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合集下载

三年级科学下册新教科版全册全部教案24课时

三年级科学下册新教科版全册全部教案24课时

三年级科学下册新教科版全册全部教案24课时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三年级科学下册新教科版教材,涵盖全部内容,共计24课时。

主要章节包括:春天的变化、植物的生长、动物的生长与繁殖、生活中的科学、多样的物质、地球与宇宙。

详细内容如下:1. 春天的变化:观察春天的自然现象,如植物的生长、气温的变化等。

2. 植物的生长:研究植物的生长过程、所需条件等。

3. 动物的生长与繁殖:了解动物的繁殖方式、生命周期等。

4. 生活中的科学: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如光的传播、声音的产生等。

5. 多样的物质:认识不同物质的特点、分类等。

6. 地球与宇宙:了解地球的结构、宇宙的组成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教材中的科学知识,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植物的生长过程、动物的繁殖方式、物质的特点。

2. 教学重点:观察、实验、探究、分析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实验器材、教学挂图等。

2. 学具:笔记本、铅笔、直尺、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新课:讲解教材内容,穿插例题讲解,巩固所学知识。

3. 随堂练习:设计富有挑战性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习效果。

4. 小组讨论:针对重点、难点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合作精神。

5.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实验等活动,提高实践能力。

六、板书设计1. 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2. 内容:以提纲形式展示教材章节、重点知识、实践活动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描述春天的一个自然现象,并解释其原因。

(2)列举三种植物的繁殖方式,并简要说明其特点。

(3)结合生活实际,说明光的传播和声音的产生。

2. 答案:(1)示例:春天,气温升高,冰雪融化,河流水位上升。

原因是气温升高导致冰雪融化,水流增多,从而使河流水位上升。

三年级科学下册新教科版全册全部教案24课时

三年级科学下册新教科版全册全部教案24课时

三年级科学下册新教科版全册全部教案24课时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材内容进行设计,涉及章节包括:第一章《春天的发现》,第二章《植物的生长》,第三章《动物的一生》,第四章《宇宙的奥秘》。

具体内容包括:春天的自然变化、植物的生长过程、动物的生命周期、太阳系的基本知识。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春天的自然现象,认识植物的生长过程,了解动物的生命周期。

2. 了解宇宙的基本知识,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植物的生长过程、动物的生命周期。

教学重点:春天的自然现象、太阳系的基本知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植物种子、动物模型、地球仪、天文望远镜。

学具:记录本、画笔、放大镜、尺子、土壤、浇水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观察春天的变化,激发学生对春天的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的生长规律。

3.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观察植物,记录生长过程,讨论并回答问题。

4. 新课导入(5分钟):介绍动物的生命周期,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不同动物的生长过程。

5. 课堂互动(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观察到的动物生命周期现象。

6. 实践活动(15分钟):学生动手种植植物,观察并记录生长过程,了解植物的生长需求。

六、板书设计1. 春天的发现自然现象:植物发芽、动物出现、气候变化2. 植物的生长生长过程:种子发芽、幼苗生长、成熟植株3. 动物的一生生命周期:出生、成长、繁殖、死亡4. 宇宙的奥秘太阳系:八大行星、恒星、银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植物和动物,记录它们的生命周期。

2. 答案:学生需提交一份观察报告,包括植物和动物的生长过程、生命周期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春天的自然现象、植物的生长过程、动物的生命周期等知识。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优质教案全册【完整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优质教案全册【完整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优质教案全册【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在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材中,深入探讨《生活中科学》这一章节。

具体内容包括:物体浮沉、植物生长、天气变化、磁铁性质以及简单电路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物体浮沉原理,解植物生长基本过程,认识天气变化规律,理解磁铁性质以及电路组成。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兴趣,培养他们热爱生活、探索未知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物体浮沉原理、植物生长过程、天气变化规律、磁铁性质以及电路组成。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器材(浮沉物体、植物、天气图、磁铁、电路元件等)、PPT、板书材料。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记录本、画图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现象,如浮沉物体、生长植物、变化天气等,引发学生思考,激发他们学习兴趣。

(1)展示物体浮沉现象,提问:“为什有些物体能浮在水面上,而有些物体却沉入水底?”(2)展示植物生长过程,提问:“植物是如何从小种子长成大树?”(3)展示天气变化规律,提问:“为什天气会不断变化?”2. 例题讲解:针对每个问题,进行详细讲解和演示。

(1)物体浮沉原理:讲解基米德原理,演示浮沉实验。

(2)植物生长过程:讲解种子发芽、植物生长基本过程,演示植物生长实验。

(3)天气变化规律:讲解天气形成原因,演示天气变化实验。

3.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现象,记录数据,解决问题。

(1)分组实验:学生自行设计实验,观察物体浮沉、植物生长、天气变化等。

(2)记录与分析:学生将观察到现象和数据进行记录,分析问题,得出结论。

六、板书设计1. 物体浮沉原理2. 植物生长过程3. 天气变化规律4. 磁铁性质与电路组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举例说明生活中物体浮沉现象,并解释其原理。

最新教科版小学3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最新教科版小学3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册)特别说明:本教案为最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材配套教案。

