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新教材介绍素材
道德与法治教材法治专册介绍
![道德与法治教材法治专册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bba1896b0740be1e640e9a0f.png)
道德与法治教材法治专册介绍来源:教育部编写组根据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的精神,以及《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的要求,在小学和初中分别编写了法治教育专册教材,内容以宪法教育为核心,系统强化法治教育。
一、法治教育专册教材的编写思路(一)以宪法精神为主线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通过对公民与国家关系的探究,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基本制度、国家机构等内容贯穿起来,使之成为一个整体,更好体现宪法精神,即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
(二)从学生生活出发将宪法的规定与生活中常见的社会事务结合起来,从学生的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对宪法地位和宪法精神的理解和认同,从而真正从内心认同法治,树立法治信仰,践行法治精神。
(三)将知识、观念与行为选择融为一体注重法律知识向日常实践的延伸,强调法律知识的获得、公民素养的养成和法律的应用融会贯通,引导学生在掌握法定的权利与义务等基本法律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活动体验和参与,提升正确判断、选择、行动的能力。
二、法治教育专册教材的主要内容小学法治专册主要包括四部分内容:一是宪法的根本法地位以及法律维护生活秩序的作用;二是通过身份的获得、国籍的法律规定、居民身份证的作用引导学生了解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三是介绍国家机构的产生及职权、人大代表的职责,引导学生认识权力受到制约与监督;四是重点介绍未成年人保护法,让学生掌握正确维权的方法。
初中法治专册主要通过讲授宪法的核心价值及其在国家生活中的崇高地位,使学生树立宪法至上的信念;通过详细讲解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引导学生正确行使权利、积极履行义务;通过介绍我国的国家机构和国家基本制度,引导学生树立制度自信,增强国家认同;通过阐述自由平等的真谛、公平正义的价值,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践行法治精神。
三、法治专册教材的主要特点(一)结合案例分析,以讲法律规范为主教材运用案例,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实现由感性到理性,从而达成对法律知识的领悟。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学素材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学素材](https://img.taocdn.com/s3/m/98ad7e1ff90f76c660371a61.png)
第1课《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学素材一、文字和图片资源资源一【主题】生活中处处有法律【内容及形式】展示日常生活情境,与法律息息相关。
图一:领取结婚证——《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图二:车展购车——《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图三:楼道广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图四:假期旅游——《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目的】理解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受到法律的规范和保护。
【教学使用建议】1.作为教材第5页资源的补充,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与法律密切相关。
2.使用中,明确每种生活情境和哪种法律相关,注意一种情境可能不仅仅涉及一种法律,可能还与多种法律有关。
3.拓展思维,你在生活中听到和看到的现象中还涉及到哪些其他的法律?资源二【主题】不同法律调整不同的社会关系【内容及形式】通过一些生活中的案例展示刑法、民法、行政法等法律的作用。
案例一:强强放学回到家发现家中一片狼藉,桌上刚买不久的平板电脑不见了,于是报警。
小区物业经过调监控锁定犯罪嫌疑人徐某。
徐某的行为触犯了刑法。
案例二:丫丫在小区玩耍被邻居的宠物狗咬伤,花去600元医疗费,邻居以丫丫逗狗才被咬伤为由,拒绝支付医疗费。
这件事情适用于民法。
案例三:丽丽妈妈开了一个服装店,在店里妈妈又把自制的火腿肠售卖。
被市场监督部门责令停止营业。
这件事适用行政法解决。
【目的】让学生通过案例初步了解不同的法律的概念、作用,明确不同法律规范和调整不同的社会关系。
【教学使用建议】1.作为教材第6、7页内容的深化,引导学生理解不同法律规范调整不同关系。
2.使用时先出示案例情景,或者课前引导学生表演情境,其他同学思考适用于什么法律,并能够结合案例解释清楚原因。
资源三【主题】运用法律解决问题【内容及形式】展示一个人成长过程中遇到不同问题的场景,理解用以解决问题的法律名称。
现象一:宇轩六岁半了,不想上学。
现象二:宇轩长大了,刚参加工作,被单位扣押身份证,要求交押金。
现象三:宇轩网上购物,索要发票,商家说不要发票这个价格,要发票需要加价。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备课素材 性格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备课素材 性格](https://img.taocdn.com/s3/m/c98e872e16fc700abb68fce4.png)
