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罕坝简介
塞罕坝_精品文档
塞罕坝塞罕坝是中国河北省长城腹地的一片广阔的林海,也是中国最大的人工林和最大的防护林。
它座落在河北省承德市兴隆县境内,面积达到了60万公顷,被誉为“绿色的长城”。
塞罕坝原本是一片荒漠地区,地势低洼,土地贫瘠,极不适宜植树造林。
然而,凭着艰苦奋斗和克服困难的精神,塞罕坝却在50年代末期开始了大规模的造林工程,将这片沙漠变成了一片绿洲。
这是一项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也是中国林业史上的一个壮举。
塞罕坝的造林工程始于1958年,当时正值中国的文化大革命时期。
在当时的情况下,塞罕坝的林木生长发育受到了较大的影响,很多树木遭到了破坏和砍伐。
然而,正是在这种不利的环境下,塞罕坝的人们展现了他们的顽强意志和勤奋精神,逐渐将这片土地变成了一个功能齐全的森林。
在整个造林过程中,塞罕坝始终坚持科学规划、科学管理的原则。
他们不仅仅是简单地种植树木,而是根据土地的特点和生态环境来选择适合的树种,并且采用了科学的种植和管理技术。
他们采用了返青灌溉、人工经营和人工消除上部分生物控制等手段,有效地保护了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性。
塞罕坝的造林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到目前为止,塞罕坝已经形成了一个以水源涵养、木材生产和防风固沙为主要功能的林区。
这片森林不仅仅为中国北方提供了丰富的木材资源,也为周边地区提供了重要的水源涵养功能,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除了造林工作,塞罕坝还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和环境保护。
他们引进了先进的林业科技,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林业信息管理系统,实施了科学种植和管理策略。
他们还注重环境保护,制定和执行了严格的防护林管理制度,保护了当地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
塞罕坝的成功经验也被广泛地应用于中国的其他地区。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的林业事业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树立了一个良好的榜样。
塞罕坝也成为了中国林业的象征,象征着坚忍不拔、勇往直前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然而,塞罕坝的面临着发展的新挑战。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木材和水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塞罕坝需要寻找新的发展路径。
木兰围场-塞罕坝景区简介
塞罕坝风景区:(赛罕塔七星湖泰丰湖翠花宫塞北佛石庙点将台界河扣垦坟金莲映日神龙潭风景区)塞罕塔塞罕塔位于公园海拔1780米的东坝梁上,占地30亩,距公园入口处仅8公里。
景区内有塞罕塔、塞北灵验佛、跑马场、射击场、民族歌舞表演等旅游娱乐项目。
塞罕塔,塔座高4米,塔身高42.8米,跨度21米,七层八角,仿古建筑。
塔内设步行梯和电梯,能同时容纳100人参观游览。
它集森林放火了望、生态旅游观光、木兰秋狝再现、佛事陈列、塞外四季摄影等多功能于一体。
登上塞罕塔,千里坝上,万顷林海尽收眼底。
春天,色彩鲜明,草色遥看,万木吐新,火红的杜鹃尽染远山近岭。
夏季是登塔的最好时节,东观,绿波涌动,碧浪滔天;南观,一览众山,青翠如黛;西望,绿色地毯铺在草原上,大小湖泊像明亮的眼睛,给人以无限的活力;北瞰,百万亩人工林,与乌兰布通相接,令人浮想联翩。
秋来,画家和摄影家们纷踏而至,那真是“爽气迎人面,秋色怡性灵”;冬至,千里冰封,玉树琼花,林海雪原,好一派北国风光!登塞罕塔,在不同季节,站在不同的角度,都会有不同的感受:“登高瞰林海,林海百万松。
迎风一挥手,四野起涛声。
”人生难得远眺,何不临塔登高。
木兰围场-七星湖来源:塞罕坝景区发布时间:2010-02-10七星湖据中国林科院专家考证,塞罕坝林场的湿地资源十分丰富且具有独特的保护和观赏价值。
尤其在1500米海拔左右的塞罕坝湿地,属于独特的高寒河源湿地类型,植物群落非常丰富,有水生植物群落、沼泽植物群落、草甸植物群落,还有森林植物群落和草原植物群落,具有完整的水生生态序列、集森林、草原、草甸、沼泽和水体为一体,再加上广泛分布的重要观赏植物——假鼠妇草、萍蓬草、荇菜、睡菜、金莲花、狼毒花等。
据资料记载,假鼠妇草湿地常见于海拔3000米的地方,在海拔1500米的地域实属罕见,极具科考和观赏价值。
塞罕坝七星湖湿地就是典型代表之一。
塞罕坝林场为了进一步保护特有的湿地资源,向社会展示和宣传湿地文化和科普知识,于2007年将七星湖湿地进行全面实施保护工程,恢复其自然原貌,并投入巨资进行科学的开发利用,建成了独具特色的湿地公园。
承德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旅游景点介绍
承德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旅游景点介绍位于承德围场县北部,是木兰围场的一部分,是我国北方最大的国家级森林公园,动植物种类繁多,既可观赏,又可狩猎,还能品尝满蒙风味的饮食,参与满蒙民族的民俗活动,体味民族风情旅游。
