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素质教育模式探讨

合集下载

高职院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思考

高职院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思考
高职院校 实施素质教育 的思考
●刘 晓 菊
在 我 国 各 级 各 类 学校 全 面 推 行 方 针 和 国家 政 策 及 有 关 文 件 精 神 , 持 续 发 展 的 新 路 ?笔 者认 为 , 高 职 素 质 教 育 , 目的在 于 培 养 受 教 育 者 在 推 行 素 质 教 育 的工 作 中取 得 一 些 院校 应 充 分 看 清 形 势 ,提 高 认 识 , 的创 新 精 神 , 打 造 他 们 适 应 经 济 社 可 喜 的 成 绩 。但 是 也 应 当 清 楚 地 看 增 加 责 任 感 和 危 机 感 , 真 正 实 施 素 会 的 能 力 ,提 高 中 华 民族 的基 本 素 到 ,一 部 分 新 成 立 的 高 职 院 校 ,特 质 教 育 ,切 实 提 高 办 学 质 量 ,注 重 质 , 意 义 非 常 重 大 。但 是 ,提 起 素 别 是 最 近 几 年 由 中 专 升 格 成 为 高 职 教 材 和 教 法 的 改革 , 摈 弃 “ 人 以 授 质 教育 , 人们 往 往 觉 得 概 念 笼 统 、 的 部 分 院 校 ,虽 然 其 管 理 体 制 、 培 鱼 ” 的 传 统 教 法 , 信 守 “授 人 以
面上 。
职 员 工 的教 育 思 想 、 教 学 理 念 和 教 2品德养成与职业道德 教育当 学 实践 没有 随学校 一起 升格 。 时 至 今 日 , 面 对 我 国 经 济 社
1 高职 院校 素 质 教 育 的现 状
近 几 年 来 ,我 国 高 等 职 业 教 育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推 高 职 院 校 素 质 教 育 之 首
黄 金 季 节 ,成 才 的 关 键 阶 段 。为 使 高 职 院校 毕业 生 养 成 优 良的 道 德 品

高职院校学生素质培养的“三三”模式

高职院校学生素质培养的“三三”模式

高职院校学生素质培养的“三三”模式摘要:探索学生素质的有效培养模式是当前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一项重大课题。

“三三”模式立足于高职院校的特点,注重学生素质培养的系统性,其组成部分包括培养内容、途径和平台。

结合高职院校的社会功能和社会对高职学生的特殊要求,培养内容应着重放在“三学会”上,即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培养途径应强调“三化”:素质课程企业化、素质拓展项目化、素质养成日常化;培养平台应构建为“三结合”:课堂与校园媒体相结合的素质教育平台、校园活动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素质拓展训练平台、学校主导与企业融入相结合的素质评价平台。

关键词:高职学生;素质培养;模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日益提高。

在2004年教育部颁布的《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明确规定:“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大量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

”可见,实施素质教育,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是高职院校教育的重要目标,因此,探索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教育模式成为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一大任务。

“三三”模式是以高职院校学生素质培养的系统性为出发点,对该系统的三个组成部分即培养内容、途径、平台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构建起来的。

一、“三学会”内容近年来,由于教育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人们对教育的关注也越来越多。

素质教育和培养也自然而然地纳入到当前教育改革的议程中。

但是,对于什么是素质、什么是素质教育虽然有一定的共识,可是也存在一些“从小学到大学一概而论”的现象。

这些现象的存在导致高职院校学生素质培养出现定位不明确、功能发挥不畅等问题。

因此,理顺素质培养内容是开展高职院校学生素质培养工作的前提条件。

结合高职院校的社会功能和社会对高职学生的特殊要求,“三学会”即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是其应然之内容。

无论是在基础教育中还是在高等教育中,学会做人这一内容一直都被重视和强调。

于是,它也不可避免地成为高职院校学生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

创新素质教育机制优化高校育人模式--对高职院校开展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

创新素质教育机制优化高校育人模式--对高职院校开展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

人 的世 界 观 、 人生观 、 价值观 、 道 德 观等 , 也 就是 一个 人 的对 待人 、 事、
物 的看 法 .也 可 以 成 为 人 的 “ 心
态” 外 在 素 质 就是 一 个 人 具 有 的 能力 、 行为 、 所取 得 的成 就等 。
因此 . 在 素 质 和 素 质 教 育 这个
吃 苦 耐 劳 ,分 别 占 7 3 . 4 %、 6 4 . 2 %、 6 1 . 5 %. 在企 业 所 欣 赏 的 能力 中 , 执 行 能力 、动 手 能 力 排在 前 两 位 , 分
人 的个 性 . 使 每一 位 受 教 育者 的潜 能都 能得 到充 分 的开发 和发 展 。素 质 教 育 主要 包 括 内 在 素 质 和 外 在 的 素 质 内在 素 质 主 要 是 人 对 世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 1 1 - 1 1
PI O NEERI N G W l TH SCI ENCE & TEC HNO LO GY M O NTH L Y NO 1 2 01 4 1 1 7
教 育 的时 候 . 必 须 给 予 素 质 与素 质 教育 一个 明确 的界 定
素 质 是 指 人 在 先 天 生 理 的 基
础上 . 在 后 天 通过 环 境 影 响 和教 育 训练所获 得的 、 内在 的 、 相 对 稳 定
敬业 占 9 2 . 2 %. 合作精神 占 8 3 . 5 %. 沟 通能 力 占 7 7 . 7 %.个人 修 养 方面
致 的观 点 . 笔者 认 为 在 推行 素 质
外 化 为 一 定 的行 为 . 它既 包 括 专业 素 质 也 包 括 非 专 业 素 质 相 对 应
的. 素 质 教 育也 就 有 了专 业 素 质 教 育和 非专 业素 质教 育 本文所 论 述 的 就是 除 了专业 之 外 的素质 . 即 非 专业 素 质

