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与中国文化.
关于烧香的6个常识
![关于烧香的6个常识](https://img.taocdn.com/s3/m/f910cb4b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09.png)
关于烧香的6个常识烧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早在古代就有烧香的习惯。
而今,烧香不仅仅是一种信仰,还被广泛用于日常生活中。
常识一:烧香的起源烧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古代的中国文明中,烧香是一种祭祀的仪式。
当时人们认为,烧香可以传达人们的祈愿和愿望,帮助人们与神灵沟通。
而今,烧香已经成为了一种信仰的象征,很多人在烧香的时候,会默念祷文或祈祷。
中国人有着独特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烧香也是其中的一种表现形式。
在中国的宗教信仰中,烧香是一种沟通神灵的方式,可以帮助人们向神灵祈求保佑和祝福。
而在中国文化中,烧香则被视为一种传统文化的体现,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常识二:烧香的种类不同种类的香有着不同的功效和用途。
比如,檀香可以净化空气和气场,龙涎香可以祈求平安和健康,沉香可以提升气质和修养。
不同的场合和目的需要选择不同的香,这样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在中国,烧香的种类非常丰富,有檀香、龙涎香、沉香、乌木香等等。
每一种香都有着不同的功效和作用,比如檀香可以净化空气,龙涎香可以祈求平安和健康,沉香可以提升气质和修养。
在不同的场合和目的下,需要选择不同的香来达到最好的效果。
常识三:烧香的方式烧香的方式也是讲究的。
首先要用火点燃香,待香燃烧到一定程度后,将火吹灭,让香燃烧到底。
在烧香的过程中,要注意不要过于贪香,也不要烧太多的香,这样会影响空气质量。
中国人在烧香时,通常会选择将香点燃后摆放在香炉或香案中。
需要注意的是,在烧香的过程中,要注意不要过于贪香,也不要烧太多的香,这样会影响空气质量。
另外,烧香的时候需要等到香燃烧到一定程度再将火吹灭,让香燃烧到底,这样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常识四:烧香的时间烧香的时间也是很重要的。
一般来说,早上和晚上是烧香的好时机。
在早上烧香可以祈求一天的平安和健康;在晚上烧香可以帮助放松身心,减轻压力。
当然,具体的时间还要根据个人的情况和需要来选择。
在中国,烧香的时间也有一定的讲究。
探析中国传统香文化的内涵特征
![探析中国传统香文化的内涵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2cf2d41a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3b.png)
探析中国传统香文化的内涵特征
中国传统香文化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内涵特征。
还有,中国传统香文化注重“香道”。
香道即通过燃香感悟人生的真谛和境界,追求
心灵的净化和修身养性。
香道强调内心的宁静与安定,通过点香、嗅香、看香的方式,借
助香气沉淀内心,达到静心养神的效果。
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常常通过欣赏诗书、闻香品茗
等方式,以培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修养。
香道在中国文化中体现了人们对于生活的热
爱和追求,强调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中国传统香文化注重审美价值。
香在中国古代被视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品,它不仅有独
特的香气,还有精美的外观。
传统香的制作工艺十分繁琐,需要精湛的技艺和耐心的功夫。
香盒、香炉、香插等相关配件也被设计成各式各样的精美造型,展现出中国人对于艺术的
追求和独特审美观。
通过品香、赏香等方式,人们可以欣赏到香所带来的美感和灵感。
中国传统香文化以其丰富的内涵特征成为中国古代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与宗
教信仰、人文关怀、香道、审美价值等方面密切相关,不仅是人们与神灵沟通的媒介,更
是表达情感、热情款待的重要方式。
香文化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也具有深远的影响和独特价值。
探析中国传统香文化的内涵特征
![探析中国传统香文化的内涵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cd5cba27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e9.png)
探析中国传统香文化的内涵特征一、中国传统香文化的历史渊源香文化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先秦时期,中国就有了燃烧植物芳香物的记载。
香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当时人们已经开始使用动植物的香料来熏香。
而在汉代,香的使用更加普遍,各地开始栽培香草,并将其加工成香粉、香料、香膏等。
随着历史的演变,香的制作技艺逐渐完善,熏香、焚香等成为中国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唐宋时期,香文化达到了顶峰,香文化也随之成为一种文化时尚,广泛传播于社会各个层面。
到了明清时期,香文化更是成为了一种高雅的情趣,成为了文人雅士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二、香的制作与香具的意义中国传统香文化中,香制作技艺非常讲究,香料是香的灵魂,不同的香料搭配制作出来的香味也是不同的。
传统香制作工艺主要包括香料的混合、运用黄粱、蜜糊为胶、制作成型等工序。
这些制作香的工序都非常考究,需要细心、耐心和有一定的工艺技巧。
香文化中,香具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香炉、香盒、香插等香具都是为了更好的燃香而设计。
香具的出现使得燃香更有礼仪感,也使得香有了更多的象征意义。
香具的品质和造型也代表了香文化的高低和雅俗。
香具的意义在于它们不仅代表了对香的尊重,更是象征了对生活、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三、香的文化内涵四、香文化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中国传统香文化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多种体现,无论是在宗教、园林、书院、家庭还是文人雅士的生活中,都能看到香文化的影响。
