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考试 自考张悦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精讲6课件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精讲12课件[79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精讲12课件[79页]](https://img.taocdn.com/s3/m/106bc2b548d7c1c708a145e7.png)
散文精品
2. 代表作:永州八记,即《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g ǔ mǔ潭记》
选
《钴姆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
23.2第二节 韩、柳散文
23.2 韩、柳散文23.来自.2 柳宗元韩、柳散文
韩愈 柳宗元
3.柳宗元文学散文的艺术风格: (1)寓言散文大都结构短小而极富哲理意味。例如《黔之驴》。 (2)山水游记善于选取深奥幽美的小景物,精心刻画,极具艺术之美。有时采用直接象 征手法,移情于景,寄寓身世之感。例如《始得西山宴游记》。 (3)总体艺术风格沉郁凝练,冷峻峭拔、具有凄幽、愤激、冷峻的色彩和浓郁的诗意。
真题演练
韩愈提出“ 文以明道” 的观念是在哪篇文章中()
A、 《答李翊书》 B、 《送孟东野序> C、 《送李愿归盘古序》 D、 《争臣论》
真题演练
韩愈提出“ 文以明道” 的观念是在哪篇文章中()
A、 《答李翊书》 B、 《送孟东野序> C、 《送李愿归盘古序》 D、 《争臣论》
正确答案:D
本题考查韩愈的文学观念。韩愈在《争臣论》中明确提出:“ 君子居 其 位,则死思其官;未得位,则修其辞以明其道,我将以明道也。”
真题演练
韩愈的古文包括多种文体,其中有(
)
A.杂文 B. 赠序文 C. 祭文 D. 碑志 E. 传记
真题演练
韩愈的古文包括多种文体,其中有(
A.杂文 B. 赠序文 C. 祭文 D. 碑志 E. 传记
ABCDE )
23.2 韩、柳散文
23.2.2 柳宗元
韩、柳散文
韩愈 柳宗元
1. 文体:主要有人物传记、山水游记和寓言等文学散文,其中 山水游记 是其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详细讲义课程教案全文免费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详细讲义课程教案全文免费](https://img.taocdn.com/s3/m/db269162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0c7837e.png)
内心世界的表达。其中,阮籍的《咏怀》诗八十二首,表现了其深邃的
思想和卓越的艺术才华。
03
建安文学与正始文学的比较
建安文学注重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通过描绘社会现实来抒发作者的情
感;而正始文学则更加注重内心世界的表达,通过哲理思考和象征手法
来探索人生的意义。
魏晋南北朝诗歌
魏晋南北朝诗歌的发展历程
从建安时期的悲凉慷慨,到正始时期的清峻通脱,再到南 北朝时期的多元化发展,魏晋南北朝诗歌经历了不同的历 史阶段和风格变化。
魏晋南北朝诗歌的代表作品 陶渊明的田园诗、谢灵运的山水诗、鲍照的乐府诗等,这 些作品在表现自然、抒发情感、描绘社会现实等方面都有 独特的艺术成就。
魏晋南北朝诗歌的艺术特色
注重意境的创造和情感的抒发,善于运用比兴、象征等手 法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同时,魏晋南北朝诗歌还注重音 韵美和形式美,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跨文化交流
古代文学在跨文化交流中不断吸收外来文化 因素,丰富自身内涵。
对未来学习的建议与展望
深入学习经典作品
建议学生深入学习古代文学经典作品,领悟 其思想内涵和艺术魅力。
关注文学与社会的关系
鼓励学生关注文学与社会、历史、文化等方 面的联系,拓展文学视野。
培养批判性思维
引导学生培养批判性思维,独立思考和分析 文学作品。
宋元戏曲的发展
宋元时期,戏曲艺术逐渐成熟,出现了很多优秀的戏曲作品和戏曲家。
宋元戏曲的代表作品
杂剧《汉宫春》、《梧桐雨》等,南戏《琵琶记》、《拜月亭》等, 这些作品在戏曲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宋元诗文与批评
宋诗的发展与特点
宋诗在唐诗的基础上继续发展,注重理趣和思辨,形成了独 特的艺术风格。
张悦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串讲课件
![张悦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串讲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7c97e4bf5335a8103d22016.png)
2.体式较之《诗经》,篇幅极大增长,句式也由四言为 主变为长短不拘,参差错落。
3.多用楚语楚声,“兮”字、“些”字作为虚词叹语成 为楚辞的一个鲜明标志。
楚辞
二、《离骚》永恒的精神价值【多】
1、“美政”理想和深沉的爱国情感 2、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坚韧品格和疾 恶如仇的批判精神。
力和英雄气概。 3. 浓烈情感:神话中熔铸浓烈的情感,塑造鲜明形象、有
丰富想象力。 4. 集体创作:神话是集体创作,在流传中不断丰富变化并
成型。
神话对后世文学的影响【简】
1.神话的艺术准则为后世文学的发展提示了方向; 2. 成为后世文学创作的题材源泉, 如《西游记》、《楚辞》、《封神演义》
《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
