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这些钢材产量为什么会急剧下降
2015年中钢协会员能耗分析

钢铁产能增速减缓,中钢协会员单位比其它企业的增速高,使我国钢铁产业集中度得到提高,吨钢综合能耗在下降,钢材品种质量得到提升,环境保护有所改善。
中钢协会员单位废水的化学需氧量、氨氮、挥发酚、氰化物、悬浮物和石油类的排放量分别比2014年下降25.70%、25.32%、24.68%、0.79%、33.11%和31.39%。
2. 2014年中钢协会员单位能耗基本情况2015年中钢协会员单位能耗总量为28597.16万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6.00%。
吨钢综合能耗为571.85kgce/t,比上年降低2.13%;铁钢比下降0.0099,是吨钢综合能耗下降的重要原因。
2015年中钢协会员单位产钢63358.13万吨,比上年下降1.92%;中钢协会员单位能耗降低6.00%,能源消耗降幅高于钢产量降幅4.08%;说明重点钢铁企业节能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
其中2015年铁钢比为0.8601,比上年降低0.0099,有利于吨钢综合能耗的降低。
2015年地方钢铁企业铁、钢的产量比2014年降低比例分别为-19.76%、-3.82%,均低于重点钢铁企业的增长速度,使我国钢铁企业产业集中度得到提高,有利于我国钢铁工业结构优化,能耗的降低,冶金设备的大型化发展等.2.1. 2015年中钢协会员单位各工序能耗现状表2 2015年中钢协会员单位能耗情况对比单位: kgce/t说明:1.因中钢协统计的会员单位减少了7个企业,增加了2个企业。
对部分企业2014年数据进行了调整。
2. 2015年中钢协会员单位能源统计对应的钢产量为50125.78万吨,比上年下降2115.78万吨;2015年中钢协会员单位统计的钢产量63358.13万吨,能源统计对应的钢产量与会员单位统计的钢产量相差13232.35万吨。
说明,能源统计的数据已不能全面反映出我国实际钢铁工业的能源利用情况。
从表2可看出, 2015年与上年相比,中钢协会员单位吨钢综合能耗,烧结、炼铁、转炉和钢加工工序能耗均得到下降.这是钢铁企业节能工作所取得的新成绩.部分钢铁企业的部分指标已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钢铁产量减少的原因

钢铁产量减少的原因钢铁是现代工业的重要基础材料之一,其用途广泛,被广泛应用于制造汽车、建筑和机械设备等领域。
然而,全球钢铁产量在最近的一段时间内出现了下降,这引起了相关领域的关注和担忧。
那么,钢铁产量减少的原因是什么呢?下面就来详细探讨一下。
首先,全球经济增长放缓是造成钢铁产量下降的一个主要原因。
在经济活动减弱的情况下,市场需求下降,这导致了钢铁生产商的产能利用率下降,也对钢铁产量产生了负面影响。
其次,环保政策也是导致钢铁产量减少的一个重要因素。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政府部门开始推行更加严格的环保政策,对于污染严重的钢铁生产企业进行清理整顿,限制生产和排放。
而这些措施可能会导致钢铁生产成本增加,从而影响钢铁产量。
第三,企业竞争激烈也让钢铁产量减少。
由于钢铁市场竞争激烈,每年都有许多钢铁生产公司出现关停、破产或者合并的情况,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实现规模化生产,从而取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产量下降的同时,企业数量也在减少。
此外,原材料价格上涨和运营成本增加也是造成钢铁产量下降的原因之一。
作为一种资源密集型产业,钢铁的生产需要大量的能源和原材料,如煤炭、铁矿石、焦炭等。
随着这些原材料的价格不断上涨,企业的成本自然也会增加。
除此之外,钢铁生产企业还需要购买大量的机器设备,并进行频繁的维护和更新,以保证生产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这也是钢铁生产商的运营成本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最后,需求的结构改变也是造成钢铁产量下降的原因之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钢材的需求结构也在发生改变,对高强度、高性能的钢材的需求不断增加,而传统的普通钢材的需求却不断下降。
因此,在生产和销售方面也要根据市场的需求进行产品调整。
综上所述,全球钢铁产量的下降可能和经济活动放缓、环保政策、企业竞争激烈、原材料价格上涨和需求结构改变等多种因素有关。
针对这些问题,钢铁生产企业需要不断进行自我调整,不断提升生产工艺和技术水平,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同时与时俱进地适应市场需求,保持自身的竞争力。
2015年中国废钢铁市场走势分析预测

2015年中国废钢铁市场走势分析预测内容提示中再网讯:时至年末,在即将过去的2014年里,我国钢铁行业经历了资金紧张、市场持续探底、个别企业宣布倒闭、电炉生产日趋减少等等局面,个个都是“杯具”啊。
时至年末,在即将过去的2014年里,我国钢铁行业经历了资金紧张、市场持续探底、个别企业宣布倒闭、电炉生产日趋减少等等局面,个个都是“杯具”啊。
过去的就是历史,只能作为经验,未来的一年将会怎么样呢?2015年新的一年将要到来,第一季度钢铁行业是否能够迎来开门红呢?中再交易网废钢市场分析人士由红霞从目前的钢铁局面,结合相关政策导向进行分析。
一、我国宏观经济运行态势分析受世界经济增长缓慢和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2014年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困难较多,出口增速下降、工业生产增速放缓、房地产投资增速创新低等都导致我国经济增速趋缓。
预计201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全年增速达到7.4%。
2015年国内经济面临诸多因素的影响:国际经济环境因素2015年全球经济复苏力度将会加大,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将推动全球经济恢复性增长,新兴经济体的增速则呈现放缓趋势。
全球经济增长在持续低迷之后有望出现回升,全球经济增长将好于2014年。
国内经济发展有利因素我国经济长期向好趋势没有改变,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总体保持在合理区间,改革效应不断释放,新的增长动力正在生成;在经济增速放慢的新常态背景下,国家将促进内需平稳均衡发展,促进研发、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生态环保、基础设施等领域投资;货币和财政政策方面,将实施重在定向宽松和主动有效预调为主的稳健货币政策,以及“稳增长、扩内需、保民生”为核心目标的积极财政政策。
国内经济发展不利因素2015年我国整个经济发展仍处在去库存、去过剩产能的环境下,且占整个投资比重较大的房地产投资放慢,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制约基建持续高速增长,外需也难以大幅度提升。
结合国内外权威机构的预测,综合分析,预计201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和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分别为7.4%和17.0%;预测2015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和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分别为7.1%和16.5%。
浅析我国钢铁产业产能过剩的原因及政策建议

