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高新区评价指标体系(2013修订版)

合集下载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指标体系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指标体系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国家在特定地区建设的重点经济开发区,是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促进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的重要平台。

为了更好地评估和监管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综合发展水平,需要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

本文将从经济发展、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建立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指标体系。

一、经济发展方面1. GDP总量和增长率GDP总量是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表征了经济活力和综合实力。

经济技术开发区的GDP增长率反映了其经济增长速度和潜力。

2.财政收入财政收入是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财政收入的来源之一,直接关系到地区的发展投入和支出能力。

3.外贸进出口额外贸进出口额是衡量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对外开放水平和国际市场竞争能力的重要指标。

4.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反映了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居民的生活水平,是评价地区经济状况和民生改善的重要指标。

5.就业率就业率是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直接关系到地区社会稳定和居民生活水平。

二、科技创新方面1.研发投入研发投入是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保障,可以通过研发投入占GDP比例等形式来考核。

2.专利申请量专利申请量是评价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情况的重要指标。

3.科技成果转化率科技成果转化率是评价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情况的重要指标,直接关系到地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高新技术产值占比高新技术产值占比是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情况的重要指标,反映了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水平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

5.创新人才数量和质量创新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是评价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情况的重要指标,直接关系到地区科技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三、产业升级方面1.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情况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情况是评价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发展水平和转型升级情况的重要指标,直接关系到地区产业布局和经济结构调整效果。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办法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办法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办法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指标体系第三章考核评价程序第四章审核要求第五章结果发布及应用第六章动态管理机制第七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客观反映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国家级经开区)在经济、科技、生态、社会以及体制创新等方面的综合发展水平,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4〕54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考核制度促进创新驱动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14号)关于完善考核体系的有关要求,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旨在引导国家级经开区进一步明确发展定位,充分调动地方和国家级经开区加快转型升级、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积极性,在全国范围内树立国家级经开区的典型范例和良好品牌,同时为各级管理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第三条国家级经开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以下简称考核评价)的指标体系设定、信息收集、类别评定、结果发布以及国家级经开区动态管理,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综合发展水平,是指国家级经开区在经济发展、对外开放、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区域带动、生态环保、行政效能等方面的表现。

第四条考核评价对象包括国务院已批准设立的国家级经开区和申请新设立或升级为国家级经开区的省级经济开发区。

第五条商务部牵头负责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设定和结果发布。

省级商务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本行政区域内国家级经开区的考核评价信息收集和初审。

商务部成立专家小组或委托第三方机构负责审核,以保持考核评价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

第六条商务部会同相关部门建立信息沟通机制,将各部门在考核评价年度内对国家级经开区发生突发事件、财政税收及规划违法违规、债务风险失控等方面的处理意见和通报结果纳入考核评价。

第七条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考核评价工作,信息收集通过国家级经开区信息一体化平台完成。

逐步完善国家级经开区信息一体化平台,增加程序审核、自动提示、流程监控、数据汇总和分析等功能。

创新|《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16)》发布

创新|《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16)》发布

创新|《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16)》发布创新|《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16)》发布锐科技mp 10-18 21:26 179 大2016年10月15日下午,由科技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中国高新区研究中心联合编写的《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16)》在北京双创周上发布。

创新能力是高新区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是决定其发展质量与效益的关键。

为了全面考察评价高新区创新能力,自2013年科技部火炬中心和中国高新区研究中心共同研究制定了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据此持续开展评价并发布相应的评价报告,《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16)》已是系列评价报告的第四期。

《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16)》核心内容是基于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而形成的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指数,通过监测指数的发展趋势,可以直观有效地评估国家高新区整体创新能力的动态变化。

报告通过对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指数的纵向变化和横向对比分析以及对各一级指标的解构分析,全方位呈现了国家高新区在创新能力建设、创新经济发展等方面的成效和不足,为创新的顶层设计和宏观决策,为国家政策的调整和实施提供了客观依据。

《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16》继续采用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由创新资源集聚、创新创业环境、创新活动绩效、创新的国际化以及创新驱动发展5个方面构建而成,下设25个二级指标。