四、章法结构和语言的特点
1、章法结构:重章复沓,是《诗经》的基本章法结构。 “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萋萋,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蒹葭》 2、语言特点:质朴畅达;词汇丰富;双声叠韵的联绵词叠字的大量运用。 “ 萋萋” 、“ 苍苍” “ 辗转” 、“ 窈窕” “ 蒹葭” , “ 荇菜”
先秦散文
《尚书》 《春秋》 《左传》 《国语》 《战国策》
第一节 历史散文
第二节 诸子散文
《论语》 《老子》 《墨子》 《孟子》 《庄子》 《荀子》
《韩非子》
《左传》、《战国策》等历史散文
我国古代第一部历史文集是《尚书》【单】,第一部历史文集,以 记言为主,文字古奥迂涩,佶屈聱牙(jí qū áo yá) 。
1.性格:《左传》刻画的许多人物形象都性格鲜明。 2.言行:以言语、行为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3.环境:把人物置入矛盾冲突的环境中塑造。 4.成长:注意刻画人物性格的多个侧面,写出人物性格的发展。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精讲1课件[83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精讲1课件[83页]](https://img.taocdn.com/s3/m/62d4afccb7360b4c2e3f64f1.png)
第一编 先秦 第二编秦汉 第三编魏晋南北朝 第四编唐/五代
第一章 上古传说文学
第一章 上古传说文学
初民的歌谣 上古神话传说
神话释义
我国神话系统
我国神话的精神内涵 及其影响
0先秦文学
1.1 初民的歌谣
上古传说文学
初民的歌谣 上古神话传说
1.《吕氏春秋》: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 选
先秦 汉代
真题演练 《诗经》中的作品大致产生于( ) A:西周以前 B:西周初至春秋中叶 C:西周初至春秋末 D:春秋战国时期
真题演练 《诗经》中的作品大致产生于(B) A:西周以前 B:西周初至春秋中叶 C:西周初至春秋末 D:春秋战国时期
真题演练
《史记·孔子世家》关于《诗经》收集所持的说法是( ) A:采诗说 B:作诗说 C:删诗说 D:献诗说
《邶风•谷风》、《卫风•氓》 《郑风•将仲子》、《鄘风•柏舟》 《郑风•溱洧》和《陈风•月出》 《齐风•鸡鸣》、《郑风•风雨》
2.1.3三、政连治讽一喻诗连
恋爱和相思的甜蜜 恋爱的曲折和苦恼 夫妇间深挚情爱 “弃妇诗
《邶风•谷风》、《卫风•氓》 《郑风•将仲子》、《鄘风•柏舟》 《郑风•溱洧》和《陈风•月出》 《齐风•鸡鸣》、《郑风•风雨》
1.2 上古神话传说
1.2.3 我国神话的精神内涵及其影响
三、神话的影响 简
选
上古传说文学
初民的歌谣 上古神话传说
1.2 上古神话传说
1.2.3 我国神话的精神内涵及其影响
三、神话的影响 简
选
1、神话的艺术规则为后世文学的发展提示了方向。
上古传说文学
初民的歌谣 上古神话传说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精讲4课件[99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精讲4课件[99页]](https://img.taocdn.com/s3/m/616cbccb964bcf84b9d57bf1.png)
C:都采用了神话民间传说
D:与后世的传奇小说相近
前后连贯成篇
各篇相对独立
集中记___________
有_______专篇
文学性
司马迁及其《史记》
司马迁与两汉 史传散文
《史记》人物传记的 文学成就
班固和《汉书》
东汉其他历史散文
6.4 东汉其他历史散文
➢ 《吴越春秋》和《越绝书》
类别
《吴越春秋》
《越绝书》
文学性 更具文学性
司马迁及其《史记》
司马迁与两汉 史传散文
《史记》人物传记的 文学成就
班固和《汉书》
东汉其他历史散文
6.4 东汉其他历史散文
➢ 《吴越春秋》和《越绝书》
类别
《吴越春秋》
《越绝书》
作者
_________
_________
相同点
不 结构
同 点
内容
A:都记载吴越争霸的历史
B:都虚构了荒诞的故事
a 依年月摘记大事 b 载录文化、经济、制度 c 记载王侯各国状况 d 记述历代帝王的兴衰沿革 e 记述古今特殊人物或集团
真题演练
按照《史记》体例,全书的纲领是 A:本纪 B:世家 C:列传 D:表
真题演练
按照《史记》体例,全书的纲领是 A:本纪 B:世家 C:列传 D:表
真题演练
《史记》的核心部分是 A:本纪、世家、列传 B:本纪、书、表 C:世家、列传、书 D:本纪、列传、表
作者
赵晔[yè]
袁康和吴平
相同点
不 结构
同 点
内容
A:都记载吴越争霸的历史
B:都虚构了荒诞的故事
C:都采用了神话民间传说
D:与后世的传奇小说相近
自考串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课件
![自考串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3811b5a84254b35effd341f.png)
体例:编年史
叙事艺术:富有文学表现力的裁剪功夫;全知叙事视角。
辞令艺术: 1.理富文美 3.能够引经据典,言辞婉转伶俐。 2.能够深入对方内心,把握其心理,言辞端正委婉,不卑不亢,道理充分,分寸恰当;
第二节诸子散文 6个考点
考点一:《论语》(2次,p66,2015.4 单,2016.10名)
1.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论集, 2.三种本子:《齐论语》、《鲁论语》、《古论语》。 3.今天看到的是《鲁论语》。
《论语》的文学价值 1.它表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形象; 2.深刻平实,含蓄隽永的语言,词约意丰的特点。
献诗说
采诗说 删诗说 今天看法
