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课词五首知识点梳理
八年级上册语文书25课笔记
![八年级上册语文书25课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8807d253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e6.png)
八年级上册语文书25课笔记八年级上册语文书第二十五课《诗词五首》包括五首经典古诗词,分别是杜牧的《赤壁》、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以及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这些诗词均具有深刻的内涵和优美的语言,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下面是本课的笔记内容:一、课文主题本课选取了五首经典古诗词,分别涉及历史、自然、人生、离别和壮志等方面,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这些诗词,了解古人对历史、自然和人生的感悟,体会离别之情和壮志之志,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人文素养。
二、重点生字词杜牧(dùmù):唐代著名诗人,与李商隐并称为“小李杜”。
文天祥(wén tiān xiáng):南宋末年政治家、文学家、民族英雄。
零丁洋(Líng Dīng Yáng):地名,位于中国南海,是著名的抗元英雄文天祥被俘的地方。
苏轼(sūshì):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豪放派代表人物。
水调歌头(ShuǐDiào Gētóu):词牌名,有多个调子。
辛弃疾(xīn qìjí):南宋著名词人,豪放派代表人物。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pòzhèn zi ·wèi chén tóng fūfùzhuàng cǎn yǐjìzhī):题目名,出自辛弃疾的词作。
三、重点词语解释折戟沉沙:形容兵器折断后沉入沙中,比喻失败或灭亡。
东风不与周郎便:指如果没有东风的帮助,周瑜就不会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
人生如梦:形容人生短暂,像梦一样。
干戈寥落四周星:指战争频繁,四年的抗元战争中只有寥寥数次战斗。
人教版本语文学习知识点学习初中九年级上册的:第25课词五首.doc
![人教版本语文学习知识点学习初中九年级上册的:第25课词五首.doc](https://img.taocdn.com/s3/m/6f9738330c22590103029d8d.png)
人教版语文知识点九年级上册:第25课词五首一、要点字1、以下加点字注音。
斜脉mò脉白pín羌qiāng擎qíng舴zé艋měng霹pīlì2、解下边加点的。
老夫聊少年狂聊:临时,且。
会挽雕弓如月会:定将。
也泛舟:打算。
作的快作:像⋯⋯一。
二、要点句子背知清1、用原文填空。
尽千帆皆不是,斜脉脉水悠悠。
塞下秋来景异,衡阳雁去无留神。
持云中,何日遣唐?只恐双溪舴艋舟,不多愁。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家傲·秋思》中抒守将士的立功之志和思之情的句子是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无。
《江城子·密州出》中表达作者能担当重担,立功立,效朝廷的句子是会挽雕弓如月,西北望,射天狼。
《破子·同甫壮以寄之》中从听双方面表激烈战斗场面的句子是:马作的卢飞速,弓如霹雳弦惊。
2、将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鹤发征夫泪。
耳中羌管悠悠眼前雪霜满地。
远征的人心事重重不强人睡,将军头发渐白士兵满脸泪水。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为了报恩全城的人都追随我狩猎的盛情,我要亲身射杀老虎,让你们看看孙郎当年的英姿。
事过境迁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光景仍旧,人事已变,全部都停止了,想要诉说眼泪却先流了出来。
了结君王天下事,博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鹤发生!能够了结君王光复中原、一致天下的心事,能够了结我那驰骋疆场、博得英名的心愿。
只惋惜我的头上又新添了鹤发。
三、段背记知识清单默写《渔家傲·秋思》和《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两首词。
渔家傲秋思塞下秋来景色异,衡阳雁去无留神。
四周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夕阳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鹤发征夫泪。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疆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速,弓如霹雳弦惊。
了结君王天下事,博得生前身后名。
25课诗五首学习要点
![25课诗五首学习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17eb2608c5da50e2524d7fd6.png)
25《诗五首》学习要点饮酒一、作者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 是东晋时期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自号五柳先生,曾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卒后朋友私谥“靖节”,故后人称“靖节先生”。
诗多描绘自然景色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
有《陶渊明集》。
性格: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爱好:“好读书”、“嗜酒”、“著文章”喜爱的花卉:菊理想追求:世外桃源二、思考回答下列问题:1、用文中的原句回答为什么“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心远地自偏”。
2、“问君何能尔”的“尔”指代什么?“结庐在人境,而无车喧”。