在宗教活动中,香一直是祭祀和超度的必备品,人们燃香表达对神灵的敬仰和敬畏。
在园林、书院中,香也是一种点缀,人们利用香来增添园林的香气,为心境增添一份安宁。
在家庭中,香也是重要的生活用品,人们会在客厅、主卧室等地方燃香,以净化空气,增添一份清香。
在文人雅士的生活中,香更是成为了一种情趣,他们会根据自己的喜好挑选适合自己的香料,制作独特的香。
中国传统香文化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一种精神寄托。
中国传统香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讲究的制作技艺、丰富的文化内涵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体现。
中国香文化
![中国香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2de794a6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d0.png)
中国香文化
1. 中国香文化概述
中国的香文化可以追溯到古代,香在中国被赋予了特殊的象征意义,被广泛用
于宗教、社交、医药和生活中。
中国人通过燃香悟道、拜佛祭神、驱邪避凶,将香与情感、信仰、生活环境相结合,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香文化。
2. 香的分类与用途
2.1 香的分类
中国的香可以分为天然香和人工香两大类。
天然香主要包括檀香、沉香、龙眼
香等,而人工香则包括沉香脂、合成香料等。
不同的香料香型各异,适用于不同场合和用途。
2.2 香的用途
•宗教用途:在佛教、道教等宗教仪式中,香被用于供奉神明、净化心灵,示敬恭顺,是信仰与虔诚的象征。
•社交用途:在中国古代,人们常以点燃香火款待客人,表示尊敬和好意,是社交场合的重要仪式。
•医药用途:一些香料如檀香、艾草等被认为有驱邪祛病、除恶安神的功效,被广泛用于医疗和保健。
3. 香文化的历史渊源
中国的香文化源远流长,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商周时期。
随着历史的演变,
香文化逐渐融合了不同民族、地域和宗教的因素,形成了多元而丰富的香文化传统。
4. 香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虽然在现代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香文化面临新的挑战,但中国的香文化仍
然保持着独特的魅力。
一些香文化传统如香道、熏香仍然在一些地区得到传承与弘扬,同时,一些新型香品和香文化活动也在不断涌现,为香文化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5. 总结
中国的香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
内涵,又反映了当代社会的审美追求和生活方式。
在保留传统香文化的同时,也需要适应现代社会的变化,推动香文化在当代的传承与发展。
对中国香文化的认识
![对中国香文化的认识](https://img.taocdn.com/s3/m/b205d269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c646372.png)
对中国香文化的认识
中国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精神寄托。
香文化通过各种香品的制作、使用和品鉴,将人们的审美、道德、信仰等融为一体,成为中华文化独特的魅力之一。
首先,中国香文化是一种物质文化。
各种香品的制作和使用都离不开特定的材料和技术,而这些材料和技术往往与地域、民族、时代等密切相关。
从最早的燔柴祭天到后来的烧香拜佛,从焚香品茗到文人雅士的琴棋书画,都是物质文化的具体表现。
其次,中国香文化是一种精神文化。
香品不仅是物质产品,更是一种精神寄托。
人们通过焚香、熏香、佩香等方式来表达对神灵、先祖、圣贤的敬意和祈愿,同时也通过香品来陶冶性情、修身养性。
在中华文化的传统中,香品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如梅花香自苦寒来、兰花香远益清、竹节香高志远等。
最后,中国香文化是一种社会文化。
在古代社会中,香品不仅是个人用品,更是社交礼品。
人们通过赠香、收香、回赠等方式来表达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和礼仪之交。
同时,在各种宗教、民俗、节庆等活动中,香品也是必不可少的用品,成为中华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的来说,中国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独特的魅力之一,它不仅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结晶,更是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在当今社会中,我们应该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国香文化,让其在现代生活中焕发出新的光彩。
探析中国传统香文化的内涵特征
![探析中国传统香文化的内涵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67350194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3766c48.png)
探析中国传统香文化的内涵特征中国传统香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内涵特征。
以下将从几个方面进行探析。
中国传统香文化强调崇拜和祭祀。
在古代中国,人们常常通过燃香来祭祀神灵或祖先。
香火为神灵提供了一种感知人间的方式,也是人们表达敬意和诚心的一种方式。
在宗教仪式和传统节日中,人们会燃香献祭,以祈求福祉和保佑。
香火的燃烧不仅是对神灵的供奉,也是对祖先的追思和纪念,体现了中国人崇尚神灵和敬仰祖先的传统思想。
中国传统香文化注重香与品味的形成。
中国古代香文化对香的制作和品评有着丰富的理论体系。
在古代,人们常常通过燃香来沐浴身体,以增添气质和品味。
清代文人学者对香的制作和品评有很高的研究成果,形成了独特的香道文化。
香的品味不只是闻香,还包括了观香、听香、触香、思香等多个方面。
香道文化提倡内求精神的修炼和外求物质的审美,对人们的品味和情趣培养有着积极的影响。
中国传统香文化追求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对大自然怀有敬畏之情,而香的制作和使用也体现了这种敬畏之心。
通过燃香,人们可以感受到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的香气,与自然产生一种和谐的共鸣。
中国传统香文化注重香材的选择和处理,强调用天然的香材制作香品,以保持与自然的亲和力。
