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性粉尘的职业危害与防护(正式)
生产性粉尘的危害和正确预防措施
![生产性粉尘的危害和正确预防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bf1e8a2e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12.png)
粉尘进入外耳道混在皮脂中,可形成耳垢等;
粉尘对机体影响最大的是呼吸系统损害,包括尘肺、粉尘沉着症、呼吸道炎症和呼吸系统肿瘤等疾病。
三、什么是尘肺病
尘肺病是由于在生产环境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而引起的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疾病。尘肺病是职业性疾病中影响面最广、危害最严重的一类疾病,约占我国职业病总人数的90%。其中在生产过程中长期吸入游离二氧化硅粉尘,引起的矽肺和煤矿作业人员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引起的煤工尘肺最多。
管
加强组织管理,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合理安排劳动强度和作息时间,减少职业病危害。
教
用人单位应当对劳动者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卫生培训和在岗期间的定期职业卫生培训,普及职业卫生知识,指导劳动者正确使用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提高劳动者职业卫生防护意识和能力。
查
职业健康检查,包括上岗前、在岗时、离岗前和应急职业健康检查。上岗前检查时如发现有以下疾病者均不得从事接尘作业:活动性肺结核、严重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显著影响肺功能的胸部疾病、严重的心血管疾病等等。
采矿、开山采石、建筑施工、铸造、耐火材料及陶瓷等行业,主要接触含石英的混合粉尘;
焊接、金属加工、冶炼时,接触金属及其化物粉尘。二、生产性粉尘的危险
不同特性的生产性粉尘,可能引起机体不同部位和程度的损害。
如可溶性有毒粉尘进入呼吸道后,能很快吸收入血液,引起中毒作用;
某些硬质性粉尘可机械性损伤角膜及结膜,引起角膜混浊和结膜炎等;
生产性粉尘
一、什么是生产性粉尘?
生产性粉尘是指在生产活动中产生的能够长时间漂浮于生产环境中的颗粒物,是污染作业环境、损害劳动者健康的主要职业性有害因素。
生产性粉尘与职业卫生(三篇)
![生产性粉尘与职业卫生(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7346c61d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d0.png)
生产性粉尘与职业卫生粉尘是指直径很小的固体颗粒,可以在自然环境中天然生成,或在生产或生活中由于人为原因而生成。
`生产性粉尘是指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并能较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颗粒。
它不仅是严重危害职工健康的主要职业性有害因素,可引起包括尘肺在内的多种职业性肺部疾患,而且还可污染周围环境,危害居民的健康。
一、生产性粉尘的来源生产性粉尘来源甚广,几乎所有矿山和厂矿在生产过程中均可产生粉尘。
如采矿和隧道的打钻、爆破、搬运等,矿石的破碎、磨粉、包装等;机械工业的铸造、翻砂、清砂等;以及玻璃、耐火材料等工业,均可接触大量粉尘、煤尘;而从事皮志、棉毛、烟茶等加工行业和塑料制品行业的人,可接触相应的有机性粉尘。
主要来源有以下四个方面:1.固体物质的破碎或机械加工:如矿石的钻孔、爆破和粉碎,金属的切割和研磨以及粮谷的脱粒和磨粉等均可产生粉尘。
2.可燃性物质的不完全燃烧:如煤炭燃烧时可产生烟尘。
3.某些物质加热时产生的蒸气在空气中冷凝或氧化:如熔炼黄铜(含锌)时可产生氧化锌的烟尘。
4.粉末状物质的混合、过筛、包装、运输等:如调制型砂、包装水泥等均可产生粉尘。
二、生产性粉尘的分类生产性粉尘的分类方法很多,按粉尘的性质可分为无机粉尘、有机粉尘的混合粉尘三类:1.无机粉尘:①矿物性粉尘:如石英、石棉、滑石、煤等粉尘。
②金属性粉尘:如锡、铝、铁、铅、锰、锌等金属及其化合物。
③人工无机粉尘:如水泥、金刚砂、玻璃纤维等。
2.有机粉尘:①动物性粉尘:如兽毛、羽毛、丝、毛发、骨质、角质等。
②植物性粉尘:如棉、麻、谷物、木材、甘蔗、烟草、茶等。
③人工有机粉尘:合成纤维、有机燃料、农药、炸药、合成树脂等。
3.混合性粉尘:上述两类粉尘混合存在时,称为混合性粉尘,是生产作业中最常见的粉尘存在形式。
如棉、麻、烟草初加工时,常产生棉、麻、烟草与砂土的混合性粉尘。
三、粉尘的理化性质及卫生学意义粉尘的理化特性不同,对人体的危害性质和程度亦不同,所以其理化特性有重要的卫生学意义。
GBZT 229.1-2010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 第1部分:生产性粉尘
![GBZT 229.1-2010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 第1部分:生产性粉尘](https://img.taocdn.com/s3/m/8e0133fd19e8b8f67c1cb99b.png)
GBZ/T 229.1-2010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1部分:生产性粉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T 229.1-2010《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1部分:生产性粉尘》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于2010年3月10日发布,自2010年10月1日起实施。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部分。
GBZ/T 229《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按部分发布,目前计划出版以下几个部分:——第1部分:生产性粉尘;——第2部分:化学物;——第3部分:高温;——第4部分:噪声。
本部分是GBZ/T 229《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的第1部分,是GBZ 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中粉尘接触限值的配套文件。
本部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部分由卫生部职业卫生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
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
本部分起草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十堰市东风职业病防治所、山西焦煤西山煤电集团公司职工总医院、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陈卫红、李涛、张敏、史廷明、祁成、邢景才、杜燮祎、徐伯洪、周志俊、刘跃伟、王海椒。
1 范围编辑本段回目录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生产性粉尘本部分规定了工作场所生产性粉尘作业的分级及其管理原则。
本部分适用于各类存在生产性粉尘作业的分级管理。
本部分不适用于放射性粉尘。
