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火山岩区填图的调查内容及工作方法

合集下载

填图单位划分和调查

填图单位划分和调查

填图单位划分和调查7.1.1 沉积岩7.1.1.1 沉积岩区采用岩石地层单位填图,进行多重地层划分、对比,建立区域地层序列与地层格架。

7.1.1.2 沉积岩岩石地层的填图单位要划分到组,组内必须划分到段并进行翔实填绘。

7.1.1.3 在段内必须详细划分出与沉积成矿作用或层控成矿作用相关的特殊地质体、含矿层、蚀变带、特殊的化学沉积层(如岩盐层、铁质壳层、结核层等)、黑色页岩层(烃源岩层)、硅质岩层、微生物岩层、砾岩层、滑塌沉积层、生物礁、生物滩沉积层、岩舌、岩楔、火山岩夹层等标志层,作为非正式填图单位填绘在图上。

7.1.1.4 调查区地层区划归属以相关省地质志的划分为依据,岩石地层序列以相关省岩石地层清理成果和全国各纪地层典为基础;在充分利用最新成果资料的基础上,可在填图过程中不断补充、完善、优化。

7.1.1.5 对正式命名的岩石地层单位(群、组、段)要确定地质时代(年代地层)。

对地质时代确定须有充足的依据(古生物、同位素测年或古地磁证据)。

凡是新命名的地层单位,要按全国地层委员会有关规定的程序,提供相关资料,报请批准和公开发表。

7.1.1.6详细观察记录各个岩石地层单位,特别是与沉积成矿作用或层控成矿作用相关的岩性特征、岩石结构、岩石组合、沉积构造、矿化特征、蚀变特征、接触关系、基本层序、叠覆特征及空间变化、产状、厚度等资料。

7.1.1.7 对含化石的沉积地层,每个填图单位组或段必须要详细采集足够的化石;利用标准化石确定地层时代,利用指相化石恢复沉积环境,为建立区域等时地层格架和沉积相分析提供坚实的基础资料。

7.1.1.8 对赋存沉积矿产的岩石地层单位,要基本查明有关矿种的赋存层位及产状规模,注意收集有关沉积成矿作用和成矿要素的资料。

7.1.1.9 在上述内容详细调查基础上,分析其与成矿作用相关的沉积作用和表生作用类型,如化学沉积作用、蒸发沉淀作用、低温热液沉积作用、氧化作用、还原作用、表生富集作用、淋滤作用、风化作用等,为研究有关矿产的分布规律提供依据。

火山岩区域地质调查

火山岩区域地质调查

火山岩区域地质调查【火山岩区填图方法体系】从火山地质特点出发,采取在纵向上研究火山层状喷发物的层序,横向上研究火山岩岩相的变化与产出特征,通过古火山机体的调查与恢复,深入揭示火山岩地区的地质矿产特征及其发展、演化历史的岩性-岩相双重填图法。

【火山岩系列】几个火山岩建造的组合。

范围很广,但具有一定的演化规律,主要表现在化学成分和矿物成分的变化具明显的规律性。

火山岩一般分为三个系列:拉斑系列、钙碱性些列及碱性系列(包含碱性系列,但国际上常用过碱性系列而包含碱性系列)。

【双峰式火山岩】由地幔和地壳两种岩浆源区喷发形成的火山岩组合中的两种端员之间,无论是元素地球化学或者是同位素特征均存在极大差别,表明它们的岩石成因和物质来源都是分离的,如新生代裂谷带中局部地段出现的碱性玄武质和流纹质双峰式火山岩组合。

另外,双峰式火山岩是以玄武岩质和富硅质岩浆近于同时喷发,且很少有中性岩石为特征。

它们可以是拉斑玄武岩-流纹岩组合,也可以是碱性玄武岩-粗面岩组合。

双峰式火山岩的两端员体积除个别情况外差别一般不大。

但也有两端员体积差相当大的双峰式火山岩,如在埃塞俄比亚双峰式火山岩中,富硅质岩石一般要比镁铁质岩少的多。

【细碧岩-石英角斑岩】主要出现在海相或海陆交互相的火山岩系中,由细碧岩、角斑岩和石英角斑岩形成的岩石组合,而且往往同沉积岩相伴生。

细碧岩含SiO245%-52%,主要矿物为钠长石或钠更长石和绿泥石等,不含石英或含量很低,贫钙,Na2O数倍于K2O,富钾的变种较少。

角斑岩的SiO252%-63%,主要矿物为钠长石或更钠长石,其次为绿泥石、绿帘石、石英、钾长石等矿物,以钾长石为主的变种较少。

石英角斑岩的SiO2>63%,主要由石英和钠长石组成,偶含钾长石。

如果在上述岩石的钠长石中有拉长石和辉石交代残余,或者铁镁矿物以假象纤闪石为主,则不宜使用细碧岩、角斑岩和石英角斑岩的术语。

该岩系在中国分布相当普遍,一般使用此类岩石名称。

区域地质填图的基本方法及地质剖面的测制方法

区域地质填图的基本方法及地质剖面的测制方法

区域地质填图的基本方法及地质剖面的测制方法一、区域地质填图的基本方法主要内容:(一)目的任务(二)地质调查工作程序(三)区域地质填图的基本方法(四)区域地质填图的精度要求一、区域地质填图的基本方法地质填图是地质工作最基本的工作手段之一。

无论是区域地质调查、还是矿产地质调查、水文地质调查、环境地质调查、灾害地质调查等均离不开地质填图(调查),只是侧重面不同而已。

区域地质填图也称区域地质调查。

区域地质调查的比例尺一般有1∶1000000、1∶500000、1∶250000、1∶200000、1∶50000、1∶10000、1∶5000、1∶2000等等,根据不同的比例尺,其工作方法略有差异。

本次只讨论1∶50000区域地质调查方法。

(一)目的任务一比五万区域地质调查,是一项基础性地质工作。

其目的任务是通过填制一比五万地质图,查明调查区内地层、岩石(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构造以及其他各种地质体的特征,并研究其属性、形成环境和发展历史等基础地质问题,为国土规划、矿产普查、水文、工程、环境地质勘查、地质科研、地质教学等提供基础地质资料。

