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前八十回读后感
红楼梦前80回读书笔记800字ai
![红楼梦前80回读书笔记800字ai](https://img.taocdn.com/s3/m/554b2ab2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b6.png)
红楼梦前80回读书笔记800字ai在前80回的内容中,我读到了许多精彩的情节和深刻的思想。
在这里我将结合自己的理解,对其中一些重要的情节和人物进行分析和总结。
贾宝玉是小说的主要人物之一,他是贾府的少爷,聪明伶俐,却又爱沉思寂寞。
在他身上体现了江南文人的风雅气质,但也被封建礼教所束缚。
他与林黛玉之间的爱情纠葛是小说的主要情节之一,两人早有姻缘,却又因为家族利益被迫分开。
他们的爱情经历了许多波折和磨难,最终化为一段永恒的仁爱之情。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爱情是需要经历考验和付出努力的。
林黛玉是另一个主要人物,她是一个聪颖美丽,却又充满忧伤的女子。
她与宝玉有着深厚的感情,却又因为世俗的束缚而无法如愿。
她是一个纯洁善良的灵魂,为了家族的利益而忍辱负重,最终却无法逃脱悲惨的命运。
她的形象凸显了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弱势地位,也引发了我们对性别平等和女性解放的思考。
除了宝玉和黛玉,还有许多其他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
贾府的男女主人公们,各自有自己的性格和命运,彼此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情节曲折离奇。
比如,贾宝玉的父亲贾政,是一个宽厚仁慈,却又纵容子女的老爷,他深受家族的封建伦理约束,但又面临权势之争和家族利益的考验。
他的形象展现了封建社会下父亲与子女之间的矛盾和纠结。
另一个重要的人物是贾母,她是贾府的家长,心地善良,却又多愁善感。
她希望家族昌盛,但又无法逃脱命运的束缚,为子女的幸福而伤心流泪。
她的形象展现了封建社会下女性的悲哀和无奈,也激励我们对母爱的尊重和珍惜。
在前80回的阅读过程中,我深受小说中的人物和情节所感动。
宝玉和黛玉的爱情,贾政和贾母的家族纠葛,这些都让我深思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小说展现了一个封建社会的繁华与沉寂,揭示了人性的善良和无奈。
在这里我学到了许多关于爱情、家族和人生的智慧,也激励我去关注和珍惜身边的亲情和友情。
总的来说,《红楼梦》是一部具有深刻人文内涵的小说,它通过对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物的描绘,展现了一个封建社会的繁华与沉寂,也揭示了人性的善良和无奈。
读《红楼梦前八十回》读书笔记
![读《红楼梦前八十回》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50d9a03bc1c708a1294a44a9.png)
读《红楼梦前八十回》读书笔记我读《红楼梦》一直坚持只读前八十回的,从不读后四十回。
有人说我固执,我不以为然。
原因很简单,前八十回才真正是曹雪芹的力作,后四十回与作者曹雪芹的前八十回是无法衔接的,有些情节的设计还是有问题的。
大家不信的话,文明不妨举例说明。
其实当年雪芹写到七十八回便已泪尽而逝(其殁于岁除万家焰火辞旧迎新之时,一代奇才破屋残舍中悄然西去,十年心思和精力竟不能脱稿,凄凉怎奈之情,思之欲哭),后两回是其家人为了凑够八十回的平头数,而把儿稿增改在这以后加上去的,虽细节处尚有漏洞,但到尽头是雪芹亲笔所写,所以与前七十八回多少有些吻合之处。
但高贼却居心险毒,所续四十回前言不搭后语,把一部惊世之作改成了言情小说,把一部愤世之著改成了对圣上感恩图报的颂德书,可憎令人厌恶之极也。
研讨红学之人都晓得,原《石块记》总计一百零八回,以半百四回为分水岭,前半写盛,后半写衰,那里面更以十二回为一小节,共九小节层层铺述。
第1回中瘌头僧所吟的那首诗“好防佳节元夜后,便是烟消火灭时”这不止指甄士隐元夜后失女烧房之故事,更是针对贾府大族的畿语,“宁国府元夜开夜宴”在这以后便“诸芳散尽”,贾府情况越来越坏,贾赦与凤姐这两个混乱动荡的时代枭首,一在外以势欺人、图宝害命,为夺几把扇儿舍得逼人烟破人亡;一在内扳机算尽、飞扬暴戾,为图搜刮钱财舍得收赃带给款项,甚至逼死尤二姐,杀张华未遂。
原《石块记》中这些个均是埋下的隐患,贾府被抄、族堕胎放十之七八都是这两个种下的恶因。
而额外的十之二三便是盛行于康熙末雍正初的“党争之祸”了。
如今就算不成解清史的人看看电视也晓得那段党争是怎么回事,真的不知晓想想《康熙王朝》和《雍正王朝》就都有了。
而雪芹的家史我想喜欢《石块记》的人都略知一二,祖上是爱新觉罗福临一段时间的包衣奴人,入关后因功(如焦大之流)被封江宁织造。
曹家一向与大阿哥走的甚近,允仍奶妈之子便常向其索取零用,谁不晓得这皆是奉了大阿哥命。
关于红楼梦前八十回读后感5篇
![关于红楼梦前八十回读后感5篇](https://img.taocdn.com/s3/m/6d7bfc18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fa.png)
关于红楼梦前八十回读后感5篇红楼梦前八十回读后感【篇1】黛玉葬花可谓是《红楼梦》的一大经典,只葬花这一件小事就将她的的形象展现的淋漓尽致。
黛玉的一生是个悲剧,而他与宝玉两小无猜的情感也注定是一个悲剧,有许多人不喜黛玉多疑的性格,可竟不知她有她的苦衷。
黛玉小小年纪,父母先后离开人世,过着寄人篱下的孤单生活,这就使本就多愁善感的黛玉,变得更加敏感多疑,从而铸就了她孤傲清高的性格。
也正因他的个性并非贾母所喜欢的,注定黛玉无人可以依赖,于是她怀着一颗纯真的心和对世俗的怨愤离开了人世间,实现了她“至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的誓言。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这是红楼梦中对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判词。
薛宝钗作为一个封建社会女子的典范,深受贾府上下人等的喜爱。
正如脂砚斋评价说:“在任职务不清不输,不远不近,可恶之人未见冷淡之态,形诸声色;可喜之人亦未见醴密之情,形诸声色。
”正是这样一个端庄得体,落落大方的特点,使贾母王夫人对他青睐有加,而薛宝钗“事不关己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的态度,完全是遵循封建主义的明哲保身的哲学。
宝钗头脑里浸透着封建主义思想,她是一个忠实信奉封建道德和封建理教的淑女,但即使这样,她也是一个悲剧角色。
嫁给宝玉后,明知宝玉心心念念想着他的林妹妹,却还要苦心经营这段夫妻关系,年纪轻轻就要接受宝玉出家,自己支撑家业的惨痛事实。
不得不说,这样一个贤妻良母的形象,当真叫人可悲可叹!大观园,是一个梦,一个极尽人间财富堆切堆砌出来的美梦,是神仙在人世的宅邸,是文人墨客心之所向。
这里生活的女孩儿,哪个不是集天地之灵气,吸日月之精华的存在,她们结识社,赏菊花,猜灯谜,评戏文,吟诗作对……真真如神仙般的日子。
然而愈美好愈不真实,愈不真实,愈易一朝毁之。
