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汀类药物的研究进展
他汀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及应用研究进展
他汀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及应用研究进展他汀药物是一类强有效的调脂药物,尤其是降低体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防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年来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还具有众多非降脂的药理效果,这使得他汀类药物的应用更加受到关注。
本文将对近年有关他汀类药物的治疗多效性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Abstract] Statin have a effective function of lipid regulating,especially to reduce the 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evels,which play a important role in prevention of 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 Many recent researchs have reinforced that there have a number of non-pharmacological lipid-lowering effect for statins,and have expected clinical potentials. The treatment pleiotropic and advance research of statin are reviewed in this paper.[Key words] Statin; Mechanism;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esearch progress他汀类药物通过抑制体内胆固醇合成过程中的限速酶,同时促进低密度脂蛋白(LDL)的代谢和增加高密度脂蛋白(HDL-C)的浓度,在调节脂类代谢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有学者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能有效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发生,降低冠心病死亡率,减少脑卒中发生的危险[1]。
他汀类药物抗房颤作用研究进展
复发和维 持 。Y o u n g—X u等 对 4 4 9例稳 定型冠心 病患者 进行 了平均随访 5年 的 研究… , 发 现规 律 服用 他 汀类 药 物 治疗 组中有 8 % 发 展成 A F , 间断 服用 组 中有 1 0 %发 展成 A F , 而 不服 用他 汀类药 物组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1 0 0 7 —6 1 4 x . 2 0 1 3
01 . 0 0 7
0 . 9 0 ) ; 复发 A F 5 7 %( O R 0 . 4 3 , 9 5 % C 1
0 . 2 4~ 0 . 7 9 ) ; 电复律后复发 A F 5 8 %( O R
最 常见 的并 发症是 脑栓 塞 , A F使 患 者发 生脑卒 中的危 险性 增加 1 . 6~ 3 . 5倍 , 而 且后果更 为严重 , 致 残率 、 致死 率均 大大
炎作用 ; 改变心 脏离 子通道 与载 体 ; 延缓 心肌组织 、 电重 构 ; 改善 自主神 经功 能 以 及其他作用等 实现抗 A F作用 。 抗炎作用 : 有 人对 1 2例阵 发性 孤立
增加 。他 汀类药 物 , 由于其可明显降低心
血管事件 的发生率 和死亡率 , 在冠心病 的
一
级、 二 级 预 防 中有 着 重 要 的作 用 。研 究
证明, 他汀类 药物 除了降脂 作用 外 , 还具
有 多效 性 , 其 中之 一 就 是 可 能 预 防 A F的
有孤立性 A F患者都 有组织学 异常 , 而对 照组 1 1例预激综合征患者的心房肌解剖 正常。这 一发 现 为说 明 A F存 在 炎 症提 供 了重要 的病 理依据 。心 房组 织 的炎症
他汀类药物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研究进展
・
2 1 年 4月下 第 2 00 卷 第8 期
Ap l 2 0 i r 01 Vo . 1 2 No8 .
2 ・ 2
Ju a f ia1 a io a h n s dcn nomain o r l n dt n l ie eMe iieIfr t n o Ch i C o
来越强 ,可减 少单核细胞和 巨噬细胞脂 多糖介导 的 I_ L6 和 T F 的分泌。 N—
参考文献
G r 等I ct 2 z ] , 报道 阿托伐 他汀治疗 1d后急性脑梗死小 4 鼠的 P 4和 B2 G的水平显著 下降 , F T 但是停 药 2 d后两者 的水平分别上调 29和 31 ,同时阿伐他汀治疗使 主动 .倍 脉和脑血管 的 e O N S上调 23和 1 倍 ,但同样仅在停约 _ . 7
他 汀类药物可抑制 L A 1 F 一 介导淋 巴细胞黏附共刺激作用。 We zSh it i— c md t G等人探讨 了辛伐他汀对炎性 因子 M P l C —、 MI一 MI- P1 d、 P 1 B,以及炎性介 质及其受体(C IC R 、 C R 、 C 2
粥样硬化 为急性冠脉综合征 ( uecrnrsn rm , a t ooayy do e c A S的基础 原因 , 一种可 隐匿进 展许多年 的慢性疾病 。 C) 是 孙有祖在研究普 伐他汀钠 治疗 急性冠脉 综合征 的临床效 果 中发现应用普 伐他汀钠 的治疗组 患者 的血脂 、心力 衰 竭 、 发心绞 痛 、 再 非致死 性 A I再 次入 院例 次均 明显下 M,
性粒细胞在炎性区域的浸润 , 从而减轻炎性 区域的组织损
床应 用价值 。苏玫等人Ⅲ 采用辛伐他 汀早期治疗 急性冠脉
他汀类药物的作用与研究进展
他汀类药物的作用与研究进展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主要健康威胁之一。
其中,高血脂症作为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他汀类药物作为一类非常重要的药物,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治疗高血脂症和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本文将对他汀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和研究进展进行探讨。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他汀类药物的起源和发展。
他汀类药物最早是源于发酵产生的黄霉菌产的黄霉素(Lovastatin),而现在常见的他汀类药物包括:辛伐他汀(Simvastatin)、普伐他汀(Pravastatin)、氟伐他汀(Fluvastatin)、罗伐他汀(Rosuvastatin)以及阿托伐他汀(Atorvastatin)等。
这些药物都属于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可以通过抑制胆固醇的合成来降低血浆中的胆固醇水平。
那么,他汀类药物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首先,他汀类药物通过抑制脱酸胆固醇(HMG-CoA)还原酶的活性,阻断了胆固醇合成的代谢途径,从而降低了胆固醇的合成。
此外,这些药物还可以通过增加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的活性,促使血液中的胆固醇被肝脏摄取,进而降低血浆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浓度。
此外,他汀类药物还可以通过降低炎症反应、改善内皮功能和抑制血小板聚集等多种途径,发挥保护心血管的作用。
