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要点第十三章-群体心理与人际交往的调适重点试题解析(1)
2024年《高等教育心理学》教师岗前培训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2024年《高等教育心理学》教师岗前培训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一、单选题1.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的现象是()。
A、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B、鸟儿筑巢C、蜘蛛织网D、儿童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行为参考答案:D2.提出智力三元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加德纳B、斯滕伯格C、卡特尔D、吉尔福特参考答案:B3.个体调整已有的认知图式以适应新信息,这个过程称为()。
A、同化B、顺应C、平衡D、守恒参考答案:B4.“张三在喝水”中的关系是()。
A、喝B、在C、张三D、水参考答案:A5.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了的问题(量表)施测于某一个体或群体来收集研究资料的方法是()。
A、实验法B、调查法C、测验法D、观察法参考答案:C6.通过计算:1=?1+3=?1+3+5=?1+3+5+7=?并将A、例—规法B、规—例法C、同化法D、分化法参考答案:A7.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属于()。
A、情境性知识B、陈述性知识C、程序性知识D、策略性知识参考答案:B8.形成各种操作技能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是()。
A、分化B、系统化C、练习D、产生式学习参考答案:C9.小华最近遇到了一些困难,心理辅导老师引导他梳理了错误观念,形成了的认识,解决了问题,小华所接受的这种心理辅导方法是()。
A、行为治疗B、认知治疗C、人本主义疗法D、精神分析参考答案:B10.个体能够摆脱感知和形象的支持,通过逻辑的、假设的和系统的推理来寻求问题的解决,按照皮亚杰的理论,这处于的认知发展阶段是()。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参考答案:D11.改变非本质属性、保持本质属性的概念正例的变化,称为()。
A、比较B、变式C、演绎D、分化参考答案:B12.表现在一个人对待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是()。
A、气质B、性格C、能力D、兴趣参考答案:B13.下列属于替代性强化的是()。
A、观察到他人行为受到表扬,增加自己表现这种行为的倾向B、实施行为后给予物质奖励,增加其表现这种行为的倾向C、根据一定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强化相应行为D、实施行为后给予积极的社会评价,增加其表现这种行为的倾向参考答案:A14.青少年从朋友处获得大量的信息、资源和援助。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试卷(共六卷)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试卷(一)一、主观题(每小题10分,共100分)1、人的心理是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包括()、()和()。
它们从不同的角度能动地反映着客观世界的事物及其关系。
2、意识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借助于语言对客观世界的高级反映形式,是心理发展的高级阶段,具有()两个特点。
3、简述怎样有效的促进学习迁移。
4、请论述大学生恋爱与性心理的困扰以及如何进行心理调适。
5、简述问题解决的特点。
6、个体心理是指个人具有的或在个人身上发生的心理现象、个体心理可以分为()四个方面。
7、简述社会助长和社会惰化。
8、心智技能,也叫智力技能,是一种调节和控制心智活动的经验,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o9、请阐述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10、联系实际,简述三种直观教学形式的优缺点。
参考答案及解析一、主观题1、认知过程,情绪过程,意志过程2、自觉性和能动性3、教育系统中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接受及掌握经验,以形成和发展学生的能力与品德。
而迁移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也是检验教学是否达到目标的可靠标志。
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应该掌握和应用学习迁移的规律,以有效促进迁移,提高教学成效。
(1)精选教材要想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大量的有用的经验,教学内容就必须精选。
精选的标准就是迁移规律,即选择那些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科学成果作为教材的基本内容。
所谓具有广泛迁移价值,就是指掌握这些基本内容后,在以后的学习或应用中,许多与之相关的其他内容无需重新教学或学习只需稍加引导和点拨,学生即可掌握。
这些基本内容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精选教材要随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和更新。
虽然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但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原来作为学科基本内容的教材可能会失去其原有的作用,所以,应及时注意科学新成果的出现,以新的更重要的、迁移范围更广的原理、原则来代替。
因此,在精选教材时,要注意其时代性,吐故纳新,不断取舍,使之既符合科学发展的水平,又具有广泛的迁移价值。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要点(各章节总结要点)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要点第一章心理学概论1.1 学习目标1.识记人类心理现象的主要内容;2.熟悉心理学产生的背景;3.了解近代西方心理学的主要流派及基本观点;4.理解心理学、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特征等概念;5.识记个体心理、群体心理、意识、无意识、行为等基本概念;6.举例说明心理学对教育工作的作用;7.比较不同心理学流派的主张;8.熟悉心理学各流派在心理学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方面的利弊。
1.2 核心内容纲要(4)心理特征2.个体心理与行为(1)行为指有机体的反应系统。
它由一系列反应动作和活动构成。
任何行为总是在一定的情况下产生的,引起行为的各种因素叫刺激。
(2)行为和心理密切相关。
人的行为的复杂性缘于心理活动的复杂性。