相反;
LOGO
2、性格的意志特征 指人为了达到既定目的,自觉的调节自己的行为,
千方百计的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时,人的性格在 意志方面的个性差异。 性格的意志特征具体表现: ①意志的自觉性 主动、积极、独立、进取 ②意志的坚定性 锲而不舍、不屈不挠、坚忍不 拔 ③ 意志的果断性 果断、勇敢、机智、沉着 ④意志的自制力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 武不能屈
宗教型的人:把信仰宗教作为生活的最高价值, 相信超自然力量,坚信永存生命,以爱人、爱物 为行为标准。神学家是此类人的典型代表
LOGO
权力型的人:以获得权力为生活的目的,并有强 烈的权力意识与权力支配欲,以掌握权力为最高 价值。领袖人物多属于此类。
社会型的人;重视社会价值,以爱社会和关心他 人为自我实现的目标,并有志于从事社会公益事 物。文教卫生、社会慈善等职业活动家多属此类 型。 现实生活中,往往是多种类型的特点集中在某 个人身上,但常以一种类型特点为主。
LOGO
良好的性格的发展标准
(1)思路广阔,头脑开放,能兼顾来自不同渠 道 的意见时富有创造性。
(2)准备和乐于接受 新的思想、观念、新的行 为方式,欣赏新鲜的东西,不保守。
(3)客观而有效地认识现实及他人,并能积极 肯定地看等待自我、他人和大自然,并与之建立 和谐,愉快的关系。
(4)守时、惜时,办事讲究效率。 (5)言行自然,待人率直淳朴,尊重他人,容
LOGO
三、性格差异与管理 1、管理者要正确认识自己的性格并积极调试 2、管理者要针对性格差异,以人为本,有效管
理 3、管理者要带头塑造良好性格,不断完善自我
LOGO
一、《孙子兵法》写道: 有勇无谋的人,容易被杀; 贪生怕死的人,容易被俘; 急躁易怒的人,经不起刺激; 廉洁自爱的人,经不起侮辱; 爱民的人,因其仁慈而受到烦扰,不能果断行事。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民主与法治正文素材新人教版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民主与法治正文素材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ccb082c06f1aff00bed51ebb.png)
第二单元民主与法治作为一种政治实践和价值理念,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
没有人民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社会主义愈发展,民主也愈发展。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最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发展人民民主,必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强则国家强,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是建设法治中国的时代要求。
民主当以人民利益为重,法治当以公平正义为念。
人民不仅是民主法治的直接受益者,更应成为积极的参与者和有力的推动者,中国的民主与法治建设需要你我共同的担当。
第三课追求民主价值我们生活在一个民主的国家。
现实生活中,你参与过民主生活,感受过民主的力量吗?让我们一起聆听百年中国追求民主价值、探索民主制度的足音。
一度贫弱的大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上了一条社会主义新型民主道路。
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就是人民当家作主,社会主义民主的目的就是保障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参与民主生活,感知民主价值,增强民主意识,做合格公民,你准备好了吗?第一框生活中民主国家民主的足音在中国,“民主”一词最早出自《尚书》。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惟邦本”“政得其民”“以百姓心为心”等民本思想,至今仍然是中国民主价值追求的重要思想源头。
一般来说,民主在价值上要求大多数人当家作主,民主价值的实现要靠民主形式和民主制度的建立。
一个国家选择走什么样的民主道路,取决于它的具体国情。
1840年以来的近代中国饱受封建专制压迫和外敌入侵的屈辱。
抗击侵略、反对专制、救亡图存、争取民族独立、伸张人民权利,成为当时中国人民的最强心声。
回溯中国人民追求民主价值的历史进程,无数仁人志士前仆后继,不惜献出生命,但这些艰辛尝试并没有实现“还权于民”,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愿望在近代没能实现。
俄国十月革命给追求民主进步、救亡图存的中国人带来新的希望。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以争取和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为己任。
【新教材解读】部编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ppt
![【新教材解读】部编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ppt](https://img.taocdn.com/s3/m/b15a393450e2524de4187e36.png)
18
推动学习方式的改变。
19
重视代际间的双向互动和共同成长。
做好大中小学德育课程的衔接。
20
内容的“新”
新增了 现行课标之 外,对学生 有现实教育 意义的新内 容。
资源的“新”
✓ 重视人类优秀 文化,尤其是 中华优秀文化 的传承。
✓ 直面社会现实 问题,引发学 生思考。
启示2
新增观点;深 度、广度 新材料、新活 动、新表述
➢ 呈现方式 ➢ 构建逻辑
3
规范
➢ 栏目使用 ➢ 教学建议
教材的追求
1.一套说真话的教材 2.以道德的方式进行道德教育的教材 3.以核心素养为指向的教材 4.走向深度学习的教材
学校教育与现实生活的距离在哪里。
