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杯教案
2024年最新蓝天杯教案设计
2024年最新蓝天杯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蓝天杯》数学教材第四章第三节,详细内容为“平面几何中的相似图形”。
主要学习相似图形的定义、性质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相似图形的概念,能够识别生活中的相似图形。
2. 学会运用相似图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几何图形的识别和分析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相似图形的性质及其应用。
重点:相似图形的定义及识别。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直尺、圆规。
学具:练习本、铅笔、圆规、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1)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相似图形,如建筑、艺术作品等,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相似之处。
(2)提出问题:什么是相似图形?相似图形有哪些性质?2. 知识讲解(1)讲解相似图形的定义,给出示例。
(3)通过例题讲解相似图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绘制相似图形,并标注已知和求解的信息。
(2)指导学生运用相似图形的性质进行计算,解决问题。
4. 答疑解惑针对学生在练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和集体解答。
六、板书设计1. 相似图形2. 定义:两个图形的形状和大小相似,称为相似图形。
3. 性质: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
4. 示例:生活中的相似图形、例题解析。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找出生活中的相似图形,并说明其相似性质。
(2)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和夹角,求其相似三角形的周长。
2. 答案(1)略。
(2)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设相似三角形的周长为x,则有:x/原三角形周长 = 对应边长之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相似图形的概念和性质掌握情况,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能力。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探索相似图形在建筑、艺术等领域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4. 学生的随堂练习及答疑解惑;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答案的详尽性;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深度。
第十届蓝天杯教案获奖
第十届蓝天杯教案获奖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新编初中数学》第七章第四节“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与应用”,具体内容包括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公式法、配方法及其应用,结合生活实例,深化学生对一元二次方程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理解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公式法、配方法,并能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公式法、配方法。
难点: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特别是配方法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学具:教材、练习本、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关于投篮高度的物理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
2. 教学内容讲解(1)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2)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公式法(3)配方法及其应用3. 例题讲解讲解一个关于面积问题的例题,让学生理解一元二次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2. 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公式法3. 配方法及其应用4. 例题及解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求解方程:x^2 5x + 6 = 0(2)求解方程:4(x 1)^2 = 92. 答案:(1)x1 = 3,x2 = 2(2)x1 = 2,x2 = 1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和求解方法,但在配方法的应用上还有待提高。
2. 拓展延伸:(1)探索一元二次方程的图像表示(2)研究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分布规律(3)了解一元二次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最大值、最小值问题。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讲解2. 教学目标的设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识别4.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5. 作业设计及其答案的准确性与指导性6.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深度和广度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内容的选择与讲解教学内容应紧密围绕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和求解方法。
蓝天杯教学设计教案
蓝天杯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蓝天杯高中数学教材》第二章第三节“函数的单调性及其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函数单调性的定义与判定方法,单调函数的性质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函数单调性的定义,掌握判定函数单调性的方法。
2. 掌握单调函数的性质,并能运用这些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函数单调性的判定方法及其性质的应用。
教学重点:函数单调性的定义,判定方法以及单调函数的性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学具:练习本、草稿纸、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气温变化、股票价格波动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现象中的单调性,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教学新课(1)讲解函数单调性的定义,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单调递增和单调递减。
(2)通过例题讲解,引导学生掌握判定函数单调性的方法。
(3)讲解单调函数的性质,如函数的单调性具有传递性、保号性等。