同一刺激可能引起不同的反应,不同刺激也可能引起相同的反应。
3.个体意识与无意识(1)意识指能为个体所清晰觉察的心理活动。
意识是人的精神生活的重要特征,也是人的心理活动的主导方面。
(2)无意识指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
4.个体心理与群体心理(1)群体心理是在群体的共同生活条件和环境中产生的,它是该群体内个体心理特征的典型表现,而不是个体心理特征的简单总和。
(2)群体心理不能离开个体心理,它对生活在其中的个体来说,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现实,直接影响着个体心理的形成与发展。
二、心理学的过去和现在1.心理学产生的哲学背景(1)唯理论(2)经验论2.西方心理学的理论流派(1)构造主义(2)机能主义(3)行为主义(4)格式塔心理学(5)精神分析学派3.心理学的主要发展趋势(1)认知心理学(2)人本主义心理学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要点第二章教育心理学与高等教育心理学2.1 学习目标1.识记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2.了解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及任务;3.了解高等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的特点及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特征;4.掌握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论原则和主要研究方法;5.理解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心理学、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个案法等基本概念;6.能够用实例说明教育心理学对高等教育的作用;7.能够分析教学过程的构成环节;8.结合高等教育实际,按实验法的要求,就高等教育的某一问题做一个实验设计;9.理解教育心理学在各环节中的作用。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要点第十三章-群体心理与人际交往的调适重点试题解析(1)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要点第十三章群体心理与人际交往的调适重点试题解析[日期:2008-12-26] 来源:云南培训认证网作者: [字体:大中小]一、选择题1.班级、小组、少先队属于( )。
A.一一般群体 B.正式群体 C.非正式群体 D.特殊群体2.群体发展的最高阶段是( )。
A.松散群体 B.联合群体 C.集体 D.正式群体3.以个人好恶、兴趣爱好为联系纽带具有强烈情感色彩的群体是( )。
A.联合群体 B.正式群体 C.松散群体 D.非正式群体7.下列关于非正式群体积极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能够满足大学生多方面的心理需要 B.及时解决问题C.增强信息的沟通 D.有利于班集体工作的开展8.在人际交往的( ),谈话开始广泛涉及自我的许多方面,并有较深的情感卷入。
A.定向阶段 B.情感探索阶段 C.感情交流阶段 D.稳定交往阶段9.( )是集体成员知识水平、道德水平、价值观、信仰、兴趣、需要和期望的反映。
A.集体目标 B.集体舆论 C.集体凝聚力 D.集体规范1O.集体规范的积极作用不包括( )。
A.协调集体成员的活动 B.提高集体整合水平C.统一集体成员的认识 D.有利于调动成员的积极性文章来源于云南培训认证网15904c二、填空题1.( )也称团体,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一定的共同目的,以一定的方式结合到一起,彼此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心理上存在共同感并具有情感联系的两人以上的人群。
2.( )也称社会助长作用,指个人对别人的意识,包括别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所带来的行为效率的提高。
3.( ),也称社会惰化作用或社会逍遥,指群体一起完成一件事情时,个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完成时偏少的现象。
4.( )是群体极化在决策方面的特殊表现。
人们倾向于在群体共同决策时比个人决策时表现出更大的冒险性。
5.从众是指人们在群体影响和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的心理状态,即在( )、( )、( )以及( )上表现出与群体中多数人一致的现象。
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梳理--打印版(1)
一、名词解释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生学与教师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3.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学与教师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4.实验法指在控制的条件下系统地操纵某种变量的变化,来测量研究此种变量。
5.教师期望效应: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会使学生朝向期望的方向发展。
又叫“皮格马利翁效应”,也称“罗森塔尔效应”。
6.教师威信:指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与信誉,是师生之间积极肯定关系的表现。
7.师爱:即教师对学生的爱,由教师的理智感、美感和道德感凝聚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种高尚的情感。
8.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自主判断。
9.自我效能感由班杜拉提出,自己对自己面对任务时,能否有效应对任务的信念和判断。
10.教师风格是指在计划相同的教学前提下,教师根据各自的特长,经常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方法的特点。
11.教学监控能力:是指在教师为了达到预期的目的,而在整个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12.意义学习:是指将符号多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来的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13.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和内部动力。
14.学习动机:为了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和内部心理状态。
15.学习的(广义)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过程)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16.学习观(目的)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17.技能:一般认为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