(二)地质调查工作程序地质调查一般遵循立项论证、设计编审、地质填图、成果编审及出版准备五个程序。

(三)地质填图方法1∶50000区域地质填图方法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行业标准(DZ001-1991)区域地质调查总则(1∶50000)的要求下进行。

并按批准的设计书开展地质填图工作。

填图中要取全取准第一性资料,加强综合研究,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必要时可根据实际情况修改设计,并报审批单位核准。

不同的基岩出露区,应选择不同的填图方法。

1.沉积岩区沉积岩采用多重地层单位划分,岩石地层方法填图。

研究的主要内容是:①查明岩石地层单位的岩性、主要物质成分和地球化学特征、基本层序、化石内容、沉积特征(结构、构造及组构特征)、厚度、产状、形态、成因、含矿性、接触关系、时空分布变化。

地质填图具体工作方法和技术要求内容

地质填图具体工作方法和技术要求内容

路线布置必须在充分研究前人资料的基础上, 即必须将已有资料充分收集研究:包括区域资料、 地、物、化、遥等。
首先了解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然后熟悉工作 区已知化探异常、物探异常、矿点、矿化点基本 特征及遥感初步解译成果(环形构造、线形构造 及各类构造交汇部位)等,同时,要经野外实地 踏勘(选择主干路线,进一步了解主要地质体出 露及分布情况、主构造线方向、交通、露头分 布)。
填图单元的确定
正式进行野外路线调查前,首先确定工 作区填图单元。
经充分收集资料、认真研究和野外实地 踏勘后,初步确定工作区基本填图单元后, 通过测制剖面最终确定填图单元。即每个填 图单元都要有1-2条剖面控制。
通过测制剖面,大致查明岩石地层单位的沉积序列、
岩石组合、岩性、主要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岩相、 厚度、产状、构造特征以及接触关系和含(控)矿性质、 时空分布变化等。
地质填图 具体工作方法及技术要求
专题
地质图
概念: 地质图是用一定的符号、色谱和花纹将
地壳一部分各种地质体和地质现象按一定的 比例概括地垂直投影到地形图上的一种图件。
种类
(1) 比例尺:小比例尺(<50万)、 中比例尺(5-20万)、 大比例尺(>2.5万)。
(2)性质:区域地质图(中、小比例尺): 矿产图、 地形地质图。
地点:
地质手图:
点号:D2001,“2001”中的“2”代表组号,后三位当点号。
点位:GPS坐标(写全):4220251,18240225。
点性:界线点、岩性分界点、构造点、脉岩点、矿化点、化
石点、控制点、露头点、碎石点。
描述:从宏观到微观,要求层次清楚、写真写实、描述详
细、文理通顺、整洁美观、概念准确、重点突出、产

(完整版)地质填图技术方法与实例

(完整版)地质填图技术方法与实例

820000
840000
860000
880000
3620000
3620000
3600000
3600000
L1
39 3 2
28 1
3580000
3580000
3560000
3560000
3540000
3540000
760000
780000
800000
820000
840000
Scale 1:750000
基底界面起伏推断模型
浅表天然地基、 浅层防污性能等
含水层 浅层地热能开发 工程地质
划分
利用条件分析 条件分析
深部地热找矿等
平原区成果表达创新和应用探索 第1层次:槽型钻+DEM构建浅表(3m)第四纪沉积物粒度三维空
间分布模型,服务土地规划利用,浅表地基工程
平原区成果表达创新和应用探索 第2层次:钻探+综合测井构建第四纪地层空间结构模型
中国地质调查局当前的地质填图试点
与加拿大萨省地调局联合填制并公开发表2 幅1:2万地质图 ①查明古元古代表壳岩和侵入体特征 ②查明构造和变质演化 ③研究VMS铜锌矿成矿潜力 ④提供大比例尺填图参考
2015
2016
构建新的区调技术标准体系 是中国地质调查局当前的主要工作
我国区调已形成特色的技术标准体系,但存在的主要 问题是。一是更新和补充的不够。二是标准繁多,重 复冲突现象突出。
加拿大“能源和矿产地质填图计划(GEM )”
包括:1)GEM-能源地质填图;2)GEM-矿产地质填图
GEM 地质填图目的:应用现代地质方法和标准进 行北极地区地质填图,评价能源和矿产资源潜力 。
填图原则:填图采取多单位、多学科综合研究, 基础地质调查与矿产调查和环境评价相结合,基 岩地质填图与第四纪地质填图相结合。

区调填图工作的一般方法及野外操作范文

区调填图工作的一般方法及野外操作范文

区调填图工作的一般方法及野外操作区域地质调查指在选定地区的范围内,在充分研究和运用已有资料的基础上,采用必要的手段,进行全面系统的综合性的地质调查研究工作。

区域地质调查是地质工作的先行步骤,又是地质工作的基础工作,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其主要任务是通过地质填图、找矿和综合研究,阐明区域内的岩石、地层、构造、地貌、水文地质等基本地质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研究矿产的形成条件和分布规律,为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科学研究和进一步的地质找矿工作,提供基础地质资料。

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的范围,一般按经纬度进行分幅,或按工作任务要求划分。

按工作的详细程度可分为小比例尺(1∶100万,1∶50万)区域地质调查,中比例尺(1∶25万,1∶20万)区域地质调查,和大比例尺(1∶5万,1∶2.5万)区域地质调查。

同一地区一般先进行小比例尺地质调查,然后进行较大比例尺或大比例尺地质调查。

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包括了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区域地球物理调查(区重、航磁)、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化探)、区域水文地质调查、区域工程地质调查、区域海洋地质调查等,其特点是一般以国际标准图幅为单位进开展工作。