3.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教材第29页的练习题1、2、3,巩固所学知识。
4. 例题讲解针对教材第30页的例题,详细讲解解题思路,让学生掌握如何利用单调性解决实际问题。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函数单调性的定义2. 判定函数单调性的方法3. 单调函数的性质4. 例题及解题思路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教材第31页习题1、2、3。
(2)已知函数f(x) = x^3 3x^2 + 2x,判断其单调性,并说明理由。
2. 答案:(1)见教材。
(2)f(x)在x=0时取得最小值,故在(∞,0)上单调递增,在(0,+∞)上单调递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函数的单调性与导数之间的关系。
2. 单调性在优化问题中的应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组织。
2. 教学目标的具体化。
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识别。
4. 教学过程的实践情景引入。
蓝天杯教学设计教案
蓝天杯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蓝天杯》数学教材第四章第二节,详细内容为平面几何中的“圆的性质及其应用”。
主要围绕圆的基本概念、圆的性质、圆的方程以及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展开。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圆的基本概念,理解圆的性质及其推导过程。
2. 培养学生运用圆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圆的性质推导,圆的方程推导。
教学重点:圆的基本概念,圆的性质及其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圆规、直尺、三角板、多媒体课件。
学具:圆规、直尺、三角板、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如车轮、硬币等,引发学生对圆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圆的特点。
2. 基本概念讲解(10分钟)讲解圆的基本概念,包括圆心、半径、直径等,让学生明确圆的基本构成。
3. 圆的性质推导(15分钟)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发现圆的性质,如圆上任意一点到圆心的距离相等,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等。
4. 例题讲解(15分钟)讲解一道关于圆的面积计算的例题,让学生学会运用圆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5. 随堂练习(10分钟)布置一道关于圆的周长计算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圆的方程推导(20分钟)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推导出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
7.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圆的基本概念:圆心、半径、直径。
2. 圆的性质:圆上任意一点到圆心的距离相等,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
3. 圆的方程: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计算一个半径为5cm的圆的周长和面积。
答案:周长=31.4cm,面积=78.5cm²。
2. 作业题目:已知一个圆的周长为31.4cm,求该圆的半径。
答案:半径=5cm。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圆的基本概念、性质和方程。
幼儿蓝天杯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背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幼儿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蓝天杯作为一项全国性的幼儿教育竞赛活动,旨在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本方案针对幼儿蓝天杯竞赛,设计了一堂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2. 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3. 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4. 让幼儿在竞赛中体验成功,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
三、教学内容本次教学活动以“我的梦想家园”为主题,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形式,让幼儿展示自己的创意和想象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带领幼儿欣赏一些美丽的家园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思考:你喜欢什么样的家园?为什么?2. 讲解教师向幼儿讲解绘画和手工制作的技巧,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设计自己的梦想家园。
3. 分组讨论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组长,共同讨论并设计自己的梦想家园。
4. 实践操作教师发放绘画和手工制作材料,指导幼儿动手操作,制作自己的梦想家园。
5. 展示与评价每组选派代表展示自己的作品,其他组员进行评价,教师总结点评。
6.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幼儿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鼓励他们在生活中继续发挥创意,追求梦想。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活动的兴趣;2. 评价幼儿的绘画和手工制作技能,关注他们的创意和想象力;3. 评估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4. 收集家长和幼儿对本次活动的反馈意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在活动过程中应关注每个幼儿的个性差异,给予他们充分的尊重和鼓励;2. 教师应注重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3. 教师要善于引导幼儿发挥团队合作精神,培养他们的沟通与协作能力;4. 教师要关注幼儿的心理需求,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我们相信幼儿在蓝天杯竞赛中能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取得优异的成绩。
蓝天杯教学设计美术一等奖
蓝天杯教学设计美术一等奖《蓝天杯教学设计美术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第1篇蓝天杯教学设计美术一等奖授课班级级班年月日第课时目的: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再现性形象和表现性形象,具象性形象,意象性形象,抽象性艺术形象的艺术特征和它们的区别。
重点:把握不同艺术形象的创作方法和艺术手法。
难点:把握不同艺术形象的创作方法和艺术手法。
教学内容【引入新课】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回忆什么是美术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我们都知道了美术形象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但我们的同学可能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对有些美术作品一眼都能看懂,但有的作品就有点让我们不知所措,这时大家常常就会说这样的画是“抽象画”或“印象画”,其实这样的说法是不准确的。