除了治疗高血脂症和预防心血管疾病外,他汀类药物在其他领域的研究也有很大的突破。
首先,研究人员发现,他汀类药物不仅可以降低胆固醇水平,还具有抗炎和抗氧化的作用,可以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过程。
此外,他汀类药物还被发现可以通过调节血管收缩、抑制血小板聚集和增强内皮功能等途径,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心血管功能。
此外,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也可能对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和肿瘤等方面产生积极的影响,但是这些领域的研究还需要更多的验证和深入的研究。
在他汀类药物的研究进展方面,近年来取得了很多重要的突破。
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他汀类药物与抗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他汀类药物对糖尿病影响的研究进展
他汀类药物对糖尿病影响的研究进展他汀类药物能够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以及死亡率,成为目前世界上最常用的药物之一,特别是他汀类药物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获益情况也是被大家认可的。
2012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信息称重新修改他汀类药物的说明,提到他汀类药物的使用会致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会存在小幅度增加的风险,引得了许多公共关注。
据估计服用他汀获益的人群中每40人就存在1人出现该风险,其发病机制尚未清楚,可能是通过影响胰岛素抵抗及细胞糖代谢。
但我们明确的是服用他汀获益超过他汀可能带来的糖尿病风险。
标签:他汀类药物;糖尿病;心血管;不良反应他汀类药物是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HMG-CoA 还原酶)的竞争性抑制剂,其通过使HMG-CoA还原酶活性降低而减少胆固醇合成,通过增加肝细胞表面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受体的mRNA表达,增加LDL-C 受体数量,从而增加血浆LDL-C清除,使血浆LDL-C浓度下降,同时还能抑制甘油三酯(TG)生成,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浓度,干扰血小板聚集、凝血、纤溶过程等调脂外作用,从而促使粥样斑块稳定及体积减小[1,2]。
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衰竭是2型糖尿病(T2D)的主要病理异常[3,4]。
糖尿病血脂异常包括空腹及餐后甘油三酯水平增加、L-LDL增加及HDL减少[5]。
上述变化加速了2型糖尿病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
糖尿病被视为心血管风险因素等价物。
Sattar等[6]分析了13项他汀实验,共计91140参与者,其中4278名参与者在平均四年期间确诊为糖尿病。
各项实验均表明他汀会增加9%的糖尿病事件发生的风险。
该荟萃分析表明使用他汀类药物的高龄患者发生糖尿病事件风险最高,但无论基线体指数还是L-LDL浓度的改变都不会消除残余风险。
1 他汀类药物与糖尿病相关研究进展1.1 糖尿病患者全因死亡率关于T2D存在的大血管风险,相关研究已趋成熟。
药物化学--他汀类药物及其研究进展 ppt课件
一、前言: (一)他汀类药物现状
当世界上第一个由默克公司生产的HMG-CoA还原酶抑制剂降血脂
药物洛伐他汀于1987年经FDA批准上市后,立即引起医药学界的关 注,被认为该药的开发成功,是降血脂药物研究的新进展。 ( lovastat in) 、普伐他汀( pravastat in ) 、辛伐他汀( simvastatin) 、 氟伐他汀( fluvastatin) 和阿托伐他汀( atorvastatin) 。
二、阿托伐他汀 (Lipitor, Atorvastatin) (世界年销售额最大的他汀类药物)-(4-氟苯基)-3-苯基-4-(苯基氨 基甲酰基)-5-异丙基-吡咯-1-基]-3,5-二羟基庚酸。又名 立普妥
Atorvastatin为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不溶于pH≤4
CHO OH CH3
Et3N, EtOH H3 C O N H CH3 H3 C O O H2 N O CH3 O O O CH3 CH3 CH3 H3 C O CH3 O O O CH3 CH3 CH3
(CH3)3CCOOH, THF, Toluene, Heptane
A
Intermediate 1
三、罗苏伐他汀 (Rosuvastatin) (超级他汀,最具潜力的他汀)
结构式:
化学名:(+)-(3R,5S)-7-[4-(4-氟苯基)-6-异丙基-2-(N-甲 基-N- 甲磺酰基氨基)嘧啶-5-基]-3,5-二羟基-6-(E)-庚烯 酸钙。又名可定、罗素他汀、瑞舒伐他汀
Rosuvastatin为类白色或淡黄色粉末。本品对羟甲戊二酰辅酶
(三)不足之处
他汀类药物不良反应主要发生在皮肤、胃肠道、神经系
他汀类药物临床多效性研究进展
他汀类药物是3-羟基-3-二酰辅酶A 还原酶抑制剂(A 3-hydroxy -3-methyl glutaryl coenzyme A reductasem,HMG -CoA),能够发挥限制人体肝脏甾醇生物合成步骤达到增加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表达,最终降低其水平,缓解动脉粥样硬化症状的作用。
他汀类药物最早由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在1987年批准,上市并得到广泛应用后证实其降低血脂水平的作用,也就此奠定他汀类药物对于心血管疾病一、二级预防的地位。
但在最新的研究报告中提出,他汀类药物除了会影响人类脂类水平外,还有多效性的特点,通过抗氧化应激和抗炎发挥抗血栓、改善内皮功能等效果,作用发挥的机制在于抑制甲羟戊酸参与细胞信号转导、细胞分化增殖等关键生物学内容。
另外,他汀类药物还在白细胞介素、转化生长因子、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受体等当中发挥重要作用。
他汀类药物通常分为亲脂性他汀和亲水性他汀,前者包括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洛伐他汀或西立伐他汀,后者如普伐他汀、瑞舒罚他汀等等,他汀类药物应用后主要抑制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 ,待其转化甲羟戊酸,下游胆固醇生物合成和胆固醇合成减少,于是肝细胞中胆固醇水平下降,导致肝细胞表面低密度脂蛋白受体表达增加,于是在血液中摄取的低密度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进一步增多,形成循环,水平下降。
他汀类药物会抑制胆固醇合成,也会使得胆固醇合成的途径中异戊二烯的产生减少,于是蛋白质活性降低,细胞不断生长、增殖、凋亡,功能发生变化。
他汀类在抑制蛋白活性后,人体血管内皮功能改善,减轻氧化应急,也抑制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1 心血管系统疾病中应用他汀类药物的效果1.1 他汀类药物发挥降压及保护心肌的效果 临床应用中,他汀类药物能够对小三磷酸鸟苷进行调节,与蛋白结合从而降低血管紧张素Ⅱ和Ⅰ型受体表达,进而与ACEI 联合表现较高降压效果。
此外,因为酶Ras 相关C3肉毒毒素底物1(Rac1)参与介导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氧化多元复合酶的激活,应用他汀类药物抑制Rac1,减少Ang Ⅱ诱导心肌细胞与血管平滑肌细胞过氧化物产生的作用,发挥抗氧化应激功效。
他汀类药物作用模式和构效关系研究进展
t hetized rats[J ] . B asic Res Cardiol ,2000 ,95 (6) :449.
