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音乐《歌唱祖国》教案 新人教版
《歌唱祖国》教案2024年人民音乐出版社改版(新版)教材 初中音乐 七年级上册
![《歌唱祖国》教案2024年人民音乐出版社改版(新版)教材 初中音乐 七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e93c2359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96.png)
《歌唱祖国》教案第一单元祖国颂歌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用自信的、骄傲的、自豪的情绪、富有弹性的声音,壮大行进地和中速演唱歌曲《歌唱祖国》。
(2)能够体会和认识进行曲题材风格特点,掌握《歌唱祖国》的曲式结构,掌握反复记号D.S.记法和唱(奏)法。
(3)能够认识和使用合唱这种演唱形式,且以这种演唱形式尝试分组演唱歌曲以及思考其他具有创造性的方式表现歌曲。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体验、分析、合作等引导参与和欣赏的方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
(2)通过个人演唱、合作演唱、集体表演等方式培养学生对歌曲、作者情感表达的表现力。
(3)通过歌曲自由编创歌词、改编乐曲、创编舞蹈,乐曲演奏等方式激发学生创造力。
(三)情感与价值:通过学习和演唱歌曲《歌唱祖国》,使学生在新中国建设事业中体会到国人的爱国情怀、团结精神和奋斗精神通过歌曲歌词所描绘多个历史时刻、激发学生的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文化认同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二、评价任务(教学评一致性)1.以个人演唱或分组合唱的表演形式用自信的、骄傲的、自豪的情绪富有弹性的声音和中速演唱歌曲《歌唱祖国》。
2.与同学、朋友或家长讲一讲进行曲音乐体裁的特点有哪些。
《歌唱祖国》这首歌曲的曲式结构是怎样的?反复记号D.S.的记法如何表示,唱(奏)法的顺序。
3.小组合作演一演自己根据《歌唱祖国》这首歌曲合唱要求表演合唱或编创的其他舞蹈、课堂乐器演奏等表演形式。
三、教学重难点(一)、重点:自信的、骄傲的、自豪的情绪、富有弹性的声音和中速准确的演唱歌曲《歌唱祖国》,把握歌曲的情感。
(二)、难点:准确使用合唱表演形式合作演唱歌曲(合唱时注意突出主旋律声部)、正确演唱休止符时值,歌曲演唱顺序。
四、教学方法欣赏法、教唱法、示范法、小组合作法等。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请同学们欣赏下面一段合唱视频(《歌唱祖国》的合唱版本),欣赏完以后请同学们谈一谈你对合唱这种表演形式给与你的感受!生:……,师:同学们都很棒,回答得非常准确和精彩!(合唱的特点主要包括:音域宽广、音色丰富、力度变化大、音响层次多、表现力强、气息持久、协调性高等)那么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这一首经典的合唱曲目《歌唱祖国》的歌曲来进一步的深入体会合唱表演艺术的魅力。
歌唱祖国-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歌唱祖国-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e1e362b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b3.png)
歌唱祖国-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歌唱祖国》的历史背景,理解歌曲的含义和作用。
2.能正确地演唱《歌唱祖国》歌曲。
3.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和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歌曲的演唱技巧与情感表达。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表达出歌曲所传达的情感和思想。
三、教学活动设计
1. 情境创设
通过老师介绍歌曲背景和歌曲的重要性,向学生讲解歌词中的含义。
2. 歌曲演唱
学生跟着老师唱一遍歌曲,注意音准和节奏,并用手势配合歌曲。
3. 情感表达
老师引导学生仔细理解歌曲的含义,然后通过课堂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表达自己对歌曲的感受和体会。
4. 听同声合唱
通过播放学校的歌唱祖国录音,让学生跟着唱,并通过老师的引导,模仿录音中的音调和情感表达。
5. 小组合唱
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歌曲的特点和情感。
四、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了《歌唱祖国》这首歌的歌词意义和历史背景。
通过多种形式的演唱,让学生掌握了歌曲的演唱技巧,并了解了歌曲的情感表达方式。
同时,在小组合唱环节,学生还能够创新性地发挥,让歌曲更加饱含情感,增加趣味性。
总之,通过音乐教育,我们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加他们的集体荣誉感,从而更好地培养他们成为有爱国情怀的好公民。
《歌唱祖国》音乐教案
![《歌唱祖国》音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f0fbcb2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0b.png)
《歌唱祖国》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感受我国的国歌——《歌唱祖国》的旋律和歌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 通过对国歌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巧,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3.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集体演唱,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内容1. 国歌《歌唱祖国》的旋律和歌词。
2. 音乐基础知识:音高、节奏、音符等。
3. 集体演唱技巧:呼吸、发音、节奏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熟悉并演唱国歌《歌唱祖国》。
2. 教学难点:掌握国歌的旋律和歌词,以及音乐基础知识。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国歌的背景、旋律和歌词。
2. 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模仿。
3. 练习法: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 互动法: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完成演唱任务。
五、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国歌《歌唱祖国》的背景,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2. 讲解:讲解国歌的旋律和歌词,让学生了解音乐基础知识。
3. 示范:教师示范演唱国歌,学生跟随模仿。
4. 练习:学生分组练习演唱,教师巡回指导。
5. 互动: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完成演唱任务。
6. 总结:对学生的演唱进行评价,总结课堂教学。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唱国歌《歌唱祖国》,表现出饱满的情感和对国歌的尊重。
2.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音乐基础知识,如音高、节奏等。
七、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展示国歌《歌唱祖国》的旋律、歌词和音乐知识。
2. 音响设备:播放国歌录音,提供学生模仿和练习的机会。
