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动力学习题课_14章_
物理化学下
根据迁移数的定义:
表明离子迁移的速率越大,所承担运载的电量的比例越大。 根据离子迁移率的定义,
t + = U + / (U + + U - ) t - = U- / (U + + U - ) t+ + t- =1 表明迁移数大的离子对运载电量的贡献越大。
离子的电迁移率反映出离子在一定电场条件下的定向移动的快慢程度; 迁移数反映出离子承担运载电量的比例; 离子的电迁移率越大,该离子的迁移数就越大; 总之:
§ 8.2 离子的电迁移率和迁移数
电解质溶液在电场中如何导电? 阴离子向阳极移动;阳离子向阴极移动。
离子的电迁移 离子在外电场作用下发生定向移动。
离子浓度在迁移过程中发生怎样的变化? 把电解质溶液分成本体区域和电极区域(阳极区域和阴极区域): 在溶液本体区域内任意位置无论正、负离子的迁移,都会有相邻位置
原电池
化学能
电能
电解池
溶液的导电性 ——— 第八章内容;
电极电势的产生 —— 第九章内容;
外加电动势与可逆的偏差——第十章内容
电化学在科学研究和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1、电化学测试 pH、电导、离子选择电极(直接测定离子浓度) 、 电位滴定、 电导滴定、极谱分析、库仑分析、电化学传感器
2、电化学工业 电解(冶炼、精炼)、电镀、化学电源(燃料电池、锂离子电池) 电催化、电合成反应
电导率:电阻率的倒数称为电导率,单位是 S • m-1 ( 或Ω-1 • m-1 ) κ = 1/ρ
G= κA/l 电导率的物理意义是指长 1m、截面积为 1m2 的导体的电导; 电导率值越大,说明该导体越容易导电。
大学化学习题 (14)
(3) 由导出的速率方程可见,该反应对O3为二级, 对O2为负一级,总反应级数为一级。 (4)由于总反应级数为一级,其速率常数单位为s-1 O3
k+ k_
(5)第一步反应
O2 + O
的ΔrHmθ(设不随温度变化) ΔrHmθ = ΔfHmθ(O) – ΔfHmθ(O3)=105.1 kJ· mol-1 ΔrUmθ = ΔrHmθ – RT=102.6 kJ· mol-1
k bpHI r k 1 bpHI
8
即要求出表达式中的k和b
根据题意,高压下:
kbpHI r k k1 5.0 10 4 Pa s 1 1 bpHI
∴ k = 5.0×104 Pa· s-1 低压下: bpHI
rk
1 bpHI
kbpHI k 2 pHI
例5、试证明,相同反应级数的平行反应:
ki Ei Ea ki
证:设一平行反应,反应级数相同,速率常数和活
化能分别为ki , Ei,产物的总浓度为x,反应物的起始
浓度为a,则反应速率公式为:
dx n n ki ( a x ) k ( a x ) dt
所以 k=Σki
1
根据阿累尼乌斯公式 d ln ki 1 d ki Ea d ln k 2 ki dT dT RT dT
则 kb =k2=50 s-1 ∴ b = 1.0×10-3 Pa-1 速率方程为: kbpHI 50 pHI
r
1 bpHI
1 10 pHI
3
当r = 2.5×104 Pa· s-1时,pHI= 1.0×103 Pa
9
例9、25℃有氧存在时, 臭氧分解机理为: O3
化学教案–《化学动力学》
化学教案–《化学动力学》教案化学教案–《化学动力学》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掌握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能够运用化学动力学原理分析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讨论交流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2. 教学难点:实验探究过程中的数据分析与处理,化学反应速率公式的推导与应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实验药品。
2. 学生准备:实验报告本、笔。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引入课题:化学动力学。
(二)新课讲解1. 讲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强调反应速率与反应物的浓度、温度、催化剂等因素的关系。
2.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实际意义。
(三)实验探究1. 实验目的:探究不同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2. 实验步骤:a. 准备实验器材和药品,包括试管、滴管、酒精灯、铁架台、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等。
b. 实验一: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分别配制不同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加入相同体积的硫酸铜溶液,观察反应速率的变化。
c. 实验二:探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将氢氧化钠溶液加热,观察反应速率的变化。
d. 实验三:探究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加入不同催化剂,观察反应速率的变化。
