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杠杆的平衡条件-学案

合集下载

杠杆的平衡条件教案

杠杆的平衡条件教案

《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是杠杆,能从常见的工具和简单机械中识别出杠杆;理解支点、阻力、阻力臂、动力、动力臂;知道杠杆平衡的条件;能根据实际需要正确选择和使用杠杆。

二、方法与过程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参与科学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创造想象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能根据自己制定的分类原则给杠杆分类;学习分类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激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了解杠杆在我国古代的应用。

【教学重点】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教学难点】1.设计“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方案;2.力臂的确定.【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引导创新。

【实验器材】铁架台、杠杆、钩码若干;【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展示各种工具:剪刀、钳子、指甲刀、瓶盖起子、食品夹等。

指出这些简单的工具都称为简单机械。

幻灯展示:机床、缝纫机、起重机等。

指出这些也是机械,不过比较复杂,称为复杂机械。

但无论多复杂的机械都是简单机械组合而成的。

学习简单机械的知识是理解复杂机械的基础。

本节课研究最简单的机械——杠杆。

二、新授(板书)第一节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是一种古老而简单的机械,许许多多机械的应用改变和丰富了我们的生活。

今天我们就从生活中的杠杆说起,了解机械与人的关系。

(板书)1.认识杠杆让学生展示自带的杠杆(铁锤、剪刀、轮轴、扳子、钢丝钳、镊子等)并说出其应用及特征。

讨论、归纳各种杠杆的共同特征:(板书)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就称为杠杆。

(板书)2.认识杠杆的几个概念介绍支点、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强调力臂的画法:·找支点;·画出动力和阻力的作用线;·过支点向力的作用线作垂线,垂线的长度即是力臂。

概括为:一找点二画线三作垂线段。

学生画力臂。

大人和小孩能一起玩跷跷板吗?(板书)3.杠杆的平衡条件(1)猜想与假设让学生充分猜想,同时图片展示,什么叫杠杆的平衡。

小学科学公开课《杠杆的平衡条件》教案

小学科学公开课《杠杆的平衡条件》教案

小学科学公开课《杠杆的平衡条件》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杠杆的基本概念,知道杠杆是由支点、动力和阻力构成的。

2.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杠杆的平衡条件,理解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的原理。

3. 通过实验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4. 教育学生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杠杆的定义及构成2. 杠杆的平衡条件3. 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4.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的原理5. 应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的原理。

2. 教学难点:理解并应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问答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者,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杠杆实验,引发学生对杠杆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杠杆的基本概念,介绍支点、动力和阻力的概念。

3.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杠杆的平衡条件,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讨论得出结论。

4. 讲解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的原理,让学生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5. 布置实践任务:让学生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一个平衡的杠杆装置。

6.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杠杆的平衡条件和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的原理。

7.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观察和分析周围的杠杆现象,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学生对杠杆的基本概念、平衡条件的理解和应用,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分析、总结能力,以及对杠杆平衡条件的理解。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以及对杠杆平衡条件的理解和运用。

10.1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导学案

10.1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导学案

八年级物理导学案备课时间: 4.10 上课时间:主备教师:年级审核:课题:§10—1科学探究:杠杆平衡条件(1)课型:新授【考纲要求】1.能从常见的工具和简单机械中识别杠杆2.能在杠杆上确认支点、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的位置。

3.能准确画出动力臂与阻力臂。

4.会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会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有关问题。

【教学重难点】1.能准确画出动力臂与阻力臂。

2.会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会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有关问题。

【重难点命题方向】【考点一】杠杆及杠杆的五要素1.杠杆————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转动的。

杠杆的特征是什么?2.杠杆的五要素:(1)支点:;用符号表示;(2)动力:杠杆转动的力;用符号表示;(3)阻力:;用符号表示;(4)动力臂:从到的距离;用符号表示;(5)阻力臂:从到的距离;用符号表示。

例题1:在右图中标出支点、动力和阻力,并画出力臂。

总结:画力臂的方法:一找支点;二画线(画出力的作用线)三作垂直;(由支点向力的作用线作垂线)四标记。

『练习』1.请同学模拟我们祖先建造咸阳宫时利用硬木棒搬动巨大的石块、木头等重物,,如图1,认识支点O、动力F1.动力臂L1.阻力F2.阻力臂L2。

2.在图2中,要把石块撬起来,你有几种方法,在图中画出不同方法的动力方向和支点位【考点二】杠杆的平衡条件(一)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什么是杠杆的平衡状态?杠杆的平衡是指杠杆处于 或者 2、猜想:杠杆的平衡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3、实验设计1)所需器材: , ,2)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实验时,应注意以下几点:调节杠杆使它在水平位置保持静止,如果左边高,平衡螺母向 调节。

