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母题揭秘考点104 文化
从高考地理试题看我国传统文化
![从高考地理试题看我国传统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660dc3b6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e2.png)
从高考地理试题看我国传统文化我国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升华和智慧结晶。
考试是评价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手段,地理试题是了解学生对地理学科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的工具。
通过分析高考地理试题,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我国传统文化。
一、自然地理1. 阐述长江经济带的特点和重要意义。
长江是我国最长的河流,流经沿岸省市的人口密度很高,人民经济相对发达。
长江沿岸是我国传统的农业发展区域,农产品产量丰富,农业经济发展较为稳定。
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对于我国的经济增长、民生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2. 简述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和特点。
黄土高原是我国北方地区的一个重要地理区域,其形成主要由于长期的风蚀和水蚀作用。
黄土高原肥沃土壤稳定性较差,土地容易受到水蚀和风蚀的损害,造成土地退化和沙漠化的问题。
二、人文地理1. 解释企业集聚和城市发展的关系。
企业集聚是指大量的企业在某一地区集中发展,形成产业集聚现象。
企业集聚与城市发展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企业集聚的发展吸引了大量的人口涌入,进而带动了城市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
2. 解释城市化进程的意义和影响。
城市化进程是指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和城市人口增长的过程。
城市化的意义主要体现在:提升了城市人民的生活品质,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科技的创新。
城市化也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如房价上涨、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
三、地理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1. 描述我国秋冬季大气污染比较严重的原因和措施。
我国秋冬季大气污染比较严重的原因主要有:燃煤污染、工业排放、机动车尾气等。
为了解决大气污染问题,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推行清洁能源替代传统能源、加强大气污染治理、实施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等。
2. 阐述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实施策略。
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需求的也要为子孙后代保留发展资源和环境的发展方式。
实施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包括:推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加强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保护,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从高考地理试题看我国传统文化
![从高考地理试题看我国传统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4f76256f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ad.png)
从高考地理试题看我国传统文化一、地形地貌与中国传统文化在高考地理试题中,经常会涉及到中国的地形地貌特点。
中国地域辽阔,地形地貌多样,既有雄伟的高山,也有绵延的平原,还有丰富的河流湖泊。
而这些地形地貌特点与中国传统文化息息相关。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天人合一的理念,而这种理念在地形地貌中得到了体现。
中国古代文化中有“山高水长”、“天高地阔”的说法,山川河流对于中国古人而言是神圣的,是有灵性的存在。
比如中华文明的发源地黄河、长江、岳麓山、华山等地,在中国文化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位置。
中国古代文化中还有“龙的传人”、“龙的传人”、“龙的传人”、“龙的传人”、“龙的传人”、“龙的传人”、“龙的传人”、“龙的传人”、“龙的传人”、“龙的传人”、“龙的传人”、“龙的传人”、“龙的传人”。
地形地貌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中国传统文化中,对气候环境有着深刻的认知和利用。
中国古代建筑的风水观念,就与气候环境息息相关,古人在建筑方面注重“山环水抱”、“气流通畅”,认为这样有利于居住者的健康和命运。
又如,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不同气候环境下的饮食习惯各不相同,南方人爱吃米饭,而北方人则爱吃面食,这些都与气候环境有着紧密的联系。
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自然资源有着深刻的保护和利用理念。
比如中国古代农业文化中的“天地人和”的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反对横征暴敛,提倡“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这种理念就体现了对资源的节约利用和对自然的敬畏。
