请分析某人物在文中的作用。

(多数是次要人物起衬托主要人物的作用;线索人物起贯穿全文脉络的作用。

)7、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言概括故事情节(或主要内容)。

(人物+事件)8、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9、概括小说的开端、发展、、结局的内容。

10、环境描写在文中起什么作用?二、人:人称共三种人称:第一人称(我、我们):作用——真实可信,适于心理描写,便于刻画人物形象及性格特征。

记叙文文体知识梳理

记叙文文体知识梳理

记叙文文体知识梳理(建议背诵)一、记叙文六要素1、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作用:概括文章内容、概括故事情节。

二、记叙文分类1、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主。

对人或事的叙述与描绘较为具体、突出,同时多表现作者的认知和感受。

侧重于从叙事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质,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因素。

2、抒情散文:一般不详述事件的具体过程,没有完整的情节,也不具体描写人物,而是通过人、事、物、景来传达作者的心声,反映完整的精神面貌,体现特定的精神或主旨。

3、哲理散文:哲理散文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的特点。

一般以一件事开头,论述道理,并加以评论总结。

4、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是一种体裁。

小说三要素:人物(作用:支撑故事情节,并通过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揭示小说主旨)、情节(承上启下;吸引读者;设置悬念;埋下伏笔)、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三、记叙文常见线索定义:指串起事件发声及发展过程的事件或情感等。

记叙文的线索有明线和暗线,常用来做线索的有时间、人物、事件、情感等。

时间线:以时间推移为线索。

人物线:以人物或人物特征为线索。

事件线:以事件的发展变化为线索。

情感线:以情感的发展变化为线索。

物线:以某一件具体的事物为线索。

四、记叙文人称1、第一人称定义:以“我”“我们”的口吻角度展开记叙。

作用:(1)使文章更具有真实性;(2)叙述亲切自然;(3)便于作者直接表达自已的思想感情。

2、第二人称定义:用“你”“你们”的口吻叙述。

作用:(1)增加亲切感。

拉近与读者的距离;(2)利于交流思想情感,增强亲切感,便于抒情。

3、第三人称定义:作者站在第三者的立场,用叙述他人事情的口吻,把人物的经历、事件的经过告诉读者。

作用:(1)直接、客观地展现生活;(2)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反映形势比较灵活自由。

五、记叙文的记叙顺序1、插叙定义:在顺叙中心事件的过程中插入有关的另一事情的叙述,插叙完接着顺叙中心事件。

记叙文文体梳理

记叙文文体梳理

情感发展变化线 种感情可以是直线的,也可以是曲线的。如《阿长与〈山海经〉
(暗线)
》以“我”对阿长的情感变化(憎恶、讨厌——敬重、爱戴)为线
文体知识梳理
注:记叙文可能会有两条线索——明线和暗线。明线就是从文章的文字表面中能明 显看见的、贯穿始终的线索,将文章联系起来成为一个整体的脉络;暗线也是贯穿 文章始末的线索,但需从文章中更进一步分析得来。 (三)记叙文顺序
定词“不”反问,表现了作 加强了语气,突出(强调)了……的
者对象征北方的农民的白杨 特点。
的赞美,同时加强了语气。
文体知识梳理
分类
表达 类
修辞手法
辨析、作用及答题规范
设问
辨析:为突出所说的内容,把它用 问话的形式表现出来,自问自答。 作用:①自问自答,引人注意;② 启发思考。 答题规范: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 提出问题,引人思考,强调了…… 的特点。
。看,像牛毛,像花针, 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
烟。分析:从“像”字可
,让人易于理解、接受。
知,
文体知识梳理
分类 修辞手法
辨析、作用及答题规范
举例与分析
描绘 类
该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
比喻
答题规范: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法,把雨比作牛毛、花针
[2020.6(2)、 ,将……比作……,生动形象地
举例与分析 《最后一次讲演》:特务 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 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 ! 分析:运用设问的修辞手 法,表现了作者的慷慨激 昂、正义凛然和对特务强 烈的憎恶之情。
教材链接:
2018安徽:那个暑假, 辨析: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
天刚擦黑,晚饭吃了一半 用、程度等做扩大或缩小描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文阅读知识点、题型及答题技巧归类前言:现代文考查文体(三大文体):1、记叙文:包括(1)小说——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小小说。

