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设计的全过程

合集下载

石材机械支承件的结构设计全过程

石材机械支承件的结构设计全过程

石材机械支承件的结构设计全过程石材机械是在石材行业中使用较为广泛的设备之一,其支承件在机械运行过程中承担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高机械运行的稳定性和效率,对支承件的结构设计进行优化和改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石材机械支承件的结构设计全过程。

第一步:确定设计要求在设计之前,首先需要明确设计要求。

石材机械支承件的设计要求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机械运行的负载特征和工作环境要求2.支承件的材料和成本要求3.支承件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要求4.支承件的安装和维护要求以上几个方面是支承件结构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关键因素,也是设计过程中必须要重视的方面。

在确定设计要求之后,可以进入下一步。

第二步:选择支承件的结构形式支承件的结构形式选择需要根据机械的运行负载和工作环境等要求来决定。

常见的支承件结构形式包括轴承、销轴承、滑轮和框架等。

在选择结构形式时需要综合考虑机械运行的负载特征和工作环境要求。

第三步:计算支承件的负载特征确定好支承件的结构形式后,需要计算支承件的负载特征。

其中,包括机械的受力状态、材料的应力应变特性等。

根据支承件的负载特征,可以进一步评估支承件的承载能力,确定材料的选择和加工工艺。

第四步:绘制支承件结构图计算出支承件的负载特征后,需要在纸面上绘制出支承件的结构图。

结构图中需要标注材料的选用、加工工艺、尺寸和安装要求等详细信息。

第五步:进行机械测试和改进支承件的结构设计完成后,需要进行机械测试,以验证支承件的性能和稳定性。

根据测试结果,可以对支承件的结构进行改进和调整,以满足机械的运行需求。

第六步:进行数据分析和总结在经过测试和改进后,需要对支承件的性能和稳定性进行数据分析和总结。

对支承件性能指标的优化和改进进行总结和回顾,以推动支承件结构设计的进一步发展和改进。

结论石材机械支承件的结构设计全过程需要根据机械的运行特点和工作环境要求,综合考虑材料、加工工艺、尺寸和安装要求等多方面因素。

通过对支承件结构形式选择、负载特征计算、支承件结构图绘制、机械测试和数据分析等多个步骤的全面把握和考虑,可以实现对支承件结构设计的全面优化和改进,以提高机械的运行稳定性和效率。

结构设计及制图全流程

结构设计及制图全流程

结构设计及制图全流程(以钢筋混凝土高层结构设计为例)结构设计及制图全流程共分为四个阶段,即前期准备阶段(R阶段)、模型建立阶段(M 阶段)、结构施工图绘制阶段(D阶段)以及后期整理阶段(A阶段)。

各个阶段的工作目的及内容都存在差异的,现分阶段详细叙述:
一、前期准备阶段(Ready)
该阶段的工作是为之后的建模及制图两个阶段的工作提供必要的准备。

准备阶段工作的内容包括:R1a.熟悉并分析建筑图、R1b.分析地质勘查报告、R2.平面布置及模型试算、R3.编制结构设计纲要。

二、模型建立阶段(Modeling)
该阶段的工作是上阶段工作的延续,其中模型试算在上阶段已基本完成,实际的工作是延续试算的模型进行的优化工作。

建模阶段工作的流程包括:M1.模型试算、M2.构件优化、M3.制图模型。

三、结构施工图绘制阶段(Drawing)
该阶段的工作是上阶段工作的延续,绘图过程中如发现模型存在问题,需返回进行模型调整及计算直至满足要求。

结构施工图绘制阶段的流程包括:D1.绘制模板图、D2.绘制梁平法图、D3.绘制板结构平面图、D4.绘制墙柱平法图、D5.绘制基础施工图、D.6绘制详图、D.7整理说明图。

四、后期整理阶段(After)
该阶段的工作是对之前阶段生成的所有资料进行打印及归档。

该阶段的工作内容包括:A1.结构施工图的校审及打印、A2.结构计算书的整理及打印、A3.编制设计总结报告、A4.设计资料归档。

塑胶结构设计流程

塑胶结构设计流程

塑胶结构设计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1. 产品分析:明确产品的功能需求和外观要求,对产品进行详细的分析。

2. 确定设计方案:根据产品分析结果,初步确定设计方案,包括产品尺寸、外观、结构等。

3. 建立三维模型:使用CAD软件建立产品的三维模型,对模型进行初步的评估和修改。

4. 模具设计:根据产品三维模型,进行模具设计,确定模具的尺寸、结构、材料等。

5. 修改和完善设计:根据评估结果和实际生产情况,对设计进行修改和完善。

6. 最终确定设计:在设计方案通过评估和审核后,最终确定设计。

7. 制作工程图:将最终确定的设计方案转化为工程图,方便生产和制造。

8. 制定生产工艺流程:根据设计要求和生产设备,制定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

9. 试制样品:按照最终确定的设计方案和生产工艺流程,试制样品。

10. 测试和验证:对试制出的样品进行各种测试和验证,确保产品符合设计要求和使用要求。

11. 修改和完善设计:根据测试和验证结果,对设计进行必要的修改和完善。

12. 最终定型:在经过多次修改和完善后,最终确定产品的设计。

13. 批量生产:按照最终确定的设计方案和生产工艺流程,批量生产产品。

以上是塑胶结构设计的基本流程,具体流程可能会根据产品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在整个设计过程中,需要不断进行评估、修改和完善,以确保最终产品的质量和性能符合要求。

结构设计基本流程

结构设计基本流程

结构设计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过程,其基本流程如下:
1.需求分析:在结构设计之前,需要对设计目标进行明确,包括产品功能、性能、成本、质量和安全等方面。

这需要与客户或产品经理进行充分的沟通和了解。

2.概念设计:根据需求分析结果,开始进行概念设计。

这包括对不同的设计方案进行评估和比较,以确定最佳方案。

在此阶段,需要进行创意设计和初步的技术可行性分析。

3.详细设计:在确定了最佳设计方案之后,需要进行详细设计。

这包括对各个组件和部件的尺寸、形状、材料和工艺进行规划和设计。

同时,还需要确定各个部件之间的连
接方式和细节设计,以确保整个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4.制造和测试:在完成详细设计之后,需要将设计图纸转化为实际的产品。

这包括制造和测试过程。

在制造过程中,需要使用正确的工具和设备,遵循正确的工艺流程,确
保产品质量。

在测试过程中,需要对产品进行各种测试和验证,以确保产品符合设计
要求和性能指标。

5.改进和完善:在制造和测试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和缺陷。

这需要及时进行改进和完善,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性能达到预期水平。

6.发布和维护:在完成了结构设计之后,需要将产品发布到市场上。

同时,还需要进行产品的维护和更新,以满足客户的不断变化的需求。

总的来说,结构设计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过程,需要考虑众多的因素和变量。

通过以
上基本流程,可以尽可能地减少错误和缺陷,并确保产品的质量和性能达到最佳水平。

装配式结构设计的BIM全设计流程及施工模拟

装配式结构设计的BIM全设计流程及施工模拟

装配式结构设计的BIM全设计流程及施工模拟装配式结构是指将建筑结构的组成部分在工厂内预制完成,然后在现场进行装配和安装的建筑施工方式。

与传统的现浇施工相比,装配式结构具有施工速度快、质量可控、环境友好等优势。

在装配式结构设计过程中,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技术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能够全程协同设计、优化施工过程、实现施工模拟等。

