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教案

合集下载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教学设计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教学设计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教学设计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生活与哲学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高考考查的重中之重。

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希望能帮到你。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教学设计(一)教育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识记(1)矛盾普遍性的含义(2)矛盾特殊性及其三层含义理解: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重要意义运用:列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具体事例,说明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之间的辩证关系,从而论证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能力目标]:使学生初步具有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坚定"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信仰。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

(二)教学内容分析[教学提纲]:二、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1矛盾普遍性的含义(1)事事有矛盾(2)时时有矛盾2、矛盾普遍性的方法论要求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3、矛盾的特殊性及其特点(1)不同事物有不同矛盾(2)同一事物在它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有不同矛盾(3)同一事物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方面各有特点在它4、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①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②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也是没有的。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不是凝固不变的,在不同的场合又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3)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哲学依据[教学重点、难点解析]: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是矛盾问题的精髓1、矛盾的普遍性"事事有矛盾"(1)每一事物都包含着矛盾,而不是说每一事物同所有食物之间都存在矛盾,两个毫不相干的事物未处于统一体中,就不构成现实的矛盾,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它们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才能构成矛盾关系。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教案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教案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教案主题: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教学目标:1.了解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概念与起源;2.理解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思想;3.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方法和运用。

教学重点:1.唯物辩证法的实质是什么?2.唯物辩证法的核心思想有哪些?教学难点:1.如何理解唯物辩证法的实质;2.如何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核心思想。

教学准备:1.课件: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2.实例案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质变与量变等;3.图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方法。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将一张包含唯物辩证法的图片或引语展示给学生,并提问:“你们对唯物辩证法了解多少?”请学生介绍他们对唯物辩证法的理解和认识。

Step 2:发展(20分钟)2.1给学生简要介绍唯物辩证法的起源和基本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内涵和意义。

2.2展示一个案例,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并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矛盾和辩证关系。

帮助学生认识到唯物辩证法的实质是寻找客观事物内部的矛盾关系和发展规律。

2.3继续展示另一个案例,如“质变与量变”,并帮助学生理解量变到质变的转变过程中所体现的辩证思维方法和核心。

Step 3:讨论(20分钟)3.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讨论一个自选的案例,并分析其中的矛盾和辩证关系。

指导学生理解辩证思维对于问题解决的重要性和普遍适用性。

3.2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让其他小组进行评议。

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与交流,加深对唯物辩证法的理解和应用。

Step 4:总结(10分钟)4.1总结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思想。

强调唯物辩证法是一种思维方式和工具,能够帮助我们分析矛盾、解决问题、推动社会发展。

4.2引导学生自我评价,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思想和方法。

Step 5:拓展(10分钟)展示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方法和运用。

通过图表、案例等方式,向学生介绍辩证法的基本方法,如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等,使学生对唯物辩证法有更深入的了解。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教案-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教案-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本质与核心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 识记〇矛盾的含义。

〇矛盾的基本属性。

〇矛盾同一性、斗争性含义。

〇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关系。

(2) 理解〇矛盾含义,基本属性。

〇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3) 运用〇列举社会和生活实例,分析辩证矛盾和逻辑矛盾。

〇分析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〇运用矛盾原理,分析事物,解决难题。

2、能力目标使先生初步构成用矛盾的一致性和斗争性相一致的观点认识和把握事物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坚持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反对形而上学对矛盾的抹煞和否定。

不回避矛盾,敢于直面矛盾的存在,勇于承认和揭露矛盾。

经过分析矛盾单方既对立又一致的关系,让先生理解矛盾的同一性是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就不会有事物的存在和发展。

二、教学提纲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本质与核心框题一: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1、矛盾的含义2、矛盾的基本属性3、矛盾的同一性、斗争性含义4、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三、教学重点、难点分析(一)关于矛盾含义及其基本属性。

(二)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

四、课时安排及教学方法(一) 课时安排:安排1课时(二) 拟采取的教学方法活动探求法、讲授法、讨论法。

五、教学过程导入:因工夫紧,教学任务重,本课就暂时不做过多导入,本节课直接进入新课。

教师在板书的过程中,让先生先认真浏览课题下方的小字部分,同时将认为是重点内容给予标注。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本质与核心框题一: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1、矛盾的含义:探求活动:爱因斯坦创立的光量子学说一发表,就在科学界引发了强烈反响。