• 距离之问,不在于是否“正面”,而在于是否 真实。只要真实、就能释放“正能量”;惟有 真实,才能释放“正能量”。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潘维:思想战线上的竞争有两 大任务,第一,要解构所谓“普世价值”,把一个药方应付 百病的荒唐道破;第二,要实事求是地总结中华民族的生存 方式,给出关于中国道路或中国模式的阐述和理论解释。一 个是破,破一个国际性的霸权话语系统;一个是立,在我国 确立对自己生存方式的自觉,也就是对中国发展道路的自觉。
变
研究话题与 观点; 课程性质
不变
➢ 编写的原则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的统领
课程性质与功能 的坚守
育人规律的 遵循
优秀传统文化的 体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
在国家意志、社会良序生活的需要与青 少年生命成长之间,青少年自身的学习与生 活需要之间找到一种既科学又艺术的联结与 契合,让核心价值观的思想之光照亮生命, 进入青少年的精神世界。
的”
初中《道德与法治》新版教材的特点分析
![初中《道德与法治》新版教材的特点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d35507326fff705cc170abc.png)
【德育创新】De yu chuang xin初中〈道德与法治〉新教材改变了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观,构建了以学生成长的生活逻辑为主线,以相关学科知识为背景和支撑,融合道德、心理、法律、国情等相关内容的课程体系。
对比老版教材,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设计和呈现方式上有很大变化。
一、价值观的引领,贯穿始终新教材重视学科的思想性,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引领,并将之贯穿始终。
其线索是,结合学生的心理发展和认识水平,由浅入深地认识核心价值观;联系学生的生活实践,由近及远地体验核心价值观;螺旋递进,层层推进核心价值观形成;最后学思并举,引导学生践行核心价值观。
七年级上册教材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些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有机融入其中。
例如,“少年有梦”把个人梦想和“中国梦”紧密融合在一起,把个人的理想和奋斗融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奋斗之中,突出了爱国情感和爱国主义教育。
在“感受生命的意义”中从敬业角度引导学生认识到在平凡中闪耀的伟大;在“网上交友新时空”中隐含着对诚信及其复杂性的探讨;在讨论同伴关系、师生关系、亲子关系、我和其他生命关系时,都从不同角度和深度落实友善这一价值观的教育。
教材的每个学习主题背后都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支撑。
二、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全篇传承古文精髓,表明价值立意。
在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多处行文使用思想深邃、语言凝练的古文句来表达我们的主题,表达我们的思想立意。
例如,谈到少年要立志,引用《格言联璧》中:“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
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精甲,不能御也。
”接着,正文直接引用“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勉励学生不仅要立志,更要勤奋,不断地努力。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有机结合,富有中国文化风格和精神气息,在完整的历史文化脉络中涵养当代中国少年的品德。
引用经典诗句,体验文化之美。
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语言文字或抒情唯美,或富有哲理,或正气凛然。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解读》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a55b27c5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81.png)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解读》一、教材简介《道德与法治》是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的重要教材,该教材按照国家教育部的课程标准,结合小学生身心发展和认知规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注重培养小学生的道德情感、法治观念和公民意识。
教材内容涵盖了家庭、学校、社区、国家、民族、世界等多个方面,通过生动的故事、案例、活动等,引导小学生认识社会、理解社会、融入社会。
二、教材特点1、综合性:本教材不是单纯的品德教育或法治教育,而是将两者有机融合,以道德教育为主线,法治教育为辅助,培养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2、实践性:本教材注重实践操作,通过各种活动和实践体验,让小学生在做中学,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互动性:本教材设计了大量的互动环节,包括讨论、辩论、角色扮演等,让小学生积极参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4、时代性:本教材紧密结合时代发展,及时更新内容,反映社会现实和热点问题,引导小学生社会、生活。
