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的抗凝治疗
房颤患者抗凝治疗药物的策略
房颤患者抗凝治疗药物的策略第一部分:房颤患者管理的指南更新CHA2DS2-VASc评分系统从2012年开始,国内外关于房颤的指南不断更新。
对于房颤的卒中风险的评估存在着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
最初使用的CHADS2评分系统将心衰,高血压,高龄,糖尿病,既往卒中或者TIA病史都纳入了这个评分系统。
分数越高,发生卒中的风险越大。
当时,很多指南都推荐使用CHADS2评分系统来评估房颤患者的卒中风险,包括2016年ACC房颤管理指南、2010年ESC房颤管理指南、2012年房颤抗凝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加拿大房颤管理指南、美国胸科医师协会(ACCP)房颤管理指南等。
此后,有更多的研究发现,血管疾病、女性、高龄(65-74岁)也都是房颤患者发生卒中的高危因素。
于是,就诞生了CHA2DS2-VASc评分系统。
在CHA2DS2-VASc 评分系统中,心衰,高血压,糖尿病各计1分。
高龄(≧75岁)、有既往卒中、血栓栓塞史或者TIA史计2分。
此外,新增的指标包括血管疾病、女性、高龄(65-74岁)各计1分。
因此,CHA2DS2-VASc 评分系统的最高得分为9分。
CHA2DS2-VASc评分系统的优点在于将原来CHADS2评分系统中低风险的患者进行了更精确的识别。
CHA2DS2-VASc评分系统提高了对于血栓栓塞风险的预测能力,显著改善了中低危卒中的分类,重新划分了患者尤其是老年女性患者的卒中风险。
CHA2DS2-VASc评分系统已经为临床广泛采用。
因此,近年的房颤管理指南,例如2012年ESC的房颤管理指南,欧洲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服用新型口服抗凝剂指南,2014年NICE房颤管理指南,2014年ACC/AHA房颤管理指南等,一致推荐使用CHA2DS2-VASc评分系统。
当然,临床评分系统是基于最新的临床研究而开发出来的,本身也是在不断的发展中的。
房颤尤其是无症状的房颤,有时候很难发现。
这就需要进行长时间的监测,例如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Holter),2-4周长程Holter,植入式芯片等手段。
房颤的最好治疗方法用药
房颤的最好治疗方法用药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患者在心脏的上部心房出现不规律的心跳,导致心脏泵血功能减弱,容易引发血栓形成,增加中风的风险。
因此,对于房颤患者来说,及时有效的治疗尤为重要。
在治疗房颤的过程中,药物治疗是一种常见的方法,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房颤的最好治疗方法用药。
1. 抗凝治疗。
由于房颤患者心房内血液淤滞的风险增加,因此抗凝治疗是十分重要的。
目前常用的抗凝药物包括华法林、利伐沙班等。
这些药物可以有效地减少血栓的形成,降低中风的风险。
在使用抗凝药物的过程中,患者需要进行定期的凝血功能监测,确保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2. 心率控制药物。
对于房颤患者来说,心率控制也是十分重要的。
常用的心率控制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等。
这些药物可以有效地控制心率,减轻患者的症状,改善心脏功能。
在使用这些药物的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率和血压,确保药物的安全性和疗效。
3. 节律控制药物。
除了心率控制药物外,节律控制药物也是治疗房颤的重要手段。
常用的节律控制药物包括奎尼丁、普罗帕酮等。
这些药物可以帮助恢复心脏的正常节律,减少房颤的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
在使用这些药物的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电图和心脏功能,确保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4. 抗心律失常药物。
此外,抗心律失常药物也是治疗房颤的重要选择。
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包括胺碘酮、普罗帕酮等。
这些药物可以有效地控制心律失常的发作,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心脏的功能。
在使用这些药物的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电图和心脏功能,确保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总之,药物治疗是治疗房颤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选择药物治疗的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同时,在使用药物的过程中,患者需要密切配合医生的治疗,定期复诊,确保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希望通过合理的药物治疗,房颤患者可以尽快恢复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房颤抗凝治疗指南解读
THANKS
感谢观看
提供国际交流平台
为国内外专家学者提供了一个交流平台,促进了学术交流与合作。
提升房颤抗凝治疗水平
通过推广和应用本指南,提高全球范围内房颤抗凝治疗水平,造福 更多患者。
05
房颤抗凝治疗的未来展望
新药研发与临床试验
新药研发
随着生物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抗凝药物正在研发中,旨在提供更安全、更有效的 治疗选择。
指南中关于抗凝治疗的临床实践建议
个体化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年龄、性别、 合并症等,制定个体化的抗凝治疗方案 。指南建议医生在制定治疗方案时充分 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
VS
长期管理
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需要长期坚持,指南 建议建立患者长期随访机制,定期监测患 者的病情变化和抗凝治疗效果,及时调整 治疗方案。
04
房颤抗凝治疗指南的影响与意义