景点信息景区级别:国家AAAA级景区地址:河北省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塞罕坝门票:75元/人,(景区整合后价格会有变动)开放时间:全天外部交通:火车:去承德旅游一般取道北京,承德市与北京临近,仅距230公里,故可以北京作为中转站。
去承德塞罕坝景区可先乘火车到四合永站下。
汽车:承德有公路向四周辐射,境内有101、111、112国道通过,向北可通往内蒙古,向东可达辽宁,西南前往北京,东南则到天津。
从北京到承德大约只需要5个小时。
承德长途汽车站现已开通至北京及石家庄的高级快客,在旅游季节,北京和天津都有旅游班车直达承德,平时也有固定班次的长途汽车往返。
北京到承德:出发站:六里桥长途汽车站地址:北京丰台区六里桥南里甲1号到达站:承德长途客运总站或承德火车站广场客运总站地址:河北省承德市双桥区武烈路26号车程5小时,一天36班(05:20~18:00每30分钟一班)出发站:西直门汽车客运站海淀区西直门北下关2号到达站:承德长途客运总站地址:河北省承德市双桥区武烈路26号车程4小时,一天22班(06:00~16:00每30分钟一班)也可以直接从北京西直门长途客运站乘汽车经承德到围场,途中约需10小时。
自驾游路线:线路1:北京—京顺路—怀柔—密云—北京至承德旅游线(古北口--巴克什营--大三岔口)—承德—沿武烈河右侧直行(路过承德交通队)—到头收费站过后过桥--前方三岔口右转隆化—(围场森林公园方向)--隆化---到小环岛左转100米后再右转--围场县城-- --塞罕坝森林公园大门—塞罕塔—公园管理区线路2:北京—京承高速—滦平口下车—滦平--隆化---到小环岛左转100米后再右转--围场县城--塞罕坝森林公园—塞罕塔—公园管理区内部交通:在四合永站下车后,转乘前往围场县城的中巴车(也可包车直接前往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稍贵),抵达围场县城后,在县城汽车站乘坐前往机械林场的班车,然后在机械林场包车前往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即可,价位在约25元/人。
塞罕坝的资料
塞罕坝的资料
塞罕坝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境内,内蒙古高原的东南缘,地处内蒙古高原与河北北部山地的交接处,地貌上界于内蒙古熔岩高原和冀北山地之间,主要是高原台地;东西长51.46千米,南北宽17.84千米,区域海拔高度1500-2067米,面积20029公顷。
历史上的塞罕坝是一处水草丰沛、森林茂密、禽兽繁集的地方,在辽、金时期称作“千里松林”,曾作为皇帝狩猎之所,被誉为“水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
主要景点: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塞罕坝草原、七星湖湿地公园、塞罕塔、泰丰湖、月亮湖。
平均海拔1500米,年均气温-1.5℃,极端最低气温-43.3℃,年均积雪日数169天,年均6级以上的大风日数47天,年均无霜期仅72天。
千里坝上行(十八)河北塞罕坝
千里坝上行(十八)河北塞罕坝千里坝上行,一路秋风爽(十八)河北塞罕坝我们按图标指示,从承德一路向北,经过隆化,围场,到达机械林场(220公里,用时4个小时)。
塞罕坝机械林场就是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换个名字,景点门票75元/人,吓人一跳,但又无可奈何。
1、看到小尖顶。
就已经进入机械林场的三分场了。
2、进入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山上、山下,路左、路右,大片大片的,全是笔挺的松树,能感觉到了什么是真正的森林!路边还有成片的鲜花,非常壮观。
3、发烧友拉开了架势,长枪短跑,没想自己也被融进了花海。
4、这是我们途中拍摄的坝下风光,葵花朵朵向太阳!4、这已经是坝上风光了。
上下落差1400米,好不凉爽!5、大片湿地,水草丰美。
6、遇到的第一个景点:赛汗塔。
停车费5元。
7、红灯笼引路,还没有见到塔,已经被阻。
门票25元/人,又要买票?75元的门票难道就是车辆通行费?真正搞不懂!8、进去一瞧,整一座现代化的赛汗塔,但在森林里,如鹤立鸡群,高耸入云。
9、塞罕塔是1992年7月建成,塔七层,高25米,有电梯直达顶层。
10、游人登顶,观林海听松涛,顿感心旷神怡。
11、领导高高在上,已经把我们看的清清楚楚。
12、这里有康熙御封的天下第一小庙。
13、介绍说下面这个就是了,小到只用13块石料搭成,还有一段故事,玄乎着呢。
赛罕庙。
据传是康熙皇帝修于公元1708年秋,这年康熙率兵安营于塞罕坝,次日传旨起程,天降大雨,帝曰:“下红雨也走”,语毕,果降红雨。
谋士奏曰:“此系神灵讨封”,帝曰:“立即雨停,朕封他为塞罕灵验佛”。
刹时雨止天晴,艳阳高照,一只三足金蟾现身谢恩而去。
康熙命人修一木庙,塞罕灵验佛手托三足金蟾,佛像造型逼真,至今观光朝拜者络绎不绝。
14、有对联曰:皇恩赐金蟾风调雨顺,民愿筑庙宇国泰民安。
15、骏马奔驰在辽阔的草原上,.........16、这里是滦河的源头,竖一块牌子,拍照是5元,漂流那是40元?17、一溜尽是这种小帐蓬,各类牛肉食品、制品充斥期间,俨然一个小商品市场。
塞罕坝事迹简介及颁奖词
Thank you!
传承,是积累的力量。积沙成塔,集腋成裘。第一代筚路蓝缕,功不可没,如 此丰功伟业,没有第二代第三代的日积月累,又何能久久为功,创下“按一米的株 距排开,可以绕地球赤道12圈”的奇迹?