2 规范性引用文件编辑本段回目录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Z 2.1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 2.2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 159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T 189.10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10部分:体力劳动强度分级GBZ/T 192.1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GBZ/T 192.2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2部分:呼吸性粉尘浓度GBZ/T 192.4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4部分:游离二氧化硅含量GBZ/T 192.5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5部分:石棉纤维浓度3 术语和定义编辑本段回目录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生产性粉尘的预防与控制(三篇)
![生产性粉尘的预防与控制(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969d296c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902515c.png)
生产性粉尘的预防与控制生产性粉尘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可悬浮微小颗粒物质,通常由原材料破碎、磨削、切割、挤压、喷涂、混合等操作产生。
这些粉尘在空气中悬浮并可被人体吸入,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危害。
因此,预防和控制生产性粉尘的扩散和危害十分重要。
下面将从预防和控制两个方面,分别探讨生产性粉尘的预防与控制。
一、预防生产性粉尘的产生1. 优化生产工艺:通过优化生产工艺,减少或消除粉尘的产生。
例如,在制造颗粒物较大的原材料时,可以使用粉尘较少的设备和工具,或者通过使用封闭式设备来减少粉尘的扩散。
2. 控制原材料:合理选择原材料,减少粉尘产生。
有些原材料本身就会产生大量粉尘,可以考虑替代或者改变生产工艺以减少粉尘量。
另外,对于颗粒状的原材料,可以通过湿法处理来降低粉尘产生。
3. 设计安全通风系统:建筑物和设备的设计应考虑到通风系统,以便有效地处理生产性粉尘。
合理的通风系统可以将粉尘及时排出工作区,减少室内粉尘的积聚和扩散。
4. 建立作业规程和操作程序:制定规范和操作程序,明确工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应采取的预防措施,如戴防护口罩、穿防尘服等。
二、控制生产性粉尘的扩散和危害1. 封闭式操作:通过封闭生产设备和流程来控制粉尘扩散。
例如,在切割或磨削操作中,可以使用封闭式设备,并与抽风系统相连接,将产生的粉尘直接排出。
2. 风管抽风系统:在生产工作区域安装风管,通过风机将室内的粉尘吸入风管,进而通过过滤器等装置过滤清洁并排出。
这种方式可以有效控制室内粉尘浓度。
3. 适当湿法处理:对于一些难以通过封闭式设备控制的操作,如搅拌、破碎等,可以在操作过程中使用湿法处理。
湿法处理通过在操作区域喷洒水雾,使粉尘浸湿,从而减少粉尘的扩散能力。
4. 合理运输和存储:对于产生大量粉尘的物料,在运输和存储过程中应采取相应措施,如选择封闭式容器和运输设备,并确保存储区域通风良好,以减少粉尘扩散。
5. 健康监测和培训:定期进行员工健康监测,及时发现患有呼吸道疾病的员工,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生产性粉尘与尘肺范本(2篇)
![生产性粉尘与尘肺范本(2篇)](https://img.taocdn.com/s3/m/8be466c4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bb.png)
生产性粉尘与尘肺范本一、生产性粉尘的概念及影响生产性粉尘是指在工业生产和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固体粉尘颗粒物,其来源包括矿石破碎、矿石磨矿、原料破碎、粉磨、研磨以及物料的搬运等过程。
这些粉尘由于粒径小、飘散性大,容易悬浮在空气中,并且具有一定的致病性。
长期暴露于生产性粉尘环境中的工人容易发生尘肺等职业病,严重影响着工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生产性粉尘对工人的危害主要有两方面。
一方面,生产性粉尘中的微细颗粒物能够进入人体呼吸道,并在肺部沉积下来,导致各种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如尘肺、慢性支气管炎等。
另一方面,生产性粉尘中常常混杂有各种有害化学物质,例如重金属、有机物、放射性物质等,直接接触或吸入这些化学物质会对身体造成严重伤害,如肝肾损害、神经系统疾病等。
二、尘肺的表现及影响尘肺是一种由于长期吸入大量粉尘颗粒物而引起的肺部疾病。
尘肺的主要表现是肺部纤维组织增生、局部气道阻塞和肺功能下降。
尘肺分为矽肺、煤肺和石棉肺等不同类型,它们的病理生理过程有一些共性,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尘肺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首先,尘肺会导致肺功能下降,患者呼吸困难,严重者甚至需要依靠呼吸机来维持呼吸。
其次,尘肺还会引起慢性咳嗽、胸闷等呼吸系统症状,严重影响着患者的日常生活。
另外,尘肺还会增加患者患其他呼吸系统疾病的风险,如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
总之,尘肺不仅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身体痛苦,还给社会和家庭造成了巨大的经济和心理负担。
三、尘肺的防治及现状分析尘肺虽然是一种严重的职业病,但是它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
首先,生产企业应该加强对粉尘的控制。
通过合理的生产工艺和设备改造,降低生产性粉尘的产生量,有效减少工人接触粉尘的机会。
同时,加强通风设备的使用,确保生产场所的空气质量符合相关标准。
其次,工人应该正确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如口罩、护目镜、防护服等,减少吸入粉尘颗粒物的机会。
此外,还应定期对工人进行体检和职业健康监护,早期发现和治疗尘肺病变。
生产性粉尘的职业危害与防护(三篇)
![生产性粉尘的职业危害与防护(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1bbf1652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0b.png)
生产性粉尘的职业危害与防护一、生产性粉尘的定义生产性粉尘专指在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粉尘。
人类各种生产活动和生活活动中可产生大量的粉尘,自然界的分化腐蚀随着气体的流动也会产生粉尘。
生产性粉尘专指在人类生产活动中产生的,能够较长时间漂浮于生产环境中的固体微粒。
它是污染生产环境、危害劳动者健康的重要职业危害因素。
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会导致尘肺。
生产性粉尘的治理之所以受到高度重视,其一是由于许多生产性粉尘具有生物毒性作用,吸入后给接触者健康造成有害的影响。