终于,桃源逝去,美梦破碎。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红楼终究让人们怀念与向往,可是这边桃花落地时,终究只是一捧镜花水月。
红楼梦前八十回读后感(精选5篇)
![红楼梦前八十回读后感(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9971405c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13.png)
红楼梦前八十回读后感(精选5篇)红楼梦前八十回读后感(精选篇1)读《红楼梦》,最引人入胜的是里面的情爱谜团,给人感悟最多的也是里面的姻缘情爱。
贾宝玉与林黛玉之间的感情更是传为经典。
其中黛玉为爱而生,为爱而死,那份痴情尤为叫人感慨。
其实对于红楼以外的世界,有痴情不一定有缘分,纵然有天造地设的缘分,也比一定有天长地久相守的命运。
与其如此,不如知进知退,以内圣外王的态度独立守神,保持内心人格精神的完满,与时代同步,随缘而聚,随遇而安。
由红楼引发的又一个问题是:爱情究竟与富贵有没有关系呢?“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贾家当然是钟鸣鼎食的大富之家。
俗语说“富贵逼人”,但真爱是两情相悦,是不需要用富贵去逼人的,一逼就容易变成某种交易。
可事实上,袭人的姨太太梦想,后来贾薛两家的联姻,都是政治、经济、生存等原因逼出来的。
在《红楼梦》中,林黛玉在大观园里总是充满忧伤,有一种自卑的感觉,这与她寄人篱下的生活有密切联系。
而宝玉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宝二爷”,从某种程度上说,富贵反而成了宝黛之间爱情的累赘,成了滋生贾府淫秽的温床,并成为贾家家道中落的诱因。
可见,身在富贵之中尤其是大富大贵的人,还有身具大智大才大勇的人,他们的精神更需要呵护,更需要求缺自警的心态,否则才智、地位都会成为追求完美人格和完美生活的巨大障碍。
前人说:量大福也大,机深祸也深,这是生活无情的辩证法。
把握和处理好爱情中情感与物质、理想与现实等生活要素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需要大勇气、大智慧。
否则,富与贵肯定会成为囚困人性、爱情、亲情的枷锁。
《红楼梦》中的贾府里生活着不同背景不同阶层的各类人物,读红楼给人印象颇深的是这里面的勾心斗角,绵里藏针。
小说里最精彩的《林黛玉进贾府》一回中,像黛玉这样的直系亲属都只被允许走角门,这就从很大程度上讲明了“侯门深似海”的含义。
偌大的贾府里隐藏着比寻常人家更丰富的面孔和心计。
在这样的地方生存,须有几张面孔,几副心肠。
林黛玉是一个天真、纯洁、真实的女人,对于这里面的虚伪矫作,她学不会,也不愿意学,即使她处处小心,“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去”,但她最终还是被孤立了。
红楼梦前八十回读后感
![红楼梦前八十回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25fd2c3d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7c3f616.png)
红楼梦前八十回读后感《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
小说以宏大的家族史为背景,描绘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一众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展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荣辱悲欢,以及人情冷暖。
在读完《红楼梦》前八十回后,我深有感触,不禁感慨万千。
首先,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贾宝玉是一个多愁善感、内心柔软的男子,他对黛玉的感情深沉,但却无法与她共度一生。
黛玉则是一个聪明伶俐、心思细腻的女子,她对宝玉的深情一直无法得到回报。
薛宝钗则是一个聪明能干、心机深沉的女子,她对宝玉的爱情虽然不及黛玉那般深沉,却更加现实和理智。
这些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次,小说中对于封建社会的描绘让人印象深刻。
在小说中,贾府的奢华和荣耀与外面的世界形成鲜明对比,贾府内部的种种琐事、尔虞我诈、勾心斗角,无不反映了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
而贾府内部的种种情感纠葛、家族的衰败和兴盛更是对封建社会的一种写照。
这种对封建社会的描绘让人印象深刻,让人对封建社会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最后,小说中的情感描写让人感受到了浓浓的人情味。
在小说中,贾府内部的种种情感纠葛、家族的衰败和兴盛无一不是对人性的一种写照。
贾府内部的种种琐事、尔虞我诈、勾心斗角,无不反映了人性的种种弊端。
而贾府内部的种种情感纠葛更是对人性的一种写照。
这种对人性的描写让人感受到了浓浓的人情味,让人对人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总之,《红楼梦》前八十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对中国古典文学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这部作品不仅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部对封建社会和人性的深刻剖析。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继续阅读这部作品,从中汲取更多的人生智慧。
红楼梦前八十回读后感
![红楼梦前八十回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61da3eb7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02.png)
红楼梦前八十回读后感宝黛是《红楼梦》中最让人动容的一对情侣,他们的爱情之感动人心弦。
小说的开篇就以黛玉的悲剧命运为预兆,为整个故事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宝玉和黛玉两人都是贵族阶级的子弟,他们天真善良,聪明伶俐,却又身不由己地受到了命运的摆弄。
作者通过两位主人公的塑造,深刻揭示了封建社会中的人性丑恶和人情冷暖。
宝玉的多情风流、黛玉的悲剧命运,以及两人之间不被接受的爱情,无不折射出封建道德和伦理观念的虚伪。
《红楼梦》前八十回中的众多人物形象也是作者的创造之精华。
贾蔷、贾环、贾琏、王熙凤等一众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各具特色。
贾蔷是一个善良、憨厚的人,贾环则是一个虚伪、阴险的小人。
贾琏是一个重义轻情、好女色的男人,他对待妻子王熙凤的态度也让人备感背离了正常伦理。
而王熙凤则是一个聪明过人、心机深沉的女人,她为了占有贾琏,不惜用尽手段,展现出了丑恶的人性。
