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道德复习题整理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伦理道德变迁史复习题

中国古代伦理道德变迁史复习题

中国古代伦理道德变迁史小题1三纲五常在战国时代已初具雏形2汉代正式提出三纲五常3血缘关系是人类最早的社会伦理关系4春秋晚期,中国传统道德已经初具雏形5战国末期,对中国传统社会影响巨大的道德框架基本建立起来6伴随封建政权专制趋势的加强,君主在“忠”的诸多对象中获得优先过位,“忠君”亦由此而为“忠”观念的首要内容7禁忌体系尽管有其一切明显的缺点,但却是人类迄今所发现的唯一的社会约束和义务的体系,它是整个社会的基石8原始社会的禁忌是人类在其漫长发展过程中最早出想的有意识的或无意识地进行自我约束、自我限定、自我规范、自我控制的法则,它代表了人类社会最初的原始思维9禁忌作为人类历史最早的社会规范10中华尊老风尚的产生,是先社会的后家族,也就是尊老在先,孝亲在后11一般认为善恶观产生在西周中叶12从《诗经、《尚书》》、《逸周书》等传世文献及西周青铜器铭文中关于“德”字的用法来看,“德”主要指高尚的品格和行为的人13.在周初,“德”字的主要含义是表示一种高尚品格,以及以这种高尚品格为心理支撑和前提行为,“德”还表示具有此种品格或行为的人,泛指没有价值指向性的心理及行为的状态,甚至还有了某种礼的含义14.西周时,“礼”的人文特征得到进一步加强,实现了从宗教向伦理的转化15.至迟到孔子时代“友”已经成为相对独立的社会伦理关系16.在西周时期,对“兄弟”双方的规范,春秋时,是对“兄”的规范17.“忠”首先是作为一般社会性的道德观念,往往具有真诚的、正直的、恭敬的含义,尤其强调尽心竭力18在西周时期作为伦理道德观念的“忠”还没有出现19.“忠”的观念一般可以归纳为两大类,即一般性道德和政治性道德20.“信”作为道德观念,所调节社会的伦理关系,21.当“忠”、“孝”不能两全时,先秦往往重“孝”,而自汉代开始,则往往重视“忠”22个体家庭的兴起,促使“孝亲”成为战国时期“孝”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大题1西周道德生活的特点①表示宗族性和政治性含义的伦理关系和道德范畴较多,表示个体性道德要求的内容相对较少,而表示一般社会含义的伦理关系和德目则寥寥无几②西周时期,道德规范的内容相对模糊,含义也多不确定,这说明周人对于道德意识的自觉,在总体上还处于较低的层次上,主要表现为伦理关系和道德德目之间不对称的对应关系③西周时期的人已经在自身道德意识深处的基础上,对道德德目进行了某种成都的分类,归纳和总结,但这些分类、归纳、总结还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和不规范性2。

(全新整理)4月浙江自考中国传统道德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新整理)4月浙江自考中国传统道德试题及答案解析

浙江省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传统道德试题课程代码:10008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对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概念的理解中,正确的是()A.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是以儒家伦理道德传统为内容的伦理思想以及道德实践活动的行为规范的总和B.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是以墨家伦理道德传统为内容的伦理思想以及道德实践活动的行为规范的总和C.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是以道家伦理道德传统为内容的伦理思想以及道德实践活动的行为规范的总和D.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是以儒墨道法各家伦理道德传统为内容的伦理思想以及道德实践活动的行为规范的总和2.对中国传统道德,如果全盘否定,势必导致()A.个人主义B.历史虚无主义C.复古主义D.激进主义3.被朱熹视为“儒者第一义”的是()A.善恶之辨B.美丑之辨C.义利之辨D.荣辱之辨4.以亲子之间天然的深厚的爱为基础的道德规范是()A.仁爱B.宽恕C.礼让D.孝慈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这一名言出自()A.《周易·乾》象辞B.《尚书·毕命》C.《老子》第三十三章D.《商君书·更法》6.孟子所说的“五常”是指()A.仁、义、礼、智、信B.仁、爱、礼、智、信C.仁、和、礼、智、信D.仁、义、礼、和、信17.“师者,人之模范也。

模不模,范不范,为不少矣”这一名言的作者是()A.老子B.董仲舒C.扬雄D.韩愈8.下列关于仪表仪态和道德品质相互关系的表述中,正确反映中国传统道德思想的是()A.仪表仪态是外表的,道德品质是内在的,两者没有关系B.美好的仪表仪态能够保持个人的威严而获得他人的尊敬,但对于进德修业没有作用C.美好的仪表仪态有利于个人道德境界的提高,但对社会没有影响D.美好的仪表仪态有助于个人进德修业,有利于个人道德境界的提高,还会对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9.下列事例中,体现反贪倡廉道德品行的是()A.化灵羽精卫填海B.苏秦发愤刺股C.梁寅诫官三字符D.杖汉节苏武牧羊10.“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事例,表现了他不苟且,不逢迎,不趋炎附势的独立风骨,体现的是()A.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情怀B.秉公去私的大公无私精神C.持正不阿的独立人格精神D.艰苦奋斗的中华民族精神11.下列对“见利思义”的各种认识中,错误的是()A.“见利思义”是中国传统道德处理群己关系的一条基本行为准则B.“见利思义”就是要反对利益追求C.“见利思义”不是一般地反对“利”,而是指在“利”的面前要首先考虑其取舍符不符合“义”D.“见利思义”就是指如果获利不符合道义,那就应当舍利而从义12.孔子、孟子及后来大多数古代思想家所说的“志”,就其内容而言,是指()A.自己道德人格培养方面的志向B.自己立功扬名方面的志向C.自己事业成就方面的志向D.自己光宗耀祖方面的志向13.最早提出存养之说的是()A.荀子B.孟子C.陆九渊D.王守仁14.曾子提出的“吾日三省吾身”,孟子提出的“自反”、“反求诸己”,指的修养方法是()2A.持敬B.节欲C.内省D.改过15.“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这一名言的作者是()A.孟子B.王充C.范仲淹D.程颢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4分,共12分)1.知耻2.谦恭3.慎独三、引文简释(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指出引自何部经典以及引文的涵义及意义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八年级下册道法重点考题