想一想:我们为什么要求杠杆水平位置平衡?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步骤:a.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注意:左右两端平衡螺母都往_______调。

)b.在杠杆的左侧挂上适量的钩码,用弹簧测力计在杠杆右侧竖直向下拉,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记下弹簧测力计示数F 1,钩码对杠杆的拉力F 2是阻力。

杠杆平衡条件学案 -【完整版】

杠杆平衡条件学案 -【完整版】
(2)如图乙所示,在A位置上挂两个相同钩码,应该在B位置挂上个同样的钩码,才能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3)取下B位置的钩码,改用弹簧测力计拉杠杆的C点,弹簧测力计由位置1逐渐转至位置2的过程中,杆杠在水平位置始终保持平衡(如图丙),测力计示数将.
3、小明通过实验探究杠杆平衡时动力和动力臂的关系.
(1)实验前,将杠杆中点置于支架上,杠杆开始所处的状态如图甲所示,接下来的操作是向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杠杆平衡条件
【学习目标】
1、能设计出实验步骤和实验表格。
2、能动手完成实验,会处理实验数据,并能得出杠预习内容:阅读书76、77、78页。
(二)、知识回顾:
1、杠杆的五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力臂是。
3、当杠杆在动力和阻力的作用下时,我们就说杠杆平衡了。
(三)、实验过程:
1、请同学们把自己设计的实验表格画出来。
2、分析表中数据,得出结论。
杠杆的平衡条件是:。
表达式:。
(四)、交流评估:各组汇报总结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五)、拓展实验:
1、上述探究动力、阻力的方向相同都是向下的,如果动力阻力方向相反,一上一下,那么杠杆平衡条件是否仍然成立呢小组交流讨论应怎样设计实验需要补充什么器材画出实验表格。
2、完成实验并得出结论:
【当堂检测】
1、如图甲是“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
如图乙所示杠杆也处于平衡状态,这样做实验的不足之处是,改进实验:若不改变O点右侧钩码的数目和位置,将O点左侧的所有钩码都挂在字母的下方,仍可实现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探究杠杆的平衡原理学案

探究杠杆的平衡原理学案

班级姓名序号_____22_______课题:10.1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课型:新授使用时间:【学习目标和重难点】学习目标知道杠杆五要素,会画杠杆的示意图,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灵活运用解题教学重点: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教学难点:关于杠杆的作图;【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法、举例法、组织讨论法。

【学法指导】对比法、练习法。

【学习过程】1、课前准备1)在的作用下能绕某一转动的硬棒就叫杠杆。

2)杠杆的五要素:支点:。

动力。

动力臂:。

阻力,阻力臂。

3)杠杆在动力和阻力作用下处于或时,我们就说杠杆平衡了。

4)杠杆的平衡条件是,用公式表示为。

2、课堂研讨引入:阿基米德曾经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

一、什么是杠杆?观看课本杠杆图片,归纳什么是杠杆?1、在力的作用下,能绕某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做杠杆。

举例:在现实生活中,你还能举出哪些杠杆的实例吗?2、杠杆的五要素: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画力臂的方法:一找(找准支点)二画(画出力的作用线)三引(引垂线)四标(标垂足---直角符号、标力臂---大括号和字母)3、思考讨论:1)、杠杆是否都是直的?2)、力臂是一定在杠杆上吗?3)、如果力的作用线过支点,力臂为多少?4)、动力阻力的方向有何不同?二、杠杆的平衡条件1、什么是杠杆的平衡状态?杠杆处于__________或___________。

2、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 )、提出问题:杠杆平衡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 2 )、猜想与假设:3、实验探究思考与讨论:1杠杆两端装置两只可调节的螺母,能起什么作用?2为什么要求杠杆静止时,在水平位置呢?3杠杆调平的方法是什么?4为什么要多次实验?4、进行实验收集证据5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公式表示为: F1l1= F2l26:问题探究1、两端去掉相同质量的钩码,杠杆平衡吗?2、将两端钩码向支点移同样的距离,杠杆平衡吗?3、如何用弹簧测力计将杠杆调平三小结:1.学习了杠杆、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等概念.2.探究了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公式表示为:F1l1= F2l2四、课堂练习1.作用在杠杆上的动力为50N,阻力为600N,杠杆恰好平衡,则杠杆的动力臂和阻力臂之比为。

小学科学公开课《杠杆的平衡条件》教案

小学科学公开课《杠杆的平衡条件》教案

小学科学公开课《杠杆的平衡条件》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杠杆的概念,掌握杠杆的平衡条件。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杠杆的概念:杠杆是一种硬棒,能在力的作用下绕固定点转动。