3、“悠然”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境?能否将“见”改为“望”?为什么?“悠然”写出了作者那种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境。
将“见”改为“望”不好。
“见”字表现了诗人看山不是有意之为,而是采菊时,无意间,山入眼帘。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将作者的主观情感(采菊的悠闲自得)与客观景物(南山美景)融为一体,相互映衬,达到物我合一,物我两忘的“无我之境”,心和自然亲近。
显示出了诗人超然物外的生活方式与那些官场中人孜孜以求名利截然不同。
4、把握这首诗的思想情感的关键词是哪两个字上?“心远”。
表明一切自然乐趣都是由于自己的心灵超脱世俗才能感受到的。
三、背诵默写:1、诗中借优美的山水田园风光,抒发作者恬淡高远心境的诗句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2、诗歌中表达作者对理想的追求,歌咏人生的渴望的诗句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次北固山下1、本诗的景物描写达到了一字传神的水平,诗的颔联中的“阔”表现出一幅什么样的情景?“阔”表现出了春潮上涌,江水与岸齐平的浩渺广阔之景。
既写出了江水之势,又写出了春回大地、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
2、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残夜将尽,旭日从海中孕育而出;时令虽在旧年,春意已经闯入江南。
诗句在描述时序交替的景物中,暗示着时光的流逝,蕴含着自然的理趣。
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3、“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表达怎样的情感: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
9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笔记
![9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5ee59a67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dd11952.png)
9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笔记一、重点字词重点实词:包括“阙”、“怜”、“羌笛”、“戍楼”、“烽火”、“抵胡”、“貂裘”、“天子”、“塞垣”、“归雁”、“边庭”、“夜闻”等。
重点虚词:包括“但”、“长云”、“暗雪”、“孤城”、“千嶂里”、“万里征人”等。
通假字:“畔”通“叛”。
古今异义词:“强派作蛾眉”中的“蛾眉”,古义:美女的代称;今义:指女子细长而略弯的眉毛。
二、重点句子《渔家傲》中写思乡之情,感慨军旅生活的句子是: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破阵子》中写将士们欢欣鼓舞,军容整齐的句子是: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江城子》中写作者希望得到朝廷重用,为国御敌立功的句子是: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武陵春》中写作者内心愁苦难以排遣,无法用言语表达的句子是: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望江南》中写女主人公盼望丈夫归来的句子是: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蘋洲。
三、内容理解这五首词都是婉约派代表作,风格清新秀丽,细腻感人。
其中,《渔家傲》、《江城子》、《破阵子》三首写战争生活,《武陵春》、《望江南》两首写妇女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渔家傲》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情景交融。
词人以“衡阳雁去无留意”反衬自己不愿在朝为官的决心;用“孤城落日千嶂里”描绘边塞秋季奇异壮阔的景象;用“羌管悠悠霜满地”表达夜深人静时凄清、悲凉的思乡之情;用“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表现将士们深深的忧虑和对战争的厌恶。
整首词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
《江城子》一词开篇三句写词人对不赏识自己的朝廷的控诉和对壮志难酬的悲愤。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表达了词人希望得到朝廷重用,为国御敌立功的决心。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展现了词人豪迈奔放的性格和气概。
整首词感情豪迈热烈,风格豪放雄浑。
《武陵春》一词上片写愁,“物是人非事事休”概括了词人对丧夫之痛的感受,“欲语泪先流”则表现了她内心的苦闷无法排遣。
25课 诗词五首的知识梳理
![25课 诗词五首的知识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df5487166bd97f192279e96e.png)
(八上)25 诗词五首的知识梳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1、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的著名诗人杜甫,字子美,人称“诗圣”。
他的诗真实地反映了安史之乱给国家、人民带来的苦难,所以他的诗又被称为“诗史”。
2、翻译:“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惧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怎么才能有高楼大厦千万间?让天下的寒士们住下皆大欢喜,风吹不动,雨淋打不进,安稳如泰山。
3、“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惧欢颜”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推己及人的博大胸襟和美好理想。
4、这首诗中作者描写风的威势的动词有:怒号、卷、飞、渡、洒、挂罥、飘转、沉。