八年级下册道法重点考题

八年级下册道法重点考题道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对于中学生来说,学习道法不仅可以提升人文素养,还有助于增强道德观念和自身修养。

下面将介绍八年级下册道法的重点考题,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这门课程。

一、选择题1. 道德修养的核心是()。

A. 养成良好的习惯B. 学习优秀的道德标兵C. 培养出色的领导能力D. 提升自信心和自尊心2. 在传统文化中,人们认为道德从何而来?()A. 家庭B. 学校C. 社会D. 自然3. 下列哪个行为属于“尊师重教”?()A. 认真听课,积极思考B. 和同学一起交流学习心得C. 在课堂上捣乱打闹D. 忽视老师的教诲4. 遵守公德是指()。

A. 尊重他人的隐私和个人空间B. 善待家人和朋友C. 赞美他人的优点和成就D. 勇于批评他人的缺点和错误5. 以下哪个行为符合社交礼仪?()A. 拥挤在公共场所B. 随地吐痰C. 按照规定排队等候D. 无视助人为乐的精神二、判断题1. 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 道德是社会共同的规范,每个人都应该遵守。

()3. 礼仪是形式主义,不具有真实的意义。

()4. 自律是青少年道德修养的重要方面。

()5. 以诚待人是中华民族道德传统的核心价值观之一。

()三、简答题1. 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2. 道德价值观的培养应从何处着手?举例说明。

3. 请阐述一下什么是社交礼仪,并简要介绍几个常见的社交礼仪规范。

四、应用题1. 请你举例说明在课堂上遵守秩序的重要性。

2. 你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了一个掉落的钱包,你会如何处理?请写出你的思考过程和最终行动。

总结:本文列举了八年级下册道法的重点考题,包括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和应用题。

通过解答这些问题,同学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道德修养、尊师重教、公德社德和社交礼仪等重要内容。

希望同学们通过学习道法,提升自己的品德素质,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一员。

六年级品德复习题

六年级品德复习题

六年级品德复习题尊敬的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复习的是六年级品德课程的相关知识。

品德教育是我们学习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以下是一些复习题,希望你们能够认真思考并回答。

一、选择题1.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以下哪项行为体现了诚实守信?A. 考试时偷偷看同学的答案B. 捡到钱包后主动归还失主C. 答应别人的事情没有做到D. 借了同学的文具不归还2. 以下哪种行为是尊重他人的表现?A. 在课堂上大声讲话B. 认真听讲,尊重老师的劳动C. 随意打断别人的发言D. 对别人的观点嘲笑和讽刺二、简答题1. 请简述什么是团队精神,并举例说明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团队精神。

2. 请谈谈你对“助人为乐”的理解,并描述一次你帮助他人的经历。

三、论述题1. 论述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做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2. 论述诚信的重要性,并结合实际生活谈谈如何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四、案例分析题阅读以下案例:小明在一次数学考试中,因为一道题目不会做,便偷偷看了旁边同学的答案。

考试结束后,小明感到非常内疚,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问题:请分析小明的行为,并给出你认为他应该采取的措施。

五、实践题1. 设计一次以“爱护环境,从我做起”为主题的班级活动。

2. 制定一个个人品德提升计划,包括学习、生活和与人交往等方面。

通过这些复习题,我们不仅能够回顾和巩固我们在品德课上学到的知识,还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这些知识,培养良好的品德习惯。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对待这次复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

最后,希望同学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实践和体现这些品德原则,成为一个有责任感、有同情心、诚实守信的人。

让我们一起努力,共同创造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环境。

4月浙江自考中国传统道德试题及答案解析

4月浙江自考中国传统道德试题及答案解析

4月浙江自考中国传统道德试题及答案解析…………………………………………………………精品自学考试资料推荐………………………………………………浙江省2019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传统道德试题课程代码:10008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2分,共10分)1.在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中,其中占主导地位的是( )。

A.道家的道德观B.儒家的道德观C.法家的道德观D.墨家的道德观2.“裴侠请慎天下最”显示的是何种传统美德( )。

A.秉公去私B.大义灭亲C.反贪倡廉D.独立特行3.下列事例,颂扬“见利思义”的是( )。

A.“富弼济民不顾身”B.“雷义获金付县曹”C.“卓公行千里如期”D.范式交友重信义4.“善为师者,既美其道,有慎其行”这句名言的作者是( )。

A.孔子B.孟子C.董仲舒D.韩愈5.在下列历史人物中,在道德上被儒家称为“亚圣”的是( )。

A.孔子B.荀子C.孟子D.韩非子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2分)1.宽恕2.持敬3.知耻三、引文简释(要求写出引自何部经典以及引文的涵义与意义。

每小题8分,共16分)1.“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

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非师矣”2.“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32分)1.简述“明智”这一道德规范所包含的丰富内涵2.“志道”的含义与意义3.简述儒家关于培养理想人格的有关论述4.中国古代思想家在人生价值问题上占主导地位的观点五、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中国传统道德的矛盾性与两重性及其我们应取的正确态度。