BIM全设计流程及施工模拟如下:1.初步设计:设计团队通过BIM软件进行建筑的初步设计,包括建筑布局、结构方案等。

同时,利用BIM软件建立建筑模型,模拟建筑的外观、空间结构等特点。

2.详细设计:在初步设计的基础上,进行细化设计,包括结构细节、预制构件布局等。

通过BIM软件,实现各个构件之间的协同设计,确保装配式结构的各个部分能够精准配合。

3.装配式结构预制制造:根据详细设计,将各个预制构件投入生产制造。

在这一过程中,BIM技术可以帮助优化构件的制造工艺,提高生产效率,确保构件的精度和质量。

4.施工过程模拟:利用BIM软件,对装配式结构的施工过程进行模拟。

包括吊装、安装等环节的模拟分析,通过虚拟施工,发现并解决施工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提高施工效率和安全性。

5.配件准备:在装配式结构施工前,需要准备好相应的连接配件。

通过BIM软件,对配件进行预先布置和模拟,确保连接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6.现场施工:在装配式结构的现场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可以通过BIM模型实时查看和调整施工进度,确保装配的正确性和顺序。

7.安装过程模拟:利用BIM软件,对装配式结构的安装过程进行虚拟模拟。

通过模拟,可以发现安装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整,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8.结构验收和管理:通过BIM软件,实现对装配式结构的全程管理。

包括结构验收、材料追溯、施工记录等,提高结构的可追溯性和管理效率。

通过BIM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装配式结构的全程协同设计和施工过程模拟,提高建筑施工的效率和质量。

建筑结构设计的一般步骤

建筑结构设计的一般步骤

建筑结构设计的一般步骤
很多初学设计的人对拿到建筑图或者上游专业提供的工艺图不知做结构方案从何而起。

结构设计建筑结构设计的一般步骤:
1.看工艺/建筑提资的布置以及功能分区了解,对于不明确的尺寸定位澄清;
2.开始做结构初步方案,对于工艺/建筑提资的荷载大小、作用位置、荷载形式澄清;
3.正式做结构模型,在此期间除了要考虑满足上游要求的净空净宽等要求外,还要考虑结构的一些构造措施、出图方便、业主工程量要求等等问题,反复调整模型。

4.先绘制布置图,提交上游专业查返。

在查返过程中可整理结构计算书,考虑节点设计。

5.布置图上游查返确认后,进行节点设计,整套图纸的绘制工作也将随之结束。

结构设计流程(非常全-非常详细)

结构设计流程(非常全-非常详细)

结构设计各阶段内容及深度规定总则规定:1.民用建筑工程一般应分为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三个阶段;对于技术要求简单的民用建筑工程,经有关主管部门同意,并且合同中有不作初步设计的约定,可在方案设计审批后直接进入施工图设计。

2.各阶段设计文件编制深度应按以下原则进行:(1)方案设计文件,应满足编制初步设计文件的需要。

(注:对于投标方案,设计文件深度应满足标书要求。

)(2)初步设计文件,应满足编制施工图设计文件的需要。

(3)施工图设计文件,应满足设备材料采购、非标准设备制作和施工的需要。

对于将项目分别发包给几个设计单位或实施设计分包的情况,设计文件相互关联处的深度应当满足各承包或分包单位设计的需要。

3.在设计中应因地制宜正确选用国家、行业和地方建筑标准设计,并在设计文件的图纸目录或施工图设计说明中注明被应用图集的名称。

重复利用其他工程的图纸时,应详细了解原图利用的条件和内容,并作必要的核算和修改,以满足新设计项目的需要。

4.当设计合同对设计文件编制深度另有要求时,设计文件编制深度应同时满足本规定和设计合同的要求。

5.本规定对设计文件编制深度的要求具有通用性。

对于具体的工程项目设计,执行本规定时应根据项目的内容和设计范围对本规定的条文进行合理的取舍。

结构设计应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有计划地分时段、分批次进行。

各阶段都有相同内容,但设计深度不同,应该逐步加深。

通过各个阶段各专业互提资料,有序实现各阶段各专业的设计内容。

通过加强结构设计过程的执行,减少错、漏、碰、缺,保证设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

一、方案设计方案设计阶段结构专业设计人员要做到:确定建筑结构安全等级,设计使用年限和建筑抗震设防类别等;根据建筑功能要求,多方案比较确定结构选型。

结构设计人员应深入了解工程项目的规模、使用性质、设计标准和投资造价等情况,在建筑专业初步方案的基础上,根据是否抗震设防和结构设计人员自身拥有的结构设计概念、经验选择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结构方案。

一个完整产品的结构设计过程

一个完整产品的结构设计过程

一个完整产品的结构设计过程产品的结构设计过程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阶段,它决定了产品的功能、外观和性能。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如用户需求、技术可行性、成本效益、制造可行性等。

下面是一个完整产品的结构设计过程的示例,帮助您理解该过程的一般步骤和重要注意事项。

第一步:理解用户需求产品结构设计的第一步是理解用户的需求和期望。

这可以通过访谈真实用户、进行市场调研和分析竞争产品来实现。

在这个阶段,需要搜集尽可能多的信息,包括用户喜好、痛点、使用场景等。

这些信息将指导后续的设计决策。

第二步:确定技术要求根据产品的功能需求和用户需求分析的结果,确定产品的技术要求。

这包括产品的尺寸、材料、性能指标等。

在这一阶段,需要考虑到技术可行性、设计可行性和成本效益。

通过与工程团队的合作,评估不同技术方案的优劣,选择最合适的技术方案。

第三步:制定设计方案根据用户需求和技术要求,制定产品的设计方案。

这包括产品的整体结构、功能模块、部件布局等。

在这个阶段,需要进行详细设计,绘制草图、3D模型或原型,以便更好地理解产品的外观和结构。

第四步:进行设计验证在设计方案制定之后,需要进行设计验证。

这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如计算机模拟、实验测试、用户反馈等。

目的是验证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性能。

如果存在问题,需要及时进行修改和优化。

第五步:优化设计在设计验证的基础上,对产品的结构进行优化。

优化的目标是提高产品的性能、降低成本、简化制造和提高用户体验。

在优化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不同因素,并进行多次迭代,直至满足产品要求和用户期望。

第六步:确定最终设计在经过多次迭代和优化之后,确定最终的产品设计。

这包括产品的外观和结构。

在确定最终设计之前,需要再次进行设计验证,以确保设计的合理性和性能的可靠性。

第七步:制定制造方案在最终设计确定之后,需要制定产品的制造方案。

这包括确定制造工艺、选材、制造流程等。

在制定制造方案的过程中,需要与制造商进行沟通和协商,确保设计可以实现制造和组装。

结构设计流程

结构设计流程

结构设计流程结构设计是建筑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涉及到建筑物的安全、稳定性和功能性等方面。

一个合理的结构设计流程可以确保建筑物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下面将介绍一个典型的结构设计流程。

第一步:需求分析在开始结构设计之前,首先需要进行需求分析。

这包括对建筑物的用途、功能需求、使用人数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调研和分析。

通过需求分析,可以确定建筑物所需的结构形式、荷载标准等基本参数。

第二步:结构初选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结构工程师会进行初步的结构选择。

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和荷载要求,结构工程师会选择适合的结构形式,比如钢结构、混凝土结构或木结构等。

同时,还需要考虑建筑物的造价、施工难度和维护成本等因素。

第三步:荷载计算荷载计算是结构设计中的关键步骤。

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和设计要求,结构工程师会计算各种荷载,包括自重、活载、风荷载、地震荷载等。

荷载计算需要参考相关的国家和行业标准,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第四步:结构设计在完成荷载计算后,结构工程师会根据计算结果进行结构设计。

结构设计包括确定结构的尺寸、布局和连接方式等。

通过结构设计,可以保证建筑物在正常使用和极端情况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第五步:结构分析结构设计完成后,还需要进行结构分析。

