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用公式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教学设计
2.3用公式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第2课时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为“2.3用公式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第2课时教案,依据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教材,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即:
\(x = \frac{-b \pm \sqrt{b^2 - 4ac}}{2a}\)
2.学会运用求根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当判别式\(b^2 - 4ac\)大于、等于或小于0时的情况讨论。
此外,小组讨论环节中,我发现有的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主题不够感兴趣,或者是在小组中缺乏足够的发言机会。针对这个问题,我计划在组织小组讨论时,更多地关注每个学生的参与情况,鼓励那些比较内向或不确定的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让每个人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
最后,从学生的提问和作业完成情况来看,我感到他们在计算过程中仍存在一些粗心大意的现象。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准确性,我打算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增加一些针对性的计算训练,并教导学生如何进行自我检查和同伴互评,以提高解题的正确率。
其次,判别式的概念及其与方程解的关系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我发现有些学生在判断判别式符号时容易出错,这说明对这个概念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可以通过更多的实例和练习,让学生反复练习判别式的判断,同时强调其在解题过程中的重要性。
在实践活动中,学生们的讨论和实验操作都比较积极,但我也观察到有些小组在解决问题时思路不够清晰。这提示我在未来的活动中,应该更加注重引导学生如何有效地进行问题分析和解决。我可以通过提问和指导,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3.能够熟练运用求根公式求解一元二次方程,并对方程的解进行验证。
本节课将通过具体例题的讲解和练习,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公式法解法,提高解题能力。
2.3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第2课时)-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学案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二章第3节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第2课时)导学案【教学目标】1.理解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2.不解方程,会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判别方程是否有实数根和两个实数根是否相等.教学重点: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教学难点:理解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教学过程】[知识回顾:]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a ≠0)的求根公式是:x =-b ±b 2-4ac 2a(其中b 2―4ac ≥0). 这个公式成立的条件是:b 2―4ac ≥0.那么,有没有b 2―4ac <0的一元二次方程呢?如果有,这样的方程的解的情况又是怎样的?[问题探究:]对于方程x 2-2x +3=0,有a =1,b =-2,c =3,得b 2―4ac =(-2) 2―4×1×3=-8<0,不满足b 2―4ac ≥0的条件,所以该方程不能用求根公式求解.事实上,将方程x 2-2x =―3,配方,得x 2-2x +1=―3+1,即(x -1) 2=-2.∵x 取任何实数时,总有左边=(x -1) 2≥0,而右边=-2<0,∴x 取任何实数时,都不能使(x -1) 2=-2成立,即方程(x -1) 2=-2无实数根.也就是方程x 2-2x +3=0无实数根.[归纳总结,得出结论:]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a ≠0),(1) 当b 2―4ac >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x =-b ±b 2-4ac 2a) (2) 当b 2―4ac =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x 1=x 2=-b 2a) (3) 当b 2―4ac <0时,方程无实数根.由此可知,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a ≠0)的根的情况可以由b 2―4ac 来判定.我们把b 2―4ac 叫做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a ≠0)的根的判别式,通常用“△”(读:delta )来表示.[例1]不解方程,判断下列方程的根的情况:(1) 2x 2+5=7x ; (2) 4x (x -1)+1=0; (3) (x +1)(4x +1)=2x .[跟踪练习1]1.不解方程,判断下列方程的根的情况:(1) 5x 2+x =7; (2) 25x 2+20x +4=0; (3) x 2-2x +3=0.[例2]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k-1) x 2+2x-2=0有两个不相等实数根,求k的取值范围.[跟踪练习2]1.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2x+m=0无实数根,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A.m<1B.m≥1C.m≤1D.m>12.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kx-2=0根的情况是()A.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B.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C.没有实数根D.不能确定3.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2k-1)x+k2+3=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实数k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4.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kx2-2(k+1)x+k-1=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求k的取值范围;5.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k-2)x2-2kx+k=6有两个实数根,求k的取值范围;[本课知识、方法总结:]1.我们把b2-4ac叫做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的判别式,记作:△=b2-4ac,(1)当△>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即x1=-b+b2-4ac2a,x2=-b―b2-4ac2a;(2)当△=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即x1=x2=-b2a.(3)当△<0时,方程无实数根.反过来也成立.[拓展延伸:]1.某农场要建一个长方形的养鸡场,鸡场的一边靠墙(墙长25m),另三边用木栏围成,木栏总长40m.(1) 鸡场的面积能达到180m2吗?(2) 鸡场的面积能达到200m2吗?(3) 鸡场的面积能达到250m2吗?如果能,请你给出设计方案;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提示:设平行于墙的一边为x m)答案例1(1)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3)方程没有实数根;[跟踪练习1]1.(1)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3)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例2 解:根据题意,得⎩⎨⎧△=4-4×(-2)×(k -1)>0k -1≠0 解得k >12且k ≠1. [跟踪练习2]1.D2.A3.k <-1144.k 的取值范围是k >-13且k ≠0. 5.k 的取值范围是k ≥32且k ≠2. [拓展延伸:]1.解:设平行于墙的一边长为x 米,则垂直于墙的一边长为40-x 2米,鸡场的面积为x ·40-x 2平方米. (1)当x ·40-x 2=180时,解得 x 1=20-210,x 2=20+210(不合题意,舍去).∴鸡场的面积能达到180m 2,此时鸡场平行于墙的一边长为(20-210)米,垂直于墙的一边长为(10+2010)米.(2)当x ·40-x 2=200时,解得 x 1=x 2=20.∴鸡场的面积能达到200m 2,此时鸡场平行于墙的一边长为20米,垂直于墙的一边长为10米.(3)当x ·40-x 2=250时,整理,得 x 2-40x +500=0.∵△=1600-4×1×500<0,∴该方程没有实数根.∴鸡场的面积不能达到250m 2.。