3. 数据记录与处理:让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结论。
(四)讨论交流1.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实验结果,分析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2. 教师点评:总结讨论结果,强调化学反应速率与实际应用的关系。
(五)巩固练习1. 课堂练习: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课后作业:查阅资料,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有机化学(第二版)课后答案
有机化学(第二版)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1-1 扼要解释下列术语.(1)有机化合物(2) 键能、键的离解能(3) 键长(4) 极性键(5) σ键(6)π键(7) 活性中间体(8) 亲电试剂(9) 亲核试剂(10)Lewis碱(11)溶剂化作用(12) 诱导效应(13)动力学控制反应(14) 热力学控制反应答:(1)有机化合物-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2) 键能:由原子形成共价键所放出的能量,或共价键断裂成两个原子所吸收的能量称为键能。
)键的离解能:共价键断裂成两个原子所吸收的能量称为键能。
以双原子分子AB为例,将1mol 气态的AB拆开成气态的A和B原子所需的能量,叫做A—B键的离解能。
应注意的是,对于多原子分子,键能与键的离解能是不同的。
分子中多个同类型的键的离解能之平均值为键能E。
(3) 键长:形成共价键的两个原子核之间距离称为键长。
(4) 极性键: 两个不同原子组成的共价键,由于两原子的电负性不同, 成键电子云非对称地分布在两原子核周围,在电负性大的原子一端电子云密度较大,具有部分负电荷性质,另一端电子云密度较小具有部分正电荷性质,这种键具有极性,称为极性共价键。
(5) σ键:原子轨道沿着轨道的对称轴的方向互相交叠时产生σ分子轨道, 所形成的键叫σ键。
(6) π键:由原子轨道侧面交叠时而产生π分子轨道,所形成的键叫π键。
(7) 活性中间体:通常是指高活泼性的物质,在反应中只以一种”短寿命”的中间物种存在,很难分离出来,,如碳正离子, 碳负离子等。
(8) 亲电试剂:在反应过程中,如果试剂从有机化合物中与它反应的那个原子获得电子对并与之共有形成化学键,这种试剂叫亲电试剂。
、(9) 亲核试剂:在反应过程中,如果试剂把电子对给予有机化合物与它反应的那个原子并与之共有形成化学键,这种试剂叫亲核试剂。
(10) Lewis碱:能提供电子对的物种称为Lewis碱。
(11)溶剂化作用:在溶液中,溶质被溶剂分子所包围的现象称为溶剂化作用。
习题课---电化学_动力学部分
《物理化学》习题课 (电化学、动力学部分)(中科院2009硕士入学考试)1. 某药物分解反应为一级反应,298K 时,反应速率常数k 为0.46h -1,若服用该药物0.16g ,则体内停留多长时间分解90%?A) 3h B) 5h C) 4.6h D) 6h2. 升高温度可以增加反应速率,主要原因是A) 增加分子总 B) 增加活化分子总数C) 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D) 使反应向吸热方向进行3. 浓度为0.001 mol/L 的硫酸钠溶液的电导率为0.026 S.cm 2,当该溶液饱和了硫酸钙以后,电导率上升为0.070 S.cm 2,求硫酸钙的活度积(已知Na +与1/2Ca 2+的摩尔电导率分别为5.0×10-3和6.0×10-3 S.m 2.mol -1)4. 某气相反应12()()()k k A g B g C g −−→+←−−,在298K 时,K 1=0.2s -1,K 2=5×10-6 pa ∙s -1,当温度升高到310K 时,K 1和K 2均增加1倍,求:(1)298K 的平衡常数; (2)正逆反应的表观活化能; (3)反应的r m H ∆; (4)在298K 时,A 的起始压力为101.325kpa ,总压力到151.99kpa 时,需时间多少?(中科院2007硕士入学考试)5. 某反应的速率常数与各基元反应的速率常数的关系为124()2k k k k =,则该反应的表观活化能E a 与各基元反应活化能的关系为: (A) 21412a E E E E =+- (B) 2141()2a E E E E =+- (C) 1/2214(2)a E E E E =+- (D) 214a E E E E =+-6. 在化学反应动力学中,反应级数是个宏观的概念,其值 。
(A )只能是正整数; (B )可正、可负、可为零,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C )只能是0,1,2,3,· ; (D )无法确定。
题解(三)化学动力学80B201003
习题解答 ---- 化学动力学
5. 通过热力学计算说明下列水结冰过程: H2O(l)→H2O(s) 在298.15K的标准态时能否自发进行.已知冰在298.15 K时的标准摩尔生成吉布斯函数为-236.7kJmol-1 . kJmol 解: r Gm (298.15K) = ∑vB,m f Gm(298.15K) = f Gm (冰) - f Gm (水) = [(- 236.7 ) – ( - 237.1)] kJmol-1 = 0.4 kJmol-1>0 故这个过程在298.15K的标准态时不能自发进行.
r Gm
增大
, ,
v(正) 增大 适用公式:
K 减小 v(逆)增大
T2 T 1 TT2 1
, .
