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上册栽蒜苗教案北师大版
《栽蒜苗》教案

《栽蒜苗》教案(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演讲致辞、策划方案、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诗词鉴赏、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oetry appreciation,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栽蒜苗》教案《栽蒜苗》教案(精选13篇)《栽蒜苗》教案篇1教材分析:教材将统计知识的学习与学生处理实验数据的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
小学四年级数学《栽蒜苗》优秀教案(通用5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栽蒜苗》优秀教案小学四年级数学《栽蒜苗》优秀教案(通用5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四年级数学《栽蒜苗》优秀教案(通用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四年级数学《栽蒜苗》优秀教案1【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P94~96。
【教材分析】《栽蒜苗(一)》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七册第八单元的第一课时。
首先,教材创设了“栽蒜苗”的实践活动,学生在15天的观察与记录中经历着数据收集的全过程,体验着数据收集的方法,感受着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其次,教材提供了学习活动的一些基本要求,即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数据描述的方法与过程,感受学习统计的必要性,感悟统计图中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必要性和灵活性。
最后,教材通过“试一试”与“练一练”的学习情景,促进学生学会读条形统计图,提高读图能力,发展统计观念。
【学情分析】在第一学段,学生经历过统计的全过程,感受过“用一格表示一个单位”的统计方法,对象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有了初步的感受与体验。
在第二学段,当学生面对一个新的实践情境(如:“栽蒜苗”)时,他们自然会运用已学的知识去观察、记录蒜苗的生长情况,感受统计的必要性,当学生发现“格子不够画”的时候,自然会产生认知冲突,并尝试着去解决问题。
课堂上,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学生能比较快地感悟到“用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必要性和灵活性。
【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记录的活动,体会到统计图表中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必要性和灵活性。
2.理解条形统计图上的数据所表示的意义。
3.会将实验中所得的数据用条形统计图表示。
4、经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活动过程,体会条形统计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体会和理解条形统计图中一格表示多个单位,能把生活中的一些数据绘制成条形统计图。
【教学准备】课件,方格纸,彩笔。
北师版四年级数学教案-栽蒜苗(一)

師:有些小組已經用行動告訴我他們已經完成任務了,那讓我們在心中期待其他小組趕快加油。我們在等著你們,加油啊!
3、彙報
現在大家都完成了,誰願意代表你們小組來介紹一下你們小組統計的情況呢?通過觀察他們小組的統計表,你能看出他們小組中誰種的蒜苗長的最高,誰種的蒜苗長的最矮嗎?
指名說一說。通過統計表的形式我們可以很容易看出他們這一小組誰種的蒜苗長的最高,誰種的蒜苗長的最矮。除了統計表,還有什麼形式可以很形象的表示出你們小組的蒜苗種植情況呢?
引導學生說出:統計圖
二、引出統計圖,並根據實驗資料製作條形統計圖
1、觀察空白統計圖,並提出問題
那正好在你們的桌面上老師給你們提前準備了一張統計圖,現在請在小組長的帶領下,瞭解一下這張統計圖。學生認真觀察,初步瞭解這張統計圖。通過你們剛才初步瞭解這張統計圖,你們有沒有遇到什麼樣的問題?引導學生發現統計圖設計的格子有限,按照以前所學的統計形式,無法完整的統計出他們蒜苗成長的記錄。
小組商量一下,哪種辦法適合你們小組,你們就選擇哪種辦法來解決,好嗎?那開始繪製這張統計圖。
要求:
以小組為單位合作討論,利用統計表和方格圖,製作統計圖。
說說統計圖中的一格表示多少。
小組活動,教師加強巡視,及時發現同學們的問題和困惑,給予一定的幫助和指導。
師:行動快的小組現在已經在心裡為你們加油了,加快速度。已經完成的小組可以再看看你們的統計圖。考慮一下一會介紹的時候怎麼說?