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教案
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教案教案标题: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教案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和性质。
2. 学生能够运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3. 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时长:2个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1. 导入(5分钟):- 引入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让学生回顾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 提问:一元二次方程与一元一次方程有什么区别?2. 理论讲解(15分钟):- 介绍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2 + bx + c = 0。
- 解释方程中各项的含义,并强调a ≠ 0。
- 解释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概念。
3. 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25分钟):- 推导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公式:x = (-b ± √(b^2 - 4ac)) / (2a)。
- 通过示例演示如何运用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
- 强调解方程时需注意判别式(b^2 - 4ac)的正负。
4. 练习(10分钟):- 分发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解决一元二次方程。
- 鼓励学生提问并解答他们的问题。
第二课时:1. 复习(5分钟):- 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回答一些相关问题。
2. 实际问题应用(20分钟):- 提供一些实际问题,例如:求解抛物线的焦点、求解物体自由落体的时间等。
- 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并运用公式法解决。
3. 拓展(10分钟):- 提出一些拓展问题,例如:如何解决a = 0的情况、如何解决无理数解的情况等。
- 鼓励学生思考并给予适当的提示。
4. 总结(10分钟):- 归纳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重点强调公式法的应用。
- 总结学生在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教学资源:1. 教材:包含一元二次方程的教材章节。
2. 练习题:包含一元二次方程的练习题,涵盖不同难度和应用场景。
评估方法:1. 课堂练习:通过学生在课堂上解决练习题的表现来评估他们对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掌握程度。
2. 实际问题应用:通过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表现来评估他们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的能力。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3用公式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课程设计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3用公式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课程设计一、设计背景一元二次方程是初中数学中重要的一章内容,对于学生而言,熟练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有助于提高数学素养。
但是,对于公式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学生可能会存在一些困难,在这里我们推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用公式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课程设计。
二、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本课程设计,学生将掌握使用公式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概念,掌握基本的求解方法;•掌握一元二次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内容1. 一元二次方程基本概念•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一元二次方程的标准形式;•一元二次方程的常见求解方法。
2. 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使用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求解一元二次方程。
3.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题目讲解。
四、教学方法•通过讲解的方式教授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概念;•通过讲解的方式详解公式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具体步骤;•通过题目讲解的方式演示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通过课堂练习的方式加强学生的记忆和巩固。
五、教学步骤1. 导入环节本节课主要内容为用公式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
首先,可以通过举例子的方式介绍一元二次方程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引起学生们的兴趣。
2. 正文环节(1)一元二次方程基本概念可以先介绍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一些基本的概念和表示方法,如下:•一元二次方程:形如ax2+bx+c=0的方程,其中a,b,c均为实数,且a e0。
•标准形式:ax2+bx+c=0,其中a,b,c均为实数,且a e0。
(2)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介绍公式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具体步骤:•先计算b2−4ac的值,记为 $\\Delta$;•如果 $\\Delta<0$,则该方程无实数解;•如果 $\\Delta>0$,则该方程有两个实数解:$x_1=\\frac{-b+\\sqrt{\\Delta}}{2a}$ 和 $x_2=\\frac{-b-\\sqrt{\\Delta}}{2a}$;•如果 $\\Delta=0$,则该方程有唯一的实数解:$x=\\frac{-b}{2a}$。
2.3 用公式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教案