内容如下:第一单元第三单元1.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1.温度和温度计2.种植我们的植物 2.测量水的温度3.我们先看到了根 3.水结冰了4.种子变成了幼苗 4.冰融化了5.茎越长越高 5.水珠从哪里来6.开花了,结果了 6.水和水蒸气7.我们的大丰收7.水的三态变化第二单元第四单元1.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 1.我们知道的磁铁2.蚕的生长变化 2.磁铁有磁性3.蚕变了新模样 3.磁铁的两极4.蛹变成了什么 4.磁极的相互作用5.蚕的生命周期 5.磁力大小会变化吗6.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 6.指南针7.我们的生命周期7.做一个指南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课题1、植物新生命的开始授课策略[√]常规[]合并[]拆分[]分时段课型[]探究[√]观察[]讲授[]阅读教学目标用感官和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根据植物生长的已有知识,预测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

课前准备各种植物的种子、白纸、放大镜。

必须活动观察植物的种子、画植物生长的过程。

教学重点能用适宜的方式将自己的认识清楚地表达出来,并能想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基本教学环节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小鸡是怎么来的呢?向日葵小苗又是从哪里来的呢?二、学习新课1、说一说,画一画(1)先让学生说一说。

(2)植物的一生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它的一生发生了哪些变化呢?(3)学生用图画和文字将植物一生的生长变化过程画下来和写下来。

说说自己画的作品的意义。

2、观察种子的外形(1)先让学生说说自己准备观察种子的想法?也就是准备观察种子的什么?(2)学生说后教师板书,如要观察种子的形状、大小、颜色等。

(3)观察植物的种子,边观察边记录。

可以借助放大镜观察。

(4)通过观察植物的种子,你发现了什么?汇报自己的发现。

(5)小结:不同植物的种子,从外观来看,它们的形状不一样、大小不一样、颜色不一样、种皮不一样等。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含反思)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含反思)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第一单元1.仰望天空【教学目标】1.了解太阳和月球的基本知识。

2.简单比较太阳和月球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3.经历模拟实验,培养细致、认真的观察记录能力,学会运用思辨的方法获得科学概念。

【教学重难点】1.简单比较太阳和月球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2.经历模拟实验,培养细致、认真的观察记录能力。

【教学准备】观察圆筒、大小不同的圆纸片、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聚焦问题。

教师导入:我们白天能看到耀眼的太阳,晚上可以看到明亮的月亮。

关于太阳和月球,你们知道什么?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二、学单导学,自主探究。

1.分享我们知道的关于太阳的知识。

(1)学生交流后汇报,教师板书。

(2)教师出示课件,展示太阳和月球的图片与相关资料。

(3)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得到太阳和月球的感性特征:①太阳、月球都很大,是球体。

②太阳和月球都离地球很远。

③太阳的温度很高。

④用涂黑的玻璃片观察太阳表面有黑斑。

⑤月球会发“光”。

⑥月球表面有明暗区域。

2.简单比较太阳和月球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1)教师提问:同学归纳了月球和太阳的特征,那么你们再来比较一下月球和太阳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2)学生汇报结果,教师引导学生用维恩图的形式记下我们观察比较的结果。

3.比较太阳和月球的大小。

(1)教师指导学生仿照课本P44展开模拟实验。

(2)实验中,教师明确实验需要注意的问题:在什么情况下,太阳和月亮一样大?在什么情况下,太阳和月亮大小相差很大?(3)学生开展模拟实验,记录现象并汇报结论。

(4)教师引导学生继续在维恩图中添加我们的比较。

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

1.总结太阳和月球的相同和不同。

(1)教师指名学生:通过我们的初步比较,你知道太阳和月球有哪些相同和不同?(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补充总结。

2.补充分享关于太阳和月球的更多知识。

(1)教师提问:关于太阳和月球,你们还想知道什么?(2)教师根据学生的意见,适当补充分享更多关于太阳和月球的知识。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全册)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第一单元1.运动和位置【教材简析】《运动和位置》是三年级下册《物体的运动》单元的起始课。

为落实“物体有静止和运动两种状态”及“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的位置”两个科学概念,课文安排了两个活动,第一个是学生通过观察与讨论学会利用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是否发生了位置变化,判断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

第二个是借助方向盘和软尺,研究采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这样的方法来描述物体在某个时刻的位置。

聚焦板块通过观察一张小女孩喂鱼的图片,引出研究当我们站在地面观察物体时,怎样判断物体运动还是静止。

探索板块,学生先通过独立观察图片、进行判断并思考依据,再全班交流的方式,发现判断物体运动还是静止的依据。

学生再通过借助方向盘、软尺等工具小组合作探究方式,会发现同时用方向和距离来准确地描述物体的位置。

通过研讨举动,学生可以认识到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变了,是运动的;位置没变,是静止。

同时认识到需要同时用方向和距离来准确描述位置。

拓展板块,本举动是奉告方向和距离,标画物体所在位置。

其实质也是在应用中进一步匡助学生认识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学情分析】对于运动,学生并不陌生,他们有着许多生活经历。

可是学生对于物体的运动还有一些不完善甚至错误的认识,比方他们每每没法判断自动上升的扶梯上的人是否在运动,其原因是缺少“参照物”的概念。

在本课中学生通过窥察图片与会商学会利用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是否发生了位置变化来判断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

学生在以往的研究中会使用前后左右、东南西北、远近等描述物体所处位置和方向。

在本课中将借助方向盘和软尺来帮助学生采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这样的方法,对于物体某个时刻的位置进行描述。

学生通过活动能意识到方向和距离共同决定物体某个时刻的位置。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物体有“静止”和“运动”两种状况。

2024年最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教案

2024年最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教案

2024年最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最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教材第二章第三节《植物的生长与变化》。