2.试论述“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两个中华民族宝贵民族精神的涵义及意义。

1。

品德考试题目及答案

品德考试题目及答案

品德考试题目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下列哪项行为体现了诚实守信?A. 考试作弊B. 向老师隐瞒真实成绩C. 答应同学的事情没有做到D. 按时归还借来的物品答案:D2. 尊重他人是人际交往中的基本准则,以下哪项行为是不尊重他人的表现?A. 认真倾听他人发言B. 礼貌用语C. 打断他人讲话D. 尊重他人的隐私答案:C3. 团结合作是集体成功的关键,以下哪项行为不利于团结合作?A. 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同学B. 在集体活动中积极参与C. 与同学发生矛盾时,主动沟通解决D. 只关心个人利益,不顾集体利益答案:D4. 遵守法律法规是每个公民的义务,以下哪项行为是违法行为?A. 遵守交通规则B. 爱护公共财物C. 随意破坏公共设施D. 遵守学校纪律5. 爱护环境是每个公民的责任,以下哪项行为是破坏环境的行为?A. 垃圾分类投放B. 节约用水用电C. 随意丢弃垃圾D. 植树造林答案:C6. 尊重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以下哪项行为是不尊重长辈的表现?A. 给长辈让座B. 帮助长辈做家务C. 对长辈说话粗鲁D. 耐心倾听长辈的教诲7. 勤奋学习是学生的基本职责,以下哪项行为是勤奋学习的表现?A. 经常旷课B. 按时完成作业C. 上课玩手机D. 抄袭作业答案:B8. 诚实守信是人际交往中的重要品质,以下哪项行为是诚实守信的表现?A. 随意承诺,不兑现B. 说谎欺骗他人C. 遵守承诺,说到做到D. 隐瞒事实真相9. 尊重他人隐私是人际交往中的基本准则,以下哪项行为是不尊重他人隐私的表现?A. 未经允许,查看他人日记B. 尊重他人的选择C. 保护他人的个人信息D. 尊重他人的个人空间答案:A10. 遵守公共秩序是每个公民的义务,以下哪项行为是违反公共秩序的行为?A. 排队等候B. 遵守交通规则C. 随意插队D. 保持环境卫生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以下哪些行为是遵守法律法规的表现?A. 遵守交通规则B. 爱护公共财物C. 随意破坏公共设施D. 遵守学校纪律答案:ABD12. 以下哪些行为是团结合作的表现?A. 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同学B. 在集体活动中积极参与C. 与同学发生矛盾时,主动沟通解决D. 只关心个人利益,不顾集体利益答案:ABC13. 以下哪些行为是爱护环境的表现?A. 垃圾分类投放B. 节约用水用电C. 随意丢弃垃圾D. 植树造林答案:ABD14. 以下哪些行为是尊重长辈的表现?A. 给长辈让座B. 帮助长辈做家务C. 对长辈说话粗鲁D. 耐心倾听长辈的教诲答案:ABD15. 以下哪些行为是勤奋学习的表现?A. 经常旷课B. 按时完成作业C. 上课玩手机D. 抄袭作业答案:B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6.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九年级上学期道德与法治期末复习专题训练:15 中华传统美德(word版,有答案)

九年级上学期道德与法治期末复习专题训练:15 中华传统美德(word版,有答案)

九年级上学期道德与法治期末复习专题:15 中华传统美德一、单选题1.近年来,每到高校新生入学或自然灾害发生,就会有许多社会组织进行公开募捐活动,助贫困学生或受灾群众,募捐热潮有愈演愈烈之势人们积极响应各种募捐说明()①人们的慈善意识不断增强②人们的法治观念有待提高③公民道德建设初见成效④中华传统美德得到传承A. ①②③B. ①③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2.近日,南京两名男孩坐反公交,司机金师傅担心孩子们发生意外,带着他们跟车返程。

下车前孩子们送给金师傅一瓶水被婉拒,随后又递上感谢纸条,包着5元车费,“谢谢您!字有点丑,希望您不要在意。

”我们有感于人与人之间()A. 忧国忧民、道济天下的爱国情怀B. 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奋进品格C. 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伦理规范D. 自尊互敬、助人为乐的和乐风范3.2019年9月10日是我国第35个教师节,国家教育部把今年的教师节主题确定为“庆祝新中国七十年华诞,弘扬新时代尊师风尚”。

在教师节来临之际,社会各界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庆祝活动。

这样做()①体现了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能够弘扬优秀尊师文化②能够将优秀人才全部吸引到教师行列③有助于增强教师的自豪感、责任感和使命感④引导社会各界认识到教师是最高贵的职业,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4.一年一度的《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无一不扣动国人心弦,每个人物身上都有一种让观众感到心灵震撼的精神力量。

“感动中国”的评选活动启示我们要()A. 培育民主素养B. 弘扬传统美德C. 弘扬法治精神D. 崇尚公平正义5.大学生张有琴骑车外出时,不慎刮擦到一辆停放的豪车,便在原地等候车主协商赔偿事宜。

车主来了后,得知张有琴等了他一个多小时,当即表示不让他赔偿。

大学生的做法体现出的美德是()A. 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奋进品格B. 自尊互敬、助人为乐的和乐风范C. 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伦理规范D. 诚信守法、见利思义的高尚情操6.2017年6月15日,第四届郴州市道德模范颁奖典礼暨郴州市创建“好人之城”启动仪式在郴州广电中心演播厅举行。

中国古代礼仪与道德伦理试题

中国古代礼仪与道德伦理试题

中国古代礼仪与道德伦理试题在中国古代,礼仪与道德伦理一直是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过礼仪和道德伦理的实践,人们能够塑造自己的品行,促进社会和谐。

以下是一些关于中国古代礼仪与道德伦理的试题。

第一部分:古代礼仪
问题一:古代礼仪在什么场合下发挥了重要作用?
问题二:古代礼仪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问题三:请列举一些古代重要的礼仪仪式。

问题四:古代礼仪对社会秩序和个人修养有什么影响?
问题五:古代礼仪的传承方式有哪些?
第二部分:古代道德伦理
问题一:古代的道德伦理观有哪些特点?
问题二:请举例说明一些古代重要的道德准则。

问题三:古代的道德伦理如何影响个人行为和社会道德?
问题四:古代哪些文化经典对道德伦理有重要影响?
问题五:古代的道德伦理如何与现代社会联系起来?
第三部分:中国古代礼仪与道德伦理的现实意义
问题一:中国古代礼仪与道德伦理对当代社会有何启示?
问题二:古代礼仪与道德伦理在现代社会中如何应用?
问题三:古代礼仪与道德伦理能否帮助解决当代社会问题?
问题四:现代是否需要恢复或重建古代礼仪与道德伦理?
问题五:个人在当代社会中如何体现古代礼仪与道德伦理?
总结:中国古代的礼仪与道德伦理是人们在漫长历史进程中的智慧结晶。