先秦时期。“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
汉代班固说:“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 诗……”自上而下的诗歌采集制度。
汉代司马迁和王充有“孔子删诗”说法。(不准确的)
经过周王朝乐官们的筛选、整理和加工,逐步编定的。
第一节《诗经》的社会人生内涵 5个考点
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的历史源远流长。“在人类的童年时期,还没有文字,没有丰富的文学艺术种类及 表现手段,歌唱和舞蹈便是初民天然的表现和抒情方式。 如:“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 “古越俗祭防风神,奏防风古乐,截竹长三尺,吹之如嗥,三人被发而舞”表现了原始歌舞 诗、乐、舞三位 一体的综合性。
1.神话的含义 关于神的故事;出于想象或幻想;反映着远古人类解释自然或社会的愿望,是时代的产物。
2.我国神话的主要类别
类别 创世神话 战争神话 自然灾害神话
自考串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课件
![自考串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3811b5a84254b35effd341f.png)
我国神话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1.其艺术规则为后世文学的发展提示了方向; 2.神话所开创的为人生的主题,成为了我国数千年文学发展的主流和传统; 3.富于情感、形象和想象的特征,引导了后世文学审美理想的发展走向; 4.丰富多彩的神话作品,成为后世文学创作的题材源泉。
第二章《诗经》
9个高频考点
概述
诗经的收集与编订1个考点(2次,p48,2018.10单,2017.4多)
考点五:史诗及其他(1次,p52,2017.4单,2016.10多)
周人五篇史诗 反映农事活动 反映礼俗观念
《大雅》中《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 《豳风•七月》、《周南•芣苢》 《齐风•南山》、《周南•螽斯》
课程代码 00538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题型 单选题 多选题 名词解释 简答题
论述题
考试题型
题量 30 5 4 4
2
单题分值 1 2 3 5
14
总分 30 10 12 20
28
解题技巧 不要多想 准确记忆
关键词 关键词,分点
1.抓关键词、分条 2.据材料分析
课堂小要求:
1.坚持上课,保持学习连贯性。 2.课后问题可以发邮件到下面邮箱。 3.做好预习和复习。
神话与传说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 区别
神话是传说的故事原型,传说是神话的社会历史化; 1.神话的产生要比传说早;
2.神话具有明显的非理性的神异色彩,而传说内含着人间的行为准则。
我国神话的精神内涵特征
1.鲜活地体现着初民的原始思维特征; 2.紧紧地围绕着人的生存这一主题; 3.其中的英雄人物都充满着激扬的斗志、神异的能力和英雄气概; 4.熔铸着浓烈的情感,塑造了鲜明的形象,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精品PPT课件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精品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8fc866b10661ed9ac51f335.png)
《庄子》是道家思想的代表作,全书又基本是由一个接一个 的寓言组成,这就形成了它最根本的一个特征:深寓言故事中去了。这种思想美与文字美、外型与本 质的极端的调和,使其在艺术上达到了极致。从这个意义上说, 《庄子》的文学特色即是其寓言的特色。
第二章 《诗经》
复习要点:
1、《诗经》概说 (1)《诗经》的性质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从西周
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 《诗经》按音乐性质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
类;采用了赋、比、兴三种艺术表现手法。 (2)《诗经》的编集 司马迁提出的“孔子删诗”说是错误的。
(3)《诗经》的传注 解释“四家诗”
第四章 屈原和楚辞
复习要点: 1、解释“楚辞”“九歌” 2、《离骚》的艺术特点 《离骚》是一首长篇抒情诗,在艺术上有突出的特 点:
第一,浓烈的激情和奇幻的想象。 第二,峻洁纯美,独立不屈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第三,比兴手法的拓展。 第四,结构、语言方面的特点。《离骚》全诗373句,是 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3、先秦文学经历的几个发展时期的文学状况
夏商王朝之前,宗教活动是社会文化的重要内容,因而巫 觋成为社会文化的主角。到了西周春秋,巫觋开始从文化主角 的位置上退下来,史官的地位上升,成为新兴文化的代表。 春秋战国之交,分封制度解体,士阶层崛起,文化渐次由官方 转移到士的手里。诸子的著作成为那一时期文化最杰出的代表。
2、《诗经》内容的分类 (1)讴歌祖先功业的诗篇 (2)描写农事活动的诗篇 (3)反映战争徭役的诗篇 (4)咏歌爱情婚姻的诗篇 (5)表达怨愤讽刺的诗篇
3、《诗经》的文学成就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在艺术上取得了卓著 的成就: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PPT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PPT](https://img.taocdn.com/s3/m/9e6d908a90c69ec3d4bb755a.png)