详细内容包括:植物的基本结构,植物的生长过程,植物如何进行光合作用,以及如何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植物的基本结构,掌握植物的生长过程,理解植物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和描述植物生长变化的能力,学会运用科学方法进行探究。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关爱植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植物的生长过程,植物的光合作用。

难点:如何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理解植物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植物生长过程的PPT,植物模型,实物投影仪。

学生准备:记录本,画笔,植物生长观察箱。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植物生长过程的PPT,引发学生对植物生长的兴趣。

2. 讲解:讲解植物的基本结构,引导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阐述植物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

3. 实践情景引入:发放植物生长观察箱,指导学生进行植物种植,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

4. 例题讲解: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植物的生长过程,引导学生分析和解答相关问题。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绘制植物生长过程图,进行小组交流讨论。

六、板书设计1. 植物的基本结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2. 植物的生长过程发芽、生长、开花、结果3. 植物的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意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家中植物的生长变化,绘制植物生长过程图。

2. 答案:根据观察和记录,完成植物生长过程图的绘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亲身参与植物的生长过程,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外了解更多关于植物生长的知识,观察身边的植物,了解它们的生长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探究精神。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教学设计1、运动和位置教学目标1. 物体有“静止”和“运动”两种状态。

2. 可以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的位置。

3. 关注生活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状态。

4. 与同伴合作探究,并以事实为依据,开展交流研讨。

5. 初步感知使用工具可以更加精确、便利和快捷。

教学重点物体有“静止”和“运动”两种状态。

教学难点可以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的位置。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观看视频资料:“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青山会走吗?“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的意思是人随着小竹排在江中前进,如果以小竹排为参照物,人是不动的,就会感觉巍巍青山在后退。

大雁南飞、河水奔流、火箭升空等这些运动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二、讲授新课(一)聚焦:怎样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运动是指物体的位置不断变化的现象。

通常指一个物体和其他物体之间相对位置的变化,也就是说一个物体的运动是对其他物体而言的。

一个小女孩站在石头边喂鱼,有的物体是运动的,如水中游动的鱼儿,被鱼儿搅动的水;有的物体是静止的,如旁边的大石头。

要想准确判断物体是否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就看这个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没有发生变化就是静止的,发生变化就是运动的。

(二)探索:1.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先观察图片,判断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哪些物体是静止的。

你是根据什么来判断的?在运动会上,将坐在地上围观的同学作为参照物,跑赛的同学是运动的。

在公共汽车站,将静止不动的站牌作为参照物,公共汽车是运动的。

在大草原上,将远处的天空作为参照物,老鹰是运动的。

我们可以使用下面的句式,“和甲物体相比,乙物体的位置移动了,所以,乙物体是运动的;和甲物体相比,乙物体的位置没有移动,所以,乙物体是静止的”。

(三)探索2.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册)(通用5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册)(通用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篇1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摆的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

同一个摆,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

摆摆动的快慢与摆锤的重量无关。

过程与方法:推测摆的摆动快慢与什么有关,进行改变摆锤、摆绳的长短对摆的次数是否产生影响的实验研究,对实验的结果进行分析,并且根据分析进行预测。

重点和难点重点:能够根据自己制作的摆,推测影响摆摆动次数的因素。

经历一个观察现象—推理判断—制订方案—论证计划的可行性的活动过程。

难点:通过小组合作,尝试自行设计对比实验,研究出摆的快慢与摆锤的重量无关,只与摆线的长度有关。

初步学会分析和推理对比试验中的定变量关系,并学会设计控制一个变量的实验。

教学准备每个小组准备:10厘米、20厘米30厘米长的摆绳各一根,钩码四个。

研究摆重记录表1份,摆绳记录表1份,摆角记录表1份。

铁架台一个,秒表一只。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师:上节课我们认识摆,关于摆你知道什么?我们知道摆具有等时性,那不同的摆自由摆动的快慢都一样吗?2、师:关于摆的奥秘还有很多,想继续研究吗?3、揭题:摆的研究。

(板书课题)二、玩摆1、组装好,并试着玩一玩。

然后试一试,想一想让它自然的摆起来,要注意哪些地方?(玩的时候要注意:线要轻轻拉直,自然松手,要让它停下来只要轻轻一抓就行了,学会操作摆。

学会记录单位时间内摆的次数。

)2、摆具有等时性,也就是说同一个摆摆动的快慢相同。

那么不同的摆摆动的快慢也相同吗?(小组合作动手操作)摆动的次数不同说明不同的摆摆动的快慢不同。

猜想:摆摆动的快慢究竟与什么有关呢?三、设计实验,验证猜想选择假设,并制定研究计划师:请各小组选择你们最想研究的假设,并讨论一下,准备怎样来研究?哪个条件要变,哪些条件不能变?每种情况要测几次?我们的研究方案第()小组我们研究的问题:摆摆动的快慢与是否有关。

新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实践活动全册教案

新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实践活动全册教案

新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实践活动全册教案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物质活动一:物质的变化教学目标-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物质的变化现象。

-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能力。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物质变化现象,引起学生对物质变化的兴趣。

2. 实验观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现象。

3. 讨论与分析: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分析物质变化的原因。

4. 总结与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物质变化的特点,并提出相关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教学资源- 实验材料:蜡烛、水、盐等。

- 实验仪器:烧杯、试管、滴管等。

活动二:物质的性质教学目标- 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物质的性质。

-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能力。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物质性质现象,引起学生对物质性质的兴趣。