18.操作技能,也叫动作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
19.心智技能,也称智力技能或认知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
高等教育心理学3
记忆力发展达到成熟的时期是()。
A. 幼儿园B. 小学C. 初中D. 大学正确答案: D知识点: 认知心理特征2操作技能的形成是通过练习逐步掌握某种操作方式的过程,复杂操作技能的形成,一般经历()四个主要阶段。
A. 认知、操作分解、操作练习和操作联系B. 认知、操作练习、操作联系和自动化C. 操作分解、操作练习、操作联系和自动化D. 认知、操作分解、操作联系和自动化正确答案: D知识点: 技能学习的指导3采用多人集体讨论,相互启迪,激发灵感,从而引起创造性思维的连锁反应,形成综合创新思路。
这种创造性策略是()。
A. 发散思维法B. 头脑风暴法C. 集体研究法D. 培养恒心法正确答案: B知识点: 创造性与学习4我们高兴的时候额眉平展、面颊上提、嘴角上翘,这属于情绪的()。
A. 主观体验B. 生理唤醒C. 外部表现D. 行为反应知识点: 情绪情感特征5依据问题解决的心理过程,在头脑中构造问题的表征发生在()。
A. 理解问题阶段B. 设计方案阶段C. 执行方案阶段D. 评价结果阶段正确答案: A知识点: 问题解决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合理宣泄调节情绪的方法是()。
A. 运动调节B. 写日记C. 倾诉D. 矫正不良认知正确答案: D知识点: 情绪管理7经过较长时间的酝酿,突然发现了问题解决的途径和方法,这是创造性问题解决的()阶段。
A. 准备阶段B. 酝酿阶段C. 验证阶段D. 豁然开朗阶段正确答案: D知识点: 创造性与学习8当代大学生人格发展中存在的最常见问题是()。
A. 人格发展缺陷B. 病态人格C. 人格障碍正确答案: A知识点: 人格发展与调适9在小组讨论中,教师鼓励学生就某一问题提出尽可能多的解决方案,包括不着边际的、异想天开的、甚至荒唐可笑的想法。
这种创造性培养的策略是()。
A. 集体研究制B. 头脑风暴法C. 发散思维法D. 群体思维法正确答案: B知识点: 创造性与学习101903年,《教育心理学》一书的出版被看作是教育心理学独立的标志,该书的作者是()。
2024年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心理学通关提分题库(考点梳理)
2024年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心理学通关提分题库(考点梳理)单选题(共45题)1、在人际交往的(),谈话开始广泛涉及自我的许多方面,并有较深的情感卷入。
A.定向阶段B.情感交流阶段C.情感探索阶段D.稳定交往阶段【答案】 B2、()指的是个人按自定标准评价自己的行为之后,在心理上对自己所做的奖励或惩罚。
A.直接强化B.间接强化C.外部强化D.自我强化【答案】 D3、()是指个体为了获得长者们(如家长、教师)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把工作、学习做好的一种需要。
A.认知内驱力B.自我提高内驱力C.附属内驱力D.胜任内驱力【答案】 C4、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是哪种情境中学生学习与教师教育的基本心理学规律()。
A.学校教育B.家庭教育C.社会教育D.广义教育【答案】 A5、学习实质上是一种反应概率上的变化,而强化是增强反应概率的()。
A.手段B.方法C.技巧D.形式【答案】 A6、大学生能够对自己的内心深处的情感体验、需要动机、意志特征、理想及政治思想等进行深入的分析,这说明其自我概念具有()的特点。
A.稳定性B.概括性C.完整性D.丰富性【答案】 D7、学生为了获得教师、家长的赞许和表扬而努力学习的动机或内驱力,称为()。
A.认知内驱力B.自我提高内驱力C.附属内驱力D.胜任内驱力【答案】 C8、解决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的危机所需的品质是()。
A.能力B.意志C.爱D.希望【答案】 D9、一个安静、稳重、动作缓慢、不易激动、情绪不易外露的人,其气质类型属于()。
A.胆汗质B.多血质C.抑郁质D.粘液质【答案】 D10、弗鲁姆提出的期望理论指出,激发力量主要是由以下二因素组成()。
A.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B.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C.认知因素与情感因素D.目标效价与期望值【答案】 D11、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地有意识地制定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称为()。
A.学习计划B.学习策略C.学习方法D.学习规律【答案】 B12、态度与品德形成的一般过程不包括()。
《高等教育心理学》教学要点(最新)(考核知识点)
《高等教育心理学》教学要点(最新)(考核知识点)教学目标总目标:通过教学,使青年教师掌握高校教育工作中所必需的心理学知识和基本原理,了解和认识大学生的心理特点,熟悉教育活动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技能和水平,确立教书育人的自觉性。
具体目标:1、能正确识记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
2、能准确理解并掌握高校教师心理、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德育心理、教学设计与测评的基本原理。
3、能运用教育心理学的有关概念、原理和方法,对高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具体问题进行初步的分析、解释、说明和辨析。
4、能综合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搞教育教学实践中的一般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主张和分析依据,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教学内容一、心理学与高等教育1、心理学概论(第一章)(1)心理学的概念;(2)个体心理的四个方面;(3)心理学产生的哲学背景;(4)西方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
2、教育心理学与高等教育心理学(第二章)(1)教育心理学的定义;(2)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定义;(3)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原则与具体方法;(4)高等教育心理学对大学教师教育教学的重要意义。
3、高等教育心理学与高等学校教师(第三章)(1)教师的社会角色及作用,职业角色的形成;(2)教学反思的涵义、过程、成分、方法;(3)教师威信(形成、维护和提高)与师爱。