高职院校素质教育“一体两翼”模式的新探索

高职院校素质教育“一体两翼”模式的新探索

高职院校素质教育“一体两翼”模式的新探索[摘要]高职院校素质教育是指以职业素质为核心,包括思想道德素质、职业素质、人文素质、身心素质在内的全面素质教育。

“一体两翼”模式无论其意义、特点、内容和实践等方面都紧密围绕高职院校素质教育而开展,是高职院校开展素质教育的有效模式。

[关键词]高职院校素质教育“一体两翼”模式一、问题的提出什么是素质教育?高职的素质教育又有什么新内涵?如何在高职院校有效开展素质教育?这是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

素质是一个人的思维方法、行为举止、道德情操、人文修养、科学精神和身心健康等品格的本能化的程度。

高职教育既姓“高”又姓“职”,是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有机统一体,高职院校的大学生既有普通高校大学生的共性又有自身的个性。

同样,高职院校的素质教育也有别于普通高校而赋予了自己新的内涵,那就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为核心,全面推进以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素质、职业素质、身心素质等为主要内容的素质教育。

这里的思想道德素质旨在讲述职业人应如何做人,其核心是培养大学生的政治思想和社会公德;人文素质的主旨在于人的可持续发展,要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大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人文积淀,要通过教育来提高学生的个人修养和人格魅力;职业素质旨在阐明如何做一个职业人,要通过职业指导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爱岗奉献、职业意识、创业能力、服务意识等以职业道德为核心的职业素质;身心素质主要指健康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对于高职生来说,关键是要帮助他们培养自信、自尊、自强的健康心理和树立正确的人才观。

“一体两翼”模式即以职业指导为主体,学习、心理指导和素质拓展为两翼。

它贯穿于上述素质教育四个方面的全过程,是高职院校开展素质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它紧紧抓住了高职院校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核心,终极目标就是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

二、“一体两翼”模式的意义(一)面向社会需要,针对岗位需求,培养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高职教育是直接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融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为一体的职业教育,其培养的人才规格必须符合当地的市场需要。

谈高职院校的素质教育

谈高职院校的素质教育
收 稿 日捌 :2 0 0 —6 01 - 4 0
并不等 于具有 较高 的素质 。 第三 ,素质 是一种 相对稳 定的心理 品质 , 由于 它 是知识积 淀 、 内化 的结果 ,因而它 具有理性 的特 征 ,同时它 又是潜在 的 ,是通过 外在形 态 ( 的言 人 行 )来 体现 的 ,因此 ,素质相对 持久地 影响和左 右 着人对 待外 界和 自身 的态度 。 因而 ,也有专家将 人
[] 韩承 江 . 响 高职教 师科研 能 力发展 的 因素 与对 策思考 5 影
[]职 业 教 育研 究 ,2 0 , () J. 07 8.
42 ・
第6 ・ 期 卷 第5
职 业 时 空
CR O 坛 AE H论 E R
RI ON Z
o ’
文精 神 的养成 和提 高 ,重视 人才 人格 的不 断健 全和 完善 ,也 就是 说更 加重视 使学 生学 会 “ 人” 的教 做 育理 念 。

高职 素 质 教 育 的 内涵
素质是在 人 的先 天生理基 础上 ,经 过后 天教 育
和社 会环境 的影响 , 由知 识 内化 而形成 的相对稳 定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的心理 品质 。从人才培 养来讲 ,素 质至少有 以下三 方面 的意义 : 首先 ,作 为心理品质 ,这 里所讲 的 “ 素质 ”有 别于人 的生理素质 ,不 是先天 的 、生来 就有 的 ,它 是通过 教育 和社 会环 境 的 影响逐 步 形成 和发 展 的 。 也就 是说 ,素质是教 化 的结 果 ,是可 以培 养 、造就 和提 高 的。 其次 ,素 质是知 识 内化和 升华 的结果 ,单 纯具 有知 识不等于 具备一 定的素质 ,知识只 是素质形 成 或提高 的基 础 。没有 知识作基 础 ,素质 的养 成和提 高便不具有 必然性 和 目标 性 ,但只具 有丰 富的知识

高职院校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模式探索

高职院校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模式探索

教育理论研究高职院校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模式探索徐霞(长江职业学院,湖北武汉430074)摘要:高职院校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摇篮,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使高职院校学生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要求,成为具有较高水平的应用型人才,必须对互联网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核心素养进行培养,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系统阐述“互联网+”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模式,旨在为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打下理论基础#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核心素养培养模式1.高职院校学生核心素养的概述所谓职业核心素养主要是指任何职业或行业都需要的体质配合主导作用的能力,这是高职院校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

高职院校学生只有具备了核心素养,才能更好地应对职业需求,迅速找到理想的工作,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具体来说,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应具备的职业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六种:(1)自主学习的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是一种学习态度,是学生在面对专业技术学习和学习方法应用过程中所秉持的学习态度。

在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核心素养中,自主学习能力要,是指学生工作需的自学习。

(2)交流表达能力。

交流表达能力是在日常生活和工作过程中与他人交谈讨的能力,表达能力,也是个人取和的能力,对人说具有要的意义。

高职院校学生必须具备用现和术与他人行和的能力,只有这才能将自中的想过的方表达,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口才和思维的敏捷性。