就区域地质地质矿产调查,我国主要开展了1:20万、1:5万和1:25万填图,国际上有些国家还开展了1:2万、1:2.5万、1:10万等不同比例尺的填图。

通过学习,基本了解我省区调工作的基本情况、区调填图工作的一般方法、野外操作的基本本领,基本了解地质图如何填制而成的。

一、我省区调工作基本情况1.1956~1973年,1:20万填图高峰期1956年开始,至1973年基本完成全省1:20万区域地质填图,共完成31幅图。

1979年12月1∶20万地质图幅全部出版完毕。

(1)调查队伍单一、强大,最多时一个分队有上百人,分为地质测量组、矿产普查组、物探组、化探组、后勤组等;(2)区域地质调查与区域矿产调查同步进行,是广东最早、最完整的一套系统的基础地质资料;在1∶20万区域地质调查中,系统地划分了广东地层层序,建立了地层系统,划分和建立了130多个地方性地层单位。

十一讲:火山岩区填图方法

十一讲:火山岩区填图方法

(3)复式火山机构:
这类火山机构按成因可能有两种 情况: A 在一个火山喷发旋回中,主火 山通道位置发生迁移,其堆积的火 山体也相应位移,互相叠复向某一 方向扩展,但火山类型保持不变。 B 在大型破火山和层状火山的斜 坡上,于火山通道上方出现寄生火 山锥、火山穹丘 ( 岩钟 ) 等附生体, 或者在破火口内出现多个由晚期活 动产生的规模较大的岩钟等。不同 旋回产生的类型不同的火山叠置在 一起时不应认为是复式火山机构。
第六章 火山岩区填图方法
一、火山岩区区调填图的总体要求 二、火山岩区工作方法 三、确定古火山位置的标志 四、火山构造 五、火山岩区“区调”填图的几个特点
地下有火、火从山出
一、火山岩区区调填图的总体要求
1.在详细研究划分火山岩和沉积夹层的基础上,结合火山地层 的结构类型,划分岩石地层单位和火山喷发旋回及火山喷发韵律 、建立地层层序,确定火山喷发时代。 2.查明火山岩岩石主要物质成分和地球化学特征、结构构造、 岩石类型、产状、厚度、接触关系以及空间分布和变化规律。
4 .火山口附近的岩石常出现热液蚀变现象,如次生石 英岩化、碳酸盐化和某些矿化现象,远离火山口时蚀变现 象逐渐减弱并直至消失; 5.火山口附近常见有环状、半环状及放射状裂隙系统 ,这些断裂多属张裂或张扭性质,多为岩墙和岩脉充填; 6.火山口附近常有稍晚期次火山岩岩体分布,如果为 裂隙喷发,这些岩体呈带状或串珠状分布; 7.多数中心式古火山机构常具有等轴状或环状分布的 航磁、重力和各种元素地球化学异常或放射性异常: 8.遥感图像常显示环状、半环状影像特征;
表:苏吉火 山活动旋回 特征
(一)实测剖面
火山岩区测剖面主要是解决两个方面的任务: ▲.正确划分火山岩地层,建立火山岩地层的填图单位; ▲.详细研究火山岩岩性、岩相和火山机构、火山构造及岩石的含矿性, 后者除实测剖面外尚需结合面上填图工作方能完成。

阿工讲火山岩地区工作方法

阿工讲火山岩地区工作方法

爆发相 侵出相
喷溢相 喷发—沉积相
火山岩相及火山构造
潜火山岩相
火山通道相
火山岩相及火山构造
流纹岩皱纹状流动构造(浙江)
火山岩相及火山构造
熔结角砾岩 岩钟
侵出相
火山岩相及火山构造
熔岩湖—喷溢相
火山岩相及火山构造
侵出相
火山岩相及火山构造
流纹岩穹丘
侵出相
火山岩相及火山构造
流纹岩构成的 岩针
粘稠的岩浆在高温下堆 积而成
• 既然是火山作用形成火山岩,那么它就应该有个形 成的通道问题,和形成的形式问题,如大的断裂带 或构造带,形成裂隙式火山喷发带,沿裂隙多点或 多中心喷发的就形成裂隙—中心式火山喷发带,为 了便于研究和野外调查,人们把喷发时的就位形式 就叫做“相”,下面我们就来一起谈谈火山岩相 的问题。
火山岩的岩相
火山岩相的划分
• 3、熔岩湖 • 溢出的熔岩在火口或破火口洼地内长期保持液态而成熔岩 湖。由于结晶缓慢,岩石结晶程度明显增高,下部与火山 通道相连,岩石可达全晶质。这种熔岩多由流动性较强的 玄武质岩石组成,面积一般不大,如海南岛群修岭火口中, 就有面很小的熔岩湖。福建永泰云山—长坑早白垩世火山 口洼地中,发育有配性熔岩湖相堆积,岩石为浅灰红色钾 长流纹岩,呈内倾环状分布,平面呈椭圆形。
火山岩相的划分
• 2、熔岩流
• 熔岩流规模远较熔岩被小,其形态、规模受地形条件的制约,一般向一个方向或几个方向伸 展呈带状或舌状体分布,有互相交错,并列或重叠产出。其特征:① 规模通常较小, 宽度不大,但自火口向外延伸较长,单个岩流长度可达几公里至十几公里,宽度约为几百米 至几公里。一般基性岩流较酸性和中性岩流的延伸长度的宽度最大。② 单个熔岩流厚 度不大,数二百米至百余米,一般在火山斜坡上部较薄,火山底部较厚,地形上凸处较 薄,洼中或岩流受限地区明显增厚,通常酸性熔岩流较厚而短,基性熔岩流较薄而长。③ 中、基性岩流中多含有气孔或杏仁体,其拉伸和延展方向与岩流流动方向基 本一致,常常平行顶面分布。一般顶部气孔小而多,中部大而少,下部处于两者之间,基性 岩流中有时还见有直立或倾斜的管状气孔。④ 在酸性熔岩流中流动构造发育, 其延伸方向和岩流流向一致,并且一般在顶部或底部最多。如受地形影响,可出现揉皱或涡 流状流动构造。如出现断晶时,斑晶矿物也往往显示定向排列的特点。⑤ 柱状节理多 见,柱体与岩层顶底面相垂直,以六边形较多,在冷却不均匀的情况下,也有五边、七边, 或多边形态。