对临床医生的影响
01
02
03
提高诊断准确性
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明确 的诊断标准,有助于早期 识别房颤患者。
优化治疗方案
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抗凝治 疗的最佳实践方案,有助 于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
降低医疗风险
通过规范抗凝治疗,降低 因治疗不当导致的医疗事 故和纠纷风险。
房颤抗凝治疗指南解 读
目 录
• 房颤抗凝治疗概述 • 房颤抗凝治疗指南核心内容 • 房颤抗凝治疗指南解读 • 房颤抗凝治疗指南的影响与意义 • 房颤抗凝治疗的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01
房颤抗凝治疗概述
房颤的定义与特征
总结词
房颤是一种心律失常,其特征为心房中的电信号紊乱,导致心房不规则地收缩 和舒张。
房颤抗凝的原则
房颤抗凝的原则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患者心脏的上部房室传导出现异常,导致心房不规则跳动。
这种病症一旦发生,就会增加血液凝结的风险,从而导致血栓的形成,进而引发中风等严重并发症。
因此,房颤患者需要进行抗凝治疗,以预防血栓的产生。
房颤抗凝的原则如下:1.个体化治疗:每个患者的情况不同,抗凝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史、其他疾病等因素进行个体化制定。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抗凝药物和剂量,以达到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2.根据患者的血栓风险评估进行抗凝:根据CHA2DS2-VASc评分系统,评估患者的中风风险。
评估结果高于2分的患者,应该进行抗凝治疗。
对于评估结果为0分的患者,可以不进行抗凝。
3.监测抗凝药物的效果:抗凝治疗需要监测药物的效果,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常用的监测指标是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对于使用华法林等维生素K拮抗剂治疗的患者,需要定期检测INR 值,保持在适当的范围内。
4.合理选择抗凝药物:目前常用的抗凝药物有华法林和新型口服抗凝药物(NOACs)。
华法林需要密切监测,且与食物和其他药物有相互作用,剂量调整比较困难。
而NOACs具有剂量稳定、快速起效、无需监测等优点,逐渐成为房颤抗凝治疗的首选。
5.注意出血风险:抗凝治疗是为了预防血栓形成,但同时也会增加出血的风险。
患者在抗凝治疗期间应注意避免外伤,避免服用影响凝血功能的药物,如阿司匹林等。
如果出现不明原因的出血,应及时就医。
6.定期复查和随访:房颤患者在抗凝治疗期间需要定期复查和随访,以监测抗凝药物的效果和患者的病情变化。
定期复查可以及早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房颤抗凝治疗的原则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制定,注意血栓风险评估和药物监测,合理选择抗凝药物,注意出血风险,并定期复查和随访。
这样才能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预防血栓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房颤患者抗凝治疗通用课件
通过实验室检查和临床评估,了解患者的抗凝治疗效果, 如INR值是否在正常范围内、是否有出血或血栓栓塞等不 良反应等。
患者教育材料与资源
总结词
提供多样化的患者教育材料和资源, 以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
详细描述
制作图文并茂的宣传册、视频教程等 教育材料,并提供在线咨询、专家讲 座等资源,方便患者随时获取信息和 寻求帮助。
03
抗凝药物的选择与使用
维生素K拮抗剂(华法林)
总结词
华法林是一种经典的抗凝药物,通过抑制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的合成发挥 作用。
详细描述
华法林在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中广泛应用,尤其适用于有较高血栓栓塞风险的 患者。其优点是疗效稳定,价格相对较低。然而,华法林的治疗窗较窄,需要 定期监测凝血功能,调整剂量,以避免出血风险。
其他合并疾病的处理
合并冠心病
根据冠心病的严重程度和具体状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如药物治疗、介入治疗或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等。
合并心力衰竭
遵循医生的建议,使用利尿剂、ACE抑制剂、β受体拮抗剂等 药物,控制心力衰竭的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06
患者教育与随访计划
提高患者对房颤的认识与自我管理
01
控制心血管危险因素
控制血压
定期监测血压,遵循医生的建议, 合理使用降压药物,将血压控制在
正常范围内。
控制血糖
糖尿病患者应遵循医生的建议,合 理使用降糖药物或胰岛素,将血糖
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控制血脂
遵循医生的建议,合理使用降脂药 物,将血脂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抗凝治疗
根据医生的建议,使用抗凝药物如 华法林、利伐沙班等,以降低血栓 形成的风险。
房颤患者抗凝治疗健康教育
04 房颤患者健康教育实践
健康教育的方式和内容
面对面咨询
由专业医护人员为房颤患者提供个 性化的面对面咨询,解答患者的疑 问和困惑。
宣传教育
通过宣传册、海报、宣传片等形式 向患者传递房颤抗凝治疗的相关知 识。
在线教育
利用网络平台,如微信公众号、官 方网站等,向患者提供房颤抗凝治 疗的健康教育内容。
出血
为抗凝治疗的主要副作用,严重时可导致颅内出血。患者应密切 关注是否有出血倾向,如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肝功能异常
部分抗凝药物可能导致肝功能异常,需定期监测肝功能指标。如 出现肝功能异常,需调整药物剂量或暂停抗凝治疗。
过敏反应
部分患者对抗凝药物产生过敏反应,如皮疹、呼吸困难等。如出 现过敏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个性化教育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方案,以提 高患者的接受度和治疗效果。