二、教学任务分析 公式法实际上是配方法的一般化和程式化, 然后再利用总结出来的用公式法 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能更加便利地求解一元二次方程。 所以本节课首先要对上 节课配方法的运算熟练, 在此基础上再进行一般规律性的探求——推导求根公式, 最后,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三、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能够正确的推导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总结用公式法解一 元二次方程的步骤,并在探求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意识和合情推理能力。 2. 通过正确、熟练的使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并能够根据方程的系 数,判断出方程的根的情况,培养学生观察和总结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算 能力。 3.通过在探求公式和总结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数学语 言表达能力。
b b 2 4ac a 2ab bLeabharlann 2 4ac x a 2a3
x
b b 2 4ac 2a
问题 4:如果 b2-4ac<0 时,会出现什么问题?(方程无解) 问题 5:如果 b2-4ac=0 呢?(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板书重要结论 1: 对于一元二次方程 ax2+bx+c=0(a≠0),当 b2-4ac≥0 时,它的根是:
∴
即:x1=9,
x2=-2
x
40 1 2 4 2
1
即:x1=x2=2 (3)x2-2x+3=0 解:a=1,b=-2,c=3 ∵b2-4ac=(-2)2-4×1×3=-8﹤0 ∴方程无解
4
3.提出问题: b2-4ac 的值对方程根的情况有什么影响呢? 当 b2-4ac﹥0 时, 方程的根的情况又如何呢? (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当 b2-4ac=0 时,方程的根的情况如何呢?(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当 b2-4ac﹤0 时,方程的根的情况又如何呢? (方程没有实数根) 因为一元二次方程 ax2+bx+c=0(a≠0)的根的情况由 b2-4ac 的值决定着, 所以 我们将 b2-4ac 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 板书重要结论 2: 对于一元二次方程 ax2+bx+c=0(a≠0) 当 b2-4ac﹥0 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当 b2-4ac=0 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当 b2-4ac﹤0 时,方程没有实数根 由此可知,一元二次方程 ax2+bx+c=0(a≠0)的根的情况可由 b2-4ac 来判定, 我们把 b2-4ac 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x2+bx+c=0(a≠0)的根的判别式,通常用希腊字 母“△”来表示。 活动目的: 由学生亲身经历公式的推导过程,只有学生经历了这一过程,他们才能发现 问题、汲取教训、总结经验,形成自己的认识.在集体交流的时候,才能有感而 发。
数学《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教案
数学《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二次方程的概念和基本形式。
2.掌握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和方法。
3.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1.理解二次方程的本质。
2.掌握公式法解二次方程的方法。
教学准备:1.黑板、粉笔、草稿纸、尺子等。
2.教学课件和教学视频。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新知二次方程概念及基本形式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关于方程的知识,存在的意义是什么?2.初步定义二次方程:含有未知数的二次方的方程被称为二次方程。
3.请同学们熟悉二次方程的基本形式:ax²+bx+c=0 (其中a≠0)Step 2 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1. 引导同学们发掘出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公式-x1=-b+√(b²-4ac)/2a,x2=-b-√(b²-4ac)/2a。
2.解释公式的含义:通过计算,我们可以求出二次方程的两个解,也就是方程的两个根。
3.请同学们举例说明如何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4.当 b²-4ac=0 时,x1=x2=-b/2a,这个式子大家应该知道,它的意思是“根相等”,请举例说明。
Step 3 通过例题训练能力1.请同学们分组,自行完成以下二次方程的求解:[1] x²-5x+6=0;[2] 3x²-5x+2=0;[3] 5x²-2x-1=0。
2.请同学们互相交流讨论,然后用课本提供的答案核对。
Step 4 课堂总结1.请同学们谈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理解,以及对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有哪些拓展和应用。
2.出示题目:已知一个矩形长和宽均为a,若面积为S,请问矩形的对角线长是多少?3.引导同学们思考,建立方程并通过解方程来得出答案。
Step 5 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题。
2.自行选择几个实际问题,建立相关方程并通过解方程来得出答案。
3.扩展阅读本章相关内容,为下一次课的学习做准备。
届九年级数学上册 23 用公式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新版北师大版
用公式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二)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已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等内容;已经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成数与代数问题的过程及一元二次方程的建模过程;学习了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掌握了数与代数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和一定的运算技能。
这些为本节进一步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提供了基础。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学生在七年级和八年级中有过方案设计的经历,经历了很多合作学习的过程,具有了一定的合作学习的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这些也构成了本课任务完成的活动经验基础。
二、教学任务分析体会方程是刻列出方程;课程标准对方程的要求是: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本节主要检验结果是否合理。
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能根据具体的实际意义,因此设计了一个方案设计比较枯燥,为了巩固解方程的方法,同时考虑到单纯的式的训练,)通过一(1:活动,需要自行设计方案,因此需要适度的建模,为此制定本课时教学目标是巩固解一元体会方程的解必须符合实际意义,增强用数学的意识,元二次方程的建模过程,通过设计方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展示自己驾驭数学去解决实际(2)二次方程的方法;问题的勇气、才能及个性。
三、教学过程分析整个教学过程共分七个环节进行。
第一环节:知识回顾;第二环节:情境引入;第三环节:方案设计;第四环节:问题解答;第五环节:学以致用;第六环节:反思归纳;第七环节: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知识回顾活动内容:你能举例说明什么是一元二次方程吗?它有什么特点?怎样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怎样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活动目的: 1帮助学生回忆一元二次方程及其解法,为后面说明设计方案的合理性作铺垫。