(完整版)技术路线、工作方法及精度要求

(完整版)技术路线、工作方法及精度要求

第四章技术路线、工作方法及精度要求第一节技术路线在充分收集、综合研究已有地质矿产成果资料的基础上,以现代地质矿产理论为指导,以“3S”和现场分析技术为支撑,以与成矿有关的地质体、地质构造、矿化蚀变特征为重点来开展此次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工作,具体技术路线如图4—1。

1.运用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在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工作中广泛应用遥感系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等先进技术,配备掌上电脑、数码相机、数码录音笔、数码摄像机、全球定位系统,采用数字化填图,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2.以现代地质矿产理论为指导,以活动论为基础,从历史分析入手,运用多学科、多层次的剖析,依据保留下来的历史记录,综合分析投标区各地质历史时期的区域地质背景,揭示本区构造形成、演化及成矿规律。

3.以现代沉积学理论、现代火山地质学理论为基础,研究投标区内古生代地层的火山—沉积体系的岩性、岩相组合,层状序列的分布及其纵横向的变化,为查明谢米斯台—库兰卡兹干岛弧的构造环境控制因素、火山作用、大地构造等提供基础资料。

重点研究火山作用与金、银、铜、汞等多金属矿成矿关系。

4.运用“造山带侵入岩岩石构造组合序列分析方法”,即利用侵入岩与地球动力学相关联的途径,以造山带阶段及造山作用过程为主线,综合研究区内侵入岩的岩浆来源、发生、上升、侵位及岩体剥露过程的动力学制约因素,制定造山带演化各阶段侵入岩岩石构造等级体系,探讨造山带演化过程中岩浆作用的演化规律,恢复造山带的组成、结构及其形成演化过程。

重点加强区内中酸性侵入体的含矿性研究。

5.运用构造解析法查明投标区内的各类构造及其要素、构造序次、组合及构造演化特征,确定区域构造格架。

重点查明区内北西向、东西向断裂、北东向及分支断裂的特征及其构造意义,以及与成矿的关系。

6.以勘查地球化学理论为指导,结合区内自然地理和地球化学景观条件,选择适应于投标区1∶5万化探普查的最佳技术方法组合方案,开展区内1∶5万化探普查工作,同时借鉴地球化学块体等新方法、新理论,分析研究投标区地球化学场特征和地球化学异常时空分布规律,剖析异常与区内地质背景和已知矿产的相互关系,尤其注重弱小化探异常信息的提取,科学合理地圈定地球化学异常,划分成矿远景区和找矿靶区。

(完整版)谈火山岩地区野外工作方法及认识

(完整版)谈火山岩地区野外工作方法及认识
旋回、期次,恢复古火山演化形态。
爆发空 落相火 山角砾 凝灰岩 及地貌
崩塌相集块火山 角砾岩中集块
侵出相流纹岩 及地貌
3.综合分析
4.解决的问题
剖面岩性、岩相示意图
火山机构类型:层火山 地层-岩石组合及空间分布:火山碎屑岩与火山碎屑沉积岩互层-火山碎屑熔岩、熔
岩-火山碎屑岩-熔岩-火山碎屑岩。以流纹岩为中心外围含集块火山角砾岩,次外围 火山角砾凝灰岩,最外围火山角砾凝灰岩与火山碎屑沉积岩互层。 岩相及空间展布:火山沉积相:1-15层以一套火山碎屑岩及火山碎屑沉积为主,发 育4-5个流纹质火山角砾凝灰岩-凝灰质砂岩、砂砾岩韵律。爆发空落相:16层以一 套流纹质火山角砾凝灰岩为主。爆溢流相:17层为一套含火山角砾熔岩。 侵出相右侧为火山沉积相-崩塌相-爆溢相-火山沉积相,左侧为崩塌相-爆发空落相。 喷发模式:为火山沉积相-爆发空落相-爆溢相-崩塌相-侵出相。
龄样品控制。 2.通过地质填图,只 是解决了火山地层的 初步划分与厘定,火 山机构也只是初步建 立格架,各组段的岩 性、岩相组合、火山 机构的恢复与火山作 用、矿产等均有待进
一步工作。
2.待解决问题
(二)剖面测制
火山岩地区剖面测制 的目的:进一步针对 火山地层的厘定和划 分、火山机构的恢复、 火山岩性岩相的分析、 火山作用等方面的研 究。
宏观特征
宏观特征 照片采集 流纹岩
远观
地貌
样品采集
流纹岩
火山角砾凝 灰岩
3.注意事项-路线总结
ETF
地层-岩性、岩相、构造分析:主体由于一套火山碎屑岩、含火山碎屑熔 岩、熔岩组成,其中1089及1089高点南东一带为一套侵出相流纹岩,流面 产状陡立,产状可见环状分布。

岩浆岩调查工作方法

岩浆岩调查工作方法

(3)花岗岩类(广义)分类命名
常见岩石: 闪长岩:典型的闪长岩由中性斜长石和普通角闪石组 成,两者比例约2:1,石英含量小于5%,暗色矿物 20~40%(平均30%),碱性长石含量低。中性斜长 石除有时可见聚片双晶外,在较大晶体上尚可见到环 带构造。角闪石多呈墨绿色,常呈细柱状。暗色矿物 大于40%者叫暗色闪长岩,暗色矿物小于20%者称浅 色闪长岩。常见暗色矿物为角闪石、辉石和黑云母。 据此,可将岩石命名为角闪闪长岩、辉石闪长岩、黑 云母闪长岩。 石英闪长岩:石英含量5~20%,暗色矿物一般15~20 %。可按暗色矿物种类命名,其方式和上述闪长岩相 同。
(2)基性岩类
常见岩石类型: 辉长岩、苏长岩、斜长 岩、辉绿岩、碱性辉长 岩及其它变种等。





