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氨酯人工血管改性促进内皮化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人工血管内皮化与基因

人工血管内皮化与基因
4 问题 与展 望
尽 管 目前 人工 血 管 内皮 化 的研 究 很 多 , 取 得 也
P A基 因更 能成 为人 工 血 管 的研 究 的理 想 基 因工
具。
了一定的成绩 。但各种促使人工血管内皮化手段都 有局限性 , 主要表现在小 口 径血管的远期通畅率 , 及 内皮化后如何防止内皮增生引起 的再狭窄等方面。 相信随着分子生物学 的发展 , 因工程技术在人工 基 血管 内皮化过程中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参 考文献
床。用人工合成血管 , 特别是大 口径人工血管在组 织修复、 血管重建 手术 中已经得 到 了广泛 的应用 。 但 内径 < 6mm的人 工 血 管 因血 栓形 成 以及 新 生 内
膜增 厚 、 血流 阻力 较 大 等原 因一 直 未 获得 满 意 的效 果 。分子 生物 学 的发 展 使 人 们 把 眼光 投 向 了基 因 ,
现分 述如 下 :
3 11 V G .. E F基 因。对 内皮 细胞 来 说 , E F是 强 VG 有 力 的促 有 丝分裂 和移 行 因子 , 血 管 形 成 的主 要 是 启 动 因子 。R h nN等 。 为 V G ama 。 认 E F能改 善 干 细
3 15 T .. M基 因。T M是 E C表 面 的一 种糖 蛋 白 , 与
2 促 进 人工血 管 内皮细 胞黏 附 的处理
2 1 化学 预衬 .
剪切 力是 血液 中各种 细胞 分子 对血 管 内皮细 胞 的切 向相互作 用 。给不 同部 位 的内皮 细胞施 加适 当 的剪 切力 后 , 内皮 细胞发 生形 态学 变化 , 单个 细胞 逐
渐 由钝圆变得长梭, 长轴与血流剪切方向一致 , 整体
正 常 人体血 管壁 内皮 细胞 , 血液 中的红细 胞 、 白 细胞及 血 小板 等均 带 负 电荷 , 因此 细胞 间 不 易 发 生 黏 附 。由于 内皮 细胞 、P F eT E血管 都带 负 电 , 互 间 相 具有 排斥 作用 。 因此 , 内皮细胞 黏 附率会 明显 下 降 。

生物基可降解聚氨酯的合成、功能化改性及医学应用研究

生物基可降解聚氨酯的合成、功能化改性及医学应用研究

生物基可降解聚氨酯的合成、功能化改性及医学应用研究摘要:生物基可降解聚氨酯作为一种优秀的生物材料,因其优良的可降解性、生物相容性以及可调控性等特点,已经在医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本文介绍了生物基可降解聚氨酯的合成方法、功能化改性及其在医学上的应用,包括纤维组织修复、药物递送、生物显微镜成像和人工血管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该领域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生物基可降解聚氨酯;合成;功能化改性;医学应用1.绪论生物基可降解聚氨酯(Biodegradable Polyurethane,简称BDPU)是一类以生物源性和可降解原料为基础,通过聚氨酯化学反应制得的高分子材料。

BDPU不仅具有优良的可降解性、生物相容性以及可调控性等特点,而且其结构和性质可通过不同的合成方法和功能化改性来实现多样化的医学应用。

目前,BDPU已经在纤维组织修复、药物递送、生物显微镜成像和人工血管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生物基可降解聚氨酯的合成方法生物基可降解聚氨酯可通过多种方法合成,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以环氧化油(Epoxidized Soybean Oil,简称ESO)为原料,通过开环聚合反应形成环氧化聚酯,然后将其与异氰酸酯(Isocyanate)基团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聚氨酯化学反应得到BDPU。

此外,还可以利用天然生物聚合物如淀粉、酪蛋白、明胶等来制备BDPU,也可以通过共聚反应或交联反应来获得BDPU。

3.生物基可降解聚氨酯的功能化改性为了实现BDPU在不同医学领域的应用,研究人员通过对BDPU进行功能化改性,使其具有更广泛的应用性能。

目前,常用的功能化改性方法包括控制聚氨酯链的长度和分子量、加入胶原蛋白等生物大分子、添加多肽链等生物活性物质、引入磁性基团、光敏基团以及化学修饰等方法。

4.生物基可降解聚氨酯在医学应用中的研究进展4.1 纤维组织修复BDPU作为一种生物可降解材料,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调控性,已经应用于人类组织工程和修复医学领域。

人工血管发展史

人工血管发展史

人工血管发展史人工血管是一种可以用来替代或修复人体血管功能的医疗器械。

人工血管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随着科技的进步,人工血管的材料和制造工艺也得到了显著的发展。

以下将介绍人工血管的发展史。

上世纪50年代,人工血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材料的选择和制备工艺的改进上。

当时,研究人员使用塑料、橡胶和人造纤维等材料制造人工血管,但是这些材料无法与血液相容,容易引起血栓形成和血管狭窄等并发症。

因此,研究人员开始尝试使用人造纤维素和酪蛋白等天然材料制造人工血管,但这些材料的生物相容性仍然较差。

上世纪60年代,随着对生物材料的研究不断深入,人工血管的材料选用逐渐向聚合物材料转变。

人工材料的研究发现,聚四氟乙烯(PTFE)和聚丙烯(PP)等材料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和生物相容性,逐渐成为制造人工血管的首选材料。

同时,研究人员开始尝试使用改性的聚乙烯和聚氨酯等材料制造人工血管,并取得了初步的成功。

上世纪70年代,人工血管的发展进一步加快。

研究人员发现,聚乙烯醇(PVA)和聚乳酸(PLA)等材料在制造人工血管时具有更好的可塑性和生物降解性。

这些材料可以被人体组织代谢掉,避免了长期使用人工血管可能引发的并发症。

因此,这些材料被广泛应用于人工血管的制造中,大大提高了人工血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上世纪80年代,随着生物材料科学的进步,新材料的引入进一步推动了人工血管的发展。

研究人员开始尝试使用生物陶瓷材料和生物纤维素等新材料制造人工血管,这些材料具有更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

此外,纳米技术的发展也为人工血管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纳米材料可以提高人工血管的表面活性和生物相容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21世纪以来,人工血管的发展进一步加速。

研究人员开始尝试使用干细胞和基因工程等新技术制造人工血管,以实现血管的自我修复和再生。

同时,通过仿生学的方法,研究人员设计和制造出与自然血管相似的纳米或微米尺度的血管结构,这些血管具有更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