06 总结与展望
总结
房颤患者抗凝治疗 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房颤患者易形成血栓,而抗凝治 疗可有效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从而降低脑卒中等严重并发症的 发生率。
健康教育在抗凝治 疗中的作用
通过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对抗凝 治疗的认知和依从性,有助于更 好地控制疾病进展。
02 房颤抗凝治疗的重要性
房颤患者血栓形成的风险
房颤患者由于心房收缩功能下 降,血液容易在心房内淤积,
形成血栓。
这些血栓有可能随血液流动至 全身各处,造成脑栓塞、肢体
动脉栓塞等严重后果。
血栓形成的风险在房颤患者中 较高,因此抗凝治疗显得尤为
重要。
抗凝治疗对房颤患者的益处
防止血栓形成
通过抗凝治疗,可以抑制血栓 的形成,降低脑栓塞和肢体动
老年人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策略及用药安全
老年人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策略及用药安全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尤其在老年人群中更为常见。
老年人由于身体的特殊情况,需要特别关注房颤患者在抗凝治疗中的策略和用药安全。
本文将讨论老年人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策略以及用药时需注意的安全问题。
对于老年人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策略,国际指南一般建议使用维生素K拮抗剂和非维生素K拮抗剂(NOACs)。
然而,在选择特定药物时,医生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史、肾功能等因素,以确保治疗效果和用药安全。
维生素K拮抗剂(如华法林)是传统的抗凝药物,但在老年人中使用时需谨慎。
老年人通常有更多的合并症,如高血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这些病症往往会增加维生素K拮抗剂的副作用风险。
此外,老年人常常需要使用其他药物,维生素K拮抗剂与其他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也需要注意。
相比之下,非维生素K拮抗剂(NOACs)被认为是更为安全和方便的选择。
NOACs包括达比加群酮、利伐沙班和阿哌沙班,它们的优点包括无需定期监测和更少的食物和药物相互作用。
老年人通常更适合使用NOACs,但同样需要注意剂量的选择和调整。
然而,无论是维生素K拮抗剂还是NOACs,在老年人中都存在一定的用药安全问题。
老年人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通常与年轻人有所不同,因此在给老年人房颤患者选择抗凝药物时需精确计算和调整剂量。
此外,老年人的肝功能和肾功能可能降低,这可能会影响药物的清除和代谢,增加药物的积累和不良反应的风险,因此在用药时需要谨慎监测这些指标。
老年人还可能有更多的共病症和多重药物使用,这增加了药物相互作用的风险。
医生在给老年人房颤患者开具抗凝药物时应详细了解患者的用药史,并充分告知患者和家属避免使用可能与抗凝药物相互作用的药物。
需要强调的是,老年人房颤患者在抗凝治疗中的用药安全性不仅仅体现在合适的药物选择和剂量调整上,还需要注意患者的自我管理和定期的随访。
老年人可能有认知障碍、视力障碍和手部功能受损等问题,因此需要帮助他们正确地理解和正确使用抗凝药物。
脑出血合并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PPT课件
全面评估患者生命体征,包括意 识状态、血压、心率、呼吸等, 重点检查神经系统和心脏功能。
实验室检查与影像学检查
实验室检查
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等 常规检查,以评估患者全身状况及抗 凝治疗可行性。
影像学检查
头颅CT或MRI可明确脑出血部位、范 围及严重程度;心电图和心脏超声可 评估房颤类型和心脏功能。
问题二
不同医生对抗凝药物的选 择和剂量调整存在差异, 缺乏统一标准。
改进建议
加强多学科协作,开展大 样本、多中心的临床研究 ,制定统一的抗凝治疗指 南。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随着新型抗凝药物的研发和临床 应用,脑出血合并房颤患者的抗
凝治疗将更加安全、有效。
个体化抗凝治疗方案将得到更广 泛的应用,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例提供参考。
疑难病例讨论:挑战与解决方案
01
02
03
04
病例介绍
阐述疑难病例的病情特点和治 疗难点。
挑战分析
分析治疗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挑 战和风险。
解决方案
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和治疗 建议。
后续跟踪
对治疗效果进行持续跟踪和评 估,不断优化治疗方案。
团队协作:多学科联合会诊模式
组建专业团队
建立多学科协作团队,包括神 经科、心血管科、影像科等专
反映外源性凝血途径的功能,是监测口服 抗凝药物(如华法林)治疗剂量的重要指 标。
反映内源性凝血途径的功能,常用于监测 肝素等抗凝药物的治疗效果。
凝血酶时间(TT)
纤维蛋白原(FIB)
反映共同凝血途径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 蛋白的过程中,是否存在异常的抗凝现象 。
参与凝血过程的重要蛋白质,其水平异常可 影响凝血功能。
《房颤抗凝治疗》课件
优点
起效快,不需要常规监测凝血功能, 出血风险相对较低。
缺点
价格较高,可能存在肝肾损伤等副作 用,不能与某些药物同时使用。
其他新型抗凝药物
总结词
其他新型抗凝药物
优点
不同药物具有不同的作用机制和特点,可根据患者具体情 况选择。
详细描述
除了上述几种药物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新型抗凝药物,如 Tissue factor pathway inhibitor(TFPI)、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等。
缺点
不同药物的副作用和注意事项各不相同,需注意用药安全 。
03
房颤抗凝治疗的临床应用
