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血性休克病人的补液问题
失血性休克急救护理
![失血性休克急救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b28415cf6edb6f1afe001f96.png)
失血性休克急救护理1. 立即将患者去枕平卧,有利于呼吸循环功能恢复,改善脑灌流。
注意保暖,抽血交配。
2. 迅速扩充血容量建立两条静脉,快速地输血输液。
在紧急情况下可加压输入,同时开放尿管。
在输液过程中要严密观察血压、脉搏、呼吸、尿量的变化,如血压升高大于90/60 mm Hg,心率减慢到100次/min以下时,可减慢输液速度。
3. 保持呼吸道通畅并合理给氧,及时清除口腔及咽喉部分泌物、呕吐物,以防吸入气管引起窒息。
4. 遵医嘱准确及时给药,观察药后反应。
5.其他护理注射破伤风抗毒素1500 u,预防破伤风,在观察治疗抢救的同时,应及时处理及防止并发症做好口腔护理,防止口腔及肺部感染,做好皮肤护理,按时给患者翻身,按摩受压部位,防止褥疮的发生。
6.情志护理,安慰患者,及时与患者和家属沟通,取得理解,配合治疗。
7.配合医生抢救,治疗原发症,必要时,做好术前准备。
1、评估患者生命体征、神志。
根据口渴、尿量、面色苍白、手足皮温、浅静脉充盈等情况,可以粗略估计失血量的多或少。
2、评估患者休克指数。
脉率与收缩压的比值,0.5:无休克,﹥1.0或1.5有休克,﹥2.0严重休克。
3、评估实验检查以及心电图、B超、胸部X线平片或CT等。
1.急救措施1严密观察,防止失血。
2因意外事故而导致大量失血。
①对于休克病人,一定要注意,在用担架抬往救治处时,病人的头部应靠近后面的抬担架者,这样便于对休克者随时密切观察,以应对病情恶化。
②在将病人送往医院的途中,病人头部的朝向应与载他的交通工具救护车、飞机等等前进的方向相反,以免由于加速作用导致病人脑部进一步失血。
③如休克者是大月份孕妇,应让她取侧卧位,否则胎儿以及巨大的子宫会压迫血管,致使回心血量减少,加重休克。
2.失血性休克的治疗在程序上,首先要保证气道通畅和止血有效。
气道通畅是通气和给氧的基本条件,应予以切实保证。
对有严重休克和循环衰竭的患者,还应该进行气管插管,给予机械通气。
产科失血性休克补液原则
![产科失血性休克补液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d2890455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fdb7765.png)
产科失血性休克补液原则1.快速补充液体:在产科失血性休克的情况下,迅速补充液体是恢复循环功能的关键。
通常采用快速输液的方式,以尽快补充血容量。
同时,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循环和尿量情况,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补液速度和量。
2.使用血浆代血浆液:血浆代血浆液是一种含有丰富血浆蛋白和凝血因子的液体,可以有效地补充失血引起的低蛋白血症和凝血功能障碍。
血浆代血浆液通常与晶体液或胶体液联合使用,以避免过度补充盐分和引起液体负荷过多。
3.使用胶体液:胶体液具有较高的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可以在血管内停留时间较长,提供持续的血容量扩容效果。
常见的胶体液有血浆代血浆液、白蛋白溶液和羟乙基淀粉等。
在选择胶体液时,需要考虑其渗透压、胶体渗透压、容量、副作用和成本等因素。
4.个体化补液策略:补液的策略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
包括失血程度、患者的年龄、基础疾病、妊娠期间的水电解负荷和全身状况等。
同时,还需考虑到患者的心脏、肺、肾功能等器官的状况,避免出现液体负荷过高和心脏负担过重的情况。
5.准确衡量失血量:准确估计失血量对于制定合理的补液方案至关重要。
尽早记录分娩或手术期间的血液损失量,同时还需注意产后继续出血的情况。
相关血液检查和尿液检查结果也可以为估计失血量提供一定的参考。
6.密切监测液体平衡和尿量:在补液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液体平衡和尿量。
以维持体液平衡和肾功能为目标,及时调整补液方案和输液速度。
高度关注尿量减少或停止、周围水肿、肺水肿等体征,防止液体过多引起并发症。
7.早期改善凝血功能:产科失血性休克患者常伴有凝血异常,因此早期改善凝血功能也是补液中的重要原则之一、可以通过输注血浆、新鲜冰冻血浆、血小板悬液和红细胞悬液等来改善凝血功能。
同时,应避免使用过多的抗凝剂和抗血小板药物,防止凝血功能进一步受损。
总之,产科失血性休克的补液原则是迅速补充液体,使用血浆代血浆液和胶体液联合,个体化补液策略,准确估计失血量,密切监测液体平衡和尿量,早期改善凝血功能。
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术中抢救和护理配合
![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术中抢救和护理配合](https://img.taocdn.com/s3/m/b92a5f59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7122677.png)
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术中抢救和护理配合失血性休克是指由于大量出血导致循环血容量不足,心脏无法正常泵血,导致组织缺氧和器官功能衰竭的严重疾病。
术中抢救和护理配合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患者尽快度过这个危险期,恢复健康。
下面将详细介绍术中抢救和护理配合的相关内容。
首先,在抢救和护理开始之前,需要明确患者的具体病情,包括出血原因、失血量、血流动力学指标等。
通过监测患者的体征和实验室检查,可以帮助判断患者的失血程度和严重程度。
抢救的第一步是迅速停止出血,尽快建立血容量。
在手术中,外科医生需要做到尽可能迅速止血,采取合适的措施,如打结、压迫、使用止血剂等。
同时,麻醉医生和护士还需要对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等进行监测,及时调整药物和液体的使用。