Chow CW. Regulation and intracellular localization of t he epit he2 lial isoforms of t he Na + / H + exchangers N HE2 and N HE3 [J ] .
N HE 抑制剂主要通过抑制 H + 2Na + 2Ca2 + 交换轴来发挥 心肌保护作用 ,减少再灌注心肌细胞内 Ca2 + 超载 ,减少心肌 细胞内线粒体等超微结构的破坏和心肌酶的漏出 ,减少细胞 水肿 、心肌顿抑及心律失常发生率 ,有利于再灌注后心肌收 缩功能的恢复 。N HE1 类药物的研究为目前心脏外科手术 中的心肌保护以及缺血性心脏病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 。
disease[J ] . Ci rc Res ,1999 ,85 (9) :777.
Fliegel L . Functional and cellular regulation of t he myocardial Na + / H + exchanger [J ] . J Thromb Thrombolysis , 1999 , 8 ( 1) :
of hypertensive rats[J ] . Ci rc Res ,1997 ,80 (6) :853.
Aldred KL , Harris PJ , Eitle E. Increased proximal tubule N HE23 and H +2A TPase activities in 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J ] .
他汀类药物在治疗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的检测对 于肿瘤的早期 诊断意义不大 , 其临床价值主要体现在
分析 疗效 、断 更 判 预 肿
是诊断肿瘤 的“ 万能钥匙 ”它还存在 许多不足 , , 目前大 部分肿 瘤 标志物联合 检测对早期 恶性肿瘤诊 断的灵敏度 只有 5 %~ 0 7 %左有 。因此大家必须 以科 学的方法和态度来应用 、 0 分析 、 评 价肿瘤标志物 的检测结果 ,对肿瘤标 志物既不迷信也不轻视 , 根据不同情况合理使用 , 最大限度地发挥它在 临床诊断中的作
有着广泛的作用即 多效性, 主要 包括 改善 血管 内皮功能 、 逆转
心 肌肥 厚 、 制 血 管 炎 症 、 制 平 滑肌 细胞 的 增 生 、 制 血 栓 形 抑 抑 押
蝶呤从头合成关键酶 , 即鸟苷酸环化酶 , 从而抑制血管 N D H AP
氧化酶 的激 活 以及 防止 e O N S解偶 联实现其修 复血管内皮功
能 。 Was a n 等” sm n s J 稳 定 型 心 绞 痛 患 者 当 次 口服 普 伐 他 汀 报道
成 和稳 定 斑 块等 , 因此他 汀 类 药物 在 心 血 管 内科 领 域 得 到 了广
泛 的应 用 。
仅 2 , 4h后 血脂水平无明显改变 , 但冠 脉系统 内皮依赖 的血管
舒 缩 功 能 就 有 改善 , 慰 剂 组 则无 明显 改 变 。 安 2 逆转 心 肌 肥厚
【 关键词 】他汀类药物
・ _ cz 管疾病 多效性 临床 b
他汀类药物通过阻断类异戊二烯 中间体的合成 , 抑制中间
他 汀类 药 物 即 3 一羟 基 3 一甲基 戊 二 酰 辅 酶 A( MG C A) H —o
可逆 转 oL I诱 导的e O xD N S解偶联 ,通过增加 N O浓度和降低
他汀类药物脑卒中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他汀类药物脑卒中临床应用研究进展摘要他汀类药物的作用以调节血脂为主,此外,还具有稳定斑块、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抗炎、保护神经和抗血栓等作用。
近年来随着心脑血管病预防观念的转变,他汀类药物的研究有了新的进展。
我们就近年来他汀类药物在基础与临床研究方面的进展情况做一简单介绍。
关键词他汀类药物实验研究临床应用他汀类药物属于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它能有效地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还有卓越的心脑血管保护作用,广泛用于临床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
他汀类药物预防脑卒中机制的临床研究近年来他汀类药物在我国临床应用有所增加。
血脂异常与脑血管病之间的关系受到关注,许多学者在临床中对脑缺血患者应用他汀类药物干预脑卒中发生进行了观察,对他汀类药物在脑卒中预防和治疗的机制作了大量研究。
目前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稳定斑块及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程:斑块的狭窄程度及斑块的性质都是非出血性、非梗死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Crisby等[1]通过对用普伐他汀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取自颈动脉内膜上的标本进行比较发现,治疗组患者斑块的稳定性明显好于对照组,如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明显减少,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免疫活性明显降低,而胶原的含量增加,凋亡细胞减少。
何氏[2]也在临床上观察到他汀类降脂药有稳定斑块的作用,并建议常规用于二级预防。
降低血浆C反应蛋白(CRP)含量:C反应蛋白是一种典型的急性期蛋白,其血浆浓度的高低往往是判定炎症反应轻重的特异性指标。
李氏等[3]对9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口服普伐他汀20mg/次,每晚1次治疗,检测血清CRP,发现治疗组与对照组CRP水平均于1周左右达到峰值,但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血浆CRP水平于2周时恢复正常,对照组虽然亦有所下降,但仍明显高于正常水平(P<0.01)。