评价对象选取截至2015年底全部146+1家国家高新区,评价指标体系测算所涉及数据均来源于经国家统计局批准、火炬中心组织实施的国家高新区年度统计调查(此报告最新数据为2015年度数据)。

《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16)》显示,2015年国家高新区创新发展呈现出以下四个方面的主要特征:一、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持续保持增长态势2015年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总指数为180.9点,较2014年提高了15.3点。

2010年-2014年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总指数总体保持稳定增长。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正指标:X32
20、工业用水价格: 20、工业用水价格:物价部门、建设局 指从事工业性产品生产或运行物理、化学、生 物等技术进行加工和维持功能性活动,种养业和农产 品加工业用水的价格,以元/立方米为计量单位。不 含污水处理费。
21、工业用电价格: 21、工业用电价格:物价部门、建设局 指从事工业性产品生产或运行物理、化学、生 物等技术进行加工和维持功能性活动,种养业和农产 品加工业用电,以元/千瓦时为计量单位。按大工业、 1-10千伏受电的电度电价填写。 22、工业用燃气价格: 22、工业用燃气价格:物价部门、建设局 指从事工业性产品生产或运行物理、化学、生 物等技术进行加工和维持功能性活动,种养业和农产 品加工业用燃气的价格,以元/立方米为计量单位。 23、工业用地基准价格: 基准价格 23、工业用地基准价格:土地、物价部门 指根据国土资源部2006年《关于发布实施〈全 国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的通知》规定的各土地 等别最低价标准,开发区工业用地的基准价格。开发 区工业用地涉及不同等别的,按简单平均法计算平均 价格。
新增指标 1、体现人力资源及社会责任的指标(3项) 2、环境保护及节能减排指标(12项) ——参考国家环保总局标准 3、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指标(15项) ——参考国土资源部标准 4、技术创新环境指标(6项) 删除指标 1、每平方米标准厂房租金水平 2、污水处理负荷: (1)年污水处理量 (2)污水处理能力
6、全区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经济发展局 全区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 是指开发区内规模以上企业销售产品和提供劳务 等主要经营业务取得的业务总额。 全区规模以上外资企业主营业务收入: 全区规模以上外资企业主营业务收入: ——限定范围为外资企业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 ——限定行业为工业 规模以上外资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 规模以上外资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 ——限定行业为工业 范围为外资企业

国家高新区评价指标体系(2013修订版)

国家高新区评价指标体系(2013修订版)
0.9
调查
4.8园区参与评价工作所报数据的客观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评价
1.1
定性
1.6管委会当年财政支出中对科技的投入额
0.8
统计
1.7人均技术合同交易额
1.0
统计
1.8工业增加值率
1.1
统计
1.9企业利润率
1.1
统计
1.10园区管委会的体制机制创新和有效运作评价
1.0
调查
1.11园区发展符合国家导向评价
1.0
定性
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能力
30%
2.1营业收入超30亿元高新技术企业数
1.1
定性
高新区可持续发展
4.2从业人员中硕士和博士占比
1.0
统计
4.3企业数量增长率
1.1
统计
4.4企业上缴税收总额增长率
1.0
统计
4.5企业当年新增投资总额
0.8
统计
4.6单位增加值综合能耗
1.0
统计
4.7园区“政产学研资介用”合作互动与知识产权保护评价
国家高新区评价指标体系(2013修订版)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赋权
来源
知识创造和技术创新能力
30%
1.1万人拥有本科(含)学历以上人数
1.0
统计
1.2企业万元销售收入中R&D经费支出
1.2
统计
1.3国家级研发机构数
0.9
统计
1.4国家级孵化器数
0.8
统计
1.5内资控股企业万人当年新增发明专利授权数
1.1
统计
0.8
统计
2.2服务收入占营业总收入比例
1.1
统计

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监测指标体系

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监测指标体系

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监测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一、基本原则为了科学客观地对我国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监测和评价提供数据支撑,监测指标的建立应遵循以下原则:1.面向社会公开,增强各界参与。