•《天问招魂》简介 《天问》是最为奇特的诗歌,仅次于离骚的长诗。它针对自然现象、
神话传说和远古历史、社会现实提出了170多个问题,体现了诗人见识渊博思想深刻以及勇于 怀疑批判的精神。作于放逐汉北之时。 《招魂》一般认为是屈原替楚怀王招魂的作品,较 高的艺术成就。特色:结构精密,铺排描摹。
擅长分析,能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设性具体对策。
第三节 董仲舒、刘向与西汉后期散文
•引经据典、以灾异论政:西汉中后期政论散文的主流新趋势
董仲舒《春秋繁露、天人三策》 它的文章推衍于《春秋》,天人相感、阴阳灾异
思想,逻辑严密,引经据典,冷静沉稳,完全没有西汉初期散文的纵横排宕之气。
刘向《战国策叙录》 经学家目录学家,结构严整逻辑清晰。描述春秋战国时期的 风云变化以及纵横家应运而生的历史情状。《新说、说苑》最具文学价值。
《墨子》71篇,今存53篇,保存了墨子墨家各派的基本思想。作者,一般认为墨子的弟弟。
特点:善于由小及大,连类譬喻,逐层推理;质朴无化,口语化。
2.《孟子》的雄辩色彩 •具有雄辩色彩。把握对方心理循循善诱;气势丰沛,是非鲜明。 •善于以典型事例、比喻和寓言说理。“出于幽谷,迁于乔木”
3.《庄子》深邃思想和美妙艺术表现的融合
•东汉赋体的创作演变
班固《两都赋》在题材和内容上,不再以苑囿田猎、宫殿景物、山 川物产为主,着重写京都,尤其是铺叙京都观念。在谋篇布局上, 摆脱了大赋通篇摹画而曲终奏雅的模式,极大加强了讽喻劝导的篇 幅。
张衡《二京赋》是汉代大赋的绝响。《归田赋》是东汉抒情小赋 的开山之作。
第四章 两汉诗歌
第一节 五言诗的兴起和成熟 最早的五言诗应该是东汉前期应亨和班固的作品,《赠四王冠诗》 《咏史》 张衡《同声歌》秦嘉《赠妇诗》标志着文人五言诗渐趋成熟。
张悦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串讲课件
![张悦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串讲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7c97e4bf5335a8103d22016.png)
《韩非子》是先秦诸子著作中使用寓言最多的。 【单】 韩非子的说理文,明切犀利,冷峻峭拔,而极善分析,条理
严密,议论透彻,在先秦说理文中自成一格。【单】
先秦史传散文— 概况
先秦诸子散文- - 概况
先秦散文小总结 《尚书》佶屈聱牙 《春秋》微言大义 《左传》叙事详赡 《国语》朴实质朴 《战国策》纵横恣肆
《国语》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国别史, 记载了周王朝及齐、鲁、吴、 越等国的史 实。以记言为主。风格质朴平实。
《战国策》
《战国策》,内容上主要记述战国时谋臣策士纵 横捭阖bǎi h é 的事迹和言论。经西汉刘向整理编订 成书,有不少夸饰的语言,风格辩丽恣肆。
《战国策》铺排纵恣的文学特色【简】【论】
《天问》是屈原作品中最为奇特的诗歌,共有370余句,1500 多字,是仅次于《离骚》的长诗,提出了l70多个问题,体现了诗 人的见识渊博、思想深刻以及勇于怀疑和批判的精神。【单】
《招魂》:是屈原替楚怀王“招魂”的作品。
艺术成就较高:
一、结构精密完美 二、长于铺排描摹
屈原的其他作品
作品 特色
内容
具体篇章
8
5
0
0
先秦散文 41
2
5
4
4
屈原和楚辞 16
3
3
2
4
朝代 章节 单选 多选 名词解释 简答 论述
上古传说文学 11
1
1
0
1
先秦文学 《诗经》 19
8
5
0
0
先秦散文 41
2
5
4
4
屈原和楚辞 16
3
3
2
4
歌谣
初民的歌谣 1. 《吕氏春秋》: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 2. 《弹[dàn]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肉)载于《吴越春秋》。 3. 反映原始歌谣一些风貌的最早资料主要是:甲骨卜辞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精讲10课件[83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精讲10课件[83页]](https://img.taocdn.com/s3/m/c1691104c1c708a1284a44e7.png)
杜甫及其诗歌的 诗史性质
杜甫其人 杜诗的诗史性质 杜诗的写实手法
2.“诗史”:指杜甫所写的反映安史之乱前后社会现实的诗歌。以时事入诗,带 有写实性质,充满爱国忧民精神
19.1 杜甫及其诗歌的诗史性质
19.1.2 杜诗的诗史性质
杜甫及其诗歌的 诗史性质
杜甫其人 杜诗的诗史性质
杜诗的写实手法
真题演练
杜甫的七言绝句大多是( ) A:以叙事手法写社会生活之作 B:用纪行方式写山川风物之作 C:感情深厚诗律精严之作 D:一气呵成的直实之作
19.3.1一、杜诗的主要风格:沉郁顿挫
19.3 杜诗的艺术风格及对后世的影响
一、杜诗的主要风格:沉郁顿挫 1.形成时间:主要成于杜甫晚年
2.主要内容:沉郁顿挫的情感基调是悲慨,沉郁是指感情的悲 壮深厚,顿挫指的是情感表达的波澜起伏。
2.提供了史的事实,可以证史,可以补史之不足。
3.还提供比事件更为广阔、更为具体也更为生动的生活画面。
19.1 杜甫及其诗歌的诗史性质
19.1.3 杜诗的写实手法 四、杜诗的写实手法 1.以时事入诗,直面社会现实; 2.既叙事件经过,又用力于细部描写; 3.融入强烈的抒情,以时事入诗却含有泪水和深情。
杜甫及其诗歌的 诗史性质
杜甫其人 杜诗的诗史性质 杜诗的写实手法