中国古代文化中还有着“天下为公”、“天人合一”、“山水甲天下”等理念,都是对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的呼吁。
人文地理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的是人类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在高考地理试题中,人文地理也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中国传统文化对人文地理的影响也是无处不在的。
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有着独特的认知和处理方式。
在中国古代,人们尊山敬水,尊师重道,注重家庭、社会和谐。
这种思想影响了中国人的行为方式,也影响了中国人与自然环境的互动。
从高考地理试题看我国传统文化
![从高考地理试题看我国传统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6d27e589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86.png)
从高考地理试题看我国传统文化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相互作用关系的学科,高考地理试题涉及的内容丰富多样,其中也涉及了我国的传统文化。
通过高考地理试题,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了解和探讨我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和影响。
一、地理环境对传统文化的影响高考地理试题中经常涉及地理环境对人类生活和文化发展的影响。
我国的地理环境多样,从而塑造了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
在高考地理试题中就经常提到岭南文化、川滇文化等地方文化,这些地方文化受当地地理环境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文化风格。
岭南文化因岭南地区的湿润气候和丰富的水资源,形成了独特的水乡文化;川滇文化则因地处高原和盆地,受到高原气候和丰富的矿产资源的影响,形成了与其他地区不同的文化特点。
地理环境不仅影响了传统文化的形成,也影响了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高考地理试题中也会涉及传统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农耕文化和水利文化是两大重要组成部分,对地理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高考地理试题中常常会提到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水利建设、农耕方式等问题。
这些传统文化对于地理环境的影响体现在多方面,比如在水利建设方面,我国古代农民根据当地的地理环境,发展了许多有效的水利灌溉系统,保障了农田灌溉和产量的稳定;在农耕方式方面,我国古代农民根据不同的地理环境,发展了多种农耕方式和技术,从而使得不同地区的粮食产量保持稳定,满足了人民的生活需求。
传统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深刻而广泛的。
除了地理环境对传统文化和传统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外,高考地理试题还会关注地理环境与传统文化的互动关系。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自然观和天人合一的思想深深影响着人们对待环境的态度和行为方式。
在高考地理试题中,也会涉及到我国传统文化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在历史地理试题中,会对唐代的京杭大运河和明清时期的长城修筑等重大工程进行分析,这些工程不仅受到地理环境和传统文化的影响,同时也对地理环境和传统文化产生了相互作用的影响。
高考地理试题考点点拨与精析:文化景观、旅游活动、世界政治地理格局
![高考地理试题考点点拨与精析:文化景观、旅游活动、世界政治地理格局](https://img.taocdn.com/s3/m/42e90020a58da0116d1749c5.png)
2019 年高考地理试题考点点拨与精析:文化景观、旅行活动、世界政治地理格局注意事项:仔细阅读理解,结合历年的真题,总结经验,查找不足!重在审题,多思虑,多理解!不论是单项选择、多项选择仍是阐述题,最重要的就是看清题意。
在阐述题中,问题大多拥有委婉性,特别是历年真题部分,在给考生较大发挥空间的同时也大大增加了考试难度。
考生要仔细阅读题目中供应的有限资料,明确察看要点,最大限度的挖掘资料中的有效信息,建议考生答题时用笔将要点勾勒出来,方便屡次细读。
只有经过仔细商酌,推测命题老师的妄图,积极联想知识点,分析答题角度,才能够将考点锁定,明确题意。
【一】选择题〔2017·上海地理· T8·2 分〕1、20 世纪 60 年代末,一批批京津沪知识青年到达北大荒。
在生产生活过程中,与当地黑土文化发生沟通与交融的地区文化是①华南妈祖文化②江南水乡文化③华北平原文化④沙漠绿洲文化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思路点拨】本题以知识青年开发北大荒为背景,察看人口迁移产生的影响及不同样文化的地区散布,解答该题要点是明确资料中的要点词“京津沪” ,熟悉不同样地区的不同样文化。
【精讲精析】选 B。
上海位于南方地区,属于我国江南的水乡文化。
京津地区位于华北,属于华北平原文化,因此选项 B 正确。
华南的妈祖文化主要会集散布在我国福建、广东等地。
沙漠绿洲文化主要散布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
【二】非选择题〔2017 ·上海地理· T55~ 57· 10 分〕 ( 十九 ) 读皖南某古乡村的图文资料,回答以下问题。
某古乡村是黄山脚下一个闻名的旅行点。
当前,旅行社设计的古乡村旅行线路主要涵盖了乡村的一部分,线路上散布有饭馆、酒店,以及手工艺雕琢、茶叶、古玩等商店。
其实,乡村另一部分还有更具特色的名人名居、田园风光,由于这些景点没有纳入旅行线路,这里的街巷年久失修,居民家庭主要经济根源仍旧是劳务输出和栽种业。
从高考地理试题看我国传统文化
![从高考地理试题看我国传统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d6c71031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f2f6a5d.png)