塞罕坝颁奖词
传承,是开拓的力量。高海拔地区工程造林、森林经营、防沙治沙、有害生 物防治、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新一代造林人只有开拓得更宽、挖掘得更深, 才能传承好祖辈父辈的事业并发扬光大。
塞罕坝颁奖词
【颁奖词】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塞罕坝几代造林人,历时52年,成功栽种 112万亩人工林海,每年提供的生态服务价值超过120亿元。流逝的是岁月,不变的 是传承。
传承,是坚守的力量。国家交给第一代林场人的使命,被一代代后人坚守,奉 为铁律。无论林场经济如何兴盛,无论旅游事业多么红火,对第一代造奖词
塞罕坝事迹简介
新中国成立初期,塞罕坝是一片风沙肆虐的荒山秃岭。面对“风沙紧逼北京 城”的严峻形势,1962年,林业部建立了塞罕坝机械林场。
半个多世纪以来,塞罕坝林场三代建设者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 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半个多世纪以来, 塞罕坝林场三代建设者在荒漠上徒手种下112 万亩人工森林,将森林覆盖率提高至 80%。从1 棵树到112 万亩,从一大片荒漠变成一大片森林,塞罕坝人让世界看到 人类正在创造绿色文明的奇迹;半个多世纪以来,塞罕坝林场建设者的精神感动中 国,感动了世界。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铸就了牢 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
塞罕坝旅游攻略
塞罕坝旅游攻略简介塞罕坝位于中国河北省的燕山脉,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工造林区和中国最大的沙地人工林基地。
它以其壮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生态资源而闻名于世,成为了一个备受游客欢迎的旅游胜地。
本篇文档将为您介绍塞罕坝旅游的相关信息,包括交通、景点和注意事项等。
交通•飞机:您可以搭乘飞机到达石家庄机场,然后从石家庄乘坐长途公共汽车前往塞罕坝。
该路线约有4小时的车程。
•火车:您也可以选择乘坐火车到达石家庄火车站,然后在火车站乘坐前往塞罕坝的长途公共汽车。
该路线约有3小时的车程。
•汽车:如果您自驾前往,可以选择从石家庄出发,沿着G4京港澳高速公路向北,然后转入塞罕坝方向的省道S205线。
该路线约有5小时的车程。
景点1.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这是塞罕坝最著名的景点之一,也是全球最大的人工林之一。
公园内有广袤的绿色森林、壮丽的沙地风光和各种野生动植物,特别适合进行野外徒步和观鸟。
2.塞罕坝博物馆:这是了解塞罕坝的历史和发展的好地方。
博物馆陈列着有关塞罕坝建设和生态恢复的展品,通过文物、图片和模型,让游客更好地了解这个地区的变迁和成就。
3.燕山云海:如果您喜欢摄影,那么燕山云海是一个不可错过的景点。
在适当的时候,云雾会缭绕在整个燕山脉上,形成壮丽的云海景观。
您可以选择在日出或者日落时分前往,为您的照片增添一份神秘和美丽。
4.塞罕坝冰雪世界:如果您在冬季来塞罕坝,那么塞罕坝冰雪世界是一个非常适合您的选择。
这里有各种冰雪活动,如滑雪、拖曳伞和雪地摩托。
您可以尽情体验冬季的乐趣。
注意事项1.季节选择:塞罕坝的夏季气温较高,为了避免暑热,建议选择春季和秋季作为旅游的最佳时机。
冬季会有丰富的冰雪活动,但需注意保暖。
2.防晒和防蚊虫:塞罕坝的阳光较强,出行前请做好防晒工作,并携带防蚊虫用品,以保护皮肤和防止蚊虫叮咬。
3.常备物品:在徒步或进行户外活动时,请携带足够的饮用水、食物和急救药品等必备物品,以应对突发情况。
4.尊重生态环境:请游客们爱护塞罕坝的自然环境,不随地乱扔垃圾,并遵守公园管理局的规定,不损坏公园内的植被和设施。
塞罕坝简介介绍
塞罕坝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清朝乾 隆年间,当时满族、蒙古族等少 数民族在此狩猎游牧,后来逐渐 演变为塞外草原。
建设过程与成就
1962年,国家林业部决定在塞罕坝建设大型国营机械林场,以改变当地恶劣的自然 环境。
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努力,塞罕坝已经从荒原变成了拥有百万亩人工林的海淀塞罕坝 。
这些人工林不仅为当地创造了丰富的生态效益,还为京津冀地区提供了重要的生态 屏障。
条件适宜,导致湖泊的形成。
山地景观
佛顶山景区内的山地景观是公园 内的一大特色景观,其形成原因 是地壳运动和地质构造作用,加 上长期的风化和侵蚀作用,形成
了独特的地貌。
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措施
旅游资源开发
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内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可以进行多种旅游项目的开 发,如草原游、湖泊游、山地游等。
发展绿色产业:积极发展绿色产业,如 生态旅游、绿色食品等,促进经济结构 调整和转型升级。
措施
加强森林资源保护:通过加强森林资源 管理和保护,提高森林覆盖率和生态系 统稳定性。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及挑战应对
发展趋势预测
随着国家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和可 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塞罕坝的生态 环境将得到进一步改善,经济也将实 现可持续发展。
生态系统脆弱
由于历史原因,塞罕坝的 生态系统曾遭受破坏,导 致生态系统脆弱,容易受 到外界干扰。
水资源短缺
塞罕坝地区水资源短缺, 对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造 成一定影响。
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与措施
目标:通过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 塞罕坝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经济的可持续 发展。
加强水资源管理:加强水资源管理和保 护,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保障生态和 经济发展用水需求。
阐述了塞罕坝精神的核心内涵,包括艰苦 创业、科学求实、绿色发展、无私奉献等 方面,为后续内容提供思想基础。
塞罕坝的例子
塞罕坝的例子塞罕坝,位于河北省承德市,是我国最大的人工造林基地之一,也是国家生态文明新区的核心区域。
1975年,当时年仅29岁的草原青年于四清运动后被派往塞罕坝,他们只有一个信念——让荒漠变成林海。
在当时,塞罕坝的生态环境极端恶劣。