(3)团队合作能力。

体合作能力是个人与他人进行交工作的能力,常表现在与人作的能力和人:能力上。

是一和日的社会,只有具备作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

高职院校学生必须具备一的人能力,对日常生和工作中的人行的,与他人作,树,到主任,地,的整体到一。

(4)组织管理能力。

对于高职院校学生来说,组织管理能力的要是的。

能力是体在应作用,到职的能力,包括组织的行政管理能力和的财政情况能力,以及其他方面的事务能力等。

(5)解决问题能力。

从本质上说,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是学生遇到,的方案的能力。

高职院校三全育人教育模式的运行机制探讨

高职院校三全育人教育模式的运行机制探讨

高职院校三全育人教育模式的运行机制探讨随着高等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发展,高职院校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为了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高职院校也在不断探索适合自身特点的教育模式。

三全育人教育模式,即“知识全面、能力全面、品德全面”教育模式,是高职院校的一种重要教育模式。

本文将通过对高职院校三全育人教育模式的运行机制进行探讨,旨在深入了解这一教育模式的特点和优势,为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

一、高职院校三全育人教育模式的内涵三全育人教育模式是指以知识全面、能力全面、品德全面为教育目标,通过学科教育、技能培训、品德修养等多种教育手段和途径,全面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和职业道德。

具体来说,高职院校三全育人教育模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知识全面:这是高职院校教育的首要任务。

通过系统的学科教育,使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还要注重综合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和人文素养。

2.能力全面: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是面向市场的专业人才,因此他们需要不仅仅是掌握知识,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高职院校要采取多种形式,如实践教学、项目实训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3.品德全面:作为高职院校学生,不仅要具备专业技能,还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高职院校应该注重品德修养教育,引导学生正确树立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高职院校三全育人教育模式的内涵主要包括上述三个方面,通过全面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和职业道德,使学生在毕业后能够顺利地进入社会工作岗位,并为社会做出贡献。

高职院校三全育人教育模式的运行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制定教育教学计划:高职院校要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生的特点,制定符合三全育人教育模式的教育教学计划。

这需要综合考虑学科教育、实践教学、社会实习等多种教学手段和途径,全面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和品德。

高职院校文化素质课教学模式研究

高职院校文化素质课教学模式研究

课后灵 活安排 , 过外 出写 生 、 通 参观等活 动加深 对相关 文学 、 艺术 、 历史知识 的理解 。从 而使文
化 素 质课 以这种课前 、 中、 后 的连贯 教法形 课 课 成一种教学 体系 。 如《 中国当代文 学经典选读 》 门课 。在讲 这
质教 育的实施 , 决不 能仅 仅着 眼于知识 的传 授 ,
动, 兼顾 知识 的梳理 与深化 , 师是促 进者 , 教 学 生完全 自主学习 , 成绩评价 占 2 %。 以上体系 0 在 中, 时序 上各 种活动可交替进行 。学期结束时综 合三项评 价作为学 生平时成绩 的主要依 据 。这
作, 进而学会生存 , 成为“ 可持续发展” 的人才 。
参考文献 :
应从 传统 的灌输 知识中走出来, 发挥引路人 充分 的角 色, 过对 传统 文化知 识的 剖析, 通 启发 大学
生 树立 正确 的人生观 、 价值观 , 帮助 大学 生形成 独 立思 考的能力 , 培养 社会 责任感 、 民族 自尊心 和 自信心 。 二、 高职 院校文化素质课教学模 式实施
( 辑 刘 丽娜 ) 编
法、 案例法等教学方法 相结 合的授课方式 。 比如
“ 求职 口才训练” 。从 上课 的第一 分钟起教 师 课
课程 。 然而 , 文化 素质课 的教学模式及效 果却不 尽如人意 。据调研 ,0 8 %的学生只是 为了凑学分
而去 被动听课 ,教师也是 为了完成 教学任 务量
知半解 , 更谈 不上知识的 内化 。 目标引领 、 “ 自
中、课 后这一整套 教学体 系 ,使学生将 知识 内
化。
如果 我们将文化 素质课 以这种课前 、 中、 课 课后 的做法联 系在一起教学 ,形成一种 教学体 系, 即活动一 : 内学时 , 授为 主、 课 讲 探究讨论 为

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素质教育模式的思考

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素质教育模式的思考
的案例 ,课程形式 主要是课堂讲授 .缺乏创业 的实践 性环 节。 另外 , 大学生创业素质教育课程 的开设时间 、 内容设置 、 理论课 与实践课 的比例等没有形成科学 化 、 系统化的体 系,
教学评价也没有实现科学化 、 标准化 。 3 . 大学生创业素质教育缺乏社会 力量 的支持 大学 生创业 素质 的提升 不仅需 要学校 大力 开展创 业
传授 , 轻实践操作 , 以指导大学 生就业 为 目标 , 完全依 附于
就 业 指 导 . 乏 独 立 性 缺
意识 、 开拓意识 、 争意识 、 竞 成功 意识 、 风险意识 、 创新 意识 . 拓展 了高 职毕业生 的就业和发展空 间,但 目前 高职 院校 大
二、 高职 院校大学生创 业素质教育模 式 目前存在 的主


高职院校大学生创 业素质教 育模 式的主要特点
由于资金 、 技术力量等方面不如普通高等学校 . 国高 我 职院校 的大学生创业素质教育模式相对单一。创业课堂教
学与创业实践结合不够紧密 ,不 能在创业实践 中培养 大学
生 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 .对有 志于创业 的大学 生还 缺乏
定的启 动资金 ,在与学校合作共 建大学 生创业实践基地 三、 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素质 教育模 式改革 的对策
方 面 也 表 现 得 并 不 积 极
专 门的指导和帮助。高职 院校大学生创业素质教育模式 主
要 以创业教育讲座 为基本形式 , 与就业 指导相结合 . 向毕 面
大学 生创业素 质教育不 同于传统大学教育 , 国尚 在我 处起步阶段 , 大力开展大学 生创业 素质教育的研究和实践 .
促进 以创业带动就业 ,是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素质教育 的

