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远离违法犯罪》教案(陕教版初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课《远离违法犯罪》教案(陕教版初三)
第一目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良好的行为适应,三思行为所产生的结果,
树立对自己行为负责的意识。
2、能力:培养明辨是非和严于律己的能力。
3、知识:行为和后果具有一致性,良好的行为产生良好的结果,不良的行
为产生不良的结果。明白得个人的行为不应该危害自己、他人、集体、
国家和社会。
二、教学重点:把握行为和后果的一致性,认识到个人行为不能有害于自己、他
人、集体、国家和社会。
三、教学难点:行为和后果具有一致性,一种行为往往有多种后果,明辨是非,
对自己行为负责。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由教师讲述故事«善良成就以后»
弗莱明是一个穷苦的苏格兰农夫,有一天当他在田里工作时,听到邻近泥沼里有人发出求救的哭声。因此,他放下农具,跑到泥沼边,发觉一个小孩掉到了里面,弗莱明忙把那个小孩从死亡的边缘救了出来。
隔天,有一辆崭新的马车停在农夫家,走出来一位文雅的绅士,他自我介绍是那被救小孩的父亲。绅士讲:〝我要报答你,你救了我亲小孩的生命。〞农夫讲:〝我不能因救了你的小孩而同意报答。〞就在这时,农夫的亲小孩从屋外走进来,绅士咨询:〝这是你的亲小孩吗?〞农夫专门自豪地回答:〝是。〞绅士讲:〝我们来个协议,让我带走他,并让他同意良好的教育。假如那个小孩像他父亲一样,他今后一定会成为一位令你自豪的人。〞
农夫承诺了。后来农夫的亲小孩从圣玛利亚医学院毕业,成为文明遐迩的弗莱明·亚历山大爵士,也确实是盘尼西林〔青霉素〕的发明者。他在1944年受封骑士爵位,且得到诺贝尔奖。
数年后,绅士的亲小孩染上肺炎,是盘尼西林救活了他的命。那绅士是谁?上议院议员丘吉尔。他的亲小孩是谁?英国政治家丘吉尔爵士。
一个农夫一点点善良,难道给世界带来了如此重大的变化,善莫大焉。
教师总结:每一个人的行为都会导致一定的后果,以上人物的良好行为导致了
良好的结果。那么我们如何来认识自己的行为呢?
一、行为和结果的一致性
〔一〕教师:展现一组情形,让学生准确的表达自己应该有的行为。
情形一:上学途中,面对他人的善举,我们应该〔〕
情形二:上学到校,面对学校的老师,我们应该〔〕
情形三:在教室里,面对同学的请教,我们应该〔〕
情形四:放学路上,面对他人的恶行,我们应该〔〕
情形五:回到家中,面对父母和长辈,我们应该〔〕
学生:情形一,我们应该支持和颂扬;情形二,我们应该礼貌和尊敬;情形三,我们应该主动和耐心;情形四,我们应该阻止和举报;情形五,我们应该孝顺和体贴。
教师:学生摸索这些行为是良好的行为,依旧不良行为?导致的结果会如何样?
学生:是良好的行为,良好的行为会导致良好的结果。
教师:如此做会得到老师的赞扬,同学的拥护,家长的夸奖和社会的认同。这也是我们积极倡导和鼓舞的,并能得到良好的评判,会带来良好的结果。
总结:良好的行为产生良好的结果。
〔二〕、教师:那么不良的行为会产生如何样的结果呢?展现以下情形:
情形一:课堂上,哗众取宠,肆意扰乱课堂秩序,与老师挑战,后果是
〔〕
情形二:寝室内,大声喧哗,阻碍他人的休息,后果是〔〕
情形三:操场上,爬到篮球架上玩耍,后果是〔〕
情形四:放学回家,不遵守交通规那么,主动搭〝三无〞车,后果是〔〕
情形五:回到家中,顶撞父母,有意不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后果是〔〕教师:让学生分组讨论,多角度分析,并请学生代表回答。
总结:不良的行为导致不良的后果。
〔三〕教师指导学生完成课本中〝全民环境意识调查〞的作业,分析其四种行为可能带来的后果。
结论:行为和后果具有一致性。
二、一种行为往往会有多种后果
教师:让学生结合教材P25的三种行为分析其带来的后果,并摸索一种行为是不是只能带来一种后果呢?
学生:一种行为可能带来多种后果。
教师:某种行为所带来的后果所产生的作用是不是一样呢?
3分钟辩论:上网是利依旧弊?得:
合理上网〔利〕迷恋上网〔弊〕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得出结论:
A:良好的行为对他人、集体、社会起积极的促进作用;
B:不良的行为对他人、集体、社会起消极的阻碍作用。
三、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教师:阅读教材〝雷锋的事迹〞,摸索:雷锋的行为是良好的依旧不良好的?结果如何样?
学生:雷锋的行为是良好的。他的行为对他人、集体、社会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给人民带来了温顺与厚爱。
教师:假如我们都像雷锋那样,社会将会是如何样的面貌?
学生:那个社会就会充满温情,充满爱,就会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的社会风气。
教师:的确,榜样的作用是庞大的,我们在向他们学习的同时,更应该规范自己的行为,充分考虑行为的后果,而不能为所欲为。然而在生活中,却有如下的镜头:阅读教材P25分析他们的行为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所产生的危害。
学生:自由发言,各抒己见。
教师总结:在一个法治和道德相结合的社会,一个人的行为不能为所欲为,应考虑到行为的后果,个人的行为不应该有害于自己,不应该防碍他人的自由和权益,不应该损害公共利益。
四、课堂小结:略
五、课后作业:
结合社会现象或自己的日常行为,从正反两方面各列举一种行为,并分析带来的结果。假如你遇到不良行为,你会如何办?你从中得到什么启发?
第二目抵制不良诱惑远离违法犯罪【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增强责任意识,树立正确、健康的生活态度。
二、能力
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独立摸索、自我操纵的能力,幸免违法犯罪。
三、知识
明白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认识违法犯罪的危害性,了解一样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一样违法与犯罪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教师:雷声轰鸣,大雨倾盆。在那遥远的地点,是谁在哭泣?是谁在流泪?让迟志强的歌声把我们带进今天的课堂。〔多媒体播放动画音乐«铁窗泪»〕
教师:改革开放的大潮催生了物质富足、丰富多彩的生活,也夹杂着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诱惑。有多少花季青年在追求自由的过程中经不住不良诱惑而心灵扭曲,行为失范,甚至走向罪责的深潭。我们必须明白,不同的行为会产生不同的后果,做错事后就要承担应有的责任,同样违法行为也要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