2. 实验观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性质表现。

3. 讨论与分析: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分析物质性质的特点。

4. 总结与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物质性质的规律,并提出相关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教学资源- 实验材料:蜡烛、水、盐、纸等。

- 实验仪器:烧杯、试管、滴管等。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力活动一:力的作用教学目标- 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力的作用。

-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能力。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力的作用现象,引起学生对力作用的兴趣。

2. 实验观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力在不同条件下的作用效果。

3. 讨论与分析: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分析力作用的特点。

4. 总结与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力作用的基本原理,并提出相关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教学资源- 实验材料:气球、小车、绳子等。

- 实验仪器:弹簧测力计、滑轮组等。

活动二:力的转换教学目标- 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力的转换。

-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能力。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力的转换现象,引起学生对力转换的兴趣。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各种各样的运动》教案(2023新课标版)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各种各样的运动》教案(2023新课标版)

2.各种各样的运动【教材简析】本课通过观察、比拟和记录身边常见物体的运动形式,认识到物体的运动形式是各种各样的, 同时认识到运动方式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同一个物体在运动时可能具备一种或一种以上的运动方式,为下一课《直线运动与曲线运动》做好认知铺垫。

本课活动分为两局部,第一局部是用多种方法让物体运动起来,观察并比拟运动形式是否一样。

第二局部是本课的重点活动,引导学生在物体上用贴圆点的方式做标记,用多种方法让它们运动起来,通过观察和记录圆点的运动形式,交流并分类,概括不同运动形式的特点。

“做标记” 其实是将一个具体的物体抽象为“质点”的过程,既方便了学生观察和记录物体的运动形式,也表达了本单元想渗透的[科学思维]方式一一研究物体的运动,可以将具体的物体进行抽象。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能够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并且能够表述运动方向和距离表述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

学生对物体的运动形式已有一定的了解,知道一些基本的运动形式,如建立在具体物体上的滚动、移动、转动等,但对其运动形式的特点没有深入研究。

【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探究不同物体的运动形式,认识到物体的运动形式是各种各样的,这些运动形式可以进行分类。

[科学思维]用比拟、分类的方法,能区别常见的运动形式的特点。

[探究实践]观察、比拟物体的运动,用简单的图示和文字等描述物体的运动形式,从而感受探究生活中各种物体运动形式的乐趣。

[态度责任]在探究的过程中,能养成认真观察、及时记录运动情况和开展交流研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全活中常见物体的运动形式,能比拟、分类其不同特点。

[难点]观察物体的运动形式,并用简单的图示和文字描述。

【教学准备】[教师]教学课件;小汽车。

[学生]1.每组提供指尖陀螺、钢尺、彩虹圈、弹簧玩偶、弹力球、跳蛙、红色圆片;2.观察记录卡片、小组记录单。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聚焦问题(预设3分钟)材料准备:课件,视频(运动的赛车)1.课件出示赛车视频。

新版教科版三年级下科学教案3篇

新版教科版三年级下科学教案3篇

新版教科版三年级下科学教案3篇新版教科版三年级下科学教案篇1《蜡不喝水》【活动目标】1、萌发孩子用心参与探索活动的兴趣。

(重点)2、引导幼儿了解蜡不吸水的特性比较发现经特殊加工后纸杯功用。

(难点)【活动准备】1、三个大水盆装满水,纸、笔若干。

每组一个一次性纸杯装上水。

2、幼儿每人事先折好一个小船。

【活动过程】(一)玩纸船。

“请小朋友看看教室里有什么?”(水盆,水盆里有水)“你们想玩吗?想想你要怎样玩。

”幼儿讨论后自由选取地方玩。

提问:A你是怎样玩纸船的?B你的纸船怎样了?C你发现了什么?小结:蜡不喝水,蜡涂在纸上就好像给纸穿上了一件雨衣,能够保护纸的。

(二)折纸杯。

教师出示一个纸折的杯子,让幼儿观察。

提问:A你觉得这个纸杯能装水吗?B你有什么办法能够让纸杯不漏水。

幼儿自由讨论后进行操作。

小结:蜡涂的厚薄均匀与否会影响效果,涂的厚均匀的不会漏水反之就要漏水。

(三)发现纸杯的秘密。

教师出示另一种一次性纸杯,让幼儿比较发现他们的不同,然后揭晓纸杯的秘密。

(四)延伸。

生活中这样的现象还有很多,请小朋友回去再找找,我们下次再来做实验。

新版教科版三年级下科学教案篇2雨的秘密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自己尝试做小实验,使幼儿初步感知“水蒸气蒸发”以及“雨是怎样形成的”等一些科学现象。

2.了解雨与人类的关系。

3.激发幼儿观察、发现、探索自然的兴趣。

4.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1.木偶台、木偶小兔、兔妈妈。

2.酒精灯、烧杯、玻璃片、玻璃杯、火柴。

3.投影机、故事《小水滴旅行记》、有关幻灯片、磁带。

活动过程一、教师木偶表演,提出尝试问题,教师以兔妈妈带小兔出去玩,忽然天下雨了,小兔问妈妈:“天上为什么会下雨?”的故事情景导放课题,提出问题:“小朋友,你知道天上为什么会下雨吗?”二、小朋友做小实验(幼儿第一次尝试,分组活动)1.幼儿点燃酒精灯,把水加热。