浅析我国钢铁产业产能过剩的原因及政策建议我国钢铁产能过剩一直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一方面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也导致了市场价格的波动,给整个产业链带来了不小的影响。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来分析我国钢铁产能过剩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一、产能过剩的原因1. 市场需求不足过去几年来,受全球经济下行和国内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的影响,我国钢铁的需求一直没有得到有效释放。
这导致了市场需求不足,而钢铁产能过剩成为一个不可避免的结果。
2. 产能扩张过快为了迎合市场需求的增长,一些企业在产能扩张上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资源。
但随着市场需求的下降,这些新增产能在短时间内难以得到有效的利用,导致了产能过剩的情况。
3. 重复建设在一些地区,由于政府的重点支持和资源倾斜,导致了过多的钢铁企业在同一地区重复建设,造成了产能过剩的情况。
4. 技术水平不高与国外的钢铁企业相比,我国的一些企业在技术上并不成熟,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都有待提高。
这导致了在同样产能下,我国产能利用率远低于国外水平,造成了产能过剩的现象。
二、政策建议1. 减少产能扩张针对目前产能过剩的情况,政府应该加强对新产能的审批和引导,减少产能扩张。
可以通过限制银行贷款额度、提高新建项目门槛等方式来控制新产能的增长。
2. 优化产业结构在减少产能扩张的政府应当引导企业进行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鼓励企业转型升级,提高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
通过鼓励企业实施清洁生产,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提高钢铁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3. 淘汰落后产能政府可以通过实施淘汰落后产能的政策,优化产能布局,提高整体产能利用率。
这不仅可以降低资源浪费,还可以减少环境污染,促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4. 加强监管政府应当加强对钢铁产能的监管,对已有的产能进行综合评估,制定合理的发展规划,避免出现产能过剩的情况。
建立健全的信息发布机制,提供准确的市场需求信息,引导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合理调整产能。
5. 提高国际竞争力政府要加大对钢铁行业技术创新和研发的支持力度,提高钢铁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探析我国钢铁产业结构升级的瓶颈与对策

探析我国钢铁产业结构升级的瓶颈与对策一、背景介绍自2015年以来,我国钢铁产业一直处于低谷期,产能过剩、市场需求不振、环保压力等问题层出不穷。
面对这些瓶颈,我国钢铁产业必须进行结构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二、瓶颈分析1. 产能过剩我国钢铁产能过剩问题由来已久,但在近几年愈加突出。
需求和供给之间的不平衡加剧了钢铁市场的波动性,严重影响了行业的健康发展。
为此,实现产能过剩的化解和转移,成为了结构升级的重要瓶颈。
2. 技术创新不足我国钢铁企业存在技术创新不足、落后产能设备老化等问题。
目前,钢铁产业正处于全球技术竞争中,如今世界上的钢铁生产企业大多数都采用高新技术,而我国在技术改造上目前仍存在短板。
3. 能源成本高钢铁的生产对于能源、资源的消耗非常大。
在我国,能源成本高、产能过剩等因素导致许多大型钢铁企业处于亏损状态,这与能源效率和低碳转型形成了矛盾。
4. 环保压力大钢铁行业是重污染的行业之一,而目前我国的环境保护政策日益严格,钢铁生产的环保要求也随之加大。
钢铁企业要想正常生产,必须充分考虑环保因素,使得环保处理等相关费用大大增加,对企业的盈利能力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5. 人力成本高钢铁企业需要大量人力投入,在人力成本居高的情况下,造成了企业运营成本高和盈利能力低的矛盾。
因此,优化人力资源结构,提升人力资源质量水平和效率,对于解决此问题至关重要。
三、对策措施1. 调整产能结构针对产能过剩问题,我国应提高钢铁行业的准入门槛,让市场和需求对生产力进行调控。
如在新建钢铁企业的审批上强化标准和质量要求,对大量、低端钢材区别对待。
2. 加强技术创新我国钢铁企业应该加强技术创新,探索新技术和新路线。
建立国际合作机制,吸引更多先进核心技术进入我国钢铁行业。
同时,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
3. 降低能源成本我国的钢铁企业多数采用传统高炉炼钢方式,能源成本过高,因此可以尝试使用可再生能源进行钢铁生产,如太阳能或风能等。
钢铁行业限产原因分析报告