生成监测指标的基础数据均来源于政府统计公开出版物,以便于社会各界进行核实和索引。

2.强调规范可行,持续拓展完善。

尽量利用现有的国家高新区统计制度平台(数据均来源于经国家统计局批准、火炬中心组织实施的国家高新区年度统计调查,包括: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企业统计报表、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综合统计报表),相应增加评价所需指标,保障指标体系的准确性、连续性和拓展性。

二、创新能力监测指标及解释1.国家高新区综合统计报表序号指标指标说明1高新区园区生产总值(全口径)指报告期内高新区范围内所有注册企业实现的增加值2高新区工商注册企业指在高新区工商局登记注册的所有企业个数3新注册企业指报告期内在高新区工商局新登记注册的所有企业个数4高新区财政科技拨款指报告期内高新区财政科技拨款决算数,不包括中央对地方的科技专项转移支付5本年度高新区占所在城市生产总值(GDP)比重指报告期内高新区GDP占所在城市GDP的比重,其中所在城市数据应为全市(包括城区和所辖县市)的总额;位于县级市的高新区,应该计算高新区占所在县级市的比重6研发机构数指高新区内建设或认定的省级和国家级研发机构,包括:各类大学、研究院所、国家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创新服务机构数指高新区内建设或认定的省级和国家级创新服务机构,包括:生产力促进中心、技术转移机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产品检验检测机构8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加速器内在孵企业数指高新区内建设或认定的省级和国家级创业服务机构内的企业数量,包括: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2.国家高新区企业统计报表序号指标指标说明1当年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指报告期内经过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机构认定,并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证书的企业2营业总收入指报告期内企业生产的产品销售收入、技术性收入和与本企业产品相关的商品的销售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营业收入等各种收入的总和3高新技术产业总收入指按照企业国民经济行业代码分类提取的高新技术产业的总收入4出口总额指报告期内企业出售给外贸部门或直接出售给外商的产品或商品的总金额。

高新区创新能力指标体系

高新区创新能力指标体系

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一、总体说明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是一种基于创新系统理论与创新环境理论的客观评价分析,主要用于评价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的发展水平,揭示国家高新区整体创新能力的纵向发展趋势以及国家高新区队列内的横向状态比较情况。

评价对象为所有国家高新区,评价指标体系测算涉及数据均来源于经国家统计局批准、火炬中心组织实施的国家高新区年度统计调查,包括: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企业统计报表(以下简称“企业报表”)、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综合统计报表(以下简称“综合报表”)。

(一)设计依据与基本思路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评价工作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中发[2012]6号)提出的关于“建立全国创新调查制度,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监测评估”的要求,立足“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发展导向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业竞争力、提升引领辐射力、提升国际影响力”的战略目标,把握国家高新区在新发展阶段的战略定位和内涵特征,引导国家高新区建设成为“自主创新的战略高地、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载体、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引擎、实现创新驱动与科学发展的先行区域、抢占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制高点的前沿阵地”。

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评价遵循“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科技经济深度融合”的基本思路,全面分析企业创新组织模式、新兴科技产业发展、自主创新体系构建、政府创新环境营造等现实情况及未来趋势,完善和拓展国家高新区现有数据统计制度和综合评价分析的基础上形成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二)评价目标与主要功能根据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评价工作整体部署,对于国家高新区的创新监测和评价旨在全面监测国家高新区及其企业的创新发展情况,更好地发挥国家高新区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引导和示范作用。

因此,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评价工作的重要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1.监测作用。

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1——2—指标解释为探索分类评价机制,体现评价指标体系标准基本统一又有所区别对待的原则,部分创新指标和绿色发展指标(用*标注的指标)对东部地区、中部和东北地区、西部地区的各高新区采取差别对待的办法。

方法是设置加分系数,对涉及的部分二级指标进行加分处理。

对于部分创新指标,东部基础得分*1,中部和东北基础得分*1.05,西部基础得分*1.1。

对于部分绿色发展指标,东部基础得分*1.1,中部和东北基础得分*1.0,西部基础—3—得分*0.9。

这5个二级指标为:1.8,2.6,3.1,4.5,5.6。

(一)创新能力和创业活跃度1.1国家级和省级研发机构数计算公式:国家或行业归口研究院所数+国家重点实验室数+国家认定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数*3+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数*1/10+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数+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数+国家工程实验室数+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数+省级新型研发机构数*1/10+其它国家级研发机构数+国家级研发机构分中心数*1/10指标解释:鼓励园区积极引进和培育各类高水平研发载体,着力提升园区研发实力,特别是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