5、翻译: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自从战乱以来就很少睡眠,漫漫长夜湿淋淋的何时才完?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什么时候眼前耸现这样的房屋?我的茅屋破烂,冻死了也心甘情愿。
《过故人庄》1、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伟大的田园诗人孟浩然。
2、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3、诗中描写景物的句子是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作者写景有序,先写“绿树村边合”这是近景;再写“青山郭外斜”,这是远景。
由近到远,景色越来越开阔。
4、从哪一句诗可以看出主客心情与环境的惬意?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5、作者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表现了朋友间的诚挚友谊以及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游山西村》1、这首诗的作者是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字务观,号放翁。
2、翻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穿过柳阴走过花丛又是一个村,箫声鼓声此起彼伏春社临近。
这联诗句既富情趣又富理趣,不仅描写了山村变化万千的迷人景色又蕴含了人生哲理:人在面对困境时要正视困难,不畏惧,不退缩,经过自己的努力,就有可能开出一片新的天地。
比喻人在困境时会生出许多希望,也叫绝处逢生。
3、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这首诗通过写农家的好客习俗以及农村的田园美景,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渔家傲》1、《渔家傲》是一首词,“渔家傲”是这首词的词牌名。
第25课《诗词五首》知识点梳理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25课《诗词五首》知识点梳理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48b264095ef7ba0d4b733b02.png)
25古代诗歌五首《饮酒》陶渊明一、思想感情:作者通过田园生活中自然景色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悠然自得的心境及决心归隐自洁,超脱世俗的人生追求。
二、翻译:.建造房舍在喧嚣扰攘的尘世,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
请问您如何才能这样?心灵远离尘俗,住的地方自然觉得偏僻了。
在东篱下采摘菊花,不经意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山间的云气在傍晚时更加美丽,飞鸟成群结伴归巢。
这里有人生的真意,想要分辨清楚,却不知怎样表达。
三、句子赏析:1.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车马喧”指“达官贵人的高车骏马,也就代表着官场繁琐的应酬和功利性极强的交往”。
“而无车马喧”意指作者疏远了奔逐于俗世的车马客,看淡了权力、地位、财富等。
这句概括写出世人生活的环境。
诗人身居闹市,却能不受世俗事务的干扰,为下文解释原因做铺垫。
2.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设问。
揭示了诗人能远离俗世,不受世俗事务干扰的原因:只要精神超凡脱俗,即使自己身居闹市,也能保持心灵宁静。
“心远”说的是远离官场,更进一步说,是远离尘俗,超凡脱俗。
3.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炼字角度:“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的自得、闲适、恬淡。
“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悠闲与自然,体现了作者心灵的自由和惬意,表现诗人恬淡的心境。
“采菊”不是一般的动作,包含着诗人超脱尘世、热爱自然的情趣。
“见”能否换成“望”?:不能。
“见”字的妙处在于无心,无意间偶见,才能与作者悠然自得的心情相融合,与全诗营造的闲远散淡的氛围是吻合的;而“望”将比于“见”字,更有目的性,更像是有意为之,破坏了诗歌自然而然、浑然天成的意境。
4.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1)景物描写。
通过描写飞鸟飞返山林,含蓄寄托了人与山林为伍的情谊。
表达了诗人摆脱官场束缚,悠然自得,恬淡的心情。
(2)描绘画面:太阳下山了,南山笼罩在渐渐升腾的云气中,显得非常美丽;外出觅食的鸟儿,呼朋引伴,成群结队的飞回巢穴。
5.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精选】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诗词五首》课文重要知识讲解
![【精选】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诗词五首》课文重要知识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d23fb26d6137ee06eff918de.png)
【精选】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诗词五首》课文重要知识讲解《饮酒(其五)》一、作者简介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晚年更名潜,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杰出诗人、辞赋家、散文家,“田园诗派之鼻祖”。
陶渊明诗文感情真挚,朴素自然,清高耿介,洒脱恬淡,影响了很多文人的思想和创作。
二、故事背景这首诗大约作于诗人归田后的第十二年,即公元四一七年,正值东晋灭亡前夕。
作者感慨甚多,借饮酒来抒情写志。
三、理解诗义【注释】结庐:建造住宅,这里指居住的意思。
车马喧:指世俗交往的喧扰。
何能尔:为什么能这样。
尔:如此、这样。
悠然:自得的样子。
见:看见(读jiàn),动词。
南山:泛指山峰,一说指庐山。
日夕:傍晚。
相与:相交,结伴。
相与还:结伴而归。