K2 r Hm ln = K1 R
7
习题解答 ---- 化学动力学
(2)对于下列反应: C (s) + CO2(g) 2CO(g) ;
r Gm (298.15 K)=172.5 kJmol-1 若增加总压力或升高温度或加入催化剂,则反应速率
AgBr (s) 170.1 -96.90
1 Ag(s) + Br2(l) 2
f Gm / J mol-1 K -1
42.55 0
152.231 0
r S m (298.15K) = ∑ vB S m,B (298.15K)
= 42.55 + 0.5×152.231-170.1 0.5×152.231-1 -1 = -51.4 Jmol K
9
习题解答 ---- 化学动力学
3. 不用查表,将下列物质按其标准熵 S m (298.15K)值 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并简单说明理由. (a)K(s), (b)Na(s), (c)Br2(l), (d)Br2(g),(e)KCl(s); 解: d > c > e > a > b : 同一物质的熵值:气体 >液体的熵 >固体熵; 分子结构复杂的物质熵比较大; 原子量大的物质熵比较大. 大.
第七章 动力学习题课
为自由基,则反应活化能等于:
(A) 0.30 BC
(B)0.05 BC
(C) 0.05 BC + Hm (D)0.05 BC - Hm
答案:B
.
5. 某反应在指定温度下,速率常数k为4.62×10-2 min-1,反应物初始浓度为0.1 mol·dm-3 ,该反应 的半衰期应是:
238U ─→ 206Pb + 8 4He 由实验测得 238U 的半衰 期 t = 4.51×109a (a代表年),求该陨石的年龄。
解:
238U ──→ 206Pb + 8 4He
t = 0 n0 t=t n
00 n0- n 8(n0- n) = n'
t = (1/k )×ln(n0/n)
.
n’= 8(n0- n) = pV/(RT) =(101325×20.77×10-9 )/(8.314×298) = 9.271×10-10 mol n =W(238U)/M(238U)= 6.3×10-8/238 = 2.65×10-10 mol n0 = n'/8 + n= 3.81×10-10 mol k = 0.693/t1/2= 0.693/4.51×109 = 1.54×10-10 a-1 故陨石的年龄:
1.0
初速 /mol·dm-3·s-1
0.15
2.0
1.0
0.30
3.0
1.0
0.45
1.0
2.0
0.15
1.0
3.0
0.15
此反应的速率方程为:
(A) r = k cB
(B) r = k cAcB
大学化学教材
大学化学教材1、大学化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大学化学教程——高等学校教材3、新大学化学(第二版)4、大学化学——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5、化学功能材料概论——高等学校教材6、新编普通化学/21世纪高等院校教材7、大学基础化学/高等学校教材8、大学化学9、大学化学10、大学普通化学(第六版)11、大学化学教程——21世纪高等院校教材12、大学化学13、化学实验教程——高等学校教材14、大学化学(高等学校教学用书)15、大学化学原理及应用(上下)/高等学校教材16、大学化学教程/高等学校教材17、大学基础化学/新世纪高职高专教材18、新大学化学19、大学化学原理及应用·上下册20、普通化学(英文版)21、近代高分子科学22、绿色化学与环境23、普通化学简明教程24、大学化学(第二版)——高等学校教材1、大学化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作者:金继红主编•丛书名:•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ISBN:9787502597221•出版时间:2007-1-1•版次:1•印次:1•页数:403•字数:679000•纸张:胶版纸•包装:平装•开本:16开•定价:39 元当当价:30.6 元折扣:78折节省:8.40元钻石vip价:30.60 元••共有顾客评论0条内容提要本书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注意与中学化学的衔接,力求理论联系实际,概念阐述准确,深入浅出,循序渐进,便于教师教学和学生自学。