(2)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议论性散文即哲理散文。

特点:形散神不散(形散神聚)。

(3)剧本、消息、通讯、童话、回忆录等。

2、说明文3、议论文第一章记叙文阅读文体知识、题型及答题技巧记叙文是以写人记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结合议论和抒情,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

广义的记叙文包括新闻、通讯、特写、传记、访问记、游记、报告文学、回忆录、童话、寓言、散文、小说等。

根据初中教学的特点,我们重点研究小说及散文。

要掌握的内容概括为八个字“要人修表,线顺描表”。

可以采用谐音通俗地解释为:“要想让人修表,先理顺秒表。

”每一个字都代表一种文体知识,具体内容如下:一、要:要素★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答题技巧:分析记叙文的要素,就是要明确:谁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因为什么(起因)、在干什么(经过)、结果怎样。

一般情况下,这六要素中的人物、时间、地点作为开端,往往出现在文章的开头,事件的起因、经过常作为记叙文的主体部分放在文章的中间,结果作为记叙文的结局常放在记叙文的末尾。

★小说: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题型:1、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是什么?2、请概括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3、本文的主人公是谁?(主人公的确定和主题有关。

)4、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某一人物的形象。

5、某人物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6、请分析某人物在文中的作用。

(多数是次要人物起衬托主要人物的作用;线索人物起贯穿全文脉络的作用。

)7、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言概括故事情节(或主要内容)。

(人物+事件)8、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9、概括小说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内容。

10、环境描写在文中起什么作用?二、人:人称共三种人称:第一人称(我、我们):作用——真实可信,适于心理描写,便于刻画人物形象及性格特征。

第二人称(你、你们、您):作用——便于情感交流(亲切自然,直抒胸臆)。

第三人称(他、他们):作用——显得客观,不受时空限制,能多方面地自由叙述。

题型:1、文章使用了第几人称,有什么好处(作用)?2、根据语境,补写心理活动。

(必须用第一人称;必须仔细研读具体语境。

)三、修:修辞方法常用的修辞方法及作用:(1)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或动作,使物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

(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

增强文章气势,增加感染力、说服力。

(5)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语句整齐、意韵铿锵,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有强调语气,强化内容的作用。

(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9)引用:使内容更真实、准确、深刻、精密。

(10)反语:增加讽刺意味,使表达更深刻,更有力度。

(11)对比:形成强烈反差,加强读者的印象,突出文章的中心。

(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12)借代:可以引人联想,使语句拥有形象突出、特点鲜明、文笔精炼、具体生动的效果。

题型:1、下列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作用)?2、赏析语句时可以从修辞及作用分析。

◆答题技巧:①运用了比喻(或其它)的修辞,把……比喻成了……;②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什么(句子表达的内容);③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四、表:表达方式常用的有:记叙(叙述)、说明、议论、描写、抒情五种。

作用:1、记叙:交待背景,为写下文作铺垫。

2、说明:记叙文中的说明是记叙中的补充交代。

作用:详细清楚地交代了……,科学准确地介绍了……。

3、议论:记叙文的议论有三种方式:先叙后议、先议后叙、夹叙夹议。

作用:(文首)开篇点题,统领全文,引发读者思考;(文中)承上启下(过渡),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文末)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4、描写:a、人物描写:体现人物性格、情感;体现人物身份;反映社会环境。

b、环境描写:环境描写又可以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1)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时间,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情感;(2)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3)为下文……内容作了铺垫;(4)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5)突出、深化主题。

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1) 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

(2) 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5、抒情:记叙文中的抒情有两种:①直接抒情(直抒胸臆)②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借事抒情、寓情于理)。

直接抒情的作用:真切强烈;震动人心;节奏明快;感情直露,容易把握。

间接抒情的作用:表达婉转含蓄、蕴涵深厚,收到情与景(事、物)交融,情浓意深的效果,感染力极强。

题型:1、某句、段用了什么表达方式?作用是什么?2、某句、段是什么描写?作用是什么?3、赏析语句:如——本文描写很成功,请做赏析。

五、线:线索常见的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变化)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题型: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作用是什么?2、文段可分哪几层?(可根据线索概括。