从高考地理试题看我国传统文化高考地理试题一直以来都是考生们备考的焦点之一,它涉及到了地理学科的各个方面,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等内容。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地理知识在考试中也占据了重要的位置,下面我们就以高考地理试题为切入点,来谈谈中国传统文化在其中的体现。
中国传统文化在高考地理试题中的体现主要表现在自然地理方面。
我们知道,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山的国家,而高考地理试题中也经常涉及到中国的地形地貌问题。
有关九寨沟地震的地质原因、黄土高原的特点及其造成的影响、长江三峡的地貌特征等等,这些都是考生们必须掌握的地理知识。
而这些地理知识背后往往都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
九寨沟地震的地质原因可以引出地震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影响,而我们可以谈到中国古代对地震的认识和防治措施等等;黄土高原的特点则可以引发我们对中国古代黄河流域农耕文化的思考,以及古代农民如何在这片土地上生存和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在高考地理试题中也体现在人文地理方面。
高考地理试题中通常也会涉及到城市化进程、区域发展差异、人口迁移等内容,而这些都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息息相关。
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规划和建设往往需要考虑到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问题,这就需要考生们了解中国古代城市的规划和建设理念;区域发展差异也会受到地理环境和人文因素的影响,而中国古代的地方文化和地理环境往往对区域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人口迁移也会引发我们对中国古代移民和迁徙的历史,以及古代人们如何面对自然环境变迁的思考。
中国传统文化在高考地理试题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考生们备考的必备素材,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在备考中,我们可以通过高考地理试题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特点,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
也希望未来的高考地理试题能更好地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为考生们提供更加丰富和深入的学习素材。
从高考地理试题看我国传统文化
![从高考地理试题看我国传统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ce21e8f7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c9.png)
从高考地理试题看我国传统文化
我国传统文化是我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了解和传承中国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高考地理试题是一种评价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能力的方式。
通过分析高考地理试题中的内容和出题思路,可以反映我国传统文化在地理学科中的体现。
在高考地理试题中,我国传统文化的体现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地理名称、地理特色和地理知识的传承。
我国传统文化在地理试题中体现在地理名称的使用上。
在我国的历史和地理中,有很多地方以古代文化人物、历史事件或传统文化元素命名,这些名称反映了我国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高考地理试题中有涉及到的历史文化名胜和地名有敦煌、武夷山、长江、黄河等。
这些地名和景点都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代表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和艺术成就。
我国传统文化在地理试题中体现在对地理特色的把握上。
我国地域辽阔,自然地理环境多样,不同地区具有独特的地理特征。
通过高考地理试题可以了解到我国各地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这些地理特征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和演变,已经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高考地理试题中有关四川盆地、长江三峡等题目,反映了我国传统农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我国传统文化在地理试题中体现在对地理知识的传承上。
我国的传统文化是一种综合性的文化,包括语言、宗教、哲学和科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在高考地理试题中,可以看到对于传统文化中的地理知识的传承和发扬。
高考地理试题中有关古代农业发展、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等题目,都与我国传统农耕文化、气象观测和环境保护传统有关。
从高考地理试题看我国传统文化
![从高考地理试题看我国传统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23c089f2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2d.png)
从高考地理试题看我国传统文化
一、长江流域的文化特点
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也是中国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长江流域拥有丰富多彩的传统
文化,这在高考地理试题中也有所体现。