其二是由于粉尘的广泛存在,受危害的人数相当庞大。
其三是由于粉尘从呼吸道侵入人体,较其他侵入途径更难控制。
而且生产性粉尘的弥散还是造成公共大气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粉尘的分类(一)按粉尘的成分分类1.无机粉尘(1)硅尘:是指含有相当量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如金属矿开采、岩石开采、隧道挖掘、煤矿掘井中产生的粉尘。
硅尘是生物活性最强、对人体健康危害最大的粉尘。
(2)硅酸盐尘:石棉、滑石、云母、高岭土、水泥粉尘均属此类,其中以石棉粉尘最重要。
此类粉尘除含有二氧化硅外,还含有镁、铁、钙、铝等化学元素。
(3)含碳粉尘:煤尘、炭黑、石墨、活性炭等粉尘,其中以煤尘接触人数最多。
(4)金属粉尘:金属冶炼、电焊时产生的烟雾,如铁、硅、铅、锌、铍、铜等金属及其氧化物粉尘。
(5)人工无机粉尘:如金刚砂、玻璃及玻璃纤维、人造矿物棉(矿渣棉、岩棉、玻璃棉)等。
2.有机粉尘有机粉尘主要是农业生产、有机化学工业、医药等行业的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
其多为动植物的蛋白及有机化学物,对健康的影响主要是引起机体过敏性疾病,如职业性哮喘、过敏性肺泡炎等。
单纯的有机粉尘一般不会引起尘肺。
有机粉尘包括以下3类。
(1)植物粉尘:如棉、麻、烟草、甘蔗、谷物、茶、木材等粉尘。
(2)动物粉尘:如毛发、角质、皮革、骨粉等粉尘。
(3)人工有机粉尘:如炸药、有机染料、塑料等粉尘。
3.混合性粉尘指上面各种粉尘,同时有两种或多种混合在一起,这种粉尘在生产中十分常见。
粉尘的危害及防护-培训课件
![粉尘的危害及防护-培训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52d53f0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3766c4f.png)
四:粉尘的危害(三)
肺粉尘沉着症
有些粉尘,特别是金属性粉尘,如钡、铁和锡 等粉尘,长期吸入后可沉积在肺组织中,主要 产生一般的异物反应,也可继发轻微的纤维化 病变,对人体的危害比硅沉着病,硅酸盐肺轻, 在脱离粉尘作业后,有些病人的病变可有逐渐减 轻的趋势。
五:什么是职业病?
职业病是职业危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强度和时间超过一定限度,导致人体功能性与器质性病理改变,从而出现的相应的临床症状,这类疾病称为职业病。 本公司生产过程中的焊接过程及干粉灌装过程中如防护措施不到位,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发生。
三:生产性粉尘的来源
根据生产方式分为
01
产生粉尘的行业
02
四:粉尘的危害(一)
粉尘在呼吸道的沉积、沉降作用 粉尘从肺内排出 粉尘对人体的致病作用 呼吸系统疾病:肺尘埃沉着病(尘肺病)、肺粉 尘沉着病、有机粉尘引起的肺部其它疾患。
四:粉尘的危害(二)
尘肺:是由于在职业活动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灰 尘),并在肺内滞留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 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我国法定十二种尘肺有:矽肺、煤工尘肺、电墨尘肺、碳墨尘肺、滑石尘肺、水泥尘肺、云母尘肺、陶工尘肺、铝尘肺、电焊工尘肺、铸工尘肺。 主要症状是呼吸困难,干咳。 根据X射线胸片影象学改变的程度,将尘肺分为:一期尘肺(Ⅰ)、二期尘肺(Ⅱ)、三期尘肺(Ⅲ)。
七:员工在职业病防治方面责任
按照公司职业健康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进行生产作业; 正确佩戴劳动防护用品; 接受公司职业卫生健康、安全教育训练; 及时发现并提出职业卫生健康、安全生产设备实施隐患、改进意见及建议; 当身体出现疑似职业病诊状,及时报告部门主管。
八:什么是劳动保护
劳动保护是根据国家法律、法规,依靠技术进步和科学管理,采取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消除危及人身安全健康的不良条件和行为,防止事故和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 内容包括劳动安全、劳动卫生、女工保护、未成年工保护等。 使用劳动保护用品的作用,通过采取阻隔、封闭、吸收、分散、悬浮等措施,能起到保护机体的局或全部免受外来侵害的作用,在一定条件下,使用个人防护用品是主要的防护措施。防护用品严格保证质量,安全可靠,而且穿戴要舒适方便,经济耐用。
GBZT-229.1-2010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1部分:生产性粉尘
![GBZT-229.1-2010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1部分:生产性粉尘](https://img.taocdn.com/s3/m/d9e1b9436137ee06eef91876.png)
GBZ/T 229.1-2010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1部分:生产性粉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T 229.1-2010《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1部分:生产性粉尘》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于2010年3月10日发布,自2010年10月1日起实施。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部分。
GBZ/T 229《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按部分发布,目前计划出版以下几个部分:——第1部分:生产性粉尘;——第2部分:化学物;——第3部分:高温;——第4部分:噪声。
本部分是GBZ/T 229《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的第1部分,是GBZ 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中粉尘接触限值的配套文件。
本部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部分由卫生部职业卫生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
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
本部分起草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十堰市东风职业病防治所、山西焦煤西山煤电集团公司职工总医院、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陈卫红、李涛、张敏、史廷明、祁成、邢景才、杜燮祎、徐伯洪、周志俊、刘跃伟、王海椒。
1 范围编辑本段回目录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生产性粉尘本部分规定了工作场所生产性粉尘作业的分级及其管理原则。
本部分适用于各类存在生产性粉尘作业的分级管理。
本部分不适用于放射性粉尘。
