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必修二语文课件《历史的回声》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第三专题历史的回声落日课件苏教必修2

高中语文第三专题历史的回声落日课件苏教必修2

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新闻必须交代所 报道的事实的来源。 本通讯第1段交代了新闻事实发生的时 间、地点。时间精确到分,地点则清楚地 交代出作者与新闻事实发生地的距离: “距离日本签降代表约两三丈的地方”, 说明观察得真切。点出自己是“目睹”这 一切发生的,是事件的见证人和忠实的记 录者,说明新闻来源,表明其真实可靠。
思考:
通讯与消息的不同点?
• 消息简单地报道了发生了什么事,不多写 情节,而通讯则详细,具体地报道前因后 果,展示情节; • 表现手法上,消息以叙述为主,而通讯则 综合采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 手法,表现生动形象。
基础积累
• • • • • 舷梯 顷刻 拾级而上 翘首 湔雪 xián
qǐng
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朱启平被派 往日本横须架港现场采访,9月2日,他亲 眼目睹中、英、法代表在东京湾美国军舰 “密苏里”号上接受日本政府投降的仪式。 其现场报道《落日》在《大公报》发 表后轰动一时,被公认为是“状元之作”, 后被列为大学新闻系典范教材。
他后来在谈这篇通讯的写作时说,我 想我必须以一个中国人的立场,中国人的 感情来写好这篇报道。
BB—63“密苏里”号战列舰,日本投 降签字仪式所在地
学习目标
1、了解通讯这一新闻体裁; 2、学习本文的细节描写; 3、体会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4、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培养民族自尊 心、自豪感,增强历史责任感。
作家作品
朱启平:原名朱祥麟,祖籍浙江海盐, 1915年11月生于上海,1933 年南京金陵中 学毕业,考入北平燕京大学医学预科。 正当他准备升入协和医学院就读之际, 一二.九运动爆发,朱启平改读了新闻。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他自荐到 美国太平洋舰队当随军记者。
shè qiáo jiān

苏教高中语文必修二课件:03历史的回声 念奴娇 赤壁怀古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苏教高中语文必修二课件:03历史的回声 念奴娇 赤壁怀古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点评:辛弃疾——人中之杰,词中之龙,他才干出众,刚正不阿,不与黑 暗势力同流合污,受到权臣排挤而遭贬,但他仍继续写文章宣传抗金主张。他 写的《九议》《美芹十论》等奏疏,字字珠玑,提出收复失地、统一中国的具体 策略,并阐述了内修德政、广开言路等治国安民之道,却未被腐败而畏缩的南 宋当权者采纳。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 1.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 2.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 3.忧国忘家,捐躯济难,忠臣之忠也。 4.位卑未敢忘忧国。 5.人民不仅有权爱国,而且爱国是个义务,是一种光荣。
——晏婴 ——司马迁
——曹操 ——陆游 ——徐特立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知识·梳理]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第 2 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
遥想公瑾当.年

(1)当对酒当.歌 (

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 (
) )
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2)道会师天道.大之雨不,传道也.不久通矣
( (
) )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强.虏灰飞烟灭

(3)强赏强.赐词百夺千理强.((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4)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 译文: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答案】 (1)被动句 英雄业绩都被历史的风雨吹打而随时光流逝了。 (2)宾语前置句、省略句 (我)神游当年三国的古战场。 (3)宾语前置句 应笑自己多情善感,头发早斑白了。 (4)宾语前置句 无处寻找英雄孙仲谋那样的人物了。
【答案】 (1)介词,处在某个时候地方/介词,面对/通“倘”,倘使 (2) 动词,说,讲/名词,道路/名词,风尚/名词,道义 (3)形容词,强大/形容词, 有余/动词,音 qiǎnɡ,勉强/形容词,强健的 (4)名词,地区、区域,此处指古 战场赤壁/名词,诸侯国/名词,国都、京城 (5)动词,应该/动词,应答、回答/ 介词,相应,随着/动词,对付,应对 (6)名词,头发/动词,发射,放出/动词, 暴露/动词,起,被任用/动词,征发,调发/动词,出发/动词,发芽,开放 (7) 动词,回头看,回头/动词,四周看,旁边看/动词,探问,拜访/副词,反而,难 道 (8)动词,远看/名词,声望/名词,农历每月十五日