结构分析是通过数值模拟和计算,对结构在各种荷载下的响应和变形进行评估。

通过结构分析,可以验证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并进行必要的优化和调整。

第六步:结构施工图设计结构施工图是结构设计的最终成果,它包括详细的结构尺寸、构件连接方式和施工工艺等信息。

结构工程师会根据结构设计和分析结果,绘制出符合施工要求的结构施工图。

结构施工图是施工单位进行施工的重要依据。

第七步:施工和监督结构施工是结构设计流程的最后一步,它需要施工单位按照结构施工图进行施工,并进行必要的监督和检查。

在施工过程中,结构工程师需要与施工单位密切合作,确保结构施工的质量和安全。

一个完整的结构设计流程包括需求分析、结构初选、荷载计算、结构设计、结构分析、结构施工图设计以及施工和监督等步骤。

简述结构设计的主要步骤

简述结构设计的主要步骤

简述结构设计的主要步骤结构设计是工程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涉及到建筑、机械、电子等多个领域。

结构设计的主要步骤如下:1. 定义设计目标和约束条件在进行结构设计之前,我们需要明确设计的目标和约束条件。

例如,我们需要设计一座桥梁,目标是能够承受特定的负荷和使用寿命,约束条件包括预算、现场条件等。

2. 确定结构类型和荷载根据设计目标和约束条件,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结构类型和荷载。

例如,对于桥梁,我们可以选择梁桥、拱桥、悬索桥等结构类型,荷载包括自重、行车荷载、风荷载等。

3. 进行初步设计在确定结构类型和荷载后,我们需要进行初步设计。

这个阶段需要确定结构的尺寸、材料、连接方式等。

初步设计需要满足设计目标和约束条件,并考虑结构的可行性和施工难度。

4. 进行详细设计在初步设计完成后,我们需要进行详细设计。

这个阶段需要考虑更加细节的问题,例如结构的受力分析、疲劳寿命、可靠性等。

详细设计需要满足设计目标和约束条件,并考虑结构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5. 进行结构优化在进行详细设计后,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结构优化。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改变结构的尺寸或材料来达到更好的性能。

结构优化需要考虑设计目标和约束条件,并尽可能提高结构的性能和经济性。

6. 编制设计图纸在完成结构设计后,我们需要编制设计图纸。

设计图纸需要包括结构的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节点图等。

设计图纸需要满足设计目标和约束条件,并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编制。

7. 进行结构计算和验算在完成设计图纸后,我们需要进行结构计算和验算。

结构计算需要考虑结构的受力、变形、疲劳等问题,验算需要验证结构是否满足设计目标和约束条件,并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验算。

8. 进行施工图设计在完成结构计算和验算后,我们需要进行施工图设计。

施工图需要包括结构的构造图、节点图、钢筋图等。

施工图需要满足设计目标和约束条件,并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编制。

结构设计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

结构设计的整个工作流程

结构设计的整个工作流程

偶现在从事设备管理工作,有意向向结构设计方面发展,请问各位需要从什么地方入手呢?操作软件还是基本技能?还有就是大家工作中,从产品的研发设计到制造,作为一名结构设计工程师都要干些什么事情呢?相关关键字:结构设计流程的工作大致如下:产品外观图--三维建模--结构设计--出工程图--模具发包--开模期间在接新项目--试模--模具确认--产品检验标准--试产--量产--结案CTEC 豪佳電子玩具(深圳) 有限公司HAOJIA EIECTRONIC TOYS (SHENZHEN) LTD 文件編號:ROOM000001手冊版本:A.0生效日期:總頁數: 47 頁之6 文件名稱:品質手冊新產品幵發主要流程序號名稱具体要求該發出資料發往部門1 新產品介紹書 (PM、企划) 1.根据新案幵發申請單擬定幵發計划表. 新案申請單、幵發計划表2.對主要結構,外觀進行分析認可.2 主要結構方案擬定 (EE、ME、PM、企划) 1.盡可能采用可靠結構. 產品外形圖配色表、飾紋刻字資料2.設計出多個可能之方案,再選取其中最优的.3.方案可通過做板驗証.3 外形圖(PM、ME) 1.收到圖后,要認真檢測此外形圖,輸入電腦,務求忠實設計思想.2.畫主要結構圖,再畫出切實可行之外觀圖,送待確認.3.確認后的外觀圖,如有大改動,須及時提出.4.檢查出幵模圖時,要對照最后外觀圖是否相符.4 裝配圖(ME) 1.外形要符合最后批准之外觀圖,復雜外形要表達清楚,幵CB尺寸圖、報价用圖、模具分配表模具申請單 EE關字符,rating plate,其它位置.2.產品結構功能符合產品設計要求表,結構要具有好的可靠性及安全性,能通過drop test.3.裝配關系要符合生產線生產要求,生產方便快捷.4.各零件結構符合其本身制造工藝性質,例如:行位、膠位厚薄、強度、剛度、預緊力.五金件考慮其衝壓成型工藝.5.走線要確定走線方法,五金焊線材料為磷銅,加孔穿線,再繞一整圈.6.組合圖應有所有零部件結構,表達完整,全面,清晰.5 審圖 1.檢查主要零件(主体).2.檢查和主要零件相配合的各零件(從整体裝配角度,檢查配合尺寸,零件正反等).6 零件圖 1.圖紙表達清楚正確,外形清晰,比例適當,內容齊全,配合幵模圖、打樣申請單手板申請單樣品制作申請單要有公差,基准明確.標注有分型面及水口位.2.零件圖紙圖號要登記,不能重復.3.塑膠零件圖要考慮其結構工藝要求,例如:行位,膠位厚薄,各部份之強度,剛度,水口材料,必要的出模角必須標出,待別是外形,復雜外形要有明確清楚表達,使做模者能理解.4.五金零件圖要考慮其材料,表面鍍層,可焊性,強度,剛度.應避免折彎時尖角及外形尖角,有必要必須注明毛邊方向5.橡膠零件注明材料及硬度,留意其批鋒毛邊位置.序號名稱具体要求該發出資料發往部門7 圖號登記 1.將所有圖形零件列入圖號登記表.8 手板制作 (SE、ME) 1.圖紙應認真檢查,及時糾正. 零件圖、手辦制作申請單、有關配件資料 SE2.特別留意外形与圖紙尺寸是否相一致.3.手板部反映各問題需仔細分析,結構外形是否要改善.9 報价(ME、外包、工模) 1.填寫模具分配表. 模具分配表報价圖幵模廠商2.所報价圖應蓋有“僅供報价”印.3.報价后以模廠反蝕的意見,認真研究進行必要的圖紙修改.10 審圖、改圖 (ME) 1.幵模圖紙應通過審圖人員審核簽字.11 幵模(ME) 1.最后確定分模資料,存檔,商定水口位置,頂針位置(如有幵模圖、各零件成型顏色表面處理蝕字等資料幵模廠商、PE、QE必要)不能在外表見到水口及頂針位.2.確定做模完成日期.3.復雜外形,提供塑膠外形手板,及時檢查銅公外形.4.一模出多個,相同零件要打上記號區分.5.橡膠件一般先出單頭模,再檢查合格后,做多頭模.12 初始BOM (EE、ME) 1.列出所有零件的名稱、數量、材質及規格等. BOM 業務、PE、資材、QE2.和出模圖一起檢查.13 產品配色制作 (PM) 1.客人提供產品配色資料. 配色表業務、采購資材、品管QE 2.制作產品配色圖,注明產品名稱,產品號,產品詳細配色用PANTONE或CMYK標准,注明特殊要求.14 電子/五金/塑膠/包裝件打樣 (ME、EE、QE) 1.所有打樣件盡可能附有圖紙及有關資料. 樣品申請單、圖紙、參考樣品(力求在T1前完成全部打樣) 五金樣品廠商QE(鹽霧實驗)2.注明特殊要求(顏色、表面處理等).3.樣品申請單應填寫要求日期.4.包裝材料,色板由ME自行驗証,電子,五金,塑膠件打樣送QE確認驗証并填寫材料部品確認書,分發相關部門.15 幵模樣品T1 (ME、EE) 1.檢查是否有足夠的材料做30套樣板. 試模樣品、移絲印、噴油資料 QE 11套安規測試PE 1套 EE 1套南嶔2.填寫樣板要求表,列出已收到的樣板和沒收到的樣板(包括五金,塑膠及其他).3.收到幵模樣板后,所有尺寸材料全部檢查,特別是所有配合尺寸,列出不符之處.序號名稱具体要求該發出資料發往部門16 組裝樣品 (PE、EE、ME) 1.裝板檢查整机裝配情況及各配合是否符合要求. 成品業務 5套送客人確認PE、QE2.裝机測試,列出測試清單.3.組裝樣品送業務征求修改意見.4.編寫作業指導書.5.成品檢驗規范,安規初步驗証.17 改模資料 1.列出詳細改模要點,并按改模要點做樣板測試來証實改改模資料(注明改模完成日期) 幵模廠商模資料的准確性.2.一模出多個相同零件,在改模資料上注明其編號.3.五金片改模須出修改后的圖紙,采用不同的修改號(REV#)18 包材打樣 1.依据客戶要求聯系廠商打樣,打樣前,包材,材質,顏色, 打樣申請單放產通知單廠商業務、采購資材、PE QE尺寸大小,打樣數量及時間要求明確.2.打樣回來及時交業務給客人確認.3.確認OK,發放產通知單.19 最終BOM 1.產品在出制單前有標准BOM. BOM 資材(MPC) 業務、采購 PE、QE2.標准BOM發出后,凡修改物料應出ECN修改.3.要認真檢查BOM各零件,QTY及規格,材質等.20 試產通知 1.BOM中所有零件已經確認OK. 放產通知單、材料部品確認書采購企划IQCSP2.放產通知單應有具体詳細之描述.3.五金件,橡膠件(RUBBER KEY)等打樣件務必經確認OK,即發出幵模圖.21 Tend 1.裝配成品檢查外觀和功能是否符合要求. 成品業務、PE QE2.表面處理和蝕字是否正確.3.成品含包裝根据需要送業務,客人確認.4.客戶成文的或由業務轉達的客戶要求匯總到QE.22 試產前准備 (PE) 1.作業流程,作業指導書是否完成.2.測具,夾具是否做好.23 試產說明會 (PE) 1.准備好成品,半成品及材料樣品.2.QE說明產品的質量要求.3.試作中碰到的問題以及試產中應注意的事項.序號名稱具体要求該發出資料發往部門24 試產 (PE填寫此部分) 1.通知各部門試產日期,請各部門做好准備,配合試產.2.排生產工序,檢查工裝夾具是否要改良,記錄所有QC檢查原始參數(電流),工裝夾具包括超聲,移印,生產裝配,包裝吸索夾具.3.QE檢查測試儀表,治具是否符合要求,PP時指導QC,對不良品驗証并統計.(A)產品改良,如整批次品率超過10%,或單項次品率超過30%認真檢查,找出坏机原因分析那些因素道致次品率高逐個解決.(B)完善生產流程.(C)PP成品各種信賴性試驗及報告.(D)完善檢驗規范.(E)做試產報告(由PE總結)25 試產檢討會 (PE) 1.分析不良品原因,提出改善對策.2.跟催各責任負責人改善完成時間.26 改善 1.改善后結果由生技,品保,制造,生管,采購,業務各部門認可.27 量產 1.電子,五金,塑膠件必須有QE的材料部品確認OK發采購才可訂購合格Vendor的材料.2.試產檢討會上由各部門會簽量產通知單.28 移交文件 (QE) 1.將試產ok后之型號文件整理分類. 文件夾 QE (文控中心)2.移交至QE文控中心存檔.3.QE將收集到的文件按分發清單分發給相關部門(屬公司保密文件蓋上不准復印圖章),并要記錄.下面是一手机造型及结构设计流程,应该不是很完美的,欢迎大家就各阶段提出具体的操作意见.正文6.1 外型设计:由ID设计师按产品定义进行设计或外包给设计公司进行设计,要求提供PRO/E的3D文件。