这些人物形象的塑造,既反映了封建社会中不同人物层次的特点,也具有普遍具有人性本质的共通之处。
《红楼梦》前八十回还充满了丰富的寓意和哲学思考。
小说中贾府的田园生活和仙境梦幻,深深地描绘了人们对人生转世的美好憧憬。
尤其是小说中铁桶花的引申,将人生的无常和虚幻意境展现得淋漓尽致。
作者用富有哲学意味的语言,描绘了人生的起伏和变幻,表达了对生命的感慨和思考。
他通过宝黛两位主人公的悲剧遭遇,抒发了自己对人生虚幻和无常的深刻体会。
小说的骈枝之章也以书中之书的形式,揭示了封建社会中的虚伪嘴脸。
在《红楼梦》前八十回中,还有许多细致入微、妙趣横生的描写和情节。
作者通过华美的文字,描绘了贾府的繁华与衰败、昆岗的美景与惨淡、琴曲的悲欢与离愁。
他用自己的才华和心思,将这些琐事转化为文学艺术的光芒。
小说中还充满了许多出人意料和令人捧腹的笑料,展现了作者的幽默风趣和文学创造力。
《红楼梦》前八十回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座丰碑,它融合了现实与理想、欢乐与悲伤,以及崇高与卑微。
宝黛的爱情,贾府的兴衰,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寓意和哲学的思考,都让我深受震撼。
红楼梦的前80回精彩叙事读后感(精选7篇)
![红楼梦的前80回精彩叙事读后感(精选7篇)](https://img.taocdn.com/s3/m/c7fc9312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27.png)
红楼梦的前80回精彩叙事读后感(精选7篇)红楼梦的前80回精彩叙事读后感(精选7篇)只要认真读好原作,一篇文章可以写成读后感的方面很多。
如对原文中心感受得深可以写成读后感,对原作其他内容感受得深也可以写成读后感,对个别句子有感受也可以写成读后感。
你会写红楼梦的前80回精彩叙事读后感吗?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红楼梦的前80回精彩叙事读后感,希望大家喜欢!红楼梦的前80回精彩叙事读后感【篇1】《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作家曹雪芹呕尽心血,用尽了自己一生的时间,写成了这部长篇小说。
书中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展现了封建大家族由盛而衰的历史,刻画了众多性格鲜明的人物。
描写了当时具有代表性的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揭露了封建社会后期的种种黑暗和罪恶,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的不满与愤怒。
“丢弃的不离不弃的黄金锁,忘记了莫失莫灵通的灵玉。
”书中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是贯穿全书的另一条主线。
从小体弱多病的林黛玉来到了荣国府,渐渐与贾政的与生俱来通灵玉而性格顽劣的公子贾宝玉相恋。
又因凤姐从中使用掉包计,使贾宝玉娶带有黄金锁的薛宝钗。
让林黛玉吐血身亡,贾宝玉从此心灰意冷、看破红尘、遁入空门的故事。
我实在是为林黛玉而感到悲哀不值,更为他们的悲惨命运而惋惜。
但人物本身并没有过错,让人憎恨的却是那种封建社会的传统观念。
什么婚姻大事父母做主,什么门当户对,这种思想真是害人不浅。
一部《红楼梦》让多少人为它垂泪,让多少人为它感动呀!红楼梦的前80回精彩叙事读后感【篇2】说道中国古典四大名著,我第一个就会想到《红楼梦》。
无论是内容、人物方面,我都独爱《红楼梦》。
《红楼梦》这本章回体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得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描绘了一批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得闺阁佳人的人生百态。
书中为我们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张狂泼辣的王熙凤、多情善良的宝玉、外表冷漠却内心炽热的宝钗,还有探春、贾母、刘姥姥等人。
红楼梦读后感前八十回100字(精选5篇)
![红楼梦读后感前八十回100字(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75373a39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20.png)
红楼梦读后感前八十回100字(精选5篇)红楼梦读后感前八十回100字(精选5篇)每一个阶段读《红楼梦》,都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作者曹雪芹通过《红楼梦》,揭示了当时封建社会的黑暗,也表达了他的不满与愤怒。
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红楼梦读后感前八十回100字”,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红楼梦读后感前八十回100字精选篇1今天妈妈介绍了一本书给我。
它就是闻名古今中外的《红楼梦》。
它的作者是清代的曹雪芹。
在这本书中,薛宝钗、袭人等是《红楼梦》的主线人物,贾宝玉、林黛玉两人的悲剧贯穿始终。
由多情潇洒的宝玉,娇嫩多病的黛玉,塑造了一个发生在封建家庭的动人爱情悲剧。
作者曹雪芹通过《红楼梦》,揭示了当时封建社会的黑暗,也表达了他的不满与愤怒。
故事讲述的是从小体弱多病的林黛玉来到了贾府,渐渐与公子贾宝玉相恋,本来这是一段美好的姻缘,但却又因凤姐从中使用掉包计,使得贾宝玉娶了带有黄金锁的薛宝钗,让林黛玉吐血身亡,贾宝玉从此心灰意冷,看破红尘的故事。
我认为《红楼梦》这本名著很感人。
看了它,我还真懂得了不少道理,也时常投入不已。
我觉得,当时的贾府很奢侈,贾府的贾母有权有势,说话也很有分量,贾府上下全都得听她的。
但她特别疼爱贾宝玉,把他当作掌上明珠。
虽然贾母非常疼爱贾宝玉,但我并不是十分喜欢他。
我觉得贾宝玉这个人物有点“玩世不恭”的意味。
轻佻,顽劣,屡教不改,这些词都可以用在他的身上。
当然,最后他也在离开黛玉的巨大悲痛中醒悟了过来,一改自己平日任性妄为的作风我倒是喜欢贾宝玉的表妹林黛玉。
她虽然爱哭,但很却有才华,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她和贾宝玉很谈得来,经常一起玩耍,两人是青梅竹马,十分要好。
我觉得,自己也是一个样样精通的小女孩,爱好很广泛,读书、画画,弹钢琴、办小报……我也有些爱哭,有时家人说说我的不是,呵!我的“金豆豆”就咕噜噜地滚了一地。
不过,这些应该改正,作为现代的孩子,我觉得我们要坚强些,不要像林黛玉那样动不动就暗自垂泪。
红楼梦读后感前八十回400字(精选5篇)
![红楼梦读后感前八十回400字(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3719be9a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f23004b.png)