论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与创新策略

论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与创新策略
神 州教 育
对州
论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人才培 养模式 与创新策略
李虹 飞
天津青年职业学院 3 0 0 1 9 1
摘要 : 在 当下高职 院校人才培养的过 程 中, 一味 注重学生 言运用和人文素质。 三、 人文素质教育人才培养模 式的策略创新 种过于时效、功利 的人 才培养模式达不到提 高学生全面素质 1 . 落 实课程规划 , 科学构建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 的 目的 , 同时又反映 出当前在人 文素质教 育前提 下 , 人 才培养 根据 目前调研 的总结成果来看 ,人文素质教育的人才培 模式的科学性的缺 失。在此 , 笔者姑且抛 砖引 玉, 分析现今人 养在高速发展与变革 的教育体系 中越走越艰难 。 我们发现 , 没 才 培 养模 式 并提 出几 点 看 法 。 有落实课程规划 和形成具有系统性 的人文素质教育人才培养 关键 词 : 人文素质 人 才培养 模 式 创新 模式是问题的关键 。 对于任何一门课程 , 缺失 系统 的理论指导 是难以在高校改革 中得 到高效 的发展和完善 。构建并完善适 人文素质教育人才培 养应有独特 的定位与 内涵 合实际情况的人 文素质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将会为高校人文 1 . 突 出人文素质教育中的职业- 陛。 课程教育带来新 的生机 。 多年 以来 ,高职院校主要是开展对高职学生专业知识教 2 . 探 索多种途径 , 创新高职 院校 人文素质教 育人 才培养 育和专业技术 能力 的培训 。在注重职业知识和就业能力培养 方 法 。 中, 积极进行人文素质教育 色彩下 的职业性培养 。 高 职院校应 在较为完备 的系统性人文素质教育下就容易在探索性的 加强对人文素质在职业技术培养过程 中的作用 ,人文素质教 教育中取得 可圈可点 的成绩 ,高职教师就要发扬高昂的工作 育中应具有鲜 明的职业性 , 从 简单 的交 流对话 、 解 说能力 , 到 热情和务实的工作态度 , 积极投入人文教育 的开拓队伍 。 作为 报告 、 演讲能力都与学生就业 和职涯发展有着密切 的联系 。 高校教育的领导也必须能够大胆的摸索和创新 ,做好调研考 2 . 强化高职 院校全 面性 的渗透教 育。 察工作 , 吸取先进经验 , 结合教育部的要求和学校实际需要的 高职院校 突出人文素质教育的独特定位 ,需要从多个层 情况开设具 体的人文科 目; 或者研究具体科 目课程 , 从职业的 次和阶段 , 完成人文教育在全校课程 中的全面渗透 。 渗透 意味 需要角度融入有关人文素质教育 。 着并 不是 突兀 的增加课程 ,而是从职业性 的课程教育 中去认 3 . 推 进高职 院校师资建设 , 提 高教师人文 素质修养 与创 识, 从 专业知识 的理解 , 讲解 和阐述 中提升人 文教育 ; 还可 以 新 能 力 。 将专业性 的知识 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高职 院校在时 间上要分 加强高职院校师 资队伍 的建设是提高全校性人文素质教 阶段投入人文素质 的因素 ,具体的实例应考虑人文素质 的体 育水平的重要保证措施之一 , 可想 而知 , 高职院校 中较高资质 现。 的教师队伍 开展人文素质教育会更具有有优势。同时还要提 3 . 本土特色与国际文化 融合教 育。 高教师的创新能力 ,能够开展多样化灵活的人文教育教学方 丰富高职 院校 人文素 质教育 需要 尝试 本土 文化 的特色 式 , 摆脱俗套 , 用新颖 的文 化教育选修课引起学生 的兴趣 , 并 化, 以及开展本土特色与国际文化相融合 的特色教育。 人文素 推广人文素质教 育课程 。 质 教育 下的人 才培养模 式需 要把专 业知识 与本地 文 化相结 4 , 注重人文素质 教育人 才培养 , 从本质上提 高学生 的就 合, 培养 风土特色 的文化 教育 ; 此外 , 就本土 的文化 开展与大 业 能 力 。 环境文化在大范 围进行交流和互动。 根据实际需要 , 浙江一些 人文素质教育下 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对推进广大学生达到 院校就开设 了大学生 口语交际与应用文写作的课程 ,彰显本 全面发展 负责任 的态度 ,注重人文教育式的人 才培养模 式并 土的人文修养 。 不会影响到学生专业知识正常的学习 ,反而会对专业性知识 二、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中问题解析 和技能的接 受起到 巨大 的帮助作用 ,而且这种全面的人 文教 1 . 文 化 教 育 与现 实发 展 存 在 差 异 。 育促进 了学 生的全面发展 ,从本质上增强了学生的就业 能力 就全 国的高职 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来看 ,在很多地 区的院 和职场的竞争能力 。 校 中失落 已久 的人文素质教育已经与高速发展 的专业性职业 小结 : 技 能教育拉开 了很大的距离 。 据有关调查显示 , 在校大学生对 在全 国高职 院校 中积极落实人文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已 人文素质 的认知就停 留在专业知识上 ,不少人认为学好专业 经刻不容缓 ,同时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 目的的教育观和价 知识就是在提高 自我的素质修养 , 其实不然 , 目前时效性 的高 值观都 是符合现代教育变革规律的。我相信只要我们一起努 校专业教育很缺失人文色彩 , 换 言之 , 现实社会 的发展也不意 力进取 、研究创新 ,终会在高职教育中不断提高学 生人文素 味人文素质 的提高 。 质, 从本质上提高广大学生的就业及未来发展能力 。