香的使用不仅是满足人的感官需求,更是一种与自然交流的方式,体现了中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观。
中国传统香文化具有独特的审美特征。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香与文人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
文人往往会根据自己的情感和心境,选择不同的香品来烟熏、燃香或点香,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香被赋予了一种超越物质的艺术价值,成为文人雅士的品位象征,也折射了中国古代文人追求自由和卓越的精神追求。
中国传统香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崇拜和祭祀、注重香与品味的形成、追求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同时具有独特的审美特征。
这些内涵特征使得中国传统香文化成为一种独特而深远的文化现象,对于理解中国古代文化以及传统思想有着重要的意义。
中国香文化
![中国香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47d0e17527284b73f3425004.png)
什么是“香”;香学之道——中国香文化什么是“香”探“香”之源,其字源于谷物之香。
甲骨文中的“香”,形如“一容器中盛禾黍”(禾黍边有小点,表示黍粒),指禾黍的美好气味。
篆文变作从黍从甘,“黍”表谷物,“甘”表甜美。
隶书又省略写作“香”。
如《尚书•君陈》有:“至治馨香,感于神明。
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德行之香至高,非黍稷之香气可比。
“香”字,上为禾,下为日。
其一:禾在日上,禾为粮食,在阳光下暴晒,会散发自然的气息,这种气息为粮食的气息,可引申为大众所需求的意思,为人性本来就需要的东西;其二:禾在曰上。
曰为口舌之意,禾为粮食,大众饮食之象,饮食为必需品,人通过饮食而获取能源,能量在身体里循环,作用于全身,而香者也预示着可以作用于全身的经络,为人身体的健康提供帮助。
“香”经长久的发展,除了指醇香、芳香之气外,更延伸为香火(子孙祭祀祖先之事),借指后嗣。
中国香学之道中国香学之道是华夏祖先在几千年的生活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它是一个融哲学思想、文化、医学、药学、养生、美学、工艺制作等为一体的系统学说。
古人流传至今的香是内涵丰厚的妙物——它是芳香的,又是审美的,讲究典雅、蕴藉、意境;它还是“究心”的,能养护身心,开启性灵;它还是妙用的,在用香、品香上讲究心性的领悟。
我们的祖先在用香形式上是丰富多彩的,几乎涉及到衣食住行各个方面,更为重要的是,一种香品的制作过程几乎是中国文化精华的浓缩——既分阴阳又和五行。
一个传统正宗香方的组建,既要从人天关系着眼,又要从性命关系入手,和香家必须熟知香药药性(不同的香药采摘时间亦有严格的限制),对众多香药的炮制及配伍和合的过程中还要导顺治逆,甚至还需识天时、明地理、择时择地和香,经过窖藏,深度地和其药性才能出具香中佳品。
儒家用香“香”自古便成为一种助缘,它开启了大贤大德的智慧,濡养了文人雅士的心性,构建自然与人性的和谐,对中国人文精神和哲学思想的形成及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诗经》、《尚书》、《礼记》、《周礼》、《左传》及《山海经》等典籍都有很多相关记述。
香文化知识学习及体会
![香文化知识学习及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e046ce26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aa.png)
香文化知识学习及体会香是人类历史悠久的文化,也是一种特殊的感官体验和精神享受。
作为中华文明的一部分,香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
首先,香在中国古代的使用有着独特的象征意义。
在古代,人们常常以烧香作为一种祭祀仪式。
烧香有助于祈祷、祭祀和沟通神明。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香成为了压岁钱、礼物、祭祀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一些宗教活动中,香更成为了信仰的标志。
这些都体现了香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其次,香在中医养生方面有着独特的应用。
中医认为,香有助于调整人的气息,改善身体健康。
比如,使用某些香料可以起到驱虫、温暖身体、开胃等功效。
此外,中医还利用香料制成具有特殊功能的香草,用于治疗疾病。
比如,艾草被用于灸法治疗,白术被用于治疗脾胃虚弱等。
这些都展示了香在中医文化中的独特作用。
另外,香在佛教文化中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佛教寺庙中,熏香成为了一种仪式,并被视为一种清净和净化身心的手段。
佛教徒对香的使用十分讲究,认为香可以助于冥想、提高专注力和清除负面能量。
熏香也成为了佛教寺庙的象征,代表着安宁和宁静。
此外,香还与传统文学相结合,成为了一种文化的表达方式。
在中国古代文人的作品中,常常可以看到对香的描写和赞美。
文人通过吟咏香的气味、香火的燃烧和香的色泽等方面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增添作品的美感和艺术性。
香作为一种文学的元素,丰富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内涵,也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香文化的热爱和推崇。
从以上几个方面来看,香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并且在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香不仅是一种感官的享受,更是一种精神的寄托和修养。
通过学习和了解香文化,我体会到了香的独特魅力和文化价值。
首先,香让我感受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香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
通过学习香文化,我了解到香在中国文化中的独特地位和作用,以及与中医、佛教和文学等方面的关联。
这让我对中国古代文化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探析中国传统香文化的内涵特征
![探析中国传统香文化的内涵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c38dea23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e3.png)