本书包括物质的聚集状态、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相平衡、化学平衡、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含酸碱滴定、重量分析)、氧化还原和电化学基础(含氧化—还原滴定)、原子结构、分子结构、晶体结构、配位化合物(含配位滴定)、单质和无机化合物、表面与胶体、环境化学及材料化学等内容。
本书可供高等学校非化学化工类专业对化学要求较多的材料、地质、能源、环境、冶金、海洋等专业的基础化学教学使用。
(完整版)化学动力学习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1.对元反应A+2B→C,若将其反应速率方程写为下列形式, 则k A 、k B 、k C 间的关系应为:( )A k A = kB = kC B k A =2 k B = k C C k A =1/2 k B = k C [解]C ,反应速率之比r A :r B :r C =1:2:1,k A :k B :k C=1:2:12.某反应,无论反应物初始浓度为多少, 在相同时间和温度时, 反应物消耗的浓度为定值,此反应是A 负级数反应B 一级反应C 零级反应D 二级反应 [解]C ,一级反应积分速率方程C A ,0-C A =kt ,反应物浓度的消耗C A ,0-C A 就是与k 和t 有关,k 和温度有关,当温度和时间相同时,反应物浓度的消耗是定值。
3.关于反应级数的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只有基元反应的级数是正整数 B 反应级数不会小于零C 反应总级数一定大于对任一反应物级数D 反应级数都可通过实验来确定 [解]D ,4.某反应,A→Y,其速率系数k A =6.93min -1,则该反应物A 的浓度从1.0mol ×dm -3变到0.5 mol ×dm -3所需时间是( )A 0.2minB 0.1minC 1min[解]B ,从速率系数的单位判断是一级反应,代入积分速率方程,0lnA AC kt C =,1ln6.930.5t =,t=0.1min 。
5.某反应,A→Y,如果反应物A 的浓度减少一半,它的半衰期也缩短一半,则该反应的级数为( )A 零级B 一级C 二级[解]A ,半衰期与浓度成正比,所以是零级反应。
6.某化学反应的速率常数为2.0mol ·l -1·s -1,该化学反应的级数为 A.1 B.2 C.0 D.-1 [解]C ,从速率常数的单位判断是零级反应。
7.放射性Pb 201的半衰期为8小时,1克放射性Pb 201经24小时衰变后还剩 A.1/3g B.1/4g C.1/8g D.0gBA B B d d c c k t c =-B A C C d d c c k t c =B A A A d d c c k t c =-[解]C ,放射性元素的衰变是一级反应,通过半衰期公式12ln 2t k =,ln 28k =,再代入一级反应积分速率方程,,0lnA AC ktC =,起始浓度为1g ,1ln 2n*248A C =,18A C g =。
【2019年整理】化学反应动力学习题(可打印修改) (2)
二、 选择题 1.(C);2.(B);
三、 填空题 1. 一、是非题 下列各题中的叙述是否正确?正确的选“√”,错误的选“×”。
√ × 1. 设对行反应正方向是放热的,并假定正、逆都是元反应,则升高温度更利 于增大正反应的速率系数。
√ × 2.若反应 A
Y,对 A 为零级,则 A 的半衰期
。
二、选择题
2. 3. kA=0.01 mol-1×dm3×s-1 t1/2=100 s
4. t1/2=15min 5. k(310K)/k(300K)=25.36
1. 二甲醚的气相分解是一级反应:CH3OCH3(g)
CH4(g)+ H2(g) + CO(g)
504℃时把二甲醚充入真空的定容反应器内,测得时间 t 时总压力 pt, 总数据如下:
N2O2 (快);
N2O2+O2
2NO2 (慢)。
又已知 2NO
U Δ N2O2 的 r m <0。试导出总反应的动力学方程式,并解释其反应级数及
对比实验 1, 2:
B 过量: 实验 1: 实验 3
则 b=2。
两式相除,得 4=4×2a-1,则 a=1。反应速率方程为:-dpA/dt=kApApB2
由实验 1 数据,
=1.13×10-10 Pa2×h-1。
4.[题解]:(1)据 Arrhenius 方程的不定积分式: 给 kA=f(T)的经验式对比,得
在以下各小题的“
”处填上答案。
1.链反应的一般步骤是(i)
;(ii)
;(iii)
。
答案:一、是非题 1. √; 2. √;
二、选择题 1.(B); 2.(B); 3.(C);
三、填空题 1.链的引发 链的传递 链的终止
徐寿昌主编《有机化学》(第二版)-课后1-13章习题答案
H·+Cl2HCl +·Cl△H3
(1)计算各步△H值:
(2)为什么这个反应历程比2.7节所述历程可能性小?