通过回顾古代礼仪与道德伦理,我们能够汲取其中的精华,将其应用于当代社会,提升个人修养,促进社会和谐。

品德考试题目及答案解析

品德考试题目及答案解析

品德考试题目及答案解析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10分)1.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下列哪项行为体现了诚信?A. 考试作弊B. 按时归还借来的书籍C. 随意承诺他人D. 故意隐瞒事实答案:B2. 以下哪项行为不符合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A. 公交车上主动让座给老人B. 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C. 帮助年幼的弟弟妹妹D. 尊敬老师答案:B3. 以下哪项行为是正确的环保行为?A. 乱扔垃圾B. 节约用水C. 随意砍伐树木D. 浪费纸张答案:B4. 以下哪项行为是不礼貌的?A. 见到老师主动问好B. 用礼貌用语与他人交流C. 打断别人说话D. 排队等候答案:C5. 以下哪项行为是正确的公共秩序维护?A. 插队B. 遵守交通规则C. 在图书馆大声说话D. 随意乱丢垃圾答案:B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些行为是体现团结合作精神的?A. 团队项目中各自为政B. 共同完成一项任务C. 互相帮助解决问题D. 互相推诿责任答案:BC2. 以下哪些行为是体现公平正义的?A. 考试时互相抄袭B. 公平对待每个人C. 支持正义的事业D. 利用职权谋取私利答案:BC3. 以下哪些行为是体现尊重他人的?A. 未经允许使用他人物品B. 尊重他人的隐私C. 听取他人的意见D. 背后说人坏话答案:BC4. 以下哪些行为是体现诚实守信的?A. 履行承诺B. 隐瞒事实C. 遵守约定D. 欺骗他人答案:AC5. 以下哪些行为是体现社会责任感的?A. 积极参与社区服务B. 忽视公共设施的维护C. 关心社会问题D. 逃避责任答案:AC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诚信是个人品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2.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对)3. 环保行为包括节约用水和用电。

(对)4. 礼貌用语是与人交往的基本要求。

(对)5. 公共秩序的维护需要每个人的参与。

(对)6. 团队合作中,个人利益高于集体利益。

(错)7. 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础。

品德复习题

品德复习题

品德复习题品德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

以下是一些品德复习题,旨在帮助学生回顾和巩固相关的知识点。

一、选择题1.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以下哪项行为体现了诚信?A. 考试时作弊B. 按时归还借来的物品C. 答应别人的事情没有做到D. 随意泄露他人的隐私2. 尊重他人是与人交往的基本原则,以下哪项行为是不尊重他人的表现?A. 认真倾听他人的发言B. 未经允许擅自使用他人物品C. 尊重他人的宗教信仰D. 礼貌地拒绝他人的请求二、填空题1. 社会公德包括______、______、______等。

2. 个人品德的培养需要从______做起,从______做起。

三、简答题1. 请简述什么是团队精神,并举例说明团队精神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 请谈谈如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论述题1. 论述在现代社会中,为什么诚信仍然是个人发展的重要品质。

2. 论述如何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来实践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五、案例分析题阅读以下案例:小明在考试中发现同学小华作弊,他应该如何应对这种情况?六、实践题1. 设计一个关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社区宣传活动。

2. 请列举出你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做到的几件小事,以体现对他人的尊重和关爱。

结束语品德教育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过程,它不仅关乎个人的修养,也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我们可以培养出更加健全的人格和更加高尚的品德。

希望以上的复习题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品德教育的相关知识。

2025年云南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 主题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题组训练1

2025年云南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 主题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题组训练1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题组训练一(中华文化、中华民族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3.(2022云南)【文化冬奥 魅力中国】 北京冬奥会不仅是一场体育盛会,也是
一场文化盛宴。冬奥会会徽“冬梦”以汉字 “冬”为灵感来源,运用中国书法的艺术形 态,将厚重的东方文化底蕴与国际化的现代风格融为一体;奥运奖 牌的构思来自中国古代的同心圆玉型,表达了“天地合,人心同” 的文化内涵……这些“中国元素”不仅成为展示中华文化的靓丽名 片,更不断擦亮了文化自信的“底色”。
答:甲同学的观点片面的。①爱国情感在很多情况下确实是一种自然而 然产生的情感,源于人们对家乡、对祖国的深厚眷恋、归属感和认同 感。这种自然情感可能源自个人的成长经历、文化传承、民族自豪感 等。②然而,仅仅依靠自然情感,爱国的表现和行为可能缺乏明确的引 导和规范,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和影响。法律规范对于爱国行为的 明确和保障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使爱国行为更加具体、稳定和一致, 避免爱国情感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所以,虽然爱国情感可能自然产 生,但法律规范能够进一步强化和保障爱国的实践。
题组训练一(中华文化、中华民族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观点一 有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今天没有实用价值,没有必要 保护。 观点二 非遗的传承就是要注重守正,保持本色,不忘历史。 观点三 非遗的传承就是要注重创新,符合时代需要,让它们 “潮”起来。
题组训练一(中华文化、中华民族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题组训练一(中华文化、中华民族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2023云南)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下列精神与其产生的 历史时期对应不正确的是( C )

中国传统道德复习试题整理

中国传统道德复习试题整理

1、中国传统道德的主要容(1)强调为民族、为整体、为国家的整体主义精神。

(2)推崇仁爱原则,强调“推己与人”和人际和谐。

(3)重视人伦关系,提倡人伦价值。

(4)追求精神境界,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人格。

(5)强调修养践履,注重道德理论与道德实践、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的统一。

2、中国传统道德的基本特点(1)在道德价值导向上,维护血缘关系和宗法制度;(2)在道德价值目标的实现上,强调个体服从整体;(3)在道德价值的应用上,重视道德思想与政治思想的融合;(4)在道德价值取向上,具有“重义轻利”、“贵义贱利”的倾向;(5)在道德情感上,缺乏强烈的情感。

3、学习中国传统道德的态度和方法中国的传统道德并非完美无缺,其中既有精华,也有糟粕。

因此,我们必须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对经过选择而吸取的道德遗产,根据当前历史进步的要求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根据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需要,根据千百年来人们在思想中所认同的人际关系的一些准则和规,根据社会主义社会中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道德原则,予以加工和改造,从而抛弃其封建的,落后的、消极的方面,吸收其反映人民利益的、科学的、积极的方面。

具体的讲,对待中国传统道德,我们应采取的基本态度是:批判继承,弃糟取精,综合创新,古为今用。

第一,批判继承是一个总的原则,说明我们的继承是有批判、有选择、有目的的,是要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原则和无产阶级的利益来进行的。

第二,弃糟取精是继承传统文化遗产、特别是传统伦理道德的一个重要要求。

第三,综合创新是强调在汲取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思想的精华时,还要注意汲取全人类一切优秀的道德成果,并加以比较和鉴别,作为自己的伦理道德的食粮和原料,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新的创造。