第二环节:情境引入活动内容:师提出问题:现在我遇到这样的问题,看大家能否帮我解决?并使花园所占面积为荒要建造一个花园,,宽为12m的矩形荒地上,在一块长为16m 地面积的一半。
你觉得这个方案能实现吗?若可以实现,你能给出具体的设计方案吗?活动目的:成为学生真正以同学生平等的身份提出问题,以情境引入课题,改变教师的权威地位,使学生真正成为意义上的合作者。
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教学设计
21.2.2公式法理解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推导过程,了解公式法的概念,会熟练应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复习具体数字的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法的解题过程,引入ax2+bx+c=0(a≠0)的求根公式的推导,并应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重点求根公式的推导和公式法的应用.难点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推导.一、复习引入1.前面我们学习过解一元二次方程的“直接开平方法”,比如,方程(1)x2=4 (2)(x-2)2=7提问1 这种解法的(理论)依据是什么?提问 2 这种解法的局限性是什么?(只对那种“平方式等于非负数”的特殊二次方程有效,不能实施于一般形式的二次方程.)2.面对这种局限性,怎么办?(使用配方法,把一般形式的二次方程配方成能够“直接开平方”的形式.)(学生活动)用配方法解方程2x2+3=7x(老师点评)略总结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学生总结,老师点评).(1)先将已知方程化为一般形式;(2)化二次项系数为1;(3)常数项移到右边;(4)方程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的一半的平方,使左边配成一个完全平方式;(5)变形为(x+p)2=q的形式,如果q≥0,方程的根是x=-p±q;如果q<0,方程无实根.二、探索新知用配方法解方程:(1)ax2-7x+3=0 (2)ax2+bx+3=0如果这个一元二次方程是一般形式ax2+bx+c=0(a≠0),你能否用上面配方法的步骤求出它们的两根,请同学独立完成下面这个问题.问题:已知ax2+bx+c=0(a≠0),试推导它的两个根x1=-b+b2-4ac2a ,x2=-b-b2-4ac2a(这个方程一定有解吗?什么情况下有解?)分析:因为前面具体数字已做得很多,我们现在不妨把a,b,c也当成一个具体数字,根据上面的解题步骤就可以一直推下去.解:移项,得:ax2+bx=-c二次项系数化为1,得x2+bax=-ca配方,得:x2+bax+(b2a)2=-ca+(b2a)2即(x+b2a )2=b2-4ac4a2∵4a2>0,当b2-4ac≥0时,b2-4ac4a2≥0∴(x+b2a )2=(b2-4ac2a)2直接开平方,得:x+b2a=±b2-4ac2a即x=-b±b2-4ac2a∴x1=-b+b2-4ac2a,x2=-b-b2-4ac2a由上可知,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由方程的系数a,b,c而定,因此:(1)解一元二次方程时,可以先将方程化为一般形式ax2+bx+c=0,当b2-4ac≥0时,将a,b,c代入式子x=-b±b2-4ac2a就得到方程的根.(2)这个式子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3)利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公式法.公式的理解(4)由求根公式可知,一元二次方程最多有两个实数根.例1 用公式法解下列方程:(1)2x2-x-1=0 (2)x2+1.5=-3x(3)x2-2x+12=0 (4)4x2-3x+2=0分析: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首先应把它化为一般形式,然后代入公式即可.补:(5)(x-2)(3x-5)=0三、巩固练习教材第12页练习1.(1)(3)(5)或(2)(4)(6).四、课堂小结本节课应掌握:(1)求根公式的概念及其推导过程;(2)公式法的概念;(3)应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1)将所给的方程变成一般形式,注意移项要变号,尽量让a>0;2)找出系数a,b,c,注意各项的系数包括符号;3)计算b2-4ac,若结果为负数,方程无解;4)若结果为非负数,代入求根公式,算出结果.(4)初步了解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五、作业布置教材第17页习题4,5.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教学反思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是学生在学习配方法后,进一步探究学习的一种适用性强,应用较为广泛的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是每位学生通过学习完全可以掌握的一种方法,因此在教材处理上,教学方法的选择上都有一定难度,同时也是这节是否可以成功的先决条件,针对班级的实际情况和教材内容的特点,我在本课教学实施的过程中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先学后教的方式,整体感觉学生参与度较广,本节课目标基本完成,学生能够熟练掌握。
用公式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教学设计
课题 2.3用公式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课时1课时上课时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求根公式的推导过程;(2)使学生能熟练地运用公式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2.过程与方法(1)通过由配方法推导求根公式,培养学生推理能力和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2)结合使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的练习,培养学生运用公式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培养学生解方程的能力,使学生解方程的能力得到切实的提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验到所有一元二次方程都能运用公式法去解,形成全面解决问题的积极情感,感受公式的对称美、简洁美,产生热爱数学的情感.教学重难点重点:(1)掌握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2)熟练地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难点: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教学活动设计复备课堂导入用配方法解下列方程:(1)2x2+3=7x;(2)3x2+2x+1=0.要求用配方法求解,并写出配方法的一般步骤.学生板演解题过程.探索新知合作探究自学指导你能用配方法解一般形式的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吗?学生尝试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两名学生当堂板演.板演完成后,让其他学生纠错,得到正确答案x=-b±√b2-4ac2a.合作探究提问,引发学生思考:经过化简、移项、配方、变形,我们将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转化成了x+b2a2=b2-4ac4a2,此时可以直接开平方吗?需要注意什么?等号右边的值有可能为负吗?说明什么?小组交流、讨论,达成共识,最终总结出:只有在b2-4ac≥0时,原方程才有实数解,解的多少与方程ax2+bx+c=0(a≠0)中a,b,c 的大小有关,只要将a,b,c 的值代入公式x=-b±√b 2-4ac2a就得到了方程的解,这个公式就称为“求根公式”.利用这个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就叫做公式法. 课件出示例题:【例】 解方程:(1)5x 2-4x-12=0;(2)4x 2+1=4x.例题讲解后,让学生根据例题自己总结出用求根公式解方程的一般步骤, 指名让学生来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出“五步法”: 步骤一:把方程化成一般形式; 步骤二:写出a,b,c 的值; 步骤三:求出b 2-4ac 的值; 步骤四:代入求根公式x=-b±√b 2-4ac2a(a ≠0,b 2-4ac ≥0);步骤五:写出方程的解.探索新知 合作探究 教师指导 1.易错点:(1)不能主动意识到只有当b 2-4ac ≥0时,两边才能开平方; (2)两边开平方,忽略取“±”. 2.归纳小结: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 2+bx+c=0(a ≠0),式子b 2-4ac 叫做方程ax 2+bx+c = 0(a ≠0)根的判别式,通常用字母 “Δ” 表示。