版高中语文专题3历史的回声后人之鉴六国论课件苏教版必修2

版高中语文专题3历史的回声后人之鉴六国论课件苏教版必修2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
)
(9)与 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
)
赵尝五战于秦 (
)
(10)于 日削月割 以趋于亡(
)
其势弱于秦
(
)
答案:(9)动词,结交、亲附 介词,和、同 连词,和、同 (10)介词,和, 同 介词,向介词,比
3.古今异义
(1)非兵不.利. 古义: 今义:没有好处,不顺利
2.背景解读
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辽大军压境,直逼澶州城下(今河南濮阳),威胁 汴京开封。于是,宋与辽签订了“澶渊之盟”,宋每年要送给辽大量的钱 物,人民的血汗就在这种屈辱的盟约之中付诸东流。苏洵反对这种屈辱 的求和,认为这和战国时六国贿赂秦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故以《六国 论》向北宋统治者陈述政见,希望北宋统治者能改弦更张,勿重蹈覆辙。
(2)至.于.颠覆 古义: 今义:表示另提一事,介词
(3)其.实.亦百倍 古义: 今义:副词,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承上文,多含转折意)
答案(1)不锋利 (2)表示由于上文所说的情况,引出下文的结果 (3)那实际情况
(4)思厥先祖.父. 古义: 今义:父亲的父亲
(5)可谓智.力.孤危 古义: 今义:指解决问题的能力
(6)刺客不.行. 古义: 今义:不可以,不好,不中用或接近死亡
(7)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古义: 今义:指真实的或虚构的用作讲述对象的事情,有连贯性,富吸引力,能感染人
答案:(4)祖辈与父辈 (5)智谋和力量 (6)不派遣刺客去行刺秦王 (7)旧事,成例
4.词类活用
(1)义.不赂秦(
)
(2)李牧连却.之(
六国论
书香晨读 课前预习 课堂探究 文本总结 课后悦读

苏教必修二语文《历史的回声》PPT课件

苏教必修二语文《历史的回声》PPT课件

-
5
六 国苏


-
6
一、作者简介
苏洵(1009—1066)字明允,号老泉 (“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诗书… …”), 唐宋八大家之一. 宋代眉山(今四川眉山县) 人,人称“老苏”,与儿子“大苏”(苏轼)、 “小苏”(苏辙)并称“三苏”。后人有诗称赞: “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 峨嵋共比高”。苏洵著有《嘉佑集》。本文 选自《嘉佑集·权书》,《权书》共10篇,都 是评论政治和历史的。本文为第八篇。
3、下列断句、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 ]
A.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B.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C.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
4 、为下列句子中加括号的词选择正确的义项
(1)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B]
A.齐全 B.完整 C.尽,没有了 D.做成
-
8
“姜尚渭水钓鱼”,年最长者傲气满脸地端走了鱼; “秦琼长安卖马”,第二位神气十足地端走了马肉; “苏武北海牧羊”,第三个毫不示弱地端走了羊肉; “张飞蜀都卖肉”,第四位不慌不忙地端走了猪肉; “关羽荆州卖豆腐”,第五个从容不迫地端走了豆腐; “诸葛亮隆中种菜”,第六个胸有成竹地端走了青菜。
全部菜被端走了,六个举人正准备高兴地吃采喝 酒,苏轼开口了:“各位,该我行酒令了!”他说出 了六个字,不紧不慢地把六盘菜端到自己面前,然后 笑眯眯地说:“诸位兄台,请!”
齐 与嬴不助五国
不赂者 燕 以荆卿为计
不能独完
赵 洎牧以谗诛
-
19
1.作者认为齐国灭亡的原因何在?燕国和赵国灭亡又 何在?
答:齐国亡在“附于秦”而“不助五国”;燕国亡在 不用武力而以刺客为计;赵国亡在不能信任良将。

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专题历史的回声ppt课件

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专题历史的回声ppt课件
素 材 日 积 月 累
教 学 资 源 链 接
课 后 知 能 检 测
SJ ·语文 必修2





开 卷
【答案】
(1) 判 断 句
贿赂秦国,自己的实力就亏
动 探

益 损,这是灭亡的途径。


(2)被动句 等到李牧因为受诬陷而被杀害。



(3)被动句 却被秦国久积而成的威势胁迫。

自 主
(4)状语后置句 他们的势力比秦国弱。
堂 互 动

有 益
(1)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
)
探 究
(2)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
)
素 材

(3)日.削月.割 (
)

自 主
(4)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
)
日 积 月 累
导 学
(5)盖失强援. (
)
教 学 资
(6)李牧连却.之 (
)
源 链

自 主
(7)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
)


本 初
(8)不能独完.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
能 检

菜单
晨 读 开 卷 有 益
(6)苟以天下之大。(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

自 主
(7)暴霜露,斩荆棘。(
)
导 学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
自 主 文 本 初 研
菜单
SJ ·语文 必修2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高中语文第三专题历史的回声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课件苏教必修2

高中语文第三专题历史的回声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课件苏教必修2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继承苏武把词的豪放风格加以发扬光大, 使它蔚然成为一大宗派, 主要应归功于辛弃疾。辛弃疾的词, “慷 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 ” 。(《四库 全书总目提要》) 这种豪迈风格的形成,首先决定于他的作 品有深厚的爱国热情和广阔的社会内容。
写 作 背 景
写这首词的时候辛弃疾已经六十五岁了, 辛弃疾从42岁到60岁一直过着“隐居”的生 活,得不到朝廷的重用。这期间,1203年再 次被当时执掌大权的韩侂胄起用,任浙江东 路安抚史,翌年改任镇江知府。1204年韩侂 胄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草草北伐。而镇江 濒临抗战前线,是北伐的重要基地。辛弃疾 到任后,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但是韩侂胄 把持朝政,只想侥幸求逞,不愿认真准备。 韩侂胄听不进辛弃疾的劝告,后来就把他调 离了镇江。这首词是辛弃疾被起用又被降职 时,登上北固亭,满怀悲愤而写下的。
• [译文] 江山依旧,却无处觅求 • 像孙仲谋一样的英雄豪杰。昔 日繁华的歌舞台榭,英雄的业 绩风流,总被历史的风雨吹得 化为乌有。一抹斜阳映着丛密 的草树,平常的街巷,人们说 刘裕曾在这里寄住。想当年, 他指挥的金戈铁骑,气吞万里, 威猛如虎。