辉长岩和苏长岩:由辉石和基性斜长石组成,二者比例近于1:1,可含少量 橄榄石。若辉石为单斜辉石就叫辉长岩;若辉石为紫苏辉石就叫苏长岩。岩 石呈灰黑色,多具中粗粒半自形粒状结构、辉长结构。常见块状构造。有时 具有条带构造。此时可称为条带状辉长岩。 辉长岩中的基性斜长石有时呈聚 片双晶,双晶纹较宽,有时因次生变化呈灰绿色;辉石多带棕色色调,具近 直交的两组解理。含辉石较少而呈浅灰色者叫浅色辉长岩,含辉石较多而岩 石呈灰黑色者叫暗色辉长岩。含少量橄榄石者叫橄榄辉长岩。 斜长岩:几乎全部由斜长石(基性)组成,其含量占90%以上,暗色矿物很 少,含量小于10%,主要为辉石、角闪石、橄榄石。岩石具半自形或他形粒 状结构。一般为白色、灰色,有时因次生变化(纳黝帘石化)而颜色稍深些。 块状构造。它既可呈独立的岩体产出,也可与辉长岩共生,在层状侵入体中 常构成“浅色层”。 辉绿岩:矿物成分和辉长岩相当,即由辉石和斜长石组成,其不同点是呈细 粒结构,或呈辉绿结构。所谓辉绿结构,是由自形-半自形的长条形斜长石 (肉眼观察时呈细针状)构成网格状骨架,在骨架空隙中充填着大致等粒的 辉石颗粒。岩石常因绿泥石化、钠黝帘石化而呈暗绿色。辉绿岩是一种分布 很广的基性侵入岩;常呈岩墙、岩脉、岩床或岩盘产出,它既可以单独产出, 也可以同辉长岩、基性喷出岩共生。 碱性辉长岩:主要由基性斜长石和辉石构成,但含较多的正长石和少量(<10 %)副长石〔多半是霞石〕和碱性暗色矿物〔霓辉石、霓石等)。 其它变种:这些变种在矿物成分方面和辉长岩相同,仅以结构区别之,常见 者有: 辉长玢岩具斑状与似斑状结构,斑晶为斜长石和辉石,基质具粒状结 构或隐晶结构,斑晶和基质成分基本相同。 微晶辉长岩因具细粒结构而得名, 常呈脉状产于基性侵入岩体内部或边缘。

三大岩类填图的思路、方法及野外观察的主要内容-沉积岩

三大岩类填图的思路、方法及野外观察的主要内容-沉积岩

三大岩类填图的思路、方法及野外观察的主要内容一、填图(区域地质调查)1、基本含义区域地质调查也称区域地质测量或区域地质填图,简称区调、区测或填图。

2、特点区域地质填图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综合性基础地质工作。

具有多学科、多专业、综合性强、服务领域广等特点。

3、目的区域地质(矿产)调查目的归根到底,是为了服务于人类社会对于利用资源、改善环境、减轻灾害的需求。

区域地质调查不仅为地质矿产普查、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勘查、地质科学研究和教学等提供必不可少的基础地质资料,而且为国民经济各部门、重大工程项目以及国土规划、国防建设等方面提供必要的区域地质资料及相应的地质科学依据4、任务通过地面地质填图(遥感、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同位素测年等),查明图幅内的地层、岩石(沉、火、变质岩)、构造以及其他各种地质体的时、空分布特征,并研究其属性、形成环境和发展历史等基础地质问题,是所有地质工作的先行步骤和地球科学不断发展的基础。

调查的总体目标任务•按中国地质调查局《区域地质调查总则》、《1∶250 000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暂行)》或《1∶50 000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数字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及其它有关规范、指南,采用数字填图方法,综合应用区域地、物、化、遥资料,进行区域地质调查预期成果:•1.提交分幅(25万、5万可联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和地质图•2.按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工作指南》、《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标准(2006)》的要求,提交数字区域地质调查研究数据资料、最终成果空间数据库和报告文字数据。

5、地质图类型地质图(基础图件)按用途或专业扩展为:地质矿产图、工程地质图、环境地质图、基岩地质图、第四纪地质图、水文地质图、灾害地质图、旅游地质图等等2)按照精度的不同通常分为:–1:100万(小比例尺国际分幅经6纬4°)–1 : 50万–1 : 25万(1 : 20万、1 : 10万(中比例尺)–1 : 5万(大比例尺)–1 : 2.5万大、中比例尺或区域地质调查选区一般应符合下列原则:1、国民经济建设或国防建设需要的地区;2、成矿地质条件有利,并已具备前期地质工作相适应的研究程度;3、自然经济地理条件较好,或已有中、近期国家建设的发展计划,能取得较好经济效益的地区;–1 :1万及其他不同的精度(1 :5000、1 :2000)地质图的表象图框外内容基础地质调查研究是地质工作的基础和先行步骤,是推动地质科学技术进二、区域地质调查—属基础地质研究基础地质研究意义步的重要途径,也是体现一个国家地质工作和地质科学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

火山岩区地质填图中的有关问题区调班2017

火山岩区地质填图中的有关问题区调班2017

美洲西部的例子:北美科迪勒 拉大岩基,西部Sr初始比低
海岸岩基; 爱达荷岩基(98-54Ma,从西向 东,年龄变新); 内华达山脉岩基 半岛山脉岩基
成分与时间极性:秦岭古生代岩浆岩成分极性
在440-450Ma左右至410Ma左右的时期,古秦岭洋(始特提斯)俯冲的方向是从北向南的
产于岛弧环境中的火山岩组合十分复杂多样,其岩 浆源区的物质组成和形成机制有所差异,但地球动 力学过程却十分相近:
热能的累积(温度升高)
地幔或地壳源区的岩石只 有当该区的热能累积到一定的 程度,温度达到岩石熔融的温 度(固相线温度)并持续热能 的累积岩浆才会发生。目前所 公认的热能来源主要有两个:
•一种是有热流(热的物质流或热流体流)进入某地区产生热 对流(Thermal — Convection),导致了热能的积累及温度 上升, •一种是源区含有不移动的放射性生热元素(如K、U、Th), 通过长期衰变产生热能导致该区温度升高。
古近纪林子宗组 钙碱性火山岩 65-~45Ma
晚白垩世 设兴组碎屑岩
65-45Ma的林子宗火山 岩如果形成在碰撞之后, 它们具有的火山弧岩浆岩 的地球化学特征(亏损 Nb,Ta等高场强元素说明 了什么?
碰撞、后碰撞和碰撞后(板内)阶段的火山作用
地幔柱观点
板内热点、地幔柱与大陆泛 流玄武岩:岩浆来自660Km的弱亏损-富集的OIB库 (Winter (2001) An Introduction to Igneous and Metamorphic Petrology)
火山岩区地质填图中的有关问题