《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教案设计
《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o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ax^2 + bx + c = 0 (a ≠ 0)。
o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并能正确应用公式求解。
2.过程与方法:o通过实例演示和练习,学会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o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o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o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掌握求根公式的应用。
●教学难点:正确识别方程系数并代入求根公式。
教学准备●黑板或多媒体教学设备●一元二次方程的例子和练习题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回顾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和一般形式。
●提问学生:我们之前学过哪些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如因式分解法)●指出本节课要学习的新方法——公式法。
二、讲授新课(15分钟)1.介绍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o x = [-b ±√(b^2 - 4ac)] / (2a)o强调公式中各部分的含义和来源。
2.演示如何使用求根公式:o选择一个典型的一元二次方程(如 x^2 - 5x + 6 = 0)作为例子。
o引导学生识别方程的系数 a, b, c。
o代入求根公式,逐步计算。
o得出方程的解,并验证解的正确性。
3.讲解公式的适用条件:o强调公式适用于所有一元二次方程,但需注意 b^2 - 4ac 的值决定了方程的根的性质(实数根或复数根)。
三、课堂练习(10分钟)●分发练习题,让学生尝试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提问学生,让他们分享解题思路和答案。
四、总结提升(5分钟)●总结求根公式的应用要点。
●强调在解题过程中要注意的细节和常见错误。
●提出拓展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用公式法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五、布置作业(5分钟)●布置相关练习题,要求学生课后完成。
●提醒学生注意解题步骤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教学反思●课后反思教学过程,评估学生的掌握情况。
九年级数学上册《用公式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教案、教学设计
难点:判断根的情况,并解释其对应的实际意义。
3.重点:培养学生运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难点:将复杂问题简化为一元二次方程,并进行有效求解。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结合生活实例,如抛物线运动、面积计算等,引入一元二次方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组研究题:选取一个话题,小组合作研究一元二次方程在该话题中的应用,并准备课堂分享。
作业布置时,我会强调以下几点:
-作业量适中,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和练习。
-鼓励学生独立完成作业,遇到困难时可以寻求同学或老师的帮助。
-强调作业的完成质量,要求学生书写规范,步骤清晰。
-鼓励学生在作业中展现自己的思考过程,包括解题思路、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案。
-对作业进行及时反馈,指导学生改正错误,提高解题能力。
-探究题:给定一个开放性问题,要求学生通过建立和求解一元二次方程来探究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案。
-拓展题:鼓励学生探索一元二次方程在其他学科领域的应用,如经济学、生物学等。
4.小组合作题:这类题目要求学生在课后小组合作完成,旨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小组讨论题:小组共同讨论一元二次方程的实际应用案例,并撰写总结报告。
4.巩固练习,提高解题能力:
设计不同难度的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分层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提高。
5.课堂小结,强化重点:
通过对本节课内容的总结,强调一元二次方程公式法的求解步骤、根的判别式等关键知识点。
6.拓展延伸,提高素养:
将一元二次方程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如几何图形、物理运动等,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解一元二次方程——公式法--教学设计
人教版 初中数学 九年级上册§21.2.2解一元二次方程——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公式法》教学设计一、内容和内容解析:本节是在学生掌握了直接开平方法、配方法基础上,完成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推导.在推导求根公式的过程中,从)0(02≠=++a c bx ax 到()p n x =+2,是配方法求解方程的推广,体现了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而推导的结果,是将求解方程的配方过程转化为代数式求值过程,体现了化归思想.公式法是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一般形式的结果,直接适用于所有的一元二次方程,正是这抽象的一般形式才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教学重点:理解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推导过程;使用公式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 教学难点:运用分类讨论正确推导求根公式,突破分式的开平方运算.二、目标和目标解析:1. 经历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的推导过程,应用化归思想把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转化为()p n x =+2的形式,实现从“二次”方程降为“一次”方程,体会转化、分类、类比的数学思想.2. 通过推导求根公式,培养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推理能力,感受了数学公式的简洁美、对称美.3. 掌握公式结构,会运用求根公式进行求解一元二次方程.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学生通过之前直接开平方法、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学习,对于降次化归的理论依据(开平方)以及基本思路(将一元二次方程降次求解)已比较熟悉.根据已有的调查,普通初三学生在用配方法解方程()200ax bx c a ++=≠,结果仅有约为7.5%推导过程完全正确,而83.6%的错误都是出在未对代数式24b ac -进行分类讨论.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在教学中运用类比方法,通过求解两个具体的一元二次方程,以此复习巩固配方法,再用配方法把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转化为()p n x =+2,为用配方法推导求根公式作好准备.