元嘉年间,刘义隆草草出兵北伐, 梦想如霍去病在狼居胥山封坛祭天, 作为全胜的纪念,却不料只落得惊 慌败北狼狈逃窜。义隆北伐失败至 今已四十三年,我遥望中原,扬州 路上烽火杀敌的情景历历在目。那 堪回首,而今侵掠中原的拓跋焘祠 庙香火盛烧,一片神鸦鸣嗓,社鼓 喧闹!靠谁来问我:将军年老,饭 量可好?
写作背景:
辛弃疾在词人中,算是个英雄。 1161 年,金国大举南犯, 21 岁的辛弃疾 率群众 2000 多人在家乡起义,加入以耿京为首的农民抗金义军,担任 “掌书记” 职务。在起义军的几个月里,他表现出非凡的勇敢和坚定,干了两件轰动一时的 事。一件是,一个叫义端的和尚叛变投敌,辛弃疾亲往追捕,亲手斩了这个叛徒; 另一件是,亲率 50 骑兵,直闭驻有 5 万大军的金营,活捉了杀害耿京、瓦解起 义军的叛徒、内好张安国渡过淮水,到达建康(南京)。辛弃疾到了南方,耿京 的起义军已经失败,他便留在南京。从此以后,他继续坚持主战,用他饱含爱国 主义激情的词和文章,宣传北伐抗金,收复中原统一全国的主张。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课件:03历史的回声 阿房宫赋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课件:03历史的回声 阿房宫赋

开凿大运河,共用了约 1 亿 5 千万人次,有许多开挖运河的民工累死在河 中。 最终因滥用民力,骄奢淫逸,造成天下大乱。直接导致了隋朝的灭亡。 不论是在隋朝,还是在当今,反腐倡廉,势在必行!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 1.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李商隐 2.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以伐根而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魏徵 3.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勤俭建国家,永远是真言。 ——朱德
[探背景] 杜牧所处的时代,唐王朝政治腐败,阶级矛盾异常尖锐,而且藩镇跋扈, 吐蕃、南诏、回鹘等纷纷入侵,大唐帝国已处于崩溃的前夕。杜牧针对这种形 势,极力主张内平藩镇,加强统一,外御侵略,巩固国防。但唐敬宗李湛好游 猎,喜声色,大兴土木,不理朝政。对于这一切,杜牧既愤慨又痛心。他在《上 知己文章启》中明白地指出: “宝历(敬宗的年号)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 房宫赋》 。 ”
第 5 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 (1)灭六国者,六国也。( 译文: )
(2)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译文:
)
(3)函谷举。( 译文:
)
(4)秦人不暇自哀。( 译文:
)
(5)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译文:
)
【答案】 (1)判断句 灭掉六国的,是六国自己。 (2)判断句 一个人的心思,就是千万个人的心思啊。 (3)被动句 函谷关被攻破。 (4)宾语前置句 秦朝统治者来不及哀叹自己。 (5)状语后置句 使承担栋梁的柱子,比田里的农夫还多。
(11)形容词作动词,全部取完 词作名„„为鉴 (13)动
(8)
(9)名词作动词, 成为焦土 (10)名词作状语, 把鼎、 玉、
(14)动词的为动用法,为„„哀叹
(15)数词作动
第 4 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 (1)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 古义: 今义:比喻各用心机,互相排挤。 (2)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 不齐 .. 古义: 今义:一定地区里经过多年观察所得到的概括性的气象情况。

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专题历史的回声ppt(12份) 苏教版1

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专题历史的回声ppt(12份) 苏教版1

1.字音辨识 浪淘.尽( ) 公瑾.( ) 纶.巾( ) 英发.( ) 强虏.( ) 华.发.( )( ) 酹.江月( ) 舞榭.( ) 佛.狸.祠.( )( )( ) 狼居胥.( ) 元嘉.( ) 巷陌.( ) 【答案】 táo jǐn ɡuān fā lǔ huā fà lèi xiè bì lí cí xū jiā mò
(3)动词,说,讲/名词,道路/名词,风尚/名词,道义 (4)形容词,强大/形容词,有余/动词,音qiǎnɡ,勉强/ 形容词,强健的 (5)名词,地区、区域,此处指古战场赤壁/名词,诸侯 国/名词,国都、京城 (6)动词,应该/动词,应答、回答/介词,相应,随着/动 词,对付,应对
(7)名词,头发/动词,射发,放出/动词,暴露/动词, 起,被任用/动词,征发,调发/动词,出发/动词,发芽,开 放
(4)强赏强.赐词百夺千理强.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5)国六故国国..破神灭游,非兵不利
去国.怀乡
多情应.笑我
(6)应河 应.曲声智而叟倒亡以 应.
吾将何以应.敌
早 见生 其华 发.发 矢.十中八九
东窗事发.
(7)发舜发.于畎亩之中
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
朝发.白帝
5.文言句式
(1)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
(2)故国神游。(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
(3)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
(4)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
2.一词多义