【译文】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
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四、古诗赏析这首诗的意境可分为两层,前四句为一层,写诗人摆脱世俗烦恼后的感受。
后六句为一层,写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诗人从中获得的无限乐趣。
表现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真情和高洁人格。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诗起首作者言自己虽然居住在人世间,但并无世俗的交往来打扰。
陶渊明早岁满怀建功立业的理想,几度出仕正是为了要实现匡时济世的抱负。
但官场风波险恶,世俗伪诈污蚀,整个社会腐败黑暗,于是便选择了洁身自好、守道固穷的道路,隐居田园,躬耕自资。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中的“心远”是远离官场,更进一步说,是远离尘俗,超凡脱俗。
排斥了社会公认的价值尺度,探询作者在什么地方建立人生的基点,这就牵涉到陶渊明的哲学思想。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悠然”写出了作者那种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境。
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王戎不取道旁李》课文预习及知识梳理
![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王戎不取道旁李》课文预习及知识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1e11b7ccf111f18582d05aa6.png)
第25课《王戎不取道旁李》知识点01生字组词戎:r6ng (戎机、戎装、戎马)尝:chang (未尝、何尝、尝试)诸:zhu (诸位、诸君、诸侯)竞:jing (竞争、竞赛、竞技)唯:w6i (唯一、唯恐、唯独)02多音字看:kan (看见)kan (看护)折:zhe (折腾)zh6 (打折)she (折本)课文主题:本文写的是年仅七岁的王戎能够根据情况分析出道旁李是苦李的事,表现了王戎的聪慧过人,也启发我们:遇事要仔细观察,动脑思考,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不能盲目跟风。
[注解]①王戎:"竹林七贤”之一,自由聪慧。
②尝:曾经。
③折枝:压弯树枝。
④竞走: 争着跑过去。
竞,争看,争相。
走,跑,疾行。
⑤唯:只有。
⑥信然:的确如此。
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
(他们)看见路边有株李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弯了,那些小朋友都争着跑过去摘,只有王戎没有动。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这树长在大路边上却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
(那人)摘来一尝,的确如此。
"课内问题:1、文中哪句话解程了王戎"不动"的原因?答: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2、说说为什么"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答:如果李子甜,早被路人摘光了。
3、这个故事给你什么启发?答:做事要仔细观察,动脑思考,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不能盲目跟风。
课后习题答案:2、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有一次)和多个小孩子游玩,看见路边的李子树有好多果实,枝断了 ,许多小孩争相奔跑去摘那些果实。
只有王戎不动。
人们问他(为什么),(他)回答说:"(李)树长在路边却有许多果实,这必定是(一棵)苦味李子。
" 摘取果实(品尝)确实是这样的。
3、说说为什么“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答:李子树长在路边,过往的行人比较多,如果李子是甜的,早被路人摘光了,不可能多子折枝,因此,只有一种可能,这是苦李。
第25课《诗词曲五首》课堂笔记
![第25课《诗词曲五首》课堂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b14b2d86daef5ef7ba0d3cc8.png)
《赤壁》主旨:诗人借一支断戟引发对历史兴亡的感慨,慨叹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着某种机遇,言外之意: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也会有所作为,曲折地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抑郁不平之气,也表现出豪爽的胸襟。
《过零丁洋》主旨:本诗追忆了诗人自己抗元的艰辛经历,表现诗人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山坡羊潼关怀古》主旨:这首曲借凭吊潼关古迹,揭示了统治者压迫人民的本质,表现了作者对广大人民疾苦的关怀与同情,对统治阶级的谴责。
《水调歌头》主旨:这首词写作者仕途失意,词的上片叙述了词人的身世之感和思想矛盾,下片抒发对兄弟的思念之情。
表现了词人由苦闷、矛盾到心胸开阔的乐观旷达情怀,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5课词五首总结
![25课词五首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38c9e84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e19bc10.png)
主题:(悲伤)
本词具体描写一思妇登楼远眺、 盼望丈夫归来的情景,生动、含蓄地 表达了她由满怀希望到失望、怅惘的 情怀。
主题:
1.情景交融 2.多用白描、直叙手法。
(2)渔家傲
范仲淹
作者简介:
范仲淹,字希文。卒谥文正。北宋著名 的政治家、军事家。
庆历三年七月,授参知政事,主持庆历 改革,因守旧派阻挠而未果。次年罢政,自 请外任。
6.从表面上看,李清照的“愁”是因为丈昂夫去 世,实际她愁苦的原因是什么?