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 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 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 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 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 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
室中更无人, 急应河阳役, 夜久语声绝,
惟有乳下孙。 犹得备晨炊。 如闻泣幽咽。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第四编 隋唐五代文学
第一章 南北文学合流与初唐诗歌
自考00538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精讲
![自考00538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精讲](https://img.taocdn.com/s3/m/b82c1f6d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3699756.png)
重点第二编第三编第四编重点难点重点单选68106多选1112名词101-22简答0211论述1001分数25202035知识点1 概述中国古代文学的基本特征和品性2.3.4.5.知识点1 概述知识点2 早期的文学形式••••知识点3 春秋战国(周)文学305知识点4 西周到秦统一的文学➢春秋战国前期:春秋战国后期:知识点4 西周到秦统一的文学➢诸子散文:知识点4 西周到秦统一的文学➢诸子散文:7说理谢谢本章重难点分析重点难点知识点初民的歌谣知识点初民的歌谣谢谢知识点1 神话释义神话的特性:1.2.3.4.知识点1 神话释义神话和传说之间的关系:1.2.3.4.知识点2 我国神话系统1.2.知识点2 我国神话系统3.知识点2 我国神话系统中国神话的精神内涵1.2.3.4.知识点2 我国神话系统中国神话对后世文学的发展的影响1.2.试题举例•上古歌谣的产生与初民切身的生活密切相关。
试题举例•神话的性质。
1234本章小结谢谢本章重难点分析重点难点知识点1 概述•160篇•74631篇•40篇•••知识点1 概述《诗经》来源1.2.3.知识点2 婚恋诗1.2.3.知识点3 抒发多种人生感慨的诗1.3.知识点4 政治讽喻诗1.知识点4 政治讽喻诗2.3.知识点5 史诗及其他1.5知识点5 史诗及其他2.3.4.谢谢知识点1 《诗经》的写作特点1.2.知识点2 抒情与写实的统一1.2.3.知识点3 赋、比、兴的表现手法知识点3 赋、比、兴的表现手法知识点3 四言诗的典范知识点4 章法结构和语言的特点3427111070%40知识点4 章法结构和语言的特点1.。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详细课件讲义.doc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详细课件讲义.doc](https://img.taocdn.com/s3/m/630b34e980eb6294dd886c56.png)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详细笔记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歌谣和神话传说第一节上古歌谣识记:①《尚书。
尧典》、《吕氏春秋。
古乐》、《诗大序》中关于上古歌谣的论述。
《尚书。
尧典》: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
夔曰:於!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吕氏春秋。
古乐》: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
《毛诗大序》: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②《弹歌》、伊耆氏《蜡辞》和《周易。
贲卦》六四爻辞。
《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肉)。
伊耆氏《蜡辞》:土返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周易。
贲卦》:贲如,皤如,白马翰如,匪寇,婚媾。
理解:①上古歌谣的产生与初民切身的生活密切相关。
原始歌舞的产生与初民切身的生活密切相关。
最初的歌舞往往就是他们日常生活情状的重演或是庆祝、祭典活动本身。
初民每天都在创造新的歌舞,同时传唱已有的歌谣。
②原始歌舞诗、乐、舞合一的综合性。
歌唱和舞蹈是初民天然的表现和抒情方式。
初民每天都在创造新的歌舞,同时传唱已有的歌谣。
第二节神话传说1).神话及其产生识记:神话的性质。
1.神话都是想象或幻想的;2.神话是远古人类对所观察或经历的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解释和说明.3.神话反映着远古人类解释自然(社会)并征服自然(社会)的愿望。
4.神话只能产生在史前的远古时代,它是人类还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做出符合实际的解释之时代的产物。
理解:神话的劳动起源说。
劳动起源说认为神话伴随着初民的劳动生活而产生,宗教起源说指实为神话产生于初民的宗教活动。
劳动起源说:神话的内容总是反映着劳动生活,初民思维能力的不断发展与漫长时期的劳动生活有直接关系,劳动生活是神话得以产生的最根本条件。
宗教起源说:初民的敬畏和崇拜观念,产生于他们对生活经验的最初思考,这便是最初的宗教观念。
当他们从崇拜敬畏,变而为企图解释和支配自然力时,神话也就产生了。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第一编精品PPT课件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第一编精品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5a3e6982cc58bd63086bd2d.png)