历史的回声ppt1 苏教版

历史的回声ppt1 苏教版

知识积累-特殊句式
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 2、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3、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4、洎牧以谗诛 5、举以予人 6、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7、赵尝五战于秦
知识积累-词类活用
1、日割月削 2、义不赂秦 3、李牧连却之 4、不能独完 5、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6、四海一 7、骊山北构而西折
课文内容回顾
六国破灭, 弊在赂秦
(1)赂秦而力亏
(2)不赂者以赂者丧


齐 与嬴不助五国
不赂者

以荆卿为计
不能独完

洎牧以谗诛
作业-积累名言名句
整理相关名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激励学生学习的名言格言 220、每一个成功者都有一个开始。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功的路。 221、世界会向那些有目标和远见的人让路(冯两努——香港著名推销商) 222、绊脚石乃是进身之阶。 223、销售世界上第一号的产品——不是汽车,而是自己。在你成功地把自己推销给别人之前,你必须百分之百的把自己推销给自己。 224、即使爬到最高的山上,一次也只能脚踏实地地迈一步。 225、积极思考造成积极人生,消极思考造成消极人生。 226、人之所以有一张嘴,而有两只耳朵,原因是听的要比说的多一倍。 227、别想一下造出大海,必须先由小河川开始。 228、有事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229、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 230、积极的人在每一次忧患中都看到一个机会,而消极的人则在每个机会都看到某种忧患。 231、出门走好路,出口说好话,出手做好事。 232、旁观者的姓名永远爬不到比赛的计分板上。 233、怠惰是贫穷的制造厂。 234、莫找借口失败,只找理由成功。(不为失败找理由,要为成功找方法) 235、如果我们想要更多的玫瑰花,就必须种植更多的玫瑰树。 236、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与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失去了信心,他却下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 237、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238、回避现实的人,未来将更不理想。 239、当你感到悲哀痛苦时,最好是去学些什么东西。学习会使你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240、伟人所达到并保持着的高处,并不是一飞就到的,而是他们在同伴们都睡着的时候,一步步艰辛地向上爬 241、世界上那些最容易的事情中,拖延时间最不费力。 242、坚韧是成功的一大要素,只要在门上敲得够久、够大声,终会把人唤醒的。 243、人之所以能,是相信能。 244、没有口水与汗水,就没有成功的泪水。 245、一个有信念者所开发出的力量,大于99个只有兴趣者。 246、环境不会改变,解决之道在于改变自己。 247、两粒种子,一片森林。 248、每一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 249、如果你希望成功,以恒心为良友,以经验为参谋,以小心为兄弟,以希望为哨兵。 250、大多数人想要改造这个世界,但却罕有人想改造自己。

高一语文苏教必修2课件:专题3 历史的回声

高一语文苏教必修2课件:专题3 历史的回声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专题知能整合
-1-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考点直击 真题演练
考点内引外联 写作步步推进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鉴赏表达技巧是高考古代诗歌鉴赏的命题重点,命题在形式上很 少单独设题,大多结合诗歌的形象、语言、思想内容或作者的观点 态度等综合设题。本考点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考查:①辨识诗 歌中各种表达技巧的使用;②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③评价其对 表现情感、主旨的作用。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主要包括四个方面:鉴赏表达方式、 鉴赏修辞手法、鉴赏表现手法、鉴赏结构技巧。本专题两首宋词 主要运用的表达技巧摘要如下: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考点内引外联 写作步步推进
考点直击 真题演练
课文 例句
表达技巧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 风流人物。
表达方式:议论、抒情。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 周郎赤壁。
结构:过渡。
念奴 娇·赤壁 怀古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 起千堆雪。
修辞:比喻、夸张。表达方式: 描写。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 结构:过渡、照应。表达方式: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考点直击 真题演练
考点内引外联 写作步步推进
4.结构技巧。 诗歌的结构技巧,常见的有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 总后分、以景结情、卒章显志、过渡、铺垫、伏笔、照应等。 (1)铺垫。 为主要人物的出场或主要事件的发生创造条件而着重描述渲染 的技法。铺垫是重要情节的基石,能增加情节张力,制造悬念,使情 节具有合理性。如王建《十五夜望月》:“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 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诗的开篇描绘出十 五夜明朗素洁的景象,为下文写秋思作铺垫。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考点内引外联 写作步步推进

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专题历史的回声ppt课件 1

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专题历史的回声ppt课件 1


方面,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诗歌方面,现存诗2 700 材

课 前 自 主
余首,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宋词方面,开创了豪放词风, 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著有《东坡全集》。
积 月 累
导 学

苏轼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唐宋八大 学

家”之一,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与辛弃疾合称“苏
源 链

自 辛”。
菜单
SJ ·语文 必修2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素 材 日 积 月 累
教 学 资 源 链 接
课 后 知 能 检 测
SJ ·语文 必修2