崎岖险峻的山峦、严寒干燥的气候、被排干的湖泊和稀疏的草原构成了荒漠。
这里曾经是风沙肆虐、人迹罕至的荒凉之地。
当时的人们常说,“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觉地球之无限”。
然而,这些草原青年不畏困难,その以一股不服输的精神,决心将塞罕坝变为一个泺泽草地。
他们每天努力种树,修路、挖沟。
虽然环境恶劣,但他们重新植被的决心远大于这些困难。
伴随着步步艰难的付出,那些绿叶终于在茫茫草原地面冒了出来,几年后,密密麻麻的林带与茂密的草丛密布整个塞罕坝,一片“绿海”惊艳世人。
对于很多人来说,塞罕坝的成功在于将一片荒漠变成了一片林海,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了多种动植物的天堂、林业资源的新疆域;但实际上,靠近“干井”的地区,由于生态失衡,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就断水20多年,致使灌区人民渴死、疫病流行。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绝不止于植被覆盖与动植物丰富,而是至深至高认识和认知,是依靠许多有机的、复杂的生态系统协调异构,使得每个生灵在一个交错的系统环境中拥有更多选择和更活跃的生命力,从而创造出可持续的、更为繁荣的生活方式。
从人类社会的角度来看,塞罕坝的成功证明了几个事实:首先,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个共同的理念,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而这个理念应该内化于人们的心中,成为生活方式的一部分,而不仅仅是口号和口号。
其次,人类对于地球的影响是可逆行影响的。
人与环境之间的 friction 可以被减少或去除,至少从广阔的纵深和广度上来看。
这意味着我们必须保护和维护生态系统,承认我们的行为和选择可以影响我们所栖息地区的居民和其生态系统,而天然系统是有其存在范围和调节能力的。
最后,塞罕坝的成功有言传身教之意。
塞罕坝的例子
塞罕坝的例子
塞罕坝是中国北方最大的人工林,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北部。
在上
世纪六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初,这里曾经是一片荒漠沙地,环境非常
恶劣,每年的沙尘暴扰乱了整个北方地区的秩序。
为了治理这片荒漠,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决定实施一项大规模的生态治理工程,将这里改
造成人工森林。
该项目于1978年正式启动,历经三十多年的艰辛努力,已经取得了惊人的成就。
目前,这里森林覆盖率达到了80%,平均海拔高度达到900米以上,年降水量逾750毫米。
塞罕坝已经成为了一张
闻名世界的中国绿色名片,它极大地改善了该地区的生态环境,还创
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带动了当地的发展。
而且,塞罕坝的成功还吸
引了世界各地的专家和学者,成为了一项研究生态治理的精品课题。
塞罕坝的故事
塞罕坝的故事塞罕坝,这个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境内的地方,曾经是一片荒芜的沙漠。
但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这里却发生了一段令人感动的故事。
一、荒漠变绿洲20世纪50年代,中国正处于新中国成立之后的时期,经济发展缓慢,自然资源严重破坏。
这时候,毛泽东主席提出了“三北防护林工程”的想法,即对中国北方三个荒漠化严重的区域进行防护林建设,以改善当地环境,保护生态平衡。
其中之一的塞罕坝,是当时中国最严重的荒漠化地区之一。
20世纪50年代初,塞罕坝的沙漠面积已经达到了3500平方公里,荒漠化已经到了严重的地步。
当地的百姓生活困难,饥寒交迫。
在这样的环境下,中国共产党决定对塞罕坝进行治理。
治理工程的开展,涉及到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
中国共产党动员了大量的志愿者和农民,开始了大规模的植树造林工程。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充分发挥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经过多年的努力,塞罕坝的局面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通过大规模的植树造林工程,荒漠化的情况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此外,还建设了水利工程,改善了当地的水资源状况。
同时,当地的农民也得到了有效的帮助,通过发展产业、改善生活条件,使得当地的经济状况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二、绿色的成果如今的塞罕坝已经变成了一片绿色的海洋。
在这里,茂密的森林覆盖了整个山区,清澈的河流在山间蜿蜒流淌,各种野生动物在这里自由生长繁衍。
塞罕坝的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生态平衡得到了有效的保护。
在这里,人们不仅可以享受到大自然的美景,还可以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治理成果。
通过大规模的植树造林工程,塞罕坝的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当地的居民也得到了有效的帮助。
此外,这里的发展也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极大的贡献。
三、塞罕坝的意义塞罕坝的故事,不仅仅是一段关于环境治理的故事,更是一段关于中国共产党治理理念的故事。
在这里,中国共产党充分发挥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力,通过大规模的植树造林工程,改善了当地的环境,提高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
塞罕坝自驾游攻略
塞罕坝自驾游攻略一、行程概述塞罕坝,位于河北省内蒙古自治区雄安新区东南部,是中国最大的人工造林面积和最大的水源涵养林区之一。
作为一个融生态旅游和科普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景区,塞罕坝以其宽广的草原、壮丽的杨树林和丰富多样的鸟类资源而闻名遐迩。
本文旨在为自驾游客提供塞罕坝自驾游攻略,希望能帮助游客更好地了解和规划自驾游行程。
二、交通工具选择自驾游是到达塞罕坝最为便捷的方式之一。
从北京出发,建议选择高速公路经过河北张家口到达雄安新区的路线,全程约220公里,行车时间大约为3小时。
自驾车辆可以在雄安新区附近的停车场停放,然后选择公共交通工具进入塞罕坝景区。