探析中国传统香文化的内涵特征
中国传统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内涵和独特的特点。
下面将从三个方面来探析中国传统香文化的内涵特征。
中国传统香文化与社交礼仪紧密相连。
在古代中国,香并不仅仅被用于宗教仪式,还
广泛应用于社交场合和生活中的礼仪活动。
在古代宴会中,主人常会点香迎宾,表示对客
人的尊重和好意。
在婚礼、庙会、寺庙等庆典活动中,香也是必不可少的物品,用以祈福、祝福或纪念。
在古代文人墨客的生活中,香更是不可或缺的,他们常以香为助兴,以清香
浓郁的香气调节情绪、提升意境。
中国传统香文化强调的是内在的修养和精神世界。
香对于中国人来说,不仅仅是一种
物质的存在,更是一种精神上的滋养和修行。
中国古人认为,人与天地自然相通,通过燃
香祭拜神灵,可以使人的心灵得到净化和升华,达到与神灵沟通、与天地万物和谐相处的
境界。
中国传统香文化鼓励人们从内心深处追求至善至美的境界,注重培养内在的修养,
塑造自己的精神世界。
中国传统香文化具有与宗教信仰紧密相连、与社交礼仪紧密相连以及强调内在修养和
精神世界的特点。
它不仅仅是一种传统的文化符号,更是中国人民对于美好精神世界的追
求和表达。
通过对中国传统香文化的深入了解和传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
的博大精深,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香历史与香文化-小组展示
![中国香历史与香文化-小组展示](https://img.taocdn.com/s3/m/363f6bf34afe04a1b071de96.png)
再有道学、佛学的传播影 响,玄学风潮,以及魏文 帝、晋武帝、南唐后主李 煜等爱香帝王的带动都使 这一时期的香文化获得了 较大发展。
文学作品,如曹丕、曹 植的《迷迭香赋》,傅 咸、成公绥的《芸香赋》 等等。香学专著也开始 出现,如南朝范晔著有 《和香方》
肆
隋 唐
肆
隋唐
Sui &Tangபைடு நூலகம்Dynasty
柒
民 国 至 今
柒
民国至今
Min Dynasty-
硝烟乱眯眼,人家尽冷香; 一阵香风过,中华又腾烟。
近代中国的香文化日渐式微
晚清以来,连绵不断的战争和政局的长 期不安,以及西方社会思潮的传入,使 中国的传统社会体系受到了前所未有的
现代中国香文化的复兴
喧闹的都市生活中,人们开始渴望一份淡定与从容。 而香文化的精髓恰恰就是通过全身心的投入与感悟。 伴随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的进一步繁荣昌盛,中国香
• 秦汉时,随着国家的统一,疆域的扩大,南方湿热地区出产的香料逐渐进入中土。 东南亚、南亚及欧洲的许多香料也逐渐传入。 • 中国西汉初期,在汉武帝之前,熏香就已在贵族阶层流行开来。 长沙马王堆汉墓就出土了陶制的熏炉和熏烧的香草。 • 道教佛教盛行,两家都提倡用香。
贰
秦汉
Qing & Han Dynasty
鎏金透雕蟠龙熏炉 (西汉中期)
延,中国香文化发展史上的第一个
高潮期随之而来。
叁
魏 晋 南 北 朝
叁
魏晋南北朝
Wei ,Jin & the Southern & Northern Dynasties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香熏 发展史上重要的承上启 下时期。彼时进入中原 的外来香药品种不断增 加,香药繁多,普遍使 用和香。
中国香道文化简介
![中国香道文化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c662a70a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0b.png)
中国香道文化简介香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重要元素,是一种通过使用香料来达到精神和身体健康的方法。
香道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深受中国人民的喜爱和推崇。
本文将从香道的起源、发展、特点、意义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香道的起源及发展香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祭祀活动,当时人们将香作为祭品,用于向神灵祈求平安和健康。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发现,香的烟雾不仅可以祭祀神灵,还可以驱除蚊虫和消除异味。
因此,香的用途逐渐扩展,成为一种精神和身体健康的工具。
在唐代,香道文化达到了一个高峰期。
当时的皇帝和贵族都非常喜欢使用香料,他们将香料视为一种奢侈品,用于装饰宫殿和家居。
同时,一些文人墨客也开始关注香道文化,将其作为一种文化艺术来研究和推广。
到了宋代,香道文化进一步发展壮大。
当时的文人墨客开始将香道文化与诗歌、书法、绘画等文化艺术相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香道文化。
同时,一些香道家也开始系统地总结和研究香道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形成了一些有影响力的香道经典和香道理论。
二、香道的特点香道是一种独特的文化艺术,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注重精神修养香道强调香料的精神作用,认为香料可以激发人的潜能,提高人的精神境界。
因此,香道注重精神修养,强调人的内在修养和涵养。
2.追求自然和谐香道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认为香料是自然界的馈赠,应该珍惜和保护。
因此,香道注重与自然的联系,追求自然和谐。
3.讲究仪式和礼仪香道是一种仪式性的文化艺术,注重仪式和礼仪。
在香道的实践过程中,人们需要遵循一定的仪式和礼仪,以显示对香料的尊重和敬意。
4.强调个性和创新香道是一种具有个性和创新性的文化艺术,不同的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要,选择不同的香料和香道方式,以达到个性化的效果。
三、香道的意义香道文化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传承中华文化香道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香道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可以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精髓和优秀传统。
探析中国传统香文化的内涵特征
![探析中国传统香文化的内涵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8a480631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8a.png)
探析中国传统香文化的内涵特征中国传统香文化是指中国古代人们对香品的认识、使用和崇尚的一种文化现象。