1129年8月,丈夫赵明诚去世,9月金兵南犯。李清照 带着她和赵明诚一生搜集的书籍文物开始逃难。赵明 诚生前有托,这些文物是舍命不能丢的。然而这期间, 她寄存在洪州的两万卷书,两千卷金石拓片却被南侵 的金兵焚掠一空。而到越州时随身带着的五大箱文物 又被贼人破墙盗走。1134年,金人又一次南侵,赵构 又弃都再逃。李清照第二次流亡到了金华。国运维艰, 愁压心头。有人请她去游附近的双溪名胜,她长叹一 声,无心出游,写下了《武陵春》。李清照在流亡途 中行无定所,国家支离破碎,到处物是人非,这愁就 是一条船也载不动啊。
他的词多写妇女生活。
梳洗罢,
凭靠
独倚yǐ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
夕阳的斜光 阳光微弱
斜晖脉脉mò水悠悠,
形容极为伤心
无尽样子
肠断白蘋pín洲。
开满白色蘋花的水中小块陆地,古 诗词中常代指分别的地方。
译文:
梳洗化妆已罢, 独自倚靠在望江楼上(眺望)。 过完了上千只船儿都不是(心上人船只), 只有日落前的余辉含情凝睇着悠悠江水, (让人日日)愁肠寸断于白蒴洲头。
总结:
《望江南》《武陵春》这两首词 在写作风格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风格相近,都比较婉约; 写作手法相近,借景抒情或直接抒情; 抒发的感情相近,抒发主人公或作者的 离愁别绪,凄惨心境。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知识点汇总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c099184d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b4.png)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知识点汇总诗词五首1.文学常识陶渊明:东晋诗人,又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又自号五柳先生。
他被后人称为田园诗人。
作品有《归园田居》《桃花源记》《饮酒》《五柳先生传》等。
杜甫:字子美,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自称少陵野老。
被后世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代表作有《登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以及三吏三别等。
李贺:字长吉,世称李长吉、鬼才、诗鬼等,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
李贺是中唐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代表作有《雁门太守行》。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晚唐著名诗人。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著有《樊川文集》。
李清照:宋代女词人,号易安居士。
婉约派代表词人,代表作有《一剪梅》《声声慢》《醉花阴》。
2.思想主旨《饮酒》:通过对田园生活中自然景物的描写,表现了诗人远离世俗、悠然自得的心境,反映出他超脱世俗的人生追求和不与统治阶级同流合污的高洁人格。
《春望》:通过描写安史之乱中长安的荒凉景象,抒发了作者触景伤怀、忧国思家的感情。
《雁门太守行》:诗人以色彩斑斓的词语描绘悲壮的战争风云,构成了奇特的意境,歌颂了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赤壁》:这首咏史抒怀诗,借对赤壁之战的评述来抒发诗人的自负感慨,吐露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抑郁不平,也告诫统治者不要寄希望于偶然的侥幸。
《渔家傲》:词人把真实的生活感受融入梦境,以梦游的方式,以人神对话为内容,实现了梦幻与生活、历史与现实的有机结合,充分显示了作者性情中豪放不羁的一面。
3.重点问题赏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这两句是诗人心与自然的会意与亲近。
采菊东篱下本是写实,因为陶渊明爱菊,寄予菊花以高洁的情致,菊花几乎成了陶渊明的化身。
东篱则象征了远离尘俗、洁身自好的品格。
而南山在现实里和陶渊明的精神上都显然是世俗尘网的对立物。
陶渊明以其高洁的情怀、悠然的情兴会心于南山,物我两忘,怡然自乐。
赏析名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移情于物,因感时伤怀,思家之苦,即便是站在花前,也无心观赏,反而对花溅泪;即使听到悦耳的鸟鸣,也无意倾听,反而会因鸟鸣而惊心。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 25课 诗词曲五首知识点 讲义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 25课 诗词曲五首知识点 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79cd6f57804d2b160b4ec0eb.png)
(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1.首联交代了什么?“凄凉地”和“弃置身”表露出诗人怎样的心情?答:交代:贬地之荒僻,贬时之漫长。
心情:辛酸和愤懑不平2.颔联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描写了怎样的现状?体会作者此时此刻的心情。
答:特点:用典(闻笛赋、烂柯人)。
现状:写回乡所见,人事俱非,今昔对比,恍如隔世。
心情:面对此景诗人百感交集,不胜感慨。
3.颈联写的什么意思?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境界?答:原意是表达对现实的愤懑:“沉舟”“病树”自比遭贬;“千帆过”与“万木春”则比喻被贬后,新贵们仕途得意。
但这两句诗在客观上饱含着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充满了哲理,或可理解为诗人心胸豁达。