2. 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3. 杠杆的分类:一类杠杆、二类杠杆、三类杠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的分类。

2. 教学难点:杠杆平衡条件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具:杠杆模型、杠杆架、钩码、测力计。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记录表格。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杠杆实验,引发学生对杠杆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探究:引导学生观察杠杆的构造,让学生自己尝试找出杠杆的平衡点,并记录下来。

3. 讲解:讲解杠杆的平衡条件,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的原理。

4.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利用测力计、钩码等器材,验证杠杆的平衡条件。

5. 总结:通过实验结果,总结杠杆的平衡条件,并介绍杠杆的分类。

6.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杠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7. 作业:布置一道有关杠杆平衡条件的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8. 反馈:课后收集学生的作业,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解,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杠杆概念和平衡条件的理解。

2. 实验操作: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对平衡条件的应用。

3.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后习题的完成质量,检验学习效果。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确认学生是否掌握了杠杆的基本概念和平衡条件。

2. 反思教学方法:考虑学生的参与度和实验操作的有效性,调整教学策略。

3. 反思教学效果:根据学生的反馈和作业情况,评估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八年级物理沪科版10.1杠杆平衡条件导学案第一课时

八年级物理沪科版10.1杠杆平衡条件导学案第一课时

§10.1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第1课时)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学习重难点】1认识杠杆,知道什么是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2能初步探究出杠杆平衡的条件;能正确的画出(找出)杠杆上的动力臂、阻力臂3会运用杠杆平衡条件解简单问题,能正确判断省力杠杆,费力杠杆和等臂杠杆【知识准备】1、常见平衡状态指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处于或状态。

2、作出点A、点B到直线L的距离【学习过程】一、认识杠杆1、[交流讨论] 举出在生活和生产劳动中一些杠杆的实例,通过讨论说出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2、与杠杆有关的概念(杠杆上的五要素)[自主学习](1)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叫做______,用字母______表示;使杠杆转动的力叫做_______,用字母_____表示;阻碍杠杆转动的力叫做_______,用字母_____表示。

(2)杠杆上从支点到距离叫做动力臂,用字母______表示;杠杆上从支点到距离叫做阻力臂,用字母______表示。

(3)以剪刀为例,图中“O”表示杠杆的,“F1”表示杠杆受到的,“F2”表示杠杆受到的,“L1”表示,“L2”表示。

剪刀是两个杠杆的组合[难点突破]力臂的画法练一练1:如右图所示,下列关于力臂的说法正确的是()A、OA是动力臂B、OB是阻力臂C、AC是动力臂D、OD是阻力臂练一练2:画出下图中两杠杆的动力臂和阻力臂。

二、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的平衡是指杠杆或。

杠杆平衡时,动力、动力臂和阻力、阻力臂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实验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参考课本186页) 选择的实验器材:设计的实验步骤:看演示图片将有关数据填入表中: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 公式表达: 。

[思考练习]设每格为0.1m1、右图1所示的杠杆能处于平衡状态,为什么? ;如果把A 、B 两点分别向O 点移动一格,杠杆还能平衡吗利用杠杆平衡条件判断一下 ?2、如右图2所示的的杠杆处于平衡状态,则( )A 、OA F OB G ⋅=⋅ B 、OB F OB G ⋅=⋅C 、OC F OB G ⋅=⋅D 、OD F OB G ⋅=⋅ 3、右图3所示,杠杆挂上钩码后刚好平衡, 每个钩码的质量相同,在下列情况中,杠杆还能保持平衡的( )A 、左右砝码各向两端移一格B 、左右各减少一个砝码C 、左右各减少一半砝码D 、左右各增加一个砝码4、 画出下列图中杠杆的 动力臂和阻力臂:三、杠杆类型: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 1xL 1=F 2xL 2 1221F F L L = 杠杆上的力和力臂成 比1.若L 1>L 2 则F 1<F 2 动力臂大于阻力臂 动力小于阻力 属于 类杠杆 例:撬棒 老虎钳2.若L 1<L 2 则F 1>F 2 动力臂小于阻力臂 动力大于阻力 属于 类杠杆例:夹砝码的镊子 扫帚3.若L 1=L 2 则 F 2=F 1 动力臂等于阻力臂 动力等于阻力 属于 类杠杆例:天平 自行车龙头四、应用题:1.如图杠杆上每格表示0.01m ,每个钩码重2N,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多少牛?已知:L 1= L 2= F 2=求:F1= ?解:课堂反馈:请将本节课不懂的地方写出。

