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调研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调研
一、什么是心理
心理是指生物对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反应,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人的心理活动都有一个发生、发展、消失的过程。人们在活动的时候,通常各种感官认识外部世界事物,通过头脑的活动思考着事物的因果关系,并伴随着喜.怒.哀.乐等情感体验等。这折射着一系列心理现象的整个过程就是心理过程。
二、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特点现状
“爸爸!妈妈!你们是否听到我内心的呐喊。你们既然给了我生命,却为何把我丢下?每当别人家的孩子依偎在父母的身旁,你们可知道我内心的期盼?多么渴望你们温暖的怀抱,你们可知我内心的忧伤?我每天都等在盼,盼望你们快快把钱赚够,尽早回家。我需要一个完整的家,你们是否听到我的哭声?我每天都蒙着被子泣不成声。多少次在梦中与你们在一起,我们一家子在一起多么的开心,多么的快乐。可醒来我却是一个人孤零零的在彷徨。你们在哪里?你们知道吗?没有爸爸妈妈的日子里我是多么孤单!我的幼年和童年都在残缺中慢慢度过。你们给我幼小的心灵,投下了永远无法抹去的阴影。每当你们要回家,我是多么的欣喜若狂;每当你们要离开家的时候;我是多么的失落无奈,爸爸妈妈:我不要太多的新衣、也不要太多的零用钱。我只要你们温暖的怀抱,不要离开我,我想你们!”
这是一名留守儿童的日记。在家庭中,家长与父母朝夕相处,情感上最信任和依赖,家长对孩子的影响也是最直接最强烈的。一位教育心理学家说过,没有亲情的教育是一种残缺的教育。“感情对孩子就如学习一样都很重要,而且在其整个一生中始终是这样。有证据清楚表明,一个缺乏亲情关怀的孩子其身体、智力、情感的成长以及其社会发展都会受到损害。”而父母的温暖与关爱是其他任何亲情也无法代替的。而留守儿童却长期要缺少父母关爱的环境中成长,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带来不可磨灭的伤害,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正受了社会各层的关注,心病还需心药医,要找到“心病”才能对症下药。
看到这篇日记的时候,我想到了自己,想起了由中央电视台主办的“温暖2012---特殊家长会”之后,留守儿童渴望关怀的那双眼睛,这一切深深的触动了我的心扉,我决定让自己走进他们,去了解他们,七月,我踏上了“牵手阳光”爱心之路,通过在平邑县与留守儿童的近距离交流,我总结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三、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厌学情绪严重
学习和教育促进小学儿童情绪的发展,情绪的发展又成为制约儿童认知活动,影响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因素。儿童心理在成长中,是可塑性极大的时期,他们的品德、观念、行为习惯都在形成中,容易接受正面教育也容易受到不良影响。而从小学起,学习就是影响学生发展的主导因素。
在调研的几天里,我们无意中了解到这样一种现象:“读书无用论”。一些家长和学生认为学习不能改变命运,以致一些学生经常逃课逃学。另外人们的价值观逐渐多元化,农村中流行着许多不良文化。比如,“学习无用,打工赚钱”,这主要是许多留守儿童从他们没上学也能挣钱的父母那里得到的直接感受。一些家长目光短浅,也鼓励自己的孩子放弃学习去打工挣钱。同时,部分农村留守儿童认为自己上学是迫于父母和老师的要求或压力,这就潜移默化地使孩子产生厌学、甚至放弃学习的心理。
在本次留守儿童生活状况的问卷调查中,关于监护人类别情况,得出
调查显示,有60%的留守儿童与祖父母或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由于是隔代抚养,他们往往只能满足儿童们在物质、生活上需求。由于祖辈大都受教育程度不高,绝大多数是文盲,无法对孩子进行课外辅导,以至孩
子成绩一落千尽,从而无心向学,厌学情绪浓重。
2、与父母存在隔阂,但亲情依旧浓厚