3. 乐谱:提供国歌《歌唱祖国》的乐谱,方便学生学习和演唱。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国歌《歌唱祖国》的背景,讲解旋律和歌词。
2. 第二课时:示范演唱,学生跟随模仿,练习基本音乐技巧。
3. 第三课时:分组练习演唱,教师巡回指导,进行互动交流。
4. 第四课时:总结教学,学生展示演唱成果,进行教学评价。
九、教学注意事项1. 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教育学生尊重和爱护国歌。
初中音乐人教版说课教案
![初中音乐人教版说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25ba909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32.png)
初中音乐人教版说课教案一、说教材《歌唱祖国》是人教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首歌曲。
本节课通过学习这首歌曲,让学生感受进行曲的风格,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说学情七年级的学生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进行曲的风格不太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感受并进行曲的特点,同时教育学生热爱祖国,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三、说教学目标1.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歌唱祖国》,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国家荣誉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演唱、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感受进行曲的风格,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3.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进行曲的特点,掌握相关的音乐知识。
四、说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感受进行曲的风格,理解进行曲的特点。
2. 教学难点:进行曲的节奏和旋律表现。
五、说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播放《歌唱祖国》的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这首歌曲。
然后提问:“这首歌曲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2. 学习歌曲(1)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曲的旋律,注意进行曲的节奏特点。
(2)分析歌曲的结构,讲解进行曲的格式。
(3)让学生跟唱歌曲,体会进行曲的风格。
3. 歌曲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进行曲的特点,如节奏、旋律等。
(2)让学生举例其他进行曲,进一步了解进行曲的风格。
4. 情感体验教师讲解歌曲背景,让学生了解《歌唱祖国》的创作背景,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进行曲的特点,以及歌曲《歌唱祖国》的爱国主题。
六、说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确保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爱国情操,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七、说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歌曲演唱、讨论参与等方面,评价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效果,以及爱国情怀的培养。
同时,关注学生在音乐审美、创造、实践等方面的进步。
《歌唱祖国》音乐教案
![《歌唱祖国》音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50e2f67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ec.png)
《歌唱祖国》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感受中国的传统音乐文化,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2. 通过学习《歌唱祖国》,使学生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巧,提高学生的歌唱水平。
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歌曲简介:《歌唱祖国》是一首具有代表性的爱国歌曲,歌词赞美了祖国的美丽河山、繁荣昌盛,表达了人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 音乐知识:学习音阶、节奏、拍子等基本音乐知识。
3. 歌唱技巧:练习正确的呼吸方法、发声技巧,提高歌唱水平。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歌曲《歌唱祖国》的词曲特点、音乐知识、歌唱技巧。
2. 教学难点:歌曲的高音部分、节奏变化、音准把握。
四、教学过程1. 导入:讲解歌曲《歌唱祖国》的背景,引导学生了解祖国的美丽河山、繁荣昌盛。
2. 学习歌曲:分析歌曲的节奏、音阶、拍子等基本音乐知识;教授正确的呼吸方法、发声技巧。
3. 练习歌唱:分组练习,指导学生掌握歌曲的高音部分、节奏变化、音准把握。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唱歌曲《歌唱祖国》。
2. 学生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歌唱技巧。
3. 学生表现出对祖国、家乡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六、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乐谱、音响设备、教学卡片、声乐练习教材。
2. 教学环境:音乐教室,配备音响、钢琴等乐器。
3. 教学辅助工具:投影仪、音响设备、教学视频。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歌曲背景、音乐知识。
2. 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模仿。
3. 练习法:分组练习,个别指导。
4. 互动法:学生之间互相评价、交流心得。
八、教学步骤1. 歌曲学习:分析歌曲结构,讲解音阶、节奏、拍子等基本音乐知识。
2. 声乐练习:练习正确的呼吸方法、发声技巧,提高歌唱水平。
3. 分组练习:学生分组演唱歌曲,教师个别指导。
4. 完整演唱:全班学生共同演唱歌曲,体会歌曲的情感。
九、课后作业1. 回家后,练习歌曲《歌唱祖国》,加强高音部分、节奏变化、音准的练习。
2024年音乐歌唱祖国教案(通用5篇
![2024年音乐歌唱祖国教案(通用5篇](https://img.taocdn.com/s3/m/e45dfbb8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a896974.png)
2024年音乐歌唱祖国教案(通用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音乐》教材第五单元“歌唱祖国”,具体章节为第chapter 1 “祖国颂歌”。
教学内容包括歌曲《歌唱祖国》、《我和我的祖国》、《我爱你中国》,通过学习这些歌曲,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歌曲背后的历史背景和音乐特色,同时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歌曲《歌唱祖国》、《我和我的祖国》、《我爱你中国》的旋律、节奏和歌词。