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适用于有血栓栓塞风险的房颤患者, 如年龄较大、心脏结构异常、高血压 等 全、胃肠道溃疡等患者应慎用或禁用 抗凝药物。
初始剂量与维持剂量
初始剂量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选择适当的抗凝药物和剂量。
个体化抗凝治疗的方法
目前正在探索通过基因检测、血液标志物检测等方法来制定个体化的抗凝治疗方案。这些方法可以帮助医生更好 地了解患者的病情,从而制定更加精准的治疗方案。
抗凝治疗与其他治疗的联合应用
联合治疗的优势
为了提高房颤患者的治疗效果,目前正 在探索将抗凝治疗与其他治疗方法(如 射频消融、左心耳封堵等)联合应用。 联合治疗可以发挥不同治疗方法之间的 协同作用,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VS
联合治疗的挑战
虽然联合治疗具有很多优势,但也存在一 些挑战,如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治疗的 复杂性增加等。因此,在联合治疗的过程 中需要充分考虑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 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THANKS
感谢观看
心内科房颤抗凝治疗
心内科房颤抗凝治疗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常见快速性心律失常之一。
在所有房颤类型中,非瓣膜性房颤(NVAF)的发病率最高,故其为国内外房颤研究关注的重点。
截至2010年,全球房颤患者数约为3350万例。
我国房颤患者已超800万,其中约500万为NVAF患者。
房颤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NVAF患者的脑卒中患病率为健康成年人的5~6倍,且房颤引发的卒中致死、致残率分别高达20%、60%。
抗凝治疗是预防房颤相关性卒中的核心措施。
研究显示,抗凝治疗可使房颤患者脑卒中发生率从6%降至2.2%。
基层是管理以心血管疾病为代表的慢性病的“主阵地”,但目前NVAF患者抗凝治疗管理工作尚未在社区得到充分开展。
1指南建议2017年,美国心脏病学会和美国心脏协会的指南建议,TAVR后高出血风险(CHA2DS2⁃VASc评分法:女性≥3分,男性≥2分)患者先使用双联抗血小板方案治疗6个月,低出血风险者先口服抗凝药物治疗3个月,之后均终身使用单抗血小板方案。
欧洲心脏病学会和欧洲心胸外科协会的指南建议,有抗凝指征的TAVR术后患者,高出血风险者单纯终身口服抗凝药物治疗,低出血风险者先口服抗凝药物联合单抗血小板3个月,之后终身口服抗凝药物治疗;无抗凝指征者,高出血风险者终身使用单抗血小板方案,低出血风险者先使用双联抗血小板方案3~6个月,之后终身使用单抗血小板方案。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中国专家共识(2020更新版)》的抗凝策略沿用上述四个欧美指南的推荐,建议对于合并房颤的患者使用单一抗凝治疗的方法,同时因为证据不足且存在争议(有研究表明应用NOACs在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方面,不仅与华法林相比无差异,且高于抗血小板药),暂不推荐NOACs。
2互联网规范教育①规范老年房颤患者专属云随访平台:设置适合老年人浏览的应用软件,如大字体、重要内容突出标注、教育文章推送和用药提醒通知的声音洪亮等,避免老年患者错失平台通知;②心内科工作站建立:由资深心内科医护人员组成,根据老年房颤患者常见问题,如房颤相关知识(危害、危险因素、潜在风险、并发症及对应的健康管理)、抗凝治疗相关知识(华法林药理作用、适应证、禁忌证、用法、用量、不良反应及对应的健康管理)、饮食原则、运动原则等进行针对性教育,反复线上讨论后规范统一教育内容;③平台文章推送:由护士或平台工作人员拟写统一宣教内容文章,医师审阅后在平台发布,每日或每周推送给患者,并设置签到或阅读后课堂问答,落实对老年房颤患者的规范教育;④个体化提醒管理:通过随访平台、微信、短信等方式,针对患者病情设置个性化用药提醒,包括药物剂量、时间和特殊剂量切药方法,及按时行INR检测的提醒;⑤规范诊治管理:对线下多家医院房颤相关诊疗进行规范化管理,消除患者因距离就近原则或信任原则治疗前后选择不同机构,出现诊疗差异和资料缺失情况,尽可能保证各区域老年房颤患者享受统一的教育资源;⑥建立老年患者和子女微信群:将平台每日或每周推送的文章发至群聊,二次提醒患者接受教育,并在群中每日提醒用药和INR监测,加深对患者规范化管理。
房颤抗凝治疗指南解读
房颤抗凝治疗指南解读房颤是一种心律失常,其特点是心脏的心房开始不规律地跳动,导致血液流动受到阻碍。
这可能导致血栓形成,并最终引发中风。
为了预防中风的发生,房颤患者通常需要进行抗凝治疗。
在解读房颤抗凝治疗指南之前,有几个重要的信息值得了解。
首先,抗凝治疗主要是通过减少血液的凝血能力,从而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
最常用的药物是华法林,它可以阻断体内凝血反应的一部分。
另外,还有一些新型抗凝药物,比如达哌利班和阿哌沙班,它们的作用方式不同于华法林。
其次,抗凝治疗需要进行个体化决策。
医生通常会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心理健康状况、患者是否已患有其他疾病及其严重程度,以及患者是否已经接受过抗凝治疗等因素。
在制定治疗方案时,还需要权衡用药带来的潜在风险与益处。
最后,患者对抗凝药物的治疗反应需要进行监测。
华法林治疗时需要定期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以确保药物剂量的准确性。
而新型抗凝药物则不需要进行常规监测。
房颤抗凝治疗指南建议将患者分为高中低风险组。
高风险组通常包括年龄超过75岁,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心力衰竭等疾病的患者。
中风险组主要指年龄介于65和75岁之间,并且未患有其他心血管疾病的患者。
低风险组主要指年龄较轻,没有其他明显心脑血管风险因素的患者。
对于高风险组和中风险组的患者,抗凝治疗是必要的。
华法林通常是首选的药物,因为它已经被广泛研究和应用,并且具有可逆性的效果。
新型抗凝药物也可以考虑,特别是对于那些无法进行华法林监测的患者。
对于低风险组的患者,抗凝治疗并非是必须的。
这些患者通常可以通过控制其他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胆固醇)来降低发生中风的风险。
此外,房颤抗凝治疗指南还强调了戒烟、减少酒精摄入、保持适当的体重、均衡饮食和定期锻炼的重要性。
这些生活方式的改变可以进一步降低房颤患者的中风风险。
