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专项训练: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专项训练: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大金石是缅甸一处著名的佛教朝拜圣地。它是一块耸立在悬崖边的花岗岩巨石,石头表面贴有金箔,石上建有一座7.3 m的佛塔(图1)。图2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字母表示各类岩石,数字序号表示各种地质作用。读图,完成1~2题。

1. 大金石所属岩石类型及其形成的地质作用是()

A. A和①

B. B和②

C. C和④

D. D和⑤

2. 下列有关图2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属于外力作用的环节只有③

B. 可能寻找到化石的是D类岩石

C. 可能埋藏有化石的是C类岩石

D. 石灰岩经过④作用形成大理岩

【答案】1.A 2.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壳物质循环和主要的岩石,学生要掌握主要的岩石和岩石的类型,熟悉主要的岩石和地壳的物质循环图的判读。

1.大金石花岗岩所属岩石类型为侵入型岩浆岩,其形成的地质作用是岩浆上升冷却凝固;图II中沉积物通过固结成岩作用④转化为沉积岩C,沉积岩C通过变质作用⑤转化为变质岩D,变质岩D通过重熔再生作用转化为岩浆,①岩浆侵入形成侵入岩A,通过②岩浆喷出形成喷出岩B,选择A。

2.属于外力作用的环节有③④,A错;可能寻找到化石的是C类岩石,B错;可能埋藏有石油的是沉积岩C类岩石,C对;石灰岩经过⑤作用形成大理岩,D错。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海拔1200米的盘吉尔塔格山岩体多为火山岩,岩石中含丰富的碳酸钙,形成独特的火成岩石林景观(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3~4题。

3. 该地岩石主要由

A. 流水携带泥沙固结形成

B. 岩浆上升冷却凝固形成

C. 大规模的海陆变迁形成

D. 干旱区风化物沉积形成

4. 形成该石林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 物理风化和风力堆积

B. 冰川侵蚀和风力侵蚀

C. 风力侵蚀和流水侵蚀

D. 流水侵蚀和风力堆积

【答案】3.B 4.C

【解析】考查地壳物质循环、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3. 由材料可知,图中岩体多为火山岩景观,火山岩是岩浆向上喷出地表冷却凝结而形成的,故选B。

4. 图中“火成岩石林景观”的形成首先是岩浆向上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形成火成岩,再经过地壳运动,向上抬升使该地突出地表,最后通过外力的风化、侵蚀即风力侵蚀和流水侵蚀,最终形成火成岩石林景观,故选C。

大瓦山位于我国四川省,横断山东侧,为世界第二大桌状山。桌状山常发育在近于水平或倾斜平缓的软硬相间的岩层分布区,受流水的强烈侵蚀切割,顶部覆有坚硬的岩层时,就会形成顶平坡陡的桌状山。大瓦山是地形倒置的向斜山,山体分两层:下部是构成山体基底的石灰岩,上部是层层堆叠的玄武岩。完成5~6题。

5. 大瓦山桌状地貌的形成过程可能是

A. 沉积作用——板块挤压——褶皱断层——岩浆喷出活动——断块抬升

B. 板块挤压——岩浆侵入活动——地壳抬升——周边岩层被侵蚀、搬运

C. 板块挤压——褶皱断层——地壳下陷——沉积作用——地壳抬升

D. 褶皱断层——岩浆喷出活动——断块下沉——外力沉积形成石灰岩

6. 假若玄武岩层和石灰岩层的上下位置颠倒一下,呈现的地貌最可能是

A. 桌状山

B. 丹霞地貌

C. 雅丹地貌

D. 喀斯特地貌

【答案】5. A 6. D

【解析】试题考查岩石圈物质循环

5. 由材料“下部是构成山体基底的石灰岩,上部是层层堆叠的玄武岩”可知,先有沉积作用,后有岩浆喷出,A正确;由材料“状山常发育在近于水平或倾斜平缓的软硬相间的岩层分布区”可知,桌状地貌最早是沉积用作用形成的沉积岩,由材料“大瓦山是地形倒置的向斜山”可知,该地沉积岩因受板块挤压,形成褶皱断层,由材料“顶部覆有坚硬的岩层时,就会形成顶平坡陡的桌状山”可知,最后岩浆喷出,断块抬升形成桌状山。