二、高校学习心理1、学习心理概论(第四章)(1)狭义学习的概念,学习的一般分类,大学生学习的基本特点;(2)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论和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3)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和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
2、学习动机及其培养(第五章)(1)学习动机的涵义、基本结构、种类,成就动机及应用,归因理论;(2)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和学习动机的激发。
3、学习迁移及其促进(第六章)(1)学习迁移的定义、分类、作用,学习迁移的的理论观点;(2)学习迁移的影响条件,学习迁移的有效促进。
(完整版)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心理现象分为(A)A、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B、认知过程与个性心理C、情感过程与个性心理D、意志过程与个性心理2、心理过程包括(D)A、认识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B、知觉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C、感觉过程、知觉过程、意志过程D、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3、个性心理特征是在(D)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A、认知过程B、情感过程C、意志过程D、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4、(C)在深度上对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细致研究A、普通心理学B、发展心理学C、理论心理学5、(B)在广度上研究各个社会领域内的心理A、社会心理学B、应用心理学C、发展心理学D、比较心理学、6、(F)是理论的心理学基础,主要研究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与心理现象一般规律(E)是研究个体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D)是在实验室控制条件下进行研究工作的心理学(C)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B)是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产生的以脑内的生理事件、生理基础的心理学分支,试图通过大脑为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来解释心理现象、(A)是研究动物行为进化的基本理论和不同进化水平的动物约各种行为特点的心理学分支A、比较心理学B、理论心理学C、社会心理学D、实验心理学E、发展心理学F、普通心理学7、进一步探索研究在各个社会领域中心理活动的具体现象及其规律A、社会心理学B、理论心理学C、应用心理学D、普通心理学8、自然实验法的优点是(A)A、减少人为性,提高真实性B、减少人为性,降低真实性C、提高人为性,增加真实性D、提高人为性,降低真实性9、(C)的《生理心理学原理》一书被心理学界认为是心理学的独立宣言A、笛卡尔B、洛克C、冯特D、缪勒10、(B)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被界定为心理学的诞生A、1789B、1879C、1798D、189711、(A)被誉为心理学之父或心理学第一人A、冯特B、洛克C、笛卡儿D、缪勒12、精神分析学派(精神动力学派)是(C)创立的A、笛卡尔B、华生C、弗洛伊德D、罗杰斯13、心理学的第一大势力是指(A)A、精神分析B、行为主义C、认知D、人本主义14、行为主义创立的标志是1914年美国心理学家(B)出版了《行为:比较心理学导论》一书,由此他被称为行为主义的创始人A、罗杰斯B、华生C、弗洛伊德D、马斯洛多项选择题1、心理现象分为(A、C)A、心理过程B、认知过程C、个性心理D、情感过程E、意志过程2、心理过程包括(C,E,G)A、感知过程B、知觉过程C、认识过程D、注意过程E、情感过程F、行为过程G、意志过程3、个性心理特征包括(B,C,E)A、认知B、能力C、气质D、情感E、性格4、心理学可分为(A,D)A、理论心理学B、发展心理学C、普通心理学D、应用心理学E、社会心理学5、下列属于理论心理学的是(A,B,D,E)A、普通心理学B、社会心理学C、教育心理学D、生理心理学E、实验心理学6、下列属于应用心理学的是(B,C,D,E)A、社会心理学B、教育心理学C、咨询心理学D、管理心理学E、消费心理学7、以下哪些是理论心理学的研究内容(A,B,C,E,F)A、心理学学科性质B、心理学方法论C、身心问题D、学习心理机制E、心理的生理基础F、心理的起源8、科学的三大特征是(A,B,D)A、客观性B、可验证性C、准确性D、系统逻辑性E、描述性9、(A,B,C)决定了心理学的自然科学属性A、心理学的研究对象B、心理学的历史渊源C、心理学的研究方法D、人的社会性10、(A,C)的基本原理是心理学研究的根本指导思想A、辩证唯物主义B、形而上学C、历史唯物主义D、唯物主义E、机械唯物主义1、在心理学研究中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是(A,B,C,D)A、客观性原理B、系统性原理C、发展性原理D、教育性原理E、协同性原理2、观察法可以分为(A,B,C,E)A、参与观察法与非参与观察法B、现场观察与情景观察C、长期观察与短期观察D、情景观察与控制观察E、全面观察与重点观察3、观察法要有效,就要特别注意(B,C,D,E)A、每次尽可能长B、有明确观察目的C、随时记录D、可利用现代手段E、每次时间不宜过长4、实验法就是要在保持其他因素恒定的前提下研究(A,B)的关系和变化的规律A、自变量B、因变量C、人脑D、客观世界5、实验法可分为(A,D)A、实验室实验法B、情景实验法C、参与实验法D、自然实验法6、在实验室实验研究中,主要要控制哪些方面(A,B,C,D)A、实验情境B、控制被试C、控制实验刺激D、控制被试的反应7、调查法可分为(B,C,D,E)A、一般调查法和特殊调查法B、一般调查法和专题调查法C、事实特征调查和征询意见调查D、结构式调查和非结构式调查E、访谈法、邮寄问卷法和电话调查法等8、调查法的缺点是(B,C,D)A、难以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第一手的资料B、被调查者可能有意不作出真实回答C、封闭式的问题损失数据有效性D、问题措词不易确定9、一般研究法主要包括(A,B,D)A、实验和研究设计B、对数据的统计处理C、抽样法D、逻辑思维法10、心理学发展的历史分为(A,C)A、孕育阶段B、转折阶段C、确立阶段D、发展阶段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的科学。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总8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第一章高等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二节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对象与任务一、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对象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