香在中国文化中具有丰富的内涵特征,下面我们来探析一下。
中国传统香文化强调香与道的关系。
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视为一种道德的象征,通过燃香散香可以净化心灵、陶冶情操,使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论语》中就有“君子居之,以谨修身”之意。
在中国古代的书画、佛教寺庙、道教庙宇、宫殿、私人住所等地方,人们常常会燃香敬神、祭祖、拜佛等,以展示对道德修养的追求。
中国传统香文化注重香的音韵与形象。
香又被称为“暗香”、“幽香”,这是因为中国人对香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和美好的感受。
香的气味被认为是华夏文明中的一种声音或乐器,能够引人遐思,勾起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香的形象也是中华文化中具有独特魅力的一部分。
它以各种形式存在,包括香炉、香燭、香炷、香粉等。
这些香具经过精心的雕刻,造型别致,寓意深远。
中国传统香文化追求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中国人认为香的气味应该是一种自然的香气,与大自然的气息相融合,与人文环境和谐共生。
传统香料往往以天然植物为原料,如檀木、沉香、龙涎香等,而不是化学合成香料。
通过燃香散香,可以使人们与自然、与大地产生联系,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和力量。
中国传统香文化注重香的艺术与文化价值。
中国传统香文化具有深厚的艺术底蕴,并且与其他艺术形式密切关联。
在中国古代文人雅士的书房中,常常摆放着精美的香炉和各种不同香味的香料。
文人雅士们会以烟火袅袅、香气袭人的书房氛围激发灵感,创作出优美的诗词和绘画作品。
香也常常出现在传统戏曲、舞蹈、歌曲等艺术表演中,为作品增添情感和意境。
中国传统香文化具有道德、音韵与形象、自然与人文、艺术与文化价值等多重内涵特征。
这种文化形式是中国古代智慧、审美和情感的结晶,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心灵世界的探索。
中国传统香文化也承载着人们对自然、对社会和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和传承。
探析中国传统香文化的内涵特征
![探析中国传统香文化的内涵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a7ce8c79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de.png)
探析中国传统香文化的内涵特征中国传统香文化源远流长,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特征。
香在中国历史上既是一种香气物质,又是一种文化符号,承载着丰富的价值和意义。
通过探析中国传统香文化的内涵特征,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
中国传统香文化的内涵特征之一是香与祭祀文化的深刻关联。
在中国古代,人们常常通过烧香来祭祀神灵、先祖和英灵。
香烟袅袅,缭绕而上,象征着对神灵的崇敬和敬畏,也代表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祈求和希望。
在中国的传统宗教文化中,香也被视为一种沟通人和神之间的桥梁,一种祈福和崇拜的方式。
这种祭祀文化的内涵赋予了中国传统香文化深厚的宗教情怀和神秘色彩。
中国传统香文化的内涵特征还体现在香与礼仪文化的密切联系上。
在中国古代的宫廷和官场,烧香上香是一种尊贵的礼仪和仪式。
宫廷贵族和官员们在宴会或会面时,常常会点燃名贵的香木,以表示对客人的尊敬和尊重。
烧香上香也是一种表达敬意和忠诚的方式,具有深厚的礼仪文化内涵。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香还经常被用于婚丧嫁娶、祝贺庆祝等各种场合,成为了礼俗和礼仪的一部分。
中国传统香文化的内涵特征还体现在香与养生文化的内在联系上。
中国古代文人常常推崇“闻香养生”、“煮茶解渴”的生活方式,将香与养生、调养身心相结合。
在古代医学经典《本草纲目》中,也有许多关于香的记载,认为香具有理气安神、舒解烦躁、疏通经络的功效。
人们常常利用香的气味和烟雾来调节气场、净化心灵,以达到身心养生的目的。
香文化的养生内涵也体现在中国的中医养生理论中,香与经络、气场的关系,以及香的气味对人体的调节作用都有所提及。
中国传统香文化的内涵特征还表现在香与艺术文化的深刻结合上。
中国古代香道兴盛,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香道文化。
香道强调通过香的燃烧和烟雾的缭绕来达到饮酒作乐、提高审美境界、陶冶情操的艺术效果。
在中国的绘画、书法、文学等艺术形式中,也经常出现与香相关的题材和意象。
在古代诗词中经常有关于香的描写,表达以香为载体的情感抒发;古代绘画作品中的山水烟云、亭台楼阁也常伴以香的气味和烟雾,给作品增加了意境和艺术感染力。
香文化知识学习及体会
![香文化知识学习及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942ce655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0e.png)
香文化知识学习及体会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通过学习香文化知识,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同时也能够从中汲取智慧和启迪。
本文将从香的历史渊源、香的分类、香的制作工艺以及香与文化的关系等方面进行探讨,并分享个人对香文化的一些体会。
一、香的历史渊源香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早在古代就在中国大地上广泛存在。
据史书记载,最早的香是由人们在燃烧木柴时发现的,由此发展出一种将芳香物质燃烧产生香味的技术。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香的认识日渐深入,香的用途也逐渐多样化。
二、香的分类根据香的材料和用途的不同,香可以分为多个不同的分类。
其中最主要的有:植物香、动物香、矿物香以及合成香等。
植物香是指以树木、花草等植物为原料提取香料制成的香,如檀香、沉香等;动物香则是以动物的分泌物制成,如麝香、龙涎香等;矿物香是从矿石中提取香料制成,例如琥珀香、珍珠香等;合成香则是人工合成的香料,如玫瑰香、茉莉香等。
不同的香料带给人们的享受和感受也不尽相同,每一种香都有其独特的魅力。
三、香的制作工艺香的制作是一个精细而繁琐的过程,需要经过多个环节才能最终制成。
首先是选料,要选择适合的香料作为原材料;然后是研磨,将选好的香料加工成细粉末;接着是提香,利用溶剂将香粉提取成精油;最后是固化,将提取的精油与其他辅助材料进行混合,并进行加热、搅拌等处理,直至形成固态香品。