2. 通过学习这些歌曲,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历史文化,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
3. 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他们的合唱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歌曲《歌唱祖国》中高音区的演唱;歌曲《我和我的祖国》中的切分节奏。
2. 教学重点:三首歌曲的旋律、节奏、歌词的掌握;合唱技巧的训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音响设备、多媒体设备。
2. 学具:歌谱、歌词单、合唱架。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歌曲《歌唱祖国》,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气氛,引导他们关注歌曲的主题——爱国。
2. 讲解:介绍歌曲的历史背景,分析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歌词特点。
3. 示范:教师演唱歌曲《歌唱祖国》,让学生跟随学唱。
4. 练习:分小组练习,互相指导,教师巡回指导。
5. 合唱:将学生分成高低音两个声部,进行合唱训练。
6. 随堂练习:演唱歌曲《我和我的祖国》,注意切分节奏的掌握。
7. 例题讲解:分析歌曲《我爱你中国》的旋律特点,引导学生学会欣赏。
六、板书设计1. 歌唱祖国2. 内容:(1)歌曲《歌唱祖国》(2)歌曲《我和我的祖国》(3)歌曲《我爱你中国》(4)爱国主题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演唱歌曲《歌唱祖国》、《我和我的祖国》、《我爱你中国》。
2. 答案:正确演唱三首歌曲,注意音准、节奏和情感表达。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合唱中的表现,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调整。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参加学校举办的爱国歌曲合唱比赛,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歌唱祖国》音乐教案
![《歌唱祖国》音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70cdb5e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26c311c.png)
《歌唱祖国》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感受祖国的美丽风光和丰富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 学会《歌唱祖国》这首歌曲,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歌唱技巧。
3. 通过音乐教学,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歌曲《歌唱祖国》的词曲分析,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和历史意义。
2. 歌曲的旋律练习,掌握歌曲的音准和节奏。
3. 歌曲的合唱技巧训练,培养学生的合唱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让学生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和历史意义。
2. 采用示范法,让学生跟随老师学唱歌曲,掌握歌曲的音准和节奏。
3.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进行合唱技巧训练,提高合唱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歌曲《歌唱祖国》。
2. 准备乐谱,让学生跟随乐谱学唱歌曲。
3. 准备合唱音响设备,进行合唱练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歌曲《歌唱祖国》,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妙旋律。
2. 新课教授:讲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和历史意义,让学生了解歌曲背后的故事。
3. 学唱歌曲:让学生跟随乐谱学唱歌曲,注意音准和节奏的准确性。
4. 合唱练习:分组进行合唱练习,提高学生的合唱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唱《歌唱祖国》,并理解其歌词含义。
3. 学生通过音乐学习,展现出对祖国的热爱和自豪感。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爱国主题的音乐创作,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祖国的热爱。
2. 邀请专业的音乐团队或歌手来校进行合唱指导,提升学生的合唱水平。
3. 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的音乐比赛或表演活动,增加他们的舞台经验。
八、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效果,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教师也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学习,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共同促进音乐教学的改进。
九、教学资源1. 乐谱和歌词资料。
2. 音响设备和播放设备。
3. 合唱用的麦克风和音响设备。
4. 相关的音乐教育书籍和资料。
2024年《歌唱祖国》教案,歌唱祖国教案教学过程
![2024年《歌唱祖国》教案,歌唱祖国教案教学过程](https://img.taocdn.com/s3/m/3445fa3b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91.png)
2024年《歌唱祖国》教案,歌唱祖国教案教学过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音乐教材第七章《爱国歌曲》第二节,详细内容为《歌唱祖国》。
歌曲以赞美祖国、歌颂新时代为主题,通过学习这首歌曲,让学生了解我国的繁荣昌盛,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歌唱祖国》的歌词和旋律,能熟练演唱。
2. 通过学习歌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激发他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3. 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培养他们的音乐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歌曲《歌唱祖国》的歌词、旋律和演唱技巧。
难点:歌曲高潮部分的演唱技巧,以及音乐情感的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钢琴、音响设备、教学课件。
学生:音乐课本、歌词单、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播放歌曲《歌唱祖国》,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同时提出问题:“这首歌曲给你什么样的感觉?歌曲的主题是什么?”2. 讲解(10分钟):介绍歌曲背景、创作意图,讲解歌词、旋律和演唱技巧。
3. 示范(5分钟):教师现场演唱或播放示范音频,让学生跟随学唱。
4. 练习(10分钟):学生分小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演唱错误。
6. 课堂小结(5分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歌曲的主题和演唱技巧。