解:
(1)△H1=+243Jk/mole
△H2=435-349=+86Jk/mole
△H3=243-431=-188Jk/mol
(2)因为这个反应历程△H2=435-349=+86Jk/mole而2.7节
(4)
1-己烯-5-炔
(5)
2-氯-3-己炔
(6)
4-乙烯基-4-庚烯-2-炔
(7)
1,3,5-己三烯
3.写出下列化合物的构造式。
(1)
4-甲基-1-戊炔
(2)
3-甲基-3-戊烯-1-炔
(3)
二异丙基乙炔
(4)
1,5-己二炔
(5)
异戊二烯
(6)
丁苯橡胶
(7)
乙基叔丁基乙炔
4.写出1-丁炔与下列试剂作用的反应式。
1.2,2,3,3-四甲基戊烷2,2,3-二甲基庚烷
3、2,2,4-三甲基戊烷4、2,4-二甲基-4-乙基庚烷
5、2-甲基-3-乙基己烷6、三乙基甲烷
7、甲基乙基异丙基甲烷8、乙基异丁基叔丁基甲烷
3.用不同符号表示下列化合物中伯、仲、叔、季碳原子
4.下列各化合物的命名对吗?如有错误的话,指出错在那里?试正确命名之。
(2)计算链增长一步△H值。
解:链引发:Cl22 Cl·
链增长:CH3CH3+·Cl CH3CH2·+ HCl
CH3CH2·+ Cl2CH3CH2Cl + Cl·
给水工程14-21章课后思考题与习题答案-整合版
给水工程14-21章课后思考题与习题答案-整合版答:CMB和CSTR反应器内的混合是两种不同的混合。
前者是同时进入反应器又同时流出反应器的相同物料之间的混合,所有物料在反应器内停留时间相同;后者是在不同时间进入反应器又在不同时间流出反应器的物料之间的混合,物料在反应器内停留时间各不相同,理论上,反应器内物料的停留时间由0至无穷大。
这种停留时间不同的物料之间混合,在化学反应工程上称之为“返混”。
显然,在PF反应器内,是不存在返混现象的。
造成返混的原因,主要是环流、对流、短流、流速不均匀、设备中存在死角以及物质扩散等等。
返混:广义地说,泛指不同时间进入系统的物料之间的混合,狭义地说,返混专指物料逆流动方向的流动和混合。
8、PF型和CMB型反应器为什么效果相同?两者优缺点比较。
答:在推流型反应器的起端(或开始阶段),物料是在C0的高浓度下进行反应,反应速度很快。
沿着液流方向,随着流程增加(或反应时间的延续),物料浓度逐渐降低,反应速度也随之逐渐减小。
这与间歇式反应器的反应过程是完全一样的。
介它优于间歇式反应器的在于:间歇式反应器除了反应时间以外,还需考滤投料和卸料时间,而推流型反应器为连续操作。
9.为什么CSTR型反应器生产能力低于PF型?在PF反应器内,液流以相同流速平行流动,物料浓度在垂直于流动方向完全混合均匀,但沿流动反向绝无混合现象,物料浓度在流动方向形成浓度梯度。
而在CSTR型反应器内,物料完全均匀混合,无论进口端还是出口端,浓度都相同。
PF型反应器在进口端是在高浓度C0下进行反应,反应速率高,只是在出口端才在低浓度Ce下进行反应。
而CSTR型始终在低浓度Ce下进行反应,故反应器始终处于低反应速率下操作,这就是CSTR型反应器生产能力低于PF型的原因。
10、何谓“纵向分散模型”(PFD)?纵向分散模型对水处理设备的分析研究有何作用?(7’)答:实际反应器总是介于推流型和完全混合连续流型之间。
化学动力学基础(习题课)20121212
k
298K
ln 2
H t1/
2
ln 2 0.01moldm3 1.0h
69.3
mol dm 3
h1
k
308K
ln 2
H t1/
2
ln 2 0.01moldm3
0.5h
138.6
mol dm 3
(3)
ln
k (308K) k (298K)
解:
k1
1 t
ln
1
1
y
1 1h
ln
1
1 0.75
ln
4h1
当 t=2h 时
ln4=
1 2
ln
1
1
y
1-y = 6.25%
(2)运用 a=b 的二级反应公式
k2
1 ta
1
y
y
1 1h
a
0.75 1 0.75
3 h1 a
当 t=2h 时
3 a
1 2a
1
y
k2[H2
](
k1 k5
)
1 2
[Br2
1
]2
k3[Br2 ] k4[HBr]
(6)代入(4),得:
d[HBr] dt
2k2k3
(
k1 k5
)
1 2
[Br2
3
]2
k3[Br2 ] k4[HBr]
(7)式分子、分母消去 k3[Br2 ] ;
第十一章化学动力学基础(一)练习题及答案
第十一章化学动力学基础(一)练习题一、选择题1. 某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为2A →P,则在动力学研究表明该反应为:( )(A) 二级反应(B) 基元反应(C) 双分子反应(D) 以上都无法确定2. 对下面反应来说,当用-(d[N2]/dt)表示其反应速率时,与此速率相当的表示是:( )3H2(g)+ N2(g)= 2NH3(g)(A) 2(d[NH3]/dt)(B) 1/3(d[H2]/dt(C) -1/2(d[NH3]/dt)(D) 1/2(d[NH3]/dt)3. 某化学反应为2A + B →P,实验测定其速率常数为k = 0.25 (mol • dm-3)-1• s-1, 则该反应的级数为:( )(A) 零级反应(B) 一级反应(C) 二级反应(D) 三级反应4. 