那我们应该怎么样来看懂这样的作品呢?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要探讨的问题。
【讲授新课】请大家先看P58的《流民图》和P137的《格尔尼卡》,试着谈谈这两幅画的区别和自己的感受?《格尔尼卡》:349.3cm*776.6cm,现藏于马德里普拉多美术馆。
该作品是画家为抗议德国法西斯1937年4月26日野蛮轰炸西班牙小城格尔尼卡而创作的具有鲜明政治倾向的巨幅壁画作品。
刚才同学们看到的两幅作品,都是借表现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深重灾难和痛苦,来控诉法西斯的残暴。
但我们从两件作品是却感受到的是两种不同的艺术效果,这是因为作者在创造艺术形象时,用了不同的方法去塑造。
一、美术创作方法的角度:再现性艺术形象、表现性艺术形象。
再现性艺术形象:强调反映客观现实的真实性,其创造的美术形象偏重于写实。
如《流民图》《血衣》等,这类作品中的美术形象较容易把握,因为他们和客观现实没有多大的差距。
表现性艺术形象:强调反映主观世界的真实性,所创造的艺术形象偏重于内心感情、情绪的发泄和主观意念的表现而不拘泥于视觉特征的如实描绘。
如《格尔尼卡》:在作品中,作者运用立体主义的变形、任意组合和超现实主义的夸张、象征等造型方法,极力表现人民的苦难和法西斯的暴行。
蓝天杯教案设计
蓝天杯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蓝天杯》教材第四章第三节,详细内容为“探索勾股定理及其应用”。
主要包括勾股定理的发现、证明和应用,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勾股定理的原理,学会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能够熟练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思维方法,探索勾股定理及其应用。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创新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勾股定理的证明和应用。
教学重点:勾股定理的发现和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三角板、多媒体课件。
2. 学具:直尺、圆规、量角器、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蓝天杯比赛中的勾股定理问题,引导学生关注勾股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自主探究: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发现勾股定理,并尝试证明。
3. 例题讲解:讲解勾股定理的证明过程,以及如何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4. 随堂练习:布置勾股定理相关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勾股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勾股定理的定义和公式。
2. 勾股定理的证明过程。
3. 勾股定理的应用实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个直角边分别为3和4,求斜边长。
(2)已知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5,一直角边长为4,求另一直角边长。
2. 答案:(1)5(2)3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勾股定理的掌握情况,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勾股定理在其他领域中的应用,如建筑、艺术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3. 板书设计。
4. 作业设计。
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蓝天杯优秀教学设计方案
一、方案名称《蓝天杯》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设计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学生能够运用语文知识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3)学生能够了解蓝天杯活动的背景和意义,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通过参与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关注蓝天保卫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内容1. 蓝天杯活动的背景和意义2. 语文阅读方法与技巧3. 口语表达与写作训练4. 小组合作与探究式学习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蓝天杯活动的背景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兴趣。
2. 阅读方法与技巧(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常见的阅读方法,如略读、精读、速读等。
(2)教师示范阅读技巧,如标注重点、归纳总结等。
(3)学生分组进行阅读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3. 口语表达与写作训练(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口语表达练习,如演讲、辩论等。
(2)教师讲解写作技巧,如选材、构思、修改等。
(3)学生分组进行写作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 小组合作与探究式学习(1)教师提出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探究成果。
(3)教师总结各小组的探究成果,引导学生进行总结性发言。
5. 活动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关注蓝天保卫战,为祖国蓝天贡献力量。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发言积极性等。
2. 小组合作:评估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如分工合作、沟通协调等。
3. 口语表达与写作:评价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4.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变化,以及是否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2024年蓝天杯初中英语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设计
2024年蓝天杯初中英语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初中英语》八年级下册第五章“Travel and Communication”。
具体内容包括:Section A(1a1c)和Section B (1a1c),详细讲解现在进行时态的用法,通过旅游场景的讨论,帮助学生掌握现在进行时态的肯定句、否定句和疑问句。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现在进行时态描述正在进行的动作。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词汇和句型进行情景交际,讨论旅游相关话题。
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现在进行时态的构成和用法。
教学重点:现在进行时态在实际场景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教学卡片。
2. 学具:英语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旅游图片,引导学生用英语描述图片中的场景,引出现在进行时态。
2. 呈现:讲解现在进行时态的构成和用法,结合教材Section A (1a1c)进行例句展示。