七、板書設計
栽蒜苗(一)
條形統計圖能很容易比較各個資料的大小。
選取數量單位大小要合適。
教學反思:
教學難點
體會統計圖一格表示多個單位的必要性。
四年级上数学教案-栽蒜苗_北师大版

1、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处理,体会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能将一组相关的数据,绘制成单式折线统计图。
3、能从折线统计图上,猎取数据变化情形的信息,并进行简单推测。
能从折线统计图上推测事物变化的趋势。
一、提出问题,引入新课师:上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复式条形统计图,我们用复式条形统计图表示小丽和小亮栽的蒜苗半个月生长情形,从中我们发觉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清晰地比较两个数量。
师:假如要明白蒜苗生长的趋势能用什么方法呢?学生讨论后教师指出:可用单式折线统计图表示蒜苗的生长趋势。
(板书课题)师:关于单式折线统计图,你想明白什么?指名口答后:教师指出: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单式折线统计图的有关知识。
二、探究新知1、探究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1)出示如下记录表。
笑笑记录的蒜苗生长情形如下:教师设问:依照笑笑记录的蒜苗生长情形,如何样用单式折线统计图表示呢?(2)教师介绍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画法。
A、先在格子图中描点。
教师边介绍描点的方法,边出示下图。
指出:依照记录情形逐一描出相应的各点。
B、连线。
教师说明:描出各点后,把各点顺次用线连起来,就得到了如下单式折线统计图。
2、分析与推测。
引导学生逐一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1)观看折线统计图,你能发觉哪几天蒜苗生长得比较快?(2)估量蒜苗第10天大约长到多少厘米。
(3)推测蒜苗第20天约长到多少厘米,并说说你的方法。
(4)把你栽的蒜苗生长情形在附页5的格子纸中制成折线统计图,并与同学进行交流。
第(1)题。
本题答案:第9天至第12天蒜苗生长得比较快。
交流时,教时要让学生说一说,得出那个结论的依据。
第(2)题。
交流时,只要学生能说出合理的范畴,教师都应给予确信。
(如10天大约长到12cm 或12.5cm 等),教师要让学生说一说是如何样推测的。
第(3)题。
交流时,只要学生能说出合理的范畴,教师都应给予确信。
(如20天约长到19cm 或20cm 等)教师要让学生说一说是如何样推测的。
《栽蒜苗》数学教案设计

《栽蒜苗》數學教案設計
教案名称:栽蒜苗的數學探討
目标年級:小學四年級
教学时间:一节课(40分钟)
主题:栽蒜苗
学习领域:数学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和体验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对数学的兴趣。
2. 学习和运用测量、比较和数据统计等数学知识。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植物,并引出“蒜苗”的话题。
然后提问:“如果我们自己种植蒜苗,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二、探索活动(25分钟)
1. 分组: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发一些蒜瓣和一个透明塑料杯。
2. 种植:每个小组的学生按照老师的指导,在塑料杯中种植蒜瓣,并在杯子上做好标记。
3. 观察记录:每天让各组学生观察蒜苗的成长情况,记录下蒜苗的高度。
4. 数据处理:收集并整理每个小组的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
三、讨论与分享(5分钟)
组织学生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和数据分析结果,引导他们用数学语言描述蒜苗的成长过程。
四、总结与延伸(5分钟)
教师总结本次课程的学习内容,强调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同时,提出一些思考题,如“为什么有的蒜苗长得快,有的长得慢?”、“如果我们要预测蒜苗未来的高度,需要用到什么数学知识?”等,鼓励学生课后继续探究。
教学评估:
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的积极性以及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本节课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栽蒜苗》(二)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栽蒜苗》(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栽蒜苗》(二)这一节内容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记录蒜苗的生长情况,进一步理解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方法,以及初步掌握用图示表示数据的方法。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真实的情景,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表达能力,对于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分析数据和用图示表示数据方面可能还存在一些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蒜苗的生长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2.让学生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进一步理解数据的含义和作用。