总的来说,房颤抗凝治疗指南为医生提供了治疗房颤患者的重要依据。
但是在决策治疗方案时,医生还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决策。
房颤的最好治疗方法用药
房颤的最好治疗方法用药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其特点是心脏的心房不正常地快速而不规则地收缩,导致心脏泵血不规则,容易引起血栓形成,增加中风的风险。
房颤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本文将重点介绍房颤的药物治疗方法。
1. 抗凝治疗:抗凝治疗是最关键的治疗措施之一,旨在预防房颤引起的血栓形成和相关疾病,如中风。
常用的抗凝药物有华法林(Warfarin)、达比加群(Dabigatran)、阿哌沙班(Apixaban)和利伐沙班(Rivaroxaban)等。
不同的抗凝药物有不同的使用规范和禁忌症,患者应根据医生的建议选择适合自己的抗凝药物。
2. 心率控制:房颤时心率不规则且过快,容易导致心力衰竭。
心率控制的药物治疗是通过减慢心脏的心率来改善患者的症状和预防并发症。
常用的心率控制药物有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阿替洛尔)、钙通道阻滞剂(如维拉帕米、地尔硫卓)和洋地黄类药物(如地高辛)。
在选择药物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禁忌症进行合理的选择。
3. 心律控制:心律控制的药物治疗旨在恢复房颤患者的正常心律,改善症状和预防并发症。
常用的心律控制药物有胺碘酮(Amiodarone)、普罗帕酮(Propafenone)和索他洛尔(Sotalol)等。
这些药物虽然可以恢复正常心律,但副作用较多,应在严密监测下使用,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药物调整。
4. 降压治疗:降压治疗是房颤患者的重要治疗措施之一,旨在减轻心脏负荷,改善冠心病和心力衰竭等并发症的症状。
降压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ACE抑制剂(如依那普利)、ARB(如氯沙坦)、利尿剂(如氢氯噻嗪)和β受体阻滞剂等。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除了药物治疗之外,房颤的非药物治疗方法还包括射频消融术和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等。
射频消融术是通过导管插入心脏将异常心电信号的部分切除或消融,恢复正常心律。
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则是在心脏患有房室传导阻滞等并发症时进行的治疗措施,通过起搏器来恢复心脏的正常传导功能。
老年房颤患者抗凝治疗:挑战与对策
老年房颤患者抗凝治疗:挑战与对策概述老年房颤(Atrial Fibrillation,简称AF)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其特点是心脏上房颤动,导致心室率不规则和不稳定。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老年人群中房颤的发病率也逐渐增高。
老年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包括出血风险、治疗依从性等问题,因此需要制定有效的对策来提高抗凝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
挑战1. 出血风险增加老年房颤患者由于年龄增长,其身体的机能逐渐衰退,血管脆弱性增加,因此出血风险也相应增加。
抗凝治疗往往需要使用抗凝药物,如华法林,而这些药物会增加出血风险。
因此,在老年房颤患者中,抗凝治疗的安全性成为一大挑战。
2. 治疗依从性老年人群中存在着治疗依从性差的问题。
抗凝药物需要持续使用,并且需要定期监测凝血指标,这对于老年房颤患者来说可能会增加一些不便。
加之老年人可能存在认知能力下降的问题,他们可能没有意识到抗凝治疗的重要性,导致治疗依从性降低。
对策1. 个体化治疗方案针对老年房颤患者的特点,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非常重要。
首先,需要评估患者的出血风险,并根据风险进行抗凝治疗的选择。
比如,对于出血风险较高的患者,可以考虑选择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如达比加群酯。
其次,对于存在认知能力下降问题的患者,可以加强对药物使用的宣教,让患者及家属了解抗凝治疗的必要性。
2. 定期监测和评估老年房颤患者在进行抗凝治疗期间,需要定期监测和评估其凝血指标和疗效。
医生可以通过检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来评估华法林的抗凝效果,如果发现不理想,可以调整剂量或考虑其他治疗方案。
同时,定期复查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出血风险,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干预。
3. 多学科合作老年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需要多学科的参与和合作。
心内科医生负责制定治疗方案和监测疗效,护士负责服药指导和监测INR,药剂师负责提供药物咨询和个体化的剂量调整建议等。
通过多学科合作,可以更好地保障抗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房颤抗凝
射频导管消融术作为心房颤动(简称房颤,AF)的治疗策略正逐渐被使用。
接受这种操作的患者发生血栓栓塞的短期风险(数天到4周或消融术后更长时间)增加,围绕消融操作的抗凝治疗仍然存在争议。
虽然未制定决定性的推荐,公布的指南和数据支持前3周华法林抗凝治疗和消融术中静脉注射肝素。
华法林可以一直使用到消融术后,也可以在术前停用2~5天。
如果选择后者,在选择性患者中,消融术前使用依诺肝素(1?mg/kg,每日二次)桥接是合理的,除非患者的出血风险要求更低剂量的方案(0.5?mg/kg,每日二次)或避免完全桥接。
有关消融术后的治疗策略的资料更少,当前的时间模式主要基于单中心在较小的非随机化研究中的经验。
风险较低(CHADS2 0~1)的患者在无桥接时可以使用华法林或阿司匹林,血栓栓塞风险较高的患者(CHADS2≥?2)在术后第一个12~24内可以开始使用依诺肝素(1?mg/kg,每日二次)或肝素,有出血危险因素的患者随后可将依诺肝素减量(0. 5?mg/kg)直到INR具有治疗作用,但是这种更低剂量治疗方案的疗效没有得到很好的研究。