由于对根的判别式的分类讨论及其代数式的运算复杂,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注重引导分析,层层推进,推导过程中字母、符号多,分式运算复杂,让学生自己先推导,再小组讨论完善推导过程,经过多次思维碰撞,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公式,同时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五、教学流程展示:用配方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1)0742=--x x (2)2470x x -+= 从数到式,用配方法求解:20(0)ax bx c a ++=≠问题1:能否直接进行开平方运算?222424b b ac x a a -⎛⎫+=⎪⎝⎭问题2:2244b aca -分式一定是非负数吗?剖析公式:1.公式之美——求根公式包含初中阶段学过的所有运算;2.公式实质——把配方法化归为代数式求值求解一元二次方程;3.根的判别式——由24b ac -的值正、负或为零可以判断根的情况.六、教学过程设计:2.以填空的形式帮20b 4a ac ≠∴-所以只讨论的非负性12211,211x x =+=-242(4)4421211b b ac x a-±-=--±=⨯=±七、目标检测设计:预计时间 (分)教学内容教师活动 学生 活动 设计意图15学以致用,深化认识 1.不解方程判断下列方程根的情况(1) 2470x x --= (2)2470x x -+= 2.用公式法解方程 (1) 222210x x -+= (2) 2351x x x -=+ (3) 2178x x +=3. 用流程图梳理公式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4.课堂测试反馈 (1)填空: ①方程21304x x --= 有_______实数根.②方程248411x x x ++=+根的判别式结果为______,方程_______实数根.(2)解下列方程 ①2460x x -= ②(24)58x x x -=-要求学生使用公式法求解各类一元二次方程: 解:(1)a=1,b=-4,c=-7 △=24b ac -=2(4)41(7)--⨯⨯-=44>0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数根:流程图展示用公式法求根的过程,再次深化公式法的本质就是代数式求值的过程.会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会正确使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1.在用公式法求解方程的过程中,深化学生对求根公式的认识,体会公式法的实质就是代数式求值的过程.而例题1正是复习引用的题目,凸显根的判别式的意义,也是公式法解方程关键的第一步.2.规范学生使用公式法求解的步骤,这也是正确求解方程的要求.通过课堂测试,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
《用公式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第2课时示范课教学设计【数学九年级上册北师大】
《用公式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教学设计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1.通过对学校荒地改造方案的设计,体会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性.2.学会建立一元二次方程模型解决有关面积的问题.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熟练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4.能从题意中分析具体问题情境,发展学生逻辑推理核心素养能力.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分析各图形面积之间的关系,找出等量关系,建立方程模型.难点: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的合理性,对方程的解进行恰当的取舍.三、教学用具电脑、多媒体、课件、教学用具等四、教学过程设计想一想,你会怎么设计这片荒地?看一看:下面几位同学的设计方法是否合理?小明的设计方案:如右图所示.其中花园四周小路的宽都相等.通过解方程, 得到小路的宽为2m或12m.解:设小路的宽为x m, 根据题意得:即x2- 14x + 24 = 0.解方程得x1 = 2 , x2 = 12.将x =12 不符合题意舍去.所以小路的宽为2m.结论:小明的这样设计是可行的,但是结果不能取小路的宽为12m.小亮的设计方案:如右图所示.其中花园每个角上的扇形都相同.问题:你能帮小亮计算一下这个扇形的半径是多少吗?解:设扇形半径为 x m, 根据题意得:216122x ⨯π=, 即 πx 2= 96.解方程得 x 1 =96 5.5≈π,x 2 =96-π(舍去). 所以扇形半径约为5.5m. 结论:小亮的设计方案是可行的. 小颖的设计方案:如右图所示.其中花园是两条互相垂直的小路,且它的宽都相等.问题:你能帮小颖计算一下图中x 吗? 解:设小路的宽为 x m, 根据题意得:()()161216122x x ⨯--= 即x 2 - 28x + 96 = 0. 解方程得x 1 = 4 , x 2 = 24, x =24 不符合题意舍去. 所以小路的宽为4m.结论:小颖的设计方案是可行的. 【延伸】思考:你还有其他的设计方案吗? 预设:其他的设计方案:其他的设计方案不止这4种,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只要合理即可.并让学生试着自己验证这些方案的合理性?【典型例题】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先独立思考,解答.然后再在小组内交流探讨,如遇到有困难的学生适当点拨,最终教师展示答题过程.例如图,在一块长为92m ,宽为60m 的矩形耕地上挖三条水渠,水渠的宽都相等,水渠把耕地分成面积均为885m2的 6 个矩形小块,水渠应挖多宽?分析:动画演示:设水渠宽为x m,将所有耕地的面积拼在一起,变成一个新的矩形,长为(92 – 2x )m, 宽(60 -x)m.解:设水渠的宽应挖x m .(92-2x)(60 -x)= 6×885教师给出练习,随时观察学生完成情况并相应指导,最后给出答案,根据学生完成情况适当分析讲解.1.在一幅长90 cm、宽40 cm 的风景画的四周外围镶上一条宽度相同的金色纸边,制成一幅挂图,如果要求风景画的面积是整个挂图面积的72%,那么金边的宽应该是多少?2.某农场要建一个长方形的养鸡场,鸡场的一边靠墙(墙长25 m),另三边用木栏围成,木栏长40 m.(1)鸡场的面积能达到180 m2吗?能达到200 m2吗?(2)鸡场的面积能达到250 m2吗?3.如图,圆柱的高为 15 cm ,全面积(也称表面积) 为 200 π cm 2,那么圆柱底面半径为多少?答案:1.解:设金色纸边的宽度是 x cm .()()409090240272%x x ⨯=++ 解得x 1=-70(舍去),x 2=5 所以,金色纸边的宽度是 5cm . 2.解: (1)设鸡场的宽为x m .由题意,得40 - 2x > 0,40 - 2x ≤ 25, 解得:7.5 ≤ x < 20.当鸡场的面积为180 m 2时,列方程得:x (40-2x )=180, 解得()121010,1010x x =+=-舍去, 即鸡场宽为 (1010+) m 时,鸡场面积达到 180 m 2.当鸡场的面积为200 m 2时,列方程得: x (40-2x )=200,解得 x 1=x 2=10.即鸡场宽为 10 m 时,鸡场面积达到 200 m 2. (2)当鸡场的面积为250 m 2时,列方程得:x (40-2x )=250,方程无解. 即鸡场面积达不到 250 m 2. 3.解: 设圆柱底面半径为 r cm .2πr 2+15×2πr = 200π 解得 r 1=-20(舍去),r 2=5. 所以,圆柱底面半径为 5 cm .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教科书第45页题2.6 第4题。
利用公式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教案
利用公式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教案。
公式法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种方法,它的基本思想是根据已知的参数,套用一定的公式求解。
下面就是一份利用公式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教案,帮助初学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方法。
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和基本形式。
2、掌握利用公式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和方法。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掌握利用公式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和方法。
三、教学难点: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并根据公式求解。