钢铁行业限产原因分析报告概述钢铁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对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近年来,钢铁行业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出现了产能过剩、环境污染等问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政府采取了限产措施。
本报告将对钢铁行业限产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可能的解决方案。
限产原因1. 产能过剩长期以来,钢铁行业的投资增长过快,导致了产能过剩的问题。
产能过剩不仅造成了资源浪费,还导致了市场供需失衡,价格下跌,企业盈利能力降低。
2. 环境污染钢铁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废气排放中含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有害物质,对大气环境影响较大;废水排放中含有重金属和有机物等有害物质,对水环境造成污染。
钢铁行业的环境污染给周边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生活环境带来了巨大的风险。
3. 能源消耗钢铁生产过程需要大量的能源,特别是煤炭的消耗量较大。
煤炭的开采和使用会带来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的排放,加剧了气候变化的问题。
限产措施有助于减少对能源的需求,从而降低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
影响1. 产业结构优化限产措施使得钢铁行业面临转型升级的压力,促使行业内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通过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产业结构,可以提高行业的竞争力和增长潜力。
2. 企业盈利能力下降限制钢铁产量会导致钢铁企业的盈利能力下降,特别是对于规模较小、技术水平较低的企业来说更为明显。
这会带来企业经营困难,增加了企业的倒闭风险,同时也造成了失业问题。
3. 供需关系改善限制钢铁产量有助于改善钢铁市场供需关系。
供需关系的改善有助于市场价格的稳定,维护了相关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
解决方案1.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钢铁行业应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通过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同时推动行业朝着绿色、低碳、高效的方向发展。
2. 控制新的产能扩张政府应加大对钢铁产能的监管力度,限制新的产能扩张。
建立健全的产能调控机制,确保产能与市场需求的平衡,避免过剩产能的再次出现。
钢铁行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钢铁行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概述:钢铁行业作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支柱产业,在促进经济增长、就业创造和推动工业现代化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钢铁行业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
本文将探讨当前钢铁行业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方案。
一、过剩产能问题由于需求下滑和投资过度等原因,我国钢铁行业普遍存在严重的过剩产能问题。
这导致了市场供应大于需求,价格持续低迷,企业利润降低甚至亏损。
这种现象不仅影响了企业持续健康发展,还对整个经济产生了负面影响。
解决方案:为解决过剩产能问题,政府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调控机制:加大宏观调控力度,通过准入门槛和退出机制来规范市场秩序,并建立合理有序竞争环境。
2. 促进结构调整:引导企业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企业向高附加值产品和技术密集型方向转型升级。
同时,鼓励企业进行合并重组,提高行业集中度。
3. 减少新投资:限制新增产能的建设,并扶持具备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企业发展。
此外,引导钢铁行业转向绿色低碳发展模式。
二、环境污染问题钢铁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等污染物质。
长期以来,环境污染一直是钢铁行业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
随着社会对环保要求不断提高,未解决好这个问题可能导致企业受到更多的管理和法律压力。
解决方案:为应对环境污染问题,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 推进节能减排:在生产过程中采用先进节能技术,并改进现有工艺流程以减少排放量。
同时加大监管力度,对违规排放行为依法严惩。
2. 强化环保投入:鼓励企业增加投资,在处理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等环保设施建设上加大力度。
同时提高企业环保责任意识,落实企业环境责任。
3. 加强政府监管:完善监测体系,加强对钢铁行业的日常监管和执法力度,确保环保标准严格执行。
三、技术创新能力不足问题当前中国钢铁行业在技术创新方面相对滞后,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着较大差距。
这种差距导致了我国很难在全球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并制约了其未来可持续发展能力。
2015年中国钢铁发生的大事

2015年中国钢铁发生的大事一、中国粗钢产量近20年来首次下降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中国2015年粗钢产量为8.038亿吨,同比下滑2.3%,为1981年以来首次下降。
在我国粗钢产量下降的情况下,钢铁企业的经营状况并没有得到好转。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发布数据称,2015年,会员钢铁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89万亿元,同比下降19.05%;实现利润总额为亏损645.34亿元,上年为盈利225.89亿元,亏损面为50.5%,亏损企业产量占会员企业钢产量的46.91%。
;钢铁业进入严冬期。
供需矛盾越突出的地方,对供给侧改革的需求应当越迫切。
钢铁行业目前进行的去产能、降成本、减人员、提效率、重资金、靠创新等都是供给侧改革的内容。
二、新环保法正式实施2015年1月1日,“史上最严”新《环境保护法》正式施行,《钢铁烧结、球团工业大气污染排放标准》等8项针对钢铁行业的新标准,同日与新法同步实施;4月16日,《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正式发布。
钢铁企业的环保一半海水,一半火焰。
一方面,环保执法力度明显加强,与有多家钢铁企业被执行按日计罚。
另一方面,钢铁企业加大对环保产业的投资力度,环保技术进一步升级,区域性的环保联盟形成。
2015年7月15日,河北钢铁集团注资1亿元成立的河钢能源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挂牌。
与此同时,城市钢厂搬迁工作逐步推进。
2015年12月23日18点,青钢李沧厂区的最后一台转炉关停;2015年7月1日,重钢集团钢管环保搬迁项目开工典礼在位于重钢长寿新区内的施工现场举行;2015年10月31日,芜湖新兴铸管公司弋江厂区炼铁1号高炉停炉“退役”。
三、欧冶云商横空出世2015年2月13日,注册资金为20亿元的欧冶云商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欧冶云商)成立,开启了钢铁产业链合作新模式。
2015年7月3日,欧冶云商与河北钢铁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2015年11月10日,欧冶云商与天物大宗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物流仓储合作协议两项重头合作项目;2015年12月9日,欧冶云商与上海交运集团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2015年钢铁行业运行状况以及2016年形势分析