第四,古为今用要批判地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以适应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需要,从而对我们的现实生活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

4、简要说明宋代朱熹对儒家伦理思想发展的贡献(1)他承继了程颐、程颢之理学,以弘扬儒家伦理为核心,整合了儒道佛三家伦理思想,完善和创立了理学体系;(2)他把“三纲五常”视为天理,主修德之实在于“去人欲,存天理”;(3)他兴书院、授理学,以理学化了的“四书”为教本,培养治国治世之才;(4)他为白鹿书院订立的学规与教规,影响后世教育700多年。

(全新整理)7月浙江自考中国传统道德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新整理)7月浙江自考中国传统道德试题及答案解析

浙江省2018年7月自学考试中国传统道德试题课程代码:10008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对中国传统道德,如果全盘继承,势必导致()A.个人主义B.整体主义C.复古主义D.历史虚无主义2.在人际交往道德规范中,讲处理个人与国家、天下之关系的道德规范是()A.公忠B.正义C.孝慈D.宽恕3.“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一名言出自()A.《论语》B.《大学》C.《孟子》D.《中庸》4.被儒家视为“进德修业之本”、“立人之道德”和“立政之本”的道德规范是()A.仁爱B.中和C.明智D.诚信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体现的是()A.自强不息精神B.艰苦奋斗精神C.质朴俭约精神D.大丈夫精神6.下列对“勇毅”这一道德规范的认识中,正确的是()A.“勇毅”只有同“义”联系起来,才具有道德价值B.“勇毅”只能在人们征服自然的斗争中体现出来C.“勇毅”只有在正义的战争中表现出来D.“勇毅”只有在科学发明和艺术创造活动中得到体现7.“政者,正也。

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这句名言作者是()A.孔子B.孟子1C.荀子D.管子8.“赋《离骚》屈子沉江”和“陆游临终盼统一”两个事例所体现的道德意识和情感是()A.情系故土B.忧国忧民C.以身许国D.抗暴御侮9.孔子所说的“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体现的道德品行是()A.胸怀天下,爱国爱民B.独立特行,清节自守C.公忠为国,清正廉明D.修身自律,崇德重义10.“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志者,事竟成”等名言说明()A.立志是道德修养的起点,成就事业的基础B.道德修养是立志的起点,成就事业的基础C.事业是立志的基础D.事业是道德修养的起点11.“曾子舆杀猪教子”、“孟轲母择邻断机杼”两个事例给我们最主要的启示是()A.父母亲的责任就是要给子女创造舒适的生活条件B.为子女安排一个良好的环境条件是父母亲的责任C.父母亲应该将劳动技能传授给子女D.父母亲对子女的爱主要表现在对子女的教育、培养,父母亲应注意身教12.儒家伦理思想认为,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根本是()A.格物B.致知C.修身D.诚意13.“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志当存高远”这些名言的作者是()A.诸葛亮B.朱熹C.张载D.顾炎武14.在下列中国传统道德修养方法中,指不断地积累培养自己的道德意识的是()A.持敬B.集义C.为己D.博学15.提出“知行合一”、“致良知”等著名学说的思想家是()A.王守仁B.陈亮C.陆九渊D.王夫子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4分,共12分)21.宽恕2.节欲3.变化气质三、引文简释(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指出引自何部经典以及引文的涵义及意义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中国传统道德自考复习历年试题

中国传统道德自考复习历年试题

浙江省2006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传统道德试题课程代码:10008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中国传统道德的核心是()A.自强自立意识B.整体主义意识C.克己奉公意识D.谦逊好学意识2.下列事例,哪个符合励志自强的精神?()A.化灵羽精卫填海B.苏秦发愤刺股C.杨中立程门立雪D.勾践卧薪尝胆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一名言的作者是()A.孔子B.孟子C.老子D.荀子4.《礼记·中庸》所指的“天下之三达德”为()A.智、仁、礼B.智、礼、勇C.智、仁、勇D.礼、仁、勇5.“知足者富”这句话的作者是()A.孔子B.孟子C.老子D.韩非子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4分,共12分)1.诚信2.自省3.家教三、引文简释(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指出引自何部经典以及引文的涵义及意义1.“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2.“善为师者,既美其道,有慎其行。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1.“仁”的基本含义和丰富的道德内涵。

2.廉洁的含义、基本精神及其意义。

3.“理欲之辨”的涵义、合理思想与不足之处。

4.中国古代忧乐观的精华。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联系实际,说明继承与弘扬中国优秀传统道德的根本目的。

2.试论述“自强”这一道德规范的主体、涵义及其意义。

浙江省2005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传统道德试题课程代码:10008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2分,共10分)1.面对国家危亡,林则徐挺身而出,大声疾呼( )。

A.“国家兴亡,匹夫有责”B.“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C.“国而忘家,公而忘私”D.“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2.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名言的是( )。

自学考试《中国传统道德》专项练习:简答题

自学考试《中国传统道德》专项练习:简答题

自学考试《中国传统道德》专项练习:简答题2017自学考试《中国传统道德》专项练习:简答题考生们在备考自学考试《中国传统道德》科目时,要多做练习题。

以下是店铺搜索整理的一份自学考试《中国传统道德》专项练习:简答题,供参考练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店铺!比较分析儒、墨、道、法四家义利观的得失儒家贡献:1)儒家追求并弘扬仁义;2)义利观上,儒家主张先义后利;(3)儒家主张私利服从公利;(4)儒家理想的社会秩序是: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人际和谐。

失误:(1)看到了义和利的对立,没有看到二者是一个统一体,其表现就是重义轻利,甚至是存义忘利、去利怀义。

(2)在肯定和追求公利的同时,在理论上却不言利,甚至在情感上耻于言利,(3)在价值导向上,儒家强调义高于利的绝对价值,但把实现这一高尚的人生理想的希望寄托在贪婪而自私的地主阶级及其王侯权贵身上,看不到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真正动力。