一位朋友问他:“光究竟是甚么?是波还是微粒?要知道,两者不能并存,不是这个,就是那个!”爱因斯坦听话,激动的说:“不是这个,就是那个?为甚么不是这个,又是那个呢?光既是波,又是微粒,是连续的,又是不连续的。

自然界喜欢矛盾。

3.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教学设计高中政治统编版四哲学与文化

3.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教学设计高中政治统编版四哲学与文化
3.小组讨论报告: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关注其辩证思维能力的提升;
4.期末考试:设置综合性的论述题,考查学生运用辩证法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本章节的教学对象是高中阶段的学生,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辩证法的基本概念,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然而,由于辩证法思想的抽象性和深刻性,学生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中,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3.否定之否定规律在我国历史发展中有何体现?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在讨论结束后,每组选派代表进行汇报,分享本组的讨论成果。
(四)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环节,教师将设计以下习题,检验学生对辩证法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1.判断题:下列哪些说法正确体现了对立统一规律?()
a.和平与战争是绝对对立的。
b.事物的发展是矛盾双方相互斗争、相互依存的结果。
1.学生对辩证法规律的理解程度:学生在理解辩证法规律时,容易停留在表面,难以深入把握其内涵。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具体案例,深化对辩证法规律的理解。
2.学生运用辩证法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在运用辩证法分析问题时,往往缺乏系统性和逻辑性。教师应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3.学生对哲学学科的兴趣和热情:部分学生对哲学学科存在距离感,缺乏兴趣。教学中,教师应结合现实生活,激发学生对哲学学科的兴趣。
3.否定之否定规律:教师以历史事件为例,如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阐述否定之否定规律在事物发展中的体现,引导学生认识到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曲折性与前进性。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教师将设计以下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讨:
1.你能举例说明对立统一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吗?
2.质量互变规律在自然界和社会现象中有哪些具体表现?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教案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教案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教案第一篇: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教案教育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忆目标(1)发展的实质、新事物和旧事物的定义;(2)量变和质变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2、理解目标(1)发展的普遍性;(2)事物发展的道路和方向;事物发展的形式;3、运用目标(1)根据所学知识,结合相关原理,分析说明自然界、人类社会是无限发展的。

了解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的科学,又是关于世界永恒发展的科学。

(2)根据有关原理,理解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说明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是宇宙间不可抗拒的规律。

(3)结合古人有关的名言警句,组织学生讨论生活和学习中的具体问题,分析量变和质变的辨证统一关系对于生活和实践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方向、发展的道路和发展的形式,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初步具有运用科学发展观观察、分析和处理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能力。

3、使学生初步形成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失败与成功、困难挫折与理想目标之间关系的能力。

在现实生活中,既要看到事物变化发展的光明前景,同时又要看到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艰难曲折性,使学生既具备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还要拥有一份平和的处世心态,提高自己应对社会、承受困难和挫折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树立起发展的意识和观点,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静止观。

2、增强学生对社会发展的信心,树立为美好的共产主义社会而奋斗的远大理想和崇高信念。

3、培养学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的精神,让学生切实认识到,做何事情都需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既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还要不失时机地抓住机遇,促进质变,才有可能抵达成功的岸。

4、使学生认同并自觉坚持科学的发展观。

教学重点难点:1、发展的实质2、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3、量变和质变的关系教学课时安排:3课时【导入新课】寓言《自相矛盾》有个楚国人拿着矛和盾在大街上叫卖,“我的矛是世界上最锋利的,能穿过任何坚固的东西。

3.3.2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教学设计高二政治(统编版必修4)