他汀类药物对冠心病的治疗和预防的研究进展
4他汀类药物在治疗冠心病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应用 Nishikawa等在研究中发现¨“,心肌肥厚的绞痛患者服用 他汀类药物治疗后,左室后壁厚度、左室舒张未内径、左室重 量、左室心肌重量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Mozaffaria n等对
1
153例严重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n”,用单变量、多
变量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发现,服用他汀类药物可降低死 3强化他汀治疗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稳定粥样斑块:已知AS斑块内胆固醇脂的含量与斑
万方数据
・1376・
36%,致死和非致死性脑卒中发生率降低了27%,心血管事件 和血管重建术发生率降低了21%,所有冠心病事件发生率降 低29%。阿伐他汀治疗组的安全性与安慰剂组比较差异无统 计学意义(P>0.05)。ASCOT—LLA是他汀类药物预防动脉 粥样硬化的一个新的里程碑,它前瞻性地评价了高血压伴有 总胆固醇无明显升高(46.5 mmol/L)的患者在充分降压的基 础上联用他汀类药物可以显著降低冠心病事件的作用。
他汀类药物非调脂作用 抑制炎性反应:在As斑块内的单核细胞、巨噬细胞、 2他汀类药物在冠心病一级及二级预防中的应用
2.1
淋巴细胞等可分泌多种细胞因子、炎性反应因子、基质金属蛋 白酶(MMP)而参与AS的免疫病理反应,破坏血管内皮的结 构和功能,造成血管腔狭窄,斑块破裂,继而引起急性冠脉事 件。作为炎性反应的一个标志物血浆c一反应蛋白(CRP) 浓度的升高被证明与心血管病的危险是相关的。而降低 CRP的水平.可降低伴随该炎性反应标记物的心血管事件的 高危险性。临床实验及研究表明,经过他汀类药物治疗后 CRP值可下降HJ,减少炎性反应,成为延长CHD患者生命的 重要手段l51。最近ALL丑n等发现他汀类可以抑制肝脏内甲羟 戊酸生物转化后的代谢产物【6】。还可阻止白细胞与内皮之间 的相互作用,从而抑制了严重的炎性反应。这个作用有效地 减少了白细胞的浸润。特别是中性粒细胞在炎性区域的浸 润。从而使这些区域的组织损伤程度减轻。
他汀类药物的作用与研究进展
他汀类药物通过抑制胆固醇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从而减少 胆固醇的合成。
他汀类药物对炎症的抑制作用
抗炎作用
他汀类药物可以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炎症对身体的损害。
抑制炎症介质
他汀类药物可以抑制炎症介质的生产和释放,从而减轻炎症反应。
他汀类药物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改善内皮功能
他汀类药物可以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提高内皮细胞的抗动脉粥样硬化能力。
二级预防
他汀类药物在二级预防中的作用也已经得到证实。在一项涉及近2万例患者的 荟萃分析中,他汀类药物使既往心肌梗死患者的总死亡率降低了27%。
他汀类药物在其他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代谢综合征
他汀类药物可以改善血脂异常和胰岛素抵抗等代谢综合征的主要成分,有望用于 治疗代谢综合征。
脑卒中
他汀类药物可能通过稳定斑块、抗炎、抗氧化应激等机制降低脑卒中的风险。
2023
他汀类药物的作用与研究 进展
目录
• 他汀类药物概述 • 他汀类药物的作用机制 • 他汀类药物的研究进展 • 他汀类药物的未来展望 • 结论
01
他汀类药物概述
他汀类药物的定义与分类
他汀类药物是一类降血脂药物,主要通过抑制胆固醇合成酶 的活性来发挥作用。
他汀类药物分为天然化合物(如洛伐他汀、普伐他汀和辛伐 他汀)和完全人工合成的化合物(如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 汀)。
他汀类药物与其他药 物的相互作用
他汀类药物与某些药物(如环孢素、 华法林等)合用时,可能发生药物相 互作用,影响药效。因此,需要研究 如何避免或减少这些相互作用。
他汀类药物在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中的作用
一级预防
他汀类药物在一级预防中的地位已经得到证实。在一项大型随机对照试验中 ,他汀类药物使没有冠心病但具有多重危险因素的人群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降低了21%。
他汀类调血脂药研究进展综述
他汀类调血脂药研究进展综述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血脂异常的患者越来越多,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
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原因之一就是血脂异常,引起或加速冠心病、脑卒中、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进程,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1]。
因此,调血脂药物在临床中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
目前临床上使用最广泛的调脂药物是他汀类,功效有抑制内源性胆固醇合成、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低密度脂蛋白等[2],对多种疾病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本文就他汀类调血脂药的现状及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综述。