人工血管内皮化的研究进展_胡波

人工血管内皮化的研究进展_胡波

CRTERProgressintheendothelializationofvascularprosthesesAbstractOBJECTIVE:Tosummarizethecurrentprogressintheendothelializationofvascularprostheses,andtheadvantagesanddisadvantagesofvariouskindsofendothelializationmethods,soastolookaheadthedevelopmentdirectionofendothelializationofvascularprosthesesinfuture.DATASOURCES:Acomputer-basedonlinesearchofPubMeddatabasewasundertakentoidentifyarticlesabouttheendothelializationofvascularprosthesespublishedinEnglishfromJanuary1995toJuly2006withthekeywordsof"Vascularprostheses,Endothelialcells,Endothelialization".Meanwhile,therelevantChinesearticlesweresearchedfromthedatabaseofChineseScientificandTechnicalPeriodicals(VipInformation)publishedbetweenJanuary1995andJuly2006withthesamekeywordsinChinese.STUDYSELECTION:Thedatawereselectedfirstly,andthequotationsofeacharticlewerelookedover.Inclusivecriteria:Articlesrelatedtothecharacteristicsofvascularendothelialcellsortheprogressinresearchoftheendothelializationofvascularprostheses.Exclusivecriteria:RepetitiveresearchorMetaanalysisarticles.DATAEXTRACTION:Totally277articleswerecollectedincluding247foreignliteraturesand30Chineseones,ofwhich34wereinaccordancewiththeinclusivecriteria.243oldcontentorrepetitiveresearcheswereexcluded.Ofthe34articles,therewere4articlesonthebiologicalcharacteristicsofendothelialcells,and30abouttheprogressoftheendothelializationofvascularprostheses.DATASYNTHESIS:Vascularendothelialcellscouldnotonlyserveasthebarrierstructurebetweenthevascularwallandblood,butalsopreventthethrombogenesiseffectively,keepthebalancebetweenvasoconstrictionandvasodilatation,andbloodclottingandanticoagulatedblood.Vascularendothelialcellscouldformasystemofanticoagulatedandantithrombogenesisonthesurfaceoflumen,tokeepthenormalbloodflowandlong-termpatencyofvascularvessel.Thelong-termpatencyrateaftervascularprosthesesinclinicwaslow,especiallyinmiddleandsmallcaliberarteryandveintransplantation.Manydomesticandforeignexperimentshavebeenconfirmedthattheendothelializationofvascularprosthesescouldreducethethrombogenesisandinhibittheintimalhyperplasiatoimprovethelong-termpatencyrateofvascularprostheses.Atpresent,themethodsoftheendothelializationofvascularprostheseswerevariedincludingspontaneousendothelialization,autoallergicveinendothelialcellssingle-stageseeding,microvascularendothelialcellhigh-densityseeding,invitroendothelialcellstwo-stageseedingandsoon.Everymethodhastheadvantagesanddisadvantages.CONCLUSION:Thoughtheendothelializationofvascularprosthesescouldimprovethelong-termpatencyratesignificantly,thecurrentendothelializedmethodshavesomedisadvantages.Withthedevelopmentofmolecularbiologyandgeneengineering,theoutlookoftheendothelializationofvascularprosthesescouldbewideinfuture.HuB,HeYZ.Progressintheendothelializationofvascularprostheses.ZhongguoZuzhiGongchengYanjiuyuLinchuangKangfu2007;11(10):1923-1926(China)[www.zglckf.com/zglckf/ejournal/upfiles/07-10/10k-1923(ps).pdf]摘要目的:总结目前人工血管内皮化的研究进展及各种内皮化方法的优缺点,展望未来人工血管内皮化的发展方向。

小口径人工血管及其内皮化策略的研究进展

小口径人工血管及其内皮化策略的研究进展

9 3
o e t h y l e n e , e P T F E ) e P T F E是 一种 化 学 稳 定性 极 佳
高分 子材料 。其具有 良好 的顺 应性 、 韧性 和 弹性 , 耐 磨、 耐腐蚀 , 易 加工 , 能采 用通 常 的方法灭 菌 , 还 具有 抗 凝 血功 能 , 无 致 畸变作 用 , 无 过敏 反应 。可 根据设 计 的要求 , 通过 分子 结构 设计 调整其 物理 化学 性质 。
p o l y e t h y l e n e t e r e p h t h a l a t e , P E T) 人 工 血 管 的 材
料起 初是 用 奥纶 、 尼龙 织 成 , 后 因在 生物 体 内植入 后 结果 均不 理 想 而 被 淘 汰 。现 在 多 采 用 P E T纤 维 编
织 方法 是用 丝线 在人 工 血管 内表 面按垂 直 正交 的方 法来 编 织 以增 加人 工 血 管 结 构 稳 定 性 的 。另 外 , 利
品 。e P TF E人工 血 管管壁 没 有纵 向延 展性 , 血 管 壁 易 生成假 性 动脉 瘤 , 且 植 覆 内 皮 细 胞 也 有 困 难 。 此
P U 降 解后 产物 2 , 4 一 甲基苯 二胺 具有 致癌作 用 。 促进 内皮 化 的途 径 目前 , 促 进 组织 工 程 血 管 内皮 化 的主要 途径 有 两 种 : 一 是 内皮 细胞 体 外种 植 法, 包 括单 期种 植法 、 二期 种植 法 以及 自体静 脉碎 片 快 速 种植 法 , 二 是 内皮 细胞体 内原 位表 面化 。 单期 种 植 法 : 将用 机 械 法 或酶 解 法 获取 的新 鲜 内皮 细胞 在手 术前较 短 的时 间 内种 植于 人工血 管 的 管壁 , 然后 直接 用 于手术 。此种 方 法简便 易行 , 然 而

小口径微孔聚氨酯人工血管的动物体内植入研究

小口径微孔聚氨酯人工血管的动物体内植入研究

P NS i og A h— n R
L o gQ T N igK i Z E G H a — ig Y T u ISn ・ i A G X n— u H N u nLn IWu AO Jn
(TeFit4 , H si l S n YtSn U i ri h r f d opt , u e—e nv st s a e y,Gug hu 5 0 8 n zo 1 0 0)
Ab t a t o y r t a e mir — o o s v s u a r f t mm i n r d a t r w r i l ne n B a l o s f r s r c :P l u e h n c o p r u a c lr g a s wi 4 t h n e ime e e e mp a t d i e ge d g o r p a i g s g n s o b o n l o t o su y i io e d t l ai n.T i mald a t rv s u a r f e t r d e lc n e me t fa d mi a i a ra t t d n vv n o b i t s e z o h s s l i me e a c lr g at f a u e s
应 性 和 微 观 结 构 可提 高 小 口径 人 工 血 管 的性 能 , 效 促 进 内 腔 自然 内皮 细 胞 化 , 著 提 高 长 期 通 畅 率 。 有 显
关 键 词 : 口径 人 工 血 管 ;水蛭 素 ; 应性 ; 微 结 构 ;内 皮 细 胞 化 小 顺 超
S u n I p a t t n o m a lDi m e e l u eh n ir p r u t dy o m ln a i fS o l a t r Poy r t a e M c o o o s Va c lr Gr f n An m a s s u a a ti i l

聚氨酯在医疗器械领域的应用

聚氨酯在医疗器械领域的应用

聚氨酯在医疗器械领域的应用医疗器械领域对材料的要求十分严格,需要具备高性能、高可靠性、高适应性等特点。

聚氨酯作为一种先进的高分子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机械性能和化学稳定性等优点,在医疗器械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将详细阐述聚氨酯在医疗器械领域的应用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聚氨酯是由多元醇和多异氰酸酯反应生成的高分子材料。

制备聚氨酯的主要方法有化学反应法和物理改性法。

化学反应法是通过多元醇和多异氰酸酯的聚合反应生成聚氨酯。

物理改性法则是通过添加其他高分子材料或纳米粒子等改性剂对聚氨酯进行改性处理,以改善其性能。

聚氨酯具有优良的物理性能,如高弹性、耐磨性、抗撕裂性等,以及良好的化学性能,如耐腐蚀、抗氧化等。

这些特性使得聚氨酯在医疗器械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聚氨酯在高分子药物领域的应用主要涉及药物载体和药物控制释放。