依照国际指南,消融术后应持续使用华法林至少2月,但对CHADS 2评分≥ 2的患者消融术后华法林使用的持续时间仍然不明确。
射频导管消融术作为心房颤动(简称房颤,AF)的治疗策略正逐渐被使用。
接受这种操作的患者发生血栓栓塞的短期风险(数天到4周或消融术后更长时间)增加,围绕消融操作的抗凝治疗仍然存在争议。
虽然未制定决定性的推荐,公布的指南和数据支持前3周华法林抗凝治疗和消融术中静脉注射肝素。
华法林可以一直使用到消融术后,也可以在术前停用2~5天。
如果选择后者,在选择性患者中,消融术前使用依诺肝素(1?mg/kg,每日二次)桥接是合理的,除非患者的出血风险要求更低剂量的方案(0.5?mg/kg,每日二次)或避免完全桥接。
有关消融术后的治疗策略的资料更少,当前的时间模式主要基于单中心在较小的非随机化研究中的经验。
甲亢房颤抗凝治疗方案
一、引言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其中心律失常,尤其是房颤,是甲亢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房颤患者易发生血栓栓塞,增加卒中的风险。
因此,甲亢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甲亢房颤的抗凝治疗方案。
二、甲亢房颤的诊断与评估1. 甲亢的诊断甲亢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症状、体征、甲状腺功能检测(如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和甲状腺影像学检查(如甲状腺超声)等。
2. 房颤的诊断房颤的诊断主要依据心电图表现,包括P波消失、QRS波群不规律、RR间期不等。
3. 评估甲亢房颤患者的血栓栓塞风险评估血栓栓塞风险的主要指标包括CHADS2评分、CHA2DS2-VASc评分和HAS-BLED评分等。
三、甲亢房颤的抗凝治疗方案1. 抗凝药物选择(1)华法林:华法林是甲亢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的首选药物。
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凝血因子II、VII、IX、X的活性,从而延缓凝血过程。
然而,华法林需要监测INR(国际标准化比值)以调整药物剂量,且存在出血风险。
(2)新型口服抗凝药物(NOACs):NOACs具有起效快、无需监测INR、出血风险较低等优点。
常用药物包括达比加群、阿哌沙班、利伐沙班等。
在选择NOACs时,需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血栓栓塞风险和出血风险进行评估。
2. 抗凝药物剂量调整(1)华法林:初始剂量一般为2.5~5mg/天,根据INR值调整剂量。
目标INR值为2.0~3.0。
(2)NOACs: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和血栓栓塞风险,选择合适的剂量。
如达比加群150mg/天,阿哌沙班2.5mg/天,利伐沙班20mg/天等。
3. 抗凝治疗持续时间(1)甲亢控制后:当甲亢得到有效控制后,抗凝治疗可逐渐减量或停药。
具体减量或停药时机需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和血栓栓塞风险评估。
(2)甲亢未控制或复发:甲亢未控制或复发时,抗凝治疗需继续进行。
4. 抗凝治疗的监测(1)华法林:定期监测INR值,根据INR值调整药物剂量。
(2)NOACs:无需监测INR,但需关注患者的出血风险和血栓栓塞风险。
房颤抗凝的规范化治疗
房颤抗凝的规范化治疗
房颤抗凝的规范化治疗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判断患者的房颤类型和风险因素。
根据患者的房颤类型和存在的风险因素,判断是否需要抗凝治疗。
2. 选择合适的抗凝药物。
常用的抗凝药物包括华法林、达比加群酯和阿哌沙班。
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肾功能和出血风险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抗凝药物。
3. 监测抗凝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对于使用华法林治疗的患者,需要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来调整剂量。
同时要注意抗凝药物可能引起的出血风险,尽量避免与其他药物或食物相互作用。
4. 平衡抗凝治疗的效益与副作用。
抗凝治疗可以有效预防房颤引起的栓塞风险,但也会增加出血的风险。
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评估治疗的效益和安全性,并与患者共同决定是否进行抗凝治疗。
5. 定期复查和随访。
对于接受抗凝治疗的患者,需要定期复查凝血功能和心电图,以及监测药物的副作用和疗效。
此外,定期随访患者的病情,及时调整抗凝治疗的剂量和方案。
总的来说,房颤抗凝的规范化治疗需要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判断风险和收益,并根据最新的临床指南和研究结果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同时,患者也需要积极配合治疗,定期复查和随访,以确保治疗的安全和有效。
房颤患者抗凝方法与注意
02
观察出血情况:根据出血情况调整抗凝药物的剂量
01
监测INR值:根据INR值调整抗凝药物的剂量
04
定期复查:根据复查结果调整抗凝药物的剂量
根据医生建议调整药物
01
定期与医生沟通,了解病情变化
03
观察药物效果,及时反馈给医生
02
根据医生建议,调整抗凝药物的剂量和种类
04
遵循医嘱,不要擅自调整药物
食物相互作用
其他因素相互作用
食物:某些食物可能影响抗凝药物的吸收和代谢,如富含维生素K的食物
1
药物:某些药物可能影响抗凝药物的疗效,如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血酶药物等
2
疾病:某些疾病可能影响抗凝药物的疗效,如肝肾功能不全、高血压等
3
生活习惯:某些生活习惯可能影响抗凝药物的疗效,如吸烟、饮酒、运动等
4
避免出血风险
01
定期监测凝血功能,根据医生建议调整抗凝药物剂量
02
避免使用抗凝药物期间进行侵入性操作,如拔牙、注射等
03
避免使用抗凝药物期间进行剧烈运动,如跑步、游泳等
04
避免使用抗凝药物期间进行高风险活动,如高空作业、潜水等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会增加房颤的风险
01