)◆“层次”答题技巧:(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4)总分总(掐头去尾)。

以写事为主的文章:①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时间分析;②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地点转换分析;③按事情发展的阶段分析。

以写人为主的文章:①按人物成长的阶段分析;②按人物所在的不同地点分析;③按表现人物不同性格特征的不同条件分析;④按人物感情的变化分析。

以写景状物为主的文章:①按人物观察景物的观察点的变化,即空间变化分析;②按不同时间的不同景致的变化,即时间变化分析。

◆“线索”答题技巧:(1)明确几种常见的线索(6种)。

(2)关注文章的标题。

有很多文章的标题直接揭示了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

(3)找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

六、顺:顺序(记叙顺序)(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①可使所写的内容更加充实,情节更加充分,人物更加丰满,使主题更鲜明、更深刻。

②可以起到补充主要事件或衬托主要人物的作用。

题型:1、本文的记叙顺序有什么特点?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2、某段属于什么顺序?有什么作用?七、描:描写方法1、以描写角度来划分: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作用:给人以直接、真实、具体的感受。

侧面描写(间接描写)作用:a、更能激发人的想象力,更容易让读者产生共鸣。

b、是对直接描写的有益补充,更有利于表现人物性格,使形象鲜明突出。

2、以描写内容来划分:A、人物描写:(1)外貌描写(肖像描写)的作用:体现人物性格的特征,对塑造人物的性格和形象可以起烘托、铺垫作用。

(2)神态描写的作用:体现人物性格的特征,对塑造人物的性格和形象可以起烘托、铺垫作用。

(3)心理描写的作用:直接深入人物心灵,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

(4)动作描写的作用: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动、动作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

(5)语言描写的作用:刻画人物性格,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

揭示人物的身份与社会地位预示并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反映作品的主题与时代特点。

B、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景物)描写。

社会环境描写。

(作用在上面)3、以描写宏观、微观性来划分:(1)细节描写:对人物的细节描写——作用:更细致深入地刻画人物性格情感。

对环境的细节描写——渲染气氛,点明时间或时代背景或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2)场面描写:(略)4、以感觉的角度来划分: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

5、以景物的动静来划分: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化静为动、化动为静。

题型:1、某句、段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作用是什么?2、赏析句段(可从描写角度)。

八、表:表现手法(1)象征手法: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2)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或描写对象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3)衬托手法:以次要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有正衬和反衬之分)(4)讽刺夸张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5)欲扬先抑(先抑后扬):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6)托物言志:托物言志就是通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采用托物言志法写的文章的特点是用某一物品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

要写好这样的文章,就要掌握好“物品”与“志向”,“物品”与“感情”的内在联系。

首先是物品的主要特点要与自己的志向和意愿有某种相同点和相似点。

其次,描述时,自己的志向要以物品的特点为核心。

物品要能表达自己的意愿。

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最常用的有比喻、拟人、象征等。

(7)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抒发作者或作品中人物某种真挚的思想感情的写作方法。

作用: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附:(1)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2)设置悬念:能引起读者注意,引出文章的记叙内容等。

题型:1、本文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作用是什么?2、某事物的象征意义是什么?(结合主题分析)3、写作特色和语段赏析时也可联系表现手法。

◆有时也说写作手法,但表现手法与写作手法不同。

写作手法范围大——包括表达方式、修辞方法、表现手法、结构手法(开门见山、卒章显志、伏笔照应、铺垫悬念、承上启下、首尾呼应、顺叙、倒叙、插叙等)。

★★总结答题技巧:◆语段阅读题答题总原则:(1)先读题后读文。

读题时注意从题干中找出“题眼”(即答题关键点),带着问题读文,使阅读具有明确的目标。

(2)读文时,要注意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意思。

(3)准备答题时,必须再次细读题目,找准“题眼”。

(4)答题时,具体题目涉及到相关段落,要对这些段落反复研读;如涉及全篇,则要再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