【内容赏析】
本首词是苏轼在黄州所作。定慧院:一
课 堂


开 卷
作定惠院,在今湖北省黄冈县东南。苏轼初贬黄州,寓居于
动 探

益 此。


上阕前两句营造了一个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 材












1.字音辨识
素 材

课 前
浪淘.尽( ) 公瑾.( ) 纶.巾( )
自 主
英发.( ) 强虏.( ) 华.发.( )( )

积 月 累


酹.江月(
) 舞榭.(
) 佛.狸.祠.(
)( ) 元嘉.( ) 巷陌.( )
链 接

主 文
【答案】
táo
jǐn
ɡuān
源 链

自 国/名词,国都、京城


文 本
(6)动词,应该/动词,应答、回答/介词,相应,随着/动 后 知

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专题历史的回声ppt(12份) 苏教版

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专题历史的回声ppt(12份) 苏教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素 材 日 积 月 累 教 学 资 源 链 接 课 后 知 能 检 测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2)思厥先祖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 有尺寸之地。
(3)以地事秦__,火不
灭。 (4) 齐 人 未 尝 赂 秦 , 终 继 五 国 迁 灭 , 何 哉 ? ________________。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素 材 日 积 月 累 教 学 资 源 链 接 课 后 知 能 检 测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法,项羽、曹操、班超这三个秦汉时期的英雄人物,他们的
功业英名虽然万古不会磨灭,但他们的功业英名是以“生民 涂炭”为代价的,这是一;二是作者没有褒扬三位英雄的业 绩,只交代他们的失败与不得志,便说明历史上像这些英雄 人物不过是过眼烟云而已。作者对英雄人物的成败得失而无
晨 读 开 卷 有 益
【答 案 】 (2)被动句
(1) 判断句
贿赂秦国 ,自己的实力就 亏
损,这是灭亡的途径。 等到李牧因为受诬陷而被杀害。 却被秦国久积而成的威势胁迫。 (3)被动句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素 材 日 积 月 累 教 学 资 源 链 接 课 后 知 能 检 测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4)状语后置句
晨 读 开 卷 有 益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素 材 日 积 月 累 教 学 资 源 链 接 课 后 知 能 检 测 菜 单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答案】
jì mí lù jiè shuà i

精选-高中语文专题3历史的回声千古江山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课件苏教版必修2

精选-高中语文专题3历史的回声千古江山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课件苏教版必修2

住题目中的“怀古”二字,首先想到孙权在建都南京以前曾建都京口,因此作者登高
最新
精选中小学课件
3
导入阅读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①
何处望神州②?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③多少事?悠悠④。不
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⑤,坐断⑥东南战未休⑦。天
下英雄谁敌手?曹刘⑧。生子当如孙仲谋⑨。
【注】①南乡子:词牌名。京口:今江苏镇江市。北固亭在镇江东北固山上, 下临长江,三面环水。②神州:指中国,此处指中原被金人占领的沦陷区。 ③兴亡:指国家兴衰,朝代更替。④悠悠:长远悠久。⑤兜鍪:即头盔,此处 借指兵士。鍪,音móu。万兜鍪:千军万马。⑥坐断:占据、割据。⑦休:停 止。⑧曹刘:指曹操与刘备。⑨生子当如孙仲谋:曹操率大军南下,见孙权 的军队威武雄壮,感叹道:“生子当如孙仲谋!”仲谋,孙权的字。
最新
精选中小学课件
7
3.古代文化知识
咏史怀古诗:一般以古代历史事件或古代人物为题材,或借古讽今,或寄 寓个人怀才不遇的感伤,或表达昔盛今衰的兴替之感。诗人以历史事件、 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 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往事,且 多用典故,手法委婉。 咏史与怀古都是以历史题材为咏写对象,对历史人物的功过、历史事件 的成败等,发表议论,或抒发感慨,或者借古以讽今,或者发思古之幽情。 二者各有侧重,咏史诗多针对具体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有所感慨或有所 感悟而作;而怀古诗多是登临旧地有感而发之作。
最新
精选中小学课件
9
二、基础积累
1.一词多义
封狼居胥
(
)
(1)封
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六国论》)
(

高中语文历史的回声.ppt

高中语文历史的回声.ppt

燕赵之君,始有远略 起初,副词 始速祸焉 才,副词
终继五国迁灭 终于,副词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坚持到底,动词
较秦之所得 得到,获得,动词 此言得之 适宜,得当,形容词 诚不得已 能,能够,动词
不赂者以赂者丧 由于,介词 秦以攻取之外 凭借,介词 以地事秦 把,介词 洎牧以谗诛 因为,连词 至丹以荆卿为计 用, 介 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 谋臣 用, 介 以天下之大, 凭借, 介 以有尺寸之地 而, 连 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而, 连 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于人 而, 连
特殊句式
1、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被动句
2、洎牧以谗诛
被动句
3、举(之)以予人 省略句,省略宾语
4、至丹以荆卿(刺秦)为计 省略句 省动宾短语
5、赵尝五战于秦 状语后置