健康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少吃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
07
磺达肝癸钠:2
08
比伐卢定:50mg,每日一次
09
依诺肝素:1mg/kg,每日一次
10
抗凝药物副作用
出血风险:抗凝药物可能导致出血,如牙龈出血、鼻出血等
01
胃肠道反应:部分抗凝药物可能导致胃肠道不适,如恶心、呕吐等
02
肝肾功能损害:长期使用抗凝药物可能导致肝肾功能损害
房颤药物治疗方案
房颤药物治疗方案引言房颤是一种心律失常的常见类型,特征为心房的不规则快速收缩。
它会导致血液在心脏中积聚,增加了血栓形成的风险。
药物治疗是房颤管理的关键方面之一,本文将介绍常用的房颤药物治疗方案。
抗凝药物抗凝药物是预防房颤患者形成血栓的关键治疗措施之一。
以下是常用的抗凝药物:1.华法林(Warfarin):华法林是一种维生素K拮抗剂,通过抑制凝血因子的合成来防止血栓形成。
然而,华法林的用药需要密切监测和调整剂量,因为它具有很多与食物和其他药物相互作用的问题。
2.新型口服抗凝剂(NOACs):NOACs是近年来引入的新一代口服抗凝药物,包括达比加群酯(Dabigatran)、利伐沙班(Rivaroxaban)、阿哌沙班(Apixaban)和依诺沙班(Edoxaban)。
NOACs与华法林相比减少了与食物和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同时也不需要经常的监测。
对于房颤患者的抗凝药物选择,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肾功能、基础疾病等因素。
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做出最佳的治疗选择。
心率控制药物心率控制药物用于控制房颤患者心室率过快的症状。
以下是常用的心率控制药物:1.β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是最常用的心率控制药物,如美托洛尔(Metoprolol)和阿替洛尔(Atenolol)。
它们通过抑制肾上腺素对心脏β受体的刺激来减慢心率,从而帮助恢复正常的心律。
2.钙离子通道阻滞剂: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如维拉帕米(Verapamil)和地尔硫䓬(Diltiazem)也可以用于心率控制。
它们通过阻断心肌细胞内的钙通道,降低心室率。
注意,对于房颤伴有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应避免使用抑制心肌收缩力的钙离子通道阻滞剂。
恢复心律药物恢复心律药物是用于将房颤患者的心律恢复到窦性心律的药物。
以下是常用的恢复心律药物:1.胺碘酮(Amiodarone):胺碘酮是一种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物,通过抑制多种离子通道的活性来恢复窦性心律。
然而,胺碘酮的长期使用可能会导致副作用,如甲状腺功能异常和肺部纤维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近发生卒中患者的抗凝治疗
新近发生卒中房颤患者开始治疗的理想时 间还没有定论。脑栓塞研究小组建议对于 轻.中度卒中,如果CT证实没有出血,可 轻.中度卒中,如果CT证实没有出血,可 以在卒中24-48小时开始抗凝治疗;对于大 以在卒中24-48小时开中发生7d后排除了延 迟性出血后开始抗凝治疗。
同时据此对非瓣膜性房颤提出了CHADS2(充血性心力衰 同时据此对非瓣膜性房颤提出了CHADS2(充血性心力衰 竭,高血压,高龄,糖尿病,中风(双倍))卒中风险评 分表,由AFI(房颤研究者)和SPAF(房颤脑卒中预防实 分表,由AFI(房颤研究者)和SPAF(房颤脑卒中预防实 验)Ⅰ 方案整合而来,并在1773例65-95岁非瓣膜性房 验)Ⅰ-Ⅱ方案整合而来,并在1773例65-95岁非瓣膜性房 颤、服用华法令治疗的住院医疗保险患者中得到检验,其 中评分方法是存在心衰、高血压、年龄≥75岁、糖尿病等 中评分方法是存在心衰、高血压、年龄≥75岁、糖尿病等 危险因素时,每项1 危险因素时,每项1分,如果存在脑卒中史、短暂脑缺血 史则评分为2分,各项合计总分极即为CHADS2评分。 史则评分为2分,各项合计总分极即为CHADS2评分。 在这组老年人群中,CHADS2积分越高中风发生率越高, 在这组老年人群中,CHADS2积分越高中风发生率越高, 但只有少数患者积分非常高≥ ,不到7%的患者积分为0 但只有少数患者积分非常高≥5,不到7%的患者积分为0 (即低危)(表8 (即低危)(表8)。
服用华法令所带来的RRR(相对危险降低), 服用华法令所带来的RRR(相对危险降低),在 ),在 PAF和持续性房颤患者亦相似 然而, PAF和持续性房颤患者亦相似。然而,由于参与 和持续性房颤患者亦相似。 试验的PAF患者相对较少 患者相对较少( 试验的PAF患者相对较少(在最初的五个随机试 验中大约有12% PAF患者参加),这一结论受 患者参加), 验中大约有12%的PAF患者参加),这一结论受 到一定限制。PAF患者间房颤发生的频率和持续 到一定限制。PAF患者间房颤发生的频率和持续 时间有很大差别, PAF的研究亦受到患者本身 时间有很大差别,对PAF的研究亦受到患者本身 AF发作的自我感知的显著差异的限制 发作的自我感知的显著差异的限制。 对AF发作的自我感知的显著差异的限制。尽管相 应的证据尚不确定,但对PAF患者采用与持续性 应的证据尚不确定,但对PAF患者采用与持续性 AF患者一样的方案,根据脑卒中危险因素的存在 AF患者一样的方案 患者一样的方案, 相应予以抗凝剂治疗,似乎是合理的。 相应予以抗凝剂治疗,似乎是合理的。
在入选患者只包括短暂性缺血发作(TIA)或在近 在入选患者只包括短暂性缺血发作(TIA)或在近 3个月有轻度卒中发作的欧洲房颤试验(EAFT) EAFT) 研究中,尽管中风的绝对危险度较高,表明入选 EAFT试验的患者处于高危状态中,但中风的相对 EAFT试验的患者处于高危状态中,但中风的相对 危险度降低程度几乎相同,其年中风发生率在对 照组为12%,抗凝组为4%(风险减少66%), 12%, 66%) 抗凝治疗使所有原因导致的死亡率下降了33%, 33%, 使中风、体循环栓塞及死亡的复合终点事件降低 了48%。总之,来自高质量研究的证据能有力地 48%。 证明房颤患者进行抗凝治疗是有效的。 证明房颤患者进行抗凝治疗是有效的。