红楼梦读后感前八十回400字(精选5篇)红楼梦读后感前八十回400字(精选5篇)曹雪芹燃烧一生写它,完全可以说红楼梦是一本生命书,人生书,《红楼梦》中的大丫鬟都是下层家庭出身的女孩子,她们都祈求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寻求到自己理想的生活。
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红楼梦读后感前八十回400字”,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红楼梦读后感前八十回400字(篇1)也许,看过《红楼梦》的大多数人都不理解黛玉,她也无需别人理解,因为不懂得她的人是不会了解她内心深处的向往的。
“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作者通过贾宝玉的眼睛为我们描绘了一个聪明多才、美貌体弱的病态美人。
这么一个柔弱的女子,无视世俗的传统规律,反其道而行之。
在经受了无数摧残之后,生命尽头到来之际,封建社会的狰狞面目加速了她的香消玉陨。
看过《红楼梦》,我们不会忘记黛玉临死前的那个场景,病危之际,紫鹃四处求人,却没人肯帮。
为避免晦气,贾母把宝玉的婚事也转到别处去办理。
一面是成亲的喜庆景象,一面是死前的哀怨凄婉,“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无怪乎黛玉的葬花吟诵。
什么地方有一个干净的、理想的地方,究竟什么地方有我自己的理想的地方,是香丘呢,我现在所处的现实社会都是污浊不堪的,我要找一个自己的理想的地方。
黛玉至死不放弃对自由的追求。
我们为之揪心,为之愤懑,一对追求自由的青年男女在封建的枷锁之下生离死别。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黛玉就这样在宝玉的婚庆锣鼓声中离开了人世。
带着她的那份甜蜜走了。
甜在何处?甜在这个人不接受世界,世界不接受人的世界上获得理解和亲爱,在孤独无依的世界上,宝玉是她心中永远的温暖;在情爱无傍的世界上,宝玉是她心中永远的伤痛。
虽然最后她成为了那些封建制度下的牺牲者。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假假真真,让人琢磨不透《红楼梦》中的一切,林黛玉作为灵魂人物,她与常人不同,她就是她,一丛清高孤傲的、孤芳自赏的空谷幽兰。
红楼梦读后感前八十回600字(精选5篇)
![红楼梦读后感前八十回600字(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45e8cf25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faa177b.png)
红楼梦读后感前八十回600字(精选5篇)随着对《红楼梦》的进一步深入了解,真切地感受到了《红楼梦》的深度和深度,《红楼梦》是那个时代一位具有最高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人所能写出的最好的文学巨作。
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红楼梦读后感前八十回600字”,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红楼梦读后感前八十回600字(精选篇1)《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围绕事关贾府家事利益的贾宝玉人生道路而展开的一场封建道路与叛逆者之间的激烈斗争为情节主线,以贾宝玉和林黛玉这对叛逆者的杯具为主要资料,经过对以贾府为代表的封建家族没落过程的生动描述,而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社会种.种黑暗和腐朽,进一步指出了封建社会已经到了“运终权尽”的末世,并走向覆灭的历史趋势。
《红楼梦》以上层贵族社会为中心图画,极其真实地,生动地描述了十八世纪上半叶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全部生活。
全书规模宏伟,结构严谨,人物生动,语言优美,此外还有一些明显的艺术特点,值得后人品味,鉴赏。
小说作者充分运用了我国书法,绘画,诗词,歌赋,音乐等各类文学艺术的一切优秀传统手法,展示了一部社会人生杯具。
如贾宝玉,林黛玉共读西厢,黛玉葬花,宝钗扑蝶,晴雯补裘,宝琴立雪,黛玉焚稿等等,还表此刻人物塑造上,如林黛玉飘然的身影,诗化的眉眼,智慧的神情,深意的微笑,动人的低泣,脱俗的情趣,潇洒的文采……这一切,都是作者凭借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艺术素养培育出来的,从而使她在十二钗的群芳中始终荡漾着充满诗情画意的特殊韵味,飘散着东方文化的芬芳。
红楼梦读后感前八十回600字(精选篇2)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屹立在我国古代小说巅峰。
”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似一朵轻云刚出岫,娴静犹如花照水,行动好比风拂柳。
“这首歌似乎还萦绕耳畔!《红楼梦》讲述的是因皇亲而荣华富贵的贾府逐渐走向没落,最后因家庭成员获罪被抄家,终于繁华成空的悲剧故事。
《红楼梦》里,有精明泼辣、圆滑狠毒的王熙凤,多愁善感、才思敏捷的林黛玉,叛逆多情、贪玩厌学的贾宝玉……我觉得最有趣的当数心地善良、老于世故的刘姥姥。
红楼梦前八十回的心得体会
![红楼梦前八十回的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9dcb1ae7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9ea2c42.png)
红楼梦前八十回的心得体会《红楼梦》是一部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前八十回是这部巨著的前半部分。
通过阅读这些回回章节,我深刻感受到了其中蕴含的丰富思想,也产生了许多深刻的体会。
首先,小说中展现的宏大人物群像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作者通过大量细致入微地刻画各个角色的言行举止、内心活动,使他们都栩栩如生、栩栩欲活。
其中,贾宝玉是一个充满矛盾与复杂情感的人物,他天真纯良却又难以拘束自己的情感。
贾母则是一个充满智慧和慈爱的家族长辈,她对家人关怀备至,对纳妾却抱有矛盾的态度。
黛玉则是一个聪明才智、深情厚意的女子,她对宝玉有着复杂的感情,同时又深爱着她的家人。
这些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使我仿佛置身于故事之中,亲身感受他们的情感与矛盾。
其次,小说中描绘的家庭和性别观念也给我带来了思考。
小说中贾府的家族结构相当庞大,充满了传统的家族观念和价值观。
男人被赋予更多的权力和地位,而女人则在家庭中承担被动的角色。
例如,贾母对于黛玉纳妾一事的态度就体现出这种传统观念的矛盾。
然而,通过对黛玉的刻画,作者也透露出女性的智慧和力量,并对传统观念进行了一定的批判。
这使我认识到,家庭和性别观念对人们的生活以及社会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并非总是积极的。
同时,小说中也揭示了社会阶级的不公与现实的残酷。