三、景点推荐1. 塞罕坝大草原塞罕坝大草原是整个塞罕坝景区最为著名的景点之一。
广袤无垠的草原上,草丛翠绿欲滴,牛羊成群。
在这里,游客可以尽情欣赏草原的美丽风光,体验奔跑在草原上的畅快感觉。
同时,还可以参加一些草原文化体验活动,如乘坐马车游览、学习蒙古族的马头琴艺术等。
2. 塞罕坝杨树林塞罕坝以其广袤的杨树林而闻名全国。
游客可以在这片壮丽的杨树林中进行徒步旅行,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杨树林中还有一些观景台和步道,供游客俯瞰整片杨树林的壮丽景色。
此外,游客还可以参观杨树林博物馆,了解塞罕坝杨树林的历史由来和保护工作。
3. 塞罕坝自然保护区塞罕坝自然保护区是中国最大的保护区之一,拥有丰富的生物种类和独特的自然景观。
在保护区内,游客可以进行野生动物观赏,尤其是观鸟。
塞罕坝自然保护区是众多鸟类迁徙的重要驿站,每年都吸引着大量的观鸟爱好者前来观赏各种珍稀鸟类。
4. 塞罕坝森林公园塞罕坝森林公园是塞罕坝景区的核心区域,也是游客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在公园内,有一些游乐设施和娱乐项目,如游船、自行车、野餐等,可以让游客度过愉快的时光。
此外,公园内还有一些草原表演和文艺演出,游客可以欣赏到地方特色的文化表演。
四、住宿推荐在塞罕坝景区附近,有一些优质的酒店和民宿可供选择。
以下是一些推荐的住宿地点:•塞罕坝大酒店:位于塞罕坝景区内,环境优美,设施齐全,是游客们的首选住宿地点。
塞罕坝龟山大峡谷简介
塞罕坝龟山大峡谷简介塞罕坝龟山大峡谷位于中国河北省承德市,是中国北方地区一处壮丽的自然景观。
这里的大峡谷以其险峻的山峰和壮丽的自然风光而闻名,吸引了众多游客和摄影爱好者前来观赏。
龟山大峡谷地势险峻,山峰高耸入云,悬崖峭壁直立,形成了壮观的峡谷景观。
峡谷内的溪流潺潺,水势湍急,瀑布飞泻而下,形成了一道道美丽的风景线。
峡谷周围的山林郁郁葱葱,植被丰富,景色宜人。
在大峡谷中,可以欣赏到壮丽的峡谷风光、清澈的溪水、奇特的岩石和多样的植物,给人一种恢宏壮丽、与世隔绝的感觉。
龟山大峡谷还是一个重要的生态旅游景区。
这里的空气清新,氧气含量高,是人们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峡谷内的植被繁茂,生态环境良好,有着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
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与野生动植物亲密接触,体验远离城市喧嚣的宁静与祥和。
除了观赏自然景观外,龟山大峡谷还有丰富的人文历史。
这里曾是明代皇帝狩猎的地方,有许多古老的石刻和碑文留存至今。
这些石刻和碑文记录了历史的沧桑和变迁,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的宝贵资料。
龟山大峡谷的旅游设施完善,有游客中心、观景台、步道等,方便游客观赏和拍摄美景。
游客可以选择步行或乘坐缆车进入峡谷,感受不同的旅游体验。
在峡谷内还有一些农家乐和民宿,提供食宿服务,让游客可以在舒适的环境中度过愉快的假期。
塞罕坝龟山大峡谷以其壮丽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人文历史吸引着众多游客。
这里的大峡谷景观险峻壮丽,水流飞瀑,给人一种与世隔绝的感觉。
峡谷内的生态环境优美,植被丰富,是人们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同时,这里还有丰富的人文历史,石刻和碑文记录了古代历史和文化。
无论是追求刺激的冒险家,还是喜欢亲近自然的旅行者,都可以在龟山大峡谷找到自己心灵的栖息地。
前往塞罕坝龟山大峡谷,让我们一同领略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感受大自然的独特魅力。
塞罕坝纪念馆介绍
塞罕坝纪念馆介绍
塞罕坝纪念馆,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县城以北7公里的坝上草原,是中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是国家级森林公园。
塞罕坝纪念馆建筑面积6800平方米,以原林场为基础改造而成。
纪念馆建筑为砖木结构,外形古朴、简洁大方。
展厅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绿色王国”、“生态屏障”、“奉献精神”。
进入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面象征着森林、草原、江河、湖泊的绿色墙,墙的主体以汉白玉雕刻而成,上面镌刻着林务官们在塞罕坝植树造林的碑文。
这些碑文记载了自1901年以来,由当时的清政府和民国政府领导的林业建设情况和塞罕坝人艰苦创业的历史。
这是一座由中国著名雕塑家关肇邺先生创作的大型浮雕墙。
整面墙长约100米,高约10米,用花岗岩雕刻而成,气势雄伟,非常壮观。
进入第一个展厅“绿色王国”,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高大的蒙古包式建筑——塞罕坝机械林场场部。
这里曾经是一片荒无人烟的沙地,如今却成为了世界上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人工林区之一。
—— 1 —1 —。
塞罕坝的资料
塞罕坝引言塞罕坝位于中国河北承德市,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林区之一。
它以其恢复荒漠化土地,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改善环境的成功案例而闻名于世。
下面将对塞罕坝进行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地探讨。
背景塞罕坝是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建设的,当时中国正面临着荒漠化土地的严重问题。
传统的农业实践和过度的人类活动导致了大量的土地沙化和荒漠化,严重威胁到当地人民的生计和环境的可持续性。
建设过程选择地点选择塞罕坝作为建设项目的地点,是基于该地区具有较高的沙漠化风险和较低的经济发展水平。
此外,该地区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也适合进行大规模的植树造林。
植树造林在开始建设之前,科学家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实地考察,确定了适合在该地区生长的树种。
在建设过程中,工人们努力进行植树造林,通过树木的根系固定沙子,减少沙漠的扩散。
他们还采用了适当的间隔和深度来种植树木,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树木的成活率。
管理和维护在整个建设过程中,塞罕坝采取了科学的管理和维护措施。
他们定期巡视树木的生长情况,及时采取措施对抗虫害和疾病的侵袭。
此外,他们还实施了灌溉措施,以确保树木得到足够的水分。
成就恢复荒漠化土地经过多年的努力,塞罕坝成功地恢复了大量的荒漠化土地。