某一基元反应为mA →P,动力学方程为r = k[A]m,[A]的单位是mol • dm-3,时间的单位是s,则k的单位是:( )(A) mol(1 - m)• dm3(m - 1)• s-1(B) mol- m• dm3m• s-1(C) mol(m - 1)• dm3(1 - m)• s-1(D) mol m• dm-3m• s-15. 某气相反应在400 K时的k p = 10-3 kPa-1• s-1,若用k c表示应等于:( )(A) 3326 (mol • dm-3)-1• s-1(B) 3.326 (mol • dm-3)-1• s-1(C) 3.01 × 10-4(mol • dm-3)-1• s-1(D) 3.01 × 10-7(mol • dm-3)-1• s-16. 某反应,当反应物反应掉5/9所需时间是它反应掉1/3所需时间的2倍,则该反应时:( )(A) 3/2级反应(B) 二级反应(C) 一级反应(D) 零级反应7. 有两个都是一级反应的平行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k总= k1 +k2(B) E总= E1 +E2(C) k1/k2 = [B]/[C] (D) t1/2 = ln2/(k1 + k2)8. 某一分解反应,当反应物浓度为0.2 mol•L-1,反应速率为0.3 mol•L-1•s-1。
【免费下载】物理化学—动力学练习题及参考答案1
20. 在 300 K 时, 鲜牛奶 5 h 后即变酸, 但在 275 K 的冰箱里,可保存 50 h,
牛奶变酸反应的活化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采用 32P 标记的五氯化磷 t1/2 为 14.3 d, 经___________d 后, 放射性衰 变到起始值的 1/1000。
的指前因子相同而活化能不同,E1 为 120 kJ·mol-1,E2 为 80 kJ·mol-1,则
当在 1000K 进行时,两个反应速率常数的比是:
(A) k1/k2= 8.138×10-3
(C) k1/k2= 1.55×10-5
3. 如果臭氧 (O3) 分解反应 2O3→ 3O2 的反应机理是:
36
对于反应 X + 2Y → 3Z,[Z] 增加的初始速率为: (
)
(A) 对 X 和 Y 均为一级
(B) 对 X 一级,对 Y 零级
(C) 对 X 二级,对 Y 为一级 (D) 对 X 四级,对 Y 为二级
9. 一级反应,反应物反应掉 1/n 所需要的时间是: (
)
(A) -0.6932/k
(B) (2.303/k) lg[n/(n-1)]
O3→ O + O2
O + O3→ 2O2
请你指出这个反应对 O3 而言可
(1)
(2)
4. 化学反应速率常数的 Arrhenius 关系式能成立的范围是: (
(A) 对任何反应在任何温度范围内
(B) 对某些反应在任何温度范围内
(C) 对任何反应在一定温度范围内
动力学 1A 一、选择题
1. 连串反应 A k1 B k2 C 其中 k1= 0.1 min-1, k2= 0.2 min-1,假
物理化学第十三、十四章习题课内容
物理化学第十三、十四章习题课内容-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第十三章表面现象习题课内容一、单选题:2.在液面上,某一小面积S周围表面对S有表面张力,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表面张力与液面垂直;(B) 表面张力与S的周边垂直;(C) 表面张力沿周边与表面相切;(D) 表面张力的合力在凸液面指向液体内部(曲面球心),在凹液面指向液体外部。
4.一个玻璃毛细管分别插入25℃和75℃的水中,则毛细管中的水在两不同温度水中上升的高度:(A) 相同; (B) 无法确定;(C) 25℃水中高于75℃水中;(D) 75℃水中高于25℃水中。
8.已知20℃时水~空气的界面张力为7.27 × 10-2N·m-1,当在20℃和p下可逆地增加水的表面积4cm2,则系统的ΔG为:(A) 2.91 × 10-5 J ; (B) 2.91 × 10-1 J ;(C) -2.91 × 10-5 J ; (D) -2.91 ×10-1 J 。
12.在一个密闭的容器中,有大小不同的两个水珠,长期放置后,会发生:(A) 大水珠变大,小水珠变小;(B) 大水珠变大,小水珠变大;(C) 大水珠变小,小水珠变大;(D) 大水珠,小水珠均变小。
22.25℃时,乙醇水溶液的表面张力与浓度的关系为:σ(N·m-1) = 0.072 - 5 ×10-4c(mol·dm-3) + 2 ×10-4c2(mol·dm-3)。
若要使表面吸附为正吸附,则要求浓度c(mol·dm-3)应该:(A) > 0.5 ;(B) < 0.5 ;(C) > 1.25 ;(D) <1.25 。
28.矿石浮选法的原理是根据表面活性剂的:(A) 乳化作用;(B) 增溶作用;(C) 去污作用;(D) 润湿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分解反应 NO(g) → N2(g)+ O2(g) 根据题意,由二级反应半衰期公式 根据题意,由二级反应半衰期公式t =1/(kp p0) 得: (1) kp (967K) = 1.687×10-8 Pa-1 s-1 × (2) t=0 t NO(g) → N2(g) + O2(g) p0 p0–p 0 p/2 p0/4 0 p/2 p0/4 即: p总=p0