术中护理配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给予输血、输液和输氧:在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抢救中,输血是重要的手段之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可以选择不同种类的血液制品进行输注,如红细胞悬液、血浆和凝血因子等。
同时,还需要给予适量的晶体液和胶体液来维持血容量,保证心脏能够正常泵血。
此外,氧气的供应也非常重要,可以通过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来辅助呼吸,提供足够的氧气。
2.保持体温和水电解质平衡:在手术过程中,患者易受寒冷刺激和全身分布情况改变的影响,导致体温下降。
因此,需要及时采取措施,如给予热水袋、暖气灯等,保持患者的体温在正常范围内。
此外,失血性休克患者由于大量失血,容易导致水电解质紊乱。
在输液的同时,还需要监测患者的电解质水平,并及时进行补充。
3.观察和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在抢救过程中,护士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包括血压、心率、呼吸、尿量、皮肤颜色等。
一旦患者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增快、呼吸急促、尿量减少等不良症状,需要及时向医生报告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此外,护士还需要记录患者的输血量、输液量、药物使用、监测结果等,为后续的诊疗和护理提供依据。
4.心理支持和疼痛控制:失血性休克患者由于疾病的严重性和治疗的刺激,往往伴有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
失血性休克的识别与处置(1)
![失血性休克的识别与处置(1)](https://img.taocdn.com/s3/m/8a9380de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68.png)
失血性休克的识别与处置(1)
失血性休克的识别与处置
失血性休克是由于出血导致体内有效循环血量急剧下降而引起的一种急性循环衰竭综合征,病情危重,必须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置。
以下是失血性休克的识别与处置要点:
一、识别
1. 观察病人的表情。
出现烦躁、不安和抽搐等神经系统症状的病人可能是失血性休克。
2. 观察病人的皮肤。
皮肤苍白、湿冷、出现青紫色的病人可能是失血性休克。
3. 测量血压。
血压明显降低,可能是失血性休克。
4. 观察病人的心率。
心率增快,可能是失血性休克。
5. 测量尿量。
尿量明显减少或消失,可能是失血性休克。
二、处置
1. 停止出血。
寻找出血的部位并且给予止血处理,如压迫、包扎等方法。
2. 补液。
输注生理盐水或葡萄糖盐水,以增加有效循环血量。
3. 给予输血。
输注新鲜的全血、红细胞悬液等改善病人的贫血状态。
4. 给予升压药。
使用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药物,可增强心脏收缩力和心肌代谢,改善病人的循环功能。
5. 呼吸治疗。
如果病人出现呼吸困难,可给予呼吸治疗,如氧气、机械通气等。
6. 病人安静卧床。
保护病人,维持病人的呼吸道通畅,并保持体位的平稳,以避免病情恶化。
总之,失血性休克是一种危急的急性循环衰竭综合征,需要及时的识别和有效的处置。
及时的救治措施对于改善病人的生命体征和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
失血性休克病人的护理方案
![失血性休克病人的护理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abde6f59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84.png)
失血性休克病人的护理方案
背景
失血性休克是一种危重病情,常见于大量出血导致血容量不足的病人。
护理方案的目的是通过采取适当的措施,尽快纠正血容量不足,促进病人的恢复。
护理方案
1. 紧急识别和评估:护士应该迅速识别出病人是否处于失血性休克状态,并评估其紧急程度。
观察病人的意识状态、血压、脉搏和呼吸等指标,以了解病情的严重程度。
2. 立即采取止血措施:针对出血原因,护士应立即采取适当的止血措施。
这可能包括压迫伤口、使用止血剂或外科手术等。
3. 快速输血:在止血措施采取后,护士应尽快开展输血工作。
根据病人的情况,判断需要输注的成分和数量,并确保输血过程安全有效。
4. 监测病情变化:护士应密切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和血液指标,例如血压、脉搏、呼吸、血红蛋白水平等。
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
采取相应措施。
5. 患者舒适护理:除了紧急治疗措施,护士还应提供患者的舒
适护理。
包括维持患者的体温、保持患者的体位、缓解疼痛等。
6. 补充液体和电解质:失血性休克病人存在血容量不足的情况,护士应根据病人的液体平衡情况,适时补充液体和电解质。
7. 定期评估疗效:治疗过程中,护士应定期评估治疗效果,观
察病人的病情改善情况,根据需要调整护理方案。
结论
失血性休克病人的护理方案旨在迅速纠正血容量不足,恢复病
人的生命体征和健康状态。
护士在实施方案时应密切监测病人的病情,并根据需要调整治疗方案,以提供最佳的护理效果。
休克液体复苏
![休克液体复苏](https://img.taocdn.com/s3/m/2a04bd4552d380eb62946dc3.png)
低温复苏与常温复苏 虽然严重创伤休克患者 低温复苏与常温复苏的优劣尚存争议,认为低 温可引起氧离曲线左移,减少外周组织氧供, 低温可增加出血,增加感染危险等。但多数实 验报道低温复苏优于常温复苏,低温可降低组 织细胞代谢率,延长休克的黄金抢救时间,同 时低温可防止毛细血管通透性升高。
有待解决的问题 最适宜的灌注压?复苏液体 的种类? 是否适应于颅脑损伤?