简述建筑结构设计的主要步骤和流程

简述建筑结构设计的主要步骤和流程

简述建筑结构设计的主要步骤和流程一、前期准备。

1.1了解项目需求。

咱得先搞清楚这个建筑是干啥用的呀。

是住人的住宅呢,还是办公的写字楼,或者是个大商场啥的。

这就好比咱们做饭得先知道吃的人爱吃啥一样,这是个基础。

要是住宅,那就要考虑居住的舒适度,房间布局要合理;要是商场,就得有宽敞的空间,方便人逛来逛去。

1.2收集资料。

这一步可不能马虎。

收集地质勘查报告就像给建筑打地基之前先摸摸地底下的脾气。

看看这块地是软是硬,有没有啥特殊情况,像地下溶洞之类的,那可就像隐藏在暗处的“炸弹”。

还有当地的气候条件也得知道,要是经常刮大风下大雨,建筑的抗风防雨能力就得加强,总不能风一吹就倒雨一淋就漏吧,那可成了“豆腐渣工程”了。

二、结构选型。

2.1分析各种结构体系的优缺点。

框架结构就像搭积木,灵活性比较好,空间分割方便,就像一个百变金刚。

但是在抵抗侧向力方面可能就有点弱。

剪力墙结构呢,就像一堵坚强的墙,在抵抗水平力方面很厉害,但是内部空间改动就没那么容易了,有点“顽固不化”。

咱们得根据项目的具体要求来权衡利弊,挑出最合适的结构体系。

2.2确定结构体系。

综合考虑了各种情况之后,就像在一群候选人里挑出最适合当领导的那个一样,确定结构体系。

这时候心里就得有个谱,这个结构体系要能撑起整个建筑,就像脊梁骨撑起人的身体一样。

三、结构计算。

3.1确定荷载。

这里面的荷载可复杂了。

恒载就像建筑本身的体重,是个固定的值,像楼板、梁柱这些结构构件的自重。

活载呢,就像来来去去的客人,时有时无,像人的重量、家具的重量之类的。

风荷载和地震荷载就像两个捣蛋鬼,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来捣乱,必须得考虑进去,不然真遇到情况了,建筑可就“摇摇欲坠”了。

3.2结构分析与设计。

这一步就像是给建筑做个体检。

用各种计算软件或者手算方法,算出结构构件的内力和变形。

就像看看人的骨头能承受多大的压力,肌肉能拉伸多长一样。

然后根据计算结果来确定梁柱的尺寸、配筋等等,确保每个构件都能各司其职,就像一个团队里的每个成员都做好自己的工作一样。

建筑工程的结构设计步骤

建筑工程的结构设计步骤

建筑工程的结构设计步骤1.需求分析和规划:结构设计始于对建筑物的需求和规划的分析。

这包括对建筑物用途、预算、地理条件、施工期限等的了解,并与建筑师进行沟通,确保结构设计符合建筑的整体要求。

2.初步设计:根据需求分析和规划,进行建筑结构的初步设计。

这一步骤通常包括选择合适的结构体系、确定结构类型(如框架结构、桁架结构等),以及进行初步的尺寸和荷载计算。

3.结构分析:在初步设计的基础上,进行结构的详细分析。

这包括对结构的强度、刚度、稳定性等进行计算和评估。

通过使用结构分析软件和数学模型,评估结构的性能和安全性,并进行必要的优化。

4.结构设计:根据结构分析的结果,进行结构的具体设计。

这包括制定结构荷载、进行细致的尺寸和截面设计、选择合适的建筑材料,并通过计算和验证来确保结构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5.施工图设计:基于结构设计的结果,制定详细的施工图纸。