第二章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第一节心理发展概述二、个体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选择)(一)个体心理发展的先天和后天规律(二)个体心理发展的内因与外因规律(三)个体心理发展的量变与质变规律(四)个体心理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规律四、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矛盾(简答)(一)大学生心理的闭锁性与交往需要的矛盾(二)大学生求知欲与识别力之间的矛盾(三)大学生渴望独立和依然依赖的矛盾(四)大学生情绪与理智的矛盾(五)大学生理想的“我”与现实的“我”的矛盾(六)大学生性生理与性心理的矛盾第二节大学生的认知发展二、大学生记忆力发展的特点(把握)(一)意义记忆占主导地位(二)记忆的敏捷性和准备性迅速增强(三)记忆的持久性和准确性显著提高第三节大学生的社会性发展一、大学生情感发展的特点(判断对错)(一)大学生情绪情感的两极性(二)大学生情绪的稳定性和波动性(三)大学生情绪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四)大学生情绪的阶段性和层次性(五)爱情逐渐成为情感体验的重要方面(六)大学生高级情感日趋成熟稳定第三章大学生学习心理概述第一节学习心理概述二、学习的分类(一)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认知领域目标、情感领域目标和动作技能领域目标学习是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形成,是一种反应概率上的变化,而强化是增强反应概率的手段。
(强化理论)有效地使用惩罚要注意以下几点:(建议看)①要就事论事,使被罚者认识到行为的错误所在,即要将罚与教育结合在一起,使受罚者的消极情绪与自己的所作所为联系在一起。
②防止惩罚的程度太轻。
惩罚太轻往往出现在受罚的行为存在着其他强化之时。
③防止惩罚后奖赏。
④不同时间场合、不同教育者之间惩罚要有一致性。
2022年-2023年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心理学通关题库(附答案)
2022年-2023年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心理学通关题库(附答案)单选题(共50题)1、在人际交往的(),谈话开始广泛涉及自我的许多方面,并有较深的情感卷入。
A.定向阶段B.情感交流阶段C.情感探索阶段D.稳定交往阶段【答案】 B2、(2017年真题)()是整个尽职调查工作的核心。
A.业务尽职调查B.财务尽职调查C.法律尽职调查D.风险尽职调查【答案】 A3、根据自我意识的结构形式,自信、自强分别属于()。
A.自我认识与自我体验B.自我体验与自我调控C.自我认识与自我调控D.自我体验与自我认识【答案】 B4、(2017年真题)下列属于基金业绩评价指标的是()。
A.Ⅰ、Ⅱ、ⅣB.Ⅰ、Ⅱ、Ⅲ、ⅣC.Ⅰ、Ⅲ、ⅣD.Ⅰ、Ⅱ、Ⅲ【答案】 C5、在男女大学生的智力水平有无差异这个问题上,心理学的结论是()。
A.无任何差异B.男优于女C.女优于男D.尚无定论【答案】 A6、(2018年真题)公司型股权投资基金在进行解散清算时,分配顺序在清算费用之后的一项是()A.业绩报酬B.基金所欠税款C.公司债务D.职工的工资【答案】 D7、在几种重要的学习理论中,“认知一结构”论的提出者是()。
B.布鲁纳C.奥苏伯尔D.苛勒【答案】 B8、当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作用于人的感官时,人能够将客观事物知觉为一个整体,这是知觉特征的什么属性()A.知觉整体性B.知觉选择性C.知觉理解性D.知觉恒常性【答案】 A9、在埃里克森心理发展阶段理论中,大学生处于哪个阶段()。
A.同一感对同一感混乱B.亲密感对孤独感C.繁殖感对停滞感D.勤奋感对自卑感【答案】 B10、心理学上的“水下击靶”实验所支持的迁移理论是()。
A.形式训练说B.共同要素说D.关系转换说【答案】 C11、在人性的叙述中,认为人拥有自觉和自由以作出人生基本的抉择的是()。
A.认知主义B.行为主义C.人本主义D.存在主义【答案】 D12、对行为结果的归因中,属于稳定归因的因素是()。
2023年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心理学练习题(一)及答案
2023年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心理学练习题(一)及答案单选题(共48题)1、心理学研究中对一个特定的行为将要发生的可能性和一种特定的关系将被发现的可能性的陈述,属于()。
A.描述B.解释C.预测D.控制【答案】C2、研究者认为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A.发散思维B.聚合思维C.形象思维D.抽象思维【答案】A3、研究人与机器的关系,目的在于达成人机合一理想状态的学科是()。
A.管理心理学B.工程心理学C.认知心理学D.实验心理学【答案】B4、心理辅导员辨认、体验来访者言语和非言语行为中明显或隐含的情绪情感,且反馈给来者,协助来访者察觉和接纳自己的感觉的技术是()。
A.共情技术B.情感反应技术C.具体化D.澄清技术【答案】B5、群体一起完成一件事情时,个人所付出努力比单独完成时偏少的现象,称之为()。
A.社会助长B.社会逍遥C.旁观者效应D.从众效应【答案】B6、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A.冯特B.韦特海默C.弗洛伊德D.罗杰斯【答案】C7、人们常说的“一己之心,度人之腹”表现了社会知觉的哪个特征()B.显著性C.投射性D.两极性【答案】C8、()也叫心向,指的是先于一定活动而指向这种活动的心理准备状态。
A.迁移B.动机C.变式D.定势【答案】D9、提出复演论心理发展理论的是()。
A.沃尔夫B.高尔顿C.斯金纳D.霍尔【答案】D10、早期“程序教学”的设计所依据的心理学原理是()。
A.行为主义B.认知主义C.人本主义【答案】A11、在早期的迁移理论中,提出两种情境中有相同要素时才能产生迁移的共同要素说的是()。
A.贾德B.安德森C.桑代克D.奥苏伯尔【答案】C12、个体由于群体的舆论压力,在认知和行动上不由自主地趋向于跟多数人一样的现象称为()。
A.凝聚性B.从众C.社会助长D.士气【答案】B13、在人际交往的(),谈话开始广泛涉及自我的许多方面,并有较深的情感卷入。
A.定向阶段B.情感交流阶段C.情感探索阶段D.稳定交往阶段【答案】B14、学习策略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学习要点计划第十三章群体心理及人际交往调适重点习题分析
一、选择题1.班级、小组、少先队属于( ) 。
A.一一般集体 B .正式集体 C .非正式集体 D .特别集体2.集体展开的最高阶段是 ( ) 。
A.松懈集体 B .联合集体 C .集体 D .正式集体3.以个人好恶、兴趣喜好为联系纽带拥有激烈感情色彩的集体是( ) 。
A.联合集体 B .正式集体 C .松懈集体 D .非正式集体7.以下对于非正式集体踊跃作用的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 ( ) 。
A.能够知足大学生多方面的心理需要 B .实时解决问题C.加强信息的交流 D .有利于班集体工作的展开8.在人际交往的 ( ) ,讲话开始宽泛波及自我的很多方面,并有较深的感情卷入。