血流动力学监测
确定适宜心输出量(CO)的方法可以动态 地观察氧输送(DO2)和氧耗(VO2)的关系, 即在当前的心输出量下通过进一步的强心、扩 容等措施,“滴定式”地提高DO2,然后观察 的VO2反应,如果VO2伴随DO2提高而增加,则 表明DO2不敷机体代谢需要,称为“DO2 -VO2 依赖现象”,应尽一切努力继续提高CO。如果 VO2不再伴随DO2提高而增加,则表明DO2已能 满足机体代谢需要,不必追求更高的心输出量, 即使这时病人的CO仍低于正常。
7.5%NaCl和7.5%NaCl-6%右旋糖酐溶液
通过其高晶体渗透压可迅速扩充血容量,并通过肺的 渗透压感受器,使肌肉和皮肤的血管收缩,血液向重 要器官作重新分布。
常用胶体液 低分子右旋糖酐, 白蛋白, 新一代的中分 子量羟乙基淀粉(贺斯)
与现有其它胶体液相比,新一代的中分子量羟乙 基淀粉(贺斯)在纠正低血容量,稳定血流动力学, 改善内脏灌注和内皮功能,减少毛细血管渗漏等方面 具有显著优势,而且导致凝血障碍和急性肾衰等副作 用较少。是当前用于抗休克(尤其是感染性休克和失 血性休克)治疗比较理想的胶体液。临床上多采用6% 或10%的贺斯,一般使用量为6%贺斯33ml/Kg/d或10% 贺斯20ml/Kg/d。
DO2和VO2的计算公式 DO2= Ca O2 ×CO(L/min) ×10 VO2=(Ca O2-Cv O2) ×CO(L/min) ×10 Ca O2 (动脉血氧含量)= 1.34×Sa O2×Hb Cv O2 (混合静脉血氧含量)= 1.34×Sv O2×Hb 从上述公式中也可看出,除了CO外,DO2还与Sa
术中失血性休克的补液护理
![术中失血性休克的补液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6f78ddf7941ea76e58fa0495.png)
术中失血性休克的补液护理【关键词】失血性休克;术中;补液手术中出现失血性休克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手术创伤大、范围广,失血过多以致有效循血量不足,造成重要器官血液灌注不足、功能障碍,因此需要及时迅速和足量的输液或输血。
故本文仅就输液问题进行讨论。
1 对穿刺针头与血管的选择手术患者一般选用9-12号针头,注意针尖要锐利,以免针尖过钝不易刺入血管而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
除下肢手术外,穿刺部位以大隐静脉为最佳,因为大隐静脉较粗,大针头不易刺破血管。
大隐静脉位置固定且表浅,即使有些水肿或循环较差的患者,血管看不清,也可根据其解剖位置顺利刺入,而且踝关节活动范围小,易于固定。
另外用大隐静脉切开术,必要时也可作颈外静脉穿刺,锁骨下静脉穿刺输液,如患者出现早期休克症状就应立即另加一路静脉通道,使一路进行扩容治疗,另一路用于静脉用药维持血压。
2 护容剂的选择以往常常凭经验缺什么补什么的,认为患者术中出现失血性体克,是因为失血过多而引起血容量不足。
为了迅速补充血容量,往往迅速地输入大量的全血或胶体溶液。
实际上,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因为休克时由于微循环障碍、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液浓缩、血细胞易于聚集、血液黏度增强、周围循环阻力增加。
当输入全血时,血容量虽可得到暂时补充,但由于血浆易涌漏至血管外而使血液浓缩,加重微循环障碍。
因此我们在抢救失血性休克时首选乳酸钠林格液,在循环改善后继续补充葡萄糖液,对失血过多的患者适当补充全血。
3 输液的用量与速度一般输入估计失血量的2.5~3倍液体,晶体∶胶体液为2.5∶1。
休克早期或中、轻型休克,收缩压在60 mm Hg以上,失血量为血容易20%以下时,一般情况良好,可不输血,而是快速足量地输入乳酸钠林格液,两路静脉同时开放扩容。
成人争取在1 h内输入2 000 ml左右液体,这样才能改善循环功能,有效地控制了休克。
等患者情况好转后再把一路液体控制在100滴/min左右,继续输扩容剂,另一路停止扩容,按所加药物的需要控制滴速。
产科失血性休克补液原则
![产科失血性休克补液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712b6621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18.png)
产科失血性休克补液原则产科失血性休克是指产妇分娩过程中因失血导致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引起血液供氧不足、组织灌注不良等一系列症状,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
因此,及时进行补液治疗对于改善患者体循环状态、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非常重要。
下面将详细介绍产科失血性休克补液的原则。
1.快速补液:快速补液是产科失血性休克治疗的首要步骤。