六、板书设计1. 《歌唱祖国》2. 歌词:以大纲形式列出歌曲的主要歌词。
3. 旋律:用五线谱展示歌曲的主旋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熟练演唱《歌唱祖国》,并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
2. 答案:歌曲创作于20世纪50年代,词曲作者分别为聂耳、田汉,歌曲表达了人民对祖国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歌曲的情况,以及对课堂效果的评估。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课后学习其他爱国歌曲,如《我和我的祖国》、《我爱你中国》等,进一步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
同时,鼓励学生参加学校举办的各类音乐活动,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的爱国情感培养。
2024年音乐教案《歌唱祖国》(通用
![2024年音乐教案《歌唱祖国》(通用](https://img.taocdn.com/s3/m/ccf88194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c4.png)
2024年音乐教案《歌唱祖国》(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音乐》教材第五册第二章“美丽的祖国”,详细内容包括《歌唱祖国》歌曲的学习与解析。
通过对歌曲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我国的音乐历史,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提高音乐素养和爱国情怀。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歌唱祖国》的歌词和旋律,能熟练演唱;2. 通过学习歌曲,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爱国主义情感;3. 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歌曲的旋律和节奏掌握,特别是高音部分的演唱;2. 教学重点:歌曲的情感表达和爱国主义教育。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音响设备、歌词和乐谱;2. 学具:音乐书、笔、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我国的音乐历史和民族音乐特色,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歌唱祖国》;2. 歌曲学习:教师带领学生学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特别是高音部分;3. 情感表达:分析歌曲的情感,引导学生理解歌词中的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4. 实践环节:分组练习,每组挑选代表进行演唱展示,其他组员给予评价和建议;六、板书设计1. 歌曲名:《歌唱祖国》2. 歌曲旋律:五线谱和简谱3. 歌词:分段展示4. 教学重点:情感表达、爱国主义教育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演唱《歌唱祖国》,录制视频;2. 答案:正确演唱歌曲,情感饱满,节奏准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果,针对不足之处进行调整教学策略;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了解其他爱国歌曲,开展家庭音乐活动,增进亲子关系,提高音乐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歌曲的旋律和节奏掌握,特别是高音部分的演唱;2. 情感表达:分析歌曲的情感,引导学生理解歌词中的爱国主义情怀;3. 实践环节:分组练习,每组挑选代表进行演唱展示;4. 作业设计:演唱《歌唱祖国》,录制视频;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一、教学难点解析1. 在教授歌曲前,进行充分的发声练习,帮助学生拓展音域,特别是高音区域;2. 分步骤教学,先让学生熟悉旋律,再逐渐加入歌词;3. 对高音部分进行重点讲解和示范,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和发声技巧;4. 针对不同学生的音域特点,适当调整教学策略,使每位学生都能顺利完成高音部分。
2024年《歌唱祖国》教案
![2024年《歌唱祖国》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6aea754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ba.png)
2024年《歌唱祖国》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音乐教材第七章《爱国主义歌曲》第二节,详细内容为《歌唱祖国》。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伟大历程,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歌唱祖国》的歌词和旋律,能够熟练演唱。
2. 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理解歌曲表达的情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3. 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歌唱祖国》的歌词和旋律,能够熟练演唱。
难点:理解歌曲表达的情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钢琴、教学课件、歌曲录音。
学生准备:音乐课本、笔、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资料,向学生展示我国的伟大历程,引导学生感受国家的繁荣昌盛,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2. 歌曲学习(15分钟)(1)教师播放《歌唱祖国》,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
(2)教师带领学生学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歌词和旋律。
(3)学生分组练习,相互指导,共同进步。
3. 歌曲背景介绍(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歌唱祖国》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歌曲的历史价值。
4. 情感体验(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歌曲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你是如何感受到这种情感的?5. 实践活动(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合唱练习,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并提出改进意见。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记《歌唱祖国》的歌词和旋律。
(2)思考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结合自身实际,谈谈你的感受。
2. 答案:(1)歌词和旋律见教材。
(2)歌曲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个人感受因人而异,但要真实、深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1)组织学生参加合唱比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大事,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第二单元祖国颂歌《歌唱祖国》教学设计人教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祖国颂歌《歌唱祖国》教学设计人教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3a4187a7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e5.png)