二 我国神话系统
• 主要散见于《楚辞》、《山海经》、《淮 南子》等古籍中。
• 主要类型及代表作: 创世神话: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 自然灾害神话:女娲炼石补天、后羿射日、
大禹治水、精卫填海、夸父追日 战争神话:黄帝战蚩尤
三 我国神话精神内涵及其影响
• 精神内涵: ※原始思维的基本特征:通过神幻的想象,
(一)左传的叙事艺术
• 两个方面: 富有文学表现力的剪裁功夫 采用全知叙事视角:场面、细节、人物语言
(二)左传的写人艺术
• 奠定了史传文学写人的基本艺术规则。 1、以言语、行为表现人物特征 2、把人物置于矛盾冲突的环境中塑造 3、注意多侧面刻画人物,写出性格发展
(三)左传的辞令艺术
• 理富文美 • 婉转伶俐
• 原始歌舞诗、乐、舞三位一体的综合性。
上古歌谣与初民生活
• 源于生活 • 展现生活 • 祈愿向上
• 《易·贲》六四、《易·中孚》九二、《弹 歌》、《蜡辞》
• 特点:风调简朴、语句平实、声韵协调
第二节 上古神话传说
• 一、神话释义: 神话基本特性:P42 4点 • 神话与传说的联系:紧密联系,明显区别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2014.03.08—03.30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内容概况
• 先秦文学:上古时期(上古歌谣与神话传 说)、先秦时期(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
• 秦汉文学:史传散文、辞赋、乐府诗歌 • 魏晋南北朝文学:诗歌、散文和辞赋、小
说 • 隋唐五代文学:诗歌、散文、传奇、词
为什么要学这门课?
直抒胸臆 比:比喻;两种情形,修辞手法、整诗用比 兴:起兴或发端;两种情形:相关情思,烘
托气氛、联系作用;不相关情思,起韵
自学考试 自考张悦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精讲5课件
![自学考试 自考张悦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精讲5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2a9a784050876323112126d.png)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张悦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第一编 先秦第二编 秦汉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第四编 唐/五代第一章 建安诗歌第二章 正始诗歌第三章 两晋诗歌第四章 田园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第五章 南北朝诗歌第六章 魏晋南北朝散文和辞赋第七章 魏晋南北朝的小说第一节 陶渊明的生平陶潜,字渊明,又字元亮,号五柳先生。
在彭泽令任上,辞官归隐。
选一、陶渊明田园诗的情思内涵(内容)1.描绘田园风光的恬美意境和朴茂生气。
2.真实描写躬耕生活及乐观心态。
3.记叙与农夫野老、素心挚友的往还。
二、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境界1.冲淡之美:创造了情味极浓的冲淡之美,平淡自然却韵味淳厚,最具代表的 是《饮酒》其五就创造出一个宁静平和的精神境界。
2.冲淡之美的原因:形成陶渊明平淡自然之美的原因,一是诗人心境的平和散 淡,二在于诗人语言的平易质朴。
3.真情实感:语言上质朴无华,不加雕饰,极尽纯净之美。
他的诗句魅力,在 于全是以他性情中自然流出的言语,在于内在感情力量。
第二节 陶渊明的诗歌成就拓展此处为感受文章风格,不用背归园田居 其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 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 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 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 但使愿无违。
第三节陶渊明的散文和辞赋陶渊明的文学成就:1.成就:① 开拓了新的诗歌领域——田园诗② 创造了冲淡之美的艺术境界——“开千古平淡之宗”2.作品:① 诗: 平和冲淡 —《饮酒》《归园田居》“金刚怒目”—《咏荆轲》《读山海经》② 文:《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等③ 赋:《归去来兮辞》《感士不遇赋》《闲情赋》第三节陶渊明的散文和辞赋拓展此处为感受文章风格,不用背归去来兮辞 节选 陶渊明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 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 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张悦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第一编 先秦第二编 秦汉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第四编 唐/五代第一章 建安诗歌第二章 正始诗歌第三章两晋诗歌第四章 田园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第五章 南北朝诗歌第六章 魏晋南北朝散文和辞赋第七章 魏晋南北朝的小说一、志人小说名(一)兴盛原因是受当时士大夫阶层讲究名士风度的影响,以及士大夫阶层崇尚谈玄理 而不谈政事, 清议品评人物的影响。