A.定向阶段 B .感情探究阶段 C .感情交流阶段 D .稳固交往阶段9.( ) 是集体成员知识水平、道德水平、价值观、崇奉、兴趣、需要和希望的反应。
A.集体目标 B .集体舆论 C .集体凝集力 D .集体标准1O.集体标准的踊跃作用不包含( ) 。
A.协召集体成员的活动 B .提升集体整合水平C.一致集体成员的认识 D .有利于调换成员的踊跃性二、填空题1.()也称集体,是指人们相互之间为了必定的共同目的,以必定的方式联合到一同,相互之间存在互相作用,心理上存在共同感并拥有感情联系的两人以上的人群。
2.()也称社会滋长作用,指个人对他人的意识,包含他人在场或与他人一同活动所带来的行为效率的提升。
3.(),也称社会惰化作用或社会逍遥,指集体一同达成一件事情时,个人所付出的努力比独自达成时偏少的现象。
4.()是集体极化在决策方面的特别表现。
人们偏向于在集体共同决策时比个人决策时表现出更大的冒险性。
5.从众是指人们在集体影响和压力下,放弃自己的建议而采纳与大部分人一致的行为的心理状态,即在( ) 、( ) 、( ) 以及( ) 上表现出与集体中多半人一致的现象。
12.人际关系的成立与稳固的过程中最先的印象深刻地影响着交往的深度,成立优秀第一印象的六条门路是:()、()、多提他人的名字、做一个耐心的听者,鼓舞他人谈他自己、谈切合他人兴趣的话题、以真挚的方式让他人感觉他很重要。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高校组)》复习全书-核心讲义(群体心理与人际交往的调适)
第13章群体心理与人际交往的调适【学习目标】1.识记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2.理解人际关系发展的一般过程;3.理解群体、社会助长、社会惰化、群体极化等概念;4.掌握群体中相互作用的各种形式;5.掌握集体舆论、集体规范、集体凝聚力等术语;7.理解班集体对大学生成长的作用;8.掌握人际关系的建立和改善,理解相关概念并灵活运用。
【核心讲义】一、群体中的相互作用1.群体与大学生群体(1)群体的概念与特点群体也称团体,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一定的共同目的,以一定的方式结合到一起,彼此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心理上存在共同感并具有情感联系的两人以上的人群。
其特点如下:①群体成员之间具有一定的共同目标;②群体是组织化的人群,具有一定结构;③群体成员心理上有依存关系和共同感,并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与相互影响。
(2)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3)个体与群体的关系2.社会助长与社会惰化(1)社会助长社会助长也称社会助长作用,指个人对别人的意识,包括别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所带来的行为效率的提高。
(2)社会助长的性质与机制群体背景起社会助长作用还是社会干扰作用,取决于工作任务性质的复杂程度。
如果工作为简单的机械操作或手工活动,则群体的背景会起到社会助长作用。
(3)社会惰化社会惰化,也称社会惰化作用或社会逍遥,指群体一起完成一件事情时,个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完成时偏少的现象。
3.群体极化与群体思维(1)群体极化及其原因群体极化指群体成员中原已存在的倾向性得到加强,使一种观点或态度从原来的群体平均水平,加强到具有支配性地位的现象。
对其原因的解释有两种:一种认为,群体极化的首要原因是信息的影响;另一种认为,群体讨论会造成规范性影响,使人们在社会比较的过程中,去支持与自己观点接近而又较极端的人。
(2)群体思维及其防止①群体思维的涵义:群体思维指群体决策时的倾向性思维方式。
②群体思维的防止a.使群体成员懂得群体思维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与后果;b.领导要保持公正,不要偏向任何立场;c.领导者应引导每一位成员对提出的意见进行批评性评价,应鼓励提出反对意见和怀疑;d.应该让一位或多位成员充当反对者角色,专门提出反对意见;e.经常将群体分为小组,让他们分组提出建议,然后再全体聚会交流分歧;f.充分研究一切警告性信息,并确认对手群体会采取的各种可能行动;g.形成预备的决定后,应召开“第二次机会”会议,并要求每个成员提出自己的疑问;h.在决议达成前,请群体外的专家与会并请他们对群体意见提出质疑;i.每个群体成员都应向可信赖的有关人士就群体意见交换看法,并将他们的反应反馈回群体;j.用几个不同的独立小组,分别同时就有关问题进行决议,在此基础上形成最后决议。
2023年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心理学题库附答案(典型题)
2023年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心理学题库附答案(典型题)单选题(共40题)1、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初创时间是()。
A.1879年B.1950年C.1978年D.1903年【答案】 D2、根据学习动机的社会意义,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
A.社会动机与个人动机B.高尚动机与低级动机C.生存动机与生活动机D.交往动机与荣誉动机【答案】 B3、大学教师的激励方法有()。
A.学术考核B.教学考核C.目标激励D.岗位定级【答案】 C4、协助来访者清楚、准确的表达其观点、所用的概念、所体验到的情感以及所经历的事件的技术是指()。
A.共情技术B.立即性技术C.具体化D.内容反应【答案】 C5、个人的自我感受、自尊、自爱、自卑、自信、内疚、优越感、成就感、自我效能感等,属于自我意识的()。
A.自我认识B.自我调节C.自我体验D.自我控制【答案】 C6、以个人好恶、兴趣爱好为联系纽带具有强烈情感色彩的群体是()。
A.联合群体B.正式群体C.松散群体D.非正式群体【答案】 D7、提出比较概括、广泛的问题,对回答内容不做严格限制的技术属于什么技术()A.具体化技术B.内容反应技术C.封闭式提问D.开放式提问【答案】 D8、大学生自我意识总体上是随年级上升而发展,自我意识发展的“转折期”是()。
A.大一B.大二C.大三D.大四【答案】 C9、在人际交往的(),谈话开始广泛涉及自我的许多方面,并有较深的情感卷入。
A.定向阶段B.情感交流阶段C.情感探索阶段D.稳定交往阶段【答案】 B10、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为活泼型,其气质类型为()。
A.胆汁质B.多血质D.抑郁质【答案】 B11、发散思维测验是创造性测量的核心,而将对发散思维的测量作为测量创造性的主要内容是基于吉尔福特提出的()。
A.学习结果分类理论B.信息加工学习理论C.智力结构理论D.条件反射理论【答案】 C12、(2021年真题)以下不属于股权投资基金的市场服务机构的是().A.基金资产保管机构B.律师事务所C.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D.基金销售机构【答案】 C13、人格是个体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具有一定倾向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2023年-2024年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心理学题库附答案(基础题)