比如有一道题目提到了长江流域的地形特点、气
候特点和属于的中国传统文化。
在这样的题目中,学生需要结合长江流域的地理状况来解答,从而了解长江流域的自然条件如何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二、干旱地区的历史文化
中国的干旱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这在高考地理试题中也有所涉及。
例如有一道
题目是关于西部干旱地区的生态恢复和环境保护,要求学生了解这些地区的地理特点以及
对文化的影响。
从这样的题目中,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干旱地区丰富的历史文化,并明白自
然环境对文化的塑造和传承的影响。
三、特色地理景观的历史传承
中国拥有丰富多彩的特色地理景观,这些景观往往承载着悠久的历史传承和文化内涵。
在高考地理试题中,也常常会涉及这些地理景观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比如有一道题目提到
了中国的喀斯特地貌与喀斯特文化的关系,要求学生了解中国的喀斯特地貌如何影响了当
地的传统文化。
通过这样的题目,可以让学生了解地理景观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
四、自然资源的文化利用
通过高考地理试题可以看到中国传统文化在地理方面的表现。
这不仅是对中国传统文
化的一种认识和理解,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传统文化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增强对传统
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地理学科在教学中应该注重传统文化的渗透,让学生在学习地理
的同时也能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
高考地理专题四 传统文化共24页
![高考地理专题四 传统文化共24页](https://img.taocdn.com/s3/m/4313b1e82af90242a895e5e6.png)
21、没有人陪你走一辈子,所以你要 适应孤 独,没 有人会 帮你一 辈子, 所以你 要奋斗 一生。 22、当眼泪流尽的时候,留下的应该 是坚强 。 23、要改变命运,首先改变自己。
24、勇气很有理由被当作人类德性之 首,因 为这种 德性保 证来搁脚的 ,它只 是让人 们的脚 放上一 段时间 ,以便 让别一 只脚能 够再往 上登。
END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从高考地理试题看我国传统文化
![从高考地理试题看我国传统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f15a6e40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e1.png)
从高考地理试题看我国传统文化我国传统文化是中国几千年历史中积淀的宝贵财富,它包含了丰富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道德规范以及艺术形式等等。
而高考地理试题中,也常常会涉及到我国传统文化的内容。
通过对高考地理试题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我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我国传统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地理试题中常常会涉及到我国古代农业的发展,比如农耕文化、水利文化等等。
这些久经考验的农业文化实践,都体现了我国人民对于土地和自然资源的珍视和保护。
在现代化进程中,我们也应该继承和发扬这种对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我国传统文化注重地域特色和地方文化的传承。
地理试题中常常会涉及到我国的山川河流、自然资源分布等等。
这些地域特色和资源特点,都对当地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地理试题中还会考察我国各地的历史文化古迹,如长城、故宫等等。
这些古迹不仅是地方文化的象征,更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传统文化强调团结和合作的精神。
地理试题中常常会涉及到我国的边疆地区和少数民族的生活和发展。
这些地区和少数民族都具有独特的地理和文化背景,而他们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也是我国多元文化的体现。
通过地理试题的学习,我们可以了解到我国各个民族的共同发展和繁荣。
我国传统文化强调道德和人文价值观。
地理试题中常常会考察我国的历史名人和文化名人,如孔子、李白等等。
这些名人都以其高尚的品德和卓越的才华留下了千古传世的作品和思想。
通过学习他们的故事和作品,我们可以了解到我国传统文化所弘扬的道德观念和人文精神。
这些价值观念对我们塑造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高考地理试题中所涉及的内容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通过学习和理解这些试题,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过程和特点,更可以从中得到启示和指导,以更好地传承和发扬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从高考地理试题看我国传统文化
![从高考地理试题看我国传统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8de2ce61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0f6f87a.png)
从高考地理试题看我国传统文化高考地理试题中涉及到的中国传统文化内容并不算多,主要集中在地窖文化、古代水利工程、灌溉制度和土地利用等方面。
地窖文化作为我国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之一,在地理学科中也得到了一定的体现。
例如,有一道试题要求考生解释地窖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判断地窖文化在我国的古代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这些地窖主要在我国北方地区得到广泛应用,用于储存食物、酒类等物品,可以保证人们在寒冷的冬天仍能够生存。