表现了诗人心胸豁达,乐观的境界。
4.结合标题,谈谈尾联的用意。
答:回应题目,答谢友人并与之共勉,表现诗人虽遇挫折而意志不衰,积极乐观的思想境界。
5.(★)诗歌的思想感情:《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既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6.(★★)名句赏析: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答:这两句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
(二)《赤壁》1.诗人对历史的评价因何而发?答:沉沙之折戟2.诗人是怎样评价赤壁之战的?答:不以成败论英雄。
认为赤壁之战的胜利,不过是借助东风而已,有很大的偶然性,否则就会有相反的结果。
3.“二乔”在诗歌中指代什么?这样写有什么意义?答:“二乔”形象地代表了东吴的命运。
诗人假设东吴败亡,不写山河破碎,生灵涂炭,而写二乔入魏供使,不仅以小见大地说明战争之利害,而且极其耐人寻味。
虽是史论,却赋予具体形象,可见诗人创作之高明。
4.前后各两句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内在联系?答:前两句是叙事,后两句是议论。
由叙事引发议论。
5.(★)名句赏析: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五年级上册25课超详细笔记
![五年级上册25课超详细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7968a56f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0d.png)
五年级上册25课超详细笔记以下是五年级上册25课的详细笔记,供您参考:25. 《古人谈读书》一、生字组词耻:chǐ(雪耻、耻笑、羞耻)诲:huì(教诲、训诲、诲人不倦)谓:wèi(所谓、无谓、谓词)诵:sòng(背诵、传诵、诵读)岂:qǐ(岂不、岂敢、岂能)二、多音字三、近义词敏—勤耻—辱圣—贤皆—都惟—只尝—曾四、反义词敏—钝圣—愚未—已苦—甘古—今曲—直五、理解词语敏而好学:天资聪明而又好学。
不耻下问: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
三人行,必有我师:几个人走在一起,其中就一定有我的老师。
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从而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惘无所得,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
六、句子解析1.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这句话告诉我们,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也就是说,真正的智者,会既不自大,也不自卑,而是心怀谦虚,积极进取。
2.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句话告诉我们,对于学习,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不要不懂装懂。
只有持有这种正确的态度,才能够不断进步。
3.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这句话是孔子对弟子们说的,意思是说几个人走在一起,其中就一定有我的老师。
这句话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善于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
同时也要保持谦虚和开放的态度,不要自以为是。
4.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这句话告诉我们,通过温习旧的知识,我们可以获得新的认识和体会。
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就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了。
这句话强调了复习和巩固知识的重要性。
只有深入理解和掌握了知识,才能够更好地传授给他人。
七、课文内容理解:本文选自《论语》,记录了孔子和弟子们的言行。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思想和言行对中国及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5课知识点总结
![25课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a47bcf2910ef12d2af9e7d7.png)
25课知识点总结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选自《刘禹锡集·外集》,作者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人,唐代诗人。
1、首联交代:被贬地之荒僻,被贬时间之漫长。
“凄凉地”、“弃置身”表露了诗人痛苦、寂寞、辛酸、愤懑的心情。
2、颔联在表现手法上:用典。
描写了作者:回乡所见,人事皆非,今非昔比,恍如隔世的现状。
诗人悼念受害战友,感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心情:百感交集、感慨万分。
3、颈联;“沉舟”“病树”作者自比遭贬,“千帆过”“万木春”比喻新贵们仕途得意,这两句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涵着深刻的哲理——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
(新陈代谢)4、尾联:点明酬赠题意,是点睛之笔。
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又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5、思想感情:既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的精神。