四、教学过程1、引入老师出一道例题,让学生思考如何解决下列问题:小明买了一些苹果,花费了10元。
如果苹果的单价是1元,小明应该买多少个苹果?2、概念讲解引导学生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和基本形式,即a×x^2 + b×x + c = 0。
3、公式推导利用代数学知识,推导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即x1 = (-b + √(b^2-4ac)) / 2ax2 = (-b - √(b^2-4ac)) / 2a4、公式应用结合具体的例题,引导学生利用公式法解决一元二次方程问题。
例1:求解 x^2 + 3x + 2 = 0。
解:a = 1, b = 3, c = 2,带入求根公式,得到x1 = (-3 + √(3^2 - 4×1×2)) / 2×1 = -1x2 = (-3 - √(3^2 - 4×1×2)) / 2×1 = -2因此,方程的解为 x1 = -1, x2 = -2。
例2:小明买了一些苹果,花费了10元。
如果苹果的单价是1元,小明应该买多少个苹果?解:设小明买了 x 个苹果,根据题意可得出一元二次方程:x^2 + x - 10 = 0根据求根公式,得到x1 = (-1 + √(1^2+4×1×10)) / (2×1) = 2x2 = (-1 - √(1^2+4×1×10)) / (2×1) = -5因此,小明应该买2个苹果。
用公式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教案
《用公式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经历探究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过程,发展推理能力,积累活动经验.2、能正确、熟练地使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提高综合运算能力.3、会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判别方程的根的情况.4、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2、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判断方程根的情况.难点: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推导过程.三、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用配方法解下列方程:(1)x2-7x-18=0(2)4x2+1= 4x (3)3x2+4x +5= 0由学生按要求在学案上完成.〈二〉导入新课:在这两天的学习中有的同学说有的一元二次方程用用配方法解太麻烦了,有没有比较简单的一种解法呢?我们发现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都是相同的,这其中有没有什么公式呢?答案是肯定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板书课题)<三>新课讲解:➢推导公式:由学生在学案上完成.教师巡查指导,有重点地让学生展示。
教师强调开方的过程。
在黑板上演示,完成后让学生自己完成学案。
学生展示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第一步是把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一般形式,从而确定a、b、c的值,然后在b2-4ac≥0的前提下代入求根公式,求得方程的解.板书公式.➢例题解析:在黑板上完成例1: x2-7x-18=0注意书写规范,做为标准让学生参考.让学生在学案上完成其余两个例题.展示学生的学案,师生共同评析.➢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从刚才解方程的过程和结果来看,你认为一元二次方程的根有几种情况?是由什么来决定的?怎样决定的?由学生在学案上完成,学生展示,教师板书,强调这里b2-4ac的值和方程的根的情况是相互的.<四>随堂练习:完成课本P43随堂练习1、2题,学生展示.<五>课堂小结:由学生在学案上完成.1、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用_________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当__________≥0时,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第一步是,从而确定a、b、c的值.然后在_________的前提下,把a、b、c 的值代入求根公式从而求得方程的解.2、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是____________,它和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关系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生展示.<六>巩固提升如果有时间的话,让学生完成,没有时间的话,就作为课后作业.1、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02.2=+-m x x 没有实数根,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 )A .m<lB .m>-1C .m>lD .m<-12、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 04)2(2=+++k x k kx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则k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关于x 的方程2210x kx k ++-=的根的情况描述正确的是( )A . k 为任何实数,方程都没有实数根B . k 为任何实数,方程都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C . k 为任何实数,方程都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D. 根据 k 的取值不同,方程根的情况分为没有实数根、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和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三种<七>布置作业:习题2.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一元二次方程3.用公式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一)横山县第三中学柳金帛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认识了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2+bx+c=0(a≠0),并且已经能够熟练地将一元二次方程化成它们的一般形式;在上一节课的基础上,大部分学生能够利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但仍有一部分认知较慢、运算不扎实的同学不能够熟练使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学生已经具备利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经验;学生通过《规律的探求》、《勾股定理的探求》、《一次函数的图像》中一次函数增减性的总结等章节的学习,已经逐渐形成对于一些规律性的问题,用公式加以归纳总结的数学建模意识,并且已经具备本节课所需要的推理技能和逻辑思维能力.二、教学任务分析公式法实际上是配方法的一般化和程式化,然后再利用总结出来的公式更加便利地求解一元二次方程。
所以首先要夯实上节课的配方法,在此基础上再进行一般规律性的探求——推导求根公式,最后,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其中,引导学生自主的探索,正确地导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之一;正确、熟练地使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解方程,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算能力是本节课的另一个重点和难点。
为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①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够正确的导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并在探求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意识和合情推理能力。