《歌唱祖国》教案上教版音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歌唱祖国》是一首进行曲风格的歌曲,也是一首家喻户晓的革命歌曲。
为了达到让学生的情感世界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和熏陶,【教学目标】1.通过学唱《歌唱祖国》,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2.通过教唱歌曲培养学生控制力度变化及用气息支持歌唱的能力。
3.通过讲解音乐知识、分析歌曲,使学生初步掌握分析二段体和三段体歌曲的方法。
【教学重点】1.能够流畅,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用正确的情绪及方法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1.用适合的情绪演唱歌曲。
2.个别节奏的掌握及演唱。
【教学过程】1.导入(1)学生踏着歌曲《歌唱祖国》的节奏进教室,教师采用提问方式导入课题。
(2)欣赏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视频,教师提问:同学们,这首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绪呢?(3)介绍作曲家王莘的个人生平和歌曲的创作背景。
2.新课学习(1)聆听歌曲《歌唱祖国》。
(2)请学生谈聆听后的体会和感受,并回答问题。
(例如:歌曲表达了什么情绪?是什么风格的音乐?)(3)再次聆听歌曲或教师范唱,请学生思考或分组讨论为什么歌曲是进行曲风格?这种风格是怎么表现出来的?(4)教师总结:《歌唱祖国》的进行曲风格正是通过行进的速度、铿锵的力度、强弱对比鲜明的四二拍表现出来的。
3.学生学唱歌曲(《歌唱祖国》歌曲学习)(1)学唱歌曲曲谱,请学生试着用首调唱名法演唱歌曲曲谱。
(2)请学生讨论在曲谱中有哪些特殊的节奏。
(3)练习附点节奏。
教师带领同学们一起练习四二拍的指挥图示。
老师结合歌曲曲目出示节奏练习:,并请学生说说附点节奏给人的感受以及对表现歌曲情绪的作用。
(4)练习弱起节奏。
教师讲解弱起节奏的概念,并通过对比练习让学生感受弱起节奏的强弱特点。
教师出示两条节奏练习:教师请学生谈谈这两条节奏在强弱变化上有什么不同,在唱谱时应怎么做。
(5)学唱歌词。
按歌曲旋律节奏朗诵歌词。
填词演唱,注意附点节奏和切分节奏要唱得准确。
注意切分节奏的强拍位置。
《歌唱祖国》音乐教案
![《歌唱祖国》音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46b8f30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d7.png)
《歌唱祖国》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欣赏我国的国歌,感受国歌的庄严和神圣。
2. 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增强学生的国家荣誉感和民族自豪感。
3. 通过学唱国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歌唱技巧。
4.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演唱国歌,理解国歌的含义和背景。
2. 教学难点:掌握国歌的节奏和旋律,准确演唱。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提前熟悉国歌的曲谱和歌词,准备好教学课件和音响设备。
2. 学生准备:穿着整齐,保持教室整洁,准备好歌唱所需的歌谱。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国歌的背景和意义,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2. 新课教授:教师讲解国歌的歌词和曲谱,引导学生理解国歌的内涵。
3. 示范演唱:教师演唱国歌,学生跟随哼唱。
4. 分组练习:学生分组,每组轮流演唱,互相纠正错误。
5. 全体练习:教师指挥,全体学生合唱国歌。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情况,强调国歌的重要性和演唱技巧。
五、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自行练习演唱国歌,加强记忆。
2. 家长监督并协助孩子练习,确保唱准国歌。
3. 学生下周课堂汇报演唱情况,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六、教学策略1. 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感受国家荣誉和民族自豪的氛围中学习国歌。
2. 运用分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歌唱兴趣。
3. 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从单独演唱到集体合唱,逐步提高学生的歌唱能力。
4.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播放国歌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国歌的庄严和神圣。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和团队合作情况。
2. 歌唱技能:评价学生在演唱国歌时的音准、节奏和感情表达。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练习的情况,了解家长对孩子的监督和协助程度。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加国歌演唱比赛,提高学生的歌唱水平和竞争意识。
2. 邀请专业人士进行国歌演唱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国歌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学唱歌曲《歌唱祖国》
![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学唱歌曲《歌唱祖国》](https://img.taocdn.com/s3/m/8c8535bd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fc.png)
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学唱歌曲《歌唱祖国》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学唱歌曲《歌唱祖国》2.教学年级和班级: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上册3.授课时间:2022年9月14日星期三下午第2节4.教学时数:1课时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学会并能够准确演唱歌曲《歌唱祖国》。
2. 让学生了解歌曲《歌唱祖国》的背景和意义。
3. 培养学生对祖国和民族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内容1. 歌曲《歌唱祖国》的演唱。
2. 歌曲《歌唱祖国》的背景和意义。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歌曲《歌唱祖国》的背景和意义,激发学生对歌曲的兴趣。
2. 学唱歌曲:教师带领学生逐句学唱歌曲《歌唱祖国》,指导学生正确的发音和节奏。
3. 歌曲练习:学生分组练习演唱歌曲《歌唱祖国》,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和节奏上的错误。
4. 歌曲展示:学生分组展示演唱歌曲《歌唱祖国》,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5.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歌曲《歌唱祖国》的背景和意义,激发学生对祖国和民族的热爱之情。