地窖文化不仅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更是我国古代智慧的结晶,代表着古代农民和智慧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古代水利工程在高考地理试题中的出现也不少,有些试题要求考生解释和评价某些古代水利工程对当时社会和现代社会的影响,比如说大运河、都江堰等。
大运河是我国古代著名的运河工程,存在的时间已有两千余年,对于中国古代交通运输、商业贸易等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而都江堰则是古代的一项灌溉工程,不仅可以灌溉成千上万的农田,还可以为成都市供给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
这些古代水利工程早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大贡献不仅能够被历史和人民所记住,也可以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宽广而深邃的底蕴之一。
灌溉制度作为我国传统农业文化的重要表现也得到了地理试题的体现。
常常有一些试题要求考生解释灌溉制度的意义和作用,以及其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影响等。
灌溉制度是中国传统农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合理安排水源、水渠、水库等设施,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并在一定程度上保护环境,为当地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这些灌溉设施早已渗透到人民的生活中,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土地利用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之一。
有时候,一些地理试题会要求考生探讨一些地区的土地利用情况,并结合当地的环境、地形和气候等因素进行分析和评价。
土地利用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对生态环境进行有意识的规划和利用的重要实践,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农村,都有着长久的历史和深刻的文化内涵。
从高考地理试题看我国传统文化
![从高考地理试题看我国传统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754c183b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88.png)
从高考地理试题看我国传统文化高考地理试题是中国高中学生的重要考试之一,其中涵盖了许多地理知识和相关的文化背景。
通过对于高考地理试题的分析可以发现许多与我国传统文化有关的内容,这些地理题目主要涉及地理环境、地理资源、地质地貌等诸多方面,其中包含了丰富的民族文化、历史文化和自然文化的元素。
下面我们就从几个方面来看看高考地理试题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体现。
一、地理环境与资源高考地理试题中常常涉及到我国的自然环境,如地质地貌、气候条件、水资源、土地资源等方面。
其中有些题目考查了我国特有的自然景观,如黄河、长江、珠江等重要的河流,它们不仅是我国的文化重地,而且也是我国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
高考地理试题还给出了一些有关黄土高原、青藏高原、祁连山脉、云南高原等地形的题目,这些地貌形态丰富多样,反映了我国悠久的历史和人文背景,成为了我国传统文化的体现。
除此之外,高考地理试题还考查了我国丰富的矿产资源、草原资源、水电资源、林木资源等,这些资源在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农业文化与民俗文化高考地理试题中一些引人深思的题目是对于我国传统农业文化和民俗文化的反映。
如有些问到了不同地区所产的农产品种类、适宜的自然环境、农作物生长季节和栽培方法等,这些题目反映了我国悠久的农业文化。
另外,一些涉及到封建社会、地方历史、民间传说等的题目也在考查着我国强大的民俗文化。
如问“腊月二十三日崇拜的神是谁”,答案是“杨公”,这是崇拜陕西地方传说中的杨家将的民俗风俗。
三、城市文化与建筑文化除了自然环境和文化景观,高考地理试题还涉及了城市文化和建筑文化的方方面面。
如有些题目考查了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反映了我国古代城市的特点和现代城市的发展趋势。
还有一些题目考查了古代文化名城和建筑文化的知识,反映了我国古代文化和建筑技术的卓越成就。
如问“唐代长安城有多少条主要街道”,答案是“八条”,这是一个考查古代城市文化的题目。
从高考地理试题看我国传统文化
![从高考地理试题看我国传统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5e109119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9a.png)
从高考地理试题看我国传统文化高考地理试题中蕴含着丰富瑰丽的中华传统文化。
历史悠久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以下就从高考地理试题中,看看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一、物传人移高考试题中有许多与“物传人移”有关的主题,例如农作物的种植与迁移、工业品的制作与流通、人口迁徙和文化流动等。
在这些问题背后,反映出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例如,古人说,“五谷丰登、文物富饶”,说明人类生活的发展与粮食生产的水平密切相关。
我国传统的中医养生观念也强调“食养”。
而这样的文化传承,也影响了当今社会,使得人们对于粮食的品质和安全有着更高的要求并提倡崇尚健康和安全的生活方式。
二、人文地理人类活动是地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试题中也经常涉及到人文地理知识。
如城市规划、居民区布局、旅游胜地开发等。