聚氨酯可以作为药物载体,将药物包裹在聚氨酯基质中,形成药物聚氨酯微球或纳米粒。

这些药物聚氨酯微球或纳米粒可以靶向治疗肿瘤、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

聚氨酯还可以用于药物控制释放,通过调节聚氨酯的降解性能,实现在特定时间和部位的药物释放。

介入治疗是一种微创治疗手段,需要使用各种介入治疗器材。

聚氨酯由于其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和弹性,常被用作介入治疗器材的制造材料。

例如,聚氨酯可以用于制造血管支架、人工关节、心脏起搏器等介入治疗器材。

其中,血管支架和人工关节是聚氨酯在介入治疗器材中最重要的应用领域。

手术缝合线是医疗器械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求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机械性能。

聚氨酯手术缝合线由于其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和高强度,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聚氨酯手术缝合线的抗张强度和伸长率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以满足不同手术的需求。

聚氨酯还可以用于制造医用粘合剂和外科补片,用于伤口愈合和组织修复。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聚氨酯在医疗器械领域的应用前景越来越广阔。

未来,聚氨酯将更多地应用于生物3D打印、智能医疗器械、生物医用传感器等领域。

聚氨酯的合成、改性和应用研究的开题报告

聚氨酯的合成、改性和应用研究的开题报告

聚氨酯的合成、改性和应用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聚氨酯作为一种重要的高分子材料,在合成、改性和应用等方面都具有广泛的研究和应用价值。

聚氨酯具有诸多优越的性能,如良好的物理力学性能、优异的耐热、耐寒能力和抗腐蚀性能等,因此聚氨酯在航空、航天、汽车、建材、涂料等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随着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聚氨酯的市场需求不断扩大,对聚氨酯的改性和应用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本论文将从聚氨酯的合成、改性和应用研究三个方面进行探索和研究,为聚氨酯的开发和应用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研究:1.聚氨酯的合成研究以聚氨酯的制备技术和工艺条件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的合成方法和不同的反应条件,探索聚氨酯的制备方法和机理,并优化制备过程中的条件参数,以提高聚氨酯的合成效率和品质。

2.聚氨酯的改性研究以聚氨酯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的改性方法,如引入新的基团、调整反应条件、混入填料等方法,对聚氨酯进行改性,并研究改性对聚氨酯性能的影响、改性机理等方面进行分析。

3.聚氨酯的应用研究以聚氨酯在建材、涂料、粘合剂等领域的应用为研究对象,结合聚氨酯的特性和不同的应用需求,探索聚氨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方法和实际应用效果,并对聚氨酯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本文将采用文献资料查阅法、实验室合成实验法、物理性能测试法等多种研究方法,以系统、全面的研究方法,来达到聚氨酯的合成、改性和应用研究的目的。

三、研究意义聚氨酯作为一种重要的高分子材料,在各个领域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聚氨酯的合成、改性和应用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本文旨在从聚氨酯的合成、改性和应用三个方面进行探索和研究,为聚氨酯的开发和应用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为推动化工材料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四、研究进度安排1.聚氨酯的合成研究:完成文献资料查阅、实验室试制和实验结果分析等工作。

2.聚氨酯的改性研究:完成文献资料查阅、改性实验设计和改性效果评价等工作。

医用聚氨酯

医用聚氨酯

医用聚氨酯顾玄烨 051002211【摘要】:医用聚氨酯具有血液相容性和生物相容性,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能产生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文章简述了医用聚氨酯材料的性能、结构以及应用进展,并对其广阔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医用聚氨酯;研究进展;发展方向引言聚氨酯(PU)是在高分子结构主链上含有许多氨基甲酸酯基团(-NHCOO -)的聚合物,英文名为polyurethane。

聚氨酯自1937年由拜耳公司发明以来,在生物医用材料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聚氨酯具有独特的性能,例如相对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化学特性、卓越的力学性能以及加工特性等,成为众多医疗产品原料的理想选择。

[1]自20世纪50年代聚氨酯首次应用于生物医学,至今已有四十多年的历史,在许多人工器官和医疗装置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介入导管、人工心脏起搏器和全人工心脏,血液透析膜等。

1.医用聚氨酯的结构医用聚氨酯大多指具有嵌段聚氨酯(SPU)结构特征的聚合物这一类非发泡弹性体。

嵌段聚氨酯由聚醚二元醇、聚酯二元醇、聚硅氧烷二元醇、聚碳酸酯二元醇以及全氟聚醚二元醇等形成的软段和由二异氰酸酯与小分子量二胺或二醇形成的硬段2部分构成。

由于软段和硬段具有热力学不相容的性能,因此多嵌段聚氨酯存在着相分离,并导致微区的形成,其中软段为连续相,硬段聚集成微区分散在连续相中。

典型医用聚氨酯的结构与合成法如图1所示[2]。

2.医用聚氨酯的性能聚氨酯是由软链段和硬链段交替镶嵌组成的含有许多-NHCOO- 基团的极性高聚物,通过选择适当的软、硬链段结构及其比例,就可合成既具有良好的物理机械性能,又具有血液相容性和生物相容性的医用高分子材料。

其主要性能有[3]:①优良的抗凝血性能;②毒性试验结果符合医用要求;③临床应用中生物相容性好,无致畸变作用,无过敏反应,可解决天然胶乳医用制品固有的“蛋白质过敏”和“致癌物亚硝胺析出”两大难题,从而成为许多天然胶乳医用制品的换代材料;④具有优良的韧性和弹性,加工性能好,加工方式多样,是制作各类医用弹性体制品的首选材料;⑤具有优异的耐磨、软触感、耐湿气、耐多种化学药品性能;⑥能采用通常的方法灭菌,暴露在X 射线下性能不变。

提高聚氨酯生物稳定性和相容性的研究进展

提高聚氨酯生物稳定性和相容性的研究进展

提高聚氨酯生物稳定性和相容性的研究进展夏维娟,张智华,庹新林3(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化工系高分子研究所,北京 100084) 摘要:聚氨酯因其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良好的生物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等成为目前研究和应用广泛的一种生物高分子材料。

但是作为长期植入材料,其生物稳定性和相容性并不完美,因此对聚氨酯材料进行改性来提高其生物稳定性和相容性已成为目前研究的重要方向。

本文首先介绍了聚氨酯生物材料的结构特点,概述了其作为生物材料的合成进展情况,然后总结了提高聚氨酯生物稳定性和相容性的改性方法。

关键词:聚氨酯;生物材料;稳定性;生物相容性;改性在所有可植入人工合成高分子材料中,具有两相结构的嵌段聚氨酯因具有高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良好的耐磨损性、粘结性、耐溶剂性、无毒性、易成型加工、性能可控等优点,尤其是其良好的生物学性能[1],在生物医学领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自1967年聚氨酯第一次作为生物材料应用以来,聚氨酯已广泛地应用于人工心脏辅助装置[2]、人工血管[3]、人工瓣膜[4]等。

虽然聚氨酯植入人体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但其在生物环境中仍然存在着相对不稳定性和不完美的抗凝血性。