1.2从业人员中研发人员全时当量数占比计算公式:企业R&D人员折合全时当量核算值/从业人员期末数指标解释:衡量园区企业研发人员的实际投入强度,鼓励企业强化自主创新人力的投入。

1.3研发经费内部支出占营业收入比例计算公式:企业R&D经费内部支出核算值/企业营业收入指标解释:衡量企业研发投入强度的通用指标,反映园区企业对研发和技术创新的重视程度以及投入能力。

1.4每万人当年发明专利授权数计算公式:企业当年发明专利授权数/从业人员期末数指标解释:衡量园区企业的高质量创新成果的人均产出效率,引导企业开展具有较高原创性的创新活动。

1.5当年每千万研发经费支出的发明专利申请数计算公式:企业当年发明专利申请数/企业R&D经费内部支出核算值—4—指标解释:衡量园区企业高质量研发创新成果的单位经费产出效率。

高新区评价指标

高新区评价指标

附件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新驱动战略提升行动实施方案为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和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的要求,在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国家高新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根据科技部《关于进一步加强火炬工作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指导意见》,组织实施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新驱动战略提升行动(以下简称“国家高新区战略提升行动”),特制定本方案。

一、实施国家高新区战略提升行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经过20年的发展,国家高新区集聚了丰富的创新资源,创新了体制机制,优化提升了发展环境,涌现出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产业和企业;国家高新区已经成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一面旗帜,成为我国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突出典范,成为引领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先导。

当前,国家高新区面临新的发展环境。

从国际看,经济全球化、创新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创新孕育新的重大突破,新一轮产业革命蓄势待发;从国内看,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存在,经济结构急需转型、经济发展方式急需转变,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要求日益迫切;从国家高新区自身来看,原始创新能力需要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需要加快培育和发展,产业国际竞争力需要加强,辐射带动作用需要进一步发挥,体制机制需要进一步改革创新,科学发展水平需要不断提升。

国家高新区的建设和发展经过十年的初创发展阶段和十年的“二次创业”发展阶段,正迈入新的发展阶段,这个阶段的总体要求是创新驱动、战略提升。

实施国家高新区战略提升行动既是新时期赋予国家高新区的历史使命,也是国家高新区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国家高新区战略提升行动的内涵和目标(一)内涵。

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深化改革开放为动力,以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为重点,全力提升国家高新区的科学发展水平,最终实现“四个跨越”。

国家高新区评价指标体系(2013修订版)

国家高新区评价指标体系(2013修订版)

国家高新区评价指标体系(2013修订版)一级指标二级指标赋权来源知识创造和技术创新能力30% 1.1万人拥有本科(含)学历以上人数 1.0 统计1.2企业万元销售收入中R&D经费支出 1.2 统计1.3国家级研发机构数0.9 统计1.4 国家级孵化器数0.8 统计1.5内资控股企业万人当年新增发明专利授权数 1.1 统计1.6管委会当年财政支出中对科技的投入额0.8 统计1.7人均技术合同交易额 1.0 统计1.8工业增加值率 1.1 统计1.9企业利润率 1.1 统计1.10园区管委会的体制机制创新和有效运作评价 1.0 调查1.11园区发展符合国家导向评价 1.0 定性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能力30% 2.1营业收入超30亿元高新技术企业数0.8 统计2.2服务收入占营业总收入比例 1.1 统计2.3人均增加值 1.1 统计2.4高新技术企业数占企业总数比例 1.0 统计2.5国家级产业服务促进机构数0.8 统计2.6万人当年新增的知识产权数(含注册商标) 1.0 统计2.7万人拥有的上市企业数量 1.0 统计2.8企业净资产利润率 1.1 统计2.9从业人员人均工资性收入占人均增加值比例 1.1 统计2.10园区科技金融发展状况评价 1.0 调查2.11园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创新型集群培育及发展状况评价1.0 定性国际化和参与全球竞争能力20% 3.1海外留学归国人员和外籍常驻人员占从业人员的比例1.0 统计3.2高新技术企业出口额占园区营业收入的比例 1.1 统计3.3技术服务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比例 1.0 统计3.4企业设立的境外分支机构数0.8 统计3.5万人当年新增欧美日注册商标数 1.1 统计3.6万人当年新增欧美日专利授权数 1.1 统计3.7企业累计参与制定产业国际标准数0.9 统计3.8当年内资控股企业的海外直接投资额0.8 统计3.9园区实施人才战略与政策的绩效评价 1.1 调查3.10园区宜居性和城市服务功能的完善程度评价 1.1 定性高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20% 4.1从业人员数增长率 1.1 统计4.2从业人员中硕士和博士占比 1.0 统计4.3企业数量增长率 1.1 统计4.4企业上缴税收总额增长率 1.0 统计4.5企业当年新增投资总额0.8 统计4.6单位增加值综合能耗 1.0 统计4.7园区“政产学研资介用”合作互动与知识产权保护评价0.9 调查4.8园区参与评价工作所报数据的客观性、准确性和1.1 定性完整性评价。