三、教材解读1、品德教育:本教材强调品德教育的重要性,通过典型案例、故事等形式,引导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同时,注重培养小学生的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行为能力。
2、法治观念:本教材通过法律知识的学习和案例分析,培养小学生的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
让小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和意义,学会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公民意识:本教材注重培养小学生的公民意识,包括国家意识、责任意识、民主意识等。
通过各种活动和实践体验,让小学生了解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学会社会、服务社会。
4、世界眼光:本教材不仅国内的社会现实,也注重介绍国际形势和全球问题。
通过比较和分析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价值观等,培养小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四、教学方法建议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小学生了解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学会如何运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全班辩论等形式,让小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发挥主观能动性。
3、活动体验法: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如角色扮演、模拟法庭等,让小学生在做中学,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2024年教材变动内容
![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2024年教材变动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04a4d009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e6.png)
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2024年教材变动内容一、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新内容1. 道德教育的重要性道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道德品质和正确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
新教材将在课程中更加重视道德教育,通过讲授真实的案例和生动的故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提高道德意识。
2. 新时代的法治教育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法治教育也逐渐成为必要的课程内容。
新教材将以新时代为背景,介绍法治社会的特点和重要法律法规,让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和意义,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意识,提高法律素养。
3. 网络法治教育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使用,网络法治教育成为新教材的重要内容之一。
教材将介绍网络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网络安全知识,教育学生如何正确、合法地使用互联网,提醒学生要远离网络暴力、网络诈骗等不良行为。
4. 实践教育与社会实践新教材将强调实践教育与社会实践的重要性。
通过参观法院、公安机关等法律机构,学生将亲身体验法治社会的运作,了解法律的实际应用。
此外,学生还将参与一些社会公益活动,如志愿者服务、环保行动等,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5. 学生参与法治建设教材将鼓励学生参与到法治建设中去。
通过讨论、辩论、小组活动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引导他们思考如何作为一名合格的公民,积极参与社会法治建设。
二、教材编写的原则1. 真实性与生活化新教材注重选取真实的案例和生动的故事,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接受和应用道德和法治知识。
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其对道德和法律的认识更具有现实意义。
2. 渗透性与融入性教材将道德与法治的内容贯穿到各个学科中,如语文、历史、地理等,使学生在多个学科中获得道德和法治教育的培养。
此外,教材还将融入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建设中,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够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
3. 温情教育与激发潜能教材通过温情教育,引导学生感受他人之间的关爱和友善,培养他们的爱心和关心他人的意识。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素材】《我爱我们班》集体的力量(人教)-课件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素材】《我爱我们班》集体的力量(人教)-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051ebff6c175f0e7dd137cf.png)
•
集体的力量
集体力量的来源