2023年-2024年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心理学题库附答案(基础题)单选题(共45题)1、“罗森塔尔效应”说明了教师的哪种行为对学生的学习成绩产生了重大影响()。
A.能力B.性格C.作风D.期望【答案】 D2、学习实质上是一种反应概率上的变化,而强化是增强反应概率的()。
A.手段B.方法C.技巧D.形式【答案】 A3、有一种动机理论认为,动机激励力量的大小取决于目标的价值与实现目标的可能性两个因素的乘积,这种动机理论被称为()。
A.自我实现理论B.归因理论C.期望理论D.成就动机理论【答案】 C4、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提出假设,然后验证假设并做出结论的教学策略是()。
A.合作学习B.发现学习C.情境学习D.指导学习【答案】 B5、人们常说的“一己之心,度人之腹”表现了社会知觉的哪个特征()A.选择性B.显著性C.投射性D.两极性【答案】 C6、以少数的学生为对象,在较短的时间内(5—20分钟),尝试小型的课堂教学,可以把这种教学过程摄制成录像,课后再进行分析。
这是训练新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
这一教学称为()。
A.教学观摩B.教学反思C.微型教学D.程序教学【答案】 C7、测验的()又叫测验的可靠性,指测量的一致性或稳定性程度。
A.效度B.信度C.难度D.区分度【答案】 B8、动作技能根据所涉及的骨骼、肌肉以及动作幅度大小,可分为精细性动作技能与()。
A.连续性动作技能B.封闭性动作技能C.粗大性动作技能D.工具性动作技能【答案】 C9、()与示范是观察学习的主要影响因素。
A.榜样B.教具C.模象D.言语【答案】 A10、大学教师的激励方法有()。
A.学术考核B.教学考核C.目标激励D.岗位定级【答案】 C11、按照迁移的内容,学习迁移可分为()。
A.正迁移与负迁移B.纵向迁移与横向迁移C.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D.特殊迁移与普遍迁移【答案】 D12、(2020年真题)关于信托(契约)型股权投资基金,以下表述错误的是()A.除基金合同另有约定外,每份基金份额应具有同等权益B.通常情况下基金份额的转让只涉及出让方、受让方及基金管理人,按照基金合同的约定办理转让手续即可C.由基金管理人在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办理工商登记,基金权益登记事项可由基金管理人自行办理,也可以委托持牌的基金服务机构办理D.基金的清算由基金清算小组负责,清算小组由基金管理人,托管人及相关中介服务机构组成【答案】 C13、奥苏伯尔提出的解释遗忘原因的理论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要点第十三章群体心理与人际交往的调适重点试题解析[日期:2008-12-26] 来源:云南培训认证网作者: [字体:大中小]一、选择题1.班级、小组、少先队属于( )。
A.一一般群体 B.正式群体 C.非正式群体 D.特殊群体2.群体发展的最高阶段是( )。
A.松散群体 B.联合群体 C.集体 D.正式群体3.以个人好恶、兴趣爱好为联系纽带具有强烈情感色彩的群体是( )。
A.联合群体 B.正式群体 C.松散群体 D.非正式群体7.下列关于非正式群体积极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能够满足大学生多方面的心理需要 B.及时解决问题C.增强信息的沟通 D.有利于班集体工作的开展8.在人际交往的( ),谈话开始广泛涉及自我的许多方面,并有较深的情感卷入。
A.定向阶段 B.情感探索阶段 C.感情交流阶段 D.稳定交往阶段9.( )是集体成员知识水平、道德水平、价值观、信仰、兴趣、需要和期望的反映。
A.集体目标 B.集体舆论 C.集体凝聚力 D.集体规范1O.集体规范的积极作用不包括( )。
A.协调集体成员的活动 B.提高集体整合水平C.统一集体成员的认识 D.有利于调动成员的积极性文章来源于云南培训认证网15904c二、填空题1.( )也称团体,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一定的共同目的,以一定的方式结合到一起,彼此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心理上存在共同感并具有情感联系的两人以上的人群。
2.( )也称社会助长作用,指个人对别人的意识,包括别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所带来的行为效率的提高。
3.( ),也称社会惰化作用或社会逍遥,指群体一起完成一件事情时,个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完成时偏少的现象。
4.( )是群体极化在决策方面的特殊表现。
人们倾向于在群体共同决策时比个人决策时表现出更大的冒险性。
5.从众是指人们在群体影响和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的心理状态,即在( )、( )、( )以及( )上表现出与群体中多数人一致的现象。
12.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稳定的过程中最初的印象深刻地影响着交往的深度,建立良好第一印象的六条途径是:( )、( )、多提别人的名字、做一个耐心的听者,鼓励别人谈他自己、谈符合别人兴趣的话题、以真诚的方式让别人感到他很重要。
13.模仿有两种,一种是( ),一种是( )。
14.社会助长作用的原因在于群体的背景增加了人们的( )。
15.根据群体是否具有显著的表面结构,将群体划分为( )和( )。
三、简答题1.简述社会助长和社会惰化。
2.什么是群体思维?如何防止群体思维?3.简述从众的意义及其影响因素。
4.怎样理解非正式群体以及非正式群体对班集体的影响?5.简述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
四、论述题运用人际交往的相关理论知识,试论述大学生如何建立和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
文章来源于云南培训认证网15904c一、选择题1.B解析:正式群体是由相关部门明文规定的群体,其成员有固定的编制,职责权利明确,组织地位确定,班级、小组、少先队符合上述的特征,都属于正式群体的范畴。
因此,答案为B。
2.C解析:群体,是指人们以一定方式的共同活动为基础而结合起来的联合体,集体则是群体发展的最高阶段,成员的集体活动不仅对每个成员有个人意义,而且还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因此,答案为C。
3.D解析:在正式群体内部,学生们会在相互交往的基础上,形成以个人好恶、兴趣爱好为联系纽带,具有强烈情感色彩的非正式群体,这种群体没有特定的群体目标及职责分工,缺乏结构的稳定性。
因此,答案为D。
解析:社会助长也称社会助长作用,指个人对别人的意识,包括别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所带来的行为效率的提高。
如果别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造成了行为效率的下降,就称为社会惰化或社会干扰。
因此,答案为A。
7.D解析:非正式群体的积极作用包括:能够满足大学生多方面的心理需要;及时解决问题;增强信息的沟通。
其消极作用包括:阻碍班集体工作的开展;传播小道消息。
因此,“有利于班级工作的开展”不是非正式群体的作用之一。
因此,答案为D。
8.C解析:人际交往分为定向、情感探索、感情交流和稳定交往四个阶段。
其中,感情交流阶段的特点是:双方的人际关系安全感已经确立,谈话开始广泛涉及自我的许多方面,并有较深的情感卷人。