一、调血脂药的现状目前用于临床调血脂药的种类繁多,大部分药物是通过降低过高的血浆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升高过低的高密度脂蛋白来改善血脂的状况[3]。
化学类降血脂药的种类主要有贝特类、烟酸类、他汀类、胆酸结合树脂类以及中药等药物。
目前临床中常用的调节血脂的药物为他汀类药物,已经运用到临床应用中的有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洛伐他汀、氟伐他汀[1],且临床对血脂的调节作用显著。
二、他汀类药物的研究进展1、化学性质他汀类药物主要来源于辛伐他汀、洛伐他汀和普伐他汀的菌类,而阿托伐他汀、罗苏伐他汀、氟伐他汀是由人工合成的产品。
亲脂性的他汀类药物有阿托伐他汀、洛伐他汀、辛伐他汀,亲水性的他汀类药物有罗苏伐他汀、氟伐他汀和普伐他汀。
脂溶性的他汀类药物能够顺利透过血脑屏障,因此容易刺激中枢神经系统产生临床症状,如失眠等;水溶性的他汀类药物具有较高的肝选择性,且对平滑肌增殖的影响较小。
2、作用机制他汀类药物是国内外调血脂药中的首选药物,胡锡波等学者研究发现[4],他汀类药物的作用机制为通过竞争作用抑制肝脏羟甲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hydroxy methylglutaryl coenzyme A reductase,HMG-CoA),减少羟甲戊二酰辅酶A向甲基二羟戊酸的转化,从而限制内源性胆固醇的生物合成,减少外周血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大剂量的他汀类药物还能够降低血浆甘油三酯。
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研究进展
检 索世界 卫生组织 药 品不 良反应数 据库 ,截至2 0 1 2 年
4 月6日,我 国上市 的8 个他汀类 药物 中,有关 血糖异常相关
主要有 :① 肌病 ,较为 常见 ,症状 较轻 ,表现 为肌 肉组织 疼 痛 或无 力 ,无 肌 酸激 酶 ( C K)升 高 。② 肌 炎 ,有 症状 同时伴有 C K 增高 ( 低 于正 常值 1 0 倍 )。③ 横纹肌 溶解 ,严 重 时发生 ,有症状 伴有C K 显 著增高 ( 高于 正常值 1 0 倍 ),
出现 尿 色 变 深及 肌 红 蛋 白尿 ,症 状危 重 。严 重 情 况 下可 以导 致 肾 衰竭 甚 至 死 亡 。欧 美 人 群他 汀肌 损 害 发 生率 为
中国循 证 心 血 管 医学 杂 志 2 0 1 3 年1 O 月第 5 卷第 5 期 C h i n J E v i d B a s e d C a r d i o v a s c M e d , O c t , 2 0 1 3 , V o 1 . 5 , N o . 5
复正 常。 国内外均 有他 汀类药 物引起 药物 性肝 衰竭致 死 的 糖 尿病 风险分别增加 8 9%、6 6% 和 2 0%;但不 同年龄段罹 报道 ,常与特异性变态反应体质有关 。
2他汀类药物相关性肌病 ( s t a t i n my o p a t h y) 是 他汀类 药最 易识别 ,同时也是最 危 险的不 良反 应 。
・
‘ 5 4 7 ’
综述 ・
他 汀类 药物 的不 良反应研究进展
张瑞淑 ,张遥 ,闰荟 ,刘爽 ,许 宁,李 阳
【 中图分类号 】 R 9 【 文献标志码 】 A 【 文章编号 】 1 6 7 4 — 4 0 5 5 ( 2 0 1 3 ) 0 5 — 0 5 4 7 — 0 3
降血脂的化药种类及他汀类药物研究情况
降血脂化药的种类及其他汀类药物的研究进展高脂血症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常表现为高胆固醇血症(升高),高甘油三脂血症(升高)或二者兼有。
高脂血症是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常引起严重的心脑血管并发症,威胁人类健康。
根据近年卫生部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中国居民营养和健康状况调查显示,我国成人血脂异常患病率为18.6%,估计全国血脂异常患人数1.6亿。
因此降血脂药物的市场空间巨大,同时也是药物研究的重点之一。
(一) 降血脂药物概况目前临床应用和处在研发阶段的降血脂西药按其降脂机理和化学结构有可分为他汀类、烟酸类、贝特类、胆酸螯合剂类、多烯类以及新型降脂药和各种复方制剂。
1.对胆固醇(TC)的影响1.1对胆固醇(TC)合成的影响代表药物:他汀类如洛伐他汀(Lovastatin),是人工合成的HMG-CoA还原酶抑制剂, 其空间结构与HMG-CoA的结构非常相似,且对HMG-CoA还原酶的亲和力比HMG-CoA强1 万倍。
所以它能竞争性地与HMG-CoA还原酶结合,能抑制肝脏HMG-CoA还原酶催化的HMG-CoA向MV A(甲羟戊酸)转化,从而阻止内源性TC的合成,加速LDL(低密度脂蛋白)的廓清, 使血TC和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下降,升高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达到调脂作用。
1.2影响胆固醇吸收药代表药物:依折麦布(eZetimi1e, EZ, 商品名Ze-tia)是一种新的调血脂药物,为选择性胆固醇吸收抑制剂,可抑制胆固醇从小肠吸收,在临床应用中因其可有效弥补他汀类药物的不足而倍受青睐。
由于分子量小,EZ选择性地抑制胆固醇和相关植物甾醇类(pllytosterols)在肠道发生葡萄糖醛酸化后小肠部位的吸收,进而降低血中TC、TG、LDL-c和Apo B(载脂蛋白B, apolipoprotein B),并增加HDL-c水平。
1.3影响胆固醇代谢药代表药物:深海鱼油,最新研究表明深海鱼油能够通过调控LDL-c受体mRNA水平而调节LDL-c受体活性。
他汀类药物心脏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与临床研究进展
2.5 2.0 1.5 1.0 0.5 0.0 0 1 2 3 4 5 6 0 1 2 3 4 5 6
5-year relative RR 28% (95% CI –10–52%) P=0.13
Definite nonfatal MI % with 10 event
Sacks et al. N Engl J Med 1996;335:1001–9.