这些图纸包括结构的平面布置、截面细节、连接方式等,以供施工人员进行实际施工。

6.施工过程中的技术支持:结构设计师在施工过程中需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包括解答施工中遇到的问题、监督结构的施工质量,并确保结构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

7.结构检测和验收:结构设计完成后,需进行结构检测和验收。

这包括对结构的质量、强度、刚度等进行检测,并评估结构是否符合相关规范和标准。

8.结构的使用和维护:完成结构的建设后,需要确保结构的正确使用和定期的维护,以保证结构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这包括加强结构的监测、提供必要的维护措施,并进行定期的结构检测和维护。

9.结构的改进与更新:随着时间的推移,建筑结构可能需要进行改进和更新,以适应新的需求和技术。

结构设计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重新设计和评估,以提高结构的性能和可持续性。

结构设计的步骤

结构设计的步骤

结构设计的步骤一、引言结构设计是指在建筑、工程或产品设计中,根据特定的需求和目标,通过合理的布局和组织,确定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以实现预期的功能和效果。

结构设计的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二、需求分析在进行结构设计之前,首先需要进行需求分析。

这一步骤的目的是明确设计的目标和要求,了解用户的需求和期望,以及相关的技术和法规要求。

通过充分了解需求,可以为后续的设计提供明确的指导和依据。

三、概念设计概念设计是指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初步的设计构思和方案选择。

在这一阶段,设计师可以利用自己的经验和创造力,提出多种可能的设计方案,并对其进行评估和比较。

通过分析各种方案的优缺点,选择最合适的方案进行进一步的设计。

四、详细设计在概念设计确定之后,就可以进行详细设计了。

详细设计是指将概念设计转化为具体的构造和细节。

这一阶段需要考虑各种技术问题和约束条件,包括材料的选择、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施工的可行性等。

通过详细设计,可以确定构件的尺寸、形状和连接方式,为后续的制造和施工提供准确的依据。

五、材料选择材料选择是结构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步。

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性能和特点,需要根据设计的要求和约束条件选择合适的材料。

在材料选择的过程中,需要考虑材料的强度、刚度、耐久性、成本等因素,并进行相应的分析和比较。

六、施工和制造施工和制造是结构设计的实施阶段。

在这一阶段,需要根据设计图纸和规范要求,进行材料的采购、构件的加工和制造,以及结构的组装和安装。

在施工和制造的过程中,需要保证质量和安全,并进行必要的检验和测试,以确保结构的性能和可靠性。

七、检验和验收检验和验收是结构设计完成后的重要环节。

通过检验和验收,可以验证设计的质量和符合性,确保结构满足设计要求和使用需求。

在检验和验收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各种试验和检测,包括结构的强度测试、性能评估等。

八、维护和改进维护和改进是结构设计的持续过程。

一旦结构投入使用,就需要进行定期的维护和保养,以确保结构的性能和功能不受损害。

设计院中的结构设计过程[优质文档首发]

设计院中的结构设计过程[优质文档首发]

设计院中的结构设计过程[优质文档首发]设计院中的结构设计过程通过几年的设计经验,简单对设计院中的结构设计进行简单梳理,以缜密设计各个过程,避免出现疏漏之处,结合所在设计院的情况,整理如下:1、方案阶段对于复杂大型综合性项目,结构专业应在早期方案阶段介入,对方案布置提出合理的建议以使得建筑所设计的方案符合结构原理和安全性。

如果要求介入程度更深,还应根据建筑方案布置进行结构方案布置,并进行试算。

ps:在进行结构方案布置前,应根据规范进行规则性判定,将方案提交技术委员会讨论或者请教审核审定人,方便过程把控;在布置好结构方案后,应发送给三级审核进行审查,尽早发现结构布置不合理之处,尽早修改完善。

试算后,应将计算结果向三级审核进行汇报。

2、初步设计阶段根据建筑资料首先进行结构方案设计,进行结构布置,绘制布置图,并将布置图发给三级审核进行审查;待审查完后,再进行建模计算工作,以避免结构布置不合理而造成计算模型反复修改,计算完成后,应将计算结果整理成表,反馈给三级审核。

3、施工图阶段(1)根据初步设计成果和建筑施工图资料,调整结构布置和计算模型,试算模型并得到计算指标,是否满足规范要求,不满足时应想各种方法尝试调试模型直至其满足要求为止,如果实在调试不能完成,应及时向三级审核汇报计算情况,方便过程把控和进度调节。

(2)根据自己的经验,建议首先对图纸目录进行梳理,以掌握该项目的工作量,进而对设计的时间进度有较好的把控。

(3)绘制模板图,并在此过程中不断完善模型。

当完成模板图绘制工作后,应将模板图、荷载图(贴建筑图上)发送给三级审核进行审查,以提早发现问题及时修改,避免后面返工量过大。

如果项目比较大时,可分层或分区域提交审核,方便过程把控。

(4)绘制竖向构件,配梁钢筋等工作。

该过程均应随时阶段性提交审核。

结语:任何一个人,都要必须养成自学的习惯,即使是今天在学校的学生,也要养成自学的习惯,因为迟早总要离开学校的!自学,就是一种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

一个完整产品的结构设计过程

一个完整产品的结构设计过程

一个完整产品的结构设计过程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一个完整产品的结构设计过程造型;草绘.....外形图......外形图...2.建模;a.资料核对............b.绘制一个基本形状............c.初步拆画零部件............造型;一个完整产品的设计过程,是从ID造型开始的,收到客户的原始资料(可以是草图,也可以是文字说明),ID即开始外形的设计;ID绘制满足客户要求的外形图方案,交客户确认,逐步修改直至客户认同;也有的公司是ID绘制几种草案,由客户选定一种,ID再在此草案基础上绘制外形图;外形图的类型,可以是2D 的工程图,含必要的投影视图;也可以是JPG彩图;不管是哪一种,一般需注名整体尺寸,至于表面工艺的要求则根据实际情况,尽量完整;外形图确定以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结构设计工程师(以下简称MD)的了;顺便提一下,如果客户的创意比较完整,有的公司就不用ID直接用MD做外形图;如果产品对内部结构有明确的要求,有的公司在ID绘制外形图同时MD就要参与进来协助外形的调整;MD开始启动,先是资料核对,ID给MD的资料可以是JPG彩图,MD将彩图导入PROE后描线;ID给MD的资料还可以是IGES线画图,MD将IGES线画图导入PROE后描线,这种方法精度较高;此外,如果是手机设计,还需要客户提供完整的电子方案,甚至实物;2。

建摸阶段,以我的工作方法为例,MD根据ID提供的资料,先绘制一个基本形状(我习惯用BASE作为文件名);BASE就象大楼的基石,所有的表面元件都要以BASE的曲面作为参考依据;所以MD做3D的BASE和ID做的有所不同,ID侧重造型,不必理会拔模角度,而MD不但要在BASE里做出拔模角度,还要清楚各个零件的装配关系,建议结构部的同事之间做一下小范围的沟通,交换一下意见,以免走弯路;具体做法是先导入ID提供的文件,要尊重ID的设计意图,不能随意更改;描线,PROE是参数化的设计工具,描线的目的在于方便测量和修改;绘制曲面,曲面要和实体尽量一致,也是后续拆图的依据,可以的话尽量整合成封闭曲面局部不顺畅的曲面还可以用曲面造型来修补;BASE完成,请ID确认一下,这一步不要省略.建摸阶段第二步,在BASE的基础上取面,拆画出各个零部件,拆分方式以ID的外形图为依据;面/底壳,电池门只需做初步外形,里面掏完薄壳即可;我做MP3,MP4的面/底壳壁厚取,手机面/底壳壁厚取,挂墙钟面/底壳壁厚取,防水产品面/底壳壁厚可以取;另外面/底壳壁厚的医疗器械我也做过,是客人担心强度一再坚持的,其实已经非常保险了,壁厚太厚很容易缩水,也容易产生内应力引起变形,担心强度不足完全可以通过在内部拉加强筋解决,效果远好过单一的增加壁厚;建摸阶段第三步,制作装配图,将拆画出各个零部件按装配顺序分别引入,选择参考中心重合的对齐方式;放入电子方案,如LCD,LED,BATTERY,COB。