3. 实践:学生进行小组活动,用现在进行时态描述小组成员正在进行的动作,并进行汇报。
4. 互动:教师设计旅游场景,引导学生用现在进行时态进行角色扮演,进行情景交际。
5. 巩固:通过教材Section B(1a1c)的练习,巩固现在进行时态的用法。
六、板书设计1. 板书Travel and Communication2. 板书内容:现在进行时态的构成:主语 + be动词(am/is/are) + 现在分词例句展示旅游场景相关词汇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Your friend is visiting you and you are playing chess.b. It's raining and your family are watching TV.(2)结合所学内容,编写一个旅游场景的对话。
2024年蓝天杯教学设计教案
2024年蓝天杯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蓝天杯高中数学教材》第二章“函数的单调性与极值”,具体包括2.3节“函数的单调性”及2.4节“函数的极值”。
详细内容涉及函数单调性的定义及判定,以及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极值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函数单调性的定义,能够准确判断给定函数的单调性。
2. 学会运用导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及求解函数的极值问题。
3. 能够将函数单调性与极值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函数单调性与极值的概念及其应用。
教学重点:利用导数求解函数单调性和极值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实际案例,如气温变化、股票价格等,引出函数单调性与极值的概念。
2. 知识讲解(15分钟)(1)讲解函数单调性的定义,通过示例进行说明。
(2)介绍利用导数判断函数单调性的方法,给出典型例题进行讲解。
3. 例题讲解(15分钟)(1)求解给定函数的单调性。
(2)利用导数求解函数的极值。
4. 随堂练习(10分钟)(1)判断给定函数的单调性。
(2)求解给定函数的极值。
5.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函数的单调性与极值2. 定义:函数单调性、极值3. 判断方法:导数判断单调性、求解极值4. 例题:典型例题及解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求函数f(x)=2x^33x^212x+5的单调区间及极值。
(2)已知函数g(x)=x^36x^2+9x+1,求其极值。
答案:(1)单调递增区间:(∞,1),(2,+∞);单调递减区间:(1,2);极大值:f(1)=0,极小值:f(2)=15。
(2)极大值:g(1)=5,极小值:g(3)=1。
2. 拓展延伸:探讨函数单调性与极值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函数单调性与极值的概念。
蓝天杯教案设计
蓝天杯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蓝天杯》教材第二章第三节,详细内容为“探索平面几何中的对称性”。
内容包括对称的定义、性质及对称在实际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对称的概念,掌握对称的性质。
2. 能够运用对称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意识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称性质的应用。
教学重点:对称的定义及性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直尺、圆规、剪刀、彩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展示一组图片,包括剪纸、建筑、艺术作品等,让学生观察并发现它们的共同特点。
2. 例题讲解(1)讲解对称的定义及性质。
(2)通过例题,引导学生运用对称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对称性质的应用。
(2)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指导。
4. 小组讨论(1)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对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全班交流。
(2)拓展延伸:介绍其他几何变换,如平移、旋转等。
六、板书设计1. 对称的定义及性质。
2. 对称在实际中的应用。
3. 练习题及解答。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找出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并说明对称的性质。
(2)运用对称性质设计一幅图案。
2. 答案:(1)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如窗户、门、衣服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对称性质的理解和应用较为顺利,但对拓展延伸部分的内容掌握不够扎实。
2. 拓展延伸:在下一节课中,引入其他几何变换,如平移、旋转等,加深学生对几何变换的理解和应用。
同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和创造对称美,提高审美情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对称性质的应用。
2. 教学目标的创新意识和审美情趣的培养。
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对称性质的应用。
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和小组讨论。
5. 作业设计的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观察和图案设计。
2024年蓝天杯初中英语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设计
2024年蓝天杯初中英语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蓝天杯》初中英语教材第八章“Environment Protection”,详细内容为第一至第三节,涉及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我们日常生活中可以采取的环保措施。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提高环保意识。
2. 掌握本节课所学的环保相关词汇和句型,并能运用到实际场景中。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讨论并设计出符合日常生活的环保方案。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环保相关词汇和句型的运用。
2. 教学重点:环境保护的意义和实际生活中的环保行为。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卡片、录音机。
2. 学具:课本、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播放一段关于环保的短视频,引导学生关注环保问题。
邀请学生分享视频观后感,讨论环保的重要性。
2. 新课导入(10分钟)呈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
通过PPT展示本节课的环保相关词汇和句型,引导学生跟读、模仿。
3. 例题讲解(15分钟)出示例题,引导学生分析句子结构和词汇用法。
讲解环保行为的具体实践方法,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进行思考。
4.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运用所学词汇和句型,设计环保标语。
每组展示成果,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反馈。