LIPID: Long-term Intervention with Pravastatin in Ischemic Disease
Death from all causes and CHD
20
Death from all causes
Xu FP, … Luo JD. JMCC 2004
四、他汀类药物的心脏保护 作用机制
抑制G蛋白的功能 抑制氧化应激 抑制炎症反应 增加内皮细胞一氧化氮的生成 改善交感神经功能
四、他汀类药物的心脏保护 作用机制
抑制G蛋白功能 抑制氧化应激 抑制炎症反应 增加内皮细胞一氧化氮的生成 改善交感神经功能
Nonfatal MI or death from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
Incidence (%) 15
10
5
Placebo Pravastatin
Relative risk reduction 24% P=0.003
0 0 1 2 3 4
5
Years after randomization
Takemoto M, et al. J Clin Invest. 2001
降胆固醇-他汀类药物研究进展
调血脂——他汀类药物应用研究进展摘要: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CHD)、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AS)等日益威胁着人类健康和生命,其发病与诸多因素(如血脂异常、血小板功能异常、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有关,目前能较有效地控制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和发展的药物为他汀类。
本文将对他汀类药物的药效学、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及防治原则作一概述。
关键词:他汀类药物药效学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防治原则他汀类药物,是一类与 HMG—CoA还原酶有竞争性作用的含他汀杂环的化合物。
其作用机理是抑制 HMG CoA还原酶,限制胆固醇的合成,并能增加盱脏 LDL受体合成,同时使 TC、LDL—C及 TG水平下降。
故而他汀类药物主要适用于血 TC及 LDL—C增高为主的患者。
美国 FDA先后批准了6种他汀类药物用于临床。
由于降血脂效果显著,己成为降血脂的首选药物。
有研究显示这些他汀类一般常用剂量可使 LDL—C降低 10%~60%,TG降低 10%~50%,HDL—C升高 5% 10%。
美国有学者称上世纪 8O年代的他汀类降脂药可以和 40年代的青霉素相媲美.称之为他汀类的新纪元。
而今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将更大的精力投注在血晤的调理上。
因此,研究和发展新型降血脂药物具有重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本文将对他汀类药物的药效学、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及防治原则作一概述。
1·药效学1.1 抑制 HMG—CoA还原酶羟甲基戊二酰辅酶 A(HMG— CoA)还原酶是催化 HMG CoA转化为甲基戊酸盐(MVA)的限速酶,化汀类药物结构与 HMG —CoA相似,能抑制 HMG— CoA向 MVA的转化,使胆固醇 (cn)合成受阻、低密度脂蛋白(LDL)生成减少,LDL受到基因的抑制解除,肝脏大量摄取血清中的 LDL和中间密度脂蛋白(IDL),从而降低了 LDL 和 IDL的血浆浓度;另外,LDL的前体极低密度脂蛋白 (VLDL)也大量减少,亦使 LDL的生成减少;VLDL和 LDL的结合增多,导致 CH和 TG下降、高密度脂蛋白(HDL)浓度升高。
他汀类药物在心血管病中的不良反应研究进展
他汀类药物在心血管病中的不良反应研究进展他汀类药物是目前临床最常用的降脂药,在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在临床应用中也存在一些不良反应,影响药物疗效的发挥,本文着重就临床上服用他汀类药物所致不良反应进行总结和梳理。
标签:他汀类药物;不良反应他汀类药物作为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抑制胆固醇合成的限速酶——HMG-CoA还原酶,减少内源性胆固醇的合成,同时刺激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的合成,加强对低密度脂蛋白的摄取。
此外他汀类药物具有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抗炎、抗血栓、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改善心肌重构、抗肿瘤、抗骨质疏松等多效性,并且被广泛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中[1]。
最近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的使用可以减少15%的心梗住院患者合并肺炎的风险。
但随着他汀类药物的广泛应用,其不良反应的发生也受到广泛关注。
1 肝毒性肝脏损害通常在用药2周以上会出现。
美国脂质协会(National Lipid Association,NLA)专家指出,其肝毒性主要表现为:转氨酶升高(超过正常值3倍)同时伴有肝肿大、黄疸、直接胆红素升高、凝血酶原时间延长[2-3],严重时可出现爆发性肝功能衰竭、自身免疫性肝炎。
其引起肝损伤机制可能为:细胞毒型肝损伤:药物使肝细胞代谢结构发生改变。
胆汁淤积型肝损伤:胆汁酸与其他有害产物在肝脏中蓄积[4]。
当他汀类药物与乙酰氨基酚、醇、烟酸、贝特类、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抗真菌药物、环孢素A等联合应用时会增加其肝脏毒性。
然而相关研究表明,已有肝功能障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肝硬化、慢性肝病的患者并非他汀类药物使用的禁忌。
2 肌肉毒性该药物可以降低线粒体功能,减少能量的产生,致细胞钙离子超载,使肌肉蛋白的降解从而造成肌肉损伤。
包括横纹肌溶解和肌病两大类。
轻度的肌病主要表现为肌肉疼痛;较为严重的即横纹肌溶解症,主要表现为弥漫性肌肉疼痛、触痛或无力,并伴有全身不适、发热、明显的肌酸激酶升高(高于正常10倍以上)、发生胞溶现象、肌红蛋白尿,甚至出现肾衰竭[5-7]。
药物化学-他汀
Atorvastatin在体内被代谢成为邻羟基化和对 羟基化代谢产物,以及各种β-氧化产物。其对 循环HMG-CoA还原酶抑制活性大约70%源于 活性代谢产物。 消除:阿托伐他汀及其代谢 产物通过肝脏和/或肝外途径代谢后主要经胆 汁排除。其平均血浆清除半衰期为14小时,因 活性代谢产物的作用,其对HMG-CoA还原酶 抑制活性的半衰期达20-30小时。