集体并不是简单 的成员相加,而是有 共同目标、分工明确 的整体。集体的力量 来源于成员共同的目 标和团结协作。
集体力量的作用
集体的力量是强大的,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影响甚至改变 一个人。个人在集体生活中会自觉不自觉的产生与集体要求 一致的态度和行为。集体有助于我们获得安全感和自信心, 也有助于我们学习他人的经验,扩大视野,获得成长。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021/7/302021/7/302021/7/302021/7/307/30/2021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2021年7月30日星期五2021/7/302021/7/302021/7/30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2021年7月2021/7/302021/7/302021/7/307/30/2021 •16、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2021/7/302021/7/30July 30, 2021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2021/7/302021/7/302021/7/302021/7/30
集体力与个人力量
个人的力量是分散的,但在集体中汇聚,就会变得强大;个 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通过优化组合可以实现优势互补,产生强 大的合力。借助这种合力,我们得以完成许多单凭一己之力无法 完成的事情。
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编写与教材内容介绍ppt优秀课件 教科版
![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编写与教材内容介绍ppt优秀课件 教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8e5b765fad51f01dc281f1c1.png)
2)每个单元都将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 识加以整合。
▪ 道德与法治教育需要促进认知、情感、能力等各个方面的均 衡发展。教材突破以往偏重知识传授的局限性,在每个单元 中都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知、情、行各方面在心理与道德发展 中的作用,同时也促进这些心理要素的进一步发展。
▪ 比如,教材中广泛采用了体验、讨论、阅读、角色扮演等课 堂活动方式,为发展学生的道德认知、道德思维能力和探究 能力,培养道德情感,养成相应的行为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 强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 ▪ 进一步凸显公民意识教育 ▪ 更加突出生命教育的底色
2.顺应社会发展和时代的变化。
▪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 2012年,党的十八大; ▪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 ▪ 2014年,教育部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
▪ 比如,
新教材总体设计思路
▪ 根据课程标准和相关文件的要求,根据对初中生 生活实际的大量调查,确定了学生在不同时间段 的生活主题和教育主题,将《义务教育思想品德 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内容标准和相关文件 中的相关和相近的内容整合为若干单元,为便于 教材的呈现和教材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每一单元 下设2~3课。单元主题、课题的确定源于并体现 初中生的现实生活。在此基础上,依据课程标准, 并对课程标准进行必要的合理的创新性拓展,确 定了各单元主题的主要内容。“单元主题—课 题—主要内容”的结构,反映了我们“线面结合、 综合渗透、创新拓展、螺旋上升”的设计思路。
▪ 当然,由于主题的不同,有些单元偏重于知识、有些单元偏 重于情感、有些单元偏重于行为与能力的培养,但事实上在 任何一个要素的培养中都包含着其他要素的作用,因此从总 体上看并不失偏颇。
统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知识点素材 全册知识点整理
![统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知识点素材 全册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62232406360cba1aa911da23.png)
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素材(全册)部编版第一单元我和我的同伴1 我是独特的2 不一样的你我他3我很诚实4同学相伴第二单元我在这里长大5 我的家在这里6 我家的好邻居7 请到我的家乡来第三单元我们的公共生活8 大家的“朋友”9生活离不开规则10爱心的传递者第四单元多样的交通和通信11 四通八达的交通12慧眼看交通13万里一线牵第一单元我和我的同伴第1课我是独特的一、基础知识:1、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在镜子中、活动中,我们都可以找到自己的特点,还可以从他人的看法中了解自己的特点。
2、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对自己有特别的期望,从这些自我期望中也可以找到自己。
3、每个人都有丰富的内心世界,在个人独特的内心世界中存放着自己喜爱的事物、美好的经历、特别的感受,还会有各种想法和疑问。
4、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也有不完美的地方。
我们可以不断地改进自己,使自己变得美好。