2 规范性引用文件编辑本段回目录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Z 2.1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 2.2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 159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T 189.10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10部分:体力劳动强度分级GBZ/T 192.1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GBZ/T 192.2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2部分:呼吸性粉尘浓度GBZ/T 192.4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4部分:游离二氧化硅含量GBZ/T 192.5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5部分:石棉纤维浓度3 术语和定义编辑本段回目录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粉尘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粉尘的危害及预防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915d659f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8b.png)
粉尘的危害及预防措施标题:粉尘的危害及预防措施引言概述:粉尘是一种常见的空气污染物,长期暴露在粉尘环境中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因此,了解粉尘的危害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至关重要。
一、粉尘的危害1.1 呼吸系统危害:吸入粉尘会导致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
1.2 皮肤危害:接触粉尘会引起皮肤瘙痒、干燥等皮肤问题。
1.3 眼睛危害:粉尘进入眼睛会导致眼部不适、结膜炎等眼部疾病。
二、粉尘的来源2.1 工业生产:工业生产中的粉尘来自于原材料加工、磨削等过程。
2.2 建筑施工:建筑施工中的粉尘主要来自于水泥、石膏等建筑材料的加工。
2.3 农业作业:农业作业中的粉尘主要来自于农药、化肥等化学物质的使用。
三、预防粉尘危害的措施3.1 佩戴防护装备:在接触粉尘环境时,应佩戴口罩、手套等防护装备。
3.2 保持通风良好:保持室内通风良好可以减少粉尘浓度,降低危害。
3.3 定期清洁环境:定期清洁工作场所和住宅环境,减少粉尘积累。
四、粉尘危害的应急处理4.1 紧急情况下迅速脱离粉尘环境。
4.2 立即用清水冲洗受污染的皮肤和眼睛。
4.3 就医治疗:如出现呼吸困难、皮肤瘙痒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治疗。
五、粉尘危害的监测与评估5.1 定期检测:定期对工作场所的粉尘浓度进行监测,确保在安全范围内。
5.2 风险评估:对粉尘危害进行风险评估,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5.3 健康监测:对长期暴露在粉尘环境中的人员进行健康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健康问题。
结语:粉尘的危害不容忽视,只有充分了解粉尘的危害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才能有效保护人体健康。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能够更加重视粉尘危害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保障自身健康。
生产性粉尘的职业危害与防护
![生产性粉尘的职业危害与防护](https://img.taocdn.com/s3/m/d39eddbb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d7.png)
生产性粉尘的职业危害与防护职业性粉尘是指在工作环境中产生的颗粒状固体物质,如煤尘、金属粉尘、化学物质粉尘等,其直接或间接地对工人的健康造成了不良影响。
长期接触这些粉尘可能会导致职业性疾病,如呼吸系统疾病、皮肤病、癌症等。
因此,对于从事生产性粉尘职业的工人,了解并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至关重要。
职业性粉尘的危害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 呼吸系统疾病:生产性粉尘中的颗粒物能够进入呼吸道并沉积在肺部,长期积累会引起咳嗽、气喘、慢性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
某些粉尘还可引发职业性哮喘,严重时甚至会导致肺结核等疾病。
2. 皮肤病:接触某些生产性粉尘会导致皮肤过敏、接触性皮炎等症状,如铬、镍等金属粉尘可引起接触性皮炎,汞、有机溶剂等化学粉尘可导致过敏性皮炎。
3. 肿瘤:某些生产性粉尘中的化学物质具有致癌性,例如苯、沥青、石棉等,长期接触可增加患肺癌、鼻咽癌等恶性肿瘤的风险。
防护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防尘工作场所设计:通过合理的工作场所设计,减少生产性粉尘的产生和散布。
例如采用密闭式设备、粉尘收集系统等,有效减少粉尘的形成和扩散。
2. 法规与标准的遵守: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规和标准,制定相应的安全操作规程和防护措施。
例如美国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局(OSHA)对职业性粉尘的浓度限制和防护要求做出了具体规定,企业应严格遵守。
3. 个人防护设备的使用:工人应配备并正确佩戴适合的个人防护设备,以保护自身免受生产性粉尘的侵害。
例如呼吸器、防护面具、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
选择合适的个人防护设备应考虑粉尘的性质、浓度和工作环境等因素。
4. 通风系统的建设与维护:通过合理的通风系统设计和定期维护,有效清除空气中的粉尘,确保工作环境的清洁和空气质量。
通风系统可以分为通风换气和局部排风两种形式,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设计。
5. 职业与健康监护:由专业医生进行职业性健康监护,通过对工人的定期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处理与职业性粉尘相关的健康问题。
粉尘职业危害及防护
![粉尘职业危害及防护](https://img.taocdn.com/s3/m/3bea0ca214791711cd7917a9.png)
二、粉尘的理化性质及卫生学意义
2.粉尘的分散度
是用粉尘粒径大小的组成描述某一生产过程 中物质被粉碎的程度,以粉尘粒径大小(μm) 的数量或质量组成百分比表示。 决定粉尘在空气中的悬浮程度 决定粉尘在呼吸道中的阻留部位 决定粉尘粒子的理化活性 决定采取什么样的通风防尘措施
16
尘肺(肺尘埃沉着病)
由于在职业活动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 灰尘),并在肺内潴留而引起的以肺组织 弥漫性纤维化(瘢痕)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尘肺按其吸入粉尘的种类不同,可分为无 机尘肺和有机尘肺。
《职业病分类和目录》尘肺13种
1.矽肺,2.煤工尘肺,3.石墨尘肺,4.碳黑尘 肺,5.石棉肺,6.滑石尘肺,7.水泥尘肺,8. 云母尘肺,9.陶工尘肺,10.铝尘肺,11.电焊 工尘肺,12.铸工尘肺,13.根据《尘肺病诊断 标准》和《尘肺病理诊断标准》可以诊断的其 他尘肺病。