3.3.2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教学设计高二政治(统编版必修4)
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突破,树立追求真理的信念;
4.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使学生认识到团结协作、共同进步的重要性。
二、学情分析
针对高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在学习政治学科过程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对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概念有所了解。但在实际应用方面,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此外,学生在思维方式上,容易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缺乏创新意识和批判精神。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中,应注重以下几点:
2.质量互变规律的认识:质量互变规律是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学生需理解质与量的关系,以及量变引起质变的原理。
-重难点突破设想:采用图示法、案例分析法,如水的沸腾、技术革新等,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质与量的互变过程。
3.否定之否定规律的理解:这是事物发展的螺旋上升规律,学生需要掌握事物发展的曲折性与前进性的统一。
2.质量互变规律:阐述质与量的关系,通过实例讲解量变引起质变的原理。
3.否定之否定规律:介绍事物发展的曲折性与前进性的统一,结合历史事件说明否定之否定规律。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将组织学生针对以下问题展开讨论:
1.请举例说明矛盾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
2.请分析一个你熟悉的事物,阐述质量互变规律在其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结合课堂所学,选取一个社会热点问题,运用矛盾分析法进行分析,撰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分析报告。要求:明确指出问题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并提出解决矛盾的建议。
2.分析一个具体事物的发展过程,阐述质量互变规律在其中的作用。要求:不少于600字,逻辑清晰,论据充分。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种巨变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吗?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_教学案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_教学案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教学案一、考点整合问题探究矛盾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联系的根本内容是,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矛盾规律即,它揭示了,提供了。

认识世界就是认识,改造世界就是,矛盾分析法是。

(一)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1、矛盾的含义:2、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1)矛盾的同一性含义:(2)矛盾的斗争性的含义:(3)两者的关系:3、矛盾双方,由此推动事物的。

(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1、矛盾的普遍性:(1)内容:(2)方法论:(识别运用的提示词:一方面,另一方面 // 既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但是……// 科学技术、核技术、克隆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 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等)2、矛盾的特殊性:(1)内容及表现:(2)方法论要求及其意义:(识别运用的提示词:具有不同特点 // 存在着差别或差异 // 区分对待 // 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不同的问题 // 一切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 在不同条件下或在不同情况下或在不同历史时期,实施不同的对策、策略或政策// 想问题、办事情做到因地制宜、因人而异 // 发展特色农业或特色经济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研究新情况、新形势下的新特点 // 办事情要有针对性 // 发挥……独特优势 // 不同时期有不同特点)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1)内容:(2)意义:(识别运用的提示词: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 一般与个别的统一 // 一般经验与个别指导相结合 // 先试点,后推广经验 // 典型示范 // 普遍真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 // 既学习有益经验,又进行自主创新等)(三)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及其辩证关系。

(1)内容:(2)方法论:(识别运用的提示词:抓重点工作 // 抓关键 // 抓中心 // 把……作为……重中之重//把……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 集中力量 // 抓重点工程 // 把……作为第一要务 // 集中优势兵力等)2、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及其辩证关系。

3.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教学设计高中思想政治《哲学与文化》设计(统编版必修4)

3.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教学设计高中思想政治《哲学与文化》设计(统编版必修4)
3.使学生掌握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学会运用辩证思维分析问题,形成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2.以问题为导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此外,我还将结合哲学史上的经典理论,如黑格尔的辩证法和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让学生了解矛盾规律的理论来源。通过对比分析,使学生深入理解唯物辩证法在哲学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会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配一个与矛盾规律相关的问题。例如,探讨“在当前社会环境下,如何处理好经济与环保的矛盾?”各小组针对问题展开讨论,要求每位成员积极参与,发表自己的观点。
3.通过对唯物辩证法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事物发展的复杂性、矛盾性,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
4.培养学生具备团结协作、尊重他人的品质,使学生认识到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提高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意识。
二、学情分析
高中阶段的学生在思想政治课程学习过程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哲学基础和辩证思维能力。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对于矛盾规律的理解和应用仍需深化。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以下学情:
接着,我会简要回顾之前学过的辩证法的基本概念,如对立统一、量变质变等,为学生理解矛盾规律打下基础。通过这样的导入,学生可以自然而然地过渡到本节课的主题——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将系统地介绍矛盾规律的相关理论。首先,解释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概念,引用实际案例帮助学生理解这两个概念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接着,阐述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以及它们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教案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5)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教案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5)