结构设计的内容和步骤

结构设计的内容和步骤

结构设计的内容和步骤第一篇:结构设计的内容和步骤结构设计的内容和步骤结构设计的内容和步骤1.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2.方案设计略3.初步设计a.平面:水平受荷结构布置,竖向受荷结构布置,结构体系、材料选用。

b.结构总体计算,构件尺寸,选定主要计算参数。

打印总体结构信息。

c.结构单线剖面。

d.基础初算,基础选型、桩型及桩承载力。

4.施工图设计在初步设计基础上构件计算,构件设计(图)a.板配筋图,模板、开洞图,d.基础详图,基础表。

详图索引。

e.柱表。

b.梁配筋图。

f.墙表,墙详图。

c.基础平面:基础、柱(墙)g.梯编号剖面,梯表。

定位尺寸、编号,基础梁编h.构件详图(砼、钢)号、基础梁配筋、详图索引。

5.图纸要求:a.工程说明b.基础平面1:100,1:120,1:150c.板配筋图1:100,1:120,1:150d.梁配筋图1:100,1:120,1:150e.梯编号剖面1:100,1:50f.基础详图、墙详图、构件详图1:50,1:20,1:106.计算书要求:a.荷载计算d.地基计算(承载力,变形)b.主体结构计算(电脑)e.特殊构件承载力,变形验算c.电脑计算结果分析7.电脑计算书打印要求:a.总体结构信息 e.柱轴压比b.结构几何尺寸 f.梁柱配筋c.荷载图 g.地震计算结果d.柱最大轴力 h.风荷计算结果第二篇:砖混结构设计步骤小结砖混结构设计步骤小结具体步骤正如进入程序时所出现的菜单次序一样:一: 第1步:“轴线输入”是利用作图工具绘制建筑物整体的平面定位轴线。

这些轴线可以是与墙、梁等长的线段也可以是一整条建筑轴线。

可为各标准层定义不同的轴线,即各层可有不同的轴线网格,拷贝某一标准层后,其轴线和构件布置同时被拷贝,用户可对某层轴线单独修改。

第2步:“网点生成”是程序自动将绘制的定位轴线分割为网格和节点。

凡是轴线相交处都会产生一个节点,轴线线段的起止点也做为节点。

这里用户可对程序自动分割所产生的网格和节点进行进一步的修改、审核和测试。

钢结构设计流程

钢结构设计流程

钢结构设计流程在建筑领域中,钢结构设计是一个重要的工程环节。

钢结构具有高强度、轻量化、施工周期短等优势,因此被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工业厂房、大跨度空间结构等场所。

本文将介绍钢结构设计的基本流程,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于实践。

第一步:确定设计要求在进行钢结构设计之前,首先需要明确设计要求。

设计要求包括建筑物的功能、使用性质、结构等级、荷载标准等。

这一步骤的目的是为了确定设计的基本参数,为后续的计算和分析提供依据。

第二步:进行荷载计算荷载计算是钢结构设计中的重要环节。

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和要求,按照相关规范和标准进行荷载计算,包括永久荷载、活荷载、风荷载、地震荷载等。

荷载计算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钢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第三步:初步设计在进行荷载计算后,可以进行钢结构的初步设计。

初步设计包括选取合适的结构形式、确定主要构件尺寸和位置、进行整体布置等。

初步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满足设计要求,并且达到经济性和实用性的要求。

第四步:进行结构分析结构分析是钢结构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一步。

通过使用专业的结构分析软件,对钢结构进行静力学和动力学的分析。

结构分析的结果将为后续的验算和详细设计提供依据。

第五步:验算与优化设计在完成结构分析后,需要对钢结构进行验算。

验算是为了验证结构的合理性和安全性,包括受力状态、构件尺寸、材料强度等。

如果验算结果不满足要求,需要进行优化设计,调整结构参数以满足设计要求。

第六步:详细设计在经过验算和优化设计后,可以进行钢结构的详细设计。

详细设计包括绘制钢结构的施工图纸、构件节点的设计、焊接连接的设计等。

详细设计的目的是为了确保施工的准确性和工程的顺利进行。

第七步:制定施工方案在完成详细设计后,需要制定钢结构的施工方案。

施工方案包括施工工艺、施工顺序、施工工艺要求等。

制定施工方案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施工的安全性和质量。

第八步:施工与监督在钢结构的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监督和工艺控制。

施工人员必须按照设计图纸和施工方案进行施工,保证每一个环节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结构设计的全过程

结构设计的全过程

本文是送给刚接触结构设计及希望从事结构设计的新手的,其目的是使新手们对结构设计的过程以及结构设计所包括的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请前辈们不要见笑了,新人们有什么问题也可以在贴中提出来,大家共同讨论,共同进步..1),看懂建筑图结构设计,就是对建筑物的结构构造进行设计,首先当然要有建筑施工图,还要能真正看懂建筑施工图,了解建筑师的设计意图以及建筑各部分的功能及做法,建筑物是一个复杂物体,所涉及的面也很广,所以在看建筑图的同时,作为一个结构师,需要和建筑,水电,暖通空调,勘察等各专业进行咨询了解各专业的各项指标。

在看懂建筑图后,作为一个结构师,这个时候心里应该对整个结构的选型及基本框架有了一个大致的思路了.2),建模(以框架结构为例)(关键)当结构师对整个建筑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可以考虑建模了,建模就是利用软件,把心中对建筑物的构思在电脑上再现出来,然后再利用软件的计算功能进行适当的调整,使之符合现行规范以及满足各方面的需要.现在进行结构设计的软件很多,常用的有PKPM,广厦,TBSA等,大致都差不多。

这里不对软件的具体操作做过多的描述,有兴趣的可以看看,每个软件的操作说明书(好厚好厚的,买起来会破产)。

每个软件都差不多,首先要建轴网,这个简单,反正建筑已经把轴网定好了,输进去就行了,然后就是定柱截面及布置柱子。

柱截面的大小的确定需要一定的经验,作为新手,刚开始无法确定也没什么,随便定一个,慢慢再调整也行。

柱子布置也需要结构师对整个建筑的受力合理性有一定的结构理念,柱子布置的合理性对整个建筑的安全与否以及造价的高低起决定性作用...不过建筑师在建筑图中基本已经布好了柱网,作为结构师只需要对布好的柱网进行研究其是否合理.适当的时候需要建议建筑更改柱网.当布好了柱网以后就是梁截面以及主次梁的布置.梁截面相对容易确定一点,主梁按1/8~1/12跨度考虑,次梁可以相对取大一点,主次梁的高度要有一定的差别,这个规范上都有要求。