主要内容是记述人物言行片段,代表作是刘义庆《世说新语》(轶事)还保留下来的有《西京杂记》作者是 葛洪。
《笑林》开后世诽谐文学先河。
一、志人小说名(二)刘义庆《世说新语》①内容:反映士族阶层精神面貌和生活方式,标榜儒家名教,以儒家伦理道德为标准, 崇尚老庄自然,描述魏晋风度,名士风流。
②风格: 表现人物性格用多种手法刻画人物形象,文字短小,中心事件突出。
③手法:语言精练、隽永传神,比喻精妙。
④成语:拾人牙慧、难兄难弟、一往情深、乘兴而来,兴尽而归。
⑤影响:成为后世笔记小说发展基础《世说新语》属于( )A、 公案小说B、 历史演义C、 志怪小说D 、 志人小说《世说新语》属于( )A、 公案小说B、 历史演义C、 志怪小说D 、 志人小说正确答案:D《世说新语》属于志人小说,故选择D二、志怪小说(一)兴起原因是受到佛经故事和方士的影响,主要记录神仙方术、鬼魅妖怪、异域奇物和佛法灵异。
大多宣扬鬼神思想。
部分民间传说具有积极意义,如《李寄斩蛇》《三王墓》等。
代表作品是干宝的《搜神记》和张华的《博物志》。
二、志怪小说(二)《搜神记》①思想内容:积极意义的古神话、现实意义的民间传说。
目的是宣扬鬼神真有,反映人民对坏人坏事进行斗争的正义精神和智慧勇敢。
②艺术风格:结构完整,描写生动,初具短篇小说规模。
故事离奇,想象浪漫,注意刻画人物性格,情节曲折,文笔华丽。
③思想艺术特点:鞭挞恶势力,揭露官吏罪行;反映战乱灾难事件,向往美好生活; 反映封建桎梏[gù]对自由婚姻的摧残,追求美好爱情;赞扬斗争精神;解释自然现象, 表现战胜自然灾害愿望。
魏晋南北朝诗人综述魏晋南北朝的辞赋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第一编 先秦第二编 秦汉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第四编 唐/五代第一章 南北文学合流与初唐诗歌 第二章 盛唐的诗人们第三章 李白 第四章 杜甫第五章 大历诗坛 第六章 中唐诗歌第七章 李商隐与晚唐诗歌第八章 唐代散文第九章 唐传奇与俗讲、变文 第十章 唐五代词盛唐诗歌总结贞观诗坛初唐盛唐流派上官体初唐四杰文章四友沈宋吴中四士其他山水田园豪侠诗人边塞诗诗 人李世民上官仪王勃杜审言沈佺期张若虚刘希夷王维王翰高适 李白虞世南杨炯李峤宋之问贺知章王绩孟浩然王昌龄岑参 杜甫卢照邻苏味道包融陈子昂常建崔颢王之涣骆宾王崔融张旭诗风 应制诗律诗的定型,复兴建安风骨和复兴风雅唐代诗歌中唐晚唐诗人流派 大历十才子其他元白诗派韩孟诗派苦吟诗人诗人刘长卿韦应物元稹韩愈刘禹锡李商隐贾岛皮日休陆龟蒙顾况白居易孟郊柳宗元杜牧姚合聂夷中司空图李益张籍李贺许浑杜荀鹤王建罗隐诗风 盛唐向中唐过渡更重视文学的现实性咏史、隐逸、讽喻+李商隐两大诗歌流派山水田园诗派盛唐边塞诗派豪侠诗人主要内容山水之美以及田园生活边塞生活及风光热衷于功名富贵主要风格静逸明秀,冲淡闲远雄浑奇伟,慷慨悲壮清刚劲健,豪爽俊丽代表诗人王孟(王维和孟浩然)高岑王翰、王昌龄、崔颢第一节 隋代文学1.整体风格:隋初文学,南北诗风并存,到隋炀帝,诗风朝 重文采 的南朝诗风发展2.北齐、北周旧臣:卢思道、杨素、薛道衡:北朝诗风代表。
3.梁、陈入隋的文人:江总、许善心、 虞世基、王胄、庾自直,南朝诗风带入隋朝。
4.卢思道《从军行》:采用思妇,征夫结构,反映边塞生活。
5.杨 素《出塞》:流动粗犷深沉的悲凉情思。
慷慨呜咽。
6.薛道衡:闺怨诗《昔昔盐》“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
隋炀帝杨广身边文士的诗风特点是( )A、 重文采B、 重气质C、 重格律D 、 重理致隋炀帝杨广身边文士的诗风特点是( )A、 重文采B、 重气质C、 重格律D 、 重理致正确答案:A隋炀帝杨广身边文士的诗风特点是重文采,故选择A唐代文学分期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准备期。
代表诗人:上官体、沈宋、初唐四杰、陈子昂等鼎盛期。
代表诗人: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等兴盛期。
代表诗人:大历十才子、白居易、元稹、韩愈、孟郊、李贺等 晚照期。
代表诗人:李商隐、杜牧等一、贞观诗坛1.人物:唐贞观年间 , 以唐太宗李世民为诗坛盟主 , 在他身边的北方文人和南朝文士,包括虞世南、上官仪。
2.风格:受南朝诗风影响 , 重声律辞采;表现技巧上,由刚健质朴趋向贵族化和宫廷化。
二、上官体1.人物:指初唐宫廷诗人 上官仪 及其效仿者的诗体。
(提出“六对”“八对”)2.风格:多应制奉和之作,绮错婉媚,重视诗的形式技巧,婉转工整。
追求声律辞采之美,多为五言。
三、王绩《野望》《野望》艺术风格:五言律诗,以平淡自然的话语表现自己的生活情感不施脂粉的朴素美。
如: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
随堂演练上官仪诗歌的艺术风格是()A、 慷慨悲壮B、 沉郁顿挫C、 婉媚工整D 、 清新自然随堂演练上官仪诗歌的艺术风格是()A、 慷慨悲壮B、 沉郁顿挫C、 婉媚工整D 、 清新自然正确答案:C上官仪诗歌的艺术风格是婉媚工整(绮错婉媚)第二节 贞观诗坛与“初唐四杰”四、初唐四杰1. 人物:王勃、卢照邻、杨炯、骆宾王。
2. 风格:长于律诗,反对纤巧绮靡,提倡刚健骨气。
抒发一己情怀,作不平之鸣。
诗歌出现慷慨悲凉的感人力量。
思索人生哲理, 描写场景题材开始走向市井。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 儿女共沾巾。
拓展3. 特色:王、杨擅长五言律诗,卢、骆擅长七言歌行,杨炯五律见长 。
一、文章四友1.人物:指李峤[qiáo]、苏味道、崔融、杜审言,四人律诗以五律居多。
2.特殊人物:其中以 杜审言 成就最高。
二、杜审言1.代表作:《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是其最有名的 五律诗2.艺术特点:生动地写出了早春的气息,给人以华妙超然之感外,体现出丰满圆融之美。
拓展《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三、宋之问、沈佺期1.成就:律诗的定型,是由宋之问和沈佺期最后完成的。