国家、省、市科技指标体系

国家、省、市科技指标体系

目录一、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2014年版)二、江苏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新驱动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2016年版)三、扬州市创新型经济指标体系(2016年)四、2016年度扬州市邗江区、江都区、广陵区、高邮和仪征科技创新指标体系五、开发区公共平台情况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2014年版) 5个一级指标,分别是:创新资源集聚、创新创业环境、创新活动绩效、创新的国际化、创新驱动发展。

5个一级指标下各设5个二级指标,共计25个二级指标,指标体系详见下表。

指标解释(一)创新资源集聚1。

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全时当量:由参加R&D项目人员直接花费在R&D活动上的工作时间.2.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投入与增加值比例: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投入总额/企业增加值。

3.财政科技支出与当年财政支出比例:高新区财政科技拨款/高新区财政总支出。

4.各类研发机构数量:省级和国家级的研发机构数(包括:大学、研究院所、产业技术研究院、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研发机构)。

5。

当年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当年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

(二)创新创业环境1。

当年新增企业数与企业总数比例(采用工商注册口径):每年新增企业数/当年企业总数。

2.各类创新服务机构数量:省级和国家级的创新服务机构数(包括:生产力促进中心、技术转移机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产品检验检测机构).3.企业从业人员中海外留学归国人员所占比重:从业人员中留学归国人员数/年末从业人员总数。

4.科技企业孵化器及加速器内企业数量:科技企业孵化器及加速器内在孵企业数。

5.创投机构当年对企业的风险投资总额:国家高新区吸纳风险投资,支持企业创新创业投资额.(三)创新活动绩效1。

高新技术产业总收入与营业收入比例:高新技术产业营业收入/营业收入.2。

企业100亿元增加值拥有知识产权数量:企业拥有的有效知识产权数(包括:专利,软件著作权,集成电路布图,植物新品种,注册商标等)/增加值*100.3.企业当年完成的技术合同交易额:企业技术引进与技术转让收入。

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评价指标体系

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评价指标体系
1.2千人拥有理工类本科(含)学历以上人数:反映高新区整体的创新型人才环境和素质。
1.3企业万元销售收入中R&D经费支出:反映高新区企业对研发和技术创新的重视程度以及投入能力。销售收入包括企业技术收入和产品销售收入。
1.4千人拥有科技活动经费筹集总额:反映高新区研发和创新的投入能力。
1.5人均规模以下科技型企业直接股权投资:反映高新区创业的旺盛程度;当地支持创业的资本繁荣程度;创业创新项目的商业价值程度;部分反映政府服务和中介服务的有效程度。
2.2单位面积的资产总额
2.3 千人拥有的商标数
2.4 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产品总销售收入的比例
2.5 单位直接投资形成的企业总资产
2.6 万人拥有的上市企业数量
2.7 主导产业集聚度
2.8主导产业首位度
2.9高新技术产业营业总收入占高新区营业总收入的比例
2.10高技术服务业营业总收入占高新区营业总收入的比例
2.2千人拥有科技活动经费筹集总额
2.3千人拥有直接科技活动人数
2.4每千位居民理工本科以上学历
2.5每百万居民的专利授权数
环境支撑
3.1每千居民当地研究生在读人数
3.2城镇人均中小学教育的公共支出
3.3每千人宽带接入数量
1.13对高新区科研机构-企业-政府合作密切程度评价(定性指标):反映高新区的产学研合作情况、知识的流动以及高新区整体运行机制态势。
2.1单位面积营业总收入:反映高新区规模经济的总体发展状态和土地的使用效率。
2.2单位面积的资产总额:反映高新区总的资产规模和密集状态。
2.3千人拥有的商标数:反映高新区知识转化为产品的能力和高新区整体的商业竞争力。
2.8主导产业首位度:反映高新区主导产业在所有国家高新区中该产业的集中程度和重要性。