5. 小结与巩固(5分钟)学生自主完成课本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Environment Protection2. 主要内容:环保相关词汇:recycle、reduce、reuse、save energy等。
环保句型:It's important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We should take action to环保行为实践:turn off lights when leaving the room, use reusable bags, etc.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Write an essay about "How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in our daily life" (不少于80词)。
蓝天杯教学设计
蓝天杯教学设计引言:蓝天杯是一项全国性的中小学生科技创新竞赛,旨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要在这个竞赛中获得好成绩,关键是有一个合理且高效的教学设计。
本文将探讨如何设计优秀的教学方案来帮助学生参加蓝天杯比赛。
一、了解竞赛要求在设计教学方案之前,首先要了解蓝天杯竞赛的要求。
包括竞赛的主题、参赛类别、评分标准等。
只有对这些要求有深入的了解,才能设计出符合要求的教学方案。
二、确定教学目标根据竞赛的要求,确定适合学生参赛的项目。
然后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
知识目标是指学生在参赛过程中需要掌握的相关知识,能力目标则是学生需要具备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三、制定教学计划在制定教学计划时,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和竞赛时间安排,合理安排每一堂课的内容和时间分配。
可以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进行分组教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当的指导和激励。
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蓝天杯竞赛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可以通过启发性问题、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创意,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五、提供必要的实践机会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学中应提供必要的实践机会。
可以组织一些实验、调研或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到科学研究和创新中去。
通过实践,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所学知识,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引导学生进行团队合作蓝天杯竞赛通常是以团队形式参赛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团队合作。
可以通过小组讨论、角色分工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同时,也要注意指导学生合理分工和有效沟通,确保每个团队成员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
七、评估和反馈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和反馈。
可以采用自主评价、互评或教师评价等方式,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及时调整学习策略。
同时,也要积极鼓励学生取得成果,给予肯定和奖励。
2024年最新蓝天杯教案设计
2024年最新蓝天杯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新编中学数学》第九章“二次函数”的第一节“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具体内容包括:二次函数的定义,二次函数图像的绘制,二次函数的性质分析,以及二次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二次函数的定义,掌握二次函数的一般形式。
2. 学会绘制二次函数图像,并能分析二次函数的性质。
3. 能够运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二次函数图像的绘制及性质分析。
教学重点:二次函数的定义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投影仪。
学具:直尺、圆规、铅笔、橡皮、草稿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抛物线现象,如投篮、拱桥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数学原理。
2. 教学新课(15分钟)(1)回顾一次函数的定义,引导学生发现一次函数的图像是一条直线。
(2)引出二次函数的定义,解释二次函数的一般形式y=ax^2+bx+c。
(3)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二次函数图像的绘制方法。
3. 例题讲解(15分钟)(1)讲解如何绘制二次函数 y=x^2 的图像。
(2)分析二次函数 y=x^2 的性质,如开口方向、顶点、对称轴等。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绘制二次函数 y=2x^24x+3 的图像,并分析其性质。
5. 应用拓展(5分钟)出示一道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二次函数的知识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1. 二次函数定义2. 二次函数一般形式3. 二次函数图像绘制方法4. 二次函数性质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绘制二次函数 y=x^2+2x+3 的图像,并分析其性质。
2. 答案:(1)图像如附件所示,性质:开口向下,顶点(1,4),对称轴 x=1。
(2)抛物线方程为 y=0.5x^2+1。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二次函数图像绘制及性质分析掌握程度较好,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需加强引导。
蓝天杯教案幼儿园
蓝天杯教案幼儿园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环保的概念,学习节约用水,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等环境保护知识。
2.能力目标
通过参加蓝天杯环保知识竞赛,提高幼儿自身环保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重点
1.环保概念和节约用水知识的学习。
2.参加蓝天杯环保知识竞赛。
三、教学过程
1.环保知识概念讲解
1.1 环保概念
环保,即环境保护。
它是指对生态环境破坏的危害,进行科学治理和维护的行为和活动,以实现现代化与生态平衡的良性互动。
1.2 节约用水知识的学习
节约用水是环保的重要内容之一。
具体措施包括:
•合理选用节水设备。
•检查和维护用水系统。
•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2.蓝天杯环保知识竞赛
2.1 知识点梳理
•环保知识
•垃圾分类
•节约用水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2.2 知识竞赛形式
•抢答题
•问答题
•模拟比赛
2.3 知识竞赛的意义
通过参加蓝天杯环保知识竞赛,幼儿能够了解环保知识,提高对环保问题的认
识和意识,增强幼儿自身的环保能力和责任意识。
四、教学评价
考试成绩不是唯一评价教学效果的标准,通过幼儿平时的表现及参加蓝天杯环
保知识竞赛,可以全面的评价教学效果,为今后环保教育的深入开展奠定基础。
五、总结
教育是以人为本,树立环保意识与培养环保习惯是幼儿园培养人才的根本任务。
通过这次蓝天杯环保知识竞赛,让幼儿感受到环保的重要性,拥抱绿色生活,营造和谐生态环境。
蓝天杯教案设计曹宁