一个完整产品的结构设计过程

一个完整产品的结构设计过程

一个完整产品的结构设计过程一个完整产品的结构设计过程一.ID造型;1.ID草绘2.ID外形图3.MD外形图二.MD设计;1.建模;a.资料核对b.绘制一个基本形状c.初步拆画零部件2.拆件;a.LENS结构b.LCD结构c.夜光结构d.通关柱结构e.防水结构f.按键结构g.PCB结构h.电池结构i.辅助结构j.尺寸检查k.手板跟进m.模具跟进其他讨论资料:1.防水圈的结构2.瓦楞纸板的结构3.把JPG图导入PRO/E4.“止口”的结构5.其他公司的开发流程1:一个完整产品的设计过程,是从ID造型开始的,收到客户的原始资料(可以是草图,也可以是文字说明),ID即开始外形的设计;ID绘制满足客户要求的外形图方案,交客户确认,逐步修改直至客户认同;也有的公司是ID绘制几种草案,由客户选定一种,ID再在此草案基础上绘制外形图。

2:外形图的类型,可以是2D的工程图,含必要的投影视图,也可以是JPG彩图;不管是哪一种,一般需注明整体尺寸,至于表面工艺的要求则根据实际情况,尽量完整3:外形图确定以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结构设计工程师(以下简称MD)的了;顺便提一下,如果客户的创意比较完整,有的公司就不用ID直接用MD做外形图;如果产品对内部结构有明确的要求,有的公司在ID绘制外形图同时MD就要参与进来协助外形的调整;(附图为MD做的外形图)4:MD开始启动,先是资料核对,ID给MD的资料可以是JPG 彩图,MD将彩图导入PROE后描线;ID给MD的资料还可以是IGES线画图,MD将IGES线画图导入PROE后描线,这种方法精度较高;此外,如果是手机设计,还需要客户提供完整的电子方案,甚至实物;(附图为将IGES线画图导入PROE5:建摸阶段,以我的工作方法为例,MD根据ID提供的资料,先绘制一个基本形状(我习惯用MD作为文件名);MD就象大楼的基石,所有的表面元件都要以MD的曲面作为参考依据;所以MD做3D的MD和ID做的有所不同,ID侧重造型,不必理会拔模角度,而MD不但要在MD里做出拔模角度,还要清楚各个零件的装配关系,建议结构部的同事之间做一下小范围的沟通,交换一下意见,以免走弯路;具体做法是先导入ID提供的文件,要尊重ID的设计意图,不能随意更改;描线,PROE是参数化的设计工具,描线的目的在于方便测量和修改;绘制曲面,曲面要和实体尽量一致,也是后续拆图的依据,可以的话尽量整合成封闭曲面;局部不顺畅的曲面还可以用曲面造型来修补;MD完成,请ID确认一下,我觉得这一步不要省略;(附图是一个完成的MD)建摸阶段第二步,在MD的基础上取面,拆画出各个零部件,拆分方式以ID的外形图为依据;面/底壳,电池门只需做初步外形,里面掏完薄壳即可;我做MP3,MP4的面/底壳壁厚取 1.50mm,手机面/底壳壁厚取2.00mm,挂墙钟面/底壳壁厚取2.50mm,防水产品面/底壳壁厚可以取3.00mm;另外面/底壳壁厚4.00mm的医疗器械我也做过,是客人担心强度一再坚持的,其实3.00mm已经非常保险了,壁厚太厚很容易缩水,也容易产生内应力引起变形,担心强度不足完全可以通过在内部拉加强筋解决,效果远好过单一的增加壁厚;(附图为简单拆画的零部件)建摸阶段第三步,制作装配图,将拆画出各个零部件按装配顺序分别引入,选择参考中心重合的对齐方式;放入电子方案,如LCD,LED,BATTERY,COB。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是送给刚接触结构设计及希望从事结构设计的新手的,其目的是使新手们对结构设计的过程以及结构设计所包括的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请前辈们不要见笑了,新人们有什么问题也可以在贴中提出来,大家共同讨论,共同进步..1),看懂建筑图结构设计,就是对建筑物的结构构造进行设计,首先当然要有建筑施工图,还要能真正看懂建筑施工图,了解建筑师的设计意图以及建筑各部分的功能及做法,建筑物是一个复杂物体,所涉及的面也很广,所以在看建筑图的同时,作为一个结构师,需要和建筑,水电,暖通空调,勘察等各专业进行咨询了解各专业的各项指标。

在看懂建筑图后,作为一个结构师,这个时候心里应该对整个结构的选型及基本框架有了一个大致的思路了.2),建模(以框架结构为例)(关键)当结构师对整个建筑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可以考虑建模了,建模就是利用软件,把心中对建筑物的构思在电脑上再现出来,然后再利用软件的计算功能进行适当的调整,使之符合现行规范以及满足各方面的需要.现在进行结构设计的软件很多,常用的有PKPM,广厦,TBSA等,大致都差不多。

这里不对软件的具体操作做过多的描述,有兴趣的可以看看,每个软件的操作说明书(好厚好厚的,买起来会破产)。

每个软件都差不多,首先要建轴网,这个简单,反正建筑已经把轴网定好了,输进去就行了,然后就是定柱截面及布置柱子。

柱截面的大小的确定需要一定的经验,作为新手,刚开始无法确定也没什么,随便定一个,慢慢再调整也行。

柱子布置也需要结构师对整个建筑的受力合理性有一定的结构理念,柱子布置的合理性对整个建筑的安全与否以及造价的高低起决定性作用...不过建筑师在建筑图中基本已经布好了柱网,作为结构师只需要对布好的柱网进行研究其是否合理.适当的时候需要建议建筑更改柱网.当布好了柱网以后就是梁截面以及主次梁的布置.梁截面相对容易确定一点,主梁按1/8~1/12跨度考虑,次梁可以相对取大一点,主次梁的高度要有一定的差别,这个规范上都有要求。

而主次梁的布置就是一门学问,这也是一个涉及安全及造价的一个大的方面.总的原则的要求传力明确,次梁传到主梁,主梁传到柱,力求使各部分受力均匀。

还有,根据建筑物各部分功能的不同,考虑梁布置及梁高的确定(比如住宅,在房中间做一道梁,本来层就只有3米,一道梁去掉几十公分,那业主不骂人才怪...)。

梁布完后,基本上板也就被划分出来了,当然悬挑板什么的现在还没有,需要以后再加上...,梁板柱布置完后就要输入基本的参数啦,比如混凝土强度啊,每一标准层的层高啊,板厚啊,保护层啊,这个每个软件设置的都不同,但输入原则是严格按规范执行.当整个三维线框构架完成,就需要加入荷载及设置各种参数了,比如板厚啊,板的受力方式啊,悬挑板的位置及荷载啊什么的,这时候模形也可以讲基本完成了,生成三维线框看看效果吧,可以很形象的表现出原来在结构师脑中那个虚构的框架。

2.计算计算过程就是软件对结构师所建模型进行导荷及配筋的过程,在计算的时候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软件的各种参数,以符合实际情况及安全保证,如果先前所建模型不满足要求,就可以通过计算出的各种图形看出,结构师可以通过对计算出的受力图,内力图,弯矩图等等对电算结果进行分析,找出模型中的不足并加以调整,反复至电算结果满足要求为止,这时模型也就完全的确定了.然后再根据电算结果生成施工图,导出到CAD中修改就行了,通常电算的只是上部结构,也就是梁板柱的施工图,基础通常需要手算,手工画图,现在通常采用平面法出图了,也大大简化了图纸有利于施工。

3.绘图当然,软件导出的图纸是不能够指导施工的,需要结构师根据现行制图标准进行修改,这就看每个人的绘图功底了,施工图是工程师的语言,要想让别人了解自己的设计,就需要更为详细的说明,出图前结构师要确定,别人根据施工图能够完整的将整个建筑物再现于实际中,这是个复杂的过程,需要仔细再仔细,认真再认真。