一般情况下,根据患者失血程度和病情严重程度选择快速补液的途径,包括静脉输液、血浆置换等,以迅速补充失血所导致的血容量减少。
2.定量评估:补液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实际病情进行定量评估,并根据血流动力学监测结果进行调整。
常用的评估指标包括心率、血压、中心静脉压、尿量等。
根据补液后心率降低、尿量增多、中心静脉血容量增大等指标的改善来判断补液效果。
3.注意补充红细胞和凝血因子:产科失血性休克时,血细胞减少和凝血功能障碍都是常见情况。
因此,补液的同时需要注意红细胞和凝血因子的补充。
如果患者出现严重贫血和凝血功能异常,可以考虑进行输血或给予血浆制剂。
4.适当使用胶体溶液:胶体溶液是一种高分子量的液体,可以增加血液胶体渗透压,从而增加血容量。
适当使用胶体溶液可以有效改善组织灌注,但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避免过量使用引起不良反应。
5.避免过度补液:尽管补液对于改善产科失血性休克是非常重要的,但过度补液也可能会带来一些不良后果,如心功能过度负荷、肺水肿等。
因此,在补液过程中需要仔细评估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况,避免过度补液。
综上所述,产科失血性休克补液的原则包括快速补液、定量评估、注意补充红细胞和凝血因子、适当使用胶体溶液以及避免过度补液。
正确的补液治疗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体循环状态,保证组织正常灌注,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产妇的生存率。
在实际临床操作中,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补液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产科失血性休克补液原则
![产科失血性休克补液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3149f201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a5.png)
产科失血性休克补液原则产科失血性休克是指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因大量出血导致血容量减少,血压下降,组织缺氧甚至心脏骤停的严重情况。
处理产科失血性休克的关键是迅速止血,恢复血容量以保证供应足够的氧气和养分给组织细胞。
补液是产科失血性休克的一个重要处理方法,下面将介绍产科失血性休克补液的原则和注意事项。
1.快速补液:产妇在失血性休克时需要迅速补充液体来恢复血容量,常用的补液方法有快速静脉滴注、快速输液和快速输血等。
快速静脉滴注是最常见的补液方法,通过静脉输液的方式将液体直接注入产妇的血管中。
快速输液和快速输血可以使产妇快速恢复血容量,但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避免出现过多的补液导致心源性肺水肿等并发症。
2.补液种类的选择:在选择补液种类时,需要根据产妇的具体情况来决定。
一般来说,生理盐水、葡萄糖盐水和人乳铁蛋白均可以用于产科失血性休克的补液治疗。
生理盐水含有适宜的电解质浓度,可以快速补充体液和电解质的损失。
葡萄糖盐水则能提供能量和调节血糖水平,对产妇的恢复有一定的帮助。
人乳铁蛋白是一种血液稀释剂,可以补充血红蛋白和铁离子,有助于提高血氧运输能力。
具体选择哪种补液种类需要根据产妇的具体情况以及医生的指导来确定。
3.补液剂量的控制:在补液治疗中,剂量的控制很重要。
补液剂量过大可能导致心脏负荷过重,加重肺水肿;补液剂量过小则不能有效恢复血容量,不能满足产妇的需要。
补液剂量的控制需要综合考虑产妇失血的程度、血容量的待补充量以及产妇的基础情况。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监测产妇的血压、心率、尿量和静脉压等指标,以及时调整补液剂量。
4.补液速度的控制:产科失血性休克补液时应控制补液速度,以避免补液过快导致心脏负荷过重。
一般补液速度不宜超过1000毫升/小时,对于心功能不全等高风险患者,补液速度应更低。
在补液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产妇的血压和心率变化,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减慢补液速度或者暂停补液。
5.补液过程中的监测与评估:在进行补液治疗时,需要密切监测产妇的生命体征和临床症状,并进行适时的评估。
失血性休克病人的补液问题
![失血性休克病人的补液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1a706c0eeefdc8d376ee3295.png)
7. 对严重失血性休克,最初的补液速度至关重要,开始以2530ml/(kg·h)速度输注,严重大出血可更快,当心率开始减 慢,便可减至20-25ml(kg·h)心率≤100次/min,血压回升 可再减至10-15ml (kg·h)或5-10ml/(kg·h)维持;