②能够根据方程的系数,判断出方程的根的情况,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和总结的能力.③通过正确、熟练的使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算能力。
④通过在探求公式过程中同学间的交流、使用公式过程中的小技巧的交流,进一步发展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三、教学过程分析本课时分为以下五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回忆巩固;第二环节:探究新知;第三环节:巩固新知;第四环节:收获与感悟;第五环节: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回忆巩固活动内容:①用配方法解下列方程:(1)2x 2+3=7x (2)3x 2+2x+1=0全班同学在练习本上运算,可找位同学上黑板演算②由学生总结用配方法解方程的一般方法:第一题: 2x2+3=7x解:将方程化成一般形式: 2x2-7x +3=0两边都除以一次项系数:2 023272=+-x x配方:加上再减去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 0231649)47(2722=+-+-x x即: 01625)47(2=--x1625)47(2=-x 两边开平方取“±” 得: 4547±=-x4547±=x 写出方程的根 ∴ x1=3 , x2=21第二题: 3x2+2x+1=0解:两边都除以一次项系数:3031322=++x x 配方:加上再减去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 02391)31(3222=+-++x x即: 01825)31(2=++x1825)31(2-=+x ∵01825<-∴原方程无解活动目的:(1)进一步夯实用配方法解方程的一般步骤.在这里相对于书上的解题方法作了小小的改动:没有把常数项移到方程右边,而是在方程的左边直接加上再减去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与以后二次函数一般式化顶点式保持一致。
(2)选择了一个没有解的方程,让学生切实感受并不是所有的一元二次方程在实数范围内都有解。
(3)教师还可以根据上节课作业情况,选学生出错多的题目纠错、练习. 活动的实际效果:通过对旧知识的回顾,学生再次经历了配方法解方程的全过程,由于是旧知识,学生容易做出正确答案,并获得成功的喜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唤醒学生的思维,为后面的探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二环节 探究新知(1)活动1:自主推导求根公式。
提出问题:解一元二次方程:ax 2+bx+c=0(a ≠0)学生在演算纸上自主推导、并针对自己推导过程中预见的问题在小范围内自由研讨。
最后由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得出求根公式.解:两边都除以一次项系数:a 02=++ac x a b x问:为什么可以两边都除以一次项系数:a答:因为a ≠0配方:加上再减去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4)2(2222=+-++a c a b a b x a b x 即: 044)(222=--+a ac b a b x 22244)(a ac b a b x -=+ 问:现在可以两边开平方吗?答:不可以,因为不能保证 04422≥-a ac b 问:什么情况下 04422≥-a ac b 学生讨论后回答:答: ∵ a ≠0∴ 4a 2>0 要使04422≥-a ac b 只要 b 2-4ac ≥0即可∴当b 2-4ac ≥0时,两边开平方取“±” 得: 2244a ac b a b x -±=+ aac b a b x 242-±=+ aac b a b x 242-±-= aac b b x 242-±-= 问:如果b 2-4ac<0时,会出现什么问题?答:方程无解如果b 2-4ac=0呢?答;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活动目的:学生能否自主推导出来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由学生亲身经历公式的推导过程,只有经历了这一过程,他们才能发现问题、汲取教训、总结经验,形成自己的认识.在集体交流的时候,才能有感而发。
活动的实际效果:学生的主要问题通常出现在这样的几个地方:(1)04)2(2222=+-++ac a b a b x a b x 中a c a b +-224运算的符号出现错误和通分出现错误 (2)不能主动意识到只有当b 2-4ac ≥0时,两边才能开平方(3)两边开平方,忽略取“±”。
大部分学生需要在教师的帮助下,才能完善公式的推导。
(2)活动2:归纳总结公式法定义和根的判别式。
第三环节:巩固新知活动内容:1、判断下列方程是否有解:(学生口答)(1) 2x 2+3=7x (2)x 2-7x=18 (3)3x 2+2x+1=0(4)9x 2+6x+1=0(5)16x 2+8x=3 (6) 2x 2-9x+8=0学生迅速演算或口算出b 2-4ac,从而判断出根的情况。
问第(3)题的判断,与第一环节中的第(2)题对比,哪种方法更简捷? 2、上述方程如果有解,求出方程的解学生口述,教师板书第(1)题,第(4)题例:解方程 2x 2+3=7x先将方程化成一般形式 解: 2x 2-7x+3=0确定a,b,c 的值 a=2, b=-7, c=3 判断方程是否有根 ∵b 2-4ac=(-7)2-4×2×3=25>0 ∴45722257242±=⨯±=-±-=aac b b x写出方程的根 即x 1=3,x 2=-21问:与第一环节中的第(1)题对比,哪种解法更简捷?例:解方程 9x 2+6x+1=0确定a,b,c 的值 解:a=9, b=6, c=1判断方程是否有根 ∵b 2-4ac=62-4×9×1=0∴3118069206242-=±-=⨯±-=-±-=aac b b x (剩下的题目教师根据时间情况选择使用,个别学生上黑板做题,其他同学在座位上练习)3、课本随堂练习1、2.活动目的:通过让学生或口述交流或上黑板解方程,公示学生的思维过程,查缺补漏,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程度。
活动实际效果: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学生口答、板书,笔答,对比,评价,总结.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熟练的用公式法解方程。
第四环节:收获与感悟活动内容:提出问题:1、一元二次方程ax 2+bx+c=0(a ≠0)的求根公式是什么?2、如何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3、用公式法解方程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4、你在解方程的过程中有哪些小技巧?让学生在四人小组中进行回顾与反思后,进行组间交流发言。
活动目的:鼓励学生回顾本节课知识方面有哪些收获,解题技能方面有哪些提高,通过回顾进一步巩固知识,将新知识纳入到学生个人已有的知识体系中。
活动实际效果:学生通过回顾本节课的学习,感受到公式推导的全过程,发展了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了推理技能,在使用公式解方程的过程中,感受到有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有根,而有的没有根,通过解方程,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运算能力。
第五环节:布置作业用公式法解下列方程(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1、课本47页1,2题。
2、程解应用题(1)已知长方形城门的高比宽多6尺8寸,门的对角线长1丈,那么,门的高和宽各是多少?(2)一张桌子长4米,宽2米,台布的面积是桌面面积的2倍,铺在桌子上时,各边下垂的长度相同,求台布的长和宽四、教学反思1、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教材只是为教师提供最基本的教学素材,教师完全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本节课教师就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调整了配方时的个别过程,使之与后续知识学习相一致,添加了例题和练习题。
2、要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基这节课不能够仅仅让学生背公式、套公式解方程,而应让学生初步建立对一些规律性的问题加以归纳、总结的数学建模意识,亲身体会公式推导的全过程,提高学生推理技能和逻辑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求知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