dcA = kcA dt
cA, ln 0 = kt cA
ln 2 t1 / 2 = k
2. 二级反应 (k/ mol-1dm3 s-1):
2A → P
k
dcA = kcA2 dt
1 1 = kt cA cA, 0
t1 / 2 =
1 kcA, 0
A + B→P
k
dx = k(a x)(b x) dt
对于(理想气体 气相反应 对于 理想气体)气相反应 :p = cRT 理想气体 dpA -1 n r '/ Pa s = = k p pA adt
k p = kc ( RT )1 n
k / mol1-n (dm 3 ) n-1 s -1
注意: 注意:单位换算
二、简单级数反应
k 1. 一级反应 (k/s-1) : A ―→ B
dci = kcNO2 cF2 解:根据速率方程表达式 r = vi dt
nNO2 nF2 dni =k viVdt V2
dnNO F dni k ∴ = nNO2 nF2 = 2dt vi dt V
2
的物质的量为x, 解:设生成NO2F的物质的量为 则:nNO2=2-x, n(F2)=3-x/2, 设生成 的物质的量为
第十四章 化学动力学 习题讨论课
概念与公式 例1 例5 例9 例2 例6 例10 例3 例7 例11 例4 例8
(一)概念和公式
一、反应速率表达式:aA → bB 反应速率表达式:
dnB dcB dξ r / mol dm s = = = Vdt vBVdt vB dt
-3 -1
dcA n r= = kc c A adt
P(总)= 3/2p0 –p/2 总
当P(总) = 3.10 ×104 Pa时: 总 时 P(NO2) = 3p0 –2p (总)= 1.30 ×104 Pa 3p
1 1 1 1 由二级反应速率公式: 由二级反应速率公式: kC t = = RT p p0 c c0
RT 1 1 8.314 × 673 1 1 t= = = 44.4 s 4 3 kc p p0 4.65 × 10 × 10 1.3 2.5
kc
dpA n = k p pA dt kc 气体设为理想气体,试证明: 气体设为理想气体,试证明:k p = ( RT )n1
若以压力代替浓度,速率方程为 若以压力代替浓度,速率方程为:
dcA n = kc c A 证明: 代入: 证明:将cA=pA/RT代入: 代入 dt
kc dcA 1 dpA pA n pA = = kc = dt RT dt ( RT )n RT
T/K p0/kPa t1/2/s 967 39.20 1520 1030 48.00 212 1085 46.00 53
试求: 反应在 反应在967K时的速率常数; 时的速率常数; 试求 (1)反应在 时的速率常数 (2) t = t1/2 时反应混合物中 2的物质的量分数; 时反应混合物中N 的物质的量分数; (3) 活化能 a。 活化能E 。
Ea lnk = + lnA RT
k( T2 ) Ea 1 1 ln = k( T1 ) R T1 T2
(二)例题和练习题
例1、选择、填空 选择、 1. 对于反应2NO2=2NO+O2,其反应速率表达式为( D ) 对于反应 其反应速率表达式为(
(A) 2dcNO2 dt dcNO2 2dcNO dcO2 = = dt dt
' ln(t1 / 2 / t1 / 2 ) n = 1 ln(c 0 / c'0 )
微分法: 微分法:
ln(r1 / r2 ) n= ln(c1 / c 2 )
过量浓度法、 隔离法 (过量浓度法、降级法 过量浓度法 降级法)
四、阿累尼乌斯公式
k = Ae
Ea / RT
Ea d ln k = 2 dT dT RT
n
dpA n = k p pA 而 dt
kc ∴ kp = ( R T )n1
例4. 气相反应 2NO2 + F2 →2NO2F, 当2molNO2和3molF2 在 400dm3的反应釜中混合,已知 的反应釜中混合,已知300K时k=38mol-1dm3s-1, 时 反应速率方程为r 计算10s后 反应速率方程为 =kcNO2cF2,计算 后NO2, F2, NO2F在 在 反应釜中物质的量。 反应釜中物质的量。
5. n 级反应 (k/mol1-ndm3(n-1)s-1 )
dcA = kcAn dt
1 cA
n1
1 cA, 0
n1
= (n 1)kt
t1/ 2 =
B kcA,n1 0
三、反应级数的测定
代数尝试法 尝试法
积分法: 积分法:
半衰期法
作图尝试法
ln t1 2 = ln B + (1 n) lnc0
则该反应的总级数是___级 的单位______。 则该反应的总级数是 1 级,k的单位 S-1 。 的单位 3. 某反应的转化率分别为 某反应的转化率分别为50%,75%,87.5%, 所须时间分 , , 别为t1/2, 2t1/2 , 3t1/2 ,则该反应对此物质的级数为____。 别为 则该反应对此物质的级数为 1 。
m dcA = kcA 反应mA → nB,其速率表达式为: 例2. 反应 ,其速率表达式为: dt dc
其
B
dt
= ??