第三框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第三课把握世界的规律第三框,阐述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反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

由此引导学生坚持唯物辩证法,坚持矛盾分析法,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反对形而上学。

二、学科素养政治认同:自觉坚持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学会辩证分析,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了解并理解国家大政方针,坚定社会主义政治方向。

科学精神: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客观理性地认识我国当前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贯彻现阶段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公共参与:运用矛盾分析法这一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分析和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难点: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四、教学方法情境探究、合作探究、讲授式教学法五、教学过程情景一:请举例说明在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认识和思维领域都存在哪些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现象?学生回答。

由此引出矛盾的含义。

(一)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方法论: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2、矛盾的基本属性:斗争性和同一性情景二:P37阅读与思考根据你的生活经验,举例说明每一事物中都存在着矛盾。

学生回答。

由此引出矛盾的普遍性。

(二)、矛盾问题的精髓1、矛盾的普遍性方法论:我们要敢于承认矛盾,勇于直面矛盾,善于分析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2、矛盾的特殊性(1)含义:即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特点。

(2)表现:①不同事物具有不同的矛盾。

②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

③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特殊性。

方法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三)、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情境三:小张今天碰到烦心事,一堆事情要处理:①家里的自来水管漏水,要找人来修理;②儿子上午放学后,要人接;③乡下老家来电话,说老母亲病危,要送医院;④单位有个重要会议,要参加。

3.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教学设计高二政治《哲学与文化》(统编版必修4)

3.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教学设计高二政治《哲学与文化》(统编版必修4)
2.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阐述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通过实例讲解如何把握这一规律。
3.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解释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以及如何在实际问题中识别和解决主要矛盾。
在讲解过程中,我会运用生动的案例、图表和互动提问,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这一环节,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每组针对以下问题展开讨论: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引入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案例,激发学生对唯物辩证法的学习兴趣,从而主动探究其内涵和应用。
-例如,分析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变革,探讨改革与发展的对立统一关系。
2.分层次教学,逐步深入:针对学生对辩证法掌握程度的不同,设计由浅入深的教学环节,使学生在逐步学习中深化理解。
接着,我会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
1.孙悟空的七十二变体现了哪种辩证法思想?
2.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可以用辩证法来解释?
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什么?
(二)讲授新知
在这一环节,我将系统地讲解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包括以下内容:
1.对立统一规律:介绍对立统一规律的基本含义、特点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待生活中的问题,增强心理素质。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能力,学会尊重他人,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4.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学生能够运用辩证法关注社会问题,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5.激发学生对哲学的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人生、社会和自然界的辩证发展,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网络游戏的利与弊
-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撰写一篇不少于1000字的文章。

【范文】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教案

【范文】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教案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教案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一、本课设计意图教育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识记〇矛盾的含义。

〇矛盾同一性及其两方面含义。

〇矛盾斗争性及其属性。

〇矛盾普遍性的含义。

〇矛盾特殊性及其三层含义。

〇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基本含义。

理解〇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及其重要意义。

〇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重要意义。

〇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及其重要意义。

〇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运用〇列举社会和生活实例,分析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理解世界是矛盾的世界,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〇以孔子的“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为例,分析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

〇列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具体事例,说明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之间的辩证关系,从而论证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〇认识事物就是认识矛盾,认识矛盾就要学会分析矛盾,学会分析矛盾,才能在实际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更好地解决矛盾。

以实际生活为例,运用相关原理,分析一个复杂事物中所包含的各种矛盾,理解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〇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就在于事物内部矛盾所具有的特殊性。

列举生活实例,运用所学原理,说明具体分析矛盾特殊性是正确认识事物、区分事物的基础,是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和途径。

822.能力目标使学生初步形成用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相统一的观点认识和把握事物的能力,理解矛盾是一切现存事物自己运动的原因,矛盾双方的既对立又统一,推动着事物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

使学生初步具有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初步形成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分析和解决各种矛盾的能力,初步学会从错综复杂的事物中抓主要矛盾,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的能力。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教案【,教学资料】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教案【,教学资料】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教案-【通用,经典教学资料】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概念和实质。