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有效途径探讨

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有效途径探讨

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有效途径探讨[摘要]职业素质是劳动者走向就业的基本条件,已经成为影响学生就业和未来发展的重要因素。

职业教育的最终指向是职业工作过程。

高职教育要使学生完成学业后,能够从事所学专业的相应职业,并能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素养和能力。

因此,职业素质教育是高职院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

搭建全方位的素质教育体系,开拓有效的职业素质教育路径,是实施职业素质教育的关键。

[关键词]职业素质高职教育途径一、职业素质的概念及其教育内涵(一)职业素质的概念高职院校的学生素质通常划分为基本素质和职业素质。

基本素质是普遍性的,是全体“社会人”所共有的,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

它是职业素质的基础。

职业素质应是“职业人”所具有的、适应职业岗位需要的素质。

①职业素质既有共性特征又有个性特征。

所谓共性即所有“职业人”都应具备的素质,或基本职业素质。

所谓个性职业素质是指从业人员具有的与职业工作、职业发展直接相关的,对职业活动起关键作用的、非技能性的内在品质和能力。

简单地说,是指满足职业生涯需要的一种特定素质,它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

②职业素质是一个多因素构成的综合概念,影响和制约职业素质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包括受教育程度、实践经验、社会环境、工作经历等。

一般来说,劳动者能否顺利就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本人的职业素质,职业素质越高获得成功的机会就越多。

(二)职业素质的教育内涵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创新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等方面的培养是高职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职业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1.重视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

有学者把职业道德分为三重境界:生存境界、责任境界和乐业境界。

在职业素质教育中,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

首先,我们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做人,这是一名未来职业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做人,就是要教育学生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学会关心家人、关心他人、关心集体、关心社会和人类,同时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诚实守信,善于自律。

构建高职院校素质教育体系研究

构建高职院校素质教育体系研究
构建高职 院校 素质教 育体 系研 究
■ 吴 玄 王 若梅
高职教育 的发展在我 国已经成为蓬 能力得 到最大 限度的发展 ,激发学生 自 调技能优势 ,以勉励 和宽容的心态 面向 勃之势 ,高职教育 的人才培养模式得到 我学 习、 思维创新 的欲望 , 而达到素质 学生 , 从 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开 放 式教 学 针 对 的是 传 统 的 封 闭 型
学 内容 和形 式 应 是 多 元 化 、多 交 叉 点 的

种 新 型 的 教育 模 式 。 ( ) 程 模 式 的开 放 。 3课
自主创 新 的道 路 。下 面从 五个 方 面 探讨 教 学 。 传统 教 学 中 , 本是 唯 一 的 知识 来 课
生 为本 ,它 首 先 明确 了学 生 与 学校 的关 教学实践 中,开放式教学思想主要体现 此大胆探索先实践后理论 的交互模式就 系, 即学 生作 为 消费 者 进 入 学 校 , 在一 定 在 以下 四个 方 面 : 意 义上 成 为 了买 方 消 费者 ,学 校 则 成为 了卖 方 供应 商 , 二 , 更 加 关 注 了学 生 第 它
升 学生 的素 质 培 养 目标 ,包 括 能力 素质 教育成为知识传授与健康人格教育 的有 地接受。职、 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 I
最终为社会创造价值和财富。 目标、 职业素质 目标 、 文化 素质 目标 等方 机结合 , 面 ,强调 以学生为本 ,唤 醒学 习主体意 识, 鼓励 自我学 习和实践 , 自主发展 、 走 2 实施 多方位 的开放式教 育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显得 比较实 际和有价值 。存讲授理论知
识 前 ,要求 学 生 先 感 受 和 体 验 一 下 以本
() 1教育思想 的开放。

建构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新模式的思考与探索

建构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新模式的思考与探索

的教育。 文从构建高职院校人 文素质教育课程体 系, 本 创新教 育方法 , 强人文素质教 师队伍建设 , 加 建立适合 高职 人文素质教 育特 点的评价机制等方面探 索建构具有高职特 色的人 文素质教 育新模式 ,培养既具有 突出的职业技
能和较宽的 国际视野 , 又具有健全 的人格、 高尚的品德和创新精神的全面发展 的职业人。 关键词 : 高职 院校 ; 文素质教育 ; 人 教育模式 ; 建构
中 图分 类 号 : 1 G7 2 文献 标 志 码 : A

文章 编 号 :64 92 ( 0 20 — 16 0 17 — 3 4 2 1 )9 0 6 — 3
人文素质教育在 高职学生职业 素质 、职业能力与 职业道德养成方 面发挥着 重要作用 。但 当前很多高职 院校对人文素 质教育 普遍存在认识 上的偏颇 ,表现在 既没有 给予 其应有的重视和 支持 ,也没有准确 的定位 和认识 , 导致高职人文素质教育 比较薄弱 , 学生人 文素 养普遍 较低 , 既影响 了学生对专业 技能 的学 习 , 也不利 于促进 学生个体 的全 面发展 和健康成长 。因此 , 转变观 念 ,理清高职 院校人 文素质教育 的价值 功能 、精神 内 涵 ,探索建立适合高职 院校 的人文素质教 育模式就成