3.让学生掌握用图示表示数据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记录蒜苗的生长情况,进一步理解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方法,以及初步掌握用图示表示数据的方法。
2.难点:让学生在分析数据和用图示表示数据方面能够灵活运用,并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的情景,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蒜苗的生长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任务驱动法:让学生在完成实际任务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学习和掌握知识。
3.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4.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新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蒜苗的生长图片或者实物,用于导入和呈现。
2.准备数据收集和整理的工具,如表格、图表等。
3.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道具,如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蒜苗的生长图片或者实物,引导学生关注蒜苗的生长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提问:“你们知道蒜苗是如何生长的吗?它需要什么样的环境?”。
通过提问,让学生思考和讨论,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北师大版《栽蒜苗》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栽蒜苗》教学设计北师大版《栽蒜苗》教学设计教材内容:本课是北师大版学校数学二班级下册的统计内容“栽蒜苗”教学目的:1,通过处理试验数据的活动,体会到统计图中一格表示多少个单位的必要性。
2,理解条形统计图上的数据所表示的意义。
3,回将试验中所得的数据用条形统计图表示。
难点重点:体会和理解条形统计图中一格的表示方法,能把生活中的一些数据绘制成条形统计图。
教学过程:一,计录数据。
提前布置同学栽蒜苗试验,要求记录好蒜苗15天的生长状况,老师适当作记录指导。
二、相互沟通整理数据,并填表。
1,全班相互沟通记录数据的方法和形式,并说说从15天蒜苗生长的状况中,你发觉了什么?2,小组活动相互沟通,相互沟通后,每小组记录得数据填入统计表中。
三,制作条形统计图,1,出示多教具,第1小组第15天蒜苗生长状况统计图,引导同学看图并回答,从条形统计图中你发觉了什么?争论得到条形统计图的特征和特点,激发同学学习统计图的兴趣.,2,分小组争论制图的留意事项,要求同学理解条形统计图纵轴和横轴各表示什么,一格表示多少,格子不够怎么办等,提问:你认为还有哪些需要留意的?3,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将本组记录整理的数据制成条形统计图,并绽开争论、谁的蒜苗长得快等。
四,巩固与练习,1,试一试第1、2题,先让同学说一说,在说得过程中体会从一小格表示的几个单位中理解条形所代表的实际数据。
鼓舞同学从条形统计图中尽可能多地猎取信息。
2,练一练,先让同学在已确定每小格表示几个单位的方格纸上独立画条形统计图,再进行相互沟通,你能从图上猎取哪些信息。
五.实践活动。
生活中有哪些事情可以通过数据来反应?请每个小组的同学自己选择一个主题,进行调查。
并将调查的数据在附页4中制成条形统计图。
第2课时:栽蒜苗教学目的:1,通过处理试验数据的活动,体会绘制条形统计图的必要性。
2,理解复式统计图的实际意义,能从复式条形统计图中尽可能多地猎取信息。
3,能把生活中的一些数据,回执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2022年小学四年级数学《栽蒜苗》教案三篇

2022年小学四年级数学《栽蒜苗》教案三篇栽蒜苗这节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感受制作条形统计图的过程,在制作的过程中明白一个格子不仅仅表示1,还可以表示2、3、5、10、100等单位,视情况而定。
另一个需要达到的目标是了解统计表和统计图的不同表示,体会统计图的优越性。
下面就是编辑给大家带来的小学四年级数学《栽蒜苗》教案模板,欢迎大家阅读!小学四年级数学《栽蒜苗》教案模板一【教学目的】1.通过处理实验数据的活动,体会到统计图中一格表示多少个单位的必要性。
2.理解条形统计图上的数据所表示的意义。
会将实验中所得的数据用条形统计图表示。
3.理解复式统计图的实际意义,能从复式条形统计图中尽可能多地获取信息。
【教学难重点】体会和理解条形统计图中一格的表示方法,能把生活中的一些数据绘制成条形统计图。
理解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必要性以及意义,能由复式条形统计图尽可能多地获取信息。
【教学过程】一.计录数据。