2. 让学生掌握唯物辩证法的核心思想和方法。

3. 培养学生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节:唯物辩证法的起源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唯物辩证法与唯心辩证法的区别2. 第二节: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概念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3. 第三节: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以物质世界为研究对象,揭示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发展规律唯物辩证法的核心:矛盾分析方法4. 第四节:矛盾分析方法的具体应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次方面5. 第五节:唯物辩证法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矛盾分析方法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应用矛盾分析方法在自然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概念、实质和核心。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作中的矛盾,引导学生运用唯物辩证法解决问题。

3. 讨论法:分组讨论,交流对唯物辩证法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唯物辩证法基本概念的理解。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运用唯物辩证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题目,检验学生对唯物辩证法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相关章节。

2. 参考资料:关于唯物辩证法的经典论文和案例。

3. 多媒体课件:用于辅助讲解和展示案例。

六、教学进程1. 第一阶段:唯物辩证法的起源和发展(2课时)讲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解释唯物辩证法与唯心辩证法的区别。

引导学生了解唯物辩证法的历史发展过程。

2. 第二阶段: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概念(2课时)详细讲解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这些规律在实际中的应用。

3. 第三阶段: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2课时)深入阐述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思想。

引导学生掌握矛盾分析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3.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优秀教学案例高二政治同步(统编版必修4)

3.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优秀教学案例高二政治同步(统编版必修4)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划分学习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案例进行分析,运用唯物辩证法解决问题。
2.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进行小组内讨论,培养其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四)总结归纳
1.针对学生讨论的成果,进行归纳和总结,强调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2.梳理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然而,这一部分内容较为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设计了一份优秀教学案例,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理解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2.使学生能够运用唯物辩证法观察和分析问题,提高其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3.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优秀教学案例高二政治同步(统编版必修4)
一、案例背景
在高中二年级的政治课上,我们要学习《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这是高中政治课程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的关键。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它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发展规律,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在学习这一部分内容时,学生需要理解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掌握矛盾分析法,并能够运用唯物辩证法观察和解决问题。
2.设计生活情境,让学生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实际问题,提高其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唯物辩证法的内涵,激发其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二)问题导向
1.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2.通过问题链的形式,使学生逐步揭示唯物辩证法的内涵,提高其逻辑思维能力。
2.问题导向:本案例通过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和问题链的形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这种问题导向的教学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思考能力,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内涵。

3.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教学设计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

3.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教学设计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
-在线上学习平台发布关于本节课的问题,鼓励学生参与讨论,互相解答疑惑,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1.学生在理论联系实际方面存在一定困难,需要教师通过生动的案例、具体的事实,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运用对立统一规律。
2.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有待提高,教学中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分析问题,培养他们的辩证思维。
3.学生在团队合作中表现出较强的个人主义倾向,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使他们学会在合作中共同解决问题。
4.强化实践教学,鼓励学生走出课堂,深入社会实际,开展调查研究,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
-安排社会实践活动,如社区服务、环保调查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辩证法的作用。
5.注重课堂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差异化教学。
-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个别辅导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存在的问题。
2.实践作业:
-分组进行社会调查,选择一个社会热点问题,运用对立统一规律进行分析,并撰写调查报告,提出解决方案。
-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辩证思维观察问题,记录至少三件运用对立统一规律分析的事件,并进行简要反思。
3.阅读作业:
-推荐学生阅读《矛盾论》等相关哲学著作,了解对立统一规律在哲学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3.深刻把握对立统一规律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具体应用,提高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教学设想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以现实生活中的案例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对立统一规律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设计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如“为什么说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思考。
3.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学会在团结合作中解决问题,克服个人主义思想。

3.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教学设计高二政治(统编版必修4)