(三)不足之处
他汀类药物不良反应主要发生在皮肤、胃肠道、神经 系统、肝脏和肌肉等组织,消化系统症状表现为恶心、 腹泻、腹胀、腹痛、便秘等; 精神神经系统表现为烦 躁、失眠、易激、头昏、失眠、头痛、视觉障碍、眩 晕、感觉异常、睡眠紊乱、注意力不集中、外周神经 病变等; 皮肤反应为皮疹、瘙痒等; 变态反应主要有血 管性水肿、血管炎、类红斑狼疮综合征、白细胞减少 症、紫癜、多形性红斑等。这些反应一般并不严重随 着用药时间的延长可能减轻或消失。他汀类药对肝功 能、肌肉系统和神经系统等的影响是制约其临床应用 的重要因素。
(二)作用机理
他汀类药物( 羟甲戊二酰辅酶A 还原酶抑制药)是一类 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有效药物,主要通过竞争性抑制 细胞内胆固醇合成早期过程中限速酶的活性,减少胆 固醇的合成,并上调肝细胞表面低密度脂蛋白( 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 受体的表达,加速血液中 LDL 胆固醇向肝脏的转移与代谢清除,从而达到降低 血脂的目的。他汀类药物还可抑制极低密度脂蛋白 ( VLDL) 的合成。因此,他汀类药物能显著降低总胆 固醇( cholesterol,TC)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in,LDL-C) 和载脂蛋白 B( ApoB) ,也降低三酰甘油( triacylglycerol,TG) 和 轻度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 。此外,他汀类药物 还可能具有抗炎、保护血管内皮功能等非降脂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他汀类药物的研究进展[摘要]现今世界上使用的治疗高脂血症的他汀类药物有:洛伐他汀、普伐他汀、辛伐他汀、氟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
这类药物降脂作用强、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肯定,耐受性好,虽然与某些药物合用可导致横纹肌溶解的严重不良反应,但低剂量使用可减少甚至避免。
现对这种药物的新剂型、结构特征、作用靶点、药代动力学、药理作用、不良反应、药物经济学及市场发展前景7个方面进行综述。
[关键词]他汀类药物;药物新剂型;作用靶点;临床评价;药代动力学;药理作用;发展前景;药物经济学他汀类药物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发的羟甲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
该类药物的问世是降脂药治疗史上的重大进展,其除具调脂作用强、耐受性好等优点外,在冠心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即可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心血管疾病死亡率。
为对该类药物的结构特征、药动学、药理作用、不良反应4个方面进行综合性比较,现综述如下。
1.已上市或正在开发的他汀类药物新剂型目前,已上市或正处于开发中的他汀类药物包括:洛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等,临床上,因西立伐他汀与贝特类降脂药合用可造成横纹肌溶解,导致患者死亡的严重不良反应频频发生,故已于2001年撤市。
匹伐他汀由日本Nissan Chem株式会社开发,是一种很有前途的药物,目前Ⅲ期临床试验已结束,正处于注册前状态。
匹伐他汀低剂量(0.1、0.3、lmg/kg)的降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疗效即相当于10倍量的阿托伐他汀,0.5mg/(kg·d)即可降低血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分别达7%~20%和10%~39%,对糖尿病合并高胆固醇血症的患者更为有效。
与辛伐他汀、普伐他汀、氟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的对比研究表明,虽然彼此都能剂量依赖性地降低TC,但是匹代他汀药效最佳,是潜在的超级他汀[1]。
2.作用靶点洛伐他汀分离自霉菌培养物,普伐他汀和辛伐他汀是通过对洛伐他汀的化学结构进行改进而得的半合成品,氟伐他汀则是第一个全合成的HMG—CoA还原酶抑制剂。
他汀类药物结构中均有羟甲基戊二酸活性结构,只是存在形式不同。
洛伐他汀和辛伐他汀是非活性内酯形式药物,必须代谢成其相应的开环羟基酸形式才能抑制HMG—CoA还原酶。
普伐他汀以具有活性的开放酸盐结构存在,水溶性大,主要作用于肝脏,抑制肝脏胆固醇合成的能力比周围组织高400倍~1 200倍,因此,无明显抑制外周组织合成胆固醇的作用而不良反应少。
洛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的结构和相对分子质量十分接近,在疗效、不良反应、耐受陛等方面仅程度上稍有差异。
氟伐他汀结构与以上3种他汀类药物明显不同,是以氟苯取代吲哚环的甲羟戊酸内酯的衍生物,无需代谢转化就具有药理活性[2]。
阿托伐他汀与氟伐他汀一样,均含有氟苯环和氮杂环,是全人工合成的第2个他汀类药物,二者与辛伐他汀和洛伐他汀相比,水溶性增大,脂溶性降低。
罗伐他汀为单一对映体,以活性羟酸钙盐形式存在。
除普伐他汀外,罗伐他汀比其它他汀类药物有更强的亲水性[3]。
3. 药代动力学口服他汀类药物,阿托伐他汀和氟伐他汀几乎全被吸收,辛伐他汀吸收比较完全(80%-85%),普伐他汀、洛伐他汀仅少量吸收(34%和31%)。
食物除对洛伐他汀和普伐他汀的吸收有影响外,对其他他汀类药物均无影响。
普伐他汀的亲水性强,其血浆蛋白结合率较低,为45%,其余4种血浆蛋白结合率都在95%以上。
源于肝细胞的胆固醇是形成血胆固醇的主要原因,而源于非肝细胞的胆固醇是正常细胞所必需的,他汀类药物的主要作用部位是肝脏,其肝脏排泌率分别为:阿托伐他汀98%,氟伐他汀95%,辛伐他汀85%,洛伐他汀70%,普伐他汀50%。
在肝脏,洛伐他汀、辛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通过肝细胞色素P450(CYP)3A4代谢及生物转化,氟伐他汀主要通过CYP 2C9代谢,普伐他汀则不通过细胞色素P450酶代谢。
洛伐他汀和辛伐他汀为前体药物,氟伐他汀的代谢产物无抑制HMG-CoA作用的活性,另4种他汀类的代谢产物均具有这种活性[4]。
阿托伐他汀的活性代谢物的作用甚至占总抑制作用的70%。
功能性生物利用度(活性药物及代谢物总的抑制HMG-CoA还原酶作用的生物利用度)以阿托伐他汀最高30%,氟伐他汀24%,洛伐他汀12%-20%,普伐他汀17%,辛伐他汀5%。
对HMG-CoA还原酶有抑制作用的半衰期也以阿托伐他汀最长,达20-30h,洛伐他汀、普伐他汀为3h左右,辛伐他汀小于2h,氟伐他汀最短,仅0.5-2.3h,但氟伐他汀吸收迅速,48min 即达血药浓度峰值。