在这些问题中,中华传统文化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例如,中国古代传统建筑注重“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以自然风光为背景,富有文化内涵,在当前城市规划中,依然受到各级规划者的青睐。
三、环保考查环保题目时,也会涉及到中华文化中的以人为本、保护自然的理念。
例如,“物尽其用”至今仍然被广泛使用,这反映了中华文化中尊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
四、伦理意识重视道德和伦理意识也是中华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考试题目也会涉及到这方面的问题。
如一个区域的人口过多过集中可能会引发社会问题、道德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依赖伦理意识的影响。
这方面的影响在中国历史上也有许多的楷模。
总之,高考地理试题中,除了知识的考查以外,也蕴涵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
通过对试题内容的理解,我们加深对于我们的精神文明更深刻的认知,认识到传统文化对于人类发展的重要贡献,以及对当下的启示。
我们要怀着敬畏之心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拥有中国文化的自信和骄傲。
高考地理专题四 传统文化
![高考地理专题四 传统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260f3832f7ec4afe05a1df4f.png)
3.下列措施中,有利于持续解决开平碉楼维护经费 缺口的是 A.增加碉楼开放数量 B.提高政府补贴标准 C.提高参观门票价格
√D.拓展主题度假项目
解析 拓展主题度假项目有利于持续解决开平碉楼维护经费缺口,D对; 碉楼建筑结构相似,增加碉楼开放数量,维护费用也会增加,A错; 提高政府补贴标准不能持续解决经费缺口,B错; 提高参观门票价格,可能导致游客数量减少,C错。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民国初期,开平广建碉楼主要是为了 A.满足人口增长需要 B.体现华侨爱乡情结
√C.防御水患匪患侵扰
D.缓和区域人地矛盾
解析 根据材料,民国初期,开平广建碉楼与当地的低洼地势、政局动荡有关, 主要是为了防御水患匪患侵扰,C对; 与满足人口增长需要、缓和区域人地矛盾无关,A、D错; 体现华侨爱乡情结不是主要原因,B错。
图片。据此完成4~6题。
4.明清时期,下列地区多建有“廊桥”的是
A.齐鲁大地
√C.闽粤大地
B.横断山区 D.东北平原
解析 “廊桥”,顾名思义,就是有屋檐的桥,可遮阳避雨,供人休憩、交流、聚会、 看风景等,应分布在人口密集,多雨的地区,明清时期,多建有“廊桥”的是闽粤大 地,C对; 齐鲁大地、东北平原降水少,A、D错; 横断山区人口稀少,B错。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5.图中“廊桥”的主要功能是 A.供人暂居 B.遮阳避雨
√C.观景与通行
D.宗教和民俗活动 解析 图中“廊桥”横跨河流之上,连接河流两岸,主要功能是观景与通行,C对; 可以供人暂居、遮阳避雨,但不是其主要功能,A、B错; 与宗教和民俗活动无关,D错。
从高考地理试题看我国传统文化
![从高考地理试题看我国传统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b9c66451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90.png)
从高考地理试题看我国传统文化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的学科,与地理相关的知识涉及到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个方面。
而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独特文化体系,它包括了语言、文学、艺术、哲学、宗教、法律、道德、礼仪、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内容。
在高考地理试题中,我们可以看到我国传统文化在地理背景下的体现。
我国传统文化在地理试题中反映出中国的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影响。
有关水资源的问题和传统的水利工程密切相关。
我国历史上出现过很多大规模的水利工程,例如黄河上的汛期治理工程和长江上的三峡工程。
这些工程是人们长期以来对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管理的产物,也是中国人长期以来对水灾的抵御和防范的经验总结。
这些传统工程的设计和建造体现了朴实无华的民族智慧和对自然力量的敬畏。
我国传统文化在地理试题中体现了土地的重要性和对自然资源的正确管理。
我国人口众多,土地资源相对稀缺,因此土地的利用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地理试题经常涉及到土地的开发利用和保护问题。
有关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的问题会涉及到农业、工业和城市化的发展规划,以及土地的保护和修复。
这些问题都需要考虑到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的平衡,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自然资源的正确看待和管理的思想。
我国传统文化在地理试题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的地域文化差异。
中国自古是多民族、多文化的国家,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特色。
地理试题会涉及到不同地域的地理特点和文化特色。
南方地区多雨水,使得这些地区的农业发展以稻作为主,而北方地区主要粮食作物为小麦。
这种地理特征直接影响了当地人们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注重地域差异和各地区自给自足的特点。
我国传统文化在地理试题中还体现了中国人对土地的热爱和对祖国的热情。
地理试题中经常会涉及中国的领土状况、国土面积、边界线等问题。
这些问题的回答需要考生对中国的国土状况有所了解。