墨家贡献:(1)墨家看到了义利的统一,反对把二者割裂开来,即尚义又贵利。

2)墨家在价值导向上追求天下、国家、人民之大利、公利。

缺陷1)看到了义利之统一,却忽视了其对立。

2)把义归结为利,认为义即大利、公利。

因而在认知方法上、思维方式上又有简单化、绝对化的趋势。

3)墨家义利论中还有一种狭隘的急功近利的思想。

法家贡献:(1)现实精神;(2)明确区分了公利与私利;缺陷:(1)概念内涵上的简单化,只承认公利中的地主阶级的利益这一特殊形态,抹杀了其它形态及其丰富内容,对私利也未提示其丰富的内涵。

(2)公私关系上存在简单化、绝对化的缺陷,他们只看到了对立,却无视统一。

(3)法家完全否认义的存在和功能。

4)把利看成是最高的、最根本的追求和价值。

法家完全否认道德的存在和功能(5)法家的义利观在道德价值导向上几乎一无可取。

道家对先秦义利论几乎没有什么贡献,但思维方式上有其优势,认为义利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对立中有统一,统一中有对立。

【最新题库含答案】中华传统美德知识问答题库

【最新题库含答案】中华传统美德知识问答题库

中华传统美德知识问答题库中华美德题库1、一部大写的中国史告诉我们: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文明进程中,不仅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还形成了代代传承的(美德)。

2、我们现在提倡的热爱祖国、勤奋节俭、尊师重教、团结友爱、尊老爱幼、礼貌待人、诚实守信、见义勇为、严己宽人、先人后己、勤学不倦等优良传统美德,以(“八荣八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某些内涵都可以从古代浩如烟海的思想宝库中找到渊源。

3、中华传统美德是炎黄子孙认同和接受的思想品格、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是中华民族的心理特征、(文化传统)、思想情感的综合反映,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不竭动力。

4、中华传统美德又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升华、丰富和发展的,新时期会赋予传统美德新的时代内容,从而形成具有新时代特色的(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准则。

5、“人不能像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这句话是谁说的?--但丁6、“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句话是谁说的?--刘备7、 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十七大和十七届六中全会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行了(全面部署)。

8、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念及(具体内容)。

9、党的十八大报告分别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高度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0、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三个倡导”是什么?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1、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

12、十八大报告指出: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营造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

道德思想考试和答案

道德思想考试和答案

道德思想考试和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孔子认为“仁”的核心是()。

A. 礼B. 义C. 智D. 信答案:A2. 孟子提出“性善论”,认为人的本性是()。

A. 恶B. 善C. 无善无恶D. 善恶并存答案:B3. 道家思想中,老子主张“无为而治”,这里的“无为”指的是()。

A. 什么都不做B. 顺其自然C. 强制干预D. 积极有为答案:B4. 墨子提倡的“兼爱”和“非攻”思想,主要强调的是()。

A. 个人利益B. 国家利益C. 社会和谐D. 家族利益答案:C5. 荀子认为人性本恶,主张通过()来教化人。

A. 道德C. 教育D. 宗教答案:C6. 朱熹是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他强调()的重要性。

A. 心性修养B. 政治改革C. 经济发展D. 科技创新答案:A7. 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的观点,认为()。

A. 知识与行动是分离的B. 知识与行动是统一的C. 知识高于行动D. 行动高于知识8. 庄子主张“逍遥游”,强调的是()。

A. 物质享受B. 精神自由C. 社会地位D. 个人权力答案:B9. 韩非子是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他主张()。

A. 以德治国B. 以法治国C. 以礼治国D. 以武治国答案:B10. 程朱理学强调“格物致知”,这里的“格物”指的是()。

A. 研究物质B. 研究自然C. 研究社会D. 研究人性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以下哪些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A. 仁B. 义C. 礼D. 智答案:ABCD12. 道家思想中,以下哪些是老子的主要观点?()A. 无为而治B. 顺应自然C. 重视道德D. 重视法律答案:AB13. 墨家思想中,以下哪些是墨子的主要观点?()A. 兼爱B. 非攻C. 重视礼节D. 重视法律答案:AB14. 以下哪些是法家思想的核心内容?()A. 以法治国B. 以德治国C. 重视法律D. 重视道德答案:AC15. 以下哪些是王阳明心学的主要观点?()A. 知行合一B. 心外无物C. 重视道德D. 重视法律答案:AB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6. 孔子认为“礼”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

传统道义试题及答案

传统道义试题及答案

传统道义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孔子提倡的“仁”是指什么?A. 忠诚B. 仁爱C. 礼仪D. 智慧答案:B2.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哪位古代思想家提出的?A. 老子B. 孔子C. 孟子D. 庄子答案:B3. “礼”在儒家思想中的地位是什么?A. 次要的B. 核心的C. 辅助的D. 无关紧要的答案:B二、填空题1. 孟子认为人性本善,主张通过________来实现个人的道德提升。

答案:教育和修养2. 儒家思想中,________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关键。

答案:礼3. 道家思想强调“无为而治”,其核心理念是________。

答案:顺应自然三、简答题1. 简述孔子的“仁爱”思想。

答案:孔子的“仁爱”思想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主张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2. 孟子的“性善论”有哪些主要观点?答案:孟子的“性善论”认为人性本善,人天生具有良知良能,通过后天的教育和修养,可以培养出良好的道德品质。

3. 道家思想中的“无为而治”如何理解?答案:道家的“无为而治”主张顺应自然规律,不进行过度的人为干预,通过减少不必要的政府干预和人为控制,让事物自然发展,从而达到治理的目的。

四、论述题1. 论述儒家思想中的“礼”与“仁”的关系。

答案:儒家思想中,“礼”与“仁”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概念。

“礼”是外在的行为规范,是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的维护手段;而“仁”则是内在的道德情感,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和尊重的表现。

“礼”的实践需要“仁”的内在驱动,而“仁”的实现也需要“礼”的外在规范。

两者共同构成了儒家伦理道德体系的核心内容。

2. 分析道家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答案:道家思想强调顺应自然、无为而治,对现代社会而言,意味着在面对环境问题、社会治理等方面,应当尊重自然规律,减少人为干预,倡导简约生活,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同时,道家思想也启示我们在处理人际关系和社会问题时,应保持平和的心态,避免过度干预和控制,以实现社会的自然和谐。