3.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教学设计高二政治(统编版必修4)
2.对立统一规律: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事物内部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相互斗争和相互转化。
3.质量互变规律:事物发展的状态,量变引起质变,质变又引起新的量变。
4.否定之否定规律:事物发展的趋势,事物经过两次否定,实现事物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5.唯物辩证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分析社会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策略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即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辩证法原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运用辩证法分析社会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以现实生活中的实例为切入点,引发学生对唯物辩证法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认识到唯物辩证法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使学生敢于质疑、善于思考,形成独立的人格。
3.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学生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贡献力量的信心。
二、教学内容
1.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如,让学生结合所学,分析自己生活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在实践中验证。
5.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进行个性化的教学和辅导。
对于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引导他们深入探讨辩证法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对于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要耐心解答他们的疑问,帮助他们逐步掌握辩证法的基本原理。
最后,阐述否定之否定规律,引导学生理解事物发展的趋势,实现事物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3.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教学设计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

3.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教学设计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
-设计具有针对性的问题,如“如何看待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等,让学生在对问题的探讨中自然引入辩证法原理的学习。
2.利用案例分析法,结合具体实例,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辩证法规律。
-选取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案例,如科技发展、环境保护等,通过分析案例中的矛盾和发展规律,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辩证法知识。
3.创设互动式课堂,鼓励学生发表观点,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和表达能力。
3.针对本章节所学内容,设计一份思维导图,梳理辩证法的基本概念、规律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要求条理清晰,简洁明了。
4.请学生关注国内外时事,选取一个与辩证法相关的事件,分析该事件中的矛盾和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以书面形式提交,字数不限。
5.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运用辩证法原理,反思自己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总结经验教训。以日记形式记录,字数不限。
(五)总结归纳
1.教学内容: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归纳
2.教学过程: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辩证法规律,总结各个规律的基本要点。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强调重点知识。
3.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巩固知识体系,形成系统化的认识,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章节所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组织课堂讨论、辩论等活动,让学生在互动中碰撞思维火花,提高辩证分析能力。
4.强化实践教学,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安排社会调查、实践活动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辩证法原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注重差异化教学,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针对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特点,设计难易适度的教学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第三课 3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4

《第三课 3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4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包括联系、发展、矛盾等概念。

2. 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能够运用辩证法观点看待问题。

3. 培养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原理,能够运用辩证法观点分析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如何将唯物辩证法的原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培养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教学视频、图片和案例,用于辅助教学。

2. 制作PPT课件,方便课堂讲解。

3. 准备一些思考题,用于课堂讨论和课后作业。

4. 安排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以便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提出疑问:矛盾无处不在,矛盾无时不有。

我们生活在矛盾的世界里,我们需要理解矛盾的含义,以及如何正确对待和处理矛盾。

2. 举例:现实生活中的矛盾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并尝试解释其中的矛盾关系。

3.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该如何认识和理解高中政治课程《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这一主题?(二)新课讲解1. 讲解矛盾的含义和基本属性:对立统一。

通过生动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矛盾的含义和基本属性。

2. 讲解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矛盾,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引导学生理解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学会用一分为二的方法看待问题。

3. 讲解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复杂的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几个不同质的事物同时存在,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的矛盾,它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通过实例帮助学生理解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并学会分析问题时抓住主要矛盾。

4. 讲解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引导学生理解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学会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和分析问题。

(三)课堂互动1. 提问与回答:针对新课讲解内容,提出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尝试回答,增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教案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教案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唯物辩证法的起源和基本概念;2.掌握唯物辩证法的核心观点和基本方法;3.理解唯物辩证法与实证科学的关系;4.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唯物辩证法的起源与基本概念–唯物辩证法的起源–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概念2.唯物辩证法的核心观点与基本方法–对立统一规律–变质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3.唯物辩证法与实证科学的关系–唯物辩证法与实证科学的异同点–唯物辩证法对实证科学的启示4.培养辩证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辨证思维能力的重要性–辨证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运用辨证思维解决现实问题的案例三、教学设计与步骤第一步:导入与引入(5分钟)通过简要介绍唯物辩证法的起源与基本概念,激发学生对本课内容的兴趣。