1981年,Parins[5]首先报道了用于心脏起搏器绝缘线的聚醚聚氨酯植入体内12周降解的现象。

随后,Stokes[6]详细地描述了其在体内的降解现象及机理,并首次提出“环境应力开裂”(ESC)和“金属离子氧化”(M IO)的概念来描述聚氨酯的降解。

Christenson等[7]总结了自己和其他研究者的工作,并对聚氨酯的降解机理进行了详尽的论述。

随着聚氨酯生物材料的广泛应用,其生物稳定性和相容性问题也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人们尝试通过多种方法改善其生物学性能。

1 聚氨酯生物材料的结构特点从分子结构看,聚氨酯是一种由柔性的“软段”和刚性的“硬段”交替共聚的聚合物。

软段的主要类型有聚醚型和聚酯型,还有一些有助于提高聚氨酯性能的协同聚醚或聚酯。

聚氨酯人工血管的进展-文献3

聚氨酯人工血管的进展-文献3

聚氨酯人工血管的研究进展*徐雅硕,钟银屏,付 强,谢兴益(四川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四川成都610065)摘 要: 聚氨酯由于其优良的机械性能和生物相容性而广泛应用于生物医用材料,如制作人工器官、药物释放载体及人工血管等。

但是当它作为体内移植材料使用时会引起机体的炎症反应,并且与血液接触时还会引起持续的凝血和内膜增生。

因此,要想将聚氨酯应用于人工血管,就要进一步提高它的生物相容性、血液相容性和细胞相容性等。

目前主要是通过对聚氨酯进行本体改性、表面接枝聚合改性、等离子体处理聚氨酯表面、涂覆生物分子及结构设计等方法来提高其在体内使用时的性能。

关键词: 聚氨酯;血管;生物相容性;改性中图分类号: TQ32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9731(2012)增刊Ⅰ-0006-041 引 言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血管类疾病每年在全球都会引起很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1]。

治疗这类严重血管疾病的主要方法就是血管移植,在美国每年就有大约140万例动脉搭桥手术[2]。

移植血管的主要来源有自体静脉和人工血管,其中自体静脉在移植到体内时不会引起排斥反应,有天然的抗凝血性,机械性能和生物相容性都非常好,因此自体静脉移植被认为是血管移植的“黄金标准”[3]。

但是在临床手术中有大约1/3的病人由于各种原因而无法进行自体静脉移植,这时候他们就必须使用人工血管[4,5]。

人工血管的开发和研究至今已有近60多年的历史,其主要材料有涤纶(PET)、膨体聚四氟乙烯(ePTFE)、真丝和聚氨酯等[6-8]。

前2种材料制作的大口径人工血管在临床上已经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但是小口径人工血管(内径D<6mm)植入体内后的长期通畅率较低,使用效果无法达到临床要求。

尽管如此,小口径人工血管作为严重狭窄或闭塞性血管的替代物,在心血管搭桥术上有极其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前景。

聚氨酯(PU)是由多元醇(聚酯、聚醚等)和异氰酸酯与小分子扩链剂(二元醇、二元胺等)聚合而成的共聚物,其中聚醚或者聚酯作为软段,脲基或者氨基甲酸酯作为硬段。

人造血管的材料发展

人造血管的材料发展

人造血管的材料发展【摘要】PVC,PA N丝绸,尼龙以及粘胶纤维曾是人造血管的制造材料。

PAN和尼龙制得的人造血管会在体内退化,因此这两种材料很快被淘汰。

目前人造血管使用最多的原料是合成纤维,如聚酯、聚四氟乙烯纤维,它们结构稳定性好,在人体内可长期工作而不发生降解。

【Abstract 】Artificial blood vessel once madefrom PVC, PAN,silk and viscose fiber. The blood vessel which made from PAN and Nylon will degenerate in bodies, so these kinds of material have weeded out. Now we choose synthetic fiber such as polyester and some polymer to make artificial blood and they have good structural stability as well as they can work for a long time in bodies.【关键词】人造血管相容性涤纶膨体聚四氟乙烯聚氨酯人造血管的研制开始于20 世纪初,各国学者首先采用金属、玻璃、聚乙烯、硅橡胶等材料制成的管状物进行大量动物实验,但因其易在短期内并发腔内血栓而未能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

1952年Voorhees首先研究将维纶制成人造血管,改变了以往人工血管管壁的无通透性。

接着,Voorhees,Blakemore以及Jaretzki 做了大量的临床实验,研制了带有网孔的人造血管,这是血管代用品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随着纤维材料和医学生物材料的不断发展,继Voorhees 之后,各国工作者研究出各种材料,各种加工方法生产的空隙的人造血管并用于动物实验和临床。

人造血管

人造血管

人造血管新材料ຫໍສະໝຸດ 提升人造血管通畅性的方法

袖状血管:由电脑三维立体模型设计,优化流出道血流动力学,减少 吻合口处内膜增生,显著增加开通率。且内膜附碳涂层,减少血小板 沉积。
其他方法

使人造血管表面附着一层人的细胞(最好是人的血管壁细胞),这样 能将人造血管和真正的血管的相似度提高,自然就能提高生物相容性 ,达到防止血栓发生的目的。


目前存在的问题

涤纶人造血管:保形性差、强 力较低,生物相容性有待提高 。

聚四氟乙烯人造血管:通畅率 比较低。
聚氨酯人造血管:在体内会出 现老化降解和钙化现象,材料 出现裂纹,甚至全部破坏。 由此看出,目前每种材料都没 用达到人造血管的理想要求。


改进涤纶人造血管

有研究表示用紫外辐照预改性涤纶人造血管材料并在其表面引入氨基, 再将肝素和再生丝素蛋白分子吸附接枝在涤纶改性材料表面。 该方法是先在紫外照射下将丙烯酰胺分子接枝到涤纶人造血管材料表 面,再用肝素和再生丝素蛋白修饰涤纶人造血管改性材料。 实验结果表明经过紫外线照射后涤纶人造血管力学性能提升,肝素修 饰涤纶人造血管材料能有效地减少血栓形成,引入再生丝素蛋白能降 低材料的溶血率。


提高人造血管生物相容性的方法

在人造血管材料表面添加生物涂层,以下是几种人工涂层以及其特性 。 白蛋白:可提高人造血管的抗凝性能。 纤维连接蛋白:可促进内膜形成,进而抑制凝血的发生。


胶原蛋白:能促进内膜形成,防止凝血发生,还能提高人工血管的顺 应性。
明胶:有促进细胞黏附和生长的功能,从而在植入后能诱导内膜形成 ,防止凝血。
生 物 材 料
&

聚氨酯材料在医用行业的研究进展

聚氨酯材料在医用行业的研究进展

聚氨酯材料在医用行业的研究进展聚氨酯是一种重要的聚合物材料,其具有高强度、耐腐蚀、生物相容性好等特点,因此在医用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

聚氨酯材料在医用行业的研究进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聚氨酯材料在医疗器械方面的应用。

聚氨酯材料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生物相容性,可用于制造各种医疗器械,如人工关节、血管支架、心脏起搏器等。

研究者通过改变聚氨酯材料的成分和结构,改善其力学性能和生物相容性,提高医疗器械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其次,聚氨酯材料在组织工程方面的应用。