五、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练习演唱歌曲《歌唱祖国》,并录制视频上传到班级群。
2. 学生写一篇关于歌曲《歌唱祖国》的感想,字数不限。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唱歌曲《歌唱祖国》,让学生了解歌曲的背景和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的发音和节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展示自己的演唱能力。
同时,教师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二、核心素养目标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重点:1. 歌曲《歌唱祖国》的准确演唱。
2. 理解歌曲《歌唱祖国》的背景和意义。
难点:1. 歌曲《歌唱祖国》的节奏和发音。
2. 歌曲《歌唱祖国》的情感表达。
解决办法:1. 对于歌曲《歌唱祖国》的准确演唱,教师可以通过逐句教授,让学生反复练习,注重发音和节奏的准确性。
同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歌曲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
2. 对于歌曲《歌唱祖国》的背景和意义的理解,教师可以通过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并结合歌曲的情感表达,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歌唱祖国-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歌唱祖国-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36d3978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97.png)
歌唱祖国-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和掌握《歌唱祖国》的歌曲基本知识,如歌曲的起源、演唱者、歌曲的内容和意义等;2.能够唱好《歌唱祖国》这首歌曲,准确表达歌曲的情感;3.了解中国的历史和现状,爱国主义情感提升。
二、教学重点掌握《歌唱祖国》的基本知识并唱好这首歌曲。
三、教学难点能够准确表达歌曲的情感。
四、教学内容1.导入(5分钟)1.1 自由谈话,谈谈对祖国的认识;1.2 编辑大屏幕展示中国在世界地图上的位置,介绍中国的地理环境。
2.预习(10分钟)2.1 听唱歌《歌唱祖国》,自己尝试跟唱一遍,感受歌曲的情感;2.2 了解《歌唱祖国》的历史和演唱者,通过网络或其他渠道获取资料,预习相关内容,为后面课堂讨论做铺垫。
3.讲授(30分钟)3.1 教材P20——《歌唱祖国》歌曲解析,讲解歌曲的基本信息;3.2 教材P21——《歌唱祖国》旋律分析,讲解歌曲旋律特点;3.3 教材P22——《歌唱祖国》歌曲意义,讲解歌曲背景和主题;3.4 教材P23——《歌唱祖国》歌曲演唱,讲解歌曲的演唱技巧和注意事项。
4.练习(25分钟)4.1 集体练习《歌唱祖国》,学生跟着老师的节奏、音高和声音,进行集体练习;4.2 分组练习《歌唱祖国》,分组竞赛,比较练习结果,评选最佳组别;4.3 单独练习《歌唱祖国》,老师根据每个学生的情况,给出具体的指导和建议。
5.总结(5分钟)5.1 总结前面的学习内容;5.2 回答问题,查漏补缺;5.3 整理课堂笔记。
五、作业作业要求:请写一篇作文,谈谈你对祖国的认识和自己对这首歌曲的看法。
六、板书设计标题内容《歌唱祖国》的歌曲知识歌曲的源头和作者、歌曲的内容和意义《歌唱祖国》的旋律歌曲的旋律特点分析《歌唱祖国》的背景歌曲的背景介绍《歌唱祖国》的演唱歌曲的演唱技巧和注意事项七、教学反思通过这一节旋律课的教学,学生们对《歌唱祖国》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学会了如何唱好这首歌曲,让学生们的音乐素质得到了很好的提升。
《歌唱祖国》音乐教案
![《歌唱祖国》音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51ebd24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3a.png)
《歌唱祖国》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感受我国的国歌《歌唱祖国》的旋律和歌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2. 通过学习国歌,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音乐知识和技巧,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3. 培养学生集体合作的精神,增强学生的国家荣誉感和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国歌《歌唱祖国》的背景知识介绍。
2. 国歌《歌唱祖国》的旋律分析和演唱技巧。
3. 国歌《歌唱祖国》的词曲配合和情感表达。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熟练地演唱国歌《歌唱祖国》,了解其背景知识,掌握一定的音乐知识和技巧。
2. 教学难点:国歌《歌唱祖国》的旋律演唱和情感表达。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国歌《歌唱祖国》的背景知识,分析其旋律和歌词特点。
2. 采用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国歌,学生跟随模仿。
3.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进行分组练习和集体演唱,提高演唱技巧。
4. 采用情感教育法,引导学生感受国歌的庄严和神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五、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国歌《歌唱祖国》的背景知识,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分析国歌《歌唱祖国》的旋律和歌词特点,讲解演唱技巧。
3. 示范:教师示范演唱国歌,学生跟随模仿。
4. 练习:学生进行分组练习和集体演唱,教师指导并进行点评。
5. 情感教育:引导学生感受国歌的庄严和神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国歌《歌唱祖国》的熟练程度和音乐素养的提升。
2. 观察学生在集体演唱中的参与度和合作精神。
3. 评估学生对国歌背景知识的了解和对国歌情感的表达。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国歌知识竞赛,增加学生对国歌的了解。
2. 让学生自己创作一首表达对祖国的歌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3. 邀请专业人士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国歌和音乐知识。
八、教学资源1. 国歌《歌唱祖国》的乐谱和歌词。
2. 教学音频和视频材料,用于示范和播放。
3. 录音机或音响设备,用于播放教学音频。
4. 教学PPT或黑板,用于展示教学内容和知识点。
《歌唱祖国》音乐教案
![《歌唱祖国》音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f86a357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8b.png)
《歌唱祖国》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感受祖国的美丽风景和丰富文化,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鉴赏能力,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3. 通过学唱歌曲《歌唱祖国》,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歌曲《歌唱祖国》的歌词内容和旋律特点。