8. 不能丢多少补多少,而是需多少补多少;
不同液体的选择意义
1. 等渗晶体液
2.7.5% 高渗氯化钠
3.胶体液
补液种类
4. 晶体液与胶体液组合输注
(1)等渗晶体液
(1) 乳酸林格液:①临床常用;②可跨血管半透膜自动分布;③主要作用是
细胞外间隙扩容,血管内扩容有限;④达到血管内扩容目的,常需补 充失血量的3-4倍;⑤在体内和血管内停留时间较短⑥ 乳酸林格液可 引起低钠、酸中毒和肝功能不全造成的乳酸负荷增加;⑦大量输入乳 酸林格液可能出现水肿、血液稀释、低蛋白血症、钠过多并发症。 (2) 生理盐水:①0.9%的氯化钠PH5.6,不含其它电解质;②氯离子高于血 浆,输入过多可致高钠和高氯血症;③已被乳酸钠林格液取代。
以上。
4. 尽快有效的恢复血管内容量,此时的补充量和速 度比选择何种液体更重要。因机体对贫血的耐受 要比低血容量好得多;
5. 在失血性休克早期,机体即有细胞外液转移,以 细胞外液为代价维持血容量,所以细胞外液的明 显减少,通常补液量比失血量多出25-30%;
6. 输晶体液与输胶体液比单输晶体液好;
9. 液体治疗目标要针对恢复组织氧合,纠正机体酸碱、电解 质和内环境紊乱。有人观休克
后存活者和未存活者进行比较,发现能生存的因素不仅仅是 动脉压、尿量和静脉压,心脏指数(CI)>4.5L/ (min·m2),氧运输(DO2)> 550ml/(min·m2),以及氧 耗量(VO2)>170ml/(min·m2)。
急性失血性休克的补液问题
![急性失血性休克的补液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e8a9bde50975f46527d3e143.png)
失血性休克病人的补液问题失血性休克是指由各种原因(如创伤,手术意外等)引起的血液或血浆急性大量丢失,而导致的有效循环血量与心输出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的病理生理过程,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综合征之一。
失血性休克时组织细胞氧合障碍,可引起急性应激状态、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甚至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
抢救失血性休克最主要的措施包括有效止血,合理的液体治疗以及积极保护重要脏器功能。
随着对失血性休克本质的认识加深,强调控制病因是治疗的根本措施,早期液体治疗是重点。
只有恢复血容量才能提高失血性休克的治疗效果,降低死亡率。
一、临床上失血量的判断1. 视觉判断:即靠肉眼观察出血量的多少。
2. 根据血压和心率变化判断:(1)动脉压(ABP)降至80mmHg以下,或高血压较原水平下降20%以上,或脉压低于20mmHg。
(2)正压通气ABP下降超过10mmHg,常提示血容量减少10%,这项指标较CVP更敏感。
3. 低血容量程度:估计失血量(%)收缩压kPa(mmHg)脉率(次/min)15-20 10.6-12.0(80-90) 100-12020-40 8.0-10.6(60-80) >120>40 <8.0(60)速、弱(1)70kg成人每丢失100ml血液,CVP下降0.7cmH2O。
4. 中心静脉压(CVP):(2)健康人出血500-800ml,ABP无变化而CVP下降至7cmH2O。
5. 血细胞比容(HCT):HCT下降4%出血量500ml。
6. 骨折部位(单侧)闭合性损伤失血量:骨盆骨折1500-2000ml;髂骨骨折500-1000ml;股骨骨折800-1200ml;胫骨骨折350-500ml;肱骨骨折200-500ml;尺桡骨骨折300ml;单根肋骨骨折100-150ml。
7. X线片估计失血量:一侧肋膈角消失500ml;一侧上界达肺门水平500-1000ml;一侧胸腔顶部1500-2000ml。
生活疾病-失血性休克补液原则
![生活疾病-失血性休克补液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90b0f6326bd97f192279e9e6.png)
失血性休克补液原则【导读】休克多是指身体受到强烈损伤引起的急性血液循环障碍,使脏器或者组织结构出现病变,人体的各个组织灌流在休克后会出现重新分配的情况。
休克分为几大类别,有失血性休克,创伤性休克等,其中失血性危害巨大,出现失血性休克应该怎么办?失血性休克补液原则是什么?失血性休克补液原则一般情况下,对轻微出血的诊治并不难,但是如果短时间大量、快速出血可出现严重后果导致出现休克甚至危及生命,此时及时快速补充循环血量就变得尤为重要,失血性休克的补液原则是什么?该如何补充?1、紧急补充血容量,首先迅速向体内输入生理盐水或其他有效溶液,此溶液如果让血压回复平稳正常的话,说明出血情况基本得到控制。
如果红细胞压积较高则无需输血,较低时要输入新鲜血液,使红细胞压积维持在正常范围内。
2、补液时中心静脉压也要及时补充,同时补液不可过量,否则易引起静脉压升高,同时补液不足静脉压又会低于正常值,此时提示要继续补液以免不足。