第二步:讲解唯物辩证法的核心观点与基本方法(20分钟)1.对立统一规律的讲解:–什么是对立统一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对立统一规律的意义与作用2.变质规律的讲解:–什么是变质规律–变质规律与事物发展的关系–变质规律的意义与作用3.否定之否定规律的讲解:–什么是否定之否定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在事物发展中的表现–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意义与作用第三步:探讨唯物辩证法与实证科学的关系(20分钟)1.唯物辩证法与实证科学的异同点:–唯物辩证法和实证科学的共同点–唯物辩证法与实证科学的区别2.唯物辩证法对实证科学的启示:–唯物辩证法对实证科学研究方法的启示–唯物辩证法对科学发展的指导作用第四步:培养辩证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5分钟)1.培养辨证思维能力的重要性:–辨证思维能力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辨证思维能力对个人发展的意义2.辨证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阅读经典哲学著作的培养方法–反思与思考的培养方法–实践与检验的培养方法3.运用辨证思维解决现实问题的案例:–举例说明辨证思维能力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应用第五步:小结与讲评(5分钟)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小结,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过程一、复习预习1、复习内容:1、世界是永恒发展的(1)发展的普遍性A、自然是发展的B、人类社会是发展的C、人的认识是发展的(2)发展的实质A、发展的实质B、学会用发展的观点来观察和处理问题(方法论)C、发展与运动、变化的关系2、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1)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A、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为什么这么说,原因)B、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为什么这么说,原因)C、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对我们的要求(2)做好量变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A、质变与量变的含义B、量变与质变的关系C、量变与质变对我们的要求2、本课引入:有个楚国人拿着矛和盾在大街上叫卖,“我的矛是世界上最锋利的,能穿过任何坚固的东西。

”同时又喊“我的盾是世界上最坚固的,没有任何利器能穿透它。

”旁人问:“如果用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楚人张口结舌,无言以对。

寓言中的“矛盾“是人在思维过程中犯的逻辑错误,而哲学中的“矛盾”揭示的是事物客观存在的一种关系。

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

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矛盾。

那么,什么是矛盾呢?学习了矛盾对我们有什么帮助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

二、知识讲解考点1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1、矛盾的含义(1)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2)矛盾的对立属性是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是同一性。

2、矛盾的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1)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它有两方面的含义:A、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B、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

A、矛盾双方的“对立”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

B、斗争性不能作简单化理解,不能用具体形式代替哲学上的矛盾的斗争性。

3、矛盾双方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辩证关系(1)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2)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

(3)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二、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1、矛盾普遍性的含义(1)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即事事有矛盾。

(2)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每一事物从产生到灭亡都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即时时有矛盾。

(3)把握矛盾的普遍性注意三个问题:A、不能把“普遍性”理解为每一件事同周围其他各种事物之间都有矛盾。

B、人们尚未认识、还不能对其具体矛盾作出科学解释的事物,并不等于矛盾不存在。

C、人们不容易察觉的矛盾不等于矛盾就不存在了。

2、矛盾普遍性对我们的要求(1)这就要求我们都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2)方法论意义:用矛盾分析方法分析一切,所谓矛盾分析法实际上就是指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分析问题。

具体说就是既要看到事物好的一方面,也要看到事物不好的一方面。

3、矛盾特殊性的含义(1)含义: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2)意义:正是由于矛盾的特殊性,世界上的事物才会千差万别,千姿百态,整个世界才会精彩分呈,纷繁复杂。

4、矛盾特殊性的三种情况(1)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

(2)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

(3)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各有其特点。

(4)方法论意义:矛盾的特殊性原理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5、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区别:共性:概括同类事物中共同的东西;个性:事物各自的特点。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A、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B、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

世界上的事物无论怎样特殊,它总是和同类事物中的其他事物有共同之处,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由于事物范围的极其广大和发展的无限性,在一定场合为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特殊性。

反之,在一定场合是特殊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普遍性。

(4)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依据。

考点2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一、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1、主次矛盾及其辩证关系(1)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含义与区别A、主要矛盾: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B、次要矛盾: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2)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A、原来的主要矛盾解决了,或基本解决,这时原来处于次要地位的某种矛盾就会突出起来,成为主要矛盾。