如今,这片地区已经变成了一片郁郁葱葱的森林,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生物多样性。
保护生物多样性塞罕坝的建设不仅仅是为了恢复土地,还致力于保护当地的生物多样性。
森林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栖息地和食物来源,为许多动植物提供了一个安全的栖息地。
如今,塞罕坝成为了许多珍稀物种的家园。
改善环境通过巨大的植树造林工程,塞罕坝改善了当地的环境质量。
森林吸收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减少了空气中的污染物,并且还起到了保护水源和防止土壤侵蚀的作用。
塞罕坝的成功经验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借鉴,并且在其他地区也取得了类似的成就。
结论塞罕坝的建设是中国环保事业的一大成功故事。
通过科学的植树造林和综合管理措施,塞罕坝恢复了荒漠化土地,保护了生物多样性和改善了环境。
河北承德塞罕坝简介
河北承德塞罕坝简介
塞罕坝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境内,距北京340公里,距天津380公里。
是一个以森林、草原、湿地为主要自然景观的森林草原旅游度假区。
景区由坝上草原和坝下森林两大区域组成,总面积166万亩,其中森林面积117万亩,草原面积45万亩。
景区内植被茂密,风光如画,有“塞北小江南”之称。
是一个集生态旅游、休闲度假、科考探险、文化体验为一体的综合型旅游度假区。
塞罕坝原名“三块石”,始建于清朝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因康熙皇帝六次南巡五次驻跸于此而得名。
当时清政府在此建行宫、办学堂、练军队、治河患、筑长城,并在这里组织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围猎活动。
由于康熙皇帝对塞罕坝的特殊感情,他为塞罕坝题词“塞外明珠”以示纪念。
1956~1964年,毛泽东主席曾两次到塞罕坝视察。
1961年7月11日,毛泽东主席视察塞罕坝并发表重要讲话《向沙漠要绿洲》,给了塞罕坝人以巨大鼓舞和鞭策。
—— 1 —1 —。
英语介绍河北风光塞罕坝
英语介绍河北风光塞罕坝河北风光塞罕坝是中国河北省的一片宝贵的绿洲,位于北京东部约180公里的地方。
作为中国现代植树造林事业的标志性工程,塞罕坝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林之一,也是中国最重要的水源涵养区之一。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下塞罕坝的优美风光。
首先,塞罕坝拥有广袤的森林景观。
整个塞罕坝地区植被茂密,绿树成荫。
作为中国重要的天然氧吧,这片森林面积超过100万亩,树木数量众多,种类繁多。
在四季更迭中,森林的景色变幻莫测。
春天里,繁花似锦,气息清新宜人;夏季,树木的绿意更盛,给人一种清凉的感觉;秋季,林间的红叶金黄,宛如仙境;冬季,白雪覆盖整片森林,构成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卷。
在这里散步、观赏风景,享受大自然的馈赠,令人心旷神怡。
其次,塞罕坝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
这里的地势起伏,沟壑纵横,形成了独特的生态系统。
森林覆盖率高,树木丰富的多样性,吸引了大量的动物和鸟类。
在塞罕坝,你可以看到各种野生动物,如松鼠、狐狸、野兔等,也可以欣赏到许多稀有的鸟类,如金丝雀、百灵鸟等。
这里的河流湖泊也成了众多候鸟栖息的乐园,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美丽的动物世界里。
塞罕坝还有丰富的人文景观。
在这片土地上,人们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植树造林工作。
在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下,塞罕坝逐渐由贫瘠的草原变成了绿意盎然的森林,成为生态保护的楷模。
这里建立了众多的科普教育基地和观景点,游客可以通过参观展览、观看表演、参与互动活动,了解植树造林的历史和成就,并深刻体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
最后,塞罕坝拥有壮美的自然景观。
除了茂密的森林和丰富的生态系统外,这里还有令人叹为观止的自然景观。
比如,塞罕坝瀑布是一个令人陶醉的景点,水流如练,从高峡出奇,激流勇猛,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还有塞罕坝拥有多个自然保护区,如白洋淀湿地,这里有大面积的湿地和丰富多样的鸲鹆等水禽,给人一种宁静和和谐的感觉。
总之,河北风光塞罕坝以其广袤的森林景观、丰富的生态资源、丰富的人文景观以及壮美的自然景观而闻名。
塞罕坝简介
塞罕坝简介塞罕坝机械林场基本情况简介一、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塞罕坝机械林场位于河北省最北部,省林业局直属单位,在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境内北部,南北长58.6公里,东西宽65.6公里。
地理坐标为东经116°51'-117°39'、北纬42°02'-42°36'。
地处北、西与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和多伦县接壤;南、东分别与河北省御道口牧场和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的四个乡相连。
二、地理概况在地质构造上塞罕坝位于内蒙古地质的南缘,属内蒙古台背斜的一部分。
该区早在上古新生代时期就已经成为华北陆台的一部分,中生代晚期至新生代前的“燕山运动”使其缓慢抬升显出雏形,古老的花岗岩、片麻岩、石英岩奠定了该地的岩层基础。
在老第三纪,世界气候温暖,该区处在暖温带或亚热带笼罩下,发育着东北、华北暖温带----北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林。
新生代第三纪中期至晚期,“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使本区再次拉开,逐渐形成高原状态。
该运动期间沿断裂线又有大量玄武岩溢出堆积,形成了现在的玄武岩台地。
随着我国大陆大气环流的根本改变以及内蒙古高原的抬升,本区气候变得凉爽而干燥,植被也向温带、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和森林草原演化。
燕山运动和喜马拉雅造山运动期间,本区岩层产生了许多微断裂,形成了一系列的小型湖淖,从而奠定了该区高原湖淖的格局。
三、自然条件1、地形、地貌塞罕坝机械林场含高原和山地地貌。
高原俗称坝上,坝上属内蒙古高原东南缘,以丘陵、曼甸为主,海拔1500-1940m,既有高原的一般特征,沙丘起伏、地势开阔、山体浑圆,又有湖、淖、谷、甸较多,梁、峁、丘、滩齐全的特点。