二、《赤壁》1、选自《樊川文集》,作者杜牧,字牧之,晚唐杰出的诗人。
与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
2、请你谈谈对末尾两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理解和认识。
答:这两句是说,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
诗人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并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
二乔的命运在这里形象地代表了东吴的命运。
3、“二乔”指代东吴命运,以小见大,说明战争残酷,耐人寻味。
4、思想感情: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三、《过零丁洋》1、选自《文山先生全集》,作者文天祥,字宋瑞,号文山,民族英雄,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
2、首联回顾了诗人一是读经书入仕途,二是起兵抗元,频繁战斗了四年的经历。
3、颔联“风飘絮”比喻国家命运惨淡,危在旦夕。
“雨打萍”比喻自己家破人亡,孤苦伶仃。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诗五首》课文全解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诗五首》课文全解](https://img.taocdn.com/s3/m/5be669120740be1e650e9af2.png)
25.诗五首【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一、字音及词义:鬓毛衰:耳边的头发疏落。
城阙:城墙和宫殿,这里指当时的都城长安。
五津:指岷江上的五个大渡口,这里指杜少府即将赴任的地方。
津,渡口。
宦游人:远离家乡,出外做官的人。
天涯:天边,这里比喻极远的地方。
比邻:近邻。
酬:酬答,这里指因别人赠诗而作诗应答。
弃置:这里指被贬谪。
翻似:倒好像。
侧畔:旁边。
万木春:意思是万木逢春,生机勃勃。
寄北:寄给北方的友人。
何当:何时,什么时候。
杨花:指柳絮。
离亭:驿亭。
古人往往在驿亭送别,所以称“离亭”。
二、相关背景:1、关于作者⑴贺知章(约659~约744)唐代诗人。
字季真。
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人。
武后证圣初(695)进士及第。
授国子四门博士。
开元中,累迁至太子宾客、秘书监。
天宝初,上疏请度为道士,求还乡里,玄宗制诗赠行,诏赐镜湖剡川一曲。
不久去世。
贺知章少时即以文词知名,性旷达,善谈说。
晚年尤放诞,不拘礼度,尝邀嬉里巷,自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
经常醉后属词,文不加点,动成卷轴。
又擅长草隶,人共传宝。
在长安时,与李白一见而为忘形之交,称白为“谪仙人”。
七言绝句清新婉曲,颇饶韵致。
如《咏柳》、《回乡偶书》,均为人所传诵。
《全唐诗》编存其诗1卷。
事迹见《旧唐书·文苑传》、《新唐书·隐逸传》。
⑵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县人)。
唐代后期,统制集团内部党派斗争激烈,而李商隐与当时刘党、李党都有关系,他年轻时受牛党令狐楚赏识而中进士,后来又被李党王茂元招为女婿,因此牛党认为他背恩负德。
牛党掌权后,他一直在政治上受到压抑,郁郁不得志,成了牛、李党争的牺牲品。
46岁时死在荥阳。
李商隐的诗歌,有的抒发自己政治失意的痛苦心情,有的反映晚唐的政治生活,有的是托古讽今的咏史之作,还有一类描写爱情生活的无题诗,最为后代读者所喜爱。
他的诗有独特的艺术成就,构思新巧,词藻华美,想象丰富,格律严整,风格婉转缠绵。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复习要点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复习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05ea020d0975f46526d3e164.png)
第25课《诗词五首》一、文学常识填空⒈《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选自《杜工部集》,作者杜甫,是唐代著名诗人,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因他曾做过“工部员外郎”,所以又称为“杜工部”。
其诗真实地反映了唐朝由盛变衰的历史,因而被称为“诗史”。
⒉《过故人庄》作者孟浩然,是唐代著名的田园诗派诗人。
他与王维齐名,并称“王孟”,《过故人庄》是律诗中的五律。
题目中“过”的意思是访,探望。
“故人”的意思是老朋友。
⒊《游山西村》的作者是南宋(朝代)著名爱国诗人陆游,字务观,号放翁。
⒋《渔家傲》的作者是范仲淹,北宋(朝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字希文。
⒌《浣溪沙》的作者是宋代(朝代)著名文学苏轼,号东坡居士。
从体裁上来说,和《渔家傲》都是词。
作者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有天真烂漫之趣,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
二、注音或写字挂罥(juàn)塘坳(ào)布衾(qīn)俄顷(qīnɡ)大庇(bì)突兀(wù)鸡黍(shú)开轩(xuān)面场圃(pǔ)鸡豚(tún)羌(qiānɡ)管未勒(lè)蕲(qí)水浣(huàn)溪沙人不寐(mèi)千嶂(zhànɡ)里丧(sānɡ)乱三重(chónɡ)茅广厦(shà)恶(è)卧花冠(ɡuān)三、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⒈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对偶、对比)⒉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南能西。