蓝天杯教案设计曹宁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蓝天杯》教材第四章第三节,详细内容为“探索平面几何中的对称问题”。
通过对称性的基本概念,轴对称与中心对称的特点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进行深入学习。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对称的概念,掌握轴对称和中心对称的基本性质。
2. 能够运用对称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几何解题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轴对称与中心对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对称性质的理解与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直尺、圆规、量角器、三角板。
五、教学过程1. 引入实践情景:展示一组具有对称美的建筑、图案等,引导学生发现对称的美。
2. 知识讲解:(2)通过实例分析,讲解轴对称与中心对称的性质。
(3)讲解对称性质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例题讲解:(1)给出一个具有轴对称和中心对称特点的图形,引导学生找出对称轴和对称中心。
(2)结合实际问题,讲解如何利用对称性质求解。
4. 随堂练习:(1)完成教材课后练习题。
(2)自主设计一个具有对称性质的图形,并找出对称轴和对称中心。
(2)拓展延伸:介绍其他类型的对称性质,如旋转对称、平移对称等。
六、板书设计1. 探索平面几何中的对称问题2. 定义:(1)轴对称:在平面内,一个图形沿某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
(2)中心对称:在平面内,一个图形绕某一点旋转180°,旋转后的图形与原图形完全重合。
3. 性质:(1)轴对称性质:对称轴上的点、线、图形相互对应。
(2)中心对称性质:对称中心到图形上任意一点的线段长度相等。
4. 应用:实际问题求解。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 答案:(1)对称轴:______;对称中心:______。
(2)解答过程:______。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感受到对称的美,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对对称性质的理解与应用,培养学生的几何解题能力。
蓝天杯幼儿教学设计
蓝天杯幼儿教学设计蓝天杯幼儿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和认识不同种类的蓝天,如晴天、多云、阴天等;2. 学习和掌握描述天气状况的词汇;3. 培养幼儿观察和描述能力;4.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准备:1. 大型墙贴或海报,上面画有蓝天、多云、阴天等不同天气状况的图片;2. 天气状况的卡片,上面分别写有“晴天”、“多云”、“阴天”等词汇;3. 幼儿们自己的天气报告册,上面有日历、气温计等;4. 彩色纸、剪刀、胶水等制作材料。
三、教学内容和过程:1. 导入:教师带领幼儿观察外面的天空,引导幼儿提出一些问题:“今天的天气是什么样的?天空是什么颜色的?有没有云朵?有些云朵是白色的,有些是灰色的。
”然后,教师指着墙上的大型墙贴或海报,问幼儿:“这些是不同种类的天气,请大家能不能告诉我它们是什么天气?”观察和回答后,教师将词汇卡片贴在对应的天气图片上,并重复提醒幼儿这些词汇。
2. 学习天气状况的词汇:教师拿出天气状况的卡片,将卡片逐一给幼儿展示,并解释卡片上的词汇。
“晴天”表示天气晴朗,阳光明媚,天空湛蓝;“多云”表示天空有一些云朵遮挡阳光;“阴天”表示天空被厚厚的云层遮住,没有阳光。
然后,教师用示范的方式让幼儿模仿说出这些词汇。
3. 观察和描述天气状况:教师将天气报告册分发给每位幼儿,让他们自己想象一个天气状况,并用彩色纸、剪刀等制作自己喜欢的天气场景,如太阳、云朵、雨滴等。
然后,幼儿将自己的作品贴在天气报告册上,并在下面写上对应的天气状况的词汇,同时也可以用彩色铅笔描绘天空的颜色。
接下来,教师让幼儿轮流描述自己的天气状况,包括天空的颜色、有没有云朵、有没有雨滴等。
其他幼儿可以提问和给予评论。
4. 团队合作游戏:将幼儿分成几组,每组都有一张天气报告册。
然后,教师将词汇卡片打乱,在学习活动区域内随机撒开。
教师喊出一个天气状况的词汇,每组的代表需要尽快找到对应的词汇卡片,并将卡片贴在自己的天气报告册上。
最新蓝天杯教案设计
最新蓝天杯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数学蓝天杯》教材第四章第二节,详细内容包括:多项式的乘法法则、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运算技巧、实际问题的多项式求解。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多项式的乘法法则,能够熟练地进行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运算。
2. 能够将实际问题抽象为多项式表达式,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运算技巧。
教学重点:多项式的乘法法则及其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实际情景,如计算两个多项式表示的面积之和,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求解。
2. 基本概念讲解(15分钟)介绍多项式的乘法法则,通过具体例题讲解,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法则。
3. 例题讲解(15分钟)讲解两个多项式相乘的例题,分析解题思路,演示运算过程。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互动讨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解题心得,互相学习。
7.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提醒学生按时完成。
六、板书设计1. 多项式乘法法则2. 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运算步骤3. 例题及解答过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x+2)(x+3);(2)已知长方形的长为2x+3,宽为x1,求长方形的面积;(3)已知等差数列的前三项分别为a, b, c,求该数列的前n 项和。
2. 答案:(1)x^2+5x+6;(2)面积:2x^2+x3;(3)前n项和:n/2(2a+(n1)d)。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多项式乘法法则的理解程度,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能力。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运算规律,为学习多项式除法打下基础。
同时,鼓励学生探索更多实际问题,将所学知识运用其中。
蓝天杯十五届教学设计
蓝天杯十五届教学设计引言:蓝天杯是一个以弘扬科学精神、培养创新意识为宗旨的科技创新赛事,每年吸引了大量的中小学生踊跃参加。
教学设计在参赛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针对蓝天杯十五届比赛的要求,展开详细的教学设计。
一、比赛要求分析蓝天杯十五届教学设计竞赛要求学生解决一个科技问题,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案,并展示他们的科技成果。
比赛要求从基础的理论知识到实践能力的提升,涵盖了多个学科领域,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教学设计目标在蓝天杯十五届教学设计中,我们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使他们在解决科技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实践经验,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设计内容1. 主题选择针对蓝天杯十五届教学设计的要求,我们可以让学生选择一个感兴趣的科技问题作为主题。
主题可以是与当前社会热点相关的问题,也可以是与学生平时的兴趣爱好相关的问题。