中国传统道德复习资料

中国传统道德复习资料

主要内容1)强调为民族、为整体、为国家的整体主义精神。

2)推崇仁爱原则,强调“推己及人”和人际和谐。

3)重视人伦关系,提倡人伦价值。

4)追求精神境界,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人格。

5)强调修养践履,注重道德理论与道德实践、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的统一。

基本特点1)在道德价值导向上,维护血缘关系和宗法制度;2)在道德价值目标的实现上,强调个体服从整体;3)在道德价值的应用上,重视道德思想与政治思想的融合;4)在道德价值取向上,具有“重义轻利”、“贵义贱利”的倾向;5)在道德情感上,缺乏强烈的宗教情感。

学习态度和方法:批判继承,弃糟取精,综合创新,古为今用。

一,批判继承是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原则和无产阶级的利益来进行的。

二,弃糟取精是继承传统文化遗产、特别是传统伦理道德的一个重要要求。

三,综合创新是强调在汲取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思想的精华时,还要注意汲取全人类一切优秀的道德成果,并加以比较和鉴别,作为自己的伦理道德的食粮和原料,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新的创造。

四,古为今用要批判地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以适应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需要,从而对我们的现实生活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

孔子人品与性格特点:积极进取的精神。

中庸的风格。

求实的态度、淡泊功利。

孟子王道政治内容:发展了孔子思想,建立完整体系的政治理论“仁政”学说。

提倡“王道”、“仁政”,出发点和目的在于“王天下”、“得天下”:一,人人有田宅;二,争取民心;三,尊贤重士;四,施行教化。

五,性善论。

孟子的“大丈夫”的理想人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有高尚的气节,2有崇高的精神境界“浩然之气”。

培养“大丈夫”的方法与内容,(1)持志养气。

2)存心养性。

3)动心忍性。

4)反求诸己。

5)知耻改过。

荀子的人性论观点1提出“性恶”论的观点。

2认为人性是与生俱来的、质朴的一种自然属性。

3人性的“善”则是后天人为(即“伪”)的,4“性恶”论与孟子“性善”论有极大区别,但通过“圣王之教”来教育感化民众目的是一致的老子、庄子人性论观点1老子主张超善恶的、2庄子认为人性来自于天道,是命定的,最本质的特性就是质朴自然,他特别强调人的自由本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中国传统道德的主要内容(1)强调为民族、为整体、为国家的整体主义精神。

(2)推崇仁爱原则,强调“推己及人”和人际和谐。

(3)重视人伦关系,提倡人伦价值。

(4)追求精神境界,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人格。

(5)强调修养践履,注重道德理论与道德实践、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的统一。

2、中国传统道德的基本特点(1)在道德价值导向上,维护血缘关系和宗法制度;(2)在道德价值目标的实现上,强调个体服从整体;(3)在道德价值的应用上,重视道德思想与政治思想的融合;(4)在道德价值取向上,具有“重义轻利”、“贵义贱利”的倾向;(5)在道德情感上,缺乏强烈的宗教情感。

3、学习中国传统道德的态度和方法中国的传统道德并非完美无缺,其中既有精华,也有糟粕。

因此,我们必须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对经过选择而吸取的道德遗产,根据当前历史进步的要求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根据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需要,根据千百年来人们在思想中所认同的人际关系的一些准则和规范,根据社会主义社会中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道德原则,予以加工和改造,从而抛弃其封建的,落后的、消极的方面,吸收其反映人民利益的、科学的、积极的方面。

具体的讲,对待中国传统道德,我们应采取的基本态度是:批判继承,弃糟取精,综合创新,古为今用。

第一,批判继承是一个总的原则,说明我们的继承是有批判、有选择、有目的的,是要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原则和无产阶级的利益来进行的。

第二,弃糟取精是继承传统文化遗产、特别是传统伦理道德的一个重要要求。

第三,综合创新是强调在汲取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思想的精华时,还要注意汲取全人类一切优秀的道德成果,并加以比较和鉴别,作为自己的伦理道德的食粮和原料,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新的创造。

第四,古为今用要批判地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以适应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需要,从而对我们的现实生活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

4、简要说明宋代朱熹对儒家伦理思想发展的贡献(1)他承继了程颐、程颢之理学,以弘扬儒家伦理为核心,整合了儒道佛三家伦理思想,完善和创立了理学体系;(2)他把“三纲五常”视为天理,主张修德之实在于“去人欲,存天理”;(3)他兴书院、授理学,以理学化了的“四书”为教本,培养治国治世之才;(4)他为白鹿书院订立的学规与教规,影响后世教育700多年。

他提出了“五教”与“四要”的教育思想,这是一种创造。

所谓“五教”,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所谓“四要”,即为学、修身、处事、接物之要。

为学之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

修身之要:“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

”处事之要:“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接物之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5、中国传统道德思想(先秦—辛亥革命)6、“名教”(概念):儒者应名设教谓之“名教”,“名教”是指儒者提倡的以官长君臣之义为主来正名定分的礼教。

7、“玄学”(概念):“玄学”是中国魏晋时期出现的一种崇尚老庄的思潮,一般特指魏晋玄学。

玄学就其哲学范畴来讲,可称其为形而上学,“形而上”简单来说既是抽象出来的意思,玄学也是对一些抽象内容以生动的方式方法进行解说和发展。

后来玄学的内涵被不断扩充,不断被后世方术家所充实。

产生了包括山(修心养性、锻炼身体的秘术)、医、命、卜、相在内的五种体系。

8、孔子的人品与性格特点第一、积极进取的精神。

第二、中庸的风格。

第三、求实的态度第四、淡泊功利。

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语出自《论语·卫灵公》,就是用自己的心推及别人;自己希望怎样生活,就想到别人也会希望怎样生活;自己不愿意别人怎样对待自己,就不要那样对待别人。

10、“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这句话出自孔子的《论语·雍也》,意思是:仁是什么呢?自己想站得住,同时也让别人站得住;自己想事事行得通,同时也要使别人事事行得通。

1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出自《周易》。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乾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坤卦)。

意思是: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应刚毅坚卓,发愤图强;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