5、我们总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但这些缺点都不足以完全否定自己。
要学会改进自己、接纳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好,我们就能做更好的自己。
二、简答题:1、假如你并不认同某些人对你的看法,你会以什么方式与他们沟通呢答:我会先认真倾听他们的观点,再发表自己的观点。
因为不是所有人都能够了解自己,他们都是不同的个体,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
最后,把自己的想法说给他们听,最重要的是互相理解和尊重,用真诚来沟通。
2、你觉得自己有哪些特点其他人认为你有哪些特点答:我是一个热情、开朗、活泼的孩子,擅(shàn)长画画。
同学们认为我乐于助人,都喜欢和我玩。
3、假如你有魔法,你想变成什么能够拥有怎样的特点答:我想变成一只老鹰,有强壮的翅膀,可以在天空自由自在地飞翔。
第2课不一样的你我他一、基础知识:1、我们和同学们都有很多共同的爱好,能够聊到一起,玩到一块儿。
但我们每个人又各不相同。
2、我们喜欢和自己情投意合的人交朋友,这是人之常情。
但不能过于强调这一点。
3、即使同一棵树上的树叶,也不完全相同。
部编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新教材解析
![部编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新教材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d9cd031f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23.png)
部编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新教材解析部编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新教材解析一、新教材编写遵循两个原则:1、是完善标准原则,即保持大结构不变,注重局部调整,精益求精;2、是与时俱进原则,即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强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为学生成长服务。
二、一些重要修改:1、彰显生命教育主题(内容和条目,由过去的一条增致三条)。
2、突出法治教育(课标内容点增加,进而采取专册的安排)。
3、强化公民意识教育(透过法治教育、公共生活、公共精神教育进行)。
4、加强媒体素养教育。
5、强调学习和了解中华文化传统,增强与世界文明交流、对话的意识。
6、突出全球意识。
7、新增“要求学生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
8、增加“知道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做到平等待人,不凌弱欺生,不以家境、身体、智能、性别等方面的差异而自傲或自卑,不歧视他人、富有正义感”。
9、更加重视对教学理念与方法的革新,强调优化教学过程。
10、突出情感体验、道德实践在德育课程中的特殊价值。
11、提倡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体验学习、对话学习,推动学习方式的改变。
12、重视代际间的双向互动和共同成长。
13、做好大中小学德育课程的衔接。
14、补充“了解不同劳动和职业的特点及其独特价值”这一内容要求。
15、增加“学会行使自己享有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三、编写原则、总体设计及框架(一)编写原则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在国家意志、社会良序生活的需要与青少年生命成长之河、青少年自身的学习与生活需要之间找到一种既科学又艺术的联结与契合,让核心价值观的思想之光照亮生命、进入青少年的精神世界。
有专题、有渗透,显隐结合、多维展开,循环往复、螺旋上升。
2、努力体现课程的综合性质首先,综合伦理道德、心理、法律、国情国策四大领域的知识。
其次,有机融整情感态度、行动能力和知识认知。
再次,突出强调活动性学习方式。
3、力图实现课程功能作为一门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的专设课程,它与日常德育以及学校党团少年队组织教育成为并驾齐驱的三条德育工作路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义教阶段修订课程标 准
3月《完善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 要》 4月《全面深化课程 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 本任务的意见》 ——五个统筹、核心 素养、学业标准
2013
2012
党的十八大 立德树人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中华优秀文化
提纲
教材编写原则及总体设计
(一)编写原则
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 • 在国家意志、社会良序生活的需要与青少 年生命成长之间、青少年自身的学习与生 活需要之间找到一种既科学又艺术的联结 与契合,让核心价值观的思想之光照亮生 命、进入青少年的精神世界。 • 有专题、有渗透,显隐结合、多维展开, 循环往复、螺旋上升。
2.努力体现课程的综合性质
3.力图实现课程功能
• 作为一门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的专 设课程,它与日常德育以及学校党团少先 队组织教育成为并驾齐驱的三条德育工作 路径。 • 它必须依托相关知识,但根本在于价值观 教育,在于影响人的情感态度行为的改变, 影响人的德性与人格健全。整个教材设计 及教学归宿是超越知识,指向价值教育。
4.遵循育人规律