2015年钢铁行业运行状况以及2016年形势分析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钢铁行业发展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
2015年,我国钢铁消费与产量双双进入峰值弧顶区并呈下降态势,钢铁主业从微利经营进入整体亏损,行业发展进入“严冬”期。
同时,中央提出的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务院出台的化解钢铁过剩产能的财税金融政策也为钢铁行业彻底摆脱困境提供了历史机遇。
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2015年全国粗钢产量为80,383万吨,较2014年减少1,918万吨,下降2.3个百分点。
其中,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粗钢产量为63,358万吨,比2014年减少1,243万吨,下降1.9个百分点。
重点钢铁企业2015年粗钢产量所占比例达到78.8%,粗钢减少量占比则为64.8%(2015年一些中、小型钢铁企业纷纷停产、倒闭为粗钢产量的下降做出了更多的牺牲和贡献)。
在过去的一年里中国钢铁生产开始了真正意义的下降,这是自1982年以来连续34年钢产量的首次下降(1981年国内钢产量为3,560.4万吨,较1980年的3,712.1万吨产量减少151.7万吨,下降约4.1%)。
从全球钢铁行业现状分析情况来看,全球都面临着严峻的产能过剩形势,2015年全球钢铁产量创出六年来最大跌幅,其中中国贡献的跌幅最大。
根据中国报告厅材料,2015年全球钢铁产量下降了2.8%,至16.2亿吨。
钢铁的供应过剩还迫使其他国家的钢铁生产商减产。
美国钢铁产量下降了11%,至7,890万吨。
欧洲产量下降了3.2%。
日本、土耳其和韩国等其他市场也减产。
根据经合组织(OECD)钢铁委员会的估算,如今全球有将近7亿吨的过剩钢铁产能,钢铁产业目前的财务状况比上世纪90年代末全球钢铁产业危机时还要差,导致这一结果的主要因素就是全球钢铁产业产能的大幅过剩。
一、2015年钢铁企业运行状况1、整体情况简述1.1、生产消费量双下降2015年,全国粗钢产量8.04亿吨,同比下降2.3%,近30年来首次出现下降。
钢铁行业周期规律演变分析及企业应对举措建议

钢铁行业周期规律演变分析及企业应对举措建议从2000年至今,中国钢铁行业已经历了五次周期性波动,这种周期波动整体呈现出一定规律性。
文章回顾了钢铁周期波动下的产业链情况,在此基础上,结合经济周期与钢铁周期关系,探讨钢铁周期成因。
钢铁周期的影响因素相对复杂多样,机会与挑战并存,部分钢铁企业在洞察周期规律的基础上,成功开展逆周期调节与跨周期调节,取得了积极成效,其主动驾驭行业周期的行为值得广大钢铁企业学习借鉴。
最后,结合历史周期的相关规律与研判,对钢铁企业的发展提出建议。
一、长期以来钢铁周期演变规律1、钢铁周期波动情况总结从2000年至今,中国钢铁行业已经经历了五次周期性波动。
2000年至2005年是第一次周期性波动。
2000年至2002年是此轮波动的下行周期,2002年至2006年是此轮波动的上行周期。
2002年中国加入WTO成为了此轮周期上行的节点;2003年,中国政府发布了《钢铁行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旨在推动钢铁行业结构调整;2005年国家开始取消出口退税并加强了对钢铁产能的调控,此轮上行周期结束。
2005年至2008年是第二次周期性波动。
2005年至2006年是此轮波动的下行周期,2006年国家出台了价格调控政策。
2006年至2008年是此轮波动的上行周期,2007年政府发布了《中国钢铁工业发展政策》明确了可持续发展目标,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此轮上行周期结束。
2008年至2011年是第三次周期性波动。
2008年至2009年是此轮波动的下行周期,此轮下行核心受国际贸易萎缩、国内外需求下降的影响。
2009年至2011年是此轮波动的上行周期,2009年政府发布了《新一轮钢铁行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规划周期为2009年至2011年;同时2009年下半年随着经济刺激政策生效,需求开始回升。
2011年,铁矿石价格大幅波动,国内经济增长放缓,下游需求疲软,此轮上行周期结束。
2011年至2018年是第四次周期性波动。
2015年钢铁行业运行情况报告

2015年钢铁行业运行情况报告2015年,我国宏观经济下行,经济发展遇到了很多困难和挑战。
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钢铁行业发展阶段也出现了新的变化,由原来的增量发展阶段向减量发展阶段过渡,由原来的规模扩张阶段向集约高效发展阶段过渡。
在严峻的市场形势下,国内钢材市场需求显著下降,钢铁行业产能过剩、市场供大于求矛盾突出,钢铁行业总体运行态势严峻。
一、2015年钢铁工业运行分析(一)钢铁行业运行基本情况1、我国粗钢产量34年来首次负增长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5年全国生产粗钢8.0亿吨,同比下降2.3%。
从历史统计数据看,2015年粗钢年产量是自1982年以来的首次负增长。
2、全年生铁、粗钢、钢材产量情况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5年全国生产生铁6.9亿吨,同比下降3.5%,生产粗钢8.0亿吨,同比下降2.3%,生产钢材11.2全国历年生铁、粗钢、钢材产量单位:亿吨(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亿吨,同比增长0.6%;平均日产粗钢220.2万吨。
2015年粗钢、生铁产量增幅由正转负,钢材产量增幅回落3.9个百分点。
3、从区域产量增减分析,多数省份减产,江苏增产超千万吨2015年全国六大区域粗钢产量仅华东小幅增产,西北、西南大幅减产;分省市看,统计的30个省市中仍然是江苏增产量最多,达到1037万吨。
山西、新疆、辽宁、云南、福建等11个省份减产超过100万吨;11个省市减幅超过10%。
产钢大省河北增产1.3%、辽宁减产6.7%、山东减产1.3%。
2015年,民营企业为增产主力,减产以国有企业为主。
4、从钢材品种结构分析,铁道用材、长材产量明显下降,但板带材、管材产量仍保持增长2015年,全国铁道用材、长材产量明显下降,但板带材、管材产量仍保持增长。
其中铁道用材中重轨、轻轨均大幅下降,长材中棒线材减幅较大;板材中冷轧薄板、特厚板增幅较大,管材中焊接钢管增幅较大。
5、粗钢产量占全球比重上升钢材分品种产量2015年,世界66个主要产钢国家和地区共生产粗钢16亿吨,同比下降2.9%;扣除中国内地后的世界粗钢产量约8亿吨,同比下降3.4%。
中国历年钢铁产量(1950-2015年)