培养 生产 、管理 、服务第一线 的高级应用型人 才为 目 标 ,而且要培养德智体美 全面发展 ,具有较 高职业素 养, 良好 职业道 德 , 富有创新 精神 和实践 能力 的人 才 。 早在 12 99年 ,英 国哲 学家 、教育家怀特海 就 曾指 出: “ 没有人文教育 的技术 教育是不完备 的 , 而没有技术教 育就没有人文教育 ……教 育应该培养学生成 为博学多 才和术精艺巧的人。” 这里 明确指出了人 文教育 和技术 ( 职业 ) 育是不 能也无 法完全分野 的。人 的全 面发展 教 要求科学 知识 与艺术素养 的有机 统一 ,这就要求现代 高 职教 育必 须将 科学 教 育 与人 文教 育完 美 地结 合起 来, 在职业 教育 中渗透人文素质教 育 , 这是高职教育 可 持续 、 健康发展 的关键 。 2加强 高职人 文素质教育 , . 本质上就是提高 学生的 就业 能力 。以就业为导 向是高 职教育一直坚持 的办学 理 念 ,也 是 目前 高职教育 的形 势所需和社会对 高职教 育 的要求 所在 。但是 , 当今社会 随着经济 的高 速发展 , 社会要求 职业院校培养 的学生 不仅要有专业技 能和应 用 能力 ,更要具 备较强 的创新 能力和对职业变 更的适 应 能力。人文素质教育不仅 能帮助大学生提 高文化艺 术素养 , 培养学生 良好 的个人 气质 , 潜移 默化地 陶冶道 德情操 , 健全完 善人格 , 升学生 的职业 道德观念 , 提 而 且 还能激发他们 的创新 意识和潜能 ,提 高学 生的职业 竞 争力 。因此 , 在促进就业 、 服务就业方 面 , 高职人文素 质教育不仅 “ 有用 ” 而且 十分必要 。

高职院校职业素养教育的价值诉求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

高职院校职业素养教育的价值诉求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

高职院校职业素养教育的价值诉求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高职院校职业素养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须环节,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然而,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存在着一些现实困境,需要探讨合适的路径选择。

一、价值诉求1.培养职业认同感和可持续发展意识职业素养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价值观,增强自我认同感和对职业的热爱和信心,从而让学生更加专注于自己的职业发展。

同时,职业素养教育也可以培养学生对于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提高职业技能和素质职业素养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实用的职业技能和素质,提高其职业素养和竞争力,更好地适应社会和职业环境的发展变化。

3.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职业素养教育是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培养学生的智力、体力、美育、劳动教育等方面的素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人发展能力。

二、现实困境1.缺乏有效实践环节职业素养教育需要联系实践,而高职院校在实践环节上往往存在着缺乏有效的实践环节、实践内容单一等问题,难以真正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认知水平。

2.缺乏跨学科融合高职院校在职业素养教育涉及到的知识技能往往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缺乏跨学科融合,导致教育单一化,难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缺乏企业的参与和支持高职院校缺乏与企业紧密合作的机制和模式,难以与市场和行业接轨,不能真正了解行业的需求和发展趋势,也难以获得企业在实践教学、实训、实习等方面的支持和指导。

三、路径选择针对以上现实困境,高职院校职业素养教育需要探索一些路径选择,以提高教育的效果和质量。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高职院校要将职业素养教育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安排,丰富实践教学的内容和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专业技术和职业素养。

高职院校要加强不同学科领域的融合和整合,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知识面更加广泛,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

3.加强校企合作高职院校要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和合作,深入了解市场和行业需求,调整教育的方向和内容,同时,也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就业机会,提高职业素质的实践层次。

关于构建系统化高职素质教育体系的探讨

关于构建系统化高职素质教育体系的探讨
Z N H Y NI综 合 研 究 O G E AJ U
关于构建系统化高职素质教育体系的探讨
口 郭蕊 欣
摘 要 : 实施 素 质 教 育 是 贯 穿 于各 级 各 类教 育 的 一 项 重要 工 作 。 素 质 教 育 旨在 通 过 深 化 教 育 教 学 改 革 . 建新 型 的适 应 创
实 施 素质教 育是 贯穿 于各 级各 类 教育 的一 项重 要 工作 高 职 院 校 作 为 培 养 生 产 经 营 一 线 高 级 应 用 型 技 术 人 才 的重 要 阵 地 . 开展 素 质 教 育 的状 况 . 关 系 到 社 会 一 线 的 其 既 生 产 经 营 . 关 系 到 高 职 生 的 就 业 和 发 展 开 展 具 有 高 职 教 也 育 特 色 的 素 质 教 育 .是 每 一 所 高 职 院 校 必 须 担 负 起 来 的 重 要职责 。 根 据 《 共 中 央 国务 院关 于 深 化 教 育 改 革 全 面 推 进 素 中
能 力 、 立 思 考 和 获 取 新 知识 能 力 、 集 处 理 信 息 和 分 析 解 独 收 决 问 题 能力 、 言 文字 表 达 能 力 、 感 体 验 、 的欣 赏 和 美 的 语 美 美
为 实 现 培 养 目标 而 对 培 养 过 程 采 用 的 标 准 构 造 样 式 。 高 职 院 校 应 明确 构 建 以 就 业 为 导 向 . 素 质 教 育 为 特 色 . 培 养 以 以
素质教育 . 明显 地 偏 离 了素 质 教 育 的 目标 , 题 主 要 表 现 在 问
中图分类号 :70 G 1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17 1 (0 0 0 — 0 10 10 — 5 8 2 1 )2 0 1- 2