• 它指的是特定学习主体进行道德学习与法治学 习的规律。 • 包括:既要和其他学科一样遵循初中学生身心 发展的规律,又要遵循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与发 展的规律。 • 关注学生成长。关注学生原有认知,以学生的 困惑和问题为中心,不断探索思考,有效激发 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更符合学生的认知 规律和品德形成规律,便教利学。
新中国教育出版事业从这里开始……
课标解读与新教材介绍 《道德与法治》
教育改革形势的要求
教育部 司法部 全国普法办 《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 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德育为先 能力为重
2016
10月党的十八届四中 全会 把法治教育纳 入国民教育体系
4
教育改革形势的要求
教育部 司法部 全国普法办 《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 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德育为先 能力为重
2016
10月党的十八届四中 全会 把法治教育纳 入国民教育体系
2001
2010
2014 2014
教育改革的 新形势与新 要求 2011
2001
2010
2014 2014
教育改革的 新形势与新 要求 2011
义教阶段修订课程标 准
3月《完善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 要》 4月《全面深化课程 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 本任务的意见》 ——五个统筹、核心 素养、学业标准
2013
2012
党的十八大 立德树人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中华优秀文化
满足多样化 的需求
采用开放式 提问、开放 式讨论、开 放式留白
5.努力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气质
• 九上年级设置专门一课。 •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髓融入在教材中, 以丰富和提升教材的思想性与人文性。 • 注意选择适切的、在现代生活中仍富有生命活 力的材料; • 多处行文使用思想深邃、语言凝练的古文句来 表达; • 在相关链接、活动设计等栏目中采取多种形式 有机渗透。
(二)总体设计
• 以初中学生生活经验为依据,以青春生命 在与他人、与集体、与社会、与国家以及 全球关系中的自我发展为线索,以培养社 会主义合格公民为中心,遵循生活逻辑, 整合道德、心理、法律及国情方面的知识 领域,凝练三年六册教材各个单元的学习 主题,统筹安排各年级教育。
修订教材具体调整的内容
• •
6 7 8 9 10
•
新增“要求学生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 和能力 ”。 增加“知道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 做到平等待人,不凌弱欺生,不以家境、身体、智能、 性别等方面的差异而自傲或自卑,不歧视他人,富有 正义感”。 增加“体会承担责任的意义”、“维护社会公正”、 “参与公共生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责任 意识”。 • • • • • 突出情感体验、道德实践在德育课程中的特殊价值。 更加重视对教学理念与方法的革新,强调优化教学过 程。 提倡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体验学习、对话学习,推 动学习方式的改变。 重视代际间的双向互动和共同成长。 做好大中小学德育课程的衔接。
1 2 3 4 5
•彰显生命教育主题(内容和条目,由过去一条增至三条) 突出法治教育(课标内容点增加,采取专册的安排)。 •强化公民意识教育(透过法治教育、公共生活、公共精神 教育进行)。 • 强调学习和了解中华文化传统,增强与世界文明交流、 对话的意识。 • 增加“了解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尊重不同的文化 和习俗,以平等的态度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人民友好 交往”。 • 突出全球意识。单列一条“认识树立全球观念的重要 性,增强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贡献的意识和愿望。” 补充“了解不同劳动和职业的特点及其独特价值”这 一内容要求 。 • 增加“学会行使自己享有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 监督权”。
要求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教材修订中落实的要求
课程标准
法治教育大纲
教育的内容
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和优 秀传统文化; 党的18大以 来历次会议精 神。
改革的要求
唯一的、 重要的依据; 并非逐条 3 对应,有拆 解也有整合。
1
大纲是对 初中阶段落 实法治教育 的依据; 比课标要 广。 2
3
落实立德 树人,突出 社会责任感、 创新精神、 实践能力。
(三)教材框架
教材呈现方式及其意图
• 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本质上是对生活实践知识、 实用知识的学习。思想品德教育必须超越知识传 递性的学习,必须改变简单告知对与错的方式, 必须改变成人单方面的说教,走向双向平等的交 流与开放的对话。
4
要求
教材修订中落实的要求
课程标准
法治教育大纲
教育的内容
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和优 秀传统文化; 党的18大以 来历次会议精 神。
改革的要求
唯一的、 重要的依据; 并非逐条 3 对应,有拆 解也有整合。
1
大纲是对 初中阶段落 实法治教育 的依据; 比课标要 广。 2
3
落实立德 树人,突出 社会责任感、 创新精神、 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