亡 态度:得之难――割之易
秦 而

处境:一夕安寝――秦兵又至 不战强弱
胜负已判
矛盾:地有限――欲无餍
力 亏 破 灭

结果: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引证 薪不尽——火不灭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第四段
1.终继五国迁灭 最终 灭亡 2.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和……交好 3.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 已经;……之后 4.燕赵之君,始有远略 始:起初 5.义不赂秦 名~动 坚持道义。 6.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虽:虽然。
一词多义
诸侯之所亡,与战败所亡者 丧失,丢失,动词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灭亡,动词。
以荆卿为计 作为,动词
邯郸为郡
成为,动词
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哉 被,介词
为国者无使为------ 治理,动词
一词多义
六国破灭
灭亡,动词
薪不尽,火不灭 熄灭,动词

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专题历史的回声ppt(12份) 苏教版1

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专题历史的回声ppt(12份) 苏教版1
往、心事浩茫的“幽人”形象,随即轻灵飞动地由“幽人” 到孤鸿,使这两个意象产生对应和契合,让人联想到:“幽 人 ” 那孤高的心境,不正像缥缈若仙的孤鸿之影吗?这两 句,既是写实,又通过人、鸟形象的对应、嫁接,极富象征
自 主 文 本 初 研
意味和诗意之美地强化了“幽人”的超凡脱俗。
菜 单
SJ ·语文 必修2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素 材 日 积 月 累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自 主 文 本 初 研
虏灰飞烟灭 . 强 赏赐百千强 . (4)强 词夺理 强 .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


教 学 资 源 链 接 课 后 知 能 检 测



SJ ·语文 必修2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素 材 日 积 月 累 教 学 资 源 链 接 课 后 知 能 检 测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声,含恨而逝。
自 主 文 本 初 研 菜 单
SJ ·语文 必修2
晨 读 开 卷 有 益
辛弃疾继承了苏轼的豪放词风,善用比、兴等象征手 法,大量用典,风格多样,把词的容量和表现力发挥到了极 致。著有《稼轩长短句》,另有奏疏《美芹十论》、《九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素 材 日 积 月 累 教 学 资 源 链 接 课 后 知 能 检 测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
(3)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 (4)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
自 主 文 本 初 研
(7)凭谁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语文第三专题历史的回声阿房宫赋课件苏教必修2

高中语文第三专题历史的回声阿房宫赋课件苏教必修2
某一日,秦始皇忽然觉得咸阳的人 多,先王的宫殿太小,于是就要再造 一个宫殿。大臣问造在哪里,秦始皇 操陕西方言说:“阿房”。阿房并不 是一个实际地名,它的意思是“近 旁”、“旁边”。听了秦始皇的话, 大臣们就命工匠在咸阳宫旁边的上林 苑建了一个“复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的庞大宫殿,取名“阿房宫”。
杜 牧
杜牧(803-852),字牧之。 晚唐杰出诗人,诗、赋、古文都 足以为名家。祖父杜佑是中唐有 名的宰相和史学家。杜牧晚年任 中书舍人﹐居长安城南樊川别墅 ﹐后世因称之“杜樊川” 。
在诗歌方面,人称他为“小杜”, 以别于杜甫之“老杜”,又把他 与李商隐并称,称“小李杜”。 诗歌以文词清丽、情韵跌宕见长。 他对“赋”的文体发展,也有着 卓越贡献。
根据历史记载,阿房宫东西宽三里, 南北长五里,可容纳十五万人居住。里 面道路纵横交错,宫殿屋宇林立。其前 殿东西长五百步,南北宽五十丈,高达 十数丈,可以容纳万人。而这,只是阿 房宫的主体建筑。以此为中心与咸阳相 连接,周围三百里内星罗棋布修建了二 百七十余座离宫别馆祠堂庙宇。各个建 筑之间有宽阔平整的道路或阁道相连接, 直通到终南山下。
学习本文的生字词 n 缦回 mà 不霁何虹 jì n yì ngqiá ng 妃嫔媵嫱 pí 焚椒兰 jiāo lù 辘辘 杳不知 yǎo n 尽态极妍 yá 摽掠 piāo lǐyǐ chēng 鼎铛 逦迤 zīzhū n 锱铢 架梁之椽 chuá n 在庾之粟粒 yǔ sù 横槛 jià 呕哑 ǒu yǎ 参差 cēn cī
骊山远眺
古 图 阿 房 宫
仿秦宫殿
仿 秦台榭 仿 秦城门
乐舞
入城
《史记· 秦始皇本纪》载:“三十五年 (前212年),始皇以为咸阳人多, 先王之宫廷小……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 苑中,先作前殿阿房。”为建筑阿房宫, 秦发“徒刑者七十余万人”,全部工程 至秦亡时犹未完成。前206年被项羽烧毁, 阿房宫遗址在今西安的西南。阿房旧读 ēpáng,一说是因山而名;一说因宫殿 的“四阿”(屋四角弯曲处)造得宽阔 得名,“房”同“旁”,宽广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B ]
[ C ]
5、解释下列句中加括号的“以”的词义。
(1)不赂者(以)赂者丧 (2)秦(以)攻取之外 (3)(以)地事秦 (4)洎牧(以)谗诛
[由于,介词 ] [凭借,介词 ]
[把,介词 ]
[因为,连词 ]
(5)至丹(以)荆卿为计 (6)(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 谋臣
[用,
介]
[用,
介]
(7)(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灭之故事 [凭借, 介] (8)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而, (9)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而, (10)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于人 [而,
1.作者认为齐国灭亡的原因何在?燕国和赵国灭亡又 何在? 答:齐国亡在“附于秦”而“不助五国”;燕国亡在 不用武力而以刺客为计;赵国亡在不能信任良将。 2.这一段和作者的论点是否统一?试具体说明。
答:是统一的。本段仍然在谈赂秦,只是换了一个角 度,说不赂秦而能用兵,就不致灭亡。这算是对论点 的一个补充。
《阿房宫赋》:
历来被人们视为“文赋” 的开先河之作,典范之作。