2. 资料收集学生需要进行大量的资料收集,包括通过图书馆、互联网等途径收集相关文献、期刊、技术报告等信息。
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参观实地、采访专家等方式获取实际的数据和观点。
3. 设计方案学生需要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案,并进行详细的设计。
设计方案包括所需设备材料清单、实验步骤、预期结果等内容。
学生需要考虑方案的可行性、操作性和创新性,并进行详细的论证。
4. 实施实验学生根据设计方案,进行实验的实施。
实验过程需要记录详细的数据和结果,并进行分析和讨论。
学生需要把握实验的方法和步骤,做到科学、规范、严谨。
5. 结果展示学生通过展示自己的科技成果来展示他们的工作成果。
展示形式可以是口头报告、书面报告、海报展示等。
学生需要组织清晰、逻辑严谨,同时能够引发观众的兴趣和共鸣。
四、教学设计过程与方法1. 启发学生思考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我们要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
2. 小组合作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合作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蓝天杯大班科学教案
蓝天杯大班科学教案一、教案背景和目标在大班教学中,科学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科学教学,可以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培养幼儿的观察和实验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思维水平。
本教案旨在通过课堂中的实践活动,让幼儿感受科学的乐趣,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关于植物生长的基本知识。
通过这个主题,引导幼儿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了解光照和水分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培养幼儿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三、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和需要的环境条件。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和实验能力,让幼儿能够进行简单的实验。
3. 培养幼儿的科学思维,让幼儿学会思考和解决问题。
4.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通过小组活动提高幼儿的合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种子和花盆。
2. 准备放大镜、显微镜和实验器材。
3. 准备图片和图片展示工具。
4. 准备简单的实验材料,如水杯、土壤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老师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植物的生长过程,引起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导入问题引导思考老师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思考,如:“植物是如何生长的?它们需要什么条件来生长呢?”3. 观察实验老师通过放大镜、显微镜等工具引导幼儿观察植物的根、茎、叶和花等各个部分的特点和功能。
4. 小组活动将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一盆花土和一些种子。
让幼儿亲自操作,把种子放入土壤中,观察并记录每天的变化。
5. 实验讨论鼓励幼儿在小组中分享观察到的现象和记录的数据,进行讨论和交流,让幼儿分析植物生长所需的条件。
6. 图片展示老师通过图片展示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情况,让幼儿观察和比较,进一步了解植物生长的条件和过程。
7. 游戏活动在课堂最后,可以组织一些与植物生长有关的游戏活动,如“种子传递”、“快乐农场”等,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六、教学总结老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回顾幼儿所学到的知识和经验,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为下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松树和大松树》第一课时
宿豫区第一实验小学张艳荣223840 【课题】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八课《小松树和大松树》
【教材简介】
本课是一则寓言故事,讲的是山上一棵小松树觉得自己长得很高,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树。
课文批评了小松树缺乏自知之明、妄自尊大的行为。
全文共有4段,第一自然段讲山上有棵小松树,山下有棵大松树。
第二自然段讲小松树想大松树夸耀自己长得高,看得远。
第三自然段讲风伯伯批评了小松树盲目自大的行为。
第四自然段讲小松树听了风伯伯的话很惭愧,本课的教学难点是理解风伯伯对小松树说的话
【目标预设】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在田字格中书写。
3.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知道大小松树生长位置
【重点、难点】
1.指导学生规范书写生字。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我在课堂上努力去实践这一现代阅读理念。
首先,针对低年级孩子好表演,对直观事物兴趣浓厚的特点。
巧妙的设计了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在教学中运用直观松树大山贴图等,调动学习的乐趣,同时也化难为易。
其次,注重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
针对不同朗读能力的孩子采取不同的朗读
指导方案。
体现朗读指导的差异性,层次性。
因材施教,把握住不同孩子的阅读感受进行朗读的指导。
将阅读的感受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再次,注重“老师激励性评价”。
在课堂上老师始终应该以饱满的热情激励孩子,充分的肯定孩子的所思所想。
让思维在老师激励下插上飞翔的翅膀。
语文是基于生活的学科。
语文是个快乐的学科。
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体味语文的乐趣,在语文的世界里享受生活的趣味,这正是语文教师所追求的。
【设计思路】
课堂上,围绕谜语导入--对比朗读巧揭课题——初读课文检查字词——再读体验,生成大意——贴图找位置学习第一段——观察结构指导书写这一流程进行教学。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教学在初始阶段就充分针对低年级孩子的特点让他们猜谜语,调动好奇心,求知欲。
对学习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由谜语创设浓厚的学习情境是个巧招。
接着,落实初读,感悟文本。
让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这一环节要多用些时间,多花些功夫。
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很重要,指导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识记生字,有助于他们对生字结构的理解。
最后生字教学:鼓励学生用自己的喜欢方式识字。
【教学过程】
一、谜语激趣导入。
师:小朋友们爱猜谜语吗?老师今天带来一个谜语,想猜吗?猜一种植物。
“一年四季穿绿衣,风雪再大全不怕。
”
“头上青丝如针刺,皮肤厚裂像龟甲。
”(谜底:松树)
【评价:真聪明,真是个爱思考的孩子。
】
师:今天老师请来了两棵松树,比比看这两棵松树有什么不同?(出示松树图,一棵为大松树,一棵为小松树,大小对比明显。
师:让我们来亲切地叫叫它们的名字。
瞧,这一大一小的松树该怎么读?