2.教师提出尝试问题:仔细观察一下,你发现了什么?3.小结:水热了就会有水蒸气,许多水蒸气向上跑的现象叫做“蒸发”。

三年级科学下册新教科版全册全部教案24课时

三年级科学下册新教科版全册全部教案24课时

三年级科学下册新教科版全册全部教案24课时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以三年级科学下册新教科版为教材,涵盖全部内容,共24课时。

具体章节及详细内容如下:1. 第1章:植物的生长与变化(第14课时)植物的六大器官植物的生长过程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植物的适应与进化2. 第2章:动物的生长与变化(第58课时)动物的分类与特征动物的生长发育动物的运动与行为人类与动物的关系3. 第3章:天气与气候(第912课时)天气的观察与描述气候的类型与特点天气与气候的影响人类活动对天气与气候的影响4. 第4章:电与磁(第1316课时)电的产生与传导磁的现象与应用电路的组成与原理电磁现象及其应用5. 第5章:光的传播与现象(第1720课时)光的传播与反射光的折射与透镜光的色散与合成光的用途与保护6. 第6章:地球与宇宙(第2124课时)地球的形状与结构地球上的自然现象宇宙的探索与发现人类对地球与宇宙的认识二、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动物、天气、电与磁、光、地球与宇宙的基本知识,培养科学素养。

2.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实践操作技能。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对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动物的运动与行为天气与气候的影响电路的组成与原理光的折射与透镜地球与宇宙的认识2. 教学重点:植物与动物的生长变化天气与气候的观察与描述电与磁的应用光的传播与现象地球的形状与结构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标本、动物模型、天气图、磁铁、电路元件、光学器材、地球仪等。

2. 学具:彩笔、画纸、剪刀、胶水、尺子、放大镜、显微镜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发学生兴趣(2分钟)实践情景引入,展示相关现象,提出问题。

2. 讲解新课,互动交流(15分钟)结合教材,详细讲解本章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提问、解答。

举例说明,进行例题讲解。

3. 随堂练习,巩固知识(10分钟)布置随堂练习,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三年级科学下册新教科版全册全部教案24课时

三年级科学下册新教科版全册全部教案24课时

三年级科学下册新教科版全册全部教案24课时一、教学内容本教案基于三年级科学下册新教科版,共包含24课时。

教学内容涉及第一章《植物的生长与变化》、第二章《动物的世界》、第三章《生活中的科学》和第四章《探索自然界的奥秘》。

1. 第一章《植物的生长与变化》第一节:种子的发芽与生长第二节:植物的六大器官第三节:植物的生长需求2. 第二章《动物的世界》第一节:常见的动物第二节:动物的生活习性第三节:动物的运动方式3. 第三章《生活中的科学》第一节:力的作用第二节:简单机械第三节:电的奥秘4. 第四章《探索自然界的奥秘》第一节:天气的变化第二节:水的循环第三节:地球的构造二、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认识植物的六大器官,知道植物的生长需求。

2. 认识常见的动物,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和运动方式。

3. 学习力的作用、简单机械和电的奥秘,培养观察生活中科学现象的能力。

4. 了解天气的变化、水的循环和地球的构造,激发探索自然界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植物的生长需求、动物的生活习性、简单机械和电的奥秘。

2. 教学重点:植物的生长过程、动物的分类、力的作用和天气的变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标本、动物模型、实验器材、地球仪、天气图标等。

2. 学具:画笔、剪刀、胶水、纸张、尺子、指南针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观察校园里的植物、动物,引入新课。

2.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讲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动物的分类、力的作用等。

3. 随堂练习:让学生动手操作,进行实验,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内容:各章节、重要知识点、实验步骤等。

2. 板书形式: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直观展示教学内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第一章:观察身边的植物,描述其生长过程。

第二章:列举三种动物,并介绍它们的生活习性和运动方式。

第三章:举例说明生活中的力的作用、简单机械和电的奥秘。

第四章:记录一周的天气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第一章《植物的生长与变化》:详细内容为植物的生长过程、开花结果、种子传播等。

2.第二章《动物的生长与变化》:详细内容为动物的生长过程、繁殖行为、生命周期等。

3.第三章《天气与气候》:详细内容为天气现象、季节变化、简单气象观测等。

4.第四章《电与磁》:详细内容为电的基本概念、简单电路、磁铁的性质与应用等。

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植物和动物的生长变化过程,培养关爱生物的情感。

2.使学生掌握简单的气象观测方法,提高对天气变化的关注度。

3.培养学生对电与磁现象的兴趣,了解其基本原理和应用。

4.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教学难点:植物的生长过程、动物的生命周期、简单电路的制作。

2.教学重点:天气与气候的区别、磁铁的性质、电的传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教具:植物生长过程的图片、动物生命周期挂图、气象观测工具、简单电路元件、磁铁等。

2.学具:学生分组准备植物种子、小动物模型、画纸、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

2.新课讲解:结合教材,详细讲解每个章节的内容,穿插实践情景和例题讲解。

3.随堂练习:针对每个知识点,设计相应的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4.小组讨论:分组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拓展延伸:布置相关任务,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观察、实践。