关于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教育的一点思考

关于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教育的一点思考

2重 视 校 园 文化 建 设 。 高 学 生 的文 化 素质 教 育 . 提
通 过 鼓励 创 办 文 、 、 、 术 等 人 文 社 会 科 学 、 史 哲 艺 自然科 学 知 识方 封闭, 另一 方 面 又渴 望 与 人 交 流 、 人 理 解 被 11 .. 业 困难 , 生 悲 观 失 望 的情 绪 , 3就 产 目前 随 着 扩 招 , 生 人 数 面 的 社 团 .使 学 生 根据 自己的 特 长 积 极 参 与来 提 高学 生 的 审 美 情趣 、 学 人 在 学 不 断增 加 , 工 作 岗位 相 对 减少 , 加 上 用 人单 位 的条 件 苛 刻 , 高 职 文 化 品位 、 文 精 神及 科 学 素 养 。 校 园 文化 的建 设 上 , 校 即 使 经费 而 再 给 学 生 的管 理 工作 带 来 了很 大 的难 度 和 压 力 。作 为一 名 教 育 者 , 做 好 紧 张 , 应 投 人 较 多 的资 金 对 图 书 馆 、 传 栏 以 及 校 园 内人 文 景 观 等 要 也 宣 同 即 科 合 教 育 工作 , 先 要 了解 学 生 , 首 了解 学 生 兴 趣 爱 好 , 了解 学 生 的生 活 , 之 进 行建 设 与管 理 , 时逐 步 规 范 校 园 制 度 文 化 , 建 立 规 范 、 学 、 后 才 能 对 症 下药 来 教 育 学 生 。 理 的教 育 管 理 体 系 , 康 的 生 活模 式 、 体 道 德 行 为 规 范 等 , 健 群 以强 制 和
科技信息
。职校论l O k
S IN E&T C N L G I F R A I N C C E E H O O Y N O M TO
20 09年
第 2 期 9
关于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教育的一点思考

新时代高职院校素质教育分数制模式改进路径分析

新时代高职院校素质教育分数制模式改进路径分析

新时代高职院校素质教育分数制模式改进路径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教育需求的不断提高,新时代高职院校素质教育分数制模式
也面临着不断改进的需求。

本文将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优化考
核方式等几个方面,对新时代高职院校素质教育分数制模式的改进路径进行分析。

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是改进新时代高职院校素质教育分数制模式的关键。

当前,高职
院校学生普遍存在学习压力大、专业能力薄弱等问题。

应将专业课和素质教育课程有机结合,通过开设人文素质教育、实践课程等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
新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也是改进新时代高职院校素质教育分数制模式的重要内容。

传统
的分数制模式过于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而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可以通过引
入企业实习、社会实践等实践环节,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以致用,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

高职院校还可以与企业合作开展项目实训,让学生参与实际项目,锻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优化考核方式也是改进新时代高职院校素质教育分数制模式的重点。

传统的分数制模
式以考试成绩为主要评价指标,这种评价方式往往只能反映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了解程度,无法全面评价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可以采用综合评价的方式,将考试成绩、实践报告、课
堂表现等多个因素综合考虑,更全面地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

可以引入学生自主评价和同
学互评的机制,鼓励学生自我反思和合作学习,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和合作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职院校素质教育模式探讨[摘要] 培养高质、强能、实用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任务和目标。

有效培养高职学生基本素质和职业素质,是高职院校培养企业首选毕业生的重大课题。

高职院校必须将“人格本位”说和“技能本位”说有机结合起来,探索和实践“模块递进、双线提升”的素质模式,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真正办好让人民满意的高职教育。

[关键词] 高职院校素质教育模式培养适应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技能人才,是高职教育的基本目标,其中包括知识、技能、素质(态度)三个方面的具体目标。

当前,高等职业院校的素质教育问题颇有争论,概括起来有两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一是“人格本位”说,强调素质教育应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适应性”和“职业持续性”,目标是提高“基本素质”;二是“技能本位”或“就业本位”说,强调培养的学生要“职业对口”,与就业岗位“零距离”,目标主要是养成“职业素质”。

这种争论是一个理想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甚至是知与行、情与理的矛盾问题。

要有效推进高等职业院校的素质教育,就必须处理好上述矛盾关系,找准结合点,将二者有效地统一起来,寻求有效途径,选择最佳模式。

一、综合素质、基本素质、职业素质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素质总体概括为综合素质(图示1),可划分为基本素质和职业素质。

基本素质是普适性的,是全体“社会人”所共有的,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等(图示2),它是职业素质的基础;职业素质是“职业人”所具有的,适应职业岗位需要的素质。

职业素质既有共性特征又有个性特征。

所谓共性即所有“职业人”都应该具备的方面,或者说基本职业素质,如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心理、职业能力等(图示3);所谓个性,就是指某种职业岗位所要求的特有素质,比如广告设计专业的学生要具备相当高的审美能力及很好的美学素质等,形象设计专业的学生要具备系统的预测流行的能力等。

当然,具体到某个人身上,其素质表现是结构性的,是有机的统一体,是不好分门别类的。

二、高职素质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随着高等职业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高职学生录取分数线与本科院校差距越拉越大,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越来越差;学生在接受了十余年的文化基础教育以后,对文化素质课缺乏学习兴趣,给公共课教师的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

另一方面,高职院校由于很大程度上强调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不断加大实践教学课时量,从而减少了基本素质课程教的学时数,公共课教学时数也相应减少。

这样,高职院校素质教育存在着诸多问题。

1.生源水平参差不齐,素质教育难度大高职学生来源于高考招生录取的最后一批,录取分数线与本科学校分数差距大;受高考志愿填报和学生家庭经济状况的影响,高职录取学生分数差距大,录取最高分与最低分相差200多分;部分学生作为应试教育的失败者、选拔考试的被淘汰者,大部分有自卑心理。