贾府虽然是一个富贵的大家族,但也暗示了其地位的脆弱与虚假。
家族中的争斗和勾心斗角,阴谋与利益的纠缠,使我感受到了世俗社会的现实残酷。
然而,小说中也通过对贾府中庶民白玉兰和贾宝玉、贾母之间的深情描写,展示了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这让我思考了社会不公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之间的矛盾与张力。
最后,小说中的诗词和艺术形象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作者巧妙地将诗词嵌入故事情节中,使之与人物形象和情节相得益彰。
小说中不仅有大量的诗词佳作,还有对画作、音乐等艺术形象的刻画。
这使我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也为小说增添了一层艺术魅力。
总之,《红楼梦》前八十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感受和思考。
红楼梦前80回读后感600字(精选5篇)整理
![红楼梦前80回读后感600字(精选5篇)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4dcc0837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29.png)
红楼梦前80回读后感600字(精选5篇)整理红楼梦是一部超越时空的巨著,曹雪芹更是颇具传奇颜色的人物,在他的笔下一个豪门大族由盛到衰,读完红楼梦,要怎么写一篇红楼梦读后感呢?你是否在找正预备撰写“红楼梦前80回读后感600字”,下面我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红楼梦前80回读后感600字(精选篇1)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痴,谁解其中味。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题记红楼梦一梦古往今来,赚得了多少叹息,多少惆怅,可是又有谁读懂了曹雪芹背后的凄凉,午夜梦回他是否会想起自己的年少,想起那大观园的喜怒哀乐,然后轻轻一声叹息,面上安静如初,实则内心百般波澜。
有友人问我,在这本书中你认为曹雪芹更偏爱林黛玉还是薛宝钗?我轻笑不语,其实无论是黛玉还是宝钗都不过是那颗顽石命中的一片浮云,片刻间便烟消云散,洁净的不留下一丝痕迹,无论当时发生了什么,都是对的,可假如一旦结束便真的是结束了。
都说红楼梦最闻名的便是那一首“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痴,谁解其中味。
”是呀!全书写的都是荒.唐的言辞,却浸透了辛酸的眼泪!都说沉迷儿女痴情,可又有谁能真正理解书中的意味?“荒.唐”不仅指在书中引出了“炼石补天”“青埂峰”等荒.唐故事,而是指出全书描写的当时社会的腐朽,残酷,相互倾轧以至于走向灭亡的道路。
这书不仅是曹雪芹对而是生活的迫忆,更是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讽刺,“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
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
”借顽石说自己不能匡时济世,被弃置世间,半生潦倒,一事无成,所谓无才,貌似自惭,实则自负,是愤激之言,是一种“缚将奇士做诗人”的慷慨;以顽石为喻,表现自己不愿随世俗同流合污的傲骨,把那块石头称为“顽石”也大有深意。
顽石的特点便是棱角分明,执拗死硬,毫不通融。
人假如具备这种品行就必定同当时那个黑暗卑劣的社会不相融,那这个社会就肯定会排斥他。
自己深深懂得他绝不是为了给世人消愁,解闷儿来写这部书的,而是把自己一生“历尽离合悲欢炎凉世态”的经受,加以艺术的概括和提炼。
《红楼梦》前80回读后感范文(通用26篇)
![《红楼梦》前80回读后感范文(通用26篇)](https://img.taocdn.com/s3/m/c683c7b9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ea.png)
《红楼梦》前80回读后感范文(通用26篇)《红楼梦》前80回读后感范文(通用26篇)当看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
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红楼梦》前80回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红楼梦》前80回读后感篇1《红楼梦》前80回看了有七八遍了,今年初开始,用了大半年时间听完了蒋勋细说《红楼梦》前80回,受益匪浅。
印象最深的是蒋勋老师讲《红楼梦》的77和78回,写的是晴雯之死和宝玉为晴雯写的祭文,这也是《红楼梦》前80回最感动我的章节。
晴雯长的很漂亮,就如王熙凤说的,大观园所有丫头加起来都不及晴雯生的好。
而且她心灵手巧,口齿伶俐,这样的人在女人堆里太遭人嫉妒了,也太容易得罪人。
有人在王夫人面前进馋言,说晴雯狐媚妖艳牙尖嘴利,让担心宝玉被勾引带坏的王夫人下令直接将晴雯赶了出去。
晴雯本就有病,回家哥嫂又不待见,还要受这样的屈辱,病入膏肓。
宝玉知道晴雯冤枉,但无力保护,只能一个人偷偷到晴雯家里看她,与她诀别。
可以想象曹雪芹是怀着怎样悲痛的心情写这一段的,但他非常隐忍,没有号啕大哭的场面描写,而是用了细节描写。
文章写了宝玉到了晴雯家,只见家里黑乎乎的,晴雯躺在炕席上,见到宝玉又惊又喜又痛,只说:你赶紧给我倒杯水,我都渴死了,叫了半天都没人。
宝玉听了眼泪就落下来,赶紧帮晴雯倒水,下面的细节描写太感人了。
宝玉看到案上有一个碗,还没用一股油膻味扑面而来,宝玉用水洗了两遍,又用自己的手帕使劲擦,但还是有味。
晴雯叫他,你赶紧倒水,别擦了。
宝玉就拿起一个黑漆漆的茶壶,倒出来的是红红的不知道什么东西,晴雯说那就是茶了。
宝玉尝了一口,一股咸涩的味道,递给晴雯,她一口气就喝完了。
一个娇生惯养的富家公子,喝茶都是用宣德窑的瓷杯,从来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竟然帮一个丫头端茶倒水,还替她尝油腻碗里脏兮兮的茶水,真是让人感动。
晴雯喝了水,有点力气了,这才和宝玉说话,她说:我就是比别人生的好了些,但我没有做错什么,怎么就认定我是狐狸精呢,如果知道要担这个虚名,还不如……她没有说下去,读者都明白她意思是还不如真的和宝玉有实质的关系。
《红楼梦》前80回读后感
![《红楼梦》前80回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18082e9b910ef12d2af9e7f5.png)
《红楼梦》前80回读后感《红楼梦》前80回读后感范文(通用5篇)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这时最关键的不能忘了哦。
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下面是为大家的《红楼梦》前80回读后感(通用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红楼梦》有一回开头写香菱来打断黛玉的情思,有深意也。