教师在课前要将学生分成实验小组,提前布置学生栽蒜苗实验,要求学生记录好蒜苗15天的生长情况,教师在之前要适当作记录指导。
二、交流整理数据,并填表。
全班交流记录数据的方法和形式,并说说从15天蒜苗生长的情况中,你发现了什么?小组活动交流,交流后,每小组记录得数据填入统计表中。
三、制作条形统计图,1.出示第15天蒜苗生长情况统计图,引导学生看图并回答,从条形统计图中你发现了什么?讨论得到条形统计图的特征和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统计图的兴趣.,2.分小组讨论制图的注意事项,要求学生理解条形统计图纵轴和横轴各表示什么,一格表示多少,格子不够怎么办等,提问:你认为还有哪些需要注意的?3.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将本组记录整理的数据制成条形统计图,并展开讨论、谁的蒜苗长得快等。
4.教师出示课件:小亮、小丽栽的蒜苗半个月生长情况复式条形统计图,让学生观察、讨论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征,探索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
栽蒜苗数学教案设计

栽蒜苗數學教案設計教案设计:栽蒜苗数学一、教学目标:1. 通过实践,让学生了解蒜苗生长的过程。
2. 学生将学习如何测量和记录蒜苗的高度,并通过数据分析,理解蒜苗生长的速度和趋势。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对象:小学四年级学生三、教学时间:四课时四、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主题:栽种蒜苗内容:介绍蒜苗的种植方法,指导学生亲手种植蒜苗。
每个学生都需要在盆中种植一颗蒜瓣,然后每天浇水保持湿润。
第二课时:主题:测量蒜苗的高度内容:教授学生使用直尺或卷尺正确地测量蒜苗的高度。
每个学生每天都要测量并记录蒜苗的高度。
第三课时:主题:数据收集与分析内容:收集学生测量的数据,绘制蒜苗生长高度的时间序列图。
引导学生分析蒜苗生长的趋势和速度,例如蒜苗平均每天长多高,什么时候长得最快等。
第四课时:主题:总结与讨论内容:总结蒜苗生长的规律,讨论影响蒜苗生长的因素(如水分、光照、温度等)。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改变这些因素来提高蒜苗的生长速度。
五、教学资源:蒜瓣、盆、土壤、水、直尺或卷尺、纸和笔。
六、教学评估:通过学生的测量结果和数据分析,评价他们对蒜苗生长的理解程度。
同时,通过他们的参与度和问题解答,评价他们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七、教学反思:这个课程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科学探究方法。
通过种植蒜苗,学生可以亲身体验生命成长的过程,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的耐心和责任感。
在测量和分析数据的过程中,他们可以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年级数学上册 栽蒜苗(二)教案 北师大版

栽蒜苗(二)二、探究学习(一)认识折线统计图。
通过对条形统计图的复习,引导学生回忆条形统计图的特点,然后提出问题:如果要知道蒜苗的生长趋势能用什么办法?供学生讨论,在学生的讨论中,引出单式折线统计图,出示一份15天蒜苗生长情况折线统计图,对照图上数据,让学生讨论,你能发现哪几天蒜苗生长得比较快?预测第20天蒜苗大约长到多少?说说理由,在回答蒜苗的生长趋势的同时,让学生体会、了解、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二)绘制折线统计图。
先讨绘制折线统计图的过程和注意事项,并适当提示:一格表示多少比较合适?格子不够怎么办等?然后鼓励大家将自己记录的15天蒜苗生长情况绘制成单式折线统计图,(可绘制在附页3上。
)分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通过比较,感受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使学生认识到不同的统计方式有不同的作用,为折线统图的出现奠定基础。
感受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学会从中提取信息。
教案连接探索发现与教师合作制图,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信心。
教师示范给学生直观感受,能引导学生轻松掌握制图方法。
板书设计:3.栽蒜苗(二)折线统计图:反映数量的多少和事物的变化趋势教案连接探索发现第二课时三、巩固和练习。
1.练一练第一题::2003年春天,我国出现了“非典”疫情,全国人民众志成城,终于战胜了SARS病毒,下图是北京地区2003年5月新增病人的统计图。
(1)从图中你能说说“非典”新增病人的变化趋势吗?(2)你能与同学说说产生这种变化趋势的原因吗?先观察统计图,引导学生说一说非典新增病人的变化趋势和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
2.练一练第二题:小玲把室内气温的变化画成下面的统计图:(1)小玲每隔__________时测量一次气温。
引导学生对折线统计图进行深层次思考,激发探索的欲望。
通过观察,理解折线统计图的意思,会看图完成有关问题。
教案连接探索发现(2)这一天从8:00到16:00的气温从总体上说是如何变化的?(3)请你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栽蒜苗》(一)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栽蒜苗》(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栽蒜苗》(一)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的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掌握栽蒜苗的生长过程以及有理数的加减法。