东部为曼甸,西部为波状起伏的半固定沙丘。
山地称为坝缘山地,海拔1018-1500m,属阴山山脉与大兴安岭余脉的交接地带,山高坡陡,地势北高南低,平均坡度在20度左右,陡峭处达45度以上。
2、气候塞罕坝机械林场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2005年塞罕坝发生的故事
2005年塞罕坝发生的故事摘要:1.塞罕坝简介2.2005年塞罕坝故事背景3.2005年塞罕坝故事发展4.故事中的主人公及事迹5.故事的意义和启示正文:塞罕坝位于我国河北省,是一片面积达2.4万平方公里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它曾是清朝时期的皇家猎场,被誉为“水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
然而,在20世纪后期,由于过度开发和森林火灾,塞罕坝的生态环境遭受了严重破坏。
2005年,一场大火烧毁了塞罕坝约1万平方公里的森林。
这场火灾震惊了全国,也引起了人们对塞罕坝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火灾之后,我国政府加大了对塞罕坝生态建设的投入,制定了详细的生态恢复计划。
在这场生态保卫战中,有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
其中之一是护林员张明山和他的同事们。
他们在火灾发生后,不顾个人安危,冲上火线,奋力扑救。
他们中的一些人连续奋战了数十个小时,甚至几天几夜,仅仅休息几个小时后又再次投入到救援行动中。
他们的英勇事迹感动了无数人。
此外,火灾也让人们认识到了塞罕坝生态恢复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在火灾之后,大量的志愿者、专家和救援队伍涌向塞罕坝,为生态恢复贡献自己的力量。
他们种下了大量的树苗,开展了治理沙地、水土保持等工作,为塞罕坝的绿色重生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经过数十年的努力,如今的塞罕坝已经焕发出新的生机。
火灾后的废墟上,新的森林茁壮成长,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好的恢复。
这片曾经荒芜的土地再次变成了绿色的海洋,成为了我国北方的一道绿色屏障。
2005年塞罕坝的故事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
它让我们看到了人类破坏自然环境的恶果,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人类守护生态环境的决心和力量。
每一个公民都有责任关注环境保护,从自己做起,珍惜自然资源,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一份力量。
此外,故事中也体现了我国政府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
在火灾之后,政府迅速采取措施,加大投入,推动塞罕坝的生态恢复工作。
这种决心和举措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总之,2005年塞罕坝的故事是一部生动的生态文明教育教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塞罕坝机械林场基本情况简介一、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塞罕坝机械林场位于河北省最北部,省林业局直属单位,在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境内北部,南北长58.6公里,东西宽65.6公里。
地理坐标为东经116°51'-117°39'、北纬42°02'-42°36'。
地处北、西与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和多伦县接壤;南、东分别与河北省御道口牧场和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的四个乡相连。
二、地理概况在地质构造上塞罕坝位于内蒙古地质的南缘,属内蒙古台背斜的一部分。
该区早在上古新生代时期就已经成为华北陆台的一部分,中生代晚期至新生代前的“燕山运动”使其缓慢抬升显出雏形,古老的花岗岩、片麻岩、石英岩奠定了该地的岩层基础。
在老第三纪,世界气候温暖,该区处在暖温带或亚热带笼罩下,发育着东北、华北暖温带----北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林。
新生代第三纪中期至晚期,“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使本区再次拉开,逐渐形成高原状态。
该运动期间沿断裂线又有大量玄武岩溢出堆积,形成了现在的玄武岩台地。
随着我国大陆大气环流的根本改变以及内蒙古高原的抬升,本区气候变得凉爽而干燥,植被也向温带、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和森林草原演化。
燕山运动和喜马拉雅造山运动期间,本区岩层产生了许多微断裂,形成了一系列的小型湖淖,从而奠定了该区高原湖淖的格局。
三、自然条件1、地形、地貌塞罕坝机械林场含高原和山地地貌。
高原俗称坝上,坝上属内蒙古高原东南缘,以丘陵、曼甸为主,海拔1500-1940m,既有高原的一般特征,沙丘起伏、地势开阔、山体浑圆,又有湖、淖、谷、甸较多,梁、峁、丘、滩齐全的特点。
东部为曼甸,西部为波状起伏的半固定沙丘。
山地称为坝缘山地,海拔1018-1500m,属阴山山脉与大兴安岭余脉的交接地带,山高坡陡,地势北高南低,平均坡度在20度左右,陡峭处达45度以上。
2、气候塞罕坝机械林场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其特点是:冬季漫长、低温寒冷;春季短暂,干燥多风;夏季不明显,光照强烈。
昼夜温差大,降水少、蒸发量大,风多风大,易春旱,生长期短。
大风、沙暴、干旱、霜冻等灾害性天气较多,生态环境脆弱。
(1)气温年均气温-1.0℃,极端最高气温33.4℃,出现在7月份;极端最低气温-43.2℃,出现在12月份。
无霜期短,不稳定,年均均67天,在植物生长季节常有霜冻发生。
日平均气温≥0℃的年积温为2072.8℃,≥5℃的年积温为1984.0℃,≥10℃的年积温为1663.5℃。
年平均日照2367.8小时,日照率为58%。
(2)降水以降雨为主,降雪为辅,年均降水量530.9mm,6-8月份降水量最大,占年降水量的67.6%。
年均降水日数134天,年均积雪日数169天。
(3)蒸发年平均蒸发量1388mm。
春夏蒸发量较大,秋冬蒸发量较小。
5月份蒸发量最大,平均225.2mm。
年均相对湿度为74.4%。
(4)风多风是本区气候的特点之一,年均6级以上的大风日数67天,最多年份达114天,最少年份48天,以西北风为主。
(5)灾害性气象因子易春旱,夏季常降冰雹,在植物生长季节常有霜冻发生。