中国人民对祖国的热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试题的设置也反映了这一点。
高考地理母题揭秘考点110 人文地理综合
![高考地理母题揭秘考点110 人文地理综合](https://img.taocdn.com/s3/m/7283d911c281e53a5802ffda.png)
考点110 人文地理综合1. (2009 年高考天津卷) (30 分)读图文(图 7)材料,回答问题。
重工业城市旅游城市全国政治、文化中心重工业城市轻工业城市重工业城市渤 海首都城镇高速公路铁路运河 调水线路天津近、现代工业集聚地经历了由南、北运河与海河交汇处附近→市区海河两岸、铁路沿 线→市区边缘→滨海地区、卫星城镇的变化过程。
(1)引起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除交通运输方式变化外,还有 ;工业集聚地的变化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是。
(6 分)(2)据图中信息说明,该区域城镇体系构成的主要条件 , 等;京、津两城 市都建有中心商务区(CBD )的共同条件是。
(9 分)(3)图中所示调水工程结束后,将对调入区自然环境产生的有利影响是。
(6分) 近年来,天津北部山区开发了农家乐休闲游项目,吸引了大量城市游客前来观光、采摘果 蔬、吃农家饭等。
(4)山区农家乐旅游活动吸引城市游客的原因是 ;这种旅游活动对 区域文化的积极影响是 ;若游客数量大幅度增加,旅游管理部门应根 据 ,合理控制游客数量。
(9 分)【答案】(1)城市规模扩大(利用廉价土地、缓解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改变了城市功能区 的分布(使城市功能区更加明确、促进城市功能区的分化)。
(2)城镇之间交通便捷(城镇之间形成了交通网络);各城镇功能不同(各城镇分工明确);城镇规模大小不同(城镇形成等级序列)。
(答出其中两项即可) 人口规模大(都是超大城市、服务范围广、经济发达)。
(3)补充水源;保护动植物资源;调节区域气候;促进水循环;保护湿地;缓解地面沉降。
(答出其中两项即可)(4)城乡景观差别大(山区景观有特色、山区民风民俗有特色);有助于城乡文化交流; 环境容量。
从高考地理试题看我国传统文化
![从高考地理试题看我国传统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3d000309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f5.png)
从高考地理试题看我国传统文化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及地球上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人类活动等方面的学科,而高考地理试题的出现反映了地理学科对于我们生活和社会的深刻影响。
从高考地理试题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对于地理学科的影响和体现。
本文将通过分析高考地理试题,来探讨我们国家传统文化对于地理学科的影响。
我们可以从高考地理试题中看到中国传统文化对于自然环境的重视。
自然环境是地理学科的重要内容之一,而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自然的敬畏和重视也得以在高考地理试题中体现出来。
“夏季风和冬季风的形成原因和影响”就是高考地理试题的一个重要知识点。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农耕文化占据着重要地位,而夏季风和冬季风的形成与农业生产息息相关。
夏季风为中国南方地区带来雨水,对于农业生产十分重要,而冬季风则给中国北方带来干旱和寒冷,对于农业生产造成一定影响。
中国古代的农业文化和自然环境的关系在高考地理试题中有所体现。
我们可以从高考地理试题中看到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人文地理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注,也在地理学科中有所体现。
“人口增长与城乡建设”是高考地理试题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口是国家和社会的基础,而人口增长与城乡建设的关系也是中国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通过分析高考地理试题,我们可以看出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人文地理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地理学科的研究方法与思维模式也有所影响。
地理学科是一门关于地球空间的学科,而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地球空间的认识也影响了地理学科的研究方法与思维模式。
“气候类型与分布”就是高考地理试题中的一个知识点。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气候的认识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而中国古代的气候观念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地理学科对气候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模式。
我们从高考地理试题中可以看到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地理学科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对于自然环境的重视、对人文地理的关注以及对地理学科的研究方法与思维模式的影响都在高考地理试题中有所体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104 文化
(2010 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卷)相同或相似的地理环境和历史发展过程,往往形成相同或相似的交化景现.
1.深受中国古代文化影响,崇扬儒家思想的文化圈是
A.南亚文化圈B.伊斯兰文化圈C.太平洋文化圈D.东亚文化圈
【解析】儒家文化圈分布历史文化地理。
【答案】D
2.具有南亚文化圈独特风情的服饰是
A.和服B.纱丽C.阿拉伯长袍D.旗袍
【解析】考查南亚文化圈,如果不清楚沙丽.可采取排除法,和服为东亚日本,阿拉伯长袍,东北满族旗袍.纱丽是印度、孟加拉国、尼泊尔、斯里兰卡等国妇女的一种传统服装。