本节课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对生活中的事物充满好奇心。
他们在三年级时已经学习了简单的加减法,对有理数的加减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栽蒜苗的生长过程不够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栽蒜苗的生长。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栽蒜苗的生长过程,学会观察和记录蒜苗的生长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和交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和生活的热爱,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栽蒜苗的生长过程,有理数的加减法运算。
2.难点:理解栽蒜苗的生长规律,运用有理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栽蒜苗的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和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理解和掌握有理数加减法。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和操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栽蒜苗的视频或图片,展示蒜苗的生长过程。
2.准备一些实际的蒜苗,让学生观察和操作。
3.设计相关的游戏和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展示栽蒜苗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蒜苗的生长过程。
提问:你们知道蒜苗是如何生长的吗?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2.呈现(10分钟)展示实际的蒜苗,让学生观察和描述蒜苗的生长特点。
引导学生发现蒜苗的生长是有规律的,每天都在变化。
3.操练(10分钟)设计一个“栽蒜苗成长记”的游戏,让学生分组进行。
《栽蒜苗》数学教案设计

《栽蒜苗》數學教案設計
标题:《栽蒜苗》數學教案設計
一、课程目标:
1.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了解蒜苗的生长过程。
2. 学生通过测量蒜苗的高度,学习并掌握基本的长度单位和测量方法。
3. 学生通过记录蒜苗的生长情况,学习并理解数据收集和处理的基本步骤。
二、教学内容:
1. 蒜苗的种植方法
2. 长度单位的认识和使用
3. 数据的收集和处理
三、教学过程:
1. 引入新课:
教师展示蒜苗的图片,并询问学生是否知道这是什么。
然后,教师引入今天的主题——栽蒜苗。
2. 教学新知:
(1) 种植蒜苗:教师讲解并演示蒜苗的种植方法,然后让学生亲手尝试种植蒜苗。
(2) 认识和使用长度单位:在种植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蒜苗的高度,并引出长度单位的学习。
教师讲解厘米和毫米等长度单位,并让学生用尺子测量蒜苗的高度。
(3) 数据的收集和处理:学生每天记录蒜苗的高度,形成数据表。
然后,教师教学生如何处理这些数据,比如计算平均高度等。
3. 巩固练习:
设计一些与测量和数据处理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实践。
4. 总结评价: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并布置下一次课的任务——继续观察和记录蒜苗的生长情况。
四、教学资源:
蒜瓣、花盆、泥土、尺子、数据记录表。
五、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了解到蒜苗的生长过程,还能学会使用长度单位和处理数据。
同时,这种实践活动也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六、家庭作业:
请家长帮助学生在家里继续观察和记录蒜苗的生长情况,以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四年级数学上册 栽蒜苗(三)教案 北师大版

栽蒜苗(三)[教学内容]:栽蒜苗(三)第105—107页。
[教学目的]:1,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处理,体会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能将一组相关的数据,绘制成折线统计图。
3,能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的信息,并进行简单预测。
[教学难重点]: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用相关的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根据图上的信息进行简单的预测[教学过程]:一、认识折线统计图。