译为:君子应该像天宇一样运行不息,即使颠沛流离,也不屈不挠;如果你是君子,接物度量要像大地一样,没有任何东西不能承载。

12、“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这句话出自《论语•子路第十三》。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就是说,君子内心所见略同,但其外在表现未必都一样,比如都为天下谋,有些人出仕做官,有些人则教书育人,这种“不同”可以致“和”;小人虽然嗜好相同,但因为各争私利,必然互起冲突,这种“同”反而导致了“不和”。

这句话其实是在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该如何相处,如何来看待不同的观点。

世间万物都有他自身的发展规律,而人和人的想法也不会完全一样。

正是这些不同的事物或想法相互碰撞,相互切磋,从而才能产生出新的灵感,新的火花,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才会不断的向前迈进,向前发展……13、中庸(概念):中庸作为一种思想态度思想方法与处世原则,是孔子所推崇的一种人生的最高境界,其基本含义是“执两用中”,即中庸就是要把握事物的最佳状态。

14、志道(概念):立志就是“志道”,即要树立远大的道德理想目标,这个理想目标就是“志道”。

15、礼让(概念):礼让是中国传统道德中既重要而又广为人的规范,是要求人们在各种不同的人际交往关系中要有恭敬,谦让的精神和行为,以提高个人道德素质,保持人际关系的和谐顺畅。

16、“君子不器”(概念):君子学习不是为了成什么器,而是为了完善自己。

17、“忠恕”(概念):所谓“忠”即是尽己,就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成就他人。

所谓“恕”,则是原谅,宽囿他人。

18、内圣外王(概念):由道家提出后来成为儒家的人生理想,“内圣”指塑造高尚的品德和崇高的境界,“外王”即在人生过程中充分展示善良本性,达到至善。

19、孟子王道政治的主要内容孟子发展了孔子的思想,建立了具有完整体系的政治理论“仁政”学说。

孟子的这一思想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等多方面,他提倡“王道”、“仁政”,其出发点和目的在于“王天下”、“得天下”:第一,人人有田宅;第二,争取民心;第三,尊贤重士;第四,施行教化。

第五,性善论。

20、孟子的“大丈夫”的理想人格孟子对“大丈夫”的理想人格作了描绘:“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首先,“大丈夫”要有高尚的气节,决不无原则地服从,应立足于仁义礼智,只向真理和正义低头;其次,“大丈夫”还要有崇高的精神境界“浩然之气”。

孟子同孔子一样,其施教的目的在于培养“治人”的“君子”。

他在“性善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一系列培养“大丈夫”的方法与内容,主要的可概括为以下几点:(1)持志养气。

人的精神境界是靠“养”出来的,是靠一件件平常的善言善行积累起来的。

(2)存心养性。

孟子认为,要真正做到寡欲,就必须发挥人的“大体”即理性思维的作用。

(3)动心忍性。

孟子在道德教育方面非常重视磨炼意志。

孟子认为,一个“大丈夫”应当经过磨炼具有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为了道义,为了信仰,在必要的时候应当能“舍生取义”。

(4)反求诸己。

在人与人的关系方面,孟子认为凡事须严于律己,时时反思,对任何得不到预期效果的行为,都应当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5)知耻改过。

孟子知耻才能改过迁善。

知耻是内在的心理活动,改过迁善则是知耻的外在表现。

2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这句话出自《孟子·梁惠王上》。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第一个‘老’字是动词‘赡养’、‘孝敬’的意思,第二及第三个‘老’字是名词‘老人’、‘长辈’的意思;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第一个‘幼’字是动词‘抚养’、‘教育’的意思,第二及第三个‘幼’字是名词‘子女’、‘小辈’的意思;两句中的‘及’都有‘推己及人’的意思。

整句话的意思是“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

在抚养教育自己的小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小孩。

” 孟子在描述他所理想的社会时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这与孔子对大同之世的理解:“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2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这句话出自《孟子•滕文公下》。

意思是说: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强暴武力威胁不了,这就是所谓大丈夫。

大丈夫的这种种行为,表现出了英雄气概,我们今天就叫做有骨气。

23、荀子的人性论观点(1)荀子提出了与孟子“性善”论截然相反的“性恶”论的观点。

(2)他认为,人性是与生俱来的、质朴的一种自然属性。

表现为“饥而欲饱,寒而欲暖,劳而欲休”,所以人性就是“生而有好利焉”,“生而有疾恶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

(3)人性的“善”则是后天人为(即“伪”)的,“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善”是后天环境和教化学习的结果,“礼义者,圣人之所生也,人之所学而能,所事而成者也……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才,谓之伪”。

先天赋予的“性”和后天学事的“伪”是一对矛盾,要解决矛盾通过“化性起伪”,就是通过学、事而改变“性”。

“性”和“伪”是对立统一的,“无性则伪无所加,无伪则性不能自美”,只有做到“性伪合,然后圣人之名一”。

(4)荀子的“性恶”论与孟子的“性善”论有极大的区别,但就通过所谓的“圣王之教”来教育感化民众这一目的而言,他们又是一致的。

24、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这句话表达了董仲舒的义利观。

“正其谊”与“明其道”都是指义的要求,特别指公利。

“谋其利”和“计其功”则指的是利,多为私利,表达了董仲舒重公利而轻私利的思想。

25、“吾有三宝,持而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其中,“慈”是宽容一切人,不与人斗气;“俭”是不与人争财夺利;“不敢为天下先”是处处让人,不与人争权、争名、争势。

此三宝,乃老子接人处己的妙道,即不与人争。

26、老子、庄子的人性论观点(1)老子主张人性是超善恶的。

老子认为人性来自于“道”,在未加雕琢之前是至善至美的。

他认为初生婴儿的人性才是人之本性,是至美的,是无所谓善恶的,是超乎世俗的,随着婴儿的长大,现实的人性即有了善恶,因此主张返朴归真,“复归于婴儿”,(2)庄子认为人性来自于天道,是命定的,其最本质的特性就是质朴自然,他特别强调人的自由本性。

“生之谓性,率性而为”,这才是人生的最佳状态。

26、试述道家无为而治的理论。

道家认为,天道是无为的,所以人道即治世之道也应该是无为的。

老子所描绘的“小国寡民”的时代是“至治”的时代,是“至德之世”。

在老子看来,儒家所极力标榜的三皇五帝、尧、舜、禹、汤、文、武、周等盛世并不是进化的历史,而是从“至德之世”堕落下来的历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