杠杆的平衡条件教案

杠杆的平衡条件教案

杠杆的平衡条件教案教案标题:杠杆的平衡条件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杠杆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 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其应用。

3. 能够通过实际问题应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1. 杠杆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 杠杆的平衡条件。

3. 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

教学难点:1. 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2. 能够通过实际问题应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白板、黑板笔、教学PPT。

2. 学生准备:教科书、笔记本。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和引入实例的方式,引起学生对杠杆的兴趣,并激发学生思考杠杆平衡的条件。

- 教师可以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杠杆吗?它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教师可以列举一些杠杆的实际应用,如剪刀、撬棍等,并引导学生思考杠杆平衡的条件。

Step 2:理论讲解(15分钟)教师通过教学PPT或板书,向学生详细介绍杠杆的定义、基本概念和杠杆平衡的条件。

- 教师可以使用图示和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杠杆的结构和作用原理。

- 教师可以通过公式和数学推导,解释杠杆平衡的条件。

Step 3:示例分析(20分钟)教师通过具体的示例,引导学生应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问题。

-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如杠杆平衡的物体质量和距离的关系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和计算。

-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和解答,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Step 4:拓展应用(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杠杆平衡条件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并展示相关实例。

-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杠杆平衡在机械工程、建筑工程等领域的应用,并展示相关实例。

-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主搜索和探究,了解更多关于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

Step 5:总结归纳(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与学生一起回顾杠杆的定义、基本概念和平衡条件。

-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你们对杠杆的平衡条件有什么理解?能否举例说明?”-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疑惑,并进行解答和讨论。

第一节杠杆的平衡条件导学案

第一节杠杆的平衡条件导学案

第一节杠杆的平衡条件导学案一、教学内容1. 杠杆的概念及其分类2. 杠杆的平衡状态3. 杠杆的平衡条件4. 力臂的概念及计算5. 杠杆的应用二、教学目标1. 理解杠杆的概念,掌握杠杆的分类及平衡状态的特点。

2. 推导并记忆杠杆的平衡条件,能运用杠杆平衡条件分析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动手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其应用。

难点:杠杆平衡条件的推导过程,力臂的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杠杆模型、剪刀、绳子、滑轮组等。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一个剪刀,让学生观察剪刀的杠杆结构,引导学生思考剪刀在使用过程中是如何实现平衡的。

2. 概念讲解教师介绍杠杆的概念,讲解杠杆的分类及平衡状态的特点。

3. 平衡条件推导4. 力臂的概念及计算教师讲解力臂的概念,演示如何计算力臂。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计算几个实例的力臂。

5. 杠杆的应用教师通过实例讲解杠杆的应用,让学生体会杠杆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6. 随堂练习教师给出几个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问题。

7. 课堂小结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其应用。

六、板书设计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下列杠杆的力臂(单位:cm)(1)一把剪刀,动力臂为10cm,动力为2N。

(2)一个滑轮组,动力臂为20cm,动力为3N。

(3)一根撬棍,动力臂为30cm,动力为4N。

2. 答案:(1)力臂为2cm。

(2)力臂为6cm。

(3)力臂为12cm。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后续的教学计划。

2. 学生课后可以进一步研究杠杆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工程、生产、生活等。

3. 学生可以尝试自己设计一个杠杆实验,验证杠杆的平衡条件。

4.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杠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导学案

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导学案

第一节《杠杆的平衡条件》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杠杆,并能在杠杆上确认动力、阻力、支点、动力臂和阻力臂。

2、理解杠杆平衡条件,并进行简单计算。

【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什么是杠杆,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难点:动力臂和阻力臂的作图。

【自主学习】(一)认识杠杆小组活动1:请同学们观察课本图9-1中各种工具,并结合自己使用它们的生活经历,讨论交流并说出它们在工作时有什么共同特点?共同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我们称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自学活动2:1•自学课本155页,完成以下内容(1)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支点:杠杆_______ ■勺固定点,如图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勺力叫动力,如图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 ■勺力叫阻力,如图____ o(4)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杠杆上从H做动力臂,如图_________ o(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杠杆上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q做阻力臂,如图__________ o2.请画出下图中各杠杆的支点0、动力F1、阻力F2、动力臂L1及阻力臂L2的示意图。

交流讨论如何又快又好地画出力臂?【合作探究】(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提出问题回忆你玩的跷跷板游戏,观察下图思考:1你有哪些感兴趣的问题?你认为杠杆(跷跷板)的平衡是指____________2.杠杆(跷跷板)在水平位置静止由哪些因素决定?3.猜想影响杠杆平衡因素的关系?做出猜想杠杆平衡时,应满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制定计划1.将没挂钩码的杠杆调节调节杠2.在杠杆的两边分别—杆平衡,并记下 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变将各次实验数据写入表格。