1950-2015年(上半年)新中国历年钢产量数据——附6大老牌工业国1900—1990钢产量数据2008年世界钢铁产量排名 - 中国超级工程一览 - 中国超级工程一览新钢钒炼钢厂车间2009年1月22日,总部位于布鲁塞尔的国际钢铁协会(IISI)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全球67个主要产钢国家和地区粗钢总产量为为13.297亿吨,同比下降1.2%,产量连续第二年超过13亿吨。
欧盟、北美、南美和独联体等主要产钢国和地区粗钢产量均有所下降,但中东及亚洲特别是中国钢产量有所提高,其中中国钢产量为5.02亿吨,同比增长2.6%,较2002年的2.22亿吨增加1倍多。
中国钢产量占世界粗钢总产量的38%。
2008年,亚洲粗钢产量为7.7亿吨,同比增长1.9%,占世界总产量的58%;其中,韩国和印度钢产量同比分别增长3.8%和3.7%;日本1.18亿吨,同比下降1.2%。
欧盟27国钢产量为1.99亿吨,同比下降5.3%。
德国、意大利和法国等主要产钢国产量均有所下降。
北美钢产量同比下降5.5%;美国生产粗钢9100万吨,同比下降6.8%。
独联体钢产量同比下降8.1%。
其中,俄罗斯钢产量6900万吨,同比下降5.4%;乌克兰3700万吨,同比下降13.1%。
中国钢铁产量连续12年保持世界第一,并且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
中国钢铁产量比排名2-8位的日本、美国、俄罗斯、印度、韩国、德国、乌克兰等七个国家的总和还多!2007年中国净出口钢铁5488万吨,相当于印度全国的钢铁产量。
2008年中国大中型钢铁生产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近两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近三分之一,中国钢铁行业发展处于历史最好水平,企业生产经营效益提高。
2008年中国粗钢产量突破5亿吨大关,增长幅度在6.3%至10.4%之间。
这种钢产量的迅速增长,一方面是由于矿石支撑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还有中国的企业扩大生产能力。
另外也可以看到,以宝钢、鞍山钢铁公司、武汉钢铁公司,这些公司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艺发生了变化,通过引进技术和对引进技术的消化,使中国大型钢铁企业吨钢的综合能耗已经基本上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国际上每吨钢消耗的综合能源标准煤是645公斤,而中国大型的和特大型的钢铁企业的吨钢综合能耗是680公斤,接近了国际先进水平。
近十年钢铁行业产量统计

近十年钢铁行业产量统计2009年至2019年间,全球钢铁行业发生了许多重要变化。
在这十年里,钢铁行业的产量经历了起伏和变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本文将对近十年(2009年至2019年)钢铁行业的产量进行统计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该行业的发展趋势。
2019年全球钢铁产量达到了17.57亿吨,较2009年的12.77亿吨增长了37.4%。
然而,全球经济衰退和贸易战等因素对钢铁行业产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下面是对近十年钢铁行业产量统计的具体分析:2010年:全球钢铁产量为13.47亿吨,同比增长5.1%。
亚洲地区成为全球钢铁产量最大的地区,占比为65.2%。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钢铁生产国,产量为6.8亿吨,占全球总产量的50.4%。
2011年:全球钢铁产量为14.95亿吨,同比增长11%。
中国的钢铁产量继续增长,达到7.7亿吨,占全球产量的51.5%。
2012年:全球钢铁产量为15.79亿吨,同比增长5.6%。
尽管全球经济增长乏力,但亚洲地区仍然保持了较高的钢铁产量。
中国的钢铁产量达到7.9亿吨,占全球产量的50%。
2013年:全球钢铁产量为16.04亿吨,同比增长1.6%。
全球钢铁产量增长的势头放缓,尤其是中国的钢铁产量增速明显放缓,仅为2%。
2014年:全球钢铁产量为16.63亿吨,同比增长3.7%。
中国的钢铁产量持续增长,达到8.03亿吨,但增速降低到0.9%。
2015年:全球钢铁产量为16.06亿吨,同比减少3.4%。
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限制过剩产能,导致钢铁产量下降。
2016年:全球钢铁产量为16.12亿吨,同比增长0.4%。
中国的钢铁产量继续下降,降至6.8亿吨。
2017年:全球钢铁产量为16.26亿吨,同比增长0.9%。
中国的钢铁产量继续下降,降至6.49亿吨。
2018年:全球钢铁产量为18.06亿吨,同比增长11.1%。
中国的钢铁产量开始出现反弹,达到7.93亿吨,占全球产量的43.9%。
我国十大类再生废品资源回收现状和行情分析

我国十大类再生废品资源回收现状和行情分析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塑料、废纸、废轮胎……这些废弃物目前回收现状如何?未来又会呈现什么样的发展趋势?跟随中国环保小编看看“十大类再生资源回收现状和行情分析”。
以下为十大类再生资源回收现状和行情分析:1、废钢铁回收情况2014年,全国粗钢产量82270万吨,同比增长5.6%。
同年,我国回收废钢铁为15230万吨,同比增长1.0%。
其中,重点大型钢铁企业回收废钢铁8830万吨,同比增长3.0%;其他行业回收废钢铁6400万吨,同比下降1.7%。
行情分析2015年,国内经济运行对钢材消费强度减弱,钢材市场供大于求,低价位、低效益的局面仍会延续。
废钢铁产业发展的外部条件不会发生大变化。
粗钢产量小幅增长,废钢铁消耗总量略有提升,废钢铁价格小幅下降的走势仍将延续,钢铁企业废钢铁消耗下降局面很难改观,废钢铁加工企业经营状况日趋艰难。
2、废有色金属回收情况2014年我国十种有色金属产量为4417万吨,同比增长7.2%,再生有色金属工业主要品种(铜、铝、铅、锌)总产量约为1153万吨,同比增长7.5%。
其中再生铜产量约295万吨,同比增长7.3%,占精铜产量的37%;再生铝产量约565万吨,同比增长8.7%,占原铝产量的23%;再生铅产量约160万吨,同比增长6.7%,占铅产量的38%;再生锌产量133万吨,同比增长3.9%,占锌产量的23%。
2014年国内主要废有色金属回收量约为798万吨,占再生金属原料供应量60%以上,其中废铜回收量约为135万吨,废铝回收量约为370万吨,废铅回收量约为160万吨,锌回收量约为133万吨。
行情分析015年中国再生有色金属的需求量不会有显著增加,市场价格也不会有明显提高。
国内有色金属制品的消费量和社会积蓄量不断增加,初步估算,2015年国内废有色金属回收量将继续保持稳定,大幅增长的可能性较小。
随着政府进一步加大简政放权力度,2015年,有色金属回收利用市场环境有望进一步优化。
2015年我国钢材年度出口量首次突破1亿吨第四季度出口增速明显放缓