3、在补液的同时还要尽快止血,血压回复平稳后要从根本进行止血,如果血流量较大难以控制出血,应及时迅速通过手术止血。
补充血量及找到病因是治疗失血性休克的重要步骤,但是其他治疗措施也应一起配合使用,不可忽视。
失血性休克的处理办法引起休克的原因不同,处理的方法也不尽相同,失血性休克指的是大量失血引起的休克,很短时间内,就可流失人体三分之一的血液,大约在一千到一千五毫升,只有及时有效的处理才能将伤害减少到最低。
对于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方法,要记住几个口诀:一是迅速止血,对出血的部位准确迅速的做出判断,可用干净的毛巾或者布条采取压迫止血法。
二是进行心肺复苏,大量失血后,病人往往会出现心跳呼吸暂停的情况,此时要立刻马上对心肺进行复苏。
最后在经过简单及时的处理之后立即将病人送往最近的医院,争取在最短时间对流失的血液进行补给。
在送病人去医院的途中也有几点需注意:用担架运送病人时,抬担架者或者医护人员要密切观察病人的呼吸、脸色、神态等情况,以免病情恶化。
失血性休克的应急措施
![失血性休克的应急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26a66c1e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48d1d42.png)
失血性休克的应急措施休克常见于外伤引起的出血,消化性溃疡出血、食管曲张静脉破裂所引起的出血等。
那么失血性休克的应急措施有哪些呢?下面小编带你一一了解!失血性休克的应急措施迅速补充血容量:可先迅速输注生理盐水或平衡盐溶液1000~2000ml。
若血压回升并能维持时表明出血量少且己停止出血;若检查红细胞压积在30%以上则不需输血,否则应适量输血,最好为新鲜全血,使红细胞压积维持于30%。
止血:在补充血容量的同时,应尽快止血。
一般情况下应在休克基本纠止后进行根本止血。
但对于难以一般措施控制的出血,应在补充血容量的问时进行手术止血。
补充血容量和治疗原发病及止血是治疗失血性休克的中心环节,但也不应忽视其他的一般治疗措施。
失血性休克有什么危害1、由于心泵衰竭,心输出量急剧减少,血压降低;微循环变化的发展过程。
基本上和低血容量性休克相同,但常在早期因缺血缺氧死亡;多数病人由于应激反应和动脉充盈不足,使交感神经兴奋和儿茶酚胺增多,小动脉、微动脉收缩,外周阻力增加,致使心脏后负荷加重;但有少数病人外周阻力是降低的(可能是由于心室容量增加,剌激心室壁压力感受器,反射性地引起心血管运动中枢的抑制)。
2、交感神经兴奋,静脉收缩,回心血量增加,而心脏不能把血液充分输入动脉,因而中心静脉压和心室舒张期末容量和压力升高;常比较早地出现较为严重的肺淤血和肺水肿,这些变化又进一步加重心脏的负担和缺氧,促使心泵衰竭。
在现实生活中可能发生休克的朋友们应该不在少数,所以大家对休克这个词语并不陌生,其实休克也是分很多类型的,尤其是失血性休克,失血性休克的话往往会让我们的生命有危险。
失血性休克如何预防1、积极防治感染。
做好外伤的现场处理,如及时止血,镇痛,保温等。
对失血或失液过多(如呕吐,腹泻,咯血,消化道出血,大量出汗等)的患者,应及时酌情补液或输血。
早、中、晚三餐主食由米饭和面食、蔬菜和肉类(包括鱼、鸡、鸭、兔、牛、猪肉等)组成。
每餐均应有荤有素,保证人体每日所需大部分营养物质的补充。
产科失血性休克补液原则
![产科失血性休克补液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feff492752d380eb62946dcf.png)
(2)胶体液:
一般先输1—2L晶体液,再补充0.5—1L胶体液,包括低分子右旋糖苷、706代血浆、贺斯、白蛋白。
(3)血液:丢失的是全血补充的也应是全血。
失血<10%,仅输晶体液补充;
失血10~30%,血液+胶体=晶体液;
失血>30%,(血液+胶体):晶体液=3:2;
失血≥2000ml补血70%=1400ml;
失血≥3000ml补血80%=2400ml;
产科失血性休克预防:
1、产前预防
(1)做好孕前及孕期保健工作。
(2)积极治疗血液系统疾病及各种妊娠合并症。
2、产时预防
(1)第一产程消除产妇紧张情绪,防止产程延长。
(2)第二产程正确使用腹压,防止胎儿娩出过快,掌握会阴侧切的适应证及手术时机。
(3)正确处理第三产程,准确测量产后出血量。
3、产后预防:重视第四产程。
助产技术技能考核试题
试述产科失血性休克补液原则、预防
答:
内容及标准
分值
考核结,输液量应为出血量的2—3倍。
(2)晶体液:
包括生理盐水,一般≤1000ml;
乳酸林格氏液(平衡盐液)1000ml林格氏液+11.2%A,乳酸钠100ml;
碳酸氢钠林格氏液1000ml林格氏液+5%碳酸氢钠100ml。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失血性休克定义