组织工程是一种将细胞与支架材料组合以培养新生组织的技术,而聚氨酯材料是一种常用的支架材料。

研究者通过将细胞种植在聚氨酯支架上,促进细胞的生长和分化,从而实现组织工程的目标。

聚氨酯材料具有良好的孔隙结构和生物降解性,适合作为组织工程的支架材料。

再次,聚氨酯材料在药物控释方面的应用。

药物控释是一种通过材料的特性,使药物以控制的速率释放的技术。

聚氨酯材料具有较好的药物负载能力和可控释放性能,可用于制备药物控释系统,如聚氨酯微球、聚氨酯纳米纤维等。

研究人员通过选择合适的药物和聚氨酯材料,调控药物的释放速度和时间,实现药物的长效控释。

最后,聚氨酯材料在修复和再生医学领域的应用。

修复和再生医学是一种通过材料和细胞相互作用,恢复和重建受损组织和器官功能的技术。

聚氨酯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可用于修复和再生医学的材料。

研究人员通过调控聚氨酯材料的成分和结构,改善材料的性能,促进组织和器官的修复和再生。

综上所述,聚氨酯材料在医用行业的研究进展非常广泛,涉及医疗器械、组织工程、药物控释、修复和再生医学等多个领域。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聚氨酯材料在医用行业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聚氨酯材料在医用行业的研究进展

聚氨酯材料在医用行业的研究进展

聚氨酯材料在医用行业的研究进展1.聚氨酯发展背景近年来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进步,全世界对功能性材料的需求越来越大,尤其是生物高分子材料。

聚氨酯作为一种重要的生物高分子材料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在许多人工器官和医疗装置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虽然,聚氯乙烯、聚乙烯和硅橡胶等,都早于聚氨酯应用于生物材料领域,但是由于聚氨酯具有如下突出的优点:材料的性能可以调节,物理机械性能范围宽,加工性能好;生物相容性优良;抗扭结性好;表面光滑等,这就使聚氨酯成为一种“理想生物材料”。

2.聚氨酯结构介绍聚氨酯是一类含有氨基甲酸酯(-NH-COO-)官能团的高分子材料,主要的合成方法是由聚醚、聚酯或聚碳二元醇先与二异氰酸酯进行加成反应,再经扩链剂扩链成高分子,主链分子是由软链段和硬链段嵌段组成,其化学结构可以表示为—(A—B)n—。

由于硬段和软段在极性上存在差异且硬段本身的结晶性导致它们在热力学上的不相容性,而具有自发分离的倾向。

而聚氨酯的性能本质上是取决于软段和硬段的化学结构及软段/硬段配比,软硬段的微相分离程度对聚氨酯的性能,尤其对血液相容性的影响不可忽略。

3.聚氨酯分类按材料种类分:医用聚氨酯材料产品可分为医用聚氨酯泡沫、医用生物弹性体、医用聚氨酯黏合剂、医用聚氨酯水凝胶以及医用聚氨酯涂料等。

按照可降解性可分为:非降解性医用聚氨酯材料,力学性能优异、耐磨损性好,因此在长期植入人体的人体器官和医用装置的应用十分广泛;降解性医用聚氨酯材料可应用于人体修复材料、组织工程材料和智能药物缓释材料等。

按用途分:聚氨酯用品包括人工皮肤、人工心脏瓣膜、人工肺、烧伤敷料、各种夹板、导液管、人工血管、骨黏合剂、齿科材料、手术缝合线、计划生育用品等。

按合成物结构分:聚醚型聚氨酯、聚酯型聚氨酯以及聚碳型聚氨酯等等。

4.医用聚氨酯的性能研究4.1聚醚型聚氨酯1967年Boretos和Pierce首次将聚醚型聚氨酯用于左心辅助循环血泵,此后,聚醚型聚氨酯就成为了人工心脏和心室辅助循环系统中制造心室腔体的首选材料。

纬编织物增强小口径丝素聚氨酯人造血管的力学性能研究

纬编织物增强小口径丝素聚氨酯人造血管的力学性能研究
mir t e s m ir p rus n mir p r s we e u fr d srb to c oub s wa c o o o ,a d c o o e r ni m iti u in,t e ine u fc s rl t e s oh.The o h n rs ra e wa eai mo t v
人造 血管 , 这种复合结构的人造血管截面显现多微孔结 构 , 并且微孔分布均匀 , 内表面也较光滑 。 力学 测试 的结果表 明 , 随着管壁厚度的增 加 , 人造血管 的断裂强力 、 断裂功和初始模量都上升 ; 随
着氨纶含量 的增加 , 人造血管的断裂功和初始模量下 降, 断裂伸长和断裂强力先增 大后减小 ; 但 随
me h nia o risd c e e a heS P o t n n r a e c a c lprpete e rasd st FS c n e tic e s d.
r s l h we a t ewal h c n s f o o i co u e i c e s dl d t esrn t , h r a i gwo k a d t e e u t s o d t t h l t ik e so mp s emir t b ra e t te gh t e b e k n r n s h c t n e oh h i ia d l s i c e s d h p n e o tn n r a e r u h b u e i i a d l s a d t e b e kn r n t lmo u u n ra e ;t e s a d x c ne ti ce s d b o g ta o tt n t lmo u u n h r a i g wo k i h i d c e s d u h r a i g e tn in a d t e b e k n o d wee f s i c e sd a d t e e r a e ; n lt e e r a e .b tt e b e k n xe s n h ra i g la r rt n ra e n h n d c e s d a d a h o i i

人工血管曾用过哪些材料呢?

人工血管曾用过哪些材料呢?

人工血管曾用过哪些材料呢?心血管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比较严重的患者,其主要的和辅助的治疗手段为血管移植,自体血管来源有限。

因此,临床上需要大量的人工血管作为移植替代物。

人工血管曾用过哪些材料呢?接下来,就带你了解一下吧!人工血管为细胞的黏附、迁移与增值提供临时支撑环境,需要具备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有适宜的降解速度,易加工成多孔结构,并具有合适的孔隙率,有利于细胞的浸润与增值,具有一定的力学性能。

加工成人工血管支架后,在体内能够提供支撑作用,能够承受手术过程中的缝合拉力与生物体血压变化,并与天然血管顺应性相匹配。

人造血管的研制开始于20世纪初,各国学者首先采用金属、玻璃、聚乙烯、硅橡胶等材料制成的管状物进行大量动物实验,但因其易在短期内并发腔内血栓而未能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

随着生物医学工程学和生物材料学的发展,人工血管的研究得到广泛的应用,人工血管材料得到不断更新,主要有天然材料和合成材料。

胶原胶原蛋白(Collagen)是细胞外基质(ECM)的主要成分。

1986 年,Weinberg 等人首次将胶原凝胶作为人工血管支架在体外构建动脉模拟管状物。

胶原有着卓越的生物相容性,可促进细胞黏附,但其力学性能较差,需要通过各种方法进行改性:如紫外交联处理、同其他高分子生物材料混合、在胶原层上种植细胞等方法。

脱细胞基质使用同种异体或异种来源的脱细胞基质作为支架材料,是近年来制备工程化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最新技术。