3、土壤土壤分为灰色森林土、棕壤、风沙土、沼泽土、砾石土、草甸土6个土类,13个亚类,20个土属,30个土种。
以灰色森林土、山地棕壤和风沙土为主,分别占67.5%、15.5%和4.2%。
成土母质有:坡积物、残积物、洪积物、冲积物、湖淖沉积物、风积物等六种。
4、水文状况塞罕坝机械林场境内有吐里根河、羊肠河、阴河、伊逊河等4条河流,是滦河与老哈河上游主要支流的发源地。
西部为半固定沙丘,沙化严重,植被盖度小,水土流失相对较重。
5、交通、通讯状况总场有围塞三级公路通往围场,各林场之间有砂石路相通。
围场县境内有承围二级旅游公路、京通铁路通往承德、北京及全国各地。
通讯设施齐全,共有程控电话1204部,可直拨全国各地。
四、发展历程塞罕坝机械林场于1962年由林业部在此设计建场(1969年林场下放归河北省管理,现为河北省林业局直属单位)。
当时,全场仅有次生林2万公顷,大部分是草原和荒丘。
林业部明确了建场的四项任务:一是建设以中小径级为主的华北用材林基地;二是尽快改变塞罕坝地区的自然面貌,以减少风沙对京津的侵袭;三是摸索积累高寒坝上育苗、造林、营林经验;四是总结大型机械化国营林场的管理经验,出人才,出成果。
自建场以来,塞罕坝人克服了极端恶劣的自然气候条件和生产生活中各种难以想象的困难,发扬“勤俭建场,艰苦创业,科学求实,无私奉献”的精神,经过反复的探索和研究,摸索出了高寒地区育苗造林经验,开展了大规模的机械造林、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使过去曾被描述为“飞鸟无栖树,黄沙遮天日”的塞罕坝变成了“放眼皆绿色,禽兽怡其间”的茫茫林海。
截止1999年,共营造起以落叶松为主人工林80万亩,封养天然次生林30万亩,有效地阻止了浑善沙地向南推进和风沙对京津的侵袭,涵养了滦河、辽河水源,为京津地区筑起了一道绿色生态屏障。
同时,摸索出了一套落叶松人工林集约经营及落叶松人工林病虫害防治等五十多项内容的高寒地区育苗、造林、营林技术经验和科研成果,培养了一大批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为上级和其它单位输送了300多名技术和管理人才,为国家林业建设做出了贡献。
较好地完成了建场总体规划中的各项目标。
林场的建设成就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
1990年,我场被国家林业部评为“全国国营林场先进单位”、1992 年,我场被省政府评为“河北省先进单位”、1997年被国家林业部评为科技兴林示范场(全国十个)。
1993年,被林业部评为“全国一百佳国营林场”。
目前,共取得6类,43项科研成果,有34项科研成果在林业生产中得到应用,有200多篇林业科技论文在国家或省级刊物上发表。
自1983年以来,林场转入营林阶段。
在搞好森林“三防”,保护好森林资源,加强森林抚育,促进森林生长发育的同时,积极调整产业产品结构,发展二、三产业;不断深化内部改革,转换经营机制,使林场经济获得了长足发展,由过去完全依靠国家投资,逐步走向自立,林区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成为一个山清、水秀、景奇、林美,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地方。
五、资源概况全场总经营面积141万亩,有林地面积110万亩,其中:人工林86万亩,天然林24万亩;树种主要为落叶松、樟子松、白桦、云杉等森林覆盖率78%,林木总蓄积502.5万立方米,平均年生长率9.7%。
林区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
有自生维管植物81科、312属、659种,以寒温带针叶林、阔叶林为主。
木本植物较少102种,其中:乔木树种主要有华北落叶松、云杉、樟子松、油松、白桦、山杨、蒙古栎;伴生树种有五角枫、花楸;灌木树种主要有山丁子、山刺槐、山杏、忍冬、山柳。
草本植物占绝对优势,有507种,主要有禾本科草类、蒿类、蕨类、苔草类、黄花、二色补血草等。
藤本植物最少,有9种。
有野生动物150余种,珍稀动物主要种类有鹿、豹、野猪、狍、狲、猞猁、黄羊、黑琴鸡、天鹅、白枕鹤、白头鹤、大鸨等。
湖泊及小滦河的细鳞鱼为本区特产。
塞罕坝属国家一级旅游资源景点。
凉爽宜人的气候,独特的森林草原景观,浓郁的满蒙风情,以及“木兰围场”的历史文化积淀,为这里留下了极为丰富的旅游资源。
1993年被国家林业部批准为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
浩翰的林海,广阔的草原,清澈的河流,遍野的鲜花,珍稀的禽兽,优美的传说,清代的遗迹,浓郁的满蒙风情,构成了这里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是夏季旅游观光,度假避暑,秋季摄影、写生,冬季狩猎、滑雪的理想之所。
六、机构及人员总场机关设13个科室(含林业公安分局、法庭),下辖6个林场和汽车大修厂、物资经销公司、森林旅游开发公司、塞罕坝宾馆,股份制企业有中密度人造板厂、塞罕坝滑雪场,还有职工医院、子弟学校、电讯站、变电站、气象管理站、森防站等直属单位。
全场职工总数1792人,其中在职职工1317人,离退休人员415人。
在职职工中,干部240人,工人1137人,专业技术人员292人。
七、建设成果近40年来,在省林业厅的正确领导下,塞罕坝人默默无闻地在生态环境建设的篇章中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塞罕坝象一条绿色长龙横亘于内蒙古高原南缘,阻断了浑善达克沙地向南推进,成为为首都阻沙源、为天津涵水源、为河北增资源、为当地拓财源的一道坚不可摧的绿色屏障。
气象资料表明:塞罕坝周边地区,目前同建场初期相比,年均大风日数由72天减少至67天;降水量由原来的347毫米增加到530.9毫米;无霜期由原来的52天延长到67天。
河流的含沙量由原来的29.5%下降到11%。
建场以来,全场总投资1.2亿元,其中国家投资7000万元,场内自筹资金5000万元。
几十年来,累计向当地财政纳税7000万元,为相邻乡镇、村百姓增加劳务收入7000万元,为社会提供苗木扩大造林面积20余万亩。
林场的发展带动了周边群众脱贫致富,林区周边居民及当地百姓在从事农牧业的同时,采集山野资源,每年收入达500万元。
至1998年底全场共有资产11亿元(固定资产1亿元,林木资产10亿元)。
现在,每年仍以35万立方米个蓄积在增长,可增加资产7000万元。
塞罕坝在林业建设中发挥了应有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塞罕坝的建设成就,多次受到前来视察的国家、省、部级领导人的肯定与赞扬。
几年来,来场视察的国家领导人有杨尚昆、万里、田纪云、邹家华、宋平、邓立群等同志;1998年9月邹家华副委员长一行20余人,专程到塞罕坝考察,对建立塞罕坝机械林场的成功经验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指示我们要把这里的资源“保护好、管理好、经营好、发展好”。
并提出了再造三个“塞罕坝”的宏伟构想,该项目工程正付诸实施;来场视察的省部级领导人有杨忠、徐有芳、叶连松王旭东、钮茂生、郭庚茂等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