六、板书设计1.植物的生长与变化:生长过程、开花结果、种子传播。

2.动物的生长与变化:生长过程、繁殖行为、生命周期。

3.天气与气候:天气现象、季节变化、气象观测。

4.电与磁:电的基本概念、简单电路、磁铁的性质与应用。

七、作业设计1.作业题目:(1)观察身边的植物,记录其生长过程,并画出植物的生长变化图。

(2)了解一种动物的生命周期,用文字和图片描述其生长过程。

(3)记录一周的天气变化,分析天气与气候的关系。

(完整)最新版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完整)最新版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太平镇育红小学学科:科学下册年级:三年级任课教师:胡顺芳教科版修订版三年级下册教材目录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1 植物新生命的开始2 种植我们的植物3 我们先看到了根4 种子变成了幼苗5 茎越长越高6 开花了,结果了7 我们的大丰收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1 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2 蚕的生长变化3 蚕变了新模样4 蛹变成了什么5 蚕的生命周期6 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7 我们的生命周期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1 温度和温度计2 测量水的温度3 水结冰了4 冰融化了5 水珠从哪里来6 水和水蒸气7 水的三态变化第四单元磁铁1 我们知道的磁铁2 磁铁有磁性3 磁铁的两极4 磁极的相互作用5 磁力大小会变化吗6 指南针7 做一个指南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备课(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一、指导思想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解决问题的探究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本着“天天有自信,日日在提高”的理念进行教学。

二、学情分析本学期我担任三年级(1)班和(2)班的科学教学工作,这两班的学生都比较活泼好动,且思维活跃,能较好的配合老师完成教学工作。

1.三年级儿童想象丰富、思维活跃,天生的好奇心是科学学习的起点,他们对花鸟鱼虫、物质特性的好奇心,只要善加引导就能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行为。

2.通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对《科学》这门课已经有所了解,知道科学课是由一个一个的活动组成,这是令他们喜爱的。

但是他们却常常不能自觉作好课前准备。

3.虽然经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已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但是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有待提高,特别是动手操作能力更是比较低。

往往只看事物表面,而不知事物的内在,难以把握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4.对实验感兴趣,但容易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内在。

5.对科学探究的认识不够,特别是制定计划的水平低。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全册)(1-22)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全册)(1-22)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第一1.运动和位置【教材简析】《运动和位置》是三年级下册《物体的运动》单元的起始课。

为落实“物体有静止和运动两种状态”及“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的位置”两个科学概念,课文安排了两个活动,第一个是学生通过观察与讨论学会利用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是否发生了位置变化,判断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

第二个是借助方向盘和软尺,学习采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这样的方法来描述物体在某个时刻的位置。

聚焦板块通过观察一张小女孩喂鱼的图片,引出研究当我们站在地面观察物体时,怎样判断物体运动还是静止。

探索板块,学生先通过独立观察图片、进行判断并思考依据,再全班交流的方式,发现判断物体运动还是静止的依据。

学生再通过借助方向盘、软尺等工具小组合作探究方式,会发现同时用方向和距离来准确地描述物体的位置。

通过研讨活动,学生可以认识到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变了,是运动的;位置没变,是静止。

同时认识到需要同时用方向和距离来准确描述位置。

拓展板块,本活动是告知方向和距离,标画物体所在位置。

其实质也是在应用中进一步帮助学生认识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学情分析】对于运动,学生并不陌生,他们有着许多生活经验。

但是学生对于物体的运动还有一些不完善甚至错误的认识,例如他们往往无法判断自动上升的扶梯上的人是否在运动,其原因是缺少“参照物”的概念。

在本课中学生通过观察图片与讨论学会利用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是否发生了位置变化来判断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

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会使用前后左右、东南西北、远近等描述物体所处位置和方向。

在本课中将借助方向盘和软尺来帮助学生采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这样的方法,对于物体某个时刻的位置进行描述。

学生通过活动能意识到方向和距离共同决定物体某个时刻的位置。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物体有“静止”和“运动”两种状态。

2.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的位置。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以下是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的教学教案,仅供参考:单元一:植物的生长主题1:植物的繁殖教学目标:了解植物的繁殖方式,包括种子、根茎、叶、芽等。

知道植物的种子是如何传播的,如风、动物、水等。

掌握一些常见的植物繁殖方法,如扦插、压条等。

主题2:植物的生长教学目标: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包括萌芽、生长、开花、结果等。

知道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及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掌握一些促进植物生长的方法,如浇水、施肥等。

单元二:动物的生命主题1:动物的认识教学目标:了解常见动物的种类、特征和习性。

知道动物的生命周期,如孵化、抚养、成长等。

掌握一些动物的行为,如迁徙、捕食、防御等。

主题2:动物的照顾教学目标:了解如何照顾动物,如饲料、兽医、居住环境等。

知道动物的需求和情感,如饥饿、口渴、孤独等。

掌握一些动物的照顾技巧,如洗澡、修剪、护理等。

单元三:物体的性质主题1:物体的认识教学目标:了解常见物体的种类、特征和用途。

知道物体的物理性质,如重量、形状、颜色等。

掌握一些物体的化学性质,如酸性、碱性、氧化性等。

主题2:物体的使用教学目标:了解如何使用物体,如工具、设备、材料等。

知道物体的使用方法和技巧,如操作、维护、保养等。

掌握一些物体的使用历史和文化,如传统工艺、现代科技等。

以上是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的教学教案,通过多个主题和单元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自然和物质世界的各种现象和规律,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全册【完整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全册【完整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全册【完整版】一、教学内容1. 观察与发现第一单元:春天的脚步1.1 植物的生长1.2 动物的变化第二单元:水2.1 水的来源和性质2.2 水的循环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和动物的变化过程,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 让学生掌握水的来源、性质和循环过程,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植物的生长过程和动物的变化过程水的循环过程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实践能力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生长过程的图片或实物动物变化过程的图片或实物水循环过程的模型或动画2. 学具:学生观察记录表学生实验器材(如种子、土壤、容器等)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春天为背景,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环境的变化,引入植物的生长和动物的变化。