脱细胞基质材料保留了大部分胞外基质蛋白,如胶原蛋白、弹性蛋白等,同时除去了其免疫原性,在人工血管领域有良好的应用。

膨体聚四氟乙烯 PTFE膨体PTFE人工血管首先在美国和日本进行动物试验,于1971年人体临床开始实际应用。

目前已应用到人体的各部分如:内径1mm-115mm的膨体PTFE人工血管已应用于脑外科手术,内径2mm的人工血管已应用于心脏搭桥手术。

膨体PTFE人工血管是有微细的无规小纤维连接着PTFE小结节所形成。

聚氨酯人工血管的研究进展

聚氨酯人工血管的研究进展

聚氨酯人工血管的研究进展
徐雅硕;钟银屏;付强;谢兴益
【期刊名称】《功能材料》
【年(卷),期】2012(043)0z1
【摘要】聚氨酯由于其优良的机械性能和生物相容性而广泛应用于生物医用材料,如制作人工器官、药物释放载体及人工血管等.但是当它作为体内移植材料使用时会引起机体的炎症反应,并且与血液接触时还会引起持续的凝血和内膜增生.因此,要想将聚氨酯应用于人工血管,就要进一步提高它的生物相容性、血液相容性和细胞相容性等.目前主要是通过对聚氨酯进行本体改性、表面接枝聚合改性、等离子体处理聚氨酯表面、涂覆生物分子及结构设计等方法来提高其在体内使用时的性能.【总页数】4页(P6-9)
【作者】徐雅硕;钟银屏;付强;谢兴益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四川成都61006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323.8
【相关文献】
1.用于人工血管的功能聚氨酯的迟发型超敏反应研究 [J], 郑琳飞;顾永江;谢兴益
2.聚氨酯人工血管的研究进展 [J], 徐雅硕;钟银屏;付强;谢兴益
3.小口径聚氨酯人工血管的制备及其力学性能、细胞相容性评价 [J], 贺薇;胡作军;徐安武;受恒讳;王劲松;叶洁莲;王深明
4.聚氨酯人工血管改性促进内皮化研究进展 [J], 程戈;付慧莉
5.聚氨酯人工血管改性促进内皮化研究进展 [J], 程戈; 付慧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明胶在聚氨酯表面的固定化及其对内皮细胞生长的促进作用.

明胶在聚氨酯表面的固定化及其对内皮细胞生长的促进作用.