中国社会调查所(SSIC)公布的调查显示:42.9%的留守子女父母表示感觉孩子由于缺乏父爱和母爱,与自己产生隔阂,每次回家和自己都不是很亲。
今天,在关于你的心里话最想和谁说的问卷调查中,我们得出:
调查显示,70%的留守儿童有心里话最想和父母说,其实孩子的心里,父母占据的比重很大。
3、心理负担重.情绪焦虑
留守儿童的父母常年在外务工,饱尝了人间的艰辛与无奈。特别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出人头地,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让孩子觉得自己不好好读书就对不起在外艰辛打工的父母。孩子越想提高成绩但越不见进步,孩子为此总觉得对不起父母,觉得自己没用,思想负担沉重,内心焦虑不堪。在《我所知道的父母》中,爸爸妈妈对我的期望中80%的答案集中在好好学习、考上大学。
过度的焦虑,对惩罚的恐惧和地位丧失感,会使儿童产生强烈的不适、无力等身体反应,不能把注意力集中于解决学业,而指向个人所担心的事情,出现失眠,导致思维混乱,记忆和动作准确性降低,对完成学业产生负向的力。
4.依赖心、虚荣心强
在关于留守儿童生活状况你的生活环境问卷第3题:帮监护人干家务情况数据显示10%的孩子常做,15%偶然做一些,75%不做。留守孩子多由祖辈抚养,祖辈怕对孩子照顾不好会遭到子女的责备,所以对留守孩子千依百顺,百事包办,除了学习,一切家务农务全不让孩子做,导致孩子形成了较强的依赖心。
另外由于无法与孩子生活在一起,为了弥补对孩子的爱,父母宁肯自己省吃俭用,吃苦耐劳,也要想方设法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他们给孩子大把大把的钱,以为这样便可能补偿对孩子爱。殊不知,孩子根本无法体会父母的艰辛不易,根
本不懂得父母的良苦用心,反而觉得理所当然,经常把父母的血汗钱请同学吃喝玩乐,在同学面前显阔,虚荣心日渐增长。
5.道德判断能力差,越轨行为正在增多
儿童的道德观念是从大量的道德情境里抽象出来的。他们看到行为榜样或听到道德议论,于是就仿效着、尝试着去行动,在实践中受到表扬或批评,受到宽容或谴责,获得成功或失败的经验,这样头脑逐渐形成一定的道德观念。
儿童道德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是由“他律道德”向“自律道德”的过渡。儿童期的道德判断大部分停留在他律阶段,离不开道德情感的培养和内化,离不开成人的监督和管教,在我们广大农村社区里,社区文化设施相对匮乏,同辈群体的孩子没有来自父母关心指导,隔代的长辈往往对其过分溺爱放纵,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孩子的生活、学习无人督促,留守儿童大多数出现行为偏差,如好吃懒做、自由散漫、不服管教;再加上留守儿童缺乏正确判断能力,所以很容易受到一些不良文化、越轨行为的影响,出现沉迷网络、偷窃家中财物。
在一户村民家中,我们了解到一名15岁的孩子没有上学,经过与其父母的交谈获知,孩子在父母外出打工期间,多次从家里偷拿较大面额的钱去附近的网吧打游戏,其中包括多次逃课逃学,父母多次劝说之后,孩子依旧不能自拔,孩子父母只能回到家中,陪伴孩子,希望孩子能够从虚幻的游戏生活中走出来,重新回到学校,回到学习中去。孩子的家长告诉我们农村出现的一个现象:在农村,越来越多的孩子整天不在家里,也不在学校学习,一开始很多家长没有留意,后来才知道他们去了网吧,农村的网吧在我们这里生存的可能性很小,但商家是换了花样,比如说工作室,书店,一开始我们也没太关注,后来一个邻居找孩子找不到了,看到他孩子的人告诉了他,我们才知道。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不良言行最终缘于不良心理。因此,离开对留守学生的心理矫正来谈言行转化,会像古语所言“皮之不存,毛将焉附”那样,种种努力事倍功半,甚至徒劳。只有加强心理教育,矫正了他们的不良心理,才能使他们的不良行为得到根本改变。每个孩子的童年都应该是快乐无忧的,但现实的生活却让留守儿童们的心灵饱受创伤,而致变形扭曲。作为时代的大学生,我们不但要让孩子快乐学习,更要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我们又该如何走进他们的心灵,如何引导这些孩子,让他们能够安心的学习,健康的成长呢?
四、如何解决留守儿童健康成长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