八年级物理下册《杠杆的平衡条件》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物理下册《杠杆的平衡条件》教案、教学设计
4.合作交流,共同提高。
-设想: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讨杠杆平衡条件的相关问题。在合作交流中,培养学生倾听、尊重、沟通的能力,提高课堂氛围。
5.知识巩固,拓展应用。
-设想:通过课堂练习、课后作业等形式,巩固学生对杠杆平衡条件的理解和应用。设置富有挑战性的拓展任务,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
1.学生在力学方面的知识储备。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力的作用、力的合成等基本概念,但对于力臂、力矩等概念可能还不够熟悉。教师应在此基础上进行针对性教学,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
2.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八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逐渐增强,但仍然需要具体形象的支撑。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形象直观,通过实物演示、实验操作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杠杆平衡条件的概念。
五、作业布置
1.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以下作业:
-完成课本第十五章第三节后的习题1、2、3,巩固杠杆平衡条件的计算和应用。
-设计一个简单的杠杆机械装置,如剪刀、撬棒等,并分析其平衡条件。要求用图示和文字说明,明确展示装置的结构、作用力和力臂。
-收集生活中的杠杆实例,观察并分析它们是如何利用杠杆平衡条件工作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交流,分享观察成果。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其应用。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提出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
3.教师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解答,巩固知识点,扫清学习障碍。
4.教师强调杠杆平衡条件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热情。
5.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年级物理下册《杠杆的平衡条件》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并掌握杠杆的平衡条件,能够准确地描述其概念和原理。

杠杆平衡条件学案.doc

杠杆平衡条件学案.doc

第十章机械与人1、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学案(第1课时)[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杠杆的定义(2 )、知道杠杆的五要素(3)、会画杠杆的力臂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物理模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利于在周围生活中发现和分析各种杠杆,具有利用杠杆方便自己工作的意识。

【学习重难点】:重点:杠杆的五要素会画力臂难点:理解力臂的概念画力臂[自主学习】预习案1学法指导】:先通读教材,找出杠杆的定义,再结合图找出杠杆的五要素。

观察它们的表示方法。

约用5分钟完成。

【教材助读】(一)、认识杠杆1、观察教材P63图13.4.4所示的几种工具。

想一想,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写在下面2、定义:在力的作用下能够饶着转动的叫杠杆。

你还能知道生活中有哪些杠杆?3、五要素:支点指,用字母_表示;动力是,用字母—表示;阻力是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表示;动力臂是—到的距离,用字母—表示;阻力臂是到的距离,用字母—表示。

观察图13.4-4,找出杠杆的五要素。

【预习自测】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根硬棒就是杠杆()(2)杠杆可以是直的、弯的或者其他形状的()(3)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4)动力、阻力只能分别作用在杠杆支点的两侧()2.关于力臂,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支点到动力作用点之间的距离叫做动力臂B,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叫做动力臂C.力臂一定在杠杆上D.力臂的大小不可能为零3、关于力臂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叫动力臂B.从动力作用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叫动力臂C,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叫阻力臂 D.从阻力作用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叫阻力臂[小组合作】探究案t学习建议】建议采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展开学习,充分利用课本资料、插图,通过分析、讨论获取知识,并且归纳。

约用10分钟完成。

知识准备1、数学中如何作点到直线的距离?画出下列几种情况下点到直线的距离。

初中物理《第十章第一节杠杆的平衡条件》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第十章第一节杠杆的平衡条件》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第十章机械和人第一节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学习目标】1、观察生活、生产中的一些常用的杠杆,知道杠杆的动力、阻力、支点、动力臂和阻力臂。

2、通过参与探究活动,能对杠杆的平衡条件进行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3、理解杠杆的使用特点以及会对杠杆进行分类。

4、尝试用杠杆的有关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探索杠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学习重、难点】重点、难点:杠杆的平衡条件【合作探究】一、认识杠杆活动1:分别用撬棍撬大石块、用羊角锤起钉子、用“吸取式抽水机”抽水。

在观察的基础上,思考讨论:这些工具在工作时有哪些共同特征?(1)它们都受到了的作用。

(2)它们都绕着某一个转动。

(3)它们都是一根。

杠杆的定义:杠杆:叫杠杆。

活动2:观察生活中的杠杆,了解杠杆的五个要素:(1)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是:,用字母表示。