水榭楼台
阿房宫前殿
骊山陵远眺
仿秦宫殿
仿秦城门
仿秦台榭
(一)解题
“阿房宫”的“阿房”旧读“ēpáng”,阿 房是地名或山名,遗址在今西安的西南。 这篇文章的体裁是“赋”。“赋”作为一 种文体有一个演变的过程。赋体以楚辞为滥 觞,至荀况始有定名。它出现于战国后期, 到了汉代才形成确定的体制,这是赋的渊源。 赋体的流变大致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 律赋、文赋各个阶段。 关于赋的特点《文心雕龙-诠赋》说:“赋 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体物 写志,指赋的内容;铺采摛文指赋的形貌。
承上启下
赂 (总分) 秦 力 亏 (第二段)

( 在 总 ( 第 一 段 )
数量上
程度上 ( 过 渡 ) ( 分 总 )
道理上
(并 列)
为国者无 使为积威 之所劫哉
(第四段) (引古) (递 进)
赂 分 ) 秦
齐亡之事实
不 赂 (总分) 者 燕亡之教训 以 赂 者(第三段) 赵亡之悲剧 丧
毋从六国破 亡之故事
六 国 论
苏 洵
一、作者简介
苏洵(1009—1066)字明允,号老泉 (“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诗 书… …”),唐宋八大家之一. 宋代眉山(今 四川眉山县)人,人称“老苏”,与儿子 “大苏”(苏轼)、“小苏”(苏辙)并称“三 苏”。后人有诗称赞:“一门三父子,都是 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嵋共比高”。苏洵 著有《嘉佑集》。本文选自《嘉佑集· 权书》, 《权书》共10篇,都是评论政治和历史的。 本文为第八篇。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2 江 南 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3 泊 秦 淮 烟笼寒水月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4 山 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大患
数量上
得难
有限
献易
无厌 侵急 不灭
程度上