V o l.23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N o.6 2002年6月 CH E M I CAL JOU RNAL O F CH I N ESE UN I V ERS IT IES 1210~1212 [研究简报]明胶在聚氨酯表面的固定化及其对内皮细胞生长的促进作用高长有1,袁 峻2,管建均1,沈家骢1(1.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2.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杭州310027)关键词 聚氨酯;明胶;偶联;内皮细胞;细胞相容性中图分类号 O6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25120790(2002)0621210203理想的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应具备有效促进细胞生长的能力和良好的组织相容性.然而现有的聚合物生物材料大多呈现疏水性,不能有效支持细胞的生长[1,2].细胞外基质和血清中含有对细胞粘附、生长和繁殖有显著促进作用的多种活性因子,如纤维粘连蛋白(Fn)、层粘连蛋白(L a m inin)、胶原(Collagen)、多聚赖氨酸和冷析蛋白(C IG)等[3~5],把这些因子固定到材料表面,可为细胞的粘附生长提供理想的条件.本文通过碳二酰亚胺脱水缩合技术,将明胶(Gelatin)共价键合到聚甲基丙烯酸接枝改性的聚氨酯(PU2g2P M AA)薄膜表面,并初步研究了内皮细胞在PU2g2P M AA2g2Gelatin薄膜表面的生长行为.该方法对含有胺基或羟基的细胞生长因子在生物材料表面的固定化具有普适性.1 实验部分参照文献[6,7]方法,用紫外光氧化接枝技术将甲基丙烯酸(M AA)接枝到聚氨酯(聚酯型,E stane 58271,BF Goodrich公司产品)表面上,得到PU2g2P M AA.将PU2g2P M AA浸泡于10m g mL的12(二甲基胺丙基)232乙基碳化二亚胺(EDA C)的磷酸盐缓冲溶液(pH=710)中,0~4℃反应24h.以大量蒸馏水冲洗后,放入2m g mL明胶(化学纯,上海试剂厂产品)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继续反应24 h.洗涤后,以4℃的磷酸盐溶液浸泡24h,真空干燥至恒重.A TR2FT I R光谱由N icolet M agna2I R560测定;光电子能谱(ESCA)由ESCA LAB M ark 型多功能电子能谱仪测定,激发源为A l KΑ,荷电位移校正取C1s=28510e V.参照文献方法[8,9]培养内皮细胞.2 结果与讨论明胶是胶原的降解产物,具有促进细胞粘附和生长的性能.因其是水溶性蛋白,物理吸附不能与基底材料形成稳定的结合,随着培养过程中的换液而被洗脱故不能有效促进细胞生长[10].PU表面的羧基既可促进内皮细胞的生长[6],又为共价键合生长因子提供了活性位点.利用水溶性碳二酰亚胺EDA C的脱水缩合反应,PU上的羧基可与明胶分子上的胺基反应生成酰胺键,从而将明胶固定[5].其过程如图1所示. 由明胶固定膜(PU2g2P M AA2g2Gelatin)与M AA接枝膜(PU2g2P M AA)的A TR2FT I R谱及差谱(图2)可见,前者在3325,1655和1556c m-1处的吸收明显大于后者,归属于明胶中的胺基或酰胺基. ESCA分析可进一步证明明胶固定化的发生.比较明胶固定前后的ESCA谱图可知,在明胶固定后C1s 谱中出现了明显的C—N和—CON H—的峰,分别位于28610和28810e V处[8].N1s谱中,氮峰的强度则明显高于M AA接枝膜.由表1可见,固定明胶后,表面N1s C1s比增加,即表面氮含量增加.随M AA 接枝量的增加,N1s C1s比增加,说明表面明胶的键合量增加.当EDA C和明胶的浓度固定时,键合量取决于PU表面M AA含量.M AA含量高,则可参加反应的羧基的量增加,明胶的键合量提高.收稿日期:2001203228.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59803006)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批准号:G1999054305)资助.联系人简介:高长有(1966年出生),男,教授,主要从事组织工程材料和自组装研究.E2m ail:cygao@m F i g .1 I mm obil i za ti on of gela ti nTable 1N 1s C 1s ra ti o of PU -g -P M AA and PU -g -P M AA -g -Gela ti n (E m issi on angle 60°)D egree of grafting (10-2m g c m 2)N 1s C 1s rati o (%)PU 2g 2P M AA PU 2g 2P M AA 2g 2Gelatin 4.972.455.5814.292.226.5521.562.057.89F i g .2 ATR -FTI R spectra a .PU 2g 2P M AA 2g 2Gelatin ;b .PU 2g 2P M AA ;c.the difference of a and b . 细胞相容性研究结果表明,明胶固定膜的内皮细胞粘附率比PU 膜显著提高,且随表面上明胶含量(即N 1s C 1s )的提高而增大(图3).对照研究结果证实,固定明胶的PU 膜的细胞粘附率大于对应接枝率的PU 2g 2M AA 接枝膜[6].粘附的内皮细胞在体外培养的条件下,可进行正常的细胞分裂与扩增(图4).在培养4d 后,内皮细胞的增殖率与粘附率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且都好于对应接枝率的PU 2g 2M AA 接枝膜[6].在明胶含量较高时(图4曲线d ),细胞的增殖率高于对照的组织培养级聚苯乙烯(TCPS ).PU 表面固定明胶后,表面覆盖了明胶层,形成了有利于细胞生长的细胞外基质层结构,促进了细胞在材料表面的粘附和增殖.F i g .3 The cell a tt ach m en t (rela ti ve to TCPS )a s afuncti on of N 1s C 1s ra ti o on the PU -g -P M AA -g -Gela ti n m e m brane surfacesCell seeding density 15×104mL -1;Cell culture ti m e12h.F i g .4 Endothel i a l cell prol i fera ti on ra ti o on PU (a ),PU -g -P M AA -g -Gela ti n w ith N 1s C 1s ra ti o of 5.58%(b ),6.55%(c )and 7.89%(d )respecti vely and TCPS (e )Cell seeding density 15×104mL -1;Cell culture ti m e 4d . 上述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化学键合来固定明胶可有效促进材料表面的细胞相容性.明胶在细胞培1121N o .6高长有等:明胶在聚氨酯表面的固定化及其对内皮细胞生长的促进作用 养及换液过程中可牢固粘附在材料表面而不被洗脱.该固定方法同样可用于其它细胞生长因子,尤其是水溶性生长因子(如R GD 肽、纤维粘连蛋白等)的固定化,以有效发挥这些因子在促进细胞生长中的作用.值得指出的是,EDA C 是水溶性碳二酰亚胺,固定条件温和,因此可保持各类生长因子的活性不被破坏;而非水溶性碳二酰亚胺的固定效果则较差,也不能用于多数聚合物表面生长因子的固定化,因为有机溶剂通常会溶解或溶胀聚合物膜,破坏其表面结构.参 考 文 献[1] Ranieri J .P .,Bella m konda R .,Jacob J .et al ..B i om ed .M ater .Res .[J ],1993,27(7):917—925[2] J IJ ian (计 剑),J IRen 2T ian (季任天),FEN G L in 2X ian (封麟先).Che m .J .Chinese U niversities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J ],1999,20(6):974—977[3] H ynes R .O ..Cell [J ],1987,48:549—556[4] Steele J .G .,Johns on G .M .,Farland C .et al ..J .B i om ater .Sci .,Polym .Ed .[J ],1994,5(6):511—532[5] Ito Y .,L iu Shu 2Q uin ,N akabayashiM .et al ..B i om aterials [J ],1992,137:789—794[6] Guan J .J .,Gao C .Y .,Feng L .X .et al ..J .A pp l .Polym .Sci .[J ],2000,77:2505—2512[7] GUAN J ian 2Jun (管建均),GAO Chang 2You (高长有),FEN G L in 2X ian (封麟先)et al ..Che m .J .Chinese U niversities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J ],2001,22(2):317—320[8] Guan J .J .,Gao C .Y .,Feng L .X .et al ..J .B i om ater .Sci .,Polym .Ed .[J ],2000,11(5):523—536[9] Jaffe E .A .,N achm an R .L .,Gecher C .G .et al ..J .C lin .Invest [J ],1973,52:2745—2756[10] GAO Chang 2You (高长有).Postdoctoral Report of Zhejiang U niversity [D ],1998:50—51I mm obil i za ti on of Gela ti n on to Polyurethane M e m brane Surfaceand Accelera ti on of Endothel i a l Cells GrowthGAO Chang 2You 13,YUAN Jun 2,GUAN J ian 2Jun 1,SH EN J ia 2Cong1(1.D ep art m ent of P olym er S cience and E ng ineering ;2.S tate K ey L ab of the S ilicone M ateriales ,Z hej iang U niversity ,H ang zhou 310027,China )Abstract Gelatin w as covalen tly i m mobilized on to the po lyurethane m e m brane surface grafted p revi ously w ith po ly (m ethacrylic acid )(PU 2g 2P M AA )using 12[(32di m ethyla m ino )p ropyl ]232ethyl carbodii m ide as the condensing reagen t .A TR 2FT I R and ESCA characterizati ons verify the occurrence of the grafting ,andp rove that the i m mobilized a mount of gelatin is p ropo rti onal to the num ber of active sites ,i.e .carboxylic group s on PU surface .Endothelial cells culture reveals that the cell attachm ent and cell grow th on PU 2g 2P M AA 2g 2Gelatin are both i m p roved obvi ously ,de monstrating that a cell compatible PU is obtained andthe i m mobilizing m ethod is quite effective to in troduce cell grow th factors on to po lym er surface.Keywords Polyurethane ;Gelatin ;Coup ling ;Endo thelial cell ;Cytocompatibility(Ed .:W ,Z ,H ,L )2121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V ol .2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聚氨酯人工血管改性促进内皮化研究进展作者:程戈付慧莉来源:《数码设计》2017年第05期摘要: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心血管疾病已成为人类健康的巨大威胁,血管移植作为治疗这类疾病的有效手段被广泛应用.聚氨酯由于其良好的水渗透性、血液相容性和与天然血管相匹配的顺应性,被视为制作血管移植物的优势材料.然而,作为小口径人工血管时,血管内壁常伴有血栓形成和内膜增生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难题,对聚氨酯人工血管进一步改性,提高生物相容性,实现内皮化,是国内外研究者的主要研究方向.关键词:聚氨酯;人工血管;内皮化;改性中图分类号:TQ3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129(2017)05-0026-03Abstract:The cardiovascular disease caused by atherosclerosis has become a huge threat to human health,vascular transplantation as an effective means of treatment of these diseases is widely used. Polyurethanes are considered to be the dominant material for the production of vascular grafts due to their good water permeability, blood compatibility and compliance with natural blood vessels. However, as small-diameter artificial blood vessels,vascular walls often accompanied by thrombosis and intimal hyperplasia,in order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further modification of polyurethane artificial blood vessels, improve biocompatibility, to achieve endothelialization, is the main research researchers direction.Keywords:polyurethane; vascular graft; endothelialization; modification引言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指动脉内膜聚集黄色粥状脂质代谢物,导致动脉壁变厚变硬,血管壁狭窄.是冠心病、脑梗死等血管疾病主要诱发原因,发病率与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历年增高[1-2].血管移植术是这类疾病的常用治疗手段,国外这种手术更为普遍[3].可供移植的血管类型有很多,自体静脉血管数量多、易寻找,而且不引发排异、凝血等现象,机械性能和生物相容性好,被称为血管移植的“最佳准则”[4].自体移植材料源自患者本身,在取材时易造成二次伤害,当患者无法承受二次伤害时,常用人工血管作为代替物.自1952年Voorhees首次应用涤纶树脂(Polythylene Terephthalate,PET)人造血管移植于犬的腹主动脉成功以来,人工血管的研究与发展已有近60年历史,其材料有天然生物材料如丝素蛋白、细菌纤维素、胶原等,合成材料如涤纶(PET)、膨体聚四氟乙烯(Expanded Polytetrafluoroethylene,ePTFE)和聚氨酯(Polyurethane,PU)等[5]。