(2)使杠杆转动的力是_ ,用字母表示。

(3)阻碍杠杆转动的力是_ ,用字母表示。

(4)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是,用字母表示。

(5)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是,用字母表示。

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活动3: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提出问题:杠杆平衡时,动力、动力臂和阻力、阻力臂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2、猜想与假设:其他的:3、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实验步骤(1))调节螺母,将杠杆调节至水平位置平衡。

(2))在杠杆的两边分别挂上数目不同的钩码(每个钩码重0.5N),用F1、F2 表示钩码的拉力,用L1、L2表示悬挂点到支点O 的距离。

移动其悬挂位置,使杠杆再一次水平位置平衡。

将实验数据填写入下表。

(3))再次改变钩码的数量和悬挂位置,再做两次实验。

4、观察分析实验数据,杠杆平衡的条件是什么?结论:。

小练习:1、如图所示,用撬棒撬石头,手握在撬棒的末端B 端,其中AO 为阻力臂L2=0.1 米,OC 为动力臂L1=0.7 米,石头对撬棒A 端的阻力F2 为3500 牛,求在B 端要用多少向下的动力F1 才能撬起石头?三、杠杆的分类活动4:观察下图中的杠杆:A、撬棍撬大石块B、用羊角锤起钉子C、天平D、钓鱼竿1.根据生活经验,你认为上图中的杠杆分别是:省力杠杆是费力杠杆是等臂杠杆是【课堂练习】:1、如图所示,下列器件中属于省力杠杆的是()2、跷跷板上一端坐一小孩,一端坐一大人,恰好平衡,则如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大人小孩一样重B、大人小孩的力臂一样大C、大人的力臂大D、小孩的力臂大3、若作用在杠杆上的动力为100 N,动力臂与阻力臂之比为5:1,则杠杆平衡时所受阻力为N.4、一粗细均匀的木棒放在水平地面上,若轻轻抬它的一端,用的力为10 牛,则此木棒重为()A、30 牛B、10 牛C、40 牛D、20 牛5、在下图所示的杠杆中,动力的力臂用L 表示,图中所画力臂正确的是( )思练,可以充分利用同步和配套。

学案: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学案

学案: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学案

学案: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杠杆的概念,能识别常见的杠杆。

2、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理解杠杆平衡的条件。

3、会应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过程。

(2)杠杆平衡条件的表达式及其应用。

2、难点(1)设计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方案。

(2)对力臂概念的理解。

三、知识回顾1、什么是力?力的三要素是什么?2、什么是平衡状态?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什么?四、引入新课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使用各种工具来完成各种任务,比如用撬棍撬石头、用剪刀剪纸、用天平称物体的质量等。

这些工具在使用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它们都可以绕着一个固定的点转动。

在物理学中,我们把这种能够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做杠杆。

五、新课学习(一)杠杆的概念1、定义:在力的作用下,能够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做杠杆。

2、杠杆的五要素(1)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用字母“O”表示。

(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F₁”表示。

(3)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F₂”表示。

(4)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₁”表示。

(5)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₂”表示。

(二)力臂的画法1、找支点:首先确定杠杆绕着哪个点转动,这个点就是支点。

2、画力的作用线:将力的作用线用虚线延长或反向延长。

3、作垂线:从支点向力的作用线作垂线。

4、标力臂:支点到垂足的距离就是力臂,用大括号标明,并在旁边标上相应的字母“l₁”或“l₂”。

(三)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提出问题:杠杆平衡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2、猜想与假设(1)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2)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3)动力×动力臂²=阻力×阻力臂²3、设计实验(1)实验器材:杠杆、钩码、弹簧测力计、铁架台。

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学案

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学案

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学案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学案)一、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生活和生产劳动中的各种杠杆提取共同特征,认识杠杆的“五要素”;2.对杠杆的平衡条件进行猜想和假设,并设计出方案,探究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3.能根据一定的标准对杠杆的使用特点,以及作用效果进行分类;4.会应用杠杆平衡条件进行简单计算,解决有关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进行猜想与假设,设计出验证方案,对信息进行处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实验及对生活中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辩证的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认识问题的,同时加强团结协作的意识实验探究:(1)、提出问题:杠杆的平衡与哪些因素有关?(2)、猜想与假设:假设一:F1+L1=F2+L2假设二:F1–L1=F2–L2假设三:假设四:F1·L1=F2·L2(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实验表格实验次数F1/N L1/cm F2/N L2/cm 123(5)交流与合作提问: 你的实验结论与你的假设一致吗?你的结论是什么?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公式表示为:F1·L1=F2·L2学生练习:1.下列关于杠杆的一些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杠杆必须是一根硬棒B.力臂一定在杠杆上C.动力臂就是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D.当力的作用线通过支点时,力臂为02、如图所示,杠杆挂上钩码后刚好平衡,每个钩码的质量相同,在下列情况中,杠杆还能保持平衡的是()A、左右钩码各向支点移一格B、左右各减少一个钩码C、左右各减少一半钩码D、左右各增加两个钩码3.如图所示,杠杆AOB用细线悬挂起来,当A端挂重量为G A的物体,B端挂重量为G B的物体时,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此时OA恰好第 2 页第 3 页B使用杠杆可以省力,同时又可以少移动距离;C阻力臂比动力臂长的杠杆是省力杠杆;D阻力臂比动力臂短的杠杆是省距离的,9如图1所示,杠杆上挂着7个相同的钩码,这时杠杆恰处于平衡状态。