2015年我国钢材年度出口量首次突破1亿吨第四季度出口增速明显(二)绝大部分以一般贸易方式出口。
2015年,我国以一般贸易方式出口钢材10807.4万吨,增加20.4%,占当年我国钢材出口总量的96.2%。
同期,以加工贸易方式出口154.8万吨,减少25.6%;以对外承包工程出口货物方式出口117.4万吨,增加29.6%;以海关特殊监管方式出口91.6万吨,增加1.6倍。
(三)主要出口至东盟、中东和韩国。
2015年,我国对东盟出口钢材3457.5万吨,增加31.4%;对中东地区出口1555.7万吨,增加32.7%;对韩国出口1349.2万吨,增加4.1%,对上述三者出口合计占当年我国钢材出口总量的56.6%。
同期,对拉丁美洲出口957.5万吨,增加0.3%;对非洲出口943.7万吨,增加36.5%;对欧盟出口858万吨,增加36.8%。
(四)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主导出口,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减少。
2015年,我国民营企业出口钢材5172.2万吨,增加35.9%,占当年我国钢材出口总量的46%;国有企业出口4595.1万吨,增加12.5%,占40.9%。
同期,外商投资企业出口1472.5万吨,减少1%,占13.1%。
(五)前四大出口省份河北、江苏、辽宁和山东出口量均超过千万吨。
2015年,河北出口钢材2431.4万吨,增加35.3%;江苏出口1963.7万吨,增加23.6%;辽宁出口1320.2万吨,增加3.5%;山东出口1018.6万吨,增加9.3%,上述四者合计占当年我国钢材出口总量的59.9%。
同期,天津出口865.4万吨,增加32.5%;北京出口569.4万吨,增加47.6%。
资名义增长1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实际增速比上年回落2.9个百分点。
受此影响,我国钢材消费需求持续下滑。
2015年我国钢材实际消费量约为6.68亿吨,同比下降4.8%,是20年来需求量首次下滑。
与此同时,2015年粗钢总产量为8亿吨,同比下降2.3%,钢材总产量为11.2亿吨,同比增加0.6%。
中国历年钢铁产量(1950-2015年)

1950-2015年(上半年)新中国历年钢产量数据——附6大老牌工业国1900—1990钢产量数据2008年世界钢铁产量排名 - 中国超级工程一览 - 中国超级工程一览新钢钒炼钢厂车间2009年1月22日,总部位于布鲁塞尔的国际钢铁协会(IISI)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全球67个主要产钢国家和地区粗钢总产量为为13.297亿吨,同比下降1.2%,产量连续第二年超过13亿吨。
欧盟、北美、南美和独联体等主要产钢国和地区粗钢产量均有所下降,但中东及亚洲特别是中国钢产量有所提高,其中中国钢产量为5.02亿吨,同比增长2.6%,较2002年的2.22亿吨增加1倍多。
中国钢产量占世界粗钢总产量的38%。
2008年,亚洲粗钢产量为7.7亿吨,同比增长1.9%,占世界总产量的58%;其中,韩国和印度钢产量同比分别增长3.8%和3.7%;日本1.18亿吨,同比下降1.2%。
欧盟27国钢产量为1.99亿吨,同比下降5.3%。
德国、意大利和法国等主要产钢国产量均有所下降。
北美钢产量同比下降5.5%;美国生产粗钢9100万吨,同比下降6.8%。
独联体钢产量同比下降8.1%。
其中,俄罗斯钢产量6900万吨,同比下降5.4%;乌克兰3700万吨,同比下降13.1%。
中国钢铁产量连续12年保持世界第一,并且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
中国钢铁产量比排名2-8位的日本、美国、俄罗斯、印度、韩国、德国、乌克兰等七个国家的总和还多!2007年中国净出口钢铁5488万吨,相当于印度全国的钢铁产量。
2008年中国大中型钢铁生产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近两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近三分之一,中国钢铁行业发展处于历史最好水平,企业生产经营效益提高。
2008年中国粗钢产量突破5亿吨大关,增长幅度在6.3%至10.4%之间。
这种钢产量的迅速增长,一方面是由于矿石支撑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还有中国的企业扩大生产能力。
另外也可以看到,以宝钢、鞍山钢铁公司、武汉钢铁公司,这些公司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艺发生了变化,通过引进技术和对引进技术的消化,使中国大型钢铁企业吨钢的综合能耗已经基本上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国际上每吨钢消耗的综合能源标准煤是645公斤,而中国大型的和特大型的钢铁企业的吨钢综合能耗是680公斤,接近了国际先进水平。
八个关键行业为何出现产能过剩