整个过程需要经历多次反复,技术要求非常高。
四、香与文化的关系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与诗词、书画、音乐等艺术形式紧密相连。
香在文化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既可以用于庙宇香火,祭祀祖先和神灵,表达对神灵的敬意和崇拜;也可以用于文人雅士的修身养性,让人身心得到放松和舒缓;此外,香还可以用于治疗疾病、驱避邪气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医疗和驱邪的功能。
总之,香与中国传统文化密不可分,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个人体会在学习和体验香文化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香所带来的舒适和宁静。
中国香文化
![中国香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702b7dfaba0d4a7302763ad4.png)
中国香文化香文化在中国有着延绵数千年的历史,从商周用于祭祀、战国汉魏晋的熏衣燎室、隋唐礼佛熏制,及至两宋元明文人香事习静参悟等各种用途,由简而繁,逐渐旺盛,从而形成一条清晰的历史线索和丰富的香学文化遗产。
盛世传香,就是中国香文化最好的历史写照,香道文化盛行的朝代都伴随着经济大发展。
随着中国经济与文化的全面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精神层面的探寻与追求,而香道文化作为传统文化中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受到了广大爱香和品香人士的追崇。
中国香文化的历史相当悠久,“香”字最早出现于甲骨卜辞中,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一书中释香字为“香,芳也。
从黍、从甘。
”自张骞通西域后,丝绸之路的开通,中外文化空前的大交融,海外香料源源不断进入中国,熏香文化在王公贵族间盛行。
汉代至南北朝所用熏香料均为外来香料,大部分由东南亚进入我国,少量由西域进入我国。
由于外来树脂类香料的大量输入,也推动了熏烧方式的改变。
自战国出现熏炉,西汉早期由本土所产茅香、辛夷、高良姜等草本类香料直接焚烧,故炉形多为楚式的多孔扁圆形豆式熏炉为主,而到了西汉中期开始大量出现了炉身较深的博山形熏炉。
西汉中期以后流行的博山炉使用的焚熏香材为多种香料粉末调制的复合香料,已非战汉之间使用的直接焚烧的简单方法,而是熏香时使用专门制作的香炭来熏烤。
合香,是香熏史上的一个重要突破,由人工调制香料来达到人们对自然单一香味的改变,并且由香炭来熏烤从而改善烟气对香味的破坏,熏香的发展至此走向蓬勃与成熟。
魏晋南北朝承两汉熏香之盛,并有很大发展,与这一时期世人盛行礼佛、道的时风相吻合。
香之妙用更上一层,闻香成为了参禅悟道的一个门径。
唐朝堪称中国历史上的盛世,用香的奢靡无度与唐朝的国力和财力,以及“丝绸之路”畅通与西域诸国大量的贸易有关。
唐中宗时,出现用于品香的闻香炉,品香成为生活艺术的一部分。
与之相应的“隔火熏香法”也流行起来。
李商隐的《烧香曲》中“兽焰微红隔云母”就是指这种熏香法。
中国熏香文化传统
![中国熏香文化传统](https://img.taocdn.com/s3/m/f972eb53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b5.png)
中国熏香文化传统中国熏香文化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古代。
熏香是一种古老的中华传统,它不仅是一种香气的传播方式,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象征。
中国的熏香文化在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传统和风格,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中国熏香文化传统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当时的人们已经开始使用各种植物和树木的香材来进行熏香。
而在隋唐时期,熏香文化进入了一个繁荣的时期,熏香不仅被用于祭祀和宗教仪式,还成为了宫廷贵族生活的一部分。
在宋元明清时期,熏香更是成为了文人雅士们的生活方式,他们常常在书房中点燃一炉香,以增添写作的灵感和氛围。
中国熏香文化传统中,香材的选择非常讲究,常用的香材有沉香、檀香、龙涎香等。
这些香材不仅具有芳香,还有着独特的药用价值,被认为可以驱邪祛病、增添气场和提升心灵境界。
而熏香的方式也多种多样,有炉熏、炷熏、香泥熏等,每种方式都有其特定的用途和效果。
在中国熏香文化传统中,熏香不仅是一种香气的传播方式,更是一种精神的寄托和文化的传承。
熏香被赋予了丰富的象征意义,它象征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也象征着对神灵的敬畏和祈祷。
熏香的香气弥漫在历史的长河中,见证着中国文化的传统和魅力。
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文化的多元发展,中国熏香文化传统也在不断的创新和发展。
现代人们不仅在传统节日和宗教仪式中使用熏香,还将熏香文化融入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熏香被用于家居环境的净化和调节,也成为了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
中国熏香文化传统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它不仅承载着古老的传统和智慧,更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和魅力。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文化的交流,中国熏香文化传统将继续传承和发展,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繁荣做出贡献。
中国香文化的历史发展
![中国香文化的历史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3b0efbbd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1d.png)
中国香文化的历史发展中国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内涵。
自古以来,中国人民对香具有浓厚的兴趣和热爱,并将其视为一种仪式的象征,用来祭祀神祗、清心寡欲、开启智慧、驱除邪气等。
以下是对中国香文化的历史发展的探索。
中国香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
根据考古学家的研究,中国最早的香料使用可追溯到距今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这些香料主要是植物根茎和树皮,通过燃烧散发香味。