小学科学公开课《杠杆的平衡条件》教案

小学科学公开课《杠杆的平衡条件》教案

小学科学公开课《杠杆的平衡条件》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杠杆的基本概念,知道杠杆是由支点、动力和阻力构成的。

2. 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即动力乘以动力臂等于阻力乘以阻力臂。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杠杆的平衡条件。

2. 教学难点:理解并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 教具:杠杆模型、钩码、测力计、直尺。

2. 学具:每个学生一组杠杆模型、钩码、测力计。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杠杆实验,让学生观察到杠杆的平衡现象,引发学生对杠杆的好奇心。

2. 新课导入:介绍杠杆的基本概念,讲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3. 实验探究: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的关系。

4. 数据分析: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5. 应用拓展:让学生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钩码的重量。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杠杆的平衡条件。

五、课后作业1. 完成实验报告:记录实验过程、实验数据和结论。

2. 思考题: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六、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2. 运用实验法,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现象,总结规律。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4. 运用讲解法,清晰地阐述杠杆的平衡条件。

七、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如翘翘板,引发学生对杠杆平衡的好奇心。

2. 讲解杠杆的基本概念,介绍支点、动力、阻力等概念。

3. 分组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杠杆的平衡条件。

4. 数据分析: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杠杆平衡的条件。

5. 练习应用:学生运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unknown 物体的重量。

6. 总结提升:强调杠杆平衡条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八、教学评价1. 学生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考察学生的动手操作和数据记录能力。

2024-2025学年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10.1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导学案

2024-2025学年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10.1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导学案

20242025学年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10.1 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导学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深知教育的重要性。

因此,我设计了一堂关于杠杆平衡条件的科学探究活动,旨在帮助孩子们理解并掌握杠杆的平衡条件,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一、设计意图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杠杆的基本概念,掌握杠杆的平衡条件,能够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探究,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孩子们对科学的热爱,增强他们的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杠杆的平衡条件。

难点:理解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杠杆模型、砝码、测力计。

学具:记录本、彩笔。

五、活动过程1. 引入:讲述一个关于杠杆的故事,引发孩子们的兴趣。

2. 探究:让孩子们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杠杆的平衡条件。

问题。

5. 展示:让孩子们展示自己的成果,分享自己的收获。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掌握杠杆的平衡条件。

难点:理解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活动,我发现孩子们对杠杆的平衡条件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但在实验过程中,部分孩子对砝码的加减操作还不够熟练,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拓展延伸:邀请家长参与,让孩子们在家中尝试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生活问题,并将结果分享到班级群。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验的设计与实施我选择了杠杆模型作为实验教具,这是因为杠杆模型直观、易于操作,能够让孩子们直观地观察到杠杆的平衡状态。

在实验过程中,让孩子们通过调整砝码的位置和重量,观察杠杆的平衡状态,从而引导他们发现杠杆的平衡条件。

二、孩子们的观察与记录在实验过程中,我要求孩子们仔细观察杠杆的平衡状态,并记录下实验数据。

这是因为他们需要通过观察和记录,发现杠杆的平衡条件,并理解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