• 失血性休克是指由各种原因(如创伤,手术意外 等)引起的血液或血浆急性大量丢失,而导致的 有效循环血量与心输出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 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的病理生理过程,是临 床常见的危重综合征之一。失血性休克时组织细 胞氧合障碍,可引起急性应激状态、全身炎性反 应综合征,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甚至出 现多器官功能衰竭。 • 抢救失血性休克最主要的措施包括有效止血,合 理的液体治疗以及积极保护重要脏器功能。随着 对失血性休克本质的认识加深,强调控制病因是 治疗的根本措施,早期液体治疗是重点。只有恢 复血容量才能提高失血性休克的治疗效果,降低 死亡率。
20-40 >40
收缩压kPa(mmHg) 脉率(次 /min) 10.6-12.0(80-90)
8.0-10.6(60-80) <8.0(60)
100-120
>120 速、弱
4
中心静脉压(CVP)
(1)70kg成人每丢失100ml血液,CVP下降0.7cmH2O。 (2)健康人出血500-800ml,ABP无变化而CVP下降至 7cmH2O。
(2)7.5%高渗氯化钠
(1)特点:①用较小容量可获得较好的复苏效果,在失血性休克中应用 受到重视;②能快速升高血压,增加心排血量,达到改善病人的循环 功能外,还有对心肺功能干扰小,不增加颅内压等优点;③严重颅脑 外伤伴失血性休克输7.5%高渗氯化钠使ICP明显降低,可改善局部脑 血流和脑的氧供;④对心肺功能差者以高渗氯化钠复苏好;⑤7.5%高 渗氯化钠降低颅内压的作用机制与甘露醇相似,尤其是对顽固性颅内 高压的治疗有效; (2)原理:①利用高渗氯化钠溶液的渗透力,使水从相对低渗的细胞内 转移到血管内;②高渗氯化钠与等渗晶体液一样,经血管渗出,使血 容量很快下降,为维护血液动力学稳定,需继续容量补充;③经研究, 合用胶体液时,用高渗氯化钠才能较长时间维持扩容; (3)7.5%高渗氯化钠小容量液体复苏:①7.5%NaCl的配 制 = 10% NaCl 220ml+0.9%NaCl 180ml,静滴4-5ml/kg;② 7.5% NaCl 50ml,3-4min内静滴,15mi后重复1次,30min后再重复 一次,4小时内不得超过400ml;③创伤性脑损伤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 减压发生低血压,给大量等渗晶体液可致严重脑膨胀。在甘露醇脱水 治疗无效时,静滴7.5%高渗氯化钠2ml/kg,2ml/min,1h后颅内 压明显下降,脑灌注压升高;
(4)晶体液与胶体液组合输注
(1)严重失血性休克:
①首选6%羟乙基溶液(HES200/0.5)与乳酸钠林格液。 ② 7.5%NaCl50ml+6%右旋糖酐70ml,3-5min内静滴,15min后重复一次, 30min后再重复一次。 ③ 霍姆:4.2%NaCl+6%贺斯250-500ml。 ④肾功能受损者选用4%琥珀酰明胶(血定安)与乳酸钠林格液。
30ml/(kg· h)速度输注,严重大出血可更快,当心率开始减 慢,便可减至20-25ml(kg· h)心率≤100次/min,血压回升 可再减至10-15ml (kg· h)或5-10ml/(kg· h)维持;
8. 不能丢多少补多少,而是需多少补多少;
9. 液体治疗目标要针对恢复组织氧合,纠正机体酸碱、电解 质和内环境紊乱。有人观休克 后存活者和未存活者进行比较,发现能生存的因素不仅仅是 动脉压、尿量和静脉压,心脏指数(CI)>4.5L/ (min· m2),氧运输(DO2)> 550ml/(min· m2),以及氧 耗量(VO2)>170ml/(min· m2)。
(2)晶体液与胶体液的比例应视液体总量定 ①右旋糖酐≤1000ml; ② 6%HES(200/0.5) ≤1500ml(27-36ml/kg)
③ 4%琥珀酰明胶1500-2000ml,无需加以限制。
不同扩容液提高血管内容量比较
晶体液与胶体液提高血管内容量比 较 输注1000ml生 理盐水提高血管 内容量约200ml
一侧肋膈角消失500ml,一侧上界达肺门水平500-1000ml,一侧胸腔顶部 150立扩容第一、输血第二观念;
2.治疗时机越早越好。能在低血容量早期段 就 及时有效地开始容量治疗成功的机会将大大 提高;
近年提出一种新的输液观念限制性复苏理念。
3.限制性液体复苏亦称低血压性液体复苏或延迟液 体复苏是指机体处于有活动性出血的失血性休克 时,通过控制液体输注的速度,使机体血压维持 在一个既能保证组织器官的血液灌注又不会扰乱 机体正常代谢机制的较低水平。对出血未控制前 限制补液(休克有逆转),把MAP控制在5060mmHg内作为指导补液量和速度的依据。一旦 出血控制,应立即开始积极液体复苏,但对于合 并颅脑损伤的病人,不适合于限制性补液,过低 的MAP无法保证脑组织灌注,甚至可能导致脑组 织不可逆损伤,应使MAP保持在90-110mmhg 以上。
4. 尽快有效的恢复血管内容量,此时的补充量和速 度比选择何种液体更重要。因机体对贫血的耐受 要比低血容量好得多;
5. 在失血性休克早期,机体即有细胞外液转移,以 细胞外液为代价维持血容量,所以细胞外液的明 显减少,通常补液量比失血量多出25-30%; 6. 输晶体液与输胶体液比单输晶体液好;
7. 对严重失血性休克,最初的补液速度至关重要,开始以25-
5
血细胞比容(HCT):
HCT下降4%出血量500ml。