因此,答案为C。
9.B解析:集体舆论是集体成员对某一事件公开表达一致的意见和看法。
集体舆论是集体成员知识水平、道德水平、价值观、信仰、兴趣、需要和期望的反映。
因此,答案为B。
10.D解析:集体规范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协调集体成员的活动,增强全体成员行动一致性,提高集体整合水平;统一集体成员的认识,为他们评价自己与别人的言行提供判断标准;约束和纠正偏离集体规范的行为。
消极作用主要表现在:要求集体成员墨守成规、循规蹈矩,限制了创造性意见的提出,遏制了成员的积极性。
因此,答案为D。
文章来源于云南培训认证网15904c二、填空题1.群体2.社会助长3.社会惰化10.吸引力;倾向11.信息沟通和物品交换;人际关系12.真诚地对别人感兴趣;微笑13.有意识的模仿;无意识的模仿14.内驱力15.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文章来源于云南培训认证网15904c三、简答题1.简述社会助长和社会惰化。
答:(1)社会助长及其性质与机制①社会助长也称社会助长作用,指个人对别人的意识,包括别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所带来的行为效率的提高。
②社会助长的性质与机制。
社会助长作用虽然广泛存在,但他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工作,并不总是带来社会助长作用。
随着工作难度的增加,社会助长作用会逐渐下降,最终会变为社会干扰。
群体背景起社会促进作用还是社会干扰作用,取决于工作任务性质的复杂程度。
如果工作为简单的机械操作或手工活动,则群体的背景会起到社会助长作用。
如果工作为需要一系列判断、推理等复杂的思维工作,则群体的背景会造成社会干扰作用。
社会助长作用的原因在于群体的背景增加了人们的内驱力。
群体背景能够引起行为内驱力的增加,是因为它唤起了人们的竞争和被评价意识。
对于那些比较复杂的思维工作,群体所造成的社会干扰作用,是因为他人的存在和由其造成的种种干涉,导致人的精神不集中所致。
答:(1)群体思维的涵义群体思维指群体决策时的倾向性思维方式。
群体思维经常会导致决策失误。
在具有高凝聚力同时又很少受到外界不同意见直接影响的高层决策小组,常常容易出现为保持意见一致而使不同意见和评论受到压制的群体思维现象。
其表现可概括为无懈可击的错觉、合理化、对群体道德深信不疑、刻板思维、从众压力、自我压抑、统一错觉、思想警卫等。
(2)群体思维的防止群体思维有时会给群体的行动带来不利影响,因此防止群体思维可以从下面的具体措施来考虑:①使群体成员懂得群体思维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与后果。
②领导要保持公正,不要偏向任何立场。
③领导者应引导每一位成员对提出的意见进行批评性评价,应鼓励提出反对意见和怀疑。
④应该制定一位或多位成员充当反对者角色,专门提出反对意见。
⑤经常将群体分为小组,让他们分组提出建议,然后再全体聚会交流分歧。
⑥充分研究一切警告性信息,并确认对手群体会采取的各种可能行动。
⑦形成预备的决定后,应召开“第二次机会”会议,并要求每个成员提出自己的疑问。
⑧在决议达成前,请群体外的专家与会并请他们对群体意见提出质疑。
⑨每个群体成员都应向可信赖的有关人士就群体意见交换意见,并将他们的反应反馈回群体。
⑩用几个不同的独立小组,分别同时就有关问题进行决议,在此基础上形成最后决议。
文章来源于云南培训认证网15904c.简述从众的意义及其影响因素。
答:从众是指人们在群体影响和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的心理状态,即在知觉、判断、信仰以及行为上表现出与群体中多数人一致的现象。
其意义和影响因素具体分析如下:(1)从众的意义从众对于个人适应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任何一个社会,无论从社会功能的执行,还是从社会文化的延续角度说,多数人的观念与行为保持一致都是必要的。
只有群体中成员的意见统一,才能够形成一个群体成员所必须遵从的社会规范,使对群体成员必要的约束得以实现。
一个人只有在更多的方面与社会的主导倾向取得一致,他才能适应社会,否则他将为困难所围绕。
但是,从众也有其消极的一方面,例如,传统中的某些具有消极意义的东西或者社会上的不正之风也会产生社会压力,也会使人们产生从众,会助长不良传统的巩固和歪风邪气的蔓延。
(2)影响从众的因素①群体的一致性。
群体的一致性是构成群体压力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无论群体的规模如何,只要群体出现了不一一致,即使坚持不同意见的人没有任何权威,都会使从众的比例大大下降。
②个人在群体中的地位。
在群体中地位高的人,不易出现从众行为,而地位低者易出现从众行为。
地位高的人由于掌握的信息和资源较多,而且比较自信,能够博得地位低的人的信赖,他们的言行能够影响地位低的成员。
③个性特征。
自我意识发展水平低、不自信、缺乏自尊的人容易产生从众行为。
此外,群体规模、个人的自我卷入水平、文化差异、性别差异等都会成为影响从众行为的因素。
②凝聚力强。
非正式群体往往以感情为纽带,内部的规范对其成员的约束力非常巨大,表现出极强的凝聚力,具有“自治”的特点。
③会产生非正式领导。
在群体成员中威信较高,其言行对成员的影响较大者,会自然而然地成为成员心目中的领导。
文章来源于云南培训认证网15904c(2)非正式群体对班集体的影响①非正式群体对班集体的积极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能够满足大学生多方面的心理需要。
非正式群体中的交往是对班集体中交往的必要的有益的补充。
第二,及时解决问题。
能够及时发现成员在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并及时给予解决。
第三,增强信息的沟通。
非正式群体对于班集体内各项制度的颁布、执行起着非常重要的辅助作用。
②非正式群体对班集体的消极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阻碍班集体工作的开展。
当班集体与非正式群体的目标不一致时,或者当班集体的要求与非正式群体的需要发生冲突时,或者当班集体的规范限制了非正式群体活动时,会在非正式群体中滋生抵触情绪,形成与班集体相对立的群体力量,阻碍班集体工作的开展。
第二,传播小道消息。
正确的和不正确的信息在非正式群体中都会以很快的速度传播。
5.简述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
答:整个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发展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情感卷入和交往由浅入深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交往双方通过采用自我暴露的方式来增加相互间的接纳性和信任感。
人际关系从建立到发展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它使交往双方经历了从无关到关系密切的一系列不同程度的相互关联状态。
人际交往应遵循以下原则:(1)交互性原则人际关系的基础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重视、相互支持。
人际交往中的喜欢与厌恶、接近与疏远都是相互的。
人际交往具有交互性的原因:①任何人都有着保持自己心理平衡的稳定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