通过对条形统计图的复习,引导学生回忆条形统计图的特点,然后提出问题:如果要知道蒜苗的生长趋势能用什么办法?供学生讨论,在学生的讨论中,引出单式折线统计图,多媒体出示一份15天蒜苗生长情况折线统计图,对照图上数据,让学生讨论,你能发现哪几天蒜苗生长得比较快?预测第20天蒜苗大约长到多少?说说理由,在回答蒜苗的生长趋势的同时,让学生体会,了解,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二、绘制折线统计图。
先讨绘制折线统计图的过程和注意事项,并适当提示:一格表示多少比较合适?格子不够怎么办等?然后鼓励大家将自己记录的15天蒜苗生长情况绘制成单式折线统计图,(可绘制在附页4上。
)分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三、巩固和练习。
1,练一练第一题,先观察统计图,引导学生说一说非典新增病人的变化趋势和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
2,练一练第二题,看图后,首先说说小华每隔几小时测量一次气温,再说这一天气温的总体变化,鼓励学生讨论,从图中,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3,练一练第三题,组织学生读图,让学生掌握信息后,再根据信息进行适当推理,提醒注意,每一个数量的变化都会受到一定因素的影响,晓玲跳绳数量也不例外。
四、实践活动。
1,四人小组互测身高,2人负责测量,1人记录。
2,小组报告测量结果。
3,将同学身高的数据按一定的规律分组。
并统计人数。
4,将这些数据用附页5的格子纸绘制成统计图,并与同学交流。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栽蒜苗》教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栽蒜苗》教案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栽蒜苗》教案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依据教材文章选择优质教学设计及优质教案,为你提供全方位的优秀教案。
一、复习旧知、引出新知。
1.学生复习条形统计图师:同学们前几天我们栽了蒜苗,还记录了它在15天内生长情况的数据,昨天,大家把自己栽种蒜苗的数据进行了整理,制成条形统计图,举在手里,展示一下。
展示一学生的条形统计图生汇报图中数据2.提出问题,学生探究作图师:如果我们还想了解它从第3天到第15天整个的生长变化的情况,该怎么画呢?老师这有几种统计图,请你仔细观察,看哪一种更合适。
(师出示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生任选其一。
能不能在你作的条形统计图上作一些修改或补充,把它变成这种统计图呢?学生在小组内先讨论,再在图上试一试。
学生作图后展示,汇报作了哪些修改,表示什么意思?3.生成新知,揭示课题师抓住学生将条形上的点连线,对比评价,选择优秀的作品,用多媒体演示由条形统计图演变为折线统计图(描点,么?学生独立绘制笑笑的蒜苗生长情况折线图汇报评价说说图中的信息对比自己与笑笑的蒜苗生长趋势,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四、运用延伸1.出示北京地区2019年5月新增病人的统计图(1)从上图中你能说说非典新增病人的变化趋势吗?(2)你能与同学说说产生这种变化趋势的原因吗?2.出示小玲家室内气温的变化统计图(1)小玲每隔()时测量一次气温(2)这一天从8:00到16:00的气温从总体上说是如何变化的?(3)请你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
3、出示百货大楼一年销售冰箱的总数量统计图根据趋势,作出决策师:如果你是销售经理,根据今年销售趋势,明年你有什么打算?大约进多少?为什么?五、课外拓展下课后收集生活中的折线统计图,下节课交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入课题。
师:从这节课开始,我们继续学习有关统计的知识。
(板书课题)
:■、探索新知。
1讨论数据收集的方法。
师:同学们,前一段我们对蒜苗的生产情况进行了观察,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
讨论你们是怎样观察的,能说一说你的观察和记录方法。
指名口答,让学生汇报观察和记录的方法。
2 •讨论数据的描述方法。
师:请同学们把你们小组(每6个为一组)每个同学记录的第15天蒜苗生长的情况填入表格内。
(教师给每个小组的同学发一张统计表,学生把小组成员记录的数据分别填入表内)。
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组蒜苗第15天生长情况统计表
厘米
师:哪个小组汇报一下你们小组填表的情况?
让学生汇报填表的情况
师:把小组内同学的数据填入表格后,同学们都知道了谁的蒜苗长得高,谁的蒜苗长得矮,除了填表格外,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指名回答,引导学生说出还可以画(条形)统计图反映这些蒜苗的生长情况。
3•制作条形统计图。
(1)体会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必要性。
教师给每个小组发一张12X 8的方格纸,让学生用条形统计图反映蒜苗的生长情况。
学生在方格纸上涂蒜苗生长的条形时,有时学生可能会说这张方格纸的格子数不够
涂。
这时,教师让学生讨论:有没有其他的办法呢?(先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
)全班交流时,学生可能会说出以下几种方法:
生1 :再补充些格子。
生2 :不用补充格子用方格纸的1小格表示2个单位,就可以涂了。
生3 :用方格纸的1小格表示3个单位,这样更够涂了。
生4:我们用1格表示5个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