奉繁
不尽
道理上
赂 秦 力 亏 , 破 灭 之 道
分析第三段
补充注释 1.终继五国迁灭 终:最终 2.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与:交好 3.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 既:……之后 4.燕赵之君,始有远略 始:起初 5.义不赂秦 义:行正义 6.斯用兵之效也 效:功效 7.始速祸焉 始:才 8.李牧连却之 却:击退
第一段补充注释:
蜀山兀--形容词用作动词,指高高的蜀山 变秃了。 骊山北构而西折----“骊山”,名词作状语, 从骊山。“北”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北。 未云何龙--名词做动词,出现龙。 下句中的“虹”用法同此。 复道行空--通过空中。 高低冥迷--“冥”,昏暗。“迷”,分辨 不清。
4、段意理解 设问:作者从哪几个角度来描写阿房 宫的建筑的?为什么会有巨大的艺术感 染力? 作者从阿房宫兴建的时代背景、地 理环境,从占地广、建筑物之高、建 筑群布局,从楼阁之多,设计工致、 变化统一的布局,从长桥、复道建造 的复杂情况,从宫中的歌舞之盛等角 度来定阿房宫的。
学习本文的生字词
缦回 mà 不霁何虹 jì n 妃嫔媵嫱 pí yì n ngqiá 焚椒兰 jiāo ng 辘辘 杳不知 yǎo lù 尽态极妍 yá 剽掠 piāo n yǐlǐ chēng 鼎铛 迤逦 锱铢 zīzhū 架梁之椽 chuá n 在庾之粟粒 yǔ sù 横槛 jià n 呕哑 ǒuyǎ 参差 cēn cī
连]
连]
连]
6、在括号中填上恰当的虚词:
较秦( 之 )所得,与战胜( 而 )得者,其实百倍; 诸侯( 之 )所亡,与战败( 而 )亡者,其实亦百倍。则 秦( 之 )所大欲,诸侯( 之 )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与尔十矢,尔( 其 )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 ( 而 )藏( 之 )( 于 )庙。
7、将下列各句中的省略部分填在括号里
请大家想一想:苏轼行了个什么酒令?
嬴政并吞六国
战国七雄: 秦 -楚- 燕- 韩- 赵- 魏- 齐
秦—强 楚—大
齐—富
时代背景
北宋初期,西、北方边患严重,自 开国至英宗治平年间,宋军和辽军西夏 军大小六十余战,败多胜少。军事上的 软弱无能导致了外交上的妥协投降。例 如宋真宗景德元年与辽议定,每年给辽 “岁币“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后又 被迫追加银十万、绢二十万匹。
本段语言极富表现力:
“毕”、“一”、“兀”、 “出”四个字揭示了秦始皇 统一中国以后的骄纵享乐, 饱含着几十万劳动者的无数 辛苦和血泪,寓情于叙,爱 憎强烈。“覆压”言其广, “隔离”言其高,“构”、 “折”、“走”、“流”, 又使巨大的建筑群动了起来。 以龙喻桥,以虹喻道,再配 上“卧波、行宫”,将静物 写活。又故作疑问,构成对 句,意境迷离。“歌台、舞 殿”互文,又突出反映了受 尽欺凌和侮辱的宫女们的痛 苦心情。 这些极富表现力的语言 下文揭露秦始皇骄奢淫逸的 生活作了铺垫。
“姜尚渭水钓鱼”,年最长者傲气满脸地端走了鱼; “秦琼长安卖马”,第二位神气十足地端走了马肉; “苏武北海牧羊”,第三个毫不示弱地端走了羊肉; “张飞蜀都卖肉”,第四位不慌不忙地端走了猪肉; “关羽荆州卖豆腐”,第五个从容不迫地端走了豆腐; “诸葛亮隆中种菜”,第六个胸有成竹地端走了青菜。
全部菜被端走了,六个举人正准备高兴地吃采喝 酒,苏轼开口了:“各位,该我行酒令了!”他说出 了六个字,不紧不慢地把六盘菜端到自己面前,然后 笑眯眯地说:“诸位兄台,请!”
(第五段)(讽今)
3、下列断句、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 ]
A.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B.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C.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
4 、为下列句子中加括号的词选择正确的义项
(1)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 B ] A.齐全 B.完整 C.尽,没有了 D.做成 (2) 故曰(弊)在赂秦 [ C ] A.骗人的坏事 B.弊病 、害处 C.弊端
√ √ ╳
(4)“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包括燕太
子丹重用的荆卿
学习要点
1、文言词语的活用和古今异义; 2、了解“赋”的特点,鉴赏课文华丽酣 畅的语言艺术; 3、从秦的灭亡中把握历史发展规律,体 会辩证唯物 主义的认识价值。
诗歌欣赏:
1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 (其一) 这几首诗歌的作者是晚唐 时期的诗人杜牧。从这几 首诗歌中我们约略可以知 道:杜牧善于将个人对国 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熔铸 于诗情画意之中。他的诗 歌作品与晚唐气象紧密结 合,同样也体现了诗歌的 现实主义传统精神。
练习
1、《六国论》中表明全文中心论点的一句话:
[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2、下面句子与原文不附的一项是: [
A.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B.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获城。
A
]
C.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D.齐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
(3) 、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A. 满、遍 B. 更加、越 C.补、合 (4)、刺客不行,良将(犹)在 A.如同 B.仍然 C.还
赋 在艺术表现上必然注重铺陈、形容
事物的外象和内理。在语言上使用新奇美 丽的辞藻。另外赋也讲究声韵的美,它把 散文的章法,句式与诗歌的韵律、节奏结 合在一起。借助长短错落的句子,灵活多 变的韵脚以及排比、对偶的调式,形成一 种自由而又谨严、流动而又凝滞的文体, 既适合散文式的铺陈事理,又能保存一定 的诗意。
朗读全文,注意以下字音
六国互丧sà ng
暴pù 霜露 洎jì
草芥jiè

补充注释 1.非兵不利 兵:兵器 2.战不善 善:恰当 3.赂秦而力亏 亏:亏损,减弱 4.破灭之道也 道:途径,道路(抽象) 5.或曰 或:有人 6.不赂者以赂者丧 以:因为,由于 7.盖失强援 盖:表原因,大概因为 8.秦以攻取之外 以:凭着,用 9.其实百倍 其实:它的实际数目
解题
[故事] 宋仁宗嘉佑二年(公元1057年),苏轼
二十岁,到京师卞梁(开封)去考进士。在京师 等考期间,有几个自负的举人看苏轼年轻,瞧不 起他,有意戏弄苏轼。六个举人备了六个下酒菜, 延请素轼喝酒,苏轼欣然前往。 入席,一举人建议为助酒兴,喝酒要行酒令, 酒令内容是每人说一个历史人物的典故,联系那 样菜,那样菜就归谁 吃,行令要从年纪大的到年 纪小的。其余五举人连声附和:“好、好、好!”
杜牧:
不但是晚唐时期的杰出诗 人,也是那个时期著名的“文 赋”和古文大家。诗歌方面, 人称为“小杜”,与李商隐并 称为“小李杜”。古文方面, 多为针砭时事的作品。在“赋” 这种文体由骈骊趋向散文化的 进程中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 “唐宋古文运动”中自觉的用 古文的写作方法作赋,形成了 区别于“汉赋”、“骈赋”和 “律赋”的独特文体“文赋”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