香菱来此,必闻《牡丹亭》音乐和唱词。
然而她却无动于衷。
照情理来说,香菱和黛玉一样,正当青春年华,又受爱的压抑,听到这种唱词必能启其春心,而香菱却麻木无知,盖因“平生遭际实堪伤”,春心已被深埋矣!可叹!这也是为第六十二回的“呆香菱情解 ___”作伏笔也。
(虽只几句,可哭!亦有味也)又宝玉恋鸳鸯一节文字,闻鸳鸯颈香,要吃她嘴上的胭脂,好看煞!鸳鸯和金钏不同,她并不爱宝玉,所以后来才有“不嫁宝金宝天王”之誓词。
倪二赠送贾芸银子的事,只是写了当时社会的一角,还存在某种讲义气的事,是整个大悲剧中的一小朵反衬之花。
本回重点是贾芸挖空心思为自己有一碗饭吃而奉承凤姐,(可怜)是小红为了给自己争一个蓝领阶层而想方设法巴结宝玉,并为了实现和贾芸恋爱,而想方设法和他接近。
都是为了一个梦想的成功而挣扎。
遗帕惹相思,是小红做的一个梦。
亦是红楼一梦也。
《红楼梦》这一回是写贾宝玉过生日。
生日宴会上的种种情节,对今天的读者来说,也许很陌生,不感兴趣。
但有两件事却写得很精彩。
记得在大学读书时,一天,女同学汪妹拿着《红楼梦》来找我,说这第62回贾宝玉过生日写得没味啊!要我给她讲出点味来。
我不答,只是紧紧盯着她的脸。
她说,你老看我干吗?我说,我看你的两只迷人的凤眼,好美。
她红了脸,一笑,走了。
其实,我看这位女同学的脸,就是给她解答问题。
这个汪妹的脸虽然很平常,但她那两只会说话的凤眼,水汪汪的,漂亮极了。
古人说,石蕴玉而山辉。
有了这么一双美眼,她的脸,甚至她的全身都生出光辉来了。
这一回宝玉生日的确写的平常。
便有两节文字却写得很出色。
红楼梦前80回读后感1000字
![红楼梦前80回读后感10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00c0aadf192e45361166f5e0.png)
红楼梦前80回读后感1000字:两三个月没有看过其他书,抽空闲时间不知不觉就看完了红楼梦前80回了,正如书中所说的“幻虚太境”一样,最后戛然而止,停留在了宝玉与一个卖膏药贴的道士的对话中。
前80回是曹雪芹所写,据说他用了十年的时间去修改,编织红楼梦,可是却不往下写,在一个无关要紧的事件中凝固了,没有讲黛玉和宝玉如何,没有讲王熙凤如何,最后却偏偏讲薛蟠娶了夏金桂,仿佛在一片荒唐中,作者已经不忍深究结局了。
一路看来,我对人物的理解从前三十回到后面的五十回又有了完全不同的认识和看法,大概作者就是想如此塑造最真实的人性,并不是像我们小时候看电视剧一样,一上来就问哪个是好人哪个是坏人。
我们似乎对红楼梦里面的每一个角色都无法下一个非黑即白的定义,他们是如此得多元又有自己的特点。
面对同一件事情他们有自己不一样的看法,不一样的处理手段,似乎在于人性而言,他们多么卑劣或者卑微的手段都可以理解,甚至对他们人格上的缺失感到同情和悲悯。
读后感·这也是我看到这里最大的感触,像薛蟠看起来无恶不作的纨绔子弟其实又他命运上无奈的一面,像王熙凤如何干练泼辣却对丈夫的出轨无可奈何,像贾母如此尊贵但对儿孙的败落又只剩下一声叹息,又如同袭人这些丫头自小被卖来卖去,又谈什么理想和独立人格。
命运应该是早已安排了一切,但却总有一些人希望逃出命运的枷锁,像尤三姐那么刚烈真性情,最后在自己苦等五年的心上人前自刎而死,像司琪一个刁蛮的丫头追求自己的爱情,就被赶出家门。
说是逃离了世俗的束缚,殊不知,其实只不过是命运安排给我们的另外一条道上罢了罢了。
书中到了75回才写到了贾府败落的迹象,前面如此风光鼎盛,谁会想到在中秋佳节的晚上,贾母一个人在家宴上熬到了三更,儿孙们都散尽,只剩下探春三丫头,如同一把沙子,贾母也意识到天命一到,再用力捏紧,也只不过让沙子流得更快罢了。
大概在78/79回的时候曹雪芹已经觉得需要结局,在黛玉和湘云的诗词里,在贾母的笛声中,南方的甄家已经被抄家,那处的宝玉,那处的大观园的青春王国,也早就散场。
《红楼梦》前80回读后感3篇
![《红楼梦》前80回读后感3篇](https://img.taocdn.com/s3/m/9657ee26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26.png)
红楼梦读后感前八十回3篇(《红楼梦》前80回读后感)红楼梦读后感前八十回1“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一首《葬花吟》让多少人心悲意恸。
一曲《红楼梦》,唱出了一个时代的悲喜兴衰。
当大雪落的白茫茫一片真洁净时,以往的繁华富贵仅有留在薄薄的书页中了。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这是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
”国运昌隆,皇恩永续,好像一切都欣欣向荣,万象争辉。
少有人看到,整个社会从最底层至最上流,皆是一番淤泥拥阻,浑浊不堪的景象。
底层百姓失田弃地,难以维持生计。
不愿受辱遭害的,毅然别过人间。
硬挣着命活下来的,不是被官府算计,就是被大家族盘剥,最终也免不了凄惨的命运。
大家族间更是利益纠葛,为了钱势相互倾轧,争权夺势,与官府沆瀣一气,弄得民不聊生。
就是家族内部也是无休止的勾心斗角,最终还是难逃家破人亡的结局。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花知是谁?林黛玉喟叹的不止是她一个人的悲伤,或许不久后的他年,不光是这倾城倾国的林妹妹,就是这天下无二的大观园内的一草一木也怕是不知何处去了吧。
世间的欢快终归于幻灭,回想起来,也可是是做了一场梦而已。
纵使纯洁干净如妙玉之类,也终究落得个狼狈退场。
在那个污浊不堪的时代,有谁能够出淤泥而不染呢?个人的悲剧如流沙攒聚,慢慢汇成无限的沙漠了。
他年葬侬知是谁?不知。
渐渐风尘把它们都掩埋洁净了。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这是最凄凉的一句联,也是林黛玉对自我结局的最为精准的猜测。
《红楼梦》是一出悲剧,剧中的每个人都被牢牢困在命运的蛛网上。
有的人在奋力挣扎,筋疲力竭。
有的人早已放弃反抗,迷模糊糊地等待毁灭的到来。
他们的悲剧并非巧合与偶然,而是与整个社会的沉沦密不行分的。
预言从一开头宝玉梦游太虚时就得见端倪。
不然,高鹗何以续作后四十回?何不读出大团聚的皆大高兴的结局?宝黛二人是天上仙灵转世,死后自会幻化作仙灵重归天界,可那些血肉之躯呢?还是一朝春尽,终归尘土。
由此看来,一部《红楼梦》的内涵太丰富,叫人无法全部参透。
红楼梦前八十回读后感
![红楼梦前八十回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55660ee9a32d7375a5178022.png)
红楼梦前八十回读后感
联系自己的专业,说如今才好歹认认真真读了一遍红楼梦前八十回,真是惭愧惭愧。
半个学期一转眼间就过去,要不是作业的缘故,也不知何时能读完。
读红楼梦的确很耗心思,这段时间别的小说即使读来消遣调剂,也一本都不能好好读完。
读罢最大的感想,竟是庆幸自己等到现在才读红楼。
少年时读,连万分之一的感悟也不见得有。
现在再回忆起以前种种稚嫩可笑的言论,真是羞愧至极。
“四本书里,我最读不下去红楼梦!”
宝玉何曾是花心滥情之人,黛玉之风流倜傥又何止一个愁字可述,而宝钗,真真纵是无情也动人。
也许是第一回读的缘故,最能打动自己的总是深情。
宝黛二人间的描写,已是亘古未有,读之令人可感可泣,茶饭不思,片刻不能忘。
若要我总结,最难忘的情话却是一句,“宝二爷来了!”