指名读。
[评价:你心中的小松树真小,你心中的大松树真大!]
二、对比朗读,巧揭课题。
1、师:你们把它们的名字叫的这么亲切,它们一定爱和你们交朋友。
今
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第八课。
谁能和老师一起写写课题呢?板书:8小松树和大松树,(学生书空)齐读课题。
2、教学生字“松”。
师:“松”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生字,怎么记住它?看老师把松字送回田字格,认真观察。
(用彩色笔写板书中的“松”字。
指导书写:我们在写“松”的时候,木字旁写的小一些,捺要变成点,不和右边打架。
右边写得宽一点,左窄右宽,“松”
字才漂亮。
)
开火车读课题,提醒注意“松”字的读音。
加深学生对字音、字形的记忆。
过渡:小松树和大松树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想不想知道呢?
三、初读课文,自学检验。
1.自由读课文。
要求:(1)一目双行,读准字音,遇到生字新词多读几次。
(2)标出自然段的序号,想想各段的主要内容。
2、检查字词
师:看,生字宝宝自己从课文中跑出来了,还认识吗?动脑筋记住它。
字词:松树、回答、惭愧
孩子、风伯伯、大山爷爷
摸着、低头、托起来
多少、一棵、喂、呢
(1)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
指名认读,结合实际正音,齐读生字词。
(师:“松”是平舌后鼻音要读好它。
“爷爷”是轻声音节。
“呢”是轻声词。
)(2)课文中的词语,估计学生都能理解,可采取下列办法解决有关词语:指名回答:低头(动作表示)摸(动作)回答(联系课堂提问与学生的回答)《蘑菇该奖给谁》一课中,哪个词的意思和“惭愧”一样?(难为情)
3、你们已经和生字新词交上朋友了,长句子会读吗?
课件出示长句子:风伯伯摸着小松树的头说:“孩子,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
你能看得远,那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呀!”
师指导朗读,指名读。
这句话很长,我们要注意停顿才能读好它,(课件长句子加斜线表示停顿)
风伯伯摸着/小松树的头说:“孩子,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
你能看得远,那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呀!”
指名读【评价:你能学着大人的样子和语气来读好这句话,真了不起。
】齐读。
四、再读体验,生成大意。
师:接下来,大家自己再读读课文,看能不能把课文读的更流利通顺。
(生自由大声读课文)
师:课文读通顺了,大家能回答我们初读时留的问题吗?
课件出示:标出自然段的序号,想想各段的主要内容
生回答后出示:1、介绍两棵松树的大小和位置。
2、小松树对大松树夸自己长得高、看得远。
3、风伯伯教育小松树。
4、小松树惭愧地低下了头。
五、贴图找位置,学习第一段。
(出示大山的贴画。
瞧,这是一座高山,谁来摆一摆,小松树和大松树的家在哪里呢?指名上台来摆两棵松树的位置。
师引读:山上有一棵小松树,山下有一棵大松树。
(多种形式朗读,读出大小的对比和地理位置的不同 )
师: 小松树和大松树之间到底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接下来的时间我们来学习生字。
六、观察结构,指导书写。
“伯 、托、孩、 呢”
1,出示生字,观察结构,比较异同。
(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2,自己想办法识记: “托”字提手旁加毛字少一横;“孩”字换偏旁识记 ;“呢”换偏旁识记。
3,师范写,生输空,再描红
七、板书设计:
8、小松树和大松树
八、作业设计: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