6. 假若玄武岩层和石灰岩层的上下位置颠倒一下,则上部是石灰岩,石灰岩在高温多雨的条件下最可能形成喀斯特地貌,D正确。

额尔齐斯河大峡谷长约30公里,峡谷两岸峭壁对峙,形成于距今0.65-2.08亿年的黑云母花岗岩石峰由于寒冬崩解垮塌,使山体山峰的表面形态既陡峭又圆润平滑,犹如“石瀑布”奔流而下。完成7~8题。

7. 黑云母花岗岩属于

A. 沉积岩

B. 变质岩

C. 侵入岩

D. 喷出岩

8. 有关“石瀑布”主要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风力侵蚀、冰川侵蚀

B. 冰川作用、重力崩塌

C. 流水侵蚀、物理风化

D. 化学溶蚀、生物风化

【答案】7.C 8.C

【解析】

7.黑云母花岗岩属于侵入岩,是岩浆侵入地壳上部冷凝形成,没有喷出地表,C对。喷出地表冷凝形成的是喷出岩,D错。沉积岩是外力作用形成,A错。变质岩是变质作用形成,B错。

8. 花岗岩石峰由于寒冬崩解垮塌,属于物理风化。“石瀑布”陡峭又表面圆润平滑,主要成因流水侵蚀、物理风化,C对。风力侵蚀、生物风化地貌棱角明显,A、D错。冰川作用形成的是U形谷地貌,B错。

野柳地质公园,是台湾著名景点。由于海水侵蚀、风力侵蚀及地壳运动等作用,造就了蕈状岩、蜂窝岩等绵延罗列的奇特景观。蕈状岩是因岩层受海水数十万年的浸蚀,砂岩中质地酥软的岩石慢慢被海水侵蚀消失了,而坚硬的结核慢慢露出水面,再经风吹、日硒、雨淋、海浪的吹打,最终形成的状如蘑菇的石头。读图,回答9~10题。

9. 蕈状岩形成过程为

A. 砂岩风化一外力侵蚀一地壳抬升一海浪侵蚀

B. 砂岩形成一海水侵蚀一地壳抬升一外力侵蚀

C. 砂岩风化一地壳下沉一海面下降一外力侵蚀

D. 砂岩形成一外力侵蚀一地壳下降一海浪侵蚀

10. 下列关于蜂窝岩、蕈状岩成因分析最恰当的是

A. 外力侵蚀强度的差异

B. 岩石硬度的差异

C. 地壳运动幅度的差异

D. 侵蚀时间的差异

【答案】9. B 10. B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变化。本题以蕈状岩、蜂窝岩形成过程为例,考查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重点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9. 本题考查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变化。由材料可知,蕈状岩是由海里先形成的沉积岩首先经过海水侵蚀蚀作用;其次由于地壳抬升露出水面;再经风吹、日硒、雨淋、海浪等外力作用下形成,故选B。

10. 本题考查地质作用的程度。由材料可知在漫长的海水浸蚀作用及风吹、日硒、雨淋、海浪等外力作用过程中,由于砂岩的坚硬程度的差异,砂岩中质地酥软的岩石慢慢被海水侵蚀消,而坚硬的结核最终留下形成蜂窝岩、蕈状岩,B正确;而同一个地区外力侵蚀强度的差异、地壳运动幅度的差异及侵蚀时间的差异基本是相同的,A、C、D错,故选B。

在新西兰南岛西海岸帕帕罗瓦国家公园里有一独特的地质地貌景观——千层薄饼岩。它从下到上,负突起(凹槽)岩石与正突起(凸脊)岩石相互叠置,重复出现。图1示意千层薄饼岩。据此完成11~13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