八个关键行业为何出现产能过剩中国工业领域多年来一直面临产能过剩的问题,产能过剩的影响波及数十个行业,对全球经济,尤其是中国的经济增长会造成长远损害,过去六年,中国产能过剩的情况持续恶化。
中国钢铁、铝和水泥行业的产能过剩规模集中反映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中国的钢铁生产完全脱离了真实的市场需求,其产量超过日本、印度、美国和俄罗斯4个钢铁生产大国钢铁总产量的两倍;中国铝业有60%的产能遭遇负现金流;中国国家统计局和美国地质调查局数据显示,2011至2012年的两年间,中国生产的水泥与美国整个20世纪的水泥产量相当。
本文聚焦这一问题怎样影响8个关键行业,并分析这些行业出现产能过剩的具体驱动因素。
受调查的行业包括:粗钢、电解铝、水泥、化工、炼油、玻璃、造船、纸和纸板行业。
粗钢中国是全球第一钢铁生产大国。
荣鼎集团数据显示,2004年至2014年,全球钢产量增长57%,其中中国的贡献比例达到惊人的91%。
中国钢铁行业的产量超过世界总产量的一半,超过其后四大钢铁生产国日本、印度、美国和俄罗斯钢铁总产量之和的两倍。
中国钢铁行业之所以拥有如此巨大的产能,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中国政府数十年来一直推行鼓励性产业政策,以实现这一“战略性”行业的繁荣发展。
直至2002年,中央政府仍对钢铁行业实行优惠政策。
探究过去十年中国钢铁产能急速扩张的原因,市场力量是不可忽略的因素。
经济增长(尤其在2009年金融危机之前)是钢铁行业发展的最强动力。
来自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机械和汽车行业的强劲需求和过高的市场预期推动钢铁价格大幅上涨。
产品价格高企在刺激大型钢企新建生产线的同时,还吸引众多中小企业进入钢铁行业。
中国钢铁行业的产能过剩主要有以下驱动因素:地方希望自给自足,导致全国产能翻倍;国有企业对盈利/亏损不敏感,小型/高污染/低效益钢厂在价格下跌时停产,市场回暖时又恢复生产;刺激计划的负面效应促使大型钢厂增加产能,并使政府希望关闭的中小型钢厂获得盈利能力;地方政府提供能源补贴。
2015年我国钢铁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2017/3/26
二、钢铁业流通中存在问题
(二)钢材市场建设水平低、重复建设严重
近年来,全国各地区的钢材交易市场在规模、数量、交 易总量等方面都有了跨跃式发展。特别是在钢材生产集中 和钢材需求旺盛的地方,其政府为了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提供较为优惠的政策积极支持相关企业在本地区开办各种 钢材交易市场,大力吸引各种类型钢材流通企业进驻。钢 材交易市场多分布在经济繁荣的大中型城市,通过辐射、 覆盖周边地区,使钢材交易市场成为专门从事销售钢材的 钢材流通企业的聚集地,并在本地区发挥出较强的区域性 钢材集散功能和信息处理功能。但是,钢材市场的建设也 存在诸多问题。
江苏易钢在线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
2017/3/26
一、钢铁业发展现状
(二)钢铁需求持续旺盛 2010年,我国粗钢消费(国内消费+出口、下同)量接 近7亿吨,比2005年增加近1倍。5年来钢材消费量 年均增长15.8%,铁矿石年均增长16.2%;生铁消 费量年均增长13.8%。 (三)上下游产品生产和进口全面增长 2009年国内生产和进口的钢铁相关产品数量高达近 34亿吨,比2005年的22亿吨增加了12亿吨,年均 增长11.5%。
不利于与其他社会体系的同步发展。
江苏易钢在线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
2017/3/26
三、钢铁行业发展趋势
(一)增速趋于平缓 我国钢铁流通规模自“十五”时期以来一直 保持高速增长态势,但是在“十二五”期间增速 将趋于平缓。其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 1、随着我国进入工业化中期和城市化进程的平稳 发展,从本世纪初开始的电力电信、公路铁路等 基础建设已过了投资的高峰或高速增长期。 2、2008年底金融危机时国家出台经济刺激政策后 的大规模基础建设项目陆续完成,基础建设将逐 步进入正常发展轨道。
钢铁行业的不足与改进方向分析

钢铁行业的不足与改进方向分析Introduction钢铁行业作为基础产业,对于国家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撑和推动作用。
然而,在快速发展的同时,钢铁行业也面临着一些不足之处。
本文将从资源高度依赖、环境污染、技术创新不足以及国际竞争力下降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方向。
一、资源高度依赖1.1 高度依赖进口精细矿石目前,我国钢铁生产仍然较为依赖大量进口精细矿石。
这种情况在安全供应和市场波动等因素影响下容易导致生产成本上升。
因此,在提高自主可控能力的基础上,减少对进口原材料的过度依赖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2 能源消耗过大钢铁生产过程中能源消耗占比较高,并且纵观全球范围内,中国居多数第一位。
减少能源消耗和促进行业清洁化势在必行。
优化设备技术,建立高效节能的生产模式,并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是关键解决方案。
二、环境污染问题2.1 大气污染钢铁行业是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
燃煤工艺和高排放企业存在较多,导致大量废气排放。
为了改善环境质量和提升形象,钢铁企业应更加积极地推动清洁能源替代传统能源,加快采用先进技术进行废气净化处理。
2.2 水资源浪费在冷却过程中,钢铁行业消耗大量水资源。
同时,在生产过程中也会造成水体被有毒物质污染。
除了引入水循环利用系统外,学习国内外经验并依托新兴技术如压滤等强化脱水过程以降低用水消耗也非常必要。
三、技术创新不足3.1 制约因素与难题目前我国钢铁行业仍受制于工艺、设备等方面的技术制约。
例如无法精确控制原料配比、高端设备缺口等问题阻碍了行业的发展。
同时,缺乏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也限制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3.2 推动技术创新为了实现钢铁行业可持续发展,需要加大对技术研究与开发的投入,并鼓励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同时,与高等院校、研究机构以及其他企业联合开展合作是促进技术升级和学习先进经验的重要方式。
四、国际竞争力下降4.1 市场需求不足国内市场需求减少导致产能过剩,并且受到外部市场波动影响较大,在全球竞争中逐渐失去优势地位。
钢铁市场不好的原因