尤记得老师曾说,若要学写小说,当看红楼梦和儒林外史,这两本若是读得多了,自然也能写写小说。
不知何年何月,能从中学到千分之一,亦吾辈平生之幸事。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红楼梦观后感前80回
![红楼梦观后感前80回](https://img.taocdn.com/s3/m/e35a85a6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bb.png)
红楼梦观后感前80回
通过对前80回的阅读,我对《红楼梦》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
其中最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贾宝玉和林黛玉这两位主要人物。
贾宝玉是一个富有爱心和感情的男孩,他对身边的人都充满了关怀和关爱。
而林黛玉则是一个娇柔美丽、聪明伶俐的女子,她敏
感细腻的性格给整个故事增添了动人的色彩。
两人之间的爱恨情仇,让整个故事充满了戏
剧性和情感张力。
除了人物形象外,小说中的情节设置也十分巧妙。
作者通过一系列生动的场景和对话,展
现了贾府里复杂的人际关系和江湖恩怨。
其中的林黛玉被贾母选为贾宝玉的续弦,却因为
受不了宝玉的冷漠态度而心生怨念,进而引发了一系列的纷争和恩怨。
这些情节让整个故
事更加扣人心弦,吸引了读者的眼球。
另外,小说中对传统道德观念和社会现实的批判也是我所领略到的精妙之处。
作者通过小
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安排,揭示了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和虚伪之处。
比如,贾宝玉身边
的那些奴才和女子都是为了权势和利益而争斗不休,他们的行为和做法让人深感厌恶。
通
过这些人物形象的刻画,作者对当时社会的批判达到了一定的效果,让人们对封建社会的
道德沦丧和丑陋面貌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
总的来说,《红楼梦》这部小说是一部具有极高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的作品。
作者对人性、情感和社会现实的深刻揭示和批判,以及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精湛的文学技巧,让这部小
说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不朽之作。
通过阅读《红楼梦》前80回,我对这部作品有了更为
深入的了解和感悟,也更加欣赏和珍视这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明珠。
红楼梦前80回读后感
![红楼梦前80回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f686e80da5e9856a561260e1.png)
红楼梦前80回读后感本文是关于读后感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红楼梦前80回读后感(一)书中第三回描写王熙凤的出场就非同一般:在肃穆静寂的氛围里,先是凤姐那放纵无忌的笑声使黛玉在心里奇怪:“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让人一看便知凤姐在这个家中的地位非同一般。
接着写“恍若神妃仙子”凤姐“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使人初次见面就有三分敬畏七分驯服。
只见她初见黛玉,便携起她的手,细细打量后,仍送回座位上才夸奖她的美貌,以迎合老祖宗的欢心。
接着又道:“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鬟老婆子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
”显示出她的权势、威严,使黛玉觉得这既是关心,又是警告,警告自己往后的一举一动切不可迈错一步,因为这“只管”两字以将她束缚在王熙凤的管辖之内了。
写到她为黛玉丧母的不幸感到难过,用帕拭泪,等贾母一说“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等话时,她又马上转悲为喜,破涕为笑,眨眼工夫,就由哭变为笑,这功夫确是常人所不备。
一个虚伪、玲珑、见风使舵、曲意逢迎的面目已昭然如在眼前。
可见,王熙凤之所以能威压众人,大权独揽,不仅因为她是荣国府老爷贾政的内侄女,更因为她长于阿谀奉承,被家庭统治者所赏识,这就造就了她两面三刀、泼辣狡诈的性格,也一天天助长了她新毒手狠、口蜜腹剑、玩弄权术的本领。
由家庭推及社会,整个封建社会正是由这样的人把持着,难怪内乱四起,人民遭殃了。
王熙凤这一形象是封建社会、封建大家族的产物。
通过这个人物,我们不难看出封建制度的黑暗和封建家庭的没落。
红楼梦前80回读后感(二)前五回中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时的所见所闻,读来生动,句句几乎皆有点睛之妙,有身历其境之感。
这些虽然是现实生活中未能经历过的事情,但透过作者的笔墨,随即丰富了我们感官上的享受,在阅读之余,真的是恨不得能置身其中,和宝山共徜徉在幻境中。
我感到有趣的是此回的最后,保被一可怕场景吓醒后,大喊刚走到门口屋檐下的可卿……,这把时间概念不同的两格空间,描写得如此真切且微妙,使我不禁想到和”太虚幻境〃石碑坊两旁的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的异曲同工之妙处!《红楼梦》虽为一小说,却有着大量的诗词曲赋和韵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书笔记
------《红楼梦》前八十回
曹雪芹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的作者,是天才,更是奇人。
而他的《红楼梦》是我国中华名族的一大瑰宝,是一部真实、感善、悼美的文史哲综合撰作的名族精神奇迹,从他的真、善、美中也更进一步的了解到了种种真实的历史痕迹,了解到了曹雪芹一生的艰辛坎坷。
贾府的兴衰也就是一段历史兴衰的缩影,贾家由兴走向衰也就似乎成为必然,终究只落得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曹雪芹用含蓄激昂的语言勾画出赵姨娘等捏造事实的丑恶面孔,鲜明的展现了贾元春、贾政、王夫人进行封建压迫与毁灭的元凶形象。
很多读者认为王熙凤是封建势力的推行者,与元春、贾政、王夫人等都是一丘之貉。
但是,在读了《红楼梦》以后,我就不这么认为,像那样评价凤姐是不公平的。
首先,我认为王熙凤的手段虽然残忍,诡计深心,罪恶重重,但她在很多时候呈现给我们的是:与宝玉是友,而非敌。