<0.5um粒子
粒子在肺内沉积的最少。
因弥散作用而使阻留率
再度升高。
二、粉尘的理化性质及卫生学意义
3.粉尘硬度
坚硬且外形尖锐的尘粒可能引起呼吸 道黏膜的机械性损伤。
进入肺泡的尘粒,由于体积和质量小, 肺泡环境湿润,并受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影响,有对肺泡的机械损伤作用。
29
二、粉尘的理化性质及卫生学意义
粉尘的职业接触限值
★ 1979年卫生部颁发 《工业企业卫生标准》9种 ★ 1996 年 又 增 加 粉 尘 卫 生 标 准 总 共 达
49项 ★ 2002年4月8日卫生部颁布
职业病危害及防护知识培训
![职业病危害及防护知识培训](https://img.taocdn.com/s3/m/2c7e979e69eae009591bec4e.png)
职业病危害及防护知识培训一、生产性粉尘的危害与防治1、生产性粉尘对人体的危害生产性粉尘进入人体后,根据其性质、沉积的部位和数量的不同,可引起不同的病变。
(1)尘肺。
长期吸入一定量的某些粉尘可引起尘肺,这是生产性粉尘引起的最严重的危害。
(2)粉尘沉着症。
吸入某些金属粉尘,如铁、锁、锡等,达到一定量时,对人体会造成危害。
(3)有机粉尘可引起变态性病变。
某些有机粉尘,如发霉的稻草、羽毛等可引起间质肺炎或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以及过敏性鼻炎、皮炎、湿疹或支气管哮喘。
(4)呼吸系统肿瘤。
有些粉尘已被确定为致癌物,如放射性粉尘、石棉、钦、铭、碑等。
(5)局部作用。
粉尘作用可使呼吸道黏膜受损。
经常接触粉尘还可引起皮肤、耳、眼的疾病。
粉尘堵塞皮脂腺,可使皮肤干燥,引起毛囊炎、脓皮病等。
金属和磨料粉尘可引起角膜损伤,导致角膜浑浊。
沥青在日光下可引起光感性皮炎。
(6)中毒作用。
吸入的铅、碑、锰等有毒粉尘,能在支气管和肺泡壁上溶解后被吸收,引起中毒。
2、粉尘综合治理的八字方针综合防尘措施可概括为八个字,即“革、水、密、风、管、教、护、检”。
(1)“革”:工艺改革。
以低粉尘、无粉尘物料代替高粉尘物料,以不产尘设备、低产尘设备代替高产尘设备,这是减少或消除粉尘污染的根本措施。
(2)“水”:湿式作业可以有效地防止粉尘飞扬。
例如,矿山开采的湿式凿岩、铸造业的湿砂造型等。
(3)“密”:密闭尘源。
使用密闭的生产设备或者将敞口设备改成密闭设备。
这是防止和减少粉尘外逸,治理作业场所空气污染的重要措施。
(4)“风”:通风排尘。
受生产条件限制,设备无法密闭或密闭后仍有粉尘外逸时,要采取通风措施,将产尘点的含尘气体直接抽走,确保作业场所空气中的粉尘浓度符合国家卫生标准。
(5)“管”:领导要重视防尘工作,防尘设施要改善,维护管理要加强,确保设备的良好、高效运行。
(6)“教”:加强防尘工作的宣传教育,普及防尘知识,使接尘者对粉尘危害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
gbzt229.1-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1部分:生产性粉尘.doc
![gbzt229.1-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1部分:生产性粉尘.doc](https://img.taocdn.com/s3/m/8c644ba5964bcf84b9d57be2.png)
GBZ/T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 1 部分:生产性粉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T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1部分:生产性粉尘》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于2010 年 3 月 10 日发布,自2010 年 10 月 1 日起实施。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部分。
GBZ/T 229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按部分发布,目前计划出版以下几个部分:——第 1 部分:生产性粉尘;——第 2 部分:化学物;——第 3 部分:高温;——第 4 部分:噪声。
本部分是GBZ/T 229《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的第 1 部分,是 GBZ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 1 部分:化学有害因素》中粉尘接触限值的配套文件。
本部分的附录 A 为规范性附录。
本部分由卫生部职业卫生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
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
本部分起草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十堰市东风职业病防治所、山西焦煤西山煤电集团公司职工总医院、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陈卫红、李涛、张敏、史廷明、祁成、邢景才、杜燮祎、徐伯洪、周志俊、刘跃伟、王海椒。
1范围编辑本段回目录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生产性粉尘本部分规定了工作场所生产性粉尘作业的分级及其管理原则。
本部分适用于各类存在生产性粉尘作业的分级管理。
本部分不适用于放射性粉尘。
2 规范性引用文件编辑本段回目录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Z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 1 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 2 部分:物理因素GBZ 159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T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 10 部分:体力劳动强度分级GBZ/T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 1 部分:总粉尘浓度GBZ/T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 2 部分:呼吸性粉尘浓度GBZ/T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 4 部分:游离二氧化硅含量GBZ/T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 5 部分:石棉纤维浓度3 术语和定义编辑本段回目录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生产性粉尘与职业卫生范文
![生产性粉尘与职业卫生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d826fc7f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d7.png)
生产性粉尘与职业卫生范文一、引言生产性粉尘是工作环境中常见的污染物之一,对职工健康和生产效率有着重要影响。
职业卫生是保护职工健康的一门学科,其主要目标是通过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确保职工在工作过程中受到最低限度的危害。
本文将探讨生产性粉尘对职工健康的影响,以及职业卫生措施的重要性。