火山岩区地质填图中的有关问题
• • • • • • 火山活动的基本规律 火山岩的喷发方式、产状 火山岩相及填图的意义 火山构造的级别划分和识别 火山机构的识别圈定-----火山岩填图的方法 火山岩剖面测量及喷发旋回、韵律的研究

区域地质调查导论李永军

区域地质调查导论李永军

第四章火山岩区区域地质填图理论与方法第一节火山岩的基本概念与产出特点一、火山岩的基本概念由地表火山作用所形成的各种岩石,既包括细粒的、隐晶质的或玻璃质的熔岩和火山碎屑岩,又包括与火山作用有关的次火山岩。

火山喷发环境可分为海底喷发和陆相喷发。

海底喷发通常与海相沉积物呈整合接触关系。

陆相喷发通常与下伏的岩层呈不整合接触关系,其中也可夹有沉积岩。

阔克哈达哈尔加乌组灰绿色-紫红色气孔杏仁安山岩骆驼脖子道班石炭系流纹岩。

玄武岩火山角砾岩角砾凝灰岩火山角砾岩安山质集块岩锡林浩特中新世火山岩地貌二、火山岩的产出特点根据现代火山地质学理论、火山活动的基本规律,并从地质填图角度分析,火山岩主要有以下特点:1.火山岩具有旋回性和韵律性火山活动的发生和演化常具有阶段性,具体表现为火山岩具有旋回性、韵律性。

火山旋回是某一时期一定构造岩浆演化阶段的火山活动及其产物的总和,不同岩浆演化阶段或火山活动阶段有不同的火山岩,组成不同旋回。

同一旋回由早至晚不仅是简单的重复,而且在成分、喷发性状、岩相结构和火山构造特征上既有成因联系,又有区别,并具有向一定方向演化的趋势。

一个火山活动旋回具有不同的火山作用阶段,不同的火山作用阶段常形成不同的岩石组合和岩相,同一火山作用阶段的不同次喷发和堆积往往形成不同的韵律。

从而在火山活动过程中导致火山岩在旋回和韵律上的可分性。

因此,火山地层的划分只有根据火山活动及其产物的特点,才能合理有效地确定火山地层层序和恢复火山活动史。

2.火山岩和火山构造在时空与成因上具有一致性火山机构是火山岩区的基本构造单元,火山岩主要从火山通道以喷气式喷发、喷溢、爆溢及侵出—溢流等形式喷出并覆盖于地表,其空间分布围绕火山机构中心呈环状、半环状、弧状分布。

在特定时期内,同一火山形成的产物及其配套发育的环状、放射状断裂、岩脉等,构成该时期火山构造的基本单元——火山机构。

由若干个火山机构组成更大一级的火山构造单元——火山喷发盆地、破火山口组合体、火山群、火山喷发带等。

6.火山岩区填图方法(2013.12.5)

6.火山岩区填图方法(2013.12.5)

•1
4.粗面岩
颜色呈浅灰、灰黄、浅肉红色;常具斑状结构,基质多为隐 晶质,表面具粗糙感;多为块状构造,有时也见气孔构造。
其主要矿物为钾长石和斜长石;次要矿物有角闪石、黑云母 及辉石。
•1
▲安山岩、粗面岩及其与玄武岩的区分主要看斑 晶的成分
◆ 斑晶主要为橄榄石或伊丁石 (橄榄石次生变化产物,红 色) ,长板状斜长石(基性斜长石),可定为玄武岩;
•1
(五)火山岩区常见的几种岩石类型
1.科马提岩
这是一种含镁很高的超镁铁质火山岩,常与拉斑玄武岩呈互层 产于太古宙绿岩带中。主要矿物为富镁橄榄石,富铝单斜辉石。 突出的特征是这种矿物具针状骸晶,排列成鬣刺结构。
●科马提岩
首先发现于南非 科马提河,
近年在世界上多 处发现。我国迁 西、内蒙的太古 宙变质绿岩带中 也见到。
确定古火山位置的标志: 1.岩性
火山口附近形成的火山碎屑岩,碎屑的粒度大,
常为集块岩、火山角砾岩,而远离火山口则碎屑物 粒度则逐渐变细,为各种粒径凝灰岩所代替。
2.厚度 在火山口附近厚度大;远离火山口时厚度逐渐变薄 。
3.火山岩的产状 多呈环形包围火口,而倾向一般是指向火山口外侧 ,但是塌陷形成的破火山口则向火山口内侧倾斜, 并在火山口附近倾角较陡,远离火山口则逐渐变缓 。
1:5万地质填图,所划分的火山构造带多是Ⅳ级和Ⅴ级。
环太平洋带(322座)火山
2.火山构造的分类
可分为三种类型:
●裂隙式 ●中心式 ●复(合)式
•1
(1)裂隙式火山机构
是一种受断裂或裂 隙控制,呈长条状 分布的火山机构, 基性岩浆沿裂隙溢 流可形成大面积熔 岩高原、平原或台 地。
•1
S
ETM741