结构师在绘图时还需要针对电算的配筋及截面大小进一步的确定,适当加强薄弱环节,使施工图更符合实际情况,毕竟模型不能完完全全与实际相符。

最后还需要根据现行各种规范对施工图的每一个细节进行核对,宗旨就是完全符合规范,结构设计本就是一个规范化的事情.我们的设计依据就是那几十本规范,如果施工图中有不符合规范要求的地方,那发生事故,设计者要负完全责任的......总的来讲,结构施工图包括设计总说明,基础平面布置及基础大样图,如果是桩基础就还有桩位图,柱网布置及柱平面法大样图,每层的梁平法配筋图,每层板配筋图,层面梁板的配筋图,楼梯大样图等,其中根据建筑复杂程度,有几个到几十个结点大样图.4.校对审核出图当然,一个人做如此复杂的事情往往还是会出错,也对安全不利,所以结构师在完成施工图后,需要一个校对人对整个施工图进行仔细的校对工作,校对通常比较仔细资格也比较老,水平也比较高,设计中的问题多是校对发现的,校对出了问题后返回设计者修改。

修改完毕交总工审核,总工进一步发现问题返回设计者修改,通常修改完毕后的施工图,有错误的可能性就很低了,就是有错误,也对整个结构不会产生灾难性的后果...然后签完字,盖完出图章和注册章,拿去晒图吧...5.联系单或设计变更在建筑物的施工过程中,有时候实际情况与设计考虑的情况不符或,设计的施工难度过大,施工无法满足就需要设计变更,由甲方或施工队提出问题,返回设计修改,在施工过程中,设计也需要多次到工地现场进行检查,看施工是否是按照自己的设计意图来做的,不对的地方及时指出修改...1). 地质报告看什么-----(1)、先看清楚地质资料中对场地的评价和基础选型的建议,好对场地的大致情况有一个大概的了解;(2)、根据地质剖面图和各土层的物理指标对场地的地质结构、土层分布、场地稳定性、均匀性进行评价和了解;(3)、确定基础形式;(4)、根据基础形式,确定地基持力层、基础埋深、土层数据等;(5)、沉降数据分析;(6)、是否发现影响基础的不利地质情况,如土洞、溶洞、软弱土、地下水情况.......等等。

注意有关地下水地质报告中经常有这样一句“勘察期间未见地下水”,如果带地下室,而且场地为不透水土层,例如岩石,设计时必须考虑水压,因为基坑一旦进水,而水又无处可去,如果设计时未加考虑那就麻烦了。

2). 钢筋验收验什么(1) 钢筋数量与直径;(2) 钢筋锚固;(3) 钢筋间距;(4) 钢筋保护层;(5) 箍筋弯钩;(6) 后浇带钢筋;(7) 拉结筋;(8) 钢筋搭接长度及接头率;(9) 钢筋接头部位;(10) 钢筋合格证及试验报告。

3). 验槽到底该验什么验槽是为了普遍探明基槽的土质和特殊土情况,据此判断异常地基的局部处理;原钻探是否需补充,原基础设计是否需修正,对自己所接受的资料和工程的外部环境进行确认。

(1) 地基土层是否是到达设计时由地质部门给的数据的土层,是否有差别,主要由勘察人员负责;(2 )基础深度是否达设计深度,持力层是否到位或超挖,基坑尺寸是否正确,轴线位置及偏差、基础尺寸;(3) 验证地质报告,有不相符的情况下协商解决,修改设计方案;(4) 基坑是否积水,基底土层是否被搅动;(5 )有无其他影响基础施工质量的因素(如基坑放坡是否合适,有无塌方)4). 主体验收验什么---主体验收,结构工程师主要注意的内容有:(1)、梁柱板尺寸定位是否设计要求,其成形质量如何,是否有蜂窝麻面等。

还有是否有修补的痕迹,如果有,应询问修补的原因,是否对结构有影响。

(2)、预埋件是否准确埋设,插筋是否预留,雨水管过水洞是否留设准确,卫生间等设备是否按要求留设,对后封的洞板钢筋是否预留等。

(3)、砌体工程的砂浆是否饱满,强度是否够(可以用手扳一下),砌体的放样如何,是否平直,墙面是否平整。

砌体中的构造柱是否设槎,框架梁下砌体是否密实,圈梁是否按要求设置。

墙面的砂浆找平层厚度是否过厚。

等等。

(4)、看看各层施工时的沉降记录如何,是否有过大的差异沉降。

每层增加的沉降量,及各观测点间的沉降差如何。

如有差异过大,首先加大观测密度。

(5)、查看施工记录,各种材料合格证,试件的强度检验报告等5). 结构专业扩初说明包含什么一、设计依据:1.主要设计规范和规定2.岩土工程勘察二、自然条件:基本风压值、建筑物抗震设防烈度、建筑物抗震重要性分类、建筑物安全等级、场地土类型、地震作用、抗震措施、场地稳定性、场地土层描述。

三、基础1.拟建建筑物地基基础设计等级;基础持力层。

2.拟建建筑物基础形式。

3.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和钢筋混凝土中钢筋有无腐蚀性及措施。

四、上部结构形式及平面布置说明五、材料1.混凝土强度等级2.隔墙材料六、使用荷载标准值七、计算方法和结果1 计算软件2 主要技术参数:自震周期、层间位移、剪重比、总质量G。

6)结构施工图主要画什么1 结构设计说明;2 基础平面图及详图:基础尺寸定位、暖沟图及基础留洞图;3 ▲结构平面图及详图:主要包括模板图、现浇板的配筋(预制板的布置)、特殊节点详图、过梁布置、雨蓬、阳台、挑檐布置和其剖面详图、楼梯布置、板顶标高、梁布置及其编号、板上开洞洞口尺寸及其附加筋、屋面上人孔、通气孔位置及详图;4 柱配筋及详图;5 梁平面配筋图及详图;6 楼梯详图;7 墙、暗柱详图及构造;8 圈梁、构造柱布置及其剖面详图;9 非结构构件详图及构造。

7). 计算书内容主要有什么----一、设计依据1.执行的国家标准、部颁标准与地方标准;2.资料:地质勘察报告、试桩报告、动测报告等;3.应用的计算分析软件名称、开发单位。

二、结构的安全等级:砼结构、钢结构、桩基、天然地基等安全等级。

三、荷载取值1 墙自重取值:(1) 砼墙(2) 围护外墙(3) 内隔墙(4) 活动隔断等效荷载2.侧压力、水浮力计算、人防等效静载、底层施工堆载、支挡结构的地面堆载。

四、楼面(含地下室)、屋面荷载计算(推荐格式,括号中数值为推荐值)1.底层楼面静载:(1) 砼板厚mm,自重标准值(kN/m2);(2) 面层厚度mm,自重标准值(kN/m2);(3) 底粉或吊顶(含吊挂灯具风管重) ,标准值(kN/m2);分项系数。

静载合计标准值(kN/m2)活载:施工活载标准值(kN/m2),分项系数。

2.楼面荷载计算:按荷载标准层分别写。

一般楼面:静载:(1) 砼板厚mm,自重标准值(kN/m2);(2) 面层厚度mm,自重标准值(kN/m2);(3) 底粉或吊顶(含吊挂灯具风管重) ,标准值(kN/m2);分项系数。

静载合计标准值(kN/m2)活载:(1) 活载标准值kN/m2,分项系数。

(2) 等效隔断kN/m2,分项系数。

特殊楼面:机房、贮藏、库房等活载大的逐项写出。

(3) 隔墙计算:q= kN/m2,hioxqi= kN/m 其中hio(净高)不上人屋面:静载:(1) 防水层,标准值kg/m2,分项系数(2) 保温层,标准值kN/m2,分项系数(3) 找平隔气层,标准值kN/m2,分项系数(4)屋面板,标准值kN/m2,分项系数静载合计:kN/m2检修活载:标准值0.7kN/m2,分项系数注:不上人的屋面活载平屋面建议标准值1.0kN/m2,斜屋面为0.5kN/m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