她在宝玉黛玉之间是不可缺少的助手。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从黛玉进贾府到以后黛玉在贾府中的寄居生活,凤姐始终是她生活起居的关心者,提宝玉和黛玉排难解纷,表现了她是宝黛二人的维护者形象。
全书斑斑可见,例如凤姐送茶给黛玉。
“下茶”在古代中是“订婚礼”的意思,她用“下茶”的方式要求黛玉作贾家的媳妇。
由此可见她对宝黛二人的婚姻是鼎力支持的。
再者,从凤姐治理荣国府的成效可见她的精明才干,只不过她的手段有点残忍,但是在他眼中残忍是必须的,要治理诺大的荣国府必须如此。
她整治下人,铁槛寺内弄权,受贿三千金,拆姻缘致死人等一出出“好戏”中是主角。
从这一方面看,他的确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封建统治与压迫者。
最后,凤姐还是一个眼中揉不得半点沙子的人。
只要谁不幸成为其眼中的沙子,不论大小,就必挤兑出局。
如尤二姐。
尤二姐自以为从地下升到了天堂,的确,最后进了真真的天堂———吞进自杀。
所以曹雪芹手中的凤姐的命运难逃一死。
原因有三。
其一,“没有不透风的墙”,凤姐恶迹一齐败露。
如假托书信之事,后来比连累贾琏。
其二,夫妻反目成仇。
第二十一回写到贾琏、平儿抢多浑虫老婆的头发,最后被贾琏抢回藏了起来。
这已是反目的祸根,但还只是引线。
主要的还是害死尤二姐一事,为贾琏最寒心,最怀恨。
贾蓉劝解,并“向南指大观园界墙,贾琏会意,只悄悄说:我忽略了。
”最终说出来:“我替你报仇!”。
凤姐事败后,在贾琏面前就强不起来,只得仍其报复。
其三,因病。
第四十四回写贾琏向凤姐赔礼,见其“黄黄的脸儿”看出其已有病根。
后因愈来愈重,只得将治理荣国府之事托于探春。
对于王夫人,很多读者认为他是个吃斋念佛的菩萨,但她的确是位冷菩萨,她吃的不是“素”,而是“荤”。
在书后几十回体现的更加明显。
所以毋庸置疑,她是贾政、元春一党。
全书中的中心人物宝黛二人是一对自由爱情的情侣,也是具有新思想、新知识观的一代青年,亦是封建家族眼中的叛逆者和反抗者。
众星乱捧,吃喝玩乐的宝玉始终是贾母等人的庇护对象,但他注定是封建家族的牺牲品与受害者之一。
寄居者黛玉绝不会那么幸运,表面上被人送茶送药,但她最终成为很多人眼中的焦点。
不是因为她优秀,而是因为她是宝玉的软肋,宝玉更是她的软肋。
元春利用宝玉的婚姻大事来摧毁黛玉,而贾政眼中的黛玉却是耳边枕畔关注谗言的赵姨娘所描述的。
其实,赵姨娘的摧毁对象并不是黛玉,而要想达成她的目标———
摧毁宝玉,凤姐、黛玉自然成为其工具。
贾政因蒋玉菡、金钏儿之事打宝玉,是赵姨娘等人添油加醋的讹传,实则还是包含宝黛的一重公案。
王夫人抄检大观园,其主要目标还是在黛玉一人。
所以,黛玉的下场是必然的———屈死。
黛玉的死就是被馋毁污蔑而愁病迫的结果。
病死是虚,屈死才是实。
关于黛玉病死,前八十回中从黛玉进贾府到八十回,很多地方都暗示出黛玉的病重,而且愈来愈重。
第三回黛玉出场,谈到因体弱吃药。
第二十六回写到“林姑娘生的弱,时常她吃药。
”闲言中叙出黛玉之弱。
第七十七回写她“一面说话,一面咳嗽”,叙出她的病愈来愈加重了。
八十回后想必离她病死不致太远了,她的泪已尽,“还泪”之行快到终点。
曹雪芹把所作章回构局分为两部分,以五十四回为分水岭(此回写元宵盛会完结)。
前面一段写“盛”,后一段写衰,显然曹雪芹侧重的是写衰。
写盛,并非为盛写盛,不过是用以对衬衰。
“好方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暗示了祸起萧墙,由盛转衰:一,明指甄士隐元宵祸起;二,元宵节元妃省亲为极盛,过此便衰;三,全书以“国府元宵开夜宴“事为整部书情节的大转折。
曹雪芹以贾府巨变为路线,揭发贾府面临的大敌人。
第一是内鬼,第二是外祟。
内鬼是由贾府两大矛盾引起,大房(贾赦、邢夫人)与二房(贾政、王夫人)的不和为一对矛盾;二房本身又有嫡(王夫人、宝玉)与庶(赵姨娘、贾环)的暗斗是另一对矛盾。
然而两矛盾的焦点为什么体现在凤姐与宝玉二人身上?因为其嫂叔二人是经济实际掌权者和产业法定继承者。
对产业和产权的争夺不论是大房二房,还是嫡派庶派都各怀鬼胎。
然而偏偏凤姐是一个很不为大房公婆所喜欢而效忠于二房的管家少奶奶。
宝玉被贾母视为命根,心肝,被众人捧为凤凰的正支嫡派的贾府府主继承人。
所以二人成为赵姨娘首先除去的目标。
鸳鸯事件与抄检大观园事件显示出大房想要插手二房的图谋,但大房势单力薄,就很快和二房的庶子派联合,共同对付二房嫡子派,贾家之事遂一发而不可收拾。
所以贾家的败落已成为必然事件,除了上一原因之外,还有以下六个重要原因:其一,元春的死,使贾家失去了在朝廷中撑腰的重要人物。
其二,被贾雨村累害。
在第十七回游园中可看出贾家与贾雨村日相接近。
又贾雨村把石呆子诬坐致死,抄没扇子送贾赦一案,明写贾赦与贾雨村此等罪恶行为。
其三,贾家犯了政治上的重罪。
如贾珍为厚葬秦氏,非要用“坏了事”的“亲王老千岁”的棺材板,贾政曾加劝阻无效。
其四,凤姐无疑也是贾家败落的另一主因。
凤姐对待下人苛毒狠辣;在偷娶尤二姐之事中,害死尤二姐,利用张华,勾结官府,最后企图致张华于死地;铁槛寺内弄权,受贿拆姻缘,后又假托书信等等事件自然而然与一群群受欺压,受迫害的,不为人所齿的“小人物”阶级结下仇怨。
其五,贾府子弟胡作非为。
如贾珍“把宁国府竟翻了过来,也没人敢来管他”。
其六,亲戚同时失势。
第四回门子教导贾雨村,“这四家联络有亲,一损皆损,一荣皆荣,扶持遮势,皆有照应的”,为下文埋下伏笔。
在第七十四、五回中,甄家首先被抄家下狱,预示着贾家败落。
似乎贾家后来也遭回禄,因此才只剩下“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曹雪芹利用人物形象反映出那个社会统治阶级与被压迫被剥削阶级人与人的关系的真想本质。
写得入木三分,惊心动魄,表现最明显的一件事是:鸳鸯反抗贾赦逼她做妾。
贾赦、邢夫人固然可恶,但贾母、凤姐并不是保护和同情鸳鸯的人。
凤姐从一开始就是为贾赦和邢夫人打算,怕白惹一场没意思,失欢与贾母。
她顺情说话,暗中远远躲开,莫教水珠儿溅着衣履。
所以她所做的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自保,谁也不得得罪。
当然,贾母听后非常生气,只是为自己的生活方便着想,并不是为鸳鸯的命运着想。
邢夫人所作所为的目的就是不辱贾赦的使命,
不危急大太太地位的同时,确保在贾赦面前不失宠。
园里别人也没有谁为鸳鸯烦恼,像袭人之流,各自想的还是怎么让她做谁的小老婆。
如此等等。
一句话,每人心中拨打着自己的小算盘,人人为己,自保,谁不曾为一个丫头的命运想过。
但是鸳鸯想得很清楚:她只身无靠,四面楚歌,孤立的可怜。
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她必须一不乞怜,二不求助,慨然激烈,一人以死力争。
大家骨子里表现出来的冷酷,反应的淋漓尽致。
这就是她可怜的处境和可敬的反抗精神。
曹雪芹呕心沥血的巨匠经营这部空前绝作,写下了历史,分辨了是非,暴露了丑恶,说明了矛盾,肯定了崩溃,交代了归宿,探索了出路。
我们如果只把他看成与一般“怀念过去的好日子”无别的作家,固然已是污蔑了他,就是把他看做简单的消极出世思想的小说家,也还是冤屈了他。
那也就是等于污蔑《红楼梦》,否定《红楼梦》,根本不了解《红楼梦》所表达的真意,看轻《红楼梦》的历史地位与文学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