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教学:浅谈新课程下的高中地理教学改革与评价改革精编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教学:浅谈新课程下的高中地理教学改革与评价改革精
编版
浅谈新课程下的高中地理教学改革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全面启动,地理课堂教学面临着新的变革,“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核心理念的确立,是对教学改革与评价改革的重大突破。它呼唤着人性的回归,关注人格的完善,注重生命的发展。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进行整合,培养“文理兼通、学创俱能”的现代高素质人才。如果说课程改革是给了教师、学生一个研究创新的空间,那么教学改革与评价改革就是在这个空间里飞翔的比翼鸟,它们需要平衡发展,相辅相成,相互制约。教学改革可以带动评价改革,评价改革又可以促进教学改革,所以说课程改革是培养现代人才的基础,教学改革是落实课程改革的关键,评价改革则是使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顺利进行的保证。下面,笔者就实施新课程以来对湘教版高中地理教学与评价改革方面谈几点粗浅的体会与大家共勉。
一、课程改革是基础,深切领会新教材
全国各地高中新课程改革已进行得如火如荼,我也有幸成为湘教版新课程高中地理教材的实践者,刚一开始感到很茫然,无从下手,正文内容很简学,但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很多,并都以活动题的形式出现,觉得不如老教材好教。但随着对新课程理念的深切理解。在教学中加上自己的用心摸索,越来越感到新教材就像陈年老酒,越品越醇厚,越教越有味。
新课程的地理教材从现实问题入手,联系社会实际、贴近学生生活的方式引入,始终贯穿人地关系相协调的思想,采用了参与式、合作式、探究式、直
接体验和实践等学习方法,注重学生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设置了阅读、活动等许多栏目,更新知识截体,对人口增长、资源开发、能源供给、土地利用、区域发展、生态布局、环境保护等问题进行了深入阐述并列举大量生动的实例让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新教材充分体现了现代性、实践性、探索性、开放性、发展性和趣味性的特点。
新课程教材强性很大,教材内容只是给教师提供一个教学思路,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不必死“教教材”可以灵活地“用教材”。这为教师的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空间。
对新课程了解越多,研究越多,实践越丰富,就会感到新课程确实带给我们一个明媚的春天,有着生机勃勃的旺盛的生命力。它既是我们培养现代人才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我们搞好教学改革和评价改革的前提和基础。
二、教学改革是关键,课堂教学求真求活
新课程的教学本质是“对活”,是“交流”,是“沟通”。教学实际上是师生以教学资源为中介的相互影响过程,是一种特殊的人际交往活动过程。
新课程核心理念所追求的教学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突破口,构建开放式的新课堂。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中,新课程倡导和凸现的是“主动、合作、探究”。实现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由独立学习向合作学习的转变,由接受式学习向探究式学习转变。
“主动”重在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内在的驱动力,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凸现的是自主学习。
“合作”重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以及集体观念,有责任有分工地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凸现的是交往、互动和合作意识。人都是社会的一分子,学会怎样与人交往、合作也是一种能力的培养。
“探究”重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意识和实践性、过程性和开放性,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能为社会培养更合格的人才,不再是以前高分低能式的人才。
新课程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是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拓展的基本模式来展开的,笔者平日的教学,就是根据新课程理念下的学生学习方
式,新课程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构建问题解决型教学模式。遵循“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到“自主学习、探索规律”再到“用规律,解决问题”的思路来组织教学教程。具体操作如下图:
笔者按此思路给学生上课,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激发了学生对地理学科的浓厚兴趣,我还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将学生学习活动的空间拓展到了生活和社会的各个领域,通过自己的体验和感悟来生动活泼地学习,既锻炼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也彰显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以人为本,洋溢爱心,富有创意的人性化教学,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现代高素质人才。使教学改革实实在在成为整合“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关键。
三、评价改革是保证,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
美国的一位教育家在1985年就提出:“评价最重要是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评价从“选拔”走向“发展”,也就是意味着由“证明”走向“改进”。新课程需要什么样的评价,这是一个高度的开放,不断发展的问题,这一问题将不断引领着广大教育实践者去求解与探索,引领我们将学生视为:“有智慧,有尊严的个体”,在评价中关爱每一个生命的发展,去挖掘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立足“过程”对学生终身发展高度负责。
新课程评价呈现出多元性、主体性和开放性的特点。评价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督促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学生没有独立学习的自主性,又怎么能成为评价的主体,进行自我评价?没有小组的合作学习交流过程,又怎么能有小组合作伙伴的互评?没有探究式的学习过程,又拿什么去评价学生的地理能力和创新能力。因而教学改革能带动评价改学,评
价改革又直接制约教学改革,有什么样的评价观,就有什么样的教学观,因而以评价改革来促进教学改革,达到以教带评,以评促教的目的,使评价改革实实在在成为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顺利进行的保证。
笔者一直采用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为评价体系。做到公正地、恰如其分地评价每一个学生。学生是评价主体,让学生掌握评价方法和评价程序。具体操作如下:
设计评价程序阶段:在确定评价标准之后,各小组要考虑先评什么,后评什么,先评每个人在动手操作之前的准备工作怎样?如第二章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的学习中关于地貌形态的研究,要学生调查本地的典型地貌形态,访问老人,请他们讲一讲近几十年来当地表形态的变化情况。还要注重图片等相关资料的搜集,再评野外实践能力,尤其是野外考察时,要注意小组成员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