(反问)⒊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比喻)四、根据提示填空⒈《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中“自经丧乱少睡眠”指的是安史之乱(历史事件),表明作者急切实现愿望并非为了一己私利(诗人为理想而献身)的句子是: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表现诗人关怀民生疾苦的宽广胸怀(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和美好理想)的句子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第25课词五首知识点梳理
![第25课词五首知识点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1f687f046137ee06eef9182c.png)
第2《词五首》知识点梳理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斜晖脉ò脉白pín羌qiāng擎qíng舴zé艋ěng霹pī雳lì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老夫聊发少年狂聊:姑且,暂且。
会挽雕弓如满月会:定将。
也拟泛轻舟拟:打算。
马作的卢飞快作:像……一样。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1、用原文填空。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渔家傲·秋思》中抒发守边将士们的建功之志和思乡之情的句子是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表达作者能够担当重任,建功立业,报效朝廷的句子是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从视觉听觉两方面表现激烈战斗场面的句子是: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耳中羌管悠悠眼前雪霜满地。
远征的人心事重重不能人睡,将军头发渐白士兵满脸泪水。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为了报答全城的人都追随我打猎的盛意,我要亲自射杀老虎,让你们看看孙郎当年的英姿。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景物依旧,人事已变,一切都停止了,想要诉说眼泪却先流了出来。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可以了却君王收复中原、统一天下的心事,可以了却我那驰骋沙场、赢得英名的夙愿。
只可惜我的头上又新添了白发。
三、段背记知识清单默写《渔家傲·秋思》和《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两首词。
渔家傲秋思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词五首》知识点梳理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斜晖脉ò脉白pín羌qiāng擎qíng
舴zé艋ěng霹pī雳lì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老夫聊发少年狂聊:姑且,暂且。
会挽雕弓如满月会:定将。
也拟泛轻舟拟:打算。
马作的卢飞快作:像……一样。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用原文填空。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渔家傲·秋思》中抒发守边将士们的建功之志和思乡之情的句子是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表达作者能够担当重任,建功
立业,报效朝廷的句子是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从视觉听觉两方面表现激烈战斗场面的句子是: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耳中羌管悠悠眼前雪霜满地。
远征的人心事重重不能人睡,将军头发渐白士兵满脸泪水。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为了报答全城的人都追随我打猎的盛意,我要亲自射杀老虎,让你们看看孙郎当年的英姿。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景物依旧,人事已变,一切都停止了,想要诉说眼泪却先流了出来。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可以了却君王收复中原、统一天下的心事,可以了却我那驰骋沙场、赢得英名的夙愿。
只可惜我的头上又新添了白发。
三、段背记知识清单
默写《渔家傲·秋思》和《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两首词。
渔家傲秋思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四、文学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望江南》作者温庭筠,是唐朝花间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
2、《渔家傲·秋思》作者是北宋朝的范仲淹。
3、《江城子·密州出猎》作者是北宋朝的苏轼。
4、《武陵春》作者李清照,是南宋朝的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作者是南宋著名的爱国主义词人辛弃疾。
“赋”是写作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