四、实际问题的解决决问题。

八年级《杠杆的平衡条件》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杠杆的平衡条件》教案、教学设计
接着,我会展示一些图片和视频,如天平、剪刀、钳子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工具如何运用杠杆原理。然后,我会引导学生总结杠杆的特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概念准备。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讲解:
1.杠杆的定义:介绍杠杆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杠杆是由支点、力、力臂等要素组成的。
2.杠杆的分类:根据力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支点的位置关系,将杠杆分为三类,并举例说明。
教学设计:
1.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杠杆现象,引导学生关注并思考杠杆的平衡问题。
2.新课导入:讲解杠杆的定义、类型及杠杆的平衡条件。
3.探究活动:分组讨论,让学生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4.实践操作:设计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验证杠杆的平衡条件。
5.知识巩固:通过课后作业、课堂练习等方式,巩固所学知识。
3.请学生尝试制作一个简单的杠杆装置,如杠杆秤等,并记录制作过程、所遇到的困难及解决办法。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4.针对本节课所学的杠杆知识,撰写一篇短文,谈谈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及其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合理,不少于300字。
5.结合教材和课堂笔记,整理《杠杆的平衡条件》这一章节的知识点,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展示。要求结构清晰,重点突出。
6.反思总结,促进内化:在教学活动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反思总结,让学生回顾学习过程,加深对杠杆平衡条件的理解。
7.教学重难点的具体设想:
(1)针对杠杆平衡条件的理解与运用,设计以下教学活动:
a.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杠杆平衡时的力与力臂关系。
b.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数据分析,发现杠杆平衡条件。
c.学生运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教师进行指导与反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
I 一、自主预习?探究新知
(一)情景体验
2. 杠杆的平衡条件
(1) 杠杆平衡是指杠杆在动力和阻力的作用下保持 (2) 杠杆的平衡必须满足什么条件? _______________
班级:
姓名: 组号:
体验
认识杠杠
活动 1:用起子起酒瓶盖。

活动2:用木棍撬石头。

(1) 活动1中,起瓶盖时,起子是绕
活动2中,手往下使劲时,握住 (2) “C ” 或 “0”)
(二)教材助读 _点转动。

(选填“ A ”、“ B ”或“0”) 点更容易撬动石头。

(选填“ A ”、“B ”、
1.认识杠杆
(1)杠杆的定义:在物理学中,将一根在
的 ______ 棒称作杠杆。

常见的杠杆有 _____________
的作用下能绕某一
(2)杠杆的五要素 支占:
八动力: 阻力: 动力臂:从
阻力臂:从

,表示
表示
表示
表示
表示
转动 .,用字母 ____________
,用字母 _____________ ,用字母 _____________ 的距离,用字母 的距离,用字母
(三)预习自测
1 .下列关于杠杆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杠杆都是一根直棒
C.杠杆不一定有支点
)
B.杠杆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弯曲的D .杠杆不一定要有力的作用
2.下列关于F1的力臂的作图中,正确的是( )
H.
3. 当杠杆平衡时,若作用在杠杆上的阻力是动力的2倍,则动力臂是阻力臂的()
1/2 倍 B . 2 倍C. 1/4倍D . 4 倍
A.
我的疑惑:请你将预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和有疑惑的地方写下来,待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
探究解决。

二、课堂探究?快乐学习
探究1:认识杠杆
结合“体验”,思考以下问题:
1.观察跷跷板、拔钉子的羊角锤、活塞式抽水机的手柄以及汽车刹车时踩的踏板,思考它们在工作
时都有哪些共同的特点?
2.利用弹簧测力计探究哪些因素会影响杠杆的平衡。

(1)如图1,分别在A、B两处,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下拉杠杆,使杠杆保持平衡,记
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发现力的 ____________________ 会影响杠杆的平衡。

(2)如图2,保持作用点相同,改变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仍使杠杆保持平衡,记录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发现力的 ___________________ 也会影响杠杆的平衡。

(3)实际上,真正影响杠杆平衡的是支点到力的的距离,也就是力臂。

3. 下图是两种常见的杠杆,请在图中作出各力的力臂。

探究2:杠杆的平衡条件
1.怎样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为什么要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
.
分别改变支点两边悬挂钩码的个数和悬挂位置,使杠杆仍在水平位置平衡,将数据填 入下表。

实验次数
动力F I /N
动力臂l i /m
阻力F 2/N
阻力臂|2/m
1
2
3
3.分析表格中数据可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
4
4.分析与评估: (1)实验中为什么要测量多组数据?
(2)若不用钩码,改用弹簧测力计来完成这个实验,使用时有什么特别要注意的地方?
^^^课堂小结
1.认识杠杆,
并能在杠杆上确
认支点、动力、
阻力、动力臂和阻力臂;
[三、当堂达标?体验收获
基础过关 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 D .杠杆的动力臂总是大于阻力臂
A .杠杆都是直的硬棒B.力臂是力的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
2.如图所示,挂重为
G B的物体,
杠杆AOB的A端挂重为G A的物体,B端
杠杆平衡时AO处于水平位置,若AO=BO,
杠杆自重不计,则G A和G B的大小关系是(
A. G A>G B
B. G A=G B
C. G A<G B
D.无法比较
3.作出下图中各个力的力臂:
(2
)
/
/
2.通过实验探究,得到杠杆的平衡条件F I|1=F2|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