解:根据速率表达式 根据速率表达式
1 dcA 1 dcB = m dt n dt
dcB n dcA n = = kcA m dt m dt m
dcA n = kc c A → 速率方程为: 例3. 气相反应 nA P ,速率方程为: dt
dcNO2 dt
2 = kcNO2
求起始压力为2.5 ×104 Pa的NO2在密闭定 (1)400℃时,求起始压力为 ) ℃ 的 容反应器中反应至总压力达到3.1 ×104 Pa所需时间 所需时间; 容反应器中反应至总压力达到 所需时间 的值。 (2)求该反应的表观活化能 a和指前因子 的值。 )求该反应的表kt a b a(b x)
设:cA,0=a, cB,0=b
3. 零级反应 (k/moldm-3s-1)
A→B
k
dcA =k dt
cA, cA = kt 0
t1 / 2
c A, = 0 2k
4. 三 级反应 (k/mol-2dm6s-1)
dx = k (a x )3 dt 1 1 2 = 2kt (a x )2 a t1 / 2 = 3 2ka 2
(2) 由题给 k与T的关系式和 的关系式和Arrhenius.eq. 与 的关系式和
Ea 12.6 × 103 ln k = + ln A = + 20.26 RT T /K
Ea =12.6 ×103 ×R=104.8kJmol-1 A = e20.26=6.29 ×108 mol-1dm3s-1
1 6(2 x ) 38 × 10 ln = 2 6 2(6 x ) 400
实验发现, 在等温条件下NO分解反应的半衰期与 分解反应的半衰期与NO 例5. 实验发现 在等温条件下 分解反应的半衰期与 的初始压力p 成反比。不同温度时测得如下数据: 的初始压力 0成反比。不同温度时测得如下数据:
k+ B(g) + C(g) → g 某气相1-2级对峙反应 级对峙反应: 例7. 某气相 级对峙反应: A(g) ← k
298K时,k+=0.20s-1, k-=5.0×10-9 Pa-1s-1, 当温度升 时 × 均增大一倍。 到310K时,k+和 k-均增大一倍。试计算 时 (1) 该反应在 该反应在298K时的 θ; 时的K 时的 (2) 正逆向反应的活化能; 正逆向反应的活化能; (3) 总反应的 rHm; (4) 298K时, 若反应物的起始压力 A,0=1.0 ×105 Pa , 时 若反应物的起始压力p 则当总压力达到1.5 ×105Pa 需多少时间? 需多少时间? 则当总压力达到
从题意可知该反应为二级反应。 解: 从题意可知该反应为二级反应。 根据二级反应的速率公式,必须先求出 和 根据二级反应的速率公式,必须先求出k和p(NO2) (1) 673K时,反应的速率常数为: 时 反应的速率常数为: k = 4.65 mol-1dm3s-1 = 4.65 ×10-3 mol-1m3s-1 NO2 → NO + O2 t=0 t: p0 p 0 p0 –p 0 (p0 –p )/2 则 P(NO2)= 3p0 –2p (总) 总
dx k = (2 x )(3 x / 2) 2dt V
dx k = (2 x )(6 x ) dt V
∫
x 0
dx k = (2 x )(6 x ) V
∫
t 0
dt
x=nNO2F= 1.97mol nNO2=2-x=0.03mol nF2=3-x/2=2.01mol
1 b( a x ) k ln = t a b a (b x ) V
从题给的k 单位看出,速率常数不是k 而是k 解:(1) 从题给的 - 单位看出,速率常数不是 c ,而是 p 。 由平衡常数与速率常数的关系可知: 由平衡常数与速率常数的关系可知:
Kp = k p ,+ k p , = 0.20 Pa = 4.0 × 107 Pa 5.0 × 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