B、原来的主要矛盾虽然没有解决,但是由于出现了新的情况,也会导致主次矛盾的相互转化。

(3)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关系对我们的要求:既善于抓住重点,又要统筹兼顾。

A、因为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这就要求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善于抓住重点,。

B、次要矛盾解决的好坏,对主要矛盾的解决也会产生影响。

这就要求我们在集中力量抓主要矛盾的同时,不能忽视次要矛盾的解决,要学会统筹兼顾。

2、矛盾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含义与区别(1)矛盾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含义A、矛盾的主要方面:在每一矛盾中,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的一方。

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当矛盾的主要方面发生了变化,事物的性质也就发生了变化。

B、矛盾的次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一方。

矛盾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和发展进程有一定影响。

(2)矛盾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3)矛盾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对我们的要求。

A、分清矛盾的主次方面,分清事物的主流和支流,对于我们认清形势,正确估计工作中的成绩与缺点,处理好人际关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B、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但矛盾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和发展进程有一定影响。

因此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支流既可以促进也可以阻碍主流的发展。

如果任其发展,不加控制,就有可能影响和改变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3、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统一对我们的要求。

(1)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统一的认识方法。

(2)坚持两点论的含义: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

(3)重点论的含义: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牵牛要牵牛鼻子”;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住主流。

(4)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A、两点论是有重点的两点论,而不是均衡论。

B、重点论是看到两点中的重点,而不是一点论。

C、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做到既全面又善于抓住重点和主流。

二、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含义(1)含义: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2)地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意义:(1)具体问题具体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只有从实际出发,具体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把不同质的事物区别开来。

如果离开了对矛盾特殊性的具体分析,就无法区分事物,也就谈不上正确地认识事物。

(2)具体问题具体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只有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把握事物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找到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对症下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就是指针对不同的问题,采取不同的措施。

三、例题精析【例题1】“恰是未曾着墨处,烟波浩渺满目前。

”如果一幅画中适当地留下不着色彩的空白,会收到特别的艺术效果。

这种“空白效应”体现的哲理是A.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B.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相互贯通C.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D.矛盾发展具有不平衡性【答案】B【解析】A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没有强调矛盾的普遍性,没有体现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故排除。

B选项观点正确且与题意相符,题中留下色彩的空白,收到特别的艺术效果,说明矛盾双方的相互依赖、相互贯通,故入选。

C 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没有涉及主次矛盾之间的关系,故排除。

D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没有涉及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故排除。

【例题2】2013年3月4日,受国务院发布楼市调控“新国五条”的影响,沪指暴跌3.65%,建材水泥股大幅下挫,而美丽中国概念股却逆势上涨。

材料表明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B.世界是永恒发展的C.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D.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答案】A【解析】联系是普遍的,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楼市调控“国五条”发布对沪指、建材水泥股、美丽中国概念股的影响,体现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A正确;BCD与题意不符。

【例题3】物联网技术有助于农产品种植实现智能化、自动化和精准化。

下图是用传统农耕方式和物联网技术种植番茄的不同过程。

从上图中看,运用物联网技术种植番茄是( )A.一种原始创新B.对传统种植方式的既克服又保留C.具有创新意识的理论活动D.改变了传统种植方式的内部联系【答案】B【解析】运用物联网技术种植番茄是在原有种植技术基础上的创新,是一个辩证否定的过程,不是简单的原始创新,故A项错误,B项正确;运用物联网技术种植番茄属于实践活动,C项理解错误;运用物联网技术种植番茄是根据事物自身固有的内部联系进行的创新,D项错误。

故选B。

【例题4】漫画《坚持原则》中的人错在( )A.一意孤行,没有尊重客观规律B.因循守旧,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C.生搬硬套,没有做到从实际出发D.顾此失彼,没有一分为二地看问题【答案】C【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漫画立意的领会和对“亡羊补牢”故事的理解。

从漫画中看不出主人公的“一意孤行”,也没有规律可言,A项不符合题意;主人公不是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而是没有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B项不选;认为只有“亡羊”之后才能“补牢”是对“亡羊补牢”故事寓意的生搬硬套的错误理解,违背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C 项符合题意;漫画没有涉及一分为二的方法论原则,D项不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