因其半衰期短,肾脏排泌率低,可能对使用环孢素治疗的肾移植高脂血患者影响较小,相对较安全[5]。
4.药理作用4.1 降脂作用HMG—CoA还原酶是胆固醇合成酶系中的限速酶,他汀类药物通过对其抑制作用,使胆固醇的合成减少,血浆和组织细胞内胆固醇浓度均降低,促进浓度依赖的低密度脂蛋白(LDL)受体活性提高,加速LDL的分解代谢,并能减少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合成,使VLDL转化成LDL 减少,从而进一步降低LDL—C水平。
故他汀类药物能显著降低TC和LDL水平,使TC平均下降30%~40%,LDL—C下降35%~45%。
[6]4.2 防治心脑血管疾病一项长达5.5年的针对他汀类药物的临床疗效试验(超过30 800病例)统计表明,作为一级或二级预防冠心满类药物,其可使冠心病的发病率降低25%~60%,全病因死亡的危险性降低约30%。
此外,还有显著降低[7]心绞痛和脑血管意外发生的危险性,并可大大减少冠脉架桥、移植和血管造影的必要性。
这种对心脑血管的独特防治和保护作用,主要体现在:减少纤维蛋白原水平和粘度;增强移植后的免疫耐受;减少血管平滑肌细胞对LDL的摄取和聚集;增加游离胆固醇;减少巨噬细胞内的胆固醇酯浓度;抑制组织因子的释放,及活化内皮细胞内的一氧化氮(NO)合酶、增加NO而扩张血管和减少栓[8]塞,表现为改善内皮功能,抗血小板聚集,减轻或消除炎症反应及抑制动脉硬化进展等。
4.3 对肾的保护作用在许多肾病实验模型中,他汀类药物可降低肾小球损害程度,从而达到保护肾功能的目的。
其一方面减少脂代谢异常(因为许多肾衰患者脂代谢不正常,可引起慢性肾功能损害);另一方面,有非依赖降脂的肾保护作用。
目[10]前,学者们认为非依赖降脂的肾保护作用包括抗细胞增殖、抗炎症、免疫调节、抗骨质疏松。
他汀类药物可直接作用于肾脏细胞,减轻肾小球硬化,延缓肾功能衰竭,尤其对糖尿病[12]肾病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9]4.4治疗骨质疏松症他汀类药物可促进骨骼形成,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骨折、原发性或继发性甲状腺机能亢进、转移性骨病、溶骨病等疾病。
目前的研究发现,≥50%的男、女患者服用他汀类药物可使骨折发生率减少45%,短期使用后具保护作用,且在不同骨骼位点均可产生疗效。
研究显示,他汀类药物可促进骨的形成,增加骨密度,修复骨的显微结构并使骨骼健壮,降低骨折危险性,因此也适用于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盯。
4.5 预防老年痴呆症近年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还可降低发生老年痴呆的危险性。
为观察其与老年痴呆的相关性,有人将284例>50a的痴呆患者与1 080例年龄相仿的非痴呆者进行比较,结果发现,高胆固醇服用他汀类药物的人群,患痴呆的可能性较胆固醇不高或不服用胆固醇药的人群低70%”[11]。
5.不良反应他汀类药物耐受性好,一般不良反应有口干、腹痛、便秘、流感症状、消化不良、转氨酶升高等,发生率≥1%,停药后均可自行消失。
[13]5.1 肌病肌病包括肌炎和横纹肌溶解,是HMG—CoA还原酶抑制剂所致的最典型且严重的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为肌无力、肌痛、无尿、血清肌酸激酶(CK)升高等,发生率约为1‰。
他汀类药物与肝细胞代谢酶细胞色素Ptso的一种基因亚型(CYP3A4)抑制剂或底物合用,会增加肌病的发生率,可能是因它们抑制了他汀类药物的代谢,使其血药浓度升高。
这些药物包括:环孢素、红霉素、克拉霉素、奈法唑酮、抗真菌药和蛋白酶抑制剂,贝特类、烟酸亦会增加肌病发生的危险性。
[14]5.2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此不良反应少见。
据文献报道,某43a男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给予辛伐他汀lOmg,po,bid,第2次服用后面部、胸部、肢端即出现弥漫性瘀斑,经检查血小板较少,<10×109/L,提示洛伐他汀、辛伐他汀与双香豆素类抗凝药物合用时,应及时调整抗凝药剂量。
[15]5.3 精神抑郁4例44a~66a女性高脂血症患者,每晚服用普伐他汀lOmg,治疗12wk时出现精神抑郁症状。
其中1例因伴有高血压而加服依那普利治疗,精神抑郁加重,产生自杀念头,8wk后停用普伐他汀,未用抗抑郁药,用药lOwk后症状改善。
5.4 感觉异常和脱发22例高脂血症患者服用辛伐他汀出现感觉异常,多发生于面部、头皮、舌头和四肢,临床表现为麻木感、烧灼感、皮肤过敏或疼痛。
出现反应的时问各不相同,从用药当天到治疗[8]不等,并有16例高脂血症患者服用辛伐他汀引起脱发,女性占13例,出现症状时间3d--15min。
6.药物经济学评价对他汀类药物的冠心病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作用进行了成本效果分析后,结果阿托伐他汀的预期寿命最长,净成本也低于洛伐他汀、普伐他汀和辛伐他汀。
与氟伐他汀相比,每延续1年生命,阿托伐他汀花费成本低且效果好。
在试验的基础上,对阿托伐他汀、氟伐他汀、洛伐他汀、普伐他汀、辛伐他汀进行了[9]成本效果分析,结果是:以10,20,40mg/d的剂量服用时,阿托伐他汀比其他他汀类药物降LDL更显著,它也是成本效果最优的HMG-CoA还原酶抑制剂。
按每降LDL一个百分点所花成本计算,阿托伐他汀10mg最为经济($17.96),其次是氟伐他汀40mg($19.83),阿托伐他汀20mg($22.85),阿托伐他汀40mg($24.96),其他都在$25.00以上。
[16]7.他汀类药物的研究方向和市场前景他汀类药物有着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上世纪最后20 年被医药界誉为“调脂年”, 进入新世纪后又步入了“他汀类药物时代”。
[10]他汀类药属于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 ( HMG-CoA)还原酶抑制剂, 通过抑制HMG-CoA 还原酶, 减少胆固醇的合成, 加速循环中极低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的清除, 是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首选药物。
同时, 也降低甘油三酯和升高高密度脂蛋白, 对轻中度高甘油三酯血症有一定疗效。
20 世纪90 年代进行的他汀试验证实, 他汀类药物通过调整血脂可以明显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降低心血管病死亡率及总死亡率, 降低发生中风的危险性。
他汀类药物已确立了其临床有效调脂药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