高新区自主创新能力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

高新区自主创新能力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

1 自主 创 新 能 力
自主创 新 的起 源 可 以 追 溯 到 S HU E E C MP T R
主创 新能力 。他还 指 出 , 自主 创新 能力 应 有 国 家 自主创新 能力 和企业 自主创 新 能力 的区别 。 自主
创新 能力是 多 种 能力 复 合 作 用 的结 果 , 既 包 括 它
中 图分 类 号 :2 3 1 F7 . D I1 .93 ji n 10 —14 .0 0 0 . 3 O :0 3 6 /.s .0 7 4 X 2 1.6 0 0 s
我 国 的科 技 工业 园 区即 高新 技 术开 发 区 ( 简
各 种 能力 的有 机 综 合 』 3 。刘 凤 朝 等 认 为 , 自主
力; 既包括 科技 成果 的创 造能力 , 也包 括 市场 品牌
同样的方式来取代原有企业的这种地位 , 这种创 造 性破 坏过 程推 动 了社会 的发展 。从 经济模 型 角 度 理解 , 新就 是建 立一种 新 的生产 函数 , 创 把从 未
有 过 的关 于生产 要素 和生 产条 件 的新 组合 引入 生 产体 系 中。 我 国学 者对 自主创新 能力 的研究 是从 对技 术
De 201 c. 0
文 章 编 号 :07—14 2 1 )6— 9 4— 4 10 4 X( 00 0 07 0
文献标志码 : A
高新 区 自主 创新 能 力指 标体 系及 评价 模 型
胡树 华 杨洁 左继宏 , ,
(. 1 武汉理工 大学 管理学院 , 湖北 武汉 40 7 ; . 30 0 2 襄樊学院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湖北 襄樊 4 15 4 0 3)
新 的技术 平 台或 改 变核 心 技 术 , 取 得 自主知 识 并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评价指标体系(试行)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评价指标体系(试行)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评价指标体系(试行)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科学技术部•【公布日期】1999.06.29•【文号】•【施行日期】1999.06.2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正文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评价指标体系(试行)(一九九九年六月二十九日科学技术部)一、高新区评价指标编制的原则:1、体现导向性,能起引导高新区发展方向的作用。

要引导高新区充分发挥示范、试验的作用,发展成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基地,21世纪的经济增长点,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示范区,体现开放性效益、示范性效益和导向性效益。

2、按照“三个有利于”的原则,高新区的目标应为(1)产业结构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经济、产业协调发展;(2)实现较快的经济发展和良好的经济效益;(3)发展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力素质的提高;(4)具有科学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水平;(5)社区环境优美,基础设施较完善。

3、突出重点,指标少而精。

评价应定位于绩效(成果)评价,指标的设置应抓住关键,技术创新指标、创业环境指标、经济发展指标、贡献指标和国际化指标是反映高新区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其中技术创新和创业环境是基础,是高新区实现发展和贡献的关键。