2. 祖国的美景和文化特色。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歌曲《歌唱祖国》的学唱和理解。
2. 教学难点:歌曲的高音部分和节奏的掌握。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歌曲《歌唱祖国》的视频或音频文件,祖国美景和文化的图片。
2. 教学器材:钢琴或电子琴,教学黑板和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歌曲《歌唱祖国》,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2. 新课教学:讲解歌曲《歌唱祖国》的歌词内容和旋律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感受歌曲的意义。
3. 祖国美景和文化介绍:通过图片和文字,介绍祖国的美景和文化特色,让学生更加热爱祖国。
4. 学唱歌曲:教授歌曲的高音部分和节奏,让学生分组练习,加强集体合作意识的培养。
5. 练习与展示:让学生分组或全体演唱歌曲《歌唱祖国》,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
6.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鼓励学生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六、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歌曲创作比赛,鼓励他们以小组或个人的方式,创作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的歌曲。
2. 举办一场“歌唱祖国”的主题音乐会,让学生在舞台上展示自己的才艺,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团队协作能力。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对歌曲《歌唱祖国》的掌握程度,包括歌词、旋律、节奏等方面的掌握。
2.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如创作比赛、主题音乐会等。
3. 学生对祖国美景和文化特色的了解程度,以及他们的爱国情怀。
八、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从歌曲《歌唱祖国》中感受到祖国的美丽和伟大,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
2. 针对不同学生的音乐基础,因材施教,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
七年级音乐《歌唱祖国》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音乐《歌唱祖国》教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59bcd52f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fa.png)
七年级音乐《歌唱祖国》教案新人教版内蒙古鄂尔多斯康巴什新区第一中学七年级音乐《歌唱祖国》教案新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知道国歌的原名及其词曲作者,知道国歌产生的时代背景,并能够在此基础上理解歌词的含义。
2、能够用自然、坚定的声音演唱《国歌》。
初步了解音乐知识在歌曲中的表现效果。
3、多方位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能在歌曲的演唱活动中,用歌声去感受和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4、通过学唱《国歌》和介绍聂耳,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使他们懂得唱好国歌的重要意义,并能用恰当的力度表现歌曲雄壮、激昂的情绪。
二、教学重难点1、初步掌握三连音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和和特点2、通过学唱《国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使他们懂得唱好《国歌》的重要意义,能正确的唱会,并运用较有力度的声音来表现歌曲雄壮、激昂的情绪。
三、教材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原名为《义勇军进行曲》作于1935年春,田汉词,聂耳曲,原为电影《风云儿女》主题歌。
《风云儿女》描写的是‘九一八’后,日本侵占了中国的东三省,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一些知识分子勇敢走向抗日前线。
《义勇军进行曲》被称为中华民族解放的号角。
1949年9月此歌被定为我国的代国歌,1982年12月4日五届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歌曲是G大调,2/4拍,一段体,乐曲弱起进入,音乐中用了一些三连音同时乐曲上还有一些表情记号,在演唱中要注意。
才能表现歌曲的内涵,表现强烈的战斗性,使歌曲充满革命的激情。
四、教学过程1、导入:有一首歌,它曾唤起一个伟大民族的觉醒;有一首歌,它曾激励四万万同胞拿起武器把侵略者从自己家园赶了出去;有一首歌,它总能让听到它,唱起它,想起它的人,心中无比温暖,无比依恋,无比自豪。
当奥运会上,我国体育健儿勇夺金牌的时候,我们会听到这首熟悉的旋律;每周一的升旗仪式的时候我们也会听到这首熟悉的旋律。
它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2、新课讲授首先提问学生,对于国歌了解多少。
歌唱祖国教案
![歌唱祖国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265bc4c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92.png)
歌唱祖国教案教学课时:1课时教材:人教版七年级学情分析:歌唱祖国》是七年级学生比较熟悉的歌曲。
在课堂上,我通过视频播放、分组比赛和小组合作等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克服消极因素。
学生对歌曲有一定的印象,因此相对容易研究。
然而,这也容易导致消极的倾向,如觉得没什么可学的,或凭印象唱歌而不知道错。
同时,先入为主的影响也不容易改正。
教学目标:1.通过教唱《歌唱祖国》使学生感受和体验歌曲,进一步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感受我国繁荣,蒸蒸日上的新面貌,激起学生爱国之情。
2.培养学生控制力度变化及用气息支持歌唱的能力,能够有感情的演唱。
3.通过讲解音乐知识、分析歌曲,让学生感受歌曲演唱的力度、速度、情绪、意境等方面的异同。
教学重、难点:1.研究歌曲、掌握歌曲的情绪及演唱方法。
2.对歌曲情绪的处理以及弱起、附点节奏的掌握及演唱中的准确把握。
教学方法:情境导入法、多媒体演示法、视频展示法、观察探究体验法、分组比赛小组合作讨论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1.播放相关歌曲视频,如北京天安门升旗仪式、2008年奥运会___可独唱作品展示,让学生感受《义勇军进行曲》的行进速度,进入研究情境。
提问:听完后有何感触?同时配合2008年奥运会《歌唱祖国》的录像,让学生感受我国繁荣、蒸蒸日上的新面貌,激起学生爱国之情。
2.学生讨论刚刚听到的歌曲,如歌曲的情绪、速度,听完后的感触,演唱特点等。
找几位同学演唱并进行评价,给予鼓励。
3.简单介绍作者___的背景和歌曲的背景,如1918年出生于江苏无锡,参加抗日救亡歌咏运动,毕业后在___任教,主要作品有歌曲《边区儿童团》、《战斗生产》、《愉快的劳动》、《歌唱祖国》等。
二)研究歌曲1.教唱歌曲,让学生跟唱,掌握歌曲的情绪及演唱方法。
2.强调歌曲情绪的处理和弱起、附点节奏的掌握,让学生能够有感情的演唱。
三)音乐知识讲解1.分析歌曲的力度、速度、情绪、意境等方面的异同。
2.讲解音乐知识,如节拍、节奏、音高等,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蒙古鄂尔多斯康巴什新区第一中学七年级音乐《歌唱祖国》教案新
人教版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国歌的原名及其词曲作者,知道国歌产生的时代背景,并能够在此基础上理解歌词的含义。