学生来源不同,文化基础差异较大,综合能力水平参差不齐。

他们绝大多数职业理想模糊,缺乏学习的动力;不少学生文学修养欠缺,知识面狭窄,历史知识贫乏,对哲学思想的接触认识有限,艺术修养比较肤浅;有的学生劳动观念淡薄,缺乏吃苦精神和敬业精神;有的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社会责任感不强;有的缺少团队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因此,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教育的难度大,任务艰巨。

2.素质教育意识不强,校园文化建设重视不够部分高职院校没有从根本上树立全面素质教育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学观,教学模式构建上只是单纯强调职业人才所需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把素质教育放到附属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位置,没有将素质教育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或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蜻蜓点水、凤毛麟角;在教学中,将教书与育人这一辩证统一体割裂开来。

大多数的教师只注重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不注重学生的思想品德的教育和综合素质的养成,只管45分钟教学以内的事情,不注意课堂以外学生的教育,甚至片面地认为学生的素质教育是学生管理部门或辅导员的工作,与任课教师无关。

从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上,把知识、能力、素质三者割裂开来,从时间分配上把课内与课外分开,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没有形成应有的效果与合力。

校园文化环境对素质教育能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

少数高职院校由于诸多的制约因素及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对校园文化建设缺乏足够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只注重科技、文化、体育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忽视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不能将校园文化建设与校风、学风建设结合起来。

3.重职业素质教育,轻基本素质培养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技能型人才。

培养行业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技术型、技能型人才,不仅要进行职业素质培养,也要进行基本素质培养。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片面理解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受实用主义的思想影响,认为高职教育仅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能力,不需要用太多的时间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甚至认为素质教育不是高职教育这三年所能作为的;忽视人文素质的教育,许多学生只重视在特定职业中的实用理论、实用知识和实用技能,不重视人文知识学习,其结果成为技术纯良的“机器人”;忽视创新精神培养。

美国人的创新意识较强,与美国的“通才教育”有一定的关系,而我国的许多高职院校企图通过专业教育把学生培养成创新型人才,这是不太可能的,因为专业教育培养的是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而创新思维是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相结合的产物。

人文教育能够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4.重显性素质课程,轻隐性素质课程高职院校在素质教育过程中,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重第一课堂教学,重视教学计划规定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忽视了第二课堂教学,对专题讲座、名著导读、名曲名画欣赏、影视评论、课外阅读、业余爱好、校园人文环境建设、社会实践活动等形式的教育重视不够。

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学习环境相对宽松,学生的刻苦自学精神又较差,于是就有大量的自由支配的时间,不少隐性素质教育课程和项目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起重要作用。

此外,素质教育的方式和方法落后,有关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相对滞后。

现在不少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的内容、方式和方法陈旧,与现代学生个性发展、现代网络发展、现代通讯发展不相适应,使素质教育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

如何使高职素质摆脱困境,走出低谷,是高职课程建设与改革的重大课题之一。

必须深入调查研究,探索一条适合高职发展的公共课程新模式。

三、“模块递进,双线提升”素质教育模式及其实施(一)“模块递进,双线提升”素质教育模式的内涵“模块递进”,即根据高职学生素质特点,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分为“通用素质模块”和“递进素质模块”,结合学生素质水平进行分层培养。

在“通用素质模块”中,通过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职业基本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就业、学会生存。

“递进素质模块”通过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职业综合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熟练做事、学会管理、学会发展、自主生存、学会创业(图示4)。

“双线提升”,即根据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目标(图示5),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分基本素质培养、职业素质培养两条线进行提升。

(图示6)一条线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和社会基本能力;另一条线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心理、职业技能和核心能力。

两条线的划分只是相对的,在学生素质教育过程中,两条线往往合二为一,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学生“在职业技能实训中提升综合素质、在基本素质教育实践中提高专业技能。

”(二)“模块递进,双线提升”素质教育模式的实施高职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主动适应社会、行业和企业的需求,贴近社会、贴近企业、贴近一线、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发挥第一课堂教学主渠道、第二课堂教育主阵地的作用。

以学生基本素质培养为基础、职业素质培养为核心,以学生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的锻炼和提高为重点,以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突出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具备优良的个性心理品质和品格,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促进学生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协调发展。

1.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提高对高职素质教育的认识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全面,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

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要放低姿态,明确的说,培养的就是新时代的,新的经济建设中的技术工人、服务人员、生产一线的低层管理者等经济活动中的直接生产者和实施者。

由于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对当代技术工人的要求,比原来技工学校的毕业生水平要高得多,也就是要成为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工人。

教育过程中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定位,为今后的人生规划定好方向和路线。

2.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结合,系统化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以第一课堂为主渠道,以第二课堂为主阵地,把教育活动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根据学生年级特点,分级递进。

一年级新生主要开展良好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人文知识和职业意识的培养工作;二年级学生主要开展职业道德、职业规范、专业技能锻炼等方面的培养工作;三年级主要开展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工作。

3.构建活动性课程体系,模块化、分层次地培养学生素质突出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核心地位,围绕社会素质和职业素质培养,建设两大类、八个模块的课程。

按照主题鲜明、设计合理、富有特色、形成机制、成效显著的标准,不断提高活动性课程的质量。

实施分层教育管理方式,增强教育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发挥高素质学生的示范作用;加强学习能力低、行为表现差、心理素质弱、家庭经济贫困等“弱势”学生群体的帮扶与教育;重视加强新生、实习学生和毕业年级学生的教育培养力度。

4.突出实践,强化考核,确保素质教育高质量实施高职院校要根据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目标,通过“任务驱动”和“项目导向”,使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职业素质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要建立学校对职能部门、职能部门对各系、各系对辅导员、辅导员对学生“四级联动”的校内目标考核体系;在各项教育活动中,逐步引进企业介入评价机制,发挥企业精神、企业文化和管理理念对学生职业素质的辐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