钢铁市场不好的原因
1. 全球经济下滑:全球范围内经济增长放缓,特别是一些主要消费市场的需求减弱,导致钢铁市场面临疲软。
2. 过剩产能:一些国家和地区,特别是中国,在过去几年中大规模扩产,导致全球钢铁产能过剩。
过剩产能使得市场竞争激烈,造成钢铁价格持续下跌。
3. 贸易摩擦加剧: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增加以及贸易关系紧张,导致钢铁市场面临出口贸易限制和不确定性,进一步影响了市场需求。
4. 环保压力增加:随着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各国纷纷加强对高污染行业的监管,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而钢铁行业作为高能耗、高排放行业,受到了更多的限制和压力。
5. 替代材料的使用增加:随着科技的进步,一些替代材料的应用日益广泛,如塑料、铝等材料的使用逐渐取代了钢铁在一些领域的应用,对钢铁需求造成了冲击。
综上所述,全球经济下滑、过剩产能、贸易摩擦加剧、环保压力增加以及替代材料的使用增加等因素是导致钢铁市场不好的主要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这些钢材产量为什么会急剧下降?
2015年,我国钢材产量共计11.235亿吨,比2014年的钢材产量增加了621万吨,增长率为0.6%。
然而,考虑到同期粗钢产量比上年减少1918万吨,下降2.3%,生铁产量比上年减少2473万吨,下降3.5%,那么,2015年钢材实际产量(不含重复统计产量及按理论重量计算而带来的虚增产量)较2014年钢材实际产量有所减少就是理所当然的,而且其下降的幅度按照常理也应该在2%-3%左右。
对于钢材产量在统计过程中所出现的正向增长,主要原因在于钢材轧制、再轧制、再处理、再加工等钢后综合生产能力要明显大于炼钢生产能力,使得钢材产量统计数据超出其实际产量。
而对于统计产量急剧下降的一些钢材品种,我们应该引起特别的重视,弄清楚其发生的原因,因为其产量肯定是真的出现了大幅度下降。
有关权威部门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总共生产铁道用钢材483.8万吨,比2014年铁道用钢材产量减少了83.7万吨,下降幅度达到14.7%。
其中,重轨产量359.7万吨,较上年减少45.7万吨,下降11.3%;轻轨产量87.3万吨,较2014年减少32.8万吨,下降幅度高达27.3%。
从铁路投资情况来看,2015年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高达8238亿元,高于2014年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而仅次于2010年8427亿元的历史最高点;投产新线9531公里,再次刷新历史最高纪录;顺利开工新项目61个。
而在2014年,起初国家铁路安排固定资产投资6300亿元,投产新线6600公里以上,开工建设44个新项目。
4月30日,中国铁路总公司召开会议部署铁路建设工作年度计划,将铁路建设总投资金额上调至8000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增至64项;投产新线要达到7000公里以上。
最终的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088亿元,投产新线8427公里,创下历史最高纪录。
2015年较2014年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增加150亿元,增长1.9%;投产新线增加1104公里,提高13.1%。
然而,同期全国铁道用钢材的产量却反其道而行,出现了急剧下降。
同样,2014年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额和投产新线也分别较2013年的相应数据(固定资产投资额6638亿元,投产新线5586公里)高出1450亿元(同比增长21.8%)和2841公里(同比提高50.9%)。
而2014年我国总共生产铁道用钢材565.3万吨,比2013年铁道用钢材产量减少了44.3万吨,下降幅度为7.3%。
其中,重轨产量405.4万吨,较上年减少22.8万吨,下降5.3%;轻轨产量120.5万吨,较2013年减少19.6万吨,下降幅度为13.9%。
2014年与2013年的情况相比,也出现了同期全国铁道用钢材产量与固定资产投资额和投产新线“你升我降”的反常现象。
其具体原因构成比较复杂。
不过,我们还是应该从多方面对这一现象进行关注。
首先,铁路建设所需的钢材品种涉及面很广,数量很大,且对质量和性能要求很高。
如车站、隧道、桥梁等土建工程,需要大量螺纹钢、线材、盘螺、圆钢等建筑钢材,基本占到了铁路建设整体用钢量的6成左右。
其次,铁路建设所需的专用钢材,如重轨、轻轨、车轴、车轮、铁路弹性元件、铁路扣件以及防水材料等,材料消耗也比较大。
再者,铁路机车、车辆配套部件和与铁路建设相关的装卸车、推土机、叉车、建筑机械、凿岩机械、挖掘机械等工程机械装
备及其所需的钢材(主要是不锈钢和各类优特钢)用量也很大。
另一方面,由于铁路建设周期较长,加上工程后期建设主要是站台等内部设施建设,其拉动的钢材消费量相对有限,或者为间接拉动型,因此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对各种钢材的需求不可能完全立竿见影,而往往需要一年以上的需求增长延缓期。
此外,铁路固定资产投资的具体分配构成可能存在较大差距,导致其对某些品种的钢材的需求出现“虚增”幻象。
譬如,2014年铁路机车设备投资额达到1430亿元以上,比2013年1070亿元的历史最高峰多出360亿元,同比增长33.6%。
这就对当年铁路固定资产投资的分配和构成产生很大影响,使得其在钢材采购方面的投入远比想象中的要小。
除了上述铁道用钢材之外,2015年我国热轧薄板的产量也较上一年下降了3.8个百分点。
这可能是因为热轧薄板生产的技术要求高,生产难度本来就很大,在去年需求下降、价格走低、附加值无法体现的情势下,这“难啃的骨头”自然就可能会被搁置一边。
同时,棒材产量7131万吨,比2014年减少622.5万吨,下降8.0%;钢筋与盘条(线材)产量分别较上一年下降3.5%和4.5%。
这些似乎都在情理之中,因为房地产业在下滑,房地产投资出现了明显下降。
还有,2015年厚钢板产量较上年下降了3.6%,因为造船业不景气,投资减少,对钢材的需求量也明显减少。
全国造船产能虽然经过淘汰、消化、整合、转移数千万吨,船企总数量有所下降,但面对低迷不振的行业市场,我国船舶产能利用率依然在60%左右的低位徘徊。
过低的产能利用率导致了其对上游原材料需求相当的疲软。
(中钢网丁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