国土资源调查方法——火山岩及新构造填图方法

国土资源调查方法——火山岩及新构造填图方法
度大,常为集块岩、火山角砾岩,而远离火 山口则碎屑物粒度则逐渐变细,为各种粒经 凝灰岩所代替;②熔岩或火山碎屑岩在火山 口附近,一般厚度大;远离火山口时厚度逐 渐变薄,但有些易流动的基性熔岩,受古地 形的控制,厚度也会出现相反的情况;
剖面调查研究方法
• 火山岩区测剖面主要是解决两个方面的任
务,—是正确划分火山岩地层,建立火山岩 地层的填图单位;其二是详细研究火山岩岩 性、岩相和火山机构、火山构造及岩石的含 矿性,后者除实测剖面外尚需结合面上填图 工作方能完成。
特征、结构构造、岩石类型、产状、厚度、 接触关系以及空间分布和变化规律;③依据 岩石特征和火山岩体的分布形态,划分火山 岩相;研究火山岩形成的地质环境;④查明 与火山活动有关的构造特征,结合岩性、岩 相资料研究古火山机构,探讨火山作用、区 域构造与成矿的关系。
古火山位置的调查研究方法
• ①火山口附近形成的火山碎屑岩,碎屑的粒

火山碎屑 物的物态
石屑
晶屑 玻屑
火山碎屑 物的种类
岩屑 火山弹
浮岩(浮 石)及火
山渣 塑性岩屑
晶屑
塑性玻屑
成因及形态特征
早先凝固的熔岩和火山通道围岩及火山基底岩石的碎屑,多呈棱角状和不规则 状外形
往往在火山爆发的后期,熔浆中的气体已经不多,岩浆喷出时呈塑性状态,在 飞行过程中而形成各种形态(纺缍形,椭圆形等)的火山弹和火山砾,堆积时多 半己凝固而不再变形。
往往在火山爆发的初期,由于熔浆中的气体较多,抛到空中凝固而成,是一种 多孔状或浮石状的火山玻璃碎块,多呈棱角状。
富含挥发分的中,酸性,硷性熔浆爆发时,呈可塑性,堆积肘尚未凝固,后在 上覆迅速堆积物的压力下,压扁拉长,呈透镜状,焰舌状,故称火焰石,常含 有斑晶,有时还可见到杏仁体等。

火成岩填图的野外工作内容

火成岩填图的野外工作内容

火成岩填图的野外工作内容侵入岩野外调查的内容火山岩区的工作内容侵入岩野外调查的内容一、侵入体大小、形态及空间分布二、岩体侵入深度的判断三、侵入体与围岩的接触关系及侵入时代的限定四、复式岩体的侵入期次及接触关系五、岩体内部构造和围岩构造的观察六、岩石包体及岩墙(脉)的观查七、侵入体内部的相带划分八、围岩蚀变特征及矿化u 岩体的大小与岩体的剥蚀深度、同期岩浆活动的强弱等有关u 岩体的形态和空间分布特征常与所处构造环境相关,也受侵位机制的影响。

一、侵入体大小、形态及空间分布u 严格说来,岩体的大小、形态和空间分布特征要在结合遥感、物探和钻探等方法,在开展详细地质填图之后才能确定。

在开展野外调查之前,要尽可能收集也有的各种资料,尤其是矿区的勘探资料。

在野外,可以从两方面着手初步分析岩体的三维形态:Ø多测量岩体与围岩接触面的产状,分析岩体向深部的变化趋势,如接触面外倾,岩体向深部变大,接触面内倾侧向深部变小;Ø其次是对岩体中的原生构造(各种面状和线状组构)和岩石包体的分布特征进行大量的测量和统计分析,细致观察岩体内部的岩石结构、岩相带的变化以及接触变质带的宽窄和变化特点。