当时的人们相信香具有神秘的力量,可以祭祀神灵、保护家庭以及驱除恶灵。
在古代的商代和周代,香开始成为一种重要的礼仪器物。
在官方仪式和祭祀活动中,烧香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祭祀形式。
同时,香也开始广泛应用于宫廷和达官贵人的生活中,成为一种高雅的生活习俗。
这段时期的香主要由植物木质和香草提炼而成,有着淡雅的气味。
随着历史的发展,唐朝成为中国香文化的鼎盛时期。
唐朝的宫廷文化非常丰富多彩,香品的使用和鉴赏达到了巅峰。
士人们开始关注香的研究和发展,用香作为一种思想和审美的表达。
唐朝的文人墨客常常以香为题材创作诗词,让香成为文学艺术的源泉。
同时,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香料的传入也使中国的香文化更加丰富多样。
宋代是中国香文化的另一重要时期。
在这个时期,香品的研发和生产技术达到了新的高度。
宋代的士人开始进行香料的混合,以创造出更加复杂的香气。
他们还开始进行香器的设计和制作,制作出了许多精美的香炉和香盒。
同时,随着宋代的繁荣,香也成为一种时尚的象征,流行于宫廷和百姓之间。
明清两个朝代,香文化逐渐走向成熟。
香料的种类和用途进一步扩展,许多新的香材开始被应用于制香。
例如,檀香、龙涎香等名贵香材在这个时期得到广泛使用,并成为贵族和宫廷的专属香品。
同时,制香技术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许多工艺精湛的香料师傅开始出现,他们能够根据香材的特点制作出不同的香品。
近代以来,中国香文化受到了现代科技和文化的冲击。
香品的生产和使用方式发生了一些变化,许多人们更倾向于使用机器生产的香品,而忽略了手工制香的传统工艺。
中国香文化的历史发展
![中国香文化的历史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e5da4928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e1fe062.png)
中国香文化的历史发展古代时期:古代中国的香文化起源于祭祀和宗教仪式。
在古代,人们相信通过燃烧香木,可以唤起神灵、祈福祈愿和祭祀祖先。
在中国的许多宗教中,香被视为通往仙境的桥梁,用于超渡亡灵和祈福。
此外,古代中国的君主和贵族也使用香作为标志和象征。
唐代时期:唐代是中国香文化发展的黄金时代。
唐朝的繁荣和开放促进了香文化的繁荣发展。
唐代的文人墨客对香文化有着极大的热情,并将其视为文化艺术的一部分。
他们赞美香味的美妙和香烟的升腾。
在这一时期,香炉的制作和装饰工艺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制作出许多精美华丽的香炉作品。
宋元时期:宋元时期,香文化进一步繁荣发展。
在宋代,香木的种类和燃香的方法逐渐丰富起来。
不同的香木被用于不同的场合和用途,燃香的方法也有所创新。
此外,宋代文人也致力于研究香文化的审美价值和功效,从而使香更妥善地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
明清时期:明清时期,香文化在中国达到了巅峰。
在明代,香文化与佛教文化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中国佛教香文化。
在明清时期,香炉成为了居家、庙宇和官府必备的摆设,且多数富有世家都能欣赏品尝。
明清时期的文人雅士对香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不仅研究香木的种类和燃香的技法,还以香为灵感,创作出众多脍炙人口的诗词和书法作品。
现代时期:近代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中国香文化逐渐走向多元化和民间化。
现代人对香文化有着更多的选择和需求,香产品的种类也更加丰富多样。
同时,现代人对于香文化的认识也更加深入,大量的研究和普及工作使得香文化逐渐走出宫庭,成为普通百姓生活的一部分。
总的来说,中国香文化的历史发展经历了古代、唐代、宋元时期、明清时期和现代时期几个主要阶段。
每个时期都对香文化做出了独特的贡献和创新,使得中国香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至今。
香文化既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人雅士崇尚的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焚香敬祖,中国香文化
![焚香敬祖,中国香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108326e6910ef12d2af9e71f.png)
烧香敬祖:不得不知的香文化春节期间,回到老家土屋,烧香敬祖对很多人来说是一等一的大事。
焚香,既是民间习俗,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成为逢年过节必不可少的一种仪式。
然而,你对香文化的了解又有多少?炉热情暖,青烟翠雾之中,不知引发了多少灵感,增添了多少热情,降息了多少怒火,带去了多少祝福。
香,物虽微而位贵,它是中华文化无形的脉搏。
香文化是一个古老而全新的命题,从一个独特的角度折射出华夏文明的灿烂光辉。
临近春节,小编向大家着重推荐齐鲁书社的这本书——《中国香文化》简介:香文化是一个古老而全新的命题。
中国用香的历史已有数千年之久,历代帝王将相、文人墨客、平民百姓无不以香为伴,对香推崇有加。
本书对香的起源与发展、香的生产与使用、香的品种与特色、香与养生、香与宗教、香与文学艺术,进行了全面的探究与阐述,从一个独特的角度折射出华夏文明的灿烂光辉。
本书是第一部全面系统记叙香文化的专著,填补了香文化研究的空白。
通读本书,作者梳理出了一条从先秦至明清的清晰香文化发展脉络,并介绍了沉香、檀香、龙涎香、龙脑香、麝香、丁香、乳香、苏合香、安息香、降真香、郁金香等11种不同种类的香料,通过对香品和香具的鉴别及解读,使读者对香文化有一个全新的认知。
燃我一生之忧伤,换你一丝之感悟。
焚香,不仅是供养神佛祖灵,同时还被文人墨客所推崇。
它既是文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又作为创作的题材融入了文人大量作品之中。
中国的哲学思想与文化艺术中,有一种“博山虽冷香尤存”的使人参之不尽、悟之更深的内涵。
可以说,文人与香有着不解之缘,中国文化与香之间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最后,为大家献上南北宋时期文豪陈去非的一首诗:焚香明窗延静昼,默坐消尘缘;即将无限意,寓此一炷烟。
当时戒定慧,妙供均人天;我岂不清友,于今心醒然。
炉烟袅孤碧,云缕霏数千;悠然凌空去,缥缈随风还。
世事有过现,熏性无变迁;应是水中月,波定还自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香与中国文化
中国文人大多爱香,不知是时刻不可离的香使中国文人创造了迥异于西
方的文化模式和文艺作品,还是因为文人爱香而促进了香文化的发展,