目前,膨体聚四氟乙烯(ePTFE)和涤纶(PET)制作的大口径人工血管移植达到预期的效果,但是小口径人工血管(1 聚氨酯人工血管PU是带有-NH-COO-特征基团的杂链聚合物,由软段多元醇(聚酯、聚醚等)和作为硬段的异氰酸酯与小分子扩链剂(二元醇、胺)聚合组成,用扩链剂可以提高分子量[8].软段与硬段的化学性质和结构不同导致聚氨酯内部微相分离,改变软段与硬段的种类和比例可以调节聚氨酯的玻璃化温度(Tg)、熔点、弹性模量、抗张强度和吸水性等多种性质[8-10].聚氨酯人工血管的制备方式有很多,研究最多的有两种方法:1.1 冷冻干燥法将室温大气压下的聚合物溶液(溶剂/溶质/蒸汽)急速冷冻,变为固体混合物(冰/溶剂),保持冷冻状态减压到相点(冰/溶剂/蒸汽)以下,慢慢升温升华除去溶剂,得到多孔材料[11]。

Gao等[12]利用冷冻干燥法,将聚醚型聚氨酯(质量分数8%)和聚硅氧烷改性聚氨酯(质量分数20%、30%)共混注入玻璃模具中,制成内径1.6 mm、壁厚2 mm孔径分布均匀的小口径PU人工血管。

Wang等[13]用冷冻干燥法制得三种内外表面性质不同,内径为1.5 mm的PU人造血管,各取一厘米分别植入大鼠的肾下腹主动脉中,观察2 W、4 W、8 W时的情况,证明了内皮细胞会跨越吻合端向人工血管中间生长。

1.2 静电纺丝法将高压电场施加在喷雾嘴和接受装置之间,使聚合物溶液或熔体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克服表面张力,在纺丝喷头毛细管尖端形成射流,由于静电斥力和表面张力的存在,射流沿不稳定方向螺旋旋转并被拉伸数千倍,随溶剂挥发,射流固化形成亚微米至纳米级超细纤维[14]。

贺薇等[15]使用静电纺丝法,制备出内径4 mm,平均孔隙率为(51.48±4.47)%,轴向抗拉强度为(5.85±0.62)Mpa,具有三维网状结构的PU人工血管。

Punnakitikashem等[16]将生物可降解弹性聚氨酯脲与药物双嘧达莫共混,用静电纺丝技术制成的人工血管在满足生物功能的同时,拉伸应变强度与人类冠状动脉相似。

Yu等[17]将热塑性聚氨酯与丝素蛋白混合,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出具有有规内层和无规外层的聚氨酯/丝素人工血管,并在其表面发现超细纳米纤维和纳米网结构,这种特殊结构可以有效增加细胞粘附和迁移的表面积。

Wong等[18]将弹性蛋白和胶原加入到PU静电纺丝液中,制得的人工血管与PU人工血管做对比,发现共混后的PU人工血管的应力峰值从7.86 MPa提高到28.14 MPa,平滑肌血细胞(Smooth Muscle Cell,SMC)的黏附率提高了283%,这项研究改善了血管移植物与动脉力学特性不匹配的问题。

2 聚氨酯人工血管内皮化PU作为人工血管的材料已经被广泛应用,但其固有的惰性性质妨碍细胞与基质相互作用,导致抗凝血性、长期通畅率欠佳[19].如果在血流中循环的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能被捕获在植入的人工血管壁上,形成内皮化的表面,在血管内壁形成人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层,则PU人工血管的抗凝血性能增强,表现出高通畅率。

2.1 表面接枝改性在生物环境中,血管材料的一些特性由其表面性质所决定,大多数生物反应发生在血管壁与血液的临界面.通过对人工血管表面改性的方式,可以促进其与血液接触时的内皮化进程。

Butruk-Raszeja等[20]以硅烷作联接基团将REDV肽(Arg-Glu-Asp-Val序列肽)与聚氨酯共价键合,进行表面修饰,结果表明,接枝改性的REDV-PU内皮细胞粘附效果明显,表面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的粘附与普通PU人工血管相比大幅度减少。

Fang等[21]用肝素对具有二硫化物和氨基的聚酯型聚氨酯进行共价缀合,被修饰的PU人工血管与未经修饰的PU人工血管,用HUVEC和EPCs增殖效率作对比,结果显示经过修饰的PU人工血管EPC增值率更佳,对血小板粘附的阻碍效果更佳。

Hou等[22]用高炉法(Blast furnace method,BF method)将笼型聚倍半硅氧烷(Polyhedral Oligomeric Silsesquioxane,POSS)和PU制成微孔膜,然后将明胶接枝在微孔膜表面,经表征测试后将高度有序微观结构的薄膜放入HUVEC体外培养,再由死/活细胞染色试剂和四唑单钠盐法(WST-1)细胞增殖实验检测,结果显示用明胶接枝后的PU/POSS微孔膜上内皮细胞粘附和增殖明显增强。

2.2 管壁涂覆改性使用涂层可以使材料表面获得期望的性质,维持其原有分子结构的同时,不损害其固有的性质.Soletti等[23]静电纺丝制得内径1.3 mm的聚酯型聚氨酯脲(Polyurethane-urea,PEUU)人工血管,并在内腔涂覆抗血栓物质2-甲基丙烯酰氧乙基磷酸胆碱(2-Methacryloyloxyethyl Phosphorylcholine ,MPC),植入大鼠主动脉观察,与未经涂覆的对照组相比,8 W时通常率为92%(涂覆)与40%(未涂覆),对8 W和12 W的植入血管进行组织学分析,发现在血管的内壁顺血流方向形成内皮层。

Miyazu等[24]静电纺丝制得一种PU人工血管,管壁由一种光聚合明胶凝胶层涂覆而成,涂覆层中含有可选择性捕获EPCs的细胞受体和能促进血管新生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涂覆层中接种和培养单核细胞作内皮化表达标志物,结果表明VEGF持续释放时间可达1 W,同时可以实现原位捕获内皮祖细胞,从而实现内皮化。

2.3 等离子辐射与链内改性将具有生物功效的物质整合到PU链段中,使其具有一定的生物功效;或者用离子束照射和离子体技术使其表面活化,富含活性基团,改变其表面化学性质.可以改善PU人工血管的生物相容性,促进其内皮化。

Park[25]等把经过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GLA)接枝改性的PU电纺丝(PU/PGLA)薄膜,用氩等离子体微波辐射,研究其对HUVEC附着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经氩等离子体辐射的PU/PGLA薄膜相对比,等离子体改性后的PU/PGLA薄膜表面更亲水,且粗糙程度增加,HUVEC的增殖和附着效果更好。

玄光善等[26]用CO2、NH3等离子体处理静电纺丝法制得的PU血管支架,然后通过交联剂将胶原蛋白及硫酸软骨素整合到PU支架上.设立4组对照(A:等离子处理并交联的PU复合材料;B:等离子处理未加交联剂,但浸泡在胶原硫酸软骨素中的PU材料;C:仅等离子处理的PU材料;D:无处理的PU材料)实验发现,A组具有更好的表面粗糙度、亲水性和机械性能,可以促进HUVEC的增值和附着,无细胞毒性。

Lim等[27]通过微波诱导氩气等离子对PU薄膜改性,实验结果显示改性后的PU薄膜因为表面粗糙度增加导致亲水性显著增强,并且HUVEC在改性后的PU薄膜上增殖与附着效果增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