在伸展背景下侵位的岩体常常呈圆形,并截断区域构造线方向,而在造山作用中形成的岩体,往往呈带状分布,长轴走向与造山带延伸方向一致。

因此,野外要注意观察火成岩的分布与区域上的构造线、断层和褶皱之间的关系。

北京周口店岩体构造图浅成相中深成相二、岩体侵入深度的判断1。

岩石的结晶程度及相带变化2不同深度条件下岩基和岩株的构造样式深成相。

岩体内部组构与围岩构造的关系3。

接触带的特征三、侵入体与围岩的接触关系及侵入时代的限定•除断层接触不能确定岩体时代外,侵入接触和沉积接触都具有相对的时代意义(1)在观察侵入接触关系时,尤其要注意岩体所侵入的地层时代,同一侵入体的不同部位可能与不同时代的地层接触,但最新的地层应为侵入体形成时代的下限2)沉积接触关系的确定有重要意义,其主要标志是:①侵入体与上覆地层间有不平整的古风化壳或侵蚀面;②上覆地层底部有下部侵入岩的砂砾或矿物碎屑;③沉积地层的层理与接触面平行,且无任何热接触变质等现象;④靠近接触面处,岩体无冷凝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脊岩浆岩组合(早期火山岩组合) •洋岛岩浆岩组合 •俯冲带岩浆岩组合 •碰撞带岩浆岩组合 •碰撞后陆内岩浆岩组合 •大陆裂谷岩浆岩组合 •克拉通岩浆岩组合
岩浆岩-构造组合与板块构造的时空关系
洋中脊岩浆岩组合的主要特征
• 主要岩石类型: N(亏或标准)-MORB(midocean ridge basalts), T-MORB
• 横跨岩浆弧方向显示成分极性。 • 岩浆弧类型的多样性:岛弧-陆缘弧;大洋岛
弧-大陆岛弧;成熟岛弧-不成熟岛弧;压型岛 弧-张性岛弧;滞后弧岩浆岩。
俯冲带中常见岩浆混合花岗岩
碰撞带岩浆岩组合 碰撞造山带及有关岩浆活动
陆壳
碰撞带岩浆岩组合的主要特征
• 特征岩石:高Al2O3、 高SiO2、 高K2O 酸性火山岩。高铝花岗岩,尤其是含白 云母花岗岩;高87Sr/86Sr初始值,低 Nd值,表明陆壳组分的显著贡献。
(3). 火山物质的喷出、堆积和破坏的速度 快,几万年内可形成高大的层火山, 几年内可形成复杂的岩穹,几个小时 或几天内可堆积相当厚的火山灰层;
(4). 火山物质搬运条件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 受到火山喷发方式、喷发能量、喷发物性质、 大气和水的影响; (5). 有外来物质的加入,包括陆源物质和深源 物质、化学物质、有机物质; (6). 冷却和固结的速度快,而且水热蚀变 广泛,例如在喷气活动区的岩钟附近,凝 灰岩可全部形成膨润土。 这些差异决定了火山岩填图的特殊性 • 火山岩填图的野外调查内容与要求
• 很低K2O、TiO2 • 亏损特征明显:
—很低87Sr/86Sr初始值(0.7035) —(La/Yb)Nb比低, REE为平坦型 —亏损不相容元素(Nb、Zr、Y) • 来源于亏损型地幔
洋岛岩浆岩组合的主要特征
• 为富集型的海洋岩浆岩组合。岩石类型 为碱性玄武岩与富集型拉斑玄武岩及相 应的侵入岩。富不相容元素,(La/Yb)N 比可达10,87Sr/86Sr初始值较高,可达 0.707。
一、火山岩填图要了解岩浆的主要进展
1、岩浆岩的发展趋势
• 第一,“地球系统科学”的思想是现代地 球科学的核心。既把地球当作一个统一的 大系统,不仅要研究不同圈层各自的性质 与特征,更要研究各圈层之间的相互关系 和相互作用。岩浆岩石学的发展也离不开 这个总趋势。
• 岩浆作用在阐明地球内部性质及动力学过 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 因为岩浆活动是壳-幔间物质和能量交换的重要 形式,岩浆活动参与成矿流体的形成,驱动流体 的循环,促进各圈层物质与能量的再分配,从而 有利于有用元素的活化、萃取、迁移与富集。一 个大的岩浆旋回的晚期,往往是极有利于成矿的 时期。
(1)岩浆作用与成矿关系
• 岩浆作用具备了成矿作用的基本要素:
-成矿金属物质来源 -成矿流体(热液)来源 -驱动成矿流体循环的热源(热机) -造成金属沉淀富集的物理化学条件 -控矿构造及容矿岩石
2、岩浆岩的地球动力学意义
(1)、火山岩及其所携带的深源岩石包体被称作探 测地球深部的“探针”(lithoprobe)和“窗 口”(window)。
反演壳幔的物质组成与结构,建立区域壳幔岩石学 (柱状)剖面。
• 反演壳幔的热结构和热状态。 • 估算地壳厚度及岩石圈厚度,及其空间变化。 • 反演软流圈顶面埋深及起伏、软流圈的温度、压
力、熔浆含量、物质状态等。 • 反演壳幔的氧化-还原状态。 • 反演壳幔深部流体特征,研究地幔交代作用。 • 记录壳、幔成分及上述各种性质随时间的变化,
反演壳幔深部过程。
(2)火成岩也是板块运动过程与大地构造 事件的记录。通过火成岩的研究,可以 恢复古板块构造格局,追溯大地构造演 化历史。
(3)确定传统大地构造环境同样离不开火 成岩的重要作用
• 研究岩浆作用与成矿关系,就是要运用各 种方法,揭示与阐明岩浆作用在上述成矿 要素中的作用。
3、岩石构造组合及岩石构造分析
• 岩石构造组合(petrotectonic assemblage)是指表示构造环境(边界或 内部)特征的岩石组合。
• 岩石构造组合分析是恢复古板块构造格局 和历史的基本手段。
• 火成岩岩石构造组合是指在一定构造环境 下所产生的具有相似岩石化学、地球化学 特征的一种或几种火山岩组合或(和)侵入 岩组合的总称。
• 常与磨拉石建造相伴。
碰撞后陆内岩浆岩组合的特征
• 特征岩石:高钾火山岩(H-CA到 SHOSHONITE 系列);大面积浮岩流 堆积(熔结凝灰岩);碰撞后(滞后型) 弧火山岩等。
• 同位素、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显示出陆壳组 分对岩浆的明显贡献。
• 区域地质的综合分析表明为碰撞后陆内环 境(构造变形的磨拉石建造)。
• 玄武岩之上常为灰岩覆盖。 • 来源于富集型地幔,与地幔柱或超级地
幔柱活动有关。
地幔柱
俯冲带岩浆岩组合 岛弧岩浆岩组合
大陆边缘岩浆弧
俯冲带岩浆岩组合的主要特征
• 岩石类型为钙碱性系列及岛弧拉斑系列火山 岩组合(B-BA-A-D-R)及钙碱性系列花岗 岩类岩石组合。岩浆混合作用发育。
• 岩石中较高Al2O3, 低TiO2(在玄武岩中1% 左右),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Zr,Hf)。
大陆裂谷岩浆岩组合
大陆裂谷岩浆岩组合的主要特征
• 早期岩浆岩富碱、富不相容元素,随着裂 谷的发展,碱度及富集程度逐渐降低,最 后可达MORB(洋脊)。
• 常出现双峰式岩浆岩组合。 • 岩石呈对称分布:两侧老、富碱;中央新、
贫碱。
4、岩浆岩与金属、非金属矿产的关系
• 许多金属与非金属矿产与岩浆岩的密切关系,有 些矿产直接赋存在特定岩浆岩中,如铬铁矿床、 铜-镍矿床、铂族元素矿床、金刚石等。绝大多 数热液矿床都直接或间接地与岩浆活动有关。
火山岩填图的野外 调查内容与要求
• 岩浆岩据其形成的环境,可分为侵 入岩和火山岩,不同岩类具有不同 的填图方法体系
侵入岩与火山岩相互关系
岩浆岩——火成岩地质学
火山作用与侵入作用相比较,有其特殊 性,具体表现为:
(1). 形成的环境不同,这决定了它们具有 不同的结构、构造及矿物组成;
(2). 火山作用的方式复杂,岩浆的成分和 气体过饱和程度,决定了喷发形式的 多样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