另一问题是PAF(阵发性房颤)患者与持续AF患 另一问题是PAF(阵发性房颤)患者与持续AF患 者是否具有相似的脑卒中危险性。从理论上讲正 常窦性心律(NSR)期间能减少脑卒中发生,然 常窦性心律(NSR)期间能减少脑卒中发生,然 而从AF转复为NSR时脑卒中发生的危险可以急剧 而从AF转复为NSR时脑卒中发生的危险可以急剧 增高,与转律导致的危险增加相似。回顾性研究 表明,PAF患者发生脑卒中的危险性介于持续性 表明,PAF患者发生脑卒中的危险性介于持续性 房颤和NSR之间。但是将相关脑卒中危险因素进 房颤和NSR之间。但是将相关脑卒中危险因素进 行对照后,临床试验数据表明PAF患者与持续或 行对照后,临床试验数据表明PAF患者与持续或 永久房颤患者有相似的脑卒中相对危险度(RR)。 永久房颤患者有相似的脑卒中相对危险度(RR)。 同持续性房颤患者比,PAF患者大多相对年轻和 同持续性房颤患者比,PAF患者大多相对年轻和 临床相关发病危险因素少,因此,其绝对的脑卒 中发生率是低的。
在二级预防EAFT研究中,入选患者的平均 在二级预防EAFT研究中,入选患者的平均 年龄为71岁,没有一例ICH的发生,但并非 年龄为71岁,没有一例ICH的发生,但并非 所有有卒中症状的患者都进行了CT检查。 所有有卒中症状的患者都进行了CT检查。 在高危组SPAF III试验中(平均年龄71岁, 在高危组SPAF III试验中(平均年龄71岁, 平均INR2.4),ICH年发生率为0.5%,而对 平均INR2.4),ICH年发生率为0.5%,而对 照组阿司匹林联合低剂量华法令治疗发生 率为0.9%。在AFASAK 2研究报道了短期随 率为0.9%。在AFASAK 2研究报道了短期随 访中在INR水平为2.0~3.0的亚组中有2 访中在INR水平为2.0~3.0的亚组中有2例 ICH,年发生率为0.6%,而另外3 ICH,年发生率为0.6%,而另外3个亚组中 年发生率为0 0.3%。 年发生率为0~0.3%。
房颤的抗凝治疗
房颤抗凝治疗的必要性
房颤是缺血性卒中的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房 颤可使各年龄段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增加4 颤可使各年龄段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增加4-5倍,由 非瓣膜性房颤引起的缺血性卒中占15%-20%,由 非瓣膜性房颤引起的缺血性卒中占15%-20%,由 于老年人房颤患病率增加,使房颤脑卒中成为老 年人发生脑卒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对房颤患 者,尤其是老年房颤患者,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 发生尤为重要。在Framingham的研究中,由房颤 发生尤为重要。在Framingham的研究中,由房颤 导致脑卒中的危险在50~59岁人群为1.5%,,60导致脑卒中的危险在50~59岁人群为1.5%,,60-69 岁为8.5%,70-79岁为18.8%,80-89岁为30.7%. 岁为8.5%,70-79岁为18.8%,80-89岁为30.7%. 同时抗 凝治疗是降低房颤致死率、致残率,提高生活质 量的关键,所以对于房颤患者,特别是老年、具 有卒中高危因素患者进行抗凝治疗有特殊意义。
房颤的类型与中风的风险
房颤分为阵发性、持续性和永久性3 房颤分为阵发性、持续性和永久性3类,即所谓的 3P分类法,阵发性房颤持续时间短(通常小于23P分类法,阵发性房颤持续时间短(通常小于2 7d),可以自行停止或药物终止,持续性房颤的 7d),可以自行停止或药物终止,持续性房颤的 持续时间则长于2 7d,药物不能终止,通常只能 持续时间则长于2-7d,药物不能终止,通常只能 靠电复律,如果无法复律就成为永久性房颤,近 来国外提出将首发房颤归为第四类,还有一类特 殊类型,称为孤立性房颤,指没有明确病因和器 质性心脏病证据的房颤。年龄小于60岁,没有糖 质性心脏病证据的房颤。年龄小于60岁,没有糖 尿病、高血压等心肺疾病,占所有房颤的12-30%, 尿病、高血压等心肺疾病,占所有房颤的12-30%, 年轻人的20-45%。对于年龄偏低的孤立性房颤患 年轻人的20-45%。对于年龄偏低的孤立性房颤患 者因其卒中危险性极低,不需要抗凝治疗,而老 年孤立性房颤卒中发生率明显升高,应当进行抗 凝治疗,可选用阿司匹林325mg/d。 凝治疗,可选用阿司匹林325mg/d。
表5 - 房颤研究:主要出血事件发生情况* 房颤研究:主要出血事件发生情况*
变量 主要出血事件,年发生率% 主要出血事件,年发生率% 对照组 0.0 1.6 0.2 0.4 0.9 0.7 对照组 0.0 1.9 0.6 ICH,年发生率% ICH,年发生率% OAC 0.3 0.8 0.2 0.4 0 0 Aspirin 0 0.3 0.2 对照组 0 0.8 0 0 0 0.2 对照组 0 0.3 0.1 OAC和对照组 OAC和对照组 OAC AFASAK I 0.6 SPAF I 1.5 BAATAF † 0.4 CAFA 2.1 SPINAF 1.3 EAFT 2.6 Aspirin和对照组 Aspirin和对照组 Aspirin AFASAK I SPAF I EAFT 0.3 1.4 0.7
调查者在统一临床定义后汇总了五个一级预防试 验的数据。这些临床试验包括了慢性持续性(即: 持续性,包括永久性分类)房颤患者,或相对少 见的阵发性房颤(PAF)(间歇性房颤)。多数 见的阵发性房颤(PAF)(间歇性房颤)。多数 情况下,房颤会持续数月甚至数年。每个试验均 因为口服抗凝剂预防缺血性中风及体循环栓塞效 果显著而提前结束。因此,观察的终点事件数目 相对较少,这些汇总后的数据显示对照组年中风 发生率为4.5%,而应用调整剂量的华法令组年中 发生率为4.5%,而应用调整剂量的华法令组年中 风发生率为1.4%,明显降低。华法令的效果在所 风发生率为1.4%,明显降低。华法令的效果在所 有研究中基本一致,可以使相对危险度(RR)降 有研究中基本一致,可以使相对危险度(RR)降 低68%。绝对风险下降意味着每1000例接受华法令 68%。绝对风险下降意味着每1000例接受华法令 治疗患者中每年可减少31次缺血性中风事件。 治疗患者中每年可减少31次缺血性中风事件。
房颤患者卒中危险因素分层
除非患者为孤立性房颤,或存在禁忌症,所有房颤患者, 包括阵发性、持续性、永久性房颤,均应进行抗凝治疗。 选择房颤患者抗凝治疗方案之前应进行房颤患者卒中危险 选择房颤患者抗凝治疗方案之前应进行房颤患者卒中危险 因素分层。目前通常采用2006年美国心脏病学院、美国心 因素分层。目前通常采用2006年美国心脏病学院、美国心 脏病协会、欧洲心脏病学会(AHA/ACC/ESC)心房颤动治 脏病协会、欧洲心脏病学会(AHA/ACC/ESC)心房颤动治 疗指南提出的新的危险分层方法。分为低危(弱危)、中 危、高危3 危、高危3个等级。 低危:女性、年龄65-74岁、冠状动脉疾病和甲状腺功能 低危:女性、年龄65-74岁、冠状动脉疾病和甲状腺功能 亢进; 中危:年龄≥75岁、心力衰竭、高血压、糖尿病、左室 中危:年龄≥75岁、心力衰竭、高血压、糖尿病、左室 射血分数≤0.35; 射血分数≤0.35; 高危:既往卒中史、短暂脑缺血史、栓塞疾病史、二尖 高危:既往卒中史、短暂脑缺血史、栓塞疾病史、二尖 瓣狭窄、换瓣术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