二、生产性粉尘对职工健康的影响1. 呼吸系统影响:生产性粉尘中的微细颗粒物可以进入职工的呼吸道,导致呼吸道疾病如支气管炎、慢阻肺等。
长期暴露于高浓度的粉尘环境中,还可能导致矽肺等严重职业病。
2. 皮肤影响:某些生产性粉尘对皮肤有刺激作用,使职工易患湿疹、皮炎等皮肤病。
例如,金属粉尘可以导致职工患上金属皮炎。
3. 其他健康影响:生产性粉尘中的有害物质,如重金属、有机化合物等,可能对人体内脏器官、神经系统等产生慢性毒性作用,导致多种健康问题。
三、职业卫生措施的重要性1. 预防优于治疗:职业卫生措施的核心理念是“预防优于治疗”。
通过采取合适的职业卫生措施,可以降低职工接触生产性粉尘的风险,避免职业病发生,从而节省医疗资源和人力物力。
2. 提升生产效率:生产性粉尘对职工的健康不仅产生负面影响,还可能导致职工的工作能力下降,从而影响生产效率。
职业卫生措施的实施可以降低职工疾病的发生率,提高职工工作能力,进而提高生产效率。
3. 保护企业声誉:职业卫生问题是一个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方面。
合理的职业卫生措施可以提高企业的形象和声誉,吸引更多优秀的员工加入,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四、职业卫生措施的实施1. 职业卫生评价: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卫生评价,确定生产性粉尘的类型、浓度和暴露时间等指标,并根据评价结果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2. 控制风险源:采取措施,如喷淋、吸尘、局部通风等,来控制生产性粉尘的产生和扩散。
同时,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进行收集、处理和处置,以减少职工的暴露。
3. 个体防护措施:为职工提供合适的个体防护装备,如口罩、防护眼镜、手套等,以减少生产性粉尘对职工的直接暴露。
GBZT229.1_2011年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1部分_生产性粉尘
![GBZT229.1_2011年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1部分_生产性粉尘](https://img.taocdn.com/s3/m/fe2def87d1f34693daef3ef5.png)
GBZ/T 229.1-2010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1部分:生产性粉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T 229.1-2010《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1部分:生产性粉尘》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于2010年3月10日发布,自2010年10月1日起实施。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部分。
GBZ/T 229《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按部分发布,目前计划出版以下几个部分:——第1部分:生产性粉尘;——第2部分:化学物;——第3部分:高温;——第4部分:噪声。
本部分是GBZ/T 229《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的第1部分,是GBZ 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中粉尘接触限值的配套文件。
本部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部分由卫生部职业卫生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
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
本部分起草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十堰市东风职业病防治所、山西焦煤西山煤电集团公司职工总医院、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陈卫红、李涛、张敏、史廷明、祁成、邢景才、杜燮祎、徐伯洪、周志俊、刘跃伟、王海椒。
1 范围编辑本段回目录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生产性粉尘本部分规定了工作场所生产性粉尘作业的分级及其管理原则。
本部分适用于各类存在生产性粉尘作业的分级管理。
本部分不适用于放射性粉尘。
2 规范性引用文件编辑本段回目录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Z 2.1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 2.2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 159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T 189.10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10部分:体力劳动强度分级GBZ/T 192.1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GBZ/T 192.2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2部分:呼吸性粉尘浓度GBZ/T 192.4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4部分:游离二氧化硅含量GBZ/T 192.5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5部分:石棉纤维浓度3 术语和定义编辑本段回目录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粉尘的危害和防治
![粉尘的危害和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8164c00b52d380eb62946d22.png)
2005年7月,广西职业病防治研究所针对马山县赴 海南东方市和乐东金矿打工农民进行了普查,其 结果令人震惊:在对348人进行检查和诊断后,专 家们诊断出矽肺病152例,检出率竟高达42.22%。
由粉尘引起的职业损害案例
• • • • • • • • • • • • • • 2004年8月河南新密市人张海超被多家医院诊断出患有“尘肺”,但由于这些医院不是 法定职业病诊断机构,所以诊断“无用”。而由于原单位拒开证明,他无法拿到法定 诊断机构的诊断结果,最终只能以“开胸验肺”的方式进行验肺,为自己证明。这个 事件被称为“开胸验肺事件”。 开胸验肺事件始末 2007年10月份,X胸片显示张海超双肺有阴影;此后经多家医院检查,诊断其患有尘肺 病。 2009年1月,北京多家医院确诊其为尘肺病。 2009年5月25日,郑州职业病防治所的诊断结果为 “无尘肺0+期(医学观察)合并肺结核”。 2009年6月,张海超主动爬上手术台“开胸验肺”。 2009年7月15日,媒体介入报道。 2009年7月23日,郑州市振东耐磨材料有限公司否认 公司有责任。 2009年7月24日,卫生部督导组介入。 2009年7月27日,确诊张海超为三期尘肺病。河南省 新密市劳动局认定为工伤,张海超已开始申请伤残鉴定。 2009年7月28日,河南省卫生厅追究郑州市职业病防治所 、新密市卫生防疫站等相关单位和人员责任,郑州市委对相关责任人作出处理决定。 2009年8月,河南省卫生厅通报批评诊断出张海超“尘肺合并感染”的郑州大学第一附 属医院,并对其立案调查。