【答案】B
3.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下列传统民居各对应的分布地域不正确的是
A.蒙古包——呼伦贝尔草原 B.架空支撑的房屋——青藏高原
C.平顶屋——塔里木盆地 D.白色墙壁的房屋——撒哈拉沙漠
【答案】B
【解析】架空支撑的房屋一般修建在山地或河谷地区,主要是由于山地和河谷地区地表起伏较大、地表水流多,架空支撑可使房屋楼面平坦、干燥。
而青藏高原表面地势平坦,无需修建架空支撑的房屋。
故 B 项说法不正确。
(2008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分析图 1 中天津的文化景观,回答4-5题。
甲-奥运体育场乙-海河上的桥丙-南开大学丁-石油钻井平台
4.由自然条件决定其主要功能的一组文化景观是
A.甲乙B.乙丙C.乙丁D.丙丁
【答案】C
【解析】自然条件决定其主要功能的一组文化景观考虑自然环境,河流上的桥梁和海上钻井平台有自然环境决定的,体育场和大学与自然环境关系不大。
5.在天津的下列产业部门中,能充分合理利用丁图中设施所开采资源的是
A.化学工业B.电力工业C.交通运输业D.汽车工业
【答案】A
【解析】丁图中设施所开采资源的是石油,产业部门中能充分合理利用石油的当然是化学工业。
6.(2008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54-58)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1 分) 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流经我国多个地域文化区,其民居、服饰、饮食、风俗等无不体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
⑴黄河发源地所属的地域文化区名称是___文化区,这里的传统服饰是___,它与当地____的气候特点相适应。
⑵黄河中游河段流经的地域文化区在图上的数码是____,这里最有影响的地方戏剧种是_____。
⑶河套平原所属的地域文化区名称是____文化区,这里的传统民居是____,它非
常适合_____生活。
⑷下列各组文化事物中,在黄河流经的地域文化区依次出现的一组是__。
(单项选择) A.酥油茶一“阿以旺”一吊脚楼一蒙古袍一四合院
B.碉房一兰州拉面一马头琴一窑洞—评剧
C.“阿以旺”一吊脚楼—蒙古袍一窑洞-京剧
D.喇嘛寺庙—坎儿井-那达慕节庆—信天游一四合院
⑸以上文化景观连同我国其他地区的文化景观反映了我国自然环境的___和地域文化的_____________。
【答案】⑴青藏高原;掉袖藏袍;昼夜温差大
⑵③;秦腔
⑶内蒙古草原;蒙古包;草原游牧
⑷B
⑸差异性;多样性
【解析】⑴本题组考查了我国黄河流域的文化区的有关知识。
回忆课文,就可知道黄河发源地所属文化区为青藏高原。
这里的掉袖藏袍是适应青臧高原气候的服饰: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年温差小、日温差大。
⑵黄河中的流经的文化副区是黄土高原,考生回忆有关的知识就不难作出回答。
⑶考生只需回忆课本知识即可。
⑷本题采用排除法,黄河流经我国西北、华北地区,而 A 选项、C 选项中的吊脚楼应位于我国南方山区,可以排除,D 选项中的坎儿井在新疆,而黄河不流经新疆,故应选 B.
⑸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必然会孕育出地域文化的多样性。
7.(2007 年高考上海卷地理,59)运用文化环境关系的有关原理,回答问题。
(9分)物质文化直接受环境条件的制约和影响,非物质文化也被环境打上深深的烙印。
填写表格中文化景观所属的文化区名称以及所受地理环境的影响。
【答案】
【解析】本组题以四种不同的文化景观,考查学生对不同地域的文化与地理环境关系等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本题解答的关键是对不同文化景观所属文化区的判断。
达慕大会是中国蒙古族的传统节日盛会;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坎尔井是古代吐鲁番各族劳动群众,
经过长期生产实践创造出来的,可利用地面坡度引地下潜流灌溉农田,坎儿并不因炎热、狂风而使水分大量蒸发。
8.(2005 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江苏卷(新课程))据调查,我国使用手机发短信是从年纪轻、文化程度高的人群逐渐向其他人群扩散的。
这种文化扩散属于(双项选择题) A.等级扩散 B.迁移扩散 C.扩展扩散 D.刺激扩散
【答案】AC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化扩散类型的判别。
题干中“从年纪轻、文化程度高的人群逐渐向其他人群扩散”的含义是按年龄级别和文化层次进行扩散的,属于扩展扩散中的等级扩散。
(2005 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文综天津卷(新课程))读文化扩散类型示意图(图 5),回答 9-10 题
图5
9.下列现象的形成过程,能反映①-②所示文化扩散类型的是
A.原产于中国的大豆,现在南、北美洲种植
B.春秋时期,四夷逐步接受了中原“礼”文化
C.话剧传入天津后,先在南开中学学生中兴起,再流传社会
D.天津津南、蓟县等区县相继建立绿色食品基地
【答案】A
【解析】文化源地在小比例尺地图上常常是一个点或几个点,前者表示单一起源地,后者表示多个起源地。
考古学家在地图上表示世界主要栽培植物和驯化动物起源地的分布状况时,往往将各种作物和驯化动物的起源地绘制成点状。
图中的文化源地就是单一的点,对照答案只有 A 反映的是植物的起源地。
10.③-④所示类型的文化扩散都是
A.以精神文化为内容
B.以人或传媒为载体
C.因综合国力增强而扩大范围
D.因互联网的普及而快捷广泛
【答案】B
【解析】图中③④的文化传播就距离来看都较近,因此可以判断该文化扩散属于扩展扩散,是以人或传媒为载体的。
11.(2000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文综山西卷(新课程))企业在另一地方设厂的同时,也将企业文化传到该地。
这种现象属于( )
A.传染扩散
B.等级扩散
C.刺激扩散
D.迁移扩散
【答案】D
【解析】迁移扩散是指一种文化事物和现象,以人为载体,从一地长距离地传到另一地的扩散过程,企业文化从一地长距离传到另一地应为迁移扩散,答案为 D。
传染扩散、等级扩散和刺激扩散都属于扩展扩散。
扩展扩散是指一种文化事物或现象由接力似的从一地传往另一地的过程,所以选项 ABC 都不能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