2. 新课内容:第一单元:春天的脚步1) 植物的生长a) 教师展示植物生长过程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

c) 教师点评,补充讲解植物生长的原理。

2) 动物的变化a) 教师展示动物变化过程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

c) 教师点评,补充讲解动物变化的原理。

第二单元:水1) 水的来源和性质a) 教师通过实验和讲解,介绍水的来源和性质。

b) 学生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 水的循环a) 教师展示水循环过程的模型或动画,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

c) 教师点评,补充讲解水循环的过程。

3.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第一单元:春天的脚步植物的生长:生长过程、特点、原理动物的变化:变化过程、特点、原理2. 第二单元:水水的来源和性质:来源、性质水的循环:过程、特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植物,记录其生长过程。

观察身边的水源,了解水的性质和循环过程。

2. 答案:生长过程:种子发芽、植株生长、开花结果等。

水的性质:无色、无味、无臭、液体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平镇育红小学学科:科学下册年级:三年级任课教师:胡顺芳教科版修订版三年级下册教材目录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1 植物新生命的开始2 种植我们的植物3 我们先看到了根4 种子变成了幼苗5 茎越长越高6 开花了,结果了7 我们的大丰收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1 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2 蚕的生长变化3 蚕变了新模样4 蛹变成了什么5 蚕的生命周期6 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7 我们的生命周期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1 温度和温度计2 测量水的温度3 水结冰了4 冰融化了5 水珠从哪里来6 水和水蒸气7 水的三态变化第四单元磁铁1 我们知道的磁铁2 磁铁有磁性3 磁铁的两极4 磁极的相互作用5 磁力大小会变化吗6 指南针7 做一个指南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备课(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一、指导思想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解决问题的探究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本着“天天有自信,日日在提高”的理念进行教学。

二、学情分析本学期我担任三年级(1)班和(2)班的科学教学工作,这两班的学生都比较活泼好动,且思维活跃,能较好的配合老师完成教学工作。

1.三年级儿童想象丰富、思维活跃,天生的好奇心是科学学习的起点,他们对花鸟鱼虫、物质特性的好奇心,只要善加引导就能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行为。

2.通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对《科学》这门课已经有所了解,知道科学课是由一个一个的活动组成,这是令他们喜爱的。

但是他们却常常不能自觉作好课前准备。

3.虽然经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已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但是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有待提高,特别是动手操作能力更是比较低。

往往只看事物表面,而不知事物的内在,难以把握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4.对实验感兴趣,但容易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内在。

5.对科学探究的认识不够,特别是制定计划的水平低。

6.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学生缺乏对科学学科重要性的认识。

三、教材分析本册内容由“植物的生长变化”、“动物的生命周期”、“温度与水的变化”、“磁铁”四个单元组成。

“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将引领学生在种植风仙花的过程中,观察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发育历程,发现其生长变化的规律,知道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都要经历“种子萌发”“幼苗生长”营养生长”“开花结果”这样的生命周期。

同时伴随着生长过程,指导学生研究植物主要器官一根、茎、叶的功能,初步认识植物体都有维持其生存的结构,结构与功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将指导学生亲历养蚕的过程,了解蚕的一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的生命周期,并以蚕的生命周期为例,从常见动物的生命过程中,以及从人体特点的观察中,认识动物和人的生命周期。

“温度与水的变化”单元,将以水为例,引导学生探究热量和物质状态变化之间的关系。

通过观察水的固、液和气三态,研究水在融化、结冰、蒸发和凝结等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帮助他们初步认识物质是不断变化的,这种变化是与外界条件密切相关的。

同时,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自然界物质“循环”的概念。

“磁铁”单元将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安排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引领学生认识磁铁具有磁性、磁铁两极磁力最强、磁铁能指南北、磁铁具有异极相吸和同极相斥等性质。

并通过做一个指南针和学习用指南针确定方向等方向,了解磁铁的应用。

本册教学内容仍然属于生命世界和物质世界的范畴,但是探究的重点有所不同,主要指导学生对变化的事物进行观察,观察其变化的过程并探究其变化的规律。

本册教学还要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关注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如生物与环境、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物质状态变化与热量、物体性质和用途的关系等。

在科学探究方面,本册的教学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如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坚持观察、记录的习惯和能力,并学习用流程图、循环图等方法记录观察结果。

同时重视基本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和实证意识的培养。

例如指导学生学习定量的观察,经历“观察现象一提出问题一做出假设一分析、检验假设一寻求新的证据以做出新的假设……”的科学探究过程。

使其主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有所提升。

四、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植物生长具有一定的生命周期,生长需要适宜的条件,都有相应的器官,每个器官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并具有自己的功能,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2)人和动物都是不断生长变化的,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寿命的长短与生活环境有关,通过繁殖使其物种不会随着个体的衰老死亡而灭亡,并得以不断延续。