粉尘的理化特性
• 4粉尘溶解度
• 粉尘溶解度大小与对人危害程度的关系,因粉尘作用性质不同而异。 主要呈化学毒作用的粉尘,随溶解度的增加其危害作用增强;主要呈 机械刺激作用的粉尘,随溶解度的增加其危害作用减弱。 • 溶解度高的粉尘常在上呼吸道溶解吸收(Pb、As),而溶解度低的粉 尘在上呼吸道不能溶解,往往能进入肺泡部位(Si)。
生产性粉尘的职业危害与防护
![生产性粉尘的职业危害与防护](https://img.taocdn.com/s3/m/0931ab5f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c7.png)
生产性粉尘的职业危害与防护生产性粉尘是指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细小颗粒物质,可以悬浮在空气中,并具有一定的致病或有害作用。
吸入这些粉尘可能会对职工的健康造成危害。
不同的生产性粉尘对人体的危害程度和影响也有所不同。
本文将对生产性粉尘的职业危害和相应的防护措施进行分析和总结。
1. 职业危害1.1 粉尘吸入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工作环境中过多的生产性粉尘,特别是粉尘颗粒较小的情况下,易被人体吸入呼吸道,形成颗粒沉积在呼吸道上。
这些粉尘颗粒会刺激呼吸道黏膜,导致慢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
1.2 粉尘中的有害物质吸入导致全身性疾病:一些生产性粉尘中含有有害物质,如重金属、有机化合物等。
长期吸入这些含有有害物质的粉尘,有可能引起中毒性肺病、产生全身性疾病,如肝脏损伤、肾脏损害、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等。
1.3 粉尘沉积在工作环境和设备上导致职业危害:粉尘沉积在工作环境、设备和设施表面,容易形成火灾和爆炸的隐患。
同时,粉尘的沉积还会降低设备的工作效率,增加设备的故障率,对生产过程产生不利影响。
2. 防护措施2.1 控制粉尘产生:减少粉尘的产生是关键的防护措施之一。
可以通过改变生产工艺、优化设备设计、适当调整生产工艺参数等措施来降低粉尘的产生。
同时,也应选择合适的工艺和材料,优化操作流程,减少粉尘的产生。
2.2 局部排风和通风系统:通过安装局部排风设备、通风设备、换气设备等,可以有效降低工作环境中的粉尘浓度,减少粉尘的悬浮时间,降低粉尘对职工的危害。
局部排风系统可以在源头处收集粉尘,避免粉尘扩散到整个工作场所。
2.3 使用个体防护装备:对于无法有效控制粉尘产生或减少粉尘浓度的场所,职工应使用个体防护装备,如防尘口罩、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
这些个体防护装备可以有效阻挡粉尘进入呼吸道、眼睛和皮肤,保护职工的健康。
2.4 定期检查和保养设备:定期对生产设备进行检查和保养,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减少粉尘的产生和沉积。
第4章 粉尘的职业危害及其防治
![第4章 粉尘的职业危害及其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6b9ee51376c66137ee06198c.png)
四、生产性粉尘对的人体危害
• 粉尘通过呼吸道、眼睛、皮肤等进入人体,其中以
呼吸道为主要途径。
• • 1、尘肺 • 粉尘对机体影响最大的是呼吸系统损害,包括
尘肺、粉尘沉着症、上呼吸道炎症、游离二氧化硅 肺炎、肺肉芽肿和肺癌等肺部疾病。。
• 矿物性粉尘---10种尘肺 • 金属粉尘---(1)尘肺(铝尘肺、电焊工尘肺)、
制构件、机械化施工、设备安装、市政建设、内外装饰、 物业管理等
•
主要是那些涉及粉尘性的建材,如水泥、沙石和石灰等 的操作工序。同时应注意的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除 建设过程外,拆除旧建筑的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粉尘应越来
• (二)、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 煤尘、电焊尘、石灰、石灰石粉尘及石膏尘 • 存在生产性粉尘的主要环节
• 火力发电厂由三大主要设备——锅炉、汽轮机、发电机及相
应辅助设备组成,它们通过管道或线路相连构成生产主系统 ,即燃烧系统、汽水系统和电气系统。
• (三)、建筑行业
• 建筑业涉及专业面广,包括土木建筑、金属结构加工、预
• • • • • • • • • •
15、金属制品业 16、建筑装饰业 17、其他采矿业 18、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 19、造纸机纸制品业 20、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 21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22、医药制造业 23、塑料制品业
• (一)、采矿业
• 采矿业在北京地区主要包括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金属非金属采
• • • • • • • •
已发现以下七类物质的粉尘具有爆炸性: 1、金属:如镁粉、铝粉 2、煤炭; 3、粮食 如小麦、淀粉; 4、饲料 如血粉、鱼粉; 5、农副产品 如棉花、烟草; 6、 林产品 如纸粉、木粉; 河北秦皇岛骊骅淀粉公司粉尘爆炸 7、合成材料 如塑料、染料。
劳保防护中生产性粉尘的危害范文
![劳保防护中生产性粉尘的危害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81bdd2b3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de.png)
劳保防护中生产性粉尘的危害范文生产性粉尘是一种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细小颗粒物质,其主要来源包括煤炭、金属粉尘、化工原料等。
虽然生产性粉尘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工业的发展,但同时也对工人的健康和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本文将探讨生产性粉尘的危害,并提出相应的劳保防护措施,以期减轻这种危害带来的影响。
首先,生产性粉尘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对呼吸系统的损害。
工人在接触粉尘时,常常会吸入大量的微小颗粒物质,这些粉尘容易沉积在呼吸道的上皮组织上,引发咳嗽、气喘、喉咙痛等呼吸道感染症状。
长期接触高浓度的粉尘还会造成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疾病,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肺癌的发生。
其次,生产性粉尘还会对皮肤造成刺激和损害。
一些金属粉尘和化工原料中可能含有有害物质,接触这些物质会导致皮肤过敏、干燥、瘙痒等症状。
长期暴露于这些有害物质中,还会引发皮炎、湿疹等皮肤疾病。
此外,生产性粉尘容易黏附在皮肤上,使皮肤变得粗糙、干燥,甚至导致皮肤癌的发生。
另外,工人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的生产性粉尘中,还会对眼睛产生严重伤害。
粉尘中的微小颗粒物质容易悬浮在空气中,进入眼睛后会造成眼部干涩、疼痛,严重时可能引起结膜炎、角膜溃疡等眼部疾病。
对于一些特殊的粉尘,如金属粉尘和化工原料中可能含有的毒性物质,暴露在这些物质的刺激下会导致眼部组织损伤甚至失明。
总之,生产性粉尘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长期暴露会对工人的呼吸系统、皮肤和眼睛造成严重的危害。