各项指标的重要程度通过权重的设置来体现。

4、体现客观、公开、公正、公平。

应制定科学的评价方法、完整的评价体系,建立专家评价制度,编制数学模型,实行计算机管理,评价过程公开、透明,评价的基础数据真实、可靠。

5、以定量指标为主,辅以一定的定性指标。

评价指标尽可能以定量指标为主,但全部采用定量指标也不能完整地反映高新区的绩效,要有一些描述的定性指标。

6、动静结合。

高新区日前仍处于发展初期,指标的设置应实事求是,既评价发展现状,也评价发展速度,并体现阶段性,可根据实际情况适时修改指标体系,报主管部长批准后,用新标准来评价,以适应高新区发展不同阶段的目标要求。

7、体现分类指导。

用统一指标评价,根据需要分类公布评价结果。

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新水平测度指标体系研究

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新水平测度指标体系研究

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新水平测度指标体系研究
闫国庆;孙琪;陈超;仲鸿生;任建雄
【期刊名称】《中国软科学》
【年(卷),期】2008(000)004
【摘要】国家高新区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为国家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创新型国家背景下,国家高新区创新水平提升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国家战略意义.本文在国内外开发区创新水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国家高新区发展实际,构建了国家高新区创新水平测度指标体系.就构建原则、指标选取等相关问题作了重点说明,为国家高新区创新水平的提升提供了一个发展方向上的指引和评价与管理的工具.
【总页数】8页(P141-148)
【作者】闫国庆;孙琪;陈超;仲鸿生;任建雄
【作者单位】浙江万里学院,商学院,浙江,宁波,315100;浙江万里学院,商学院,浙江,宁波,315100;浙江万里学院,商学院,浙江,宁波,315100;浙江万里学院,商学院,浙江,宁波,315100;浙江万里学院,商学院,浙江,宁波,315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24.5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
统计
3.4企业设立的境外分支机构数
0.8
统计
3.5万人当年新增欧美日注册商标数
1.1
统计
3.6万人当年新增欧美日专利授权数
1.1
统计
3.7企业累计参与制定产业国际标准数
0.9
统计
3.8当年内资控股企业的海外直接投资额
0.8
统计
3.9园区实施人才战略与政策的绩效评价
1.1
调查
3.10园区宜居性和城市服务功能的完善程度评价
0.8
统计
2.2服务收入占营业总收入比例
1.1
统计
2.3人均增加值
1.1
统计
2.4高新技术企业数占企业总数比例
1.0
统计
2.5国家级产业服务促进机构数
0.8
统计
2.6万人当年新增的知识产权数(含注册商标)
1.0
统计
2.7万人拥有润率
1.1
统计
2.9从业人员人均工资性收入占人均增加值比例
1.1
定性
高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
20%
4.1从业人员数增长率
1.1
统计
4.2从业人员中硕士和博士占比
1.0
统计
4.3企业数量增长率
1.1
统计
4.4企业上缴税收总额增长率
1.0
统计
4.5企业当年新增投资总额
0.8
统计
4.6单位增加值综合能耗
1.0
统计
4.7园区“政产学研资介用”合作互动与知识产权保护评价
0.9
调查
4.8园区参与评价工作所报数据的客观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评价
1.1
定性
国家高新区评价指标体系(2013修订版)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赋权
来源
知识创造和技术创新能力
30%
1.1万人拥有本科(含)学历以上人数
1.0
统计
1.2企业万元销售收入中R&D经费支出
1.2
统计
1.3国家级研发机构数
0.9
统计
1.4国家级孵化器数
0.8
统计
1.5内资控股企业万人当年新增发明专利授权数
1.1
统计
1.6管委会当年财政支出中对科技的投入额
0.8
统计
1.7人均技术合同交易额
1.0
统计
1.8工业增加值率
1.1
统计
1.9企业利润率
1.1
统计
1.10园区管委会的体制机制创新和有效运作评价
1.0
调查
1.11园区发展符合国家导向评价
1.0
定性
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能力
30%
2.1营业收入超30亿元高新技术企业数
1.1
统计
2.10园区科技金融发展状况评价
1.0
调查
2.11园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创新型集群培育及发展状况评价
1.0
定性
国际化和参与全球竞争能力
20%
3.1海外留学归国人员和外籍常驻人员占从业人员的比例
1.0
统计
3.2高新技术企业出口额占园区营业收入的比例
1.1
统计
3.3技术服务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比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