总之,香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十分独特。
它既是文人生活中不可
缺少的一个部分,又作为创作的题材融入了文人的大量作品之中。
中国的哲学思想与文化艺术中,有一种“博山虽冷香尤存”的使人参之不尽、悟之更深的内涵,或许其中也有香的一部分作用。
可以说,文人与香有
着不解之缘,中国文化与香之间也有着千丝万缕密切而微妙的关系。
6 o1 L' f6 H1 o, y- ?2 {# c
大约魏晋以后,文人的生活中开始有了“香”这样一位雅士相伴。
而文人与香的关系在唐宋之际更是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读书以香为友,独
处以香为伴;衣需香熏,被需香暖;公堂之上以香烘托其庄严,松阁之
下以香装点其儒雅。
调弦抚琴,清香一炷可佐其心而导其韵;幽窗破寂,绣阁组欢,香云一炉可畅其神而助其兴;品茗论道,书画会友,无香何
以为聚?……确乎是书香难分了。
难怪明朝的周嘉胄慨叹“香之为用大矣!”$ L* [, ^1 c$ S+ E" g- V
既然案头燃香,自然笔下也要写香。
古代文人所写关于香的诗词歌赋不
计其数,名家也比比皆是:刘向、李煜、李商隐、王维、白居易、苏轼、
黄庭坚、李清照、朱熹、文征明、丁渭、曹雪芹……其中的许多作品都极为精彩,如苏轼的《和黄鲁直烧香》、陈去非的《焚香》:+ i# m) }8 n0 x6 B" h% l
《和黄鲁直烧香》
四句烧香偈子,随风遍满东南;
不是文思所及,且令鼻观先参。
万卷明窗小字,眼花只有斓斑;/ ?/ N% a$ m% t' Q1 H3 S
一炷烟消火冷,半生身老心闲。
《焚香》
明窗延静书,默坐消尘缘;
即将无限意,寓此一炷烟。
1 C- N( j; P2 W2 i: V0 C
当时戒定慧,妙供均人天;+ t0 Q$ J( \. @+ @) `
我岂不清友,于今心醒然。
# y) }) x# ~3 T; i9 n
炉烟袅孤碧,云缕霏数千;
悠然凌空去,缥缈随风还。
世事有过现,熏性无变迁;
应是水中月,波定还自圆。
# Z2 @( d7 \9 m, `
李清照的很多诗词也都写到香,其中就有千古名作《醉花阴》(词中“瑞脑”即龙脑香;“金兽”即兽形铜香炉):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6 K8 J: x, [7 @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 E# E, p" Z) a0 f5 E+ j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3 L! H1 W; L7 J3 z k7 D* q7 O: F6 n
香对文人的意义,明朝屠隆的一段话可算是一个很好的概括:“香之为用,其利最溥。
物外高隐,坐语道德,焚之可以清心悦神。
四更残月,
兴味萧骚,焚之可以畅怀舒啸。
晴窗搨帖,挥尘闲吟,篝灯夜读,焚以
远辟睡魔,谓古伴月可也。
红袖在侧,秘语谈私,执手拥炉,焚以薰心
热意。
谓古助情可也。
坐雨闭窗,午睡初足,就案学书,啜茗味淡,一
炉初热,香霭馥馥撩人。
更宜醉筵醒客,皓月清宵,冰弦戛指,长啸空
楼,苍山极目,未残炉热,香雾隐隐绕帘。
又可祛邪辟秽,随其所适,
无施不可。
”
: K/ R. x4 B, C' [) T! {
几千年来的屡屡馨香,始终象无声的春雨一样滋润熏蒸着历代文人的心灵。
但不知是被忽略和遗忘,还是人们有意回避,对传统文化的诸多研
究中,极少有人谈及香对中国文人品格的塑造所起的特殊作用。
7 K; d T$ S+ E8 Z2 p% C
中国香文化第一次跃进性的发展出现在西汉时期。
其中,以汉武帝为代表的上层统治者起了主导作用,王公贵族对香的大力推崇直接带动了对
香的使用。
但是,香之所以在后世能发展到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高度
的艺术品质,则应归功于历代文人。
文人对香文化的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j/ [" O* r3 E9 k7 {' N
其一,香文化尚在萌芽状态时,文人们就广泛介入并给予了多方面的推
助。
# `# R# }% O( o: h0 L
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史志典籍中,有很多记载都反映了文人对香的推崇。
如屈原在《离骚》中的精彩咏叹:“扈江离与辟燕兮,纫秋兰以为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户服艾以盈要兮,谓幽兰其
不可佩”,“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椒专佞以慢稻兮,木杀又欲充夫佩帏”。
3 z4 f$ q2 x8 {( {. }. Q
另据东汉蔡邕《琴操》所述,相传孔子在从卫国返回鲁国的途中,于幽
谷之中见香兰独茂,不禁喟叹:“兰,当为王者香,今乃独茂,与众草
为伍!”遂停车抚琴,成《漪兰》之曲。
虽然在春秋战国时期,南海的木本香料尚未传入北方,所用只是兰蕙椒桂等香草香木,但文人对香的情感态度已得到了清晰的展示。
其二,在中国文人的心目中,将焚香视为雅事。
' _* \7 @- Z( e4 i1 B% ?
如孟子曾言:“香为性性之所欲,不可得而长寿”。
孟子不仅喜香,而且阐述了香的道理,认为人们对香的喜爱是形而上的,是人本性的需求。
再如朱熹,对香也甚为嘉许,还写有《香界》一诗:幽兴年来莫与同,
滋兰聊欲洗光风;真成佛国香云界,不数淮山桂树丛。
花气无边熏欲醉,灵芬一点静还通;何须楚客纫秋佩,坐卧经行向此中。
4 M, R: U5 @, l( m6 ]
古代“学界”对香的这种高度的肯定态度既确定了香的文化品位,保证了它作为“雅文化”与“精英文化”的品质,同时也把香纳入了日常生活的范畴,而没有使它局限在祭祀、宗教之中,这对香文化的普及与发展都是
至关重要的。
& W' ^0 E+ D, E( V* y3 ?
其三,文人们广泛参与香品、香具的制作和焚香方法的改善。
许多文人都是制香高手,如王维、李商隐、傅咸、傅元、黄庭坚、朱熹、苏轼等。
苏轼即有“子由生日,以檀香观音像新和印香银篆盘香”的记录。
仅文人们配制的“梅花香”配方,流传至今的就有四十三种,“龙涎香”则有三十余种。
$ f8 e9 H7 \5 Q6 ^9 `- i
文人们不仅烧香,还要烧出情趣来,烧出意境来,烧出学问来。
从杨庭
秀的《焚香诗》中可见其大观:
琢瓷作鼎碧于水,削银为叶轻似纸;' x+ u5 {# s$ ^* m4 ~8 Y
不文不武火力匀,闭阁下帘风不起。
诗人自炷古龙涎,但今有香不见烟; 6 e/ b" A7 e7 r$ P+ ^
素馨欲开茉莉折,底处龙涎示旃檀。
平生饱食山林味,不柰此香殊妩媚;# [# [4 U3 A: h8 m! s
呼儿急取蒸木犀,却作书生真富贵。
整个文人阶层都广泛用香,从而带动了全社会的用香风气。
- R. ~8 R& {# L& R0 G0 L D) I: T
从魏晋时期流行熏衣开始,文人们把用香视为风习,把爱香当作美名,
唐宋以后风潮更胜。
虽然其中也不免有很多附庸风雅之辈,但文人的这种积极态度确实影响带动了社会各阶层的人士,上至达官贵族,下至黎
民百姓,不仅是民间,官衙府第也处处用香,甚至接传圣旨和科举考试
之时也要专设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