为了保护工人的健康和安全,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劳保防护措施。
首先,企业应该严格控制粉尘的产生和扩散。
采取合理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减少粉尘的产生,并在必要的位置设置抗风围挡,防止粉尘扩散到工作区以外的地方。
其次,工人在接触粉尘时应该佩戴相应的防护装备。
比如,在呼吸系统方面,可以使用口罩、防尘面具等防护装备,过滤空气中的微小颗粒物质,保护呼吸道的健康。
在皮肤方面,可以佩戴工作服和手套,减少粉尘对皮肤的直接接触。
在眼睛方面,可以佩戴防护眼镜或面屏,防止粉尘进入眼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生产性粉尘的职业危害与
防护(正式)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7930-94 生产性粉尘的职业危害与防护(正
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周密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
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第一章生产性粉尘
第一节生产性粉尘的定义和分类
一、生产性粉尘的定义
生产性粉尘专指在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粉尘。
人类各种生产活动和生活活动中可产生大量的粉尘,自然界的分化腐蚀随着气体的流动也会产生粉尘。
生产性粉尘专指在人类生产活动中产生的,能够较长时间漂浮于生产环境中的固体微粒。
它是污染生产环境、危害劳动者健康的重要职业危害因素。
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会导致尘肺。
生产性粉尘的治理之所以受到高度重视,其一是由于许多生产性粉尘具有生物毒性作用,吸入后给接触者健康造成有害的影响。
其二是由于粉尘的广泛存在,受危害的人数相当庞大。
其三是
由于粉尘从呼吸道侵入人体,较其他侵入途径更难控制。
而且生产性粉尘的弥散还是造成公共大气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粉尘的分类
(一)按粉尘的成分分类
1.无机粉尘
(1)硅尘:是指含有相当量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如金属矿开采、岩石开采、隧道挖掘、煤矿掘井中产生的粉尘。
硅尘是生物活性最强、对人体健康危害最大的粉尘。
(2)硅酸盐尘:石棉、滑石、云母、高岭土、水泥粉尘均属此类,其中以石棉粉尘最重要。
此类粉尘除含有二氧化硅外,还含有镁、铁、钙、铝等化学元素。
(3)含碳粉尘:煤尘、炭黑、石墨、活性炭等粉尘,其中以煤尘接触人数最多。
(4)金属粉尘:金属冶炼、电焊时产生的烟雾,如铁、硅、铅、锌、铍、铜等金属及其氧化物粉尘。
(5)人工无机粉尘:如金刚砂、玻璃及玻璃纤维、
人造矿物棉(矿渣棉、岩棉、玻璃棉)等。
2.有机粉尘
有机粉尘主要是农业生产、有机化学工业、医药等行业的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
其多为动植物的蛋白及有机化学物,对健康的影响主要是引起机体过敏性疾病,如职业性哮喘、过敏性肺泡炎等。
单纯的有机粉尘一般不会引起尘肺。
有机粉尘包括以下3类。
(1)植物粉尘:如棉、麻、烟草、甘蔗、谷物、茶、木材等粉尘。
(2)动物粉尘:如毛发、角质、皮革、骨粉等粉尘。
(3)人工有机粉尘:如炸药、有机染料、塑料等粉尘。
3.混合性粉尘
指上面各种粉尘,同时有两种或多种混合在一起,这种粉尘在生产中十分常见。
如煤矿开采时,有岩石粉尘和煤的粉尘;金属制品加工研磨时,有金属和磨料粉尘;电焊时,有铁和硅酸盐,以及锰、铬、镍等其他金属粉尘;棉纺厂原料准备工序往往有棉尘和土
壤等混合粉尘,棉麻和人造纤维混纺时也能产生两者混合的粉尘。
(二)按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分类
(1)硅尘:矿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在10%以上的粉尘。
(2)非硅尘:矿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在10%以下的粉尘。
(三)按职业卫生观点分类
(1)总粉尘:悬浮于空气中各种粒径的粉尘总和,以前称为全尘。
更确切的定义是指在正常呼吸过程中通过鼻或嘴可吸入的粉尘。
(2)呼吸性粉尘和非呼吸性粉尘:被吸入呼吸系统的粉尘,其中的少部分进入到肺泡区,这部分粉尘称为呼吸性粉尘。
其余大部分粉尘由于鼻、咽、气管、细支气管的拦截、阻留作用不能进入到肺泡区,这些不能进入肺泡区的粉尘称为非呼吸性粉尘。
(四)按粉尘粒径大小分类
(1)可见粉尘:尘粒直径大于10微米,肉眼能够
看到。
(2)显微粉尘:尘粒直径在0.25~10微米之间,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识别。
(3)超显微粉尘:尘粒直径小于0.25微米,在电子显微镜下可以识别。
(五)按粉尘产生的来源分类
(1)原生粉尘:在矿物开采之前因地质作用和地质变化等原因而产生的粉尘。
(2)次生粉尘:在采掘、装载、转运、加工等生产过程中,因煤岩破碎产生的粉尘。
(六)按粉尘存在状态分类
(1)悬浮粉尘:漂浮在空气中的粉尘。
(2)沉积粉尘:尘粒在其自重作用下,从空气沉降下来堆积在地面或物体表面上的粉尘。
(七)按粉尘有无爆炸性分类
(1)有爆炸性粉尘:经过粉尘爆炸性鉴定,确定悬浮在空气中的粉尘在一定浓度和引爆热源的条件下,本身发生爆炸和传播爆炸的粉尘。
(2)无爆炸性粉尘:经过粉尘爆炸性鉴定,确定不能发生爆炸和传播爆炸的粉尘。
第二节生产性粉尘的主要来源
生产性粉尘可出现在多个行业和部门,其危害也是较为广泛的。
在此介绍容易产生生产性粉尘的常见行业。
一、金属矿山行业
(一)基本生产过程
1.井下开采
井下开采可分为掘进、采矿、运输、充填等基本过程。
(1)掘进。
掘进是采矿前的准备工作,指在岩层中开凿巷道使其通向矿脉的作业过程,由掘进工担任。
主要工序包括凿岩、爆破、装岩、运输和支护等。
开凿巷道目前仍以凿岩爆破方法为主,这是巷道掘进的主要工序。
首先用风钻或电钻在坚硬的岩石上钻眼,然后装入炸药,将岩石爆破下落,用矿车运出爆落的岩石后,清理隧道并架上支架即成巷道。
支架的作用
是为了防止巷道围岩变形和塌落,保证矿石运输、通风和矿工进出安全。
支架材料可用木材、钢材或混凝土等。
(2)采矿。
采矿是指把含有矿石的岩层采掘下来。
开采矿石的工作面称为掌子面。
在金属矿石或石灰岩开采中,作业与掘进相似,只是沿着矿脉打眼、爆破、运输出井。
(3)运输。
运输是将采掘的矿石、岩石等经运输巷道运到车场,再用提升机、绞车或带式输送机运送到地面。
(4)充填。
金属矿开采后一般不必充填。
2.露天开采
当矿藏露出地面或接近地表面时,则采用露天开采方式,主要使用爆破、推土机、电铲等剥离表面覆盖层,露出矿层后采掘。
露天采掘生产效率高,劳动条件也较好。
(二)存在生产性粉尘的主要环节
生产性粉尘是采矿作业中的主要职业性有害因素,
矿井内许多生产过程,如钻眼、爆破、采矿、运输等都能产生大量粉尘。
作业环境的粉尘浓度、分散度及二氧化硅含量取决于井下开采方式和岩层的地质结构。
在凿岩中,干式凿岩的粉尘浓度远远高于湿式凿岩,有报道干式凿岩时粉尘浓度可达1000mg/以上。
随着机械化程度提高和湿式作业的加强,在规模较大的矿山,作业点的粉尘浓度合格率有很大提高,但在一些小型矿山中,由于
(6)耐火材料生产。
耐火材料在钢铁工业主要用于修建高炉、热风炉、炼钢炉、加热炉、铁水与钢水罐等。
主要作业包括选用各种耐火材料,经过破碎、粉碎、过筛、混料,最后成型、干燥、煅烧等。
2.存在生产性粉尘的主要环节
请在这里输入公司或组织的名字
Enter The Name Of The Company Or Organization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