6
骨折部位(单侧)闭合性损伤失血量:
骨盆骨折1500-2000ml 髂骨骨折500-1000ml 股骨骨折800-1200ml 胫骨骨折350-500ml 肱骨骨折200-500ml 尺桡骨骨折300ml 单根肋骨骨折100-150ml
7 X线片估计失血量:
不同液体的选择意义
1. 等渗晶体液
2.7.5% 高渗氯化钠
补液种类
3.胶体液
4. 晶体液与胶体液组合输注
(1)等渗晶体液
(1) 乳酸林格液:①临床常用;②可跨血管半透膜自动分布;③主要作用是 细胞外间隙扩容,血管内扩容有限;④达到血管内扩容目的,常需补 充失血量的3-4倍;⑤在体内和血管内停留时间较短⑥ 乳酸林格液可 引起低钠、酸中毒和肝功能不全造成的乳酸负荷增加;⑦大量输入乳 酸林格液可能出现水肿、血液稀释、低蛋白血症、钠过多并发症。 (2) 生理盐水:①0.9%的氯化钠PH5.6,不含其它电解质;②氯离子高于血 浆,输入过多可致高钠和高氯血症;③已被乳酸钠林格液取代。 (3) 5%葡萄糖液: ①应用目的在于预防低血糖,降低蛋白质分解代谢;②5%葡萄糖液是不 含电解质的等渗液,可有效补充体内水份;③输注时不会使红细胞溶 解;④成人糖的基础消耗量240- 300mg/kg/h,输注240ml/h即可以补 充;⑤麻醉手术期间应激反应,儿茶酚胺、皮质醇、生长激素增加, 导致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糖利用下降,结果血糖升高;⑥高血糖可 使脑缺血、缺氧加重、白细胞功能抑制;⑦失血性休克液体治疗,对 葡萄液应限制使用;
输注1000ml高分 子羟乙基淀粉提高 血管内容量约 750ml
输注1000ml白 蛋白提高血管内 容量约500ml
6. 组织间液的流动及细胞间液扩张的必然结果,为积聚液体向细胞外液和血浆 流动与返回,即所谓的“反复苏”。对大多数病人,这种流动大约发生在术后 第三天。如心血管系统和肾脏无法有效地转运和排除流动液体,则可能发生低 血压和肺水肿。 总之,失血性休克的液体治疗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应根据病人的损伤程度, 出血的速度及多少、生命体征,其他重要器官功能状况以及病人的年龄,有无 合并症等情况制定严格的个体治疗方案,以期获得最低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最大 的临床疗效,挽救病人的生命。
(3)胶体液
(1)理想的胶体液的特性: ①溶液稳定能长时间保存; ②无致热源,抗原和毒性物质; ③能达到一定的胶体渗透压(COP),而且半衰期 为几小时; ④代谢排泄完全,对机体不产生有害不良反应; ⑤不引起凝血障碍,溶血,血细胞凝聚或影响交叉 配血试验; •
胶体液的种类
①新鲜冰冻血浆: 已公认不用于扩容治疗,只用于纠正凝血因子缺乏;机体维持正常的凝血功 能,只需血浆凝血因子正常水平的30%即可;给10-15ml/kg,可将血浆凝血 因子水平提高到正常的40%左右。 ②人体白蛋白: 理论上更接近生理状态的胶体液,分子量60 000,可用来扩容和纠正低蛋白血 症;近年来白蛋白的作用和应用受到极大挑战;每克白蛋白结合水18ml; 白蛋白不但不降低死亡率,反而有证据增加死亡率;休克时白蛋白从血管内 溢出,造成组织间隙水肿,氧扩散障碍,促进多器官衰竭发生;白蛋白还影 响血浆的抗氧化能力,影响内皮细胞粘附分子的表达;血清钙离子降低;白 蛋白不作为心肺复苏等重症抢救用药。 ③右旋糖酐: 6%右旋糖酐(D70)和10%右旋糖酐(D40)平均分子量70 000和40 000;特 点有中效血管内扩容效应和改善循环;不良反应有:过敏反应为0.07-1.1% 心搏停止高于白蛋白、淀粉和明胶类;急性肾功能衰竭见于低分子右旋糖酐, 当尿量<25ml/h,不主张输右旋糖酐;出血倾向,通过损害血小板粘附,降 低第Ⅷ因子和促进纤维蛋白溶解等干扰凝血机制;干扰血型检验和交叉配血 试验;右旋糖酐的剂量应限制在<15ml/kg/24h。
④羟乙基淀粉: 6%贺斯(HES200/0.5)为等渗液,平均分子量200000,取代级0.5;低取代级 的特点是安全。输入后峰值血浆增量100%,维持4h的平台期。可维持循环稳 定4-8h。推荐最大日剂量33ml/kg。此剂量对凝血功能无影响。706代血浆其平 均分子量20 000,有很高的克分子取代级(0.9)。扩容效力低,时间<2h。在 体内蓄积时间长,分布半衰期>30h。对肾功能有不良影响。新一代羟乙基淀粉 (HES130/0.4)万汶均分子量130 000,克分子取代级0.4,与HES200/0.5相 比对凝血、肝、肾功能的影响大大降低。 ⑤明胶: 4%琥珀酰明胶(血定安/佳乐施)平均分子量35 000,输入后渗透压峰值达 34mmol/L。容量效应相当于输入量。血管内半衰期为4h,对肝肾功能无影响。 对凝血功能干扰小,分子带负电荷,对红细胞有保护作用。无体内蓄积,用量无 需加以限制。过敏反应低。尿联明胶(血代)其平均分子量35000,胶体渗透 压25.7-28.7mmol/L。扩容性能与4%琥珀明胶相似,溶液中钙离子浓度高 (6.26mmol/L)与血浆并用时可出现凝血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