2.宋之问:《度大庾岭》和《渡汉江》。
3.沈佺期:《遥同杜员外审言过岭》是早期七言律诗的成熟之作,是初唐七律的 样板。
《遥同杜员外审言过岭》天长地阔岭头分,去国离家见白云。
洛浦风光何所似,崇山瘴zhàng疠不堪闻。
南浮涨海人何处,北望衡阳雁几群。
两地江山万余里,何时重谒圣明君。
拓展宋之问、沈俭期在诗歌创作领域的主要贡献是()A、 风骨的确立B、 律诗的定型C、 提出“六对”、“八对”之说D 、 提出风雅、兴寄之说宋之问、沈俭期在诗歌创作领域的主要贡献是(B )A、 风骨的确立 (刘勰《文心雕龙》)B、 律诗的定型C、 提出“六对”、“八对”之说 (上官仪 )D 、 提出风雅、兴寄之说 (陈子昂)正确答案:B宋之问、沈俭期在诗歌创作领域的主要贡献是律诗的定型一、陈子昂的诗歌特征及对唐诗变革的影响。
1.复归风雅:追求风骨、比兴。
主要体现在38首《感遇》诗,继承阮籍《咏怀》,寄 托遥深。
2.骨气端翔,音情顿挫:诗中的壮伟之情和豪侠之气具有唐诗风骨,《登幽州台歌》二、吴中四士1.人物:是初、盛唐之交的四位诗人。
指张若虚、贺知章、张旭和包融。
2.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孤篇横绝,竟为大家”;“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三、刘希夷《代悲白头翁》:“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随堂演练下列哪首诗被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A、 刘希夷《代悲白头翁》B、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C、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D 、 卢照邻《长安古意》随堂演练下列哪首诗被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A、 刘希夷《代悲白头翁》B、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C、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D 、 卢照邻《长安古意》正确答案:C本题考查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抒情气氛优美 浓都,语言清丽,笔触细腻,韵调流利婉转,为历代人们所传诵,被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第一编 先秦第二编 秦汉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第四编 唐/五代第一章 南北文学合流与初唐诗歌 第二章 盛唐的诗人们第三章 李白 第四章 杜甫第五章 大历诗坛 第六章 中唐诗歌第七章 李商隐与晚唐诗歌第八章 唐代散文第九章 唐传奇与俗讲、变文 第十章 唐五代词唐代文学分期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准备期。
代表诗人:上官体、沈宋、初唐四杰、陈子昂等鼎盛期。
代表诗人: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等兴盛期。
代表诗人:大历十才子、白居易、元稹、韩愈、孟郊、李贺等 晚照期。
代表诗人:李商隐、杜牧等一、王维,又称为“王摩诘”或“王右丞”,另有“诗佛”之称。
1. 代表作:① 早年积极进取 —《少年行》② 后期隐逸的山水田园诗 — 《山居秋暝》《辛夷坞》③ 归于禅心佛性 — 《山居即事》2. 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征(简述王维归隐诗的空静之美):① 创造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静逸明秀意境,多描写 空山 的宁静② 有空明境界和宁静之美,善于通过捕捉自然景物来创造一种“无我”意境③ 受禅宗影响,诗中常有佛心禅趣,表现出摆脱尘世之累的宁静心境。
空灵拓展第一节 王维、孟浩然等山水田园诗人此处为感受文章风格,不用背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 王孙自可留。
鸟鸣涧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辛夷坞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è 。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鹿柴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第一节 王维、孟浩然等山水田园诗人二、孟浩然1.代表作:① 济时用世愿望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② 朴实的田园风景画 — 《过故人庄》2.山水诗的风格特点:在自然 流走,冲淡闲远,不求工而自工。
①早年有怀有济时用世的强烈愿望。
放弃仕途后寄情山水,以示不同流俗的清高。
②贴近自己,诗中常出现“余”“我”。
③孟浩然偏爱水行,情思与景物橡交融,形成平淡清远而意兴无穷的明秀诗景。
妙《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 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 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 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 还来就菊花。
拓展《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