(3)什么是温度,温度是可以测量的;温度与物体的热量变化有关;水有三种状态,三态之间的变化与热量有关;三态变化,使水在自然界循环运动。

(4)认识磁铁的性质;磁铁的两极及其相互作用;磁力大小的变化;磁铁的用途;用途与性质是相联系的。

过程与方法:(1)种植培养动植物,对动植物进行观察和测量,根据观察的现象提出问题,通过观察到的现象进行预测,并在观察中发现问题或新的变化,用适当的方式对观察的现象进行记录,并用适当的方法处理相关信息,描述所发生的变化,运用查阅分析资料的方法解决问题,获得问题的答案,认识人和动物的生命周期。

(2)观察温度计的结构,会使用温度计,观察水的三态变化及其温度的变化,经历“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解释)--------分析、检验假设-----寻找新的证据-----做出新的假设……”的过程,完成相对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对水是否可以在气态和固态之间的转化进行验证,对水的各种状态之间是如何发生变化的进行整理和概括。

(3)在讨论和交流中,表达和倾听、贡献和分享方法,用简单的材料和方法做探究磁铁性质的实验,用记录表记录实验,用实验获得的证据思维加工得出结论,想办法解决简单的磁铁问题,使用指南针确定方向,制作磁针,合理设计制作指南针。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形成用事实说话的意识,树立科学要讲求实证的思想;激发关注和研究生命现象的兴趣;培养坚持性和合作能力。

(2)认识到较长时间坚持不懈进行观察记录的重要性;领悟生命的可爱和可贵,认识到动物和人的生长变化,生命周期是有规律的,是不可违的;生命周期与环境因素及其疾病有关,养蚕缫丝是我国劳动人民的伟大发明,值得我们自豪。

(3)认真、细致的观测、记录,认识到观测数据对科学研究的意义和价值;初步认同物质是不断变化的观念,初步建立物质不灭(循环)的认识。

(4)培养乐于表达和交流的态度,体验认真实验、收集证据,根据证据寻求结论的科学过程和尊重证据的科学态度;体会在探究中学习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了解我国古代指南针的发明和应用中,增强热爱祖国的感情;培养发展动手制作的兴趣,激发创造精神。

五、教学措施1、提高课堂效率(1)根据教材及学生的实际认真备好课,准备好活动材料,做到吃透教材,设计好科学活动、问题和作业。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自身精神饱满,面向每一位学生进行教学,努力调整每位学生积极性,把握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心态,并适时调整。

(3)进一步确立学生的主体意识,对学生的回答和作业及时准确反馈,贯彻以表扬鼓励为主的原则。

(4)在科学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训练学生的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培优补差(1)鼓励学生扩大阅读量,多看一些有益的课外书籍,并提倡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验、小发明、小创造、小制作活动,以进一步提高能力。

(2)帮助后进生建立自信心,继而贯彻表扬鼓励为主的原则,培养学生对科学课学习的兴趣。

(3)延伸课堂内容,采取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4)加强优生与后进生的联系,促使他们互相帮助,在团结的气氛中尽快成长。

3、其它措施(1)利用学校设施优势,采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堂教学,既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又可以促使学生在多样化的环境中灵活掌握知识。

(2)重视活动的总结,注重课后交流、单元总结。

(3)科学课堂教学要兼顾实与活。

六、教学进度安排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备课单元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绿色开花植物生长一般都要经历一定的生命周期:种子萌发、幼苗生长、营养生长、开花结果。

一粒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能够萌发、长成一棵植物,这棵植物又能结出许多种子,植物的物种就是这样不断繁衍的。

2、植物的器官有自己特殊的结构,这种结构与它们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所承担的功能相适应。

植物的根能够吸收水分和矿物质,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植物的绿叶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

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体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3、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叶,根总是向下生长的;植物的花要经历花开花谢的过程。

花谢后结果,果实是由花发育来的。

4、绿色开花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器官。

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

5、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等条件。

过程与方法:1、种植和培育植物。

使用放大镜。

比较准确地测量植物植株的高度变化。

2、依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问题。

以已有经验或观察到的现象为依据进行预测。

用适宜的方式对观察到现象进行记录。

对变化的事物进行观察,发现产生的新变化。

3、通过记录和比较描述植物所发生的变化。

用统计图表、列表、画图等适宜的方法处理相关信息。

运用查阅分析资料的方法解决问题,获得问题的答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1、形成用事实说话的意识,树立科学要讲求实证的思想。

2、激发关注和研究生命现象的兴趣。

培养坚持性和合作能力。

主要材料清单大豆、玉米、花生、莲花、风仙花等植物的种子,放大镜,花盆、土壤、铲子等种植工具,透明玻璃杯、卫生纸等;试管、带根的新鲜芫荽、植物油等;不同生长阶段的风仙花植株、风仙花朵,成熟的风仙花果实;图片或多媒体课件:刚出土的风仙花照片;植物叶的水平分布照片;植物叶的垂直分布照片;植物光合作用示意图;植物光合作用的相关资料及图片、几个主要生长阶段的风仙花照片等。

单元课时安排每课1课时,机动、整理1课时,合计8课时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1、植物新生命的开始【教学目标】:科学概念: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种子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萌发生长成一株植物。

过程与方法:用感官和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根据植物生长的已有知识,预测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发关注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引领学生产生问题并积极思考,能用适宜的方式将自己的认识清楚地表达出来,并能想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教学难点】:观察各种植物的种子。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猫给小猫哺乳的图片、鸡妈妈带小鸡吃食的图片、向日葵小苗的图片、各种植物的种子(向日葵、花生、四季豆、南瓜、小麦、玉米、绿豆等)、白纸、放大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