2、能够用自然、坚定的声音演唱《国歌》。
初步了解音乐知识在歌曲中的表现效果。
3、多方位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能在歌曲的演唱活动中,用歌声去感受和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4、通过学唱《国歌》和介绍聂耳,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使他们懂得唱好国歌的重要意义,并能用恰当的力度表现歌曲雄壮、激昂的情绪。
二、教学重难点
1、初步掌握三连音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和和特点
2、通过学唱《国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使他们懂得唱好《国歌》的重要意义,能正确的唱会,并运用较有力度的声音来表现歌曲雄壮、激昂的情绪。
三、教材分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原名为《义勇军进行曲》作于1935年春,田汉词,聂耳曲,原为电影《风云儿女》主题歌。
《风云儿女》描写的是‘九一八’后,日本侵占了中国的东三省,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一些知识分子勇敢走向抗日前线。
《义勇军进行曲》被称为中华民族解放的号角。
1949年9月此歌被定为我国的代国歌,1982年12月4日五届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歌曲是G大调,2/4拍,一段体,乐曲弱起进入,音乐中用了一些三连音同时乐曲上还有一些表情记号,在演唱中要注意。
才能表现歌曲的内涵,表现强烈的战斗性,使歌曲充满革命的激情。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有一首歌,它曾唤起一个伟大民族的觉醒;
有一首歌,它曾激励四万万同胞拿起武器把侵略者从自己家园赶了出去;
有一首歌,它总能让听到它,唱起它,想起它的人,心中无比温暖,无比依恋,无比自豪。
当奥运会上,我国体育健儿勇夺金牌的时候,我们会听到这首熟悉的旋律;每周一的升旗仪式的时候我们也会听到这首熟悉的旋律。
它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新课讲授
首先提问学生,对于国歌了解多少。
3、教师介绍作者及创作背景。
作词者:田汉,作曲者:聂耳。
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1935年,当时中华民族正处于生死存亡的关头。
这首在中华大地上歌唱了近70年的歌曲,像一支战斗的号角,鼓舞了中华民族儿女去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去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去建设社会主义。
1931年“九·一八”事变,拉开了日本帝国主义侵华序幕,“不作亡国奴”的吼声唤起了全国人民高昂的爱国热忱。
先后于1932年和1933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的田汉、聂耳,全身心地投入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救亡运动中。
《义勇军进行曲》原是为“上海电通公司”拍摄的故事影片《风云儿女》所作的主题歌。
1934年春,田汉决定写一个以抗日救亡为主题的电影剧本。
在他刚完成一个故事梗概和一首主题歌的歌词时,就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入狱。
另一位共产党员、戏剧家夏衍接手将这个故事写成了电影剧本,当时,聂耳同志正准备去日本,得知影片《风云儿女》有首主题歌要
写,主动要求,把谱曲的任务交给他,并表示到日本以后,歌稿尽快寄回,决不会耽误影片的摄制。
果然,没过多久他就从日本寄回《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谱。
这部影片描写了三十年代初期,以诗人辛白华为代表的中国知识分子,为拯救祖国,投笔从戎,奔赴抗日前线,英勇杀敌的故事。
歌曲在影片中首尾两次出现,给观众极为深刻的印象。
因此,它很快就成为中国最著名的抗战歌曲。
被称为中华民族解放的号角,自1935年在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诞生以来,在人民中广为流传,对激励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义勇军进行曲》诞生后,立即就像插上了翅膀,在祖国的大地上传唱开来。
伴随着“一二·九”运动的学潮,救亡运动的巨浪,抗日战争的烽火,解放战争的硝烟,遍及大江南北、长城内外。
这首革命歌曲甚至享誉海外,在全世界传播。
1940年美国著名黑人歌唱家保罗·罗伯逊在纽约演唱了这首歌,接着他又灌制了一套名为《起来》的中国革命歌曲唱片,宋庆龄亲自为这套唱片撰写了序言。
在当时的反法西斯战线上,《义勇军进行曲》代表了中国人民最强音的一支战歌。
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之际,在盟军胜利凯旋的曲目中,《义勇军进行曲》赫然名列其中。
根据徐悲鸿的提议,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纪年、国歌、国旗的决议》,通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未正式制定前,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以发扬抗日战争期间英勇无畏的精神,体现了中国人民的革命传统和居安思危的思想。
在文化大革命的时代,田汉因被诬陷为曾叛变投敌,所以《东方红》变成非官方国歌,也禁止演唱用田汉作词的《义勇军进行曲》。
但在外交场合仍演奏《义勇军进行曲》的曲谱,不唱歌词。
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决议,撤销1978年3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歌词,恢复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正式将《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写入宪法。
(第四章第一百三十六条第二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
”)
4、因为国歌几乎人人都会唱。
教师不进行教唱,提醒学生需要注意的地方。
教师重点指导部分:
(1)为什么在“中华民族”四个字上要加上重音记号?
用重音(“〉”)唱出,强调了形势的严峻;突然乐句被一个八分休止符打断,接着唱出“最危险的时候”,告诉人们:国家和民族正面临着生死存亡的抉择
(2)三个“起来”有什么含义?
音一个比一个——?(高)力度是越来越——?(强)
旋律往上走的,在音乐创作上叫做“上行”。
表现出人民要开始反抗,挺直腰板,推翻压迫和侵略。
(3)为什么在“前进!前进!前进!进!”要多加个进?并加重音记号?
在三次层层向上的“起来!”呼喊之后,号角式的音调再现了,像一声冲锋号,激励着无数战士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结尾时再三强调“前进”两字,音乐上富有动力,象征着中国人民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伟大精神。
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的跟随伴奏演唱。
五、总结
为什么要把《义勇军进行曲》定为国歌?”“
就是为了记住这些不愿做奴隶的人们用血肉筑起新的长城!我们每时每刻都要记着这些。
”我们才能够更珍惜眼前所拥有的,才能更好的去珍惜我们的生活!”“牢记历史,居安思危!”
《国歌》是祖国的象征,是民族的心声,是国家的灵魂抗战时期,国歌是民族的号角,和平年代,国歌又赋予更深刻的意义。
无论你走到哪里,无论你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无论正遇到什么艰难困苦,只要你听到这振奋人心的旋律,你就会感到一种自豪!一种力量!因为在这音符中,你已不再是一个普通的人,而是一个伟大民族中的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